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项目分析调研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除盐水箱
经济效益
1
背景资料
石家庄诚峰热电有限公司总装机容量为3×80t/h+1×1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配2×12MW+1×24MW抽凝汽轮发电机组, 公司为热电厂,承担着所在地工业用汽和民用采暖用汽的任务,供热为单管线,没有热量和工质的回收。夏季供热负荷比低,平均在45t/h左右,冬季增加200万平方米的民用采暖,热负荷比较高,并且波动大,在130-220t/h范围内波动。锅炉炉渣经过滚筒冷渣机冷却排出,冷却介质为除盐水,由冷渣泵把除盐水从除盐水箱打到冷渣机,除盐水吸热后经过冷渣水换热器(冷源为循环水)返回除盐水箱。
2
基础数据
对该公司上一年供热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考虑今年新增18-22t/h热负荷,预测该公司2005-2006供热负荷情况如表一(这些数据是参考去年的供热实际情况,取该时间内的平均数值,高峰时段区域调峰消减在20吨/小时):
表一 2005-2006年冬季供热负荷预测
日 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15-12.15平均
134
135
142
154
180
200
197
181
164
144
138
129
12.16-1.15平均
159
158
160
177
203
218
215
210
208
202
207
198
1.16-2.15平均
156
161
165
173
188
203
208
202
194
188
188
173
2.16-3.15平均
136
137
141
156
178
188
190
173
160
155
159
145
日 期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1.15-12.15平均
118
122
132
151
185
200
197
192
180
165
147
141
12.16-1.15平均
186
180
185
196
219
223
217
213
212
201
193
176
1.16-2.15平均
163
159
170
183
205
210
207
203
199
193
181
168
2.16-3.15平均
128
122
126
150
196
206
198
195
186
176
160
140
可以看出在供热初期和末期(11月15日—12月15日和2月16日—3月15日),热负荷偏小,每天的高峰出现在6:00-7:00和17:00-20:00,每天6小时,供热中期(12月16日—次年2月15日)热负荷增高,每天在5:00-11:00和17:00-22:00出现高峰,分别持续7小时、6小时,共13小时。
该公司售电结算方式采用峰、平、谷电价,其中峰电价为平段的140%,谷电价为平段的60%,在同样消耗的情况下,多供高峰电量有利于公司的经营。每天各电量时段的具体分配表二:
表二 峰平谷时间分配情况
时段
峰
平
谷
时间
8:00-11:00,
17:00-21:00
6:00-8:00,11:00-12:00,
13:00-17:00,21:00-22:00
12:00-13:00,
22:00-次日6:00
供热和发电高峰的重合,在采暖期间平均每天有5-6小时的重合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锅炉蒸发量不足,无法满足发电和供热的需要。锅炉蒸发量和发电量、供热量的关系表三:
表三 公司供热和发电能力
前提条件
锅炉蒸发量
发电负荷
供热负荷
备 注
保证额定发电量
370t/h
48MW
150t/h
公司现有的能力
保证最大供热量
370t/h
22MW
230 t/h
需要停运两台12MW机组
锅炉蒸发量满足发电和供热需求
470t/h
篇2
学生的健康状况关系着民族的兴衰。笔者对2005年云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7个民族学生常见病防治效果进行比较,针对存在问题提出防治对策,同时也为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云南省学生常见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5年云南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其中7~18岁汉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纳西族、傈僳族、佤族7个民族学生共23 453名。
1.2 方法
1.2.1 营养不良
对全体学生采用“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值”评定(用同一身高中体重的第80百分位数作为标准体重,并以标准体重的10%作为离差等级,用以评定营养状况的不同等级)。
1.2.2 贫血 对血红蛋白含量使用1972年WHO标准进行评定。全体女生和12岁以下男生Hb≤120 g/L,13岁以上男生Hb≤130 g/L评价为贫血。
1.2.3 蛔虫感染 使用WHO推荐的改良加滕法,通过粪便筛查获得蛔虫感染情况。
1.2.4 龋齿 对7,9,12,14,17岁学生,分乳、恒龋2类,指标包括恒龋患率、恒龋补率、乳龋患率、乳龋补率。
1.2.5 视力不良和疑似近视[2] 使用对数视力表筛查视力不良;加凹凸镜片筛查“疑似近视”。
1.2.6 统计分析 采用Stata统计软件,统计方法包括χ2检验、两因素相关性分析等。
2 结果
2.1 不同民族学生常见病患病现状比较 见表1。
2.3 学生蛔虫感染与低血红蛋白的相关 结果显示,蛔虫感染与低血红蛋白的相关系数(r值)为0.683 6(P<0.01),提示蛔虫感染可致低血红蛋白的发生,两者间有相关性。
2.4 疑似近视 (1)疑似近视率接近视力不良率(1995-2005年)的发展趋势未改变;(2)疑似近视率以中、重度为主,分别为31.11%和56.50%;(3)各民族学生疑似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588.05,P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傈粟族、哈尼族、纳西族、傣族、佤族等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将列为常见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其恒龋患率、恒龋补率为18.97%~33.82%和1.94%~12.09%,乳龋患率、乳龋补率为37.63%~60.70%和0~2.74%。龋补率是评价口腔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1],因此要将扩大学校口腔保健覆盖面, 每年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结合氟化和窝沟封闭预防,大幅提高龋补率,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纳入考核、评价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生营养不良率较1995年有所上升,其中傣族检出率最高(41.85%)。因此,应普及科学膳食知识[1],加强肠道蠕虫感染的防治,大力提倡学生饮用豆浆,食用豆制品,确保学生每日蛋白质的供给量。
7个民族学生属于蛔虫高感染人群,且蛔虫感染与低血红蛋白之间有相关性。因此,降低蛔虫感染的3个重点工作[1]包括:(1)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2)做好环境综合治理和更大范围粪便无害化处理,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土源性寄生虫感染;(3)学校每年开展2次粪检和驱虫措施。
根据学生视力不良和疑似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疑似近视率已接近视力不良率等的特点,开展学校防近工作要以5项措施[1]为重点:(1)从学龄初开始早期预防(每年定期视力检查1次);(2)切实减轻学习负担,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3)重点防治假性近视;(4)确保真性近视的学生配戴卫生质量合格的框架眼镜;(5)延缓青春期的视力严重化进程。
本项目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常见病的防治仍然是今后云南省学校卫生工作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今后学生常见病防治规划的主要依据。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中小学校配备兼职校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云卫发[2008]552号)文件精神,必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有效缓解目前云南省农村中小学校校医严重缺乏的现状,同时加大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的力度,落实各项防治技术,有效降低学生常见病的患病率。
篇3
在项目化教学中,选取合适的项目是最重要的,项目选取是市场人才需求与课程教学内容双向结合的成果,其设计的基本原则要以当前就业市场人才需求为依据,以所学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该项目既要包含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项目情境下受到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等方面的锻炼。“安装与检修照明电路”实训项目的选取充分考虑到两点:第一,该项目包含了《电子电工技术》中常用电工技术知识和技能;第二,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照明线路,学生很感兴趣,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在项目情境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2.项目分析
首先,要让全体学生特别是各个项目组长明确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本例中,通过项目“安装与检修照明电路”,让学生经历一个项目完成的流程,综合运用课程《电子电工技术》中所学知识和技能,并锻炼团队协作的能力等。其次,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各小组在项目组长的主持下,把总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并写出项目流程的各任务要求。
1)项目方案设计。任务要求:(1)照明电路的设计思路和方案。(2)方案的成本预算。(3)方案的可行性报告。
2)项目知识储备。任务要求:(1)常用电工工具的名称、结构、使用方法等。(2)常用导线的剥削、连接、恢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3)照明电路常用器件的使用和维护方法。(4)照明电路安装工艺要求。(5)照明电路常见故障检测和排除方法。
3)项目评价。任务要求:(1)评价表的设计。(2)评价的实施。(3)评价的分析。
3.项目方案的制定
项目实施方案是完成项目的行动指南,项目组长应集合小组全体人员的智慧,制定项目方案。本案例中设立了三大流程:项目方案设计、项目知识储备、项目评价。各子项目负责人完成该子项目的任务,并撰写一份报告,能及时与组员沟通及修订,达成更为科学、合理、可行的项目方案。
4.项目方案的实施
项目的实施有赖于全体成员的合理分工和通力协作。项目化教学一般以合作小组为单位,依据项目目标各小组独立地组织、安排本组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全体成员按照分工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同时又要与其他成员保持联系,通过交流和协商,共同完成小组的项目任务。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在项目组长的主持下,依据实施方案,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本案例中,综合能力强的成员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计算机操作技能强的成员负责查询资料;理论功底扎实的成员负责知识的储备和调研报告的完成;表达能力强的成员负责评价表的设计和结论分析等。
二、项目化教学在实训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
项目化教学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能力形成的过程,所以在评价主体方面、评价内容方面和评价方式方面都应具有多元性。
1.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的主体应是变化和多元的,评价的主体应和评价的情境有关,应该强调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重视自评和互评的作用,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管理者等。
2.内容的多元化
项目化教学在评价内容方面包括基本知识评价、基本技能评价、应用能力评价以及综合职业能力评价这四个方面。(1)基本知识方面的评价
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仪器仪表、电子工艺等常识性内容,评价可采用建立客观题库和工作页的方法,对不同学习阶段进行分类评价。
(2)基本技能方面的评价
基本技能评价是对学生计算机应用、常见电路的装接、调试与维修等方面技能熟练程度的评价。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生操作的速度、规范性及正确率。不仅要有学生在不同时期的阶段性评价数据,更要有一个评价过程反映学生操作技能提高的幅度。通过一个过程的评价,激励学生提高操作技能,实现评价的激励功能。
(3)应用能力的评价
应用能力评价是评估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对应用能力的评价,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分别进行。例如多安排探究性的实验,故意设置设备或仪器的故障,让学生集体分析与排除故障。这一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在多元主体的评价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这是应用能力评价的宗旨。因此,应用能力评价也是一个学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
(4)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
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故障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排除故障的能力。综合评价是激励学生自觉运用技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综合评价无须统一的答案,结果可以是多样化的。
三、项目化教学在实训教学中的要求
1.师资的要求
篇4
进入信息社会后,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在不断的拓展,计算机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今各大高校都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程。
但是通过调查发展,大部分高校在计算机教学中都是偏重理论教学,实训课内容较少,无法系统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一般都是两种形式:一种是一边讲授一般操作,这样学生很快的掌握操作,但是没有形成知识整体,很容易遗忘。二是讲授完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操作,稍微复杂的操作步骤,老师讲解完之后,学生很难全部回忆起来,造成操作上的困难。再就是实训机房中的计算机配置都很落后,实训只是流于形式,老师对课堂效果和课堂纪律没有重视。现在计算机教学都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相联系,学习和实训的目的就是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拿到证书,没有将实训和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相联系,没有实用性。所以计算机实训课程必须引进新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来源于美国,主要是用一些简短的视频将学习的过程展现出来的新型教学模式。由于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到需要的知识,我国的教育者也在对翻转课堂开展本土化的研究和实践尝试,开发了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老师向学生讲解,学生主要是接收的单一教学模式转变成了利用教学视频,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评价,共同完成教学活动。计算机的实训教学主要是各种办公软件的操作,使用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教学模式,可以将操作的步骤和理论的讲解通过录制的方式保存下来,学生可以在自己实训操作中遇到问题后进行观看,弥补自己的不足。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是90后,能很好的适应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但是让他们能够专心的对着电脑学习,却并非易事。所以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教学法要在高校的计算机实训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还需要总结经验不断改良。
三、构建计算机实训教学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教学体系
1.碎片化的知识体系
不同的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有些企业注重项目分析、有些企业看中设计与技术开发,所以老师首先要归纳出企业的整体氛围,探寻企业共同点,在按照共同点,将操作步骤碎化成为单个的任务处理方法,让单个的处理方法变成一个知识点。碎化后的知识点都有与其对应的教学视频作为学习资源。这种资源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碎化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的学习。
2.任务驱动式的实训体系
只有系统化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整体意思和动手能力,所以碎片化后的知识体系还要进行系统化处理。所以老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尽可能包含更全面的知识点,贴近企业的具体业务,在难度程度上要适中,还要具有一定的拓展性。老师按照这些标准去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技能,促进实训教学的开展。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目标,就会利用教学资源,学习知识点,将之间碎片化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完成学习任务。任务驱动式的教学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的同时也将知识点内化和系统化了,让学生在实训任务中都能有所收获。
3.养成学生职业能力的项目体系
在计算机实训中知识结构和技能机构是两大支撑,但是要真正实现实训目标还有很对的训练细节,学生的学习实训也是让学生之后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所以,在实训中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按照现代企业的岗位的具体要求,将学生分成小组去完成工作项目,形成项目体系。模拟出特点的企业真实业务情景,让学生们完成目标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项目时会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加工、过滤、组合,提取对于的知识点,完成不同的业务处理,学生在处理中还要自己判断这种处理方法是否合理、可行。学生在分组进行探究探讨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待问题的分析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对待工作的责任心。
4.面向过程的形成性考核体系
对于不同的知识点选用的考核方法也是不同的,通过知识点的交互练习,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技能方面的评价,可以用过任务的形式老完成,项目体系的测试则是通过企业的调研报告和单元测试结果来进行综合评价的。通过学生完成任务和作业的情况、自我测试、对项目写的调研报告、综合实训的情况,组成实训教学考核体系。
翻转课堂的微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些知识点甚至是教学内容上没有涉及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情况进行学习,将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渗透在其中。只是凭借一个考试试卷上的结果是无法准确的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实施面向过程的考核体系,能够对学生实训过程进行监控管理,这也符合翻转课堂微课程这种时空相对分离的教学模式。让最终的考核不是再是片面性的,而是全面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结束语: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水平时不同的,如果不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教学效果就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对于枯燥的学习方式很容易失去兴趣。在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之后,老师要花费心思去绥化知识点,设计教学任务,在任务驱动的下,完成实训教学,更好的完成实训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同时,投资波动也是决定经济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我国企业现阶段投资的主要问题是:重复建设严重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变化过于激烈,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在部分或者大多数行业中过剩等等。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2.1企业经营的主业与辅业主次不分
对于部分中国老牌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营业收入不相上下,甚至小于其他营业收入,多种制造业与多种服务业收入均在企业营运范围内。经营的业务之间没有联系,不利于领导决策和生产经营,且投资分散,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最后只有进行破产重组。虽然这样的企业在逐渐淡出市场,但留给企业的启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2投资项目管理与决策水平较低
在部分企业投资全过程中,企业虽然把主要时间与精力放在项目实施中,但由于项目实施计划操作性不强,项目工期多有拖延,还不能够真正实现项目的全过程控制;遇到突发事件主要依靠临时决策,改变投资计划内容,极大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由于项目前期研究不足,产品和市场分析不充分,项目决策缺乏数据支撑,主要依靠经验判断。
2.3项目专业分析人员缺乏
在生产制造类企业中,从事项目分析的人员主要为技术人员,或由原来的技术人员转型而来,他们大多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投资等理论知识,导致分析工作难以开展,或难以将分析结果用于项目实际的决策上。
2.4投资决策方法应用不够
经济理论的发展需要与投资实践结合,才能论证理论的正确性并指导实践,但由于企业的投资往往具有一定的急迫性,或者企业不能按照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步骤进行可行性分析,故在投资实践中决策较为粗放,也不能掌握好有效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
3投资项目决策及方法研究
本文认为,企业投资项目决策需要考虑企业总体战略、产品市场可行性、项目技术可行性、项目经济可行性、项目实施方案可行性等方面内容,而关键点是企业战略符合性、项目市场可行性及财务分析可行性。而技术可行性与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相对容易把握,不足以成为决策关键。
3.1投资项目符合企业总体战略是项目成功的基础
企业总体战略明确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定位和盈利水平等,规定了项目决策的基调。投资项目必须在总体战略指导下进行,投资要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投资要体现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投资完成后要能够实现企业要求的收入和利润目标。若投资与企业战略一致(前提是企业有一贯的战略方针),可以在企业原有投资的基础上进行长期的追加投资,或相关业务投资上实现资源共享,以节约企业的整体投资成本。若投资不能与企业战略一致,且企业没有根据投资情况发展企业战略,则该投资即使暂时能够获利,也可能会由于缺少长期资源支撑而最终失败。
3.2对投资项目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市场分析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要实现有效的市场分析,一是需要正确的市场调研结论,通过网络查询、行业报刊杂志、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商品需求、流通渠道、经营条件、竞争对手等方面进行项目市场调研,尽可能地取得完整、确切、及时的市场信息。二是需要运用科学的市场分析方法,根据市场调研报告,对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市场竞争、产品、市场综合等内容进行分析,并对为实现产品生产、销售而开展的项目投资方案进行分析。
3.3对投资项目进行正确的财务分析是项目成功的保障
企业项目投资的目标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相应的成本与收益。随着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与实物期权理论进行投资决策和风险分析。
(1)现值法。除了项目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投资报酬率、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静态指标外,要正确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就必须对财务净现值、财务净现值率、财务内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率等动态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
(2)对项目的不确定性进行投资分析。应用净现值法进行的投资决策,是在假定企业投资环境确定性下得出的,意味着企业对投资的未来收益是确知的,没有对影响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这样,企业的投资决策过程就是一个简单计算投资的未来收益与投资成本的比较过程,根据不变的折现率计算投资收益来决定是否投资,要么投资要么永远不投资。实际上,由于客观条件及有关因素的变动、预测技术局限等原因,可能导致项目实施结果与预测结论出现不一致,使项目具有不确定性,项目存在风险。
3.4其他投资决策因素分析
(1)技术可行性与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可分为:一是市场产品(即最终产品)的技术可行性,产品项目研发成功必须要通过小批量试制,来进行工艺验证,需要进行实现一定产量后的产能技术瓶颈分析,一般情况下不具有过大的技术问题。二是投资的产品(即中间产品)的技术可行性,在投资的固定资产上,一般也是使用成熟的产品,即使不够成熟,也可利用国内和国际的资源进行解决,并不存在太明显的技术问题。
项目实施方案主要论证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项目目标。主要对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资金计划制定及项目组人员工作分配计划的合理性进行分析,项目计划因为项目负责人不同而有所差异,企业可以根据已完成项目或其他企业的相关经验数据来判断,一般不具有太大的问题。
篇6
目前,很多优秀的会计核算软件都提供了相当多的功能供用户选择。因此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在建账之初,会计人员应遵循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选择好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及核算体系,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可能产生的各种管理要求,作好详尽、细致的准备工作,能够有效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避免 “出错—改正”的实施途径。
1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四个工作阶段
实施方法的四个主要内容实际上是四个循环渐进的实施阶段,在各个阶段中要分别完成、达到不同的工作任务,来开展实施工作,以达到企业预期的效果。
1.1项目准备阶段
项目分析,顾问收集企业资料,包括:合同、项目调研报告项目解决方案等,做到心中有数;建立双方项目组织(通常包括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项目实施小组、业务职能实施小组等);项目现场实施调研;明确和具体化项目实施需求后,确定实施方案;确定项目实施整体计划。
1.2在蓝图设计阶段
①选派合适的老师担任不同级别的培训任务。对管理层的培训必须选派熟悉业务和管理的顾问;对操作员的培训则必须由熟悉产品的顾问来做,系统管理员的培训教师则必须熟悉系统配置方法。
②顾问组织以企业负责人、中层管理干部、业务骨干等熟知业务的人员为组织队伍,指导该队伍准备业务仿真系统的静态数据和业务数据及仿真运行的关键业务流程,并按业务流程解决方案进行业务流程的原型测试。在每一个步骤中都要由测试人员进行原型测试和确认,不符合的流程要及时进行调整,修改业务解决方案。
③建立起新系统业务规程、制定系统数据准备方案、系统上线方案。同时,就系统的实际应用制定最终用户培训方案,对培训内容、方式、范围、人员以及培训结果的考核等都做出相关的指定。
1.3系统实现阶段
①顾问依据企业内的应用范围及涉及的部门跨度,让企业内相应的人员参与进来,共同讨论并协商解决静态数据编码一致性或名称等在理解上存在差异的情况;最终确定企业静态基础数据的编码规则;指导企业组织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准备工作。
②实施顾问给企业准备必要的培训资料,包括培训的标准课件和新业务操作规程。但最终用户的操作培训一定要由企业项目组成员来完成;最终用户培训后,应组织严格的考试,确保让合格的应用人员操作电算化系统。
③按计划正确、及时完成系统相关的设置工作,指导企业系统上线工作。
1.4验收交付阶段
项目总结,完成项目总结报告。报告包括几个方面:项目实施背景、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系统应用的产品和模块、项目实施应用范围和项目实施成果概述。
2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可以规避的风险
2.1缺乏控制的风险
项目实施范围界定不清、缺乏控制,造成项目实施过程中范围无限扩大,使项目失控陷入泥潭,无法收尾;没有制订出有效的项目整体实施策略与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整体的实施指导思想,造成项目无法达成既定目标。通过建立项目组织、制定总体实施方法、策略等工作内容可使上述风险得到避免。
2.2业务需求关注点过大的风险
业务需求关注点应是在项目实施周期内可以解决或基本可以解决的业务需求,也就是要突出、确定在项目实施周期内的实施重点,避免关注业务需求的细节及软件功能完美性。
2.3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的风险
项目启动初期,就已经物色好相关人员并做针对性的培养,使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将来项目的应用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通过标准培训、最终用户培训等一系列的培训,确保让合格的应用人员操作电算化系统,对电算化系统上线后的正常运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2.4推倒重做的风险
只有对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制订的业务解决方案才不会脱离企业实际,避免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以至实施工作推倒重做的结果,并且可以减少上线准备的工作量、系统上线的难度等等。
3注意事项
3.1实施方法的原则
①指导性原则:实施方法是项目实施工作的指南,是帮助顾问形成良好工作习惯和风格的工具,是确保项目按目标、按计划顺利进展的策略和方法。
②计划性原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项目实施过程的任何工作都要在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双方取得一致意见并严格遵照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分清责任,保证项目进展。
③规范性原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谨、规范地按照实施方法原则的要求进行实施工作,是实施顾问专业化的前提条件。
3.2确保实施方法的贯彻执行,需要通力合作
项目实施是一项集体合作进行的工程,需要企业与顾问紧密结合、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系统建设、数据准备和系统切换等各项工作,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转移,为企业培养懂得经营管理并掌握现代管理手段的骨干人才;才能保证专业的项目管理服务,确保企业会计电算化项目实施后系统的成功应用。
4结束语
企业在稳步推进会计电算化的同时,还应逐步推进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应按照国家经贸委《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中的要求,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密切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运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等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企业资源规划是将企业各部门包括财务、会计、生产、物料管理、品质管理、销售与分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连接成一个整体。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和企业内部流程的有效管理。依托erp等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不断应用,会计电算化包括的内容将发生根本改变,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将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李岩.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4.
[2] 陈果.浅谈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j].2006
篇7
一、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优势与不足
随着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工作年限的增加,其待遇也有所提高,在2000元至5000元之间所占比例为33.1%;在5000元至8000元之间为27.4%,而在8000元至12000元、12000元至16000元、16000元至25000元以及25000元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15.2%、13.6%、8.4%以及1.2%(表1)。由此可知,该专业毕业生待遇总体较为理想,就业前景较乐观。随着设计工作时间不断延续,毕业生的设计经验得到不断的积累,设计能力、管理能力等得到进一步提升,其所获得的回报也会进一步上升。环境设计专业在2015年11月份到2016年1月份的时候,收入水平呈下降趋势,但2016年1月份开始反弹,相关专业人员收入水平上升幅度较大,从而显示出本专业就业趋势在短暂低迷后,总体就业形势较为喜人(表2)。环境设计专业一方面具备就业优势,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程的衔接性不够。如今,各个高校基本都开设了环境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计划上,主要关注点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环节等相关课程上。在最终的专业课程方面,主要是以课程自身特点决定课程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很少注重专业课程前后衔接性,缺乏系统及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二是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与专业实习紧密性不足。即使高校努力提升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衔接度,但仍普遍存在学生所学内容与设计单位实践内容不能充分相融的问题,学生进入设计单位需要重新对本专业相关知识进行认知。部分学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等比较陈旧,甚至缺乏设计管理理念,导致学生毕业后需要进入设计单位重新了解并掌握设计知识与技能,并通过较长一段时间获得晋升为设计管理层面领导者的机会。
二、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笔者认为,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方式、方法,一是应注重专业课程前后衔接性,尤其是注重专业基础课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高校在设定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意目前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尽最大可能把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有效促成教学方式明确、方法得当、教学内容衔接紧密。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艺术学院2015级环境设计专业2016至2017学年第1学期教学过程为例(表3),学院在这学期先后开设了环境设计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2、计算机辅助设计-3三门基础课程与室内设计-1、景观设计-1两门专业课程。根据课教学计划,学院安排了有针对性的系统教学,先让学生学习手绘技能、设计软件等内容,再依据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对南京某小区一楼住宅进行实际测量,锻炼学生从方案落定——实际测量——方案草图绘制——软件绘制二维与三维场景等环节的能力,并引导其反复推敲再进行修改,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把住宅庭院景观一并作为室内设计-1系统设计环节的一部分,完成本门课程作业。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使教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学生能进行较为系统的课程体系学习;另一方面,通过一门课程为主线、其余课程为辅线的方式,使学生自身学习思路非常清晰,学习脉络非常明确,有助于实现“学以致用、学以擅用”的目的。二是要促成学生良好的实习意识。一方面,学校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平台;另一方面,教师必须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实习意识。通过这样的手段有效提高学生设计水平,进一步提升其设计技能。以上两种解决途径只是满足了学生适应设计领域的需求,但缺少企业对设计人才多角度的需求,也就是设计管理理念认知的人才。
三、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英国知名设计师马歇尔•法尔利于1966年对“设计管理”下了定义,他指出:“设计管理是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设计师,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可以看出,设计管理自设计出发,流经设计过程,归结于设计解决,管理是暗含在其中的方法论思维。现如今,部分高校的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或是课程教学中仍缺少设计管理学相关知识与理论,缺少对设计管理人才的培养。
(一)弥补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衔接密度的不足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以组块方式呈现,与其他课程组之间的密度不够、衔接性不强,正需要设计管理理念从中架构,以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目前,学院针对出现的问题,已经对原有人才培养计划做了较为科学的修订。
(二)调整任课教师教学思维
传统专业课程教学只是按照教学大纲既定的内容完成教学目标,缺失了模拟设计单位设计团队运作模式,这也是造成学生需要在设计单位进一步实习的原因之一。
(三)彰显学生由设计者转变为设计管理者的需要
按照单一培养目标,艺术设计类高校更多的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设计人才。但这一教学目标对具备了一定创业基础,又有创业需求的学生而言,缺少设计管理知识理论的教育,对其创业成功率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艺术设计类高校应积极引入设计管理理念,加强学生设计管理能力。这样,所培养出的毕业生不仅是优秀的设计人才,也可以成为较为成功的设计管理人才。
四、设计管理理念的运用
(一)设计管理理念的运用方法
对于设计管理理念的运用,首先,可引入合适的课题项目。现今,设计越来越成为一项有目的、有计划,与各学科、各部门相互协作的行为,如设计需要市场情报部门的支持,设计必须符合市场规律及相应的设计准则,设计工作有一定的方法与程序等。因此,要结合课程性质引入合适的课题项目,实现调研分析——项目探讨——拟定设计计划——项目协调——方案设计——设计深入——项目汇报全过程。其次,组建合理的设计团队。根据课程的课题项目性质与特点,以教学班为单位,学生可以自行组队。但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调研能力强、项目分析能力强、设计手绘或软件操作能力强、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强等条件,能够共同组成设计团队完成课题项目。最终,每个人依据自身能力,获得课程的最终成绩。再次,形成有效的设计管理模式。根据课题项目所组成的设计团队,由成员共同推选一名学生作为设计管理者,负责团队的组织协调工作,尽量发挥每位学生自身特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沟通、协商,提取合理的设计因素以完善课题项目内容。最后,实现具有实践性的设计成果。在课题设计团队中,每位学生依据自身所承担的设计任务,形成设计调研报告、项目分析报告、设计过程与效果图集,以及课题项目汇报PPT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特长,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方法。
(二)设计管理理念运用的意义
设计管理理念运用的意义有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有效促进课程内容前后衔接;二是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实习的紧密衔接,提高实践能力;三是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设计管理理念的意义与作用。结语总之,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不能仅以课程性质和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也不能以课程组方式进行教学,应合理运用设计管理理念,完善课程组衔接方法,为进一步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水平及管理能力进行有意义的尝试。大胆尝试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可否认的是,这类型的课程教学方式只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如大三与大四学生,一方面,这些学生已经接受过相关基础课程教学;另一方面,学习进入了相对专业的阶段,具备一定的专业课程设计能力,而且课程数量不多,有较多的时间实习。
参考文献:
[1]成乔明.设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篇8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办学理念的核心都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并都具体落实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学院的管理模式等方面。就目前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教育而言,在这四个方面尤其是教学模式仍然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致使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室内设计人才的要求。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观基础上,该观点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指导和促进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促进自身认知结构发展”。因此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目标,以工作室为平台,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将理论讲授与项目设计融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以自己的活动为基础的工作经验。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总结来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通常又分为“导师制工作室模式”、“双轨制工作室模式”及“项目式工作室制模式”等类型,后者是以工作室为基础,以真实项目为依托,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训练为核心,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和社会资源,进行项目教学,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对于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教育目标而言,“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优势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创业。
1.基于“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教学体系应该面向职业,并结合企业,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重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构建既符合艺术设计教育,又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工作室项目教学体系”[1]。因此在“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坚持“专业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的理念,以承载市场需求、就业导向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课程开发的运行架构,在宏观上重点解决课程的设置、结构与排序,在中观上解决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在微观上解决教学流程与教学方法手段三个层面的问题。
1.1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结构与课程排序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结构与课程排序是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宏观层面,体现专业培养思想与理念。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依据四川省及周边地区建筑室内装饰行业需求,与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企业专家共同分析建筑室内装饰工程设计与施工实施的过程所对应的职业情况,基于整体化的职业与工作分析归纳出44个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5个综合行动领域,即室内装饰设计员、绘图员、预算员、施工员、监理员,再将5个综合行动领域转换为13个学习领域,即专业课程。以“能力结构课程实施性质”为逻辑起点,确定专业教育课程结构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支持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人文素质课程、职业工具能力课程五段结构。遵循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按职业岗位素质、工具能力学习领域,职业岗位基本学习领域,职业岗位核学习领域,职业岗位拓展提升学习领域进行课程排序。
1.2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具体的课程内容是实现专业教育目标的载体,因此课程内容需要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要求进行选取。如《住宅空间设计与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本着先易后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原则,选取了小户型、大户型、别墅设计3个设计项目,每一个项目均以室内装饰设计师完整的项目接洽与分析,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室内空间组织与布局,界面构成与材料计划,采光与照明计划,家具与陈设选配,空间效果表达,施工图制作,方案整理汇报工作流程任务组织教学内容。
1.3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设计
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包含教学流程、教学方法与课程评价三个方面。就教学流程设计而言,应以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公司的项目设计工作流程为依据。如在《住宅空间设计与实训》等课程教学均以教师下达项目设计任务并就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立设计小组进行资料收集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与项目分析实地调研与调研报告撰写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进行方案的初步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小组初审方案修改与深化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方案复审空间效果表现方案文件汇集、项目O计报告与答辩流程进行教学设计。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用方面,主要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调研式教学法、小组探讨式教学法、工程现场引导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如《住宅空间设计与实训课程》总体上按5-8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职业岗位,履行岗位的职责,协同完成设计项目任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如涉及调研、材料、陈设、家具、灯具等计划就需运用工程现场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与项目分析就需运用小组探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领会和把握设计方法的路径、程序和手段等。
在课程评价设计方面以行动过程+设计成果综合评估,行动过程分项评估从“知识、素质、技能”三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每完成1个项目工作任务均有一次评价,有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指导教师测评三部分构成。设计成果综合评估考核设计创意、设计表现、设计与空间功能的符合度等,由指导教师签写成绩鉴定。
2.基于“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实施“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关键是专业教学团队的素质与职业能力。基于这两个方面,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室壬杓萍际踝ㄒ到萄团队建设,首先制定了专业教学团队教师标准,确定专业教学团队来源与结构,其次是制定并实施了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第一,制定专业教学团队教师标准,确定专业教学团队来源与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是跨学科、跨课程的教学团队,是为培养某职业领域专门人才,由明确分工,相互承担责任的相关学科或相关课程的教师个体组成的教学团队,职业教育、职业性和双师素质是其共性特征。专业教育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是专业教学团队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特点是集艺术、技术、工艺、经济为一体的专业,因此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在知识与技术标准上着重从艺术、技术、工艺、经济四个方面进行重点甄选。此外团队自我概念素质族、态度意愿素质族、能力技巧素质族、团队管理素质族要求也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构建的重要标准。依据标准,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确定了以专职教师为主,聘用或引进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行业企业一线设计师及项目管理人员为重点,建筑室内设计相关学科应届大学毕业生为重要补充的一支“双带头人+专任教学团队+兼职教学团队”的专业教学团队,逐渐形成“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的梯队结构。
第二,制定并实施了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尽管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在组建时各有所长,但从整体上看,也各有所短,因此加强专业团队建设规划与实施培养计划,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工作室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的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把现有的专业教学团队中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选派参加国培省培,参加专项技能培训和教改科研培训;二是派遣一般教师到行业企业顶岗实习,同时对行业企业引进的一线设计师进行教育教学培训;三是公开向国内外聘请工作室负责人或专业带头人;四是加强校际间交流,联合聘请外国、国内专家到校讲学,提升专业教学团队师资素质。
3.基于“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工作室建设
“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实施项目教学,本质就是要完成从接单到工程完工的整个工作流程。因此工作室要承担的就是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公司功能。尽管装饰装修工程公司,规模有大有小,但完成的设计项目工作流程基本是一样的,所以建立工作室首先要考虑的是功能,功能决定面积,功能决定工作岗位分区,功能决定必须的设施设备。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教师工作室与成都菡萏怡景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共建,规模定位为中小型,面积80平方米,除正常课程教学外,还承接住宅空间设计项目与工程施工。设立业务员、设计员、预算员、材料员、施工员技术岗位。在工作室负责人(总经理)的统筹安排下,开展项目教学、项目设计与社会服务。配套有相应的扫描仪、多媒体计算机、打印机、绘图仪、扫描仪、带摄像功能的数码相机、大容量移动硬盘等硬件设施设备。完善了工作所需的网络环境、素材光盘、网页三剑客、3DMAX、Photo shop、Auto CAD、网络管理等软件环境。同时建立工作制度和实际岗位管理所需要的规程、制度、标准。为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实施“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提供了保障。
4.“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运行管理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实施“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实行院(系)--专业群(教研室)--工作室(专业方向)三级管理模式。院(系)在专业建设上负责发展规划目标、专业群建设、考核指标建立、聘任专业带头人。专业群(教研室)负责专业群发展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团队组建、工作室建设。工作室(专业方向)负责专业研究方向、课程标准、教学组织、设计项目组织实施、对外合作等。专业带头人对院(系)负责,工作室负责人对专业带头人负责。
实施“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由于设计项目来源的动态性、聘请专家讲学等都可能改变原有的计划或程序,在内容上也会有出入,给教学管理带来较多的问题。为此,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就留余一定的空间,专业课程标准对其目标、方向的要求描述得较为详实,对教学的内容、时数要求较为宽松。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教学管理问题。
对工作室的经济管理主要是由院、系级与工作室签定工作室的教学、科研、实践、成果等任务指标,在完成计划内的任务指标外,把所有对外社会服务的设计、制作的项目纳入管理范畴,采取一种较为宽松的经济管理运作模式,项目的资金绝大部分由工作室自己支配。主要包括工作室的日常管理、项目的成本、参与项目的教师、学生酬劳等方面的费用。此外为处理好个人、集体、教学之间的关系,还需制定一整套令三者满意且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在个人、集体利益有保障的同时确保教学质量提升。
结语
篇9
TWI项目精益化管理强调“以终为始”“慎终如始”的理念,即在需求明确、方案策划时要系统性考虑培训目标与实现的可行性,强调从实际出发;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将工作指导培训、工作方法培训、工作关系培训分解细化,渗透到工作中;在培训评估与总结过程中,要围绕项目目标和实际工作进行再分析,提出新的目标,形成循环。最终,将TWI项目精益化管理作为一种深刻的培训文化,长期加以实践,充分挖掘和发挥它的潜能。
TWI项目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范围:适用于所有现场培训项目,包括常规性岗位练兵、专项技能培训、应急事故处理培训、技能竞赛集中培训等。
目标:清晰项目目标,加强培训项目精益化管理,确保目标在实施过程得到落实,提高培训有效性和满意度。
TWI项目精益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基本流程
(1)每年2月前,按照国网公司统一格式,下达项目计划。
(2)在项目实施前2-3月,结合学员需求、公司发展要求、主办部门意见三方面,进行项目目标分析与要素确认。
(3)项目实施前1-2月,进行项目方案策划。
(4)项目实施前1月,由人资部主任或培训专责或主办部门负责人、专责进行项目方案审核。
(5)项目实施前20天-30天,下达项目实施计划。
(6)项目实施前15-30天,导师做好与学员的沟通,了解需求,做好教学备课,配合培训中心做好培训现场准备工作。
(7)项目实施前3-15天,学员做好培训前期准备工作,知晓培训时间、地点、内容与目标。
(8)项目实施前3-30天,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做好培训前期准备工作。
(9)项目实施前1-4天,项目实施前确认、演练。
(10)培训项目实施:工作指导培训(JI),导师指导学员如何正确地、安全的、尽责的开展工作,使学员能够快速地掌握工作要领。培训以导师为主,培训中心配合组织实施,控制好培训质量和效果。工作方法培训(JM),导师通过改善工作方法,教导学员通过利用现有人力、工具、材料,在更少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培训项目实施:工作关系培训(JR),导师掌控学员情绪,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完成培训任务。
(11)培训结束当天-3周内,办理培训项目结束评估、总结与费用结算手续。
(12)培训结束当天-2个月内,做好项目费用结算ERP系统流转完毕。
(13)培训结束后做好重点培训项目三级评估,撰写培训项目三级评估报告。
关键流程说明
(1)项目目标分析――分析培训需求,建构VISA目标
TWI项目目标分析基于培训需求调研报告,培训中心分别对培训对象、培训对象的直属上级、以及上级的上级进行项目需求调研。调研内容一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当前重点工作和工作需求;二要研究、分析业务分管领导对该领域绩效提升的要求;三是掌握技能岗位员工当前能力与企业需要之间的差距。只有基于对培训需求透彻的分析,才会制定出贴合工作实际的VISA目标。
我们认为好的项目目标,应该达成以下效果,简称为 VISA目标:
V――开阔视野
I――更新知识
S――提升技能
A――调整思维、促使行动
即在项目目标落地时,要清楚,开阔学员哪方面的视野、学到哪些新的知识、提升哪些方面的技能、调整怎么样的思维、如何使他们在今后能够有所行动,学有所用。
(2)项目方案策划――以精益化管理的总策划思路,紧密关联培训效果的三个三分之一。
项目方案策划是一个项目计划工作,要对项目的范围进行说明,也是项目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因素。经过实践我们总结出影响培训效果的三个要素,既关联培训效果的三个三分之一。
表 关联培训效果的三个三分之一
第一个三分之一:好的导师,是培训的关键 第二个三分之一:培训组织有效 第三个三分之一:培训管理规范,培训服务周到
1)策划方案中能将培训目标分解到各门课程和各项训练上,即所有目标均须有相应的课程和操作任务来承担,目标可以重复分配,但不能有漏洞。 1)培训开始要有开班典礼、领导讲话环节。开班典礼营造培训氛围,学员了解此项培训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能更好融入、投入到项目当中。 1)自主管理、职责分明。培训班设立班委,职责分工不同,进行自主管理,接受导师统一领导。
2)选择敬业、负责、理论和实践能力强、有一定表达能力,熟悉该领域专业的导师。敬业负责的导师能根据学员情况精心准备。 2)培训中期要书面张贴阶段性成绩测试结果,而张贴效果起到看板作用,提升培训效果与学习氛围。 2)纪律严明、执行严肃。培训班要取得好效果需要有严明的纪律,而在执行过程要保持其严肃性。
3)导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现场经验、工作要求对学员学习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3)培训结束要有结业典礼或总结环节。总结环节一方面让学员代表谈收获,另一方面体现了组织者对学员的关注、鼓励。 3)管理有序、服务周到。培训组织应有序实施,流程控制到位。培训服务到位,对于学员反馈的后勤、学习等问题,落实后回复学员。
(3)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做好培训前期准备工作――“四个到位不可少”
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细致的工作,也是项目实施的开端,在这项工作当中,要做到“四个到位不可少”:计划分解到位不可少:各方沟通到位不可少:文档物品到位不可少:日程检查到位不可少。
(4)培训项目实施
1)工作指导培训(JI)。导师要做好工作指导培训准备,导师分步骤做好工做指导培训。步骤一:安排团队成员;步骤二:介绍操作,导师耐心讲述、解释和说明每一个重要的操作步骤,做第二遍以强调关键点,并能回答学员疑问;步骤三:尝试演示,让学员尝试完成操作并纠正其错误;学员再次操作时,向导师说明重要步骤及自己的理解;步骤四:跟进,让学员独立完成任务,并反复训练,导师应经常进行检查并提问。阶段性训练后,组织考试测验与评比。
2)工作方法培训(JM)。工作方法改善是工作创新的亮点所在,是工作效率提高的关键。如何改善工作方法,在导师指导下,分四步:分解工作;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提问;开发新方法;应用新方法。向导师提交新方法提议,训练过程中在安全、工艺、质量、数量和成本等方面取得数据支持,并将新方法付诸工作实践。
3)工作关系培训(JR)。员工与企业良好的工作关系能促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实现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如何才能使员工“由于愿意工作”而进行工作?从现场培训角度,分四个方面说明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基础。让每个学员知道自身工作进展情况,导师要乐意指出学员工作改进的方法,让他知道导师及公司对他的期望;适当给予表扬,导师应能发现学员的不寻常表现,并在事情保持热度时表扬学员,给予其信心和鼓励;充分利用和发挥每个人的能力,挖掘学员没有被利用的能力,绝不阻止个人的发展;由导师向学员传递企业文化,如导师应告知学员电力企业发展方向,体制变革本质及目标,并与学员一起工作接受变革,传递正能量等。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1)组织机构
要确保流程得到正常运行,需建立四级培训责任体系,即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参训部门。
(2)各部门主要职责
1)人力资源部为TWI项目精益化管理的责任部门,负责培训项目计划的制定、审核与组织实施,负责培训期间的监督、检查、考核管理。
2)培训中心负责培训项目计划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包括项目分析、培训安排,导师选聘、培训场地、实施培训、三级评估,负责培训的总结鉴定并上报人力资源部。
3)实训基地按照培训中心下达的培训方案具体组织实施,落实导师、培训场地、安排学员食宿、考勤等。
4)参训部门按项目培训计划,负责安排参训学员,并做好学员外出学习期间的工作安排,配合开展评估评价。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1)绩效评价指标与考核管理,公司成立以分管副总经理为组长,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主要负责人、专责人为成员的绩效考核管理小组,负责对培训项目全周期培训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2)人力资源部对培训项目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在培训期间,可通过向学员、导师发放调查问卷、考试考核等形式,对集中培训情况进行考评;培训结束后,可通过对学员所在单位对学员进行现场跟进、跟踪调查、抽查考试等进行调查。绩效考核结果报绩效考核管理小组,人力资源部将评价结果纳入公司业绩考核。
评估与改进
评估方法
(1)评估目的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指在培训项目实施之后,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在工作分析、岗位说明、绩效标准和管理以及培训要素之间的流程管理,这种流程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业绩,并在提高业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绩效标准,进而使TWI项目精益化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2)评估内容和范围
1)问卷调查:向学员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培训后总体反应和感受情况,了解培训项目的设置是否合适,了解培训导师的培训情况,培训中心组织情况。
2)通过现场考问和考试考核,确定学员受训后的行为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态度对工作的影响。
3)评估范围包括授课导师、培训中心、学员所在单位、学员。
(3)评估项目和标准,评估项目主要包括:
1)授课导师:主要有学员满意度、培训效果分析、任务完成情况、培训教学改革情况等。
2)学员:学员遵守纪律、完成任务、考试考核、团结协作等情况,以及实训基地、授课导师和其他学员的调查。
3)培训中心:主要有学员满意度、培训效果分析、计划执行情况、认真负责态度。
问卷调查,评估标准要达到所有问卷人95%以上。
(4)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类比法和绩效考核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施培训前后对比,了解培训的效果和质量。通过绩效考核法,掌握培训的实效,掌握实训基地、授课导师的负责态度和工作效率,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改进方向或对策
篇10
1.课程内容整合在课程内容中,传感器课程选择比较片面,较少考虑课程之间的自然衔接和相互配合,而检测技术课程的众多知识点与其他课程有复杂的联系。教师在课程讲授中,难免会出现有些内容重复讲授,而有些内容在各门课程中都没有深入阐述的情况,因此,将传感器技术和检测技术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机地整合为一门课程,整合后的课程从系统角度出发,以具体的检测实例入手提出检测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认识到传感器的重要性及意义所在。[3]针对学校的石化特点,笔者首选化工检测问题,其次是生产、生活问题,全面介绍传感器、检测技术,并将更多的学时用于介绍现代检测方法和以化工为背景的系统实例,更贴近于工程实际。[4]虚拟仪器[5]是一种计算机技术介入仪器领域所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仪器,将之应用于检测,可以实现对现场实时、在线、灵活、方便的检测,节省用户的开发时间,提高测量的精度。同时通过对不同传感器信号的采集,A/D转换,分析并采用虚拟仪器使检测系统构成简便实用,人机界面采用LabVIEW的编程语言让学生容易掌握且富有个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检测和过程控制的乐趣,是对传感与检测课程知识的扩展与延伸,虚拟仪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程的理论及应用,同时也让学生对虚拟仪器和实现虚拟仪器测量功能的基本原理有更深入的认识。实验采用由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数据采集模块与LabVIEW开发软件及PC机构成一个完整的虚拟仪器系统。CSY系列实验平台是用于提供各种传感器、信号激励源、处理电路;数据采集卡采集各类电量信号并传输给PC机,通过开发软件编程组成各类不同的检测系统如图1所示。实验过程中,学生依据被控对象自行选择传感器,对所有来自传感器检测到的或者直接由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各种信号,经过预处理,由数据采集卡输入通道完成数据采集,采用LabVIEW进行程序设计,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实现信号的存储、显示等功能,这个过程让学生完整地体会到过程检测基本原理和方法。[6]使学生从信号的发生、采集、处理、显示中得到训练,真正使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强化和提高。2.教学具体实施由于传感器与检测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上教师以工程实践中最通用的测量案例和课堂实验为主线,采用项目教学,将教学目标浓缩在项目中,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对象,对项目进行分解,让学生围绕项目各个方面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样完成了项目也就实现了教学目标。项目教学导向由五个基本步骤构成。(1)项目描述。项目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因此学生首先了解生产实际是项目教学的第一步,进而才能得到实用的适合的项目主题,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检测和控制反应釜中液体的温度,使之能够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得出可靠的试验数据或是合格产品。同样压力监控应用也非常广泛,如锅炉蒸汽与水的压力监控,炼油厂减压蒸馏的真空压力监测等等,而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对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也成为需要。根据这些工程应用,培养学生对项目的文献检索能力。通过生产调研、文献检索来撰写调研报告,确定设计任务及思路,同时培养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本项目以反应釜中液体的温度检测为项目背景,说明整个项目驱动教学在课程中的具体实施。(2)项目要求。根据项目任务设定项目要求。在“反应釜液体温度检测”这一项目中要求学生了解温度测量的原理,掌握热电偶、热电阻和热敏电阻的原理、种类、结构与应用,重点掌握热电偶的基本定理、基本类型、温度补偿方法及使用热电偶测温的方法,掌握热电阻内部引线方式及其适用场合,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并会使用分度表,学会设计测量转换电路,并能根据项目任务,以组或个人为单位,让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3)项目分析及设计。项目任务确定后,教师不急于讲解,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提出其中隐含的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理解掌握新知识,并运用其解决相关项目问题。在检测反应釜中液体温度这一项目中,温度传感器的选择是一大重点。因为在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有相当多的重要工艺是在高温、高压和强腐蚀环境中实施的,因此对于传感器的选择,同样也必须具有耐高温、高压及抗腐蚀的特点。这些都需要学生分析了解。其次,还需要让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根据信号给传感器选用调理电路;2)根据传感器设计运放、模数/数模转换及选用专用芯片设计检测电路;3)设计单片机与温度传感器接口电路并完成相应软件设计等。整个设计过程让学生掌握检测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及其特性。项目在实验台上完成试验调试。采用模块化结构的CSY-2000实验平台,利用传感器和相应实验模块开展实验。再引入虚拟仪器开发软件LabVIEW,完成数据采集、处理、显示、查询程序设计,实现虚拟仪器开发。(4)项目完成。整个项目[7]框架为:被测信号传感器信号处理板数据采集卡PC/LabVIEW。在分析完每一步骤后,每组学生各自通过不同设计完成项目。项目完成流程:首先绘制电路原理图,并根据需要列出元件仪器设备清单。其次学生自行选择元器件组建实验平台,完成系统的整体设计及调试,再通过采用LabVIEW完成虚拟仪器功能。项目中LabVIEW采用串口通信方式,在LabVIEW平台下采用标准的输入输出应用程序接口VISA处理串口,同时设计前面板,如图2所示,实现数据采集及显示,执行程序可在屏幕上看到当前温度的动态采样值和图表显示及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显示。并可实现温度上限报警功能同时还可将采样数据保存到用户指定文件中。整个项目使学生从设计到实现、从局部到系统、从硬件连接到软件设计得到多方面的训练,既拓宽了知识面又提高了综合能力。教师分阶段及时跟进,促其达到预期目标。最后,完成项目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设计方案、设计步骤等方面的总结性阐述;还应有对原始数据的记录、处理及分析。整个实验过程拓展了实验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了知识面,提高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项目评估及考核。项目完成后,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项目进行自我评估,由每组学生分别介绍项目实施的具体任务、目标、方法以及收获和体会。教师的评估除了考核项目成果外,还要指出学生项目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重点分析项目相对应的知识点掌握情况,[8]并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重在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包括与人合作的能力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学习,掌握好基本技能。在评定学生成绩时注重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及时表扬新思想、新创意、新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教与学最佳的统一。
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基于项目驱动模式下“传感器技术”与“检测技术”课程整合已经在逐步应用,借助虚拟仪器技术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淡化了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验教学及应用,这些改进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了理论知识,极大地扩展了课程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同时增强他们的动手、创新、交流和组织的能力,真正培养了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兴趣和信心。测控2007级至2009级学生中超过30%的学生参加了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包括积极参加校级电子科技大赛、省级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等,例如结合当前的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研究热点完成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等,并获得很好的奖项。可见,课程改革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设备资金不足、师资力量欠缺等等,还需不断改进、完善、实践,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作者:徐小玲刘美工作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篇11
一、课程定位
《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模块课程。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教学重点应从本科院校或计算机专业的系统设计开发等转向更为贴切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需求的系统的操作与使用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够完成由连锁企业总部信息系统、门店信息系统、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与客户信息管理等四个主项目构成的若干学习任务。理解信息系统在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了解连锁企业信息系统构成和主要软件,掌握总部、门店和配送中心等重要的信息系统操作方法,通过实验熟悉相关的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为今后的社会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课程设计思路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高职大学生相对基础较差,在学习《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时所必备的计算机和企业理论知识方面有所欠缺,使得无法从较深层次理解系统操作与设计的内涵;另外,高职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对问题的认识缺少直观性,同时,对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明显缺乏兴趣。
2.课程方面。《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属于交叉性综合课程,需要掌握信息系统的具体操作,又要求利用系统进行相关的管理决策。因此,课程内容具有高度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征,要求学生在连锁企业相关理论方面及计算机技术方面有较高水平,课程的学习具有较高的难度。此外,课程内容与企业和社会实际不贴近,学生感觉学习很抽象、空洞和枯燥。结果是学校课程教学与专业建设不一致,学生学习所得与考试成绩不一致。
3.教学方面。高职学校的教学设备、师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在系统采购、数据升级方面投入不足,使得学生面临无系统操作的尴尬局面;此外,系统理论与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使得教师在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在师资方面明显跟不上技术的更新。高职院校教授信息系统的教师大多非信息系统专业出身,懂技术的不懂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懂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懂技术,教师力量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二)课程设计思路
1.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遵循项目导向的教学理念,按照连锁企业的实际工作设计教学的过程。知识技能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结构,按照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这一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知识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2.在课程实施设计中,以适应“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主。在教学中体现职业活动导向的理念,按照“项目教学法”设计和实际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活动中让学生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注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团队学习,通过小组同学的交往、交流和相互协作,实现对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使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创新发展相同步,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无缝连接。
3.在效果评价设计上,以学习目标成为评价标准,过程考核为主要方式。以任务完成情况为评价主因素,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每个项目就是企业中的一项真实工作业务,每个任务就是该项业务的一项具体工作。教学内容不按理论知识体系排列,而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为线索排列,并在实践教学中根据需要选择相关的理论知识加以传授,真正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企业是如何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员工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素质。通过学生完成情况,也可以很直观地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将提高学生对任务问题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作为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
三、《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教学要求及项目设计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连锁企业门店、配送中心、总部等信息系统的操作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使用与操作以及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根据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原则,结合《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课程特征和企业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如下教学项目,以供学生学习与操作。
(一)连锁企业信息系统认知
1.教学目标。(1)能采用合理的调研方式,搜集连锁企业信息;(2)能建立连锁企业信息系统架构;(3)能分析不同企业所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
2.项目设计。项目一:连锁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调研。项目步骤:(1)确定调研活动需采用的方法;(2)选择两家连锁企业进行走访,记录它们的规模和使用信息化度;(3)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两家企业信息化的差异及其原因,撰写调研报告。项目二:参观连锁超市信息系统运用。操作步骤:(1)将班级同学分成两组,每组由1名带队教师带领至连锁超市;(2)讲解连锁超市信息系统构成及其相应功能等知识;(3)要求学生现场观察超市信息系统的作业流程并记录;(4)回校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5)最终明确连锁企业信息系统构成及其运行状况。
(二)连锁门店信息系统
1.教学目标。(1)会操作pos系统;(2)能制作会员卡和积分卡;(3)能使用后台管理信息系统;
2.项目设计。项目一:pos机的使用。项目步骤:(1)pos机的初始设置;(2)将班级同学分组,一组模拟顾客,一组模拟销售人员操作pos机;(3)记录pos机使用结果;(4)根据操作过程,讨论pos机使用易出错的部分及其改进措施。项目二:会员卡与积分卡的制作。项目步骤:(1)安装会员卡与积分卡制作软件;(2)使用软件,根据要求制定不同类型与标准的购物卡;(3)讨论制作过程中易出错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项目三:后台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项目步骤:(1)登录后台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后台管理的各项作业;(3)绘制后台管理信息系统作业流程。
(三)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1.教学目标。(1)会制作商品条形码;(2)能使用条形码识别设备检查条码制作结果;(2)会操作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2.项目设计。项目一:参观连锁企业配送中心。操作步骤:(1)将班级同学分成两组,每组由带队教师带领至连锁企业配送中心;(2)讲解配送中心信息系统构成及功能等知识;(3)要求学生现场观察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作业流程并记录;(4)回校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5)最终明确该配送中心信息系统运行状况。项目二:条形码的制作。项目步骤:(1)根据要求按照相应的条码编制软件并进行安装;(2)根据商品的性质安装条形码规范对条码进行设置;(3)按照要求打印出条码;(4)使用条码扫描系统对条码进行扫描和识别。
(四)连锁企业总部信息系统
1.教学目标。(1)能运用进货信息系统;(2)能运用销售信息系统;(3)能使用进存销系统收集与分析决策所需的数据与信息;(4)能合理使用决策支持系统做出相关决策。
2.项目设计。项目一:进销管理系统的操作。项目步骤:(1)登陆连锁进销管理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商品进销管理系统的各项作业;(3)绘制商品进销作业流程。项目二:商品进销存统计与分析系统操作。项目步骤:(1)登陆连锁商品进销存统计与分析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商品进销存统计与分析系统的各项作业;(3)绘制商品进销存统计与分析系统作业流程。项目三:总部决策支持系统的操作。项目步骤:(1)登陆连锁企业总部决策支持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总部决策支持系统的各项作业;(3)绘制总部决策支持系统作业流程。
(五)连锁企业电子商务与客户信息管理
1.教学目标。(1)能分析建立连锁企业电子商务战略;(2)能操作电子商务平台;(3)能使用客户信息系统;(4)能通过客户信息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2.项目设计。项目一:模拟电子商务的实践活动。项目步骤:(1)按照角色将班级学生分为9个小组;(2)登陆电子商务平台;(3)赋予不同角色相应的权限;(4)进行电子商务的相关操作;(5)讨论电子商务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项目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项目步骤:(1)登陆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作业;(3)绘制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作业流程。
(六)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绩效评价
1.教学目标。(1)会选择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绩效的评价指标;(2)能进行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评价。
2.项目设计。项目一:调研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绩效评价的指标。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调查配送绩效的评价标准,并讨论各个指标的内涵。项目二: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绩效的评价。操作步骤:(1)将班级学生5-6人分为一组;(2)给定一家超市信息系统经营情况资料;(3)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评价该配送企业的绩效;(4)进行班级讨论。
四、教学考核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压力与动力,因此设计出与项目驱动法想适应的考核标准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以传统的考核方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课程考核方式
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的多元考核方式。在考核具体操作方面主要有平时考核、项目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内容,作为课程成绩评定依据,三项成绩的权重分别为20%、50%和30%。
(二)课程考核重点在于项目考核
根据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和工作态度进行评定,具体包括项目分析成绩和任务完成结果成绩。
(三)课程考核范围
包括本课程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外,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责任纳入考核范围,以引导学生注重综合职业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戈,王洪海.基于项目驱动的”管理信系统”课程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7.
[2]李红霞.项目驱动式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
[3]纪贤标,邵哲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8.1.
[4]寇长华,曾琢.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科学出版社,2012.6.
篇1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BKZZ2011041)、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项目编号:201139277)、2011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096-02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测量和仪器科学领域唯一的本科专业,而作为测控专业核心课程的传感器技术、检测技术等系列课程集成了机械、电子、光学、电磁学等方面的知识,与生产、科研实践联系紧密,是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技术。但由于该方面课程内容多、发展快、涉及知识面广,虽然本专业在原有的教学内容、方法上已作了许多改革,但仍没从系统优化角度统一研究,还不足以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程实施和评价环节不断暴露出不足,主要有两点:一是课程内容起点低、知识重复性多,课程的学时分配不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二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较少考虑课程之间的自然衔接和相互配合,没有从学科的发展来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和学科素质培养。实践性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存在着实践层次低,系统性差等问题。
为了适应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将传感器技术和检测技术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加入虚拟仪器相关内容,扩充教学信息量,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培养质量。
一、课程现状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测控专业开设传感器技术课程共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主要讲授各种物理量的电测变换技术,介绍各类传感器工作原理、应用方法。实验主要通过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成。检测技术课程共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验教学6学时。主要介绍各种被测物理信号的提取分析和处理的理论方法,实验主要为温度、流量、物位、压力等信号的测量与标定。两门课[1]都作为介绍信息获取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常用传感器、控制元件的性能并会选用传感器,并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熟知典型物理量的检测,掌握信号获取、传输、处理及检测的一般方法。在能力上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同时传统的测控仪表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尤其是在石化领域,很多待测变量与生产密切相关,但由于技术水平、工作环境等原因,不能在线测量这些变量,为解决这类变量的估计和控制问题,虚拟仪器[2]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人们所关注。本校作为具有石化特色的本科院校,要求测控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有过硬的检测知识,还应顺应虚拟仪器技术在测控领域引领的发展潮流,具备根据不同应用而开发数据采集和仪器控制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测控和设计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随着测控领域不断提高的测试要求,如若根据各自的侧重不同将”传感器技术”、”检测技术”与”虚拟仪器”课程中部分内容进行整合,组成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全面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课程整合
1.课程内容整合
在课程内容中,传感器课程选择比较片面,较少考虑课程之间的自然衔接和相互配合,而检测技术课程的众多知识点与其他课程有复杂的联系。教师在课程讲授中,难免会出现有些内容重复讲授,而有些内容在各门课程中都没有深入阐述的情况,因此,将传感器技术和检测技术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机地整合为一门课程,整合后的课程从系统角度出发,以具体的检测实例入手提出检测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认识到传感器的重要性及意义所在。[3]针对学校的石化特点,笔者首选化工检测问题,其次是生产、生活问题,全面介绍传感器、检测技术,并将更多的学时用于介绍现代检测方法和以化工为背景的系统实例,更贴近于工程实际。[4]
虚拟仪器[5]是一种计算机技术介入仪器领域所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仪器,将之应用于检测,可以实现对现场实时、在线、灵活、方便的检测,节省用户的开发时间,提高测量的精度。同时通过对不同传感器信号的采集,A/D转换,分析并采用虚拟仪器使检测系统构成简便实用,人机界面采用LabVIEW的编程语言让学生容易掌握且富有个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检测和过程控制的乐趣,是对传感与检测课程知识的扩展与延伸,虚拟仪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程的理论及应用,同时也让学生对虚拟仪器和实现虚拟仪器测量功能的基本原理有更深入的认识。
实验采用由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数据采集模块与LabVIEW开发软件及PC机构成一个完整的虚拟仪器系统。CSY系列实验平台是用于提供各种传感器、信号激励源、处理电路;数据采集卡采集各类电量信号并传输给PC机,通过开发软件编程组成各类不同的检测系统如图1所示。
实验过程中,学生依据被控对象自行选择传感器,对所有来自传感器检测到的或者直接由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各种信号,经过预处理,由数据采集卡输入通道完成数据采集,采用LabVIEW进行程序设计,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实现信号的存储、显示等功能,这个过程让学生完整地体会到过程检测基本原理和方法。[6]使学生从信号的发生、采集、处理、显示中得到训练,真正使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强化和提高。
2.教学具体实施
由于传感器与检测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上教师以工程实践中最通用的测量案例和课堂实验为主线,采用项目教学,将教学目标浓缩在项目中,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对象,对项目进行分解,让学生围绕项目各个方面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样完成了项目也就实现了教学目标。项目教学导向由五个基本步骤构成。
(1)项目描述。项目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因此学生首先了解生产实际是项目教学的第一步,进而才能得到实用的适合的项目主题,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检测和控制反应釜中液体的温度,使之能够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得出可靠的试验数据或是合格产品。同样压力监控应用也非常广泛,如锅炉蒸汽与水的压力监控,炼油厂减压蒸馏的真空压力监测等等,而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对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也成为需要。根据这些工程应用,培养学生对项目的文献检索能力。通过生产调研、文献检索来撰写调研报告,确定设计任务及思路,同时培养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本项目以反应釜中液体的温度检测为项目背景,说明整个项目驱动教学在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2)项目要求。根据项目任务设定项目要求。在“反应釜液体温度检测”这一项目中要求学生了解温度测量的原理,掌握热电偶、热电阻和热敏电阻的原理、种类、结构与应用,重点掌握热电偶的基本定理、基本类型、温度补偿方法及使用热电偶测温的方法,掌握热电阻内部引线方式及其适用场合,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并会使用分度表,学会设计测量转换电路,并能根据项目任务,以组或个人为单位,让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
(3)项目分析及设计。项目任务确定后,教师不急于讲解,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提出其中隐含的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理解掌握新知识,并运用其解决相关项目问题。在检测反应釜中液体温度这一项目中,温度传感器的选择是一大重点。因为在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有相当多的重要工艺是在高温、高压和强腐蚀环境中实施的,因此对于传感器的选择,同样也必须具有耐高温、高压及抗腐蚀的特点。这些都需要学生分析了解。其次,还需要让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根据信号给传感器选用调理电路;2)根据传感器设计运放、模数/数模转换及选用专用芯片设计检测电路;3)设计单片机与温度传感器接口电路并完成相应软件设计等。整个设计过程让学生掌握检测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及其特性。
项目在实验台上完成试验调试。采用模块化结构的CSY-2000实验平台,利用传感器和相应实验模块开展实验。再引入虚拟仪器开发软件LabVIEW,完成数据采集、处理、显示、查询程序设计,实现虚拟仪器开发。
(4)项目完成。整个项目[7]框架为:被测信号传感器信号处理板数据采集卡 PC/LabVIEW。在分析完每一步骤后,每组学生各自通过不同设计完成项目。项目完成流程:首先绘制电路原理图,并根据需要列出元件仪器设备清单。其次学生自行选择元器件组建实验平台,完成系统的整体设计及调试,再通过采用LabVIEW完成虚拟仪器功能。项目中LabVIEW采用串口通信方式,在LabVIEW平台下采用标准的输入输出应用程序接口VISA处理串口,同时设计前面板,如图2所示,实现数据采集及显示,执行程序可在屏幕上看到当前温度的动态采样值和图表显示及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显示。并可实现温度上限报警功能同时还可将采样数据保存到用户指定文件中。整个项目使学生从设计到实现、从局部到系统、从硬件连接到软件设计得到多方面的训练,既拓宽了知识面又提高了综合能力。
教师分阶段及时跟进,促其达到预期目标。最后,完成项目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设计方案、设计步骤等方面的总结性阐述;还应有对原始数据的记录、处理及分析。整个实验过程拓展了实验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了知识面,提高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项目评估及考核。项目完成后,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项目进行自我评估,由每组学生分别介绍项目实施的具体任务、目标、方法以及收获和体会。教师的评估除了考核项目成果外,还要指出学生项目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重点分析项目相对应的知识点掌握情况,[8]并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重在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包括与人合作的能力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学习,掌握好基本技能。在评定学生成绩时注重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及时表扬新思想、新创意、新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教与学最佳的统一。
三、结束语
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基于项目驱动模式下“传感器技术”与“检测技术”课程整合已经在逐步应用,借助虚拟仪器技术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淡化了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验教学及应用,这些改进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了理论知识,极大地扩展了课程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同时增强他们的动手、创新、交流和组织的能力,真正培养了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兴趣和信心。测控2007级至2009级学生中超过30%的学生参加了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包括积极参加校级电子科技大赛、省级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等,例如结合当前的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研究热点完成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等,并获得很好的奖项。可见,课程改革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设备资金不足、师资力量欠缺等等,还需不断改进、完善、实践,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季云.“传感与检测技术”项目化教学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108-109.
[2]姚素芬,膝建辅.LabVIEW在过程检测与仪表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S1):166-168.
[3]周冀馨.检测控制技术综合应用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1):69,76.
[4]乐恺,郭美荣.热工自动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的整合与优化[J].中国冶金教育,2011,(4):40-41,44.
[5]蒋彦,袁锋伟,朱慧玲,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虚拟仪器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7):32-33.
篇13
企业价值的概念提出时间很早,美国一学者将其应用在学生的教材中,主要是讲解企业价值的内涵和运行模式,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实际贸易金融活动中运行企业机制,主要是分析其实质概念。我们将企业对用户加权平均成本的折现率作为研究突破口,能实现对现金流量的有效预估。企业只有保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创收更多的流动资金,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价值的优化运行和发展,也就更加便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成本管理和内部控制关系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要实现企业规模和实力的增加,就要对市场进行不断的挖掘,深度分析整体经济市场的实际内涵。但是,社会的进步为企业经营带来了机遇,也同时带来了挑战,企业要想实现整体经营结构和经营效益的双向升级,就要集中关注两者之间的问题和结构,保证对实际项目能进行有效的查询。也就是说,企业内部控制和成本管理能力的升级,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决策问题的呈现和解决,也能为企业运行的项目提供更有效的数据和参考。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要提升其成本控制意识,实现管理措施和管理人员的融合,建立在项目经验和项目分析之上,不仅能提高项目监督人员的管控机制,也能实现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优化整体企业管控结构。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保证内部控制结构目标明确,实现权责问题的分离,积极调动人员成本控制结构和控制过程,只有优化认知内部控制结构和成本管理项目支架能达到成本控制目标。
二、企业成本管理和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1.内部控制问题和困境
(1)内控环境缺失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只有保证内控环境的优化,才能建立更加优秀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项目等,然而,在实际企业管理过程中,并没有针对具体问题建立有效的项目解决方案,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内部对于传统管理理念还是比较陈旧,另一方面是经营管理权还只是留存在少数领导手中,另外,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不能运行优化董事会制度,也会导致整体管理效果得不到有效的评估,无法将具体事项结合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就会导致所有项目的顺利开展受到阻碍。
(2)内控机构缺失
企业的内部控制项目主要由财务人员进行核对,企业规模增大以及经济活动的增多都会导致其内部员工出现职业倦怠,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于工作项目和压力过大,就会出现缺乏操作手段和操作方法的问题,企业内部员工经常会认为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项目都是财务人员的工作,和自身无关,这样的理念会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缺乏顺应性,而平添了许多的抵触情绪,甚至会导致财务信息缺乏真实性以及错报漏报的问题,这对于企业内部控制项目的运行非常不利,若是出现随意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也会到企业造成难以预估的影响。
(3)预警机制缺失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要保证内部控制的初衷,就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意识,然而,在企业内部运行过程中,员工以及领导层面都会出现风险意识薄弱的问题,就会出现风险预防机制的缺失,没有良性的风险控制和风险挽救措施,就会导致整体企业管理陷入僵局,甚至出现风险评估以及审核项目出现严重偏差。内部预警机制缺失,就会导致整体管理结构和管理效应非常的不足,由于缺乏风险预警,企业造成经济效益的缺失也成为了资金重大亏损的问题。
2.成本管理问题和困境
(1)管理观念缺失
观念的薄弱,会导致整体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塌陷,特别是企业内部针对成本控制意识和观念的缺失问题。在企业内部,出现成本管理观念缺失问题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将成本控制笼统的认为是生产成本控制,就会对产品从生产过程结束后的流通和存储价值。另外,由于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要对企业成本情况的分析,若是此项环节缺失,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和效益就会极度缩减,企业也就丧失了最基本的市场竞争力。
(2)管理办法缺失
目前,许多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会出现成本管理办法缺失的问题,甚至会使用粗放型管理模式,不仅成本信息不真实,企业管理模式和结构也会影响到很多方面。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没有细节性的成本本管理措施,企业将面临成本控制标准的难以统一。另外,某些企业对于成本管理控制问题的了解还比较片面,不计严重忽略了产品性能的经济性,和销售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3)内部核算缺失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内部核算机制是重中之重,管理人员要给予其必要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传统核算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时展需求。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自动化控制结构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只有保证资源、产品以及服务项目的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才能保障企业的顺利发展,但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企业若是不能运行严谨优化的内部核算机制,就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不良影响。
三、强化成本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意见
1.强化成本管理意见
(1)充分践行分工控制
在践行分工控制项目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提升对于分工控制项目以及内涵的关注度,确立起是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位置,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效的运行权责划分,实现优化的分配原则。其二,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要针对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业务分工,以实现岗位工作对号入座。其三,企业在建立岗位分职基础上,强化每一个员工的统一是一致的,要促进员工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在建立监督机制和奖惩规范后,有效的实现岗位分析,保障内部控制的高效开展。
(2)优化运行成本核算
企业要充分认知实际管理过程中的成本预算,也就是说,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组织全员建立有效的成本认知,并且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保证其能顺利的进行成本核算,并且能为企业提供有效扩大成本核算范围的能力。管理项目中,首先要针对完全成本进行估算,主要涉及项目成本,不仅包括项目固定制造成本,也包括一些项目的变动制造成本以及员工的直接工资等。另外,管理人员要针对成本核算项目的进程给予必要的关注,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有效的项目处理机制升级。
(3)优化企业现金流量
对于企业来说,现金流量的数值是促进财务管理有效性的最大价值化体现,企业只有保证足够的现金流量,才能顺利推进整体企业相应运营项目的正常推进,这就需要管理人员给予现金运行机制必要的关注。其一,要遵循产品的生产原则,对市场进行精准定位。其二,集中强化企业内部对于成本费用的管控机制,保证对生产流程、运输流程以及销售流程等进行科学化安排。其三,企业内部要强化资金的管理力度,优化消费者对于企业信用等级的认可,对于经营中应该及时收取的项目进行详细的登记和回访,保证回笼资金的稳定性,也要集中防止企业资金的恶性流失。
(4)推进可秩序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真正的发展是充分践行可续发展观的发展,需要的是可持续性的长远进步,企业要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竞争力,就要集中升级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保证企业的实际市场价值越来越高。其一,企业要有效的运行内部控制结构和成本管理理念,保证企业整体的正向发展。其二,要建立优化的财务管理模式,针对经营环境进行有效的优化。并且要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管理认知,有效均衡财务价值和人员价值,利用财务人员的升级带动整个企业内部管控力度的升级。
2.内部控制管理意见
(1)优化控制环境
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集中优化能力,从而建构更加健全完整的控制环境。其一,企业要集中力度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强化各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对于控制环境优化的认知度,实现控制环境优化的常态化发展。其二,针对计算机技术,要进行有效的融合,保证互联网系统的安全运行,也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和升级,只有保证整体项目运行结构的安全和透明,才能实现最优化工作运行模型。
(2)强化计算机融合
在进行计算机和市场运行结构融合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首先要建立有效的市场调研报告,集中做好筛查以及风险分析工作,在建立有效的关键控制点后,有效的确定控制对象,管理人员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建立控制流程,最终制定有效的制度和项目运行机制。见图:
(3)强化内部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