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是音乐与社会交际的关系。《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学生都爱唱,通过歌曲的学唱,我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首歌曲,不光是因为它的旋律好听,而是通过歌曲的演唱,大家都感受到了旋律比文字更加直接地到达了他们的心灵。他们会为现实生活中在天灾中逝去生命的人惋惜,更为失去亲人的人们痛心,他们真正在歌曲中感受到了“我们同属一个世界”。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表达情感的可能性,这种价值对人格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们的课堂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形式常常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有助于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三是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当音符在冥冥中翩然起舞,你会忘记人世间所有的烦恼……自由自在的游弋于音乐汇成的河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让学生“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态;能够承受挫折;正确认识环境并适应环境;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协调……”等。音乐是人类的心灵体验,是人心理的折射,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良性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改善人的情绪,振奋人的精神。完备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已成为人类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重视音乐的互动效应,提升音乐教学的深度
1.学生是主角,让教学动起来。无论是教学什么样的课程,我们都要让学生动起来。互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观、创造力、想象力、合作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当主角,要善于从学生的学习活动出发,刺激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的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去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去思考、创造、表达,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能力发展打下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若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不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那么,学生将失去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
2.情景是主调,让教学活起来。无论是审美、还是发挥音乐对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都需要情感的参与,让学生的身心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让学生“心变成鸟,轻盈地飞翔在音乐构成的天空……”,我在教学《采茶舞曲》时,首先播放录像,让学生聆听观看采茶姑娘采茶时的情景,了解采茶劳动的特点,感受茶山、茶林的景色,推荐有表演特长的学生上台为大家进行表演。学生通过观看、聆听、演唱、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感受、理解音乐艺术的魅力。
3.实践是主体,让教学立起来。音乐实践活动的组织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设计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这些活动要能够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动情。如欣赏《龙船调》,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动画场面,学生们的尽头非常十足,创设了几种表演场面,他们将拖把和书包作为道具用于表演。这种既载歌又载舞的律动形式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艺术的创作之中。唱《渴望春天》,要求每位同学画一幅表现春天的景象,上课时将最优秀的作品呈现给同学们看。这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创造音乐教学的情景也就随之形成。
4.兴趣是主题,让教学新起来。“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的力量侵入心灵的最深处”。兴趣是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前提,兴趣是培养人对事业的追求的基础。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去参与、去思考,激发其兴趣,让学生情感盎然地学习。在听《二泉映月》过程中,我首先对阿炳的坎坷经历进行一次陈述,再让学生欣赏过程,效果自然不同。许多学生还真的走进野外,面对泉水去感受阿炳的心路历程,尽管这种想法近乎天真,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真正使学生走进音乐情景,陶冶了学生心灵。
三、重视音乐的教学方式,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元化地实现音乐教学的价值,教师必须要打破“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生机。
1、改革传统教法。传统教法中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对于培养多元化素质是不够的。教学中,应充分揭示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教师在教授《梁祝》、《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不能就曲调教曲调,而是通过悠扬乐声感受“志存高远”和“生死不渝”的气节。
2、创设快乐情境。教师要努力发掘音乐教材的快乐因素,讲课时亲切自然、幽默风趣,创造出快乐的课堂气氛。作为学生,他们一般对流行歌曲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要通过营造气氛,把学生的喜好从单一程度中解放出来,正确引导他们欣赏和审美是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告诉他们,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如增设《流行音乐欣赏》、《摇滚乐欣赏》、《交响乐欣赏》等,通过分角色演绎,解读情境,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风格的音乐,而且受到情感的教育,老师乐意教、学生也愿意学,以此激发师生的共鸣。
篇2
1.全面挖掘和训练初中生的节奏感。
人的动作自身就带有节奏的动力,人从最简单的行走、跑跳,直到日常生活和劳动过程中的动作本身,无一不是为动作节奏教学提供了相应的素材。节奏训练的重要目标是将身体作为最基本的乐器,通过人体动作来挖掘人天生的节奏感,之后体验和发展人类越发敏锐的节奏感。对于初中生来讲,正是由于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身体较为协调,反应和表现较为敏锐,所以通过人体动作来培养他们对节奏的体验和享受,是最佳年龄接受期。虽然方法最简单,但是效果却最好。
2.培养和发展初中生的创造力。
当学生听到一些音乐会即兴地做出一系列身体动作的反应,这种即兴表演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表现以及创作的欲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该方法也是最简单和效果最好的。只有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通过人体动作把对声音的感知表现出来,比如声音的大小、走向以及拍子强弱的变化,甚至不同的音色和曲式结构等。
3.有助于初中生身心的平衡发展。
初中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与小学阶段相比,该时期的学生对一些事物的感知能力要高于小学阶段,逐步产生了广泛的个人兴趣和丰富的思维方式,心中对未来美好而又伴有挫折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所以对于音乐的学习,他们对音乐的听力和与辨析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也正是由于年龄的增加,使得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于是他们不会再像小学那样勇于发言和积极表现,尤其在音乐课上也不愿唱歌和表现自己了,这使得初中的音乐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和无趣。但是通过声势律动教学的科学合理的融入,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可以很好地促进初中生身心的平衡发展,也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
4.有助于培养初中生敏锐的听力和注意力以及反应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声势律动的教学是动作根据音乐中音量的高低、速度、音色、节奏等自觉反应出来的。比如“节奏的模仿、利用节奏进行造句游戏”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唤起学生欣赏音乐的本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听力、洞察力,还能有效提高其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此外还会培养他们细腻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适度性。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律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当活动已经结束之后,一些学生仍然还沉浸在自己表演角色中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但影响了课堂纪律,还降低了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律动的具体含义,它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感受音乐乐趣的一种手段,律动的本质主要是服务于音乐学习的,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过度和不当的律动所带来的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就应该把握好适度性,即适当的使用律动手段来辅助教学的开展,从而保证课堂的动静互相适宜和井然有序,使律动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并以此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2.指向性。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声势和律动不单纯是用来活跃课堂氛围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其主要作用还有用来培养初中生的节奏感,使其用心感受音乐的风格和情绪等。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教学中的声势律动环节设计时,应当注意明确最终目标的指向性,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来设计律动环节,从而确保其与音乐保持一致,如干净利落的动作配以轻快活泼的舞曲,和缓舒展的动作配以柔和优美的抒情舞曲,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动作表演中感受到音乐的风格。此外,动作的设计中也应尽量简单易学,达到少、精、简、明的效果,以保证学生在学习动作时,不会影响到音乐知识以及音乐技能的学习。
3.典型性。
在运用声势律动来辅助音乐的教学时,最具优势的就是各种类型的舞蹈,学生通过舞蹈来进行音乐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音乐感受力和音乐技能得到增强,还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形成良好的体形和气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音乐辅助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舞蹈都适用,尤其是民族舞蹈,在选择和教学时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该民族的文化和情感。
四、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节奏律动来体验和掌握音乐知识及技能。
在音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节奏的训练,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是因为在节奏的训练过程中,各种相关的节奏之间都会产生律动效果,从而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以及掌握自己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应一味机械地给学生讲解一些比较枯燥的理论,这样会很大程度上削弱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自然的节奏和律动得到充分的运用,要在听、唱、动等一些环节中有效地融入音乐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声势律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欣赏手段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摇晃、拍手、拍肩等动作使学生节奏感得到锻炼,从而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音乐的魅力。比如我们在欣赏《人民进行曲》的时候,可以设计诸如跺脚、拍手、行进踏步等动作来帮助学生认识音乐不同的节奏,从而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进行曲的曲风;在学习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船歌歌曲《桑塔•露琪亚》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划船的动作来体验其中微风荡漾摇晃的节奏,从而可以感知到歌曲中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的时候,可以根据音乐的特点设计一些动作来模仿纤夫合力拉纤,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在音乐中感受和体验俄罗斯底层人民在沙俄统治时期艰难困苦的生活。此外,音乐教师应该多结合初中不同年级段的音乐教材来设计不同的动作,可以让学生的声势律动与音乐节奏相结合,培养学生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2.通过声势律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将声势律动教学科学合理地融入初中的音乐课堂中,且教师利用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了学生们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举例来说,老师在给学生讲《青春舞曲》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前播放一些较为轻快明朗、优美的音乐来增强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力,从而很有力地来促进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学习。学生在音乐开始响起的时候,可以根据音乐的特点做一些合拍的动作,这样可以渲染课堂气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音乐上课状态,也可以在陶醉于音乐的过程中,很好地感受音乐中美妙的意境。此外,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要适当指导学生们对于发声、节奏以及视唱练习所要注意的要点,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们掌握正确的音乐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在音乐的教学实践中,动态的韵律美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可以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音乐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们做一些带有动态韵律美的示范动作,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3.通过声势律动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情感。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种提高学生们学习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得到重视,即将舞蹈的激情运用于律动中。众所周知,音乐和舞蹈的表现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通过声音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而舞蹈是只通过肢体的动作带给人们美感。但是,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音乐和舞蹈是可以相互配合的,而且两者一旦配合起来,肯定就会显得无与伦比。不仅如此,这两者的结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很好地渲染出浓厚的艺术氛围,并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促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律动方面的练习。在音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应该引领学生们进入音乐学习状态。为此,老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些有规律的、符合音乐节奏的等其他的示范性动作,并且在示范过程中要告诉学生们需要真正掌握和理解的要点。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和指导学生们进行律动的练习,有的时候会给学生们示范一些具有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动作,这种情况出现时,往往会事倍功半,即不仅给学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还会使一些学生们产生消极的学习思想。所以老师要想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应该在做舞蹈动作时,选择对学生来说容易接受的比较简单的一些舞蹈动作。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在舞蹈与音乐相结合的课堂学习中,来激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来感受音乐自身的魅力,从而帮助他们提高音乐感知能力。比如,教师在讲《雪域高原》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如从“左右点步”到“退踏步”再到“颤膝脚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正月十五那一天》来作为伴奏音乐,给学生表演已经设计好的一些简单容易的舞蹈动作,这时候学生很容易就会被轻快活泼的动作所吸引,此时再对学生们的集体练习进行指导,效果会更好。
篇3
2,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
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优化音乐教学结构。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首先要树立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初中音乐作为一门非专业的音乐教育,就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结构,合理的进行课堂设计。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针对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浅显易懂地渗透音乐知识,强化音乐育人的观点,将音乐课堂设计为充满创造性和美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融洽、和谐和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尊重学生在音乐课堂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初中音乐教育不是简单的学习几首歌曲,还涉及到了音乐理论和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要想同学们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就要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认知来表现这些知识,例如用拍手、跺脚、汽笛声等声音来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曲目,帮助同学们边模仿边识谱。
3,结合时代特色
时刻更新初中音乐教材的内容,适当的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当中,笔者看来,这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流行音乐符合初中生的审美特点,也比较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也符合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通过流行音乐对学生加以引导,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再者,初中生对于流行音乐和追星等行为,加以克制不如加以引导,把流行音乐作为初中音乐教育的一部分,让流行音乐带给学生正面影响。但流行音乐的引入也不能盲目的全盘接受,而是要有选择的引入。在具体操作中,首先认清流行音乐的特点,教师要端正对于流行音乐的态度,并能对其进行选择。其次,对于流行音乐的选择要集中在主流媒体播放频率比较高的,社会上的流行音乐良莠不齐,中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不高,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教师将主流媒体播放频率较高的音乐引入课堂,对其进行分析和引导学生怎样欣赏这种音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加强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理论修养和鉴赏水平,引导学生学会对流行音乐的内容音乐内涵和艺术水平上,避免学生理解错误而误入歧途。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建立有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都十分重要,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应该遵循初中音乐教学的原则,循序渐进,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学习流行音乐。
篇4
对于流行音乐来说,属于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比较受欢迎的音乐种类之一,所以在初中阶段中就要做好音乐教学工作,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所传授的曲目往往是固定不变的,且在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作为现阶段中最受人们喜爱的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不仅可以转变学生对音乐的看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音乐的影响,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1]。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材中更多的选择了比较经典的民歌民谣或是一些古典曲目。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使得课堂氛围十分的压抑,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出了抵触的心理。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好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
二、现阶段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随着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在初中音樂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主导工作,对音乐内容、风格、主题以及曲风等方面进行划分,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好音乐知识。
通过对现阶段初中音乐教材进行调查可以看出,其中所选择的音乐大多以政治性色彩民谣歌曲为主,如《走进西藏》等,由于这些歌曲存在着较强的政治色彩,所以与流行音乐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也给流行音乐的引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2]。
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措施
(一)选择教育意义较强的音乐
对于流行音乐来说,就要坚持从教育范围内上出发,在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进行赏析时,教师也要注重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的影响下,实现思想上的改变。如学生在学习《我的中国心》的过程中,由于其节奏酣畅淋漓,对中华民族的眷念融入到了其中,所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曲目,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实现教育的目标。
(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流行音乐,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满足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在音乐的氛围中感悟生活与人生,实现教育的目标。如在教学中就可以引入《朋友》《栀子花开》等歌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学生明确友谊的本质。通过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意境,也可以实现正能量的传递,从而更好的被学生所接受与理解[3]。
(三)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就现阶段的音乐教学来说,多媒体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且在多媒体的影响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信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利用好教学资源,辅助音乐教学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流行音乐时也可以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来接收信息,从而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教育意义的角度上来说,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掌握好流行音乐中的技巧与韵律。
(四)做好运用工作
篇5
默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项规定,在默读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出声,还要保持精神上的专注度,通过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定时、定量、定内容)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学会阅读并爱上阅读。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预习是前提和基础在课堂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由于对课文不熟悉或者是生僻字而导致卡壳,影响阅读的流畅性,从而影响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所以,我们要求在阅读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说预习。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将生僻字查出来,并提前熟悉阅读内容,对文章的内在思想有一个提前的把握,从而在阅读中能够更加准确、生动地完成阅读。
(二)多思考,多提问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在于学生的思想容易僵化,容易进入思维定式。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就是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式,通过阅读,学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敢于独立思考。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结构脉络以及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都是我们思考的范围,多思考,不懂就问,这才是正确的阅读习惯。
篇6
2、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在传统的模式中,学生仅仅通过耳朵品味音乐,这种美是有所缺失的,而且依赖于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能力。换言之,如果学生不能理解乐曲的初衷,缺少对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学生就体会不到音乐之美。而且,即使学生体味到了音乐的魅力,也只是声音之美而已。至于多媒体教学,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耳得之而为声,目视之而成色,声音之美和色彩之美一起形成音乐之美,加深学生美的体验。而且,即使学生对音乐的知识缺少一定的了解,学生也能通过图画进行一些猜测,进而品味声音的意义。比如,在教授《沃尔塔瓦河》时,教师可以同时播放沃尔塔瓦河周围的美景,以把学生带入精致的图画和悠扬的曲调中。如此,即使学生对交响乐的知识有所欠缺,也不妨碍其品味《沃尔塔纳河》的韵致。
3、加强学生的理解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仅仅依靠耳朵记忆,而且,一个飞速运转的大脑是必须的。如果记忆力不够强或者是大脑的转速慢一点,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变得具体形象,不仅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理解,因为人脑对于形象的记忆和理解总是比抽象的相对快一些。比如在讲授《苏武牧羊》时,可以播放苏武放羊的相关视频,提高学生对这首乐曲的形象感受力,促进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进音乐教学的质量。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原则
1、辅助原则
在教学中,需明确教师、学生、多媒体技术三者的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多媒体技术只是辅的方式。多媒体技术不能代替教师来讲授,更不能取代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在讲授江南丝竹时,教师应先用多媒体呈现出江南丝竹的种种乐器,然后结合多媒体对各乐器的特点进行一一介绍,这期间要充分地调动学生,让其举例说明。如果整个课堂只用多媒体来讲授,既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又使教师处于一种闲置的状态。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需操作容易,内容适度,形式简单、雅致,确保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推进了课堂教学即可,切忌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多媒体上。
2、声像结合
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需把图像和声音结合起来,使学生所看和所听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调动学生的眼睛和耳朵一起感受音乐之美,强化学生的品美体验。例如,在给学生讲授《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应先把所涉及到的民族管弦乐的乐器用多媒体的图片和声音呈现给学生,然后再介绍曲子的特点,介绍期间注意与学生的互动,最后再次运用多媒体的视听手段同步播放曲子和图画,让学生充分领略到音乐的美不只在于耳朵。如果只是单纯地播放音频或只是略览图片,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感受就不会很深刻,这就失却了音乐的价值。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位置,尊重学生的爱好,把视频和音频进行巧妙地组合,展现给学生最优秀的课件。切忌总是以成人的角度来制作课件,忽视学生的心理水平。
篇7
(二)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老师在进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依旧使用“讲解—提问—回答”的传统方式,在讲台上“自导自演”,但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体。致使课堂氛围非常枯燥无趣。要想学生主动进行音乐的学习和探究,可能性基本为零。很多学生认为音乐的学习是没有作用的,在学生的总成绩中,根本就与音乐无关,学习音乐的时间不如去探讨语文、数学的学习,还能对自己的综合成绩予以一定的提高。
(三)教学设备落后,教学质量不高
音乐的教学,对资源的消费较高,需要语音实验室、钢琴等教学设备,由于很多学校对音乐的教育不予以重视,所以在资金的分配上直接将音乐设备的购买忽视,导致学校没有应有的教学设备。很多学校购买了教学设备,但是却没有进行经常性的使用,导致音乐的教学进度追随不上信息时代改变的速度。
素质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对策
(一)回归音乐本位
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基础之上,对音乐的教育重视起来,并对音乐无用论等思想进行严格的杜绝,对学生受到的不利影响予以消除。一方面,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课程改革的要求正常开设音乐课程,购买相应的教学设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学,绝不添加任何的虚假成分。另一方面,纠正学生对音乐的错误理解,让学生感受音乐真正地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明确教学
目标根据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第二阶段,所以在初中阶段进行音乐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形象思维在初中阶段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与此同时,初中阶段也是学生受诱惑最多的时期,学生的社会经验过少,对社会的认知力较差,所以很容易受到片面思想的影响,因学生的独立意识慢慢增强,使得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有一些偏激。音乐的教育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篇8
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同时也面临一个较为尴尬的问题,就是课时安排太少。每个周的课时安排中,音乐课只有四十五分钟的学习时间,需要涵盖复习导入、新课讲解、课堂活动等多项内容。这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来说是一项较大的教学欠缺。
2.微课对于推动初中音乐教学的意义
与课程改革同时推进的是我们对于教学设施的更新换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基本在义务教学阶段普及,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课程教学当中。例如:在线授课、电子课堂助手、幻灯片、短视频等等。
其中较为突出、热门的新教学手段为在线授课。被人们熟知的主要有慕课与微课等授课模式。"慕课"主要为国内外顶尖高校的课程内容资源共享,对于初中阶段的课程学习基本没有涉及。
前文中提到,在初中阶段的音乐学习中的主要内容是一些基础乐理知识和对音乐的赏析课程。所以在课程进行当中需要让学生观看较多的经典音乐作品或者专业知识讲解视频。
3.微课在音乐课堂内外的不同应用
对于微课的应用不能一概而论,应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对微课的内容进行不同的安排。灵活的使用微课,能更好的让其为课堂内外的教学服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堂中,主要利用微课重点突出的特点。由于初中音乐课课上时间紧任务中的现状,课堂时间分配上要特别注意控制 "讲"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来提问、练习、分享交流,用课上时间为学生营造好的音乐学习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例如:在学习《二泉映月》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微课"视频重点讲解乐曲创作背景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通过片段赏析的形式,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看法阐述对乐曲内容的理解。最后由老师帮助学生点播出现的理解偏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总结。
在课堂外,充分发挥微课生动、内容广泛的特点。没有了老师的监管和督促,学生本身的学习自觉性就会随之下降。这时能支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动力就是兴趣。所以在课下安排学生进行观看的微课视频一定要尽量包含趣味成分或者符合初中生的兴趣内容。我们任然以《二泉映月》的学习为例,对阿炳的介绍和二胡这一乐器的介绍也属于这一课的学习内容,并且在教学内容中也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但这部分内容更适合放在课外学习时段让学生进行自学,从而对课上的内容不会感觉陌生。如果安排正统的人物简介视频,能去完成这种课下内容的学生一定少之又少。如果我们利用微课涵盖内容广泛的特点,用较为轻松俏皮的微课视频作为课下观看作业或者干脆让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编辑加工制作成新的微课视频进行交流学习。这样一来,不仅让课下的学习具备了趣味性,还具有了一定的挑战性。能更好的督促学生自觉完成课下学习内容。
4.微课对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外意义
通过前文的讨论与在真实堂中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初中音乐的学习只依赖于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对音乐的学习充分渗透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部分,才能更好的让音乐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道路上出力。
初中音乐的课堂时间,主要是用来解决和解答课本当中安排的既定知识的。更深入的学习和感受音乐的时间其实主要还是课外的学习时间。合理利用可以很好的帮助弥补课堂教学的欠缺。只是补充还不够,内容太多容易混乱给学生的接受和学习带来不便。具有条理、重点突出、结构框架完整的微课就是学生课外学习音乐的最好手段模式。微课对于课堂外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篇9
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谈起教育教学,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在此,谨将自己任职骨干教师以来的工作情况以及点滴心得体会汇报于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师德方面:
始终自觉以一个骨干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从各个方面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生活中,遵纪守法、孝敬父母、善待邻舍;工作中,精心备课,课堂精致,与同事愉快相处,对学校真心维护。把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准则,自我奋斗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统一,以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发展为核心,做“学生喜欢、同事支持、领导放心的教师”。并做到时时刻刻,事事处处。
二、育人方面:
坚持爱心育人,身正为范。曾经做过一学年的班主任,后因身体原因脱离了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愿意蹲下身来聆听学生的心声,甘做学生的朋友、师长。关注教育中的细节,关注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有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反思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价的习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全心全意的教育好学生。
三、教学方面:
1、潜心教学研究,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
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与行为。能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实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教后能够进行理性反思,将教学方法、技能看成是一种艺术,时刻以研究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积累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能把握所教教材内涵,掌握教学规律,体现教学个性,把构建高效音乐课堂作为自己每天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目标:基础型教师——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2、奋斗目标明确,教学改革愿望强烈。
不循常规,敢想敢做,既关注自身的发展,又关心事业的创新。对自己,抓课前钻研教材,学情分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抓课堂教学效果,抓课后反思,问题研究。对学生,抓良好习惯培养;抓基本能力训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和空间。努力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素质提高、班级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
3、创新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做好教后札记,研究教学案例评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体现教学个性和教艺美感。静心撰写教育随笔,记录对教育教学的感悟及其成长经历、有效促进学科发展。每学期提供2节高质量的有特色的研讨课或公开课,上学年已经在校内执教了两节公开课,即初一年级的唱歌课《DO RE MI》和初二年级的欣赏课《广东民歌欣赏》。为传承京剧文化魅力,构建校园文化特色,让京剧艺术走进孩子们心中,两年来我在我的初一、初二课堂上循序渐进的开展了传统知识普及《京剧基础知识欣赏》,激起了学生的研究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并且曾在课外活动时间排练了男生、女生的现代京剧联唱、表演节目。
四、教科研方面:
(一)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和趋向,学习教育理论专著。
立足自我专业发展和学校事业发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把握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内涵,指导教学创新。做到了平时多读书,读好书,多一些知识的积淀,形成比较强烈的教科研意识。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引领、推进新课程的带头人。
1、勤——时时处处皆学习。
俗话说:夜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力争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20xx年10月学习《音乐新课程改革理论》并写成心得。20xx年12月学习《中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并写成心得。20xx年3月与全校的名师骨干教师一起赴青岛学习“高效课堂”,写成了《在探索中前行,在反思中成长——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一文,后又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写成了《音乐课有效教学行为》的反思。20xx年5月赴北京参加“全国校园合唱指挥研修班”,回来后写了学习心得。20xx年2月正值寒假期间,我静心拜读了《你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一书,从这项山东省中小学人文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果中学习了成为名师的6大职业素养和49个细节,阅读中一次次被书中多位名师的肺腑之言所打动,同时被书中多位名师所阐述的教育哲理深深折服,写成《做优秀的音乐教师》读后感。20xx年7月,参加全县教师暑期培训,写了总结《音乐鉴赏与作品分析之感想》。20xx年9月观摩第二轮立标课后写了心得体会。20xx年12月写了学习《中国教育报》的总结。
2、广——博采众长。
读书使我心灵充盈,眼界开阔,为汲取营养,提升自己,我制定了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自主学习了《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中学音乐教师人文素质培养》、《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入门》、《中小学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每月有计划的撰写业务理论笔记及教学随笔多篇,提升自己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尤其是在我今年生病养病的几个月时间里,忍着病痛,我把《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进行了细致的研读,为自己“充电”,或做批注书写自己的灵感,或做摘抄记录自己的感想,感觉受益匪浅。
3、深——读原著,明精髓。
学无止境,“学,然后知不足”。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把书籍作为我进步的阶梯。认真研读、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你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与优秀教师同行》、《与名师同行》、《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等专业书籍,从专家学者身上吸取理论精华,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
4、用——学以致用。
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善于积累,勤于动笔。 将自己的随思随想化为文字,积极投稿报刊杂志。20xx年撰写论文《论音乐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发表于《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20xx年撰写论文《以音乐为本实施初中音乐新理念》发表于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刊物,20xx年撰写论文《改变教学方法打造高效音乐课堂》发表于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教育学》刊物。
20xx年撰写论文《谈谈音乐欣赏课教学》在“感动中国——20xx年全国第三届音乐教案、论文大赛”中获三等奖;20xx年创作歌曲《我把祖国爱心窝》在“感动中国——20xx年全国第三届新创歌曲、歌词大赛”中获二等奖并发表收录于《感动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优秀原创音乐作品精选》一书。
(二)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在各级教研活动中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领本学科教师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深入课堂听本学科的课和其他学科的课,从中不断汲取营养,全力推进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学科。提出本学科教育教学的改进方案,向学校及相关部门提出关于教学工作的合理化建设性意见,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三)充分利用网站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自我成长。
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每学期精心制作多个教学课件,并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网站资源与其他教师进行网上教研课改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带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五、专业技能方面:
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忘不了与学校部分老师参加的20xx年春节文艺汇演文化广场展演健身操,展示了锦秋中学老师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忘不了与全校老师一起拼搏20xx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博兴教育系统合唱比赛,喜获二等奖,展现了锦秋人的积极豪迈。更忘不了与锦秋办事处的全体职工一起参加县委宣传部组织举办的“庆祝69周年及我县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大型广场歌咏比赛,荣获二等奖。并且珍惜和积极投身于全县教育艺术团的每次排练和演出。
六、取得的点滴成绩:
20xx年9月被评为博兴县首批“骨干教师”,20xx年10月被评为“滨州市艺术教育优秀辅导教师”,20xx年3月入选全县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20xx年9月被评为“博兴县第七批初中音乐学科教学能手”,20xx年12月被评为“滨州市第七批教学能手”。
七、不足和改进:
1、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教科研课题,出经验,出成果。
几年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特长优势,通过开展学生问卷调查,我选定开展的校本教研课题是《京剧推广进校园》。计划三年内完成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等,每学期完成1—2篇具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3000 字左右),力争每年有1—2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推广先进经验,传播新的教育理念,宣传和推介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动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
至今还未完成研制校本教材,正在末期整理之中。未严格按教学科研的规定深化过程研究,整理出相关的数据、资料,提供有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的研究报告,总结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用心积累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用爱打造精彩独特的艺术作品。
学校艺术人才的培养和艺术成果的积累需要课外活动时间的打磨,需要日积月累和坚持不懈,课外活动开展需要常态化,才能保证两年一届的全市、全县中小学艺术节节目精彩纷呈。
3、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达到资源共享。
篇10
一、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初中的音乐教程中涉及到很多的欣赏课,每次在上欣赏课的时候,教室里总会不时传出嘻嘻哈哈的笑声,不是因为音乐有多么欢快,而是学生们觉得老师播放的音乐听起来很搞笑。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选段的时候,学生们就哈哈哈,居然还有人说,“老师这是什么啊?能换流行音乐听吗?”他们根本没有多少的耐心听下去。在上唱歌课的时候,学生大多数都觉得音乐书上的校园歌曲没有流行音乐好听,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就敷衍了事,哼唱几下就算完成了任务。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似乎缺少了一些剂,师生之间的互动似乎有些苍白。
2.教师方面
(1)备课环节。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应具有反应敏捷、精力充沛的内在素质。现代教育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而一节音乐课的成功就在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师采用何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以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此之前,教师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国家要求教育要注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我们音乐教师的备课是否都做到以上两点,答案是否定,许多音乐教师的备课不乏程式化、模式化。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的体现是很模糊的,甚至有的音乐教师的备课直接从教参上照搬,缺乏创造性。
(2)教师方面。不乏音乐老师备课环节做得非常好的,但是上课时师生之间的互动却还是不尽人意,原因在于教师上课的情绪,例如在欣赏小提请协奏曲《梁祝》这一首音乐,教师上课的情绪就不能是平平淡淡,它的大背景是在残酷的封建社会压制下梁山伯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伟大的爱情故事。此时教师的情绪应该是充满着激情,富有诗意的。只有教师本身的情绪融入到了音乐中才能把学生带动起来。很深刻的一个体会,在学习《红色娘子军军歌》时,学生们只听了一点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就议论开了,根本不听了,但是我还是满怀激情继续讲述,最终同学们都被我的情绪所带动,同学们表达出了对南霸天恨之入骨和对白毛女的无限同情之感。
二、如何做到音乐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1.投其所好
每个学年段的学生都有不同需求,小学生们总希望,音乐课就是他们的游戏课,而初中生们总希望,音乐课老师能教些流行歌曲,希望老师能不断地给他们带来惊喜。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所以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兴趣来实施教学,比如初中音乐课程中,可以在一节课快结束时播放一些流行音乐作为学生们本节课表现好的奖励,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创编、即兴表演等活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创编的动作或者表演的节目,进行评价、总结,这样就能做到“教”与“学”很好的互动。
2.乐在其中
怎样才能做到学生乐于跟老师互动呢?关键是教师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和平、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些鼓励,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们交流、互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通过游戏、分组比赛、课堂外教学等等,让学生们在游戏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课堂上注入了快乐的灵魂,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更加默契、融洽,课堂也变得生动。
篇11
二、评价方案内容和步骤
1.音乐考核分笔试、技能和音乐艺术活动三项
笔试30分、技能18分、艺术活动2分,满分50分。笔试为音乐美术合卷必考,音乐和美术内容各占50%。它着重考查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形成的基础综合艺术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音乐考试内容:对音乐表现要素认知和掌握的程度,对音乐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的分辨,聆听音乐主题和曲名,名曲要了解国家和作者,背唱歌曲及演奏乐曲的数量,识读乐谱的程度等。音乐是听觉艺术,所以在笔试时要尽力体现出这个特性。技能分一定要与音乐综合素养考查比例适当,分值比列略高(笔试中音乐部分占15分,技能是18分)是强调音乐的实践性。
技能测试的选择则是既要体现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的教育指导思想,也要立足于学校音乐学习是基础性的公民艺术素养教育的思路。技能考核要尊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化,所以我市技能考核中由考生在音乐和美术中选一项,即选择音乐的要求演唱或演奏,选择美术的要求在绘画、书法或手工制作中任选其一。其中,为保证全市音乐技能考试高效顺利进行,每个学校初三毕业生以5人一组进行测试,5个人集体合奏(陶笛、竖笛和口风琴)最高分为18分,5人集体演唱最高分为15分。演唱分值低于合奏是因为器乐教学对学生的音乐素养、乐感及技能习得的作用更优一些,集体演唱相对器乐合奏也容易一些,降低演唱分值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器乐教学的发展。
音乐艺术活动成绩的认定主要是过程评价,体现新课标“定性述评”的要求,其分值为2分。“音乐艺术活动”是指市教育局举办的合唱、歌咏、合奏、舞蹈等集体性质的艺术活动。集体性艺术活动是学校一项重要的音乐教育内容和形式,它凸显出对学生进行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这一举措在形成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促进学校对艺术工作的重视、彰显音乐教师的工作价值、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演出的积极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市的艺术中考实践也证明了这些价值和作用。
综上所述,将三种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共同列为考评内容,符合国家艺术教育教学的相关要求、符合我市学校音乐教育实际,也符合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科学性原则。
2.具体操作步骤
(1)音乐技能考试先于笔试进行,以半个工作日为一个单元,每个学校的全部考生测试力争在同一单元完成。学校分音乐技能和美术技能两个场地同时进行。技能测试时,音乐按从小到大的考号顺序以5人为一组背谱测试,5位评委现场评分。演唱曲目和合奏曲目基本一致(演奏适当降低难度也可),均从事先准备好的签条中随机抽取。集体演唱、合奏时所有考生须跟音乐伴奏考试,音乐伴奏由市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统一选定,学校各自安排本校考生集中练习。
(2)笔试是同其他中考科目一起进行。笔试内容为音乐和美术知识合卷,音乐美术各占50%,时间为90分钟。题型为80道三选一单项题(音美各半,每题2分)、20道判断题(音美各半,每题1分),卷面100分。其中,音乐听力测试占音乐比例的60%—70%。为了保证笔试过程的公正公平,市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在本学期初召集理事、骨干教师对全部初中音乐教材教学内容进行了整理,划出了考试范围,并在考前编订了样卷,供各校进行模拟考试。
(3)参加市教育局艺术展演活动的考生得1—2分。凡代表学校参加市级集体性艺术展演活动的考生,成绩均由学校艺术组认定。学校在技能测试前一周进行公示,并注明成绩和所参加活动的名称、奖项。在技能测试时,将得分学生名单统一登记(盖章)后递交市教育局中考艺术考评组,艺术考评组在技能考试时审核并输入学生总成绩。
三、音乐中考实施过程
1.技能测试
从2013年5月10日至21日,11天时间内由笔者和其他四位音乐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市艺术中考音乐技能评比专家组,奔赴全市13所中学进行现场技能测试。测试中,为保证考试过程公平公正公开,5位评委均现场亮分,记分员当场报分,去掉最高和最低分,用Excel表格计算其他3个评委分的平均分作为最终成绩输入电脑。考试中有个现象引起了评委们的关注,在给第一个学校考生测试时,因5位考生同时演唱得分一致,个别无声音、音不准的学生没有扣分,后经评委们反复商讨,鉴于今年是考查分不列入正式成绩,其他12个学校类似考生也不扣分。但在全部考试结束后,评委们达成了一致意见:今后中考每组考试后,当场应由主考提议、评委评议,在极短时间内对个别音不准和无声音的学生进行甄别和筛选,扣除其3—5分。这样既体现整体合唱分,也评出了个体差异。评委们一对一监听和整体听相结合,是可以做到公平准确的。
通过市艺术考评小组和各直属学校的共同努力,整个技能考试过程无一差错,操作流程方便准确,除有500人以上毕业生的一、二个学校需要两个单元(一天)时间外,其他学校均在一个单元(半天)内结束测试,从整体测试过程和时间看,整个流程易于实践和推广,体现了操作性原则和公正性原则。
2.笔试
篇12
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美育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都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和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因此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因此,音乐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
一、用美好的师爱感染学生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崇敬教师,就连带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对这门功课不发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
三、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
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用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现实,而且也会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你的形象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学生才会崇拜你,进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觉得向着教师学习。
四、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
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打印机等。 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学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我认为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能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欣赏口味和水平,而大多数学校里的这方面资料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要,而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弥补.这一不足。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篇13
那么,究竟怎样提高与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久久的思索与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更加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在这门课上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会受到制约。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缺乏自信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地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予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如,在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得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给予了他们很大的鼓励,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赏析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美的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的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如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的是: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的是: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学生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