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银行存款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银行存款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银行存款论文

篇1

参考文献:

[1]丁友刚.对银行收费的理性思考——基于银行业成本核算模式变迁与银行收费动因和依据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3,(11).

[2]李宝军.人民币小额存款账户收费问题质疑[J].金融会计,2005,(10).

[3]秦艳梅,李智.我国商业银行小额账户收费动因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

篇2

按照最高院的司法解释第28条的规定,对银行存款的轮候冻结应符合以下条件:

1、轮候冻结的存款已被本院或其他法院另案采取冻结措施;

2、轮候冻结的生效以先前采取冻结措施的另案执行程序终结为前提;

3、轮候冻结应向有协助义务的金融机构或其他有储蓄单位送达法律文书,登记在册。

轮候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尤其是被执行人单位发放工资的帐户存款更应符合以上条件。

二、银行存款轮候冻结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进行轮候冻结,尤其是发放工资的银行帐户,在实践执行工作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执行款无法确定导致冻结金额的不确定。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被本院或其他法院采取冻结措施后,法院执行人员欲对被执行人的该银行存款进行轮候冻结,却无从得知该被执行人所欠执行款的具体金额,除该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足以清偿每个案件的执行款外,另案何时可予解除冻结无有期限,法院执行人员在对另案或其他法院的案件进行查询也无从得知,这样使得对银行存款的轮候冻结无法得以实现,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执行款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轮候冻结实施的不确定性。而对于被执行人所有的发放工资款的银行帐户,更是无从确定其执行期限。

2、金融机构没有关于轮候冻结的程序性规定。笔者所在法院执行人员多次到金融机构欲对某一被执行人的工资款银行帐户进行轮候冻结,因另案也系该院另一执行人员承办的案件,因此执行款的具体金额和执行期限都可予以确定,但为防止其他法院或诉讼保全措施的启动,仍应对此帐户存款予以轮候冻结,但金融机构却无法受理该轮候冻结的法律手续,因金融机构的微机操作系统无轮候冻结一项,因此对于法院的轮候冻结手续没有办法进行操作,而金融机构也没有关于轮候冻结的程序性规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对金融机构受理轮候冻结的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因此,虽然法院有权对被执行人的存款进行轮候冻结,以确保另案执行完毕后该案申请执行人的权益早日得到实现,但是由于金融机构的操作程序不健全、规定不完善,导致法院可采取的此强制执行措施无法得以实施。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被执行人所有的银行存款拟欲进行轮候冻结,仍需多方面的协助、沟通和努力。

篇3

本文以沪深两市的五家上市银行为例,对企业和个人这两类典型的存款人是否具有风险意识进行实证检验,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在信息公开的情况下,个人和企业是否已经具备了风险意识?个人和企业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敏感程度有何差异?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区分低风险敏感度和高风险敏感度的存款人,从而使存款保险制度和市场纪律的功能发挥各得其所?

模型的设计

(一)风险指标的选择

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上市银行的风险与存款余额的相关关系,以此来判断存款人的风险意识。有两类风险指标可供选择,一类是不良贷款比率、资本充足率等会计指标。但是,鉴于研究的样本较少,时间跨度较短,选用较多的会计指标会使模型的估计变得困难。另一类是市场指标,如商业银行资产价值的波动率。市场指标一般是根据商业银行股价等市场信息按照一定的理论模型间接测算得到。利用市场指标的前提是市场价格信号是有效的,上市银行的股票价格能够反映与银行风险有关的信息,体现银行的真实价值。于渤、高印朝(2005)对自1999年以来上市银行的股价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后认为,上市银行的会计信息对股价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这表明我国上市银行的股价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选用商业银行的资产价值波动率作为反映商业银行风险的指标。

(二)线性模型

考察商业银行存款余额与商业银行风险的相关关系时,还需要同时考虑其他的相关因素,如:居民的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存款利率等。按照一般的经济学理论,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储蓄存款会越多。通常,国际上用GDP(或人均GDP)来表示一个国家的居民收入水平(胡学锋,2001)。同时,物价价格水平上涨会使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从而使储蓄存款的增幅下降。此外,就是存款利率。存款利率的提高会使商业银行吸收更多的存款。综合以上因素,本文建立如下的线性模型:

Dt=β0+β1SIGMAt+β2GDPNt+β3GDPNt-1+β4INTEt+β5DEFLATORt+εt

t=1,2,Ln(1)

在上式中,SIGMAt为t时段商业银行的资产价值的波动率,代表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Dt为第t时段末商业银行不同类型客户的存款余额,GDPNt为t时段的名义GDP(当年价格),GDPNt-1为滞后一期的名义GDP,INTEt代表t时段内名义存款利率。DEFLATORt为第t时段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值,用它来代表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εt~N(0,σ2)代表模型的误差项。

在公式(1)等式右侧的解释变量中,GDPN、DEFLATOR和INTE等变量的数据能够从统计年鉴和上市银行定期的财务报告中获得,关键的工作是如何根据市场股价的信息来计算商业银行的资产波动率,在实证检验存款人风险意识之前,下文对此进行简要介绍。

(三)商业银行资产波动率的测算

本文采用股票市场的价格信号来间接测算商业银行资产价值的波动率SIGMA,这也是目前学术研究中比较普遍的方法。具体步骤是,首先,将银行的股权看成是以银行的资产价值V为标的物、以银行的负债B为执行价格的看涨期权建立方程:

VE=VN(d1)-Be-rTN(d2)(2)

公式(2)为经典的欧式看涨期权的定价公式,其中:d1=[In(V/B)+(r+0.5σ2)T]/σ,d2=d1-σ,T为所选定期财务报告的时间间隔;σ为商业银行资产价值的波动率,即SIGMA;VE为期初商业银行股票的总市值,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观察到。根据伊藤引理,股票价格的波动率和资产价值的波动率又可以建立关系式:

σE=N(d1)Vσ/VE(3)

σE为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的标准差。于是,通过求解由公式(2)和公式(3)组成的方程组,就可以估计出商业银行的资产价值波动率。

实证检验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沪深两地上市的5家银行为例,选择两类代表性的存款人:企业和个人进行研究,所对应的存款账户为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时间跨度为2001年到2005年,为了增加回归分析的数据,本文以半年为时间段计算商业银行的资产波动率,以浦东发展银行2005年1-6月份的资产波动率的计算为例对市场数据来源做如下说明。

期初负债总额数据B来源于浦东发展银行2005年半年报;期初的股权总市值VE=股权总数×200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股票的波动率σE=2005年1-6月份股价的日波动率*,其中n为2005年上市银行股票的交易天数,σE代表由2005年前半年股价的日波动率推算的全年股价波动率,股东权益市值和股价波动率的结果见表1。

另一个需要确定的重要参数是无风险利率。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采用短期的国债利率度量无风险收益率。近年来国内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市场日趋成熟,目前交易的有十多个品种。这种回购交易违约风险小、流动性好,比较适合作为无风险利率,其中尤以七天的国债回购交易比较活跃,而到了2005年市场成交金额达到61598.90亿元,国债回购交易利率的月度数据可从人民银行网站上直接获得。因此,选用国债回购交易品种R007的2005年1-6月份每月的加权平均作为无风险利率,2005年1-6月的加权平均利率为r=1.457%。

将上述参数VE、σE、B、r、T(T=0.5)的值代入由公式(2)、(3)组成的方程组中,即可解出商业银行的2005年上半年的资产波动率。重复上述步骤,便可以得到从2001年至2005年的上市银行的资产价格波动率,见表2。

(二)模型估计

显然,若存款人具有风险意识,能够通过自身的存款行为规避银行风险的话,则期末的存款余额应该与商业银行在报告期内的资产价值波动率密切相关。换句话说,表示银行风险的指标SIGMA能被选入模型(1)右侧的解释变量。利用这5家上市银行中两类客户的存款数据,本文对模型(1)进行了估计,估计结果见表3。

(三)模型的结果分析

从表3的模型检验结果来看,商业银行资产价值的波动率和代表居民收入水平的名义GDP都对存款余额具有显著的解释作用,表明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具备了一定的风险意识。

通常多数企业具备专门人才,能够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在上述回归模型中,会发现企业对风险的敏感程度远大于个人对风险的敏感程度,两者回归系数之比分别约为3.5。这表明,企业比个人更有能力监督商业银行的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名义存款利率和表示物价水平的控制变量DEFLATORt并没有被选入模型中。这两个变量决定着存款的实际利率。目前,我国的存款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并且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存款利率对存款余额的解释力度并不强。

结论与启示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以沪深两市的五家上市银行为例对两类主要的存款客户是否具有风险意识进行了检验。检验的结果表明:无论企业和个人都具备了一定的风险意识;企业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敏感程度要远大于个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敏感程度。说明在信息公开的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

毫无疑问,实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最佳效果是达到限额赔付的存款保险制度和市场纪律的有机结合。存款保险制度旨在商业银行破产时保护风险敏感程度低的存款客户的利益,借以维护存款者信心,而市场纪律可以发挥风险敏感度高的存款客户对商业银行的监督作用,从而减少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一个自然的问题是如何来区分风险敏感度高和风险敏感度低的客户?本文只是比较了个人和企业的风险敏感程度,更精细的研究可以根据存款额度来划分存款客户类别,然后分析每类存款客户对风险的敏感程度。若能找到一个存款额度使之能最大限度地区分低风险敏感度和高风险敏感度的客户的话,从充分发挥市场纪律的角度看,这个存款额度应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存款保险赔付限额。限于研究条件的限制,本研究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本文只对5家上市银行存款人的风险意识进行了检验,样本数量太少和时间跨度较短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遍性。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是:上市银行具有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这使得存款人能够分析商业银行的风险,而对大多数没有上市的商业银行而言,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解决银行和存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发挥市场纪律的前提,更是建立和推行限额赔付的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基础。

篇4

一、轮候冻结的条件 

按照最高院的司法解释第28条的规定,对银行存款的轮候冻结应符合以下条件: 

1、轮候冻结的存款已被本院或其他法院另案采取冻结措施; 

2、轮候冻结的生效以先前采取冻结措施的另案执行程序终结为前提; 

3、轮候冻结应向有协助义务的金融机构或其他有储蓄单位送达法律文书,登记在册。 

轮候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尤其是被执行人单位发放工资的帐户存款更应符合以上条件。 

二、银行存款轮候冻结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进行轮候冻结,尤其是发放工资的银行帐户,在实践执行工作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执行款无法确定导致冻结金额的不确定。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被本院或其他法院采取冻结措施后,法院执行人员欲对被执行人的该银行存款进行轮候冻结,却无从得知该被执行人所欠执行款的具体金额,除该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足以清偿每个案件的执行款外,另案何时可予解除冻结无有期限,法院执行人员在对另案或其他法院的案件进行查询也无从得知,这样使得对银行存款的轮候冻结无法得以实现,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执行款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轮候冻结实施的不确定性。而对于被执行人所有的发放工资款的银行帐户,更是无从确定其执行期限。 

2、金融机构没有关于轮候冻结的程序性规定。笔者所在法院执行人员多次到金融机构欲对某一被执行人的工资款银行帐户进行轮候冻结,因另案也系该院另一执行人员承办的案件,因此执行款的具体金额和执行期限都可予以确定,但为防止其他法院或诉讼保全措施的启动,仍应对此帐户存款予以轮候冻结,但金融机构却无法受理该轮候冻结的法律手续,因金融机构的微机操作系统无轮候冻结一项,因此对于法院的轮候冻结手续没有办法进行操作,而金融机构也没有关于轮候冻结的程序性规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对金融机构受理轮候冻结的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因此,虽然法院有权对被执行人的存款进行轮候冻结,以确保另案执行完毕后该案申请执行人的权益早日得到实现,但是由于金融机构的操作程序不健全、规定不完善,导致法院可采取的此强制执行措施无法得以实施。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被执行人所有的银行存款拟欲进行轮候冻结,仍需多方面的协助、沟通和努力。 

篇5

通过对花旗银行存款产品(支票账户)以及美国大多数银行的存款产品的收费明细进行观察可以看出美国银行存款产品的设计具有以下的特点:

首先,存款产品的创新通过其构成要素的不同组合就可以实现。美国银行存款产品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期限、开户起点要求、日均余额/联合余额、优惠(减免账户管理费,免费签发若干次支票、利率优惠等)、惩罚(收账户管理费、降低利率)等(张桥云,2004)。这些基本要素不同的排列组合就形成了美国银行市场上多种多样的存款产品。换言之,对这几种要素进行重新的组合,赋予不同的内容就是对存款产品的创新。美国银行一直以来都努力围绕着存款产品的流动性和收益性进行创新。如本文前面提到的1970 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互助储蓄银行推出的一种新型活期存款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egotiableOrder of Withdrawal Account――NOW Account)。该账户实际上是一种不使用支票的支票账户,是对活期存款的一种创新。它的创新就体现在既可使客户享受到转账结算的便利,同时又可取得利息收入。还有八十年代的新型活期存款帐户――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Super NOWAccount)就是在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的基础上提高了银行所支付的利息,并且多了能够随意签发支票的功能。这两种账户是美国银行业历史上较为经典的创新,体现出了存款产品各构成要素之间不同组合的强大的创新功能。

其次,注重市场细分。不同的存款人的需求是不同的,有的存款人看重帐户所能支付的利息,有的则看重账户的支付功能;有的存款人每月需要签发很多张支票,有的则很少签发支票。美国银行在设计其存款产品时非常注重这样的需求导向。如花旗银行的两种支票账户:Basic Checking适合每月签发支票次数有限且无法达到银行规定的帐户余额要求的存款人群体,而The Citibank Account就是针对能够满足余额要求,而且每月需要签发多张支票的存款人设计的。或者,当存款人希望能够获得的利息,同时他也能够满足银行的帐户余额要求时,他就会选择The Citibank Account。免费论文。不同规模的银行,存款产品设计的不同也体现银行选择的客户群体的不同。免费论文。大银行的付息帐户余额要求要明显高于小银行(社区银行),这是因为大银行所希望吸引的客户群主要是市场上较为高端的,能保持高存款余额的那一部分客户;而小银行面对的主要是当地的社区居民,他们难以满足大银行的高余额要求。

第三,账户余额要求的作用突出。首先,稳定的资金来源是银行持续经营获利的重要源泉。账户余额要求是美国银行衡量对存款人所开立账户收费与否的一个标准。当存款人的帐户余额能够达到银行要求时,银行就会免收其账户管理费;反之,存款人就会被收取一个月5美元至15美元不等的账户管理费。而且,对于一些高余额要求的账户,满足余额要求的存款人银行还会减免其支票费、ATM跨行交易费、账单费等等。这些诱人的条件使得存款人会主动考虑取款的次数和频率,尽量保持自身帐户余额不低于银行要求,银行稳定和持续的资金来源同时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其次,美国银行考察存款人账户余额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要求存款人的单个账户满足最低余额要求;二是要求存款人在本银行开立的所有账户余额加总后满足一个最低要求,即联合账户余额要求。一般来说银行都会选择实行联合账户余额要求+单个账户最低余额要求。这样的做法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吸引存款人在一家银行尽可能多的开立不同功能的账户。当存款人某种账户余额要求低于银行要求时,就可以用其在本银行开立的其他账户的资金余额进行补充,从而避免被收取账户管理费等各项费用。

参考文献:

1.丁友刚,2003:《对银行收费的理性思考――基于银行业成本核算模式变迁与银行收费动因和依据的研究》,《金融研究》,第11期。

2.李宝军,2005:《人民币小额存款账户收费问题质疑》,《金融会计》,第10期

篇6

通过对花旗银行存款产品(支票账户)以及美国大多数银行的存款产品的收费明细进行观察可以看出,美国银行存款产品的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存款产品的创新通过其构成要素的不同组合就可以实现。美国银行存款产品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期限、开户起点要求、日均余额/联合余额、优惠(减免账户管理费、免费签发若干次支票、利率优惠等)、惩罚(收账户管理费、降低利率)等。这些基本要素不同的排列组合就形成了美国银行市场上多种多样的存款产品。换言之,对这几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赋予不同的内容就是对存款产品的创新。美国银行一直以来都努力围绕着存款产品的流动性和收益性进行创新。如本文前面提到的1970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互助储蓄银行推出的一种新型活期存款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egotiable Order ofWithdrawal Account——NOW Account)。该账户实际上是一种不使用支票的支票账户,是对活期存款的一种创新。它的创新体现在既可使客户享受到转账结算的便利,同时又可取得利息收入。还有八十年代的新型活期存款帐户——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Super NOW Account),就是在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的基础上提高了银行所支付的利息,并且多了能够随意签发支票的功能。这两种账户是美国银行业历史上较为经典的创新,体现出了存款产品各构成要素之间不同组合的强大的创新功能。

其次,注重市场细分。不同的存款人的需求是不同的,有的存款人看重帐户所能支付的利息,有的则看重账户的支付功能;有的存款人每月需要签发很多张支票,有的则很少签发支票。美国银行在设计其存款产品时非常注重这样的需求导向。如花旗银行的两种支票账户:Basic Checking适合每月签发支票次数有限且无法达到银行规定的帐户余额要求的存款人群体,而The Citibank Account是针对能够满足余额要求,而且每月需要签发多张支票的存款人设计的。或者,当存款人既能获得一定的利息,同时也能够满足银行的帐户余额要求时,他就会选择The Citibank Account。不同规模的银行,存款产品设计的不同也体现银行选择的客户群体的不同。大银行的付息帐户余额要求要明显高于小银行(社区银行),这是因为大银行所希望吸引的客户群主要是市场上较为高端的,能保持高存款余额的那一部分客户;而小银行面对的主要是当地的社区居民,他们难以满足大银行的高余额要求。

第三,账户余额要求的作用突出。首先,稳定的资金来源是银行持续经营获利的重要源泉。账户余额要求是美国银行衡量对存款人所开立账户收费与否的一个标准。当存款人的帐户余额能够达到银行要求时,银行就会免收其账户管理费;反之,存款人就会被收取一个月5美元至15美元不等的账户管理费。而且,对于一些高余额要求的账户,银行还会对满足余额要求的存款人减免支票费、ATM跨行交易费、账单费等等。这些诱人的条件使得存款人会主动考虑取款的次数和频率,尽量保持自身帐户余额不低于银行要求,银行稳定和持续的资金来源同时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其次,美国银行考察存款人账户余额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要求存款人的单个账户满足最低余额要求;二是要求存款人在本银行开立的所有账户余额加总后满足一个最低要求,即联合账户余额要求。一般来说银行都会选择实行联合账户余额要求+单个账户最低余额要求。这样的做法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吸引存款人在一家银行尽可能多的开立不同功能的账户。当存款人某种账户余额要求低于银行要求时,就可以用其在本银行开立的其他账户的资金余额进行补充,从而避免被收取账户管理费等各项费用。

参考文献

[1]丁友刚.对银行收费的理性思考——基于银行业成本核算模式变迁与银行收费动因和依据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3,(11).

篇7

(一)超任务发行风险

近年来随着国家屡次降息,居民投资方向开始发生变化,储蓄存款已不是居民闲置资金的首选,他们更热衷于收益较高的国债,造成储蓄存款分流,银行面临筹资困难,完成存款任务难度增大,影响其经营状况。商业银行资金紧缺时,便利用发行国债时违规超发“债券”,增大存款,以发行国债之名,行揽存款之实。这种行为一方面违反了国债发行的有关管理规定,扰乱了国家信用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对超发债券的资金管理与正常发生的国债资金管理不同而出现了资金运行不规范的现象;同时,使承销机构在经营中面临筹资成本增大和利率上调带来的风险。超发债券使银行暂时筹集到部分资金,解决了眼前的资金紧张状况,但其兑付成本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增加了经营成本。

(二)预约发行风险

由于凭证式国债销售的异常火爆,出现了国债供应进度和数量与居民投资需求不匹配,供小于求,国债发行当日即争购一空的现象,各承销机构,为揽住储蓄存款大户,将国债发行事先预订,而忽视了窗口居民,致使国债集中到部分投资者手中,改变了国债面向广大居民发售的初衷。预约发行虽使承销机构留住了储户,也加快了任务完成进度,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一定风险。由于承销机构与储户的预约是非正式的书面协议,对双方不会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一旦国债预约人有更好的投资方向或遇银行利率上调,预约人将毁约而拒购所约国债,承销机构无有效手段制约预约人,只有在国债发行期结束后,自购预约国债,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和损失。

(三)利率风险

我国的国债发生利率一直是参照同档次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确定的。这种确定方法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不尽合理。首先,它只是盯住银行存款利率,而不是依据发债时的资金市场供求状况。其次,这种国债利率确定方法使资金的三性(收益性、流动性、风险性)关系出现了矛盾,即在期限相同的国债与银行存款两种金融形式之间,利率(收益)与风险应成正比关系,与流动性成反比关系,即风险越低,流动性越强,其利率越低,反之相反。但我国凭证式国债与银行存款相比,风险性小,流动性较强,而其利率却较高。第三,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是政策当局为实现某个经济目标或解决某个经济问题而进行的,在调整利率时并未充分考虑对国债利率的影响。当银行利率恢复上调,大量的低利率凭证式国债提前赎回,承销机构将面临巨大的挤兑压力,严重的还会造成承销机构在资金上的支付风险。

(四)其他风险

凭证式国债承销中除存在上述主要风险外,还存在着同业竞争、二次买卖、核算管理、公款私存购买国债等风险,这里就不一 一介绍。

二、采取有效措施的防范和规避凭证式国债在发售中给承销机构带来的风险

(一)规范承购包销行为,完善现行承购包销方式

我国国债承销以商业银行为主,承销团数量有限,垄断性强,不利于招标竞争、控制发行成本和分销国债。根据承购包销存在的弊端,我们应从自由竞价认购、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方面对发行方式进行改革。财政部应根据市场资金来源情况确定承销资格、承销程序和承销规则,由承销团充分进行投标竞价,此价格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兼顾筹资者的利息负担和投资者的收益,使二者都能保持在大体合理的水平,从而使承销机构承销国债的风险性有所减小,以利于稳定国债发行市场。

(二)实现国债期限多样化,提高国债发行频率

我国国债发行市场品种逐步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但国债期限仍以三年期以上居多,两年及两年期以下的国债寥寥无几。国债多样化可为中央银行提供灵活的调控手段,即中央银行可在公开市场上吞吐国债,而不仅仅以信用扩张来调节基础货币的供应,从而能更有效地调节货币供求,进而能为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开辟一个新渠道,一定程度上也能防范国债风险的产生。国家应在建立逐步完善的国债发行电子网络化的基础上,结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适时地发行不同期限和不同品种的国债,改变国债市场品种单一的状况,实现国债期限多样化,。同时,为及时弥补财政赤字和解决基本建设投资需要,应提高国债发行频率,采取月度和季度均衡发行方式,随时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使国家及时足额筹集资金,使国债利率与市场利率保持协调,规避承销机构在承销中卖大户、超发、增发国债等不规范行为。

(三)实行灵活的国债利息政策,使国债发行实现利率市场化

为稳定国债发行市场,发展国债交易市场,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国债利息政策,实现利率市场化。国债利率应以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为主要依据,适当参照银行存款利率来确定。首先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应在利率确定上进行深入研究。

既要考虑财政的筹资成本,又要有利于国债顺利发行,还要考虑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其次,在财政部发债期间,人民银行要设法稳定利率,在国债发行之后,人民银行调整利率时应充分考虑国债利率水平,财政部也要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使国债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保持相同的走势。目前,我国国债发行采取浮动利率方式的技术条件还不够成熟,不宜采用,可根据市场利率溢价、折价、平价发行国债,消除国债固定利率的种种弊端。第三,可利用新旧债券结合的方式稳定发行市场,即发债人在利率上调时为避免旧债提前兑付风险,可发生新债券,允许旧债持有者兑换新券或给旧券持有者一定的补差,使承销机构有效避免由于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篇8

答:“其他个人”是指自然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 22 号,以下简称总局 22号令)第十二条规定,除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纳税人—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所以企业并不是可以按意愿自由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或者一般纳税人。

税法鼓励经营规模较小但管理规范的企业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而不鼓励乃至倾向限制规模较大的企业仍然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另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1079 号)规定,2009年应税销售额超过新标准的小规模纳税人,应当按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未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应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按此规定以及总局 22 号令精神,你单位属于应当申办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情况,如果不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恐也不能按3 %的征收率纳税,而可能会被要求按 17%的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且不得抵扣进项税。

补充说明:出于征管的需要,国家税务总局曾于 2001 年了 《关于加油站一律按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征税的通知》(国税函[200]882号),规定从 2002 年 1 月 1 日起将所有从事成品油销售的加油站都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而无论其规模是否达到标准和会计核算是否健全。这一规定也与现行增值税条例以及总局22 号令等文件精神一致 。

2 . 问:我单位是国有事业单位,单位原固定资产账面总额为 120 万元(包括土地,房屋及其他设施),被政府拆迁征收后,赔偿总额为300 万元,请问账务应如何处理 ?答:按规定,如果是已经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事业单位,按有关企业会计制度执行。《财政部关于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规定:

篇9

一、建账模块

任何企业在成立初始,都面临建账问题。即根据企业具体行业要求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会计业务情况,购置所需要的账簿,然后根据企业日常发生的业务情况和会计处理程序登记账簿。所有我们要求学生实训的第一模块,即必须掌握如何“建账”。一个企业至少应建四本账册:一册总分类账;一册现金日记账;一册银行存款日记账;一册活页明细账。

二、主要经济业务账务处理模块

经济业务账务处理主要包括日常经济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和会计报表三部分。这一模块的会计工作内容多,在选择实训内容时,既要选择有普遍性的经济业务,又要选择有特殊性的经济业务。下面阐述该模块的主要实训内容:

1、日常经济业务处理——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1)根据实训资料采用专用凭证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整理、传递;(2)根据实训企业的日常业务采用通用凭证编制相关记账凭证。

2、日常经济业务处理——登记账簿

根据实训企业资料及前期会计凭证进行日常账簿登记,通过实训操作,能够让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各类账簿登记的一般技能要求;(2)熟练规范地根据前期工作成果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并按全月三次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3)掌握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下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以及总分类账的登记方法;(4)能够采用适用的错账更正方法,对实训中出现的各类错账进行更正。

3、期末业务处理——对账、结账。(1)根据实训企业的资料及在前期日常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期末账务处理,并登记相关帐簿;(2)编制总帐科目试算平衡表、核对银行存款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3)对帐无误后进行月末结帐;(4)整理并装订会计凭证、账簿。

4、期末业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1)根据实训企业资料及前期工作结果,编制资产负债表;(2)根据实训企业资料及前期工作结果,编制利润表。

三、出纳岗位工作模块

出纳是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办理本单位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有关账务,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财务印章及有关票据等工作的总称。出纳工作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要求出纳员要有全面精通的政策水平,熟练高超的业务技能,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下面阐述该模块的主要实训内容及具体要求:

1、明确工作目标。在进行该模块实训操作前,首先要学生掌握出纳岗位的工作目标。

2、工作态度和能力要求

在掌握以上出纳具体工作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实训企业的具体业务,通过实训操作,能够让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工作态度要求:要做好出纳工作首先要热爱出纳工作,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职业习惯。作风的培养在成就事业方面至关重要。出纳每天和金钱打交道,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出纳员必须养成与出纳职业相符合的工作作风,概括起来就是:精力集中,有条不紊,严谨细致,沉着冷静。精力集中就是工作起来就要全身心地投入,不为外界所干扰;有条不紊就是计算器具摆放整齐,钱款票据存放有序,办公环境洁而不乱;严谨细致就是认真仔细,做到收支计算准确无误,手续完备,不发生工作差错。

(2)技能要求:打算盘、用电脑、填票据、点钞票等;

(3)能够填制与审核现金收支业务原始凭证如:工资表、报销单、借款收据、领款收据、差旅费借款、报销单等;并能模拟现金收付款业务的办理。

(4)能够填写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等银行结算票据并模拟银行结算业务的办理。指导教师先示范,然后再由学生操作。

(5)能够辨别出纳凭证:包括与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有关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每日结出余额。如 重要的凭证进账单,指导教师先示范,然后再由学生操作。

(6)能够进行期末对账及结账,月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现金总账、银行存款总账余额核对;月末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四、纳税处理模块

该模块是在各门会计课程中几乎不被重视,也是学生掌握较差的一部分,但在实际会计工作是不可缺少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将纳税处理单独作为一模块来设计实训是必要的。

1、总体目标设计:由于税种较多,学生在进行实训操作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税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进行实训。通过这两个税种纳税处理实训,帮助学生掌握从事企业会计工作所需要的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相关理论知识,能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应纳税款的计算与核算,并据以填制纳税申报表、办理纳税申报工作等。

2、实训内容及其方法设计:

(1)增值税纳税处理内容及其实训方法设计

主要内容: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增值税纳税申报的程序与方法。实训步骤及方法:①根据模拟企业某月经济业务资料,分组训练确定企业当月销项税额;②根据模拟企业某月经济业务资料,分组训练确定该企业当月进项税额;③根据模拟企业某月经济业务资料,分组训练计算该企业当月实际应纳增值税税额;

方法:教师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演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及纳税申报程序,让学生直观感受增值税申报缴纳的具体业务处理,为学生动手训练提供参考;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训。

(2)企业所得税纳税处理内容及其实训方法设计

主要内容: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税的纳税调整和应缴所得税税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预缴与年终汇算清缴)等。实训步骤及方法:①根据模拟企业经济业务资料,计算企业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据实预缴的所得税税额;②根据模拟企业经济业务资料,独立计算年终汇算清缴时模拟企业全年利润总额;③根据资料,独立确定应税所得额中纳税调整项目,并据以计算模拟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④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税率并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汇算清缴应补(退)税额。

该课题论文只是我们研究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一个开始,以后我们将在这一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不断总结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3(职业教育设计丛书)。

篇10

二、问题分析

笔者认为该做法值得商榷。

一是理由不成立。按税法先交税,日后可不交或少交,其实质不是一种收益。因为先期交税不涉及损益类账户,只涉及负债类和资产类账户。税金的先交后提无非是提前交税,与常见的税金先提后交并无本质区别,只是交税时间不同而已。

二是先行缴纳的税金并非“递延收益”。“递延收益”无论是从字面理解还是会计准则角度理解,都应该是先期已收到但按权责发生制应当递延到后期确认的收入或收益。先缴纳的税金并非递延收益,因为后期处理并未增加后期收入或收益,也未减少后期费用;相反后续计提税金时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是增加费用。

三是核算复杂化,有悖于会计实务简化原则。《付文》对税金核算使用了两个会计科目:应交税费和递延收益,使税金核算复杂混乱。同时文章也未对“递延收益”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如何在资产负债表列示进行说明。

四是“应交税费”科目不能充分集中反映税金计提和缴纳情况。应交额、已交额和欠交额未全部在“应交税费”科目反映:按照税法提前交的在“递延收益”科目核算,计提税费扣除递延收益部分才在“应交税费”科目核算。企业照章纳税未能清晰地反映在账簿中,不利于纳税申报表的填列,也不便于正确填列资产负债表“应交税费”项目。

五是可理解性差,不利于税务机关进行税务检查。按《付文》的意见,“递延收益”科目易出现借方余额,如果“递延收益”科目借方余额以负数填列资产负债表“递延收益”项目,难以理解,不便于税务人员阅读财务报表、检查账簿记录。

三、正确做法

笔者认为,“递延收益”和“应交税费”科目就是负债类科目,缴纳税金借记“应交税费”科目即可,不必使用“递延收益”科目。笔者认为,正确做法应该是:先期交税时,借记“应交税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应交税费”科目期末借方余额以负数列入资产负债表“应交税费”项目;后续按权责发生制计提税金时,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科目。待“应交税费”科目出现贷方余额时再缴纳税金,借记“应交税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依《付文》案例二:2012年3月某市乙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拍卖方式获得市区土地进行商品房开发,商品房可售面积为10万平方米。2012年8月商品房取得预售许可证并开始预售,均价为7000元/米2。截止2012年12月底累计预售商品房5万平方米,收取预售款35000万元。2013年1~11月累计预售商品房2万平方米,收取预售款14000万元。2013年12月正式销售商品房,截止2013年底累计销售商品房7.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合同适用的印花税率为0.05%,2013年商品房开发成本总计为48000万元。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规定: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为2%,适用的土地使用税税率为2元/米2。

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2012年乙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①借:银行存款 35000

贷:预收账款 35000

②借: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700(35000×2%)

―应交营业税

1750(35000×5%)

―应交城建税

122.5(1750×7%)

―应交教育费附加

52.5(1750×3%)

贷:银行存款 2625

不考虑其他因素,2012年末“应交税费”科目借方余额2625万元,则在资产负债表“应交税费”项目时填“-2625万”。

2013年会计处理如下:

①借:银行存款 14000

贷:预收账款 14000

②借:银行存款 4200

预收账款 49000(35000+1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3200(7.6×7000)

③借:主营业务成本

36480(48000÷10×7.6)

贷:开发产品 36480

④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3990

贷: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1064(53200×2%)

―应交营业税

2660(53200×5%)

―应交城建税

186.2(2660×7%)

―应交教育费附加

79.8(2660×3%)

⑤借: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364

―应交营业税 910

―应交城建税 63.7

―应交教育费附加

27.3

贷:银行存款 1365

⑥借:管理费用―土地使用税 4

―印花税 26.6

贷:银行存款 26.6

应交税费―土地使用税 4

篇11

一、事业单位:

是指主要通过生产精神产品和提供各种劳务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接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的单位。如,工业、商业、交通事业单位;农业事业单位;文化、科学、卫生等事业单位;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事业单位等。

二、事业单位会计

是指核算和监督事业单位资金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

三、事业单位对外投资

是指事业单位利用闲置的货币资金、利用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以获得经济利益的行为。按照投资对象分为:

1、债券投资

是指事业单位购入其他单位发行的各种债券(如,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等)

2、经营投资(相当于企业的其他投资)

是指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共同出资,组成合资(或者联营)实体的对外投资。

需要指出的是,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没有对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按期限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是因为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主要从事的是非盈利性活动。

四、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科目设置

1、设置“对外投资”科目

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论文提纲格式。借方登记对外投资的增加额;贷方登记对外投资的减少额;余额在借方财务管理论文,表示对外投资的期末结存额。

2、设置“事业基金”科目

这个科目的设置体现了事业单位会计在处理投资业务时的自身特点。

该科目属于净资产类科目。事业基金是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由事业单位自行支配的给余资金。它起着蓄水池的作用,以后年度如果收入大于支出则继续转入增加事业基金;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则用以前年度的事业基金弥补其差额。

该科目贷方登记事业基金的增加额,借方登记事业基金的减少额;余额在贷方,表示事业基金净结余额。

“事业基金”科目下设“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个明细科目。

(1)“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明细科目核算历年滚存结余资金、接受捐赠等。

我个人在工作中的体会是:事业单位在动用资产类的货币资金、存货、无形资产等投资时,也要同时动用净资产类的“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2)“事业基金—— 投资基金”明细科目核算对外投资部分的基金。

我个人在工作的体会是: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这项资产,所占用的是“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3、设置“固定基金”科目

该科目属于净资产类,核算事业单位掌管的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贷方登记因固定资产增加所形成的固定基金增加额;借方登记因固定资产减少所引起的固定基金减少额;余额在贷方,反映事业单位掌管的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所以“固定基金”余额反应的不是固定资产的净值,而是固定资产原

五、事业单位投资业务账务处理

(一)债权性投资

【例1】 2007年3月1日,G大学开出转账支票203 000元,购入利隆公司发行的3年期债券,债券面值为200 000,年利率为9%,每年年末付息1次。2008年4月1日,将持有利隆公司的债券全部转让给其他单位财务管理论文,实际取得价款为205 000元,款项存入银行论文提纲格式。

⑴C大学购入债券时:

借:对外投资——白云公司债券203 000

贷:银行存款203 00

同时,调整事业基金明细账: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203 000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203 000

⑵2007年12月31日收到利息时:

利息额=200000×(9%÷12)×10个月=15 000(元)

借:银行存款15 000

贷:其他收入——债券利息15 000

⑶2008年4月1日将债券转让转让时:

借:银行存款205 000

贷:对外投资——白云公司债券203 000

其他收入——投资收益2 000

(二)经营性投资

事业单位的经营投资(即其他投资)一般采用“成本法”核算,即期末对外投资的账面价值按投资时的原始成本反映。

对外投资时,应区分不同的投资方式进行账务处理:

1、 以货币资金对外投资时:

借:对外投资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2、 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

借:对外投资 (按评估、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按评估、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

同时,

借:固定基金(按账面原价)

贷:固定资产(按账面原价)

【例2】D大学像秀华联营公司投入1台旧设备,账面原价值20 000元(未提折旧)经投资各方协议确认的价值19 000元。

借:对外投资19 000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19 000

同时,

借:固定基金20000

贷:固定资产 20 000

3、 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

⑴借:对外投资(评估、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

贷:无形资产(账面原价值)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评估、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账面原价值)的差额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无形资产账面原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无形资产账面原价值)

⑵借:对外投资(评估、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评估、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账面原价值)的差额

贷:无形资产(账面原价值)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无形资产账面原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无形资产账面原价值)

【例3】E大学以场地使用权向宏利联营公司投资,该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为80000元,各方协议确认的价值为90000元。

借:对外投资90 000

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80 000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10 000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80 000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80 000

4、以材料对外投资时,应区分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和小规模纳税人的事业单位来处理:

⑴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对外投出已作增值税进项税额处理的材料时:

1)借: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

贷:材料(不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材料(不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差额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材料的账面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材料的账面价值)

2)借: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材料(不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差额

贷:材料(不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材料的账面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材料的账面价值)

【例4】F大学向金利联营公司投入一批多余的经营用材料财务管理论文,账面成本10 000元,原已入账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 700元。协议确认价值15 000元,增值税销项2 179.49元[15 000÷(1+17%)×17%]。该大学为一般纳税人。

借:对外投资 15000

贷:材料1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 179.49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2 820.51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 10 000

事业基金—— 投资基金 10 000

⑵小规模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对外投出材料(已含增值税)时:

借: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

贷: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差额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价值)

2)借: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对外投资(合同、评估、协议确认的价值)<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差额

贷: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金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材料含增值税的账面价值)

【例5】G中学(为小规模纳税人)向金鑫联营公司投入一批多余的经营用材料,账面成本10 300元(含增值税)。协议确认价值15 000元。

借:对外投资 15000

贷:材料10 3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4.37 [15 000÷(1+3%)×3%]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4695.63

同时,

借: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 10 300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10 300

(三)投资期内收到分派来的红利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入

(四)收回投资的账务处理

1、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回额)

贷:对外投资(账面投资成本)

其他收入(实际收回额>账面投资成本)的差额

同时,

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账面投资成本)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账面投资成本)

2、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回额)

其他收入(实际收回额<账面投资成本)的差额

贷:对外投资(账面投资成本)

同时,

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账面投资成本)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账面投资成本)

限于篇幅,举例从略。

参考文献:

篇12

存款保险作为一种保护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金融安全的一种制度,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所有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的一种金融保障制度。

1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及其组织分类

1933年,在经历了经济大萧条之后的美国,根据其一百多年来在各州的实践经验结论,建立了其在联邦范围内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此后,从20世纪60年代起,频繁发生的银行危机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开始将选择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保证其国内银行存款安全与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10个国家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存款保险制度,其中实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超过了100家。目前,相对于绝大多数已经建立了相应制度的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该制度建设上进展较小,建立一个显性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体系已经成为各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可以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为保证存款者提取存款,需要将其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的比例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购买存款保险,当存款机构出现危机,濒临破产而不能支付存款时,由存款保险机构代为支付保险金。

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发展至今,其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实行的由政府直接出面建立,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实行的政府与银行界合作共同建立,以及德国的银行业同企业联合建立这三种方式。对参加存款保险的方式也有三种,分别为日本、加拿大等国实行的强制保险、德国实行的自愿保险,以及美国实行的强制与自愿结合这三种形式。从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政府主导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形式,并且大多数国家会强制要求所有的银行类存款机构加入保险体系。

2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银行的功能包括通过吸收存款向社会提供流动性保险、通过向借款人提供融资支持提供信用贷款、将提供信贷与提供流动性结合起来以及将货币、信贷和支付服务结合起来等,并且银行将会在很长一段时期中扮演金融核心的角色,因此银行的安全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但是,当存款人对经济预期悲观,对于某个银行甚至是银行系统失去信心或者某些社会事件发生时,便有可能出现银行挤兑现象。尤其是一些小型银行,小银行在与大银行竞争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吸收的存款数量较少,因此其资金难以通过构建资产管理模型,投资于多个不同的市场来分散风险,更容易出现资金流通性问题。一旦某银行出现挤兑现象,因传染效应的存在,会导致该银行甚至是整个银行系统出现资金流动性不足的现象,这样导致的银行破产会引发后果惨重的银行危机。为了防止银行危机对社会经济产生难以估量的破坏,必须采取措施避免这一状况发生。

关于解决挤兑现象,世界上不同国家采取过多种不同的方案,主流方案有三种:一是暂停兑付存款,即当社会中存在优于在银行进行存款的情况时,会对某些经济主体产生激励效果,促使其提前取款。当银行在某段时间内出现提款太多的情况后,银行可以采取一定时间内暂停兑付的措施,通过消除一些经济主体提前取款的激励而达到阻止兑付的目的。在某些情况下,暂停兑付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单纯地通过停止兑付来防止挤兑,会造成社会资金无法在某一时刻到达最有效率的地方,是一种低效的措施。二是最后贷款人机制,这是中央银行在商业银行出现挤兑导致的流动性紧张时提供流动性的支持,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应急措施,但有些专家认为最后贷款人制度可能扰乱资源的最优配置,应该限定在公开市场操作上。三是存款保险制度,政府提供存款保险使银行存款合约的风险性更低,保证了对兑现所有存款者承诺的回报。由于私人保险公司的资金量有限,能够提供的保险规模有限,因此存款保险需要由政府提供,政府以其真实税款作为兑现存款的保险,来保证存款人的资金安全。从实践效率来看,存款保险制度与最后贷款人机制可以更好地达到防止银行出现挤兑而造成的风险。

3中国存款保险制度模式探究

中国需要立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但一项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何时建?怎样建?如何发挥其作用,这些问题都需要被回答。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放松对银行业的监管,包括银行利率市场化的一步步推进,从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市场也普遍反映中央银行很快将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高低将由货币市场的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等方面的市场化。利率的市场化将利率的决定交给了金融机构,在增强金融机构业务自主性的同时,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当利率市场化后,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人的财产将面临很大的风险。同时,存款保险制度也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金融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资本项目的开放、金融机构破产机制等一系列基本制度的基础和保证。此时正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绝佳时机。

笔者认为,我国《存款保险条例》应有以下基本特点:

(1)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应该使存款机构强制加入,政府要求金融机构强制性的加入存款保险可以加强对各个存款机构的统一监管,从世界上其他国家来看,大多数国家采用强制措施要求其他银行加入,强制性加入是大势所趋。

(2)应建立独立的存款保险公司来负责管理和运作存款保险。公司制的存款保险机构可以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减轻了中央银行的负担。当然,在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初期,可以由央行来负责存款保险的日常管理。

(3)存款保险机构应该从中央银行中独立出来,但同时它也应该接受中央银行、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或者保监会等部门的监管,其合理运作需要高度关注。

(4)存款保险在额度和类型上应该进行差别对待,大多数国家都认为对单个存款人或存款账户保险金额设立一个上限,这样在保证存款人财产安全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存款人参与到银行存款的监管上来,我国可以借鉴世界其他国家设立存款保额。

(5)存款保险运作模式应为基金运作模式,对于失败破产银行的存款人的赔付资金便来源于存款保险基金。目前,多数国家都设立了存款保险基金,并且一般仅设立一个存款保险基金。

在保证这些基本特点的同时,我们加强对银行的持续性的风险监管,将市场约束机制引入,建立行业自律、行政监管、市场约束三位一体的银行监管模式,敦促银行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银行的公开度,建立实行银行评级,加强外部审计,通过这些措施保证金融系统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宁存款保险制度设计——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篇13

一、引言

银行必须在追求效益的同时防止风险加大,否则,会影响到该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业的稳定。针对银行机构的这一特殊性,研究经营者管理和激励问题成为关乎我国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大计,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上市公司普遍建立起了与银行经营业绩相关联的薪酬激励制度,但监管当局尚未建立起与风险相联系的正向或负向的激励约束机制,这样的激励制度安排可能导致经理将过多的精力放在经营业绩上,而忽视对银行风险控制的努力。

研究商业银行高管激励与绩效关系的文献较多。比如Barro et al.[1]认为高管薪酬取决于经营绩效,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没有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随着监管的加强,一些研究涉及到了由风险控制激励的环节。刘杰杰[2]结合我国上市银行的实际情况,利用有关数据对我国上市银行管理层激励和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激励机制对风险的影响,但并没有将风险因素纳入到银行激励机制的研究模型中。张雪兰等[3]通过对我国银行高管薪酬的研究发现,银行高管的激励薪酬与系统性风险显著正相关,其传导渠道为期限错配。

国内的文献中有一些运用多任务委托模型分析银行经理激励工资的文献,比如曲世友等[4]分析得出,当我国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无法提供最优激励时,管理层会愈发追求绩效来保证产出,进而减少在风险控制和承担社会责任上的努力。但是该模型中的目标函数仍然是简单的三个目标的加总,没有考虑这两个目标不同权重会对激励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并不是真正的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多目标规划问题。类似的研究还有文献[5]等。运用多任务委托模型研究最多的,是研究人从事多个任务时,应对其从事的两项任务进行激励,如文献[6-9]等。但国内这些方面的文献没有考虑人从事多个任务时候比仅仅承担一项任务时人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即从事两项工作比只从事一项工作对人要求更高,人努力成本也更高。孔峰等[10]研究了两个或多个维度的工作之间关联情况对经理努力的影响。张勇[11]考虑了多个任务之间相互关联情况。

有的建立多任务动态或者多期多任务委托模型进行研究,如文献[12-13]。但是这些模型都普遍将委托人的总目标假设为多个任务的简均和,假设委托人给人的任务有2个,任务A和任务B,而委托人的目标就是最大化任务A加任务B的总业绩。这种假设有利于简化模型分析,但是由于它过于简化,用这种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很难符合实际。

本文先对霍姆斯特姆和米尔格罗姆(Holmstrom & Milgrom)的委托模型进行简化和扩张,再改变其单纯追求利润最大的单目标模型,加入风险的因素,运用多目标规划的方法,将银行的利润最大和风险最小列为两个目标,这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银行经理激励问题研究的方法目前在国内外均未发现。

一般来讲,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因此银行业的最大化收益和最小化风险是一对相互冲突的目标,为了化解它们之间的固有矛盾性,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这类企业的特殊性,本文将委托和多目标规划的方法结合起来,制定出了一种薪酬契约安排从而有效地避免经营者将过多精力放在经营业绩上,而忽视对银行风险控制的努力。

二、银行经理多任务委托激励模型的建立

委托人(银行股东)想使人(经理)按照前者的利益选择行动,但是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人选择了什么行动,而只能观测到另一些变量,这些变量由人的行动决定,但还受到其他外生的随机因素的影响。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这些观测到的信息来奖惩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

从图1可知,给定银行经理吸收存款的努力成本系数(b2),随着经理提高自有资本的努力成本系数(b1)的增加(对b1每取一个不同的数值,该优化问题对应的最优值情况见表1),即在实际中可解释为提高自有资本难度的增加。而最优激励比例系数β*和λ*却不具有单调性。

由于目前缺少关于银行经理提高自有资本的努力成本系数是吸收存款的努力成本系数的倍数的实际数据,即缺少银行经理提高自有资本的工作是吸收存款工作难度的多少倍的数据,因此无法确定这两种努力或者这两种工作的具体相对难易程度如何。按照研究的结果,如果经理提高自有资本的努力是吸收存款的努力成本的6.5倍以下(即b2=2,b1

关于经理提高自有资本的努力成本系数同将经理薪酬同银行存款挂钩的最优比例系数的关系,也存在类似的关系。当经理提高自有资本的努力是吸收存款的努力成本的一定倍数(表中为2倍,即b1

(二)银行经理吸收存款的努力成本系数对激励强度影响

由图2可知,当理吸收存款的努力成本系数小于经理提高自有资本的努力成本系数,即吸收存款比提高自有资本更容易时(即b2

当经理吸收存款的努力成本系数大于经理提高自有资本的努力成本系数,即吸收存款比提高自有资本更难时(即b2>b1=2时,参见表2),随着b2的增加即经理吸收存款的努力成本系数或吸收存款难度的增加,最优的将经理薪酬同银行自有资本挂钩的比例系数β*逐渐减少。

但是,最优的将经理薪酬同银行存款挂钩的比例系数λ*基本上随经理吸收存款的努力成本系数的增加而减少。准确地说,相对于提高自有资本的努力成本系数,经理吸收存款的努力成本系数小于一定程度(表2中数据显示为b1=2,b2

而且,当经理吸收存款的努力成本系数达到一定值时,吸收存款相对于提高银行自有资本难度增加到一定程度(表2中数据分别反映为b2=20=10b1和b2=40=20b1)时,将经理薪酬同银行自有资本挂钩的比例系数β*和将经理薪酬同银行存款挂钩的最优比例系数都为常数。

(三)两项任务对银行股东重要性对激励强度的影响

从图3可知,当提高自有资本对委托人重要性小于吸收存款重要性的一定程度时(表3中数据显示为w1/w20.45/0.55)时,随着提高自有资本重要性w1的增加,将经理薪酬同银行自有资本挂钩的最优比例系数β*逐渐减小。

随着提高自有资本对委托人重要性的增加,即随着吸收存款对委托人重要性的减少,将经理薪酬同银行存款挂钩的最优比例系数λ*先是恒定,再逐渐增加。

(四)资本充足率对最优激励强度的影响

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后,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规定该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确定好资本充足率至关重要。

假设股东对待这两个目标的重视程度相同,即w1=w2=0.5,b1=2,b2=2,x=2,y=2,资本充足率k取值的不同会影响到约束条件,先假设资本充足率的不同取值可能会影响到最优解。下面来验证这个问题。在多任务委托模型中保留k,则优化问题变为:

1995年颁布并实施的《商业银行法》中引进了《巴塞尔协议》对资本的最低要求,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以此来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水平。本文通过整理2007―2011年14家上市的商业银行年报,除了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较高外,其他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变化范围基本上在8%~16%之间变动[16],因此给1/k一个取值区间(8%,16%),则k的取值区间为(6.25,12.5)。

通过计算发现,给定k的取值区间(6.25,12.5),k在此区间内任意取值,最优激励系数都不变,都有:β*=0.5975,λ*=0.3240。

由此可知,资本充足率的变动基本上不影响对银行经理的最优激励强度。最优报酬合同中,调整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影响银行经理吸收存款和提高自有资本的动机。

(五)银行自有资本所带来的边际产出系数对最优激励强度的影响

与其他一般企业相比,银行突出的特点是高负债经营,自有资本较少,因此,银行资本发挥的作用比一般企业资本发挥的作用更为重要。仍然假设这两个目标的重要程度相同,即取w1=0.5,w2=0.5。1/k=0.8,k=12.5。另外,假设b1=2,b2=2,y=0.002。

目前根据《巴塞尔协议Ⅲ》规定,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主要是银行的权益和储备,也称为一级资本,可以理解为自有资本,即本文的假设x。自有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而银行的利润是w和d的线性函数:π=xw+yd,因此x=(π-yd)/w。

四、研究结论

本文首次利用多目标规划模型设计和求解委托模型来研究人激励问题。通过多目标、多任务、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模型假设和求解,研究了银行经理吸收存款和提高自有资本的激励强度的影响因素。

本文发现,在制定银行经理激励合同时,银行经理为提高银行的自有资本所付出的努力的成本系数b1(即经理提高银行自有资本的相对难度)、为吸收存款量所付出的努力的成本系数b2(即经理吸收存款的相对难度)、委托人赋予不同任务的重要性(w1,w2)、银行存款所带来边际产出系数的变动、自有资本所带来的边际产出系数的变动,都对经理吸收存款和提高自由资本的最优激励强度产生影响。但是,资本充足率的变动,不影响对经理经理吸收存款和提高自由资本的最优激励强度。

本文首次利用多目标规划模型设计和求解委托模型来研究人激励问题,对于用委托模型在人激励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重要拓展。研究发现,多目标规划模型是适用于此类问题的研究的,鉴于实际中的人激励多是多目标激励问题,运用多目标规划模型建立模型并求解得出的人激励方面的结论,应更符合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 BARRO J, BARRO R. Pay,performance, and turnover of bank CEOs[J].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990,8(4):448-481.

[2] ⒔芙.我国上市银行管理层激励和银行风险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 张雪兰,卢齐阳,鲁臻.银行高管薪酬与系统性风险――基于中国上市银行(2007―2013)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4(11):42-53.

[4] 曲世友,崔莹.多任务目标条件下商业银行激励契约优化研究[J].预测,2012(4):58-62.

[5] 陈瑞琦,邓颖憋,吴英伟. 企业多元化战略实施的职业经理人激励研究――基于多任务委托理论[J].上海管理科学,2011, 33(3):90-93.

[6] 田盈,蒲勇健. 多任务委托――关系中激励机制优化设计[J].管理工程学报,2006(1):24-26.

[7] 蒋海,朱滔,李东辉. 监管、多重与商业银行治理的最优激励契约设计[J].经济研究,2010(4):40-53.

[8] 朱信贵,高管薪酬管制分析――基于多任务委托视角[J].经济与管理,2012, 26(6):61-65.

[9] 吴庆田.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的激励机制优化――基于多任务委托模型的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2):41-44.

[10] 孔峰,刘鸿雁.经理声誉考虑、任务关联性和长期报酬激励的效果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1):124-129.

[11] 张勇.经理长期与短期报酬优化组合激励的探讨[J].管理工程学报,2004(3):125-127.

[12] 温新刚,刘新民,丁黎黎,等.动态多任务双边道德风险契约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2,21(3):212-219.

[13] 段永瑞,王浩儒,霍佳震. 基于多任务委托的高校协作激励机制设计[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