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变废为宝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 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3、了解垃圾的污染,启发学生如何来改善生活环境,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能根据制作要求选取种类废品,关对废品材料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和合理搭配使之成为一种垃圾处理的机器,并加入自己的奇思妙想来完成作品。
教学难点:
把握机器的的造型,合理选用材料,能处理好细节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让我们观看大屏幕上的一组数据
1、出示题目:
我们二经二校共有学生1600人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我们全校家庭共产生多少垃圾呢?
1600x1=1600千克
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1600x30=48000千克
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我们全校家庭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1600x365=584000千克
2、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3、学生交流感想。
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怎样变废为宝?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二、了解垃圾
据数据统计:只用1个月,我们全校学生家庭所产生的垃圾就能把我们这样一座美丽的教学楼填满,那么一年、两年、十年……会怎么样呢?
生:那得到处是垃圾
师:那得把全区、甚至全市的学校都填满了。
既然垃圾有这样大的威慑力我们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变废为宝。我们同学首先要了解垃圾。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有关于垃圾的资料,现在就请你交流一下,并且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获取这方面的知识的。
学生交流 大屏幕出示:
可回收垃圾:玻璃(有瓶子、镜子、灯泡)、塑料(饮料瓶、牙刷、杯子)、废纸(旧书、旧报纸、食品包装纸、广告纸、包公用纸)、金属(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盒)、布料(旧衣服、抹布、旧毛巾、旧书包、旧鞋袜)……
不可回收垃圾:烟头、果皮、菜叶、鸡毛、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
有害垃圾:废旧电池、废旧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
无害垃圾:砖瓦碎片、卫生间废纸,厨余垃圾 教师直接大屏幕出示垃圾的分类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垃圾是怎样分类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成三类:
(一)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废弃物。
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
(二)无机垃圾:又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废弃物。
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料)等。
(三)有害垃圾:又称危险废弃物。
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
三、交流垃圾的危害及对环境会造成的影响
现在相信同学们已经对垃圾有了初步的了解,那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在这个地球上,我们每天都在利用着一些资源,来做成一些生活的必需品,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这些物品,这些物品经过我们的使用,时间长了,有些会变旧,有些会坏掉。
那对于这些用过的废旧物品,我们可以随意地丢弃吗? (不能)
2.
谁能具体说一说随意丢弃旧物,对环境会造成哪些影响?
学生交流
1、我们身边的确有很多垃圾,这些垃圾不但污染环境,还危害人类健康
2、电池虽然给我们的生活 带来了方便,但是我通过看电视知道电池的危害相当大,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铅和汞。这样一节五号电池如果埋进土里,会污染600平方米的土地,而且还会污染水源。我们可以收集废旧电池。积攒多了交给环保部门处理
3、水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平均每天有2·5万人死于水污染引起的种种疾病。
4、尼龙,它可是一种长寿垃圾,它埋在地下能活100年,如果被动物误食,可能致死呢。我给每个小组发一块,一定要注意辨认。
5、日光灯的灯管中也含有汞,如果埋在地下,也会污染水源、土壤,连长出来的植物都有毒,人和动物吃了也会中毒。废灯管只要没有回收环节,就可能在从居民家中到填埋场之间的任何一个环节被打碎。打碎后的灯管会释放汞蒸汽,它在不通风的条件下会被人大量吸入而造成急性中毒,儿童更容易受到伤害。
四、如何处理垃圾
1、尽管我们注意环保,但垃圾仍旧是无处不在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图片(播放垃圾幻灯片),我们看一看:我们看到那张冒大黑烟的图片觉得喘不上气来、那些在街道上的垃圾怎么没有人处理呢?、这些垃圾既污染环境,又不美观,如果不及时处理,那我们还怎么生活呢?
师:是啊,垃圾这么多,我们怎么处理才能减少废旧物对环境污染呢?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畅谈
2、观看废旧物品做成的工艺品
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废弃物要丢弃,这样要消耗多少资源呀?对环境有会造成多大污染呀,但我们可以想出一些方法来既可以节约资源,同时又减少废旧物对环境的污染。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好办法,你来看一看。
看图片交流报纸,易拉罐,塑料瓶,金属,纸盒……
小结:就像屏幕上所说的,我们通过修理一个旧物,或是利用一些废品,用我们一双巧手制作成新产品,那么可是一个产品的寿命延长一倍,相应地我们就减少丢弃一样废旧物,多环境污染也就减少了一半。
五、制定自己的设计
同学们也可以这样通过利用身边的废旧物用自己的一双巧手来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实用的、精美的、属于自己的“宝贝”,好不好?
现在就请你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方案)
设计制作方案(教师出示课件指导)
“变废为宝”制作方案
设计意图:
材料:
用具: 制作过程: 展示方式:
报纸,易拉罐,塑料瓶,金属,纸盒……
篇2
一、学校要制定合适的发展规划:
1、制定好的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方向,明确教育工作理念,明确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作风,提出学校发展要求,树立品牌打造意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师生精气神,抓好细节,由细致到精致进而到极致发展。
2、带头着力探寻教育教学新模式(八中“tst”,xx县四小“五步教学法”)。为新的教学理念作准备,安好班班通,作好用之前的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如课件制作,课堂上的使用等)。可请进来,带出去,学校要舍得花钱打造教师。
二、抓好常规教育:
1、注重教师敬业精神(增强责任心,增强服务意识,以当教师为乐,以当教师为荣,校兴我兴,校荣我荣,校耻我耻,有不苦不累,生活无味,不拼不后搏,此生白活的想法)和师德师风的培养(不上课,故意迟到、拖堂、懒散、麻将、抽烟、喝酒上课、乱丢乱扔等)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穿衣、饮食、午休、晚休、起床、说话、做事等);着力打造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要追求自身发展,做和尚就要撞钟。
2、学校制定相关的制度方案(教学、德育、后勤),然后按制度方案落实,着力督促,检查到位,记录详实,整改及时,总结诚恳。成败的关键在于制度方案的执行力。
3、备好课,写好教案:栏目填写清楚,书写要认真,必须带教案上课,可着力打造电子版教案,集体备课,装订成册,共同使用,将知识性错误在上课前消灭;上好课:(课前3分钟红歌提升精气神,提高学习效率)忌满堂灌,要改变教学模式,多关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也要上好作文课和实验课;认真批改作业:量适中,批改认真,对错误处要有更正,要有评语,有等次,的批改日期。
4、着实开展好第二课堂(开展好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等课;开展好书法课(有书法课,有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的20分钟轻音乐书法练习);有科技创新课(合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进行再利用。)等;用好心理咨询室和少年宫、将图书室、实验室,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督查到位,管理精细。总之,这些有助于学生喜欢学习,喜欢学校,流失率会低。
5、督查用好早读和晚读:要齐读,要真读,不要用来上课和做作业等;班会课:不能用来上课,班会课是用来安排班务的,是用来对学生进行道德、纪律、安全、健康常识等的教育的,学生可以用好道德讲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升旗仪式和大课间:用实团委,用活少年宫,成立学生会(主持、音响、形式:师生齐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经典诵读、达体舞、跳绳、跑步、呼啦圈等)。
三、作好学校宣传
1、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利用网络、校刊、校报、电视媒体等),使教育面向社会,不流于形式的多开家长会,成立管委会,开好社区会,学校发展规划,学校的发展不公要让师生知道,让领导知道,还要让社区知道。让更多人了解学校,认识学校。
2、丰富校园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形式有写真、书法、绘画、玻璃板等;内容有:千字文、公民道德三字经、健康教育宣传、卫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行为习惯养成、名人名言;班级文化建设上,学校可适当出资帮助打造,有班规、班约、班歌、班级宣言、班训、班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
篇3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3.003
目前正在讨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自我发展[1]。鉴于此,笔者尝试在化学课堂上引入微型演讲,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化学信息素养、思维素养、语言素养、合作能力,引领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化学课堂微型演讲及其教学功能
化学课堂微型演讲的要素及程序为:第一,确定演讲的主题。如选择“化学史与化学家的故事”、 “化学在生活中的妙用”、“ 趣味化学实验”或者“化学解题策略”等等。第二,学生收集资料、准备演讲。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以外,还需阅读化学课外书籍,留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搜索网络信息,同学间交流讨论以提升认识。第三,教师确定演讲者与安排时间。每节课安排1-2次演讲,每次为2人演讲,每人演讲3分钟左右,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差异安排演讲任务。第四,师生评价与反思。演讲结束后,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课堂微型演讲具有如下功能:
1. 微型演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课堂演讲促使学生搜索知识,整理思路,锤炼语言,设计方案并且当众表达。通过这些流程,能充分暴露自己的不足之处,能对症下药,更好地提升化学信息素养、思维素养、语言素养等,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2. 微型演讲有利于激发学生热情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演讲给了学生展示个性、思想与智慧的机会,使其体会到学习的幸福感,从而点燃学习的热情,而热情与幸福感可以为终身学习提供动力。
3. 微型演讲可以帮助学生自我教育。
通过演讲,学生接触了很多化学与STS的问题,内心生出“保护环境”、 “为科学进步而学习”的责任感;演讲能让所有学生有事可做,感X自己有用;活动中获得赏识会令人产生上进心,由此促进高尚的完美人格形成。
二、实施化学课堂微型演讲的教学策略
1. 引导学生自学,收集演讲资源
教育家周培源曾经说过“自学很重要,自学历来就是成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自学,学生能丰富见识,提升演讲质量。因为演讲是学习情况的反馈,需要准备,以确保语言的逻辑性和思维的严密性。而准备演讲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学的途径可以有以下方式:第一,借助课外书籍和网络,获取广泛的信息;第二,利用生活材料或网购材料做实验,获得真实体验;第三,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加深认识,形成更好的方法;第四,去工厂参观,进行访谈,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结合。
2. 合理设计教案,安排演讲时机
柏拉图曾说“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失掉恰当的时机就会全功尽弃。”课堂演讲如果不能把握时机,难免会流于形式和适得其反。在设计教学时,需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预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可能会产生的态度与情感等,选取合适的内容和时间设置演讲话题,使学生 “学有所得、思有所进”,体验成功的喜。例如在学习“SO2的性质与应用”时,若在新课引入时安排演讲 “SO2与环境污染”,学生则会把演讲重心放在SO2有害的一面。根据首因效应,学生会对SO2产生恐惧厌恶的第一印象,而这必定会影响其对SO2持客观的态度。不如在学完后,进行课堂总结归纳时,布置演讲话题:工厂尾气中的SO2可以随意排放吗?请你从“物质充分利用的角度”谈谈如何处理?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其性质,学生便会想到随意排放造成酸雨等污染,可以变废为宝,收集起来用来制硫酸、做纸浆等的漂白剂、作葡萄酒防腐抗氧化剂”等。如此,有利于学生辩证认识化学物质,形成物质“合理使用、变废为宝”的价值观。
3. 关注全体学生,明确学习责任
冰心曾说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教师在实施课堂演讲活动时,要关注各层次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事做、有话说,都愿意积极表达。第一,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演讲;第二,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第三,选出能胜任演讲的学生,给其余学生安排分层次的听讲与评价任务。例如话题“小苏打在生活中的妙用”,演讲前先布置三个由浅入深的任务:你认为演讲内容是否符合事实,为什么?演讲中体现了小苏打的哪些性质,写出化学方程式。所列举的“妙用”可用Na2CO3来替代吗,为什么?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能解决的问题,便会认真倾听、记录、讨论和评价,使之更热衷于化学的学习,并积极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4. 善于捕捉细节,生成教学资源
化学课堂由无数个教与学的细节组成 。教师要做有心人,把握好课堂的一个个细节,追求教学的高质量。在课堂演讲时,教师可以从下列几个角度去捕捉细节。
第一,从学生表情捕捉细节。愉悦的、激动的神情体现出对知识的期待与兴趣;厌倦麻木的表情提示教师要把演讲活动暂时停顿一下,穿插一些趣味性的知识来缓和气氛;困惑的表情反映出学生的知识瓶颈,此刻教师需做好记录和思考,以设法帮助解决疑难。
第二,从不同于预设的意外捕捉细节。学生的表达有悖于教师的预设就要引起教师注意。例如“比较家庭燃气――天然气与煤气”的演讲中,教师期望学生从“毒性、燃烧产物、燃烧热值”的角度来评价。可有学生演讲时说”天然气好,因为单价更便宜”,这时就需要引导学生根据“气体密度、燃烧热、单价”来计算说明,教会他们不要只从某一方面得出草率的结论。又有学生说“天然气不如煤气,烧菜后锅底很黑,而原来用管道煤气时锅子就不会很黑。”此时可引导学生分析黑色物质的成分、造成的原因及改善的措施,通过比较两者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适时介绍生活常识“煤气改为天然气后,燃气灶需要调大进风口”。
第三,从错误的展示捕捉细节。例如在“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的实验演示”中,定容时,学生把胶头滴管伸进了容量瓶颈内滴水,教师要拍下该镜头,在点评时,展示该图片供学生分析,并且追问:是否滴加液体时都要让胶头滴管垂直悬空在容器上方呢?(提示:在Fe(OH)2制备时呢?)通过讨论与评价,加深对胶头滴管使用的认识。
篇4
新课程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还原了课堂本来的真实面目,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机械地执行预先设定的教案,而是要求教师在学生的需求中、在师生互动中、在适度的拓展和创造中去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同时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富有创造性和差异性的真实发展历程,鼓励学生即兴创造,从而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立足学生现场思路,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进程,以真正满足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需要,从而促进更高价值目标的生成。
二、数学教学课堂生成策略
众所周之,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生成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1.发现问题――“学贵有疑,疑而出新”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学贵有疑,疑而出新”。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被束缚在教师的教案和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创造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
2.顺应出格――“见风使舵,顺水推舟”
如在上“概率”这一节课前,课间我发现有一位学生在玩扑克牌。我即刻顺应学情,改变教学预设,让学生们通过抽牌游戏感受到从一副牌中任抽一张是红色与抽出一张是黑色的可能性一样大,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借助抽牌游戏,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在学习代数前,学生可能会以为代数是空洞的符号和繁复的计算。为了纠正学生这种不正确的想法,真正了解代数是具有丰富意义且与现实世界有着密切联系的一门基础学科,经过实践我发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生成课程资源对激发学生的代数学习兴趣有着显著的效果。如在学习打折销售问题时,我展示报纸上的一则新闻:“满200减80”顾客损失49元,京城华堂商场被告欺诈(原价618元的羽绒服是打完九五折后才减价的)。展示了这则新闻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你知道顾客损失的49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618×0.95-2×80)-(618-3×80)=49.1。(2)你认为顾客与商场谁更有理?
4.妙用错误――“将错就错,变废为宝”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错,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与犯错误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如在讲授a2-b2=(a+b)(a-b)这个公式后,让学生去分解x4-y4。当我在教室里巡视一遍后,宣布只有一半做对时,同学们都感到非常吃惊。做对同学的答案是(x2+y2)(x+y)(x-y),两相对照之后,做错的学生发现原来x2-y2还应该继续分解。于是,“分解因式要进行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给每个同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也可以看出,利用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正确诱导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把握学情――“因生制宜,因时而化”
如九年级上册“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节新授课,按照书本顺序我一开始就提出了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问题(部分学生的反应是茫然、不知所措的),接下来我就用配方法推导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我讲得很顺利也很轻松,但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上,我却发现大部分对我的讲解听不懂,怎么办呢?课堂教学不能再按我预设的计划进行下去了。这时,我意识到学生跟不上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因为那样的推导步子大了些,与学生的基础不相适应。我及时调整原来的教学设计方案,采用缩小步伐的策略,生成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如何将x2+2ax=b 变形为形如x2=m的方程)。由于这一阶梯设计适当,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强调课堂生成并非不要课堂预设,有效的生成离不开充分的预设。让我们努力做一个具有智慧的数学教师,既关注“有心栽花花齐放”的预设实现,更努力关注“无心插柳柳成行”的动态生成。
参考文献
1.章晓东 高洁 如何在生成教学中彰显智慧的魅力.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
篇5
Web 4.0时代开放的平台、活跃的用户有效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发展,在此环境下E-learning(在线学习)应运而生。作为E-learning的新生事物――微课自2011年由胡铁生教授提出后,便迅速风靡全国,线上微课视频在网络上蔚然成风,线下全国高职院校的微课热愈演愈烈。此时高职院校微课建设的关注重点在于单个知识点的设计与开发,尚处于“小微课”时代。随着微课研究的不断丰富和实践的逐步深化,未来微课将跳出“小微课”的局限,迈向“大微课”时代,即将大量无序化和碎片化的微课视频形成专题式微课,借助有序的知识脉络体系打破“快餐式碎片化学习”模式,为学习者提供“自我知识体系”的建构。
一、Web4.0环境下专题式微课内涵
(一)微课定义变迁
微课始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 教授所提出的“60-Second Course(60 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 P Kee提出的“The One Minute Lecture(一分钟演讲)”。国内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提出“微课”,被称为“国内微课第一人”。
随着对微课的深入研究,微课的概念几经变迁,截至目前,国内的微课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1]:①微型资源构成(微课1.0版本):把微课作为新的资源建设方式和教学资源类型,定义侧重于“教学资源的基本构成”;②微型教学活动(微课2.0版本):把微课视为基于知识点/环节的教学活动和应用过程,定义侧重于“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并重”;微型网络课程(微课3.0版本):③把微课定位于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呈现载体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定义侧重于“微课程”。
从以上微课的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清楚地看出,微课的定义正沿着“微型资源构成―微型教学活动―微型网络课程”的轨迹发展变化,其中“微型网络课程”是微课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微型网络课程”是基于某一门学科/课程的某个重要专题(或某个单元、主题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微型化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它由基于某个专题的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微课构成,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专题或总结复习,非常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专题式微课是未来微课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专题式微课内涵
专题式微课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将某一学科或专题的核心知识点依次列出,并围绕这些核心知识点制作出若干个系列化、有序化的微课。微课专题式开发之后,学习者既可以将知识点分开加以学习,也可以将知识点整合起来加以体会,可有效地避免知识碎片化给学习者带来的影响。
二、Web4.0环境下高职专题式微课设计与开发原则
专题式微课所具备的“小资源粒度”特点既迎合了当下Web4.0环境泛在学习行为,而其固有的“有序的知识脉络体系”又能够满足高职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但要设计开发专题式微课,还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目前,高职院校的微课设计与开发多是在学习国外微课教学经验基础上,基于专家、教师的认识和各级微课教学比赛而开展的,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应用效果却未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于微课设计主要是基于教师主观愿望和理论分析而构建的,缺乏对学生需求和期望的了解,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2]。所以,在专题式微课开发之前,进行一定范围内有针对性的需求调研是有必要的,如微课视频的知识点选取、呈现方式(动画、图片等)、教师/学生出镜的期许(是否出镜、出镜的频次等)、教师授课语言风格(小品形式、相声形式、新闻联播形式等)、教师授课方法(角色扮演、小组研讨等),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其亲身体验专题式微课教学带来的益处。
(二)有序性原则
高职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微课的“微”学习内容正契合其认知特点。但基于单个知识点的微课容量小,学习内容孤立、破碎,容易造成学科知识碎片化问题。与专注于单个知识点的微课的零散、碎片、杂乱相比较,专题式微课虽然也采取碎片化的呈现方式,但微课之间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层次性、逻辑性,有序的内容衔接能更好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学习者形成“自我知识体系建构”和“问题解决能力”[3]。所以,专题式微课开发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需要结合某一学科模块或专题标准要求,从整体知识体系出发进行规划,并用相应的图文(如思维导图)明_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三)实用性原则
微课因其开发方便快捷、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短小精悍而在高职院校广受追捧,特别是随着各级各类微课大赛的推动,近两年微课开发数量更是呈现出井喷的态势。但随之而来的是“微课不威(实用性不强)”的问题:基于微课的“草根”特性,技术门槛低、人人皆可参与开发,许多教师制作的微课沦为“带讲解声音和人头像的播放课件”;而部分参与比赛的微课过于关注特技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复杂的背景音乐、动画所吸引,干扰了正常的学习思路,学习效果甚微[4]。因此,专题式微课在开发的时候,需要合理确定哪些知识点(如有代表性、普遍性及关键性的知识点)必须开发微课,哪些知识点(如能用文字、图片就可以说明的知识点)不宜开发微课。专题式微课的开发对象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划定范围,也可以通过问卷形式得出结论。此外,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有一定的度,不能喧宾夺主,演变为“信息技术秀”。
(四)共享性原则
微课只有能够共享,才能体现其教育教学的应用价值,否则便失去了开发它的本来意义。Web4.0环境下,开放的平台为微课共享提供了便利,如微课网、微学习等。与此同时,各高职院校也建立了独立的信息资源平台,供本校师生共享和使用。目前,大部分微课平台缺乏系统分类或排序,学习者查找所需的微课资源较为盲目和随意。虽然设置有搜索引擎,但由于开发者在上传微课时设置的关键词的精准性和完整性有限,极大地影响了检索效果和学习效果[5]。有序化、系列化的专题式微课对平台的要求更高,需要将与某一专题或学科相关的专题式微课整合成一个网络化学科体系,形成知识结构树,以避免彼此之间孤立而形成信息孤岛,使学习者能够直观、全面、准确地找到专题知识,并明确学习路径。
三、Web4.0环境下高职专题式微课设计与开发实践
微课开发一般需要经过选题设计、视频拍摄、后期加工、在线等环节。作为专题式微课,由于其固有的有序性和整体性,开发设计过程就显得更为繁杂。
(一)专题式微课设计与开发流程
如图1所示,专题式微课开发与设计首先应明确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选定开发主题(一般是某一模块或某一专题知识的学习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或技能考点),结合学情分析(分析学习对象、 学习需要、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分解知识点(将专题的核心知识点依次列出,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有序性),围绕核心知识点开发微课资源,制作出若干个系列化、连续性的微课(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学习任务单、微视频、微反思),最终选定平台共享微资源。
(二)专题式微课设计与开发实践
在学习高职课程“移动室内覆盖工程”时,由于设备种类较多,且参数指标比较复杂,学生设计移动室内覆盖方案进行设备选型时容易出错,针对此类现象,确定专题式微课设计开发主题为“移动室内覆盖设备”,具体如图2所示。在明确此学习主题的学习对象、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之后,进行知识点分解。在课程标准中“移动室内覆盖设备”需掌握移动室内覆盖设备分类、有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和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三个知识点,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教师课堂教学反馈,得出“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知识点是学生最容易混淆和出错的地方,在实际教学中有较多拓展和补充的案例,且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之间既存在逻辑上的关联,又相互具有独立性,非常适合开发成专题式微课。
1.合理规划微知识点
对知识点“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进行微知识点分解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加工、修改和重组,如图2所示,除课程标准要求的功分器、合路器、耦合器、电桥、衰减器及接头的选用(见图2微知识点1、2、4、6、7、9)以外,还结合学生平时易出现的问题或常见的需求设计了一些实用的、拓展的或具有引导性的微知识点“功分器与合路器的选用区别”、“功分器与耦合器的选用区别”、“衰减器与放大器的选用区别”(见图2微知识点3、5、8)。通过合理的规划,专题式微课的微知识点之间既相互独立,可以单独提取学习,又存在逻辑上的关联。最后,通过微知识点“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选用案例”将前面的微知识点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助于学习者形成“自我知识体系”。
2.高度重视微教案设计
专题式微课的核心竞争力是微教案设计。基于“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教育理念,微知识点的教案设计首先务必定位准确,“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专题式微课如针对高职二年级学生,则教学设计应着重于新知识的讲解,如针对高职三年级学生,则教学设计应着重于知识框架的构建。此外,由于专题式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微教案设计应力求引入方式新颖,但需快速入题;内容主干要清晰,可剪掉不必要的旁枝末节,但需论据充分准确,不给人留下疑惑;课堂小结务必干脆利落,但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3.有效推进微课资源库建设
专题式微课制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同时为保持其生命力,还需周期性地更新。在专题式微课制作过程中,会收集大量的素材如课件、图片等,同时也会不断生成一些微课成品或半成品,如微课课件、视频片断、微教案、微练习、微反思等,这些微课素材与成品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源库。要使庞大、繁杂的资源库变废为宝,将资源分门别类并建档,如有必要,可建立相应的导航界面。资源库的建立对于后期的微课更新或资源快速重组是非常实用的,可大大缩短微课制作周期。
此外根据教案设计制作微课件时,应做到简洁、美观大方,图片、文字、内容应准确无误。微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与层次性,设计出有难度等级的主观、客观习题;在微课程拍摄制作完毕后作为观摩和分析环节的微反思,应力求客观真实、有理有据、富有启发性。
Web4.0r代为微课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网络环境,高校微课正向专题式微课迈进。笔者仅针对专题式微课的开发与设计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关于制作评价与有效应用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3.
篇6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学贵有疑,疑而出新”。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被束缚在教师的教案和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
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用一根28cm长的细铁丝剪成相同长度的两段做成两个正方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能否等于30cm■呢?为什么?学生答:不能,因为28cm分成八条边每条只有3.5cm,小于■cm。
就在师生基本上认可了他的回答时,我班的数学课代表突然站了起来说:“老师,我好像能够围出来。”他的发现让大家都很惊讶,我也奇怪(因为备课时我没有考虑到)。于是我就请他把他的方法讲解一下,其实他的方法很简单只要让两个正方形有一条公共边,那么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有4cm(大于■cm),就能围出来了。我当场就表扬了他,同时让大家把他的方法验证一遍,大家沉浸在发现的愉悦之中,纷纷动笔开始尝试。
这个事例说明课堂上教师可以有自己新的独特的发现,但更多时候是学生自己有独特的发现,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打破教师预先设定的教学思路。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能经常鼓励学生大胆生疑,深入生疑,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这样的课堂必定会充满活力和魅力。
二、顺应出格――“见风使舵,顺水推舟”
教学应该是真实自然的,不必刻意追求完美。一旦出现非预设现象,我们应该顺水推舟,合理解决问题,只有这样课堂才是活的。
如在上“概率”这一节课时,课间我发现有一位学生在玩扑克牌。我并未批评他,而是顺应学情,改变教学预设,让学生们在他的这些纸牌中做文章(导入新课)。学生们通过抽牌游戏感受到从一副牌中,任抽一张是红色与抽出一张是黑色的可能性是一样大。这样借助抽牌游戏,引入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思考问题变得敏锐而深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找准时机进行的引问和追问及教师适当的“点拨”来不断推动问题朝生成的教学目标靠近。到此,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完全被激活了。可见,当我们面对无法预知的问题时,应当学会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会使课堂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三、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在学习代数前,学生可能会以为代数是空洞的符号和繁复的计算。为了纠正学生这种不正确的想法,真正了解代数具有丰富意义且与现实世界有着密切联系的一门基础学科。经过实践我发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生成课程资源对激发学生对代数学习的兴趣有着显著的效果。
如在学习打折销售问题时,我展示2006年报纸上的一则新闻:“满200减80”顾客损失49元,扬子广场商场被告欺诈(原价618元的羽绒服是打完九五折后才减价的)。展示了这则新闻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你知道顾客损失的49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2)你认为顾客与商场谁更有理?
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展示类似的生活情景,从而生成问题,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从而深刻体验学好数学的必要性。
四、妙用错误――“将错就错,变废为宝”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错误有时也是一种有效的生成性课程资源。教师、学生、教材出错,都有可能是一种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倘若教师能巧妙利用错误,选用有效策略,努力挖掘错误的潜在资源,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所犯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进对数学知识的情感体验。因而,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学价值,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五、把握学情――“因生制宜,因时而化”
把握学情,就是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环境和智能发展。课前尽量地预测学情,做到有的放矢;课中,根据学情,及时捕捉不断生成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探究架设新的平台,课堂就会变得更加鲜活。
篇7
随着后新课改时代的到来,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改变了过去重知识目标达成轻过程体验与经验积累的做法,树立“生本理念”,从问“教”走向问“学”,不断发掘学力,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师生对话、生生互动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获得经验,演绎课堂的动态生成。
理答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反馈,告诉学生的所思、所答、所做的结果,告诉他们学习的恰当和充分程度,让他们据此及时调整、控制学习行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理答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形式单一,以纠错理答为主,对正确的回答一带而过;理解策略贫乏,以追问理答为主;候答时间少,学生思考时间不足,当学生回答拖沓或思维受阻时,则由同学代答;理答主要集中在优等生,后进生参与少,沦为“忠实的听众”。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理答的原则
1.趣味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囿于教参,按部就班地教学,过于追求严谨,学生亦步亦趋跟着教师的步伐前行,成为“应声虫”,课堂失去了该有的生机。富有趣味的理答能打破枯燥乏味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探究的热情。
2.层次性。学生知识的建构建立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前经验”,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将难度大、综合性强的问题进行分解,形成合理的层次,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逐层深入,让学生能“跳一跳,摘果子”。
3.思维性。在数学活动中,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分析,还是解决与应用,都应围绕“思维”展开,让学生在亲历活动中获得规律,锻炼思维。理答应有思维含量,应使数学学习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
4.及时性。教案可以预设,而学生动态生成是稍纵即逝的,教师要把握时机、善于捕捉,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愤、悱之中,将学生置于“悬而未决”的境地,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把握理答的时机,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理答的有效策略
1.及时捕捉理答资源。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要捕捉理答的资源,根据不同的生成采取相应的行为。(1)教与学的生成。教与学的生成包括正确型、错误型、差异型生成。正确型生成是指学生的正确回答,这往往会被教师忽视,一带而过.错误型生成,是由于学生对新知不理解、不掌握而出现错误的解答,面对错误,教师或直接否定,或因怕耽搁时间而有意忽略,使有价值的资源未被利用。差异型生成是因为不同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起点有差异,所以会有差异生成。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与家长交流,可以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也有小部分学生能通过剪、移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求面积。(2)课堂意外生成。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走向多元,有些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已远超教师的预设。如“鸡兔同笼”问题常在小学奥数题中出现,解决的方法多种多样,从最初的画图、枚举,再到假设,竟然还有小学生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解。教师既要加强知识储备,又要合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3)课堂管理生成。在数学课堂中,有的学生一语不发,教师需打破寂静,让学生敢于表达的无声型生成。有的学生插话,使其他学生失去思考机会,教师有效管理、变废为宝的插话型生成。
2.丰富理答策略。
(1)肯定策略。教师对学生正确型生成作出正确的判断,可通过重复式肯定策略,强化正确型生成。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理答如下。
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生:(通过交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师:有对边平行、对边相等的特点,还有哪些特点?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有四个角,相邻的角什么关系?
生:邻角和是180°。
师:对角有什么关系?
生:对角相等。
教师在教学中与其运用“对”“错”予以简单判断,不如用重复的方式予以强化,并通过追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否定策略。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型生成做出错误的判断,捕捉错误,变废为宝,为我所用。如在《认识年月日》教学中,提出问题:“说说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你是怎样判断的?”教师出示1992年,学生将1992÷4=498,没有余数,是闰年。再出示1980年,学生将1980÷4=995,没有余数是闰年。再出示2100年,学生将2100÷4=525,认为还是闰年,这时有同学提示不对。教师追问:错在哪?这位同学补充道,2100是整百数,百年不闰,400年才闰,因而不是闰年。教师顺势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掌握闰年中的特殊情况。
篇8
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原因,在其成长及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在教学硬件上不能和城市小学相比,但是只要教师多多思考,还是会有一些新的发现的。在广袤的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虽然孩子们不能在教室看到美丽的挂图,但是却拥有一切彩色世界里的自然颜色,教师们可以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来真实地记录美。
现以人教课标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办年货》教案为例来展示一下如何将少数民族风俗如融入当地小学美术教育中。
一、导入部分
采用谈话法引入教学,启发学生回忆并谈谈感受。由于“办年货”是很有趣的内容,学生会很有兴趣,可以将重点放在食物上(因为食物是学生最容易接触的)。
教师:“你家是怎样过节的?爸爸妈妈做了哪些好吃的菜?”
学生:(争先恐后地进行回答)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一些图片(注意:是以往学生们自己画的)给学生们观看。
学生:(发出慨叹“真好啊”等)
此时,教师已经激发出了学生们的兴趣。那么,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师们就可以结合当地的节日来进行教学。
二、进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美味的菜肴,老师都想马上尝尝了,可是我们现在是在课堂上,怎么办呢?”
学生:(会提出自己动手做)
教师:“好啊!今天,我们一起来为节日的餐桌大显身手吧!我们自己来办年货。”
此时,教师拿出手中的一些材料物品,如:彩纸、布头、树枝等。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如下问题:
(1)这些材料的颜色和外形特点使你联想到哪些年货呢?
(2)它们适合做些什么?
(3)材料之间怎样搭配?
淳朴的少数民族学生们,他们虽然没有一些豪华的或是上乘的美术用品,但是身边的一切不用的或是废弃的东西都可以当成材料,可以变废为宝。教师引导学生们自己动手准备“餐桌上的食物”,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课堂活动
此时,当学生们准备好了这些“年货”后,教师可以带领他们进行评比,看谁的“年货”最好看。当学生们选出一些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画下来的作业。
四、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们画下来最喜欢的年货,并且在下节课时带来进行课堂展示,看谁的年货最诱人。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实施等相对匮乏,教师要充分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的特色进行符合当地情况的教学。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和孩子们一起去构思年货菜肴的造型,引导学生挖掘材料的特点,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色、形及质地来表现菜肴。学生们在本节课愉悦的气氛中,尤其是有自己家乡特色食物的准备中体验到了“家乡美”。
当前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和多样化的,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工作者们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美术教学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美术课程更应该重视挖掘当地特色,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就是地方文化极其丰富,很多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如:美术可以开设羌族剪纸、羌族羌刺绣、羌族蜡染等民间工艺。这样不但解决了师资和设备不足的问题,而且传承和传播了少数民族文化,真是“一举多得”。只有开拓新思路才能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工作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展研究所编著.湖国南教育年度报告2003[R].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篇9
一、场地器材
在课堂教学中场地器材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涉及到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此,我从场地安全、器材维护保养、球类器材再利用谈起。
(一)场地安全:首先,教师在课前必须对场地内体育设施进行检查,确认安全,才能根据课的内容来设计场地。对课堂教学中的跑、跳、投掷、球类、技巧等,都应到不同的场地,以免因场地与上课内容不同而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场地内的固定体育器材如:单杠、双杠、篮球架、联合攀登器、裁判台、计时架等,由于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腐蚀生锈,导致坍塌,所以,体育教师应经常去查看,以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二)器材维护保养:体操教学中,体育器材设备是体育教学与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为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应根据其特性,分别进行维护、保养,延长器材设备的使用寿命。对室外的单杠、双杠、铃木、攀登器等铁质器材应定期油漆;经常检查其牢固性,如有松动,抓紧调试;对山羊、跳箱等皮质器材,水要受潮或曝晒,要经常擦油,以防干裂,并且且后及时搬回器材室;对垫子要注意防潮防蛀,经常抬到室外扫净晒干,对撕进行缝补。
(三)球类器材再利用:球类教学是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程,因为需求较多,价格较贵,但也易损坏等问题,体育教师应学会修复破损球,方法是把外皮揭开,用胶把内胆补好,再用胶把外皮胶合,就可再次使用,还可以在球胆内填充棉、沙等物料,改成实心球,变废为宝。
二、体育档案
建好体育档案,既是学校要求,也是体育教师在今后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资料,建好体育档案,既方便自己查阅,又能充实学校档案资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学生的健康、体检档案卡,每学期前查看此资料,从中掌握和了解有缺陷学生,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低血糖、高血压等疾病,以便在上课时区别对待,适当安排其动量,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二)建立学生的体育锻炼、体育达标及业余训练成绩登记表,以备在今后上课时,安排、掌握运动量、运动强度,还可以对运动训练进行分析研究,制定训练计划。
(三)保留备类秩序册、成绩登记表。对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球类、各项单项比赛的秩序册、成绩记录表等都应保留,以便今后选拔队员作为参考,也为学校评比作依据。
(四)教师应对自己的备课教案、计划、总结、教研记录、听课记录、理论笔记及其他资料保存好,以便在今后工作中吸取经验,丰富知识,找出不足,提高自己。
(五)保存好自己的各类获奖证书、荣誉证书、毕业证、资格证与教学有关的证件,以防乱放而丢失,无法弥补,经教学、评先、晋级等带来不利。
三、运动比赛
篇10
[
关键词]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创新创业;网上教学平台;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6?0097?02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各专业大一新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教材选用浙江大学编写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内容包括无机化学和定量分析两大板块,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四大平衡和滴定法、物质结构和元素化学。为了更好的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
该课程安排的总学时数为60 学时,除去少量自学内容外,需要讲授物质的聚集状态、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定量分析基础、四大平衡和滴定法、物质结构基础、元素化学等内容。且教材为2007年出版,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教师把学科前沿的内容不断添加到教学内容当中。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讲授该课程通常会满堂灌、赶学时,这样的结果会导致教师授课压力大,学生听课吃力,教学效果差。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
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喜欢学习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有用知识”;惧怕学习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理解能力强但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都比较传统和单调,内容主要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感觉枯燥乏味;课堂上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的。
(三)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
学习该课程的为大一新生,学习方法还在延续中学阶段的做法,基本不做课前预习,主要靠课堂听讲。由于大一学生学习任务重,通常老师不会给学生留太多作业,匮乏的训练使学生容易眼高手低。因此,对于内容丰富、理论繁杂、进度较快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来说,采用中学阶段的学习方法不能有效地学习。
(四)课程配套资源缺乏
大学阶段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在课下自学,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也需要学生在课下复习巩固。而教材缺少配套的电子教案、课件、动画、视频和习题解析,不利于学生课后自学。
(五)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窄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主要在课间休息时间和课余辅导时间,学生很少找老师主动交流沟通,造成交流沟通的渠道过窄。
二、改革探索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内容
与化学专业相比,化工、材料等专业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只需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即可,重点是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教材中“深度”的理论知识其实对化工、材料等专业的学生并不适合,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也很难用到。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要求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即可。通过压缩“深度”理论知识,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在课堂上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上来。例如:在第二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的讲授中,涉及化学热力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等大量的理论知识。我们在讲授该章节时,不给学生灌输过多的理论知识,只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和基本原理,重点放在化学反应一般原理的应用上。以工业上氨气的生产和硫酸的生产为例,让学生从反应的方向、平衡的移动、反应的快慢、生产的成本、设备的安全性、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确定生产的工艺流程。从而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培养应用能力和素质的目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主动思维能力
应用技术型人才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有主动思考的能力。能够在实际生产实践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拟定方案,通过实践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主动思考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恰当地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达到这一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驱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若干个具体任务,以实例为先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同过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达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目的[1]。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第一章第四节稀溶液的通性中,先设计几个问题,例如:融雪剂是如何除雪的?植物抗旱、抗寒的生化基础是什么?根部吸收的水是如何到达红杉树冠的?带着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学习完后学生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让学生设计一个海水淡化装置。
(三)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构筑网上教学平台
网上教学平台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构建网上教学平台既有利于学生充分获取学习资源,又提供了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广阔空间[2]。我们利用学校的“网络空间”构建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网上教学平台,将教学大纲、课件、电子教案、动画、视频和自测题等资源放在网上。学生在学习课程前可以了解教学大纲的内容,把握章节的重难点,可以利用课件、电子教案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动画和视频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自主学习,自测题可以满足学生进行自我训练的需求。网上教学平台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弥补了课程配套资源缺乏的不足。同时,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方便地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予以解答,拓宽了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
(四)介绍地方经济特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精神是提高大学生生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创业精神和意识[3]。而现阶段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来实施的。如何通过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是一个难题。我们通过在课堂上介绍生活中与化学化工相关的创新创业实例,引导学生建立起创新创业的意识。例如:在课堂上介绍河南辉县农民利用山洞和野生柿子来酿造保健醋大获成功,湖南农民利用废木料来提取焦油变废为宝,利用秸秆制取乙醇从中获利等案例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创新创业的意识。通过介绍“人造金刚石”“钧瓷窑变”“创新药物”等内容把地方经济特色也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五)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丰富的图片、动画、视频和声音资源,把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4]。制作、收集与无机及分析化学相关的图片、动画和视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物质结构基础中,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化学键理论等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很难用语言和文字描述清楚,学生也难于理解。可以使用Chembio 3D、Gaussion等软件进行分子模拟,通过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36-37.
[2] 何玲,王西平,刘树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在专业课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59-261.
篇11
二、及时抓彩,随机应变,让生成性教学资源“临场闪光”。
听一位老师教“乘法应用题”时,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房间最多可以住5个人,一个旅游团包了这样的6个房间,这个旅游团共有多少人?学生思考后,列出了这样的算式:6×5=30(人)。也有学生列出:5×6=30(人)。老师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答:“要求这个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6个5是多少。”老师满意地让学生坐下,我们也从没怀疑过答案的正确性。当老师准备下一题时,有一个学生举手了:“老师,有可能这个旅游团只有29人呢?”“这怎么可能呢?”老师愣了一下,我们听者也急速地考虑答案的可能性。聪明的老师把球踢给了学生:“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其实,我也没有太多的考虑,我只是想房间为什么一定要住满呢?”学生的一席话使大家豁然开朗。“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根据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多少种可能性?”
多好的教学契机,教师及时抓住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迸发出来。
三、价值引领,启迪思维,让生成的错误资源“变废为宝”。
篇12
教学用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美术第十四课
教学内容:
利用彩绳和废旧瓶子设计制作装饰瓶。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知识:了解彩绳装饰瓶的媒材与设计制作步骤。
(2)技能:学习搓彩绳的方法和彩绳装饰的基本方法。
二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体验、探究中学习彩绳、花纹的设计制作方法。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观察、设计与制作彩绳装饰瓶,
提高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学生与人合作配合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搓的方法制作彩绳;学习贴双面胶的方法;学习利用盘的方法制作花纹样式。
教学难点:如何将彩绳搓的紧致均匀;如何将瓶子贴满整个瓶子,不留缝隙;如何将花纹盘的罗列均匀有秩序。
教学方法:比较
观察
小组合作
体验
演示
实践
教学用具:皱纹纸
剪刀
废旧瓶
双面胶
板书:
彩绳装饰瓶
搓彩绳
贴双面胶
盘花纹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
拿出多张皱纹纸
“看我这里有什么?”
“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你可以摸一摸桌子上的皱纹纸,它给你什么感觉?”
“它可以用来干什么?”(边搓边说)
“你观察的真仔细!”
“可以搓出彩绳”
“皱纹纸”
利用感官认识新材料
“软软的皱皱的”
“剪纸”等
“做成绳子”
“看我用彩绳都做了什么?”(出示彩绳装饰瓶)
“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利用彩绳的装饰将手中的瓶子变废为宝!”
出示课题:《彩绳装饰瓶》
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装饰瓶子”
激起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新授
艺术实践(一)
艺术实践(二)
教师示范
艺术实践(三)
作品展评
拓展
一.
制作步骤
“这些彩绳装饰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请你立刻打开书28页,请大声读一读书中的制作步骤。”
“谁能说一说彩绳装饰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搓彩绳
根据学生回答的制作步骤补充板书:
贴双面胶
盘花纹
二.
搓彩绳
“请看大屏幕,你认为哪条彩绳搓的更好?为什么?”
“那么怎样才能将绳子搓的又均匀又紧致呢?有什么好的方法吗,一起来看一段视频,从视频中寻找答案。”
“谁能说一说怎样才能搓出又均匀又紧致的彩绳呢?”
“而且两人一起搓比一个人搓的更快!
”
“现在就来做一个闯关游戏,游戏一共有三关。第一关:搓彩绳。游戏规则请听好:请你以小组为单位将组内的彩条搓成又均匀又紧致的彩绳,看哪个组最快!”
“搓完的请立刻举起来!“
三.
贴双面胶
“请看大屏幕,你认为哪个瓶的双面胶粘的更好?为什么?”
“怎样才能将双面胶贴满整个瓶子呢?咱们继续看一段视频并从中找到答案。”
“谁能说说怎样才能将双面胶贴满整个瓶子?”
“游戏时间到!第二关:贴双面胶。游戏规则请听好:请以小组为单位在瓶子表面贴满双面胶,尽量不留缝隙。”
“贴完请立刻坐好,算闯关结束”
四.
盘花纹
“下一步该做什么?”
“这是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尖底彩陶瓶,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纹?”
“这种以圆为中心,旋动的花纹叫做旋纹。”
“除了旋纹以外还能用哪些花纹装饰瓶子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板书:
“你还能设计出其他花纹吗?你说说…”
“请你比较,哪个盘的更美观?“
“请你快速挑出美观的花纹”
“所以盘花纹时要注意罗列均匀,有秩序,还要注意颜色要丰富”
(切换成幻灯片进行演示)
“怎样才能盘出均匀有秩序颜色丰富的花纹呢?有什么小技巧吗?请看我这里
“
第一步:首先我们要先想好花纹样式,可以在宝物盒里选择喜欢的形状贴纸。”
第二步:“我们要由下向上盘,彩绳之间的缝隙越小越好,罗列要均匀。”
第三步盘花纹
注意色彩的搭配
第三步“可以利用剩下的绳子做出挂绳,放在瓶口,瓶子盖上,不要太紧,能固定住就可以。这样就可以挂起来了。”
”我的彩绳装饰瓶设计制作完成了,现在请你们小组之间商议花纹的设计样式(可以在宝物盒里选择形状贴纸),并由组长汇报商议结果。”
“游戏时间到!第三关:盘花纹。
游戏规则:盘花纹并完成彩绳装饰瓶的制作。花纹要罗列均匀,有秩序。最先完成的小组将会得到条形花纹一个。
“请小组组长来前面展示一下组内的作品,谁能从盘花纹的角度介绍一下作品,你可以说说它的优点,也可以说说哪里有不足,怎样改进?“
“在坐的组员们你们也来说一说“
标准:
(1)搓的彩绳又紧致又均匀
(2)盘的花纹罗列均匀,有秩序
(3)设计的花纹美观新颖,颜色丰富
“我们可以直接将彩绳装饰瓶挂在教室或者家里,这样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做到了环保,废物再利用。”
“除了用彩绳装饰瓶子以外,你还能想到别的好方法吗?”
欣赏利用贴,画等方法制作的装饰瓶。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学生学习书中知识,一起探究制作步骤。
学生回答:
“第一步
用皱纹纸搓成绳
第二步
瓶子上粘双面胶
第三步
按照设计方案在瓶身上缠绕彩绳”
学生通过观察与比较,回答:“第一条搓的更好,更加均匀紧致。”
观看视频,寻找到搓彩绳的好方法。
学生回答:”两个人朝相反的方向搓绳,一边搓,一边抻一抻,调整松紧。”
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第一关:搓彩绳。
“第一个更好,因为没有缝隙。
观看视频,寻找到粘双面胶的好方法。
“从下往上,横向转圈贴,尽量不留缝隙;将接近瓶口处的胶纸撕下来,根据瓶口的形状将双面胶按实,尽量不留缝隙。”
学生闯第二关:贴双面胶
“盘花纹”
“圆形花纹”等
通过欣赏图片回答
五角星,圆形,蝴蝶,小猫,小狗…”
“第二个盘的花纹更均匀更紧密。”
挑出美观花纹
学生聆听,记住方法。
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示范,学习能够盘出均匀紧密的花纹的小技巧。
小组之间商议花纹的设计样式,由组长汇报商议结果。
进行游戏第三关,组长盘底层纹,组员盘叠加纹。
废纸,废绳放在废纸盒里,废绳还可以再利用。
使用剪子要注意安全。
学生自评和互评
“废旧报纸贴“等
引导学生了解制作步骤
通过观看视频,学习到搓彩绳的好方法。
设计闯关环节,将学生实践和游戏结合,学生实践时会有紧迫感,很好的提高效率
通过观看视频,学习到贴双面胶的好方法。
利用闯关环节完成第二个步骤:贴双面胶
篇13
教学后记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凡是有利于教学都可写入教学后记,大致包括两个方面:
一、教师的授课情况
(一)、记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成功的教学,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不同角度和深度支把握教材内容,以愉当的方法和表现力去设计教学环节,一堂课下来,总有成功之处,如有趣的姨许、典型的案例、逼真的演示、巧妙的实验,幽默的讲解、传神的体态、奇妙的方法、有益的启示、以及精彩的教学设计等等。如在上《匀速圆周运动》这一节时,采取制造悬念,先是提问:“大家都知道,水往低处流,但我现要让这一杯水倒立,水不会流下来,你们信不?”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在学生近不及待的情况下做了一个“水流星”实验,将学生引入到课堂教学上来,学生本对曲线运动感到疲惫时,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课后我就认真及时地记录下来,有利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来断地加发实践和完善。
(二)、记教学中的失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最成功的教学过程 ,也难免有失误之处,如处理欠当、方法陈旧、演示失败、指导不力、知识性的错误、以及教案与实际的脱节等,反这些“几笔”记录下来,认真反思、仔细查找根源,寻求寻策,以免重滔覆辙。如在“浮力”教学中,笔者举了用水桶提水,在水桶未离开水面时,手感到很轻的例子,然后就讲这是由于水桶受到水对它向上托起的力的缘故,这个向上托的力就叫做浮力。在备课时我想这个例子很浅显,学生一定会一听就懂,结果是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一片茫然。课后向学生了解其中的原因,学生说:我们没有用水桶打过水。思考出现之种情况的原因,发现我的认识起点与学生的认识起点差距很大,学生家里用的是自来水,很少用水桶提水,即使提水也往往是家长的事,因而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导致对问题的认识产生了困难,从此,我在引用事例时尽可能从学生司空见惯后和亲身体会过的经历中引出。在讲授知识时,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尽量做到“低起点,小步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物理既是有兴趣又能学好。面对教学中的失误之处,不仅要及时地将问题记下来,并且要积极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前车之鉴。
(三)、记教学中的灵感
教学中,有时候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会灵机一动,突发奇想,觉得对某一知识点的处理,用另一种方法效果会更好。这些灵感往往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并非备课时想到的,它具有瞬时性。例如:在上“液体压强”这一节时,我用了一个大家都在用的仪器,证明液体对侧壁的压强,突然,有学生站起来问:“教师,这些仪器都是实验室来。这是厂家设计好了的,又怎么能证明呢?”顿时,我哑了,学生说得并不是完全没道理,在那窘迫时,看到学生在喝矿泉水,顺手拿来瓶子,用小刀钻了三个高度不同的孔,再让学生上来一起做实验,会发现从三个不同的孔中射出的水有远有近,这下子学生心服口服,而且对这个结论了解得比其他各班都不得要深入,下课后,我立即记下来,并提醒自己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生活中的器具,这样既能变废为宝,又能将物理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真正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
(四)、记教学中的困惑
在教学中,不可能时时刻刻都不得非常顺利,偶而碰到质疑也在所难免,偶而教材中的编写失误,有时概念不是很清晰,有时自身的知识面不够全难以理解,这往往会给我们教学带来困难,这种情况一定得记下。如书本中的光源定义,实在让人难以分析,能发光的物体,代表的是能力。那么各种金属,我们平常不认为是光源,如果将金属高温后,也能够发光,那它算不算光源呢?又如在高中物理课本中《万有引力》这一章中,用到地球的质量,但书本中出现了两次不同的地球的质量,这又是为什么?将这些记下来与同行探讨,以免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科学性失真,知识性失真。
二、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和学的双向交流的过程,学生学习情况如何,也是教师时刻要了解和掌握的。)
(一)、记录学生寻所传授知识的接受状况。包括对所授知识的接受程度,重点难点是否已经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练习和作业的完成任情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