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核心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环境核心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环境核心论文

篇1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如何管理核心能力

电子商务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与交易方式,革命性地变革了企业的生态环境,颠覆了企业的竞争形态,重新定义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势必要对核心能力实施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嬗变。核心能力的管理是多方面的,许庆瑞[9]认为最为重要的管理包括了四个方面即核心能力的选择、建立、部署和保护。

(一)核心能力的选择核心能力不是单纯的某种能力或技能,而是一组能力或技能的组合,因此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当首先识别什么是核心能力。但众多能力中,企业应着重选择创新能力与应变能力。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加强创新是塑造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汲取更多的创意,更加贴近消费者,把握市场动态,对产品与服务不断创新。打破传统的研发接口,将创新能力内化为企业的核心能力,以建立市场中的领先优势。电子商务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运用互联网的商业形态,在电商环境下,经济的运行模式特别在速度方面有了革命性的变革,也因此出现了“实时经济”等新概念。市场竞争对企业的运营包括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还应当把应变能力列为核心能力的重要选项。

(二)核心能力的建立要建立核心能力,首先要对核心能力的本质有清晰的认识。魏江认为,为分析核心能力的本质,必须以核心能力的表现形式和依附载体分析为前提,通过对这两者的分析,魏江得出了企业核心能力的本质是企业的特有的知识。因此,要建立核心能力,应加强企业的知识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知识的更新换代加速,学科交叉与融合加深,企业应不断吸收新知识,实现知识的集成与融合,加强对知识型人才的管理,同时实现知识在企业内部能做到跨越文化和时空限制的传递与共享。其次要认识到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经营边界日益扩大与模糊化,核心能力的建立也应当跨越传统的企业边界,比如采用虚拟组织,或是加强战略联盟,有效应对激烈的竞争。

篇2

由于网络的互动性、虚拟性、娱乐化等特点形成的巨大吸引力,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社交网络几乎存在于每个大学生的身边。大学生通过网络有了更多渠道接触和融入生活,可以了解时事新闻,关注社会热点,积极思考,参与讨论,这一过程本身也成为成长的过程。因此,生活在网络环境中的当代大学生具有了更为开阔的视野,更为开放的观念,更为开明的心态。但是,也有很多大学生远远超出了适应网络环境的范畴,他们要紧跟这种社会时尚,避免因落伍而受到嘲笑和鄙视。更有某些学生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把自己打造成“网络达人”。网络游戏也成为很多大学生的主要消遣方式,甚至个别学生的大学时光基本是在网游中度过的。这些不正常的现象造成的逃课、挂科比较普遍,退学甚至自杀也时有出现,给大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等造成巨大的危害和负担,也引发了社会的忧虑和不安。总之,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已经把它作为生活时尚、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由此出现的种种新情况和新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

(2)网络影响了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

网络环境使人们能够跨越地域阻隔,十分便捷地进行交流。但是,网络交流的便捷却使很多人疏于面对面的交流,习惯打字交流却不愿与人直面沟通,甚至有些人网络交流如鱼得水,现实的人际沟通却困难重重。这种人际交流障碍和网络寻求沟通互相掣肘,形成恶性循环,在少部分大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另外,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很多信息无法判断其真伪,因此造成人们对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产生惧怕,也常常使大学生产生怀疑一切和盲目跟风等极端情绪,造成其对现实问题缺乏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网络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许多生活需要点击鼠标即可解决,以致很多大学生因此变得更“宅”,对网络的依赖更加强烈。这种沉迷网络虚拟环境因而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现象往往造成部分大学生自身生活都混乱不堪,更无法谈到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了。

2.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1)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由于高度的信息化和获取资料的便捷性,网络可以使大学生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做到足不出户而知晓天下。然而,强大的搜索引擎也逐渐使人们产生依赖甚至思维的惰性。学术论文写不出来、作业答案没有、上课时间太无聊,怎么办?这些网络都可以解决。由此,大学生依赖网络越来越多,自主性和勤奋用功能力越来越差。同时,网络资料的便捷化,可能会使人们改变阅读习惯并逐渐抛弃纸质阅读。难怪许多人慨叹:为什么中国人不读书?

(2)自由开放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独立判断提出挑战

通过浏览不同人的不同看法,大学生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社会,有利于辩证思维的培养。但是,过于宽松的网络环境也容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轻信某些谣言而变得偏激。更重要的是,很多大学生通过网络环境的熏陶,形成了挑剔的眼光和批判的思维。虽然这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熟,但也会使部分学生由于偏激而反感正向的思想和观念,特别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灌输开始逃避和抵制。这对高校教育工作的观念和方式提出严峻挑战。因此,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思维判断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可以给大学生以“正能量”;相反,低俗虚假的网络环境,也会给大学生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然而,正反相较之间,最终的结果还是取决于大学生自身的态度和追求。对于自制自律能力较强的大学生,网络可以成为很好的工具;对于自律自控能力较弱的大学生,网络的负面影响就会十分突出。

二、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职责,而积极践行正是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应该做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维护者,成为网络环境里的“正能量”。

1.不断提高应对网络环境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已经能够辩证地来看待网络,他们把网络称为“双刃剑”。因此,如何利用好网络、发挥网络的强大优势就对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1)对新生事物学习和接受的能力

网络环境里新的事情层出不穷,新的信息潮水般涌现。作为现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要具备慧眼识珠的本领,能够分清哪些是先进科学的、哪些是落后腐朽的,自觉追求科学高尚的知识和思想,坚决摒弃有损有害的精神和信息垃圾。这种学习和接受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大学生成长和成熟的成才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信心满满地把传播先进科学文化做为自身心尽的职责。

(2)信息选择和判断的能力

面对网络的海量信息,特别是以新、奇、快示人的各种新闻,首先要培养大学生梳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才能不被信息爆炸所淹没。同时,对于梳理和提取的信息还应形成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以避免被诱惑和误导。网络上充斥的不良信息不仅占用大学生许多宝贵时间,更会引发其思想观念甚至身心状态发生改变。网络环境中,往往缺乏正能量的正面宣传,到处充斥的负面信息常常使人心灰意冷、缺乏信心;在网络环境中,遇到陌生的人或虚假信息,人们的防范意识要比现实中低很多,这也正是网络诈骗多发的原因。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客观辩证地认识网络环境,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来看待网络事物,多些冷静面对、分析核实、客观负责,少些偏激浮躁、偏听盲从、主观随意。有了正确的选择和判断才能分清是非、辨别美丑、加强自我保护,也才有可能做到不被不良信息所迷惑,增强对社会的信任感和建设美好社会的精神力量,更不会成为网络不良信息的散布者和助推者。

(3)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的巨大吸引力和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不仅仅是考验大学生自觉控制对网络的依赖、自觉抵制来自网络的不良信息的能力,更是考验现实生活中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很多在网络中出现问题的大学生,究其原因,固然有网络环境导致的因素,但根本原因还是现实生活中没能很好解决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加之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思想观念出现问题,从而把网络作为逃避的场所、麻醉的工具。因此要想解决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他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思想意识和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

2.充分重视核心价值观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大学生抵御网络负面影响、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基础。大学时代既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自身个性充分展示的时期。把自我个性展示和社会价值标准有机结合,既是对大学生的挑战也是其成长、成熟的标志。

(1)提高道德认知,自觉明辨是非

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确立需要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引导。正确的道德认知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仅是解决网络问题的关键,也是大学生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条件。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对网络环境和现实的关系有正确的把握,认真分析、梳理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发挥感染教育引导的作用。要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对学生反映出的问题、误区面对面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结合课堂内容对网络中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对谣言予以澄清和批驳。也要利用好第二课堂的教育活动,置身其中学习、践行正确的思想。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公益事件的宣传报道力度。对网络道德绑架敢于说“不”。同时,要建设更好、更多的权威网站,不仅注重导向正确,还要注意发挥网络特点;既要实用又要有趣,引导网民也包括大学生正确上网。现在很多红色网站的建立并没有完全发挥网络的特点,还是板着面孔、单向灌输,所以不仅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这种思想教育方式的改革,需要努力探索和加强研究。

(2)加强自我控制,认真规划现实

过于丰富而抢眼的各类信息与娱乐方式使部分学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耽误了自身学业与日常生活。要抵抗诱惑,提高自我约束力,不仅需要解决思想观念上的问题,也可以寻找某些有效措施。①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严格各方面的要求;②加强对现实的规划,寻求自我约束;③探究自己在现实中的缺失,努力予以弥补和完善;④不仅建立更具吸引力的网络社交圈,也要积极参加现实生活的交往和交流;⑤不随便结识陌生人,不随便公布自己的信息;⑥特别要教育学生用爱国、敬业、友善、诚信的道德准则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篇3

一、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关系到新一代大学生的成长,关系到社会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也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因此,在优化高职学生理想和信念教育环境方面,高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各个高校都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举措,主要的体现在建立标志性的校园文化项目、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等方面。比如,某些高校举办各项歌咏比赛、棋类比赛、心理运动会比赛等活动来激发大学生团结、奋进、向上的良好信念;某些高校开设无人诚信店,激发学生的诚信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优化网络环境,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

我们身处一个网络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尤其对正在成长的高职学生产生的撞击会更加明显。大学生自主能力有限,有时难以抵御网络惊人的吸引力,这就需要学校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一)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强化社会主义舆论导向教育

高职高专学生对网络有依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借助网络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变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我们要依据社会现实、学生的关注点来开展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情操,使其学会健康使用网络,并在网络中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二)加大思想德育教育队伍的建设

要做好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必须拥有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定期接受培训,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学会使用多种教育方法来开展工作。另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在学生的思想出现问题时及时与他们沟通,引导他们走出思想的困境,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三、利用国家重大事件的大环境教育学生

(一)国家重大事件对大学生理想和信念的影响

国家重大事件的正面效应会给大学生带来正能量,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以及责任意识。例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社会和各个高校大力宣传、弘扬奥运精神、世博精神,许多高职高专学生积极投身这项活动,在活动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二)探索不同方式,引导高职高专学生理想和信念的形成

国家重大事件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良好契机,是社会培养大学生理想和信念的难得机遇。在校大学生平时忙于上课、考证,很少参加社会实践,经验极少。此时,重大的国家事件就会引起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注意,营造了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环境,这个环境就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参与平台,在参与活动中,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日渐形成。如2014年3月1日晚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事件,这一重大事件可以进入高校的课堂,通过这一反面事件告诉大学生恐怖组织对社会的危害,激起他们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诸如类似的重大事件还很多,高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各种事件来进行高校学生理想和信念的教育,诸如通过复旦大学投毒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与同学相处;通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使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去。大学生通过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参与到国家重大事件中去,通过亲身参与体会到了强烈的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和公民责任感,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理想和信念。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篇4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信息安全也成为困扰人们的重要问题,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已成为信息科学的热点课题。目前,我国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从业者较少,且安全技术方面的起点较低【2】,这就需要高校合理设置“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加大对信息安全技术人员的培养,以满足网络信息时代对于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

保障云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安全的实质是保证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等在内的信息系统不受到偶然或恶意的威胁、干扰或破坏,保证系统连续正常的运行,使得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信息安全性的含义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3】。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主要是指用户存储在云端的数据及隐私的安全问题,也就是保证用户储存在云端的数据不受到非法下载或篡改。

2 云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安全管理的风险

云计算环境下,大量虚拟化技术、资源池化技术的运用,使得云计算环境内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倍高度整合,使得网络边界防护手段以及数据存储、处理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使得信息资源安全风险越来越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信息泄露,即数据遭非授权用户窃取;第二是信息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即数据被恶意删除、修改等操作;第三是拒绝服务,即用户对数据等资源的合法访问遭到拒绝,造成访问失败;第四非授权访问,系统或数据被他人非法入侵,使得信息被非法使用;第五是窃听:通过技术手段窃取系统中的信息资源;第六是业务流分析: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通信的信息流向、通信总量的变化等参数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第七是假冒:非法用户以欺骗的方式达到冒充合法用户的目的,或权限小的用户冒充成权限大的用户,这也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方式。第八是旁路控制: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处获得非授权的权利或特权。【4】第九是授权侵犯:被授权以某一目的使用某一系统或资源的某个人,却将此权限用于其他非授权的目的,也称作“内部攻击”。最后是抵赖:这是一种来自用户的攻击,涵盖范围比较广泛,比如否认自己曾经过的某条消息、伪造一份对方来信等。

3 云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安全管理的策略

3.1 加强边界防护技术的应用

边界防护功能技术是计算机安全策略的常见应用类型。较为被人们所熟知的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以及抗DDOS等系统技术。防护墙技术是一种屏障技术,该技术主要是由软硬件组合而成,应用于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或者是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防护墙顾名思义,就是起到维护安全的作用,它可以建立一种较为安全的网关技术,在受保护的网络中,屏蔽外面网络中的威胁和问题。具体来说,防火墙是由四个大构件组合而成的,这四个大构件分别是服务访问规则、数据验证的相关工具、包过滤以及应用网关【5】。凡是经过计算机网络的所有数据,都需要进行这四个构件的审核,才能被放行,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信息的安全,流入流出的所有网络通信和要经过此防火墙。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安全警报技术,入侵检测系统在电脑信息交往中始终处于“睁大眼”的状态,它可以进行对信息的监视以及分析等活动,在计算机出现问题的时候,会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处理,发现潜在的问题;同时在平常的运行过程中,可以识别一些外来的入侵,并且将这些活动反馈出来,发出警报,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在对计算机信息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还会将其中的异常行为模式进行相关的记录统计,并且进行分析,及时对其进行管理。抗DDOS是抗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技术,DDOS是近几十年来较为常见的一种骚扰安全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拒绝服务攻击,具体来说,这个问题会直接阻止合法用户在上网方面的应用,用户收到DDOS的影响之后,就会造成不能对正常网络资源进行访问的后果,这样,该项问题的发起者就可以进行一些违法违规的操作,影响整个信息的安全。DDOS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它还有一个形象的名称叫做洪水式攻击,原因在于该项不法技术的攻击策略侧重于大量的文件网络包的攻击,操作者向受害主机源源不断的发送很多看似合法实际上会造成巨大安全信息损坏的网络文件包,造成受害机器在网络上的不畅通,甚至导致服务器资源耗尽,进而引起主机拒绝服务等后果,对于网络信息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6】。抗DDOS技术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保护主机不收DDOS的侵害,保护了文件信息的安全。

3.2 数据传输与数据存储的加密与解密策略

除了在技术方面加强保护以外,还需要在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方面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方面多下功夫,共同促进网络安全信息的发展。

主要的技术方面有:DG图文档加密技术——该项技术能够智能识别计算机所运行的涉密数据,并自动强制对所有涉密数据进行加密操作,而不需要人的参与。体现了安全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从根源解决信息泄密问题。还有运用安全操作系统的方法——相关 的安全管理人员给系统中的关键服务器提供安全运行平台,构成安全服务网络,确保信息资源的安全问题得到保障【7】 。

还要加强信息资源技术的安全管理。规定各计算机网络使用机构、企业以及个人等应建立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合适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加强用户管理和授权管理,建立安全审计和跟踪体系,提高整体网络安全意识。

3.3 云服务器的安全防护

这个可以运用修补漏洞和清马的方法进行安全防护。

清马的步骤:首先找到挂马的标签和网马的地址,找到了恶意代码后,就乐意进行清马工作了,如果是网页被挂马,可以用手动清,也可以用批量清【7】。修补漏洞的步骤:修改网站后台的用户名和密码及后台的默认路径,然后更改数据库名。接着检查一下网站有没有注入漏洞或跨站漏洞,如果有的话就相当打上防注入或防跨站补丁。检查一下网站的上传文件,常见了有欺骗上传漏洞,就对相应的代码进行过滤。尽可能不要暴露网站的后台地址,以免被社会工程学猜解出管理用户和密码。写入一些防挂马代码,让框架代码等挂马无效。或者进行网站部分文件夹的读写权限的修改设置等。

3.4 完善身份认证与身份管理体系

完善身份认证与身份管理体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屏蔽端口,防止个人的信息帐号被盗。如果一旦发生服务器的超级管理员帐号或者特权用户的帐号被盗用的情况的话,那么服务器的信息都可能被恶意泄露和运用,所以只有保障管理员帐号或特权用户帐号不被非法盗用,才能有效保护信息安全。那么完善身份认证与身份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黑客或者非法攻击者进行服务器管理员帐号的窃取工作的时候,常常运用服务器的3389端口来突破界限,这时候只有将经过这个端口的安全计算机信息进行屏蔽,才能保障安全【8】。具体的设置方法为:右击系统桌面选项桌面中的“我的电脑”这个选项,右击鼠标选择“属性”这个命令,然后在弹出的属性设置对话框中,选中“远程”选项卡,然后取消“允许用户远程连接到这台计算机”“允许从这台计算机发送远程协助邀请”的选项即可。

4 结束语

云计算已经成为具有革命意义的计算模型,它是未来计算机行业发展的趋势,解决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是云计算应用推广的前提。因此,分析云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面临的风险,积极研究安全策略,保障云计算环境的信息安全是当今IT界的重要课题。我们应结合中国国情,积极研究云安全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安全产品,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马苗苗.浅析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及其防护[J].中国科技博览,2011(32).

[2] 何绍华,梁春江.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安全问题[J].图书馆学刊,2008(2).

[3] 沈宏雷.病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利用[J].中国病案,2008(10).

[4] 冯卫红.论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J].决策探索,2009(8).

[5] 李丽施.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隐患及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5):67-68.

篇5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和环境会计的联系 无论是社会责任会计 还是环境会计

【本页关键词】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双刊号CN期刊

【正文】

五是会计目标不同。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侧重点是企业内部, 其目标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而向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提供各责任实体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成本信息; 而社会责任会计除了向管理当局提供社会责任信息外, 还应向企业外部的政府机构、社会公众提供有关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以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六是会计对象不同。内部责任会计以各责任实体对企业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及其履行情况为核算对象,经济责任主要指资金运动。而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单位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其主要内容是社会资源利用情况, 产品质量控制及改善情况, 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 职工培训及工资情况, 对所在社区的贡献, 社会公益活动情况等。

一、社会责任会计和环境会计的比较

( 一) 社会责任会计和环境会计的联系首先, 无论是社会责任会计, 还是环境会计, 都是对传统经济理性的挑战, 也是对现代会计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创新, 其会计程序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次, 理论和实务很不完善。两者都是新生事物, 世界范围内关于两者的研究还处于不断发展和摸索的过程。最后, 从计量方法上看, 社会责任会计和环境会计的计量都是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的复合计量。

( 二) 社会责任会计和环境会计的区别一是理论构建基础不同。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体系构建在“经济—社会”二维系统的基础上, 它虽然也考虑环境因素, 但仅作为社会子系统中的变量,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而言, 仍然属于外生变量。而环境会计将理论的构建基础由二维的“经济—社会”系统发展成为三维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认为生态环境对于人类活动不仅是外部变量, 而是其子系统, 并且把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定位在可持续发展, 试图从生态效率的角度出发, 实现对企业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的科学计量, 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原则对这些活动进行正确评估和合理控制。二是核算范围不同。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企业除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外, 还必须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其范围除环境保护外, 还包括职工福利和劳动保护、职工培训、社区服务、对消费者的售后服务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须付出一定代价, 但从长远看是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基本条件的。

【文章来源】/article/87/5844.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篇6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1999年以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高等教育出口不畅的问题逐渐凸显,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研究的视野在延伸,研究的领域在扩大,研究的成果不断丰富,研究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已有研究者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做了回顾总结。如姜继红通过中国教育网搜索到2001年至2004年期间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文章有1114篇,但这些研究大多笼统地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而没有注意运用有关理论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产生的原因、采取的措施与对策等进行研究。[1]蓝洁和唐德海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不同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有不同的焦点,多学科复合视角的高等教育就业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理论演绎及问题解决向度上,已有研究成果呈现诸多不足。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趋势将在学科视角的切入、多学科复合视角的交叉领域、理论演绎、实证研究成果的理论提升等方面寻求新的研究思路和发展。[2]赖德胜、孟大虎等指出,与国外文献相比,国内已有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利用基本的供给―需求分析工具所进行的总体研究基本没有;二是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初次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而紧缩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对已就业多年的大学毕业生、对其他青年群体的收益水平和福利状况有何影响,缺乏系统的分析和讨论;三是对于当代中国这个典型的转轨经济体来说,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可能更复杂,来源更广泛,但国内已有研究在分析视角上仍显得不够丰富,无法对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前面透彻的把握。[3]范围和高耀明以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新)收录的1979―2008年间“高等教育专题”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中的4253篇高被引论文研究主题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将“就业及就业指导”作为二级主题置于一级主题“高等学校教与学”之下,1979年至2008年期间共有就业及就业指导的高被引论文153篇,占全部高等教育研究主题高被引论文数量的9%。[4]

运用CSSCI所提供的论文关键词的频率、变化趋势以及论文的被引次数可以揭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5]顺承这一思路,运用CSSCI数据库统计出2001―2008年间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标引5次及以上)和高被引论著(标引4次及以上),通过对高频关键词和高被引论著的分析来揭示大学生就业研究领域的热点和趋势。另外,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里的作者发文和作者被引情况来统计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核心作者群的研究活动可以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的基本态势。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的热点分析

关键词体现了论文的主要内容,从理论上讲,高频率的关键词代表了该研究领域的常规研究指向或某一阶段内的学术热点;高被引论文在学界有两层含义,其一预示着该论文的质量较高,其二说明该论文在学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程度。[6]因此,将从高频率的关键词和高被引论文两个方面来分析2001―2008年间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的研究热点。

表1列出了2001―2008年间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论文中标引5次及以上的关键词23个;表2列出了2001―2008年间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被引达4次及以上的18篇论著。

表1 2001―2008年论文中标引5次及以上的关键词

从表1可以看出,在23个关键词中,“教育”和“指导”遥遥领先,总标引次数达121次,表明大学生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视野的不断开阔,对大学生自身的关注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表2中“就业能力”、“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观念”、“性别”等与大学生自身有关的关键词标引达78次。与此相应,在高被引论著中,仅在篇名上与大学生自身相关的就有5篇,这些论著总被引频数高达31次。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持续关注的另一个热点是就业环境。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大学生就业也经历了从分配到择业的转变,就业的环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表1中与此相关的关键词比较多,如“就业市场”、“劳动力市场”、“政策”、“就业政策”、“对策”等。从表2来看,与这一主题相关联的论著有5篇,这些论著总被引频数高达61次,远高于其他的研究热点。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趋势分析

通过对表1和表2的解读,不仅可以了解到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的热点,还可以大体上认识研究热点、主要研究角度和主要研究方法的变化,了解变化的基本趋势。

从表1关键词标引次数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焦点逐步转向对微观的大学生自身和宏观的就业环境的关注。

对微观的大学生自身的关注,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是研究者的视线逐渐回归到高等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人身上。从表1可以看到,“就业能力”、“社会资本”等关键词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高被引论著的篇名中出现“就业能力”和“社会资本”的更是多达5篇。而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综合素质、学校的培养模式、受教育的效果直接就体现在其“就业能力”等方面。

表3 2001―2008年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核心作者群

序号 作者姓名 发文量 被引量 作者机构

1 曹殊 5 5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2 池忠军 5 5 中国矿业大学

3 杨伟国 4 1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4 胡解旺 4 5 嘉兴学院

5 李家华 3 16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6 姚裕群 3 6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7 冯华 3 5 北京师范大学

8 贾利军 3 4 南京师范大学

9 林惠青 3 4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

10 曾湘泉 2 27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11 周济 2 10 教育部

12 郑洁 2 9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13 吴庆 2 7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系

14 李颖 2 6 华南理工大学

15 黄敬宝 2 5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

16 赵立卫 2 4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宏观的就业环境比较复杂,虽然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加以研究,但从整体趋势上来看,对就业环境的研究依然是今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曾湘泉的专著《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和学术论文《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5年间被引频次达到了47次,就说明了学者们对就业环境的持续关注。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趋势还可以从主要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方面进行分析。从表2可以看到,18篇高被引论著主要采用了经济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视角,分别为7篇、6篇和4篇。研究方法以实证居多,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高被引论著达10篇。这说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已由定性向定量转变。

四、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的核心作者群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也产生了这一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利用CSSCI操作平台,检索出2001―2008年间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作者共65人,以这65人为初选名单,统计他们发文的被引次数,将被引4次及以上的统计在内,统计结果如表3。

以表3来看,这16人可以看做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因为一方面他们在大学生就业问题领域发文较多(2篇及以上),另一方面他们的论著被引频次较高,说明有较强的学术影响。以数据为例,这16人论著总数达到47篇,占5年间大学生就业问题论著总量663篇的7.09%;16人论著总被引次数为129次,占5年间大学生就业问题论著总被引次数773次的16.69%。由此可见,他们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前沿作者中的地位显著。

在16名作者中,属于高等院校的有13人,占总数的81.25%,体现出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的主力军作用。从核心作者机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如北京、浙江、广东等地。

五、结论

通过运用CSSCI数据库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的热点、趋势以及核心作者群的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研究的热点来看,大学生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视野的不断开阔,对大学生自身的关注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就业环境也得到研究者的持续关注。

第二,从研究的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焦点逐步转向对微观的大学生自身和宏观的就业环境的关注。研究方法上已由定性向定量转变。

第三,从核心作者群来看,16人构成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他们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前沿作者中的地位显著,主要来自高等院校,并且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参考文献

[1]姜继红.社会资本与就业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7-8.

[2]蓝洁,唐德海.多学科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5(5):85-88.

[3]赖德胜,孟大虎.中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7.

[4]范围,高耀明.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主题:1979―2008[J].高等教育研究,2010(2):45-47.

篇7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254-6108

国内刊号:11-1844/X

邮发代号:82-39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8

一、科技论文的概述

所谓科技论文是指论证、描述运用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获得一定科研成果的学术性文章。中国国家标准GB7713-87明确指出:“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做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科技论文能体现最新的科技成果及科技发展,科技成果已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科技论文,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科技论文的选择

应选择近期发表的较高水平的科技论文,注意选择研究角度新颖、涉及生物学热点话题的研究文章。如学习有关育种知识时,介绍有关华中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克隆出控制水稻光敏感核不育的基因pms3,该科研成果可加速水稻“两系”不育系培育,促进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引导学生由此相关信息为主题,检索有关科技论文,让学生获取科学性、权威性的基因工程育种的最新科学进展。

还应注意选择有关促进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研究的科技论文。例如,在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时,根据不断加剧的“雾霾”天气,引导学生学习《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北京地区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中的气象因素和气溶胶演变特征。学生结合“雾霾”天气亲身体验,加深了对“雾霾”天气的了解,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许多实验验证性的科技论文包含有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和结论,不仅具有科学的、最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还有翔实的实验数据,让学生易于理解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体现科技论文的应用价值与社会意义。

三、科技论文的教学应用

首先在课堂上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份论文,要求学生围绕“文章的研究的目、研究的对象、研究的结论或结果、研究的问题对社会或研究领域有什么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快速地获取有关信息的 能力。

然后指导学生罗列论文中相关的生物学概念和难理解的专业名词,并尝试理清生物学概念与难理解的专业名词之间的关系,通过新情境的构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应用等迁移能力,为理解实验和科学进展打下良好基础。

科技论文表述的实验原理和步骤等具有前瞻性,专业性比较强,学生难以理解。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简要地解释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尝试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简化复杂的实验条件和方法,设计相关类似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四、科技论文的教育价值

1.促进学生学会文献检索

指导学生从公共媒体如报纸、公共科学杂志,比如《新科学家》《科学新闻》或者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采用“文献检索方法”“数据库检索方法”“出版物检索方法”,使用关键词搜索,在论文期刊上网站上或搜寻合适的论文,比如早期原创性研究论文,进行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最迅速、最有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促进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掌握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是建立在一般概念、原理和规律之上的对生物学核心问题认识和理解,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生命的本质,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生物学主干知识。在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核心概念学习中,以关键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速率等”检索到《不同营养条件对金鱼藻净化作用及其生理生态的影响》《静止和充气培养条件下光强对龙须菜光合生理效应的影响》等科技论文,通过学习,拓宽视野,加深对光合作用速率、光合效率、净光合作用速率等生物学核心概念理解和掌握。

3.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和图表处理能力

生物科学经常以生物绘图或图表方式呈现科学研究方法或成果,在教学中尝试将论文的数据用简化的图表进行特殊处理,剔除冗余信息,并将图表与文字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习惯,提高图文转换和图表处理能力,加深对新的科学实验的理解。

篇9

3、版面费是在学术期刊和学术研究兴盛的环境下产生的,它的出场并非偶然,无须大惊小怪。

4、作者人数特别是高校的研究生和教师人数逐年增加,要求发学术论文的数量随之增加。一般硕士、博士生发表有需要“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两篇”的硬指标,论文发得不够就拿不到学位。教师评职称也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正是高校师生获得学位、职称的需要,使得他们对学术期刊趋之若骛,付版面费成了在所不惜的自觉行为。如广州部分高校的学报都有论文版面费的收取规定。接收学术论文通常分为内稿和外稿,一般只对外稿依版面数额收费。

5、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是有成本费的,且因有关商品和劳动力的涨价而使其成本费不断上涨。尽管有很多学术期刊、特别是一些很有名望的学术期刊从来不收版面费,给作者的稿酬甚至奖励也不少。但是只要它是学术期刊,其编辑部都要对论文稿件进行审改、编校、出版等,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和成本。笔者认为,论文的成本费除出版费、编辑费(包括稿费、审稿费、编校费)外,还应算上两项:编辑人员的工资报酬和维持编辑部正常运转的办公费。

6、中文核心期刊版面费多少钱?

核心期刊的版面费是多少?很多作者这样问,这个问题很难说,因为学术期刊的版免费收费标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价。只能说,不同的学术期刊,不同的价格。只能根据内容推荐刊物,确定价格。如果你问哪个这样的问题。

篇10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6929

国内刊号:11-1827/X

邮发代号:82-38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8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11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0-0585

国内刊号:11-1848/P

邮发代号:2-11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12

一、生态素养大学生提出的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一种文化呈现,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毕业论文,生态理念。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大学是传承人类智慧和创造新知识的场所,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强大起着重要作用。毕业论文,生态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将从工业文明社会逐渐进入生态文明社会。新的社会形态需要大学提供与之相配套的人才,也就对大学的育人目标提出新的要求。随着生态文明的提出,政府、社会、高校都在思考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与时代相适应的高校。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陈敬佑教授在对学校办学理念的探索中提出了生态大学的概念:以教育生态化理念为指导,通过大学系统内外关系的调控,取得学校与外部环境、学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和整体功能的优化,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实现学校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二、生态素养大学生的定义与内涵

笔者通过相关资料发现,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在研究生态大学所培养的人才时大致有两种称呼,一类是“生态人”,一类是“具有生态素养的大学生”。第一类称呼涵盖面过广,因为主要是探讨的是大学生培养。对于第二类的称呼很多研究者只赋予了它具备生态知识,内涵深度不够。笔者所提出的生态素养大学生是指蕴含和谐理念,具备生态意识,拥有创新精神,掌握综合技能,以求得社会发展与自身完善动态均衡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可以说,生态素养大学生是高校实现和谐教育的一个理想状态,是构建生态大学的最终目标,现在对生态素养大学生培养的探索也刚刚开始,但生态素养大学生的内涵决定了它在现阶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一种适应时展要求的全新育人理念,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生态素养大学生的核心是拥有生态理念。生态理念不仅需要大学生掌握生态文化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相处,培养和谐、宽容的生态精神,体现中国古代“和”、“合”二字的精神品质。毕业论文,生态理念。生态素养大学生还应当具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能掌握专业技能,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创新的精神,因为生态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新陈代谢的世界,一个不断创新的世界,只有创新才能生机勃勃、奋发向上。

三、生态素养大学生的培养途径

1.育人环境的生态化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出来的,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它把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看成是互相影响、彼此依存的统一整体。如将大学比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学生和大学的生态环境系统构成了整个大学生态系统。大学生态环境系统用以前惯用的词来说就是育人环境,即其所发挥的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育人环境的生态化是培养生态素养大学生的前提条件,也是生态素养大学生培养的载体。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以 “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为规划理念,体现了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人,将生态理念贯穿每一个环节。毕业论文,生态理念。学校全国首创地将校园和植物园“两园合一”进行建造,努力打造“两园合一、生态种植、示教结合、收特”为特色的生态化校园。毕业论文,生态理念。

2.校园文化的生态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生态化的基石和核心,承载着校园生态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观。浙江农林大学在建设东湖校区时力争体现50余年的文化积淀、办学特色和传统,体现吴越文化的地方特色;倡导“崇尚科学、尊重人才、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营造“培养创业者”摇篮的氛围;体现作为高等学校对社会文明的辐射引导作用和向周边地区的渗透作用。学校以竹文化、茶文化、健康文化为核心大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和谐、包容的生态精神。通过开展“绿色文明”主题活动、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等主题活动将生态文化的教育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活,培养生态道德,使学生养成生态行为,形成生态文明,培养学生自觉成为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

3.育人系统的生态化

育人系统包括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浙江林学院在人才培养中,以教育生态化理念为指导,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全面发展”的生态人培养原则,将生态化教育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生态素养大学生。学校构建以三大课堂为一体的三维人才培养体系。第一课堂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中,强调以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实践能力,促进素质全面提高为目标,保证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第二课堂采取创新竞赛、科研训练、社团活动等形式,通过实验室开放、导师制等制度,构筑师生互动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第三课堂通过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

在学科建设方面。毕业论文,生态理念。以做强特色为抓手,以基础学科为基石,以重点学科为核心,通过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组建了农林资源学科专业群、环境学科专业群、管理学科专业群、人文学科专业群等4大学科专业群,努力构建学科专业的生态群落,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敬佑.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大学[N]. 中国教育报,2007-11-28.

篇13

(一)培养目标

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对环境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应有较全面的了解。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工具和实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工程技术研究、技术改造、开发、设计与工程管理的能力。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5年,其中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送评阅前止)一般不少于一年半。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原则。(1)课程内容:环境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企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2)课程量:环境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原则是三个学期全部完成,并注意第一学期课程安排的饱满度;(3)课程结构:环境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采用课程类别设计思路,切实增强工程意识、增强工程素质培养、增强工程能力。

2.学分设置。全部课程按课内16学时计1学分。环境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学业期间获得学分总数的基本要求为32学分。

3.课程学习。环境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强调理论与应用课程有机结合,学校聘请有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专家讲课或开设专题讲座,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案例分析、现场研究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生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课程设置方案。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必修环节。课程设置方案中公共课程特增加知识产权和信息检索两门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和信息检索能力;基础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专业课程重点培养学生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业务素质;选修课程重点考虑各类学生的研究目标不同,工作性质不同进而突出学生的专业特色;必修环节主要为校内外知名教授、专家开设环境工程领域研究前沿知识讲座和实际案例分析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拓展学生的视野等。

(四)学位论文

学院应严把学位论文过程关,从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编写、预答辩、答辩等工作入手,扎实做好每一步工作。设计过程分,即指导教师对学生在论文过程的中的态度、进度等各方面进行打分,不合格者取消其答辩资格。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一)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体系中工程型教学人才资源建设是建设质量保障的核心环节。根据国家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背景、根据环境工程行业特点、根据依托单位的自身特点,拟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为:建设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企业与学校相结合、反映轨道交通行业、具有国内外行业影响力的高水平、立体化环境工程专业工程型教学团队。

(二)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体系企业教师队伍建设

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体系企业教师队伍建设实行考核聘任制,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数量多,层次高的特点,在今后企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将在总量上适度增加的同时,重点在师资队伍的层次上进行提高,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提升企业教学的质量。

(三)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体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和行业应用需求,在教学 主管院长领导下加强原有工程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三、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一)建立教学全过程动态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