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预案不规范,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单位或部门在应急救援问题上草率应付,责任心不强,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不规范、不完整或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有的虽然也制定了一整套事故应急预案,但只是挂在墙上或紧锁柜中,除了制定人知道内容之外,再也无人问津,更没有组织学习,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了“聋子的耳朵”,失去了实际作用。
3、人员配备差,安全投入不足。有的虽然已经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但尚未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或虽然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但应急救援人员素质低,思想不稳定,作风不过硬,业务不熟悉,或救援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个体防护不足,难以适应应急救援特别是事故抢险救援的需要。
4、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应急能力差。比较普遍的状况就是许多单位的从业人员应急教育和培训相对滞后,没有很好的对相关的应急预案进行宣传、教育和演练,其识灾、防灾和自救能力较差,对预案内容不熟悉,对预案也未检验,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并且也没有对预案进行及时修改。一旦发生生产事故,连自救能力都不能保证,更不用说要配合专业救援人员共同抗灾。
由于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在一些重特大事故救援中,不但影响了救援效果,而且还扩大和次生了事故。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1-8月全国发生了25起因企业应急管理水平低、应急人员素质低、应急装备水平低、指挥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的事故,导致95人死亡。这25起事故,原本只有41人遇险,但由于上述原因和施救不当,造成54名参加救援人员牺牲。
二、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这种问题,必须综合治理、辩证施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普及事故灾难预防救助知识,增强公民的自我保护能力。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应急预案和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编制科普读本、影像资料、典型案例分析和举办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媒体,宣传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应急处置程序,普及事故灾难预防、避险、报警、自救、互救等知识。尤其是位于重大危险源周边的人群,要让他们了解潜在危险的性质和对健康的危害,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识,了解预先指定的主要及备用疏散路线,了解各种警报的含义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关要求,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如重庆开县2003年“12・23”井喷事故,由于没有事故预案,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同地方政府衔接,老百姓又不了解事故的危害性,结果造成大量人员伤亡。2006年3月25日,井喷事故发生在同一地点、两口事故井相距不到10米、时间仅隔了两年多。再次发生同样的事故,有了第一次教训,企业已制定并完善了井喷事故应急预案,国家安监总局和重庆市主要领导、中石油主要领导亲临指导,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经过7天的反复抢险施工,中石油“3・25”天然气井漏事故终于“堵漏压井”成功。4月1日,1万多名疏散的群众开始陆续回家,未造成人员伤亡。这充分说明对预案的宣传非常重要,尤其是化工企业的预案不要关起门来自己搞,还要搞好对外宣传,应该让周边群众知道的一定要公开。
2、强化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应急救援能力。首先要重视对应急管理人员尤其是救援指挥人员的培训。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根据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的结果,确定最佳的应急策略,慎密周全,翔实具体,将可预见的危险和漏洞都解决和处理好,使预案更加科学和具有可操作性。这要求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应急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使预案编制者不仅具备全面的风险管理知识,而且掌握预案的制定方法;让救援指挥人员对预案的掌握理解、现场指挥和综合协调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将地方和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教育培训内容,使其切实掌握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应急响应的程序和各个岗位的职责。其次要强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基础训练。应急管理机构经常开展专业救援队伍训练,保证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体能、战斗意志和作风,明确各自的职责,熟悉潜在危险的性质、救援的基本程序和要领,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和通讯装备的使用,运用各种专业技术,提高现场救援应变能力和救援水平。再次要分级分类开展应急培训工作。生产经营单位应将与本单位相关的应急知识融入新员工的“三级教育”、日常安全教育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中,保证相关的管理人员、职工熟悉和掌握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程序、任务和措施,一旦事故发生,知道谁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应急人员能马上到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提高执行应急预案的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特别要强化对重点、高危行业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让企业员工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学会自救和互救。
3、应急管理工作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应急管理工作必须“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各级政府要依法组织制定和完善各专业性、地方性和区域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并在规定范围内予以实施,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救援器械装备的配备,搞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加强日常隐患排查和事故预防,事故灾难发生时,依托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在第一时间里组织开展有效救援。生产经营单位也要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事故应急预案,并报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备案。同时,不能忽视社区应急救援建设,它也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有关部门通过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幸存人员统计表明,95%以上幸免于难的人不是靠专业队伍救援出来的,而是靠邻居施救或自救逃生的,由此看出,出现突发事故的第一时间,最能发挥作用的还是社区居民。
篇2
(一)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暴露缺陷,整改完善。
(二)检验应急系统的响应能力。包括: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提高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通过演练不断形成及时、快速、准确、安全、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三)起到科普宣传效果,增强公众应对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等突发公共事件救援的信心和应急意识。
二、演练类型
综合性全面演练。
三、演练内容
一艘载有30人的客船在航行途中,客舱突发火灾,主机熄火,船舶失去控制,部分“乘客”弃船逃生,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第一阶段:海事处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组织施救,同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情况,县人民政府立即启动预案,通知相关单位快速到达事故现场。
第二阶段:抢救落水人员,救治伤者,扑灭大火,打捞遇难者遗体,拖离遇险船舶。各单位在县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的集中指挥下,按照分工,协作完成演练任务。
四、演练时间、地点及参加单位
(一)演练时间:初定4月至9月,具体时间待定。
(二)演练地点:,具体地点待定。
(三)主办单位:县人民政府。
(四)承办单位:县交通局、海事处,镇人民政府。
(五)参演人员:
1.指挥部成员单位。
2.风景区管理处、管理处轮船公司、轮船旅游公司、红枫发电厂经济发展公司、滴澄关船队、苗寨船队。
(六)控制人员:
1.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
2.县应急办。
(七)模拟人员:由海事处、镇政府、管理处等单位组织30名水性好的干部、职工、水手或群众组成。
(八)评价人员:
1.应急办,海事局。
2.县人民政府。
(九)观摩人员。
1.通过应急办、海事局邀请有关部门和区县领导。
2.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有关领导。
3.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
4.自发观摩的群众。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1.预案演练组织机构。
成立县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指挥部指挥长)
副组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党组副书记,指挥部副指挥长)
(交通局局长)
(县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交通局副局长、海事处处长)
(镇人民政府镇长)
成员:
()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
()黄红松(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光荣(新店海事所所长),李莉(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海事处,王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赵光荣、李莉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海事处、镇抽派,具体开展预案演练组织工作。
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预案已成立指挥部,结合本次演练内容和要求,指挥部下设事故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综合协调组(各组参加演练人员人数待定)。
(二)职责任务。
1.领导小组。
(1)在演练前进一步研究完善预案。
(2)演练的策划、协调和组织实施,确保演练按进度顺利进行。
(3)评估演练成本,筹措演练资金。
(4)演练宣传报道的组织管理和协调。
(5)编写演练总结,召开总结大会,评估演练效果并实施奖惩。
(6)演练结束后改进预案。
.指挥部及各工作组。
(1)指挥部。指挥长:罗扬,副指挥长:张大鸿,钟勇,王进。
《预案》启动命令;综合协调相关组织管理工作;提供应急处置保障;调度各部门按职责完成权限范围内的任务;对救援和后勤保障等做出决策;下达救援命令;宣布救援结束。
(2)事故救援组。组长:王进,副组长:孟庆义、陈辉、倪志军、王柏先。
制定救援方案;组织实施事故水域水上交通管制和现场救援;随时向指挥部报告救援情况。
(3)医疗救护组。组长:黎庆刚。
调度医疗救护队伍进入事故现场,搭建临时医疗急救点实施抢救;及时准确判定危重伤员并实施转运救护;对现场进行消毒防疫。
(4)安全保卫组。组长:甘春。
组织警力迅速进入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维持秩序;实施道路交通管制;清点并保护遇险水域和船舶上的物品和财产;保障搜救、调查、善后等工作有序开展。
(5) 综合协调组。组长:张大鸿、钟勇、聂青松、陈勇。
协调应急物资,保障应急救援和现场通信畅通;参加演练人员给养;协调处理应急救援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参加救援人员的安全;指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向新闻媒体事故及救援信息。
六、应急资源调用
(一)船舶(暂定15艘)。其中:事故船舶1艘(预先将烟雾弹、油毛毡上船);救助落水人员快艇8艘;新闻采访快艇2艘;消防船2艘;机动船舶2艘。上述船舶由清镇海事处负责征用。所有参演船舶按规定自行配齐船员,救生、消防设备和竹竿。
(二)对讲机20台,由县公安局提供。
(三)医疗救护车1辆,担架4副,由县卫生局负责。
(四)机动泵2台,烟雾弹1箱,油毛毡两块,5米长以上竹竿20根,救生衣30件,灭火器10个,手提喇叭4个由海事处具体办理。
七、演练步骤
(一)第一阶段。
上午9时,各参演船舶停靠在指定地点,各参演单位及船长到演观礼台集中,接受领导小组检查,9时30分进入指定地点。9时50分,指挥部成员及各组组长向指挥长报告进入指定地点后的准备情况。
1.9时30分,“明珠7号”轮接到调度室命令,载客30人,从管理处码头出航游湖。
(1)9时35分,船长组织召开航前会议,检查船、机、电等设备适航情况,进一步落实各岗位职责。
(2)9时40分,乘客上船,服务员清点乘客人数,并向乘客宣传应急须知,拖引至湖面指定位置。
(3)9时59分,准备工作就绪,向指挥部报告。船长:“报告指挥长,《明珠7号》轮准备完毕,”。
(4)10时,指挥长通过扩音机演练开始命令:县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现在开始。
(5)船长宣布开航。
2.明珠7号轮距开出码头200米处(约10时05分,专门人员在客舱内燃放第一组烟雾弹),水手发现客舱失火,立即报告船长并组织灭火自救(此时新闻报道组有1台摄像机在船上拍摄),2分后在指定位置燃放所有烟雾弹,点燃油毛毡加大烟雾和火势)。
(1)船长在第一组烟雾弹点燃并产生烟雾时,立即报告县地方海事处,并命令当班驾驶发出火灾警报(号笛连放续发出急促短声,船上人员利用其他有效响器连续敲打),船位尽可能保持在原地(乘客在水中时必须停船,主机不能熄火)。
(2)水手告知“乘客”失火情况,要求“乘客”不要惊慌,并采取应急措施(指导乘客穿好救生衣等)。
(3)船长组织船员用灭火器进行灭火,但客舱火势“太大”,不能被船员控制。
(4)10时07分,有18名惊慌失措的“乘客”穿上救生衣分别从事故船舶左右舷跳水(在水中注意避开所有船舶尾部)。
(5)10时07分,附近一船听到火灾警报,迅速靠近事故船舶(“乘客”在水中时必须停船,主机不能熄火)。立即用竹竿对跳水“乘客”进行施救(安排一艘个体船舶扮演)。船员抛下救生圈、救生衣供落水“乘客”使用。
3.10时05分(海事处组织施救),海事处接警后,立即命令筑海巡1号、3号快速驶往船舶事故水域,筑海巡1号组织救助,筑海巡3(快艇)实施事故水域交通管制;并立即报告县人民政府和地方海事局,通报公安(消防)和相关部门,调集4艘快艇立即驶往事故船舶组织施救。
4.10时10分,指挥部所有成员及单位救援人员赶到事故现场,指挥实施现场救助工作。
(二)第二阶段。
1.10时08分,王进使用对讲机向指挥长请示:“报告指挥部,事故船舶有30名“乘客”,3名船员,有18名“乘客”跳水逃生,现火势已不能控制,情况危急,请求启动预案。
2.指挥长:同意启动预案,立即组成事故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综合协调组,明确各组职责,迅速开展救援。
3.10时10分,参加演练各组分别向指挥长报告:
王进:报告指挥长,事故救援组仍在事故现场,正在实施救援。
黎庆刚:报告指挥长,医疗救护组已到位。
甘春:“报告指挥长,安全保卫组已到位”。
张大鸿:报告指挥长,综合协调组已到位。
罗扬:各组立即按分工实施救援。
4.各组接到命令后:
10时12分,6艘救生快艇将获救的30名“乘客”(水中18人,事故船上10人)送到航运公司码头。
10时15分,消防员迅速乘消防艇赶赴事故船舶,从船舱内救出2名昏迷乘客转移至公主号,公主号将昏迷乘客送往航运公司码头转交给医疗救护组。然后迅速使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10时18分,医疗救护组医务人员接收伤员并实施救治,将2名昏迷乘客迅速转移至医院抢救(救护车从航运公司码头出发,开到景区大门结束。
10时15分,陈辉:报告指挥长,事故船上所有人员已安全撤离。
罗扬:立即开始灭火。
10时16分,消防员调集两艘消防船(动机水泵、消防水枪提前设置好)到位,陈辉命令驶往事故船舶进行灭火。
(三)解除预案。
10时25分,灭火任务完成:陈辉向指挥长请示两艘消防船撤回管理处码头。
陈辉:报告指挥长,灭火任务已完成,消防船是否可以撤回码头,请指示!。
罗扬:同意!立即撤回管理处码头。
5.10时25分,清点乘客人数,被营救人员由海事人员清点、船员人数由船长清点,分别向王进报告。
6.10时28分,王进:报告指挥长,事故救援组已完成任务,18名跳水乘客、被困船上的乘客和船员全部成功营救,有2名昏迷乘客已转移医院抢救,无人员死亡或失踪,是否解除水上交通管制和撤回人员?请指示!
罗扬:解除水上交通管制,撤回事故救援组。
7.10时30分,各参演船舶集中停靠于管理处码头,罗扬下达命令,各船舶鸣放解除警报一长声。
各参演单位负责人将本单位人员带到管理处码头集合,并向指挥长报告人员集合完毕?(请各小组长注意顺序)。
王进:报告指挥长,事故救援组人员集合完毕,请指示。
黎庆刚:报告指挥长,医疗救护组人员集合完毕,请指示。
甘春:报告指挥长,安全保卫组人员集合完毕,请指示。
张大鸿:报告指挥长,综合协调组人员集合完毕,请指示。
篇3
现今企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是面向用户订单需求进行的。其中,按单装配系统(Assemble-To-Order,ATO)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许多制造企业正努力朝着产品多样化方向发展,以此来满足顾客的需求,最终扩大市场占有率。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大规模定制应运而生,它将批量生产和定制生产两种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产品结构和制造过程的重组将定制产品的生产转化为批量生产。
然而,这种生产方式能够使企业提高市场份额,也能够使其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庞大,供应链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而维持供应链持续和谐发展的根基是寻找优化的利益分配方法。为了寻找更加贴合实际的利益分配模型,国内外很多学者一直在不断地探索着。
Frederrick H.deB.Harris与Jonathanp.Pinder从定价策略出发定量分析了供应链总体收益,然而并未定量分析ATO供应链联盟成员之间的收益分配问题;张润红和罗荣桂基于合作博弈利用经典Shapley模型对各成员收益进行了分配,但是,这种分配方式只考虑到各合作伙伴在供应链联盟经济效益产生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并未考虑到其他因素。由此,本文在原有Shapley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对ATO供应链联盟成员之间的收益分配问题进行定量研究,使其更符合按单装配这样一种实际情况。
二、问题描述与模型构建
ATO供应链包括多个零部件生产企业,多个装配企业及销售企业,有时还包含物流企业。为了制造出更富有个性化的产品,单个装配企业可以使用来自多个零件制造企业生产的零件。同时,单个零件制造企业生产出的零件也可以提供给多个装配企业,如图1所示。
随着有实力企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ATO供应链联盟各成员之间存在着更多的合作关系。如何使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更趋于平稳化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各联盟成员结盟的目的就是使收益更大化,因此,按照各自贡献的大小进行利益分配无疑是保持联盟整体稳定的理想方法。本文所涉及的ATO供应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整体考虑只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必须对其进行整合处理。对ATO供应链进行整合研究,将各成员企业中的子企业看成一个整体参与人,即只考虑各层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不考虑各层内部企业的分配机制。对参与人进行利益分配,如图2所示。
假设N是参与人集合,S∈N为N中的一个联盟,V(S)是联盟集上的特征函数,表示联盟S的收入。V(?)=0表示联盟的收入为0,V(S)>■V(i)表示联盟后的总利润大于独立单干的利润之和,xi为局中人i的收入。
由shapley定理可得:
xi=■■[V(S)-V(S-i)]
其中,S表示联盟S的规模,■表示加权因子,定义为W(S)。Shapley值可以认为是出自于一种概率解释,假定局中人依随机次序形成联盟各次序发生的概率是相等的,均为■,局中人在与前面S-1人形成联盟S。S-i与N-S的局中人相继排列的次序为(S-1)!(n-S)!种。因此,各种次序出现的概率为■。V(S-i)表示联盟S中去掉成员i后的收入。因此,V(S)-V(S-i)可视为成员i对联盟S的贡献。
当使用上式计算Shapley值时,应满足Shapley公理体系,即团队有效性、对称性和可加性。
第一,团队有效性:■xi=V(N),即利润属于整个团队成员,各个成员所得利润之和等于联盟整体收益。
第二,对称性,即参与人编号无关性:v是n人对策,π是集合n的任意置换。如果对策u对任意S={i1,i2…in},都有u{π(i1),π(i2)…π(in)}=v(S),则将对策u记为πv。对任意置换π和任意的i,有xπi[u]=xi[v]。
第三,可加性:对任意两个策略u,v有xi(u+v)=xi(u)+xi(v)。
基于shapley值的利益分配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基于比例的分配,而是基于贡献大小的收益分配方式。但是,正如有关学者所指出的那样,Shapley值法虽避免了大锅饭式的平均分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它并未考虑到联盟企业内部以及社会经济活动中遇到的风险。郑文军等提出了用风险因子对收益分配加权因子W(S)进行调整的办法,可以先用风险因子对加权因子W(S)进行修正,然后对收益分配进行调整。其中,风险因子是通过对企业联盟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进行计算产生的。在现实中,企业联盟必须要考虑的风险因素很多,主要有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产品风险、人事风险等。
对每一个因素求权重是比较复杂且困难的。因此,用专家测评法求权重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首先,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如表1所示。
其中,1≤i≤y,1≤j≤y,据表1得到判断矩阵D:
D=s■ s■ … s■s■ s■ … s■… … … …s■ s■ … s■
其次,将矩阵按列作归一化处理,smn=smn/■smn(m,n=1,2,…,y),Wm=■Smn,(m,n=1,2,…,y)其结果为向量β=(W1,W2,…,Wy),将向量β进行归一化Xm=Wm/■Wm,得到权重向量Ak=(X1,X2,…,Xy)。然后,分别求出每一子联盟的权重向量Ak|S|(S为子联盟的个数),组成评判矩阵A。得到各种联盟组合的风险因子B=A・(z1,z2,…,z|S|),(z1,z2,…,z|S|)为S子联盟形成的概率矩阵。令B=(b1,b2,…,b|S|),修正后的加权因子W′(S)=b|S|・W(S)。因此,改进后的Shapley值模型为:
x′i=■b|S|・■[V(S)-V(S-i)]
改进后的Shapley模型不仅考虑到各成员的贡献大小对利润分配的影响,还考虑到外界的各种风险对联盟的影响,从而使模型更切合实际。
每个ATO供应链联盟成员(参与人)的内部还包括各层内部企业。假定每个内部企业各生产一种零件,其价值为el(l为各层级内部企业代码),各层内部企业的利益为fl=(el/■el)x′i。对于产能过剩的内部企业可以外销给供应链联盟外的企业,用以弥补联盟内部个别收益分配不均问题。
三、数值算例
现有三个联盟成员零件生产企业A,装配企业B,销售企业C进行收益分配,现假设:A单独生产获得利益300万元;B单独单独生产获得利益220万元;C单独单独生产获得利益50万元;A、B合作,寻找其他代销商,获利590万元;A、C合作,寻找其他代工装配商,获利450万元;B、C合作,到市场采购零部件,获利390万元;A、B、C全都合作,共同获利770万元。
对A来说:
v(A,B)>v(A)+v(B)
v(A,C)>v(A)+v(C)
v(A,B,C)>v(A)+v(B,C)
可知,对于A结盟所得收益大于部结盟所得收益。同理可得对于B,C也是如此。为了问题叙述的简便,在考虑风险因子时只考虑市场风险及体制风险,且只考虑两两结盟的风险,因为两两结盟是一种不稳定状态。求得(A,B)判断矩阵为:
D=1 2■ 1
根据运算规则得权重向量A1=[0.66,0.33],并对市场风险及体制风险分别赋因子为0.8,0.2,得到(A,B) 风险因子的风险因子为0.594。同理,(A,C) 风险因子的风险因子为0.6,(B,C) 风险因子的风险因子为0.65。
对于A来说,(1)空集合,v(S)-v(s-i)=0;(2)含一个元素的集合,只有v(A-)v(?)=300,其余均为0,r1=(1-1)!(3-1)!/3!=1/3;(3)含两个元素的集合为(A,B),(A,C),(B,C),v(A,B)-v(B)=370,V(A,C)-v(C)=400,v(B,C)-v(B,C)=0,r2=(2-1)!(3-2)!/3!=1/6;(4)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为(A,B,C),v(A,B,C)-v(B,C)=380,r3=(3-1)!(3-3)!/3!=1/3。A在联盟中的收益为:
x′1=300×1/3+(370+400)×0.6×1/6+0×0.65×1/6+380×1/3=304万元。同理,B在联盟中的收益为x′2=245.8万元,C在联盟中的收益为x′3=110万元。明显得出各成员结盟后比结盟前的收益都要大。选取C中各层内部企业的产品价值率为fl,则C中各内部企业的利益为110fl。
四、结论
现实生活中,ATO供应链系统比较复杂,特别是受企业联盟收益分配时内外风险的影响,本文对原有的Shapley模型进行改进,利用风险因子对加权因子作出改进,并研究了改进后的Shapley模型后联盟收益分配,既保证了分配的公平性又考虑到联盟内外风险因素对收益分配的影响,并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黄长林,谭建荣,张树有等.按单设计型复杂产品多层次配置设计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7).
2.张润红,罗荣桂.基于Shapley值法的共同配送利益分配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1).
3.Moshe Haviv. Consecutive amalgamations and an axiomatization of the Shapley value[J].Economics Letters,1995.
篇4
一、加强应救援体系基础建设,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
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增强应急处置水平,提高公路保畅能力,必须加强应急救援制度建设。当前我局已按照省市公路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加强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了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应急救援队伍管理规定、应急保障物资管理制度、应急培训制度、应急演练制度、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及应急及综合值班制度演练制度等七大制度。成立了以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指挥长、其他领导成员为副指挥长的应急工作指挥机构,并在应急工作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和调度下,成立了七个应急小组,在指挥部决定启动公路突发事件预警状态和应急响应行动时自动成立,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具体承担应急处置工作。
二、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及现场演练方案,是检验预案演练及实战经验成功与否的关键。任何一项不完善、不切实际的应急救援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一定不会在演练及实战中取得理想的演练和实战效果。为此分局及时对组织进行的各项应急预案演练进行总结、分析、评估,并及时对各项应急救援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目前分局已建立了一个应急救援总预案,五个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四个小型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三、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必须加强应急预案演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积极开展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是检验预案编制是否合理,应急工作指挥机构是否指挥得当,各应急工作小组是否协调配合统一、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是否顺利等因素的唯一体现,是检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锻炼综合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实战经验的关键所在。为此分局结合当年的演练计划,及时组织开展各项应急预案演练,并在实战演练前积极推行圆桌推演的基础上,及时完善演练方案,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且保证每年的预案演练不少于2次。
四、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必须加强应急知识培训
任何一项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关键因素在于应急救援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灵活掌握和运用上。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日常应急知识,只会造成在实战工作中缩手缩脚,处处被动,延误救援时机,因此加强应急知识教育,熟练掌握应急救援程序及救援工作职责,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愈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必须加强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全员综合应急处置水平。
五、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必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专业、稳定和高素质的应急保障队伍是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应急工作小组负责人(副指挥长)结合本小组应急工作职责,加强了应急救援队伍管理,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演练,保证每一位应急救援人员都能灵活熟练掌握和运用应急救援知识,提高自身应急救援能力和综合协调配合能力。
六、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必须建立完善应急保障物资
应急保障物资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和处置的重要物质保障。分局结合公路运行特点,制定了完善的应急救援物资保管、养护、补充、更新、调用、归还、接收等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确保应急救援物资齐全有效。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更新和县内区域间应急物资余缺调剂、保障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覆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物资保障和储备体系,实现综合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
七、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必须完善预警、接警、指令下达等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程序建设
结合公路特点,建立内外结合,面向公路行业的气象灾害、地震、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影响的预测、预警支持系统和完善养护路政巡查制度、桥梁“四个一”制度、危桥动态监管报告等制度,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工作,通过电话、传真、网络、短信平台、应急移动通讯设备等向上级部门汇报或口头报告,逐步提高预测、预警的科技含量是保证应急救援工作正常开展的保证,为此分局成立了以办公室、养护(工程)科为责任部门,具体负责日常状态下所辖省道干线公路运行监测及有关信息的收集和上传下达、突发事件日常接警值班、应急状态下24小时值班接警等工作。机料安全科根据应急工作指挥部下达的应急预案启动级别,通过分局安全生产短信平台下达启动指令。其他应急工作组根据指令,结合各自工作职责赶赴现场参与救援。
篇5
(三)州(地、市)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与政府部门间的应急联动、联席会议、资源共享等制度规范,指导企业应急救援队建立健全接警处置等管理制度。
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加强指导协调,推进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区域性矿山救援队伍建设。结合我省应急救援队伍标准化达标考核,进一步加强省区域性应急救援队伍,加快省区域性金属非金属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步伐。
(二)依托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救护队,加快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实训演练基地建设步伐,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编制完成项目建设方案和第一期建设任务。
(三)依托中央驻青及省管企业,加快推进矿山、危险化学品、油气田等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协同有关部门推进公安消防、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民用航空、水力、电力等行业专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矿山及危险化学品企业较多的州、县,要采取政企联合等方式建设区域性应急救援队。
(四)加强大中型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贯彻落实好《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等,对尚未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的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监督其与邻近具备相应能力的专职应急救援队签订应急救援协议。指导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
(五)推动工业园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选取基础扎实、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大中型企业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开展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三、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一)加强部门应急救援工作机制,进一步密切与公安、地震、气象、环保等部门的应急联动,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建立完善政府、部门和企业间协调畅通、快速联动的应急救援机制。
(二)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十二五”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完善省、州(地、市)安全生产应急机构职能,、、等安全监管部门要设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等安全监管部门要设专职应急管理人员。
(三)监督指导大中型企业和重点行业(领域)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设置或指定安全生产应急工作办事机构,配备专职应急工作人员。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报预警机制,组织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分级分类、检测检验和安全评估工作,建立省、州(地、市)、县三级重大危险源动态数据库和分级监管系统。
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一)监督检查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修订、、备案、培训和演练情况。加强重大危险源和重点工作岗位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的管理。通过落实预案审查、备案等制度,促进政府、部门、企业预案的上下衔接和资源共享。
(二)加强企业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依法将应急预案作为行业准入的必要条件。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没有应急预案或预案未通过专家评审的,或重大危险源没有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的,不得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三)组织省安全生产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州(地、市)、县安全监管部门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企业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专项应急演练,高危行业企业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专项应急演练。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周”活动,监督指导矿山、危险化学品、冶金冶炼企业和交通、建设、教育、铁路、民航等行业(领域)的应急演练工作。
五、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础建设
篇6
二、进一步做好应急救援预案修订完善和应急救援器材的配备。一是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对现有预案通过演练认真修改加以完善,预案要注重针对性、实战性和实用性;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当明确危险化学品事故初起时岗位操作人员的应急报告内容和程序,企业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报告等相关内容。要对具有爆炸、泄漏、火灾等危险的重点单元装置和储存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论,明确相应控制手段,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二是要做好与当地政府和周边企业、住户、单位等的衔接,减少事故对周边的影响,要将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情况向周边的单位和居民进行告知,并提供基本的紧急疏散、个体防护和自救互救方法和知识。三是要配齐配足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应急处置物资和相应品种、数量的急救药品,明确维护保养责任。
篇7
(1)I级(企业级);
(2)I(级(县、市/社区级);(3)III级(地区/市级);
(4)IV级(省级);
(5)V级(区域级);(6)VI级(国家级)。
二、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
应急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应急行动的有效工具。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是包括总预案、程序、说明书、记录的一个四级文件体系。
1.一级文件—总预案
在总预案中作总体上的描述及必要说明。总预案包括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指导思想及适用性、危险分析、应急能力评估、预案的评估与维护等。
2.二级文件—程序
它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程序内容十分具体,比如该做什么、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等等。它的目的是为应急行动提供指南。一般包括基本要素、预防程序、准备程序、基本应急程序、专项应急响应程序。程序的编制力求格式简洁明了,多以文字叙述、流程图表相组合的方式表现。
3.三级文件—说明书
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或其他个人使用。
4.四级文件—对应急行动的记录
包括在应急行动期间所做的通信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详细的应急记录便于应急事件结束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三、应急预案的要素
应急救援预案是一个开放、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应急预案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应遵循体系要素构成和持续改进的指导思想。应急预案体系可以由6个一级和15个二级要素构成。
1.方针原则2.应急策划
(1)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2)能力与资源;
(3)法律法规要求。
2.应急准备
(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2)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资;
(3)应急人员培训和预案演练;
(4)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建立;
(5)日常公共教育。
3.应急响应
(1)现场指挥与控制;
(2)通告、报警:
(3)事态监测;
(4)保护措施:人员疏散、警戒与治安、抢险抢修、医疗救护与卫生服务、应急人员安全防护;
(5)对外进行信息;
(6)资源管理。
4.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5..预案评审与评审改进(或应急预案的维护)其中核心要素也是基本要素为:
(1)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2)能力与资源;
(3)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4)应急设备与设施;
(5)培训与演练;
(6)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7)保护措施程序:
(8)信息与公众教育;
(9)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10)预案评审与评审改进(或应急预案的维护)。
四、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程序
1.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原则
(1)应根据本单位危险源的特点编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2)救援措施、避险要领应简洁明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企事业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企业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2.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
(1)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结果;
(2)事故类型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分析;
(3)事故应急救援及紧急避险措施;
(4)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救援队伍及职责分工;
(5)事故应急救援器材、装备;
(6)需请求社会救援的事项;
(7)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的考核评价标准;
(8)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3.应急预案制定的基本程序及要求
应急预案的制定是针对各项事故应急措施(含信息)、程序和行动计划的文件化过程。预案的制定应按如下程序及要求进行。
(1)危险及其发展过程分析。主要分析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险特征、触发条件、触发后事故演变过程等。通过辨识危险因素和危险部位,确定危险(危害)类型。
(2)事故类型与危害分析。事故类型与危害分析是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危害类型进行分析认定,从而科学地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及事故产生危害的大小。根据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危害空间范围不同,需要做应急预案的区域范围分为场内应急和场区周围,引起周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就必须编制场外应急预案。由于场外应急涉及到周围的单位和人群,通常需要政府负责协调。
(3)制定应急措施。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别、事故危害等,研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可能发生无法直接施救,或可产生较大灾害的事故要给予特别关注,制定紧急疏散等应急措施,防止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可能受到影响的员工和承包方、其他可能受到影响的相关方根据危险源危险及其发展情况、企业生产工艺情况、地理环境情况等,分别按场内应急和场外应急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是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编制的预案需组织专家评审,并经修改完善后报上级部门审批。在制定计划过程中,应让熟悉设施的工人,包括相应的安全小组共同参与。
(4)根据事故应急措施需要,制定应急救援装备、器材配置方案。主要包括需配置的抢险器材设备、人员防护装备、通信设备、救护器材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等。
(5)制定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方案,并明确职责分工。保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在发生事故时能根据事故状况实施有效的协调指挥;应急救援队伍能够实施有效的应急抢险、排险、救援、救护等工作。
(6)分析确定需社会救援的事项。为了在发生重、特大事故时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社会救援支持,应依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分析确定需要社会救援的事项,纳人预案管理。
(7)制定有关人员培训内容和预案演练考核标准。为使应急指挥人员和救援队伍掌握应急指挥与救援要领,危险岗位工作人员掌握事故状态下应急抢险或避险逃生的要领,应研究制定相关培训内容和预案演练考核标准。企业应让熟悉设施的工人参加应急计划的演习和操练,与设施无关的人,如高级应急官员、政府相关人员,也应作为观察员监督整个演练过程。每一次演练后,应核对该计划是否被全面执行,并发现不足和缺陷。企业应在必要的时候修改应急计划,以适应现场设施和危险物的变化。这些修改应通知所有与应急计划有关的人员。
(g)形成预案。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审和领导审批后,作为执行性文件在企业内执行。
4.预案措施的落实与管理
应急救援预案确定后,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组织预案措施的落实工作。5.预案演练
预案演练是保证一旦发生事故,预案可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演练的主要内容:
(1)事故报告与接报。包括第一时间的事故现场人员或事故发现人员的报告;事故单位接报响应;事故单位向当地政府及其应急保障系统报告,请求外围应急救援支援及其接报响应。
(2)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的现场应急抢险或避险。
篇8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通市某化工园区的60家化工企业为调查对象。
1.2方法及内容
制定统一的调查方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调查员向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相关管理人员以询问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问卷经预调查后进行相应的修改,以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调查问卷共分4个部分:企业基本情况、生产或使用的化学品情况、应急管理情况和应急救援设施情况。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经济类型,规模,是否发生过化学中毒事故,中毒的毒物及原因等。生产或使用的化学品情况包括化学品种类,年使用量及最大储存量,储存形式,可能接触人数等。应急管理情况包括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应急经费投入,应急救援培训等。应急救援设施包括中和、堵漏工具,医务室配备,急救药品及急救器材配备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60家企业中,国有企业2家,占3.3%;私营企业41家,占68.3%;外资企业13家,占21.7%,其他4家,占6.7%。大型企业1家,占1.7%,中型企业9家,占15%,小型企业50家,占83.3%。该园区共存在化学物90多种,其中主要的危险化学品有氯、甲苯、二甲苯、甲醇、氟及化合物、三氯氧磷、氨等。11.7%(7家)的企业发生过急性化学中毒事故8起,中毒32例,引起中毒的主要毒物有氯、甲苯、腈类化合物等。
2.2应急管理情况
60家企业均成立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建了应急救援队伍并配备了兼职应急救援人员。96.7%(58家)的企业建立了应急救援预案,但只有78.3%(47家)的企业建立了化学品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仅有53.3%(32家)的企业进行了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并能进行总结评估。78.3%(47家)的企业设有专项应急资金。有95%(57家)的企业进行了应急防护用品的使用培训,但只有61.7%(37家)的企业进行了现场医疗应急救援的培训。
2.3应急救援防护设施设备情况
91.7%(55家)的企业配备了堵漏、围堵、中和、稀释等控制毒物泄漏的设施和设备,如围堰、应急喷淋装置、应急碱池等。只有2个企业设置了医务室,配置了医护人员。仅有36.7%(22家)的企业和附近医院签订了应急救援协议,68.3%(41家)的企业能在10 min内赶到附近医院,而签订协议的医院均为乡镇医院,综合救治能力较弱。35.0%(21家)的企业配备了必要的应急救援药品。所有的企业都设置了洗眼喷淋器等应急救护器材以及防化服、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用品,但部分企业应急器材配置数量不能满足要求,部分器材不能有效使用。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该化工园区中化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主要为私营企业。被调查的企业中11.7%发生过化学中毒事故,其中中型企业2家,小型企业5家。说明这些企业急性化学中毒应急综合能力不强,不能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大型企业在应急救援能力上要比中、小性企业强,中、小型企业可以借鉴大型企业在应急管理上的经验,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吸取发生化学中毒事故企业的经验和教训,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在应急管理方面,尽管所有的企业均建立了应急救援预案,但由于只有78.3%的企业建立化学中毒事故专项预案,且进行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的企业也比较少(仅占53.3%)。因此,一旦发生化学物泄漏等事故,企业不能有效组织救援活动。园区仅有78.3%的企业设有专项应急资金,应急资金是应急设施配置、人员培训等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增加专项应急资金的投入。园区95%的企业进行了应急防护用品使用的培训,但现场医疗急救方面的培训仅为61.7%,一旦发生事故,由于救援人员缺乏必要的医疗常识和急救知识,可能造成盲目施救或缺乏初步急救,造成人员伤亡的扩大\[2\]。
在应急救援设施的配置方面,园区企业医务室设置数量少,仅有不足半数的企业与医院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应急救援药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不能满足要求,一旦发生事故不能及时赶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企业的应急器材防护装备也存在数量不足的情况。
急性化学中毒事故一旦发生,企业第一时间开展有效自救是减少伤亡的关键。针对上述企业应急救援能力调查结果,该园区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提高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水平,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
企业要制订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尤其是针对化学中毒事故的专项预案,明确各应急人员的职责,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对本单位应急人力、物力、设施工具等应急资源是否能满足事故救援需要进行确认,制定应急行动程序。应急救援预案是企业科学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性文件\[3\]。一旦事故发生,根据预先制定的方法和程序可以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能缩小事故危害范围,减少伤亡。同时,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以后需经常进行演练,一方面是检验应急救援预案的可行性,经过演练评估不断修正计划中不完善之处;另一方面,定期的有计划的演练可以使应急人员熟悉应急程序,遇事不慌,能正确快速反应。
企业应急救援资金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还是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配置都需要资金投入,企业设置合理数量的应急资金,保障专款专用,是顺利开展应急工作的前提。
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4\]。企业应重视现场应急医疗,包括对受化学毒物污染人员的清洁净化,初步的现场急救以及应急救援药品的使用。企业应派人员接受相关的培训,掌握一定的急救技术,在等待救护车转运病人之前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减少伤亡。
企业还应根据自身可能发生突发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药品等,数量要满足救援要求。
企业自身应急救援能力是应急救援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应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4参考文献
[1]尹仕伟,单利玲,杨继红.2006―2011年南通市职业病病例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2,38(6):369-371.
[2]陆春花,单利玲,杨泽云.南通市2005―2012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3,31(6):308-309.
篇9
以上海港为中心,江苏、浙江港口群为两翼的组合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我国交通运输最发达、线网密度最高、运输密度最大的区域,是我国国际重大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载体,具有国际大区域和洲际大区域干线、支线汇集功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安全应急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等内容,基本形成长三角一体化的航运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思路。
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提高航运安全应急能力为主线,建立健全航运安全体制、机制、法制,强化基础工作,加强宣传教育,落实预案管理工作,加强应急演练,提高救援能力,确保应急救援的迅速、高效和全面覆盖,全面提高航运安全应急管理水平。
1.2 基本原则
1.2.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和救援过程中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注重加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培训和安全防护,对参与救援的人民群众进行正确指挥和引导,条件许可时给予必要的防护装备;密切关注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全力避免次生灾害和事故的发生。
1.2.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由交通运输部统一领导,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下称两省一市)组织协调长三角港口群航运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省级政府负责属地内应急救援工作的具体领导和管理,协调管理部门间的联合救援演练工作;省级航运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各自属地应急救援工作现场指挥,对各级应急救援力量进行协调,并负责联合演练工作;港航企业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依法建立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认真履行相应职责。
1.2.3 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在交通运输部与两省一市的领导和协调下,省级政府负责管理应急救援工作,省级航运安全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归属地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向主管政府和交通运输部主管部门汇报工作;各级主管部门在明确职责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联合救援工作,定期进行联合演练。
1.2.4 整合资源,协同应对
充分利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资源,构建应急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获取公共应急资源和不同部门、企业间的资源储备及配置信息;在明确各部门、企业职责的前提下,加强协作,合理利用人民群众的应急支持力量,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迅速、高效运转、有机协调的应急管理体制。
1.2.5 科学决策,快速高效
做好航运安全专家、人才的储备工作,建立应急咨询专家库,确保与航运安全专家、人才的畅通联络;注重对科学手段和技术的利用,构建应急决策支持平台;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港航企业自救、互救以及应对能力,健全快速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确保迅速、有效应对各类航运安全突发事件。
1.2.6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始终将确保航运安全放在工作首位。注重预防工作,做好常态应急训练和救援演练,组织和协调各相关机构认真落实航运安全隐患治理、安全风险评估、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应急救援人才和力量储备等工作,建立健全航运安全跟踪、预测、预警、预防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2 建设目标
2.1 机制建设
截至2015年底,基本完成符合长三角区域航运实际情况的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机制。
2.2 机构建设
截至2015年底,全部建成省(区域)、市、重点县级航运安全应急管理机构,完成基层应急部门(队伍)建设,落实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等问题。
2.3 法制建设
2015年基本完成建设或完善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相配套的航运安全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2.4 平台体系建设
2015年,计划省级、市级和高危港航企业应急平台的建设完成率达100%,重点县级达80%以上。市级管理部门建设移动应急平台,对现场实时监控,并对视频进行传输和存储,完成与指挥中心的通信,使其具有支持决策的功能;基层管理部门完善动态监控、预警和应急体系等的平台建设,建立对高危监管区的视频监控系统;港航企业普遍建立生产动态跟踪监测和预警预报预防体系,完成对基本数据的采集和及时更新。
2.5 应急预案和培训演练
2015年,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省、市(县)、基层三级航运安全预案和相关资源报备机制,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急专业人员培训覆盖率达100%;港航企业应急预案演练每年至少1次,长三角区域联合应急演练每年不少于1次。
2.6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截至2015年,完成符合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队伍建设标准和条件的省、市(县)、基层三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重点港口、航道和高危港航企业建立应急管理和救援指挥机构,其他港口、航道和港航企业安排专业人员负责航运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或与有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合作协议;基本形成由专业队伍、辅助队伍、志愿者队伍构成的基层航运安全应急队伍体系,预防和处置能力明显提高。
2.7 应急响应
2015年,归属地省级航运安全管理部门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将控制在30 min内完成对周边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物质的调配;在10 min内完成向上级主管机关的报告;基层救援力量可随时投入属地突发事件的救援;省级救援队携带有关装备在1 h内到达现场;他省省级救援力量在3 h内携带有关救援救助装备到达90%以上的突发事件(事故)现场。
3 主要任务
3.1 完善航运安全应急管理法规、政策、标准体系
两省一市的各级政府和长三角航运安全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与国家颁布的相关条例法规相配套的应急预案管理、救援队伍建设、救援资源管理、培训演练等规章制度及配套措施和落实办法,丰富和完善长三角区域航运安全应急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与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救援体系运行经费保障、救援队伍服务补偿标准、救援队员津贴和抚恤及退出补助、社会赞助管理办法等制度和条例;建立对参与应急救援的民间团体、组织及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办法;探讨研究在应急救援管理中引入商业保险运作的办法。
3.2 建立健全航运安全应急管理机构
完善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的方法和机制;推动长三角区域大型港航企业建立健全专职应急救援机构和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省、市(县)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提高长三角地区应急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
3.3 完善航运安全应急管理和指挥协调机制
完善各级航运安全管理、救助部门间的应急管理和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长三角区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与各省、市级应急管理机构和各级救援队伍之间畅通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应急平台的作用,提高应急工作效率;建立和完善部门间、区域间协同应对重特大航运安全事故的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应急指挥机构与有关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日常工作机制和现场指挥机制;完善国家航运安全应急救援联络员制度,依法履行综合协调职责。
3.4 加强航运安全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体系建设
根据长三角地区港航企业和复杂航道的具体情况,按照整合现有资源、重点突出、先进适用、因地制宜、差别配备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布局并承担责任区域内的应急救援任务。
突出特别重大、复杂事故救援,争取政府拨款,组建一个长三角区域综合救援基地和一个应急物资储备基地;两省一市各组建一个省级综合救援基地和一个应急物资储备基地;依托大型港航企业,整合现有资源,建立若干个骨干应急救援基地;争取国家政策,力争建立一个国家级航运安全应急救援基地。
重点配备和完善各级救援队伍所需的专业救助船艇、救助飞行器、抢险救援装备、监测设备、通信指挥设备、个人防护装备、后勤保障设备等以应对重特大、复杂航运安全事故;提高救援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鼓励一专多能、平战结合,充分发挥救援队伍在预防性检查、预案编制、应急培训等事故防范和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3.5 加快长三角区域航运安全应急救援技术 支撑建设
建立长三角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省级应急救援技术中心,重点开展应急救援技术和标准研究以及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和推广工作。以部属省级海事管理机构和救助机构为支撑,依托两省一市科研院所的技术资源,建设长三角区域综合性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建立模拟演练装置以及演练系统,开展应急救援人员综合业务培训和演练。
3.6 规范航运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范和落实航运安全应急预案编制,细化应急操作程序,提高预案质量;做好衔接工作,加强管理,建立应急预案数据库;制定应急预案演练管理办法,加强预案培训和应急演练,不断完善相应部门、企业的预案,增强可操作性;针对各类航运安全突发事件(事故)情景,编制相应的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3.7 加快航运安全应急管理培训演练体系建设
将航运安全应急管理培训纳入航运安全培训规划中,并对其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和检查考核。对港航企业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开展航运安全应急管理的宣传教育和应急救援知识普及工作;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级政府和大型港航企业现有的应急救援培训资源,补充和完善培训演练系统的必要设施;完善长三角区域综合救援基地应急救援培训功能,建设与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相适应的省、市级和各基层专业应急培训演练基地,定期完成各级管理人员、指挥协调人员以及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科学合理地制定培训规划和考核标准,细化和完善相关培训体系,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执法人员、港航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中,切实增强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预防及应对航运安全突发事件(事故)的能力。
3.8 加强航运安全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建设
充实省级应急救援队伍大型救援装备的储备,合理布局,建立物资储备制度和调运机制,指定有关管理部门和港航企业储备必要的救援物资装备,相关生产商保障生产能力以满足应急需求,完成多层次的物资储备;优先适用先进的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强制淘汰不适应救援需要、不符合相关标准、性能不高、不利于保护救援人员身体健康的落后装备。
3.9 加快建立航运安全重大危险源监管体系
推动管理部门和港航企业建设重大航运危险源监控系统,加强对港航生产和作业设施、设备、装置的安全监管,配备必要的自动控制系统和安全仪表系统;制定有关定期开展监控系统、设备、设施检查和测验的机制,确保各监管辅助设施的正常工作。
4 重点项目
4.1 长三角区域航运安全应急救援物资储备 基地建设
以上海市为依托,建立长三角区域救援物资储备基地,承担组合港应急物资的资源信息采集、更新、提供及物资储备的任务;江苏和浙江两省分别建立省级救援物资储备中心,承担各自辖区内应急物资的资源信息收集、更新、提供及物资储备的任务,必要时向长三角其他辖区提供救援物资和救援物资信息更新服务。
4.2 长三角区域航运安全应急救援综合(培训)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上海市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的特点,争取政府专项资金,建设集培训、救援等功能于一体的长三角区域航运安全应急救援综合基地,按国家对区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规格配置相关装备,完成培训和训练任务,救援设备的储备和维护任务,在接警后根据长三角区域航运安全应急指挥中心的调度,携带大型救援装备和救援物资实施救援。
4.3 国家级航运安全应急救援(示范)基地建设
以长三角区域航运安全管理部门和救助机构为依托,积极参与国家相关项目申报,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救援装备配置,积极承担应急救援任务。以长三角区域核心港航企业为基础,积极申报并争取建成国家级航运安全应急救援(示范)基地。
4.4 重大航运安全危险源普查和监控系统建设
篇10
__机场应急救援工作目前已被纳入__市应急救援体系中。根据市政府要求,组建了__市突发航空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作为__市航空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最高指挥机构,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总指挥,民航、公安、消防、交通、铁路、卫生、海事、驻军、通信等市直有关部门参加。
同时,根据民航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要求,__机场组建成立了突发航空事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作为__机场应急救援专项指挥机构,市民航局局长任指挥中心主任,机场各部门、驻场单位参加,在__市政府应急办公室领导下积级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明确领导机构,确定相关责任机构和人员。作为常设办事机构,机场现场指挥中心承担日常应急管理的各项职责和任务,承接民航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应急管理的各项任务,建立应急机制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按照“有人管、有人做”的要求,逐步健全应急管理专项机构,初步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建立和完善__机场应急救援预案文件体系。不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消防救援、医疗救护等专职队伍在应急工作中的骨干主用。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抓好专职队伍建设,做好人力资源的统筹规划,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机制。配备应急保障物资和装备,确保应急物资随时调用,便于及时处置突发事件所需。(2)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作用,努力加强对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督查和指导。本年度,进一步加强了对各重点要害部位的应急管理工作,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切实提高应急专职队伍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快速反应和协同应对能力,全面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3)坚持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值守和信息汇总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值班登记、交接班制度。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接收、采集和报送工作,通过良好值班制度的执行以及及时上报应急管理工作信息来保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应急预案编制、完善情况
今年,__机场在往年编制的系列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针对人员变动和不足之处,及时编制及修订了各类应急预案、糙作程序、工作方案等,印发了包括《__市突发航空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与糙作手册》、《__市突发航空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及糙作手册》、《__市民航局突发航空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与糙作手册》、《__机场应急救护预案》、《__机场反恐怖(防非法干扰)工作预案》、《__机场公务飞行、通用飞行保障方案》、《__机场除冰除雪工作预案》、《__机场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等一批预案,同时做好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初步形成了有系统、分层次、上下一致、分工明确、相互协调、信息畅通的事故应急预案文件体系。
三、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专、兼职队伍建设情况
1、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以机场公安分局消防大队为依托,制订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细化队伍职责,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提高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应急保障能力。
2、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深入推进兼职应急队伍建设,组建一支以各岗位青年员工、医务人员为主的40~60人的综合性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在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方面发挥就近优势,在机场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下开展先期处置,组织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同时,__机场还加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严明组织纪律,经常性地开展应急培训,提高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
四、应急处置相关设备、设施更新与建设情况
__市政府投资建设的*( )*机场应急平台于正式投入使用。该应急平台主要由通信、计豌机网络、视频会议、图像接入、安全 保密等构成的基础支撑系统,由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数据库、数据交换等构成的综合应用系统,以及应急平台指挥场所等主要系统组成。建成后能够满足值守应急、信息汇总与、综合研判、指挥协调和异地视频会商等功能。
__机场注重应急处置相关设备、设施更新与建设。近年来先后购置了飞机应急救援软活动道面、飞机应急牵引挂具、飞机前轮转向杆总成、空客系列和波音系列转向卡、主力消防车等。今年10月份,市民航局又投资对__机场应急救援着装情况进行检查和补充。设施设备的更新与建设,级大地满足了__机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五、组织综合性应急演练与开展科普宣教工作情况
1、演练情况
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检验应急预案实用性、应急机制科学性、应急体制合理性的必要途蓝。今年,__机场把应急预案演练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加强对应急演练的指导,确保各项演练活动顺利进行。机场各部门密切配合,积级进行各项演练工作,按期完成各项演练任务。6月22日进行了应急救援信息通报程序的桌面演练;7月23日进行了安检现场发现在控人员的应急处置单项演练;11月5日分别进行了《__机场除冰除雪工作预案》桌面演练、道面除冰雪单项演练、飞机除冰雪单项演练;11月16日开展了__机场航空器机坪溢油应急处置救援演练活动。各项应急演练均从实战出发,真正达到检验预案、检验队伍的目的。
2、培训情况
今年以来,__市举办了多次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综合业务培训班,培训内容为突发事件应对法基本内容、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处置、应急平台的使用维护等。帮助各应急指挥专项机构建立应急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制度,努力提高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依托应急救援平台,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技能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
即将过去的一年,尽管__机场的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由于我们的应急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应急管理依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1、应急预案体系不够健全,二级部门普遍没有建立完善应急预案体系,部分应急预案制定不够科学,可糙作性差。部门制订应急预案时缺少与其他部门相关预案的衔接,势必影响了应急处置的效果。
建议:局方能否对机场各类应急预案的条目加以规范。
2、应急联动机制有待建立健全。与各应急救援协议单位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机制。
3、应急队伍力量薄弱,大型和特种装备缺乏,专业培训和演练不足,与实战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建议:应急救援大型和特种装备的购置对于中小机场来说比较重的负担,建议局方建立地区应急救援管理中心,大型和特种装备可以采用集中保管,区内公用的形式,减轻中小机场的负担,提高大型和特种装备的使用率。
篇11
二是国家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国家建立矿山、危险物品、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水上搜救、油气田事故应急救援基地和应急救援队伍。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安全生产的特点,建立或者确定相应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并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和器材。
三是政府应当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一定数量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资金,储备必要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物资,用于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四是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安全生产实际情况适时修订。
五是应急救援费用的承担。因事故救援发生的费用,由事故发生单位承担;事故发生单位无力承担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解决。
六是加强联动机制。参与事故抢救的部门和单位应当服从统一指挥,加强协同联动,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并根据事故救援的需要组织采取警戒、疏散等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次生灾害的发生。
二、贯彻新《安全生产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新法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安全理念,表明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的高度关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有加,同时给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强力推进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全覆盖
把应急预案管理作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评审、备案制度,严格落实应急预案备案审查工作;加强对高危行业企业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和备案的监督指导,确保应急预案编制率达到100%,并逐步拓展覆盖到各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应急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突出企业预案与政府预案的衔接,要探索应急预案“简明化、程序化、图表化”的方法,切实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二)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应急协作机制
针对目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力量分散,调度指挥、资源整合不畅的现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市级与区县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定期组织研究应急管理工作的对策和措施,分析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形势,及时通报有关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工作的信息,加强协调与沟通,有效发挥各部门及企业在应急处置方面的作用,提高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的快速协同响应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构建应急救援区域联动工作制度,努力形成资源共享、装备互补、运转高效的应急协作体制。
(三)督促指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培训演练
督促企业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知识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相应的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加强对企业应急预案演练的指导、监督,尤其是督促高危行业企业、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要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演练的重点是企业全体员工的逃生疏散演练和重点部位、岗位的应急处置演练。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普及应急救援知识,提高应急救援意识。
(四)加快安全生产应急响应平台建设
篇12
二、目标要求
篇13
尽管目前我国形成了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的“一案三制”,构成了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的基本框架,石油化工企业也基本建立了各自的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但通过分析石油化工行业的应急管理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1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
部分企业负责人对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没有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投入严重不足。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抱有侥幸心理,寄希望于不发生事故,缺乏防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对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事故应对能力,防范和控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积极性不高,片面的理解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就是成立应急机构、编制简单的应急预案。
1.2预案编制不够系统
目前部分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往往只满足数据的简单梳理、排列,甚至重复抄袭,预案编制前的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不到位,企业的危险源分析不够,事故危害程度分析不足,不能很好的衔接上下级预案,采取的预防措施和处置措施没有针对性等等,导致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1.3应急教育培训及应急演练流于形式
部分企业在应急教育培训方面,流于形式,教育培训形式单调,内容简单,根本达不到应急教育培训的目的。部分企业的应急演练,应急演练很大程度上以宣传性、演示性为主,而不是按照实际需要组织的演练,只是“演”,不是练,没有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价,不能真正发挥演练在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员工、切实提升企业应急救援能力的作用。
1.4应急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较多企业在应急资金投入和应急物资储备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一是不愿意花钱在应急物资的储备和采购方面;二是不愿意花钱在应急队伍的组建和培训方面;三是应急投入保障金储备不充足。
1.5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应急专家指挥中心建设不完善
部分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基本未建立,也未与有应急处置能力的单位签订必要的应急救援协议,导致应急处置基本靠现场的作业人员,较小的事件基本可以处理,但较大的应急事件就没有办法及时处置了。
2关于解决目前应急管理相关问题思考
2.1应急管理体系要逐步完善
应急救援管理体系的建设要按照《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所规定的内容,逐项落实,建立应急组织体系,规范运行机制,执行法律法规体系,落实应急支持与保障系统,保证应急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同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要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依托现有资源,资源共享;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等原则,吸收国内外的成熟经验,硬件与软件并重,根据轻重缓急,有计划、有重点的加强应急管理体系、机制、制度、队伍及人才储备的建设。
2.2系统编制应急预案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应急预案的编制要从成立工作组、资料收集、危险源和风险分析、应急评估、应急预案的评审和6个步骤逐项开展,客观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及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企业生产工艺、作业条件、设备设施状况、环境、工作安全活动等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石油化工企业实际的现场各层级应急预案,可以制动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的综合安全预案,涉及石油化工生产的各个方面,也可以针对专门的生产工艺或生产过程制定专项安全事故的预案,如果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针对石油化工的生产现场,需要制定现场处置的应急预案,制定的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必须做到简单化、实用化、可操作性化,内容要简明、管用、注重实效,让所有应急人员都能很清楚的找到自己应该在应急处置中具体负责内容。
2.3应急教育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要合理化规范化
企业应将应急教育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纳入年初HSE工作计划当中,编制专项的应急工作计划,细化应急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的具体内容,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培训要在自身开展的同时,可以开展聘请应急管理的专家讲课、开展应急技能大比武、应急救援技能培训等活动,丰富应急教育培训的方式,激发员工学习的热情。演练要结合实际生产需要,着眼实战,讲求实效,并且要有精心的组织,保证达到锻炼员工应急处置能力的目的,同时也对应急预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完善应急预案的最终效果。
2.4企业应急管理投入必不可少
各企业要加大对应急投入力度,使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适应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加强防护用品、救援装备、救援器材的物资储备,做到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在应急状态下第一时间快速做出响应,进行物资的筹集、配置与调度,最快捷地向突发事件事发地供应物资,抓住黄金救援时间,最大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5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落实应急救援人才的培养
企业应配备一支具有固定配备人员和应急救援设备的应急救援队伍,及时配合相关单位开展必要的安全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全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建立高素质的应急处理队伍。并实施有效的考核机制,制定不同的奖励制度,按照救援的能力进行区别对待,不断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工作能力。同时也应加强应急指挥人才的培养,坚持送出去培养和下基层培养结合的方式,不仅仅是理论方面的学习,还应该对实际操作中的接触各种现场问题,培养应急处置能力。
3结束语
石油化工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了国家化工产品的生产需求,满足了各级各类生产部门对物资的需求。为了保证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强化和完善石油行业的应急管理十分重要。新形式下的应急管理要结合目前的科技与信息水平,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石油化工应急管理救援的手段、方法和时效,保证必要的应急投入,确保安全生产,才能有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保证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