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描写钱塘江的诗句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描写钱塘江的诗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描写钱塘江的诗句

篇1

作者在开篇即明示:“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接着,又用“既而”一词表明了海潮来速之急;用“玉城雪岭”、“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形和色、声与势,凸现了它汹涌澎湃、翻江倒海的雄姿。

这些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示了钱塘江潮壮丽的雄姿,而且展示了它身上那种勇往直前、气壮山河的奇伟之力,一种

因为力量的膨胀而产生的庄严和雄伟的气魄。这是大自然的力量之美、阳刚之美。英国美学家托马斯・班纳特在《大地上的神圣理论》一书中说:“我认为,自然界的庞然巨物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除了天上的苍穹以及浩渺无际的星空之外没有比大海和高山更叫我感到愉快的了。这些巨大的东西有一种庄严和雄伟的气魄,在我们的心灵中激起伟大的思想和激情,使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上帝和他的伟大。”周密笔下的钱塘江潮不正是这样的“自然界的庞然巨物”吗?它豪迈的气慨让我们感到庄严和雄伟,它奔涌的力量让我们充满想象和美感,它壮美的英姿让我们焕发着力量和激情。钱塘江潮不仅美在形象,而且美在力量。这就是钱塘江潮的自然之美!

二、风俗美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忆江南》一词中写到“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能不忆江南。”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也写到“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由此可见,钱塘江观潮的可能始于唐朝或唐朝以前,至北宋已成了当地盛行的一种风俗,南宋时又加进了军演和弄潮等活动,形成了人们喜爱的一种娱乐形式。

本文写此风俗主要描写了水上活动和岸上观潮的动人情景。水上军演通过整齐雄壮的队列,变化多端的阵法,谨严有序的操演,给人一种威武豪迈之感,表现了水军将士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慨。水上弄潮则着重表现了吴中健儿劈波斩浪、奋勇争先的飒爽英姿和高超的弄潮技艺。这些水上活动突出的是人与潮的搏击、人与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交融。它给钱塘潮这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增添了许多亮丽的人文色彩。

此外,作者在最后一段写观潮盛景,也是这一娱乐活动的一部分。江面海潮翻腾壮阔,水上表演精彩动人;岸上车马塞途,人如潮涌。这是一幅多么热闹而又美丽的风俗画啊!

三、语言美

本文语言不拘格套,自由挥洒,文笔平易简洁,文风自然流畅。其优美生动的叙述、工丽精巧的描绘,更是独具特色、别具匠心。

首先,作者将叙述语言和描写语言有机融合,创造了生动形象的画面。第一段既是对钱塘江潮自然美的生动描绘,又映衬了下文水上表演的绝妙精彩。二、三段写水上表演也是叙述与描写的绝妙结合,如写水军演习:“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写吴中健儿弄潮:“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这些描写既是生动的叙事,又表现了作者对水军将士和弄潮健儿的钦佩和赞美之情。

其次,作者熟练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和人物的特征,展示了自然景物之美和人情风俗之美。如“玉城雪岭天际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一句,只用了两个比喻一个夸张两种修辞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壮瑰丽的形象和宏大的气势。引用杨万里“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的诗句则恰如其分地写出了潮水横断江面,逆江而上的雄姿。写水军将士在水面舞刀弄枪如履平地,“吴儿”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而手中大旗“略不沾湿”,显然也有夸张之意。但由于作者运用得恰到好处,不仅没有斧凿之痕,反而让人觉得真实可信,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篇2

1摹江河湖泊之壮美,寓情于水

在诗人笔下,黄河、长江、洞庭湖、西湖……无不是表情达意的对象,熔铸成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历代诗人看到了黄河的波涛汹涌、奔腾呼啸的水势,都会有感而发,留下了许多气贯长虹的诗篇。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用词朴实,但意境极为深远。在黄昏时分,诗人登上鹳鹊楼,万里河山,尽收眼底,看着蜿蜒而去的黄河,诗人豪迈地吟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楼层。”道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情怀。奉命出使边塞的初唐诗人王维,看到塞外奇特壮丽的景色,挥笔写下了“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把自已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大诗人李白不仅在《将进酒》中指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更是在《公无渡河》中开篇就将巨笔伸向了苍茫辽远的往古:“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以突兀惊呼之语,写黄河在霎那间冲决力量和气势的象征———横亘天地的昆仑山,挟着雷鸣般的“咆哮”,直撞“万里”之外的“龙门”。诗人只寥寥两笔,就在“昆仑”、“龙门”的震荡声中,展现了“西来”黄河的无限声威。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其上、中、下游水势、形态各异,古往今来,写长江的诗数不胜数,有的摹写山峡的雄险湍急,有的描绘江面的壮观浩荡,有的赞颂两岸的秀美景色。在奉节至宜昌之间,长江两岸重岩叠嶂,有着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自古以来,三峡就被誉为“长江的珠冠”,骚人墨客,无不浓墨重彩,状而绘之。

如杜甫《长江二首》:“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夔州歌十绝句》:“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彰显瞿塘峡是三峡之中最险要的。杜甫在《瞿唐怀古》中说:“西南万壑注,劲敌两崖开”,这说明,瞿唐峡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白居易《夜入瞿唐峡》:“瞿唐天下险,夜上信难哉!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逆风惊浪起,拔稔暗船来。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如此危险的地方,晚上行走艰险程度可想而知。诗人沉重的感叹,不禁让人为航行的小舟担忧。在当代,写三峡的更是不乏其人,《咏三峡》:“峨眉高万仗,夔巫锁西风。江流关不住,众水尽朝东。”郭沫若的《过三峡》则把三峡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万山磅礴水浊莽,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看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无。”这些诗篇,把三峡的幽深秀丽、急流险滩、惊涛骇浪等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出来。当长江进入中下游平原后,江阔天低,一望无际,给人以无限激情与灵感。陈子昂《渡荆门望楚》:“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写出了长江的开阔景色和经历了漫长旅途之后,突然于苍野之中见到荆门时的激动心情。

唐代张祜《题金陵渡》:“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将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湖泊,洞庭湖是五大淡水湖之一,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吞吐湖泊。无论是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说它:“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还是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都写出了洞庭湖水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气势;而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则展现了其清静、柔媚的景致。在众多描写西湖的诗中,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可算得上是最著名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欧阳修笔下的西湖,则在安徽的颖州:“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杆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群芳过后》),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悠闲宁静的景致。

2观海潮飞瀑之壮阔,临水抒怀

百川归海。中国虽是沿海的国家,但古代由于地域限制,交通阻隔,写海的诗句相对较少。最早且最著名的当属曹操的《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抒发了诗人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自强不息、叱吒风云的豪情。在2100年后,一代伟人在秦皇岛北戴河边吟起了曹操的这首诗,并豪迈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都不见,知向谁边?”这首词借北戴河大雨滂沱、波澜壮阔的壮美景象,展示了一代伟人的博怀和雄伟气魄,抒发了词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改天换地的豪迈情怀,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历史感。写潮水,钱塘江观潮最有代表性。钱塘江,因其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唐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李白在《横江词六首》中用“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的诗句来赞美钱塘江浪潮的壮观,而赵嘏《钱塘》“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则巧妙地用数字写尽了中秋钱塘潮的天下奇观。和潮水不同,瀑布的壮观有着大海一样震撼人心的气势。壶口瀑布是黄河上的著名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是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壶口瀑布在汛期时节,水势汹涌,涛声震天,景色壮丽,是黄河最为壮观的一幕,明代刘子诚在《黄河壶口瀑布》中写道:“西出昆仑东入瀛,悬流喷壁泻瑶琼。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生动刻画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和壶口瀑布不同,庐山瀑布被称为最诗意的瀑布,历代文人骚客在此赋诗题词,赞颂其壮观雄伟,给庐山瀑布带来了极高的声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李白的《题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谓写瀑布诗文的千古绝唱。另一位诗人张九龄所作《湖口望庐山瀑布》:“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飞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虽与李白歌咏的是同一对象,但由于诗人的地位、个性、心境等各不相同,诗中所蕴含的情趣也相异。

3品清溪山泉之清幽,以水寄情

与壮观的海潮、飞瀑不同,潺潺的小溪、淙淙的山泉在诗人眼中是那样的清澈晶莹,多彩多姿。孟浩然《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借对澄明的溪水的赞美表达纵情山水的宁静愉悦之情。李白《清溪行》:“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体现出赏玩山水、归隐山林的闲适心情。流水出自泉,泉是流水之源。“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王维这首《染家濒》描写的是自然界中一个有趣的小片段,一个“泻”字写出了泉水的活泼灵动,充满了自然的生机与情趣。宋朝诗人杨万里同样也很擅长描写溪泉,他的著名诗作《小池》中,写清泉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而在《安乐访牧童》诗中写小溪是:“春溪嫩水清无渣,春洲细草碧无瑕”;”清代诗人查慎行的《玉泉山》:“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则写出了清泉归海的向心力。这些诗句中充满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表现了淡泊宁静的情怀,带给读者高雅的精神享受。

4赏落雨冰雪之多姿,借水表意

雨是自然的心曲,雪是大地的新衣,自然界最寻常的事物,到了敏感细腻的诗人笔下,便成了抒感的载体,成为鲜活隽永的审美意象。诗人笔下写得最多的是“春雨”。如孟郊《春雨后》:“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如果说春雨常令人喜,那么秋雨则多令人愁。秋天降雨之时,气温下降,天色阴沉,使人感受到一丝寒意,一种压抑。元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听闻好友白居易被贬官时内心的震惊和心情的悲愤。而李贺《秋来》:“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则给读者画出了一幅凄清幽冷的画面,表达了其怀才不遇的悲凉处境。“雨”还常被用来表现离情别绪,雨中送别是诗中常见的题材,绵绵细雨与送别双方的绵绵情意正相对应,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和范成大《横塘》:“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柳系画船。”都借蒙蒙细雨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诗人们写雪多着眼于雪的外表色彩和形态,如鲍照:“白圭诚自白,不如雪光妍。”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何逊:“本欲映梅花,翻悲似玉屑”等,以白银,白玉喻雪,进行静态的描写。善于创新的诗人们,则会由雪花联想到春花,从严冬飞跃到春天,何逊吟道:“凝阶夜似月,拂树晓疑春。”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王初“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等,不仅从视觉上写出了大雪迎风起舞,飘飘若仙的姿态,更从嗅觉、感觉上写出了春天的气息。而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多种艺术技巧,出语十分自然,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诗。

对雪也有特殊兴趣,写过不少咏雪的佳句,如“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七律•冬云》),“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七绝•观潮》),“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最著名的要属《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生动地描写了冰雪的蔚然壮观,展示了一代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成为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

“水”在我国诗人笔下,可以说是句句表露情意,字字蕴含情愫,成为古典诗词中极具活力的一个意象。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中,写水的诗词数不胜数,“水意象”在古代诗词中意蕴丰富,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其深远。水的生命力是无穷无尽的,对水文化的文学性的挖掘也是没有穷尽的。

参考文献:

[1]朱海风,史月梅,张艳斌.水与文学艺术[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篇3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1) 词中记述了词人与参寥的哪些交游活动?请简要概括。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D。

解析“交游活动”意味着考查诗歌的“象”:写了哪些人、哪些事。此处针对后者来考查。答案应该是动词性短语,“概括”指不能用描述的语言回答。根据此词上片写观钱塘江潮,下片写赏西湖春景,可得出答案。

答案观钱塘江潮水,赏游西湖春景。

(2) 下片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

解析“记取西湖西畔”句是词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留恋。“算诗人相得”句表现与参寥相知之深。“约它年”句借谢安、羊昙之典表明自己归隐之志始终不渝,因缺少注释,要求同学们理解未免奢谈,但是再聚的期待,不舍的浓情确在字里行间中流淌出来。当然也可看出对参寥的劝慰和自我安慰之情。这是通过“象”的分析:“别前回顾”“别中劝慰”和“别后期望”,继而去探索“意”的种种的。

答案表达了对与参寥在杭州的交游生活的回忆和留恋,对友情的珍惜,以及离别之际对参寥的劝慰和自我安慰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归隐超脱的心志。(或:依依惜别之情,对来年再聚的期待之情。)

理解一首诗中作者的情感态度,要就诗论诗,就事论诗,而不能随便套用该作者现成的定论性的东西。这就需要在鉴赏时认真体味,仔细分析,依据特定的诗作出特定的分析。为此,必须要逐字逐句地分析诗歌的“象”,还要深入挖掘,不能遗漏要点。还有,虽说考查的是局部思想感情,但命题往往带有“切口小,开掘深,采点全”的特点,所以不可简单写几句就了事。

(3)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

解析根据“有情”“无情”可判断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根据句意及本词所表达的情感,对表达作用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拟人(比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之快,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或:比喻。以潮涨潮落比喻人世的聚散离合,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除了“离别”类的诗词常见之外,咏史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之类的题材也出现较多。但较此种种,以“即事、即景抒怀”为题材的诗词在表达情感的把握上难度更大。“象”把握得准确才能对“意”定位得准确。因为诗歌的感情是“因景而起”或是“因事而起”,所以我们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景物的场景变化梳理透彻。总体来说,以“即事、即景抒怀”为题材的诗词在表达情感上多半关于:寄情山水的悠闲、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等等。而表达技巧考查上多针对《考试说明》列出的常见七种修辞。根据“即事”或是“即景”的差别,在技巧上又有所侧重。“即景”类多考查几种抒情手法以及场景描写中常见的“想象”(联想)“虚实”“动静”“视听结合”等基本技巧;而“即事”类侧重人物的行为、事件的表现,多用“细节”“动作”描写等。当然,诗词之中“事”和“景”多半融为一体。

例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卢挚

【双调】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特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

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①。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注】①凉州:即凉州曲。本为唐天宝年间乐曲。

(1) “按锦瑟”句与曲中上阕哪句相照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D。

解析由于已经确定了“曲中上阕哪句”,所以答案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清楚的。由此也可看出曲的上下阕都是由音乐领起,由现场歌舞领起,转而引起对眼前、朋友、人生的种种感喟。

答案与首句“江城歌吹风流”相照应。

(2) 曲子前三句和后三句都在写景,但表达感情有所不同,试作分析。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

解析题干“曲子前三句和后三句都在写景,但表达感情有所不同”这句尤为关键。并非在问你,“本曲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所以重点不在于盲目梳理。“写景”所要表达的情有何不同?这才是关键。“一切景语皆情语”,前者是为相逢之情作渲染,后者是因离别之势而惆怅。

答案首句写良宵美景中与朋友重逢的喜悦之情,而结尾句则写相逢不久又要分别而内心惆怅的游客之思。

(3) “月满西楼”中的“满”字极为传神,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

解析撇开了一般常见的技巧,直接就一个字的效果去联系诗句内容和情感本身。这也是“炼”字常见的考查方式。

答案写出了月光皎洁明亮,令人神清气爽,渲染了宁静之境,表现作者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喜悦之情。

现 场 练 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①,谙②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欹(qī):倾斜。②谙:熟悉。

(1) 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上阕是如何表现“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简析下阕的写作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表现寒秋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体现了自己处境孤寒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寂寥的心情。表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

篇4

①柳丝儿拂绿大地的时候,我想起“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故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的诗句,兴致勃勃地来到苏州。

②苏州朋友小张向我介绍说,苏州河道纵横城内外,大小古桥点缀其间。从唐代到清末,苏州桥始终在300座以上。元初,马可・波罗游历苏州时赞誉苏州为“东方的威尼斯”。苏州成为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的“江南都会”,都是因为有了交通便利的苏州桥。苏州才子佳人如云,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形容苏州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③苏州东南十几里处,就是名字奇特的玳玳河。有名的宝带桥横卧其上,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向我讲述过去的事情。该桥始建于唐元和年,但不知在何年被毁坏了。现在的这座桥重修于明代正统7年。怀着虔诚之心,我走上这座72孔的长桥,仿佛走过遥远而近贴的唐风明雨,用手触摸27孔与28孔之间的那座3米高的石塔,一种古朴的气息从无言的塔身上传递出来。走过长长的宝带桥,我频频回首,留恋这条飘动在绿色原野上的玉带。

④在众多的苏州桥中,最富诗情画意的当属枫桥了。枫桥本是苏州常见的一座单孔石桥,可是,桥以诗“贵”,自从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一出,吟咏枫桥的诗歌无数,于是“诗里枫桥独有名”。坐在桥旁的石栏上,我想象着千年前的那位一袭青衣的孤独诗人,他坐在船上独斟独饮,面对美妙的枫桥夜色,满怀羁旅的客愁。半夜时分,从不远处的寒山寺传来阵阵钟声,他灵感顿生。他回到船舱里,急就那首传唱千古的诗篇。走过枫桥,我走进心仪已久的寒山寺,站在诗人张继的坐像前满怀崇敬。诗人已去一千多年,可我们并不觉得他走得遥远,他分明就活在那首情味隽永的唐诗的余韵里。千多年来,多少桥灰飞烟灭,而这座原本很普通的枫桥,因为这首诗,终于被保留下来。潋滟的春光中,旅人游而忘返,陶醉不已。

⑤除了名桥,在我住的小旅馆附近,还有一座无名小桥。黄昏时我游桥归来,总见她披了金色的纱衣伫立在水上。她的名字叫朱雀桥,我想了半天才想起那句诗是“乌雀桥边野草花”。这里并没有“旧时王谢堂前燕”,但她仍然是有故事的,只不过我来不及打探了。

⑥当我流连于其他异彩纷呈的苏州桥时不禁喟叹,苏州何止有园林艺术,更是桥的王国。看那些玉环似的石拱桥,桥身曲线优美柔和,桥下清流可掬。大大小小的单拱桥,大者高耸如驼峰,气势非凡;小者玲珑典雅,古朴盈然。平添无限趣味的多孔桥,倒映在水中如一串珠链般的圆环。还有那曲折回桥,蜿蜒于水面,令人回环顾盼、如痴如醉。廊桥带着屋顶,架于两楼之间,朱栏碧槛,宛如仙境……最使人惊绝的是拱形石桥引静桥,仅容一人通过,造型独特,雕刻精细,可谓鬼斧神工。

⑦苏州桥,让我读出来的是美和历史,真想在桥边买一所房子,再不回去。只是,不用问,那房价肯定令我们打工族望而却步,而且现在外地人恐怕也不能买了。不过,这些美丽的桥,会留在我的梦中……

( 选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

【阅读训练】

1.请根据第①段的内容写出作者游览苏州的时间及原因。

2.文章的第②段主要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用“唐风明雨”一词?

4.本文在对枫桥的介绍上有哪些特点?

5.第⑥段中,作者概括介绍了哪些类型的桥?请选出你喜爱的一种并作简要介绍。

杭州的塔

汪 苹

①杭州的塔不少,但我知道最有名的有三座:宝石山上的保塔、钱塘江边的六和塔和南山路上的雷峰塔。曾有人这样评价杭州三塔:六和塔如将军,保塔如美人,雷峰塔如老衲。

②六和塔的名字来源于佛教的“六和敬”,当时建造的目的是用以镇压钱塘江的江潮。从塔内向江面眺望,可看到壮观的钱塘江大桥和宽阔的江面。上世纪90年代,塔下新建了中华古塔博览苑,将中国各地著名的塔缩微雕刻,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成就。前几年徽杭高速公路刚开通时,我随旅行社去杭州游玩,可惜只去了梅家坞、湖滨路等地,没有登上六和塔。

③雷峰塔原建造在雷峰山上,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的净慈寺前。雷峰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起,林木葱郁。但民间因塔在雷峰之上,均呼之为雷峰塔。原塔共7层,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十分壮观。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标志性景点,旧时雷峰塔与北山的保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对,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称为“雷峰夕照”。

④自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倒塌之后,不仅作为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成了空名,而且“南山之景全虚”,连山名也被换成了夕照山。现在,重建的雷峰塔已竣工,“一湖映双塔”和“雷峰夕照”景观在消失近80年后得以重现,西湖中轴线上的五大著名景观因此不再残缺。这说明倒塌的文明需要维护、复兴,优秀的中华文化需要继承、发扬。

⑤保塔位于西湖北线宝石山上,吴越王钱当朝,深得民心,百姓虑其不永,筑塔于宝石山上以保之,塔名因此而得。凡到西湖游玩的人都能目睹其倩影。

(选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

【阅读训练】

1.本文为何以“杭州的塔”为标题呢?

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第②段中加点的“可惜”一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请对第①段的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5.文中对哪座塔的介绍最为详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雨花石揭秘

付秀宏

①在世界奇石苑中,雨花石以玲珑剔透、小巧精美(直径一般为2-8厘米)、便于携带而深受各国旅游者的青睐。雨花石如诗似画的名称,本源自神话故事。相传南朝梁武帝(公元502-547年)时期,高僧云光法师在南京中华门外梅岗筑台讲经,精诚所至,感动上苍,天落花雨,入地化为五彩纹石,故称“雨花石”。讲经处遂更名为“雨花台”,成语“天花乱坠”即由此传说而来,雨花石从此便成为南京的象征。

②神话只是传说,不足以令人信服。现代科学已揭开了雨花石形成的奥秘:雨花石生成的时期,大约是距今1200万年到距今300万年的地质年代,那时古长江流经南京六合以及仪征一带,奔腾的江水把中上游及附近山上风化的岩石、矿物冲刷搬运,磨棱化角,变成浑圆的卵石,再经沉积而成砾石层。这些砾石有玛瑙、玉髓、水晶、蛋白石以及含有各种矿物质的化石、纹理石等。

③色彩斑斓的雨花石,其学名为原生玛瑙石,多数产于六合县城东灵岩山南坡玛瑙涧。据宋杜绾《云林石谱》中记载,六合县水中或沙土中出玛瑙石,有纯白、五色者,呈透明、半透明状。这些玛瑙石就是我们所说的“雨花石”。

④地矿学家考证,原生玛瑙石是若干万年前,地球岩浆渗进岩石内部的缝隙,二氧化硅慢慢分离,逐渐沉积成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的混合物。雨花石的颜色和花纹,则是在逐渐分离、不断沉积成无色透明体二氧化硅的过程中的夹杂物。由于原生玛瑙石种类繁多,它的成因和化学成分极为复杂。一般认为,雨花石是由岩浆的残余热液形成的。这种热液充填在火山岩如玄武岩、流纹岩的空隙中,因空隙的形状不同,或成玛瑙球,或成玛瑙脉。经过自然力的作用,原生玛瑙脱落后经山洪冲击、流水搬运,磨成五彩斑斓的雨花石。所以今人有诗曰:地壳感动凝热泪,雨花缘是泪花滴。

⑤雨花石以其纹奇、色艳的自然美著称于世。原生玛瑙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次是少量的氧化铁和微量的锰、铜、铝、镁等元素及化合物。它的圈状花纹,是二氧化硅胶液围绕火山岩空隙、空腔,由内壁开始,从外向内多层次逐层沉淀而成。在其生成过程中,常常发生带色离子和化合物的周期扩散。赤红色的雨花石含有铁色素,蓝色的雨花石含有铜色素,紫色的雨花石含有锰色素,黄色半透明的雨花石含有二氧化硅胶体,翡翠色的雨花石含有绿色矿物色素等。同时,由于这些色素溶入二氧化硅热液中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因而呈现出浓淡、深浅变化万千的色彩,使雨花石极其艳丽秀美。

⑥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怡人、益智、陶情、长寿。”把雨花石放在手中,细细地把玩,那丝丝纹路、无比奇妙的图案,会把你带入神话般的境界;将它置于阳光下,七色光赋予雨花石闪耀、神奇、多变的灵性。雨花石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宠爱。春秋时期,一种产在扬州地区“似玉的美石”――号称“瑶琨”的雨花石,就被作为贡品献给君王。历代名人爱石者甚多,总理曾经收藏雨花石;近代画家徐悲鸿、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也曾赏玩雨花石;汉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运动员曾将雨花石作为中国的吉祥象征物带到韩国。

(选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

【阅读训练】

1.结合语境,简述对第①段中加点词“青睐”的理解。

2.对雨花石的来历,第①段和第②段中均作了介绍,介绍的角度有何不同呢?

3.请简要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4.第④段引用诗句“地壳感动凝热泪,雨花缘是泪花滴”的目的是什么?

5.文章结尾写名人收藏、赏玩雨花石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篇5

一、内容概括不贴切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2013年临沂卷)

分析:第一题要求考生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有些考生却因为没有读懂诗歌,根据“心中自不平”、“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诗句将内容概括为“因为外患入侵,心中很难过,希望自己能够从军”等,因为概括不准确而失分。事实上从“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两句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过程。

二、信息筛选不仔细

例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浣溪沙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准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①浮午盏②,

蓼茸③蒿笋试春盘④。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②午盏:午茶。③蓼(liǎo)茸:蓼菜嫩芽。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上阕中, 和 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

2.“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3年台州卷)

分析:第一题要求从上阕中找出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的两种景物,其中的关键词是“上阕”、“晴天”,因此应该是“烟”和“柳”。可是不少考生或是没有注意“上阕”一词,从下阕中找景物,写出“雪沫乳花”、“蓼茸蒿笋”等答案,或是没有注意“晴天”一词,结果写“细雨”、“斜风”造成失分。

三、画面描绘欠神韵

例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忆钱塘江

宋・李觏①

昔年乘醉举归帆,

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

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了 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 ”一词。

2.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013年舟山卷)

分析:这首诗的第二题要求描绘画面。不少考生在描绘画面时只是简单地将诗句进行翻译,没有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缺少必要的修辞手法,语言干涩无味,因而造成失分。答案示例: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水面上,点点的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四、词语品味欠推敲

例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我选:

赏析:

(2013年武汉卷)

分析:赏析时需要从词语的意思、所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等不同角度进行赏析,品味时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不少考生品味时往往没有仔细推敲,考虑不全面,或者不能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因而造成失分。答案示例:⑴一个“割”字,表现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五、诗句赏析不到位

例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2013年成都卷)

分析:诗句赏析是诗歌阅读最常见的考点,但是不少考生却拿不到分或者不能得满分,主要原因是不注意分析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赏析时不能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忽视其表达效果,有时对于诗句中重点词语所渲染的气氛不能正确把握,揣摩不出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因而失分。答案示例:(1)上句“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

六、情感体验不准确

例6.阅读诗歌,完成第1题。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1.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2013年扬州卷)

分析:本题的第二问是要求考生揣摩出句中所蕴含的情感,不少考生没有读懂诗句的意思,从“花如雪”中体验到的不是看到自然美景的欣喜,而是一种彻骨的寒冷,自然理解出来的情感就是“孤独”、“寂寞”、“怀才不遇”等而得不到分。本题答案应为“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记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七、技巧选择欠准确

例7.阅读诗歌,完成第1-3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

A.《龟虽寿》(曹操)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里馆》(王维)

D.《月下独酌》(李白)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3年德州卷)

篇6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Rosegger1843—1918)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篇7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Rosegger1843—1918)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篇8

柳永是我国北宋词坛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我国宋代文学史上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专业词人。他一生落拓不羁,蔑视礼法,所以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他为世人所不解,甚至是被正统文人冷落和嘲笑,在他身后,作品也大多散佚。我们现今所能看到的柳作只是其庞大作品中的一部分。在他存世的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宋词的锦绣斑斓,也从中感受到作者那颗柔情万种的心,足见其才华横溢,文思富赡。他的词对后世的影响也颇为广泛。“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就是后人对他最大的肯定。也是后世无法超越和企及的巨大成就。

一、柳词在内容方面的开拓

晚唐以来,词主要作为娱宾遣兴的工具载体,内容不离离别相思、风花雪月。北宋前期词坛,文人们主要写传统题材内容,风格上承袭了花间、南唐词一路。柳永和别的词人不同,将城市风光、市民生活和羁旅行役等题材写进词中,打破了以往词作题材传统,为词的内容增添了新鲜元素。柳词的内容分为五类:女性题材词,103首;羁旅行役词,59首;都市题材,27首;咏物咏史词,13首;颂词,11首。在内容方面,柳永有着十分重要的开拓意义:如在描写女性题材时,能够对歌妓的内心世界进行真实地刻画,把她们的情感生活、个人遭遇及心理感受通过词作向人们细致地传达,而且柳永同情歌妓们的命运,平等地与她们相处,这更增加了柳词描写爱情意识的含量和分量。不但如此,柳永长期奔波在外,出入于风尘之中,饱尝羁旅之苦,为人们留下了大量的羁旅行役词。此类词冲破传统楼阁庭院的范畴,其视角转向自然、社会,通过选景,烘托悲凉气氛,表现沉郁感情。其词作内容开拓方面表现如下。

(一)描写繁华富庶的都市风光词

柳永的词作在描摹城市繁华景象与市井风情上也着力探索用思颇深。我们知道柳七郎所处的生活年代,时值北宋盛世,由于战乱纷争刚刚结束,农业和手工业得以发展,商业经济日益繁荣,这便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繁华,于是便出现了一些较为繁华的城市。柳永正是用他那支灵动神奇的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的汴京、洛阳、益州、扬州、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与市民的游乐情景。如在《迎新春》描写汴京的节日盛况: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熬山耸、喧天箫鼓。”《瑞鹧鸪》铺叙苏州的富庶景象:“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娥画舸,红粉朱楼。”在这其中最富代表意义的首推《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此词首叙形势之胜,来历不凡,凝重有力。次状都市之盛,形象可感。以下用“云树”、“怒涛”叙钱江之状阔,以“珠玑”、“罗绮”显市民之殷富,层层铺叙,显现繁华景象,下片前半专咏西湖,先景后人,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具体入微。最后转为颂词,虽美郡守,实衬西湖美景。全词总分结合,经纬严密,虚实相间,层次分明,堪称是柳永用词体写就的杭州赋。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第一次在柳永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令人目不暇接,梦魂牵绕。《望海潮》一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开启了词坛歌咏都市风貌与市井风貌的新纪元。

(二)对歌妓和市井女性思想感情的表现

在柳永的传世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他描写底层女性的笔墨较多,比如歌妓和市井女性,而且用心独特。可见,他是比较偏爱这类题材的,由于当时的北宋都市繁华,商业发达,文人士大夫狎妓之风盛行。柳永也深受影响。更何况他精通音乐,可以变旧声为新声,且其词音律美妙。由于他这些音乐天赋使他更具浪漫的气质,故多以女性为描写对象,喜爱描写才子佳人的爱情。他在乐章集中总是以才子自居,所谓“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又由于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深受歌妓们的喜爱。柳永追求功名道路上备爱挫折,屡受打击,于是出入于烟花巷陌、秦楼楚馆也应是其科举功名上遭受挫折的心理慰藉,然而柳永和别的词人不同的是,他对歌妓的态度是平等的态度,是尊重和理解的态度,是关心和同情的态度。正因如此,柳永在描写这些歌妓的处境、遭遇、理想时,坦白直率,真情投入,没有丝毫寄托,没有表现任何含蓄,如《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民间词风味十足,以平民化的口吻出之,具有浓厚的民歌色彩,和传统的诗词写法迥然不同,作者对待感情的的态度是大胆直白的表述方式,毫无保留、无所顾忌的写作风格。从思想上看,这首词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和羁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挑战。从艺术上看,这首词通过平易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既丰富了词的题材内容,又大大增强了词的表现力。

(三)直抒羁旅行役的落寞失意的情怀

“羁旅”主题并不是柳永的独创,在陶渊明的作品中以及唐诗里羁旅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题材,但将这些多入于诗的羁旅穷愁主题移入词中开拓这便是柳永。

柳永大量创作羁旅行役词也是有其深刻原因的:首先就当时宋代社会现实而言,文士治国是宋代政治的象征,但当时考场作弊之风盛行,而且决定文人命运的权利最终还是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像柳永这种出身低微的文人很难实现其抱负,只能浪迹天涯,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柳永在追求功名屡屡受挫,写羁旅行役词,表达了柳永无奈、凄凉、感伤等多种复杂心绪。

柳永羁旅行役词中悲愁主题特别突出,我国古代诗人刘禹锡在他的诗中写到“自古逢秋多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他认为秋天是充满浪漫,富有生机的。但柳永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秋天是万物萧条、秋风萧瑟的,容易让人产生悲凉惆怅之情,柳永在词中通过描写晚秋日暮这种特定景象和表现游子的乡愁的无尽感伤与读者产生了共鸣,这也是他的词作受欢迎的原因之一。由于柳永四处漂泊,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关塞山河,所以在他的羁旅行役词中还有大量描写祖国风光的词。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此词章法结构细密有致,写景抒情浑然一体,作者通白描手法,以平常语出之,抒思乡之情,发怀人之感,成为词史上的丰碑。

二、柳永在词体方面的开拓

晚唐五代的士大夫中寄情于词的人,一般只是填词写短小的令词。虽然张先、欧阳修等人也写了许多慢词,但张先等人的慢词题材仍局限在恋情和宴饮聚会之作,表现手法极其单调,另外,北宋前期慢词大都有句无篇,初期词作不乏情景交融、细腻优美的诗句,如张先“潇湘故人未归,但目送游云孤鸟。际天秒。离情尽寄芳草。”(《熙州慢・赠述古》)空灵淡远、含蓄蕴藉,但整首词的境界却往往显得颇为一般。张先素有“张三影”的雅称,这是因为他们在创作慢词时,注重警句的锤炼与安排。但一旦关系到谋篇布局,张先则显得有些力不能及,慢词作品往往缺乏一种内在的神韵将其联系在一起。第四,堆叠实字,呆板痴重,慢词由于篇幅长、字数多,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张先等人的慢词作品中,堆叠实字的现象就比较突出,看张先、欧阳修的慢词作品,基本上都是由实字组成,显得密集堆砌。后来柳永在慢词中大量使用虚字,使整篇词作显得空灵而有秩序,歌唱起来也更为和谐美听。直到柳永出现,致力于慢词的创作,弥补了慢词创作中的不足,从此确立了慢词在词坛的地位,大大推动了慢词的发展。

柳永大力创制的慢词,就其革新的内容而言,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将令词衍为长调。如《长相思》本双调36字,柳永变为双调103字;《浪淘沙》本双调54字,柳永变为三叠144字,以及《安公子》《定风波》等这类长调在《乐章集》中约有近90首之多。二是柳永创制的新调慢词如:《望海潮》、《一寸金》、《倾怀》等。特别是柳永的自度曲《戚氏》此调在《乐章集》入“中吕调”,共212字,是柳永词字数最多的一调。这样,从一系列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慢词到了柳永手上才真正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这也为苏轼在后来词中“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从《乐章集》还可以发现,柳永的慢词除一小部分是对前代的继承,其余绝大部分是柳永首创的。

三、柳永在手法上的开拓

除去在内容和词体方面的独到贡献,柳永在词的创作手法上也是独树一帜,可圈可点的。其开拓意义表现在铺叙和点染两个方面。

柳永在铺叙手法运用方面大胆突破词的传统写法,不仅变小令为慢词长调,而且通过词来更多的社会内容,并且用平易的语言,同时引入大量的俚语、俗语入词,形成了与别的文人不同的风格。如《望海潮》写杭州,但并不直接写,开始先介绍其优越的地势特征和重要的历史地位,接着写人家,写钱塘江,写西湖,写人物活动,等等。通过情与景的有机结合,进而展示市井生活的百态状貌,直率自然,不避俚俗,不粉饰,不雕琢,为市民所喜爱。

点染既可使作品主题明晰,又能使其得到渲染烘托,而被表现的更加生动、更加多姿。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清平乐》中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等。这些词中的点与染,或以景物作渲染烘托,使作者的愁情表达更为形象,或点染交叉变化,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和谐统一都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然而,柳永词中的点染则又较唐五代词中的点染内容更为丰富,手法更为灵活,审美也更具特色。如《雨霖铃》便被视为点染的成功典范。上下两片,在结构上共有六个层次,即每片三层构成。上片分为写景、送别、别后之景三个层次;下片分为总括离愁、想象离愁、别后悲思三个层次。此六层之间,层层生发,环环相扣,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上片开头即点,如用:“寒蝉”点季节,“长亭”点地点,“晚”点时间等,但最为特色要数“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两句。“念去去”为“点”,点明此次分别是渐去渐远。“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便是“染“,衬托出千山万水之遥和深沉凝重之愁,极富韵味和感染力。以上的例子表明柳词中的点染,由于是用在长调之中,因而较之李煜等唐五代词人中的点染是具有更为丰富与更富于变化的特点。换句话说,就是柳永不断地艺术实践,丰富与升华了点染这一艺术技法,而此,即为柳永表现在词学艺术史上的又一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柳永的词是富于艺术生命力并且源远流长的。后人在对其词的研习中总结出他对词的创作各方面开拓功绩显著,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样的巨大成就,柳词是担得起这样的评价的。他以其独到的视角,细腻的情感,畅叙自我的襟怀,感动他人的心扉,每一字每一句都浸透着他智慧的灵光和生命的感悟,词就是他人生的延续,他虽不为当世的文人雅士所认同,但却在后世的研究者眼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灵魂。可见,柳词不仅在当时受到民众的喜爱,时至今日依然青春永驻。尽管宋代文人们指责它“词语尘下”、“声态可憎”、“为风月所使”,但他们实际上又偷偷地从中吸取了许多写作经验和艺术技巧,特别是关于慢词长调的写作经验,足见柳永是极具研究价值的。他联系了宋及唐词坛的创作成果,是一位特立独行的风流人物。研究其功绩对我们今人的创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篇9

古田山古道,起点开化平坑村,途径古田山、石耳山,整个古道都在“天然基因库”中穿行。因其山畔有田,山中深处有古森林,故名古田山,田旁有古建筑凌云寺,据《大清一统志》记载,凌云寺建于宋太祖・乾德年间(公元963年-967年),已有一千余年历史,是古田山的一大名胜,也是开化县的一大古迹。

凌云寺当年救过朱元璋,相传他与元兵交战后兵败,逃到古田山避难住在寺内。元将陈友谅将古田山团团围住,料想山中无粮草朱元璋会投降,没想到这古田山凌云寺有田、有米、有水有鱼供应三军,而且聪明的军师刘伯温在大水来时,故意在山下买上的几斤重的大鱼和山上鲜稻草放入山溪随水而下,被陈部所见,陈友谅看到山上流下的新鲜鱼和稻草,心想山上有粮有草,围困无望,只好退兵。

古田山高961米,山势由东向西延伸至江西省境内,主峰青尖处于北纬29度16分,东经118度17分,海拔1258米。古田山尤以山势险峻、景色优美著称。它神奇雄伟,怪石嶙峋,悬崖峭壁遍布。东北两面群岭耸峙,西南方向岗岭环抱,山陡地险、岩石嶙峋,象狮、象虎。山东南坡的悬崖上,有瀑布直泻崖下龙潭,高30多米,浪花翻滚,水珠飞溅,声震空谷。

古田山拥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举目望去,山上林木葱茏,遮天蔽日。森林总面积10828亩,植物种类繁多,层次分明。在植物组上兼有南北的景色,并且分布着原始状态的大片天然次生林,有“浙西兴安岭”之称。

同行的一位植物学家告诉我们,古田山自然保护区人称“浙江天然基因库”,其主要特色是具有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地处中亚热带东部,由于其特殊的复杂地理环境,分布着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生物的多样性十分突出,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

据科学调查资料统计,这里有高等维管束植物244科897属1991种,其中种子植物中有我国特有属14个,在浙江植物区系中仅见分布于古田山的种类有栓翅爬山虎、福建石楠、婺源安息香等10种;珍稀濒危植物32种,特别是香果树、野含笑、紫茎这3种珍稀植物群落之大、分布之集中,在全国罕见。

动物区系是东洋界向古北界的过渡类型,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豹、云豹、黑麂、白颈长尾雉4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白鹇、黑熊、小灵猫等30种。而且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麂是全国2个集中分布区中最大的一处,国家一级动物白颈长尾雉是全国分布较集中、数量较多的地区,也是浙江省最大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黑熊等动物的栖息地。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各种珍稀濒危物种。

举目张望,只见四周云雾缠绕、山峰簇立、古木参天,可谓一步一景,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仙界。开化的地貌,可以用“九山半水半分田”来概括,身临其境,果如其然。空气异常清新,充盈着负氧离子,这和拥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有关。

置身这漫无边际的绿意盎然世界,深呼吸,饱含氧粒子的空气如此清新,给生命带来一份清凉的绿意。这一刻,世界仿佛安静下来,时光好像停止流淌……

钱江源大峡谷

经过横亘于两山的大桥,路旁有桃花与油菜花为邻,新绿缀桃红、嫩绿伴娇黄,开得正艳。桥下是一条宽阔的溪涧,水很浅,河床上出许多鹅卵石来,在雾气中朦朦胧胧的,颇有点山高水长的感觉。

溯源而上,只见青山叠嶂、峰峦如聚。一路行进,不时有阵阵迷人的花香从车窗飘入。高山上盛开着黄灿灿的油菜花,极目远眺,黄绿相间,仿佛画家在调色板上涂抹的水粉色,艳丽明快。

车子继续爬坡,随着海拔递增,一丛丛的灌木茶星罗棋布,这些茶树便是天赋钟灵的野茶。当地友人指着一处险峻的茶山说,那是他的天然茶园。茶树大多散落在山腰,旁边为油菜地,上方是茂密的山林;茶园南向,云蒸霞蔚,阳光漫射,造就了高山龙顶茶的清邃内质。

转过山弯,突然间,一道巨大的水幕跃入视野,宽阔的水流齐刷刷地垂落而下,恰似苍穹中凌空直悬的万千珠帘,这便是原齐溪林场水库。走近瀑布时,迎来一股清凉透彻的气流,令人心旷神怡。我们沿盘山公路登临垭口俯视,发现大坝是凹形的,库区里的水深不可测。一条白色水线沿着堤坝边缘划出长长的弧形,宛如一弯娥眉冷月。

再往前走,终于抵达传说中的“钱江源大峡谷”。它源起莲花峰,汇流莲花溪,大峡谷内群山环抱,崖悬壁削、源远流长、四季如春。

此处翠潋连天、山势巍峨、群峰竞秀、修竹成林。跨越默默流淌的莲花溪,穿过拱门,山溪汕汕而出,水中还有数尾石斑鱼在游弋,仿佛在喜迎远道而来的旅人。一条石板小道依山迂回,前方是花岗岩筑成的拱桥,附近还悄然伫立着一座六角竹亭。这样的场景,就像一幅意态萧然的山水画,而我们就是徜徉其间的画中人。

此时,只见数十条溪流山泉,从纵横交错的沟谷涌出,随地形变化,水流时急时缓、时飞瀑直泻、时湖水荡漾。沿山溪行进,水流湍急处,我被一块镌刻着红字的山岩所吸引,原来是个“憩”字,一半于水面,一半淹没于水中。再往上,溪水成了一道小瀑布,那里有一块更大的岩石,一个斗大的行草“心”字跃入眼帘。奇妙的是,巨石本身就是心形的,意为“心心相印”。溪流边有一间茅屋,一架巨大的水车在吱呀运作,水声喧哗,水珠四溅,挟着阵阵清凉。好水,不由自主掬了一捧品尝,凉津津的,甘洌沁人。

峡谷内不仅山茗众多,还矗立着一株造型高古的巨松,一眼望去,想起“松下问童子”那句诗来。由于山溪是逶迤而来的,不少洼地积水为潭,蓄成大小不一的清塘,有心者便巧借地理,营造出一泓“墨池”。

栈道崎岖,一路美景相伴,翠绿的龙顶野茶、娇黄可人的山花、冷艳的杜鹃、清澈的溪水,无不让人心生戚戚。尤其是那一树莫名的璀璨花朵,在朝阳的逆照下,折射出绚烂光影,令人心醉。

突然,一股水气扑面袭来,沁如冰露,精神为之一振。原来,绿色的林海之颠竟飞出一条百米白花花如珍珠的大瀑布!让人顿时感受到了什么叫“钱江之水天上来”“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诗意。

这就是有“江南第一美瀑”之称的神龙飞瀑。该瀑布落差为125米,分三段,中间巨石如屏,常年水流不断,远看瀑似神龙见首不见尾,近看瀑布飞扬,水从天降,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源头留下的杰作。不经意间,脚下的栈道已成了云梯,像一条扶摇直上的玉带。耀眼似银的瀑布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如行云布雨的巨龙,翻转腾挪,须发贲张,“神龙”一名恰如其分。

在一处巨大的山岩表面,擘字行楷“钱江源”勒刻其上,书韵、水韵隔空交流,气势夺人。我们一鼓作气,登上危崖边凌空的栈道。置身观瀑台,沐浴在瀑布弥散的氤氲中,望着深邃的幽谷,近距离感受这钱江源头轰鸣的水声,心情跌宕。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涛来自古今,势连沧海阔”“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从这些描写钱塘江潮的诗句,那壮观古今天下的钱塘江潮,仿佛要破壁而入。真没想到,这里就是其源头。

世外桃花源――枫楼坑

进入钱江源深处,进入眼帘的便是碧波荡漾的水湖景区,泛舟湖上,只见水湖四周群山起伏,绵延叠翠。湖面波光粼粼,倒影如镜。湖中有一孤岛,岛上林木蓊翳,曲径通幽。划桨前行,微风拂面,花香扑鼻,如入水上仙境。群山、碧湖、孤岛三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精致优雅的山水胜景。

“钱江源里桃花源,枫楼坑里尽风流。”水湖的对面有一个叫枫楼坑的地方,这里清新幽静,绝对是个情侣窃窃私语的好去处。当恋人们下船踏进这片遮天盖地的原始森林,回头看那渐行渐远的游船,会忽然觉得这个世界就属于他们的了。携手慢慢逆水而上,就像在一个绿色的走廊里穿行,忽而有几缕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照射到身上、地上,星星点点的,让人感觉这阳光是那么的可爱与善解人意;那忽近忽远的鸟儿婉转的叫声,如一首动人的小夜曲,让人深深地陶醉在爱的世界里。

途中小憩,轻轻地饮一口钱江源的水,那至清至纯、至甘至冽的味道,沁人心脾。再鞠一把水洗洗脸,所有旅途中的劳顿、倦意一扫而光。

就这样步行数里,还没有从那原始的状态中回过神来的时候,突然出了林谷,豁然开朗。一个农家小村子展现在面前:梯田、菜园、袅袅的炊烟、欢快的小鸡,这不就是我们久久寻找的桃花源吗!

接着,友人就近带我去了当地一处农家乐。院子不大,依着山,正午日光强烈,十几只肥硕的母鸡和白鹅在林荫下悠然觅食,有泉水流到院子里的一汪池水里,里面游弋着黑色的清水鱼。友人问我:“还记得咱们刚才在钱江源溪水里看到的那种黑色螺蛳吗,那可是开化的一道名菜。仅限于此地,在其他地方比如衢州市内你可吃不到,因为这种螺蛳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只在活水中能找到,而且水不能太深,水温也要合适,环境稍有一点点污染就无法存活。”我一听来了兴致,特地到后厨去看这种叫青蛳的小东西。

篇10

选文1

清江水上郁孤台

王剑冰

前面怎就出现了一个高台,在蓊蓊郁郁的树荫间耸立着。顺着一级级的台阶攀上去,渐渐地,竟然看到“郁孤台”三个大字。好一个郁孤台,是辛弃疾笔下的“郁孤台”吗?别的地方没有听到过,也没有见到过。

台子的位置,在一处古城的角上,上到楼台能看到蜿蜒而去的苍灰的城。这就是当年花了不小代价也没有攻下的城墙了。墙很厚实,行人可在上面往来穿行,城外就是浩浩汤汤的一江清水。

以前读到“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就感到郁孤台同“行人泪”联系在了一起,郁孤台似也成了抑郁孤独的代言。心里想,怎么就建了这样一个台子,让孤郁的旅人有一个落泪的地方,还是因了哪个人而有了这个名字?

800年前,满腔苦恨的辛弃疾曾站在这里,怅叹出一怀愁绪。这里离内地实在是太远,与我所在城市不通航,我是先飞上海然后转飞过来,这样也折腾了一天时间。到达时迎接我的已是晚上如注的大雨。辛弃疾则是从杭州出发沿长江溯赣江南上,他那时在江西任职,必在舟船上度过长长的时光。一日停船在万安造口,那里离赣州不远了,暮色中传来鹧鸪声,遂想起了郁孤台,禁不住将一腔悲悯书写在墙壁上。万安我去过,有着“惶恐滩”的险峻之地。不知辛弃疾是怎么挨过险途十八滩,生出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感慨。

其实郁孤台本身并没有我想的那层意思。它是指台子“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郁和孤都是美意。郁孤台占据了一个好位置,我曾在《吉安读水》中写道:“江西的南部,有一条美丽的水叫章水,有一条精致的水叫贡水,两条水流合二为一形成了更加美丽精致的水叫赣江。”郁孤台就在章水和贡水的交汇处,看着章、贡二水合为一江奔腾而下。

想起那位怀有一腔报国志的江西人文天祥,他曾做过赣州知州,必是常登郁孤台的,而且常有一种孤愤在心头。他曾写道:“风雨十年梦,江湖万里思。倚栏时北顾,空翠湿朝曦。”坡被贬惠州也是乘船溯赣江而上,中间行程漫漫,不知多少辛苦。终于来在郁孤台上,遥遥北望的心情可想而知,也提笔写下了一首《过虔州登郁孤台》。

这时我又想到,郁孤台或许也有那么个忧郁孤独的意思在其中,许多人离乡背井去向远方,走的时候会看到那个高台,不免生出郁郁之情。远离故土的人站在这个台子上,同样免不了要生出孤独的感怀。所以这台子是个很真实的台子,无论什么人有什么样的情怀,它都接受了,人们在这里看着江水落泪,而后抹抹泪水坚毅地转身。这样说来,郁孤台倒是带有了一种禅意,一种哲性。

地处偏远,郁孤台就像一个隐士,悄然躲在一片山野间。这样也好,藏在心中的那种景仰,有时比真实更显得美妙,让人能够浮想联翩,有时见了实物倒会感到坍塌了某种东西。

江水中已经没有了什么行船,以往在江边解下缆绳、拱手相别的场面远去了。

[选自《新时文》(文化卷),有删改]

品读赏析

本文虚实相生,情思绵绵。文章中有两个“郁孤台”:一个是用“雨声”“鸟鸣”“花香”浸染出的“苍灰色的土台”,这是实实在在的“郁孤台”,与有关系;另一个是诗词里的郁孤台,是一种抽象的存在,与辛弃疾等文人有关系。作者以真实的郁孤台为引子,极尽笔墨,抒写那个虚幻之台的古老、美好、忧郁、孤愤和禅意。两个“郁孤台”互为表里,虚实相生,增加了文章的回旋空间。本文以乐情进,以哀情出,文笔细腻,凄美忧伤,散发着淡淡的怅惘之美。

选文2

潮 魂

乐维华

秋天,带着满满的月亮来了,据说今年是60年来罕见的大潮,沿江许多乡村和城镇住满了观潮人。我呢,也怀着对大自然的虔诚来了。那是一个清凉的秋夜,我踏碎满地的月光,拨弄密密的芦苇丛来到江边,风波、水影、月色。淡淡的,是天边的远山;呆呆的,是泛光的月亮;轻轻的,是水波在拍岩。这秋夜的景色啊,真是画不尽的画中画,写不尽的诗中诗。我看得那么专一,满目的空旷清淡在胸中化为诗情画意的饱和。我真羡慕大江,在这充满幻想的秋夜里,它得到了永生。

“来了!潮来了!……”人们惊叫起来,翘首东望,乱云飞渡,白光微微地泛起。有细小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嘤嘤的如同蚊蝇嗡叫。是真的!人们左呼右喊,扶老携幼,跳的,跑的,滚的,爬的,一起涌到江边。黑蒙蒙的水天之间,啊!一条雪白的素练乍合乍散地横江而来,月碎云散,寒气逼人。人们惊叹未已,潮头已经挟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地来到眼前,惊湍跳沫,大者如瓜,小者如豆,似满江的碎银在狂泻。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沙鸥惊窜,鱼鳖哀号,好像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像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像要淘尽人间的污垢;潮水腾跃,好像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天地间三分是水,三分是云,还有三分是阔大的气派!我解开衣襟,让江风吹入胸膛。突然,我觉得我的身躯在散开,我的心胸在升华,大江冲进了我的胸膛……

两岸的观潮人齐声叫好,许多人追着潮头狂奔,欢叫,腾跃,有人点起了纸团,挂在芦秆上投入江中,火光随着流水飞也似的去了,一会儿被抛向空中,一会儿又被沉下深渊。黑漆漆的夜空中,点点火光跃跃沉沉,飘飘浮浮,好像江底泛起了许多闪光的夜明珠……

江水易流,心潮难息。现实,往往是以历史来充实的,历史呢,又是靠现实来生辉的,现实和历史,生活的航船就是用这两支桨划动驶向彼岸。“岁月消磨人自老,江山壮丽我重来。”我沿着铺满月光声影的江岸踱步,念着古人的诗句,作为对潮魂的良好祝愿。

(选自《伊恋自然》,有删改)

品读赏析

钱塘江潮水奇观,古今许多作家都不惜笔墨描写和赞叹这天下一绝,本文是其中的佼佼者。作者共写了两个场面:一是等待观潮的场面,一是潮来时的大江场面。前者充满诗情画意,后者表现得热火朝天。本文首先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等待观潮的场面,充满了诗情画意,突出了远山、月亮和拍岸水波的特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夜图。接着作者又描写了另外一个等待的场面:有的把酒临风,听涛谈笑;有的席地而坐,说古论今;有的点起篝火,映红草木。最后作者运用多种技巧写潮来时的场面,极其热烈:横江而来,月碎云散,寒气逼人。雷鸣般的潮头铺天盖地而至,作者蓄足笔墨,极力铺写这一场面,共用了将近200字。特别是将潮头比喻成“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精彩而又准确。

选文3

听雨听风入雁山

周瘦鹃

我平日喜欢做盆景,去年做了个雁荡山的盆景。我天天看着那盆假山假水的假雁荡,看得有些儿厌了,老是惦念着雁荡的真山真水,恰恰今年5月下旬,有个上雁荡山的机会,便毅然地走了。

一路听雨听风地进入雁荡山,来回半个月,25年相思一笔勾。

我们刚到灵峰寺,就一眼望见群峰环拱,光怪陆离,真的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雁荡的峰啊岩啊,大半是因象物象形而定名的,例如灵峰区的接客僧、犀牛望月、老猴披衣、双笋峰、合掌峰等;灵岩区的上山鼠、下山猫、老僧拜塔、天柱峰、展旗峰等,都很妙肖,有的峰岩换一个角度看,也会换一个形象。

灵峰区的奇峰,以合掌峰为最,高高地插入云霄,双岩相并,好像是两只巨灵的手掌合在一起,而腰部却又豁然开朗,造起了九层高楼,有如古画中的仙山楼阁,却又可望而可即,顿时把我们吸引上去。不知走过多少石级,就到了楼上,见有“石釜天成”一个横额,并有联语:“天可堦升,无中道而废。泉能心洗,即出山亦清”,我们当然不肯中道面废,就一层又一层地走上去,也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奇景,扩大了视野。洗心泉清澈见底,而漱玉泉水从洞顶细碎地泻下来,水珠亮晶晶的,仿佛在洞前挂上一张珠帘。最高处天开奇境,一洞空明,中供观音象,因称观音洞,从这里放眼望去,只见群峰秀,气象万千,真使人如登仙界,疑非人境了。

“簇簇群峰围古寺,陆离光怪总堪思,爱他一柱擎天表,卓立千秋绝代姿。”这是我到灵岩寺时,一见那顶天立地气势雄伟的天柱峰,情不自禁地口占了这首诗歌颂起来。跟天柱峰对立而分庭抗礼的,又是一座高大的奇峰,好像是一面大口旗般在空中飘扬,这就是展旗峰。清代袁枚有诗:“黄帝擒蚩尤,旌旗不复收;化为石步障,幅幅生清秋。”当时诗人的想象,真比喻得出奇;而现在我们看到东方红太阳照耀全峰时,真好像是一面大红旗哩。

看了雁荡不可胜数的胜景,足证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真使人有游不尽看不足之感。在山7天,几乎天天是听风听雨,但我们还是冒着风雨出游,并不所馁,畅游之下,几乎把家都忘了。身在二灵,不无灵感,戏作一字韵诗,以谢山灵;“听雨听风入雁山,二灵端的是灵山,群峰排闼如留客,底事回头恋故山?”

(选自《感悟中国人文之旅》)

品读赏析

篇11

1.诗词、歌曲、名句导入法。为创设情境,渲染气氛,适度引用一些诗词、名言、俗语、歌曲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他们较快地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例如:师生可背诵写长江的系列古诗句来导入学习《三峡》;播放《好汉歌》来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引用李春波的《一封家书》来导入《傅雷家书两则》;引用范琳琳的《我热恋的故乡》来导入《故乡》;引用“打仗还是亲兄弟,上阵还是父子兵”这句俗语来导入《我的叔叔于勒》。

2. 重大时事、故事导入法。教师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重大时事或故事(典故、轶事、寓言、笑话等),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思考。例如:讲述“事件”这一重大时事来导入《亲爱的爸爸妈妈》;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导入《天上的街市》;讲述“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的故事来导入《出师表》。

3.影视导入法。采用多媒体工具等放映精彩片断,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例如:教《范进中举》《智取生辰纲》时,先放映一些影片的精彩片段,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人物的初步形象,为教学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打下基础。

4.悬念导入法。教师从课文中提炼出悬念,在课堂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例如:教学《山市》时,教师先用语言描述“海市蜃楼”的奇怪景象,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不是有一些超自然的力量存在呢?教学《论求知》时,教师一上课就将一只空手袋用手提起又放下,接连几次袋子都瘫软桌面,之后又用口袋装满书再往桌上一放,袋子却能端正地立起来。教师要求学生说出看到这一过程的感想,并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产生一种探究心理,自然地进入了新课学习。

5.图像导入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课文内容制成课件,给学生以直观形象,导入所学内容。例如:各种形式的桥、苏州园林图、愚公移山动画片等。

当然,课文的导入因文而异,教师要把握文章的精神内涵。文质兼美的文章,常注重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运用一些诗文警句或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渲染气氛,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故事性强的文章,可以通过讲述背景故事或影视情节导入,引人入胜……总之,导入语应具有“新”“趣”等特点。“新”就是要创出新意,要独具匠心、别具一格,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趣”就是有趣味性,有愉悦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抓提问“激趣”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疑问,常常会激励学生去思考“山重水复”,去寻求“柳暗花明”。课堂中有效设疑能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课堂中该如何提问,才更科学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认为“激趣”性的提问应具备以下三点特征。

1.要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针对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直奔主题,不蔓不枝,干脆利落。如教学《口技》时,“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一词是本文的题眼,文章从哪些方面突出这个“善”?通过这样的提问紧扣住重点,从而让学生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的写作手法。再如教学《变色龙》时,“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变了几次?不变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既立足于文本,又吸引了学生。学生顺着这一问题既能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又能引发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探讨。这样的切入点针对性强,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

2.要有艺术性。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如果教师只是平铺直叙地提问,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如果能“直题曲问”,反而会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如教学《孔已己》时,在学习孔已己最后一次出场的外貌描写时,我提出这样一问:“孔已己那件长衫哪去了?”一时间,讨论声此起彼伏,最后学生结合当时背景,积极思考,得出了“被丁举人毁了或卖给了和孔已己一样的人”的答案,这一答案从侧面紧扣文章主题,有力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更深广的意义上暴露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3.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课堂是倡导和推进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突破口和主阵地,只有课堂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才能引起其他情境下学习方式的变革,只有课堂上强化了探究的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才能为学生的课外探究提供示范、基础和条件,在设好问、穷追问的基础上,我采用定向探究、情境探究、激趣探究、比较探究等多样化探究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教学《羚羊木雕》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评价“我”这个人物形象。学习《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通过多角度的思考达到对问题的全方位理解。如教学莫怀戚的《热爱生命》一文,将其和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同题文章作一比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学以致用,又将探究性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拓宽了学生视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总之,“激趣”性的提问如海面上的灯塔,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创设思维的情境,能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

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促成功“激趣”

一堂成功的课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照本宣科式的表演,它离不开学生的全过程参与,所以教师要娴熟地驾驭课堂,调节课堂节奏,让学生体验成功,让成功来带动兴趣,并将此转换成新的学习动机,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兴趣会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这种动力会指引学生走向成功;而成功同样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1.情境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创设有趣的情境,能拓展学生思维和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预设情趣浓、意味浓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内在的兴奋点,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为教学的动态生成设计多种“通道”。如教学《羚羊木雕》时,师生共同创设如下情境:(1)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此时,你眼里的父母是怎样的?(2)面对这样的父母,你会产生哪些想法?会有何感受?(3)其实文中的“我”是有机会化解矛盾的,假如换成你,你会怎样去化解呢?通过大胆假设,抓住情境,实现探究目的,激发了学生自主意识。如教学《观潮》时,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钱塘江涌潮的情景、观众观潮的盛况,接着提出问题:如果让你作为一名主持人介绍观潮盛况,你会怎么报道?然后让学生模拟主持人报道群众弄潮和观潮的情景,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堂语文课,在课前设计教学目标时,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深浅不一的数个目标,学生说得有道理就鼓励,抓住时机毫不吝啬地表扬,会使学生燃起自信之火;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在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同时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化的反应,使学生真正成为推动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同学都有发挥的机会,发现他们细微的进步,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得到思维的训练,都能从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竞争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语文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求知欲旺盛、好胜心强特点,营造竞争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开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小组pk赛”“情节表演赛”等竞赛活动。如教学《羚羊木雕》时让各组派出代表表演妈妈、“我”、爸爸、奶奶等角色,并开展比赛评判。如教学《核舟记》时让两组同学上台表演苏轼、黄庭坚共阅一手卷时的动作、神情,师生结合表演加以评析。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并从竞争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激励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化延伸“激趣”

好的文章总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课堂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课堂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有限的,更谈不上能力的形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将学生的兴趣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将生活语文化,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从学生的学习对象上看,不能局限于课本,“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要引进一些新鲜生动的材料,含蓄隽永的诗歌,针砭时弊的杂文,清新活泼的散文,都可以成为教学的内容。《智慧背囊》《小小说选刊》《散文》《读者》《杂文选》甚至影视剧等都可以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如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可以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余光中的《乡愁》,可以让学生比较阅读席慕容的《乡愁》和琼瑶的《剪不断的乡愁》。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思辩能力。

鲁迅先生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不满足已有的知识,会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教师的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将这种兴趣和热情延伸到生活中,通过课外阅读、写作、研究性学习等途径,实现“文学即人学,语文即生活”的理想境界。

乐趣是语文课的生命。如果学生爱上了语文课,爱上了语文,那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语文潜力的发挥,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教师的作用在于“激”,从课堂教学的第一分钟开始就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贯穿于课堂始终,延伸到生活中去。

篇12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写出句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12分)

1.钱塘江大潮逐渐恢复了平静,但我们依旧站在观潮大堤上,久久舍不得离开。(

)(

)

2.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

)

3.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

)

二、选词填空。(18分)

1.傍晚,山谷里显得格外________。

2.________的水面上,几只小船在轻轻漂荡着。

3.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夜晚的________。

4.执法者对自己要求不________,怎么能公正执法?

5.狠心的宙斯给了普罗米修斯最________的惩罚。

6.对挑拨是非,破坏团结的人,必须________批评。

7.在炎热的夏天,吸热玻璃能阻挡________的阳光,像空调一样,使室内比室外凉爽。

8.风________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9.座谈会上,人们各抒己见,讨论得十分________。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12分)

敏锐——(

) 调整——(

)

舒服——(

)

休想——(

)

假使——(

)

违抗——(

)

四、在括号里选择意思最相近的词语,打“√”。(18分)

茂盛(强盛 茂密)

故意(有意 故事)

欺骗(欺负 欺诈)

冷淡(平淡 冷漠)

屈辱(屈服 耻辱)

劝慰(安慰 规劝)

悲伤(悲痛 可悲)

响亮(明亮 洪亮)

赞叹(赞扬 感叹)

五、阅读练习。(40分)

天山美景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蔚蓝的天空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在那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小山坡上,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鲜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6分)

漂亮——(

)

洁白——(

)

特别——(

)

闪烁——(

)

绵延不绝——(

)

五彩斑斓——(

)

2.为下列词语选择意思相近的词语,画“——”。(4分)

凉爽(清凉 豪爽)

融化(消化 消融)

细碎(破碎 细小)

矫健(矫捷 矫正)

3.在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框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6分)

4.在文中找出两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用“——”画出来,并填空。(8分)

(1)第一句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5.找出文中同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的《鹿柴》)情景相似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文章最后一段话,判断正误并按要求写一写。(10分)

(1)这是一个反问句。(

)

(2)春天的花园比得过天山的美丽。(

)

(3)天山的美使春天的花园逊色。(

)

(4)这句话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

我会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近义词答案

一、1.渐渐 依然 2.黑暗 启迪

3.简陋 洁净

二、1.幽静 2.平静 3.宁静

4.严格 5.严厉 6.严肃

7.强烈 8.猛烈 9.热烈

三、敏捷 调节 舒适 别想 假如 违背

四、茂密,√

有意,√ 欺诈,√

冷漠,√ 耻辱,√ 安慰,√ 悲痛,√

洪亮,√ 赞扬,√

五、1.美丽 雪白 格外 闪耀 连绵不断

五彩缤纷

2.清凉 消融 细小 矫捷

3., 、 、 、 、 …… , 。 ,

; , 。

4.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了几朵银

灰色的暗花。

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

(1)雪峰、云影 绸缎、暗花

(2)塔松 巨伞

5.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6.(1)√ (2)× (3)√ (4)√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2

反义词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在全都是反义词的一组后打“√”。(8分)

1.清晰——模糊

训斥——表扬

古怪——怪异(

)

2.绝望——希望

合拢——展开

增长——减少(

)

3.僵硬——柔软

宽阔——狭窄

柔和——激发(

)

4.平整——凹凸

欢快——欢迎

重叠——稀疏(

)

二、反义词连一连。(12分)

临时

敬佩

强大

明确

疑惑

保留

弱小

删除

明白

长久

鄙视

含糊

三、填写反义词。(24分)

冰凉——(

)

显示——(

)

整齐——(

)

弯曲——(

)

增长——(

)

上升——(

)

辽阔——(

)

悲惨——(

)

屈服——(

)

欺负——(

)

贫穷——(

)

胜利——(

)

四、下列词语中有四对反义词,请找一找。(8分)

漫长

推进

漫步

结果

成果

松散

空缺

非凡

一般

不幸

消失

结实

通常

出现

紧促

撤退

紧凑

正常

(

)——(

)

(

)——(

)

(

)——(

)

(

)——(

)

五、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找反义词。(14分)

1.看到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绝望地尖叫着。(

)

2.盘古醒来时,周围黑乎乎一片。他为了把天和地分开,使出浑身的劲。后来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

)(

)(

)

3.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当听西门豹说要把他们扔

下漳河,他们吓得面如土色。(

)

4.结实的金奎叔飞快地走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把它摔到了半空中。(

)(

)

六、阅读练习。(34分)

蚂蚁和玻璃杯

非常不幸,两只蚂蚁误入玻璃杯中。开始,它们慌慌张张地在杯底四处触探,想寻找一个缝隙爬出去。不一会儿,它们便发觉这根本不可能。于是,它们开始沿杯壁向上攀登。看来,这是通向自由的唯一路径。然而,玻璃杯的表面实在太光滑,它们刚爬了两步,便重重地跌了下去。

它们揉揉摔疼了的身体,爬起来,再次攀登。很快,它们又重重地跌到杯底。三次、四次、五次……有一次,眼看就快爬到杯口了,可惜,最后几步却失败了。而且,这一次比哪一次都摔得重,比哪一次都摔得疼。

好半天,它们才喘过气来。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说:“咱们不能再冒险了,否则,会摔得粉身碎骨的。”

另一只蚂蚁说:“刚才,咱们离胜利不是只差几步了吗?”说罢,它又重新开始攀登。一次又一次跌倒,一次又一次攀登,它到底摸到了杯口的边缘,用最后一点儿力气,翻过了这玻璃的围墙。

隔着透明的围墙,杯子里的蚂蚁盯着,看着,不时闪现出羡慕的目光……

1.反义词连一连。(8分)

自由

表面

失败

透明

浑浊

内部

成功

拘束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光滑——(

)

唯一——(

)

羡慕——(

)

开始——(

)

3.文中的“围墙”指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想对杯外的蚂蚁说些什么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杯内的蚂蚁的命运将如何?请你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段,并给这个片段拟一个题目。(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反义词答案

一、2.√

二、

三、滚烫 隐藏 杂乱 笔直 减少 下降 窄小

幸福 反抗 保护 富裕 失败

四、消失 出现

非凡 一般

松散 紧凑

推进 撤退

五、1.合拢 2.白茫茫 合拢 精神抖擞

3.高枕无忧 4.单薄 缓慢

六、1.

2.粗糙 众多 鄙视 结束

3.文中的“围墙”指的是杯壁,这样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4.示例:谁在困难的时候不丧失信心,谁就会获得成功。

5.示例:我想对杯外的蚂蚁说:“你真是好样的!面对困难不丧失信心,我一定要向你学习!”

6.示例:

成功往往只差一步

两只蚂蚁误入了玻璃杯中,一只蚂蚁坚持不懈爬了出去,回到了自己生活的地方,另一只蚂蚁在快爬到杯口时失败了,就没有再往外爬。看到爬出去的同伴,它心里多羡慕呀!这时,杯子的主人过来了,他想喝水,看到杯子里有一只蚂蚁,便抬起大拇指轻轻一按,这只蚂蚁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有时,我们离成功只差一步,而命运的好坏往往就在于这一步。

3

新词积累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8分)

二、填上表示动作的字。(12分)

跟头 ____边鼓 ____天荒 ____绿灯

钉子

____大梁

____上风

____头阵

脚石

____家子

____佛脚

____黑锅

三、补充四字词语。(12分)

____头____进 山____地____ 顶____立____

随____而____

____流____息

大____失____

____可____何

面____土____

提____吊____

归____结____

垂____丧____

____顾____盼

四、按要求做题。(12分)

1.熟悉的花名: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动物的家: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列举几种果实长在土里的农作物: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按要求为词语分类,填序号。(12分)

①鸦雀无声

②铁面无私

③三头六臂

④眉清目秀

⑤视死如归

⑥上天入地

⑦腾云驾雾

⑧锣鼓喧天

⑨震耳欲聋

⑩膀大腰圆

⑪英勇无畏

⑫慈眉善目

1.描写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声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练习。(34分)

小白鹅

我爱小白鹅!

我家的小白鹅可漂亮哩,红红的小嘴巴又扁又宽,微微向上翘起。高高的额上凸起一个淡黄色的小包包。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镶嵌在脑袋两侧,总爱东瞧瞧西望望。一身雪白的衣裳,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还闪闪发光哩。两只翅膀像两把大扇子,一扇起来,“呼呼”作响。一双扁扁的小脚,支撑着肥胖的身子,没事的时候,摇摇摆摆踱着方步。

小白鹅生气的时候挺可爱,它摇起大翅膀,瞪起双眼,伸长脖子怪叫,连跑带飞狠狠地向你扑来,看那架势,非拧你几口不可。可是,只要你拍拍手、跺跺脚就能把它吓住了。

小白鹅戏水最有意思,它像小帆船似的浮在碧绿的河面上,一双橘红色的小脚掌轻轻地拨着水。顿时,一圈圈粼粼的波纹徐徐地向外扩散。你瞧,它玩得多开心呀。有时它伸长脖颈对天歌唱;有时它把脖子伸入水中觅食,“嘟、嘟、嘟……”水面上泛起一串串晶莹的小泡泡;有时它一边游一边甩头摆尾,向后背洒水,还时不时地翻跟头哩!

小白鹅吃饱了,玩够了,到中午就回家生下一个沉甸甸、热乎乎的大鹅蛋,足有三四个鸡蛋那么重。奶奶收鹅蛋的时候,总是笑眯眯地说:“瞧,小白鹅多能干!”

1.照样子,写词语。(6分)

例:又扁又宽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2.写出三个与“徐徐”意思相近的词语。(3分)

(

)

(

)

(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8分)

(

)的小眼睛

(

)的小嘴巴

(

)的河面

(

)的小泡泡

(

)的大鹅蛋

(

)的衣裳

(

)的阳光

(

)的波纹

4.用“——”画出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小白鹅生气时的动作的词语。(4分)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6分)

一(

)小眼睛

一(

)小包包

一(

)小帆船

一(

)大鹅蛋

一(

)大扇子

一(

)波纹

6.“我”爱小白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7.用文中加点的词语造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新词积累答案

一、奇观 逐渐 风俗 枯萎 血液 敏锐 掩护

疑惑 重叠

二、栽 敲 破 开 碰 挑 占 打 绊 败

抱 背

三、齐 并 崩 裂 天 地 遇 安 奔 不 惊 色 无 奈 如 色 心 胆 根 底

头 气 左 右

四、1.玫瑰 牡丹 海棠

2.猪圈 牛棚 狗窝

3.霎时 刹那间 一瞬间

4.花生 芋头 土豆

五、1.③⑥⑦ 2.①⑧⑨ 3.④⑩⑫ 4.②⑤⑪

六、1.大 圆 香 脆 快 好

2.缓缓 慢慢 冉冉

3.圆溜溜 红红 碧绿 晶莹 热乎乎

雪白 明媚 粼粼

4.摇 瞪 伸 叫 跑 飞 扑

5.双 个 只 个 把 圈

6.①小白鹅非常漂亮;②小白鹅生气时的样子很可爱;③小白鹅戏水很有意思;④小白鹅下的蛋很大

7.示例:今天晚上,我非把这项作业做完不可。

4

构词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照样子,写词语。(各写三个,18分)

例:翩翩飞舞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滴溜溜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说说话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调查调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文质彬彬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歪歪斜斜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用“\”将不是同一类的词语划去。(8分)

1.观潮 采花 养蚕 霸占

2.专家

宽阔

新鲜

细小

3.舒服

沉稳

卑鄙

响亮

4.升降

开关

风雨

黑白

三、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8分)

四、观察词语的偏旁,仿写词语。(20分)

蝙蝠 蚂蚁 __________ __________

猎狗

狡猾

__________

__________

捕捉

挣扎

__________

__________

珍珠

玫瑰

__________

__________

茉莉

葡萄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按固定的格式仿写词语。(14分)

越来越近 越______越______ 越______越______

低声细语

______声______语

______声______语

一动不动

一______不______

一______不______

呼风唤雨

______风______雨

______风______雨

开天辟地

______天______地

______天______地

千呼万唤

千______万______

千______万______

百发百中

百______百______

百______百______

六、阅读练习。(32分)

槐乡五月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冈冈,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

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1.照样子,写词语。(12分)

白茫茫(表示颜色的ABB式词语)

红________

黄________

绿________

香喷喷(表示味道的ABB式词语)

甜________

酸________

臭________

山山洼洼(AABB式词语)

明明________

星星________

吞吞________

一条一条(ABAB式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5分)

(1)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

)

(2)相貌(好看)。(

)

3.根据文意填空。(15分)

(1)第一自然段中描写槐花饭连用了三个含“香”字的词,按表达的程度由浅到深应该是________香、________香、________香。

(2)第一自然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词语写出了槐花“白”的特点。

(3)槐花除了“白”这个特点,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 构词练习答案

一、示例:勃勃生机 彬彬有礼 默默无闻

金灿灿 胖乎乎 红彤彤

弹弹琴 跳跳舞 唱唱歌

研究研究 讨论讨论 宣传宣传

相貌堂堂 千里迢迢 白发苍苍

工工整整 平平安安 红红火火

二、1. 2. 3. 4.

三、

四、示例:蝴蝶 蜈蚣 狼狈 狰狞 抗拒 挺拔

玲珑 琳琅 芦苇 芬芳

五、飞 高 走 远 欢 笑 和 细 声 吭 窍 通 和 细 狂 暴 欢 喜 惊 动 言 语 军 马 战 胜 依 顺

六、1.彤彤 澄澄 油油 蜜蜜 溜溜 烘烘

白白 点点 吐吐

一朵一朵 一把一把 一件一件

2.(1)衣襟 (2)俊俏

3.(1)清 醇 浓

(2)白茫茫 白生生 瑞雪 玉雕

(3)香 甜 美

5

词语运用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24分)

1.大潮来时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________起来。

2.幼小的麻雀看到凶猛的猎狗,吓得不断________。

3.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________在江边。

4.东方明珠高高地________在上海外滩。

5.这个人罪大恶极,真的不可________。

6.我们要学会________别人的小过错。

7.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________起它们的巢穴来。

8.我将来要当一名潜水员,去________海底的奥秘。

二、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6分)

A.他这个人生活非常俭朴,能随遇而安。在野外工作,从不计较条件的好坏。

B.看到普罗米修斯受尽宙斯的折磨,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感到愤愤不平。

C.小红在武术老师的指导下,能上天入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真让人羡慕。

D.他无缘无故地遭到一番羞辱,心里很委屈。

E.她在街上遇到一伙劫匪在打劫,吓得面如土色。

F.哥哥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

三、用“然”字组成词语填空。(18分)

1.他说要下雪,________下雪了。

2.他受到了领导的邀请,________前来参加酒会。

3.1923年,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的这句话现在________适用。

4.他本来是乱说的,不想歪打正着,________被录取了。

5.一个________的机会,他结识了这位体育明星。

6.不读书看报的人,知识面________狭窄。

四、词语搭配,连线。(8分)

五、阅读练习。(44分)

______________

牛是很平凡的。它有一个强壮的身躯,一个带着角的脑袋,一条细长的尾巴和四条粗壮的腿。但是,这样平凡的牛,却给人们带来了不少好处。

春天,牛吃力地耕地,它在那一望无际的土地上行走,随着滚滚的泥浪,它的脚下出现了一片松软的土地。人们就在那里插秧。

夏天,牛吃力地拉着车,运来一车车沙子、石料,筑起那高高的河堤,使那泛黄的洪水无可奈何。

秋天,牛载着人们辛勤劳动换来的粮食,行走在那林间大道上。

冬天,牛仍然为人们劳动……而且还用它那鲜美的牛奶去滋补体弱的人们。牛为人们作出这么多的贡献,然而索取的却很少。它住的是茅棚,吃的是一堆堆的草。对人们,它是那样顺从,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它那双沉静、温和的大眼睛,永远流露着对人们的忠心和诚意。对邪恶,它是那样勇猛、不屈,它那坚硬的角就是它战斗的武器。在我国,很早就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故事。我们要学习牛勇敢、不畏的精神,还要像它那样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

1.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4分)

2.照样子,补充短语。(4分)

吃力地耕地

吃力地________

吃力地________

鲜美的牛奶

鲜美的________

鲜美的________

3.我会填写恰当的词语。(4分)

________的身躯

________的土地

________的洪水

________的角

4.用文中加点的词语造句。(8分)

一望无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可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画出描写牛的外形特征的句子。(2分)

6.找出描写牛在四季里为人们作出的贡献的句子,画上“——”。(8分)

7.请你写出三个含“牛”字的成语。(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认为牛有怎样的精神或品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词语运用答案

一、1.颤动 2.颤抖 3.屹立 4.耸立

5.饶恕 6.宽恕 7.搜索 8.探索

二、C

三、1.果然 2.欣然 3.依然

4.竟然 5.偶然 6.必然

四、

五、1.示例:平凡的牛

2.拉车 举重 鱼汤 蛋糕

3.强壮 松软 泛黄 坚硬

4.示例:一望无际:翻过了这座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就会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无可奈何: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无可奈何的事,但我们要坦然面对。

5.它有一个强壮的身躯,一个带着角的脑袋,一条细长的尾巴和四条粗壮的腿。

6.春天,牛吃力地耕地,它在那一望无际的土地上行走,随着滚滚的泥浪,它的脚下出现了一片松软的土地。

夏天,牛吃力地拉着车,运来一车车沙子、石料,筑起那高高的河堤,使那泛黄的洪水无可奈何。

秋天,牛载着人们辛勤劳动换来的粮食,行走在那林间大道上。

冬天,牛仍然为人们劳动……而且还用它那鲜美的牛奶去滋补体弱的人们。

7.示例:九牛一毛 牛头马面 牛鬼蛇神

8.示例:牛有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奉献的精神。

6

词义理解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结合语境,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35分)

平静:A.没有动荡。 B.心情平和安静。

1.他以平静的心态参加了中队干部的改选。(

)

2.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在月光下闪着灵动的光华。(

)

成熟: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B.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3.生活的磨炼,使这个孩子过早地成熟了。(

)

4.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

反复:A.一遍又一遍。 B.颠过来倒过去。C.(不利的情况)重新出现。

5.大丈夫说一不二,决不反复。(

)

6.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

7.医生告诉家属,这种病容易反复,要有思想准备。(

)

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20分)

1.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关于词语的意思,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5分)

1.词语“无缘无故”中,“缘”和“故”的意思都是“原因”,“无”的意思是“没有”,所以这个词的意思是“没有一点原因”。(

)

2.“老师安慰了没有考好的我。”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安慰”,我觉得“劝慰”和“慰问”都和它的意思相近。(

)

3.“他是个温和的父亲”和“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中的两个“温和”的意思是相同的。(

)

四、阅读练习。(30分)

白 鹭

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全 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实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秀 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8分)

(1)“素”的意思有:A.素来,向来;B.白色;本色;C.颜色单纯,不艳丽;D.蔬菜、瓜果等食物(跟“荤”相对);E.本来的,原有的。

素之一忽则嫌白。(

)

他素以品行方正著称。(

)

(2)“顶”的意思有:A.人体或物体上最高的部分;B.顶撞;C.用头支撑;D.用头或角撞击;E.面对着,迎着;F.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

他听了姑母的话很不满意,就顶了她几句。(

)

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

)

2.划去文中括号里运用不当的词语。(6分)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4分)

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铿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短文内容填空。(12分)

文章生动地描写了白鹭________的精巧,以及________和________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6 词义理解答案

一、1.B 2.A 3.B 4.A 5.B 6.A

7.C

二、1.指老师和同学都被“我”逗得同时大笑起来。

2.指别的昆虫放弃自己隐蔽的处所一点都不觉得可惜。

3.指盘古精神非常疲劳,体力已经消耗完了。

4.这里指小麻雀没有办法。

三、1.√ 2.× 3.×

四、1.(1)B A (2)B A

2.安全 实惠 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