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人力资源管理实习工作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人力资源管理实习工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人力资源管理实习工作

篇1

一、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流程

第一,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剔除原有学科性质的课程体制设定观念,以实际工作为导向,重新对其课程体系进行认识与制定,使其能够符合现阶段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需求。

第二,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编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使得原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加之受到“以工作为导向”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即以学科特点为主导、以专业知识点为主体、以实际就业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为目标,设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第三,对教学方式的转变。关于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而言,其课程主要以灌输式、学生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为主,从而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抑制作用。对此若想改变这一现状,应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即采用学生主体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第四,营造良好地教学环境。高职高专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以工作为导向”教学理念的提出,促使教学内容愈发接近实际工作,从而为教学环境的营造提供有利条件。

二、新形势下以工作为导向构建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运用

(一)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块进行确定

首先,教学模块。通过对行业市场,以及相关企业人员的研究,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块以具体工作类型的不同,对其进行重新定义,即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六大模块。

其次,工作岗位。在针对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中,其学生的岗位职责主要由教师、学生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协商而定位,以招聘岗位为例对岗位职责进行阐述:对该工作岗位的实际市场需求度进行调查,结合调查数据对其进行分析与统计,结合企业制定的人事政策,对岗位招聘方案进行确定,之后进入具体的岗位招聘工作(包含岗位招聘信息的、对人员的筛选以及人才的录用),最后对岗位招聘结果进行综合评定。

最后,行动教学课程的设置。对于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其行动教学课程的设置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教学任务的整合:即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流程与具体工作进行整合,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行动领域:对常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问题处理的能力;能力分解:对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决策反馈能力以及市场调研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分解。

(二)按照实际需求,对教学方向进行确定

在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时,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了解,近几年,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正在不断增加,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航天类公司工作的学生占据33%,其他行业公司工作的学生占据63%,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占据3%,在事业单位或机关单位工作的学生占据1%。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岗位主要包括人事主管和分析专员,员工招聘以及绩效专员,培训专员与薪酬专员等,其中人事主管占7%,分析专员占13%,员工招聘占33%,绩效专员16%,培训专员17%,薪酬专员14%。

(三)根据教学内容,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综合设计

依据工作过程对知识内容进行划分,即将工作过程作为参照标准,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陈述知识以及过程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只是在适度进行改变,其排序方式和总量未发生变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不再属于静态学科,而是根据工作过程,对其进行动态优化,从而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从根本上加强学生自身职业能力,进而满足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为:公共课(大学英语课程、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性课程(人力资源职业基础课程、人力资源财务基础课程与人力资源经济分析课程)、专业课程(人力资源调查与统计、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与配置、员工培训和开发等课程)、拓展课程(ERP沙盘模拟、员工劳动关系处理等课程)。

三、结束语

总结上文,在对现阶段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可知,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专业知识水平能力的提升,还可为社会输送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使其能够在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喻玉峰,张义先,李一平,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2013(32):58-59

篇2

篇3

一、参与社会保险的原则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保险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在现有的养老保障制度框架内,明确定位养老保障体系,迎接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

办理人事保险是依据当地社会保险办理中心的有关政策,只要是已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再结合本单位职工一个月的工资总额,每个月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为其办理增减、申报缴费以及保险享用的综合性业务。以下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人事保险工作流程进行分类介绍。凡是与用人单位或者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应按照合同的有效期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

二、参与社会保险的范围

社会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因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失业、死亡等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时,给劳动者本人或遗属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大类。

(一)达到法定离退休年龄的人员,与原单位或者企业保留劳动关系,并由原单位或者企业或个人自理社会保险费用的,应与原单位或者企业签订聘任合同以及出具社会保险参保证明。

(二)与原用人单位或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并已参保的,要补齐欠缴保险费用后才能转至新用人单位或企业的参保地。

(三)对于已经签订劳动合同,原又未参与社会保险的人员,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参保之日开始办理。

三、每月正常缴费

(一)申报要求

用人单位或企业在获得社会保险费登记的批准后,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以下就相关规定进行介绍。

1.缴费比例:社会保险费用基数是由用人单位或企业上个月的实际工资总额和职工本人上个月的工资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的。其中若职工的月工资低于本市去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就按照去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以一定的比例进行缴纳;若超过本市去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百,就按照去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百以一定的比例缴纳。由于每个地方的社会平均工资标准、缴费项目和比例有所不同,用人单位或企业需按照《工资、费用管理暂行办法》来筹划工资。劳动者由用人单位或企业发放工资时按照劳动者实际工资总额以一定的比例代缴。

2.申报、缴费时间:在每月5日以前,用人单位或企业应依法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本单位参与社会保险的人员以及缴纳相关的费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核实和批准后,用人单位或企业于每月10日前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缴纳足额的社会保险费。每月的11日至13日是催缴期,用人单位或企业若逾期没有缴纳或者缴纳为足额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除了依法催缴欠费数额外,还应按日收缴从11日起的千分之二的滞纳金。

3.申报材料:参与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或企业如没有人员增减或者在办理完人员增减手续后,应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申报。企业还应提供本月的社会保险费申报表和本月的社会保险费申报盘表,其中社会保险申报表一次三份,以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即时审核。

(二)申报流程

对于用人单位,在成立、变更、消注的情况下,必须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以及注销登记手续。

1.参保登记

对于缴费单位必须在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之内,按照注册地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障登记,其分支机构也应作为一个独立的缴费单位,根据所属地管理原则单独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缴费单位在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手续时,必须携带工商营业执照、批准成立证件及其复印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及其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及其复印件和其他相关证件、资料,如实填写社会保障登记表。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通过对缴费单位填报的社会保障登记表进行审查,建立参保单位登记档案,确定该单位劳动保障正好,核发劳动和社会保障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已通过审核的缴费单位建立社会保险登记档案,确定该单位的参保险种及时间,通过对缴费单位参保职工情况进行核查后,核发社会保险登记证。

2.变更登记

当缴费单位遇到下述变更时情况,必须依法向原社会保障登记机构申请办理变更:

(1)单位名称;

(2)住所或地址以及邮政编码;

(3)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身份证和联系电话);

(4)单位类型(包括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事业单位类型);

(5)组织机构统一代码;

(6)主管部门或隶属关系;

(7)开户银行或银行账号;

(8)参加社会保险险种。

缴费单位应当字工商行政部门办理变更登记30日之内,填写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携带营业执照、工商变更登记表和工商执照或有关部门批准或宣布变更证明、社会保险登记证到原社会保险登记机构办理变更社会保险登记。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对单位填写的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进行审核,更改相应材料,收回原社会保险登记证,并重新打印发放新的社会保险登记证。

3.注销登记

当缴费单位发生解散、破产、撤销、合并时,依法终止社会保险缴费义务时,应向原社会保险登记机构申请办理注销。

缴费单位应在工商行政部门办理注销登记之日起30日内,到原社会保险登记机构办理社会保险注销登记手续,填写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提供工商局注销证书或行政注销通知书、法院裁定破产单位破产等情况的相关法律文书及其复印件、单位主管部门批准终止的有关文件及其复印件、社会保险登记证和其他相关证明资料和批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核实以上材料后,对符合注销条件的参保单位在办理职工社会保险关系终止手续后,封存单位参保信息,并缴销社会保险登记证。

四、人员增减办事程序

人员增减:依据社会保险关系由劳动关系决定的原则,用人单位在或企业在建立、解除或者终止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时,应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时办理人员增减手续。

(一)人员增加申办材料

1.需办理增员手续时,用人单位或企业需提供与新增人员之间的劳动合同方才办理;

2.劳动者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以及打印的增员表,复印件一式一份,增员表一式两份;增员办理手续随着每月的申报缴纳一起进行;

3.参与社会保险的人员在两单位或企业之间进行调动,若没有与原单位或企业办理减员手续的,在新单位或企业是不能办理增员手续的;

4.对于异地转入的人员,在办理保险基金转移之前应先办理保险转移手续和转入正常的缴费。

(二)人员减少申报材料

参与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或企业在办理减员手续时,应提供减员表和按减员原因提供被减人员的相关资料。

1.正堂退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退休人员在办理减员时需提供其本人的身份证原件;

2.提前退休:由于病退、特殊工种退休以及享受伤残体恤金的人员在办理减员手续时,需提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提前退休审批表;

3.其他情况减员:对于与原单位或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人员,应提供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对于死亡人员,应提供医疗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或火化证。

人员增减手续的办理时间应以合同开始或终止时间为准,对于减员要在缴纳本单位或企业当月的足够的社会保险费,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认后,在下个月申报前予以减员。

五、缴费方式

参与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或企业的缴费方式可以是支票、信用卡等,征缴部门在确认缴费后给予发票,用人单位或企业凭发票到本单位或企业的财务部门报销。

六、保险享用

根据权利和义务相等的原则,缴纳足额的费用就应该享受相应的保险待遇,这就根据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有关规定来执行各项保险的享用。

七、结束语

人事保险工作是一项规范且有必要的工作,它关系到用人单位或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做好人事保险工作,保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企业之间关系呈良性发展,进而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贾俊玲.社会保障与法制建设[J].中外法学,1999,(1).

[2]王怡.从企业保障制到社会保障制的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00,(11).

篇4

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来看,企业是主要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主流模式有以下两种:

(一)集权主观的家族式管理模式

在我国的一些以家族为中心的企业中,由于管理层基本是家族成员的垄断式主力,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于集权,过于主观,是典型的家族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人才的重视不够,缺乏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大多以企业的核心人物个人意志为人才管理的标准,通常把企业的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工具。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只讲究劳动精神,而缺乏合理的激励,对人才的发展不够尊重,很难形成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不符合时展的要求。

(二)理性客观的民主式管理模式

理性客观的民主式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模式,在我国的企业人才管理中占比越来越大。这种模式强调团队的力量,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始终以人为本,把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资本,通过凝聚优秀人才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的发展中,全体员工既是决策的参与者,也是企业利润的分享者。在众多的知名企业中都采用了种民主的管理模式,理性客观地吸纳、考核各种企业需要的人才,在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中都很人性化,充分运用了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思路分析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来推动,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撑,在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背景下,世界各国对人才的管理都越来越重视,发达国家都建立了非常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才为他们的发展壮大提供能量。我国在经济总量越来越大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人才的核心作用,正在建立、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大力提倡社会各界审时度势、以创新促发展。在这种有利于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新的时代号召下,企业应全面把握人才资源的发展方向,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在新形势下,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尊重人才

企业的发展在于人才,在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应首先建立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发展理念。从很多成功的企业发展来看,都是充分地依赖人才的核心力量,给予员工极高的人格尊严,能包容、欣?p各种人才的个性。在新形势下,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势在必行的策略,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吸引能为企业带来发展的特色人才,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充分尊重并利用好每个人的特点,在岗位安排上尽量扬长避短,让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中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形成企业发展的向心力。

(二)企业和人才协同发展

我国的很多辉煌一时的家族企业之所以没落,就是没有人才的接力支持,没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实现企业和人才的协同发展。在新形势的人才管理模式中,我们应建立长远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把人才管理规划作为企业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吸收制度,培训学习制度,员工晋升制度,让优秀的人才能得到广阔的发展天地,能全心全意地投身于企业的发展,通过企业提供的学习机会,不断地提升员工自身的能力,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不断地提供正能量,通过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人才和企业的协同发展,开创双赢的局面。

(三)建立科学的保障体系

篇5

Keyword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dea; Reas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现在我国企业也得到日趋激烈的竞争,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个问题上,企业加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唯一的选择,科学的企业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而人力资源管理又是企业管理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一个企业只有拥有一流的人才,才会有一流的计划。一流的领导,才能充分而有效地掌握和应用一流的技术,创造出一流的产品。

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出现的问题

1. 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现代人力资源不再把企业中的人(劳动者)看作一种生产成本,而视之为一种资源,视之为人力资本。这种资源是生产过程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通过有效的开发,可以增值。但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积淀形成的“官本位”意识,严重影响人本管理思想的发展,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以及人才观还没有真正形成。

2.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职能发挥不到位。现实当中,有相当多的企业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缺乏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利用与开发只停留在口头与理论上,无切实可行的措施,经营决策,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长期规划,人力资本投入不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掌握不系统、不全面,不能主动学习,应用新的理论指导工作,跳不出传统劳动人事管理框架,仍以事为中心开展工作,忽略“人”的资源开发利用,从而使工作职能发挥不到位。

3. 用人机制僵化,竞争流于形式。一些企业在用人上虽引入了竞争机制,但仍显呆板、机械,甚至是流于形式,竞争的目的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含有许多人为因素,不能因事择人,人尽其才,人与事不能实现最佳组合,出现人才缺乏与人才浪费并存的现象,挫伤员工工作积极性。

4. 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与激励机制。无系统完整的绩效考评体系,考评考核方法不科学,仍然是用几个简单的生产指标来考核,对工作态度、责任心、团队精神等没有任何考核,评估因素单一,指标体系不合理,考评结果与薪酬的挂钩率低,绩效的优劣对薪酬的影响小,对职务的晋升则影响更小。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 观念落后,没有把人才视做可以经营的企业资源。由于过去长期受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企业的领导者们缺少忧患意识,认为人力资本一次投入、终身受益的思想根深蒂固,轻视或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未建立起有效的人力资本的经营与保障体系。人力资本的早期投入不足,中、后期的追加投资力度不够或基本放弃。严重影响了我国人力资源的质量,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在设备技术、产品市场、经营等方面的竞争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受到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影响,致使自身体制的转轨以及落后的、传统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跟不上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2. 对人的不尊重,导致人才流失。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最高需求是获得尊重,是实现自我价值。但一些企业对此并不在意,甚至把人仅仅当成是一种会说话的劳动工具即使做得好一些的,也不够全面。主要体现在:一是不注意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二是不能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对员工的意见或建议置之不理;三是大多数企业把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混为一谈,往往把技术骨干当成经营、管理人才使用,不能人尽其才,发挥所长,干得不舒心。

四、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1. 进行人本管理。对人才的高度重视是“新经济”的显著特征,现代企业的竞争在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本主义是管理发展的根本方向。所有社会组织(包括企业) 的使命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企业不是单纯的经济组织,而是一种“为人服务”的社会组织,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组织利益与员工利益的统一,管理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要参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应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开发、培养和引导员工,使人尽其才,实现人与事的最佳结合,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员工自身的成长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企业业绩的最大化。

2. 改善领导方式,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者应通过适当的领导方式对员工进行管理和激励。研究表明,变革型领导方式会对员工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组织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应努力培养、选拔和任用变革型领导类型的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领导者应摒弃陈旧、消极的管理手段和生硬粗暴的管理方式,注重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将员工个人与组织用情感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个人与组织得到共同的发展。

3. 提高员工的组织公平感。组织在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准则时应考虑建立互相理解信任的可能性,而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公平感,可以增强员工对领导和组织的信任,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改善组织成员的行为,提高员工的绩效。管理者在实践中可以通过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来提高员工的组织公平感。如采取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和薪酬体系、完善员工参与制度、建立申诉制度和监督制度等措施。管理者要从实际条件出发,积极主动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做到公平,以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尽管公平是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而绝对的公平只是一种理想。个体的差异使每个人对公平的理解各不相同,往往对公平产生不同的评判标准。用来分配的资源和采用的形式较多,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管理者应努力在组织中倡导一种公平的文化,培养和引导员工树立科学和正确的公平观。管理者应引导员工在横向和纵向比较中多角度、全方位,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引导员工在社会公平比较中注重科学性和大局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组织公平感。

4. 通过基于绩效考评结果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加强奖惩激励。企业要把绩效考评作为对员工进行激励的重要基础,因此,管理者应该按绩效考评结果及时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绩效考评的目的在于为薪酬分配、人员调动、培训与晋升等诸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如果企业不严格按照绩效考评的结果采取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行动,那么即便是再准确、可靠的考评结果也毫无意义,不能对员工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实践证明,企业在员工职务晋升方面采取管理职务、技术职务“双轨”更能体现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用人所长的理验,实现人与是的最佳结合。因此,企业应重视绩效考评结果的科学分析与正确应用工作,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做出相应人力资源管理决策,这种及时强化和奖惩激励对于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篇6

一、港航施工企业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人员比例设置失衡。港航施工对于以重视体力劳动为主的企业来说,其人员结构存在着比例设置失衡的现象。由于港航施工工作需要到工地现场施工,所以港航施工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大多以男性为主,这使港航施工企业存在着男女比例失衡、工作效率低的现象。此外在港航施工企业中还存在着新员工与老员工比例失衡问题,这是由于老员工工资低,而新员工工作几年就可以与老员工持平,致使缺乏工作的动力,严重影响企业效益。

2.未建立公平的岗位考核制度。在现代港航施工企业中岗位绩效考核是每一个企业都普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这对技术性员工的绩效考核极不公平。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岗位考核对于工作任务少、技术要求低、工作轻松的管理岗位的员工占据着一定的优势,而对于处于任务重、技术水平高的技术岗位员工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第二,在项目方面,港航施工使用机械化操作,工作轻松,工程质量与施工速度快,而对水工来说由于地域差异的影响,工程质量与施工速度有一定的影响;第三,在船机考核方面,存在着船长与普通船员之间奖金差别太大的现象,使普通船员失去工作的积极性,影响着船机产生效益。

3.未建立层次完善的培训机制。由于港航施工企业的培训机制不完善,致使港航施工企业很少对员工进行各行资质培训,使员工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空间,对于自身工作经验的交流空间也比较狭窄。目前我国港航施工企业培训结构不健全,高级人才极少,直接影响着港航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港航施工企业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模式建议

1.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所谓柔性管理模式就是坚持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用柔性的方式去开发与管理企业人力资源。因此,想要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团队,柔性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求企业对员工进行较为全面的培训,并且明确各项员工的岗位职责,有效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加员工的工作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完善企业文化的建设。柔性管理模式是企业员工主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体现企业员工的自觉意识与自觉行动。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员工共同价值的实现。将柔性管理模式结合在具在特殊性质的港航施工企业当中,有利于企业建立具有团队精神、融洽性的企业文化。以柔性管理模式的多元化、灵敏性文化,使企业员工发挥出其最大的潜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此外,柔性管理模式可以建立企业员工学习型组织,激发起员工的学习意愿,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与技术水平。

3.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港航施工企业实施柔性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制定一套具有反应灵活、方式多样化以及变化灵敏的企业柔性激励机制与发展战略。港航施工企业柔性激励机制有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两种方式。在精神激励方面,是指港航施工企业要照顾好员工的休息情况。企业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与休息时间,制定出员工工作与休假制度。在建立精神激励制度过程中,企业可以让员工发表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建立有效、合理、具有可行性的精神激励制度。在物质激励方面,主要体现在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与项目奖金评级的公平性。因此想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与奖金评级考核体系,就要全面考虑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船长与普通船员的公平性。

总之,基于柔性管理模式,充分考虑港航施工企业员工的具体情况,实行反应灵敏、变化灵活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有效提高港航施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职业责任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港航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实行柔性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俊霞,荐家壮,王瑞永.基于柔性管理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09,106(10):52-53

[2]孟繁强,赵瑞美,李新建.企业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数量与功能柔性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258(105):195-198

篇7

人力资源管理;无工作时代;分析与研究

1 工作从专业化到丰富化的转变

正如我们所知,“工作”一词是工业化革命时期强调效率的产物。在这一时期,亚当·斯密和费雷德里克·泰勒确定了专业化分工和效率之间的正向关系。工作和工作说明书根据这一原则而倾向于更加详细、具体。

直到20世纪中期,一些学者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过分地将工作专业化,存在不符合人性的方面,并建议通过采取工作扩大化、工作轮换和工作丰富化来解决这一问题。工作扩大化含义是增加员工所从事活动的种类。工作轮换的含义是系统性地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

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指出,激励员工的最好办法是通过工作丰富化为其创造挑战和取得成就的机会。工作丰富化的含义是,通过重新分配工作来增加员工体验责任感、成就感和认同感的机会。例如:让员工自行制定计划并自行控制自己的工作,而不是由他人控制。

2 对工作产生削弱作用的组织因素

无论是否专业化、扩大化、丰富化,员工们仍然从事具体的工作,而且这些工作需要工作说明书。当今,在很多企业中,工作正在趋向于无组织的状态,而且更加难以定义;换言之,趋势是工作在减少,即工作正在逐渐的弱化。

工作弱化即是拓宽工作职责,鼓励员工不要将自己的工作局限在工作说明书所规定的内容中。这是当前环境发生变化的结果。组织需要对快速的产品和技术变化、全球竞争、放松管理、政治不稳定性等作出反应并进行调整,从而转向服务经济。这就是要求企业反应灵敏,具有灵活性并更加具有竞争性。反过来,管理者为了使组织具备上述特征而运用的组织方法使得工作难以定义以及清楚地描述职责。以下便是若干对工作产生了削弱作用的组织因素,这些因素鼓励员工不要将自己局限于某种狭隘特定的工作中。

一是扁平化组织。传统的组织机构通常有7个或更多层级的金字塔形组织正在普遍被只有3-4个层级的扁平组织所取代。大多数大型企业已经将其管理层级从12层降为6层或更少。由于有更多的人向管理者汇报工作,管理者会减少对他们的监督,因此,任职者所承担职责的范围和程度都有所增加。

二是工作团队。管理者更普遍地以团队的形式或根据

工作流程组织工作任务,而不是围绕专业化的职能。例如,在美国的一些大型公司,管理者用复合技能的、跨职能的、自我指导的团队取代了传统的金字塔形组织。计时员工安排工作,制定时间表,甚至处理成本控制等。在这样的组织中,员工的工作每天都要发生变化,因此,要努力避免让员工将工作仅视为一系列特定的、狭窄的工作职责。

三是无边界组织。在无边界组织中,团队和跨职能的

任务群体的广泛运用,减少了典型的部门分工(如销售和生产)和纵向等级所产生的边界,并使这种边界具有可渗透性。无边界组织有助于通过鼓励员工摒弃“这不是我的工作“的态度,提高企业的反应灵敏度。将关注点从定义项目和任务转向组织总体的最大利益,而进一步减少对工作的清晰定义。

四是流程再造。流程再造是指对业务流程从根本上进行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以实现关键绩效指标(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的明显改进。在《公司再造》一书中,作者指出,形成业务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现在需要改变。企业应强调将任务组合成整体的、非专门化的流程(如客户服务)。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对工作进行再造。例如,我们可以将多项不同的专门化的工作事整合成相对扩大的、丰富的工作。通常来说,在再造的环境中,员工倾向于对整个结果负责,而不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某一项任务负责:“他们与团队成员分担职责,以完成整个流程,而不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们不仅每天运用范围宽泛的技能,而且要不断地进行思考”。更为重要的是,“并不是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承担完全一样的工作”。因此,工作的定义更加宽泛。

3 传统的工作分析向能力工作分析的转变

很多企业和工作分析专家指出,传统的工作分析流程在当今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主要论据是,在高绩效的环境中,企业需要员工无障碍地在工作间轮换并且进行自我控制,因此,基于详细具体职责的工作说明书会抑制企业所需要的具有弹性的行为。所以,企业开始使用更新的方法来描述工作,基于能力的分析是新方法中的一种。

(1)什么是能力?

我们可以将能力简单地定义为,能够产生高绩效的可证明的个人特征。工作能力通常是可观察的、可衡量的作为工作一部分的行为。然而,一旦我们对能力作出如此简单的定义,就会对能力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产生混淆的概念。不同的组织以不同的方式定义能力,有些定义得比较宽泛,将其等同于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或才干。其他定义相对狭窄一些,主要指可衡量的行为。

我们能够指出的是,基于能力的工作分析,意味着运用员工完成工作需要具备的、可衡量的、可观察的、表现为行为的能力(知识、技能和行为)来描述工作。在这方面与传统的运用职责描述工作的方法形成了对比。传统的工作分析聚焦于完成什么,即职责。基于能力的工作分析则更多地聚焦于员工如何实现工作目标,如何完成工作。传统的工作分析方法更关注工作,而基于能力的分析更加关注员工,具体而言,员工胜任什么工作?

(2)为什么使用能力分析?

运用能力而不是职责描述工作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如前所述,如果高绩效的工作体系是你的目标,那么传统的工作说明书(具体职责的列表)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高绩效的工作体系通过组织团队中的工作,通过鼓励团队成员自由地进行工作轮换(根据他们的技能),通过将以往赋予主管的职责赋予员工,通过组织工作项目或工作流程来鼓励员工以自我激励的方式工作。员工必须有学习的热情并乐于变换工作岗位。列出具体职责的工作说明书由于对员工限制过多,只能培养“那不是我的工作”的态度。

第二,运用员工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能力描述工作更加具有战略性。例如,佳能公司的战略强调小型化的精确制造,这意味着要鼓励员工在这两个战略性领域开发他们的技能。

第三,我们随后将在本书中看到可衡量的技能、知识和素质是企业绩效管理流程的核心。在佳能公司,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意味着员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和能力。绩效管理意味着员工完成目标所需的技能和能力是培训、评价和奖励的基础。运用技能和能力描述工作对此有益。

(3)能力实例

实践中,管理者通常列出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并将其划分为二至三类。例如,工作所需的能力可能包括一般能力(例如,阅读、写作和数学推理)、领导能力(例如,领导力、战略思考和讲授的能力),以及技术能力(聚焦于从事特殊工作和职业所需的技术能力)。

如系统工程师所需要的主要技术能力如下:

1、设计复杂的软件程序,建立协议并创造原型。

2、建立必要的平台,从而高效地、完整地协调数据交换。

3、准备全面的、完整的文件材料、包括规范、图表和预算。

类似地,对于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其技术能力包括:

1、提出交易建议,通过学习计算机模型,应用多种定量技术确定一些金融交易对财务产生的影响。

2、推荐具体的交易及时间。

3、提出建议,并说服他人遵循所建议的行动路线。

4 结论

基于“工作从专业化到丰富化的转变、对工作产生削弱作用的组织因素、传统的工作分析向能力工作分析的转变”三个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可以获知,“工作减少”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未来的工作将更弹性化,更松散性,更具合作性。各企业只有在新的条件下通过科学管理不断调整发管理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8

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以黑龙江地产大豆为原料、主要从事大豆系列产品生产和研发的大型国有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哈尔滨市经济区,下设7个直属分公司和2个控股公司,总资产27亿元,年加工大豆550万吨,销售收入100亿元。企业被列为黑龙江省136家骨干企业和黑龙江省工业企业500强,被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分行列为首批“金龙工程”九家企业之一,企业获外贸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被中国形象认定委员会列为中国最佳企业形象“AAA”级称号。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技术为先行,质量为生命,招商引资,开发大豆深加工系列产品。

公司主要产品有豆粕、大豆食用油、大豆胚芽、大豆蛋白、大豆磷脂、天然维生素E、脂肪酸甲酯、大豆异黄酮、植物甾醇、大豆皂甙、天然维生素E胶囊、大豆异黄酮胶囊、沙棘油软胶囊、林蛙卵油软胶囊、多维泡腾片等四大系列20余个品种。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黑龙江地产大豆为原料的系列产品通过德国基因时代和中检集团非转基因身份保持认证。

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的九三油脂集团在成功完成低成本扩张,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内资油脂加工集团。九三油脂倡导绿色消费,关注食品安全,以“振兴大豆,产业报国”为己任,竭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九三油脂集团在薪酬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九三油脂集团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从工资标准上看,分配制度存在着“大锅饭”现象,即同一个管理级别的员工拿着相同的工资;没有岗位轻重之分,同一级别的岗位工资相同;在相同岗位的任职人员也没有技能高低的考评;工资结构设置简单,即“基本工资+津贴+加班工资”。为此,人力资源部计划从基础工作做起,在完善职务说明书后,对岗位做科学的、全面的评价,以体现激励性原则和按劳分配原则。

岗位评价报告

1.岗位评价的意义

衡量岗位间的相对价值;确定公平合理的薪资结构。2006年2月九三油脂员工调查问卷显示,一半多的九三油脂员工认为目前的薪酬体系没有实现内部公平、外部公平和自我公平。究其深层次原因,员工对薪酬普遍不满是现有薪酬结构不合理、不透明的结果。九三油脂需要一种更为科学的方法界定薪酬体系,以提高员工对于收入水平的满意度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感,实现更充分的激励作用;奠定职务职级工资制的基础。经过充分的讨论,九三油脂认为目前最适合公司的工资改革方案是职务职级工资制。确立职务职级工资制需要岗位评价这个有力的支持性工具,因为岗位评价可以衡量出管理职务系列各职级的排序和量化差异,并将之对应到其他职务系列相应的职级,从而确定不同岗位间的相对价值。有必要指出,岗位评价不仅仅是调整薪酬问题的止痛药,它还要对岗位进行深层次分析,这次岗位评价工作调动了全员进行职务分析工作,并推动了九三油脂人力资源部对组织问题深入的探讨,这些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岗位分析

和组织结构的合理搭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

2.岗位评价的原则

进行岗位评价时,必须贯彻如下的一些基本原则;

对事原则、一致性原则、因素无重叠原则(见附表1:岗位评价因素定义与分级表)、针对性原则、共识原则、独立原则、反馈原则、并行原则、保密原则。

3.岗位评价的方法

岗位评价的方法现在有很多种,目前普遍应用的岗位评价方法有四种:排序法、分类法、评分法和要素比较法。评分法运用的是明确定义的要素,如责任因素、知识技能因素、努力程度因素、工作环境因素等。要素数量可能从几个到十几个不等,这主要看方案的需要。每一个要素被分成几种等级层次,并赋予一定的分数值(这个分数值就表明了每个要素的权数)。然后对岗位的要素逐个进行分析和定分。把各个要素的分数进行加总就得到了一个工作岗位的总分数值。这个总分数值决定了它在岗位序列中的位置。 转贴于

4.九三油脂岗位评价的流程

根据经验,这次九三油脂电子有限公司岗位评价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培训阶段、评价阶段、总结阶段。具体工作流程见上图:

5.九三油脂岗位评价操作过程

第一步:选择岗位评价方法——评分法分析法中的评分法的优点包括:第一、科学性。虽然这种方法不完全排除主观判断,但它能将主观性减少到最低程度,因为这种方法采用系统的比较,通过清楚明确的定义要素来进行比较,减少了主观决定的成分,并将每个岗位至于一个可以进行调整的确切位置;第二、适应性。分析法中的评分法的要素的选择面较宽,几乎总能找到适用于各种人员(从生产工人到科研、管理人员)的一整套要素;第三、稳定性。当新的岗位或现有的岗位重组后,评分法使用的要素方案很容易地将它们划等,而不用再系统地将它们和其他同类岗位进行比较。这个优点经常节省准备要素方案所用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步:增删、修改评价因素及设计权重

人力资源部薪酬设计人员就四部分因素的权重和28项指标具体内容进行了多次充分的讨论,敲定了每部分因素的分值,并对部分因素进行了增删和修改。责任因素、知识技能因素、努力程度因素和工作环境因素这四大部分的比例由原来的400:300:200:100调整为375:375:200:50,总分仍为1000分。这使得因素定义与分级表既全面又有针对性,知识技能因素分值的增大体现了公司重视技术,希望提高技术岗位的价值这种价值取向。

第三步:组建专家小组

一个好的专家组成员必须能够客观地看问题,在打分时能尽可能摆脱部门利益。组建的专家小组从构成来看,专家委员会1人,高层6人,中层4人,员工2人,共13人。这些专家分别来自专家委员会、经理办公会、生产部、人力资源部、市场部等七个部门。

第四步:培训专家小组成员

在打分前,对所有专家进行一次介绍性的岗位评价培训并在培训后进行试打分以发现问题,进行前馈控制,这两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第六步:正式打分

专家组用了近两天时间(共三个阶段)对所有部门共102个岗位进行正式打分。同时,操作组六名成员(两名分析员,四名录入员)并行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工作。

第七步:重新打分

重打分针对的是总分排序明显不合理的岗位和专家们意见明显不一致的因素。每阶段结束后,操作小组将重打分的项目反馈给专家组,在下一阶段打分前进行重新评估。至此,岗位评价中打分过程结束。

6.岗位评价结果分析

第一,试打分结果分析

试打分的目的一方面是让专家们熟悉打分的流程,发现问题以对正式打分进行前馈控制,另一方面是确定标杆岗位在所有岗位中的位置。九三油脂的岗位评价总共选出了7个岗位作为标杆,这七个标杆岗位分别是总经理、生产技术部部长、市场部经理、综合部部长、秘书、企管部考核员和财务部经理。这七个标杆岗位的分值在九三油脂所有岗位分值分布中的位置如下图:

在九三油脂实际的分值表中,最高的分值是896分,为总经理,最低的薪点是158分,为生产部技术工人。两者之差为738分。这次的标杆选择工作是由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完成的。大家通过讨论定出了在目前九三油脂公司的岗位设置中具有典型性的岗位,并以此为标杆。

第二,正式打分结果分析

此次岗位评价共评价了102个岗位,每个岗位有28个因素。我们通过三种指标筛选出明显不合理的岗位/指标,进行重新打分。这三种指标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经验指标,即总分排序明显不合理的岗位要重新打分;另一类是统计指标,即既在经过处理的标准差允许误差范围之外又在变异系数允许误差范围之外的因素要进行重新打分。

由于总分排序不合理需要重新打分的共有八个岗位,这些岗位分别是运营副总、管理副总、财务总监、企业发展部经理、人力资源部劳资员、市场部产品经理、市场部片区经理、市场部渠道经理。这些岗位第一次正式打分排序明显不合理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组织结构刚刚调整,一些新设立的岗位如运营副总和管理副总的岗位职责不为专家所了解。

第三,重打分结果分析

重打分后不合格的指标经过统计只有6项,具体见下表,其原理同上。理想的情况是,如果经过重新打分,仍然在允许误差范围外的指标应该进行第三次打分,但考虑到时间和成本,这种误差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岗位评价工作到此结束。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质量优,能够保障企业发展前景,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这一理念已经成为人们共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发展受到挑战,企业面对该发展环境,最常做法是不断将其产品附加值,不断降低服务成本,在产品质量和企业社会现象上下工夫。该应对方式在短期时间内,可以提升企业应变能力,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速度。在该管理过程中,企业要不断从自身生产方面、研究方面以及服务方面进行管理,但是企业以往的竞争优势,在当前生产背景下,信息真实性得不到保障,企业特征逐渐淡化。企业在不断发展摸索中发现,只有在生产技术、生产环节以及生产系统上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益,才能在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保障本来企业特征,降低复制率。企业独特资源在其中得到体现,这是企业发展优势资源。企业只有认识该问题,在发展中才可以解决面临问题,才能不断提升人事资源效益。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深,大量外资经济融入我国市场,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这发展模式,很多企业沿用传统发展模式,但是却无法解决现实问题。

二、高绩效工作体系

这里所解释的高绩效工作体系指的是,人们面对社会发展普遍存在一种心理,人们希望拥有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它能够应对任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是一种特定的管理形式,能够帮助企业获得高效率生产效益,这就是人们理解的高绩效工作体系。而有的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形式,它是一个完善的整体,它对企业的影响不同于对个人影响。制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形式,应该基于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基础上,根据企业基本特征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经验效率。

(一)员工和企业角度分析

从员工和企业角度进行分析,该研究出发点是员工和企业存在一种特殊关系,这是一种冲突以及合作的关系。该研究最终关注点是,制定人力资源内容,它应该集合企业和员工冲突间关系,它是解决该矛盾体有效形式之一。该冲突应该体现在员工和主管间、员工和员工间,该项研究应该包含合作内容和冲突内容,从冲突事件段、冲突速度以及解决冲突方法进行研究。研究使用的是一家实体公司,该研究中主要包含三种方式:第一是传统型企业。该企业出现的冲突次数比较多,解决冲突事件比较长,而且这些冲突解决方法最常使用非正式的方法进行解决。员工面对该解决方式存在更大怨言,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存在更大的怨言,他们工作积极性差。第二种类型为变革模式类型,该模式解决问题效率比较高,员工工作积极性较高,该模式被当代企业沿用比较广。第三种,是基于前两种管理模式。该研究主要从残次品率、研究费用、供货时间以及生产率方面进行研究,可以准确的衡量出企业经营模式。最终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经验效率,变革模型以及过渡模型优势比较明显,传统模式属于落后模式。

(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

从我国30家小型钢铁厂企业进行分析,从不同的调查数据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研究。根据每个企业不同管理策略,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其分为两种类型。第一是,控制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第二种是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里所指的控制型是公司员工开展施工时,应该根据公司管理条例以及管理措施进行生产,员工基于这些管理模式下生产出产品,创造出价值,公司会给员工一定奖励,该管理形式能够降低企业生产费用支出,进而实现降低成本需求。而所谓的承诺型,指的是企业借助员工和企业之间的情感联系,让员工的生产行为和企业发展目标一致。该研究主要从员工离职率、产品次品率以及工时方面进行衡量。最终研究结果发现,该研究对企业绩效管理影响比较大,承诺型管理方式优势比较明显。从中可以看出企业管理应该基于人员自发唤起工作积极性,将企业业务当成自身业务进行管理,该管理方式具有一定成效,是当前企业应该使用的管理模式之一。

(三)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出发

该研究主要从数据收集角度出发,使用数据调查形式和数据资料检验形式进行研究人员离职率,这种管理模式是基于内部一致性以及外部一致性原则上对企业经营效率以及财务绩效分析。该研究方式主要从人力资源管理中基于因子分析方式进行研究,可以将其分为两组。第一组是员工工作能力被影响因素,第二组是员工工作动机研究方面。这一研究结果发现,在高绩效工作体系下,企业发展速度提升,对企业有积极影响。但是没有详细的资料能够证明人力资源内部同内部一致性是否产生积极作用。如果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深入员工内心,能够激发员工工作动机和能力,这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形式,可以提升企业高绩效水平提高。企业效绩问题同人力资源管理息息相关,是基于员工生产率和离职率得出。

三、研究发现

该研究主体方向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探索性因子中发现,在进行人力资源政策性研究中,其中关联性比较强。可以将其归类为不同的因子,在基于不同的谈论形式进行研究,会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主要集中于工作轮换时间、工作团队实力方面,开展基础性人力资源管理和整合,可以解决该问题,而且是当前最佳解决方式。最佳人力资源管理形式,它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能够保障企业生产效率。高绩效工作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它主要从因子层次上进行渗透,有三个内容需要注意。第一,基础性人力资源管理、人际交流沟通、程序公平方面、程序合理以及重点人力资源管理五个方面,他们存在直接关系,而且是成正比例成长的关系。这个因素在企业发展中得到肯定和认可,它能够保障企业发展效益,能够在管理措施上提升重合度。这五种影响因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它可以将重点落入前四个因子上,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得到普遍认同,这是人们所说的七种最佳实践方式。员工的培训和业绩考核制度,都包含在基础性人力资源管理中,根据不同的资费结果进行支付,能够保障我国市场发展前景。从人力资源管理中看出,该管理重点不应该呈现出不利因素。从中可以感知到人力资源管理同人员调配和人员管理层面上,他们有密切关系。从分析上看,企业在进行引入外部人才时,当人才数量不断提升时,企业应该明确人员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给这些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工作积极性。当企业进行另类管理时,从企业资源共享、业绩考核以及工作质量等方面进行管理时,该管理力度如果过小时,企业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应该进行分类管理,将技术人才划分为不同等级,管理起来才更科学。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应该平等看待这些人才,对员工进行全面培训,给员工更宽阔的发展空间。员工在该平台上,不断发挥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人才在企业中得到重视,自身价值得到展现。

参考文献

[1]黄勇明,鄢爱芬.北京市档案局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表彰2009-2012年度北京市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2013年3月)[J].北京档案,2013年3期

篇10

人力资源管理关心的是“人的问题”,其核心是认识人性、尊重人性,强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在一个企业内部,任何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围绕人来开展,所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人的作用,挖掘人与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主体也同样是人,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工作中发挥其聪明才智,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研究人的思想与行为活动的规律,揭示人的思想与人的行为的本质联系。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就引导员工积极工作,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追求的宗旨不谋而合,因此,二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二、坚持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第一,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人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进行人事制度变革,但是变革以后必定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带来企业发展的不安定因素。因此,为了避免这些不安定因素对企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就需要使员工保持更清醒和客观的认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和前进方向,减少不必要人事改革对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跟上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才能为改革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第二,树立正确的薪酬理念,抵制拜金主义侵蚀。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目前的社会经济阶段,工作仍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工资作为劳动报酬,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员工并没有树立正确的薪酬理念,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在工作中的热情和创新性。为了改变员工这种工作态度,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就要帮助员工抵制拜金主义,把自己的发展与企业的进步结合起来,提高思想觉悟,提升工作绩效。因此,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做到教育员工顾全大局,也要使工资在分配中真正体现出激励作用,使薪酬管理更加合理,更富有弹性,实现其调节人力资源管理的杠杆功能。

第三,创新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升员工基本素质。

深化人事改革,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首先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科学管理、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管人与管事相结合。人才是第一资源。现代管理,应通过创新职教,把每位职工的能力挖掘激发出来,通过创新职教,把人力资源作为核心资源进行教育和宣传,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第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培训力度。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培训力度可以促使员工提升自身能力,学习专业知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需要通过科学的思想来引导,才能发挥其作用。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可以通过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来提升意识,进而弥补工作的中的欠缺。因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培训力度,使其熟练掌握企业规章制度、了解法律法规,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第五,把握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点。

篇11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简称HR)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它是企事业单位最宝贵的动态资源,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最大源泉。人力资源管理则表现在让人力资源通过自身的智慧和勤奋来拓展人力资本,提高组织绩效,保证有效的成本系统,更好的提升持续竞争力上。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人力资源的竞争,戴尔・卡耐基就曾说“假如我的企业被烧掉了,但把人留住,我20年后还是钢铁大王”,松下幸之助也曾说“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工会在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对提高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有效性,促进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增强内部绩效考核的公平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分析研究工会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我国,《工会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就决定了工会作为独立社团法人要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按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其职责在《中国工会章程》中有明确的描述,主要有:第一,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在民主管理、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劳动争议等方面有权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表达职工的诉求,协调劳资关系,这也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第二,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第三,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和机关的民主管理。第四,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教育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可以说正是通过履行职责的过程,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重要作用也同时渗透在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纽带作用。工会担负着联系职工、宣传职工、组织职工、团结职工的重要责任,在坚持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坚决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促进职工积极参与管理和建设。

二是渠道作用。通过工会深入贯彻组织决策、管理制度、组织理念等,引导选择对职员更有利的管理决策,推进与人力资源管理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同时通过工会真实反映职工的各种状况,集中职工的智慧和意见,从而形成完善的制度和正确的决策,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打开一个双向信息通道。例如,当工会在代表职工与企业谈判时,工会意志与职员意志是完全一致的,但谈判力量较职员个人明显增强;当工会代表全体员工或者部分职工群体与企业谈判时,则工会的意志明显高于职员意志,谈判力量也更为强大,公权力的特点也更为突出。这也有利于工会在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拥有更高的凝聚力。

三是组织作用。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比尔先生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核心是职员影响力,其他部分的决策都要取决于对职员影响力的判断和评估。”职员影响力是指职员的意志和行为以及职员的偏好、需求、价值观对组织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系统造成影响的深度、广度和效果,是企业管理决策的基础和核心。由于我国工会是职工利益的法定代表,以会员的形式把职工凝聚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按照民主制度原则,组织会员参与管理、监督等各项工作,以独立的主体身份表达职员意志。因而企业方面存在与工会进行沟通的制度要求,同时由于工会的独立主体身份可以有效克服个别职员的不确定性问题,可以发挥工会人力资源管理利益的竞合作用,两者的沟通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四是教育作用。现代企事业单位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很多企事业单位中,一部分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较低,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也不高,不适应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工会充分发挥教育职能作用。包括职业生涯设计、继续教育。要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在宣传教育职工、组织动员职工方面的独特优势,使组织成员在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从而提高组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增加组织竞争力。

作者简介:方虹,安徽省宿州市妇幼保健所副所长、工会主席。

参考文献:

篇12

员工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其工作满意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成功。本文旨在对高卷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工作满意度的干预路径进行探索性研究,并以物流企业为例,探悉高卷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物流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工作满意度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涉及的有关概念

2.1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1)工作满意度的内涵界定。已有研究从多个方面对工作满意度进行了内涵界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①综合型定义。②差距型定义。③参考型定义。④层面型定义。本研究采用了目前被广为接受并普遍使用的是cavanagh(1992)的综合型定义,即: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所表现出的喜欢他从事的工作的程度。

(2)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模式构建。国内外学者对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研究。工作特征理论模型认为,员工的工作满意感是通过激发员工的三种心理状态而产生的,即工作意义、责任感和对工作结果的了解程度。根据adam(1967)的公平理论,工作满意度的产生来自员工将自己的收益和他人相比较的结果,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报酬、工作本身、提升、管理、工作群体和工作条件。根据心理学家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就必须了解和设法满足员工的需求。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则指出,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而保健因素并不是产生工作满意度的充分条件。vroom的期望理论认为,工作满意度取决于个体期望与实际取得成就相吻合的程度。robbins(1996)认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能够带来智力挑战的工作、奖赏公平、同事支持、人岗匹配和工作条件的支持。赵伟军(2004)认为,影响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重要性顺序为:环境、制度和管理以及企业文化;个体成长;工作自主;工作成就;公平性;薪酬体系。作者在对国内外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后,将工作满意度的基本影响因素归纳为:①工作特征;②报酬与晋升;③工作条件;④导风格;⑤人际关系;⑥个体特质等。

2.2高卷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概念及其构成

(1)高卷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高卷入管理是在对传统高控制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由lawler(1986)提出,关注员工在工作和组织层面的卷入。这种人力资源模式通过保证员工致力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来提高组织的绩效。工作层面的卷入意味着增加员工在工作中的决策机会,组织层面的卷入或授权,意味着在有关战略、投资和其他主要组织事务上让员工参与决策过程。

高卷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主要特征是:①视员工为资源,而不是成本;②把员工当作人来对待,以员工为中心,以人为本,而不是将员工视同物质资产对待;③组织对员工发展给予更高的承诺;④各个层级的员工在管理决策、在群体问题解决方面的培训和卷入;⑤更大程度的社会化;⑥较高的收入水平和较少的辞退(ledford&mohrman,1993;mohrman&lawler,1997;pfefer,1995;1998;vandenbergetal,1999)。

(2)高卷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构成。对高卷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构成的研究较多,分歧较大,但lawler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高卷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核心构面,为众多研究者所认可。综合lawler等学者的研究成果,高卷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主要包括四个维度:

①权力卷入。是指给予员工更多的决策机会,允许员工决策时有更大的可容许误差,以及参与到组织决策中的管理实践。员工建议系统、分散决策、灵活工作设计和问题解决团队是权力卷入的四种基本实践形式。

②信息卷入。是指与全体员工分享关于经营绩效、计划和目标等信息的管理实践。信息卷入的基本形式是信息的及时共享。

③回报卷入。是指被设计为引导员工的行为向有利于组织绩效和确保员工分享劳动成果方面发展的管理实践(lawler,1990)。与绩效挂钩的激励性薪酬、内部晋升和以团队为基础的薪酬制度是回报卷入的三种基本实践形式。

④知识卷入。是指开发员工技能的管理实践,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获得更高质量的产出。知识卷入的基本形式是广泛培训和交叉培训。

3高卷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工作满意度的干预路径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3.1初始模型的构建

员工卷入实践对个体产出,如工作满意度等影响显著(arthur,1994;speitzer&michra,1994;vandenbergetal,1999)。而且,卷入意愿在组织与个人层面上都被发现与组织绩效有积极影响(vandenbergetal,1999)。企业可以通过实行高卷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工作满意度进行有效地干预,从而实现改善员工工作态度,提高员工和组织绩效的战略目标。高卷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工作满意度的干预路径,是通过作用于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实现的。基于此,我们初步提出了高卷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工作满意度的干预路径模型(如图1)。

3.2干预路径分析

(1)权力卷入对工作满意度的干预路径分析。组织在怎样做决定以及做什么决定上,给予员工更多权力能够导致员工更高的动机水平和工作满意度,以及质量更高的决策、合作和沟通。通过运用员工建议系统,给予员工在组织决策中一定的发言权,使员工能够在改进工作流程、报酬晋升、工作条件等方面的决策中体现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其精神和物质需求必将得到更大的满足;实行将决策权分散到更靠近客户的员工,保证了决策更加快速灵活和符合实际,也意味着采取了更为民主的领导风格,扩大了员工在工作中的自主权;通过工作重新设计、工作丰富化和弹性工作时间等灵活工作设计手段,改变了工作条件,增加了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支配权;问题解决团队的使用,也同样扩大了员工的工作自主权,同时使员工联系更为紧密,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2)信息卷入干预路径分析。提供信息给员工,不仅为员工运用更高水平的权力和知识提供必要的基础,而且能够实现更高质量的决策。通过与员工及时共享组织绩效、计划目标、竞争态势等重要信息,能够使员工有效地提升对自己工作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感觉到自己是组织的一员,有责任去做好自己的工作;信息的共享还降低了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地位差异,能够改善组织的人际关系;对于可能会影响到员工的新技术等信息的共享,能够为员工调整工作条件,改善工作环境提供便利条件。

(3)回报卷入干预路径分析。为了激励员工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绩效,薪酬与绩效挂钩是很重要的手段。内部晋升也能够体现组织对员工努力的回报和认可。此外,如果实行以团队为基础的薪酬制度,还能够鼓励团队合作氛围,促成高效团队的建立。

(4)知识卷入干预路径分析。培训与开发是员工融入组织,提高绩效的重要手段。如果员工缺乏必要的培训,将会使绩效达到或超过预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广泛培训使员工能够实现技能多样化,适应工作丰富化、扩大化的工作要求,提高工作能力、工作兴趣和工作投入;交叉培训使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更为广阔;员工知识的扩展和增长必然要求转变领导方式,民主式领导方式会更受欢迎,更能够奏效。此外,员工在组织内岗位轮换的机会增多,使人际关系更为丰富、更有弹性。

3.3综合干预模型的建立

根据我们的分析结果,对我们的干预模型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如图2)。

从干预路径模型看出,高卷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工作满意度干预路径比较复杂和丰富。从高卷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角度看,权力卷入的影响面最大,对五个因素都有干预作用。回报卷入虽然影响面较小,但它影响的报酬晋升因素对工作满意度的作用还是很关键的。从高卷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作用来分析,对人际关系、工作特征等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干预作用,对个体特征因素的干预效果不显著。

4案例分析:中外运敦豪的高卷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中外运敦豪于1986年由dhl和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各注资一半成立,成立22年来,已经在中国建立了最大的快递服务网络,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开设有82家分公司和近203间办公设施,服务覆盖全国401个城市,拥有超过7000名训练有素的员工,服务遍及全国401个主要城市,覆盖中国95%的人口和经济中心。分析中外运敦豪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其人性化的高卷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普遍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员工较高水平的满意度和敬业度,为公司业务的迅速扩张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和保障。

(1)“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价值观。中外运敦豪的高管层认为,人才是企业当中最宝贵的资产,企业的竞争力不在于产品,也不在于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靠的就是人才。因此,对人才的投入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回报。正如中外运敦豪人力资源总监郑贵红所说,人才就是企业发展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使中外运敦豪实施了较为系统的高卷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促进了企业的快速成长。

(2)定期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允许员工有一定的权力卷入。中外运敦豪会定期组织员工满意度调查,这个调查会涉及一百多个问题,比如你对主管满意吗?对公司环境满意吗?对公司的培训发展以及薪酬是否满意?为了维持调查的公证性,中外运敦豪会将调查交给第三方顾问公司来做,所有问卷都是匿名填写。根据调查结果,管理层会认真分析影响员工敬业度和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行动方案,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敬业度。

(3)实行信息共享,给予员工充分的信息卷入。中外运敦豪及时为员工提供经营绩效、计划和目标等信息。即便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能够分享企业的销售、作业以及企业的业绩信息。这为员工提供了作为团队一员,要为团队负责的精神动力。

(4)优先考虑内部晋升,为员工提供回报卷入。中外运敦豪做的最好的一点就是人才的发展。每年有新的职位空缺的时候,会优先考虑内部员工。所有的提升机会、转岗机会,60%以上会给老员工。这种基于长期雇佣和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的做法体现了高卷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人性化,更加激励着员工为公司贡献自己的才能和工作热情。

篇13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教学 对策

一、实践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中的意义

1.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首先,加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开拓教师的专业视野大有裨益。实践教学要求教师走出校园,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有利于丰富教师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素养。其次,实践教学改变了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教学,克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教学中教学角度单一等缺陷,教学质量得到改善,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对于学生而言,首先,实践教学中的企业实习等开放式教学更能够吸引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实践教学能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克服课堂教学知识的抽象性、滞后性的缺陷,加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

2.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实践性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3.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近年来,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内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现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度主要在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匹配度不一致。每年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但操作能力欠缺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源于其在校期间的操作能力训练不足,进而导致其就业能力不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实践教学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操的锻炼机会。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技能,累积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满足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要。

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少。在美国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为3:1,英国为2:1。而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普遍占比较少,通过调查发现,实践性学分在总学分中的占比大约有20%,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为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占比有14%左右,其它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习,占比6%。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2.教师欠缺企业实践操作能力。大多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虽然获取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由于长期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欠缺企业工作经历,实践操作能力较弱。他们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缺少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3.校内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相对滞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必须要有专业化的教学环境,它不像化学、物理、计算机等学科,准备一系列计算机、准备一个实验室或其他实验设备便可以实施实验了。只有专业实验室的建立,才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然而,许多地方高校把资金优先投入理工科类专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投入相对较少。

4.校外实习基地缺少。人力资源管理的许多理论一定要经过实训,才能为被学生所领悟,比如工作分析、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培训等模块,如果学生仅仅按照书本和教师的讲授,而不结合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操作,难以领会到工作中需要思索和重点解决的问题,理论也很难转化为实践能力。其实,很多高校也很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但由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是实习单位的重要职能部门,大多数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有些单位即使接收,也只是让学生做一些杂事,很少能够接触到核心工作。缺少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需要面对的问题。

三、完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高校应科学地认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知识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努力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与较强创新技能的人力资源管理高级专门人才,是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良性发展的基础,是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动力。

2.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社会上热门程度越来越高,招生规模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无论校内实验室的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还是实践环节中的人力物力需求都不可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所以各高校应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重视程度,加大经费投入的力度,改善实践教学硬件条件,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快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等工作。

3.积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首先,应通过各种途径引进或培养一批具有正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背景的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其次,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方式促进教师到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其招聘、绩效管理、人员培训、薪酬管理等实际工作,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具体方式如下:第一,教师教学一段时间就到企业“挂职”锻炼,如教学三年到企业工作半年。第二,教师利用每年将近三个月的假期参与企业实践或到企业学习。第三,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一些横向课题研究。最后,应积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外聘队伍,高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聘任一批具有丰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的机关、企事业高管,通过开设专题课程、指导实践环节、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理解和认识。

4.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十分重要,但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实习岗位的特殊性,形成稳定的能够真正让学生接触到人力资源管理核心工作的校外基地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本着互惠互利、双方受益的原则来建立实习基地。高校可以发挥其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面的优势,为实习单位开展人力资源相关问题的咨询,并协助其进行岗位分析、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薪酬设计等工作,为其解决日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高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上述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调动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稳定实习基地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应尽量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高或者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便于学生学到先进的经验和提高其人力资源管理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

[2]郑可和,吴元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02-105

[3]武永成.浅议旅游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本源与心态[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2):11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