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1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如下“线上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

比较扎实,基础知识、概念、定义掌握较好;但一些学生粗心大

意,灵活性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

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但也有部分学生

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线上教学”时,要在端正他们学习态度的同时,加强各

种数学能力的培养,尽快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二、教学内容

1.时、分、秒o

2.万以内的加减法(一)。3.测量。

4.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5.倍的认识。

6.多位数乘一位数

7.长方形和正方形8.分数的初步知识。9.数学广角。

三、教学目标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

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复习重点

1.万以内的加减法

2.多位数乘一位数

3.长方形正方形

4.分数的初步认识

五、复习难点

1.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2.长方形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分数的含义。

六、教学措施

1.为确保线上教学顺利开展,通过微信、钉钉群,及时下发

学生的作息时间表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教师通过自身

的言行以及自身的工作态度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做到恰当的组织

教学,兴致勃勃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2.认真备课,注重知识间的衔接。科学合理的做好线上指导,

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及时做好讲解,课后要根据教学内容,

适当补充相关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练习的安排,要由

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

对优生、学困生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指导。

3.认真批改每个学生的作业,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疑惑,耐

心的通过微信群、钉钉群逐人进行讲解,直到学生弄懂。

4.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通过班级

群,积极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并指导家长切实管理好孩子

的学习。对于学习不够主动的孩子及其家长,要通过微信视频的

方式和孩子进行互动交流,做好正面引导和激励。

5.抓好线上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疫情防控知识的普及,

加强学生生命、心理健康、安全、爱国主义教育及感恩教育。

七、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时间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数

备注

4.

7-4.

10

1.时、分、秒

2.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3.测量(-)

4.测量(二)

4

4.

13-4.

17

1.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2.倍的认识

3.多位数乘一位数

4.长方形正方形

5

.分数的初步认识

5

4.

20-4.

24

1

.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一)

2.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

3

.易错习题讲解(一)

篇2

1.

经历认识小数数位表和用直线

上的点表示小数等进一步认识小数的过

程。

2.

认识小数数位表、数位,理解小数部

分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

握小数的读写法;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3.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能在已有知识和

经验的背景下自主学习,并获得良

好的学习体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认识小数数位表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小数,掌握小数的读写法,会比较小数

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具:PPT

,教案。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情境创设,新课讲授

PPT

显示课本

65

页数位表。

把下面的数填在小数数位表中,并读出来。

172.31

30.402

0.098

师:大家观察

PPT

上的小数数位表,你能从表中发现

什么。(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数位表中小数部分的数位及

排序。趁学生观察之际,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数数位表。)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三个数,提出在数位表中写数的要

求,让学生自主学习。(两学生板演。)

交流学生写数的结果。

师:数位表中每个数位上的数都有它们的意义,如十

分位上的

3

表示

3

0.1,记住

0.1

是十分位的计数单位。

(请学生回答剩下两个数每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师:前面我们学的小数大多数整数部位都是

0,下面

我们来看一下整数部分不为

的小数的读法。

PPT

显示文本:

172.31

读作:一百七十二点三一。

30.402

读作:三十点四零二

0.098

读作:零点零九八

师小结: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整数部分是

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

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u

用直线上的表示小数

在黑板上画出课本

65

页数轴。

师:观察数轴,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了解数轴上写出了1到5的自然数,每两个数中间有

10

小格或平均分成了

10

份。)

师:大家把书翻到

65

页,把书上的四个数用直线上

的点来表示。(请一学生板演。)

师:大家把写出来的数从大到小排下序。

二、试一试

在里填上>、

=。

10.99

2.11.85

0.080.1

1.621.602

具体说说比较的过程。先比较什么再比较什么。

三、练一练

课本

66

页“练一练”1-4

题,学生独立完成

,再交

流。

篇3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公用设施的自述,告诉大家公用设施的作用。从而唤起大家对公用设施的保护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公用设施,知道这些公用设施的作用,爱护公用设施,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教法建议:

1、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公用设施。

2、选取典型事例,最好是真实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公用设施的作用,知道公用设施和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保护公用设施的意识。

3、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辨析,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4、加强学生公德意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5、本课教学不过多展示公用设施被破坏的情况,也不引导学生过多地对此种现象进行议论,以免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公用设施的自述

教学目标

认知:

1、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公用设施,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知道要爱护公用设施。

情感:

要自觉爱护公用设施,对破坏公用设施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够主动爱护公用设施,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2、发现公用设施被损坏的情况能够用合适的办法解决。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公用设施,知道这些公用设施的作用,爱护公用设施,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教学过程]

一、看录像找公用设施(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公用设施)

同学们,20__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了,你们有没有发现,北京越变越美了,还增添了很多公用设施。请你仔细观察,录像中有哪些公用设施?

(播放录像,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路灯公用电话车站牌红绿灯道路公厕公共汽车垃圾筒阅报栏公园长椅……)

小结:大家找的这些,在公共场所,供大家使用的设施就是公用设施。

二、用议论加自述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公用设施的作用。

1、同学们对身边的公用设施很熟悉,公用设施是个大家庭,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公用设施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方便呢?听,有位公用设施小代表在向我们做自我介绍呢。请你猜一猜这种公用设施是什么?

(播放课件内容为教材中的第二段路灯的自述但不出现路灯的名字)

2、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作公用设施小代表,假如你是公用设施中的一员,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教师这里为你提供了一些参考,你也可以选择屏幕以外的公用设施向大家介绍。)

3、聪明的孩子们,赶快向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吧。(小组内互相介绍)

4、请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

(在学生介绍过程中老师进行补充)。

如:车站牌 最近,在市区内出现了一种电子车站牌,这种车站牌通过电子技术可以随时显示即将开来的公交车所在的位置,进一步方便了乘客。

公厕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花费很大财力物力新建了许多公共厕所,而且,今年北京市的公共厕所取消了收费,进一步地方便了市民,真是可喜的变化啊。

……

三、从侧面让学生体会公用设施的作用。

听了小代表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公用设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公用设施,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学生操作课件:见书中的主图。(叫学生将公用设施移走)

小结:如果没有这些公用设施,我们就好像回到了偏远的农村。公用设施对于大家的学习、生活太重要了,我们真的离不开公用设施。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学习生活会非常的不方便。

四、联系实际指导学生爱护和保护公用设施。

1、看来公用设施不可少,我们生活离不了。那我们怎么对待公用设施呢?(爱护)

和周围的同学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爱护公用设施。

请同学向大家介绍爱护公用设施的好办法。

2、如果遇到了以下情况,我们怎么办?

(播放录像内容是公用设施被破坏的事例电话亭被损坏车站牌被损坏井盖被偷垃圾筒被破坏)

小结:遇到公用设施被损坏的情况,如果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解决,爱护公用设施要从小做起,如果我们解决不了,可以咨询一下,问问老师,家长或者旁边的大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我们在使用公用设施时要小心使用不损坏。

(在叙述同时用课件出示板书:爱护公用设施要从小做起、要小心使用不损坏、自己不能解决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五、结合实际,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爱护公用设施的重要。

1、老师知道同学们爱护公用设施的意识都很浓,公用设施一旦被损坏,受到影响的将是我们自己。如果到了20__年,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到中国,看到这些被损坏的公用设施,会怎么想?

2、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进行大胆设想。)

小结:快不要再设想下去了,这后果太严重了,那我们怎么办啊?

(爱护公用设施)

3、爱护公用设施不仅是一个人守公德的表现,而且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反映着国民良好的精神风貌。20__年,奥运会正一天天向我们走近,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公用设施来到我们身边,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只是我们小学生爱护公用设施就行了么?

(不行要让大家都来爱护公用设施)

4、你有什么办法让更多的人来爱护公用设施呢?快和你周围的同学商量商量吧。

(小组讨论)

(生会提出上网做电视节目等)

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是想向人们发出倡议,让大家都来爱护公用设施,对么?

真好,你们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

5、老师这里有一份倡议书的底稿,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倡议书附后)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请同学读一读自己组的倡议书。

小结: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倡议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现代媒体,传递给大家,这样,不仅我们自己提高了爱护公用设施的公德意识,而且是让更多的人都来爱护公用设施。

相信我们这么做了,到了20__年,我们 会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奥运会。

6、放录像内容是优美的环境,生活中的常见公用设施。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公用设施服务为大家,爱护要靠你我(生一起说他)好了,同学们如果你还有更好的办法来爱护公用设施或者有问题想和老师讨论,你可以给老师发电子邮件,这里是老师的邮箱地址。(课件出现邮件地址,和学生建立更广泛的联系,提高教学实效。)

附件:

倡议书

亲爱的朋友们:

随着20__年奥运会的临近,我们的北京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了。在我们的生活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公用设施,它们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方便。爱护公用设施是每一个公民守公德的表现,也反映了我们国民的良好精神风貌。为了使公用设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希望您

篇4

2、讲课教师在讲课前交一份手写教案,在给五位评委每人交一份教案。

3、每天下午3点30分在实验小学小会议室进行说课。

4、本次比赛以“课堂教学(75%)、说课(10%)、教案(15%)三项记入总分进行评比。

篇5

一、备课要针对学生实际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之间的情况不一,因此在备课的方向和策略上也应当有所不同。教师备课时着眼的重点不应当是备课这个外在的形式,而是在参考优秀教案进行备课的同时必须要结合自身以及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来进行相互结合。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将备课的焦距对准自身以及学生的实际,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学习的心理、习惯等了解清楚、分析清楚,在此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教案。

如,在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备课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当了解到教材在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下学期均安排了“统计”的学习,并在二年级下学期还安排了“找规律”,学生对概率与统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其次,大多数学生对于猜想、实验验证等需要发挥想象力的学习方法也较为感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规律的认识还比较困难。在掌握了以上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备课,让教学过程兼顾到所有的学生,才能达到备课应有的效果和目的。

二、备课的重点要瞄准“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吸引和保持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来说,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最为有效的办法和手段。而精彩的新课导入,能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精彩起来,这样就可以达到激发他们兴趣的作用。因此,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是在备课时首先应当予以重点设计的部分。我们应当在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创设教学导入情境,让学生在课程伊始就被课程内容所吸引。

三、备课的内容要涵盖“课堂全程”

篇6

一、熟练掌握数学教材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通览小学数学的全部教材,了解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全貌,弄清各册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编者的整体思路和编排意图;理清各册教材中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的着力点和呈现层次;弄清所教教材中各单元小节的地位、作用、比重和知识能力基础;弄清所教教材的各个知识点的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找出重点、难点、关键,再精心设计教学。如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一课,首先要通过深入教材、钻研教材,品味教师用书的每句话,并对三年级分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认真研究,看看三年级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已达到什么程度?五年级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本节课重点解决什么问题,难点又是什么?经过深入研究,再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因为学生在三年级已经认识了把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平均分并用分数来表示,而且能熟练的用图表示分数,所以涂色操作就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它只是帮助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中如果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涂色,对学生的思维就没有提升,这样的操作学习是低效的,因此只有读懂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二、切实了解学生情况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发展,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在教师教育教学的影响下,通过自身活动实现的,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和思想状况,再精心设计教学。教学中,究竟要了解学生什么呢?其实,《标准》里讲得很清楚:数学课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成人在写东西或者看书的时候,外面就是打雷、下雨或者邻居家吵架,根本影响不了,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但是,小孩子不一样,教室外面飞过一只小鸟,或下雪了、下雨了,他们会齐刷刷地伸头去看,这就是心理特征。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成人的心理特征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我们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教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绝大多数教师在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就立即引导学生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进而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看起来在操作,但是大多数是在执行命令,极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这样做?对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公式理解必然肤浅。如果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教师追问这样的两个问题:(1)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2)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让学生再次通过思考、交流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还渗透了转化、归纳的数学思想,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措施和手段,对学生的学法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和自身条件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要恰当选择,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求知,要突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加强对比辨析和系统整理,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要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注意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互助合作。作为教师,设计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所选教学素材是否对学生有兴趣;(2)重难点是否突出;(3)教学活动是否合理;(4)练习设计是否有针对性等。如《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在引出除法前设置了“平均分”课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想想、说说等大量的实践活动,知道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分。让学生经过充分的实践,全面认识“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认识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形成风格,追求自我

备课时,除了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情况,还要做好课前准备,精心上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课前准备好本节课要用的课本、练习本、笔等,以免在上课时浪费时间;上课要精心,抓好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性。课堂上要惜时如金,坚决杜绝浪费时间的行为,要学会节约时间。上课要守时,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一堂课一般由复习、讲解、练习三部分构成。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力争在最佳的时间内教学完关键内容;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听课习惯、做题习惯、提问习惯、检查习惯等。一节精彩的课,学生没有认真听、没有认真练、没有真正参与,学习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教师,必须注意长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玩东西,不乱说话,不写与本节课无关的作业,认真倾听同伴说话,做题时不与同桌说话,不看别人的作业,多动脑,积极发言,不懂就问等好习惯。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总而言之,教师要学会全方位、多视角地分析教材,活用教材,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正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使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得以实现,使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学效率最高的课。

篇7

 1.教学教具配备不足。(教师自制教具过于简单,不够直观)

   由于近几年来国家对多媒体教学的推广非常重视,上级部门对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也加大了配置力度,但与实际教学关系密切的普通教具却出现了配置不足的现象。就拿我校来说,教师们在讲授“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时,运用的教具都是十几年前配置的,大部分教具都已破损,无法使用,从而教师不得不自制教具,但自制教具又因过于简单﹑不够直观等种种原因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纸上谈兵

   在备教案时,每个老师往往都会写上多媒体课件运用。可真正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多媒体教学的又有几人。由于多媒体设备配置不齐全,对教师的这方面培训又不到位,再加上繁重的教学任务,导致他们没有能力,没有精力,更没有时间去准备多媒体课件。所以,在我们调查的30位不同学校的教师中,对多媒体教学能熟练掌握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只有在讲公开课时,他们才会投入大量精力,或找其他教师帮忙来准备课件。至于下次什么时候使用,谁也不知道。

3.教材编排与农村实际脱轨

   新课程改革旨在告诉孩子们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它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发散了他们的思维。但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有很多地方与农村孩子的认知不符。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出示一个公交站牌,说明10公里以内票价1元,每增加1公里增加0.5元,问小女孩从儿童乐园坐到光明街,一共要付多少钱?这道题对于城市里生活的孩子简直易如反掌,可是由于农村的孩子没有坐过公交车,更不会看公交站牌,所以,无论老师怎么讲,学生们还是学的似懂非懂。又如:五年级习题中出现有关水表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连水表的样子都没见过,所以无论老师怎么讲,他们都弄不清是怎么一回事。

4.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缺乏创新

   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缺编严重,没有体﹑音﹑美专职教师,更别提品德﹑科学﹑社会等科目了。绝大多数数学教师除了担任一门“主”课外,还要担任几门“副”课的教学,一天下来,四五节课稀松平常,再加上批改作业,书写教案,使教师们根本没有时间去精心准备一节节新颖﹑有趣的课。再加上不同的调研考试及社会﹑家长施加的无形压力,“做题”又成了老师﹑学生的重中之重。教师教,学生学,可“素质教育”却无从谈起。

5.教师培训“华而不实”

   教师培训本是提高教师道德和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但现实中的培训却没有起到它特定的作用,如教师的高学历进修,计算机水平测试等,只要你交上几百﹑几千元钱,无论是学习,还是考试,都会让你过关。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当前的解决方案如下:

1.上级有关部门应对农村小学的教具等资源配备情况做一个详实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情况对农村基础教学资源进行配备。

2.对农村青年数学教师加大培训力度,不是为了拿证,而是进行系统的培训。从而改变小学教师“万金油”,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的现状,使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3.在核定编制时应充分考虑农村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给农村小学配备专业的体﹑音﹑美教师,让数学教师能从过于繁冗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投入到数学教学中。

篇8

2.学生在学习中,在技能的形成中期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高原期”,特别是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上课无精打采,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不思改正。究其原因,从客观上看,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 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后,易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从主观上说,是因为我们教师对教材还钻得不“深”,对学生还研究得不“透”,总复习时过分强调练习量,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厌倦的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谈何学习、复习的质量?

3.教师对自己平时教学中含混不清、容易教错、学生理解容易产生误差,或者学生练习资料上与教材内容不相符的知识点“蒙混过关”,不去向别人请教,不求准确。

4.复习中教师脱离教材,一味的用一套或几套复习练习题就“混”到考试,对课本“不闻不问”,即使“问”了,也就是早读时间叫学生翻开读读那几个公式、定义、那几句话,教师总觉得数学课上特别是数学复习课上没有值得读的、记的东西,除了做题还是做题,教师烦,学生更烦,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思想倾向。

二、分析近年考试题,有效指导后期复习

考试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既然要考试,就应该研究考题。综合近几年的统测数学试卷,试卷页数、版式、变化不大,试题的难易度:基础知识、中难题和较难题的占分比例也基本上维持不变,较难题也没有突破教材的要求。具体来讲,一二三年级分三大部分:1、我会填:填空,占27—30分;2、我会想:填空、作图、选择观察分析等,占20—25分;3、我会做:口算、用竖式计算并验算、用递等式计算、实际问题等,占45—50分,共4页。

四六年级分三大部分:1、填空:占24—26分;2、选择,占5—8分;3、解答:包括计算部分,占32—34分,题型有口算、用竖式计算、解方程、能简算的要简算、列式计算;作答部分占12—18分;实际问题部分占16—25分。五年级的检测除了填空、作答、实际问题外,还包括5到6题的判断题。无论采取那种题型来检测,都涵盖了本年级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数学知识,考查得相当详细、具体,所以,我们老师绝对不能放弃任何一点知识点的回顾、复习,哪怕它再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期末检测是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当考查综合能力,是对学生的水平检测。

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关,知识系统的梳理,特别重视计算题的准确率,解决问题等要归类复习。

三,复习过程中的一些要求:

1.灵活调整教学进度,一般来讲,一至五年级的新课最迟要在6月11日(第16周)前结束,6月12日(第17周)后转入全面的总复习。六年级在6月10后进行套题的训练。

2.切实写好复习计划,认真规划好每一天的复习内容、训练习题,要做到复习有痕迹可查,即复习教案。复习教案是理顺给自己用的,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所以,复习教案的形式可以因班、因知识点内容不同而不同,可以是自己梳理、罗列的知识网络图,也可以是自己归纳整理的练习题库,或者是模拟试卷集等等,只要是复习时能实实在在的用了,能发挥作用都是好的复习教案。

3.期末复习阶段的课内外教学要灵活采取一些策略,上好调节性的课程,保证有充足的复习、练习时间。

4.再次研读教师教学用书、数学教材,罗列知识点,准确定位每一个复习教学目标。在期末总复习之际,教师应该再次阅读,将“厚书变薄”,即本册教材究竟有哪些知识点?是怎样构成知识系统网络的?在本册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各类知识有些什么类型的呈现方式?一一罗列在自己的总复习计划上,以便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是分学段编排的,很多内容在各学段都有体现,但要求不一样,稍微大意老师们就很容易拔高或降低要求,要“跳出井口来看井”。学生自己用的《同步导学》、《新课标》、《学练考》、《测练考》、《100分闯关》等资料中的内容都或多或少的与教材有些出入,老师们也容易误解:“既然资料上都要求这样,那就应该教”的知识点练习题,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认真分析对待,因为各种资料编印本身很粗糙,编写资料练习题的老师不一定认真领会了教材,还有教材有时在调整,编题的老师可能没有注意到,可能还有些资料是拼凑的,不一定每道题都经过深思熟虑。所以提醒老师们要依托教师教学用书要求和教材的知识承载组织复习,资料只作参考,对资料上与教材不吻合的地方或者自己对教师用书上感到疑惑的地方都要要及时的请教其他教师,绝对不能含含糊糊的进行教学复习。

四、两个务必:

篇9

教材是教学研究的基本资源。

每个教师的手头都至少有一本教材,因此对教材的研究是最容易进行的,教材研究也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能力。研究教材,最关键的目标是深入浅出和瞻前顾后。所谓深入浅出,是指教师要从教材内容的表面深入思考,探寻数学知识的发展线索,揣摩教材编者的安排意图,设计符合规律的教学过程,选择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所谓瞻前顾后,是指教师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系统把握,能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相关旧知充分了解,对本课知识的后续发展心中有数。

例如,小学数学中“分数”有关知识的教学,教材一般都是分三次进行编排(此处以苏教版教材为例):首次编排是三年级上册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着重让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需要,理解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从而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第二次教学是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第三次教学是五年级下册系统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从深入研究的角度来看,教师对分数知识三次编排的教学重点要把握准确,第一次认识分数重在分数的来源以及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第二次认识分数重在理解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第三次认识分数则是帮助学生逐步抽象出分数的意义。从瞻前顾后的角度来看,每一次教学都要把握本课教学的分寸,对于学生已经学过的旧知既要充分利用,又不能“炒冷饭”;对于学生今后要学习的后续知识不要提前教学,以免于“夹生饭”。

在研究教材的方式上,笔者采用的是比较独特的“大循环教学”。从1987年走上工作岗位到今天,笔者坚持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先后进行了三次完整的大循环教学,目前正在进行第四次大循环。虽然每次大循环教学都需要六年的时间,看上去似乎很慢,但教育本来就是慢的艺术,慢慢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通过大循环教学,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去教一遍。一次甚至几次大循环下来,教师对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体系、编排意图、前后联系都能了然于胸,在课堂上就能更好地迁移渗透与融会贯通,学生学到的将是整体性的数学知识,获得的是对数学的完整认识。

除此之外,研究教材还可以对不同时期和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研究。笔者所教学的三次大循环,分别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实验教材(1987-1993)、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实验教材(1993-1999)和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2002-2008)。教师研究教材的同时还应该研究课程标准,从教材编排的源头和依据去发现共性规律。

二、研究儿童

儿童是教学研究的服务对象。

“儿童,一个宇宙,一片星辰。我们带着好奇,望着他,探索着他。”“教师的大智慧在于对儿童的研究,来自对儿童的认识和发现。因为,儿童是教育的主语;因为,儿童是教育的根据地。”(成尚荣:《认识和发现儿童是教师的大智慧》,载《中国教育报》2012年12月7日)可见,对儿童进行研究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研究儿童,首先必须研究儿童的思维。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儿童的思维,具有其独特规律。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状、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则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其中的“具体运算阶段”主要是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状态,即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从儿童的数学观出发,数学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完成两次重要转化的过程:第一次转化,是把“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即把作为科学的数学转化为作为学科的数学;第二次转化,是把“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即把作为静止(停留在书本、教案上)的数学转化为作为过程的数学。为了更好地完成第一次转化,需要老师深入钻研教材,科学把握学习规律,从而设计出适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这个过程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说的备课。备课可以是独立备课,也可以是集体备课,甚至可以把名师现成的教案拿来参考,但是真正重要的是对儿童的了解,设计出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教育形态”的数学。为了更好地完成第二次转化,需要教师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选择适合儿童学习的方式,有效而灵活地组织学习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合理调整教学流程,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火花,并把这种火花点燃为火把,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快乐之旅、思维之旅、智慧之旅。

三、研究课堂

课堂是教学研究的主要阵地。

每个老师几乎每天都在上课,课堂研究既是家常便饭,也容易“审美疲劳”。对课堂的研究需要的是大胆实践与不断反思。循规蹈矩与一成不变的课堂,也许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十分不利。研究课堂,应该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儿童之后,设计出新颖别致和符合认知规律的课堂学习过程,大胆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并及时对课堂进行反思与调整。反思能力是研究课堂的重要组成。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笔者在研究课堂的过程中对理想课堂的追寻与反思经历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结构严谨、精雕细琢。我曾经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程序严谨”“提问精细恰当”“板书精当美观”“过渡语言周密设计”“时间控制恰到好处”等孜孜以求。我以为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密不透风,滴水不漏;应该天衣无缝,无可挑剔;应该精雕细琢,完美无缺。那段时间,我追寻得好辛苦。有时为了上好一堂研究课,我常常把课堂教学中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甚至掐着秒表计算时间,这个环节用几分钟,那几句话用多少秒钟,有时甚至幻想,当我讲完结束语的最后一个字时下课铃声正好响起。可惜的是,一直到现在,这样的“理想状态”一次也没出现过。

第二重境界――多层并进、活动交流。我把一堂数学课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分为三个层次: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要求,有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要求,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要求。同时,在教学形式方面让所有的学生活动起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学习数学,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这个阶段,我追求“教学目标具体而有层次”“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教学形式以小组学习为主”“教学过程以游戏比赛为主”。我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个性鲜明的特征,由于大量采用了活动教学,制作了形象逼真的投影片和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大量的故事、比赛、游戏,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往往情绪十分高涨。现在想来,这样的课堂似乎有时也有点“花”,不经意地偏离了数学。

第三重境界――真实有效、互动生成。我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针对课程改革之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形式化的误区,笔者曾提出理想课堂的几个关键要素:真实的课堂摒弃演练和作秀,有效的课堂讲求简单与实用,互动的课堂体现对话与共享,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

四、研究专题

专题是教学研究的必要提升。

专题研究是指针对某一主题作的深入研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关注的问题开展专门研究。专题研究包括行动研究、经验总结、课题研究、调查实验等。其中,课题研究是一种规范、有目的、有计划、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的研究方式。课题产生于问题,而“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对课题的选择,应该紧密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需要,针对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开展专题研究。

篇10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7)小数的初步认识例1知识及相关练习某日,应三年级新老师之邀,上一节示范课,重点是复习。阅览课本及同步精练时,发现多数同学对于小数的换算掌握较差。于是我决定把这部分知识重新纳入课堂带领同学们一同进行复习。可面临的困难是对于例1学生都已经学过了,而单位间的进率知识又较繁杂。如何解决枯燥乏味的机械复习呢?

经过观察我发现:米――分米――厘米,元――角――分之间的进率都是10,我灵机一动。决定借助竖式计算数来把过去的部分知识重行进行复习。上课了,我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计数器,利用读数写数(如:百位是3,十位是2,个位是O这个数写作____读作____)让学生熟悉数位,这个内容学生在二年级就学过,现在特别容易。 然后我在把数位换为:米分米厘米(米后带小数点)让学生添数3米18厘米=( )米、3米5分米=( )米、2米8厘米=( )米、1分米3厘米=( )分米、7米26厘米=( )米、1米9分米=( )米。

通过老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知识很快被消化了。再此基础上我又把名称改为:元――角――分,让学生自学1元3角=( )元、4元2分=( )元、5元12分=( )元8角9分=( )角、10分=( )元、3角9分=( )元。看到同学们借助计数器把所有问题都正确解答了,我又借机把竖式计数器立了起来

分(厘米)

角(分米)

元(米)出示了问题:2角5分是元。再让学生观察单位间的进率,在学生明白了由分到元的进率是100的基础上,解决了2角5分=元教师带动学生再次横过汁数器来观察,还得到:2角5分还可以写成0.25元;同理23厘米=米,还可以写成0.23米。针对学生们在头脑中形成了“竖式理念,我随机出了一些相关习题(用小黑板的形式展现),对知识进行了巩固。经过同学们的抢答、笔答,可以看到准确率都达到了100%,真的出乎意料。

四十分钟的课堂结束了,但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篇11

一、设置具体的情境,促进体验教学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设置具体的、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可观的、可触摸的教学环境中高效学习数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促进有效教学。

例如,在讲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搭一搭”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自己拼搭各种立体图形,学会用一些具体的方向词去描述立体图形的相对位置,不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各自从家里带来正方体、长方体形状的积木,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在课堂上,教师先给学生做示范,根据不同的要求搭出不同类型的立体图案,并带领学生分别分析从图案的上、下、前、后、左、右看到的图形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兴趣,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所拿的积木进行堆积,并与同伴探讨自己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这种设置具体情境的形式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引进“微课”教学,促进体验教学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录制几分钟的短视频,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程内容。它改变了传统的教案设计模式,直接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学习。采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很轻松地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点明了正确的学习方向。

例如,在讲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并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不断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丰富学生的空间认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一个小视频,在小视频里面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阐释,即“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分解模式,从而推导出他们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了一个宏观的了解。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具体的推断练习,不断加深学生的印象。“微课”教学促进了学生的理解,从而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体验教学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虽然一直被小学课堂教学所倡导,但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在新课改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意识、自主态度,不断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例如,在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一数”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比“万”大的一些数字,并且分析一些大数比如“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之间的换算方法,通过分析这些大数的数位和数级,培养学生的换算思维和分析能力。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并在每个小组设置一名组长,配合教师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之后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现阶段中国有多少人口吗?试着把这个数字写出来。在生活中你们见到的最大数字是什么?如何把一个比较大的数字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努力很快就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再带着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即“每两个相邻数字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就会轻松地理解这些内容,从而轻松地达到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使平时比较胆小的学生都积极融入课堂教学中来,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

在小学数学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数学教学模式,以体验式教学为基本的出发点,通过在课堂上组织一些新型的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12

学校类型多元。从办学的体制上来说,香港小学可以分为官立学校、津贴学校、直资学校和私立学校。官立学校由政府办管,教师享受公务员的待遇;津贴学校的经费由香港政府投入,但人事权归学校办学团体,校长和教师都由办学团体聘用,由校董会管理,教师工资由政府发放,这两种学校不可以收学费。直资学校本质是私立的,可以向学生收取学费,又可得到政府的经费。私立学校是完全独立的牟利学校,自行运转。香港还有很多国际学校,他们的办学方式与香港学校又有很多不同。香港每年教育开支均在500亿港元以上,是政府最大的开支项目。香港的学校从性别上看,有男校、女校之分;从上课的时间看,有上午校和下午校之分;从使用的语言上来分,有中文学校和英文学校。

香港学校独立自主。与内地学校比起来,香港学校有更多的独立空间和自。学校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版本的教材;根据教育局的指引可以自行安排作息和放假时间;可以由学生和家长投票自主选择校服的式样。学生的教材在学校选定后,可由家长自己到学校或者书店购买,一般一学年的书费要2000多港元,一些生活靠政府支持的家庭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书费可以由政府买单。

二、香港数学教师――务本求实、精诚合作

从《香港小学数学教学概况调查》中可以看出,香港小学数学教师中具有大学学历或以上的占24.2%。小学教师的学历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较强。

香港小学教师每周课时可达32节,每天五六节课,还要兼职班主任或其他行政工作。香港的小学数学教师绝大部分不是专科专教,一个老师既教数学,又教语文,或者教数学的同时教英语,兼体育或计算机课等其他课程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只教数学(一般是新建学校),也一定是教两个不同年级的数学。香港教师认为,教不同年级,工作量进行搭配,比较公平。不同水平阶段的教师也会相互搭配,对学生公平些。香港的教师和学生每年都要编一次班,这也是与他们的公平、公正有关吧。

香港老师一天的工作是很繁忙的,中午没有休息时间,就连午餐后小息都在管理学生,下午3点半名义上是放学,其实是教师补低、培优或进行教研活动,或当面批改堂练(课堂练习)、家业(家庭作业),制作工作纸(练习),一般下午4点半以后才会有老师离开学校,很多老师在下午6点后才下班。香港人有个特点,工作没有做完就不会下班,这一点是很自觉的。

香港教师在上课时很少看到有纸质的备课教案,许多学校都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开学之初做好安排,每个人轮流负责部分单元主题的备课。集体备课时就由主备课人重点讲教学思路(有的学校有简单的电子备课),其他教师分别做补充。大家交流改进后,主备课人再完善教案、教学工作纸以及教学课件和教具的准备等,并负责把相关的资料放入学校的资源库,为本年级教师提供参考。

香港教师在上教研课时有时会2节课连上(60分钟),如果是三位教师集体备课,这三位教师会轮流上讲台共同把这节课上完。或者每人把共同备课的内容在不同的班级讲授,听课后再共同议课,达到资源共享。

虽然香港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理念不能侃侃而谈,但他们的教学行为比内地教师更以学生为本,表现得更尊重学生,更爱护每一个学生。香港教师钟情于设计工作纸就是其中的体现。工作纸在香港的课堂使用率非常高,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用到,工作纸类似于我们的课堂练习,类型根据各校的要求而定,比如学生课堂活动记录工作纸、基本能力训练工作纸、考核评估工作纸,等等。

虽然香港老师的工作量大,但是他们没有职称评定和各种评优评先等活动的压力。他们始终保持着忙碌、投入、认真、执着、和谐的工作状态。

三、香港数学教材――图文并茂、资源丰富

香港小学数学教材涵盖五大范畴:数、代数、度量、图形与空间及数据处理。编排上沿袭了西方教材广而薄的特点,图文并茂。教材编排比较具体细致,留给教师处理的空间比较小,每个小的知识点都会有例题,所选例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以香港现代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为例,安排的内容是:平均数、棒形图、折线图、小数除法、小数和分数互化、百分数、简易方程、速率、体积、立体图形、圆。与内地人教版六年级教材比较,没有位置和数学广角的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等教学内容都放到了初中学习。

香港有很多数学教材,每一套教材的选择由学校数学教师投票而定。香港每一套数学教材的编写,都依据《数学课程指引》,课程指引有五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反映了香港小学数学教学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香港为教师提供的配套资源十分丰富,教材和简单的教学参考合二为一,为教师提供很多的方便,出版社还提供与课本配套的光碟备课工具――教学计划表、参考地址;课堂支援――电子课本、互动教学软件、教学简报、电子教具、图片陈列室、应用题解题工具;评估工具――阶段评估、电子习作、题目库、基础训练营等等。这些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是非常有用的,也是我们所缺少的。

四、香港数学课堂――真实自然、轻松民主

香港的小学数学教学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法的指导,对知识和方法能及时总结和概括,重视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知识面比较宽。在课堂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定义和法则等不要求学生过多记忆。

香港小学数学课堂没有内地那么严谨,更强调灵活性。在课堂上教师虽然按原来设计的程序教学,但这种设计本身是不固定的,总会随着教学活动的进展和偶发事件随时调整进程和节奏,课堂教学往往因时间的终止而停止。香港的课堂计划性不强,不少课堂还缺少教学的基本环节,层次感不突出,往往过度依赖工作纸。香港的数学课堂很少有教师进行板书(繁体字),偶尔有也是很随便,也不讲究板书的艺术。

香港教师的课堂有人听课与没有人听课没有什么区别,教学自然而真实。教师的仪态和说话的语音、腔调不局限于一个范式,自然生成。他们靠自身的修养和教学功底进行教学,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真实、自然,尽显个性本色。

香港学校会把每班智力较弱的学生在上语文、数学、英语课时集中在另外的一个教室学习,其余课程和活动又回到本班参加,针对他们的情况提供适应他们的最好学习方式,做到因材施教,照顾差异。

五、香港数学活动――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作为赴港的内地教师,用第三只眼睛来看香港的数学教育,亮点之一就是学校举行的数学活动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学校非常重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香港的每所小学都有一块数学墙报,布置了很多有关数学的内容,并且会定期更换内容,举办人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师生合作,形式多样。很多学校都有数学日,很早就有计划,在这天不上其他课程,只做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学校会根据年级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数学游戏活动,如:数学竞赛,猜数学谜语,做数独、幻方等活动,还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数学游戏方案。在学期中间,教师会根据本期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设计一个数学实践活动的专题研习,学校会给每位学生发一份研习指引,一般要求在一两个月内完成。这些活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开放性和挑战性。很多活动要求学生合作完成,非常重视学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六、香港数学考试与评估――严谨复杂、富有权威

篇13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例如:在教小学一年级“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 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三、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