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护士职业生涯规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士职业生涯规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护士职业生涯规划

篇1

(二)本人的家庭经济状况

(三) 本人的职业倾向

本人职业倾向于临床工作,希望可以做一名合格的护士。虽然大家都说临床工作是很辛苦的,但是我觉得临床工作是最直接的服务于社会的方式,用我们的知识和爱心解除别人的痛苦是我们每个护士的心愿。

护士肩负着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护士素质不仅与医疗护理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决定性要素。所以作为一名护生我们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具备良好的素质。将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给病人最贴心的关怀。护士所从事的是一种与特殊人群打交道的工作,是为病人服务的工作,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因此,亲和力是护士必备的素质要求,它可以赢得病人的信任与尊重,获得宽容与理解。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少数亲和力差的护士,表现为表情冷漠,沉默少言,高噪门,快言快语,不修边幅,爱沉脸等,常被病人指责为态度不好,而护士感到委屈,自己并没做错什么呀?护士长也鸣不平,认为护士能力强,办事效率高,是病人太敏感,要求太高了。护士的亲和力本质上是对病人的一种态度,一种关爱的情感表露,常表现为:外表端庄、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大方、善解人意、平易近人,使人感到亲切、温暖与善良。亲和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性格特征,有的人天性活泼,喜欢与人交往,而有的人则沉默寡言,不善与人亲近。亲和力也与个人的后天修养有关,是长期修养而成的人格魅力。亲和力高被认同为人缘好,与人相处融洽。相反,亲和力低的人人际关系紧张,与人相处不和谐。在此方面我可以相当自信的说我的亲和力很好,这也是我当初选择护士这个和特殊人群打交道的行业的原因之一,我喜欢他我才能去努力的做好他。而护士这个行业真的让我觉得神圣而亲切。

( 四)本人的职业规划图及职业目标

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在未来应该会向护理事业发展。围绕这方面,本人特对未来十年作初步规划如下:

1、2009-2011年学业有成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

2、2011-2014年

熟悉适应期: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

主要完成内容:

(1)学历、知识结构:提升自身学历层次,专业技能熟练。英语四级争取考好,开始接触和熟悉工作环境。

(2)个人发展、人际关系:在这一期间,主要做好职业生涯的基础工作,加强沟通,虚心求教。

(3)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适当交际的环境下,尽量形成比较有规律的良好个人习惯,并参加健身运动。

3、2014-2019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调整与评估

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其实每一个人都有理想、信念、追求、抱负;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六)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

(七)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

实施存在的障碍:1、缺乏丰富临床经验;2、缺少技能、创新能力;3、快速适应能力欠缺;4、身体适应能力有差距。5、社交圈太窄。

(八)解决方法

篇2

1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雇员根据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对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护理专业生涯规划是个体计划自己在护理专业生涯中根据其专业发展和个别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拟定需要达到的目标,最终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2]。

2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职业生涯规划一般经过自我剖析与定位、职业生涯目标与路线的设定、职业生涯策略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反

馈与修正等4个步骤来完成[3]。

2.1自我剖析与定位在进行自我剖析之前,首先要知道文职护士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作为一名文职护士,不但要有较强的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还要有乐于助人的精神,要细心,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针对这些要求,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逐一列出,找出符合职业要求的项目和不符合职业要求的项目,弄清自己要从职业中得到什么。通过自我剖析认识自身的条件,发扬优点, 改正缺点,以便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2.2职业生涯目标与路线的设定职业生涯路线是指一个人选定职业后从什么方向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向专业技术方向发展,还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比如,有的人号召力强,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活动协调能力,那么就可以朝护理管理者的目标努力;有的人功底深厚,逻辑思维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那就可以立足护理科研。

2.3职业生涯策略职业生涯策略是指为争取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措施。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设计采取相应的措施。

2.4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与修正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由于对自身及护理工作都不太了解,有时可能会制定出错误的规划,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回顾自己的得失,自觉地总结经验教训,当然也可以参考前辈的经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修正。修订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的选择等。

3文职护士早期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

3.1指导文职护士正确评估工作岗位及学习要求

3.1.1掌握职业技能,学会如何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是护士的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对新护士来说,第一步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掌握护理技能。在这个阶段,护士要通过从事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和常规性工作才能获得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要从小事做起,事事认真,不要自恃有学历而不屑于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3.1.2正确面对困难,学会如何进步对于刚开始工作的护士来说,工作中出现一些小差错和困难都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当出现差错时,不要有自卑心理,应该主动地承担错误,而且要认真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改正。面对困难时不要畏缩不前,必须学会如何解决困难,学会如何进步。

3.2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3.2.1 制定切实可行的岗前培训制度和计划通过培训使文职护士尽早地转变角色、转变观念,培养她们的主人翁意识,树立爱岗位、爱专业的思想,明确工作意识和动机。

3.2.2尽可能地为文职护士创造进修学习的机会通过外出学习使其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及早确立自己前进和努力的方向。到目前为止,我科选送外出学习专科护士5人,回科后有的成为了护理骨干,有的更加熟练了专科技能,在科室护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3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保证规划的落实

3.3.1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科室制订了奖励制度,凡参加护理部组织的各项理论考试及操作比武取得前三名者,科室均给予相应奖励,并作为年底评选先进的重要考评标准,从而大大激发了文职护士的学习热情。

3.3.2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根据文职护士的兴趣、能力、性格特点,尽量安排适合的护理工作,充分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3.3坚持以人为本,对文职护士进行人性化管理在管理工作中注重关怀护士,努力发现每位护士的闪光之处,运用激励的手段,多赞扬,少批评,使护理人员自发地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目标相联系,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使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达到有机的统一,从而增加科室的凝聚力、战斗力。

4小结

通过对文职护士早期职业生涯规划,使护理人员尽快地适应了新岗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减少了工作中的阻力与挫折,增加了专业认同感,增强了对生活和工作的满意度与成就感。作为军队护理管理者,要不断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督促文职护士的职业生涯发展,帮助其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在个人和专业的发展中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王娟,朱念琼.护士职业生涯规划[J].护理研究,2007,21(1):162-163.

篇3

护士是医院与患者的联系桥梁,医护人员的形象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形象和护患关系,现代社会中,护患纠纷是医患纠纷的很大一部分比例[1]。当前护士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出现临床经验不足,服务意识比较薄弱且沟通能力较差等现象,从而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存在很大的意见。为了改善这一现状[2],增加护患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当前医院逐渐加强以人为本管理,规划与管理护士职业生涯,从而提高护士的自我价值、满意感以及尊严。现报道如下。

1 护士职业生涯管理与规划的主要含义

所谓护士职业生涯管理与规划,实质上是指由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护理管理部门,有效的结合护士个人的发展与医院长远发展,从而有效分析、总结以及判定影响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观与客观因素,以此来得出护士事业长远的奋斗目标。接着再科学合理的挑选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岗位[3],得出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和培训计划。通过这一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护士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技能。当前医院的长远发展需要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同时若想实现个人价值也需要医院提供相应的环境,只有在两者共同利益均能实现的基础之上才能够为管理与规划护士职业生涯提供有力的平台[4]。符合实际情况,科学的合理的护士职业生涯管理与规划能够将护士与医院紧密的联合进而形成利益统一体,来增加护士集体荣誉感与组织归属感,最终实现护士的个人价值。

2 加强护士职业生涯管理与规划的重要性

当前护士的专业素养普遍偏低,在工作中问题较多。工作责任心低,工作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低,同时专业技能不高导致在其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问题较多,同时一些护士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够,导致其在出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时冷静的处理,这种盲目处理问题的方式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不满较多。同时由于经济体制与卫生人事制度不断改革与完善,从而极大的加强了医院之间的竞争。这时就需要一些专业的护理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护理人才来提高医院的竞争力[5]。这时给予护理管理人员相关要求即为不断的更新相关管理理念,来有效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资源管理技术与水平。需要其进一步做好护士职业生涯与规划,来制定合适的护士职业方向以及目标,建立核心人才的队伍。针对上述情况,提供较多的成长与发展的机会,使其能够参加相关决策与管理已经成为必须要执行的任务。加强护士职业生涯管理与规划能够有利于院方更好的吸引人才与留住人才,从而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素质,最终促进医学的长远发展[6]。

3 加强护士职业生涯管理与规划的相关程序

对于护士职业生涯管理与规划而言,其属于一个有机开展进行持续修改的过程,其主要包含职业信息方面的传递,以及护士进行自我评价与估计,和组织方面对护士的评价估计等内容,此外还包含制定护士职业生涯发展的具体目的以及路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与考核这五方面的内容。

3.1 传递职业信息

当前医院的人力资源部门与护理管理部门能够结合社会环境以及医院内部的因素进行详细的探索与分析,从而给护士提供一定的信息作为其参考内容,主要包含:医院的长期与近期的护理岗位、管理职位方面的变动以及需求等情况,还有各个岗位与职位需要的人员能力与条件;医院未来计划护士的培训机会和条件、护士工作绩效以及考评等要求。

3.2 护士的评价与估测

现代护理人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护士的责任感较差,同时服务意识较低,因此,在护士职业生涯管理与规划过程中加强其职业道德的教育,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坚持以患者需要为中心,是护士懂得保证患者安全是护理的主要职责。对患者来说,安全和健康是最重要的,因此必须树立护士的责任心。医院可以定期开展法律讲座,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从而使得护士能够科学的自我评估。护士评价与估测还包括组织方面对护士的评估,这就要求护士人员首先要结合自身的价值观念以及职业兴趣与工作能力、个性的特点等多种因素来深入的探索与分析,从而寻找出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再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挑选出合适的发展目标与规划。鉴于个人因素占据主要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护士是否能够胜任其所在岗位,所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从多种方面来对护士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从而制定出正确的方案。

4 护士职业生涯管理与规划的有效实施

在现实生活中,相关管理部门可以结合护士自身的职业生涯与规划,来制定出合适的培训和发展方案,并有效的实施。一方面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与工作环境,从而有效的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合适的机会,来有效的帮助护士解决其在培训以及教育的过程中所需要时间和经费等相关问题。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对护士潜能的有效开发,来确保护士职业生涯规划能够真正的实现。

5 建立健全护士职业生涯的规划与管理制度

在当前情况下,医院方面需要不断的加强对护士职业生涯的有效管理,从而最大限度的增强护士的职业道德素质与组织目标。这包括一方面需要有专业的人士对其负责,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源部门与护理管理部门人员的变动与更换对于护士职业生涯的管理与规划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也不会中断对其的管理,以此来确保护士职业生涯管理与规划的连贯性。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出合适的培训计划以及考核的标准,完善护士奖励与晋升相关制度,从而在制度层面来鼓励护士不断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6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的制定与完善护士职业生涯的管理与规划,在为护理人员提供较好的学习以及发展的机会同时,还能够增强护士对医院目标以及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技能,提高整个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与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当前医院尤其是一些大型的综合医院之中,更需要加强医院同护理人员之间的合作共赢关系,从而使得医院管理人员能够使用科学的理念来管理与规划护士职业生涯,最终实现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整个医院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程贯平.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一剂激励员工的良方[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7,7(11):28-29.

[2] 左月燃.卫生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及对护理管理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07, 22(20):13-14.

[3] 朱玲玲,毕越英.在护理人员中开展急救医疗设备使用技术的培训方法与效果[J].护理杂志,2007,23(10):71-72.

[4] LM Hall,J Waddell,G Donner.Outcomes of a caree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forregistered nurses[J].Nursing Economi,2006,10(3):56-57.

篇4

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立足于自己的性格、爱好、兴趣、能力等因素,权衡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对主客观因素进行综合评定,制定最佳的奋斗目标,合理的人生规划,实现人生价值的增值,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巧妙的融合。而当学生没有对主客因素进行合理的评价,则会使自己误入歧途,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49万,比2014年增加22万,就业人数持续走高,近年来一直处于高位徘徊的状态,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根据企业用人信息的反馈,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敬业精神弱,缺乏组织与协作能力等问题,致使企业苦于找寻合适的员工。另一方面,大学生自卑心理、盲从心理、攀比心理、依赖心理等心理因素,致使大学生难以顺利就业。而这种就业的“错位”是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择业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高校没有形成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缺乏校企合作机制,没有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传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培养出的人才一般很难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下,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新常态,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而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致使很多大学生难以将自己的职业纳入到社会转型中经济发展的轨道,如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及时调整就业观念,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以求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是新时期面临的新的课题。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实践结合的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评价

认清社会形势,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职业化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衔接了学校、社会、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通过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工作经历发展更清晰的自我,以兴趣为导向,结合自身价值取向、能力,准确的进行自我定位。

(二)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大学不断地调整自我,最终使其个人劳动融入到社会劳动领域,只有这样有效地克服个人本位主义思想。既能够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又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

(三)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基于个人兴趣、爱好为基础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展现出清晰的蓝图,使得大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规划每一个目标的实现,进而培养实践技能和社交能力。总之,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的精髓在于二者都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仅克服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促进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利于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加快社会转型,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实践结合方式

(一)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主要是中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新型办学理念。学校以市场导向,通过企业用人信息的反馈,有针对性培养人才,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实效性。这是对教育模式的一种全新的探讨,采用“技能+学历”的教育方法,实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改善其知识结构。同时,十分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采用“七分实践,三分理论”的教育模式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从而弥补自己和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加学生就业前的工作经验,提高学生在入职前的企业竞争能力。总之,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二)职场成功人士“现身说法”

通过邀请职场成功人士到校园内“现身说法”,树立榜样的作用,让学生获知自己所感兴趣的行业、职业的“内部”信息,了解岗位需求与认知结构之间的差距,找到真正自己和在职人员之间的差距,明确真正的自己和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充分的做到自我认知,明确自身优势和不足,思考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科学,是否真正适合自己,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大学学习、生活和实习规划。明其志,方能有所赴,让大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平台,综合考量自身的主客观条件,依托社会实践经验,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整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源

新时期高校应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要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开设相应的课程设置,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经费的投入,而且要注重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等工作制度化、标准化。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提高企事业单位的开发合作领域,构建社会实践的和谐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平台,扩张学生技能培养的空间。同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大学生充分认清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克服盲从心理,变被动服从为主动争取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萧淑珍.职业规划要以实践为基石方能更好地认知自我[J].中国教育报,2007(01)

[2]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的实施意见.川委办[2007]24号

篇5

一、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1、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现状

虽然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外己经日趋发展成熟,但在我国还处发展初期,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对该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包括它的现状、观点及问题的研究。目前,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很多高校未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基础薄弱、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缓慢专业化程度低、侧重于统一内容、个性辅导的阶段化和全程性水平低。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课程,我们还必须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任重而道远。

2、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进展

从实施开展的角度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看,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性研究较少,缺少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性需求调查。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不够专业化,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没有实现有机结合。从大学生的角度研究此问题,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开始重视此门课程,但在具体实施阶段例如环境认知和自我规划及实施等却存在诸多问题。在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自我规划意识淡薄、自我定位不准确、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知程度不够深刻等[1]。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意义

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随之增大。我国的人才市场上大学生的供大于求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现象并存,这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国家、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四方面的共同努力。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优先目标。大学生就业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给社会的安定、和谐带来不利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长远发展的就业之路,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

2、有利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实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国与国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国家的发展依赖于人才的发展,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育。尽管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局限在大学的阶段,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从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长远意义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贯穿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将对实现学生自觉成才、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将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中要求学生对自身进行分析包括个人的性格、爱好、特点及特长,对社会环境及从事的职业对其需求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自己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更客观、准确的认识自己;在对社会环境的调查分析及对职业信息的收集、职业环境的探索及实践中有利于学生对未来从事职业的准确认知。

2、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对自身进行规划,为实现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设定长期和阶段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相关技能,在实施过程中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的能力。

3、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及未来在职场中自我价值的实现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是理论教育,它也包含实践部分,既包含了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实践,同时也包含了为获得准确认知的社会性实践,这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通过认知、规划、实施后选择的职业对大学生自身更具合理性,更有利于大学生走上职场后充分发挥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三、双向互动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新模式概述

1、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所谓“职业生涯”是指从职业学习开始到职业劳动最后结束这一生的职业工作经历过程。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以自身条件和外在环境的分析为依据,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确定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实施必要的行动来实现其目标的活动过程[2]。

2、双向互动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简述

作者通过多年的学生工作实践及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认为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差的主要因素是重视程度不够、自我评价不准确、目标规划与实际行动脱节、学生缺少对社会、市场及从事职业的认识和了解。因此,针对以往模式中的缺陷,从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考核档案入手,以自评准确度、短期目标达成率及实践成绩为依据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来督促、实现目标规划的实施与完成,以专业的社会实践调研为手段促进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市场及想要从事的职业,从而更准确的定位、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最终实现全程性、针对性、双向互动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在此模式中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课程不单单是理论课还包含实践课程,授课和考核过程是由该门课的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及专业导师共同完成的。

3、双向互动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1)新模式的特点:强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整个大学时期,而不是在某个固定的阶段;强调时时性和互动性,规划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可以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而改变,对学生的指导也应随着学生的需求在适时的时间给予指导;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尤其是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这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外部的职业环境,做出更准确、更适合自身的规划;强调全程性的考核机制,这对学生完成之前的个人规划有很好的督促作用。

2)新模式的优势:改变了完全的理论教学,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提升认知水平,做出合理规划;由原来的单一力量变成由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及专业导师共同指导,既可以使理论知识得到普及又实现了对不同专业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指导;全程的考核机制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此门课的重视,也保障了该门课程的实际效果。

4、新模式有待研究的问题

新模式有待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何实现该门课程全程化和系统化、如何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及专业导师三方指导形成合力、社会实践与该门课程的有效结合等。

篇6

摘 要:就业是高校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 随着社会对护理人员需求量的上升[1],民办高

>> 构建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核心的高职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构建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构建 基于胜任力的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研究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省属本科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研究 民办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浅析民办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 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转型的思考 浅析基于全球化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视角下艺术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 浅析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培养的新模式 浅谈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构建 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 基于就业胜任力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视角探析“先就业再择业” 团辅视角下的职业生涯规划 对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谈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心理的关系 以职业生涯规划推动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创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fr=aladdin

[8]李开传. 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构建探究[J]. 高校辅导员,2012,06:21-25.

[9]周济. 贯彻中央精神 扎实做好就业工作――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02:5-10.

[10] 王成杰,甘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43-47.

篇7

Study on nursing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WANG Qiu-yue,LI Ding-mei,WU Fang-ying

【Abstract】 The meaning about career planning in nursing profession and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proposed the steps about nursing students in career planning. For the career planning of nursing studen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nursing profession;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planning; research

护理专业学生正处在职业生涯探索期和建立期的关键阶段,通过职业生涯探索,明确发展方向,完成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护理本科生在校期间的重要任务。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尽可能地规划未来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职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助力的前提下,做好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调整、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以期自己能适得其所。护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在护理专业生涯中根据专业发展和个别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拟订需要达到的目标,设计达到目标的活动,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1 前言

1.1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述: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由职业生涯辅导(career guidance)演变而来,职业生涯辅导起源于职业导(vocational guidance)。1908年,美国工程师Parsons[1]在波士顿成立了职业指导局,第一次提出了职业辅导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Super[2]将“职业生涯(career)”的概念引入职业辅导。职业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与历程,它统合了人的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由此表露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组型。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职业生涯辅导”逐渐取代“职业辅导”,从过去静态、单纯的就业指导,演变为动态、涉及到人一生中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并衍生出“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1.2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护理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计划自己在护理专业生涯中根据专业发展和个别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拟定需要达到的目标,设计达到目标的活动,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它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引申、一种扩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相辅相成。

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到护理管理领域,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促进护士素质的提高和职业发展,对降低护士从业失败的可能性具有积极作用。随着医院广泛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加强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已成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护士个人的自我概念、尊严和满意感[3]。同时,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能随时在医院内部找到符合新增职位所需条件的人才,有利于医院的目标实现与发展[4]。如果护理管理者能最大限度地协助护士及早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给护士指明一个有成就感的职业目标及实现途径,可以增强护士对工作压力的适应,减少离职率。

1.3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国外研究现状:有关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国外开展的较多,欧美国家已经将生涯规划的理论引入护理教育之中,向学生介绍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步骤,帮助学生尽早设定专业目标,有利于学生毕业后以正确的态度从事护理工作,降低其适应困难,促进专业成长。有学者在有关生涯规划及其对生涯发展影响的研究中指出,进行过生涯规划的人在薪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方面都较高[5]。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评工具,有学者开发了生涯决定困难相关因素问卷(CDDQ),包括缺乏准备,缺乏职业相关信息,内心世界与外界矛盾的冲突等3大类因素[6]。

1.3.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护士职业生涯规划鲜有报道。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前绝大多数未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培训,对在职护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辅导尚待研究。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显示,目前人们对自己职业的满意率较低,仅有3%的人对自己的职业状况很满意,,14%的人对自己的职业比较满意,40%的人觉得自己的职业一般,26%的人对职业不满意,而对自己的职业很不满意的则占了7%,总体的满意度仅为26.81%[7]。王群研究表明,护士对工作的评价处于不满意的水平,工作中缺乏专业发展的机会是护士对工作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护士认为医院、护理学院及学术团体所提供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太少[8]。在我国专门针对执业护士的生涯规划问卷目前尚处空白。

2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2.1 自我评估:性格是职业选择的前提,兴趣是工作的动力;自我评估是对自己做出全面分析,主要包括对个人的需求、能力、兴趣、性格、气质等的分析,以确定什么样的职业比较适合自己和自己具备哪些潜能。自我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常用的主要有3种:橱窗分析法、自我测试法、计算机测试法。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性格要求,虽然每个人的性格都不能百分之百地适合某项职业,但却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来培养、发展相应的职业性格,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

2.2 对护理职业的认识:有些护理专业学生在选择护理专业时对护理职业并不了解或是了解甚少、了解得比较片面,他们的选择主要是遵从父母、亲戚、朋友的意愿或是受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全面正确地认识护理职业,调整自己以便更好地适应职业的需要和寻求职业发展。职业信息的获取是认识职业的前提条件,职业信息的获取途径有很多,如图书资料、网络媒体、咨询职业从业人员以及学校教育等。对职业的分析要客观,不仅要认识到职业发展的状况、优势、前景,还要考虑到职业压力、职业存在的问题、职业的社会环境、政治制度和氛围等。只有充分了解职业和职业影响因素,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才能使个人职业规划得以发展和实现。

2.3 确立个人职业生涯目标:职业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通过对自我的评估、职业的认识、社会环境的分析,找出自己适应的职业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确定职业和职业发展的目标。目标有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和微型目标。长期目标为最终追求的结果,职业生涯目标就归为此类;中期目标一般需要1个月到1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短期目标一般需要数天到1个月的时间实现;微型目标就是在1天或某天的一段时间里所完成的目标。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要切合实际、要和自己的具体情况、职业发展相适应。

2.4 行动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确立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要想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还必须要有相应的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是为了争取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行动方案的制订主要包括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相应的教育、培训和实践计划。行动方案的实施:大学一年级,认识自我,为自己建立档案,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职业倾向。收集职业信息,认识护理职业,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多利用见习、社会实践的机会多角度的了解护理职业;大学二年级,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设定专业发展目标,除了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掌握护理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大学三年级,除巩固提高护理专业知识外,还须掌握求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大学四年级,实践自己的护理专业知识,适应社会环境,完成从学生到护理职业者的转换。

2.5 护理职业生涯的评估与反馈: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过程中要经常发现、诊断问题,自觉地总结经验和教训,评估职业生涯规划,修正对自己的认识,纠正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保证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行之有效。同时不断地评估和修正还可以增强个人实现职业目标的信心。

3 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对自我的兴趣、能力、气质、爱好、优势与特长、缺点与不足等自我认识上,约有1/3的学生认为已经很了解,但半数以上的学生仍表示不确定,对此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估和正确的定位。具体表现在:不确定自己的能力特长是什么,对自己未来五年的发展很茫然,对自己是否希望从事与目前所学专业一致的工作也不能清楚地回答。

3.2 职业环境认识不足: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与今后就业方向缺乏整体认识,对职业环境缺乏了解,缺乏对学业和各方面素质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调查发现,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对口就业范围仍然处于模糊的状态,不能全面而明确的描述护理专业今后从事的工作领域范围。

3.3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虽然大多数护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但基本没有接受过学校或其他服务机构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服务。仅有不到10%的学生做过职业生涯设计书,大部分学生认为离毕业还远,不用太早规划或不知道怎样做规划。也有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意义不大,在现实情境下不具备可操作性。这说明了当前我校护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缺乏理性认识和思考,对职业生涯缺乏基本认识,生涯规划意识比较薄弱,对自己职业选择考虑较少,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

3.4 职业目标脱离实际:调查发现,由于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短,接触社会的机会少,护理专业学生缺乏对行业、职位详细信息的了解,对真实的职业环境不具备切实体验,职业目标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很多学生以薪水高低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过分关注经济利益,而不考虑职业前景与长远发展。许多护理专业学生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依托大量理论而缺乏联系实际,生涯规划缺乏操作性,不注重规划的整体性与现实性,生涯规划大同小异,缺乏独立性。

3.5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3.5.1 学校建立职业生涯管理机构,提供个性化的生涯辅导:学校应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管理机构,整合各方资源,从各个层面给予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各个学院、系部的学生辅导工作人员也应加入职业生涯管理机构,收集学生的第一手信息,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对工作进行调整。此外,生涯辅导人员首先应对学生的个人特质及发展需求做个初步的了解,通过采用个性测试量表、资料收集、深度探究、面谈等各种科学化手段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加深对学生的认识并参照测量结果,结合个人特征,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自我特质及环境特征,以实施个性化的生涯辅导。

3.5.2 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丰富授课形式: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生涯辅导师资队伍。可以在学校内部选拔合适人选,也可以引进相关领域的专家。比如:心理学专家,营销学专家以及聘请各医院护理部主任、社会知名人士、人力资源专家参与。定期为大学生做讲座,扩展学生及教师的视野,把握行业最新动态,激励学生树立合理实际的职业目标。除了一般理论的讲授外,授课形式也需要改变传统模式,以教师引导,学生互动为主要形式,采用情景教学模拟某些就职环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5.3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产生生涯规划的强烈愿望。要强化生涯辅导意识,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作为就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之一,并将生涯辅导课程纳入到学生培养计划中,从新生入校之日起就开始对其进行持续的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认识。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的生涯辅导教育活动,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按照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为踏上工作岗位早做准备。

4 结语

长期以来,护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往往注重传授护理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较少引导学生认真考虑和分析自己的内心需要,计划自己的未来。欧美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已经将生涯规划的理论引入护理教育中,向学生介绍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步骤,帮助学生尽早设定专业目标,有利于学生今后以正确的态度从事护理工作,降低其适应困难,促进专业成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各院校均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但生涯规划不是简单的思想教育,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分析自我的方法,在分析自我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长处及不足,了解环境对自我专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正确定位,扬长避短,既不要好高鹜远,又不会低估自己的能力。若护理学生能尽早确立专业发展的目标,必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专业成长以及我国护理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Parsons R. J, Fosbinder D, Murray B, Dwore R. B. Attributes of successful nurse executives: survey of nurses and their mentors[J]. J Nurs Adm. 1998, 28(7-8):10~13.

[2] Super, D. E. 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s of Work. Monographs on Career Education.[M]. Washington, D. C. Superintendent of Documents,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6.45.

[3] 毛世芳,李继平.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4,4(4):40~41.

[4] 左月燃.卫生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及对护理管理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4~6.

[5] Aryee S, Debrah Y. A. A Cross-cultural application of a career planning model[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3,14(2):119~127.

[6] Gati I, Krausz M, Osipow S. H. A taxonomy of difficulties in career decision making[J] Counsel Psychol,1996,43(4):510~526.

[7] 张娴. 哪条道路通罗马――全国首届职业生涯规划调查[J].职业, 2006,6:36~40.

篇8

【Key words】Career Planning; in the level of nursing students

2009年下学期,笔者担任了护理专业两个班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任务,面对这门新的课程,笔者在如何使教学真正贴近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确立职业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在后续的其他德育课教学中进行跟踪研究,现将这一年以来的教学实践与效果研究总结如下。

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乃势在必行

㈠中职生迫切需要通过学习这门课,来指导他们理性规划未来。

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他们踏入学校,经过3年学习,毕业时年龄也就在18岁左右,由于年龄小、认知不足,在校期间“读书就是为了就业”观念不强,到该就业时不知所措,通过开设这门课程,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全面分析护理工作所需要的素质,同时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认知,确立职业生涯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引导他们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定位,科学树立职业目标、毕业时能正确选择职业,从容走向社会。

㈡护士职业要求护生理性规划在校的学习时间,系统学习专业课程,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护士被称为“白衣天使”,我国《护士条例》对护士职业的解释是,护士是“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包括:“①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②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③通过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④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要进入这一职业,须具备上述四个条件,学校教育是要创造其中第二个条件,实际上是其核心条件,必须坚持三年以上的不懈努力才能达到。而中职招进来的大多学生属于普通教育选剩的“差生”,不少学生认为上中职学习护理是无奈之举,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大多数学生中存在的“升学无意识、就业无意识、发展无意识、生涯无规划、学习无动力”等现象,他们对自己及所学专业缺乏认识,对自己的前途和获取职业生涯成功缺乏必要的信心。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在学习上不成功,转向在同学中显威风,主要表现为打架斗殴、顶撞老师、吸烟、喝酒、逃课等。因此,新生入校伊始,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兴趣、特长等,了解客观环境对自身实现职业目标提供的机会,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生涯发展所需的各种素质和条件并及时有针对性地强化和弥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做出自己初步的、有实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近期目标就是要促使学生珍惜眼前专业学习的宝贵时间,为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策略的探讨

㈠备课环节要注重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调整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时代性。

教师的备课过程就是根据学生的状况及未来的职业特点对教材的处理过程。我校使用的是蒋乃平主编的《职业生涯规划》,适用的对象是所有的中职学校。而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的职业主要是当护士,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我国政府的《护士条例》以及社会对护士工作的要求进行备课,补充大量的资料,以真正能够帮助学生对照护士职业的要求,来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以及可能发掘的潜能。不能照本宣科,隔靴搔痒。

此外,在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职业生涯设计要受经济发展、国家政策以及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备课时要密切注意教材内容与变化着的社会现实的契合点。以护理专业为例,一方面要使护生了解当今社会对护士职业素质日益提高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它要求护生除了要有过硬的护理技术,还必须具备很好的人文素养,即对患者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同时还要有较全面的医学知识,能够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另一方面,也要使护生了解护理专业不断扩大的就业门路。以往我们的学生找工作时,认为只有在医院,特别是大医院当护士一条出路,而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政府对人们的健康保健服务已经向社区推进,这些都要求护生职业生涯设计时加以考虑。

㈡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具有吸引力和实效性。

篇9

(1)宏观因素。宏观因素主要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涉及人们职业权利的管理体制、社会文化与习俗、职业的社会评价等等。宏观因素决定着社会职业结构的变迁,从而也决定了人的生涯不可抗拒、不可逆转的变动规律性。当前世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已由以医疗为主转变为更加重视预防和保健。护理的职能从单纯的护理病人延伸到预防疾病、维持健康的更加广阔的领域,这既是时代的挑战,也是护理专业本身发展的要求。此外,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护理与医学是不同学科之间平等的分工合作关系,护士与医生并不是服从与被服从关系。护理工作形式也逐步由传统的主导――从属型转向交流――协作――互补型关系,使医护工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分工的不同又有相互配合和互补。在这种变化之下,护理与护士都具有相对独立性。总之,这些宏观环境的改变都将影响护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2)微观因素。一是学校方面。由于多年扩大招生,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学校往往在课程设置、培训辅导方面也模仿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模式,针对性不强,在护理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从而影响他们进行职业规划。护生在校期间,老师往往重传授护理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较少引导学生认真考虑和分析自己的内心需要,计划自己的未来。二是家庭方面。目前,我国大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是家庭,因此,决定了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对家庭的依赖。其次,一个人的家庭也是造就人的素质和影响人的生涯的主要因素。人在幼年时期就开始受到家庭的深刻影响,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会使人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人还会受到家庭中亲人的教诲和各种影响,自觉、不自觉地习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这种价值观、行为模式、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必然从根本上影响着一个人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此外,家庭负担过重也让护生不得不考虑现实的利益,放弃自己的理想职业,而从事较为现实的职业。

二、个人因素

(1)个性特征。个性特征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等)、个性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它是影响择业倾向以及与职业相适应的重要因素。其中兴趣与能力是决定职业适应性的两个主要因素,是规划中必须着重考虑的。同时,气质与性格等也需在规划中兼顾。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护理工作岗位。一个工作严谨、反应敏捷的人则是手术室护士的合适人选。(2)身心状况。个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首先考虑的因素。除了某些特殊职业需要从业人员的体形、体态、体能、容貌、长相等身体状况有高要求之外,所有的职业都需要健康的身心,护理人员也不例外。因为护理工作既辛苦又富有挑战,既平凡又琐碎。面对紧张的护患关系,面对社会上人们对护理人员的偏见,护理人员更应该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3)性别差异。在中国的职业界中,男女平等的实现程度存在差异,由于传统的职业观和男女社会角色期望的差异,导致在职业选择中还存在着性别差异的影响。在传统观念下,只有女性才能从事护理工作,男护生很难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认可。由于这种支持与理解的缺乏,导致男护生自己缺乏对所学专业的认可与信心,甚至以从事本专业的学习而感到羞愧。如此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不利于护理人才成长,也影响男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4)自我形象。对自己的评价和估计构成了自我形象设计,这里简称自我形象。自我形象制约一个人对职业的选择。你要么高估自己导致自我膨胀,结果把自己定位于力所不能及的职业而使事业失败;要么低估自己导致不敢追求高目标,而错失良机。因此,护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应正确评估自己,找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既不要自我膨胀也不要妄自菲薄,努力需求两极平衡的最佳点:自信与谦虚的融合。

三、其他因素

此外,社会关系网络、偶然因素等都能影响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以上护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的分析,进一步明确自己是升学深造,还是就业;是自己创业,还是谋职打工,以便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参 考 文 献

[1]蒋建荣、詹启生.大学生生涯规划导论[J].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J].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篇10

由于高职院校的组建升格等诸多原因,造成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介入晚、课程缺乏整体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全程性”程度也很不够。笔者对咸阳职院534名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实践方面的调查显示,了解的有124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23.22%,有点了解的有372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69.66%。调查还显示47.38%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正在就读大学的自己很重要,从这些数据来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非常有必要。

1.是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进步的趋势

十以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国人对“健康”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1世纪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热点,医学教育大众化、城市医疗机构人员精英化与国情之间的矛盾,使得医学生就业思想同质化严重,就业率下降。然而我国农村、基层、养老、母婴及健康产业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较为紧缺,大健康产业出现“有岗无人”现象。这就需要医学院校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和方向,实现个体、用人单位之间最大限度的双赢,从而使国家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与合理发挥。

2.帮助高职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促进学生成才

高职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贯穿于高职学生整个大学的全过程的规划,是医学生对整个高职阶段及毕业后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一种规划。从高职学生的现状来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侧重技能,学生就业的紧迫感不强烈,对学习的要求较低,对个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不太明确,因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势在必行。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霍兰德测试、360评价、SWOT分析等形成自我认知,理性分析职业方向、职业兴趣、职业价值、人与职是否匹配,从而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明确阶段学习目标,避免人生“陷阱”,在发掘自身内在潜能上不断探索和发展,从而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3.规避择业过程中的一些误区,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

护理专业被国家“六部委”列为紧缺行业,陕西省各地市级、省级院校都申请了护理专业,且相当一部分院校护理专业人数占到整个学校学生人数的30%至40%,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医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盲从,同质化严重。学生和家长都把就业方向定为医疗单位,尤其是公立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民营医院、养老、母婴及其他涉医单位鲜有关注,结果导致理想的单位进不去,小单位、私立单位等不愿意去,造成就业率严重下滑。因此,在高职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定位,树立职业目标,确定与目标相契合的职业发展路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练好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就业机会。

二、大健康观视域下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

1.设置与医学生相匹配的职业生涯课程辅导

在教材选择上,优选有针对性的《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从2017年9月开始,我院自主开发编写教材,开发了由课题组成员李晓莉主编、巨鲜婷等副主编的《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校本教材,此教材具有较强的层次性、针对性、规范性等优点,针对护士资格证考试的相关要求,医学生就业相关政策法规、医学生面试技巧、笔试注意事项等内容加大了编写力度,新增了大量内容。在课程设置上,我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增加实践与理论的课时比例,第一课堂课程总课时24节,其中理论16节,实践8节,第二课堂总课时6节,第二课堂参照《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学分制考核细则》相关条款,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开展活动,活动内容和主题非常明确,以主题班会、专栏宣传、活动举办等形式开展,通过由浅及深的教育,逐步引导其与社会职业相接轨[1]。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由具有医学背景、临床背景、学生管理经验等人员组成精干的师资力量,对校内教师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方式和方法,外引具有医学背景或者有行业经历的指导师资,积极鼓励、争取教师团队取得专业的职业指导师资认证。在授课方法上,强化实践性,针对00后大学生的特点,创新性加入小组体验教学、信息化教学,如在自我认知模块开展霍兰德测评、EQ情商测评主体测评,引入案例设置医学生职业生涯问题或情景等,分小组开展职业生涯讨论与探索,让学生参与职业场景之中,同时通过构建和完善课外实践体系,成立“护士成长沙龙”协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组织参观医疗单位、医药企业、养老院、母婴机构等活动锻炼学生,使学生充分了解岗位需要,对照检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及时作出调整。

2.分阶段开展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课程设置中我院分阶段进行,一年级主要通过入学教育专业介绍、岗前宣誓、生际交流等初步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加强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发展认知,同时进行规划的方法指导。二年级倾向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意识教育、职业能力教育等,从而引导、提升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信心。三年级重点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就业形势分析讲座、开展招聘会等。

3.树立全员职业就业思想教育的意识,建立有效运行的机制

自2018年开始,我院学管部门为了加强就业工作的整体布局,落实就业指导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不同专业、不同阶段学生就业观的形成,结合我院就业工作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就业观念、择业意识不足及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发展不了解等问题,加强就业指导,制定《医学院就业指导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通过开展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启迪学生,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引领和示范职业规划实践,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帮助学生学习与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从根本上唤醒大学生的就业自主意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推动学生多元、优质就业。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医学生的影响

1.明晰目标,提升竞争力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优选并且编写校本教材、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让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医学生职业素养,使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明晰职业目标,逐步树立大医精诚的职业观,夯实未来行动计划基础。这是医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医学生职业追求的指明灯[2]。医学生只有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引导价值取向,培养人文精神

篇11

一、就业的现状分析

目前,护理毕业生就业率偏低,每年都有不少护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护生的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这是当前各个医学院校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 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第一,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没有明确的择业目标,在多家用人单位之间犹豫徘徊,毁约率因此呈上升趋势;第二,护理毕业生选择的就业范围很有限,就业单位以医疗卫生行业为主,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在县市以上单位就业,选择在乡镇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学生较少,有限的择业范围也是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就业资源相对缺乏,很多学生的就业信息仅仅来自学校,不善于利用其他途径来获取求职信息,缺少积极主动的精神,因此由于学生主动性不足造成的就业渠道相对单一也是带来就业形势严峻的其中一个原因;第四,学校以及社会在就业服务方面的指导不足。刚刚离开学校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认识不足,在这样一个适应转变阶段只身一人去参加激烈的竞争面试无疑是不具备优势的,难免会求职失败。上面这些只是客观因素,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能完全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护理专业学生对自身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普遍认识不清,又没接受过职业规划与指导,因此职业目标不明确,就业能力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观念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转变,高校在改造学科结构的同时,应当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发展道路,为大学生就业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

二、护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因素对护理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正确进行自我评估,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在学业生涯和职场生涯中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同时,由于专业的高强度高压力,医学专业对学生的身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护理生只有拥有健康强壮的身体才能照顾好病人。

(二)家庭因素对护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目前我国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家长,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很多大学生在未迈进大学前,多数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榜样作用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三)学校因素对护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谁拥有的信息、资源越多,谁就走的越远。学校可获得的资源最多,这些资源包括图书馆、教学资源、社会实践、奖学金等众多物质和精神的资源。对于医学院校来说更是如此,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的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对护理生职业生涯规划也有很大的影响。

(四)社会因素对护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每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的职业构成以及主要价值观无疑影响着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社会上对护士存在偏见,对护理工作不认可,认为护理是可以替代的体力劳动,忽视了护理工作的价值,使得护理生更需要来自他人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同。

三、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个体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分析决定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个人要素和社会因素,并通过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试,从而制定出有关对个人一生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较为成熟,但在我国还是一个崭新的发展领域,有待我们去运用与发展。 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的发展需要更高素质的人才,不仅需要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还需要毕业生拥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可以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挖掘自身潜能,从而逐步发现自我,完善自我。 从学校培养新型人才的角度来看。伴随着教育的改革,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但目前我国大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于刻板的围绕考试知识点学习。学校应从“给学生传授知识”为己任的应试教育传统观念中走出来,把职业生涯规划同素质教育二者有力的结合起来,并把它们逐步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从大学生发展成才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型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新时期。面对学业、感情、交际、就业等各种问题时,由于经验不足,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困惑。及时有效的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不同阶段的大学生解答种种困惑,有助于大学生掌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实现个人理想的目标。

目前,多数高校已经购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评工具,其中测评软件是最为常用的工具。测评软件的开发经过了多方的比较试用,功能比较成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接受测评人员的性格特质及职业倾向。但测评软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社会在快速发展,软件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但囿于经费有限,高校无法及时更新软件,软件测评也就不能确保得出正确的结论以供学生参考。因此,学校应帮助每一个学生了解自身的阻碍因素,找出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关键问题,给予适当的处理,减少护理生在面临职业生涯障碍时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影响,促使其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满足,进而获得成功的职业生涯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和内涵

所谓生涯,是指个人从事工作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的、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是一个人多重生活角色的结合,包括工作者、学生、父母、子女、配偶(伴侣)、公民及退休者。而职业生涯是一个人的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可行性、适时性、适应性、连续性等特点。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妥善安排,在这种安排下,个人能依据计划在一定时期内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并运用综合资源达到各阶段的生涯成功,从而最终达到既定的生涯目标。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确立职业目标,通过培养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打下较好的工作基础,进而找到较为理想的职业,充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经验表明,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2.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大学生对自我重新认识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只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体真正了解自己。古希腊雅典达尔菲神庙前的箴言“认识你自己”证明了自我认识的困难。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即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等待走向务实应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从自我走向融合与合作,自主学习、自我超越、自我发展成为个人追求的动力。而要切实处理好这些,就离不开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规划在这里实质上就是一个自我分析、自我认识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过程能帮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强项,发挥自己的优势,包括兴趣、爱好、天赋、专长、知识水平、操作能力、身体条件、价值观念、意志、创造性、智力、情商、家庭条件等,同时找出不足,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逐步使自己提高、完善,以适应专业和社会的需要。

3.职业生涯规划在当下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当下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当前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已从之前的社会的精英逐步演变成了社会的普通劳动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更为实际、具体,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意义的本身就是改变人性以形成那些异于质朴的人性的思维、情感、欲望和信仰的新公式。大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在教育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教育的重点在于追求人类潜能的充分发挥,培养人的才智与想象力,发展人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把人培养成独立、自主的自由人,融于历史、文化之中,立于天地之间,面对个人与社会、有限与无限,能担负起公民与人的张力、可能与现实、超越与审慎的张力。大学引导学生在追求知识与真理的过程中,让学生面对人生与世界的基本问题,让人不把自身局限在原有的一方之地,而是不断地激励人们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卓越。

二、当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些年绝大部分高校日益认识到了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部分高校未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摆上主要的课程体系,以讲座、通识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职业生涯规划仅仅成为学生的选择,而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2.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混乱。一是职业生涯规划课时段设置不一:有的设置在大一,有的设置在大三、大四;二是归口管理部门复杂:有的挂靠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有的挂靠在教务处,有的挂靠在团委;三是师资混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中既有专业教师,也有政治辅导员,还有院系党总支正副书记;四是内容空洞、陈旧,泛泛而谈,不具有针对性。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针对性不强。目前,大学生基于专业基础的个人发展与规划能力极为欠缺,专业的本质、专业的学习方法、专业的发展出路、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等一系列问题不是一两个讲座能解决的,而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基于专业基础去讲解职业生涯规划,介绍团队和沟通的理念,不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

因而,以专业课程教育为载体,对所有课程教学渗透“以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学生成长”的思想,是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重要途径。

三、以专业课程教育为载体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应用分析

1.以专业课程教育为载体,能强化专业对职业规划的影响。

每个大学生在进校之前的专业选择过程中,实际上就包含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分。所以在高校以专业课程教育为载体开展职业规划,能强化专业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与学习热情。比如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及社会人群对护理价值认识不足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导致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针对此情况,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教育,如南丁格尔事迹教育,能激发学生对本职业的热爱,从中感受护士职业的责任与伟大,还能帮助他们形成对本专业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充分认识本专业的优势及劣势,使学生增强就业信心。高等教育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专业课程教育,而专业课程教育则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同样,专业课程教育也是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最重要载体。专业课程教育的教师群体的专业素养、文化背景、教育经历对职业规划的影响,尤其是对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都将通过专业课程教育这个载体展现给学生,进而强化专业课程教育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

2.以专业课程教育为载体,能强化职业道德对职业规划的影响。

每个行业都有其相对应的职业道德,以专业课程教育为载体,强化道德对职业规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专业培养方案的架构和专业课程教育管理体制对道德教育实施的有效性上。经济、管理、文学、法学、艺术等学科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支撑。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准确深入传达文化内涵,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启发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的文化背景,理解文化与专业领域的关系,使学生融入到更为广泛的对专业的思考中去,培养学生主动求知、探索的人格素养。“以学生为本”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主旋律,高校教育工作者需以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为目标,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或是研究型人才为基本工作要求,在此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交集的内容。因而,以专业为载体对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就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架构中充分体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分量”,强化专业课程教育对职业规划的影响,而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职业道德教育。当下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给大学生的成长空间带来了新的困惑,渴望融入专业领域的又不知从何下手,这时,他们特别需要人生的导师和成长领路人,而最好的导师莫过于他们的专业老师。所以新时期大学的专业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通过专业学习的探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专业追求,以专业课程教育为载体,由以“教”为主转向以“导”为主,将对今后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3.以专业课程教育为载体,能强化专业素质对职业规划的影响。

当下用人单位要求毕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规范的操作技术,还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应变及合作意识、科研及教学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同情心与责任感等,综合起来就体现为专业素质,专业素质一方面包含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包含人文素养,是专业课程教育的重要目标。所以,以专业课程教育为载体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让大学生及时地了解提高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培养主动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专业学习方法,强化专业思维,加强职业素质及综合素质的培训,进而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成功实现。

总之,以学生为本,以专业课程教育为载体,贯穿专业教学、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环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侯志瑾著.伍新春等译.职业知涯发展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篇13

[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概念;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5)01-0052-02

[收稿日期]2014-11-06;[修回日期]2014-12-12

[基金项目]兰州交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2055)

[作者简介]李欣忆(1983-),女,山西大同人,兰州交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对个性、智力、能力、兴趣以及环境等各种条件进行全面综合整理的基础上,加以分析与权衡,以便确定职业目标,制订行动计划,从而较好地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的过程[1]。

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1908年的美国,“职业指导之父”弗兰克-帕森斯首次提出了“职业咨询”的概念。五六十年代时,舒伯等人提出“生涯”的概念和生涯发展理论。后来多位学者结合心理学研究成果,在综合了人职匹配理论、发展理论及决策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后,职业生涯规划不再局限于职业指导的局面,而是形成了一种专业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不同的文化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而东方和西方文化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因此中国文化背景中的自我概念也是有别于西方文化中的自我概念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和核心在于自我认知,作为根源性的自我概念的不同会造成自我认知的差异,进而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过程。因此,如何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本土化、更能为中国环境中的学生所接受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而自我概念,因为其根源性质,更可能成为本土化路径中的一个开拓点。

一、“自我”概念的文化相异性

在文化心理学领域中,将文化模式大致区分为两个类型: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个体主义文化的典型是西欧和北美等国家,其特征在于强调个体的独特性、独立性、自我选择性以及个体与他人、群体的不同等;集体主义文化的典型则为中国和印度等东方国家,强调群体的存在,群体中所有人的和睦关系、人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注个人为集体利益所做的牺牲、个人对群体和社会的义务等[2]。

大量的研究证明,这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重要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对文化群体内“自我”概念的深刻同化,导致“自我”成为极具文化相异性的核心概念。“自我”在心理学里指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认识、情感及由此产生的意向[3]。

在个体主义文化中,“西方人”的自我概念以自我独立和自主为特征,人们被潜移默化的要求成为独立的自我,并确立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质;而在以东方国家为代表的集体主义文化条件下,个人的“自我”并非独立的,自我和他人之间的界限不是那么截然分开的,自我同他人相互依赖,在自我的概念中,“我”的疆界富有弹性,一般都会将“我”扩大到与“我”有特别关系的“他人”,共同构成了一个群体(如家庭),这种“自我”是群体和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成分,是一种包容式或依赖式的自我,并非一个独立的、有着固定疆界的精神实体。因此,杨国枢提出的自我四元论认为,华人与其生活环境的互动方式主要是社会取向为主[3]。这些“自我”的特征目前已有了充分的神经脑科学证据,表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自我”激活的脑区存在差别,例如个人主义组的VMPFC激活在进行一般性自我描述时显著高于情境化自我描述,集体主义组的激活则在情境化自我描述时更强[4]。

二、自我概念的文化差异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循环流程包括认知自我、认知工作世界、权衡决策三个方面。认知自我是职业生涯的起点和重点,涵括了对自我的兴趣、性格、气质、能力、价值观等的探索,而这些关于自我的特质,都是源于根源性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会对兴趣、性格、价值观等都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一)兴趣探索——社会型比例高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自我探索部分中,兴趣对于未来职业选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兴趣探索的课程中,最常使用的评价量表是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该测试工具是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做出的,将职业兴趣类型按人格特质分为六种: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5]。

根据课堂开展情况及测试情况发现,我国的大多数大学生得出的霍兰德代码中,以S(社会型)作为首要兴趣或者代码中包含S(社会型)的人数远远超过其他集中类型。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解释,S(社会型)代表的兴趣是喜欢与他人合作,热情关注他人的幸福,愿意为他人提供服务,喜欢从事教师、护士等社会性助人互助协同性职业。

根据前述的中国文化下自我概念的特征可知,在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中国人的自我概念是依赖性和社会趋向性居多的。那么霍兰德的这种S(社会型)是否真的代表了大学生真的具有社会型取向的职业兴趣,还是仅仅因为文化的影响而具备更多的社会取向?这个问题还需要更多的探讨和研究。

(二)价值观探索——价值内涵的差异

价值观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看重的原则、标准和品质,是个体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对个体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起到关键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价值观体系来自于西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五个层次(后来又划分为七个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是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工作与生活中所做事情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它们就会在生活中反映为我们的价值观。

前文已述,集体主义文化条件下的自我不是独立的自主的,而是与他人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一个紧凑的群体。个人的自我仅仅是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人们更关注社会关系的重要性,注重与他人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个人的需要满足不是依靠自身的力量,而是依赖他人的提供,否则就会被别人看作“自私”,影响自我同他人的关系。因而自我的内在价值、独特品质、潜能不是强调的中心,个人行为目标不是弘扬自我的独特性或个人的自我实现,而是更关注群体利益和群体目标,因此中国文化下学生们的价值观选择更倾向于家庭、社会等群体价值实现[2]。那么,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核心的价值观探索是否适用于中国文化价值体系呢?中国学生所选择的“自我实现”价值观是否和西方理论的“自我实现”内涵一致呢?

(三)决策——自我选择的局限

在经过自我探索和工作世界探索的准备环节之后,所有收集的信息将为决策环节做出贡献。在西方的大多数决策理论中,例如CASVE循环等,几乎没有他人影响或者考虑家人意见等要素,其核心在于强调个人对信息的权衡分析,理性的逻辑和认知等因素。

然而我们经过访谈和问卷经常得到的大学生的答案则是:会遵从父母或者重要他人的意见去选择专业以及职业。也就是说,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学生行为的决定因素会更多在于社会规范、家庭责任和社会义务或者道义与责任,与群体的目标保持一致,在维护群体的一致性方面做出贡献。若个体的目标与群体的目标出现不一致,个体更倾向于放弃自己的目标,或者群体的规范迫使个体放弃自己的目标以便维持群体的团结、紧凑和一致[6]。所以在使用西方的一些诸如“决策平衡单”等方法让学生做出的决策,很有可能在与其家庭期望发生冲突的时候被放弃。那么,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每一次决策中,我们应当关注的,就不仅仅是学生的选择选项,而是如何引导学生更多的去权衡这种群体压力和自我选择。

三、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引入我国时,大多是直接引荐国外成熟理论和教学模式。但是,文化背景、自我概念的文化差异性使得相当一部分理论并不具有普世价值性,不能直接通用于中国文化背景中的学生教育。因此,当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的心理需求存在一定的移植“排异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时期。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参考文化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成果,重点考虑自我概念的文化差异性所造成的测试数据的偏差,以便对各种测试工具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得到准确而根源性的个人特质。当然,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紧密,多元文化、价值观的不断进入,新时代的学生也必将具有更复杂的文化影响、更多元的价值理念。因此,研究者应当紧密关注当代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不断发展思考,创造出更符合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发展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参考文献:

[1]林辉.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63-65.

[2]叶浩生.文化模式及其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4,27(5):1032-1036.

[3]侯玉波,张梦.对中国人自我结构的理论分析[J].心理科学,2009,32(1):226-229.

[4]刘将,葛鲁嘉.文化对知觉及其神经机制的影响:来自文化神经科学的证据[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6(5):127-1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