在线客服

会展实训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会展实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会展实训总结

篇1

一、“育英时尚节综合实训项目”教学设计分析

(一)课程设计思路

“育英时尚节综合实训项目”涉及筹展全过程,教学目标为:第一,职业知识目标,能综合运用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会展管理、会展营销、公共关系、现场管理、活动策划、财务管理、公文写作、消费心理等必修课程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筹展办展的具体问题,而且要从总体方案规划、生命周期到风险管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加以考虑会展项目的可行性。第二,职业技能目标:熟知展览策划的一般流程和基本内容;能设计调查问卷、能胜任宣传资料的编印工作、熟悉会展新闻管理工作,具备会展文案写作能力;能进行业务面谈、现场管理和展后跟踪分析。第三,职业素质目标:培养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有坚韧的心理素质,敏捷的应变能力和诚信的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为达到有效培养职业能力目的,会展专业教师经过调查走访会展企业,明确了会展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职业能力;采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黏合知识的方法来形成本项目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案设计

会展专业在项目设计模式上采取“分段式”的方法,根据工作任务界线,划分整体项目为以下阶段,各阶段由不同工作任务形成的小项目组成。

(一)第一阶段——计划、组织阶段

学生通过分析校园市场需求及参展商的要求,确定展品范围是服装、化妆品类、文化用品类,能考虑人流量,把办展场地点确定在宿舍区。第二届综合实训筹办期间,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认为借学院形象提高展会档次更重要,把展览地点从宿舍区定在校园标志性区域。第三届综合实训筹办期间,会展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得出了“就业是2010年的一大市场需求”的结论,并在展会上增加了“校园招聘会”专场。在筹办展会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财务知识计算盈亏平衡点、经营安全系数,从而确定展位营销和招商招展指标。

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要求学生对展会的基本框架进行评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六个问题:展会展品的范围所在产业是否能举办如此规模和定位的展会;展会的名称、展品范围与展会定位之间匹配与否;展会举办时间、举办地、办展频次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展会定位与展会规模是否有冲突;办展机构对展会所在产业的熟悉程度;办展机构需要的筹展时间。教师给出标准格式,要求学生分组完成立项策划书。要求报告篇幅适中,结构完整,编排合理,措词准确、明白易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向学校提交了“综合实践计划书”、“场地审批”、“可行性分析”、“展览场地测绘图”,并到学校各部门争取支持政策。这一过程自然仿真了展会举办的申报流程。

(二)第二阶段——运作阶段

会展专业学生成功地组织了会展设计大赛、开幕式、现场表演、商业宣传、参展商联合大优惠等活动,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附加服务,从而提高展销会的形象和档次。在招商招展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把康师傅、比亚迪汽车等著名品牌引进了展览会上,招聘会上仅会展行业协会就组织了十多家企业参加,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从业热情。

展销会的服务工作贯穿于整个展销会,服务工作包括对参展商、参展观众的服务,服务工作要做到细致、耐心。对于展销会的供应商,如对于展台搭建商、运输商的选择标准是优质服务和价格合理。一个展会的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就是现场服务质量的好坏。一定要做好现场的服务工作,这样对于整个展会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在展会现场中,同学们在忙碌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从水电设备安装到舞台搭建、从全安巡视到餐饮供应、从天气忽变到客户纠纷处理,他们始终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这次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很好地负起了自己的责任,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本次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完全符合了一名职业人的要求;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一些与同学、其他部门的沟通技巧,为以后融入社会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展销会总结的目的是检验展销会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组委会通过对所有参展商的问卷调查和参展观众的抽样调查进行展销会的评估报告,并针对调查结果,总结出展销会取得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以提高下一次展销会的举办水平和质量。

展后总结围绕首届育英时尚校园展销会的四个阶段流程介绍此次展销会的台前幕后,并通过收集大量图片和文件为读者了解首届育英时尚校园展销会提供便捷。同时,也为下一届展销会的举办提供一个可直接借鉴的资料库。

三、实训的组织形式

本项目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承担指导者或辅导者,同时又是实训活动具体组织者和观察员。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资料,布置任务,进行必要指导;及时答疑纠错,控制实训进度。

(一)教师工作

在本项目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有:

1、实训前做好实训教师分工:根据教师专长不同,分管招商招展、宣传公关和现场管理、活动设计、形象策划等不同实训项目,制定并提出项目的实训计划和项目任务书,在实训开始前由会展教研室组织审定。

2、实训中组织好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的角色分工和轮换,分析讲解具体引导项目(实例),分步骤指导项目进展,项目进行中解答学生疑问和过程考核。

3、实训各项目结束后的总结点评和项目考核。

4、实训全部项目结束后的总结提高,包括实训引导项目(实例)的完善,实训组织计划的补充修改,以持续改进实训方案、计划和实训手册。

(二)学生组织

由于是全真实训,所以在实训过程中,采用学生自愿报名、教师指导的形式,由学生组成“展览会组委会”和各级工作人员,并自行制定规章制度和部门职责。

四、考核与评价

综合实训项目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学生考核分数A,由操作考核成绩B和作业成绩C两部分组成,操作成绩占的比较相应增大,权重比例为6︰4,即A=B×60%+C×40%。

(一)操作考核方式

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时的积极性、独立性、完整性、创新性、理论运用熟练程度,考核模式采取公司普通运用的360℃绩效考核模式。如果被考核人的岗位为“普通员工”,其成绩由本人自评D、部门内同学互评E、部门经理打分F、指导老师打分G组成,权重比例为1︰1︰3︰5;假设有n名员工参与评价,考核公式为:

E=∑(a1+…an)/n

篇2

校内实训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内容的改革,可以达到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一、会展专业校内实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整周实训安排存在极大随意性

1.实训周时间安排具有随意性。

2、实训内容由任课教师自定,无计划性。

3、实训项目并不与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反而偏重于教师的专业背景。

4、有些院校的会展专业实训,无序且随机。

(二)校内实训的模式单一,不能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锻炼。

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校内实训模式一般有整周实训、入学时专业认知活动、企业参观等。这些模式单一,学生只能感性认识会展专业活动,不能深入了解会展工作流程、岗位技能要求等。但会展行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会展综合素质的要求又极高,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更多地强调在项目的运作、管理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实训趋于低层次、简单化,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实训效果并不理想。

如果实训项目未经精心准备,实训内容只能是简单的电话营销、图纸设计,会展服务等低层次的技能,并不能锻炼学生会展项目运作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训中教师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因此实训效果并不好。因此,探索会展专业校内实训内容、模式与体系,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成为必需。

二、会展专业校内实训模式探究

(一)校内实训课程的模块化设计

校内实训课程模块化设计,可以使实训有目的,有方案,有结果,成为一个完整的项目,实训才有更明确的目的。因此,结合不同课程的模块化设置,设计相应的实训模块,实训课程的模块化设计使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再经过相应的实习,能基本具备该模块所要求的工作能力。因此,会展专业课程模块化设置与实训内容紧密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吸收行业经典案例、操作经验,收集业界的最新动态,课堂分析、提炼、反馈给学生,学生在实训中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会展技能大赛。

通过参加大赛,学生组成不同的项目组,自已设计项目主题,组织活动策划方案、设计展示图,陈述项目思路等,通过大赛,学生不同层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设计、策划、组织能力等全方位得到提高。参加技能大赛有两种方式,一是引进来,二是走出去。引进来就是组织校内技能大赛,引进行业专家、行业内人士来作评委,评价和检验教学效果,加强教师与行业的联系,校企合作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走出去即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由协会或行业组织的会展大赛,教师和学生接受校外专家及行业专家的指导,促进同行院校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密切与行业的联系,促进学生与行业的实时交互,促进学生职业化方向发展。

(三)成立会展虚拟公司。

首先,成立虚拟公司,设置组织结构图,设置岗位职责,提倡学生积极承接对外会展服务业务,虚拟公司在运作过程中,学生可轮岗模拟工作。虚拟公司中有策划部、营销部、执行部、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等,完整的会展项目包括项目开发,策划与筹备,现场管理,评估与后续工作,在启动阶段,可以锻炼学生调研能力,策划能力,公关能力和创业意识,计划阶段学生的财务能力与会展场所布置,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实施阶段学生的管理,运营,协调,组织,服务能力得到锻炼,收尾阶段通过项目评估,总结,锻炼了文字表达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通过虚拟公司的运作,学生相关辅助类能力,支持类能力,专业核心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四)引进会展项目支撑校内实训

篇3

(一)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提高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其定位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的一线人才,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特征。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由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构成,实践教学又由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顶岗实习两部分组成。而校外顶岗实习一般是在学生完成了校内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到相关会展企业进行的综合性实训;校内实训基地则应承担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以及各工作岗位不同环节所进行的针对性实训。校内各针对性的实训环节是否过关,决定了学生能否将校内各实训环节进行整合,较好地完成校外顶岗实习。因此,根据会展业工作岗位的设置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各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实现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产学结合的重要途径

会展业作为实践性极强的行业,具有入职门槛低、交叉性强等特点。要让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就必须坚持走产学结合的途径。产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院校研究性较强的重要特征,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它以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为特征,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而要实现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就必须在校内建设具有仿真性、生产性特征的会展实训基地,让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内就能掌握会展行业各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参与到区域性的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服务管理和会展设计的实践工作中。

(三)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提高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的迫切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坚持的办学方针,要提高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首先必须让会展及相关企业认可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而企业的认可来自于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校内实训则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因此,根据会展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区域会展业发展的趋势,建设校内会展实训基地是提升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能最终实现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是一门操作性、交叉性极强的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需要不同的环节反复实践才能得到锻炼。但会展业是近十年来才快速发展起来的行业,因此,多数高职院校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很多专业教师均为从旅游管理、广告学、国际贸易等专业半路改行,没有从事会展业的实践经验,由此导致了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规划缺乏“仿真性”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的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设计、会展服务管理四大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因此,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应该尽可能贴近所在区域的会展企业环境,营造会展项目策划、招商、前期准备、现场服务与管理、后期评估总结等真实的会展业职业环境。而目前,各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多为闭门造车,在未分析会展市场对人才需求特点的状态下,盲目设置实训基地,导致实训基地缺乏仿真性,学生不能通过实训基地的练习达到了解区域会展市场,熟悉会展业四大工作模块的具体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最终使校内实训环节与会展业市场脱节。

(二)会展教学软件与会展企业工作流程脱节

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会展软件已经成为会展企业进行策划、营销、设计和服务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和工具,会展企业利用会展软件能够高效的完成会展企业的相关工作。为了使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掌握部分会展软件的操作,各高职院校均购买了专门针对教学而设计的会展教学软件。但通过使用,会展教学软件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会展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没有以会展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为依据,仅仅是简单的将教材模块内容照搬到软件中,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相关教学软件后仍然不能很好的通过软件完成会展企业的相关工作。

(三)会展策划与管理实训基地硬件设施缺乏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从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及实训基地管理系统三方面进行建设,以确保实训基地的合理性、实用性与高效利用。但由于受资金、师资、场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重外轻内”观念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根本未设置校内实训基地,或者简单的设置几个空空如也的标准展位作为专业实训室。此类硬件建设显然是不能实现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同时,校外实践基地也绝不可能代替校内实训基地,对各门专业课程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训练。

三.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

基于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各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下对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进行了思考:

(一)校企合作进行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与区域会展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是学校与会展企业互利双赢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室建设提供市场信息,使高职院校的会展实训室建设按照市场的需求特征,遵循行业操作流程,进行会展实训室的硬件建设和软件采购,以培养适应市场规律发展的会展业人才,同时,又为高职院校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实习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室的方式,直接将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贯穿到了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甚至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相关业务的背景,掌握企业使用软件的情况和相关展商的概况等,最终实现对人才使用的“零培训”,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与校外实训基地互补建设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生产化”实训基地

实训功能和生产功能是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两大特征,而实训功能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让学生将实训的效果运用和发挥到生产的过程中去,因此,生产功能是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所谓“生产化”功能,是指由学校进行教学实施和管理,企业利用实训基地进行项目操作,而学生在真实的项目环境和企业文化的体验中,按照会展项目的生产化操作流程完成相关项目。根据会展项目的操作流程,“生产化”实训基地模块构建如表1:

(三)引入会展企业操作软件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所采购的软件应是区域会展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并且能够代表会展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五年内能够体现行业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让学生在校内通过对软件的熟悉和使用,能够在毕业后顺利的过度到会展企业,并对会展企业的软件进行熟练运用。如会展业务管理实训平台软件这一目前国内多数大型会展公司进行营销管理的软件,虽然在四川地区普及率还不高,但在当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对此软件的使用将是四川地区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因此,通过购买软件,让学生在校期间对软件进行使用练习,学生能清晰的了解会展项目销售办公自动化流程,并通过系统与参展商、专业观众、媒体、展会服务商等进行联系,熟悉会展项目管理、展会参展商管理、专业观众管理、会议管理、展会财务管理、服务商管理、媒体管理等管理模块。

四.结语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高职院校会展实训基地的定位和发展目标都要贴近区域会展业的特色,根据所在城市的会展产业特点来设置相关实训室,最终实现服务区域会展经济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昀,陈志华,高职校内实训基地的企业文化氛围应在[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篇4

1.广州高职高专会展专业建设现状

广州会展经济的持续发展,促成了广州高职高专会展教育的繁荣。从各校的官方网站上来看,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南华工商学院等位于广州的院校,多数已经开设会展专业或会展研究方向。

广州高职高专会展专业建设有显著的特征:(一)公办院校对会展专业兴趣浓厚,位于广州且没有开设会展相关课程的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数量越来越少;(二)民办院校对会展专业的兴趣正在上升;(三)专业名称丰富。例如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经济与策划、工商企业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方向)、文秘(会展文秘方向)、酒店管理(会展经营管理方向)等。

2.广州高职高专会展专业建设经验

多年的发展,为广州高职高专院校会展专业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从一些院校的发展情况来看,会展专业的培养模式与风格虽有所趋同,但也不乏特色:

2.1校内学习

2.1.1课程创新。会展专业常用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项目引领法、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卡片法、思维图法、角色扮演法、模拟公司教学法”等[1]。这些方法已被不同程度应用于教学实践。在此基础上,一些院校充分结合自身学科优势,补充物流、文秘、金融等学习内容,例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开设剑桥商务英语及口译课程,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口岸商贸学院开设会展物流管理课程,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会展融资课程等。

2.1.1校内实训基地。多所院校已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会展实训硬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硬件方面,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投入100余万元建设的同声传译室与高级数字语音室,安装了国内最先进的语音室设备[2]。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项目包含策划、外联、招商、服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总经办工作7个部分[3]。此外,广州科技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会展综合实训室的会展管理教学系统,“以展览企业实际业务运作为开发背景,使师生通过上机操作可以对会展服务、布展及撤展等具体工作进行模拟实训”[4]。合理使用会展软件,有助于大幅提高学生在模拟环境下学习与运用会展知识的兴趣。

2.1.1校内协会、模拟企业与校中展会。服务业竞争的本质是服务细致程度的竞争。校中展是将学生、专业教师、校内协会与模拟企业四个实体紧密联系起来的途径之一,正成为进一步锻炼学生的主要形式。例如广州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在近年都举办过校园展销会。真实的组展经验与经历(如某个招展团队获得大单时),有助于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磨练心志、增长才干。

2.2校外实践

学生在校外认真开展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扩大学校品牌效应,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2.2.1展会与节事活动。为学生在展览会寻找现场实习的机会,是许多学校努力在做的事情。学校的支持力度与学生的过硬素质,共同决定着学校与会展企业之间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在这方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介绍的建设经验值得借鉴。该校不仅强调实习实训国际化,而且坚持走“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建设道路。该校优秀学生不仅有机会进入香港家庭用品展等国际展会提供现场翻译,而且进入更多泛珠三角城市服务。这些给其他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2.2.2 学生技能竞赛。会展竞赛考验参赛团队的整体实力,帮助学生打开视野。一些广州院校积极参加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会展专业总决赛。但是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广州近年举办的会展竞赛数量却明显不足。虽然有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广州选拔赛(广州大学承办),但不同院校的学生直接或间接交流的机会明显不多。从竞赛的发展趋势来看,北京的会展竞赛组织者们正在与台港澳开展交流,广州在这方面不应落后。

3.广州高职高专会展专业建设突破口

广州高职高专会展专业建设仍有许多发展空间,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的力度应当进一步加大。

3.1课程建设。会展专业的综合性,决定了它与旅游管理、国际商务与外语专业的特殊关系。完善知识学习的结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旅游管理专业适合增设1~2门国际商务课程(如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国际商务专业适合增设1~2门旅游课程(如商务旅游、旅游学概论),外语专业适合增设1~2门经管类课程(如管理学原理、市场调研分析)。此外,刘大可先生近期提出的“版块式教学理念”(先将会议、展览、节庆等各自分块,再将它们揉起来打成包后进行教学[5]),对课程改革亦有指导意义。

3.2师资建设。良好的师资是促进微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为企业的基层员工来自高等院校已是大趋势。2011年,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多名骨干教师,参加由上海市旅游培训中心和思研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共同举办的“全国会展师研修班”培训[6]。重视培养会展师资力量应当成为广州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趋势。有条件的院校如能加大与会展企业的合作力度,同时为教师提供会展设计等提升性培训,教师、学生与会展行业都会受益。在这方面,广州会展行业协会、会展企业与相关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仍有很大的交流空间。

4.结束语

广州高职高专院校会展教育建设的经验,是相关公办与民办院校共同探索的结晶。各所院校探索的脚步并未停止,因此院校间、校企间的交流仍将继续。广州会展教育工作者的长期任务是:探索-创新-总结经验-交流-再探索-再创新,直至广州会展教育模式趋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惠雯等:《为学生插上隐形的翅膀》,载《中国会展》,2009年第23期。

[2]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专业设置-会展策划,2012年1月20日摘录自

[3] 广州康达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会展实训室建设方案,2012年2月1日摘录自。

[5] 叶灵燕:《会展教学定位不清》,载《中国贸易报》,2010年5月18日。

篇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258-02

会展业是21世纪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会展经济所表现出的强大的产业关联带动性与增长潜力使之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又一新的增长点。当前如火如荼的会展行业对具有一定会展理论知识素养以及熟练操作技能的中高级会展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国高校开设的会展类专业大多为“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经济实务”等,在这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会展文案的实务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会展文案写作课程也被众多院校列为会展专业的必修课。要培养出能够对接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需要高校从会展行业实际出发,加强会展教育的改革和完善。为此,本文拟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会展文案写作课程的改革内容。

一、传统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会展文案是指因会展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并在会展管理和举办过程中使用的,以记载会展信息的各种文字材料。会展文案写作课程作为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主干课,主要培养学生在会展文案写作方面的写作技巧和经验、掌握会展文案写作工作的基本要求,以适应会展综合性工作的需要的一门课程。但目前可参考的教材大多是按照文种类别为框架进行设置教学内容,加上传统的教学将授课重点放在各种会展文案文种的概念、特点和写作结构方面,教学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课程内容,无法对会展活动的操作过程和目的有系统的认识,使其在实训环节出现“知道按什么结构写”,却“不知道写什么内容”,“不知道传达什么信息”的情况。教学内容的孤立性和传统“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都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面对这样的情况,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会展文案写作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改革是以培养学生写作应用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按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任务驱动性及工作环节、过程,将过去以文种类别体系为系统的课程改革为行动体系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在会展企业的实际写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板块。其中,知识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常见会展文案类型;掌握常见文案写作结构、方法和要求;能力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不同文案的写作目的;能够针对工作任务选择合适的文种;能结合工作需要撰写各阶段的会展文案;素质目标是通过课程实训活动的锻炼,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素养和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教学理念

作为写作类课程,如果完全按照一般理论教学模式分别对每种会展文案的概念、特点、写作结构、写作方法、写作要求进行讲授,就显得教学内容比较空洞,而且在实训环节容易出现学生“知道每种文案按什么结构写”,但是离开书本就“不知道怎么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来写”的情况。显然,这样的状况是不利于培养学生文案写作综合运用能力的。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以上情况,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根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以会展项目为课程训练载体,开展体验性教学,促进学生在工作任务中培养职业能力,体现本课程实践性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文案写作理论与会展活动操作过程的实际需要紧密联系,针对会展活动操作过程的具体工作需求进行会展文案写作理论与实训教学,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会展文案写作工作所需的必备知识,使写作理论与会展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依托城市会展业为实践平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训舞台和就业机会。

四、课程教学思路

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思路上,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模真教学”模式。以教学班为单位设立一个或多个模拟会展公司,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角色和岗位定位(主办方、承办方、会展公司员工、参展企业员工等);以会展活动开展过程为主线,开展公司的业务运行。教师根据模拟会展公司的会展活动运行中各阶段的需要,将每个阶段的写作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并按照每个工作任务应达到的目标,逐步进行相关的文案写作理论教学和实训练习。同时,针对每个不同的工作任务,都通过“引入会展实际活动案例—会展文案写作理论—文种案例—实训练习”的教学思路。

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按照工作顺序一步一步了解会展开展过程中每个阶段应使用的文案是哪些;另一方面,学生都是在模拟真实工作的环境中对每个文案进行学习,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和总结,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此来实现“既让学生学习每个文种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又让学生知道“面对不同的工作任务应该选择什么文种来完成一份文案”,并且“这个文案应该表达什么信息”,从而达到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也解决了传统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五、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后的课程教学重视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根据学习任务和工作阶段的转换,除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常用方法外,配合完善以学生角色分组、工作体验和项目小组讨论、写作实训、作业评审和互评等多种方法,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寓教于乐。同时,为了让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环节都更加接近实际工作情景,还需要定期邀请企业里的专业人士开展讲座、座谈等活动,增加校企交流和沟通,也利于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有利于学生开展实践实训。

六、课程改革方案

根据课程改革的思路,在具体的课程改革方案中,开展全新的课程体系。原有的课程体系是以文种类别为框架,新的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框架。因会展文案是在开展会展服务、会展策划等一系列活动中使用的文案,因此本课程体系中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会展服务、会展营销、会展调研、会展策划、会展物流管理、展览运输、展览广告设计等组成部分[1]。课程体系的改革将颠覆传统教科书式的内容设置,以各阶段的工作任务为驱动,利于学生有逻辑地掌握各种文案的适用场合和写作的用意,培养学生的文案写作综合实际运用能力。

七、课程考核方式

鉴于本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在课程考核体系方面,应以理论和实践并重,建立实训作业和期末考试为一体的全程化考核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成绩。综合成绩由实训成绩、理论成绩、平时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实训成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由教师对实训作业进行评价,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校内实训表现和作业情况,从其知识结构、文字表达、应用能力等各方面分阶段加以评价;第二部分由学生相互进行实训作业的评价,以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理论成绩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闭卷考试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和基本素质的评定,如通过学生的课程论文、随堂讨论、实践调查报告等形式加以评定。平时成绩部分由学生平时的出勤率、课堂纪律、参加课外的各种技能比赛构成。通过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学习态度等的综合考评,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也能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6

一、西南地区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

据统计,截止2012年底,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或者批准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近200所,其中140多所是开展会展职业教育的职业、技术类院校以及各类培训机构,可见会展职业教育是我国会展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借力西部大开发的有利形势,西南地区经济在十年间呈高速腾飞发展之势,科技的不断创新伴随新产品不断涌现,迫切需要通过展会活动加以快速推广,为西南地区会展业的迅猛发展创造无限空间。伴随着会展经济的迅猛发展,西南地区会展人才需求量也逐年攀升,预计未来几年,仅重庆市会展市场就需要从业人员20万人,需要高级会展管理人员5万人左右,而且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人才需求量庞大。

作为一个服务于展览经济的第三产业,会展行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操技能要求甚高。但遗憾的是,目前西南地区会展专业人才奇缺且技能低下,在职人员中取得全国会展策划师资格证书的不足3%,人才进修需求强烈。人才是会展业的灵魂和根本,专业技能是会展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加快会展人才培养,塑造一支熟悉会展业务,富有操作经验的专业队伍是西南地区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

二、西南地区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和效果

在三年学制要求下,西南地区高职院校普遍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高职三年学制下,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一年时间用于企业顶岗实习。这是一个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对专业教学设计进行改革,用两个学年完成基本的专业教学任务,第三学年按照所面向的岗位及用人单位需求,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其中的校内教育以理论为主,辅之以专业实践;学生在企业的一年顶岗实习过程中还需要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并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2+1”人才培养模式依靠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三方合作,实现了产学研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1”模式的科学性体现在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综合利用上,对于实训室建设资金匮乏的高职院校以及急需临时人力资源的会展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有利于双方的优势互补的实践教学模式。但是,笔者在对重庆市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2+1”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发挥出如此巨大的作用。由于会展时间性特征明显,除了组委会用人比较稳定之外,场馆商和会展企业的用工均跟随展会表现出明显的波动,即开展前和展中急需一大批志愿者,撤展后则人才需求量急剧缩小。因此,企业往往将学校当作临时用工的输出地,所临聘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作为志愿者担任简单的服务类工作,这些工作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基本上任何专业的学生均能胜任。这种志愿者的用工模式与“2+1”模式所提倡的“面向岗位及用人单位需求,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差甚远。三年下来,绝大多数学生都仅在一、两个岗位实践过,能够真正做到行业轮岗实习的学生寥寥无几。

究其原因,笔者发现,并非企业不愿意为学生提供轮岗实习机会,其最大的障碍在于行业的竞争和制度保障的缺乏。目前,我国会展行业集中度低,小企业居多,每个企业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小,并且很不稳定,人才流动率高。因此,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后所带来的培训成本沉没,会展企业均不愿意选择与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仅限于以临聘人员的模式为校方提供双方互利的合作机会。此外,在制度保障方面,目前,我国尚缺乏国家层面的制度给予学校向企业方获取实践机会的保障。以国际会展业翘楚德国为例,其十几所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大多分布于全国各地,基本没有一个地区同时存在两所开设会展专业的学校,教育资源的分散布局有利于校企合作和学生的实习、就业,实现企业人才定向培养的良性循环。但是,目前,我国开设会展类专业的院校在地区间非常集中,以重庆为例,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共9所,其中本科院校4所,专科院校5所。在院校资源如此集中、周边没有大型会展企业支撑又缺乏制度保障的情况下,校企合作沦为形式便可想而知了。

三、西南地区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进建议

鉴于目前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所实施的“2+1”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与实际相脱节的弊端,结合自身教学经历,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1”人才培养模式予以补充,以充实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行业发展。

第一,在“2+1”人才模式基础上,嵌入并发展“先期导入”机制。会展专业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新兴专业,与传统专业所建立起的社会普遍认知基础不同,许多学生在报考会展专业的时候对该专业是缺乏了解的。会展活动种类多,流程复杂,工作内容丰富,因此,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行业的人才需求要求专业学习者首先要建立起基本的行业认知,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规划并开展专业学习。基于此,笔者建议会展专业大一新生开学第一学期,由专任教师安排至少三次以班级为单位的展会观摩活动,实地了解会展行业运作模式,增加专业认知,在此基础上结合每位学生自身条件和资源情况进行职业规划,设定学习目标。

第二,分步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受我国企业发展局限,校企合作只能作为人才培养的辅助模式,要切实并全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必须依赖于学校的实训基地。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面临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匮乏的问题,因此,一步到位全面建设会展专业的实训基地并不现实。利用有限的资金根据专业实践需求的轻重缓急分步建设实训基地较为可行。各高职院校可结合其会展专业人才重点培养方向,将最重要的实践内容列入实训室建设优先考虑范畴,如以设计为主要培养方向的学校就应首先建立会展设计实训室,满足会展设计鉴赏、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实践的需求。待资源充盈之后,再跟进后续实训室资源的建设。

第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健全会展院校与会展公司的对话机制。首先,学校必须通过加入行业协会、参加行业标准修订等方式提升自身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如此才能在与企业开展实践合作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次,对不同层次的会展企业的岗位设置、岗位要求和职业技能进行摸查,充分利用会展企业这个实践平台,消除会展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信息孤岛;最后,根据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设计、学生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程度、会展实习实训的具体目标进行系统与合理的规划,使学生定向定量地去企业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而在走上会展岗位后满足会展企业“拿来即用”的要求。

第四,争取学校支持,组建青年会展策划服务公司和学生创业团队,承办学校的各类会展、会议、宣传等策划、设计、管理、服务工作,帮助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举办公益会展活动以及产品推介会、志愿服务学校周边会展场馆的展会活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第五,专业教学成果形成“作品集”。要求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每一门专业课程至少应形成一项实践教学成果。以设计类课程photoshop为例,学期结束要求每位同学必须上交课程作业如所设计的海报、招展函等用以存档,十几门专业课程如此累积,毕业时每位学生就拥有一本“作品集”,这本作品集作为简历的辅助推介方式能够形象并具体地向招聘单位展示和说明高职院校会展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并通过定期召开班级经验交流会,实现岗位实践经验共享和互通。尽管志愿者服务多数属于“打杂”,很难接触行业核心岗位任务,但是,每一次志愿者服务不会总被安排在相同的岗位,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参加过志愿者服务以及外部实践活动的同学,每一次实践结束归位后都要面对全班同学做一次实践交流总结,将自己在某一个会展岗位上实习的经验传授给其他同学,如此累积下来,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岗位链。这样,每一位会展班的同学对于每一个岗位的具体操作流程就有了相应的了解,这对他们加深专业认知,储备前期工作经验,提高适岗能力均能有所帮助。

四、结语

西部地区会展经济的发展如朝阳喷薄而出,顺应而生的会展专业蓄势待发,只要人才实践教学培养过程中的局限被打破,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将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造就的高技能人才必将有力助推地区会展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晓波,王泽烨.会展专业教育实践环节教学的探讨与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0(20).

[2] 吴建华.论会展理论教育与会展实践教育的关系[J].旅游科学,2008(6).

篇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大莫古镇中心学校工作计划,紧紧围绕学校艺术教育特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以特色艺术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挖掘学校艺术工作,认真实施艺术工作的改革,统筹安排各级各类艺术活动,切实提高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突出学校特色,使学校的艺术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具体目标:

1、学校成立艺术教育小组。组长由徐波老师担任,小组成员由各分校音美教研组成员组成,指导督促学校艺术工作的开展。

2、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开齐上足上好音乐课、美术课,提升音乐、美术等各方面素养。

3、如今的甘和完小已经努力把文艺作为创建学校特色之一。并逐渐形成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与众不同的特色发展之路,本学期继续把艺术特色校本课程做扎实。

4、培养音乐、美术艺术特长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5、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推动我校艺术的蓬勃发展。

三、重点工作:

1、制定音乐、美术各科教学计划;规范音乐、美术各科课堂教学常规;整理音乐、美术室,增添教具、器材;组织有音乐、美术特长的学生开始训练。

2、继续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策划排练质量优秀的文艺节目参加文艺汇演,开展少儿手工、书画大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全面提高艺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让艺术教师做到精心设计教案,因地制宜的灵活运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有新意、有创意;积极组织音乐、美术教师苦练基本功。

3、组织制定节假日艺术活动实施方案,动员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个个动脑动手,扎实训练(定时间或定数量),形成一个积极的创建氛围。

4、组织学生进行音乐、美术学科的期末考试;举行各科总结及有关资料的归档。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1、今年,我们要以甘和完小艺术为特色,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提高艺术教师的工作热情,努力促进学校音乐、美术教师在各自的教学和活动中突出表现,注重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与熏陶,重视对学生艺术才能的挖掘和能力的培养;学校为艺术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和大赛;加强艺术教师的专业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艺术类活动和比赛,为学校争光。

2、为了加强特色建设,形成学校特色品牌,我校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普及,促提高。我们将特色建设集学校、班级、学生于一体,学校开设艺术类的第二课堂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以点带面,以形成学校的特色项目。

(2)抓训练,提高艺术教育水平。

3、器乐教学进课堂。音乐课堂增加器乐教学,针对器乐教学加强教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段目标,通过器乐教学,使每个学生学有特长,音乐素养得以提高。

4、认真抓好学生唱歌活动,达到“班班有歌声、路队有歌声、集会有歌声”。

职业学校筹建活动方案2

一、指导思想

倡导"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就业、生活品质"的专业教学理念,继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促发展"的工作原则,以促进我专业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为目标,正视现状,积极开拓,稳步前进,真正推进专业部的内涵建设。

二、专业部工作梳理

(一)常规工作

1.做好会展、物流、会计三个专业的专业调研工作。针对会展专业"重点不重"的现实状况,延续上学年的工作,继续从专业调研、专业教学计划研讨、专业教学质量跟踪、学生调研、师资调研、班主任工作调研、学生就业去向等着手,深入调查,在做好校内调查的基础上,走出校园,走进行业,以教研组为首,全体专业教师参与,形成具有深度的密切结合行业企业现实的调研报告,作为指导专业发展的重要现实依据之一。

2.进一步落实专业部教师的教学互动,推进专业深度教研,结合教师本人

撰写的3年发展规划,为教师发展营造机会、提供平台,继续推进专业教师的梯队建设和"双师型"发展建设,尤其是继续做好转行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发展工作。

3.加强教学督查,强化课程的执行力度,做好专业部主任、教研组长的教学检查,做到有检查,有反馈,有跟进。

4.落实12级会展专业分方向工作,做到稳妥、谨慎、周到。落实会展专业营销与策划方向学生专业服装统一征订工作。

5.做好专业部各项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规范会展开放实训中心、物流实训室及两个专业机房的实训管理工作及使用记录工作,会展实训中心一周一报,其余实训室不定期抽查,为各项检查做好准备的同时作为完善管理工作的内容之一,便于总结提升。

(二)重点工作

1.会展重点专业建设

本学期将继续从专业调研、专业教学计划研讨、专业教学质量跟踪、学生调研、师资调研、班主任工作调研、学生就业去向等着手,深入调查,找出弱势原因,从主观因素出发进行整改和推进,逐步夯实基础,争取有质的突破。具体工作措施包括:

(1)在清晰界定会展营销与策划和会展设计两个专门化方向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上学期制定的专业教学标准和专业教学计划,强化落实,关注课程执行力,提高教研组及备课组的"教研能力",强化"教学研究";

(2)结合品牌教师培养,作为落实分层教学的一项措施,稳步推进专业发展工作室工作,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本学期进一步推进和做深。会展设计工作室指导教师增加郑剑、宁峰;会展营销与策划工作室分拆为会展营销工作室和会展文案策划工作室,指导老师分别为盛蔚和周文雯;会展礼仪工作室指导老师增加黄晓明,同时请黄晓明重点研究婚庆展示和礼仪、音响师教学工作;要求工作室有方案,有目标,结合班级文化建设等工作设计本学期的工作项目,有实施措施,把学生培养和教师发展相结合,把专业发展和德育发展相结合,真正体现专业发展工作室的效用;

(3)推进订单培养与校企合作,开拓与长风生态园的合作;继续推进与曹创广告设计公司的师徒制工作室项目;

(4)组建和完善专家指导委员会,有内容有成效;

(5)进一步探索和改进会展开放实训中心的运营与管理,进一步研讨实训室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落实情况,包括相关档案的整理工作,共同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集思广益,找到适当的策略,提升实训室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改建调音实训室;

(6)推进会展专业校本教材的编写并进行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

(7)帮助吴瑾菁较好的完成会展专业教学的转型。

2.星光杯项目启动

在上学期清夏技能节和专业技能比武,星光杯各项目选苗的基础上,基本确定参赛项目,明确各项目指导老师与领队教师,形成星光杯项目小组及相关育苗方案,积极备战201x年第五届星光计划技能大赛,针对大赛要关注过程,以点带面抓好种子选手的培育工作以及专业骨干学生的群体培养工作。探索大赛项目的常规教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专业技能,有效推进学校日常的专业教学管理工作。

3.强化英语、计算机等能力,用好早自修和午自修

会展专业拟在早、午自修时间加强英语、计算机技能;会计专业拟加强传票翻打、小键盘运用能力;物流专业拟强化专业英语、口才表述等技能,由专门教师进行辅导,有目标,有措施,有成效。

4.坚持班级文化建设,推进品牌德育的逐步形成

坚持"以文化育人"为主线,继续以温馨教室建设为载体,与专业发展工作室相结合,彰显专业特色,促进班级的专业化、个性化发展,通过多元化的育人载体,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意识,推进品牌德育的逐步形成。

5.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成立学生专业团队,学生演讲团由孙雷维领队、礼仪接待团由李晓俊、黄晓明领队。

三、专业部工作策略与理念

贯彻"岗位价值观"理念的培育,通过部门学习与交流、组织沟通、个别沟

通等,在专业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渗透"价值观"的理念并长期坚持,积极打造一支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团队。

(一)工作策略

全员参与、团结协作、责任到人、过程管理、重点推进

(二)工作理念

树立三个意识,认清一个关系

1.树立责任意识,深刻认识专业发展与教师"自我"的关系;

2.树立团队意识,深刻意识专业团队"大我"与教师个人"小我"的关系;

3.树立发展意识,深刻认识"乘风破浪"主动发展的重要性与"固步自封"被动淘汰的严重性;

4.重新审视师生关系,深刻认识到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发展共进退,意识到"优秀的学生成就成功的教师","成功的教师造就优秀的学生"。

职业学校筹建活动方案3

二O--年我院将从组织建设、资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增强办学实力,继续加大各级、各类成人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招生力度,力争在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新的突破

1.在社会公益性培训与社区教育宣传方面积极配合市委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力争有所新的突破。如:配合市委宣传部搞好科学发展观的宣传,配合环保部门开展节能减排宣传等。

2.大力开展退伍士兵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力争在教学管理与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新的突破。

3.积极开展残疾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地探索残疾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新思路与新方法,通过实践总结与理论研究,力争在实践与理论两个层面都有所新的突破,为我国残疾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可供学习与借鉴的典型经验。

4.继续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办学,(如山东博文、昆山科高等)力争在今年在合作办学的规模与层次有所新的突破。

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各项工作基础,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以及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基石,加强组织建设,理顺组织关系是--年的重要任务。理顺组织关系具体表现为以下个方面:

从思想建设上:明确社区培训学院与教育局职业社会教育科各自的分工与职责,以便互相协调,共同促进昆山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制度建设上:建议报请市社区教育领导小组批准,各镇社区教育中心校增挂昆山社区培训学院某某分校招牌,从法规、制度上明确社区培训学院与镇社区教育中心之间的上下级业务隶属关系。(不涉及到组织人事编制问题,仅仅是增加一块牌子,加强业务服务与指导而已)通过以上举措可以进一步发挥我市社区教育的系统优势、控制优势、协同优势与集团效应、品牌效应,更好地推进我市社区教育工作。

创建迎评

今年创建迎评的总体目标是:在市社区教育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与协调下,努力作好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各项工作,争取以高分通过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评审。为此,市社区培训学院决心认真作好以下几项相关的工作:

1.积极配合与协助市教育局职业社会教育科开好二O--年我市的社区教育工作会议;

2.积极配合创建迎评工作,在我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教育宣传活动,努力扩大社区教育在我市市民中的知晓度、喜爱度、参与度,努力扩大社区教育在我市的影响与作用。

初步打算今年11月份举行一次大型的社区教育宣传月活动,主要内容有:广场宣传咨询活动,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评选活动、社区教育骨干培训班(初步打算拟请华东师大叶忠海教授前来举办讲座)社区教育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各镇社区教育中心也将举办相关活动。

3.积极配合与协助市教育局职社科,大力开展创建各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社区教育示范中心、农科教基地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以及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等工作,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为迎接示范区评审打下扎实基矗

除了积极配合与协助市教育局职社科做好迎评工作而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江苏电大昆山学院今年成为全国电大系统的社区教育实验中心。

资源建设

主动、认真做好各镇社区教育中心资源开发的服务与指导工作。积极配合中心网站建设,通过积极引进与自主开发,双管齐下,大力开发网络教育资源。

继续加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力度,今年打算与千灯镇社区教育中心合作编写《振兴昆曲——从百姓做起》(暂命名)的通俗读本;与锦溪镇社区教育中心合作编写《江南曲艺奇葩——宣卷》(暂命名)的通俗读本。

积极配合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做好宣传教育、通信报导、理论研究等工作。

继续办好社区教育报,初步打算今年每期增加到八版,或改为小16开版本杂志形式。

项目实验

本年度将一如既往地加强在对各镇社区教育中心项目实验的业务联系与指导。本年度还计划在市区选择两个街道开展项目实验活动,(玉山镇与开发区各一个)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再逐步推广。本年度我院确定《以社区教育征文比赛为契机,努力扩大社区教育在我市市民中的知晓度,热爱度、参与度》作为一个中长期的实验项目。

理论建设

上年度完成《社区学院(校)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结题工作;

下半年度主要开展省十一五立项课题《江苏省学习型社会典型案例研究》的子课题—《省域社区教育三级网络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

除了加强学院自身理论建设而外,还要加强对各基层单位业务上的服务与指导;积极组织、动员基层社区教育中心共同参与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增强我市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的实力,丰富我市社区教育发展的人文内涵与思想内涵。

网站建设

篇8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当前,新兴业态会展业蓬勃发展,尤其2015年,是展览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2015年4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福建、湖北、黑龙江等省也相继相关政策实施文件。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2015年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不完全统计数据也显示,我国会展业发展速度较快,2015年全国共举办3168个展览会,展览会总面积约8900万平方米。其中经贸类展览会有2612个,比2014年增加约78%,总面积约为7874万平方米,比2014年增加约108%。规模以上展览城市中有74%的城市展览面积增加,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展览重点城市增长更为明显。

如此巨大的会展经济市场,直接决定了对会展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许多高校紧随行业发展纷纷开设会展专业。阳光高考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开设会展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89所,而开设会展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为187所,合计276所,其中高职院校占68%,已经成为会展专业教育的主力军。每年全国会展专业毕业生有数千人乃至上万人,但企业招聘上仍存在人才难求的局面。一方面除了现阶段人口数量下降、毕业生数量不足之外,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会展专业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需求。这和高校会展教育多以理论为主,与实践脱离的教学模式导致会展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学以致用,不能满足会展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分不开。故高校尤其是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高职院校纷纷采用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开展会展专业教育。根据各高校采取各种不同实践教学改革模式,主要包括提供展会服务、模拟展会、校园自办展、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成立于2012年,在会展教学改革模式的尝试中也经历了从构思、策划,到摸索、实践的过程。2014年,第一届毕业生面临实习就业之际,我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会展策划与组织”“会展市场营销”课程开展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改革方式,举办了北京市会展专业人才交流会。这次交流会由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联合北京市其他10余所高校联合举办,北京地区约50家会展企业前来参加,基本实现经费的自给自足。这次交流会通过课程实训项目,让学生参与了从项目的立项策划、招展、招商、设计、运营管理、现场管理等全部环节,实地了解整个展会的流程管理,充分锻炼了实际项目操作能力,是一次会展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也是我院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诸多环节中的一环。

高校自办展会项目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总结我院实际展会项目――北京市会展人才交流会的经验教训,为今后会展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所借鉴。

1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上,我院利用学生第五学期的“会展策划和组织”以及“会展市场营销”两门课程,前期理论讲授基本覆盖了组织本次活动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最重要的是与“会展市场营销”课程的结合,通过对会展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学习后,立即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在专门的实训室里实地开展电话营销工作,很好地做到了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教师的角色定位

21理论课教师

这是会展项目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的最基本的角色,也是保证展会项目实施的基础。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理论知识讲授认识到展会项目运作的基础知识。这也是教师的本来角色定位。

22项目负责人

不同于校园里的自办展或者模拟展会,实际运作的项目要能成功运作的话,展商、观众、宣传部门、现场、设计等工作都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因此和会展公司所运作的会展项目一样,每个环节都是真实的,教师必须扮演展会项目负责人的角色,负责项目的申报和审批、安全部门的备案、参展合同的签订、经费预算、财务往来、相关票据、和学校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以及校外宣传单位、一些参展商的联络沟通等工作,这些工作只依靠学生是无法办到的,只能由教师承担,否则项目根本没有运作的可能,也不存在锻炼学生的机会。

23实训指导老师

仅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无法直接融入项目,中间还要经过大量实训练习,尤其是数据库的建立、电话营销的方式、开场白、语气语调、与客户沟通的技巧、客户拒绝后的应对策划等,因此需要教师扮演实训指导教师的角色,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练习和辅导,基本能达到应付自如的程度,才能让学生真正拿起电话与客户联络。

24公司管理者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是以成绩来评定,而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除了课程的最终成绩外,我院还引进公司管理模式,对学生实际工作进行业绩统计和考核,并根据业绩发放奖金,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还必须扮演公司管理者的角色,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奖惩条例、业绩统计和考核标准等,并安排每天以及最终的考核统计和业绩评定,根据这些来发放学生的最终奖励,对学生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可以提高效率,保证展会项目的成功开展。

25心理辅导师

实际项目运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棘手的问题,虽然要以公司员工的要求管理W生,但是学生毕竟还未曾真正走入社会,本质上还是在校生,遇到来自客户的拒绝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而且这种情绪是传染性的,一旦整体都具有消极情绪了,工作是没有办法开展的。虽然教师要面对来自学校、来自公司、来自学生还有项目本身是否能够成功运作的压力,此时还必须承担心理辅导师的角色,对有消极或者畏难情绪的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尽快帮助其正常投入工作中。

3学生的能力提升途径

在整个会展项目运作中,除了教师要承担的工作之外,整个展会的策划、设计、招展、招商、宣传、现场服务和管理等各项工作还是依靠学生完成的,学生在这个过程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通过这些途径,他们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尤其是电话营销和沟通能力。在最初的时候,学生能够跨越自己的心理障碍以及胆怯,第一次成功与实际客户联络和沟通,向其介绍我们的交流会、特色、价格、服务并邀请其前来参加交流会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是学生能力得到实质提升的标志,此后他们在电话邀请上就会逐渐应对自如,还会通过实际情况的分析自主采取种种应对办法,直到成功邀请客户前来参展。

在高校自主办展的实践教学改革中,来自学校对这种模式的支持必不可少,包括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助和配合。而项目实践教学中教师也要尽力扮演多种角色,让学生从在校生课堂学习的思维状态迅速进入公司员工实际工作的状态,辅导学生完成会展项目的主体工作,才能真正起到锻炼学生的目的,而学生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真正从事会展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这样就可达到会展企业对会展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篇9

伴随着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繁荣,会展业也逐渐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是,与我国当前会展行业快速发展相矛盾的是我国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会展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其目前《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已经严重凸显,使会展设计教育与市场需求出现了严重脱节,给我国会展行业的发展设置了严重的障碍。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快《会展设计》的课程教学改革,为我国会展行业的发展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所以说,高职院校开展《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二 加强《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对策措施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对于《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且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结合现有的经验以及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当前加强《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1)以实践为基础,优化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进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开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会展设计有是一门具有极强应用性的课程,因此,加强《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应当立足实践这一重要基础。就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基本上包括基础理论课、基础专业课以及专业技能课三大模块,但是却存在着基础课同技能课不能有效衔接、技能操作与设计应用相互脱节的问题。各门课程之间没有前后方面的必然联系。而且,目前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基本同本科教育相似,这同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相背离的,使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时难以突出自身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优化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加大专业技能与设计实践课程的开展力度,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

(2)树立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来说,创新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在第一学期就进行创新思维的锻炼与引导,在开展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加学生自我探究课题的引进,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训项目中来。应当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观察生活中来自各个方面的艺术表现,为自身创新精神的培养积累素材,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的活跃度。

(3)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教育

在会展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当加强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工作室制度,以工作室为单位进行合作办学,共同开发;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进行项目开发。在会展行业发展的旺季时期,特别是华南地区的厂交会时期,这段时期的会展设计师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由教师带队与企业进行工学结合,与会展设计课程结合进行实际项目设计,使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到进行会展的设备以及相关材料,能够参与到会展现场进行观摩与流程跟进。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整个会展设计流程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而且还有助于企业项目的高效开展,从而有效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4)调整课程配置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根本,因此,高职院校开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也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有效教学。因此,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应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会文化课程以及创造学理论课程的教学课时,使实践性、探索性的实训项目能够与基础文化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艺术设计技巧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实践性探索方面的研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课题设计的方向,让学生们组成工作小组,以工作小组为单位开展团队协作,探索创新实践,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创新水平,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就我国当前会展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速度来看,我国对于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作为会展教育核心一环的会展设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会展设计所需不同层次的人才,有必要对国内高职会展设计教育现状进行总体分析研究,结合实际会展设计人才市场需求,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出发对《会展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从而有效适应现代会展业的发展。

三 结束语

通过上述两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开展《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抓住当前会展行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我国会展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切实推进我国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参考文献

篇10

会展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学做一体

1《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简介

1.1课程主要内容与目标本课程是利用项目管理的一般原理,结合会展项目的具体特点,对会展项目的启动、计划、实施、控制、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项目后评估等内容进行学习,使学生了解会展项目管理的流程,掌握会展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策划能力、项目管理和组织能力、项目现场掌控能力等),方法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评价能力、自学能力等)和社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控制能力等)。

1.2课程地位与性质《会展项目管理》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核心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对《会展概论》、《会展实务》、《会展营销》、《会展策划》等课程的综合应用,在整个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上起着关键性作用。

2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本课程以市场化运作的校园展会活动为载体,采取项目管理方法,由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策划并组织一个真实的会展项目,并以此贯通《会展策划实务》、《会展营销》等专业核心课程。

2.1学生主体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只负责理论指导和答疑解惑。在项目启动阶段,根据任务设置了宣传推广、招展、招商、现场管理与服务、物品准备五个小组,之后,民主选举了项目经理和五位组长,之后,每位组长招兵买马,建立了自己的队伍。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同步完成了校园展会项目的启动、计划、实施、控制、收尾等一系列工作,真正实现了学做一体。

2.2情景真实原则与其他课程的课内模拟实训不同,本课程的实训是在真实情景下完成的,在操作过程中,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按计划到教室做宣传,却发现教室内学生不多或者对宣传内容不感兴趣,因为是真实的工作,他们就需要想办法应对这些意外情况,这种锻炼是课内实践不可能实现的。

2.3能力本位原则一方面,会展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从教育理论角度出发,学做一体也是理想的教学模式,早在1900年,杜威就提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所以,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目标,采用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即先在课堂上介绍相关理论,然后让学生去完成相应的工作,遇到困难后再回头学习相关理论,寻找对策,然后付诸实践,解决问题。

2.4技能与素养并举原则根据我们对会展公司的调查,他们对员工的期望,除了业务操作能力外,还包括良好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能力在学做一体的项目分组操作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3.1学做一体的载体——校园展会学生在大一开设《会展实务》课程时,已经举办过一次校园展会,当时主要是训练展会操作的相关技能,本届展会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展会业务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主要训练学生项目管理的技能,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展会在第十六周成功举办。

3.2课程内容设计

4课程实施总结与反思

4.1小组长的重要性经同学们民主选出的小组长们各个尽职尽责,善于开拓、创新,为展会的圆满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4.2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及系部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精心指导,协调相关部门为展会提供了场地、水电、医疗、安保等便利,从而为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完善的外界环境。

4.3合理安排人员的重要性本届展会完全由同学们自主选择小组,结果因招展工作难度大、报名人数最少,影响了招展的成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设置任务难度系数,鼓励勇于挑战自我的同学参加招展组。

参考文献:

[1]王春雷.项目驱动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科学,2010,12(24):6.

篇11

随着我国当前会展行业的高速发展,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加。但是,我国会展策划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严重匮乏,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会展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该课程教学模式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的可操作性,其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使得会展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快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使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市场的需求。

二、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的特点

(一)程序性强。会展策划与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强、程序性强的课程,从展会的市场调查、项目可行性分析,到展会策划,活动实施,最后展会总结,这是按照一个展会的整个策划实施流程而设计的课程,前后程序性强,又如在申请展会、消防安全检查、出入境物流管理,是需要按照国家相关部门部门规定逐步进行的,课程的每一章节相互独立,但又有前后顺序。

(二)可实施性强。会展策划与管理的可实际应用的方面很多,学生在校学期期间,可以利用相关知识自己参与策划组织一些校内活动,如社团活动、学生会主题活动、班级集体活动,规模虽小,但却可以处处运用会展策划的知识从专业的角度运作,边学习边实习。初次以外,学校内外的一些大型活动学生也可以积极参与,如校内运动会的策划与举办、校外一些庆典、展览、会议,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活动策划实施的优缺点,讨论会展策划与管理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如何得以应用。处处都有学生学以致用的地方。

(三)变化性强。会展策划与管理这门课程是从一个新展会从开始到最后的各个环节进行讲解的课程,这是一个完整的流程,但是现实展会中,很多小型展会和很成熟的展会中间有许多环节是省略的,一些新展会的策划其顺序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这是一门在实际应用中变化性强的课程。

三、会展策划与管理教育现状分析

但从目前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会展人才培养效果并不理想,会展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遭遇寒流。据上海几家主要会展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一般不太愿意招聘刚刚毕业的会展专业学生,却乐于招用IT、机械、印刷、外语等专业的毕业生。究其原因,会展课程设置不科学,实践教学不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差。因此,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质量,如何使会展毕业生能“学以致用”,适应职业需求,已成为会展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会展业被称为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通过会展业就可以得到很全面的诠释。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时间只有十几年,而会展教育的兴起也仅仅始于2002年,这个相当年轻的教育业在培养学生方面也显示出了其不足,对于会展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相应地被提上日程。高职院校能否主动、灵活适应市场变化,是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教育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切入点。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高理论性,在实际操作时候的高度灵活性,使得这门课程在讲解显得较为空泛,实施的时候显得英雄少有用武之地。本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急需进行改革,努力打造新的适合现下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的目的。

四、会展策划与管理教学模式探讨

(一)尝试不同的授课方式。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部分章节采用项目驱动型授课方式,如市场调查、会议策划、新闻会策划等内容,以作业展示的方式、由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老师此刻转化为导师,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的相关理论策划相关的活动项目,进行教学理论的加深体验和升华。又如立项策划的部分,则可以采用夹心面包的教学方式,老师先给同学们进行理论教学,再由同学们在课下分组做不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在课堂上以竞标的方式展示,选出最佳方案,在此过程中,老师则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理论知识丰富完善自己的方案,最后再次总结立项策划相关的理论知识,这种夹心面包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参与度增加,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设置符合本专业的课程结构。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有会展专业,但是培养方向和目标不尽相同,同样,虽然很多高职会展专业都设有会展策划与管理的课程,但是其课程结构也是有不同侧重点的。

高职院校应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其中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的内容设置、课时长短应该有所区别,会展设计专业中的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可能是辅修课程,而会展外语专业的会展策划与管理可能就是专业课程,而会展经济专业则应该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地位不一样,其教学的安排也相应有所变化。

有些会展经济专业的课程中除了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之外,还有会议运营与管理、会展概论等课程,这些课程在某些章节方面是有部分冲突的。会展策划与管理就应该与其他课程进行比较,删减重叠的内容,如:会展概况介绍,会议策划等章节,只注重讲会展策划的内容,对会展活动中的会议策划则略去或简讲。那么本课程的核心章节就逐渐凸显出来,对这些核心内容进行项目驱动式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样会展策划与管理的课程结构才会更符合本专业的实际需要。

(三)开展会展策划活动。 项目驱动是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更好的学习某个内容,但是它仅仅是整个课程的一部分,会展策划与管理这门课程如果想达到良好的效果,还需要通过一个活动把整个知识串接起来,这就是策划一些小型的校园会展活动,从活动策划的前期到实施,让同学们更多的利用理论知识来细化执行学期末为展会开展时间,这样,这个课程就得到了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四)参与各类会展策划比赛。如果说开展会展策划活动是本课程的一种教学模式的话,那么这种模式也仅仅是简单的理论应用,这个方式是否得到同行的认可,能否经得起社会的检验,那就应该通过参加各种会展策划比赛来进行考核了,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与这种比赛,在比赛中学习、提高、升华自己也是该门课程授课的一种教学模式。此后,这种参赛方案还可以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继续修改。

(五)课程与实训课程相结合。会展策划与设计模拟实训:通过对会展策划与设计模拟系统软件的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会展策划活动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技巧。

(六)指导毕业设计。 鼓励学生在写毕业设计的时候选择会展策划相关的方向,通过论文写作继续加深对该门课程的探讨。在以往的毕业设计中,学生的毕业设计大多时间是在校期间完成的,但是这种纯理论的写作方式已逐渐跟不上时展的脚步,高职教育相对于本科而言要兼顾职业技能的掌握。那么建议学生在写毕业设计的时候多参与社会实践、实习活动,在此过程中观察、参与学习会展策划的相关内容,使该课程的学习得以延续领会。因此,建议学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双方出资来提供机会和创造环境让学生得到锻炼,将毕业设计、岗前培训和就业安置相结合。毕业设计的环节大部分都要放到企业中去进行,同时还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那么企业可以通过这一具体环节,对毕业生进行全面而又直接的了解与观察,并以此作为企业是否接受他们的有利依据。

五、结语

会展行业的实践性很强,要使会展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踏人工作岗位后能够适应会展企业要求,我们的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要强调实践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课上课下提高学生的参与实习体验,只有同时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才是企业所期待和欢迎的。

会展策划与管理人才是会展业发展急需的核心人才,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正是围绕培养学生会展策划与管理的能力而开始的核心课程。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必须正确面对现实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市场需求,抓住市场机遇,在教育理念、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设置和实训实践等方面入手进行适合社会需要的针对性的改革,遵循高职院校会展教育发展的规律,理顺发展思路,积极进取,发现需求,创造需求,以适应市场对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曾亚强.从会展产业到会展专业――由会展业引起的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5.

篇12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081-02

一、“VPT”分析

“VPT”(Versatile & Practical Talents)是指“复合应用型人才”。笔者多次深入会展行业一线进行调查,结合学习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相关文件,借鉴会展发达国家对会展人才的定位及培养模式,遵循会展市场对会展人才的实际需求,提出目前高职会展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成功为会展企业输送VPT人才即复合应用型人才”。高职会展教育活动的设置和开展都应该围绕该目标进行,并且应该逐渐成为会展教育工作者思维行动的指导理念,笔者简称为“VPT”理念。

在“VPT”理念的指导下,笔者认为要成功培养出符合会展业发展需要的会展人才,首先要有具备VPT素质的会展教师,即会展教师必须是“复合应用型”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会展职业素质,在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理论知识、爱岗敬业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成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熟悉实践操作的复合应用型教师。

二、“VPT”理念下会展教师实践素质构成分析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会展管理与策划专业是全国最早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之一,笔者结合近几年办学经验、会展行业及市场要求,在“VPT”理念指导下分析了会展教师实践素质的构成要素(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会展专业教师的实践素质具有以下特性:

1.该实践素质构成要素具有市场导向性。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适应社会各行各业需要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笔者深入会展行业学习调查,根据会展行业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归纳提炼出会展教师实践素质构成。因此该实践能力构成要素完全以会展市场为导向。

2.三种技能之间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在我国,会展行业大体上由会议业与展览业两部分组成(大型活动、奖励旅游等也在逐渐发展,但只占会展收入较小比例)。由于会议与展览的实践技能要求差异较大,多数高校在会展专业设置中分为两个不同方向进行教学。对于会展教师的实践素质要求而言应分别独立掌握这两个方向的职业技能,但辅助技能的相关素质又影响到教师整体实践素质的提高。可见,图中所示的三项实践技能要求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

3.实践技能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交融。匈牙利裔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曾提出人类有两种知识,一种形式的知识是通常所说的可以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来表述的知识。另一种形式的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隐性知识。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教师传授知识也是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服务的。会展教师所应具备的实践技能中既包括了可以用语言总结表述给学生知晓的部分,例如会议室布置的原则、展览招商招展的技巧、展台设计搭建的艺术等,这属于教师应掌握实践技能中的显性知识;同时还包括了教师无法言传给学生、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解决问题的一种习惯和思考方式,例如应对会展现场突况的能力、与客户沟通处理问题的能力等,这属于教师应掌握实践技能中的隐性知识。由此可见,会展教师应具备的实践技能应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综合,在注重显性知识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教师职业敏感度和隐性知识的培养。

4.动态变化性。会展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高度敏感的行业,其发展情况受到周边环境的多方影响和制约。因此支撑该行业发展的相关知识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必须适应着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会展教师的实践技能也应该保持着动态变化的趋势。

三、“VPT”理念下会展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及其实现

笔者对会展教师应具备的实践素质进行系统分析后,在“VPT”理念指导下提出了培养和提高会展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四化”建议:

1.专业教师职业证书化。符合会展教育需要的教师应该既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又有规范的专业技能培养指导能力,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联系和规律。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证书是与某一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是劳动者具有从事该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职业资格证书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执证人所具备基础的行业职业能力。会展教师职业证书化能有效改善会展师资能力结构比较单一、缺乏会展行业生产实践经验的现状,让教师的实践素质与行业标准相结合。只有教师的实践经验丰富了,业务素质提高了,才能培养出业务素质过硬的学生。目前,与会展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较多,主要有会展策划师、会展管理师、会展职业经理人、会展管理师等。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2.顶岗挂职锻炼制度化。组织教师到会展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部2006年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对教师顶岗挂职锻炼疏于管理,教师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监控。就会展专业教师而言,笔者建议应采取“一年一挂职一个月”的制度,即每年每位老师应有计划性地到会展企业顶岗锻炼至少一个月并形成一种硬性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教师深入了解瞬息万变的会展业前沿信息。学校和系部还应配套完善“教师挂职企业选择—挂职岗位或项目的确定—顶岗挂职过程管理”的一系列配套机制和挂职期间福利待遇机制。

3.职业实践能力考核化。对会展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能有效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应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笔者建议分别由系部管理者、所教学生、会展行业人士、同行教师等四方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做出全面考核。评价考核中应该注重专家的指导、注意考核权重的比例分配。本文尝试建立符合会展教育实际情况的考核体系,见表1。

在建立考核评价指标的同时,还要注重考核人员的权重比例分配,见表2。

4.校外实训基地服务定期化。校外实训基地是老师进行实践锻炼的良好平台,会展教师定期对会展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技术或理论服务则能进一步加强“校企对接”,建立起以基地为依托、以项目为核心、以系部为保障的工学结合模式。目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会展专业与中国—东盟博览会、桂林政通会展公司、广州会多展览公司等会展企业建立了校外合作关系。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例,系部每年都会选派会展专业教师到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对博览会进行支援服务,在服务的同时教师也获取到大量的一手信息资料,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张福堂.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调查问卷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

[2]黎凤环.校企合作,共同管理,提高教师挂职锻炼的实效[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篇13

通过了解,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一些会展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他们一般不太愿意招聘刚刚毕业的会展专业学生,原因是会展策划、设计和组织人才容量有限,而现在学校培养的目标几乎都是这类会展高端人才,而企业真正大量需要的展台搭建、展品运输、接待、客户服务、咨询、设计等操作性实用性人才却少人问津,毕业生大多眼高手低、不愿从事这类又苦又累、收入不太高的工作。大专生普遍综合素质不理想,多数学生外语不过关、与客户沟通能力弱、责任心不强。

学生们却抱怨:上课讲的没有用,碰到的问题又没有讲过,不知怎么处理,企业也没有专门人员手把手教我们怎么做,整天叫我们打电话,一个月二个月打下来没劲,学不到东西,不想干了。

学校的苦衷:由于会展专业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学科,教师多是半路该行,本身缺乏会展实践经验,较难延伸;教材不完善;缺乏实训基地;会展公司不愿意介入教学实习活动等。

确实,这些年会展业红火、人才短缺,巨大的社会需求催热了会展人才的教育培训,作为人才培养正规军的大专院校,更是当仁不让,大家一哄而上,而事实上我们没有准备好,从观念、教材、师资、实训各个环节都没有准备好,学校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要的标准有错位。问题的核心在哪?在此我们对数量最多的高职院校的会展教育做一些剖析。

会展行业牵涉面广、涉及行业多,因此会展人才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尽管上海每年举办的各类展览会近400个,对会展的核心人才即会展品牌的策划和经营人才非常渴求,但这在总量上来讲是不多的,而我们的高职教育从观念上、目标上、教材上、教学方法上几乎都是培养这类会展高端人才,核心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在会展行业摸爬滚打十年以上是不可能做好的,而且必须从电话招展、邮寄邀请函、展商服务做起,不经历基层的工作,是无法了解整个行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因此我们讲的会展人才更多的是涉及到会展各个细分行业如搭建、设计、美工、翻译、IT、印刷、公关宣传、客户服务、导游、运输、营销等诸多行业。这些每个会展公司都需要的人才我们却无法满足,这除了目标的设立、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缺乏上有问题外,还出在我们的实践环节。会展业是一个非常讲究实际操作的行业,没有眼睛向下,从最基础的打电话、贴信封等工作做起的精神,缺乏事业心、责任心、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是做不好会展业的。这些都需要实际的操作。然而作为一个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受资金的限制,很难就会展的全过程来规划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每个环节都得到学习和锻炼。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的教育形式,没有企业的参与将是一种不成功的职业教育。所以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

在这里,让我们来看看会展最发达的、会展教育最有成效的德国是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会展人才的。同样是三年制的职业教育,一年半学习理论知识,一年半参加实践活动;通常是上三个月理论课,接下来三个月就是实习,再回去学习,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动手能力,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分为五大模块,即工商管理、展览管理、会议管理、大型活动管理以及展示设计与搭建,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的理论再经过相应的实习,能基本具备该模块所要求的工作能力。而且,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每次实习活动都有特定的主题,这些主题往往与刚刚结束的若干课程相关,这一点与国内的走马观花式的会展专业实相径庭。而我国高职目前流行的2+1的模式,二年集中在校学习理论,学生因为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总是云里雾里,觉得老师讲的东西离他们很遥远,即便案例举了很多,还是没有感性认识,最终也没听进去多少,听了也消化不了,最后一年的集中实习,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已经想不起以前老师是怎么讲的了,即便是老师讲过如何电话沟通,但在实际操作中被拒一百次,很少会有人用心地去分析总结,改变方法,努力说服对方。企业方面也没能及时解决和实地讲解,再加上学生缺乏责任感,得过且过,不久就心生厌倦,企业也摇头不欢迎。因此,在实践中讲是最有效、最深刻、最实用的。德国的这种三个月理论三个月实习,能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理论不脱离实际。我们目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我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应该一半在学校一半在企业,如能在一线上课,边上边做,边做边讲、边讲边做是最有成效的,而且与用人单位零距离,毕业后直接就能在岗位上工作了。看来会展教育的实践问题比较突出的在于如何提高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参与度,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首先,完善法律和制度,校企双方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职业教育真正变成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教育体制,保证企业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

其次,要建立合理的企业利益补偿机制。如开征企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税,规定达到某一经营规模的企业必须承担的相应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责任。同时依法享有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费减免。给予办学的企业以税费的减免,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优先获得毕业生的挑选权;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让企业切实感到参与职业教育既是履行一种社会责任,又是从事一项对本企业经济效益有明显促进作用的事业,激发其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这样才能持久、稳定地吸引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形成稳定的校企联合办学机制。

第三,在教学内容上,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考核标准。共同参与考核。

在会展教育发展之初,我们需要有政策倾斜和具体办法来激励企业参与,让会展教育更贴切市场、企业的需求,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长,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但是我们的教育等不得、我们的学生等不得、市场的需求等不得,在没有完善之前,我们只能不断发掘、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尽量接近这样的效果,因此我们的老师不能等、要、靠,改变观念,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创新、去尝试,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其实,每个学校每年都会举行一些大型的活动,活动本身就是会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策划、组织一项大型活动同样能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尝试在身边找机会,例如,本学期我院组织了首届科技节,由于是第一次举办,大的思路和框架由院科研处来制定,与教师相关的活动由学院策划安排,凡与学生相关的活动,让学生自主策划,老师按照事先制订的原则和思路总体把关就行。根据职业学院的特点,首届科技节以“技行天下”为主题,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从科技月的LOGO设计到举办了职业能力、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生活能力、艺术能力五大板块的大比拼,由学生来策划、组织。为了发动全院学生积极参与,他们策划了很多方案,例如对入围的前三名,在科技月闭幕式上进行颁奖,并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荣誉感,对学生也是一个极好的锻炼。在职业能力竞赛中,根据各个学院、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技能大赛,并由邀请企业专家现场评比,夺得第一名的选手或作品也将在闭幕式上亮相并加以奖励。比如:国商学院的酒店专业进行折花、铺台、斟酒、现场顾客服务等比赛,服务人员和顾客都有学生表演,不仅充分展示了职业技能,还发挥了学生出色的编剧、表演、语言才能,着实令现场师生大吃一惊,为了显示比赛的权威性,特别邀请五星级酒店香格里拉餐饮部经理做嘉宾评委,整个活动紧张又好看;还有护理学院的病房服务和急救演练;工程学院汽修和车床技能比赛;美术学院服装设计和室内装潢设计大赛等更是吸引了众多的眼球。

另外,生活和艺术能力的比拼设计成一个展会,并进行现场评比和售卖,这完全变成了一个真实的展会,为了征集作品参加展示,同学们设计了最佳创意奖、最实用奖、最受欢迎奖、最佳展台奖等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获奖者有机会在全院师生面前阐述作品理念和设计思路,展品能在现场进行售卖,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们的热情。组织者还要跟美院的学生去沟通,邀请他们根据作品来设计展台,并配合其进行展台搭建布置,媒体组对各类活动进行及时报道,并对嘉宾和获奖者进行现场采访、全面报道科技月信息和参赛者对活动的反馈,这次展会,把会展实务从前期准备、筹划、招展招商、宣传、评估、现场管理等实务操作来了一个大演练,对会展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以致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书本上无法例举的真实案例,学生们收益非浅。此外,还在实践中学到了如何沟通、如何合作、如何控制过程、如何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等等,尽管展台设计还显简单、展商的推广介绍还显稚嫩,展示效果艺术性不强,但毕竟这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成果,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了学生的成长。因此,在这里我想说,在大环境、客观条件没有具备的时候,我们要创造条件,利用可利用的资源,这样的科技月活动和展会一样,每年一次,我们每一届会展专业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而且能在前人的基础总结经验教训,有所提高。

有了这样的尝试,我们还打算做得再大些,做跨院校的合作,这个难度更大,对学生的挑战更强,也更接近真实的展会,比如:每年的六月份学校都有毕业生,很多学生的学习用品、学习资料、生活用品如自行车、床上用品等不一定需要或不方面带回或无法处理,可以搞一个大展示、大拍卖,物尽其用,不浪费又方便了学弟学妹、帮助了贫困生,对捐助捐赠予以褒扬。一个学校做规模小、影响不大、效果不佳,每个大学城一般都有六七所大学,整个大学城都积极参与,影响面、展品数就更多,以后也形成惯例,每年一次在六月中下旬。从场地的租赁、校际沟通协调、人员的分工职能、宣传、招展等工作内容更多、规模更大,更锻炼工作能力。

会展是个实战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因此会展教育一定要加强他的实践,在此希望政府给予支持、政策给予扶持、让企业有积极性参与进来,让企业、学校、学生都能从中获益。另外我们不能坐等,要积极开发现有资源,努力根据会展的职业技能要求创造条件来锻炼。学校也要有扶持政策,例如:参与这样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在成绩上、在就业推荐上给予加分,对活动达到的规模、现场效果等给予奖励,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我们在会展实践中的一点探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