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数学计算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数学计算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数学计算论文

篇1

一、讲明道理,加强算理理解

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教师必须把数学道理讲解透彻,深化学生对数理知识的理解。然而,在小学计算题教学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单纯地认为,只要学生算出计算题的正确答案就可以了,忽视了学生理解计算题的算法和算术思维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吃力,不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因此,教师给学生讲清楚算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时,教师给出题目“27+30”,学生很快就可以理解这道题目是求和,但是应该怎样去计算,就是学生对算术思维的一种反应。这时,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理解:这里的27是一个两位数,而30也是一样,都是由个位和十位构成的,其中2和3是在十位上,7和0是在个位上,这样的计算必须遵守“十位加十位,个位加个位”的原则,即“2+3=5,7+0=7”,“5”是写在十位上,“7”是写在个位上。在这样清晰明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通过观察和教师耐心的指导,理解计算的每一个步骤,从而掌握这种计算的思维模式。

二、明确目标,培养审题习惯

有效进行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审题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发现,有时学生明明知道该如何去做计算题,但结果却错漏百出。经过分析,笔者发现,原来是学生在解题前没有认真审题,没有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缺乏认真审题的习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让他们经历从“会”到“熟练”到“心眼相通”三个境界,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潜移默化地培养审题习惯。首先,重视“看”。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清楚计算题中的每一个数字和符号,理解它们的意思,并让学生用笔抄写算术题目,进行比对,培养他们对算术负责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其次,强调“想”。单单看了题目,却不经过大脑的思考,盲目地进行计算,这显然不是认真审题的表现。教师应让学生看清题目之后,再积极地思考题目中算式的特点和运算规律,联系其中蕴含的性质和定律,判断其中是否含有一些简便的计算方式;最后,强调“算”。学生在审题结束后,应形成一个计算思路、一个深思熟虑的计算过程。笔者相信,只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计算题教学中做到以上几点,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余年栋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三清山管委会枫林中心小学

篇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使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但在我国大部分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味地用讲题和做题的方式来追求数学成绩的提高,忽视了数学教学的真正内涵。因此笔者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二、首先要关注学生对算法算理的掌握

在小学阶段要打好数学基础,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进行优化和创新,从而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掌握计算方法,其中,学生计算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例如:有一根3.7厘米的木条,要将这根木条做成0.7厘米。问学生可以做成多少根?最后还能剩多少米?经过计算学生大多都算对了能做5根,但是最后一空有很多学生都不能正确计算,他们填的2,有很多学生对算理不能正确掌握,0.7米做成一根,剩下几米,算式就是3.7-(3.7÷0.7)=?很多学生认为只要知道问题条件就能明确算出计算方法。他们通过列竖式计算知道第一空是5,余数是2,学生对余数和被除数并没有概念,对余数的数位更是不知道怎样理解,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当除数和被除数发生不同的变化时,数位就能决定余数的大小。所以正确答案是0.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教学,以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使学生们在快乐学习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平等原则,不将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要主动进行沟通,找出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阻力和问题,并努力引导学生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老师进行分享,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师应熟练掌握教学专业知识并进行延伸

教师可引导学生们对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进行辩论,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意见,必要时还应与他们进行深入的沟通,以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最终策划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学习具有实效性的数学知识。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习理论与实际生活进行巧妙的结合。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每个同学不同的性格特点、智力情况及学习能力方面为出发点,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认识分数”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教学情境中,然后进行问题引入,让学生思考:将物体分成一半利用数学符号应当怎样表示?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中的分数符号,然后要求学生展开小组合作,通过探究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1/2。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可组织他们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图画的形式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直接操作可以实现学生的思维拓展,帮助他们举一反三,从而提升了抽象思维能力,还建立起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理念。

四、加强学生的算理能力,加强公式推导

学生掌握计算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意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们自主地解决问题。运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关系的调节,只有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才能保障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提出问题后让学生主要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列式,是怎么计算的,教师把自己的疑问和教学设想与大家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最终达成共识。例如:在学习“平均数”课程的章节时,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棒球队”让学生对平均数有新的认识。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且每个小组的人数不是固定的,让学生从中看出每个小组的人数不同,并且发现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说明每个小组应该是多少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调节课堂氛围,在同学和教师的鼓励和建议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习惯

篇3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活学生的思维。“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使其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思考的乐趣。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时,我充分利用学具中已有的直角梯形,先让学生感知这2个梯形是完全一样的梯形,然后让学生动手拼摆。我问学生:把这两个梯形能摆成什么图形?能利用我们已学过的知识求出梯形的面积吗?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拼摆(或旋转、或平依)很快摆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已经学过,有的小组用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求出梯形的面积,学生解决问题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渴望,学生很快用同样的方法求出任意梯形的面积,再通过教师的点拨,师生共同归纳出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多种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每个推导过程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发明创造者”,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在运用语言描述公式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头脑中思维的外化。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说出公式的推导过程、思维的构建过程,充分运用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并辅以表扬、激励等措施,这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且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勤于思考,理顺思路,逐步培养学生能有理、有据、有序地进行思维的习惯。如:教学“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一节课时,我除了让学生剪剪、拼拼以外,特别让学生比量着拼成的图形,说出公式的推导过程。要让学生说出一分(把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二拼(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三比较(圆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比较、圆的半径与长方形的宽、圆的周长与长方形的长进行比较),四问:梯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要除以2?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先让学生指着图说,再同桌说,通过反复叙述,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公式,还了解了公式的由来,学生形成了较深的印象,在以后计算时就大大减少了漏掉除以2的现象。通过这样的训练,既锻炼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逻辑推理的神奇力量。

四、形成知识网络,发展思维,体验快乐

把学过的数学公式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重视引导学生把学习的新内容及时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使原有知识结构得到补充、改造和完善,也就是将知识点“网络化”,找出公式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新学的知识与相关的知识结构相互结合与沟通,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教学完一段落后,要重视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建构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后就要与前面的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联系起来建立知识结构,实际上它们都有一个统一的计算公式,就是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这样让学生学到的就不仅是一个个孤立的公式了,而是一个知识系列。

篇4

,它的三个孩子吵着说 “我要吃饼 ,我要吃饼

。”于是猴王把三块大饼分给三只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老一一块,老二嫌小吵着说“一块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便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老二两块;老三更贪了吵着说

“两块太少了,我要三块”,于是猴王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老三三块。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到的饼多吗?因为有形象的故事情节,有多媒体计算机生动有趣的图象动态显示,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以极大兴趣投入学习。

又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运用计算机的画画板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教师在屏幕上画出下面图形: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地挑选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每涂一个,老师就让学生回答这个图形的面积是什么?当涂到第五个图形时,颜料一下子都跑到外面充满整个莹屏,学生被愣住了,为什么呢?这时教师抓紧时机问:“这个图形的面积又是什么呢?”学生们惊喜地发现:这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它没有面积。这种无声的、动态的形象显示,不仅一下子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高度兴奋,并且在教师有声的语言引导下进入学习过程,达到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目的。

二、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电化教学的核心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运用软件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教师简单地操作鼠标,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条铁轨,上面有一辆火车从左往右地行驶,一会儿,另一辆火车也从右往左地驶过来,两列火车在逼真的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中相对开出,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了一道应用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再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了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了每小时火车所行的路程。这样难点在火车形象运行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增强了感观上的剌激。演示一结束,学生们很快就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因此,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掌握概念,获得正确的结论,并尝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了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是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圆柱的认识”教学中,利用软件演示,帮助学生学习圆柱的形成和侧面面积的计算:

①教师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几个圆柱的实物图;再操作鼠标,圆柱实物图背景消去,

剩下闪烁的圆柱立体图,学生从圆柱实物图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初步认识了圆柱。

②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长方形,然后这个长方形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柱体,让学生掌握圆柱的形成过程和认识圆柱的底和高。

③操作鼠标,圆柱的底面随着闪烁慢慢地从上往下移,让学生认识圆柱不但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而且从上到下的粗细一样,也就是说每个横截面的面积都相等。

④待学生掌握了圆柱的特征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呢?让学生展开思维,各抒已见,自由发挥;有的认为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有的认为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认为是正方形。到底哪个答案对呢?老师不急着表态,而是操作鼠标,让学生观察屏幕上的演示:把圆柱的侧面竖着剪开,打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

⑤操作比较:如果把侧面斜着剪能否得到一个长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⑥思考:这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长(底)和宽(高)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呢?在什么条件下展开后的圆柱体的侧面是个正方形?这时又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面积?学生通过计算机的形象演示、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观察比较过程,能有条有理地讲述圆柱侧面面积怎样推导出来。学生通过充分的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不但弄清楚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也活跃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篇5

1.2计算机技术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

就统计数据本身而言,其不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数据量也快速增加,即所谓海量数据的处理,这就对统计学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对一些理财产品的选择和风险投资领域,对这些数据处理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快而准,唯有如此才能抓住盈利的时机,而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真正提供了这种可能性。计算机作为一种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便是数据处理分析,不但能在时间复杂度上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同时在完成基本数据运算之余,更能通过分析技术对数据做出合理分析,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完成对所关心对象未来发展的预测。所以,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实现对数据的快速处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

1.3统计学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提供数据保证

在信息化时代,数据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计算机技术只是为信息时代的数据处理提供了高效手段,但只有信息是准确和可靠的,才能得出正确的处理结论,而这些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可靠,完全依赖于统计学的调查方法和手段,依赖于统计学的不断发展。只有统计学,才能为计算机技术进行准确和及时的数据处理提供保证,也才能更好地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

2计算机技术在高校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统计学,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核心理论支撑,包括诸如随机过程、抽样推断、时间序列、多元统计分析等各个细小分科,而作为与数据打交道的统计学,在通过数据挖掘来探求事物本质,发展状况与走向时,对数据的依赖是不容忽视的,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需要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软件。而在目前高校统计学教材和统计学学习中,学习的核心仍旧放在理论方面,在应用上投入时间少,尤其是对较为实用,较为前沿的技术介绍不够。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如何在统计学中进行应用。

2.1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EXCEL是WINDOWS的成员,学习起来非常方便,极易被人们所接受,因高校中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对此有所了解,因此尤其适合高校统计学中深入学习。EXCEL软件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它提供了大量的函数,比如统计学中经常涉及到的平均指标(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志变异指标(标准差、方差、标志变异系数)、回归系数(一元、多元)、极值计算(最大值、最小值、峰值)、抽样推断(样本个数、置信区间)以及编制变量数列进行统计分组等等,都可以进行处理和计算,很直观,也很适合统计人员使用。另外,还具有很强的制图制表功能,同时可以对经济预测提供相应的数学模型,是目前高校统计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数据处理工具。

2.2SPSS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SPSS是StatisticalPackageForSocialSciences的缩写,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统计软件包之一,主要分布在保险、医疗、制造、银行、证券、科研院所等各个领域。SPSS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图表分析和数据输出等,集数据管理、分析与一体。主要内容包括均值比较、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等,每类中都有多个细小的专项统计方法。SPSS也有专门的绘图系统,可以根据数据绘制各种图形。具有操作简便、编程方便、功能强大、全面的数据接口、灵活的功能模块组合等优点,为统计人员处理数据提供方便。

2.3SAS软件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SAS是StatisticalAnalysisSystem的缩写,即统计分析系统,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模块化集成软件系统,融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于一体,具有数据仓库管理、数据挖掘和集成数据访问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经济学、政府、农业、教育部门等各行各业,几乎满足任何类型的数据和任何应用的需要。具有易学易用,操作简便、完整可靠的特点。在统计学方面,可以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和协方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决策分析和经济预测等等。SAS具有绘图功能,能把存储的数据以图形的形式非常形象和直观地显示出来,不仅可以绘制直方图、散点图、扇形图等,而且还能绘制地图。另外,本身还有函数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SAS提供了几乎所有最新的统计分析方法,其分析技术先进可靠,非常值得在统计学中学习和推广。

篇6

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特点以加深计算机专业应用为教学目标,建立一个合理的、清晰的教学思路,通过由浅入深的系统性的计算机知识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学习,保证学生对于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现场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保证计算机培训的有效目标,完成学生对于实际就业的需求。在市场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的职业目标逐渐特显,为了加强求助者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能力优势,加深市场的科技改革开放发展,保证计算机岗位的市场需求,合理的安排学生对于计算机培训的课程是加深技术培训学校对于计算机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加强市场需求和技术培训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课程的合理化,加强企业对于实际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方向认识,保证学生可以在技术培训学校学习完成后,直接在企业中有效的进行计算机专业应用,加深计算机硬件组装、计算机软件维护的能力学习,加强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培养,保证计算机人才的相关市场实训经验,从而降低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术培训时间,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完成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应用。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应用,加深学生对于专业的技术能力的培养,树立合理的计算机能力的解决方法,保证学生在实际计算机应用中的能力培养,保证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拓展性学习,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能力,保证企业对于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有效学习,从而提高企业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发展。

三、加强技术培训学校的实际教学能力水平

1.加深技术培训学校对于计算机职业模拟环境的培养通过对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师技术能力的配需,加强技术培训学校对于专业技术教学的特殊性认识,合理的编排教学课程安排,合理的分配完成专业技术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加深学生对于未来职业工作的环境,模拟实验完成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工作场合的认识,与实际的工作过程相契合,保证实际工作的真实可行性。

篇7

传统的档案收集管理工作往往是采用人工录入、纸质管理的模式,其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错误率比较高,同时由于时间的推进,档案的积累会占用大量的空间,使得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而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如果能够为中小学建立合理有效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能够为其信息录入、档案校对、档案存储等环节的工作都带来极大的便利,并且整个档案都由数据系统库存储,占用空间小,管理方便。而对于必要的纸质档案,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管理者可以建立电子目录,一方面使档案的归类管理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也规范了档案的目录形式。

1.2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由于中小学涉及的日常事务多,工作节奏快,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一直非常多,因此很多时候档案管理工作很难与日常工作的开展完全同步。而如果采用计算机技术支持档案管理工作,则在日常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可以同步开展档案的管理工作。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初步的编译档案的大纲或者模型,在后期进行常规的读写或者修改,并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校对存档。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工作相比,其便捷化录入方式和修改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有了电子档案目录或者档案管理系统的支持,可以大幅度缩短整个档案查询、调取工作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3有利于减轻档案管理的工作量节省人力成本

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中小学通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档案录入、采集、存档、查阅等工作的便捷化,因此,原本需要多人进行汇总的档案现在只需要一位工作人员加上计算机的支持就可以完成。从这方面看,计算机技术同时又促进了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量的减化以及人力成本的节约。

2计算机技术在中小学档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计算机技术与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结合改革了档案管理的内容,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使整个校园的档案管理工作获得了进一步的完善。因此,针对计算机技术对于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在此着重探讨计算机技术在中小学档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以探索计算机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可行性。

2.1对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开展数字化模式变革

由于中小学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普遍会涉及非常多的纸质文件,因此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往往会忽视数字化档案的建立工作。而随着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中产生的很多档案都可以采用数字化模式规范、整洁的保存下来,例如学校发展历史的记录、学生管理工作的记录、教师科研成果、学生学习成果等等。同时档案管理的目录也可以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由原来的纸质目录变革为电子目录,或者由客户端直接进行管理。完成这些工作的跟进才能使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实现现代化、信息化。

2.2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引入

计算机技术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是通过相关管理软件的使用获得的。因此,要想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发挥好计算机技术的作用,中小学管理部门必须根据自己的需求,聘请专业的团队为自己设计合理的信息管理系统,来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获得软件方面的支持。虽然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引入会造成学校管理成本暂时性的提高,但是数字化工作开展后,人力成本长期性的节约以及工作效率长期性的提高都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补偿。

2.3规范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每一步内容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融入整个档案管理工作,因此在资料搜集、档案录入、档案修改与存档、档案查阅等工作中,学校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便捷化的操作。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学校要注意技术使用的规范以及相关权限的设置。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便捷化,档案管理相关人员在数据录入等工作过程中,往往为了简便,省略了部分内容或者忽视了格式的设置。因此,办公系统中要设置相关的系统规则,规范电子档案数据的录入。同时在数字化的技术支持下,档案修改与查阅工作更加便捷化,学校要明确各方面的权利,通过客户端的管理将实际的权限设置于电子化的管理中,保持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2.4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与系统维护

计算机技术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但是在实际的档案管理操作中,很多工作都需要特殊的技术来支持。因此在引进计算机技术的同时,学校应加强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尤其是在信息系统操作方面的技术指导。由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枯燥性,很多档案管理工作都是由年纪偏大的人员负责,或者由部分教师兼职。在开展技术培训时,往往由于部分人员没有计算机基础,造成整个培训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因此,学校要适时调整工作人员的岗位,为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学校也应当高度重视软件的维护与更新。档案管理工作不同于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历史的记录以及相关工作证据的保存,因此档案数据库以及操作系统的维护工作至关重要。学校要与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企业的技术支持定期对整个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维护,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篇8

2.1对计算机维护实验应用虚拟技术的探讨

众所周知,在运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一旦对计算机进行格式化操作,或者是分区操作,抑或是执行系统安装,这样的操作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损坏硬件,长此以往,就会缩短计算机的使用周期。此时,如果充分利用虚拟技术,在计算机维护中进行全面分析,能够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借助虚拟化技术,学生可以获取一个操作环境,学生在这个背景下,能够随意进行相关操作,即使出现问题,也不会对整个计算机的系统产生任何破损,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掌握了学科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计算机整个硬件处于较为安全的环境中运行。

2.2对虚拟化操作系统进行的分析和实验

对于高职院校,其计算机教学目标和任务区别与普通高校,教学内容较全面,知识点比较复杂,为此,针对操作系统,涉及诸多教学实验。一旦借助当前的计算机进行操作系统的试验,如果发生任何操作不当,就会影响计算机的系统试验效果。但是,虚拟技术就能弥补这一缺点,在虚拟的环境中,很多机器会产生于硬盘与内存中,各种处于独立的状态,各自互不干涉和影响,能够保证任务和试验的顺利完成。另外,虚拟计算机和真实计算器呈现各自工作的状态,不会出现互相影响的状态,不管哪一部分出现问题,其它的机器都不会遭受破坏或者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借助虚拟技术进行的操作系统试验,具有较为便捷的优势,能够较大幅度地实现对计算机的有效防护。

2.3对网络安全虚拟化的介绍

网络安全虚拟化集中体现了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在网络安全试验中,借助虚拟化技术,在这种背景下,无需考虑安全试验的类型,任何种类的都可以进行操作,例如,加密的数据系统以及对网络系统的安全设置。此时,需要学校进行大量的投入,就能够实现对整个设备的健全和完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试验环境,有助于学生掌握全面的网络安全知识,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水平和品质。

2.4虚拟技术引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呈现高速进步的趋势,其规模逐渐扩大,教育品质呈现上升的态势,很多高职院校加大投入的力度,增加了相关的设备,强化了管理,对实验室和相关的训练场地进行了相关的完善,目的是为教学提供基本的保障。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设备仍不足,阻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增强,动手能力不高。借助虚拟技术,使得计算机教学在信息化道路上面对极大的机会。对于实验室的设备,由于虚拟技术的积极介入,既满足了降低投入的需要,也实现了对潜力的发挥,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有效缓解了设备欠缺的问题,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为学生营造更加自由和自主的学习环境,突破各方面的不利因素的限制,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以更加主动的态度投入学习。虚拟技术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更加真实的环境,有助于教学实践的推动。

3在计算机教学中对虚拟化应用的有效设计

为了更大限度地发挥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要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需要相关的教学者全面、综合、深入地了解虚拟技术以及在系统中的应用,比较常见的是VmwareWorkstation和Xen等虚拟技术,主要针对当前教学中多机器、多系统共同使用,对多种试验背景进行改善。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关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对于操作中运用的试验环境和背景,要利用VmwareWorkstation来进行设置和确定;其次,对于结构的创建,借助虚拟机来完成,最终实现架构的在虚拟机上的有效安置。

篇9

例如: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口腔技术、医药检验、护理等。同时还要学习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大量的功课和复杂的各种生理结构让同学们很难深刻地理解。像人体解剖学这门典型的基础学科,就是需要大量的记性,没有窍门可言,只能死记硬背。而虚拟技术可将人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数字化,再通过三维立体成像为可视化、多角度移动化便于观察。既可作为教师授课时的一种教学新手段,又可成为学生在课下的一种预习巩固的新方式。倘若每人一台虚拟教学计算机,那么更加便于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思考。另外,虚拟3D技术在中医针灸教学中也能发挥其自身的优势。通过构建虚拟人体,建立穴位,对刺激方法和刺激量进行数据化。让学生感受中医针灸学的针灸方法与力度,这种技术可以为需要多次或日常难于接触的实践活动和实验提供一个平台。最终掌握整个知识体系。虚拟技术优势具体如下:(1)虚拟技术的应用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计算机创建的3D模拟虚拟环境,学生能够比较快地进入到人机交流的环境中。逼真的虚拟环境,使同学们感性层面上得到的知识能够大幅提高,这样对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深刻,再加上声色并茂的课堂形式将使得整个教学氛围更加活泼。同时,虚拟技术还可以提供声音、动态图像,能够将许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的表现出来,课堂的授课效率势必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2)虚拟技术延伸了传统教学的手段。传统的教学主要集中在教室与实验室中,教师在课堂中和实验室中讲授后,虚拟技术所提供的操作环境为传统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扩展。经过理论课程的学习,虚拟技术对整个课堂教学后的的一种强有力的补充。打破了教与学的限制,在课余时间同样可以学习,为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是提高课后复习效率的辅助手段。因此,虚拟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介入,改善了师生的互动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新的电子教学场所。此外,在一些病理、药理等实验中,实验的效果需要比较长时间的观察。这样在课程安排上会有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重点现象也容易被遗漏。虚拟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整个实验的现象呈献给学生。学生可以自己做出相关的总结,减少等待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打破时间上的限制。(3)虚拟技术可以规避风险。不论是医学实验还是临床治疗,都有一些危害人体健康的操作,譬如发生血液感染或者传染类性质的临床疾病。尤其在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自己的演示或者通过教学录像方法为学生展示,虽然这种方法规避了真实的风险,但也带不来真实体验。学生自然也就无法亲自接触到实验现象,更不能体验到操作过程所注意的问题与风险,实验的本质就很难被传授出来,更多的感性知识不容易获得。引入虚拟技术,把临产病例植入到虚拟环境中,将不正规的操作将导致的风险和注意事项输入到虚拟环境中,如此一来,学生便可打消各种顾虑,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中。在虚拟试验中一旦触及风险项,便会有相应的提示。通过一次次的虚拟实验,学生更能深刻了解感性知识、总结知识,此举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且规避了风险,为医学教育提供了可靠的安全实验环境。

3虚拟医学教学系统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实践教学中,有着独特的天然优势,解决实验消耗过多、教学资源匮乏所带来的问题。特别是对医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做了很好的规避。不但可以让学生放心大胆地去做,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学习积极性,节约大量的医疗耗材。丰富了医学教育的手段,拓宽了广大同学们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仅如此,虚拟教学对教育思想与教育技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现有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有了新的研究方向。

篇10

阴历计时便从这时开始发展起来。和公历根据太阳运转周期计时不同,我国智慧的古人们通过观察月亮圆缺的变化来计月,每月29.5306天,1年12个月。

29.5306×12=354.3672(天)365-354=11(天)

阴历一年354天和公历365天每年有11天的误差,每过3年就有33天的差距。聪明的古人在天文观测中也慢慢地发现了这个小问题。于是他们又发明了每四年增加一个闰月,用来修正这样的偏差,让时间在计算上更加准确。到了春秋时代开始在阴历中增加季节的标注,最早的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便出现了。到了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才完全确立。历法结合节气指导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耕作和生活。

时间这个无形的概念就这样被我们聪明的人类利用了起来。我们发现时间、设置时间也管理着时间。时间看似漫长,但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我们身边悄悄的流逝着。那我们人的一生又能经历多少时间呢?按照2021年统计出我国平均寿命按77岁计算的话,我们一生将走过:

篇11

2.1课堂信息技术更新滞后

信息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快,信息快,更新快,技术改进快,政策改革快,这些快也就要求我们行动快,跟上节奏。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改革更是最中之最,其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可是正是因为这些快,导致我们高校的教学跟不上节奏,课本教材的更新速度根本就跟不上社会科技的发展,案例的使用也是不能跟上前沿。在案例技术的获得再经过加工变成教材再传递给学生,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导致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无法在第一时间及时的被学生接触接受,最终导致高校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社会脱节,导致知识和实践脱节,这就是高校课堂教学滞后。

2.2课程设置不合理

针对课堂教学,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错误,多数学校过分注重理论教学,理论课程安排的较多,教学方式多是很枯燥的,老师简单讲讲基本原理,学生随便听一听,然后到了考试的时候老师会给划一下重点,只要考试没挂就行。试问这样的教学有什么意义呢?学生什么都学不到,这怎么可能会满足社会对靠科技人才的需求。课程设置中,我们将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设置的不太合理,大多数学校还在缩减实验课时,减少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次数,减少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只是为了考试,不回去真正的深入研究,所以根本不可能落实到实际应用中去。而对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并没有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没有给与足够的动手能力的空间,导致本专业的学生也是一知半解。

3.如何改进高校计算机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3.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堂教学

我们所教育出的人才将来是要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参与到计算机科学技术这一行业中,所以我们应该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准确把握社会对于学生条件以及相关行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培养与社会接轨的优秀人才。结合当下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形势,优化课堂,发挥老师的主导优势,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多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校计算机技术技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另外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不能单纯的拔高,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基本素质、基础知识的培养,只有把基础打牢了,学习更深层次的东西才能游刃有余、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只有夯实了基础,才能更好地了解掌握计算机知识,才有能力去创新。

3.2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现行的高校教育方法是比较单一的,多采用以老师为主体,结合板书或者多媒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满堂灌,不管学生有没有接受,我只要完成了我自己的教学任务,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就可以了,考试的时候给学生画画重点,然后考试过了,学生得到毕业证,顺利毕业了。可是,这样的学生有那个企业会要呢,什么专业知识都不懂,一个企业不会去养闲人的,最后导致一大堆的人无法就业。新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情况,多带学生进行上机实验,趣味教学,引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篇12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社会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毫无疑问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是师生平等对话互动的过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迅速、高效、生动地传播信息,实现个性化互动的交流方式,是摆在我们中小学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现就如何把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提供资源

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能创设出声情并茂的

场景,使学生手中有物,目中有景,口中有所言,心中有所想。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小学数学论文,这样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在创设的场景中尽情地发挥作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统计”内容时,我设计课件引入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活泼的卡通人物给孩子们以美的享受,在比较真实的展现教学过程的同时,使他们体会到记录的重要、方法的多样,进而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以《九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一课为例,就可以在资源库中找到用手指指法记忆九的乘法口诀的图片和一段关于乘法口诀的动画视频,这些资料都可以在网上点击预览,需要的话直接下载到指定的地点就可以使用了。如果还有需要的话,还可以通过百度、 google、雅虎等搜索引擎进一步搜集资料龙源期刊。多媒体凭借其特有的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掌握数学知识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使数学贴近生活实际。

为什么许多的孩子对数学缺少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计算机教学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机的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和计算机的声像功能能将知识难点和某些过程直观化,以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化认识程度,并通过揭示内在的规律和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多媒体可以变静为动,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强化算理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小学数学论文,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比较容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解决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许多矛盾,增强了教学效果,使声、形、色并茂,给小学生鲜明的表象,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的知识更多更广。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放开一些,真正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人,从他们最近的发展区出发,给其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体尝成功的愉悦。例如,在应用电脑课件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用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再现学校派来了三辆汽车来接同学们去旅游的画面,伴随教师的提问:同学们猜一猜看,你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小学数学论文,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向,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认识了圆以后,就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去了。在这一主体活动中,学生呈现出极高的热情,很快理解了题意,进行了解答。这样的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在思考发现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四、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的进行练习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龙源期刊。

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的练习环节中,学生可以任意点击课件动画图中的任意景物,问题和答案是不惟一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均得到训练,这一点光靠教师是很难做到的。

在练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小学数学论文,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技术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

篇13

(一)建立校本研训机制,理论积淀,厚实底蕴。

1.各校要建立校本研训机制,加强、健全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制度,加强理论学习的指导,认真组织好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教育理念支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本学期要继续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同时建议各校可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人民教育》编辑部编)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各校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形式,如“集体备课、沙龙研讨、专家讲座、校内骨干教师的讲学、教师撰写教育教学博客、浏览教学网站、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真正用于督促和反馈教师学习的效果,使教师个体化的学习经验确实成为进行课改实践的理论基础。我们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师在理论指引下去关注和研究课堂中学生的发展、课堂中教学的生成、教学中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等问题,这是当前小学数学应该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

2.各校要认真组织学科教研组回顾第一轮课改实验的实施情况,集思广益,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反思存在的问题。依托理论学习,首先从理念层面进一步更新认识。可以根据面上的问题,充分考虑教师们的需求,整体规划学期理论学习活动,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系统性。

3.在学习理论、总结经验基础上,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教改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本学期将组织市“小数会”年论文评优活动,主题为“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含“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探究与实践”)(截稿时间10月10日)。

(二)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夯实课程实施基石

1.各校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减负”精神,坚持杜绝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现象,积极为推进素质教育创设宽松的环境与条件;要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应确保基本学习要求的有效落实,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2.各校要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常州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常州市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常规)”以规范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同时可以组织教师讨论制定切合本校数学教学实际的常规,以让“常规”真正做到校本化。

3.抓常规,要以加强教研组建设为中心,要以“备课、上课”为重点,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让教师间同伴互助,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在贯彻落实“减负”精神要求下,加强对“常态课”的研究,追求质朴而真实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开展好“课题+教研”的研讨形式,即教研活动要有主题,提倡教研与科研有机整合,做好专题研究。在施教过程中提倡教师从学生数学能力的养成考虑,组织积累性常规活动,如:每节课前五分钟,可结合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诸如“口算、对口诀”等专题训练,要求活动节奏恰当、点面结合灵活、活动方式有趣。进一步探索与完善确保常规落实,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教学过程管理的有效措施,继续加强课堂教学的日常调研工作。

(三)切实加强对课程改革实施过程的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要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素养,那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到“生活数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实践价值。当然,数学又不仅仅是“生活”,数学课必须具有浓厚的“数学味——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故,针对新课程改革,我们要做好如下工作:

1.积极开展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教学研究小组活动,进一步明确活动目标,改善活动方式,提高活动的水平。针对当前教师们普遍反映对现行“国标本苏教版”教材内容和体系不够熟悉的状况,建议各校在数学校本教研活动时,可以新教材为依托,深入地对教材进行钻研,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他们是如何看待数学教材内容的,哪些是难点,哪些表述不容易理解?要研究“针对具体情况,我们的教学策略是什么?”以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

2.为更好地彰显我市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方向、凸显研究的重点,转变研训方式,同时也为一线教师提供研究与发展的平台。本学期对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部分内容将继续进行专题研究,特别是要对教材中“整数计算的教学”内容进行专题研讨工作,在总结计算教学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具体围绕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具体要求、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关于计算教学的编写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与改进建议、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及原因分析等问题展开。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年级单元具 体 内 容页码连续

课时研究

时间

二9《时、分、秒》》P88-93311月

三7《乘法》P70-75310月

四1《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二)》P8-1029月

五6《解决问题的策略》P63-6739月

说明:另《数学探究我快乐》中的六年级《近似值和估算》(P33-36)与四年级《有趣的数阵》(P51-54)的各1课时材料作为本学期特别的研究内容。11月

对以上专题研究的内容,望其他校的教研组老师们也能积极主动地在本校开展相关的专题研究,并进行教学反思活动,以追求区域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经验的有效提升。

3.继续维护和充实“金坛市小学数学交流中心”网站的正常运转,及时发现并整理教学一线教师的经验和做法,让资源进行共享。

(四)认真抓好课题研究,扎实推进教育科研,深化数学教育教学改革。

数学课堂是师生彰显生命活力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要做到这一点数学教育科研应是先导。首先,全体数学教师都应“聚焦课堂、研究教学”,努力实现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其次,教师要努力学习教学理论并力求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科研意识,不断加强教学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再次,各校数学教师要形成“教、学、研”的共同体,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积极营造具有浓浓教研文化的氛围,这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有力之举。为此,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各校已备案或立项的各级各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要继续扎实抓好研究过程的落实,不搞课题研究的花架子,要走“研训一体化”之路,以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年课题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⑴在新的平台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⑵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⑶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及时有效地反馈,追求真实、有效的学习过程,以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2.由市研训中心小学数学组领衔研究的省教研第七批立项课题《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探究与实践研究》,本学期将从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目标、有效策略、材料的选择与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评价等方面继续进行深度研究。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子课题组长要继续从各自研究的重点进行开创性研究工作,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要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多践行,深思考,要为推动我市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课题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在本学期组织人员继续编写《数学探究 我快乐》上册书稿,以拓宽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提高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各校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要积极开展“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研究”,特别是已被江苏省教育厅确认为实验小学的学校要先行一步,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提高教师教学预设的水平和驾驭课堂生成的能力,探索实现师生主体性张扬的途径和实施策略,同时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及业务素质。

1.各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常州市级、金坛市级数学学科带头人主持一个课题的研究工作,青年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在相应范围内上1-2节研究课或示范课;数学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力争每年在省、市级教育刊物上发表1-2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