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减轻学生负担首要的就是要减少学生的作业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布置作业要适度,体现少而精,避免重复。每天的作业要保证学生在一小时内能够完成。比如,如果作业是抄写英语课文,那么教师就应该对学生抄写课文提出建议。可以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主选择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的句子来抄写,让不爱积累单词的学生多做一些读写方面的题,让马虎、爱写错单词的学生多写一些单词,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安排作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强调学生的家庭教育
学生的课余生活非常单一,学生放学后适合学生的场所少之又少,我们把学生从厚厚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去选择,可是让学生可以选择的活动、场所却很少。因此,很多学生在课后选择了网吧、台球厅等娱乐场所,渐渐地沾染了很多不良习气。
从去年起,辽宁省就规定所有的初、高中禁止在周末及平时对学生进行有组织的补课,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可是很多学生课内的负担是减轻了,可是课外的负担却增加了,很多家长在每天五点钟放学后,不是把孩子送到学生所在班级的任课老师家里,就是送到学校周边很多的课外补习班、自习室里,不仅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更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很多辅导班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对孩子不负责任,完全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家长要多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家庭教育永远是不可缺少的,为人父母就应该尽一生的责任。减负还应该教育我们的家长:不要把孩子盲目地推向各种教育机构。靠谁不如靠自己,让家长自己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三、规范学校的教学管理,对减负常抓不懈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具体的实处,不能是流于形式,表面化、样子化、一阵风,要让学生家长真真切切感受到减负带来的好处。我们的各级教育部门也应该起到自己的监督作用,执行政策要持之以恒,把学生的减负摆到议事日程。大刀阔斧、毫不懈怠,立足于长远,不能只凭一时的热情。长时间的坚持下去,才能做到真正的减负。同时让家长和一些社会力量也起到监督的左右,一有反弹的现象,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把早自习和下午自习时间真正的留给学生,早自己不允许老师进到教室讲课。下午的自习让学生自主地预习、复习,完成当天的作业,老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答疑。
学校应多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保证开一次全校包括初三师生在内的运动会、演讲(包括英语)、球类比赛、郊游、写作、舞蹈等活动。做到每周有一次小活动,每月有一次校级的大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增长自己的技能、扩展眼界、丰富知识、施展才华。这样既较少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而使学生以更饱满的状态从事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作业的布置要简易化、多样化
篇2
一、严格控制学生一日在校学习时间:
1、严格作息时间。全体学生必须按照区教育局统一下发的作息时间表上、放学,无论什么事,无论什么情况,班主任都不得随意提前学生早晨到校的时间,更不能随意延长学生放学时间。
2、严禁利用学生中午休息时间和放学后时间补课,要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效益。
二、严格控制作业总量:
1、严格按照学校规定布置作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年级做作业时间不超过30分钟,四、五年级做作业时间不超过45分钟,六年级做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周六、周日、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作业布置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和活动性,实现师生“同心、同行、同乐”。
2、做到“五留五不留”。即:留层次型作业、留自主型作业、留实践型作业、留创编型作业、留养成型作业。不留超时超量作业,不留节日作业,不留机械重复性作业,不留惩罚性作业。
3、积极推进作业批改的改革。在考虑针对不同学生智能特征布置不同形式作业的同时,也应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完成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转变为师生间平等互动对话交流的人文活动。教师要带着微笑,欣赏学生的作业;带着平等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三、加强对各类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管理:
1、对各类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学校建立学困生一帮一帮教制度。
2、建立各类在学习上有困难学生的档案。
四、严格落实课程计划:
严格按照学校的课程表上课,不准随意调课,如确需调课,提前到教导处登记,并要提前通知学生做好准备。要求学生每天只带当天的课本及学习用具,减轻学生书包过重的现象,班内课程表让每个学生都知道,以便随时查看每天课程情况。
篇3
这是学生课业负担最为主要的和最为直接的来源。
2.家庭方面
许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而“揠苗助长”。或者给孩子请家教,或者送孩子进各种各样的学习班,恨不得让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生怕孩子浪费掉一点儿时间。
3.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的作用,相对于学校和家庭来说比较间接,但其作用是深远而巨大的,可以说其作用是根本性的。目前,在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许多学校仍然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应试教育”“千军万马挤升学独木桥”的局面并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行社会的人才观念和用人制度。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上的各类招聘,首要条件就是学历,这种“重学历、轻学力,重文凭、轻水平”的用人制度,势必要引导学校和学生走上“应试教育”的轨道。中国是人口大国,激烈的升学竞争必然要导致学生的学业竞争,进而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处于“超负荷”的状态。
4.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业负担过重的受害者,但分析其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也不能忽略其自身。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极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情景当中,大多数学生还是唯教师之命是从,不折不扣地遵循教师的安排,即使是已经掌握了的东西,仍然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毫无意义的作业,而不敢向教师说“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承载着过重的课业负担,而且承载着沉重的心理负担。
二、转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策略
1.改革教学方法,追求高效课堂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非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而是要“减负增效”。要实现这一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改革教学方法,追求高效课堂。
2.办好家长学校,做好家长工作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需要学生家庭的密切配合。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不断提高学生家长的思想认识,使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转变社会观念,优化教育环境
最主要的是扭转社会“唯学历论”的人才观念和用人观念。要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观念,要确立“看学历更要看学力”“看文凭更要看水平”的用人制度。与此同时,还要开辟多种多样的教育渠道,特别是要完善公共教育设施,为实施终身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的愿望。要加强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使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减小学生间的升学竞争压力。
篇4
课业负担过重是现代教育面临的难题,长期困扰和阻碍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学生课业负担越重,效率越低;课业负担越轻,效率越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首要条件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主导课堂,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不可替代的主体。如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能靠重复强化来维持学习活动和产生学习效果,必然造成学习质量和课堂效率的降低,而且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课业负担。因此,教师必须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角色,以生为本,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途径
教师要主动采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认真撰写教学设计、合理设计课堂作业、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等途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采取四种方法:一要创设情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创设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要趣题引入,充分挖掘知识的趣味因素,以易于理解的趣题作引例,抓住学生注意力。三要联系生活,引入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四要巧妙设疑,在教学的关键处、疑难处、转折处恰当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感知、理解、分析、综合。
认真撰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在撰写教学设计时:一要研究教材,做到“六个掌握”,即掌握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内容、掌握教材重点、掌握教材特点、掌握教材疑点、掌握教改信息。二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学习兴趣、思想状态以及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做到因材施教。三要研究教学环节,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究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合理设计课堂作业。课堂练习是理解巩固数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设计课堂作业时,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设置阶梯式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使用。第一梯度:设计基本的、简单的题目,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熟化。第二梯度:设计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题目,加强对知识的同化。第三梯度:设计具有思考性和创造性的题目,以利于对知识的强化和活用。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易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书本知识感性化,利于揭示其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能有效增大堂课容量,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使课堂更活泼、更生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方法
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终身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三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的习惯,课前看一看课本,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查找工具书作深入研究,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预习提纲,督促学生按要求完成,提高预习的效果。复习的习惯,针对不同复习阶段设计不同的复习要求,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形成知识结构。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有计划地布置使用工具书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上网搜索并下载文件,独立解决疑难问题。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检索能力和调控能力。一是学会阅读,对从书本或屏幕上感知的文字或图像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从中提取、处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二是学会思考,通过不同的课型、题型,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品质,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事物的方法。三是学会检索,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查找、去解决,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检索能力。四是学会调控,教育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制定目标、采取措施,调整心态、控制行为,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转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推进新课程》陈旭远2004.6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5
2. 目的和手段的不和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和学校获得好的声誉等都是学生完成课业的目的。然而,为达成这一目的,其手段往往超越了学生的承受极限,教辅书、补课班就有了生存的环境,其结果却适得其反,最终使政府、学校、家长的目的不能实现。
3. 教学要求与考试评估的不一致。虽然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但是学习的个体差异明显,保底教学显然满足不了考试的要求,“小学生每天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中学生不超过8小时”的规定得不到落实,“拔高”教学,“拔高”作业等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
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路径和对策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它是一项长期、艰巨而繁重的战略任务,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1. 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减负”的前提。教育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幸福感,让学生在思想认识到,在学校接受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激发自身潜能,体验到学习过程的快乐,以促进自身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在思想上真正做到减负。
2. 强化教学管理,是“减负”的保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必须通过加强学校管理来实现。学校必须做到: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任意增减科目和各科目的周课时,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严格执行“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中学生不超过8小时”的规定;严格禁止学校、教研、校外教育等机构以各种名义组织在校中小学生全员补习文化课程等行为。
3.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减负”的基础。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这为“减负”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适应减负的需要和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技术的客观要求,教师不断“充电”是必然和必要的。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学习、交流、研究、展示等多个平台,帮助教师走上由“新生代”——“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4.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负”的关键。归根结底,减负增效提质的关键在于有效教学。在减负增效工作面前,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一节课不管是向学生呈现什么,都需突出重点,抓好基础,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都有发展。把我们的有效劳动转变为学生的有效成绩,说到底,就是要让学生学得有效。
5. 培养小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是“减负”的根本。学习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获得知识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就是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学习课业的能力,它是实现开放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作为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以教给学习的方法为主要任务,优化课堂教学,让学习不再成为负担。
篇6
一、起因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升学的压力逐渐从高中向初中转移,近几年甚至有向小升初转移的趋势。为了孩子能考上名校,家长自然是从小开始严格要求孩子的成绩。在这种环境下,教师更是不容懈怠。一旦班上孩子考试不理想,很快就会失去家长的信任。教师或是迫于舆论,或是没有深钻教材,想在短期里收到成效,题海战术当仁不让,于是,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就渐渐沉重了起来。
二、现状
据某地的调查问卷显示,60%的学生认为压力大的原因在于课外学习过多,因而造成玩耍时间偏少,少数学生因此感到“很不愉快”。校外学习多,自然而然的,55%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于父母。39%的人认为压力来自于自己,仅8%的人认为学习压力来自于老师。有20%的学生能在半小时内完成家庭作业,而一小时内和两小时内的占到了35%和33%,甚至有12%的人需要两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这种环境下,感到很愉快的孩子有40%,比较愉快的有55%,很不愉快的孩子有5%。
由此可以看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仅是学校需要做的事情,也是家长需要做的事情。
三、措施
1.教师应该严格执行教育局的规定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其他书面作业不超过三十分钟。”另外,实行当天作业公布制度;不得以增加作业量的形式惩罚学生,提倡布置实践性、操作性的作业,杜绝机械性、重复性作业及大量抄写的作业。
2.严禁利用假日、双休日补课
任何教师不得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开展与课程教学相关的活动,不得给学生集体补课。对少数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关心,可以进行补偿教育,但不得收费。在职教师不得参与社会上任何部门和个人组织的任何形式的有偿补课。
3.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1)在校教师加强集体备课,明确每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何突破,并认真付诸行动,平时训练点跟上,课堂作业当堂完成,侧重于检查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少而精。
篇7
二、严格遵照新课程标准,保证各科合理配置
课程是教书育人的基本依托。学校应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安排教学课时,开足开全每一个学科,保证体、音、美和自习课课时,不随意取消这些课程,完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体现地方特色的课程,同时配备专门的学科教师,坚决杜绝主课老师兼代副科的现象!防止班主任及必修课教师挤占自修课及活动课时间。定期举行学生座谈会,用笔谈和交谈的形式了解老师上课情况。要求每位教师做到:1.教师不布置午间作业;2.布置给学生的书面作业,教师要全批全改,不将责任转嫁给家长,不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惩罚学生做作业;3.教师不得占用副课、活动课及课余时间讲课;课余时间应由学生自己支配,教师不在此期间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4.老师不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补课;5.不参与赢利性家教等。这些如果做到了就可以为减轻学生的负担打下基础。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
课程改革后,教学观念须更新、教学方法也须改革。学校应引领教师围绕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师生从学生的教学负担中解放出来,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等方面开展研究。定期召开座谈会,着力探讨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方法,鼓励教师大胆探讨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方法,要求教师教学方法要巧妙,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尽可能高的训练效果。同时安排专人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鼓励教师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解放学生的手脑,改革作业布置方式
长久以来,家庭作业一直是学生脊背上的一座大山,使他们不胜重负。传统的作业布置是一刀切的,其存在三种弊端:1.优生“吃不饱”;2.差生“吃不了”;3.机械性的作业重复。
所以,改革作业布置形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问题的关键,我们应积极尝试有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的作业,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严卡作业时间,按照“限时、分层、有效”的作业设计原则,精心设计数量少、质量高的作业。形式灵活多样,或书面作业、或口头作业、或搜集整理类作业、或观察性作业、或游戏性作业、或视听性作业,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避免机械地背诵、抄写和训练。最终给学生创造一个充足的自主时间,使学生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想象和特长。教师应改变学生做题越多越好、教师批改越细越好的传统观念,把作业检查的标准主要放在作业的布置是否科学、学生作业有没有提高、教师批改的导向性如何等问题上。
五、改变评价方式,采取多角度考评
以单一的学科考分评价学生是长期以来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这是导致学生片面追求分数、加重学生负担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此,学校应从考核成绩、品德表现、个性特点、爱好特长、身体素质、在家表现等众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评,侧重学生是否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改革“三好”评选方法,设立更多奖项,如:“进步之星”“朗读之星”“文明之星”“体育标兵”“卫生标兵”“学习标兵”等,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来评价学生。
把考试成绩作为奖惩、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必然导致题海泛滥,加重师生负担。学校应制定教育教学综合考核办法,从德、勤、能、绩等多方面综合考核教师,如师德、教改、教学水平、教师基本功等,让考试成绩仅作为众多考核项目中的一项。让职称考核、评定,优秀教师等评选都依照“综合考核德为首”的方法进行。
篇8
以前我们教师认为补课越多,作业越多,越能体现老师的师爱,家长也常常以此评价老师的工作态度,如不这样,还会落得“不负责任”的骂名,这种牺牲学生发展后劲和身心健康的做法,笔者认为不是真正的师爱。学习成绩不完全与学习时间成正比,主要取决于学习效率的高低。今天的学习不能满足于“勤学苦练”传统的做法,而要勤于思考,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就有了可能。观念转变后,教师自觉把提高教学质量的着眼点从课外移到课内,着力点放在科学地教和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上来,努力在教学效益上下功夫,这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我们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四十分钟。首先,我们要精心备好课。要明确教什么;怎样教。我们学校采取了集体备课。重点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方法,做到了教有所导、教有所重,使所教的每位教师都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搞活课堂教学。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幻灯、投影、课件这些现代化的科学手段来进行教学,吸引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俄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所以我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制作幻灯片、课件等一系列教具、学具。并把它们及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生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在轻松愉快中便学到了知识。第三,注重情景教学,教法灵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课型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注重了情境教学。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充当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即兴表演。每到此刻,学生精神百倍、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兴趣浓、劲头大,教学效果极好。另外,在教学的同时,我还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
三、精心设计课堂作业,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不布置家庭作业,这就是要求学生在学校里学会新知,巩固知识本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也是一种手段,小学生瞬时记忆快,而且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设计每一次作业,我为什么要设计这项作业,让学生做了这项作业要求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教师必须心中有谱。精心设计作业,努力体现典型性、层次性、综合性、多样性,达到少而精和“以一当十”,分层布置作业并分“必作”和“选作”提出不同要求。其次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我实际作业力求两点:1.多样化、兴趣化;2.寓作业于各种活动之中,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改革"教"与"学",促和谐共生
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一,改进教法。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认真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教研活动,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改革教法的意识,坚决摒弃“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掌握适合本学科特点的几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探索,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教学。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动、灵动、主动地发展。
第二,指导学法。指导学生学会倾听,能抓住老师、同学所讲的重点;学会读书,能找出书中要点,表达书中人物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复习,能总结、归纳所学内容;学会观察,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学会思考,能进行初步的分析概括、推理判断;学会运用,能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学会表达,能用口头和文字表述自己的想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自学能力,为以后的继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改进教学手段。指导与推动教师广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启发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思维参与认知活动,是改进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益的一剂良方。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营造生动、主动的课堂学习场面,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五、课堂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篇9
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与学校教育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直接关系。《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以下称减负)。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笔者所在学校高度重视“减负”工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高效课堂,丰富课程资源,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减负措施
学校利用集体学习日,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法律法规,理解素质教育内涵,深刻认识“减负”的重要性,切实贯彻落实“减负”措施。围绕“如何提升专业素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研讨,大家认为,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就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好底色,切不可急功近利,单纯为追求考试成绩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要优化教法、学法,以学定教,提高教学效率,把时间、空间、健康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让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发展。
二、构建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负担
1.开展有效教研。提升教研能力。学校以“共兴”文化为核心,创建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以学科为主,组建教师发展团队,分为语文学科、数学学科、综合学科三大团队,分单双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单周为教研活动,双周为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内容有:学习交流、专题研讨、教研课等。教研活动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每次活动围绕主题,展开学习研讨,大家开诚布公,见仁见智,交流沟通,碰撞思想,升华认识,得到共同提升。
2.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能力。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技能;学主要指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教师要做到三“精”,即课前精心预设、课上精讲活学、课后精心设计作业练习,以达到提高效率,减轻负担之目的。
精心预设是指教师钻研教材、教师用书、课程标准,整体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同时,汲取集体备课精华,融合个人观点,形成融集体智慧与个性化设计的“经典”教案。
3.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学习方法得当,效率高,课业负担也会减轻。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语文课上听、说、读、写的习惯;数学课上口算、笔算、观察、思考、规范书写的习惯等。二是注重学法指导。着重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树立自信,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三是分层设计作业练习。
4.开展课题研究,促进专业发展。为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建设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团队,我们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学科成立课题组,承担省、市级课题研究。在研究中,遵循“研学结合、以研促教”的原则。从教学中提炼问题作为课题,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调查、分析、实验、行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式。丰富课程资源,减轻学生负担
篇10
1.学无止境,注重联系
初中数学知识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如果教师能够让枯燥的数学知识活灵活现起来,学生就能很愉悦地听课,从而有效掌握所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雄厚、宽广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具备坚实的数学专业素养和从师任教的基本功,具备开放的心态和主动获知的本领。因此,数学教师在备课时,要查阅与所授内容相关联的社会、生活、历史资料,将枯燥繁琐、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及相关内容通过形象的生活化、社会化例子以及历史人物故事呈现出来。
2.因材施教,注重梯度
陶行知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初中数学教师备课过程中应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任务时,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分配不同的题目,体现梯度化,这样教学才能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课堂讲授,注重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从宏观上讲主要有:
(1)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练习、实验和实习作业等方法。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授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堂是关键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传递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多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主动产生学习愿望,积极主动并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数学教师在前期备好的基础上,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安排课堂教学。
1.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在开始讲课之前,先让学生预习所教内容,然后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陈述所提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不同的问题。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查缺补漏,引导学生思考,发现新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的精神更好地集中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调整好心态,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
2.释疑解难,突出重点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逐一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掌握概念和定理中的关键词,更深地理解概念定理,更好地展开对知识的记忆。
3.归纳总结,形成体系
初中数学知识前后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的。教师讲解完后,引导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梳理出整个课程的知识点和框架,找出与前面所学内容的联系,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更深刻的印象,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也更利于学习后面的知识。
三、作业是保障
课后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情况的主要方式。有效的课后作业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数学教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数学作业,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篇11
3.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材,认真进行教学设计,要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和学法等实际,根据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标高,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重点是精心设计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尊重、展现和发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灵活多样的学生活动,如阅读、讨论、练习、实验、表演等,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一般地说,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在一堂课中不应低于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这要依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来定),并且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去。
篇12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主动,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教学过程。有效的教学设计要做到:
1.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出发点。
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打造有效的课堂。新课程中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分,如果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过于注重知识目标,轻视能力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会使教学失去整体性;如果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对知识和能力目标不深化,那么学生情感的发展就会失去坚强的基石。
2.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教学设计要拓展学生的思路,体现学生的个性。通过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整个设计是否适应学生特点、原有知识基础、能力及发展需求;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技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增强课堂学习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众多教师追求、探索的重要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注意:其一,要让学生喜欢自己教的学科。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还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具有高尚的情操,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喜爱。其二,教师在教学中应有一点幽默感。适当地使用幽默手段,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给课堂带来生机活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教学效果自然佳。其三,给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丧失自信心的学生,学习情绪下降、厌学。教师要随时留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学困生,要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鼓励,使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三、营造宽松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热情。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对学生而言需要其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使其最大限度地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比较活泼,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总是充当“旁观者”,时间长了,他们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因此,教师要善于转换角色,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实践证明,在课堂引入平等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将班级“静态的集体背景”转化为同桌、小组、班级等学生组成的“动态的集体力量”,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既有满足的愉悦,又有信息的交流,并在整个过程中以饱满的激情打造高效课堂。
四、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提出,课堂教学模式发生改变,教师要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1.创设开放式课堂,捕捉学生自主思维。
教师要致力于大胆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能力。
2.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
篇13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优化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拟定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为依据,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可接受性,既要把学生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又不能盲目地增加课堂教学任务的数量,以免造成学生新的课业负担。教师在拟制教学目标时,还必须考虑照顾“两头”,即对进步慢的学生和优秀生因材施教,提出有区别的教学任务,使后进生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上的缺陷填补上,同时避免优秀生由于学习内容不足而可能表现的懒惰现象。
2.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偏多偏难和教学的面面俱到,死记硬背是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和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优化教学内容是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佳突破口。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认真分析、研究、理解教材,选择重要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深入浅出。把自身的知识和情感融入知识的传授中。教学内容安排要纵有序列、横有联系,即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顺序性,又注意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要抓好技能的训练点,智力的开发点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点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的智能、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3.优化教学方法。要真正的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说实话,其关键是课要上得好。一堂苍白毫无生气的课,使学生毫无学习兴趣,教师讲得糊里糊涂,学生听得模模糊糊,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课上得不好,使学生学得劳累吃力,本身来讲就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试想,一堂生动充满了活力的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能够与教师紧密配合,学生学起来效果极佳,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不是减轻学生的负担吗?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该追求高艺术的教法,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在课堂上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动起来,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丰富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可以采用电子教室将操作演示给学生看,这个时间大概安排10到15分钟左右,然后将大量时间让学生支配,要求学生完成书本的“做一做”和“试一试”,可以安排能力强的同学当指导老师,做同学们的小老师,协助老师巡视和指导学生完成相关操作,最早完成的可以给予适当鼓励如让全体同学热烈鼓掌,让学生感觉有成就感,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动手。例如,在蝴蝶飞舞例子中,可以通过视频剪辑或网络搜索关于蝴蝶飞行的录像片段、图片,用FLASH设计制作蝴蝶“舞蹈”的过程动画,使学生更加感受蝴蝶飞舞的真实性。
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真是至理名言。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他们本身掌握的知识是贫瘠的土地,那么学生知识的幼苗又怎么能茁壮成长呢?所以我们要从多方面掌握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知识,确实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一是经常学习教育理论,从中获得教育新信息,吸收新营养;二是多参加教研活动,从中吸取精华,摈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吸取成功新颖的教学方法;三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走特色之路,根据自己的学生特点,结合自己教学特点,设计出新颖、富有活力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