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主题班会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主题班会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主题班会设计

篇1

二、地 点:3.1教室

三、班会主题:消防安全

四、班会背景:

火是人类的朋友,它带给我们光明,推动着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但是,火一旦失去控制就会造成灾难,古往今来,多少无情的火灾不胜枚举。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消防安全》主题班会。

五、班会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安全消防知识,了解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六、班会准备:

1. 组织学生学习消防知识,收看消防安全案例,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结合我们上次的消防演习谈谈各自的感想与体会。

七、班会过程:

1.主持人致词,班会开始

2.学生代表发言。

3.视频消防案例分析讨论

4.消防知识

防火的基本措施

1、控制可燃物 2、隔绝助燃物 3、消除着火源 4、防止火势蔓延

灭火的基本方法1、冷却法 2、窒息法 3、隔离法 4、化学抑制法

酒店常见的火灾原因:1顾客吸烟以及乱丢烟头引起火灾 2、厨房用火不慎及易燃物(油、煤气等)过多 3、电器使用不当 4、酒精炉使用不当

宿舍常见的火灾原因:1.乱接电源;2.乱扔烟头;3.躺在床上吸烟;4.在蚊帐内点蜡烛看书5.焚烧杂物;6.存放易燃易爆物品;7.使用电炉等电热设备;8.擅自使用酒精炉等可能引发火灾的器具;9.人走灯不关。10.台灯靠近枕头和被褥。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左手托住灭火器底部,右手拿住压把,拿出灭火器;2、奔赴火灾现场;3、拔掉安全销;4、左手握灭火器喷头并对准火焰底部,右手按下压把喷射。

灭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判断风向、站在顺风位置喷射 2、如果火势较大,应组织多人扑救 3、火被扑灭后,仍要提高警惕,防止死灰复燃,直到确信不会再燃烧才能离开

消防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扑救火灾的一般原则:

1、 报警早、损失少 2、边报警、边扑救 3、先控制、后救火

4、先救人、后救物 5、防中毒、防窒息 6、听指挥、莫惊慌

遇上严重火灾怎么办?

1、保持镇静。

2、呼唤附近的同事援助。

3、报警;通知消防中心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小学主题班会设计方案二

1.“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牢记历史,珍惜现在,懂得感恩。

2.培养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遵守公德,尊敬师长,刻苦学习,勤俭自强,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活动目的

活动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活动形式

以学生主持,让学生收集素材,通过歌曲,朗诵,讲故事,讨论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形式,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第一版块是“道德小故事”,同学们声请并茂的讲述使大家感动万分,讲诚信,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听了这些感人的故事,同学们颇有体会,纷纷举手谈了自己的感觉。

第二版块是“道德名言”,很多同学都把自己搜集的名言读得大家听,有些同学还制作成一张张书签。

第三版块是“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大家收集了大量抗震救灾的生动事迹和图片,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课件欣赏。

篇2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育

1.重温《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作息时间的安排:早上清洁时间、早读时间、午自习时间、放学时间、作业时间,并严格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强调必须遵守)。

3.集体活动: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4.早读:书本教材、按学习进度读书、背诵。

5.课前准备:按课程表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相关书籍齐全。

6.上课听讲:坐姿端正、积极思考、发言大胆、不影响他人学习。

7.下课活动:注意安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课间不得在过道、走廊上追逐打闹、高声喧哗,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

8.集合整队:快、静、齐。

9.午读:课外阅读资料,成立图书角,完成有关阅读习题。

10.放学要求:按时回家,不进“三室一厅”,不结伴玩耍,注意交通安全,严格站队回家。

二、安全教育

1.不要将危险物品带到学校,美术课需要的小刀,不要随便拿出来玩。使用时要小心,以免受伤。

2.下课活动时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走右边,不要跑。不趴在走廊外的栏杆上。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3.走出校园也要注意交通安全。(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饮食安全(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不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和油炸的食物: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同学们我们要将安全知识时时记,注意安全处处提。

三、卫生习惯:

1.教室里将桌椅摆放整齐,抽屉内无杂物。地面无纸屑,教室墙壁、桌面无乱贴乱画痕迹。值日生将黑板擦净,讲台上的物品摆放整齐。

2.每个学生要养成“三要”“四勤”“八不”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要”:早晚要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要漱口。

篇3

四.游戏:情景反应---黎昕同学

扮演迷路的外国游客,李思远同学扮演为外国游客指路的志愿者,两位同学都得到了一块朱古力作为奖品

五.主持人介绍有关“亚运会志愿者条件”的内容

六.游戏:篮球裁判知识知多少---李思远同学,谭栩生同学和张睿同学参与了该游戏,并都得到了一块朱古力作为奖品

七.主持人介绍有关的亚运礼仪知识

篇4

二、准备工作:

1.全班动员、收集图片、感恩的素材、制作PPT。

2.收集、改编诗歌并进行排练,编排小品。

3.主持人准备串场词

三、班会过程:

开场白:感恩,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学会感恩,学会热爱生活,我将会感受更加快乐,丰厚而富有。7.4班主题班会“孝敬父母,学会感恩”主题班会现在开始。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到来。

甲: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有这样的情景发生:(出示幻灯片)【主持人旁白幻灯片的内容】

乙: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抱怨每天都在发生,大家似乎也习以为常了。我们真的有这么多的牢骚要发吗?我们的生活、学习真的如此令人不满吗?我们真的应该没完没了的抱怨吗?那我们来看看他们。(出示幻灯片)【主持人旁白内容】

甲:看幻灯片了解到:对照其他人的生活,你还感觉生活不幸福吗?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你仍然在抱怨生活,抱怨父母,抱怨社会吗?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言【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乙:是呀对照他们就像・・・・・说的,我们应该心存感恩。因为感恩,它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健康的心态,让人与人之间一天一天更加温馨起来。那么亲爱的同学你们知道那些感恩的节日?请大家思考一下。

答案:

(1)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2)父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3)教师节:9月10日

(4)重阳节:阴历9月9日

(5)源至美国的感恩节: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甲:生活中我们真的知道感恩吗?请看・・・・・・表演的《生活串烧》

【活动】小品:在家里,吃饭时最好的菜他一人独享;电视遥控器他一人主宰;同学聚会,要设法把父母打发出去,或时不时给父母脸色等等,不知感恩父母。在课堂,不专心学习,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不知感恩老师。

甲:想想,你是否是这类学生之列?在生活中我们竟然这样的很少知道感恩,那么我们先来感恩父母。让我们先来从漫画中进行感悟。(出示漫画图片)

乙: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母亲永远是上苍给予我们最丰厚的礼物最甜美的甘泉,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朗诵《母亲》让我们在诗行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甲:也许这柔美的诗也换不起你那可感恩的心,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一段视频。(视频播放)

同学们,在这心灵的震撼、心的洗礼后我们来检测一下我们是否了解我们的父母呢?请我请一位同学来快速回答几个问题:(出示问题,一位学生回答)

在他若有所思的过程中,我们真的那么了解父母吗?让我们想想以后我们该怎么去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相信同学们从今天起在生活中知道怎样如何感恩我们的父母。

乙:父母把我们送入知识的殿堂,我们沐浴着师恩的阳光,我们像小鸟一样展翅飞翔,无论暴风骤雨,是老师赋予了我们顽强的斗志,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父母外我想我们更应该感谢的另一个人就是我们的老师。但是在学校里你能理解这些现象吗?(出示幻灯片)

甲:同学们都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那我们应如何感谢老师?请同学们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言)

篇5

安全知识,关于安全方面的事例、安全警示牌挂图和制作的美好生活的课件,以及歌曲《祝你平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各位同学:双语学校七年级三班《校园安全》爱心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关于校园安全。(列举一些文明和不文明的现象,并出示美好生活的课件)。

1、同学们,你们看,碧绿的大海里,鱼儿在自由自在地遨游。你们听,蔚蓝的天空下,鸟儿在欢快地歌唱。每当清晨,当朝霞映红了我的双颊,当树上的小鸟叫醒了我的梦想。当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学校。我们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2、校园就像一个家,安全文明靠大家。平时走路不奔跑,课间休息不骂人,不打闹。

3、出现拥挤时,等一下。这是我们少先队员要牢记的,因为平平安安最重要。

4、 教师先列举一些校园文明和不文明、安全和不安全的例子,再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学校关于安全文明的感受。

5、先分小组进行讨论,组长负责记录,然后全班集体讨论并总结。

三、学习安全知识

1、了解安全警示牌

因为不文明会使我们受到伤害,所以大人们就想了个办法,在学校、马路边等许多公共场所张贴了各种警示牌,提醒我们时刻注意安全,尽量避免*受伤。但许多警示牌上只有图画而没有文字,所以我们还得学认警示牌。(出示安全警示牌挂图)猜猜这些警示牌是什么意思?教师随后讲解。

2、学习用电小常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找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3、掌握当遇到火灾时该怎样办

临危不乱、暗记出口

。扑灭小火、不乱玩火。不贪财物、蒙鼻匍匐。火已及身,切勿惊跑,要临危不乱,才能安全逃生。

4、学习校园安全

在我们的校园和教室里边发生过以下情况吗?它对吗?

a、用小棍打闹或用其它尖锐的东西互相打闹,如铅笔。

b、 在校园里、教室里互相追赶。

4、大家畅所欲言,谈一谈我们学校里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注意安全,找一找哪个同学平时最注意安全,并借势在班里评选出“安全小标兵”,让大家学习。

四、感恩教育1、我们感谢我们的爸爸妈妈——使他们给予我们宝贵的生命。使他们让我们幸福快乐的成长。我们还感谢我的爷爷奶奶,他们的慈爱像阳*光一样照亮了我心灵的每一角落。我们该不该孝顺他们?我们该不该保护他们?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安全都保证不了,又谈何保护他们呢?(激起学生的情感,达到以情育人)

2、那好,我们都要保护自己的亲人。那么,如果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生病了该怎么办?那要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手背割伤了你会包扎吗?

篇6

在小学课程项目优化设计的过程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是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学习及生活的主要人员,同时也是班级的领导者、教育者以及组织者。所以,班主任在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教育体系优化革新的背景下,教育管理部门赋予了小学班主任更多的任务,认为他们是小学生日常思想道德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在教育体系优化中可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而通过主题班会的构建,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学习情感进行综合性分析,实现对阶段性学习状况、生活状况的总结,在小学课程教育创新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主题班会课创新意义

(一)主题班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形式

对于主题班会而言,在设计的过程中,具有明确性的教育计划、教育指向以及教育内容,而且这种课程形式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教育进行计划分析,还可以通过专业性的策略引导,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主题班会的设计,可以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活动场景,使小学生直接参与,班主任进行引导,从而实现主题班会设计的最终目标。

(二)主题班会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在主题班会活动构建的过程中,其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计划内容,通过系统性、科学性地引导,可以丰富教学活动,使学生树立集体价值观念。而且,在主题班会设计中,也可以通过亲切、平等、宽松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活动意识,提升班级学生的凝聚力。

(三)主题班会可以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主题班会构建中可以充分展现出班主任的个人才华,也可以提升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整体形象,实现班主任与小学生的稳定沟通,促进教育体系的优化创新。

(四)主题班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创新发展的核心目标,在现阶段的小学课程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的局限性,导致一些课程项目的设计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而通过主题班会课程设计,可以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引导,实现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小学班会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班会设计的科学性

在小学主题班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其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使课程创新体现出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于班会设计中的科学性原则而言,主要是在课程设计中,将学生的年龄、认知规律作为重点,使班会主题设计具有科学性。而且,在科学性设计原则的遵守中,需要明确以下几点内容:第一,课程准备阶段,需要及时指出班会的主题,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进行演讲稿、交流提纲以及活动资料的多元分析。第二,在课程实施阶段,需要在班会上进行学生的自行组织,通过自由讨论进行班会主题的阶段性设计;第三,在班会课程总结阶段,班主任需要进行总结性的讲话,促进班会教育效率的稳定提升。

(二)班会设计的教育性

在班会课程项目设计中,可以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能力的稳定提升。在班会活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种特定的主题项目,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班级学生主题活动以及班级具体项目的设计,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式,实现教育工作与教育形式的稳定融合,通过针对性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进行教育活动的创新,实现教育体系的针对性及时效性。

(三)班会设计的自主性

班会课设计中,其自主性原则项目的设计需要班主任及时保证班会的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的主观态度得到改善。而且,教师在这种教育背景下需要在班会活动设计中进行教育指导,为班会活动的设计提供稳定支持。

(四)班会设计的趣味性

在班会活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作为重点,使小学生在表现意识、注意力转移中提高自身活动素养。通过班会活动的设计,将趣味性教学作为基础,可以充分满足小学生对活动项目的基本需求,将趣味性活动作为载体,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参与主题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为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强化提供良好支持。

(五)班会设计的艺术性

班主任在班会设计中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参与环境,使学生在丰富的环境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因此,在班会活动形式设计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丰富的背景下构建多元化的文艺形式,使学生在丰富情感氛围下得到自主能力的稳定提升。例如,在课本剧表演、小品表演等活动项目设计中,可以通过艺术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情感的强化,使学生的德育素养得到综合提升。

三、小学主题班会课的现状

(一)班会模式的随意性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在现阶段小学班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其班会的模式过于随意,缺乏一定的主题性,而且在班会课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先总结,后希望”的固定模式,其具有十分明显的形式主义,使小学班会课程的设计失去原有价值。虽然在教育革新背景下,新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减负,但是,在小学教学中,学生的课业压力仍然较重。一些教师为了抢占n程,会利用班会课。而且一些班主任在班会课程设计中,其时间、主题的设计过于随意,失去了主题班会活动设计的核心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以及学习负担。

(二)班会主题的节日化

在一些小学学校班会主题设计的过程中,其存在较为严重的节日化特点,其中的节日化主要是在主题班会设计中围绕节日、纪念日开展。例如,在母亲节、儿童节等节日中小学班主任会举办一次主题班会。如果没有节日或重大活动的出现也就不会或是很少开展主题班会。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班会的设计失去了原有“育人”的价值,而且削弱了原有教育体系的教育功能,对小学班会课的创新造成了严重制约。

四、主题班会课的创新途径分析

(一)及时转变教师对班会主题的认知思维

伴随教育体系的优化创新,在主题班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教育体系的优化发展,在教育资源设计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育活动的项目开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创新主题班会课程设计中,班主任需要转变以往灌输者、指导者的身份,通过对班会主题活动的点评及指导,进行学生学习能力的指导,使学生在班会中提升自身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认知思维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稳定支持。而且,在小学主题班会课创新设计中,需要将小学生作为主体,针对小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活动项目的设计及课程资源的优化,充分凸显小学生在班会主题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职能,为教育体系的优化创新提供稳定支持。

(二)注重主题班会设计的创新性

在现阶段的小学生班会课程设计中,班主任需要在组织活动、指导主题以及班会活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活动的创新,对学生的差异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对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综合性分析,在主题班会设计中,将学生学习、生活等作为基础,明确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为小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提供稳定支持。同时,在主题班会设计中,需要将活动的创新作为核心,构建创新性的主题活动,避免主题“庞大、虚假、空泛”现象的发生,通过微小、有创意以及真实主题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小学生总体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设计多元化的班会主题形式

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在主题班会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只是进行单一性班会活动的设计,而是需要在多元化班会活动设计的基础上,构建差异性的主题活动形式,为小学生活动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通常情况下,主体活动的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模式:第一,会议模式的构建。在小学主题班会设计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会议模式的构建进行班会形式的创新。如,在班会中设计演讲故事比赛、小小辩论会等多样化的课程形式,通过这种漫谈式、表演式以及辩论式模式的构建,实现教育体系的稳定优化。第二,趣味性模式的构建。在趣味性主题班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个性能力进行稳定提升,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主动参与活动,展现学生的才华,实现主题班会课创新的目的。第三,访问模式的构建。班主任在班会主题设计中,可以通过访问模式的构建,进行交流汇报、畅谈活动的设计,通过这种活动形式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在F阶段小学主题班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主题活动设计作为核心,并在多元化教育体系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实践的作用,通过德育机制的稳定构建,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对于班主任而言,需要在班会活动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通过反馈发现学生的特点,创设针对性的活动环节,从而为小学班会主题活动的设计提供支持。同时,在主题班会构建中,为了实现其整体结构的创新性,需要强化班主任的监督职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班会的设计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其价值,为小学生个性以及活动意识的强化提供稳定支持,促进教育体系的稳定、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鲁川.让中小学主题班会回归本原:兼与丁如许老师商榷[J].思想理论教育,2011(10):28-32.

[2]游爱娇,赖文军.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理念的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8):123-125.

篇7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与平常召开的班会相比,主题班会目的性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收到的效果更好。有效开展主题班会可以促动学生的心灵;可以助力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等。新课改下,主题班会的形式、内容应跟上时代的发展,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使主题班会更具指向性。

一、明确班会主题,让学生参与主题选择

顾名思义,主题班会当然需要确定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有效开展班会。一般而言,主题的目的性需要明确,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作为班主任,应以班集体为导向,多了解每位学生,从学生思想动态、心理问题、生活问题等方面作为主题切入点,设计实用、新颖的主题。此外,班主任应注意避免一个班会中出现多个主题,这样的班会收效甚微,重点得不到突出。同时,在新课改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应是主题班会的主人。主题班会不能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独奏”,而是学生融入其中,大胆发言。为了确保主题与学生兴趣、需要相吻合,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参与主题选择,并展开策划和组织工作。例如,针对六年级学生个性较强,不懂得感恩这一现象,班主任拟组织“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具体的感恩内容由学生确定。学生可以选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生活”等主题。在确定了班会主题后,班主任还可以大胆让学生着手准备主题班会流程,发挥学生潜能。但是,班主任也应同时筹划流程,以应不时之需。

二、做好准备工作,确保主题班会实效

为了达到预期展开主题班会的目的,班主任应做好准备工作,确保主题班会实效。例如应做好主题班会方案、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着手准备班会的每一项活动。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特点、班上情况,使主题班会可操作性更强。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主题班会所需要的素材。于小学六年级学生而言,需要以实例增强说服力,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因此,应特别注意主题班会所需要的各种素材,确保班会实效。例如在针对小学六年级学生展开的“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时,为了渲染氛围,调动学生情感,需要以歌曲《感恩的心》带动学生进入主题班会。因此,应事先收集歌曲《感恩的心》,做好准备工作。此外,本节主题班会还设计了一个感人的环节,即“大胆说出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因而需要一张面积比较大的厚纸,或者能写字的软布料,以确保这一特色环节的顺利进行。在此之前,应准备好材料、各种彩笔等。实践证明,只有从各方面做好准备工作,才能确保万无一失,确保主题班会实效性更强。

三、丰富展开形式,增强主题班会魅力

针对不同的主题班会,班主任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增强主题班会的魅力。例如可以采取辩论式班会、交流式班会、文艺式班会等。当然,一个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可以依据需要,交叉运用这些形式,但是需要注意,不能让班会流于形式,而应体现出有效性。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心理和身体都处于急速发展时期,思想极其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特别是容易沉迷于网络,但又不具备分辨能力,因而很容易走上“网络不归路”。针对此,我组织了以“文明上网,告别网络游戏”为主题的班会。本次班会主要以辩论式方式进行,分甲乙两方。甲方为:支持文明上网,告别网络游戏;乙方为反对方,支持上网,支持网络游戏。首先由甲方提出观点,乙方开始辩论。在整个辩论过程中,进展很顺利,因为六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整个辩论过程围绕网络能够带给我们的好处、网络带给我们的危害等方面进行,甲乙两方各持观点,互不相让。在辩论赛完后,班主任不及时下定论,而是再增加一个表演,让学生更深刻地明白如果不正确利用网络,很容易走上歧途。表演在主题班会确定后就安排好人员进行彩排,主要是讲述一个少年因为沉迷网络,最终导致成绩一落千丈,朋友疏远的下场。最后,班主任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拒绝其他不文明的网络诱惑。在这个主题班会案例中,学生得到发言的机会,也得到表演的机会,因而主题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班主任还应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观点,从倾听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四、及时进行总结,提升主题班会实效

在展开主题班会时,班主任的及时总结和评价对于主体班会的有效性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六年级的学生同样希望自己在班会上的表现得到认可,以促进其更为主动、更为认真地参与班会。首先,班主任的总结应具有鼓舞性,突出主题班会的中心,让学生瞬间明白本次主题班会的重点。其次,针对主题班会中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以“文明上网,告别网络游戏”为主题的班会评价为例,班主任可以从学生的发言、活跃程度、合作能力、表现能力等方面表扬学生,尽量挖掘出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最后,对于班会中表现欠缺的地方,班主任可以委婉指出,促进学生改善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自尊心很强,因而不能正面呵斥、批评,而应以委婉的方式进行教育,促进其调整、提高。

总之,有效的主题班会对于学生而言受益终身。为了确保主题班会的有效性,班主任应从选定主题、设计流程、选择形式、落实评价等方面进行,环环相扣,确保小学主题班会的有效展开。班主任只有随时注意学生动态,推陈出新,主题班会才会更有魅力,更具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8

按国家教育部门要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许多学校开始探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成为学校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健康主题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设置主题,由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主题班会的形式,是对学生进行心里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重要作用

心理教育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召开的班会。主题班会通过心理教育的形式上展现,在主题班会上,班主任把握主题班会的重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双方互动,共同分享心理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00后,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存在很多心理隐患,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召开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中学生学习心理知识,主动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学习水平。

2.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设计

2.1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隐患,选定的主题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主题的选取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贴近社会实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使学生愿意参与,参与后又能收获知识。因此,在开主题班会前必须做充分的调查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我们要明白, 只有引起学生共鸣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热点才能吸引学生,才能吸引和激发学生用心投入,只有依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的主题才具有时代性和启迪性, 才能真正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预期目标。

2.2周密设计,便于操作

心理教育主题班会的成功与否除了主题要选准,关键还要有周密的设计。班主任作为这场主题班会的筹划者,要认真研究,做出详细设计方案。

(1)背景设计

背景设计应以简洁、舒适、温馨和适用为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题班会上有轻松、优美愉悦的感觉,不能让学生产生拘束感和紧张感。布局的材料可以因地制宜,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座位不用传统的座位编排方式,而采用圆形的编排方式,让学生教师之间产生亲和感。

(2)过程设计

过程一定要有条理性、悬念性,步步启人心扉,在全体学生中产生共鸣,让中学生们能用心去感受。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整个教育环境中,要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参与性。为了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参与,班主任则要在班会中提前设计好丰富多彩的活动。

(3)对象设计

学生是主题班会的参与者,也有可能是组织者。因此,主题班会一定要研究学生的特点,如他们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情感体验等,这样的主题班会才可以得到同学们的高度认同。

2.3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班主任在确立班会主题时要做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并且依据主题班会的内容进行明确的分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位学生都能且都乐意参与其中。此外教师应善于根据自己的教育要求和计划,融入学生的愿望,老师不刻意安排,但也不完全放手,做到心中有数,宏观把控。

3.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基本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确定了主题,制定了方案,接下来就要考虑以何种形式来呈现,笔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基本形式。

3.1专题讲座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它是一种比较正式,场面比较大的主题班会,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讲座,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或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解决某一普遍性学生心理问题的而开设的专题讲座。讲座可以安排自己的学校老师,也可以聘请当地专门从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专家以讲课为主。讲座结束后,一般还会组织一段时间的师生互动。这种形式的组织和实施方便,适合集中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3.2实话实说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看法,渴望独立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偏差。这时,我们可以围绕学生处理问题遇到的困难,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仿照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的形式,鼓励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在学生们共同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3.3讨论会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讨论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一种极好的形式,有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教师通过前期工作,找到特定时期学生们常遇到的共性心理困惑,大家共同讨论,找到问题的根尤。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要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指出为什么有困惑,如何解Q困惑,并对学生循序善诱,帮助学生找到讨论的话题。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还可以开展很多形式,如学习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主的主题班会;观看优秀作品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学生看一些有意义的文章和影视剧,并组织学生评论,写读后感和观后感;参观式心理健康教育题班会,带学生参观可以引起心理共鸣的地方,利用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形式。

4.结束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中学生学会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待人生中的挫折;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了解自己,管理自己。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更要注重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重要作用,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让主题班会起到育人作用,而非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詹万生主编.《班级德育,第五册》.北京市: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篇9

一、对理想型主题班会的研究概述

如何设计出优秀成功的主题班会?一线教师和研究者也试图给出一些建议。

大部分研究者在改进主题班会上都以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前提。戴小梅从主题班会主题的确定、内容和形式出发,认为主题班会要把握系统性、教育性、全员性、多样性、真实性和艺术性这些原则。陈英在《关于主题班会的几点思考》中谈到,主题班会的内容应针对学生思想实际, 适应现代学生特点;主题班会要适时、适量、适当, 形式丰富多彩,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以上的研究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班会的“过程说”展开的,从主题班会的主题确立到实施,这其中的每一环节都有相关研究者研究并提出对策。此外,李敏则是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设计角度出发,认为主题班会的设计在整体上要达到“立意有高度”、“内容有深度”、“参与有广度”;在局部上要达到“环境布置要有寓意”、“主题表现形式要有新意”、“内容衔接要有创意”。白芸从学生文化的角度出发,运用人种志的研究方法,她认为开展优秀的主题班会,前提是理解和欣赏学生文化,要“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主题必须是具有“现实针对性”,要能调动班级所有同学的积极性,这样的主题班会才达到教育效果。

二、对主题班会的一些思考

上述研究表明了我国对主题班会相关问题研究的程度,得出了很多结论,对开展实施主题班会以及进一步研究主题班会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他们首先探讨了主题班会的教育作用,从定义及其功能中能看出,主题班会的开展对学生自我教育和班级管理都有影响。主题班会开展的各种形式对班主任有直接借鉴作用,他们都是基于实践中总结出的形式。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也是当下实践中遇到的,对班主任也会有所启示。

但这些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质的研究在其中占到了主导。大多数是通过对主题班会课现状的反思做出的研究成果,质的研究有很多优点,它是基于事实说话的,但这也导致结论的推广性不够充分,毕竟每个学校、每个班级的文化风格不一致,适用性也不统一。 其次,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在多数的资料中,很难从思辨的角度对主题班会的情况进行归纳,大多数研究成果都是基于现状层面,这其中有很多原因,研究者自身理论素养的缺乏是一个方面,由于论述的理论不充分,使得很多研究结果难以推敲、琢磨,研究立场难以站住脚。

从文献中最早研究主题班会的时间来看,人们对主题班会的研究已经历经了10多年的历程,但实际上对这一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未深入研究,以下问题在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究:

(1)探究主题班会存在问题的一系列原因

以往研究多在于强调主题班会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主,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实际上对于班会课的现状来说,这似乎成了一句口号,未能真正落实下去,教师跟学生之间依旧存在一条比较深的鸿沟,大部分的班会课实际上是班主任一个人的表演课或者任课老师的占用课,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压力让班主任无暇在主题班会的开展上动心思。通过资料我们只能得知这些现状,但却未能了解这些现状背后的原因,而了解这些原因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现状、提出建议和对策。

(2)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对主题班会的影响

开展主题班会是每一位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一部分,班主任的管理风格直接影响主题班会的质量。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研究班主任和主题班会相关性内容的比较少,研究者大多是将两者分开,而未能看到两者之间的紧密性。

(3)主题班会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研究

良好主题班会的开展背后所折射出的恰恰是这个班级的文化氛围。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创设一些平等、宽松的课堂或者户外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与管理中来,从主题班会的策划到开展,这一过程实际上即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如何通过主题班会建设班级文化氛围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4)寻找能够完善主题班会相关研究的理论根基

目前对主题班会的研究整体水平都不是很高,理论支持不具有说服力,这样的研究结果经不起推敲。对主题班会的德育功能探究以及设计思路都尚处于经验层面,如何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是研究者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通过对主题班会以及班会等相关资料的搜索,笔者发现受我国教育现状的限制,主题班会实际上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虽然国家明令此课程进课表,但无论是学校还是班主任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对其都不够重视。

篇10

1.班主任的独角戏

目前,在许多小学,班会课都是班主任的独角戏,不但其他任课老师没有参与的机会,班内学生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班主任的思想就是班级的思想,班主任的准则就是班级的行为准则。小学生单纯,看问题相对客观,有时候会有一些不同的见解,但在班主任的独角戏上,对班级事务也不敢或不愿发表意见,至于就一些问题同班主任辩论或争执,那更是想象中的事,班会课逐渐成为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班级就会出现所谓的“班主任效应”:只有班主任任教的科目才学,只有班主任的话才听,只有班主任才有权管理班级。这样就严重影响班会课的实效性,学生对班会课兴趣索然,甚至产生反感情绪。

2.以批评为主

在小学,大多数班主任都会忽视学生的存在,班会课上就上一周出现的问题大讲特讲,不刨根不问底,不从思想深处分析原因。一些较严重的问题,就成了批判会,大批特批。如果因学生的行为而导致班主任挨了学校的批评,一些班主任就忘掉了自己的形象,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小学生年龄偏小,违反校纪校规现象在所难免,班主任过度的批评,势必会引来学生的反感情绪,甚至还会出现逆反心理。其实,成长过程中的小学生表现出的一些小问题也属正常,如果被班主任认定为“违纪”,并且常常在同学面前大声呵斥,就会造成学生心理紧张,失去自尊心和上进心,甚至自暴自弃,这种班会课完全违背了“教育转化”的宗旨。

3.缺少主题

许多小学的班主任,在班会课前没有充分的准备,这节班会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或传达什么精神,都没有提前较成熟的计划,班会课的内容往往带有随意性、盲目性和应付性,上课时想到什么说什么,针对性不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一些稍认真的班主任,还有开好班会课的想法,但也基本上还停留在开好班会课的层面,没有考虑到把班会课上成系列的主题教育课,因此,对小学生的教育效果和培养目标作用不够明显,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上好小学班会课的几点意见

1.有主题

主题是班会课的灵魂,无论是否主题班会,小学生的班会课,每节都要有既定的主题,只有选好主题,才能开好班会。简言之,就是这节班会课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安排哪项工作,或者是要举行什么活动,等等,都要提前做好设计,上课时按计划执行。像清明节,可以以“清明的缅怀”为主题,对小学生举行革命传统教育;可以以“我是小小交通警”为主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还可以以“果皮纸屑请走开”为主题,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等等。只要能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及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能够激发小学生“健康的情感”,从小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可以是班会课的主题。

2.重形式

班会课的开展不能只局限于教室,必要时也可以到教室外去拓展空间,创造新的活动方式。可以是“说教”,也可以是“对话”;可以是“授受”,也可以是“交流”;还可以是“引导与互动”。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求新求异,所以小学班会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同时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而不能太过死板。如讲座、演唱、朗诵、讲故事、公益活动、参观、联谊等等,都是可以有的形式。只有多样化,才会使学生乐于接受,思想教育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齐参与

班会课其实与我们平常上课是一样的,都应该是师生双方的互动合作,而不能只是教师单方面的陈述。我们要在有主题和重形式的基础上,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班级学生全员参与,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频繁交流。比如班级个人每周的各项表现评比情况,就可以充分发扬民主,谁戴小红花几朵小红花,都由大家集体评议,就比较有说服力。班内要搞主题活动,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怎样分工、如何总结,等等,也都由同学们集体来决定,大家的积极性肯定会很高,效果也一定会很明显。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注意班会过程中的民主与平等,要激励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班会活动中。

4.可前瞻

小学生的班会课,提倡从学生身边事出发,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这样学生才能有切身的体会与感悟,但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更高一些。也就是说,班主任要以这些小事为出发点,提升小学生道德修养的高品位。比如,有同学帮助同桌抬倒了垃圾,就要求他替自己做作业。虽是一件小事,可是透过小事的表面现象折射出的却是学生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于是,我就组织了一次《为什么帮助别人》的主题班会,让大家通过学习雷锋叔叔的故事、学习身边“最美孝心少年”李依桐、李易轩姐弟俩的感人故事等等,畅谈感想,得到思想的升华。

时过境迁,如果学生早已忘记当年在校所学的知识,却仍然记得班会课的许多细节,记得班会课带给他们的收获和感动,那么,我们的班会课才是真正的充满魅力!

篇11

一、无计划、无主题。

有的学校、班级在学期开始没有将主题班会列入德育工作计划。或是虽有考虑而不周到,针对性差,所以举行主题班会就无章可循,想起来就开,想不起来就没人问。还有的虽有主题安排,但缺乏一定的设计,具体召开时,象一团乱麻。这样的主题班会,很难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既是主题,就是大家围绕一个中心议题,,最终达到思想认识上的一致性。

二、包办到底、满堂灌。

有的主题班会全由班主任一人包办,设计好教案,排好发言的同学、提问题的同学,象一台机器在“运转”。我们认为,主题班会,应在培养学生能力,增强自治意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质上起到积极作用。而有些班主任开主题班会就是家长式地批评学生。这种形式太单一化,缺乏正面指导,反而增加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学校、对老师班主任。

三、放任自由,片面取乐。

有的班主任以“学生自治”为由,将主题班会全面放给学生。我们不反对“学生自治”,但是,如果班主任从头到尾不参加,连起码的纠正和指导都没有,事前没计划,过后又不总结,权力下放到“自己没事”的地步,学生恐怕就有“事”了。也许有的人认为,学生学习紧张,班会上可以放松一下,于是放任学生说说唱唱。其结果只能是放松了个别人,冷落了大部分。

四、应付搪塞了事。

个别班主任对待主题班会明显有“任务”观,不到位,又怕学校查着批评,到了位又不尽心,不具体指导,检查者一走就结束;有的因学校布置必须举行一次主题班会,可能是自己准备不足或能力有限或根本就不想干,于是让学生拉桌子摆凳子,“台”未搭好,一堂课就结束了;还有的因职评或考查班主任或评先进之用,闭门造车,随便交一份材料上去。这样的应付态度,受骗的是学生,产生副教育作用。

产生以上弊端的原因很多,但教育应体现先入为主,学生受益原则,只要我们拿出良好的管理措施,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责任心,主题班会就会走出误区,步入光明。班主任在具体的操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班会的主题的选择要突出“小而实”

班会的主题就是班会的教育意图,在确定班会的教育意图中,要立求体现主题要小,要实在,不能主题过大、过泛。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小而实在的主题更容易实现教育意图。比如有的老师把一节课的教育主题定为“文明礼貌教育”这样的主题就太大了,而有的老师把一节课的主题为进行餐桌礼仪的教育就比较小而且实在。

二.班会的题目的表述要突出“简而趣”

好的题目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所以在给班会定题目时一定要注意要简洁,要富有情趣。比如:有的老师把课的题目定为“做一个会吃的人”

三.班会的活动目标的确定要突出“具而博”

班会的活动目标就是班会要达成的目的、教育效果的表述,活动目标的具体,有利于活动的设计,“博”是指教师要把这一活动的教育契机都应该考虑到。任何一项活动,都可能包含多种教育因素,只有教师能够考虑到,才更容易发挥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比如,本课程的《走近老人,爱心涌动》的活动中,老师能够注重活动前的动员和活动后的总结,而活动目标不仅局限于去敬老院的慰问活动。

四.班会的活动方式的安排要突出“趣中育”

篇12

每个班级,按照其年级与学生年龄的不同、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不同,班主任在制定班集体教育计划时,总有一部分带有规律性的教育内容。针对这些带有规律性的教育活动,如何设计?如何组织?如何进行呢?当然有各种途径和各种形式。然而,把这些教育内容设计成主题班会的形式,则是比较恰当的,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二、配合节日活动的开展,设计主题班会活动的主题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标在日历上的重大节日就不下十个。从最受我国民族重视的传统节日春节算起,依次就正月十十五“元宵节”,阳春三月“清明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等,另外还包含其它丰富教育意义的节日。如三月五日“学雷锋纪念日”,三月十二日“植树节”,五月四日“中国青年节”……用主题班会的形式组织学生欢度这些良辰佳节,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渗透教育内容,会给学生留下青少年时代的美好记忆。这类主题班会以欢度佳节、营造节日气氛、穿插文史常识为主要内容,是对繁重枯燥的学习生活的一种调节和补充,因而能受学生欢迎。还可组织其它形式的如主题教育、重大时事等等。

三、针对班集体的特点,设计主题班会活动的主题

任何一个班集体,在它的形成以及发展过程中,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问题特点设计以解决班集实际问题,以“治病”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主题。

主题班会从主题的设计、确定,到班会的召开,其间有一个准备过程。这个过程有和长,有的短,短的只需准备一个星期,长的则视主题需要而定,准备一个月、乃至一个学期的也有。主持人的主持词要精心设计。在这里强调一下主持人应注意的两点首先要了解活动:第一,了解活动的主题,在字里行间紧扣主题、突出主题;第二,了解活动的全貌,对活动准备过程中的动人事迹,应穿插介绍,对活动结束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应予以引导;第三,了解活动的细节,特别是为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而设计的“保密”节目应心中有数。其次要准备好文稿。刚开始主持活动时,主持词要写得具体、详细、贴切。有了一定经验后,可写得精当简洁,甚至可只拟个提纲。

与主题班会的召开相比,主题班会的筹备过程是更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实际上也往往是在过程中产生并形成的。主题班会的教育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落实“主题”所揭示的某一个教育主题,它在整个筹备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组织能力,培养每个学生为着一项中心任务的参与能力和协同能力。筹备过程的本身就渗透了集体主义的教育。因此,主题班会的准备阶段必须发动班集体每一个成员都关心,都参与,共同投入。

主题班会的准备阶段,根据主题的没,可以形成四种不同的视角。也就是说,主题班会的准备不仅为着主题班会的召开,它本身便包含着培养人的任务。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这四个视角:

一是从人的角度看主题班会的准备。主题班会的准备过程在于帮助每个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因而应强调主题的综合性,即,不但包含知识性,而且旨在使学生在伦理、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例如,有一位16岁的高中学生,父母均在新疆工作,他只身一人寄养在亲戚家中生活。由于与亲戚感情疏远,心情比较郁闷。正巧,下周是他16岁生日,班主任与班干部商量,全班共同为他举办一次“生日宴”,这的确是个好主意!让老师和同学的真情温暖一颗远离父母的孩子的心。然而,班主任并没有把“生日宴”简单化,而是尽量挖掘这一主题的内涵。最后,拟定了“四代共话16岁”的教育主题。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采访了四代人。班会很成功,由于材料的真实性和丰富性,使全班受到了一次极好的教育,不仅让这位同学感受到自己仍然生活在充温情的环境里,也让所有同学意识到“我们是生逢盛世幸运的一代。”

二是从认识的角度看主题班会的准备。主题班会的作用一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二要为学生提供运用和发展各种能力的机会。重要的是,要通过主题班会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认识过程。因而,主题班会的准备过程重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发展相关能力。

篇13

目前中小学班会课的现状,可概括为“无准备班会”:班主任事前没准备,上台就东拉西扯信天游,兴致高时40分钟收不住,没兴趣半截就改为自习了。“训斥式班会”:班里有学生违反学校纪律,受到学校领导的批评,老师憋着一肚子气,上来就是一通指责训斥,态度激昂,言词尖刻,学生像沉默的火山。“事务性班会”:学校召开班主任会议,布置了工作任务,班主任回到班上,传达学校会议精神,分派工作任务,或者总结上周班级工作。难得一个学期学校根据需要布置了一两个教育活动主题,要求各班贯彻落实,要检查评比或参加比赛,却又搞成“包办式班会”:教师是总设计师总,串词他写,节目他编,黑板他画,学生是任他摆布的木偶,教室是他过足导演瘸的舞台。主持人虽是学生,但时时看老师眼色行事。“表演式斑会”:形式花里呼哨,内容贫乏无力,为了“精彩完美”,只有反复彩排,老师劳累,学生厌烦,等到正式召开,学生索然无味。这里有客观的因素,目前学校德育有纲无本,对班会课更是没有具体的要求,班主任不知道在班会课上讲什么,怎样讲。也有主观因素,班主任专业素养普遍不高,缺乏设计主题班会和上好主题班会的基本功。在学校管理上普遍存在缺位现象,现在学校对学科教学都有比较完善的评价考核制度,但对班会课的评价与考核几乎是空白,这就导致班主任教师主要把精力与时间放在对学科教学的钻研上,而很少花时间去研究主题班会课。这就是目前班会课教育低效的根本原因。

我校前几年经过强化常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获得明显的提高,但提高到一程度后,就开始停滞不前,这就是学校持续发展之道上的“质量高原期”。近两年我们为了突破这“质量高原期”,通过德育科研,创新主题班会的活动模式,形成了适合本校实际,效果明显的丰富学生道德体验的主题班会活动模式。第一,将主题班会变为主题活动,将一节课变成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主题的内涵。第二,主题的确定来源于学生成长的身心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三,整个主题的策划和实施由学生负责,策划和实施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生自我教育过程,也是提升学生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最好的途径。第四,主题活动的过程老师尽量不要说教,不要将观点强加给学生,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心里话、自己的观点、自己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讲出来,让学生就这些观点和方法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提升自我,实现同伴间的互相教育。总的来说整个主题活动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侧重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侧重学生自我教育为主的实践,侧重道德体验的获得。我们的研究主要是对原有的班会课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一、主题班会选题的创新

过去我们的班主任在班会课选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班上发生了什么事,就讲什么;二是,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布置讲什么就讲什么;三是,班主任教师想到什么就讲什么。

现在我们的班主任能够从学生的生活中“生成”一些新的主题、“提升”出新的发展境界。保证选定的主题和相关内容,满足如下几个要求:

(1)适合这个班级,反映这个班级学生独特的成长需求。

(2)适合这个年级、这个阶段,反映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活动水平。

(3)适合这个学校,反映出本校学生的特征、甚至反映出学校的办学理念。

有的选题可能属于“通用型”的,也需要对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本班学生发展特征作出创造性设计!否则,从学生生活之外“灌输”一些适用于任何班级、任何年级、任何学校的套话,形成一种标准化的“通用产品”,就像穿在所有人身上都合适的“制服”一样的主题班会课,价值首先就自降了一半。

二、班会课主题序列的创新

主题班会课既然是未雨绸缪的教育,这就要求学校的班会课要有一个预设的主题序列。由于德育不象学科教学,学科教学有纲有本(教材),所以,过去我们的班主任将每周一节的班会课变为纪律教育课、事务安排课或干脆就是自习课,这样做很难有好的德育效果;有些班主任也会时不时地上主题班会课,但往往是想到什么就上什么,主题与主题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不够强,这样也使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达不到最佳。

中央教科所詹万生教授所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其研究成果之一《德育读本》就提出了中小学校各年级班会课的主题序列。我们也使用过《德育读本》来上班会课,实践中发现其内容不符合本校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收效不大。后来我们借鉴其中的思路,根据本校学生的特征和学校的办学理念,通过校本科研形成了适合自己学校的班会课主题序列。同时还要把一个主题一节班会课的传统做法,拓展为围绕主题的系列活动。一般来说,仅仅靠一节主题班会课就想对学生产生很大和深远的影响是很难的,将一节主题班会课变成一系列围绕这个主题的活动,使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亲身经历,获得丰富的道德体验,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自己道德信念,这样的效果是一节主题班会课无法达到的。

三、班会课授课内容的创新

班会课的主题定了,教育的目标明确了,选择不同的内容,其效果还会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主要是通过德育科研解决本校德育工作的难题,建立主题班会教育资源库,为班主任上主题班会提供充足的符合本校实际的教育资源。并引导班主任根据自己的能力、个性、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主题班会课授课内容的选择上进行探索和创新。例如,有的班主任利用自己教育信息技术的特长,收集大量的音像资料,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目标需要,制作成视频课件。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老师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评。有的班主任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开拓出小故事大道理的“叙事教育”新天地。

四、主题班会活动方式的创新

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材料、同样的道理,用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其接受情况会有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班会活动方式对教育效果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提高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效果,必须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主题班会的活动方式。主题班会从主持人来看可分为教师主导型与学生主导型;从信息流向来看可分为单向的“灌输”型与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对话交流型;从活动形式来看可分为讲演式与活动式。无论是何种形式,我们都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以达到以下几个要求:

(1)使学生主动参与。一是把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以某种方式在课堂呈现出来,并精心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有话可说。二是为课堂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学生敢说心里话。将主题活动的策划权和实施权还给学生,学生参与策划和实施的过程就是最好的亲自经历、亲身体验、并感知和领悟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最好的途径。

(2)让学生获得道德体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整个主题活动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道德体验场,在这个体验场中,体验者(学生)和引导者(老师)的关系是平等的,主题活动的过程老师尽量不要说教,不要将观点强加给学生,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心里话、自己的观点、自己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讲出来,让学生就这些观点和方法进行探讨(老师以平等身份参与探讨,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那么学生就会在探讨中产生共鸣,学生的道德体验在倾听过程中被唤醒,唤醒之后体验继续深化,学生开始将自己被唤醒的体验迁移至其他的道德场景,移至其他的人和事,作为他解决其他道德问题的新的道德依据,指导他用新的行动去做事、处世、处人。

(3)能够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主题班会课那种教师高高在上,板着权威的面孔,把我们成年人认为正确的东西向学生宣示,对学生进行告诫的做法。教师应当充满智慧的引领学生发展,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知识,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自主理解生活、自主掌握命运的尊严。简而言之,我们要让学生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而并非总是由教师告诉学生什么。例如,我们在进行法制教育时,如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生成具有长效作用的道德信念,从而唤起、并充满享受发自内心的自主尊严感(觉得违纪违法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而不是停留于低境界的“遵纪守法”(即因为逃避惩罚而不犯法),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我校把主题班会与团体心理辅导有机结合,把主题班会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都是在这方面的十分有价值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