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我国淡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我国的水量和径流深的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并且与人口数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64%。
3、我国降水及河川的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我国主要河流都出现过几年来水较丰和几年来水较枯现象。例如黄河在过去几十年中曾出现过连续9年(1943—1951)的丰水期;在近几十年内也曾出现过连续28年(1972—1999)的少水期,其中断流21年,而且在1991到1997年间是年年断流,总断流时间是717天,平均每年断流102.4天。降水量和径流量在时程上的这种剧烈变化,给淡水资源的利用带来困难。要充分利用淡水资源势必修建各种类型的水利。
4、是淡水资源污染波及全国。如果从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上说,中国缺水主要是指北方区域的话,那么,淡水资源的污染却是一个具有全国性的问题。而且,越是丰水区和大城市,越是人口密集地区,往往污染越是严重。结果丰水区出现水质性缺水的现象。这是中国淡水资源更为严重的问题。最近,中国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万公里的河段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是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不少河水已失去使用价值。另据调查,目前全国有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部分流域和地区,水污染已从江河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域向海域发展、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东部向西部扩展。近年来中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吨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5、用水效率低和过度开发并存。首先是用水效率低,而且,越是缺水的地方,效率就越低。比如,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农业灌溉大量采用的还是大漫灌方式。宁夏、内蒙灌区,每亩农地平均用水量都在1000立方米以上,比节水灌区高几倍到十几倍;农业用水利用率普遍偏低,目前,生产单位粮食的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倍~2.5倍。农业用水如此,工业用水也是如此。目前中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先进国家75%的水平,单位GDP用水量是先进国家的十几倍到几十倍,一些重要产品单位耗水量也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6、对淡水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日趋严重。比如海河流域,海河流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东、山西、内蒙、河南部分地区,区域内有26个大中城市。这个地区也是中国最为缺水的地区,人均只有293立方米。这些年来,这里的社会经济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20世纪50 年代比,人口增加一倍,灌溉面积增加6倍,GDP增加30多倍,使得总用水量增加了4倍,大大超过淡水资源的承载力。结果,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过度开采,开采率达到98%,远远超出40%的警戒线。据水利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56个,扩展到目前的164个,超采面积也由8.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8万平方公里;年均地下水超采量超过100亿立方米,有6万多平方公里的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一方面,中国的淡水资源就不够丰富;另一方面,用水的浪费,水质的严重污染,使得可用淡水更加紧张。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缺水现象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据统计,在正常年景下,中国缺水总量估计已达400亿立方米,“十五”期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到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较为严重缺水的有110座,缺水和水的污染,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面对淡水资源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决策层和普通百姓都开始行动起来。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淡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挑战,告诫人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并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等非常重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方针。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提出了有关淡水资源必须完成的具体管理指标,比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
(一)是加快南水北调工程进度。
中国闹水荒,主要是指北方。特别是近20年来的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淡水资源南多北少的趋势更加严重。这种由自然、地理、气象等因素所形成的淡水资源分布情况,单用软科学的办法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必须用硬办法。正在进行中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硬办法之一。“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南水北调工程。
(二)是进一步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十五”计划就提出的一项战略措施。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它是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进入“十一五”以后,同过去相比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深化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中,特别强调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GDP决定一切,而是把包括节水指标、治污指标在内的综合性指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依据。
(三)是加快淡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1、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淡水资源管理体制。重点是合理划分流域与区域管理的事权。加强流域取用水总量控制、水功能区监督和水量调度管理职能,探索建立流域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同时,加快淡水资源统一管理进程,对有关资源管理的职能进行归并,强化各区域淡水资源监督管理的能力。鼓励用水户参与用水管理,通过多种形式使用水户参与到水量分配、水价制定等水管理事务中来,促进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
2、推进水务体制改革。重点是,建立健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责权明晰、运转协调的水务管理体制。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积极推进水务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的水务良性运行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务投融资机制。加强政府对水务市场的监管,构建有利于水务行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和配套改革措施。整合水务产业,培育跨区域的大型水务集团,推进水务行业产权制度改革。
3、创新淡水资源管理的内在机制。其中包括,充分发挥市场在淡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通过经济手段的运用,促进全社会建立节水防污的内在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促进淡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开征中央电厂和农业用水淡水资源费,研究制定促进节水的淡水资源费收取机制。合理提高水利工程供水水价和城市供水水价。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并调整费用水平。实行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适当拉开高耗水行业和其他行业用水差价。制定水权交易市场规则,规范水权转让价格,推进水权有偿转让,实现超用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据了解,到2010年,中国将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政策、宣传教育体系,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全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基本实现零增长;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服务业用水效率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坚信,这些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篇2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protection;utilization;engineering measures;practice
中图分类号:P6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水资源缺乏和水质污染一直是静海县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破解水源短缺难题,不仅事关工农业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调蓄手段,静海雨洪水资源和境外来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因此,要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治理河道污染,通过扩挖浚深部分河道增加自备水源调蓄能力,缓解缺水压力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基本现状
静海县地处九河下梢,是海河流域南部水系洪水汇流的主要缓洪区和滞洪区。境内地形低洼封闭,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春季干旱,汛期雨水集中。由于这些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造成历史上多次遭受洪、涝、旱、碱的危害。流经静海县的有一级河道6条,二级河道2条,干渠36条,支渠386条,全县建有大型扬水站24座,大(二)型水库1座,蓄水能力1.8亿m3;大中型闸涵69座,镇村管扬水点551座,全县已形成渠渠相通、站站相连的水系格局,具备了一定规模的调蓄结合、排灌结合、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的防洪和灌排体系。全县水资源总量年平均为2.01亿立方米。年用水需求量为3.738亿立方米。调蓄水能力总计6700万立方米,城市生活供水约400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控制在4700万立方米,可调蓄利用水总量为1.18亿立方米。
二、主要做法
一是不断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增加蓄水能力。近年来,静海县共投资1.9亿元,先后实施了迎丰渠、生产河、青年渠、南运河、港团河、七排干、王口排干、团结渠等重点河段的清淤治理工程,共治理河渠93公里,清淤土方424万方。通过对上述河渠的清淤整治建设,不仅确保了输水通畅,同时,提高了河道的蓄水能力,改善了河道水环境。
二是实施团泊水库除险加固和浚深改造工程,实现向水库蓄水。投资5108万元,完成了团泊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9.12亿元,实施了团泊水库浚深改造工程和东围堤外扩工程,浚深改造库区22.5平方公里,东围堤外扩6784米。水库除险加固及浚深改造工程的完成彻底消除了水库隐患,增加了水库的调蓄水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水库功能,2011年10月底实现了引黄向水库蓄水1亿立方米,为静海增加了生态心源,使团泊水库再现生机活力,有效改善了水库周边的水生态环境。
三是规划了我县引调水方案。结合我县目前水资源状况,经过勘测和充分调研,先后编制了《静海县水资源调度规划》、《静海县静海新城与团泊新城水系规划》等规划方案。通过北水南调、南水北调以及“留住天上的雨水,截住上游的客水” 等一系列措施,合理调配水源,努力用来满足我县生态用水和工业、农业、人民生活用水。
三、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总量及蓄水能力严重不足。我县年需水量为3.7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约为2.01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尚缺1.73亿立方米。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用水量在不断增加,而我县地上水贫乏,地下水水位在不断下降,并且限量开采,外来水又逐年减少,水量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二)河道淤积严重。目前,现有河道淤积严重,多数河道已达不到原有设计标准,过流量大多不足原设计的60%,严重影响排水和调蓄功能,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河道水质污染造成水源浪费。在我县严重缺水的情况下,有水不能利用,每年还要外排污染水源0.6亿立方米以上,在2010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52毫米的情况下,外排污水达0.8亿立方米,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四)存蓄能力严重不足,按我县年水资源总量2.01亿立方米计算,目前可调蓄利用水量为1.18亿立方米,调蓄水能力还缺少约0.83亿立方米。按需水量调蓄水能力还缺少约2.56亿立方米。
四、对策与措施
缓解静海当前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要利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高蓄水能力,加强水污染治理力度,强化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加大淤积渠道清挖力度,恢复和提高河道排蓄能力,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通过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做好雨、洪水的蓄、泄、滞、引工作,增加蓄水能力,为静海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一)实施水源工程建设,加大对河道的清淤、扩挖,提高可调蓄水量。
实施自备水源工程依据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安全可靠的原则,以增加自备水源存蓄能力为目的,通过对大清河、独流减河、马厂减河、黑龙港河进行扩挖加深,对青年渠、港团河清淤疏浚,使河道通畅,既满足行洪排沥,又使雨季降水和外来水源能存得下、蓄得住,用得上,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工程包括黑龙港河扩挖工程全长33.6公里,扩挖土方共计460万立方米,工程完成后,可增加蓄水量300万立方米。大清河扩挖工程长度8公里,清淤及扩挖土方300万立方米,工程完成后,可增加蓄水量200万立方米。独流减河扩挖工程,总长度35公里,在独流减河下游新建橡胶坝,工程完成后,可增加蓄水量3850万立方米。马厂减河治理长度25公里,清淤及扩挖土方400万立方米,工程完成后,可增加蓄水量240万立方米。青年渠9.5公里治理工程,清淤土方67万立方米,可增加蓄水量67万立方米。港团河规划治理17.6公里,清淤土方120万立方米,工程完成后,可增加蓄水量120万立方米。通过上述河道扩挖,使现有蓄水能力2.47万立方米,在“十二五”期间新增蓄水能力1.04亿立方米,实现“十二五”末蓄水能力达到3.51亿立方米。
(二)做好引水规划和水源调度,争取客水入静。
根据静海地理位置并结合工程现状,在周边地区水资源比较充足的时期可以通过已有河道将境外水引入我县。我县境外引水途径可通过北引“三河”(北运河、潮白河、滦河)、西引大清河、南引黄河,东引海河(北大港水库)进入静海。北三河可通过北水南调工程进入静海。大清河可入独流减河,并至争光扬水站、八堡扬水站进入静海。大港水库和海河水可经子牙西河至进洪闸闸上到争光扬水站、八堡扬水站提水进入我县境内。南运河水到达我县境内后,可由九宣闸入马厂减河,也可由南运河穿静至进洪闸。
对于外来水在境内的调度,一是北线来水时,可由八堡扬水站或进水闸提水入黑龙港河,再通过港团河至团泊水库,同时可向各河道及渠道蓄水。或由南运河的争光扬水站提水入争光渠再通过联接渠道进入团泊水库,同时也可向各渠道蓄水。大清河还可通过独流减河管铺头低水引水闸引水,再通过扬水站提水入团泊水库。二是当南运河来水时,可由南运河西钓台扬水站进水闸进入港团河,通过港团河至团泊水库,同时也可向各渠道蓄水。或通过马厂减河、青年渠至团泊水库,也可通过四党口站引水入迎丰渠,再通过四排干至团泊水库,同时可向其他渠道存蓄。
(三)加强水源调蓄措施,通过修建拦水设施增加蓄水能力。
为实现“留住天上的雨水,截住上游的客水”的目标,可利用治理后的河道通过修建拦水设施增加蓄水能力。
一是利用独流减河深槽蓄水。独流减河治理后,为了节制深槽水源,在独流减河下游我县境内右深槽和左侧西青境内深槽新建拦水设施,增加蓄水能力。
二是利用大清河深槽蓄水。大清河治理后,可以充分利用老龙湾现有节制闸截流,增加蓄水300万立方米。
三是利用扩挖后的黑龙港河、马厂减河等河道实现蓄水。
(四)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实现再生水利用。
篇3
赵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北纬37°37′―37°53′,东经114°36′―115°40′。地处太行山东麓中段,山前冲积平原。气候类型属东部大陆性季风型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3.3毫米,多年蒸发量平均为1013.9毫米。
全县分成滹沱河冲积扇地貌、河冲积扇和沙河冲积扇地貌三个地貌单元,总面积675k,共11个乡镇,252个自然村,281个行政村,人口55.3万,全县实有耕地77.4万亩,梨果种植面积18.36万亩。截止2012年末实际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2.25万亩。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赵县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县境内有河、槐河(沙河)两条主要河流。河承担防洪和石家庄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槐河常年无水,基本为常年性干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总量为6263万m³,按现有人口与耕地计算,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13m³,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为81m³。
目前,全县地表水灌溉工程主要有回灌区、石津灌区,但由于污染问题逐年严重及水量的不足,近几年河回灌系统使用效率不高,石津灌区也已停灌,槐河(沙河)多年断流,已无地表水。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3,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2万立方米,全县大部分工业与农业用水依靠开采地下水,自1980年地下水位13.97米下降到2012年的47.53米,平均下降1米多。形成了高邑-赵县一带农业开采型漏斗,且有日益下降趋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赵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
2.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由上述情况说明,赵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河渠水污染问题。全县有河、槐河(沙河)两条主要河流,槐河常年无水,已干枯;河主要承担石家庄市防洪排水和污水宣泄,污染严重,已不能灌溉农田;二是河流的 营养化严重。由于全县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工农业发展,特别是农用化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排入河流的磷、氮、钾等营养物质增加;三是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低;四是地下水超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五是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建立,用水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衔接不够,不能优化高校配置水资源。
3.思路与对策
十报告指出:“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围绕这一要求,针对全县工程性缺水、结构性缺水并在这一客观现实,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应采取以下对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一是加大水环境的保护力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制定全县水功能区纳污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不断加强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实施纳污总量控制,使河流环境得到切实保护。
二是加大污水回收处理利用力度。中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可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扩大污水收集和处理范围,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投入,加大废水资源化与回收处理利用工程的建设力度,拓宽污水处理回用途径,节约宝贵的新鲜水。
篇4
一、国内水利风景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本是一种自然过程,但在人类经济活动的干预下,现代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的速度已大大超过了土壤自然形成过程,使土壤这种可再生资源变为实际上的不可再生。大量研究表明:风景区的开发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十分可贵的水土资源流失、河道淤积引发洪水泛滥、干旱缺水、粮食低产和地区贫困等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还将成为影响食物安全及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2.水质污染严重,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由于人类的开发活动,大量的封闭式的护岸结构完全隔断了地下水与土壤的联系,隔断了水中生物、微生物和植物的联系,使水域中的生物和微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破坏了水域的自净能力。同时造成水生植物无法在坚硬的结构坡面上生长,切断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污水的大量排放造成了饮用水源中微量有机毒物的大量增加,降低了饮用水的安全性,在局部会导致水质型缺水,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3.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也是导致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原因。目前国内水资源尚未能实现优水优用、合理配置,优质水资源浪费严重。
二、解决国内水利风景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措施
1.尊重自然规律,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保护意识。要在发挥工程防洪灌溉效益的前提下,充分依托工程水域,开发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人民群众提供“水清、岸绿、景美”的场所,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充分挖掘水资源可利用潜力,打造水利旅游品牌,招商引资,实现工程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建立起保护的意识,把握合理开发利用的尺度,转变过去那种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给自然生态系统安排适当的用水。通过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从人定胜天、向大自然无节制索取转变为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防止水对人类侵害的同时,也防止人类对水的侵害。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要更深刻地认识自然规律。在顺应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利用自然,建立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持续发展模式,达到人与自然的共赢。
2.保护应纳入开发目标,开发应考虑综合利用。开发水利风景区资源势必会改变当地生态环境,应该对当地原始背景和后期干扰变化机理与程度经过分析与相互对比,来进行理论探讨和变化趋势的正确预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把维护水生态环境的健康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和前提。针对水利风景资源的特点,将生态环境保护纳人开发目标十分必要,且应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中认真落实,切实保护好风景区的生态环境。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必须考虑综合利用的需要,使流域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水利部门可以把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作为水利工程规划建设和竣工验收的环境评价参考标准。在兴建水利项目的同时,应尽量考虑水利工程设施的绿化、美化、亮化、硬化问题。努力做到建设一个水利工程,造福一方百姓,美化周边山水环境,塑造一个靓丽景点,为水利工程的后续管理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3.开发利用程度应限制在敏感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开发、城市规划、流域规划、资源开发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做到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对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不利影响的项目,必须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制度。进一步落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责任制,努力按照生态系统方式和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理顺管理体制,做到多要素、全系统地统一监管和综合管理生态环境,强化对区域、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保护。在河流开发中,应考虑结合对喜急流性鱼类的保护,对具有代表其风貌的河段,暂缓开发或不开发,保留这些鱼类生存的必要生境及自然、雄浑、险峻的峡谷景观;在有洞游鱼类分布的河段,枢纽建设应设置鱼道,为这些鱼类留有徊游通道。在水电枢纽建设过程中,边坡开挖可能对植被与景观产生影响,开挖的弃渣和混凝土废料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水库蓄水会造成淹没及库区滑坡等生态环境问题。
三、结束语
总之,开发水利风景资源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新时期的治水思路,通过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在发挥水利工程防洪灌溉效益的前提下,充分依托工程水域,开发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从人定胜天、向大自然无节制索取转变为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水和谐,为人民群众提供“水清、岸绿、景美”的场所,改善人们生存环境,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晓惠,俞锋.基于风景资源特色的水利风景开发[J].中国水利,2009,(02).
[2]张西林.城市河流水利风景资源开发研究[J].中国水利,2011,(16).
[3]国家水利风景区(一)[J].中国水利,2011,(02).
篇5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水资源并不丰富并且地区分布十分不平衡。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是全球1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约2420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全国河川多年径流总量约26300×108m3,其中地下水资源补给量约7700×108m3,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来自降水,既密切联系又相互转化,扣除其重复部分,初步估算全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7200×108m3,其中可用总水量(减去无人居住区)约11000~12000×108m3,占水资源总量约40%~45%,而实际可用水量仅7000×108m3 左右,利用率约60%。在这7000×108m3 水中, 由于水污染, 实际可用的清洁水仅有4000×108m3 左右,即约有3000×108m3 水受到污染(按年污水总排放量38×108m3,将使3000×108m3 水受到不同程度地污染)。水资源紧张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需水量将愈来愈大,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我国有可能在未来出现更严重的水危机,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其措施
1.地表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其措施
(1)饮用水资源保护
全社会动员起来,控制排污总量,限制、取缔沿江污染工厂、企业。对于双流县来说,要切实的保护饮用水源,要切实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应做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农业等综合措施,以涵养水源、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并通过过虑、吸收或吸附各种营养元素和污染物质,减少细菌数量,保护和改善水质。
(2)一般地表水资源保护
水量调节方面,水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的改造、建设,如改造灌渠、水库、塘堰,兴修微水池等用以蓄水来调节天然来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水质方面,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控制污染源,建立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对双流县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同时要按照法律、法规,在政府的引导、调控下,限制、取缔排污企业,合理分配水量,通过宣传提高公众水资源保护意识,节约用水,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共同保护水资源。
2.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其措施
(1)饮用水源地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其措施
对于地下水水量的保护,水行政部门对于地下水开采要严格把关,严格水资源论证制度,对地下水开采进行科学管理和指导,合理开采,使开采量与增加的补给量和减少的天然排泄量之间达到平衡。
在水质保护方面,对于集中供水水源地,要划定水源地保护区,保证其补给部分水不致引起地下水水质恶化;对于分散饮水水源地,可采取改建厕所为防渗旱厕、建排污沟,保护水源不受污染。
(2)一般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其措施
山阳县平坝区在水质保护中应避免、减少平坝区农田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化肥使用,避免旱厕等“天窗”入渗物污染地下水体。在水量方面应避免人工大降深、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含水层的疏干。另外,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应防止地表水污染地下水
山阳县丘区地区水资源保护除平坝区的保护措施外,更应改注意以节约用水、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做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农业等工作,以调节河川径流、调蓄地下基流、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并通过过虑、吸收或吸附各种营养元素和污染物质,减少细菌数量,保护和改善水质。
二、综合节水技术措施研究
1.工程节水措施。包括灌溉工程配套、渠道衬砌 、低压管道输水、机电井建设、地面灌溉设施改善、喷灌和滴灌系统 ,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 2.农业节水措施。包括土地平整、深翻深松、免耕少耕,平衡施肥、秸秆还 田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推广塑料薄膜覆盖及保护地栽培,发展设施农业,普及良种和使用抗旱保水剂。改进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以及防风林建设和水土保持,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
3.覆盖保墒技术.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 ,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起到蓄水保墒 、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 15% 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 l% 4%,节水 20%―30%,增产 30%―40%.
4.考虑农业种植结构
篇6
人类的生存以及发展离不开水资源作为重要的基础保障,同时作为自然资源中最为关键的一种资源,保护水资源一直是我国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尤其是水资源在我国较为短缺,干旱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而新疆地区本身极度缺乏水资源,自然降水较为稀少,且日照时间长蒸发现象比较严重,为解决新疆水资源短缺问题国家修建了若干水库,而本文将主要针对水库施工和运行期间水资源保护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2.新疆部分地区水库水质现状
笔者选取了新疆地区某河段工程中的某水库作为样本对象,对其水样水质进行了抽样检测,其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该表我们可以看出,新疆地区该河段水库的水质从总体来看一般,但是其弱腐蚀性意味着在该段河流当中受到了一定污染,不适宜用于人畜饮用或农业灌溉,因此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已经刻不容缓。
3.水库施工期间水资源保护措施
3.1保护河道水环境
在水库施工期间影响水资源最主要的原因即为施工产生的污水,因此新疆地区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污水排放的标准,要求水库在施工时必须坚持节能减排的原则,对于产生的施工污水必须进行净化处理,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之后才能够进行排放。因此施工单位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净水设备,切实保障水资源,使其免受污染。
3.2保持水土
在水库的施工过程当中,无可避免的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而根据国家的标准规定,水库在施工过程中允许出现总面积不超过41hm2的水土流失,而一旦超过规定面积将立即开展治理工作。为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施工单位需要对水库施工所在地的地形地势、自然属性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调研,同时划分好防治水土流失的区域,如生产生活区、道路工程区等等,将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分配至每一位区长身上。另外还需要对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积极应对。
3.3坡面治理工程
严格贯彻落实“上截下排”的治理原则,即在水库上游的坡面处修建截水沟,用于拦截坡面径流,同时种植适量的植被,利用植物强大的根系加固坡面,避免其受到径流强大的冲刷力而造成腐蚀甚至溃堤。在水库下游的坡面处需要修建排水沟,用于对坡面径流进行合理控制,以防止水体流失的情况发生,为了进一步提升坡面的稳定性,可以在其下方位置处修建挡墙。
3.4生物保护措施
植物本身既具有绝佳的美观性,同时其强大的根系能够有效起到加固作用,而植被的枝叶则能够有效阻挡大部分雨水,大大减少其对地面的侵蚀作用,另外还能够实现涵养水源的目的。因此在新疆地区水库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吸收以往的绿化经验,考虑到新疆地区降水量比较稀少同时多沙尘气候,因此需要挑选具有较好吸尘性的树种,通过铺草皮或是植草、人工播撒草籽以及搭配种植乔木、灌木等生命力顽强且耗水量较少的草本植物,一方面用于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对水库及周边环境进行美化,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3.5临时防护措施
在水库开挖时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临时防护措施用以有效保护水资源,比如说对施工附近的河段等进行临时覆盖,或是对水资源进行临时拦挡,只预留出施工需要使用的水量即可;或是事先在需要施工的地方临时种植草本植物等。
4.水库运行期间水资源保护措施
4.1处理污水
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普通规模的水库在运行期间将会产生大约1到 1.5m3/d的生活污水,而在水库施工时建设的隔油池以及化粪池正好可以在此时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利用先进的净水装置以及过滤器并严格按照国家对污水处理的相关标准进行净化处理,合格污水将直接排放至附近农田作为灌溉用水,有效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4.2划分区域
为更好地完成在水库运行期间对水资源的保护工作,需要有关人员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划分饮用水保护区的相关标准要求,对水库及其周边进行水资源保护区进行划分,并且在每一区域当中设置一名区长用于全权管理该区域内的水资源保护工作,而一旦出现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为明确各水资源保护区域,可以在边界附近设立警示牌或界碑等标志。对于一级饮用水保护区,在其范围内禁止任何与保护水资源无关的工厂、建筑以及排污口的建立,对于已经建成的建筑需要责令相关人员尽快拆除。对于二级饮用水保护区,需要按照新疆当地以及国家有关标准限制旅游开发,并且禁止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在保护区内建设开发,对于现有的污染较大的建设单位需要责令关停或进行技术处理。当地政府还需要在水库周边建造生态林,利用植物的天然阻挡作用有效防止水污染,切实保障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4.3设宣传牌
加大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力度,帮助当地居民正确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使其能够自觉参与到保护水资源的工作当中。在水库周围可以设置宣传牌,用颜色鲜明以及醒目的字体标注出水库所在的地理位置,同时绘制出各水资源保护区边界的示意图,使用文字与漫画相结合的方式告知人们保护水库水质的意义,同时命令禁止在水库周围放牧、嬉戏、游泳或将生活污水等直接排放至水库当中,违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4.4定期检测
工作人员需要对水库的水质进行定期检测,以便能够准确掌握水库水质的污染情况,包括污染物的种类、分布以及在不同时段水库的环境容量等等。进而结合水库本身固有的自净功能,配合相关的净化措施如人工打捞漂浮物或投放鱼苗等用以有效净化水资源。另外还可以在水库周围设置监测装置,用以水库水质进行实时掌握,在第一时间了解水质的变化情况从而迅速做出应对反应。
5.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自然资源当中极其重要的一项资源,水资源一直是我国人民群众以及各行各业生产生活的必备资源。在新疆地区,当地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均离不开水资源,因此在建设水库以及运行水库的期间内,相关人员同样需要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通过划分区域、对污水进行及时净化处理以及种植植被、设置告示牌等多种手段将保护水资源的工作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黄可,张先智,张恒明,等.试论水库在施工及运行期间的水资源保护措施[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07:64-70.
篇7
1.2非工程措施(1)确定项目取水和退水设施布局和运行的优化与调整提出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等设施布局、建设和运行的优化调整方案,有效减缓取水和退水对论证范围环境地质、生态及其他特定第三者产生的不利影响。(2)建设项目事故或非正常工况入河排污的监控预案根据项目特点和入河排污影响水域的水功能保护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退水事故应急处理和控制的防范预案建议,预防和控制建设项目事故与非正常工况退水对受纳水域水资源产生风险影响。(3)提出强化取水和退水方案的监督管理要求制定项目业主应遵循的取水和退水管理计划,提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取水和退水设施的监督管理计划建议。(4)提出落实建设项目减控影响的管理方案针对取水项目的影响情况,根据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的可承受程度,提出落实建设项目减控影响而应采取的取水和退水管理方案。针对引水和水量调度工程建设运用影响情况,制定工程调度运行的优化方案。(5)制定建设项目地表取水和退水影响的水质监测计划根据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提出有重大风险影响建设项目的取水和退水监测计划。
2水资源保护措施的落实
2.1案例概况寿县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1×600t/d焚烧炉+1×12MW汽轮发电机组,取用瓦埠湖地表水,取水口位于寿县窖口镇真武村瓦埠湖西岸,年取水总量33万m3。所涉及的水功能区为瓦埠湖引江济淮调水水源保护区。工程采用零排放设计,电厂运行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均回收处理达标后重复利用,无污废水外排。垃圾渗滤液采用“沉砂池+调节池+混凝沉淀+ABR厌氧反应器+一级反硝化硝化+二级硝化反硝化+膜生物反应器(MBR)+超滤+二级纳滤”的工艺处理流程,处理达标后回用于生产。
2.2工程措施(1)加强施工期废水处理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砂石料加工废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以及修配系统含油废水,污染物主要为SS和pH,可能伴有少量的石油类;生活污水来源于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用水,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氨氮、总磷等。施工期间应尽量减少物料流失、散落和溢流现象;施工现场应建造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其中施工废水应经沉淀后回用,不得外排,施工生活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作周边农田施肥,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放。(2)加强水资源监控加强取水口的水量和生产污、废水口的水量和水质监控,布置合理的监控点,确定严格实用的监控内容和监控规程,及时掌握监测区域内地表水、工业废水、地下水的水量和水质变化动态,实施有效地项目废水控制。杜绝废污水在厂区内部管网中跑、冒、滴、漏现象。(3)完善垃圾池安全处置的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区域地表产流、地质构成和地下水保护的要求,对卸料大厅和垃圾池进行防渗处理,建设项目涉水固废无害化处理及淋溶与渗滤液安全处置的工程,以减轻池内污水下渗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垃圾池等设施要严格按照相关建筑防渗设计规范及《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采用标号的防水混凝土,并按照水压计算、设计足够厚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垃圾池池体内壁做防渗及防腐处理,如采用土工布膜衬垫、塑料树脂夹层等。池壁及池底用水泥及防漏水泥挂面无渗水,浇注时加螺纹钢材织网,混凝土平均厚度不低于600mm,混凝土浇注严格按照相关防渗规定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保证施工质量,池体竣工后,做好试水试验。
2.3非工程措施(1)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水务管理体制本项目应向有关部门申请取水许可,严格按照核定取水量取水,按计划用水,加强取、退水水量、水质管理,同时应按照取水许可管理要求,建立齐全的有关资料档案,并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取水许可监督和管理,按期年审。项目用水过程要纳入当地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的管理范围,随时接受有关管理和监察、监测部门的检查考核,并建立旬报、月报制度。(2)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监测部门项目建成运行后,电厂内应当设置专职水资源保护管理机构,负责对厂区的水资源及用水节水进行监督管理,核定各工序水量,对各部门水资源保护工作进行考核。建立相应的水资源保护体制,并纳入各部门年度考核目标体系,由专职水资源保护管理机构制定考核办法并建立健全奖励处罚措施,从制度上保证全厂的水资源保护工作。(3)监督落实节水减污方案根据本期工程的实际情况,按照生产工艺对用水量及水质的要求,结合水源条件,从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确保电厂长期、经济、安全运行的目标出发,工程设计应落实节水减污方案,运行技术先进的节水减污设备,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设计评审和竣工验收,主要用水工艺、环节应安装用水计量装置,按照批准的用水计划用水,定期进行水平衡测试。同时强化内部管理,积极开展清洁生产,不断研究新的节水减污清洁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用水量。(4)制定必要的水质监控计划为确保本项目在瓦埠湖取水湖区的水质稳定,要加强取水口附近水质监测,监督区域内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一经发现超标现象,要及时上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理,并立即停止从瓦埠湖取水。同时,加强厂区附近水质监测工作,防止由于项目非正常运行可能排放的废水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5)制定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落实“零排放”设计在加强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提高各类设施的完好率的基础上,对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要制定周密的计划,要充分利用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回用调节池以及消防水池的容量,研究制定在出现污废水外排的情况下的预防措施和上述蓄水设施的调度运用,尤其要制定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确保电厂无污废水外排,保护好水资源。
篇8
Keywords: scenic spot;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P641.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是景区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木兰围场景区气候宜人,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野生资源丰富,与水资源的涵养密不可分。
一、景区的水资源现状
“木兰围场”景区共2324平方公里,其中,风景独特的塞罕坝景区森林草原面积1685平方公里;景区气侯属温带大陆性蒙古高原季风气侯,冬季酷寒干燥,夏季凉爽无暑热,春秋两季多风沙,无霜期短。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景区的水资源供给分配不均,随着旅游业及林业、畜牧业、矿业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局部地区水资源浪费、水资源保护、利用不当等问题日益凸现,目前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备受关注。
二、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
要做好木兰围场景区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就要有切实可行的水环境管理规划,充分做好水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景区现有的各项制度框架下,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管理制度,配备先进的水环境监测设施,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及时有效地对景区水环境进行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对过去的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进行纠偏,调整和改进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实施措施。循序渐进,最终使景区的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达到最佳状态,逐步使景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加大景区水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游客作为景区旅游活动的主要载体,是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不可忽视的部分,要想景区的水环境保护工作做到全面合理,就需要景区管理部门除自身对水环境的保护外,通过各种信息传媒对游客加大景区水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首先对景区内部的工作人员要定期培训,讲解基础的水环境保护知识;其次利用各项管理制度约束内部工作的人员破坏水环境的行为。景区管理部门应通过电视、报纸和宣传日活动在不同传媒强调对水资源的保护,通过在门票上、导游图上印发水环境保护宣传内容等方式提高景区内部工作人员及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针对景区现状实施一切可以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措施。
四、加强控制景区污染源
随着景区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对景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条件越来越高,景区管理部门应在考虑扩大原有基础设施的同时考虑景区水环境污染的源头控制,针对原基础设施进行排查,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污染源采取相应的制止措施;新建的基础设施从规划起步,把水环境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充分考虑到建设中去,对于影响水环境的污染源处理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运行,建立长期有效的景区污染源处理机制,通过从源头控制景区污染源,会大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污水处理原则上就近进行,点片结合、相对集中;根据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治污设施,且以小型化、小水量为主。在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且污水相对集中的地区,采用集中方式;为不影响景观,处理设备尽可能采用地埋式,且与宾馆和景点保持足够的距离,减少气味干扰,治理后,达标的废水仍排放到自然水体中,以保持区域水系的稳定。
五、景区的水环境可持续建设
景区管理部门在加大水环境保护宣传和从源头控制污染源的同时,还应制定景区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首先对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要有具体、真实的调查数据,根据不同破坏程度分为不同的治理等级,针对不同的景观带,做出可行的实施计划。在景区水环境保护中通过育林、种草、节制性的伐木、保护水土流失等措施涵养水资源,从长远的角度进行景区水环境的可持续建设。
景区供水采取节流与开源并举,解决供水。尽量利用景区外水源,景区内充分利用现有蓄水设施,引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用水的科技含量和利用率,减缓供求矛盾。同时,在景区边缘新辟经济可行的水源点,引水上山,解决供水问题。
六、景区的水灾害安全措施
木兰围场景区属于山地景区,水文地质按含水特性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坝上属高原孔隙水,主要富集于小滦河河谷两侧及洼地处,尤以御道口以西最为富水,而远河(沟)谷地带水位埋藏深,较为贫水。河流特点为水浅流急,受雨水补给影响,流量变化大。由于地形的复杂,在地质破坏严重的地区易出现山洪灾害。
为了确保游客安全首先管理人员应具有应对突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包括景区气候、景区的地质地貌特征等。具有预见山区洪水灾害的信息优势,争取采取更低成本的避免和减轻灾害的损失。在景区的山洪灾害易发地区修建治理水土流失、疏导洪水的措施。如建设可调节洪水的小型水库,塘坝,即可以积蓄水资源,又保证了游客的安全。
七、实现多部门优化管理
篇9
庆阳市地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属全省较为干旱缺水地区,全市河川多年径流量只有14.50亿m3,其中入境水6.70亿m3,几乎占径流量的一半,而自产水仅为7.80亿m3。水资源人均占有量360m3,是全省人均水量的25.70%,是全国人均水量的13%。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量2 000m3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1 000m3为人类生存起码要求。从数字可以看出,庆阳市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国际上满足人类生存的最低要求。就是和周边地市相比,也处于劣势。庆阳市每亩耕地占有水量110m3,是全省每亩耕地600m3的18.30%,是全国每亩耕地1 823m3的6.02%。偏枯年水资源更为贫乏,径流总量10亿m3,这种情形便重现一次。在有限的水资源中,由于马莲河上游约2 500万m3的苦水汇入河道,造成整个干流4.75亿m3的水不能利用。全市地下水动储量已基本开采,静储量限于目前开采技术、成本等问题,难以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是庆阳水的唯一补给源。虽然年均降水500mm左右,在北方地区属中等水平,但受季风影响,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大,主要集中在夏秋季,7~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8.50%,且多以暴雨或雷阵雨出现,难以充分利用,导致春旱、伏旱频繁发生。特别是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长时间大面积毁林开荒,引起区域气候急剧变化,降水明显减少,干旱周期持续缩短。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逐年呈减少趋势。同时,由于石油开采、地方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尤为严重。赖以解决塬区人饮和灌溉的机电井也因无节制开采而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据省水文地质检测站统计分析,西峰城区8km2范围内年允许开采地下水为12.40万m3,目前已开采225万m3,相当于允许开采量的20倍,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据观测,20年内下降46.60m,平均每年下降2.33m,潜水位接近隔水地板层,部分机井因水位下降而干涸。缺水不仅长期困扰着农业生产,而且严重影响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西峰、宁县、合水、华池、环县县城每年夏季都闹水荒,都要实行分片限时供水。水利部门分析,到2015年,全市的供水缺口将达到2.80亿m3,缺水将成为困扰庆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最为严重的问题。
2造成局部地区水资源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石油开采、地方工业及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是造成局部地区水资源严重污染的重要原因。陇东油田是长庆油田的主产油田,已有30多年的开发历史,已开发的12个油田、54个区块分布于除正宁外的7个县区,目前长庆油田在庆阳境内共钻探开发油水井3 614眼(其中油井2 882眼,注水井658眼,水源井74眼),已形成了以石油开采为龙头,开采、加工、运输、销售为链条的产业链,可以说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30年来,长庆油田采用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没有过多的考虑庆阳的环境承载能力,致使局部水环境严重污染。环保部门调查发现,华池、环县、庆城几个老油区地表水、地下水均已严重污染。华池乔河、元城、城壕、五蛟等区域水环境已发生“水质蠕变”,县城、悦乐等地井水干枯,水位下降,部分地方水质变苦,人畜无法饮用;环县七里沟、城东沟、城本川等7处水源是当地仅有的几处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水源,近几 年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群众反映强烈。据调查统计,仅2001-2003年,上述水源地共发生原油泄漏直接污染事故达116起。2004年上半年,又发生了污染事故16起。污染使灌溉后的禾苗枯萎、死亡,土地盐碱化。环县曲子、环城两个监测点的地下水质明显下降。2004年1-4月,环县金村寺水体12次被原油及污水污染,由于水中的原油无法彻底清理,农民灌溉后,玉米苗枯死,发生了群众集体挡车事件。七里沟水源由于长期遭受原油污染,水质已严重恶化,随处都可以看到原油斑点。监督资料显示,环江水域的水质已从Ⅲ类下降到劣Ⅴ类标准;庆城县目前发现183眼水井出现问题,4万多农村群众、8万多城镇居民饮水困难;西峰油田开发刚刚起步,彭原乡就出现了水井污染事故。所有这些,不得不引起油田领导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警觉和重视。
3切实加强污染防治,依法保护水资源
为了切实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防止水资源再污染,重点要加强污染源控制、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法律法规控制四大措施,有效地保护现有的水资源,让水资源更好的服务于庆阳经济社会。
3.1水资源污染源控制,首先要增加企业自律意识,加强油区水环境保护
长庆油田的污染,突出的表现是工业废水排放和原油外泄造成的直接污染没有得到根治,钻探中因土地污染而导致的间接水资源污染仍在继续,局部严重污染在事后缺乏积极的补救整治措施。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首先,应树立主人翁思想,要把油区当故乡,爱护油区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水资源保护问题上舍得投资。其次,在强化老污染源治理的同时,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从源头上预防新的水污染问题发生。再次,要增加法制意识,自觉加强与地方环保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建设项目的实施要依法履行报批程序,杜绝未批先建现象发生,使各项保护治理措施落到实处。
3.2水资源工程控制措施包括水利工程、农林工程、市政工程和生物工程
水利工程通过引水、调水、蓄水、排水等工程措施,可以改善或破坏水资源环境。因此,只要采用正确的水利工程措施,完全能够改善水质状况,保护水环境。调蓄水工程,可以改变天然水系的丰、枯水期水量不平衡状况,控制江河径流量,使河流在枯水期具有一定的水量来稀释净化污染物质,改善水资源质量,水库建设尤为明显;进水工程可从汇水区来的水一般要经过若干沟、渠、支河而流入湖泊、水库,在其进入湖库之前可设置一些工程措施控制水量水质;污水走廊工程利用河流的净化能力和送污集中处理的方法,改善水质状况。农林工程措施可通过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减少农田退水,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物进入江河;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少污染物;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减少氮干湿沉降,建立美好生态环境;建立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相结合的生态工程,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水环境。市政工程措施可通过大力改造城市污水、雨水管道工程,优化排水系统,利用雨水资源,控制污水排量,保护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采用先进的高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满足当前和今后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水环境的要求;加强城市污水的天然净化系统建设,天然净化系统是利用生态工程学的原理及自然界微生物的作用,对废水、污水实现净化处理。生物工程措施是利用水生生物及水生态环境食物链系统,达到去除水体中氮、磷和其他污染物质目的。其最大特点是投资少、效益高,且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水生生态循环系统。
3.3水资源管理控制是水资源保护的关键环节
根据庆阳市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强化管理。一是明确河流的水体功能与水质目标,建议利用两年时间划定水体功能。二是科学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与水质标准。三是加强水域水质的监测、监督、预测及评价工作。四是积极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五是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目前,面对庆阳市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现状,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彻底转变工作方法,坚持依法办事,坚持以人为本,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坚决防止以罚代法、以罚代治的做法,确保水资源利用保护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同时,加强同油田企业的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努力实现油田开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又要强化地方各级政府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的主导作用。在环境资源问题上政府既要全力解决油田困难,又要放手支持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职权,尽一切力量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面对油区水污染和全市水资源紧缺的实际,油田和各级政府都要树立责任意识,既要继续为油田发展营造良好的开发环境,又要落实各项管护措施,杜绝人为因素造成水污染。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督促油田企业重视水环境保护问题,政府职能部门要依法行政,履行好职责,及时妥善处理各种水污染事故和企业用水矛盾,解决影响石油开发和地方经济发展及群众生活的各种用水困难,促使油田和地方携手共进。
篇10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有关节约用水的规定,从四个方面抓好落实。
1、落实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即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并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今后新、改、扩建项目,先向水务部门报送节水措施方案,经审查同意后,项目主管部门才批准建设,项目完工后,对节水设施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否则供水企业不予供水。
2、大力推广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节水器具。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项目,项目主管部门在批准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水许可时,以生产工艺达到省规定的取水定额要求为标准;对新建居民生活用水、机关事业及商业服务业等用水强制推广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现有非节水型器具改造,对现有居民住宅供水计量设施全部实行户表外移改造,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供水企业和用户承担,对新建居民住宅要严格按照“供水计量设施户外设置”的要求进行建设。
3、调整农业结构,建设节水型高效农业。推广抗旱,优质农作物品种,推广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农艺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高效节水农业配套技术,农业用水逐步实行计量管理,总量控制,实行节奖超罚的制度,适时开征农业水资源费,由工程节水向制度节水转变。
4、启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突出抓好水权分配,定额制定、结构调整、计量监测和制度建设,通过用水制度改革,建立与用水指标控制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大力开展节水型社区和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
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1、严格限制自备井的开采和使用。我市已被省政府划定为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今后除为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确需取水的,不再审批开凿新的自备井,市区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要于年底前全部关停;对于公共供水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自备井,安装监控设施,实行定额限量开采,适时关停。
2、贯彻水资源论证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项目取水先期进行水资源论证,论证通过后方能由项目主管部门立项。调整我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空间布局,切实做到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确保用水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
3、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鼓励使用再生水,微咸水,汛期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优先利用浅层地下水,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综合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三、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改善水环境
1、根据《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现有入河排污口进行登记,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档案。此后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应当在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之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合理设置。
2、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区、机关事业及商业服务业等再生水设施建设。建筑面积在万平方米以上的居民住宅小区及新建大型文化、教育、宾馆、饭店设施,都必须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没有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在用大型公建工程,也要完善再生水配套设施。
3、足额征收污水处理费。《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已于年月日正式实施。要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提供资金支持。
4、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建设,要按照“先排水管网、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原则,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在新建设时,必须建设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推行雨污分流排水体系;对现有,要在城市道路建设的改造的同时,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和完善,提高污水收水率。
四、深化水价改革,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
1、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逐步提高城市供水价格,不仅包括供水合理成本和利润,还要包括户表改造费用、居住区供水管网改造等费用。年生活用水价格为元/立方米(含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下同)。年每立方米达到元左右。
2、合理确定非传统水源的供水价格。再生水价格以补偿成本和合理收益原则,结合水质、用途等情况,按城市供水价格的一定比例确定。要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进展情况,及时制定合理的供水价格。
3、积极推行“阶梯式水价(含水资源费)”电力、钢铁、石油石纺织,造纸、啤酒、酒精七个高耗水行业,从年起实施“定额用水”和“阶梯式水价(水资源费)。”水价分三级。级差为1:2:
10。工业用水的第一级含量,按《省用水定额》确定,第二、三级水量为超出基本水量10(含)和10以上的水量。
五、加强水资源费征管和使用
1、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征收水资源费是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全市范围内使用自备井(农村生活和农业用水除外)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按规定缴纳水资源费(含南水北调基金)。水资源费(含南水北调基金)主要用于水资源管理、节约、保护工作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2、加强取水的科学管理工作,全面推动水资源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智能水表等科技含量高的计量设施安装工作,所有自备井都要安装计量设施,实现水资源计量,收费和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
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保障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水资源管理、水价改革和节约用水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确保责任到位、政策到位。落实建设项目节水措施“三同时”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和入河排污口审批、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费征收、节水工艺和节水器具的推广都需要有法律、法规做保障。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查处,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要大力做好宣传工作,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我市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形成“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形成共建节约型社会的合力。
水环境保护的意义
在经济发展和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水环境与水生态日益突出,成为世界范围内高度关注的共同问题。水环境恶化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和制约,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
国家环境安全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防止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特别是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国家的动荡。可见,维系一定区域或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稳定环境”就是国家环境安全,即确保“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基础处于良好的状态或不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
水环境安全是国家环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的就是供用水安全,即在不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水资源的供给能够在保证质和量的基础上满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可见,水环境安全首先意味着有清洁、充足的水资源可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满足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如果水体被污染不能饮用,则人类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国家利益受到损失,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得不到维系,即导致水环境不安全;其次,水环境安全还意味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劳动所产生的水污染不能超出水环境承载能力——水体的自净能力,否则,就会造成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出现水环境的不安全。严重的水环境不安全将会引发经济不安全和社会不稳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
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是水资源的保护。
水资源保护,从广义上讲包括水量保护与水质保护两个方面,也就是通过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水资源保护对象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
在水量方面,应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注意避免水源枯竭,过量开采。同时,也要顾及环境保护要求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需要。
在水质方面,应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维持水质良好状态,为此,要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加强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和管理。
从战略意义上来看,国家环境安全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防止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特别是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国家的动荡。可见,维系一定区域或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稳定环境”就是国家环境安全,即确保“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基础处于良好的状态或不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 水环境安全是国家环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的就是供用水安全,即在不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水资源的供给能够在保证质和量的基础上满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
可见,水环境安全首先意味着有清洁、充足的水资源可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满足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如果水体被污染不能饮用,则人类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国家利益受到损失,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得不到维系,即导致水环境不安全;其次,水环境安全还意味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劳动所产生的水污染不能超出水环境承载能力——水体的自净能力,否则,就会造成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出现水环境的不安全。严重的水环境不安全将会引发经济不安全和社会不稳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水环境安全对我国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都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总之,最终是为了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以不断提高人类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造福人民,贻惠于子孙后代。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和水量短缺造成的水资源供不应求,造成资源型缺水。而在一些水资源数量充足的地区,水环境的污染使水体已不具有原来的功能,出现了住在江河旁却没有水喝、没有水用的现象。水环境质量的恶化导致可利用水资源的减少,导致水质性缺水。 水资源保护的任务是:以流域为单元对水环境实行统一管理,制定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划定水功能区,制定水质控制目标,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建立和健全流域水质监测网络,定期水资源状况公报,进行水污染事故联防等,促使水资源保护基本目标的实现,使水资源更好地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篇11
水资源;保护;措施
1淠河总干渠概况
淠河总干渠是淠史杭灌区淠河灌区的主动脉,以响洪甸、佛子岭、磨子潭和白莲崖水库为主要水源,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从六安市裕安区横排头枢纽至合肥市肥西县新民坝,全长104.5公里,承担着660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是安徽省重要的粮食基地,同时也是合肥经济圈省会城市合肥市级六安市、淮南城市供水和沿途乡镇居民生活用水的输水渠道,已列入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
2水资源概况
2.1存在问题随着区域用水要求的提升,用水主体还是由单一的灌溉用水转为工业用水、城市用水、生态补水等多元化用水,而原来灌溉渠单一的供水功能已经无法应对更加高质量、高要求的供水标准。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域用水结构和用水需要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产、生活用水逐年增多,同时淠河总干渠穿过六安市区,沿途经众多乡镇,周边的居民区和工业企业等点污染逐渐增多,入渠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等带来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渠道水质受沿渠排污、汇流影响,部分河段水质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使灌区水资源更加紧张。
2.2保护目标2011起安徽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洁净的饮用水,以淠河总干渠水资源水质维持Ⅱ类为保护目标,确保六安、合肥的城市供水、沿渠乡镇居民的生活需水安全,满足淠河总干渠沿渠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提高居民保护水资源意识,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实现淠河总干渠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3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我国水资源虽然储量丰富,但是分布不均,且人均占有量较低。现代灌溉区除了要满足灌溉用水外,还兼供多元化的用水渠道,因而压力倍增。并且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因而溉区不但要将工作重点放到开发水资源上,还应当从改善水环境入手,提高溉区水资源质量。溉区不但要提高区域民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还要加强水资源的综合测评,通过切之有效的措施改善水环境。
3.1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
3.1.1清淤疏浚措施。水污染治理中水质的改善是重点,其中内源污染是水污染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主要污染来源为城市生活废水以及工业废水,而水土流失所带来的泥沙、废渣也是导致内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地表径流携带的农业污染物对内源水质的影响最大。上述污染物一部分会随随流稀释自净,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沉积在水底淤泥中,若水流激起水底淤泥,其中的污染物便会释放,随水体进入内源,影响水质,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清淤疏浚的方式进行解决,通过对水底淤泥的清理,对河道的疏通,减少水底污染物的沉积,并加强水体的自净功能。
3.1.2城市排污工程的建设。保护渠道水体是保护溉区水质的有效措施,而渠道水体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建设污水和夹带污染物的雨水,因此通过建设截留工程阻断建设污水以及雨水,从而控制水质。城市雨水污水一般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至自然水体中,但是若遇到连续阴雨天,目前城市截留管网对于雨水污水的输送能力有限,只能将一部分的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而其余的混合污水则会通过城市下水道直接排入水体,这是导致城市周边溉区水体污染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城市下水道、排水系统的建设,严格控制城市下水道溢流问题,加强排水系统的输水效率以及输水功能,将原有的合流排水系统改为分流系统,另外加设雨水污水的贮存区域,从而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
3.1.3沿渠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及垃圾处理措施。淠河总干渠沿渠有10个乡镇、3个街道共45个行政村(居委会)、82个自然村,除城区3个街道、9个社区已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外,其他行政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没有或者不完善。严禁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乡镇的生活污水直接向渠道中排放,改造现有乡镇排污管道,实现雨污分流,在乡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各种污水的集中处理,与城市排污系统联通。建设垃圾中转压缩站、垃圾池、配备垃圾桶、垃圾车及专职人员负责垃圾收集、装运。
3.1.4生态工程技术。渠道综合整治消除渠道工程安全隐患和险工险段,如滑坡、管涌、渗漏、散浸等,水土保持实施坡面整治及绿化、护堤林带、滩地乔木带、植物隔离等植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3.2水资源保护的非工程措施
3.2.1水功能区管理。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实际情况,调整完善地表水水功能区;修订完善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控制指标,提出分年度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完善信息通报制度。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和节水管理。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布局,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力度等。
3.2.2有效保护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源的保护是同人们生存息息相关的,因而必须加强保护管理力度,在饮用水源区域设立保护区,并针对性的设立安全保障机制,严禁在保护区排污,一旦发现排污口立即予以取缔。通过应当依法监管、审批入渠排污口的设置,并对相关档案进行审查、完善,做好档案管理,以备后期查询。针对淠河流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入渠排污口规划,并依照规划进行布设。并对淠河流域违法入渠排污口加以整治,通过严格的监测、通报手段进行流域入渠排污口的监管。
3.2.3水资源保护区日常管理。建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专职队伍,加强对淠河总干渠沿岸的巡查与管理,常态化开展水面保洁与水草清理工作。
3.2.4生态系统保护管理。建立水生态系统保护制度;研究建立生态用水保障和补偿机制;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完善淠河流域水环境健康评价体系,逐步开展水生生物监测评价和管理工作。
3.2.5建立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原有的环境监测站点主要分布在城市及水源地周边地区,以常规手段为主,自动化程度很低,难以动态、全面地反映环境变化和问题。难以支持政府实施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可提高水质监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为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结束语
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三线三边等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沿渠对水环境的威胁得到了有效治理,但水质保护工作仍任重道远。利用工程措施以及非工程措施对水功能区进行治理,改善水质状况,并通过污染物限制排放以及综合治理的方式加以保护。同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保障体系,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从而有效管理保护区水资源状况。另外为保证人们饮用水安全,水源地相关部门还应当普及水资源保护知识,提高人们保护水资源意识。通过加大资金、科技投入,提高溉区水资源质量。虽然目前我国在水环境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水环境保护以及水生态保护更加凸显了其地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更加重视水环境保护问题。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安徽省水文局.安徽省淠史杭灌区淠河总干渠水资源保护规划[M].2013.
篇12
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剧,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程度不断提高,导致对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形式以及日益不稳定的生态系统,我们需要不断的努力来改善这种现状。针对水资源问题,进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研究,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要。水资源的相关数据信息密集性很高,这就需要利用到信息技术的作用,并且推动对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信息管理和共享。在可持续发展要求下,水文水资源的相关管理信息涉及到水文信息、水资源情况、节水灌溉、水土保持、水旱灾害等相关方面,这些信息是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前提。
1 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现状
水文水资源的相关信息可以用于制定环境保护措施、规范对水资源的利用和行为、进行工程规划和设计、落实防汛措施等,以此看来,水资源的信息对国家水资源管理以及生态保护相当重要。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共享,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通讯等相关技术,采取经济学的分类方法,以及软件工程的相关管理手段,进行对水资源的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管理和共享的一种办法。现阶段,我国的水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还不是很完善和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条例也有待制定和提升,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技术研究,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2 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法律不完善
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还没有健全,制约了信息共享平台的发展。并且水文行业的相关法律也是蓄势待发,还没有定型。信息共享的相关规范,只有一些条例进行说明,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没有保障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共享。
2.2 共享平台技术标准不健全
由于各个系统、各个地区,水文水利的情况不同,所采取的平台也不同。没有对共享平台的技术做出规范,标准没有进行制定,这就导致了相关数据库的使用受到了限制,信息共享不能完全实现。
2.3 信息共享措施和平台建设不完善
信息共享的范围不广泛,并且没有建立行业间的共享技术平台,对于数据库系统,其硬件、软件支持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管理措施,加大对网络平台一体化的建立措施,并且需要构建统一、协调和整体化的信息共享系统。还没有真正的实现信息共享,水文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受到阻碍。
3 促进可持续发展下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解决对策
3.1 落实法律规范
建立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相关法律是一个间距的任务,也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段,但是,出台相关管理条例或者管理措施办法,以比较权威的形式颁布出来,并按规范执行,是可行的。国家也应该加快和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并认真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和利用的法律保护,使得法律规范进一步落实。在目前,对于相关实施情况,是按照水文水资源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的,来确保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进一步实施。
3.2 统一信息共享技术标准
水资源共享平台的管理关系到很多方面的平台系统建设,其中包括保持水土流失、水利规划、防汛控制、水资源有效利用管理、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迅速普及,以及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的不断落实,相关信息化管理措施也逐渐浮出并完善。但是,还是存在着水资源信息共享技术中,关于行业内共享平台和体系技术的不完善以及技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所以,建立完善的、统一的信息共享技术标准具有现实和实践意义。
利用网络的传输性,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相关信息的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和共享。并加强各地各行业之间水资源利用的信息共享,促进沟通和交流,并且达到相关信息共享的最终目标,确保在进行相关操作和实践过程中,出现违规或者不是规范性操作的情况,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实现水资源信息共享下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3.3 完善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完善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信息的全面共享和安全运行,是基于技术层面上的水资源管理手段。对相关技术信息,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其次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才是信息共享和使用。信息的检测和收集,要根据水资源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加工,并且进行安全的传输,使得水资源信息能实现共享。这些数据的基础,是及时有效的对水资源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检测。采取分布式水文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更加清晰的表现出数据的发展趋势和参数变化。分布式的水文分析模式,采取的是数学物理的分析手段,更加具有专业性特征,这样就为水资源相关数据的信息共享提供了基础,促进了水资源信息共享的有效发展,并且促进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吃饭发展。
4 总结与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资源利用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关爱地球,关爱环境,制定出一系列的针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利用措施。本文针对现阶段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相关法律、技术、规范以及信息共享数据和平台不健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措施,落实法律规范、统一信息共享技术标准、完善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这一系列的措施和要求。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技术和平台上,我们要结合现阶段的技术能力,不断进行技术提升和改善,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并关注水资源的信息共享建设,为大力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海东.如何实现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可持续发展[J].河南水利与南北水调,2013(1).
[2]姜哲石.如何实现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可持续发展[J].才智,2011(32).
篇13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没有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就没有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在城市中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航运等涉水规划往往分属水利、环境、市政、交通、园林等多部门的管理,涉水规划内容往往各自为政、相互矛盾,降低了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带来了争水、乱排、洪灾、水生态恶化等水问题,造成了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难以充分发挥的局面。因此,随着城市文明的快速发展,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综合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规划是龙头,制定一个好的规划,是实现城市水资源有效管理的前提。那么,怎样才是一个好的规划呢?
1.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内容
传统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包括基本情况、现状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水资源保护、污水再生利用、需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和规划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这种规划表面上看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实际上范围狭窄,内涵单一,容易造成与其他规划的脱节甚至矛盾。
一个好的水资源综合规划,不仅要包括水资源如何配置,还要包括水资源如何保护、水生态如何保护、水环境怎么建设,如何促进当地水文化的发展。这与目前提倡的水务一体化思想是一脉相通的,水资源配置解决水从哪来到哪去的问题,包括水源、水厂、排水再利用等,水资源保护解决水环境保护和治污问题,水生态解决水的永续利用问题,水景观和水文化不仅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更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水的重视。
水资源综合规划包括水资源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水生态、水景观规划三个方面,其核心是理念更新。
水资源规划包括水域管理及保护规划、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保护规划包括排污口整合规划、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生态、水景观规划包括河湖水生态保护、水生态水景观建设。
2.理念更新
理念更新涵盖了新时期水科学特征、治水理念更新和重视水生态、水景观建设三个方面,这也是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2.1新时期水科学的特征
(1)水科学内涵的扩展:从最初我们学习水文分析、洪水计算到水资源配置、供需平衡分析,再到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直至水文化、水旅游,并提升到水安全,步步深刻,层层拓宽。
(2)水科学的多学科性:水科学博大精深,涉及到水文学、气象学、水力学、泥沙运动、海洋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
(3)水科学的多部门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增多,诸如污水排放、河道淤积、水系破坏、河道设障、破坏水的自然景观、水文化资源遭到破坏等现象越来越常见,但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部门能控制解决的,需要加强各涉水部门的通力合作,系统的进行水资源科学研究。
2.2治水理念的更新
(1)加强流域管理的理念,克服“就水论水”的管理模式。水体本身就存在于城市水系之中,水系本身就是流域的一部分。治水不能仅仅从水体出发,要以大流域为出发点,要上下游、左右岸协调考虑。譬如河道的治污,仅仅一段排污达标是不行的,纳污能力必须考虑上游的污染物排放量。
(2)提升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理念。流域管理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脱离区域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区域管理有着流域管理所不具备的行政优越性,一个措施可以成为一项决议,甚至于上升到政策的高度。因此,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原则。
(3)生态工程与水利工程建设相结合的理念。水生态是叠加于区域生态空间基础上的,水生态系统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因此建设水利工程,如不加强生态的意识,极易破坏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建设中应保护河湖水网,保持河道的自然性,提倡生态护坡,重视生态工程与水利工程的结合。
2.3重视水资源工作中水生态、水景观及水文化建设
(1)符合人水和谐的建设理念。在自然形象中很少有像水体这样具有莫大的吸引力,通过“亲水性”设计,让人真正享受到清新宜人的景观和亲身戏水的乐趣,即人水和谐。
(2)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水景观、水文化建设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要尊重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定位为景观的部位进行建设。
(3)与城市水系布局相适应。要以水系为中心布置水环境、水文化景观,水环境建设要以水系规划为核心,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4)城市滨水区建设要反映城市文明,特别要体现水景观水文化的特色。作为城市边缘地段的滨水空间,被认为是塑造城市形象的特殊场所,是城市的“窗口”和“门户”的象征。
2.4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水安全保证体系建设包括供水安全保证体系、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和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1)推进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配合,还需要依靠水利信息化来实现。水利信息化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水平,以应用需求为向导,有针对性地建设各级应用系统。可针对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三大保障体系建设,开发不同功能的管理系统。
(2)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中,实行“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三条红线限批控制管理,建立协调、高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建立水权制度,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和完善节水管理制度。
(3)确立涉水事务中水资源管理的主体地位:①加强社会科学研究,提升管理水平,主动迎接挑战;②提升社会服务面。
一个好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应该包括以上所述各项内容,应该将理念更新贯穿规划的始终,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政府主导、各部门参与的工作模式。
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框架详见下图。
3.对政府主导模式的几点建议
1.政府为主导,组织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由“九龙治水”变为“联合治水”。
2.制定严格适当的政策、法律和规划。一旦制定,就要严格执行,杜绝“规划规划,墙上一挂”的现象。
3.注重科学论证,鼓励公众参与管理。一个规划的制定,涉及到各方各部门的利益,要多多听取各方的意见,举行听证会、规划公示等。
4.政府在经济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并行。要加强执法监督,规划制定部门要实施后续技术跟踪等方式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