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和儿子一起成长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那又怎么了?”他挑衅似的抬起下巴问,尽管压低了声音,我还是听出了他声音中的不服气。
我毫不客气地指出:“你的牛仔裤已经穿了两天,脏了。”尼克叹了口气。我继续说:“去换条像样点的。”他给了我一个气恼的表情,消失在房间里。
我得说,一年前,尼克还是个很好相处的孩子,我们在一起谈读书心得、电影,甚至家务杂事,什么都谈。转眼间,尼克13岁了,似乎突然之间打开了一个什么开关,一切都变得不同了。他长大了,他更喜欢外出和他的那些朋友厮混,而不愿意和我待在家里。而他的房间变得乱糟糟的,就像一个灾难现场。本应该一早起来将垃圾倒掉,他却懒懒地躺着不起来。家务事更是指望不着他了。在家里的时候,他不是上网就是听音乐,分贝高得震耳欲聋。
我似乎完全被排斥在他的世界之外,他回答我的通常只有简单的三个字:“是”、“好”、“行”。
有时候,我觉得我的存在对于他唯一的意义就是做饭给他吃,做什么他吃什么,什么都行,还有就是时常提醒他打扫房间。
他终于出来了,可是在开车去教堂的路上一直绷着脸。到了教堂里,他也不和他爸爸以及我坐在一起,晃悠着又和他的狐朋狗友们凑一堆去了。做礼拜的中间,我向他那里偷瞄了一眼,他懒洋洋地坐在长椅上。我几乎认不出他来了,有棱有角的脸几乎像个大人,肩也变宽了,也许要不了多久,他就需要刮胡子了。
我闭上眼睛,眼前出现了另一幅画面:7岁时的尼克闯进家门,告诉我说,邻居家的男孩喜欢吃虫子。“妈妈,”他惊讶地叫道,“他说吃虫子和吃鸡的感觉差不多。真讨厌!”我们两个都傻傻地笑了起来。这样的美好时光哪儿去了?尼克变了,这么快就变得让我几乎不认识他了!
也许问题在于,我没有随着他的变化而改变。在我的眼里,他仍然是那个小男孩,我可以在他冲进门时抱住他,然后一起为那些吃虫子的傻事笑个不停。相反,我的唠叨让他心烦。我最近一次赞赏他是在什么时候?为这个新的尼克而高兴又是在什么时候?看着教堂前面的圣坛,我思绪万千,上帝,请帮帮我,帮助我找回原来的那个尼克,找回那些分享吃虫子趣事的时刻。
第二天,尼克回家时我正在厨房里。尼克进来坐在餐桌旁。“妈妈,”他以一种神秘的口气轻轻说,“我想把我的头发染成白色的。”这怎么行,我想,一头白发配上他的肤色,那不成了一个怪人?我想起一件事来,有一个小姑娘想将她的一头金发染成茶褐色,结果怎么样?变成了一个绿发怪人。天啊,太丑了!就像万圣节化装晚会上的巫婆一样。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大笑起来。
“有什么好笑的,妈妈?”“没什么。”我说,可还是忍不住想笑,我再次审视了他的头发。“你可以染成其他颜色。”我说,“可你的头发不适合染成白色。”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我们认真地交谈起来――关于他的头发。“太酷了,妈妈。”他最后说。而以往,我们总是各执一词,什么都谈不了,最后不欢而散。
几天后,我检查他的房间。脏衣服从这头堆到那头,被子也不叠。“和他再说也没用。”我独自嘀咕着。“妈妈,我回来了。”客厅里传来尼克的声音。“到房间里来。”我准备好好地说他一通。他冲进房门激动地说道:“我在帮爷爷弄他的电脑呢,我让他的电脑焕然一新,太酷了,有空你也去看看。”
“那太好了,尼克!”我说。我好不容易咽下我准备好了的那套长篇大论。“爷爷一定很感激你的帮忙。”他扑通一声在电脑前坐下,我忍不住道:“不过,在你上网冲浪之前……”
“我知道的,妈妈,”他咧嘴一笑,“我得先将房间收拾好,是吗,妈妈?”
过后我检查了他的房间,虽说不上完美,但至少我终于可以看得见地板的原来面目了。尼克躺在床上忘乎所以地听着他的iPod,周围的一切对于他来说似乎都不存在了。突然他坐起身来,拔出一只耳塞说道:“妈妈,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喜欢听什么音乐?”我停顿了片刻道:“我最喜欢听范海伦的。”
尼克睁大了眼睛。“太酷了,”他说,“想听听这个吗?”说着将耳塞递给我。
我俩坐在床边,一起听着音乐。这种感觉太美妙了。我的小男孩在长大,他的变化令人激动,我也在变。更令我兴奋的是:我们都找回了各自世界中最美好的时刻。
篇2
幸福悄然走过了磨合期,2008年夏天,王刚即将再为人父了。面对着将要降临的小生命,王刚心生感慨:自己已经年近花甲了,连女儿都到了要为人母的年龄了,而自己又要重新面临着这一场新的幸福折磨了。想到这些,王刚不禁有些哑然失笑。好在现在是新时代,老年得子虽然少见,但也得到了理解,就连远在国外的女儿也好几次打电话来问,自己的弟弟(妹妹)什么时候出生,她好在第一时间赶回来庆贺。
家人的理解,让王刚很欣慰,虽说是处于奥运时期,各种邀请他主持节目的单位络绎不绝,但王刚还是全都谢绝了,一心一意在家里陪着妻子,准备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2008年8月25日,一个让王刚返老还童的日子。这一天,在经过多时的煎熬之后,一个小生命来到了人间,也走进了王刚的生活。喜极的王刚在第一时间给好友张国立和张铁林发去了短信:“我又添一丁,我有儿子啦!”
从此,每天在婴儿床前看儿子就成了王刚最赏心悦目的一件事了。儿子那宽宽的额头和自己如出一辙,就连自己的老母亲都乐呵呵地说:“这小孙子就和你这么大的时候一模一样。”
在小床里的儿子是那么地好动,只要睁开眼睛,就想着要脱离一切束缚他的东西,爬出那小小的牢笼,走向屋里的大天地。只可惜,骨骼还没有发育,没有力气支撑他达成心愿,于是,他就用大哭来求援。这个时候,就是王刚最快乐的时候,儿子的哭声,对于他来说,就是一首动听的乐曲,让他喜不自胜。他抱起儿子,在屋里转悠着,或者蹦跳、或者和儿子说话,呢喃细语,很是温存。终于,儿子不哭闹了,也笑了,虽然无声,但那粉嘟嘟的笑脸,就像是一朵开在王刚怀里的鲜花。
当妻子给儿子哺乳时,王刚也在一旁看着,儿子的小嘴用力地吮吸着,小腿也在用劲地蹬,真所谓是使出了吃奶的劲。王刚发出了感慨:二十多年前,自己的条件远不如现在,那时,为了能让女儿吃好,自己整日里忙忙碌碌,现在,在花甲之年,终于有条件弥补当初的遗憾了。想到这里,他觉得儿子真是一个天使,让自己重回到了当年的心态。
甘为孺子牛,亲情乐惹人妒
花甲之年为人父,是喜事,更是一件劳累的事,毕竟,精力和体力都跟不上了。因此,有一些人对王刚的选择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么大年纪还要再生一个孩子,真是闲得发慌了?但乐呵呵的王刚却把劳累当做一项乐事,因为,他觉得在和儿子的接触中,他仿佛年轻了许多,而这个世界上,有谁会不乐意自己年轻呢?所以,王刚不理会别人的不解,反而到处宣扬说:“这个年纪,有儿子真好!”
处在婴儿期的儿子屎尿多,换尿片是件非常累人的事情,小康之家都把这样的事情交给了保姆去做,以图省心,但王刚却坚持亲自去做。不是因为出不起那几个钱,而是他认为捏着儿子柔软的肢体,看着它们在自己的摆弄下,忽上忽下,而儿子的一双大眼睛也随着这节奏盯着自己,当一切调换停当,儿子干爽的小屁股被同样干爽的尿片保护好,觉得舒服而开心地笑了的时候,王刚就像一个艺术家完成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一样,感到开心。
近几年来,对古董发生兴趣的王刚,没少在家里添置一些古玩,尤其是家具。大厅正中摆放的桌子,看上去不怎么起眼,却是黄花梨做的,王刚常让人猜那桌子价值几何?但总没人猜对。有人说:“你别卖关子了,就说是多少钱吧?”王刚说:“现在能有几家有真黄花梨木做桌子的?这东西,无价!”这样一件宝贝,王刚从来都是爱护有加,每次有人来做客,只要在大厅里没坐下,王刚就眼睛不眨地盯着,生怕宝贝桌子被人碰掉了油漆什么的。但就是这样一件宝贝桌子,在儿子面前,似乎都一钱不值了。儿子喜欢闹腾,还喜欢在高处闹腾,这样,这件桌子就成了最好的垫脚石了。只要站在上面,儿子就兴奋不已,两手挥舞,两只小脚用劲地跺,虽说人小力气小,但百年的东西,真要爱护起来,连轻拍都是不允许的。这一切,在王刚眼里,却是视而不见。有时,他还乐呵呵地以掌代脚,和着儿子脚踏的节奏,在桌子上拍着,好像两人在走齐步走。儿子高兴了,王刚也高兴了。
儿子一天天长大,总能让王刚回想起自己第一次为人父的情景来。当儿子躺在床上,看着自己微微举起的小手时,王刚总会对妻子说:“看,儿子在思考了!”等到儿子看累了,把小被窝蒙住自己的脸,这时王刚把小被窝拉下来时,儿子会露出不高兴的神色,拼命地摇头,表示抗议,王刚对妻子说:“看,世界上最好的拨浪鼓表演开始了。”
儿子的每一个小动作,在王刚眼里,都是那么的不寻常,都让他觉得自己的儿子似乎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当他津津乐道地和别人谈起这些时,朋友们都笑话他把平常当稀罕,也不知道累时,王刚总笑着说:“孺子牛!当孺子牛是不知道累的!”孺子牛,这就是王刚为自己在这个时期定位的角色,而且,他还很乐意扮演这样的角色,因为这样的角色不用背台词,不用听导演指令,而演得好不好,只要看儿子的表情就知道了。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长大
为人父的艰辛,王刚已经不是第一次去体会了,但这一次的感触又不一样。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当父亲的感觉还历历在目,那时自己的未来还不确定,只有着发自内心的狂喜,恨不得让全北京的人都知道他王刚当爸爸了。而今天,自己的人生已经走过了大半,再一次当父亲,欣喜之情不减半分,但更多的是一种满足和责任。
人老了,总喜欢回忆过去,这似乎是一个人步入老年的标志,王刚以前也喜欢回忆自己走过的辉煌道路。但自从儿子降生,王刚发觉自己对过去的事情有些淡忘了,而更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真可谓越活越年轻。
在儿子的饮食方面,二十多年前自己当父亲时,哪里能在婴儿饮食方面有那么多的选择呢?熬一大锅米汤,炖一只老母鸡就是最好的营养品了。一来是工资不高,二来也不清楚什么营养学知识。而现在,超市里那么多品牌的奶粉,列举的营养元素,总让他觉得元素周期表是不是应该再扩大好几倍才能容纳那么多的元素。
虽然王刚不那么认可所谓的营养奶粉,但新事物却仍然不可阻挡地闯入了他的生活,特别是儿子的饮食方面。王刚和妻子探讨得最多的就是该给儿子吃什么样的奶粉。在儿子刚刚完成断奶时,这个问题就被他提上了议事日程。再经过多次的寻访和网上查询,还有过来人推荐,终于让王刚有了目标。当他把婴儿奶粉买回来时,那神情,比他得了大奖还要高兴。
或许是遗传因子的作用,王刚发现儿子的肢体语言丰富,尤其在对于饮食的选择方面。于是,这就成了王刚判断儿子对饮食喜好的依据。比如,当王刚把儿子最喜欢的食品端上来时,就发现儿子会愉快地手舞足蹈,身体前倾并张大嘴,是那样的迫不及待;相反,假如不饿或者遇到不那么喜欢的食物时,儿子就会对食品紧闭嘴巴,把头转开或者干脆闭上眼睛。有了这个发现,王刚对喂儿子吃饭轻松了许多。有时,家人担心这样的喂食会影响王刚的工作,总是催促他快一点,不要耽误时间。王刚总是笑着说:“不急,工作可以往后拖一拖,要是逼急了儿子,会给他造成不好的饮食习惯的。”
篇3
在许多家长身上都有着一个通病,一方面喜欢听到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赞扬,另一方面心里却始终认为这远远不够,离他们的标准还相差甚远,而忘记了他们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也是在磕磕绊绊中成长起来的,在他们的身上也有许多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或许就是这种既不现实、不客观,又充满矛盾的逻辑和错乱,让孩子们的心远离了我们。
儿子在许多方面都很像我,许是基因的作用,或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从小到大都是游泳冠军,现在又以经商为生。儿子上中学后,就参加了校游泳队,不管功课多忙,课后三小时的训练和比赛从没有间断过,一直坚持到毕业。但他比我有主见,当年在选择大学志愿时,我听命于父母,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而睿在报学校时,坚持只报自己认为是对的、有发展前途的专业。任伺外界的干扰和诱惑都不能改变动摇他的意志和坚持,就他连平时酷爱的生物也宁愿放弃。
在报考大学时,我千方百计地试图说服他,按照我的想法报学校,谁知睿对我采取了“阴奉阳违”的策略,不反驳、不抵触,甚至唯唯诺诺,但私下里却完全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和他所在中学的学生顾问提供给他的参考大学报考。真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他被第一志愿的大学录取了,才在他妈的一再追问下说出了实情,让我有如哑巴吃黄连,连亡羊补牢的机会也没有。当孩子妈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睿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喜欢那个学校,爸爸又不懂美国,我又不想让他生气,就只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了。”
在只剩下一个月就要中学毕业时,睿提前完成了所有的考试。然后找了家基金公司做实习生,尽管这还算不上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工作,但他却做得非常认真,每天早出晚归,西装革履的很像个白领。为了方便和节省时间,在我的一再坚持下,他才答应让我每天送他上班,自己做地铁回家。而我的坚持是有目的的,因为只有如此,我才有机会和他独处。别小看只有不到二十几分钟的车程,却让我有机会和儿子多些交流和在一起的时间。尽管我还不是很了解他,但我还是为他骄傲,因为他在许多方面都比我强,将来也一定会比我有出息。
中学的最后一个暑假快到了,我准备带他同国,除了看看老人,也让他多吃点好东西,多接触些故乡的风土人情,多了解国内的变化,多一些对故乡的亲近之意。说实话,我真的希望睿将来也能和我一样,爱我们的祖国。
带睿同国是我长期以来的愿望,父母都是年过八十高龄的老人,他们就这么一个孙子,又远在天涯海角,思念之情不言而喻。而睿上了大学后,时间就不再属于他自己的了。国外不像国内,学校一放假,学生们都利用假期外出打工,一方面可以勤工俭学,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将来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我父母平时打电话时问得最多的,就是他们的宝贝孙子。所以我决定利用孩子中学的最后一个暑假,让他们彼此之间好好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另外我也想让儿子借此机多接触些中国社会和风土人情,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做到前者并不难,本来儿子就非常懂事,又乖巧得很,但如果让他吃好玩好,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玩好,因为他小学一年级就出国了,儿时的玩伴几乎没有几个,即使有也很难联系得上,而我的圈子对他来说又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但总不能让他整天都呆在家里吧,虽然奶奶在我们回国前就为他安装好了宽带网络,但如果把上网当成一个年轻人二十多天生活的全部内容,也太单调、乏味了。为此我很犯难,也多少有些愧疚。孩子大了,毕竟有自己的生活和兴趣,而这次回国纯粹是按我的意愿安排的,如果依着他,一定会选择和他的那些死党们在一起,尽情地享受中学时期的最后一个暑假生活。
由于猪流感的原因,我们回国后的第一个星期,睿几乎没有出过门,严格遵守隔离一周的教条。在我自己的房子里老老实实地关了自己7天禁闭。每天除了上上网,就是睡觉。当然家里人事先为我们准备好了丰富的食品。到了第三天,我实在忍不住寂寞和天天靠熟食充饥的生活。如果我们真有病,我会自觉呆在家里,但是我们没有病啊,就这样白白的浪费掉我一半的假期生活真是不值得,于是我试图说服他和我一起去外面吃东西,但任凭我磨破嘴皮,他就是无动于衷,而且总是那句话:“要去,你自己去吧,我哪里也不去。”这就是美国教育出来的孩子,规矩永远是至高无上的。
我以他老子的身份说了一箩筐的理由,还有那么多的诱惑,他居然不为所动。我真的有些不理解,这种无谓的坚持有必要吗?但他是站在道德的高端,我多少有些理不直,气不壮。同时又在内心深处,为他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而感到奠大的欣慰。
第七天过后他终于肯跟我出去了,于是我带着他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
我想借此让他多见见世面,更多地了解一下国内的人情世故和风土人情。我始终认为,这对他将来的发展和加深对中国的了解会有一定帮助。令我吃惊的是那个腼腆,在我面前有些内向的睿,在任何社交场合上,总是显得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当面对那些在社会摸爬滚打几十年,阅历丰富的叔叔阿姨们,那份不亢不卑的从容,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刮目相看,赞不绝口。
我似乎如梦初醒,同在一个屋檐下,一起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原来我竟然完全不懂他,而且从来都固执地把他当成问题多多的孩子对待。孩子真的长大了,而我的思想却还停留在过去。我开始慢慢习惯,即使在陌生人面前,在陌生的环境下也不用刻意去照顾他,并注意倾听他事后对一些人和事的评价、看法。让我吃惊的是,在我的印象中,他根本就不懂中国国情,更不知世俗社会里面的是是非非,但他却能非常准确无误地判断出一个人的品质和德行来。而且还能说得有理有据,条条是道。过去我总以为在美国长大的孩子比较单纯,根本看不懂国内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我现在发现,我错了,无论在哪里,是非的尺子都是一样的,尤其是在文明社会中,这与国家的属性(姓社还是姓资)根本没有必然的联系。
后来他实在对我们谈论的事情不感兴趣,更看不惯国人习以为常的夸夸其谈和攀比心理,所以我再让他和我一起出席朋友聚会时,他总是借故推迟。我明白,他心里的天空比我们这些在世俗里摸爬滚打大半辈子人的世界观干净得太多,有些甚至是完全格格不入的。
这里我要非常感谢我的一个发小,她生意做得如日中天,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为睿安排这样那样的活动,如聚餐、看足球比赛、郊游等等。虽然这对我为睿设想的一切算不上锦上添花,但却是雪中送炭,让我少了许多遗憾,多了几分满足。我也曾要求睿多找阿姨的女儿玩,因为朋友的女儿和睿一样,是同年考取美国大学的,而且上幼儿园时,还曾在一起玩过。但儿子却说“如果我那样做,叔叔每次都要陪着我们,车接车送不说,还要安排我们吃饭,人家那么忙,我怎么好意思让别人丢下手中的工作不做,整天陪着我们玩呢?再说我这次回国也主要是为了爷爷奶奶,现在我的目的全达到了,你就不必再为我费心了。”
他的一番话,让我听后鼻子直发酸,也很惭愧,我没有照顾好他,他却反过来安慰我。想想从前我像他这么大时,心里只有自己,还受不得半点委屈,总觉得别人欠我什么,也很少替别人着想。即使现在,我的觉悟有时也还真不如孩子呢。
篇4
刘纯燕带孩子的方式与众不同,她从来不把自己当成大人,而是像个比女儿还要“顽皮”的大孩子,领着女儿一起玩,而且玩得十分投入。她除了跟女儿一起做游戏、搭积木、玩拼图,还常常把节目中那些既精彩又适合女儿特点的片段在家里重新表演,以引起女儿玩的兴趣。
逸宸小时候性格挺内向,有时当妈妈跟她一起摸爬滚打时,她会突然问道:“妈妈,你干吗?”弄得刘纯燕有点不好意思:“啊?怎么了?我陪你玩呢。”正因为在家里妈妈天天像小朋友一样陪着她,陪着满地爬,所以小逸宸整天快快乐乐,表现得大大方方,见了其他小朋友从不发憷,总是主动跟人家玩。
我们是好朋友
就在逸宸刚刚会说话时,刘纯燕就开始了对女儿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整天都“使劲”地和她交流。为了方便和女儿说话,刘纯燕总是蹲下来,坐下去,和女儿进行特别细致的“平等对话”。在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逸宸对语言的理解、掌握都相当出色。刚入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口齿伶俐了,说话非常到位,一件事她三言两语就能说清,反应也特别快。
为了让女儿生活在充满情趣的童话世界里,爱布置家的刘纯燕将女儿的房间装饰成一个大卡通屋。逸宸一天天长大,童心依然的刘纯燕为了拉近和女儿的感情距离,总是想方设法,使母女关系处得像朋友似的,就连穿着也保持一致,常常妈妈穿衣服,小逸宸也会主动帮忙挑:“妈妈穿这个,这个好看。”刘纯燕装作不服气的样子:“我穿什么也要你管呀?那我也得管你,娃娃,你穿这个不好看,换另外一件。”逸宸看看妈妈,便去拿另一件衣服……
“越是平等对待,孩子越容易接受大人的建议,也敢于跟大人说真话。我们不喜欢别人对自己摆出一副说教的面孔,孩子也一样。”这是刘纯燕的体会。逸宸小时候,有时不喜欢妈妈在节目中的服装,就会直截了当地问:“妈妈,你怎么打扮成那样啊?”每当这时,刘纯燕就会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有哪一点不合适,要不要改进。“因为她不仅是我的女儿,还是我的小朋友和小观众啊,我怎么能不采纳她的意见呢?”刘纯燕十分诚恳而坦然。
如今,刘纯燕尽量用成人的口吻与女儿说话,为的是培养将来新型的母女关系,她希望女儿始终有一张灿烂的笑脸。
女儿是我的
“小老师”
逸宸小时候,也是经常被妈妈的表演所打动的一位小观众。在一个节目里,刘纯燕表演与兔巴哥再见,表现出很伤心的样子,逸宸边看边跟着撇撇小嘴,快要掉下眼泪了!以后每看到这一幕她都会如此。
刘纯燕怕女儿太当真,转过来还要开导女儿,就指着家里的兔巴哥告诉她:“咱家也有个兔巴哥,它没走,还和咱们在一起呢。”逸宸立刻破涕为笑。
逸宸对妈妈的工作帮助很大,因为妈妈常常能从她的动作、表情,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认识中,观察、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她与小朋友交流的样子里找到感觉,甚至进行模仿。逸宸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妈妈的“小老师”,害得妈妈没事就“琢磨”她。
篇5
女儿快七岁了,现在在实验小学一年级五班读书,女儿一路走来,阅读成了她最大的爱好,现在想来真有不少的收获。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课本知识,如果只是掌握课本上那点知识,那么知识结构难免单一。女儿喜欢书,从开始认字就对书有着浓厚的兴趣。针对她的这一特点,只要一有空我就会和她一起读,一起讨论书中她感兴趣的故事、图画等等。我没有单纯地教她认字,而是在阅读中进行的,阅读时她会不时的问我,这个字怎么读,那个字什么意思,我就抓住这个机会教她识字,结果她一边读一边认字,识字的速度很快,识字量也飞速增加。
几乎每周,我和妻子就会带她去图书馆,书让她自己选,每次都会在里面看书1到2个小时。从图书馆回到家,我会让她说说都是看的什么书呀、有没有好看好听的故事呀,学到什么了吗或者让她总结一下今天所发生的事情等,有时她也会写下来,字数不多却能抓得住重点。当孩子向我讲自己阅读的快乐和收获的时候,我会表现出和她一样的开心和快乐,和她一起分享阅读的成果。
和女儿一起读书,女儿在成长,我也在成长,女儿得到快乐,我也同样收获到了快乐。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小学二年级:醉游西海
篇6
语言学里有一个分支是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它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握和运用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知识和能力。陈鲁在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那个年代,一个学者要更换自己的专业在国内很难实现,而美国的心理学专业总是乐于接收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人,陈鲁于是专程赴美学习心理学,5年完成全部课程,于1998年获得纽约大学发展和认知心理学博士学位。
2002年,36岁的陈鲁博士已经在纽约市立大学任教4年,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近10年,周围很多美国夫妇都流行不生小孩,丁克着或者领养着,同样过得很快乐,陈鲁也开始考虑,自己是应该效法这些夫妇,还是应该生一个属于自己和丈夫大卫的孩子。
由于夫妇俩都是心理学家,来往的圈子里有不少都是心理咨询师。有一次陈鲁向一个心理医生敞开心扉的时候聊到要孩子的意义,那个医生说:“意义在于亲自观察和见证一个生命的成长。”这句话对陈鲁的触动很大,虽然此前她作为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学者,常常会和孩子们打交道,观察他们的行为,研究他们的心理,但接触的时间毕竟有限,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肯定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更为打动陈鲁,让她终于打定主意要做一个母亲的,是让现在的陈鲁常常挂在嘴边的一段经历:当时,陈鲁在纽约追踪研究刚从中国移民美国的儿童,有一次陈鲁见到一个刚刚从武汉到纽约的6岁小女孩,像很多新移民,女孩因为听不懂老师说什么,身边没有熟悉的小朋友,所以很怕上学,一家三口睡在一张铺在地上的床垫上,条件很苦。但是,当陈鲁问小女孩喜不喜欢美国的时候,小女孩毫不犹豫地说:“喜欢,因为美国有爸爸妈妈!”那一刻,陈鲁真正领悟到了孩子的含义:如果世界上有一个人会不讲任何条件,只认准跟定了你,那就是你的孩子。
分享从育儿日记开始
2002年,陈鲁生下女儿莉莉。
作为一个学者的陈鲁坚持写育儿日记,记录下女儿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作为一个妈妈,陈鲁发现,即使已经研究儿童心理10年,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智力和情感,还是不断带给她惊喜。
在女儿1岁到3岁之间,作为学者的陈鲁想在孩子语言快速发展的阶段详细记录下如何同时学到中文和英文,她遵循规范的研究程序,准确及时地每天记录下女儿说的新词新句,不光一字不差,还记录下她是和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作为妈妈的陈鲁,偶尔回过头去翻阅这些日记时发现,日记里面充满了一个两三岁孩子与大人的交流。
在女儿3岁以后,随着孩子和大人交流的内容越来越广和深,陈鲁常常被这种交流的力量震撼。每天晚上,趁莉莉睡觉之后的一点空闲,陈鲁都会把交流双方的对话以及前因后果一字不差地写下来。有时候,她怕等到晚上睡觉前忘记,甚至在交流的当时,随手抓来皱巴巴的餐巾纸或者报纸、火车票等一切能找到的小纸头,用尽量不让孩子注意的方式把对话记录下来。
亲友是陈鲁育儿日记的第一读者。陈鲁的妹妹也是一名母亲,看了陈鲁的育儿日记之后深受启发,主动请缨把日记手稿输入电脑,并且鼓励陈鲁把育儿日记与更多的妈妈们分享。在越来越多的亲朋好友鼓励下,陈鲁渐渐认识到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用现代心理学分析重新组织结构,更将多年来儿童心理研究的宝贵案例添加其中,最后,一本私人育儿日记逐渐变成了一本对孩子未来真正负责的实用育儿经《0-6岁A+育儿法》。
和孩子相处丰富和完善了自我
莉莉两三岁时,陈鲁不止一次刚在一个会议上穿着正装对着听众侃侃而谈,一回家便马上被孩子要求乖乖地趴在地上东嗅嗅、西闻闻,外加几声狗叫。开始时,这种反差让作为学者的陈鲁自己也觉得怪怪的,但几次之后就尝到了甜头,这种生活多丰富啊,多层次分明、有张有弛啊。也就是在和莉莉的相处中,陈鲁得出了一个结论:和孩子成年累月的玩耍中,受益的绝不只是孩子,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世界和心灵。
家长也是人,家长有时会很累,会受伤害,会不小心犯错误,会在感情上迷茫。这些事很多都和孩子无关,可孩子会感受到家长的情绪,会看到家长似乎无缘无故发火、发呆、不理睬自己、心不在焉、说话出尔反尔。如果这时家长不解释自己的心境,孩子会误解:她不爱我了?她觉得我很讨厌,我肯定做错了什么。家长有时会被孩子弄得很烦心,甚至气得要疯掉,对孩子感到失望,这种时候,如果家长选择拐弯抹角、冷嘲热讽或者关门憋气,孩子会在猜测、郁闷、恐惧中浪费很多时间,并永远没有机会了解到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父母也是人,也有人的各种需求和感情,我的行为会影响他们。为了避免误解造成的种种感情纠结,家长要及时向孩子说明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并解释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和想法。家长的这种沟通努力,不仅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明白很多事情可以说出来,说出来时的态度方法可以是正面的,说出来后大家是可以理解的,与此同时,对于成年人自己的性格朝正面方向完善,也相当有意义。
换言之,育儿的同时,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找到更为丰富和完善的自我,这就是陈鲁的经验。
Q&A
孩子要必备6种心理能力
Q=《成都女报》A=陈鲁
Q:现在育儿、家教方面的书很多,大部分都是家长教育自己孩子的经历。比如孩子上了某个名牌大学了,妈妈写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过程。您的育儿方法和她们的有什么不同呢?
A:我也经常遇到家长问这样的问题。每一个孩子是不一样的,但孩子也有共同的心理特征,就像人与人之间比人和其他动物长得更像一样。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的是规律,告诉我们一种趋势,这是大多数儿童都遵循的。如果儿童的发展没有规律可循,儿童心理学研究就不存在了。对于孩子,家长应该既承认扎实、系统的儿童心理学研究,用这个总体规律作为育儿的指导,也要了解具体的环境会造成某些孩子偏离这个规律,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对待。
Q:简言之,“0~6岁A+育儿法”究竟是什么样的方法呢?
篇7
杨澜至今记得儿子一岁半时的一个场景。那是儿子出生后杨澜第一次出差。5天后当她回到家时,儿子看了她一眼,连妈妈也没叫,就把脸转了过去。杨澜去抱他,他也不理。憋了半天之后,儿子终于委屈地哭出声来,杨澜忍不住鼻子一酸,也落下了眼泪。那个片段,恒久地留存在杨澜的心里,她终于明白,孩子是离不开母亲的,孩子的成长需要母亲的陪伴,只有在母亲怀抱里,他才能感到安全和温暖。工作可以从头再来,而孩子的成长却只有一次。之后,杨澜忍痛抛下工作,在家做了整整一年的“全职妈妈”,就是为了给儿子一个充满温馨母爱的童年。
但是,杨澜毕竟不是平凡女子,不能够全天候地守候儿女的成长。每当她在外忙完一回到家,看见孩子们的笑脸,总难免心存负疚。她不由自主就把在家的所有时间都给了孩子们,即便晚上睡觉时筋疲力尽也毫无怨言。她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论自己再累再忙,都要兴致勃勃地专心和儿女交流,认真倾听他们说的每一句话,绝不马虎、不敷衍,全身心进入孩子的世界。作为母亲,杨澜对儿女付出的心血比对事业付出的努力还要多,她是儿女所在的钢琴学校里出勤率最高的家长之一,她还在儿子8岁之前陪他游历了15个国家。
智慧母亲,和儿女一起成长
杨澜给自己的一双儿女起了代号,总是笑眯眯地昵称他们为无(吴)所畏,无(吴)所惧。杨澜的周末和大多数母亲相似,和孩子们一起玩,有时候陪他们趴在地板上搭积木、玩拼图,有时候一起出去散步,陪他们打闹,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看电影。孩子们的稚言稚语让她倍感做母亲的乐趣和幸福。杨澜很享受和儿女一起成长的过程,在她眼里,和孩子一起度过的时光,才是她最愉快最幸福的时刻。
杨澜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特殊的人,她认为孩子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和别的孩子一样,读公立学校,有很多同龄的朋友,在充满童趣的世界里自由长大。她从来没给儿子和女儿请过家教,也没有请过老师给他们做校内功课的额外辅导,甚至不要求他们在班里、学校里拿第一。她给两个孩子安排的唯一的补习班是学习中国书法,这是因为她希望中国民族的文化能够渗透到孩子的血液里去。
尽管杨澜的英语很棒,但是她从没有刻意教儿女学习英语,她是要和儿女一起成长,要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老师。她把很多时间花在自己并不特别擅长的体育运动上,陪孩子一起滑冰,一起去体育场,一起学打网球。有一次和女儿滑冰时,她不小心摔坏了尾椎骨,可还是不肯放弃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乐趣,养好了伤,又继续拉着女儿奔向运动场。
正因为杨澜和儿女们一起成长,所以她的两个孩子都非常喜欢她,杨澜也以孩子们为荣。她办公室里挂的画就是儿子画的,这是她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她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有了这样宽松的环境,杨澜的一双儿女生活得非常轻松非常快乐。
阳光心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
在教子过程中,杨澜最注重的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她认为,语文、数学、美术、音乐,这些知识老师都能教给孩子,但教育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消除嫉妒心,如何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是母亲义不容辞的责任。
前不久,杨澜将家从上海搬到了北京,一双儿女跟着从上海转学到了北京。进入新的学校后,儿子很不开心,总抱怨说到了北京就见不到上海的老师和同学了。杨澜一开始劝儿子要广交新友,但她逐渐发现,在孩子的头脑里,搬家是很重大的一件事情,全新的环境给孩子造成了很多不安和紧张。为了让儿女们顺利度过这段转折,杨澜搜集整理他们在上海的同学和老师的联系方式,并且不时地提醒他们打电话问候老朋友,如果回到上海,就建议他们和老同学见面聚会。这样一来,孩子们终于顺利保留了旧朋友,逐渐有了新朋友,顺利度过了搬家这个转折点。
杨澜特别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她把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放在家教的首位。她希望儿女能够没有障碍地和别人交流,对任何事情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处理,永远保持阳光的心态。所以她从来不要求儿女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只要儿女们快乐健康。儿子在谈论班里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时,轻松地告诉她:“他们都参加了辅导班,我没有参加,所以,我是在参加一场不公平的竞争哦!”杨澜为此感到很欣慰,她希望孩子保持这样健康的心态。
篇8
“哎——真过瘾!”已经看了不知多少图画书的儿子,每次读儿歌,总是兴致勃勃。纯真的童趣,泥土的气息,还有无意识的“集体”记忆,一旦接触,极易被唤醒、点燃。而这种超越个体经历的深层记忆、深层情感已经根植于童心深处了。事实上,这种母子齐诵一直坚持至今。儿子上小学后背诵古诗、课文,我们仍然一起读,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读出语感,读出意味,从而熟读成诵。这种方法比儿子孤军奋战要快捷高效,而且不易遗忘。因为这是真正理解基础的背诵,不是机械识记,它来自内心深处。
热情的鼓励
儿子听的内容越来越多,知识慢慢丰富起来。上幼儿园中班时,我去接他,老师说:“今天我们讲动物冬眠的知识,这孩子懂得真多!别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是冬眠,不知道冬眠的动物有哪些,他知道得最多。”儿子仰着小脸,一脸自豪。回到家,他拿出自己的书,一页一页翻着,有模有样地读着,或自问自答,自得其乐。
孩子的想象力本来就很丰富,书中的语言又点燃了孩子无拘无束的激情,看到什么就顺口说点什么,让人忍俊不禁。飘雪时,我们在院中堆了一个雪人,儿子张口就来:“小雪人,真好笑!眼睛是黑豆,鼻子是蒜瓣,红红嘴巴辣椒变!”生日时,吃完蛋糕,儿子“意味深长”地说:“妈妈,我要日子过得像吃蛋糕一样快乐!”在地图上看到“内蒙古”,顺口就言:“内蒙古,皆辛苦,笨蛋就是小猪猪。”我笑:“儿子,你好可爱哟!”
给孩子热情的鼓励,为他的生命注入持续不绝的动力,让孩子感觉生活多么美好!
坚持的力量
亲子共读需要立即行动,并坚持不懈。作为父母,不要想得太多,不必看得太远,只管播种,不问收获。马丁·路德·金曾说过:有信心地踏出第一步,你不需要看到整个楼梯,只要踏出第一步就好。实际上,童心比我们更少污染。当你决心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时候,孩子会以他的蓬勃、清新、柔软、温暖——反过来蓬勃你、清新你、柔软你、温暖你——从而提高你、丰盈你。而一路走来,你会发现天高云淡,风光无限。
和孩子一起读,让我有幸读到了儿时不曾接触的奇妙读物,并陶醉其中。一起读《不一样的卡梅拉》,小鸡的故事发人深省,令人回味,看得趴在床上咯咯直笑;一起读卜劳恩的《父与子》,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具有神奇的魔力,父子间的温情与幽默感染着我们;一起走进《格林童话》这个色彩斑斓、瑰丽奇幻的童话乐园,枕着一只只精美绝伦的小宝盒安然入睡……精彩的故事蕴含了人生经验,也传达了人生智慧。
篇9
4、儿子,又长了一岁,愿你的生日充满欢快,事事顺得朝前迈!
篇10
篇11
4、生日快乐,儿子!无论你怎样妈妈为你而自豪!
5、十八载春华秋实,十八年含辛茹苦。草长莺飞,变化的是你的成长与进步,不变的是我们浓的化不开的爱。
6、大海啊他全是水,蜘蛛啊他全是腿,辣椒啊他真辣嘴,生下了你啊真不后悔。祝亲爱的孩子生日快乐,天天开怀合不拢嘴。
7、五点十分,是个难忘的时刻。十八年前的这个时刻,你在晨曦微露的黎明时分,送来一声嘹亮的啼哭,向这个世界报到;十八年后的这个时刻,我在凉爽的微风中为你写下生日寄语,送去我心语一片,心香一瓣。
8、儿子,祝你生日快乐!在妈妈的心目中你永远是最棒的,妈妈祝愿你学业有成,爱情甜蜜,健康快乐!宝贝,我们爱你!世界会因你而精彩,我们会因你而自豪!
9、谢谢你,儿子!谢谢你十八年来伴我们走过的每一天。是你的降临,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义务;什么叫父爱如山,什么叫母爱如歌……
10、我愈想愈看得清:不可能有谁的女儿像你一样姣美 一样甜蜜 一样贴心!
11、但愿真正的快乐拥抱着你,在这属于你的特别的一天,祝你生日快乐!
12、我们希望,我们恒久不变的浓浓的爱,能化作你发奋求知的动力,助你达到理想的彼岸。你能成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才,是我们的心愿。
13、谢谢你,儿子!是你,让我们对博大精深的爱有了全方位的理解与阐释。只因心中充满了爱,我们才会如此地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身边所有的人和事;只因心中充满了爱,我们才能如此地善待亲人,善待朋友,善待那些素不相识的人……
14、日月轮转永不断,情若真挚长相伴,不论你身在天涯海角,我将永远记住这一天。祝你生辰快乐!
15、儿子,请你记住:无论你走到哪里,你的根都在中国。希望我们的儿子:莫忘深深养育情,牢记拳拳报国心!
16、因为你的降临,这一天成了一个美丽的日子,从此世界便多了一抹诱人的色彩。祝你生日快乐!
17、儿子,生日快乐,!谢谢你陪着妈妈一起成长成熟...
18、希望你花朝月夕,如诗如画。祝你生日快乐、温馨、幸福……
19、无论如何,只要你幸福,能干,妈妈也会幸福的。生日快乐,妈妈爱你
20、今天似乎是告诉你的好日子,有你这样的儿子,是我们莫大的安慰。祝你拥有应当得到的一切快乐。
21、做你想做的事,去你想去的地方,爱你想爱的人,追求你想追求的梦想,许下美好的愿望,拥抱美好的明天。愿你生日快乐,幸福一生!
22、把挚爱的生日祝愿,给事业贴心的女儿, 愿在这特别幸福的一天,她时时欢笑快乐无边。 生日快乐!
23、小寿星,我祝你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所有的等候都能出现,所有的付出都能兑现。
24、孩子,愿你生命中的愿望都能得到实现,祝你在每个成长的日子里都开开心心!健康和快乐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东西,真诚的祝愿健康和快乐永远伴随你。
25、十八年前的今天,你呱呱坠地,来到父母身边,给我们带了欣喜,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快乐,当然也带来了繁忙!十八年后的此时此刻,你已成长为一个帅气、稳重和懂事的小伙子,当然还特别爱臭美!现在的你让父母感到欣慰、骄傲和自豪!
26、日月轮转永不断,情若真挚长相伴,孩子,不论你身在天涯海角,我的心永远向着你,希望你能平平安安。
27、当我把神灯擦三下后,灯神问我想许什么愿?我说:我想你帮我保佑我的孩子,希望他生日快乐,永远幸福。
28、如今,你已长成一个沉稳、干练的棒小伙子,爸妈以你为荣!
29、在你生日的这一天,将快乐的音符,作为礼物送给你,愿您拥有365个美丽的日子,衷心地祝福你我的宝贝儿子,生日快乐!
30、在你生日的这一天,我没有跟你在一起,只希望你能快乐、健康、美丽,生命需要奋斗、创造和把握!生日快乐!
篇12
篇13
4、今年五月,我回家探亲,忽然间发现儿子长高了许多,也更懂事了,和他闲聊时我发现孩子的头脑里有许多想法,对很多事情也有了自己的见解。看他说自己的理想,描绘自己的未来,他对知识的求知欲让我欣喜着他的成长。当和他谈到上初中的问题时,他选择沙坪坝名校联中,问他沙坪坝是不是很好、很理想:他说:沙坪坝应该比双碑大的多,毕竟是文化中心。而我的感觉是胡森有一种对新坏境的向往和确认。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是对的我永远支持他,作为父亲我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有所作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我对他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