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移动技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国外近年来对移动计算和无线网络环境下协议的研究比较活跃,典型的项目有Monarch(美国CarnegieMellon大学),Daedalus/BARWAN(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hoshin(加拿大Waterloo大学),EXODUS(欧盟)等;国际电信联盟(ITU-R和ITU-T)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FPLMTS;Internet工程工作组(IETF)也成立了移动IP和Manet工作组研究和标准化移动/无线网络中的路由问题。
在传统的网络协议中,主机地址既是端系统的标识又是路由的依据,如Internet中IP地址分为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两部分,路由协议根据分组中目的IP地址的网络标识将该分组转发到相应的子网,当主机移动到另外的子网时,其IP地址与子网标识不再对应,因此如何把分组路由到移动主机(特别是当主机边移动边通信时)是网络协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在Internet中支持主机移动的问题,IETF提出了移动IP协议,通过在移动主机的本地子网上设立来中转发往移动主机的分组,移动主机移动到新的子网时必须向其本地注册以通知其当前位置,这种中转方式增加了本地及其邻近网络的负担和分组传输的时延;于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Johnson等人提出了移动IP的路径优化扩展,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分组直接发送到移动主机;为了在主机移动时维护其网络连接的完整性,减少移交(主机移动时路由的改变过程称为移交)的时延和分组的丢失,提出了一些快速移交方案,它们充分利用了移动行为的本地特性从而减少移交时与远程结点的控制信息交互,如层次移交方案和基于多点投递的移交方案。与支持主机移动不同的另一种情况是支持基站(路由器)的移动,这种情况下,随机移动的路由器(和相关主机)通过无线链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自治系统,传统的“距离-向量”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在这种低网络带宽,高度动态的环境下效率不高,因此提出了一些新的路由算法,如保证无环路的逐跳“距离-向量”算法DSDV,基于“链路倒转”的分布式算法TORA,缓存路由信息的动态源路由算法DSR,以及将DSR和DSDV相结合的AODV算法等,然而这些算法都基于它们各自的假设,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性能。
移动计算和无线网络环境对运输层协议的最大影响是协议的“端-端”性能,如在固定有线网络中分组丢失的主要原因是网络拥挤,当TCP检测到分组丢失时执行拥挤控制和避免算法,减少拥挤控制窗口大小,限制重传;而在移动计算和无线网络环境下,分组丢失的主要原因是链路的高误码率和移交过程,TCP检测到分组丢失时还执行类似的过程,因此降低了网络的吞吐量,影响了“端-端”性能。针对此的改进有:“端-端”方案,如使用选择应答(SACK)来加快重传,或通过显式丢失通知(ELN)来通知发送方分组丢失的原因;“分裂连接”方案,如间接TCP法将一个TCP连接分裂为从发送方到基站和从基站到接收方两个连接;可靠的链路层方案,通过纠错方法来屏蔽无线链路的低质量,如AIRMAIL。
篇2
资料来源:IDC;全球整合式移动设备(converged mobile device)市场未来市场潜力评估(2006/10)
在日本,NTT DoCoMo与Sony将无线感应芯片与移动电话进行整合,通过非接触式的感应进行消费购物或是移动票券,又更进一步的改变移动电话使用的方式。各项新服务不断再加强移动电话对于使用者的黏着性,未来移动电话无疑是移动终端技术的主要舞台。
而在网络这方面,无线宽带网络(如:WiFi与3G)更是无所不在,无线上网的速率也不断的在提升当中。通过互联网的连结,移动终端的数据内容来源将更加的丰富,不再受限于存储于单机之上的数据内容,目前最为热门的应用即为视频串流,通过移动电话观看各种节目的实时转播。未来当移动电话运算能力与带宽充足之后,以背景下载之方式,将多媒体内容直接存储在移动电话上,使用者想要观赏的时候再进行播放,提供更大的便利性,但相关的议题将包含付款方式与数字版权管理(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等技术。未来无线网络费率的降低、带宽的提升以及无接缝网络技术的成熟,对于使用者的成本降低,增进使用者的方便,都将有助于移动网络服务的发展。
但移动终端技术本质上是一种结合手持硬件、无线宽带网络与移动应用软件的总称,当我们有了随处可及的网络、拥有绝佳运算能力的携带装置,但整个技术正差临门一脚,我们缺乏一个新的杀手级移动应用。回头来看,移动终端技术的杀手级应用始祖当推个人信息管理(PIM,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不但成功的将个人数字助理打入了移动商务市场,成为繁忙的商务人士不可或缺的必备功能,今日连给一般大众使用的移动电话上也可看到精简版个人信息管理功能的身影。
然而商务族群占整个消费族群的比例不高,我们希望下一个杀手级应用将是能将移动应用带出商务市场,能吸引到一般消费者,真正贴近大众生活需求的新应用,可以预见的是传统在互联网上的应用,将会通过与新的移动技术的混搭,激荡出不同的火花,举例而言,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根据使用者身处的地理位置,提供周遭生活设施的信息,或者通过RFID或移动条形码(QR Code)存取周遭商品信息,查询网络上其它使用者的意见;而未来移动装置的互连机制,将克服掉现有各种异质网络之间的互通限制,打破现在各种通信协议的界线,颠覆现有的移动通信基础架构,将各式各样不同的软硬件装置连结在一起,共享信息与运算资源,将如同点对点通信(Peer-to-peer communication)对传统互联网带来的技术变革一样。
篇3
一、移动云计算服务的技术体系
1.移动云计算服务的技术体系概述
从分层的角度看移动云计算的技术体系:展示层(HTML、JavaScript、CSS、Flash、Silverlight)、中间层(REST、多租户、并行处理、应用服务层、分布式技术)、基础设施层(虚拟化、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NoSQL)、管理层(账户管理、SLA监控、计费管理、安全管理、负载均衡、运维管理)。
展示层通过友好的方式展现用户所需的内容和服务体验,并基于中间件层提供的多种服务。
中间层:基于基础设施层所提供了多种服务,比如缓存服务和REST服务等,即可支撑显示层,又可以让用户直接调用。
基础设施层:为中间件层或者用户提供所需的计算和存储等资源。
管理层:管理层为展示层、中间件层、基础设施层提供管理和服务。
从技术分类角度,云计算的技术体系可以分为:体系结构、虚拟化技术、操作系统、海量数据分析和处理、云管理、云安全技术等。
2.IAAS核心技术分析
IAAS层主要的产品、应用和服务有云服务器、云主机、云存储。
从应用中分析可知,基础设施即服务关注的主要技术点有: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关系型数据库、NoSQL。
3.PAAS核心技术分析
PaaS是PlatformasaService的缩写,意思是平台即服务。
把服务器平台或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的商业模式。
PaaS能将现有各种业务能力进行整合,具体可以归类为应用服务器、业务能力接入、业务引擎、业务开放平台,向下根据业务能力需要测算基础服务能力,通过IaaS提供的API调用硬件资源,向上提供业务调度中心服务,实时监控平台的各种资源,并将这些资源通过API开放给SaaS用户。
PaaS平台作为中间层,关键的技术有:REST;多租户;并行处理;应用服务器;分布式技术。
4.SAAS核心技术分析
SaaS(Softwareasaservice)的意思是软件即服务,SaaS的中文名称为软营或软件运营。SaaS是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作为一种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SaaS是软件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
SaaS平台是运营SaaS软件的平台。SaaS服务提供商为中小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前期实施、后期维护等一系列软件开发服务,企业无需购买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秩序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软件租赁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以节省大量用于购买IT产品、技术维护运行和软件开发资金。
二、IAAS平台研究
基础设施层将经过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以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和管理。提供的资源有: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
服务模型与接口:服务模型是对资源的模型化描述,通过接口暴露给用户使用。
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有各自相应的抽象模型和接口。
三、PAAS平台研究
云计算系统架构的平台层是为应用服务提供开发、运行和管控环境,即中间件功能的层次。
基础设施层所要解决的是IT资源的虚拟化和自动化管理问题,而平台层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某一个应用提供一致、易用而且自动的运行管理平台及相关的通用服务。
四、SAAS平台研究
SaaS是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作为一种21世纪开始兴起的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SaaS是软件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
SaaS平台是运营SaaS软件的平台。SaaS服务提供商为中小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前期实施、后期维护等一系列软件开发服务,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软件租赁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以节省大量用于购买IT产品、技术和维护运行和软件开发的资金。
五、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行业与云计算技术的结合产生了移动云计算,4G网络等的出现也在积极推动移动云计算快速地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等手持设备的普及,全球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受益于移动云计算提供的各项服务。但是,移动云计算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虽然目前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部分解决方案,但都还不完善,并且有些方案仍处于理论层面的研究,尚未付诸于实践之中。因此,针对无线移动网络的特点、移动终端的限制、移动互联网的特殊应用等方面的移动云计算解决方案,还有待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此外,如何对那些将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和交互性的参数进行建模,如何抽象复杂的异构底层技术,如何在整合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同时保护隐私和安全等也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刘越.云计算综述与移动云计算的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技术,2010,4(2):1420
[2]谢显中,雷维嘉.IMTAdvanced标准发展分析[J].信息通信技术,2010,4(1):3339
[3]谢显中.感知无线电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4
[4]董伦涵,蚁群算法在资源受限项目调度中的应用[D].沈阳:东北大学,2006
[5]史恒亮,白光一,唐振民,等.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云数据库动态路径规划[J].计算机科学,2010,37(5):143145
篇4
移动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的电子商务。据数据显示,截至到 2015 年底,中国移动购物用户规模达到 3.64 亿人,预计到 2018 年中国移动电商用户规模将接近 5 亿人。
中国是典型的区域经济, 80%以上的中小企业立足于本地服务与销售,然而却很少有适合本地化推广的移动商务技术平台支撑。目前,移动商务技术平台还没有一个成熟解决方案,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移动操作系统有Android、IOS 等多种终端,采用原生系统开发的移动商务技术平台具有升级难、开发成本昂贵、难以统一不同平台之间的差异性等缺陷。针对以上问题,开发一个平台的区域移动电子商务系统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在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下,一些商业平台也在抓住机会,移动商务它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信息管理工具,它能帮助企业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互联网开展经营管理活动,高效便捷的与客户进行沟通,但是在这种大时代的发展下也存在一些多多少少的问题,要想站稳脚步,就必须要有竞争优势,以便于站稳脚步。
二、移动商务技术平台分析
1、移动商务技术平台技术简介
移动商务技术平台是移动互联时代的企业信息管理工具,帮助企业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互联网开展经营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系统,如ERP,CRM,OA,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升级和扩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引领消费模式新潮流,现在越来越多的微房产、微旅游、微汽车、微电商、微餐饮、微医疗、微婚庆等等都可以通过移动商务商务技术平成,一个软件程序不单单只有一个进入接口,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微信订阅号及APP端等多端口进入。 移动商务技术平台通过无线应用协议(WAP)及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运用这些技术实现多方面交流。
2、移动商务技术平台存在的安全问题
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建设飞速发展,逐步迈入4G 时代,这极大推动移动电商的发展。但移动互联网是通过一个开放的信道进行通信,无法像有线网络那样依靠信道的安全加以保护。其自身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例如移动网络漫游过程容易被监听,数据的完整性得不到保证以及用户的合法身份容易被假冒等。在 2015 年互联网金融的“e 租宝事件”中有多少用户血本无归,而这只是移动电商行业发展的冰山一角。由此可见,为保障移动电商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已经迫在眉睫。
(1)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
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设备丢失、器件物理性损坏、数据破坏、SIM 卡被复制、手持移动设备操作系统漏洞、系统后门以及恶意应用软件的威胁等方面。这会导致用户信息被窃取、业务被恶意订购、资费被恶意消耗、通话被窃听等安全风险
(2)病毒与黑客攻击
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统计,2015 年全国经监测发现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已超过 145 万件,较 2014 年增长 52%,手机软件病毒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软件病毒会对非法信息进行传播,对手机的硬软件进行破坏,导致手机系统不稳定甚至崩溃。黑客攻击则主要窃取和泄露用户隐私,如通讯录、银行账号、支付宝账号与密码等,威胁移动支付安全。
(3)运营管理漏洞
目前,各种移动商务平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例如移动应用商店提供的内容和服务优劣共存、真伪难辨;移动商务平台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虚假广告、提供弱售后服务,消费者维权困难;移动平台服务提供者疏于平台管理,审核不严甚至形同虚设,导致木桶效应,造成各种存在安全威胁的应用和内容的传播与泛滥。
(4)法制建设滞后
移动电商发展唯一不变的是每天都在变,国内虽然颁布了《电子签名法》《第三方支付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专门针对移动电商的法律法规却尚未出台,法制建设严重落后,成为制约移动电商发展的瓶颈之一。
3 、移动商务技术平台问题的应对策略
(1) 端到端策略
端到端策略就是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数据从传输点到接收点的整个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保密性。由于移又斩松璞浮⒉僮飨低场⑼络技术等存在多样性和不成熟性,因此制定端到端安全策略时要统筹兼顾、系统科学,既要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也要考虑移动终端设备、移动应用等各方面的要求。
(2)技术防护策略
应用无线公开秘钥体系(WPKI)采用证书管理公钥,通过第三方的可信任机构――认证中心 (CA) 验证用户的身份,从而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WVPN 技术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进入企业的内联网,它结合了 VPN 的高效安全性与无线通信技术的快捷性,集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校验、数据保密传输等服务于一身,提供了端到端的最好安全性的连接,在移动电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安全管理策略
提高用户安全使用意识和安全交易意识,作为移动电商的参与者特别是消费者,在交易前应该认真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要避免上当受骗。其次,使用移动终端的移动用户在进行支付交易时,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并注意对移动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码、SIM 卡等敏感信息的保管。当发现在移动终端丢失,需要及时报告,做好移动终端丢失备案,紧急保护 SIM 卡和银行帐户,防止发生损失。最后,保存相关订单信息,交易记录,合同文件,当发生纠纷时,可以出现在法庭上作为证据。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技术研发,更新、升级来完善这些漏洞。比如可以设置防火墙、秘钥等一些安全技术,建立诚信系统。能够在它的不断发展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及时的去解决。加强监督和管理。除了技术之外还可以加大范围,应用于更多的领域,我们可以通过移动商务平台建设规范它的环节,规范它的交易,反复确认,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
4、移动商务技术平台的特点
(1)独立性:不是买家也不是卖家,而是交易平台,如实体店中买卖中的交易。
(2)依托网络:第三方商务平台就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脱颖而出的,和电子商务一样,必须依托于网络才能发挥它的用途。
(3)专业化:作为一个服务平台,第三方商务平台就更需要更加专业的技术,其中包括对订单的管理、支付的安全等能够为买方和卖方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服务。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营销的开放应用平台。
5、移动商务技术平台的优势
(1)网络营销成本低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通过第三方平台交易最好的一面就是成本低。在传统营销中:人员促销、营业推广、参加广交会等活动可能会花很多钱,但是利用第移动商务技术平台营销费用才几千元。
(2)针对性强、人流量大,交易信息充分
市场的价值在于其中的买卖力量,买卖力量越大,市场价值就越大。与其它形式的网络营销相比,通过第移动商务技术平台交易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针对性强、人流量大,交易信息充分、营销效果明显。
(3)解决了交易双方的身份认证问题,使交易更加安全
网络交易的特点就是虚拟性,使得双方在交易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欺诈阻碍交易进行。而移动商务技术平台都会对所有的会员进行身份认证、会员所发的信息进行核实,只要信息属实就能通过,使双方消除了在交易中的欺诈顾虑,为达成交易奠定了基础。
(4)具生态性的附加服务
移动商务技术平台开展了网络营销,不但成本低、见效快、安全性高,而且它提供的附加服务,这些附加服务的存在有力的扩展了平台的功能,还增强了客户凝聚力,聚集人气,强化了原有的市场功能,是平台更完善。
三、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持续火爆,移动商务技术平台的发展蒸蒸日上,但面临着比传统电商更多的安全威胁。,移动商务技术平台的各个参与者应该加强合作,从技术和管理层面采取多种可行的安全策略,建立统一的安全管理机制,多管齐下,才能为移动电商的发展保驾护航,从而使得我国的移动电商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系统,展现更强的市场活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代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顾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只有不断的完善移动商务技术平台,保C其安全,增强其功能,满足人们更多地需求,吸引大量的人群。
参考文献:
[1]董圆圆 移动商务分析与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
[2]徐林海 移动电子商务 东南大学出版社
[3]《第三方电子支付探索与实践》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4]罗凌云 《基于移动跨平台技术的区域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5]唐兴佳 《移动电商安全问题探析》 科技经济导刊
作者简介:
篇5
一、移动 IP原理
移动IP内,移动节点本地是隧道入口,外地是出口。本地封装好数据包,再传达给外地。外地接收后解开传给移动节点。数据包在隧道内,路由环也会让它重新回到隧道入口处。因此,需在上面加封IP报头。报头有着生存时间域TTL。
倘若,本地要把广播包传到移动节点那,需多重封装。从本地往移动节点本地地址是里层隧道,从本地往移动节点转交地址是外层隧道。解封IP报头获得的数据,报给移动节点。由此实现了节点发送给移动节点数据的全过程。
二、移动过程中实现移动IP节点
在IPv4的移动方案中,外地链路上的移动节点,会存在一个外地。这个外地会存在隧道出口部位。隧道口发送的数据包,转发到早已移动上来的链路移动节点。IPv6逐渐成为下一个互联网内的标准协议,并彻底解决掉了地址空间问题。移动IPv6协议内,早已将外地取消。为了实现问题,在外地链路中的移动节点,其转交地址为配置转交地址。外地不需要转发,隧道出口存在移动节点,移动节点接收了数据包。
三、移动IP节点的工作方式
移动IP节点主要有5个方面的工作方式,分别为搜索、注册、注销、接收发送数据包。其中,搜索指的是移动节点可以正常维持通信前期工作,利用搜索的方式寻找移动节点,从而确定出自己的准确位置;注册指的是,移动节点明确外地链路后,循环给本地链路发UDP包。告知自己的IP地址。由外地链路获取的转交地址,再到收取服务器消息;注销指的是,移动节点返回本地链路时,循环给归属发送UDP包,等到获得归属应答;接收数据包,指的是移动节点在本地链路上获得数据包,以及获得固定工作机制一致;发送数据包指的是,倘若移动节点明确在本地链路中,它会和固定节点一致,共同采用TCP/IP协议。
四、搜索
移动节点采取搜索,要完成三大任务。先是判断移动节点连在外地链路还是本地链路中,再仔细检测切换链路的情况。倘若是外地链路,那么要先获得外地链路内的转交地址。
搜索是两条简单消息。这两条消息分别是请求消息和广播消息。归属通过广播消息宣布移动节点的功能。当某个节点处在链路上,配置成为本地的服务器,它便能够处在此链路广播消息。此链路中的移动节点,可以判断出链路的存在。倘若有,便可以在广播消息内获得服务器的地址,确定功能的内容;只有在移动节点不愿意等待广播消息,请求消息才可以发送。请求消息期望链路内的任何及时发送广播消息。在某些时间段,移动节点极其快速的转换链路,发送广播就只有很慢的频率。那么,选择这种请求消息非常有必要。但因为密钥问题,移动IP不能及时的确认两种消息内容。
五、注册、注销制度
等到搜索完毕之后,移动IP注册才刚刚开始。在这种情况下,移动节点已明确自我地址,究竟是在本地链路上还是外地链路上。但无论如何,它还是要先注册。注册等待的时间比较长,移动节点没有移动自己的位置。如果注册过期,移动节点还要重新注册。移动IP注册,是先将外地链路上得到的转交地址交给归属,重新生效过期注册。等重新到了本地链路时,再开始注销操作。
六、传递数据包选路
数据包选路,要依据移动节点的位置开展,这也是移动IP内最重要的技术。首先要对两种情形进行考虑。这两种情形是移动节点在外地链路、移动节点在本地链路。移动节点在外地链路中,选择的是配置转交和转交地址。IPv6现已变为互联网标准协议,而且它不具备地址空间。所以,移动IP在IPv6中基本不存在外地。
等到完成注册,移动节点漫游网络各处,都会利用注册机制告知归属,现如今它所在的IP地址。归属会转发网络节点告知的数据包。并不用关心外地链路上的移动节点怎样得到转交地址。如果移动节点用了某办法获得了外地链路内的转交地址,可把该地址告诉归属。因为数据通信的双向型,外地链路内的移动节点就会有两大工作内容。一是发送数据包,二是接收数据包。
七、快速切换
快速切换协调了第二层,对MH移动有所预测。对移动到临近的FA进行多份备份,并由此到达低时延。快速切换类似于HMIP,采取了分级隧道的机制。并且,网络内的FA,采取分布形式将位置信息保存起来。任何一个FA读取包,都有自己的地址。条目列表内能够搜到与之相关的条目。MH发送注册消息保持了条目中的内容。倘若这些条目存在列表内,就有着下一级FA地址。
八、结束语
为了确保移动主机移动时通信不间断,移动IP提供了一种实现方法。移动IP能够确保终端从子网移至其他子网,通信依旧连续。移动IP技术内有一种隧道技术。隧道技术的实现,可在Linux内核内加入程序模块。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人们有了更高的通信业务要求。新网络协议IPv6的发展前景,将会变得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篇6
1 引言
在Lotus Domino基础上开发出来的OA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了。全球范围内随着计算机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等快速发展,出现了具有无线应用特点的新型行业应用模式。移动OA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平时的办公环境,使不同机构间的沟通简化,还能进行远程移动办公,满足个性化需求,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只要人们配备了PDA设备,便能不受地域、时间控制以无线方式接入网络进行办公处理,完成信息、电子审批、信息管理等任务。移动OA技术使办公自动化系统内容极大丰富,提升了人们的办公应用水平,使日常办公不仅仅限于办公室,能够随时随地实现远程移动办公。
2 移动办公系统(OA)的关键技术
2.1 主要支撑技术
(1)移动计算技术,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可使计算机及其他相关信息设备同相连的特定物理设备之间传输数据。该技术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将有用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同中央信息系统实现交互,分担中央信息系统的部分计算压力,使有用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提供给在任何地点、任何事件需要用到它的用户。
(2)无线网络技术,该技术为高速因特网接入渠道提供了一种方便、廉价的途径,同时也为移动OA技术的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
(3)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是影响OA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1G、2G时代,OA主要方式是文字通信,即短信。随着3G技术的逐渐普及和发展,以后的移动办公系统接入技术将会采用3G这种形式。用户不仅能用3G手机接打电话,还能用来快速的访问因特网、下载和查阅数据等。3G技术为移动办公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应用条件。
2.2 主要开发技术
(1)XML,或称为可扩展标记语言,这是因特网上一种新的数据交换标准。XML能够满足电子商务的需要,异构计算机间的互动,能够更好实现计算机间的交互信息。在XML里面,可自由定义标签,这些标签可用按自己意愿充分表达文件相关内容。在移动办公系统中,我们用XML定义了一些接口来实现各系统间的数据交互。
(2)NET Compact Framework,使用这种技术可在智能设备上很快地开发出应用程序,能够简化该过程。该技术主要包含两个组件:.NET Compact Framework类库和公共语言运行库。其中公共语言库是基础,主要负责在程序执行期间代码管理,线程管理和内存管理等核心服务,确保代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NET Compact Framework类库是主要是用来快速开发应用程序的,它能提供很多用户控件,如OpenFileDialog, DateTimePicker, Notification等。
(3)Java,这是一种动态的、简单的、面向对象的、可移植、分布式、解释执行、结构中立、安全、高效、多线程的语言。Java技术既是一种编程语言,同时也是一个开发平台。在服务器端Java语言应用有最新技术成果叫Servlet技术,这种技术可高效地处理各种类型的网络服务,还能扩展和添加到API中。
(4)Lotus Domino,它充分利用了Java技术,遵循XML和J2EE标准,搭建起了Web OA系统。如下图所示,基于Lotus Domino服务器的Web OA系统构成。
2.3 系统构成
移动OA系统是利用Internet、移动通信网和内部局域网等进行的网络支撑。移动OA系统中,其实有很多系统接口,我们为各个接口之间的耦合降到最小,各个软件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就选择了开放的Web服务。这种服务具有松散耦合、完好封装性、高度可集成性和协议标准等特点,基于该服务的接口,使其更加简单,开放程度更高。
3 移动OA系统在Pocket PC上的实现
3.1 移动客户端
(1)界面组件,根据应用需要选择了可视化组件,这些界面组件都定义在Mobile. Windows命名空间里。(2)无线网连接管理器,可细分为CDMA和GPRS两种。(3)FTP客户端,移动OA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仅要交互文本数据,也要交互二进制数据。
3.2 通讯服务器
这是在基于J2SE 1.4以上的版本来开发的,通常被设计为多线程特性的服务器,包含FTPService和SOAPService两个模块,它的多线程特性使通讯服务器的效率更高。
3.3 Web OA应用服务器
3.3.1 Web OA系统功能
其功能主要有公用信息、日常事务、公文管理、会议管理、个人办公、系统管理等。Web OA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都能独立完成某项办公事务,还能相互配合,实现了协作OA。在OA系统中设置了可配置的灵活的工作流引擎,使得其中的模块能高效快速的开发。这种工作流引擎是核心模块,同时也是系统应用基础。工作流引擎所具备的功能为选人发送、自动发送、流程文档创建、删除、修改意见、填写意见等。
3.3.2 安全控制
根据移动OA系统中显示出来的安全问题,可将OA系统安置在企业或政府的内部局域网中,在系统的防火墙中设立通讯服务器,使其能通过80端口进行访问Web服务器。移动OA系统的安全策略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动态性、适应性、系统性、简单性和最小授权等原则。
4 结语
近年来移动OA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了快速应用,它能够改善人们的办公环境,提升工作效率,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本文分析了移动办公系统(OA)的关键技术,如主要支撑技术和开发技术等,还研究了移动OA系统在Pocket PC上的实现等,希望对移动OA技术的应用有所帮助。
篇7
二、开展面向市场支撑分析和推动工作
根据集团公司安排开展运维面向市场支撑分析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运维面向市场支撑推动工作,印发了《关于开展运维面向市场支撑推动工作提升4G网络使用效率的通知》。此外,确定了iphone5系列终端破解情况统计表、4G终端无法使用4G网络原因统计表等统计模板,由信息化部配合完成了自动化定制报表的开发。
四、网络规划
按照部门网络规划总体安排,完成移动核心网本地化规划指导意见细化以及分公司资源现状核查和网络规划需求收集,完成规划表业务量、指标表统计及现状库、储备库、规划项目库表格填写、投资核算、规划汇报材料编制以及规划上报。
在配合市场部4G开通工作中,为满足市场需求,紧急调整2015年规划4G扩容规模并同集团网研院积极沟通,第一时间获得了同意并协调完成了项目入库。此外,协调厂家通过临时LICENCE方式解决了HSS 4G占有率超限预警问题。
五、移动核心网网络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按照集团公司通知,认真与盟市分公司确认并积极与集团公司专业主管沟通,完成移动核心网网络隐患排查和报送,并制定整治计划组织区网管中心和各盟市分公司进行整治,按总部要求完成了整治情况总结和上报。
六、运维资格认证
按照部门运维资格认证总体工作安排,完成移动核心网考试试卷的编制和监考、评分、成绩登记等工作,顺利配合完成运维资格认证总体工作。
七、项目清理工作
按照公司要求,完成2014年备品备件购置项目入账、转资和关闭。
篇8
1 移动通信中移动 IP原理分析
移动 IP 中的隧道技术有三种封装方式:IP 的 IP 封装(IP in IP Encapsulation),最小封装(Minimal Encapsulation)和通用路由封装(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
在移动 IP 中,隧道的入口为移动节点的家乡,隧道的出口为移动节点的外地。家乡需要实现封装功能,封装后的数据包能到达外地,外地接到数据包后,进行解封装,然后将数据包路由给移动节点。数据包离开隧道入口后,在没有到达隧道出口前,可能出现路由环使它又回到了隧道入口处的情况,这样每次隧道都为它加封一个 IP 报头,而每个新的报头都有自己的生存时间域(TTL)值,这样就会出现数据包一直增大下去。为了防止这种递归封装,可采用如下机制:预封装的数据包的源地址就是隧道入口地址,此时假设递归封装出现;预封装的数据包的源地址与隧道入口处路由表指示的隧道出口地址相同,此时也假设递归封装出现。
同时,如果家乡要将移动节点家乡链路上的广播包送给移动节点,必须采用多重封装,这时,里面一层隧道是从家乡到移动节点的家乡地址,外面一层隧道是从家乡到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因为,如果不采用多重封装的话,外地解封装后收到的是广播地址,它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因此,这种现象应该作为防递归封装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处理。
在解封装中,主要是将新 IP 报头去掉,使原来 IP 数据报恢复出来,因此相对较为简单。移动 IP 中,移动节点的外地已经保存了移动节点的注册信息,它能够将解封装后得到的数据报路由给移动节点。这样,就完成了从一个节点向移动节点发送一次数据的全过程。
2 移动IP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通信的实现
通常情况下,按照[RFC 2002]的标准,根据 IPv4 的移动 IP 方案规定,移动节点在外地链路上应该有一个外地位于隧道的出口,将从隧道发送过来的数据包转发给已经移动到该链路上的移动节点,但是随着 IPv6 即将成为事实上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标准协议,地址空间问题已经彻底的解决,移动 IPv6 协议中取消了外地。在本文,为了简化问题的实现,我们规定,移动节点在外地链路上的转交地址全部都是配置转交地址,即不需要外地的转发,移动节点直接位于隧道的出口,接收数据包。
2.1 移动节点的工作方式
移动节点基本工作方式有 5 个方面:
搜索:搜索是移动节点能维持正常通信的前期工作,通过搜索移动节点首先确定自己的位置。
注册:移动节点确定自己在外地链路的时候,循环给家乡带理发送一个 UDP 包,通知它自己当前的 IP 地址,即外地链路取得的转交地址,直到收到服务器的应答消息。
注销:移动节点重新回到家乡链路的时候,循环给家乡带理发送一个 UDP 包,直到收到家乡的应答消息。
接收数据包:移动节点在家乡链路接收数据包和固定节点的工作机制完全一样。
发送数据包:如果移动节点确定自己在家乡链路上,它象固定节点一样,使用 TCP/IP 协议,不需要对数据包进行额外处理,直接发送;否则,移动节点会发现要发送的数据包的源地址是当前链路的转交地址,因此,它先将发送包源地址修改为家乡地址,然后再发送。
2.2 搜索
移动节点利用搜索过程主要完成三个功能,即判定自身当前是连在家乡链路上还是外地链路上;检测自身是否已经切换了链路;如果已经处于外地链路,则取得外地链路上的转交地址。 转贴于 搜索由两条简单的消息构成。
第一条消息是广播消息,家乡利用这个消息向移动节点宣布它们的功能。当一个节点在一条链路上被配置成家乡服务器的时候,它就在这条链路上广播或组播广播消息,这使得连到这条链路上的移动节点可以判定该链路上是否有存在。如果有,可以从广播消息中取得服务器的IP地址,并且判定的功能是什么。
第二条消息是请求消息,当移动节点没有耐心等待下一个周期发送的广播消息时,它可以发送请求消息。这个消息的唯一目的就是让链路上的所有立即发送一个广播消息。有些时候,移动节点快速地切换链路,而发送广播消息的频率相比而言就太慢了,这时请求消息就非常有用了。由于密钥管理上的困难,移动IP不要求对这两种消息进行确认。
2.3 注册、注销机制
移动IP的注册过程在搜索之后。此时,移动节点已经可以判断出自己的位置,是处于家乡链路还是处于外地链路。当移动节点发现它的网络接入点从一条链路切换到另一条链路上时,它就要进行注册。另外,由于这些注册也有一定的生存时间,所以有些时候,移动节点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它也要在现有注册过期时进行重新注册。
移动IP的注册过程是:通知家乡它在外地链路取得的转交地址;使一个要过期的注册重新生效;在回到家乡链路上时要进行注销操作。
2.4 传递数据包的选路
根据移动节点的当前位置进行数据包选路的技术,这是移动IP的最主要技术之一。我们必须考虑两种情况:移动节点连接在家乡链路上时和移动节点连接在外地链路上时。后一种情况还有两种情形:移动节点采用的是转交地址还是配置转交地址。由于IPv6已经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事实上的标准协议,并且IPv6不存在地址空间问题,因此,在IPv6下,移动IP将没有外地。
当注册工作完成之后,移动节点无论漫游到Internet的任何地方,都会通过注册机制通知它的家乡它目前所取得的IP地址,使得家乡能够转发那些试图与它通信的网络节点给它发送的数据包,这里,我们不关心移动节点在外地链路是如何取得配置转交地址的,我们假定移动节点已经通过某种办法得到了一个外地链路上的配置转交地址,然后将这个地址通知给它的家乡。我们这里不考虑家乡如何将送往移动节点的数据包通过隧道路由给移动节点,这部分工作是另一位同学的毕业论文所涉及的内容,我们仅仅考虑移动节点需要做的处理。由于数据的通信是双向的,因此,处于外地链路上的移动节点涉及的工作就分为接收数据包和发送数据包两大部分。
3 总结
移动 IP 为移动主机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原来通信不间断提供了实现方法,隧道技术是移动 IP 的关键技术之一。当通信节点向移动节点发送数据报时,必须使用到隧道技术。本文介绍了移动 IP 中隧道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给出了一种在 Linux 系统下实现它的方法。对于实现途径,主要是在 Linux 内核中加入程序模块,用以完成隧道技术的功能。随着当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新的通信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互联网及 TCP/IP 协议成功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诞生出下一代的互联网协议 IPv6,因此,随着移动用户和设备的飞速发展,基于 IPv6 的移动 IP 协议必然会迎来更广泛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裘晓峰.等译《移动 IP》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9
1 设备简介
滤池移动冲洗罩是一种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且能定时、高效地对滤池进行反冲洗的设备,其主要由虹吸弯管、虹吸短管、虹吸伸缩管、潜水泵、移动罩罩体等构成(如图1所示)。
滤池移动冲洗罩组件之罩体的虹吸装置由4个平衡孔液压缸组成,它的构造与汽车活塞一样,作用是通过水的压力使滤池移动冲洗罩组件之罩体下移与滤池池壁紧密接触,形成罩体内真空,接着完成滤池移动冲洗罩工作的一套过程。
滤池移动冲洗罩常用的虹吸伸缩管为管道式伸缩器,运行中经常出现以下问题:移动罩上下动作时,虹吸伸缩管由于反复压缩和拉伸,当使用一段时间后伸缩器密封胶圈就出现变形、扭曲,进而发生龟裂、漏气的现象,导致虹吸效率大大降低,最后使得滤池移动冲洗罩不能正常工作。
2 虹吸伸缩管的技术改进
2.1 虹吸伸缩管的选择
2.1.1 选择虹吸伸缩管形状。针对虹吸伸缩管形状采取了2种方案:直通型和波纹型(如图2所示)。
直通型伸缩管具有成本低且加工相对容易简单些的优点,但伸缩性能差,使用寿命短;波纹型伸缩管成本高和加工相对复杂,但伸缩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故综上多方面的因素分析决定采用波纹型虹吸伸缩管。
2.1.2 选择虹吸伸缩管波纹弓高。确定采用波纹型伸缩管后,进一步对波纹弧度进行试验分析。波纹型虹吸伸缩管的波纹弧度主要有三种:45度、60度、75度,对各种波纹弧度方案的比较分析如下:
45度:伸缩距离短但裂纹多,伸缩性能差,采用弧度45度的橡胶皮做伸缩试验,伸缩距离10cm,进行2000次伸缩时,橡胶有5道裂纹。
60度:伸缩性能良好,裂纹少但伸缩距离略长,采用弧度60度的橡胶皮做伸缩试验,伸缩距离12cm。在进行2000次伸缩时,橡胶有1道裂纹。
75度:伸缩性能一般但裂纹多,采用弧度75度的橡胶皮做伸缩试验,伸缩距离11cm。在进行2000次伸缩时,橡胶有3道裂纹。
经过试验分析最终决定采用波纹型伸缩管的弧度为60度为宜。
2.1.3 选择虹吸伸缩管厚度。虹吸伸缩管的厚度可选用3mm、5mm、8mm,采用不同厚度时,虹吸伸缩管的特点分析如下:
3mm:成本低但伸缩性能差,容易开裂,采用弧度60度、厚度3mm的橡胶进行2000次伸缩试验,结果胶皮开裂。
5mm:成本相对较高但伸缩性能好,不容易开裂,采用弧度60度、厚度5mm的橡胶皮进行2000次伸缩试验,结果胶皮有1道裂纹。
8mm:成本高且伸缩性能一般,采用弧度60度、厚度8mm的橡胶皮进行2000次伸缩试验,结果胶皮有3道裂纹。
最终决定虹吸伸缩管的厚度选用5mm厚。
2.1.4 选择虹吸伸缩管材质。为了选择出性能较好的虹吸伸缩管材质,通过查阅资料,对天然橡胶、丁苯橡胶、丁基橡胶、丁晴橡胶、乙苯橡胶、氯丁橡胶进行了分析比较,如表1所示。
2.2 虹吸伸缩管模具的选择
2.2.1 选择虹吸伸缩管模具构造。虹吸伸缩管的模具构造主要有一体式和分体式两种。
一体式:产品外表光滑,无毛刺,但加工技术要求高,成本高,制作难度大。
分体式:虽然产品外表有毛刺,不美观,但加工较简单,利于生产,成本低,加工技术要求不高,容易制作。
因此,最终确定的模具构造形式为分体式。
2.2.2 选择虹吸伸缩管模具材质。结合本地市场情况,我们对市场上的钢材、铝材、玻璃钢、不锈钢材料从重量、价格和抗冲击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考虑,决定在钢材、铝材、不锈钢三种材料中进行试验和分析,其中在200kg抗冲击性试验中铝材出现了凹坑而钢材和不锈钢均无变形,相对于不锈钢来说钢材适合机加工,所以最终决定采用钢材制虹吸伸缩管模具。
2.3 选择虹吸伸缩管与虹吸短管连接方式
虹吸伸缩管与虹吸短管连接方式有直接连接和加钢法兰连接两种(如图3所示)。
直接连接:安装方便,无额外成本,但橡胶管容易拉裂,在试验中采用橡胶管直接连接移动罩虹吸短管进行拉扯试验,加力120kg,橡胶管裂脱。
加钢法兰连接:安装费力,但橡胶管不容易拉裂,在试验中采用橡胶管加钢法兰连接移动罩虹吸短管进行拉扯试验,加力120kg,橡胶管未裂脱。
因而,采用加钢法兰连接的连接方式。
2.4 确定最佳技术改进方案
根据以上一系列的分析试验和对比选择后,确定了研制滤池移动冲洗罩虹吸伸缩管的最佳方案(如图4所示):
图4 研制滤池移动冲洗罩虹吸伸缩管的最佳方案
3 改造后运行情况
改造后的滤池移动冲洗罩虹吸伸缩管与原有的虹吸伸缩管对比表明:改型后的虹吸伸缩管运行稳定,从未出现过漏气运行现象,使用周期比原有的虹吸伸缩管相对
延长。
4 结语
在滤池移动冲洗罩的长期使用中,我们对这种设备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了有效的改进技术和改进方案,提高了滤池移动冲洗罩的性能和使用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城镇给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刘庆文.移动式滤池冲洗罩的改造[J].广东建材,2005,4:87-88.
[3] 章峰,金嗣红,徐震.移动冲洗罩的改造[J].给水排水,2005,8(10):45-47.
篇10
2.1信道建模与估计对于移动中继来说,由于其移动的特点,而且可能是高速移动,因此研究的首要问题是移动中继的信道建模问题,主要包括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的建模。不同链路的信道模型与各网络节点采用的天线数目、中继的转发模式和中继的运动模型密切相关,信道建模的准确度会极大地影响系统性能。如文献[9]分析了不准确的路径损耗模型对移动中继系统性能的影响。此外,基站到移动中继的信道会随着车辆的运动而急剧变化,同时车辆的运动会引起多普勒频移问题,因此在实际的移动中继系统中采用合适的信道预测和估计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文献提出了一种采用在车辆顶部使用预测性天线的信道预测和估计方法,从而较好地解决了移动中继的信道估计问题。
2.2中继选择在实际的移动中继系统中,可能会存在多个移动中继。现有研究表明,根据信道状态信息选择一个最好的中继进行协作,可以较低的复杂度获得满分集增益。因此,机会中继选择技术是移动中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信令开销是中继选择算法的首要考虑因素。对于快速移动的用户,基于信噪比的方案会产生大量的信令开销,而基于位置或距离的选择方案在高速场景下开销较小,因而适用性更强。上述方案都是基于单个参数的选择,实际信噪比和时延等参数会同时影响中继选择,为此,文献[13]提出了一种具有服务质量(QoS)保证的多参数联合中继选择算法。由于信令开销和系统复杂度与每个目标用户的候选中继的数量成正比,文献[14]考虑了如何减少候选中继的数量而不影响使用中继带来的系统性能增益。文中所提算法限制了每个目标用户的数量从而减少了反馈开销。文献[15]提出了一种三步选择算法。该算法在保持中继增益的同时可以使中继信令开销维持在较低水平。虽然中继选择可以提高系统性能,但是不适宜的选择会引起频繁的中继切换,从而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文献[16]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使中继活动时间最长和中继切换率最小的两种中继选择算法。研究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在不降低系统吞吐量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较低的中继切换率和较长的中继活动时间。
2.3资源分配在中继系统中进行功率和带宽等资源的分配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目前得到了广泛的研究。(1)功率分配。最简单的功率控制方法是开关算法。所谓开关功率控制算法就是给中继分配一定功率或者不分配功率。该算法可以提高小区吞吐量和覆盖范围。文献[17]根据不同的数据速率要求提出了一种最优的功率分配算法。该文献考虑了中继的移动性,建立了移动模型,使用所提出的最优功率分配方案可以提高数据速率。仿真结果表明,在一些实际的数据速率下该算法可以带来3dB增益。文献[18]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的功率控制算法用以提高平均小区吞吐量。文章考虑了在多小区环境中,通过使用分布式移动中继功率分配方案,与传统的系统相比,平均小区吞吐量得到了改善。同时,也提升了小区边缘吞吐量,因此对小区边缘用户来说,该方案有助于改善其用户体验,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2)带宽分配。对于不同的运营商分别安装不同的中继显然并不是高效的,文献[19]基于此提出了共享频谱分配算法来解决此问题。该方案中不同运营商使用相同的移动中继为某一区域内的用户服务,并根据链路质量为不同运营商分配相应的带宽,从而实现了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借助于纳什均衡理论,该方案可以将吞吐量提升近20%。文献[20]以IEEE802.16j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子信道分配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了重叠子信道分配(OVSA)和正交子信道分配(ORSA)两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案的小区吞吐量高于不使用中继情况下的吞吐量。文献[21]则利用博弈论理论联合考虑了动态服务选择和带宽分配的问题。为了获得更好的服务质量,移动中继执行基站选择和传输模式的选择,基站则为不同传输模式分配不同的带宽。当移动中继和基站的策略相互影响并且需要作出动态决定时,这将面临着挑战。为解决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了一个两层的基于进化博弈和微分博弈的博弈结构。在下层,动态服务选择可以建立为一个进化博弈模型;在上层,基站端的动态带宽分配可以形成一个微分博弈模型,最后得到了一个闭环纳什均衡。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了动态博弈带宽分配策略的有效性,并且系统性能和覆盖范围的优势得到了加强。
2.4小区切换在移动中继系统中,由于中继的移动性以及中继一般为多个用户同时服务等原因,如何设计中继高速移动情况下的小区切换策略便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文献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高速运动场景,大量用户很可能需要进行频繁的小区切换,因而如何保证较低的链路失败率和较高的切换成功率,将直接影响用户的通信服务质量和通信体验。对于移动中继系统的小区切换问题,现在比较好的一种方案是使用具有两根分布式天线的移动中继,即在车辆首尾分别装有天线。移动中继通过选择具有较好接收信号质量的天线作为接收天线。当车辆进入重叠区域时,前置天线执行切换至目标基站,后置天线将和服务基站保持连接。当前置天线完成切换后,再由后置天线将工作频率转移至目标基站。如果切换失败,后置天线将执行第二次切换。因此,这种切换方案使通信在切换过程中不会被中断,实现了通信的无缝体验,而且降低了切换失败率,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案。
2.5移动中继的其他问题使用移动中继来改善车辆用户的服务质量和吞吐量的效果明显,除了以上提到的关键问题外,仍然有其他的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首先是移动中继的移动性管理问题。这主要包括不同基站间移动中继的切换和不同移动中继间用户的切换。但是,现有LTE系统中没有针对移动中继的移动性支持,因此有必要修改当前的系统结构用以提供有效、可靠的移动性管理。目前,为了支持移动性管理,是在当前的固定中继架构上修改还是提出新的架构尚在讨论中。其次,由于移动中继的使用,干扰管理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中继技术的优势在理论上已获得共识,但在实际部署中中继节点的引入必然导致更加严重的干扰问题。尽管接入链路干扰较小,但对于回程链路来说,不同移动中继间以及中继与宏小区用户间的干扰使问题变得复杂。预测性天线的使用将提高CSI的准确性,从而可以在回程链路中使用高级的干扰避免和干扰消除方案。
篇11
移动IP技术(Mobile IP)是移动节点(计算机/服务器/网段等)以固定的网络IP地址,实现跨越不同网段的漫游功能,并保证了基于网络IP的网络权限在漫游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改变[1]。目前移动IP技术主要应用在无线领域,在有线领域几乎没有应用,本移动办公系统主要把移动IP技术应用在有线网络中,让企业在有线网络中应用移动IP技术,实现TCP/IP协议不支持IP设备的移动性,实现移动终端的跨不同网段漫游、远程接入、移动办公以及企业分支机构互联等多种网络应用。
1 系统功能描述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移动办公系统应有以下几部分功能:
1.1 移动办公系统的家乡
移动办公系统的家乡有为每个移动终端提供注册、鉴权、通信、管理等的功能,负责在移动终端移动到外地网络后,能解析移动终端发送给家乡网络的数据包,同时将转发通信对端的数据包给该移动终端,并且负责通信数据加密和解密的功能。
1.2 移动办公系统的移动终端
移动办公系统的移动终端是真正实现移动办公的终端设备,移动用户可以将其接入Internet的任意位置,在从一条链路切换到另一条链路上时,仍然可以进行移动和漫游,并且只使用其家乡地址(IP始终保持不变)的终端,它是移动用户使用移动办公系统的窗口。同时,为了简化网络部署和在有限网络使用的特殊性,取消外地设备,需要移动终端实现自己功能。
1.3 移动办公系统的管理
移动办公系统的管理主要完成对移动办公系统的家乡的配置和管理功能;对移动用户的密钥分发、授权等管理;对移动办公系统的操作员进行管理,以及完成对移动办公系统管理等功能。
通过对移动办公系统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移动办公系统的系统总体功能分为系统管理模块、家乡模块和移动终端模块其模块和功能如图1所示。
2 移动办公系统设计
本系统的技术构架与移动IP体系、VPN技术是不同的,主要包括注册认证管理、隧道、安全密钥管理、多网段管理、移动终端自、加密解密等关键技术。因篇幅限制,下面仅给出移动办公系统的体系结构。
图1 系统功能模块图根据移动办公系统的系统模型分析,系统总体功能分为系统管理模块、家乡模块和移动终端模块,在设计时对移动办公系统按照功能实体划分,其主要的功能实体有:MyNet服务器、移动终端、兵符、兵符软件和控制台软件,其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移动办公系统的系统结构其各个实体定义如下:
(1) MyNet服务器:是与移动终端家乡链路相连的核心网络设备,为每个移动终端提供注册、鉴权、通信、管理等功能,是MyNet移动办公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移动办公系统的核心设备,即主要完成家乡模块。移动客户端与MyNet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采用IP安全协议IPSec[2]进行传输,移动办公系统系统以IPSec协议为基础,对RFC2406(IP 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 即ESP)[3]和RFC2402(IP Authentication Header即AH)加以改进,用IP封装安全净荷 (ESP)来实现数据的加密以确保通信的机密性,用IP认证头(AH)对数据进行认证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从而实现了隧道中数据的安全传输。移动客户端与MyNet服务器之间的动态密钥更新服务采用因特网密钥交换协议IKE(Internet Key Exchange)[45],有力的保证密钥安全。
(2) 兵符:主要存储用户认证信息和移动办公的相关信息等的智能安全硬件产品,采用高强度加密算法,要有效地保证用户的接入安全,即主要保存移动终端所需的参数,移动终端从兵符读取所需的参数。主要包括用户认证信息、MyNet服务器地址、移动终端的家乡地址,兵符是采用USB接口。
(3) 兵符软件:主要实现智能安全客户端软件,是移动用户使用移动办公系统的窗口。兵符软件通过兵符获得用户认证信息和移动办公的相关信息,接入MyNet服务器进行鉴权,然后通过高强度加密信道与家乡网络进行通信,即主要完成移动终端功能模块。
(4) 控制台软件:主要完成兵符的分发、授权以及MyNet服务器的系统管理等功能,即主要完成系统管理模块。
3 移动办公系统实现
3.1 移动办公系统的开发平台
篇12
从手机和移动宽带衍生发展而来的M2M模块在行业应用信息化中得到大力应用,移动物联网成为一个新兴市场。战略无线业务咨询公司Northstream曾公布了它对2016年全球移动电信行业走势的预测:预计“物联网黄金时代”将拉开序幕。
目前承载移动物联网的主要无线传输网络包括2G(2.5G)/3G/4G移动网络、Wi-Fi网络、ZigBee、蓝牙等,并且大约70%的移动物联网都是以低数据速率的低端通信模块为主。本文将主要探索低数据速率移动物联网的通信技术发展方向和产业化方向,并以车联网为例进行探讨。
2 车联网结构
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1亿辆,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也已突破2亿辆。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各个阶层工作、生活中必备的交通工具,但被盗现象却时有发生,因此用户对车辆防盗、定位管理需求日益强烈。
此外,一些快递物流、外勤服务、车队管理、汽车租赁管理等不仅需要车辆定位,而且使用轨迹辅助生产调度管理、里程数量统计、围栏管理等应用。车辆的运行状况也是车主非常期望掌握的,这通常需在汽车4S店或者车辆维修点才可以查看。
而目前机动车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 Ⅱ”已经可以提供外部接口车况检测或者汽车厂家直接通过其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接口完成车况检测,甚至电动自行车也已经结合控制器可以提供车况检测和电池电量管理等功能。
车辆防盗定位、生产调度管理、车况检测等都驱动了车联网平台的诞生。车联网组成不仅包括车辆本身,而且还包括车联网终端、用户智能手机/电脑、GPS卫星定位系统、车联网云平台,并依赖移动通信数据网、互联网完成,具体如图1所示:
车联网终端先通过GPS卫星实时获取地面行驶车辆的位置信息,再通过移动通信数据网络与车联网云平台之间建立通信。车联网终端除了包括由单片机组成的控制模块外,还包括定位模块、通信模块以及智能传感模块。
定位模块以GPS芯片为基础获得车辆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实时不断地接收GPS卫星信号,提供车辆运动状态数据,包括车辆经纬度信息、运行速度、运行方向、时间信息等。
通信模块在图1中可与车联网云平台和用户手机/电脑终端进行数据交换,目前通信网络和终端模式可以基于2G、3G、4G甚至Wi-Fi网络。
但考虑定位和车辆控制的交互数据量小(主要包括控制信令、GPS经纬度、车况检测等数据),而且室外移动范围广,同时结合移动物联网成本的考虑(终端2G通信模块与终端4G通信模块的价格约相差3至8倍),因此图1中车联网终端连接车联网平台所需的移动通信数据网络主要基于2.5G移动网络为主,这包括GPRS(GSM)网络和CDMA 1X(CDMA)网络。
智能传感模块包括防盗模块和车体性能感知模块。其中,防盗模块在用户设置防盗功能后,通常利用GPS位置信息形成电子围栏和G-Sensor(重力传感器)感知车辆被触碰或剧烈震动通过系列算法触发整车被盗报警,或者通过断电感知电池被盗,即可向用户手机发送报警信息,这种模式基本可以避免误报警;车体性能感知模块包括电池电量和车况检测功能等,让车况信息黑匣子可以向用户直观展现。
车联网云平台除了包括存储车辆的各种数据档案信息外,还包括轨迹、绑定智能手机和智能终端关系、车辆报警记录等。用户智能手机和电脑终端可以利用图1中无线数据网络(这可以是各类制式的2.5G、3G、4G移动数据网络或者Wi-Fi网络)或者有线数据网络连接车联网云平台,实时查看车辆信息、接收报警信息或控制车辆,以确保报警的有效性和远程可控性。
3 低数据速率移动通信相关技术和特性
在车联网中的应用
在移动物联网中,大量的应用如车联网、抄表业务、智慧农业、工业自动化、可穿戴设备、安防等,由于没有稳定的Wi-Fi覆盖,只能基于移动通信网络。2G网络(GSM和CDMA)经过较长时间的建设运行维护,网络覆盖面广、覆盖质量佳,特别是2G终端芯片相比3G/4G价格低廉优势明显,因此结合低速需求和成本控制的要求,GPRS和CDMA 1X低速数据网络还是大有用武之地。
如果后期手机用户大量迁移到4G VoLTE网络,空余的2G频率和网络或许可以迎合快速发展的低速移动物联网无线承载容量需求。由于3G网络(CDMA EV-DO和WCDMA)通信模块的价格始终无法靠近2G通信模块,因此在低数据速率移动物联网中很难找到应用的切入。在当前4G时代,LTE与移动物联网之间总是存在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其中成本是主因。
3GPP组织在LTE Release 13版本中所研拟的LTE-M标准目前暂时被各方看好,具备低功耗、低传输速率和高覆盖率三项特点,该规格的目标是达到100~200 kbps的最高传输速率,但标准尚在制定中,最为关键的成本看是否能突破。下面将主要探讨当前广泛应用的GPRS和CDMA 1X相关技术及产业在车联网中的应用发展态势。
3.1 终端通信模块开发
在车联网中,车联网终端在不同的通信制式中,主要是通信模块上的差异,但其也是影响车联网终端的重要成本。构成通信模块主要是GSM芯片和CDMA芯片的差异。
GSM芯片厂家众多,在MTK、展讯、互芯、Mstar等,GSM已经没有专利费;而在CDMA芯片,目前主要有高通、英特尔(2015年收购了威睿电通),且专利主要集中在高通手中。
由于高通专利费、入门费居高不下;CDMA支持厂家明显弱于GSM,而且CDMA模块外围套片价格也高,CDMA成本约高于GSM模块2至3倍,因此基于CDMA 1X模块的车联网移动终端生产成本相对较高,CDMA 1X模块在工业领域有较大幅度落后于GSM/GPRS模块的应用。
目前在移动物联网终端包括车联网终端也出现一些新的开发模式,有些开发者摒弃采用模块化开发的模式,改为采用芯片开发共享ARM和FLASH的方式,以大幅降低成本,但这种开发模式难度大、周期长、产品稳定性对开发者要求更高。
3.2 移动物联网号码开卡
我国手机终端普遍采用机卡分离的模式。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GSM手机终端通常采用SIM(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用户身份识别卡)卡,是手机的一张个人资料卡;而中国电信CDMA手机终端通常采用UIM(User Identify Module,用户识别模块)卡,是接入网络系统的标识和身份验证。在移动物联网终端应用中,通常也是采用SIM卡(UIM卡)+卡槽的模式。
但是在车联网应用中,运行环境较差,耐高温、低温,抗剧烈震动等对移动物联网终端要求较高。据统计,5%~10%的机械障碍与SIM卡(UIM卡)和卡槽的耦合有关,这也是部分用户在使用车联网终端中反馈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基于CDMA的车联网移动物联网终端已经重新启用在北美较为广泛使用的烧号开通号码模式,这不仅节约了UIM卡和卡槽成本,而且较好地提升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另外,在一些统一运营的行业应用业务模式中,行业应用业务管理者或者经营者期望通过烧号,形成号码与物联网终端一体化,避免SIM卡被非法挪用产生额外费用和网络违法行为。
目前CDMA烧号通常有两种模式:OTA(Over-the-Air Technology,空中下载技术)烧号模式和电脑数据线手编烧号模式。具体如下:
(1)OTA模式:电信运营商提供的身份识别鉴权数据无线远程传输到移动终端内。这通常需要终端拨打*228或*22800,通过系统支撑完成。*228或*22800等同于紧急特服,在协议中规定即使运营商中没有开户注册,手机终端也可以有权限默认拨打。
(2)手编模式:完成移动物联网终端号码开户后,从相关渠道获取手机卡五码数据,并且改ESN(Electronic Serial Number,电子序列号),然后通过电脑软件写入移动物联网终端,使其具备注册入网资格。在车联网应用中,基于CDMA 1X终端只要三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AKEY(Authentication Key,鉴权码)、ESN即可。
由于GSM没有烧号协议支撑,因此SIM卡槽的质量要求显得特别重要。为了提升产品的稳定性,有些开发者采用SIM卡与卡槽焊接的方法变通来解决SIM卡与卡槽之间松动造成的机械障碍和仿一体化问题。
3.3 移动网络性能要求
(1)抗干扰性。车联网或者其他移动物联网所处的环境通常较为复杂,有人为无线干扰器或者其他应用的干扰。在通常的网络设计和规划中,对于基本相同的误帧率要求,GSM系统要求到达基站的手机信号的载干比通常为9 dB左右,由于CDMA系统采用扩频技术,扩频增益对全速率编码的增益为21 dB,所以对解扩前信号的等效载干比的要求小于-14 dB,GSM对底噪的要求更为严格。
(2)安全保密性。当前GSM网络伪基站不仅对手机造成脱网影响,而且对所处的基于GSM模块的移动物联网终端造成脱网影响。此外,GSM手机短信、通话可被黑客监听也一直困扰着GSM的安全。而CDMA网络中手机与基站是双向验证,同时要在CDMA的42位PN码中去猜测某一编码有如大海捞针,可以有效保护空口安全,无线解密器无法攻破。
(3)2.5 G网络吞吐率。在支持低速率物联网应用上,GPRS(GSM)支持最大42.8 kbps、85.6 kbps上/下行数据传输速率,CDMA 1X(CDMA)支持最大153.6 kbps上/下行对等数据传输速率。在低数据速率应用中,CDMA模块比GSM模块可以支持相对更高的峰值速率。
4 结束语
车联网应用已经在某些汽车、智能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出厂中开始预安装,也有部分行业应用用户或者个人用户后安装车联网终端,预测其今后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用户忠诚度相对较高。
篇13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进人们的生活。作为一个新兴的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应用这种技术,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为基础对移动互联网进行开发,本文主要简绍移动互联网技术。
2.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移动声音是相对于固定电话,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相对固定。虽然目前移动互联网行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基本判断其概念,即从网络的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指宽带IP核心技术,开放基础电信网络可以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和其他服务从用户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指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接入互联网和使用互联网业务,移动终端可以在这里被认为是了解手机也可以被认为是上网本,PDA、数据卡的笔记本电脑和其他各种类型的手机,包括,其中前者是移动互联网的狭隘理解,后者是一个广义的理解移动互联网。
3.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技术
实现的需要各种各样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技术支持。从网络的角度来看,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宽带移动技术支持,将促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从终端的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支持智能终端,智能终端技术创新将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一个重要的手段来增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使用粘度。此外,在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的过程中移动Web2.0技术,辅助技术移动服务实现,因为这两种技术是相对较新的,所以重点如下:
3.1 web2.0技术
WEb2.0的主流技术是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有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与联系是基于移动Web2.0技术。顾名思义,包括移动Web2.0技术建立基于Web2.0技术,移动Ajax技术:富Internet应用程序,应用程序移动Mashup技术聚合,移动部件技术支持桌面应用程序,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促进用户参与定制WiKi技术。
3.2 移动业务辅助技术
为了支持新的业务和应用,移动互联网,移动无线网络面对稀缺的资源,无线环境的动态变化特点与技术应用,如手机视频压缩技术、移动定位和搜索技术。
4.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方式
无线接入移动互联网的支持,根据报道的不同,可分为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接入、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无线城域网(谁)访问和无线广域网(WWAN)访问。WPAN主要用于家庭网络等个人区域网络应用程序,基于IEEE802.15,称为接入网公里“额外的”。其中,蓝牙是目前最受欢迎的WPAN技术,通信距离10米,带宽是3mbit/s;其他技术,如超宽带(UWB)技术集中在高速传输距离;和无线个域网技术是专门用于低在短距离数据传输。
无线局域网主要用于商务和休闲和企业校园网络环境,还是太慢标准,依据IEEE802.11标准的基础上,这是大家都知道的wi-fi网络,移动支持静态和庸俗。现年54岁的802.11g的覆盖率约100mbit/s的带宽。wi-fi技术成熟,目前正在快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机场,酒店,学校,等等。
MID(移动互联网设备).移动互联网设备首先是由英特尔提出的概念。作为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之间的新产品形式,移动互联网设备是针对消费者想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访问互联网。与笔记本电脑相比,它有一个4~6英寸大小,消费者可以把它放在你的口袋里的笔记本电脑,虽然很小,但最小尺寸是7英寸显然不能满足流动性需求,和今天的手机显示屏和处理能力相对较小,不能提供最好的互联网体验:表现不佳,不兼容,不稳定的沟通等。
就在2008年北京举行的IDF上,英特尔将UMPC的概念进行了延展,将其扩展为UMPC/MID(移动互联网设备)两个分支。英特尔正构想着一个充满各种尖端设备的计算环境,包括UMPC,MID(移动互联网设备)。英特尔亚太区超移动部门总监黄承德表示,UMPC和MID的界定不在于硬件,规格和软件,而在于应用。他表示,UMPC强调的是全功能的小型随身计算机,面向移动商务人士;移动互联网设备针对的则是一般的消费者。
5.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了两个最大的业务之一,世界上最快的发展,最大的市场潜力,最有吸引力的前景。
他们的增长率预测意料之外。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超过1500000000手机用户,互联网用户超过700000000。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数量超过360000000,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超过100000000。这段历史从未有过的现象反映出快速增长随着时间和技术的进步,流动性需求和信息的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访问互联网,获取信息,把事情做好。所以,移动和互联网现在看来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的各个领域,工作,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消息、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丰富多彩的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的社会生活,移动互联网经过几年的发展,终于迎来了新的。
6.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
6.1 参与主体的多样性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集成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移动互联网业务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是一个显著特点,这不仅是传统电信运营商,但还包括许多参与者手机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的代表。为了抓住机遇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受控制的用户第一次接触点为主要竞争的重点和方向,并积极开展企业的转型,开发新的业务领域,未来市场占据有利地位。终端在许多情况下,例如在制造业领域,据美联社报道,领导者在芬兰诺基亚公司在8月29日,2007年推出了Ovi移动互联网服务,旨在全球手机用户数十亿为基础,扩大移动互联网市场。2007年11月,谷歌建立了一个开放手机联盟(开放手机联盟),促进其基于Linux的开源手机软件平台Android Windows mobile,直接挑战微软商业许可模式。美国苹果公司在2007年1月与iPod数字音乐下载市场成功,音乐手机iPhone正式进入移动通信领域取得了惊人的销售
6.2 产业特点的开放与协作性
开放与合作是互联网的核心价值,开的是合作的基础,合作是开放的目标。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与传统的电信产业链相比呈现不断裂变和细化特征的时代,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完全的整个产业链的独立控制,为了赢得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时代,产业链的企业,通过开放合作实现双赢,促进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进入了一个正反馈的良性循环。
7.总结
移动互联网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和成长的趋势却非常快,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对相关技术人员了解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