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环境艺术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环境艺术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环境艺术设计

篇1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人在生活世界中构造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方式的设计实践,它与人类其它的主动创造性行为一样,它不是单纯某个设计师个人行为,而是人类的共同体的行为。设计是规划未来,是规划未来的生活方式,规划人性的发展变化。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就是要将科技与人文恰当的融合,设计规划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环境与方式。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应当吸收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新成果,积极致力于将新技术、新成果运用于将低碳环保生活理念转入现实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转变原有的发展方式和思维方式,构建集约永续的资源利用体系。以人和自然共赢为本,构建生态友好的宜居环境体系。如在景观设计中加强雨水的收集与综合利用,采用渗水路面技术,利用雨水涵养地表水源;结合建筑、绿化和沿河湿地建设雨水收集净化设施,作为绿化用水和景观补充用水。这些都结合了环境景观建设和节水的要求,选择本地适生植物类型,使得规划绿地系统建成后,除满足城市景观、休憩功能以及隔音降噪等功能外,可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形成滞尘带,调温当地小气候环境,并结合各项生态环保管理措施的实施,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水平。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环境设计的最大的宗旨就是合理的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现在环境设计的有着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个体的特性应该在整体中得到体现,并重视同一作品在不同环境下的效果差别。总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注重其特色性,其具体的特点如下:

1、环境艺术要强调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服务功能。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必须尊重人类的基本利益。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是无害性和积极性互相统一,其无害性的主旨就是人与自然的统一,环境艺术设计要有科学依据,同时无论是对人类还是对自然,设计过程及设计作品都不应产生任何不良影响。而其积极性是指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要以积极性的、正面的意识为主体,同时不带给人消极的情绪。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强调整体性与多样性互相统一,首先环境艺术作品的设计要具有正确的、统一的理念,并能够满足不同审美对象的需求,实现整体性与多样性的并存和统一。

4、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强调实用性与美观性互相统一,也就是说,现代艺术作品除了满足人类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审美需要外,还要适合人类的基本生活,具有实用性。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要素

1、基于实用要求的设计出发点

环境的使用功能是容纳受众的生存和生活,比如一个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个前提,就是这个空间中为受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虽然环境的采光系统、通风系统、安全系统并不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内容,但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全过程,不能与这些系统的部署要求相抵触。我们可能设计出一个非常有美感且宜居的公共空间环境,但如果这个公共空间环境存在倒塌、窒息等危险,或者没有保证良好的逃生通道致使在火灾等极端条件下没有畅通的逃生通道且可能导致踩踏等次生事故的危险。这个环境即便再美观也不能算作成功的设计。

另外,环境艺术设计给受众提供的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综合感官体验,并不仅仅是视觉的范畴,我们应该在五感上给客户综合的享受,同时还应该就环境的控制及休息空间等功能空间的实现进行全面的满足。

2、增进感官的设计模块化处理

我们以酒店大厅为例,一般包括迎宾区、休息区、吧台区、值班区等关键模块每个模块在环境艺术设计的长期工作中都总结了较为完善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方式,这些设计方法和实现方式进行组合,然后在整体上进行创新和演进,就可以构成一个较为完美的酒店大厅设计。而对于居室的设计,我们也会分为电视墙、主题墙、餐饮区、起居区等必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于每个具体组成部分进行单独设计且对于具体组成部分之间的衔接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较为负荷大众观点的设计成果。

环境艺术设计目前的状态,恰恰是在这种既定的模块化设计模式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的生存状态。环境艺术设计师的绝大部分工作,是就此模块化基础上给予创新和演进。

3、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

在80~90年代,家居起居室的主要使用技术,与当前家居起居室的主要实用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底板和墙面的处理方式上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其他空间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调用的技术手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就是说,新技术和新材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现方法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

设计师在设计一个空间之前,会首先拿到该空间的系统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对于先行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工程实例,设计师也会查看现有的可用技术研究给某些技术系统提供容纳空间和通道。

4、养生观念与奢华观念的平衡与依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所以在当前的高端住宅及生活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养生理念逐渐超过了奢华理念。大量原生态材质的使用,使得当代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更加的“复古”,藤编、实木、真皮、亚麻、天然石材等材质,逐渐取代了一些人造材料,使得整个家居呈现出越来越贴近自然的风格。目前的田园风格、地中海风格、简约风格的大量使用,化工产品逐渐退出室内装潢舞台,这都是当前养生观念发展到极致的体现。

在大量原生态材料得以应用的同时,浴室和厨房在家居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出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于浴室和厨房的改装投入,甚至接近了购买整套房产的投入。对于公共空间,特别是高档酒店的设计中,浴室的设计也更加高档化,这也充分的与受众的养生观念结合起来。

5、国内外文化交融以及民族符号的表达

篇2

2.人性化原则

时代在不断变迁,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却永恒不变。一直以来,设计师都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借助现代化的设计技术和不断更新的设计理念,对居住环境进行设计与改造,力争为人们营造一个满足价值追求和精神享受的家园,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建设。

3.适度性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其出发点,也是其归宿。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不能对当地环境过于保护,保护过度了,不仅会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美观,还会阻碍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当然,如果出现过度设计或改造,生态环境就会失衡,当地的生态资源就会面临被侵蚀的危险。所以,必须寻找设计与保护之间的平衡点,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出发,走“保护—设计—发展—保护”的良性发展路线。

二、生态视野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战略构想

1.融入生态保护设计理念

以建筑设计为例进行分析,建筑设计项目涉及地域环境、人文地理、自然资源等层面的内容,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层面的内容,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能达到保护生态平衡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做到:第一,科学规划建筑的朝向和建筑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利用工业建筑所在地的太阳能和风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最重要的两大因素就是日照强度和室内空气流通是否顺畅,只有通过科学控制建筑所在环境的日照强度和空气,才能有效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理念,才能达到降低能源损耗的目的。第二,科学规划建筑体型系数。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避免建筑外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优先采用平面规则的设计外形,以降低建筑物的体型系数,达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

2.采用低碳环保设计

材料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用到的材料各不相同,不同的设计材料的使用性能和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感也不尽相同。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活动时,应优先从材料的选用入手,选择一些可以回收再生利用的材料,以减少废弃物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达到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其次,要加强对再生材料所具有属性的认识,避免出现频繁设计对资源造成大量浪费的现象,尽量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简化设计,从而提高材料资源利用率,使设计更符合生态文明发展要求。

3.引进科学的设计技术

一方面,相关人员必须掌握科学的创新开发技术,关注国外相关科技的发展趋势,并引入国内用于实践,以提高环境艺术创新设计水平;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时,必须以维持生态平衡作为前提与基础,综合考虑设计所包含的要素,找到设计与资源投入的最优衔接点,减少资源消耗,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核心。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时,除了要关注设计项目的应用价值外,还要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对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给予高度的重视,做好各项调查工作,尽最大努力实现最少的资源投入和最大的价值产出,从而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篇3

环境设计的表达是通过效果图这样一种载体呈现的,效果图是借助设计师的设计思维,用徒手绘制或计算机软件勾画出建成后的效果而生成的静态表现图。效果图能较准确表达设计方案,使设计师和非专业人士都能提前清楚地看到项目建成后的效果、概貌。在方案的形成、修改与确定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效果图所特有的直观视觉效果,很便于与业主进行沟通与交流。效果图也是在工程投标中不可缺少的设计图纸,它也是投标过程中业务竞争必不可少的步骤。

早在十几年前,计算机的运用远不及现在广泛的年代,手绘曾是设计人员的必备功夫。自从有了电脑模拟真实环境的能力,很多搞规划、设计的人就开始向这方面努力了,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方式就出现了这样两大类:手绘效果图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这两种绘图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但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作一下论述。

一、手绘效果图的特点

1.从思维方式上

设计徒手绘制效果图实际上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在一个设计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设计的开始阶段,最初的设计意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而设计的过程是对设计条件的不断“协调”,图示思维的方式即把设计过程中有机的、偶发的灵感及对设计条件的“协调”过程,通过可视的图形将设计思考和思维意象记录下来。这样一些绘画式的再现,是抽象思维活动的适宜的工具,因而能把它们代表的那些思维活动的某些方面展示出来。

篇4

1.2设计是生长

正如“自然”在古希腊语里最初的意思就是生长、生成、自我绽现,一个本真的设计不是僭越式的创造,而是基于形势,如其所是的生长。正如赖特在有机建筑理论中所阐述的,建筑的功能、结构和形式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建筑应当如同植物一般从其环境中,并按照其内在规律有机地生长出来。这种生长意味着整体的有机统一,即使每一局部看起来并不具备特殊的价值。

2生态伦理视阈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2.1生态伦理与人性化原则

滥觞于古希腊的朴素人本主义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发酵,至20世纪,自我膨胀终于成为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体现在设计领域,则是技术主义和消费主义对自然的逼迫和压榨。这种设计最终导致的是人的自我否定。生态伦理关怀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则根植于人的自然天性,体现对万物的尊重和关怀。

2.1.1情感原则

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人既有吃、喝、拉、撒等基本生理需求,也有安全感、情感和爱的需求。设计中的情感原则与单纯功能主义设计观和奢侈消费主义设计观相对立。功能论将人类生活等同于效率,设计标准化、齐一化,没有看到人性中柔软与感性的一面。1972年,山崎实设计的美国圣路易斯市低收入住宅群“普鲁蒂——艾戈”(PruittIgoe)被政府拆毁,标志着纯粹功能化的现代主义建筑终结。奢侈主义则混淆了情感与欲望,产品成为欲望的符号,生活意味着占有,却失去了释然的自由。情感设计意味着回归人最根本的需求:一种精神上的家园感或归属感。正如科林·圣约翰·威尔逊指出,建筑“必须完成从它的实用功能到神圣意义的转变”。③在赖特的住宅设计中,火炉往往被置于核心位置,正是因为其在维系家庭成员亲密情感方面的意义。情感追求的极致体现于19世纪英国的浪漫主义思潮中,浪漫主义者欣赏如画风景中的建筑废墟,是因为其斑驳破旧的墙壁、四处重生的野草打破了乏味的现实感,让人在历史、自然、文化复合中找到了某种情感的寄托。从现象学角度,一个渗透着情感的环境就是一个“场所”。“场所感”就是周遭一切旧有的地方性线索汇集成的真实,这些线索包括“稍早建造的房子、房子间的过道、树木、矮丛、昆虫、景观、雾、嗅觉、温度、名称,以及和那个地方相关的记忆”④“场所感”又可被理解为一个地方情景交融而生的意境或格调,它意味着天、地、人、神在一个地点的共同纳入。

2.1.2尊重原则

生态伦理意味着对弱势者的关怀。在波尔多别墅中,库哈斯为残疾的男主人设计了从一楼直达顶楼的升降平台,平台的开放性使其与每一层的空间都能完美地融合;一些不同高度的圆形窗分别为这个家庭的儿童、女主人、坐在轮椅的男主人量身打造,于是,他们各自在最自然的生活状态中就能欣赏到窗外的美景。华兹华斯认为,自然界哪怕最微贱的生命也是充满神性的。尊重原则又意味着即使在人类的领地中,也要为其它生物预留生存的空间。在庭院设计中,往地砖之间缝隙中洒上诸如酸奶之类的营养物,可以加速地面的风化腐蚀,从而为地衣苔藓等植物的生长留有余地。基于同样的共生理念,在院墙砖砌的缝隙中,也要考虑种子、昆虫等的栖居空间。

2.1.3人的自然化原则

康德认为自然的形式具有天生无利害的合目的性,自然美带给人领受恩惠般的愉悦,从而暗示出,自然是不可能不美的。吉尔伯特和库恩的《美学史》认为,自然就其本性而言,是符合人类本性的情感需要的。⑤因此,我们就能理解阿尔伯蒂所说,“最好要使人们有时候看到海,有时候看到山,有时候看到流动的湖水或泉水,有时看到不毛的山岩或平地,有时看到平原或山谷。”⑥大自然作为一种家园意识的产生,是因为人感觉到自己与它分开了。于是,人们在巴比伦时期就做起了空中花园的迷梦;古罗马万神殿使人在神性肃穆中,透过屋顶圆窗静观蓝天流云之美;在柯布西耶的萨伏依别墅卫生间中,天光静静地从头顶天窗中流淌下来;赖特的流水别墅里,大片自然的岩石直接闯入了一楼的起居室;而在安藤忠雄的住吉长屋中,对外的封闭掩不住内部一方庭院的清秀空灵,当人们撑伞走过二层的栈桥,倾听雨滴密集滴落伞布的声音,想来内心中一定充满了欢喜。自然化原则意味着人向自然的回归,因此,一切自然元素的呈现,哪怕是室内一小段枯枝的造型、一方砂石、一小片水池,也都隐喻着那古老神秘、生生不息的先验存在,它的意义溢过了景观与装饰,成为照亮人性中天然一面的神性之光。今天的生态建筑中,绿色植物大面积、立体式地参与到空间的功能及形式构建,建筑可望成为人与自然共生的有机体和无障碍空间。

2.1.4美的原则

康德认为美是无关功利和目的,无所欲求的自由和愉快;生态伦理、现象学认为美是让其自由生长或呈现,二者并不矛盾。环境艺术设计中,美不仅仅是指形式的好看,还在于事物符合其本性。因此,设计风格可以有千百种,产生了意境就是美;适合自己的风格是美的,反之则不美。一段时期流行的新古典主义,新中式风格,当它跟人特定的素养、阅历、背景结合在一起时,它是美的。当它疏离于人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时,不但不能产生美,反会因不协调走向美的反面。

2.2生态伦理与环境看护原则

海德格尔认为,人是天地人神四方游戏的看护者。这种责任要求人的自律,环境艺术设计应将对自然的破坏和干扰降到最低,让自然成为自然,让人的发展可持续。

2.2.1适度原则

适度意味着人为自己的欲望设立边界。无止境的欲望在把人变成物的奴隶的同时,又把物当作自身的奴隶,结果是人和物各自异化,丧失本性。孔子说,“过犹不及”。环境艺术中,适度意味着避免过度设计与改造。例如,传统建筑更新中,在充满历史积淀的旧砖墙上生出的玻璃盒子,要比全新与全旧两个极端更趋于美的真谛。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德国萨尔布吕肯港口岛公园等一批后工业遗址的景观设计,就在这种新与旧的平衡中找到了“度”。适度又意味着节约,新艺术运动时期,路斯说“装饰就是罪恶”,直指人世间资源分配的不公。今天,我们仍然要从生态伦理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装饰。功能、形式、结构三者相统一,是现代主义建筑践行适度原则给我们留下的理论财富,它意味着高效的资源整合。今天,人们更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通过节能、集成、智能等高新技术将这种整合优化推向新的层次。

2.2.2适应性原则

适应,是生物应对环境发展变化的本能策略。建筑环境之于自然,也应该做到适应性而非特异性的存在,即充分考虑自然的方位、地形、风向、日照、土壤等条件,让建筑的功能和形式向自然生成,而不是通过人工技术强势地改变自然。印度建筑师柯里亚设计的“管式住宅”,针对印度当地炎热的气候现状,利用“烟囱拔风”的朴素原理,通过设置室内庭园、在侧墙和屋脊开风口等方法,合理组织了水平和垂直空气对流,让住宅成为了自然的“拔风管”。皮亚诺工作室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验室则依山而建,各功能空间随山势层层跌落,实现了与环境的完美整合。位于法国巴黎的阿拉伯世界研究院则采用主动适应的方法,通过建筑外表皮上两万七千多个印有伊斯兰图案的感光“快门”装置,对建筑的进光量进行精密调节。社科学论

2.2.3可循环原则

长谷川逸子说,“建筑也和我们人类一样是大自然的产物,源于自然,也以死亡和毁灭回归给自然以更具深远意义的生命形式”。⑦约翰·莱尔等认为,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流动循环的体系,而工业化系统却是单向的线性流。他们提出了再生设计理论(RegenerativeDesign),即用“源—消费中心—汇”循环取代当前的线性系统,让前一流程的汇成为下一流程的源。⑧在上述工业废弃地景观公园中,荒置的码头、采石场、铁轨、矿渣、锈迹斑斑的设备,实际上都成为了循环利用的资源;在污染后的土壤中加入腐殖质和草籽,也能加速环境净化循环的过程;而在新建环境中对可再生能源、材料的大力推广应用,更使得建筑的部分或整体直接进入到这种循环,成为生态系统的有机部分。

篇5

近年来,环境艺术中的各个侧重点设计不断的发展,并且衍生出不仅仅是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还包括室内外园林,景观,城市雕塑,城市公共环境等等一系列新新学科。这其中公共艺术,公共环境艺术的蓬勃发展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比如美国,日本,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区,非常注重公共环境的设计与研究,比如日本独特的别墅设计,台湾的城市街道设计,公共艺术在澳大利亚的城市设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而且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艺术品味,反映出澳大利亚公共艺术设计中总体简约大气,细处丰富多彩的风格特征。他们都是目前非常前卫的时尚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我认为:一,广义上来讲,所谓公共环境艺术,我认为只要有两人或两人以上活动的区域及周边环境都是公共环境范畴。

二,从狭义上来讲,很多人认为公共环境艺术及公共场所,公共场合,多人区域及大中型广场的室外环境艺术。公共艺术是指放置在公共空间中(如:公共绿地、广场、建筑以及城市道路)的雕塑、壁画、装饰、园艺、标识、广告、地景等艺术形式。

三,归根结底,公共环境艺术是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设计,就是指以人为本,以城市公共传播,公共环境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公共艺术为主要的对象,运用综合现代设计手段,创造生活空间美,生活方式美和信息传情达意的艺术设计行为。

我们以奥运景观设计为例。这次北京奥运景观的艺术设计,遵循“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宗旨,展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真情关爱、对和谐世界的心灵企盼、对自然的挚爱情怀。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理念,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精神核心呈现出来。在奥运雕塑的作品展中,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以多种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表达着他们对奥运精神的理解,有抒情的、幽默的、挑战的、可爱的、情趣的,激情的,或传统或前卫,写实,抽象,尽显了艺术家的个性,同时,也在与其他人相遇中自由交流,我们在这种交流、欣赏、品味中建构着公共的人文精神。

对于公共艺术来说,其所铸就的公共精神、人文精神,所陶冶的艺术灵魂,都不仅仅是属于艺术家个体的生命存在,彰显其个人的意义生存,而是在用各种公共艺术的符号语言对公众说着一个意义世界,构筑着一种精神生命的屏障。 所以,如何在公共艺术的设计中使创作者与公众能够达成这种意义的生成共识,是值得我们当代公共艺术设计应该着力反思和探索的问题,这关系到公共艺术生命力的展现及其存在的价值。应该说,公共艺术不仅仅追求艺术形式和视觉效果的问题,它还关于意识、艺术家的文化底蕴、对公众的理解和挖掘,以及公众的参与和文化的选择等等。美国著名城市学家伊里尔?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我们说,看看城市的公共艺术,即可知道艺术家的兴趣、追求和使命,即可看出公众的思想、生活和文化。

公共环境艺术最根本特征是公共性。城市是公共艺术的载体,公共艺术属于城市,它随城市而生,为城市而存。公共艺术从产生时期就与城市结缘,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从设计史上看,公共艺术的最早发端应追溯到古希腊雅典城所出现的阳光广场,那时,大型广场和公共建筑的出现就使得艺术有了开放性、民主性和参与性的特征。现代意义的公共艺术诞生在二战之后,伴随着美国对城市的重新规划与治理,一些艺术家开始把艺术创作的场地从美术馆挪到了城市的公共空间中,以雕塑为主要代表的室外艺术大量出现,公共艺术一词也应运而生,20世纪60年代由政府倡议、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实行的“公共艺术计划”直接赞助公共艺术则把这种艺术活动推向。

二 ,从发展的角度讲,城市是变化的,公众对城市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城市的片面发展必然引发对文化的诉求,唤醒人们对艺术化的回归,即人文。进入21世纪的城市,经济已不再是衡量一个城市发达与否的唯一标准,文化逐渐成为城市的核心要素,以文化内涵为核心的城市文化氛围已成为表现城市魅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有专家指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将向有文化积累的城市转移,艺术开始走向更广大的人群,走向生活本身,而公共艺术则代表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的一种新的取向与融合。

三,从功能的角度讲,公共环境艺术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理想的一种体现。相对于纯艺术和架上艺术,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特质必然使得公共艺术的文化表现性要强烈得多,它承载着更多的社会的、文化的乃至政治上的功能,带有更多的群体而非个体、社会而非个人、共享而非占有的非功利色彩。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公共艺术就是还城市以美感,让人体会生活于其间的真正乐趣,让城市成为人诗意栖居的理想场所。

四,从文化本身来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内涵,是一个城市的品格的象征。城市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社会形式,或者说是人类的社会化存在与文化存在的形式。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它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更是文化的集中地和发源地,城市与环境本身便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成果。

在我国,公共环境艺术是一个新概念。公共艺术在城市中的大量出现是在上世纪90年代,城市公共领域的不断增多和市民社会的逐步形成密切关联。可以说,公共艺术理念在我国城市的不断深入和其文化价值的突显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必然结果。

我国公共艺术这一概念提及之前是以“城市雕塑”、“环境艺术”的面目出现的。在上世纪80年代,公共艺术是以城市雕塑为主要形式。北京在1984年,率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以雕塑为主题的石景山雕塑公园,长安街沿线也汇聚了众多的城市雕塑和其他形式的公共艺术作品。位于复兴门西的和平少女则成为这一地区的标志性雕塑,少女洁白的形象与浓郁苍翠的绿色背景相映成趣,其内蕴的主题传递出和平这一永恒的人间理想,应该说,这件艺术作品成为那个时代公共艺术的大成之作。

篇6

(2)应用符号拼贴。符号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些图案或者一些物品,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很好应用这些符号能够更好的表达设计师的理念,增强设计的美感,能够对空间更好的布局,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效果。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用人们所熟知的一些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抽象或变形,使之能够成为表达设计师思想的象征意义的符号,这样往往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设计效果。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拼贴应用,能够在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建立起很好的联系,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

(3)应用简约抽象的表达。简约抽象的表达手法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局部所进行的一种抽象与提炼。而抽象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传统文化的特有神韵,使得传统文化能够和现代环境艺术很好的结合,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延伸,也能够在一定意义上拓展环境艺术设计的方式。应用简约抽象的表达要对环境艺术的设计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抓住大众的审美需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应用,同时还不能够破坏整个作品的整体风格,最终是为来达到简约而不简单的效果。

2环境艺术设计意境的中的审美特征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意境能够充分的体现和表达中国艺术精神所追求的独特美学范畴,这对于传承中国古代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研究审美的特征,对于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创造意境与欣赏意境都是十分必要的。

(1)审美中的自然之美。大自然的美是最为自然、最为淳朴的,对现代人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在中国古代也有大量的文人墨客、能工巧匠追求自然之美,并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如何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传承艺术之美是需要广大的设计师所思考的重要问题。目前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对于自然美有两种不同的追求方向,一种是追求返璞归真的平淡美,一种则是追求清新脱俗的自然美。作为环境艺术的设计师要很好的利用自然之美开展环境艺术设计,将自然的一些元素利用到设计的作品之中,可以提升设计的美感,促进环境艺术效果的提升。

(2)审美中的虚实相生。情境交融的设计理念是环境艺术在设计创造的过程中重要手段和方式,而虚实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揭示出环境艺术设计中意境之美的规律和本质。虚则主要是指设计过程中虚景,是指环境艺术设计形象之外的一些审美境界,而实则主要是指实景,就是说的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体形象,实和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人的世界观和宇宙观,从本质上体现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精神。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虚实结合,是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所采用的重要手段,恰当的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往往能够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营造出很好的意境,促进环境艺术设计效果的提升。

(3)审美中的情景交融。环境艺术设计中非常注重情和景之间的交融,因此意境中最为基本的审美特征就是情景交融。所谓情景交融主要是指审美主体的审美认识和审美客体的审美特征之间所产生的一定的审美关系。情景交融理念的产程有着一定的哲学背景,在中国道家和儒家思想中都将人看作是自然地一个组成部分,都有着对于理想的追求,中国古代也有很多文人雅士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想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就要对意境的意义深刻的理解,这也是开展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形成意境的重要基础。

篇7

1绘画艺术的创作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在开始绘画艺术创作之前,创作者要确定创作的主题、风格,选择创作素材,理清创作的整体思路。在绘画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始终围绕主题展开。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开始也是这样,要根据设计的内容以及环境本身确定设计风格,选择合适的材料,完成环境艺术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基本形态和色调都按照风格定位来选择。

2绘画艺术的“绘画语言”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绘画艺术是通过点、线、面、色彩、光影来构成绘画语言,艺术家通过这些元素来构成丰富的绘画语言,借以表达情感。[2]以线造型是绘画艺术的基本艺术特色,线条或柔和,或刚直,在绘画艺术作品中体现的视觉美感是完全不一样的。线条在绘画中的运用千变万化,不同的艺术家对于线条的使用都各具特色。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同样如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对空间界面的处理就涉及线的元素,如顶棚、门窗、墙柱等,虽然这些并不代表环境艺术设计的全部内容,但其本身的设计对于整体的视觉效果是会产生影响的,线条处理往往注重细节,线条使绘画形象栩栩如生,线条也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具美感。色彩的运用在绘画艺术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于色彩的敏感度极高,对于绘画的第一感觉往往来源于色彩产生的视觉刺激。不同的色彩给予人们不同的感受,进而产生不同的联想。例如,红、橙、黄往往会让人联想到鲜血、热烈、阳光等,而蓝、绿会让人联想到寒冷、海洋等。色彩的冷暖、明暗以及纯度的不同会让人产生不一样的心理感受,人们体会到的情感也就会有所不同,可以说色彩是绘画的灵魂。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也具有相同的效果,只是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更加抽象,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更加注重实际效果。

3绘画艺术技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以中国绘画为例,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各具特色。工笔画力求严谨,画面内容丰富,以描绘对象的准确形象为追求标准,用笔工整细致,层层渲染,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形象。在室内设计中,往往运用重复的元素来加强视觉效果。而写意画更加注重意境,用笔豪放、洒脱、简洁,虽寥寥几笔,却富含丰富的情感,追求一种艺术的含蓄美。绘画中的虚实相生,同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有所体现。例如,水墨画中的留白是其重要的艺术特色,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虚实相间的绘画艺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所谓虚是绘画中用笔稀疏,或是留白的区域,而实则是画中画笔着重勾勒的实景,虚实互相映衬,主次分明。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虚实结合的做法也并不少见。例如,中国传统风格的室内装饰设计,利用传统的家具家居作为实景内衬,而运用一些古典的民族元素进行点缀,凸显丰富的视觉效果,如此一来,古朴的气息扑面如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另外,从整体性上看,绘画艺术疏密错落有致,对比明显。而环境艺术设计最终也是需要达到和谐的艺术效果的,例如许多设计师在设计时,往往会注意主次分明的表现,建筑是主要部分,其他装饰作为点缀,切不可过分突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突显出整体的主题之后,在其他一些相关的地方就可以弱化处理,避免重点地方过多而使淹没了主题思想的表达。[3]

4绘画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际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就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底。如今,虽然制作效果图都是运用电脑操作来完成,但绘画艺术可以使学生从艺术美感的角度出发去创造作品,通过不同的绘画与语言,分清楚设计中的空间关系、主次关系、虚实关系以及色彩调和对比关系,这些绘画基本功都可以直接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绘画艺术可以锻炼设计者的敏感度,空间、形态在设计者脑海里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尺度和比例、色彩的协调都可以通过绘画艺术来实现。当然,绘画艺术有时候采用抽象的、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艺术效果。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却要遵循可行性原则,设计更加理性化。电脑制图已经成为大的趋势,电脑制作的效果图能够很直观地看到效果。电脑制图可以得到逼真的视觉效果,而往往不能够展现其艺术性,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绘画可以得到补充,在创作时更有灵感。绘画艺术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是重要的,它的创作思想给予了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以新的思路。绘画艺术影响环境艺术设计,而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可以给绘画艺术提供素材,两者虽是不同的艺术体系,却并不完全脱节,相反,绘画艺术已经完全融入了环境艺术设计中。两者在创作思想、色彩搭配、绘画技法上都具有某些共同的性质。绘画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不同在于,它采用纷繁复杂的创作手法来表达情感,更多的是对精神层面的更高的需求;而环境艺术设计在追求更高的层次发展的同时,要建立在符合所处环境、建筑的使用目的的基础之上。

5结语

绘画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密不可分,两个独立的艺术系统的融合,表现出更加丰富的视觉美感。无论从哪个方面论述,绘画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都存在着丝丝缕缕的关系。绘画艺术的发展依赖于其在新兴领域中的运用,否则绘画艺术也不可能进步;而环境艺术设计是在人们对环境要求不断提高,追求更加舒适、便捷、安全、实用的居住环境的背景下产生的。绘画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相互融合,向前发展,将会催生出新的美学思潮。设计艺术风格的不断变化要以一定的绘画技艺来支撑,完美的设计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绘画基础。将博大精深的绘画艺术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去,能够更好地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缨.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与美术之姻联[J].时代文学月刊,2007(2):163.

篇8

环境艺术设计;瓦当艺术;研究

瓦当,即为居于房屋屋顶瓦片的底层,其可遮挡住木掾使之不被日晒雨淋的瓦片。自我国周朝之时起,在民间就将其视作能够彰显建筑艺术之美的饰品。而在现代生活当中,瓦当艺术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今瓦当艺术已然充分融入到艺术设计当中。对于瓦当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有助于让艺术设计更加多元化,将厚重的历史积累和传统与现代形成的矛盾冲突与相互融合的特性完美的赋予在自我的设计作品当中。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环境艺术设计。其包括了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诸如园林、建筑、园林、景观等、以及室内设计或者是家居设计等。其为人类从自身生活境况中的自整体至细微的全面性设计,同时也是调适生活形式的一种设计,体现出对于社会生活方式和人们行为意识的设计形式,即为人们生活境况回归自然的整体工程的艺术综合体。

二、瓦当的分类

1、按照材料进行分类按照材料类型瓦当可重点分为:灰陶、琉璃、金属等三类瓦当。灰陶瓦当是历史最为悠久的瓦当,灰陶瓦当自西周时期问世开始直至明清两代,皆为具有广泛用途的瓦当;琉璃瓦当形成于唐代之后,其为上釉于泥瓦坯并入窑烧制出,有红、绿等多种颜色,较多用之于宫廷、寺观等;至明清两代,更以黄铜、鎏金、铸铁等金属瓦当用之于部分建筑物当中,今于陕西、甘肃、宁夏等地考古发掘的唐代时期的瓦当,具有“其面皆黑,而尤以高火窑烧”的特点,亦即为古代所言“青瓦”。史书记载:“此瓦耗费薪木甚多,所工坯面每以细磨,以石粉渗于其中,其瓦质厚且坚,尤以渗碳故,可无虑雨淋也”。在制造青瓦时由于“其制艺繁复且值甚昂,故非富贵之家所不能有之者”。

2、按照造型进行分类瓦当形态多为圆形、大、小半圆形等,现今存世最多的为圆形瓦当,周朝宫室多用半圆形的瓦当,而圆形瓦当则形成于战国末期,其形多为圆形瓦头;纹饰则多为兽形纹、山川纹、树形纹等。至秦汉两代,则出现了庙堂与民间皆用圆瓦当的现象,至东汉时则不再取用半圆瓦当。刘庆柱先生所言圆形瓦当的部分特点,“所用年代为最早、且类别众多的为秦代的圆瓦当。”按照现今考古的实际论证,在古代多用于“规制甚高之筑”的大半圆形瓦当,在现今的存世数量已经较少。

3、按照纹饰进行分类瓦当按照不同的当面纹饰瓦当可划分作图像、文字、图案三类瓦当。图像瓦当即为民间所称“绘瓦”,多为图腾纹、花草纹等纹饰,和部分狩猎、稼樯的景象等。文字瓦当则是借助于文字作为艺术体现,现今根据考古的实证可知文字瓦当多为1-12个字,例如“福”、“壽”、“大道至中”、“无极宫”、“上天肇极承运顺命四海升平”等,而其中尤以四字瓦当为多者,这以古人以“四者”为祥瑞的认知也不无关系。图案瓦多由几何纹饰为主,例如舒云内卷纹、波涛海浪纹、方正竖格纹等,为秦汉两代所用最多的主流瓦当。

三、瓦当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1、取形重构合理的导入瓦当纹样在设计中作为再次构建,即为以瓦当传统的纹样来融合于当代设计当中的图案形态。以瓦当图案来体现基础的底图,以全新图案的重构,来探寻图案的传统元素与当代生活的一种联系性。重点有下述几类处置方法:

1)缩放、重组。按照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指引,借助于精简、内置、组合瓦当图形之法,创制全新环境艺术图案。

2)重复。重复概念为在进行设计之时,显现出两次或两次以上次数的同一种形象。在设计当中多采用重复的方法,来形成层次感以及强化艺术的张力,形成一致性的构图风格。相同则是指采用重复的方法重点为规格、形态、色泽等的相同。重复应以重点放在简约方面。按照当代环境艺术的美学指引借助升华、重复等设计瓦当图形的方法,以重构原图形的设计来作为全新图形的应用。

3)变形。变形即为按照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指引,以当代的艺术理念来改进吉祥的传统图案。能够按照原图案所体现出的文化、艺术的内在含义与外延作为多样化的变进,使之更加适合于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变形具有全面、重点、部分等变形方式。部分变形为对于图案特定部分来进行进一步强化,对其构造及规格进行改变,体现出良好的装饰效果。可直接将瓦当中的传统图案融入到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以精简、内置、组合等方法,使得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助于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来进行有效的艺术传递与体现,并以此来变进瓦当中的传统图案的应用材质,让其能够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来作为较好的显现,并在此当中仍然具有传统元素的内涵。

2、延意拓展

即使瓦当的图案传承两千余年,在现今也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被广泛的持续性应用,这是因为其不但具有较好的美学鉴赏性的形态,尤其关键的是可使得人们在鉴赏瓦当中的传统图案时,可以透过表象来发现其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当中崇尚“吉祥如意”的内在文化韵味的存在。而外在形态则为借助于艺术形式来体现内在的意义,同时也是被物化后的一种内涵的体现。充分性的融合瓦当的传统艺术和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在对于瓦当文化艺术进行传承与发展当中,还应去对存在于其中的内在的意义进行发掘与研究。而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精神与朴素的辩证的哲学思想的同时存在与展现,其所蕴含着的中国古代对于“天道”这一天地万物的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知与概述。以及古人对于“吉祥如意”的文化意向的崇尚和喜爱,体现出了先民们对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人生观,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与期盼。由此可看出,瓦当传统图案所蕴含着的吉祥如意的内在意义,也仍然可以借助于当代环境艺术设计这一艺术形式来在现今进行传承与升华。

3、传神弘扬

我国由古至今的传统美学当中,所重点认为的是一种由主体与客体彼此之间形成一致性的“全面意识”,在传统文化的认知当中:“举凡诸事诸物,皆为和合为一之态,且循以天地大道以行之”。由此形成我国古代艺术完全遵循着“大美以全”的整体性创作的意识,俯仰天地万事万物皆为“有生存神”的整体,并能够以情寓物,将自身的真情实感来置之于物象之中,由形表意、以物寄情,并以此来实现栩栩如生的艺术追求。因此在对于瓦当艺术进行学习与借鉴之时,应该对其进行形神兼备的认知与理解,来作为最大化的创新与发展,以此来传承与发扬瓦当艺术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当中的精华。并使之能够与当代环境艺术设计进行紧密联系,而设计者应基于“存其神韵”之上,来认知和理解传统图案所具有的艺术精髓。唯有如此,方能较好的对其艺术精髓进行真切领悟之后,来应用当代艺术的设计理念进行指导,寻找出传统与现代的纽带,方可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兼具有全球化及本土化的双重的审美意象。

4、融合创造

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瓦当艺术,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既要传承传统文化的元素,同时也要具有当代文化元素,起到继承与发展,传统与创新的充分结合、共同发展的作用。因此在传承瓦当艺术当中,应该传承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同时也要抛弃其中的糟粕部分。因此瓦当艺术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还应该较好的适宜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唯有如此,方能使得传统的瓦当艺术充分融合于当代艺术设计,使其创制的艺术作品能够兼具于传统与当代的两种不同的艺术元素,使之能够融合传统文化艺术与当代艺术理念,在多元化的当代艺术设计元素当中,应该充分考虑对于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取舍,并对于具体的设计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考虑、对于居住者的性格与爱好、材质、构造等诸多方面作为推进,以古代与现代相互进行交融,作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四、结语

总之,在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史上,瓦当出现的时期章显出中国古代建筑当中瓦顶发展的鼎盛阶段,显现出传统建筑技艺已经趋于完美,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在古代生产、生活当中的集中展现。虽然在现今已经不在具有瓦当艺术形式,可是依然能在当代艺术创作当中传承瓦当的文化、艺术的意识,并持续影响到当今的艺术作品。若能较好将瓦当艺术深入融合于现今的艺术创作当中,即能够具有更多的创作灵感,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来。

参考文献

[1]龙红,王玲娟.瓦当艺术论[J].文艺争鸣,2010,12:137-140.

[2]徐佳佳,焦彩虹.分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瓦当艺术元素的应用[J].大舞台,2011,12:149-150.

篇9

建筑作为人类聚居环境的基础载体和第一环境产生了必然的联系,所以环境艺术设计素描的核心依然是对空间的理解与表现,只是在技术和功能的前提下更为侧重审美,懂得将文化艺术理论和环境更好的综合。

1.建筑基础原理

环境艺术设计素描中提到的空间与尺度概念、几何形原理、秩序原理等建筑方向的基础原理都是通用的,只不过尺度原理在建筑设计中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建筑本身的体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而环境艺术设计考虑更多的是和人自身有关的尺度,即人体工程学。

2.空间体验原理、

空间体验原理强调场地空间感和场所性,展现人们对环境的视觉月感情认知。环境空间精神表现就是场所、场所的文化、情感、性格的体验。在国际化的今天,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建设的规模前所未见,城市广角、商业街、公园绿地、街头绿地等铺展开来。然而,这些场所逐渐失去了本土文化的生机,公众认知度下降。

3.意境思维原理

意境是艺术辩证法和美学中研究的重要问题。松、竹、梅已经是中国艺术传统的意境表现题材,松、竹、梅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也远远超出了环境本身。在植物配置中竹子是高雅、纯洁、虚心的象征。超脱了艺术设计中造型、色彩、空间等艺术范畴讨论。

环境艺术设计素描的表现特征

1.主题性

环境艺术设计素描的创作应和实际方案设计一样,对空间形象要确定主题。室内设计有中国传统风格、和风样式、伊斯兰样式、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田园派等,景观设计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自然主义、生态主义、简约主义等派别主题已经形成,因此在设计素描造型中应考虑它的主题性。

2.实验性

实验性要超越创意性,不仅要敢于想更要敢于付诸行动,积极探索。在空间结构的建构可能性上和材料的表现力上实践性地开拓创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感悟之泉”造景,随着水幕的变换,显示出“天人合一、取之有道、用之有节”等字样,依次落下,景观颇为神奇。这一动态水景观作文字载体的方式颠覆了人们惯常的字体审美习惯。又比如,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景观建设,将东北水稻栽进校园代替景观草坪,不仅减少了后期景观维护,还形成了农业生产景观的地域特色。

3.材质特性

任何材质本身都有其内在的属性和美感,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材质表现不管作为载体还是手段。不同的材料感与触觉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环境设计师有时也正是通过不同的材料组合来完成设计方案的艺术创作。在环境艺术设计素描中不仅要探寻这些材料联系,还要突出表现那些有趣味和独特魅力的材质特性,把材质特性作为设计素描图形创作的题材,可以运用经典创作手法表达新材料,或运用新手法演绎传统材料,目的在于给观者独特的全新艺术观察,表达环境品质。例如奥林匹克中心公园的特色就是镂空瓦墙的运用,现代钢机构演绎传统材料灰瓦,采用现代及传统文化兼具的风格。

环境艺术设计素描的表现方式

1.情感创意表现:环境艺术设计素描的情感创意表现方式最为体现人情味和生活化,20世纪后期,作为工业化与后现代主义完美碰撞的艺术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演化成为了一种居住与工作方式,可见环境艺术的情感创意魅力。

2.色调表现:色彩在环境中对人们的心里影响占据首要位置,人眼通过色彩获得的信息远远大于形体。环境艺术设计素描可以用色调表现加强色彩设计理论的培养。例如蓝色调给人以理性、宁静、清新的感觉和强烈的色彩印象,在地中海风格中常用蓝色,同一色彩的退晕色调变化使色调在统一中富有变化韵律。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白色派以其白色调的柔和深爱人们喜爱。又被称作“减压派”。白色构成了白色派的基调故名白色派,室内造型设计简介明快,却富于多种意象的变化。

设计素描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素描总的目的是服务与设计,但是艺术设计各专业有着自身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向。所以将设计素描结合专业方向,更有针对性的定义或实践是有意义的。环境艺术设计素描的实践应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空间感培养

环境艺术设计素描在空间感培养方面的应用不同于建筑设计素描,建筑空间上升到思维的角度说明了它的逻辑科学性,而环境艺术设计素描的空间相对来说更为侧重感性和趣味性。环境艺术设计素描要引导学生对建筑空间、室内空间、景观空间的综合观察和体验,学会辩证统一的思考方法和空间意识。综合空间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设计方案的平面、立面、剖面、效果图、鸟瞰图之间的转换。

篇10

1.1动物图案的巧妙应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把动物图案应用到环境艺术装饰当中一直为设计师所宠爱。动物图案象征着雍容华贵,高贵典雅。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最典型被应用到环境艺术当中的动物图案有:龙、凤、鱼、狮子等。古人不仅对代表祥瑞的凤追求不已,还自称是龙的传人,因为它们都代表着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凌驾于天地之上的神圣权威。除此之外,还有鱼代表着祥和欢乐,狮子也是强壮的灵兽,在民间有辟邪的作用。有了对动物本身的这种崇高信仰和敬意,那么所属图案自然也会备受人们欢迎,所以这些动物经常出现在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以及建筑、纪念物中。古有龙椅、龙袍,凤冠霞帔,极为华贵。今有石狮子守门,神态盛气凌人,异常尊贵威严。

1.2植物图案的完美融合

植物图案也是备受人们喜爱应用的传统造型。尤花卉图案居多,植物图案来源于自然又凌驾于自然之上。这种自然形象被巧妙地转化为图案装饰形象的过程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美的需求。人们的生活需要对这种超然的美进行艺术化,就植物而言,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有形态丰润饱满的、有流畅柔和的杨柳、更有刘禹锡言下的“花开时节动京城”雍容牡丹。这些植物的独特结构和纹理都是很好的装饰素材。它们能适应环境艺术设计多方面的需求,植物图案既富有装饰性又含有一定的真实感。再者它们符合工艺要求简单的特质,是传统装饰图案中的典型,与环境设计完美融合,浑然一体。

1.3古文字图案的大力烘托

人类的各种感官都非常灵敏,尤其是视觉。对美的造型要求千式百样,形形。本着对审美的需求,古文字又是另一种可以很好地烘托环境艺术感的传统装饰图案。古文字以形表意,以意传情。人们抓住这个特点把古文字物象巧妙地结合在装饰物中。它从某些方面来讲也是体现了国人的心理情感和审美价值观。古文字经历了各个朝代的发展变迁,但它从未遭到摒弃,只会在人们心中更根深蒂固,使人们从文字中脱胎出表形。它涉及广泛,尤其能深刻完美地表现到装饰物中,这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古文字内涵丰富,手法各式各样,流传下来作为艺术装饰的有龙书、花鸟字、小纂体等。无论哪种都有它独具一格的艺术价值。受文化观念影响,古文字不仅仅局限于图案本身,还结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典型的表现了中国人的哲理和生态观念,反映了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2色彩元素的运用

色彩属于传统装饰艺术在环境艺术运用当中的第二大主要元素。绚丽的色彩能给世界增添别样的美感,完美的环境艺术少不了要多样化的色彩来衬托。它可以强化艺术效果,增添装饰艺术魅力。不同的装饰物对颜色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运用不同的色彩装饰出来的效果影响着人的心情。譬如红色代表热情,它在环境艺术装饰中能营造活跃的氛围,中国人每逢置办喜事都会采用红色为主色调,使环境顿时变得喜庆起来。很久之前,古人就很善于把色彩运用到装饰物中。像古代的皇家宫殿、大官显贵家庭建筑都会采用以金色为主色调来装饰。金色能营造出蓬荜生辉的奢华感,至今这种传统色彩还为设计师所经常利用。

3传统装饰和环境生活艺术相映生辉

环境生活艺术要靠传统装饰来体现,传统装饰靠环境生活艺术来表达。二者相互依存,相映生辉。日常生活中,这二者巧妙结合的现象屡见不鲜。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传统装饰艺术表现的建筑物更是数不胜数,大到国家著名文物建筑,如北京故宫、颐和园、苏州皇家园林,小到百姓家庭房屋建设和日常生活用品。因为有了这种经久不衰的传统装饰代代传承,我国文化与自然环境才能完美融合以达到艺术最高追求。

篇11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092-02

[本刊网址] http://hbxb.net

环境艺术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例如关于环境美化设计的艺术品,建筑界的景观艺术、地景艺术、偶发艺术等等。换句话说,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所看到、听到的所有事物、景观、环境艺术等,从广义来讲其涵括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例如山水树木,人文建筑、市政设施等等,此外还涵括我们穿着的服装、休闲运动所用的设施等。目前,在人类社会快速进步的推动下,人们不仅仅注重物质方面的追求,更加关注精神层次上的审美需求。基于此,以下文章围绕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内容展开了分析,并探讨了其现实意义。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介绍

(一)就环境艺术设计定义实施简要阐述

二十世纪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工艺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并带动了环境艺术设计更好的发展,这也凸显了经济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效果,环境艺术设计开展是基于人类改善生存环境所实施的活动,此种行为带有极强的目的性、意识性。但是环境艺术设计为人们所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可以协助人类把生存环境改善的愿望得以实现。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提及的环境艺术,主要是指可以促进生存与生活环境得以改善的艺术,主要是使用艺术的形式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自古以来,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对于人和自然间的关系人们一直在努力协调,以实现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是以,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力求为人们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其主要特点是有较强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打造的环境会给人以精神层面上的满足。

(二)简要阐述中国近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经济越来越繁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经济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已严重的威胁到了全球的生存环境,致使能源问题越来越严峻,在此种形势下,人们越来越重视资源和环境问题,环境设计也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由此环境设计要以人为本,以环境意识为主。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之间,中国环境设计领域的设计师对环境设计定义和其发展开始深入研究,在这个过程之中,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几乎都制定了一些基本国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以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人类的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此种形势下,中国很多环境艺术设计师为满足时展的需求,在专业环境设计的时候融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并把其当作基本指导思想。

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推动了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也越来越多。在这个时期下,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开始慢慢起步,最初是传统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之后发展到外部空间设计上并且逐步转移到公共环境的开发与设计

二、环境艺术设计目前形势分析

(一)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目前形势。中国最初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丁一比较模糊,其真正得以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其起步比较晚,与发达国家而言其发展比较缓慢,但是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对于环境有了深层次的认知,由此环境艺术设计也得到了重视。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正处于机遇与有挑战并存的形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乏问题存在,但是其潜力还是比较大。

(二)西方设计思想影响下中国环境艺术的分析。中国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其设计风格、形式缺乏创新,雷同现象比较频繁,中国城市设计上缺乏艺术性与特色性,并且对于设计理念只是套用,这也所设计的城市环境更缺乏特色。纵观发达国家的环境艺术设计,结合国外成功的环境艺术设计案例来看,他们在设计的时候很好的融人历史文化、人文气息、将现代科技与理念熟练地使用,这也正是其环境艺术设计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

(三)新技术融入下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势。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环境艺术设计之中融人了许多新科技,例如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化时代之中计算机的使用比较普遍,并且在环境艺术设计之中的使用也比较广泛。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效果展示上,中国所使用的手段是手工绘制,一直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计算机融人到建筑业之后开始参与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方法在建筑设计之中得到了迅猛发展,突出体现在上世纪末.已成为建筑设计效果展示的主要途径。截止到现在,在计算机相关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环境艺术设计下的辅助设计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突出体现在许多绘图软件和、相关的教学课程都相继的出现了。

三、中国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一)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的时候公众参与性不强。目前,中国的环境设计,包含市政设施设计、建筑设计,广告、绿化设计等等,以上这些设计大都是由私有单位或个人设计,对于城市公众的看法与建议融入的很少,这样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就有失公众性,只是体现设计者的个性,不完全符合公众的审美需求。

(二)环境艺术设计与自然因素之间的协调关系处理不好。纵观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一直都奉行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然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在与自然因素关系的处理上不是很关注,这样就致使建设功能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能协调发展。一般情况,中国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对于高新技术和高科技材料的应用比较多,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的应用却比较少,不能充分的发挥其自然功能,这样就造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够协调。

(三)环境艺术设计方法简单,没有时代性,缺乏地方性风格。最近几年,中国城市环境之中对于广场设计时使用的大草坪设计方法得到了人们的大力推崇,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现代艺术特色缺失,对于一些成就的设计思想,人们依旧采取模仿的形式,出现了设计克隆的局面,这样使得设计的地方性和时代性风格急剧缺失。

(四)城市环境监督管理的模式不注重创新。环境艺术设计和城市环境管理紧密相连。从当前的形势来分析,中国城市环境管理突出体现在:建部门对建筑设计实施管理,市政部门对道路交通实施管理、林业部门对城市绿化实施管理,环卫部门对环境场所的日常维护实施管理。这种纵向的管理模式要想实现公共环境设计与日常管理协调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会抑制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质量的提升,会造成城市环境设计的艺术水平偏低,无系统性等现象发生。

四、未来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前景分析

(一)以生态化为其设计核心。生态和谐是我们一直倡导,人类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由此对自然实施有效的保护是我们一直以来的重任。我们要清楚的认知,自然环境遭受破坏,人类也必将面临巨大的损失,所以,在环境设计的时候以生态化为核心是很有必要性的。目前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的提高,人们对于自然有了深层次的追求,不仅要求饮食方面要实现自然,更期望生活的环境更加的自然。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在人类生存环境恶化、资源损耗等方面环境艺术设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环境艺术设计对自然的重新创造是不可能做到的,然而把现有的环境实施改变,促进环境朝着人们所预想的方向发展。

(二)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便捷化。设计的实质是为人服务,环境艺术设计也是如此。在当下城市人口愈来愈多,人们更需要便捷式的生活。对于服务性设施的设计之中要融人科学技术,比方说车站的自动购票系统自动检票系统、自动存取款系统、自动贩售设备、自动问询系统等等,这些设计成果的出现使得人们的生活实现了便捷化。

篇12

1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特性运用

色彩作为一种多元化的结构形式,可以从物理学、生理学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从生理学来看,它是人类对色彩因素产生的情感或者行为,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对色彩设计进行配合、调和。从色彩本身来看,没有美丑之分,在不断衬托、对比的过程中,对色彩进行调和,从而获得艺术审美愉悦。在建筑环境中,色彩作为多元化形式,不是孤立存在的,色彩设计效果通过建筑环境各种综合形态、材料、色彩,以及各种光合色彩、色彩和色彩的相互影响,让身处建筑环境的人逐渐领略色彩设计的魅力和存在。在生活中,色彩以独特的舒适、和谐慰藉人类精神,关心人体需求,调整人类心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设计,根据色彩设计搭配结构原理,在统筹规划具体面积、位置、功能要求、环境类别、服务对象以及民族文化传统时,充分利用色彩特征进行环境艺术设计。

1.1色彩隐喻性以及象征性

环境艺术设计的色彩隐喻性,根据环境特征,在正确展示艺术设计意象、文化内涵、心理感受以及价值取向时,获得较高层次艺术审美信息。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馆设施,通过地球各个大洲居民审美认同以及精神状态,将色彩隐喻性展现的淋漓尽致;澳大利亚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以独特的造型和洁白的建筑外部环境色彩,在辽阔的蓝天碧水烘托下,以乘风破浪的船帆、贝壳,给世界留下了一种分外夺目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

色彩象征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极其丰富的意境美;例如:中国传统建筑故宫,汉白的石台基、红色的宫墙以及具有浓郁文化特点的精致彩画,在纯黄色琉璃屋顶的映衬下,让故宫显得更加神圣、肃穆,更富有崇高的艺术意境。独特的象征意味作为建筑环境意境美的核心,色彩设计象征性在中华民族长期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沉积形成的心理认同,它和民族信仰、宗教理念具有重要关系。华夏民族作为积极向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根据红、黄、金、绿色,展现了中华民族喜庆、圆满、完整、和谐的文化特点,呈现出个性鲜明、爽朗明快、轻松热烈的视觉感受。

1.2色彩情感性

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观察色彩,除了受到环境色彩对视觉造成的刺激外,在大脑思维中,通过产生对事物环境、生活经验的联想,逐渐影响心理变化,从而形成独特的色彩心理感受。

1.2.1冷暖感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感受和联想具有直接关系,有的颜色让人类联想到细水、天空、冰山、雪地,例如:灰色、白色、绿色、蓝色;有的颜色则直接让人联想到火焰、太阳、血等暖洋洋的事物,例如:红色、黄色、橙色等。在建筑室内设计中,正确运用色彩设计对调整整个室内空间气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室内色调运用中,通过将空间格局设计成暖色调,比蓝色、白色等冷色调更加温暖。根据个性鲜明的橙色、红色让寒冷的房间更加温暖,绿色、蓝色使房间更加凉爽、宁静的特点,在室内环境布置中,应该尽量根据爱好、习惯、情趣、性格而定,在充分考虑房间用途以及本身条件的同时,进行色彩设计。

1.2.2进退感

在面积、背景相同的物体中,由于不同的色彩元素,给人以向前突出或者深远后退的感觉。同面积、同深度背景应用的不同色彩,得到的感觉是不同的。例如:白和黑,我们总会感到黑色小、白色大;蓝和红中,我们会感到蓝色小,红色大。在室内建筑环境设计中,通过色彩进退感,从视觉层面转换空间大小,增强居住环境舒适性。

1.2.3沉静感、味觉感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同的色彩对情绪具有不同影响;例如:橙色、红色让人感觉鼓舞,蓝色、紫色让人感到感伤、沉静。另外,色彩还具有味觉感,通过食用蔬菜、水果、食物,在外表色彩中,判断味道;例如:橙色、黄色,让人产生食欲,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当餐厅食用白色台布、黄色座椅、艳丽鲜花时,让人在自然的情况下进餐。

2色彩搭配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世界没有不美的色彩,只有欠缺美的色彩搭配”。环境艺术色彩美,通过色彩与色彩的相互组合、搭配,当色彩搭配形式和人类心理形成共鸣时,人类自然会产生愉悦、和谐的感受。

2.1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作为环境艺术设计最重要、最基本的对比,在拥有色相时,环境艺术色彩和其他系列才能顺利展开,从而确立色彩价值。

2.1.1同种色相搭配

同种色相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是色距很近的色相,它既包括同一基调的色相,还有色调明暗、冷暖、浓淡等细微变化,是大同中留小异的方式。在环境色彩获得完美统一、整体协调的同时,具有简洁、大方、平和、完整、清爽、静寂等特点,通常用于高雅、庄重的空间;从而让杂乱形态的陈设空间得以整顿。

2.1.2对比色相搭配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对比是不同个性色彩的对抗强度,对比色一般不包括对方色素,是一种充满力感和表现力的色彩搭配,具有鲜明、强烈、活跃等环境性格。

2.1.3邻近色相搭配

邻近色相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主要指介于不同色相的短色距或者色相对比的长色距。在近色组合中,通过保持相邻色调亲近性,从而突出色距拉开时的差异性。由于邻近色域配置广泛,色彩具有很大幅度;在空间环境设计中,具有宽泛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2.2纯度、冷暖对比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改变色彩明度,让色彩轻重感更加灵活;通过色彩饱和度中和,在抑制色彩过分跳跃的同时,正确梳理主次关系;根据低纯度色彩搭配暗淡、沉闷的特征,将低纯度进行正确引用,从根本上突显优雅画面。

在色彩冷暖设计中,由于冷暖感觉既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在色彩冷暖中,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必须根据暖色系给人积极的感觉,冷色系给人后退的感觉,突出冷暖差异。在色彩设计主次关系调配中,色彩分布对环境艺术具有决定性作用,当色彩以主构成色调的形式占据艺术设计时,画面色调随之产生。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为了保障作品色调,必须从各方面分析色彩面积。

3结束语

色彩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形式,在色彩设计中,必须从整体着手,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充分展现色彩特性,合理搭配色彩关系,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美观、科学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李莉,张伟.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设计[J].魅力中国,2010(2).

[2]葛璇.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设计[J].文教资料,2010,(4):94-95.

篇13

3.知识结构的不完备及交流障碍。目前我国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主要来自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和建筑设计类专业两个方面。两类人才之间存在矛盾。艺术设计出身的人才主张设计的艺术效果,她们更加注重设计产品的艺术表达;而建筑类出身的人才则将重点放在了技术的结构性上面。这充分说明环境艺术体系的不完善,给行业内部及行业之间造成了诸多不便。

二、以传统文化为底蕴,引领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方向

我国是一个传统文化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积淀了很多美学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对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对国内的环境艺术设计,而且在国际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一)以传统文化带动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其实是处理人、时间、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给人类提供更为优质、和谐、舒适的环境,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人类文化的影响。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发展历史的国家,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文化观念和底蕴,并且时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艺术的发展。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演变、发展等提供了富饶的土壤,从而推动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形成。艺术的形成过程是在以往历史基础上沉淀、批判、创新、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也是如此。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应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为土壤,浓缩民族文化精神,体现民族意识、性格和气质,充分展现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审美思想和美学传统。

(二)搭建平台,展现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中国风”

1.以传统文化哲学精髓为蓝本,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我国拥有着无可比拟的丰富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设计师本身的审美之外,还应从传统的审美思想当中汲取精华,合理的应用于现代设计的思维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体现浓郁民族情怀、寓意深远的设计作品。

2.继承传统文化,立意设计创新。所谓的传统,是一代又一代的传递,同时也是一代又一代的推陈出新。只有经过不断的继承、革新,才能使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设计师们在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设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时,要时刻以传统艺术风格为底蕴、以体现时代特色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古为今用、继承并创新发展的目的,才能使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并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以人为本”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出发,其目的是为如何有效协调、搭配多种设计元素,打破原有设计瓶颈而做的最根本的思考。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以人为中心所展开的人性化设计的思考,重点在人的价值提升;从人的心理需求来探讨人与物之间的联系,进而丰富感性化设计;充分考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效发挥设计效能,体现人本精神。

(一)环境艺术设计之“人性化”

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一种动态的艺术哲学,是没有终点的不断思考。以人为中心所展开的人性化设计的思考,重点在人的价值提升。这里面的“人”包含作为社会的“人”、作为群体的“人”、作为个体的“人”,是具体与抽象、局部与整体的充分结合。理性认识“人性化”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以人为本”首要强调的就是“人性化”设计,人性化的设计是要建立在理性的功能利用和结构和谐之上的。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的就是功能主义,并不是艳丽丰富炫目的色彩、特立独行的造型。环境艺术设计最基本的出发点,是高舒适度的功能。如果脱离功能而之求浮夸,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设计会因缺乏实用性而最终被淘汰。

(二)环境艺术设计之“感性化”

这里所说的“感性化”,其实强调的是设计师要研究受众群体在获得产品或使用产品时的情感倾向。情感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的接受或者排斥,也就从客观上体现出对设计师设计的产品的“喜欢”或“厌恶”。在环境艺术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情感交流是通过“产品”来传递的,环境艺术设计产品的好坏直接体现在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的舒适安逸与否。因此,设计师在创设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受众群体的心理预期和情感诉求,要以满足受众为出发点创造优质的艺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