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天上街市》是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于1921年10月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全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2.识记“缥缈、定然、闲游”等词语,品味诗歌语言。

3.理解联想和想象手法的作用,把握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默读,快速了解内容;运用朗读,读准语气,体会感情;自由诵读,当堂背诵。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启发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把握内容。

难点: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教法和学法导航]

教法:导学法、创设情境法、交流点拨法。

学法:诵读法、联想想象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文朗读视频,收集作者资料,查找想象、联想的有关知识,充分预设课堂。

学生:1.查阅写作背景,了解牛郎织女传说。

2.朗读预习,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学法导入

同学们,老师很喜欢读诗,你们喜欢吗?“诗以言志”,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是诗人心灵世界的呈现。今天,我们走近诗人郭沫若,去感受他笔下《天上的街市》的美妙神奇。

读诗首先要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心中有作者,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内容。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老师看大家对诗人郭沫若了解多少。

(学生介绍。小组相互检查)

教师投影补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学者。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

写作背景:《天上的街市》选自诗集《星空》,写于1921年10月24日,当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掠夺、民不聊生的黑暗中。面对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因此,写下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

二、初读感知

1.默读,初步了解内容。(导学:抓诗题,快浏览,写什么?找名词。怎么写?找动词、形容词)

2.朗读,体会思想感情。(导学:读准字音,分清节奏,把握基调)

播放朗读视频,教师指导朗读,学生朗读展示。

3.自由诵读,小组竞赛,看谁背得快。(导学:理清思路,抓关键词)

三、再读品析

1.品析诗歌精练的语言。(小组合作交流,老师点拨)

第一节:比较两组动词“明”——“现”“闪”——“点”。

后三节:“缥缈、定然、珍奇、闲游”等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2.感受诗歌美妙的意境。(学生展示)

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画面,描述画面,概括画面。

三幅画面:街灯明星辉映图、天上美丽街市图、牛郎织女闲游图。

3.感受诗歌情感美。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能把握诗歌美好、恬静的感情基调;能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再次指导朗读,要求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四、合作探究

同学们的朗读深深打动了老师的心,这真是首美妙神奇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美妙神奇。提出探究问题:联想和想象表现手法的运用。(投影)

1.作者由街灯想到明星,它们有什么相似点?从地上写到天上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谈谈你对联想和想象表现手法的认识。

2.诗中牛郎织女的生活跟民间传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探究成果,老师评价补充)

答案:

1.发光发亮 联想和想象

教师补充:联想指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或相似的另一事物。想象则是指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板书:街灯——明星——天上街市——物品——天河——牛郎织女

(相似或相关) (加工创造)

联想 想象

2.通过比较得出:诗人创造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的图景,就是为了表达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一主题。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有感情背诵,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

五、拓展训练

1.思维训练题:写出由“天空”联想到的事物,要求五个以上。

2.仿照续写题: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续写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月光照在地上,……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竞选答案,要求学生课后做整理积累笔记)

篇3

1、《天上的街市》是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于1921年10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2、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

3、全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夜深了,黛色的天空中的颗颗星斗,被乌云遮住了,忽明忽暗,像一颗颗珍贵的宝石,又像一粒粒圆润的珍珠。这是多么奇异的夜晚,群星布满天际,多为鹅黄色、淡白色和鲜橙色,就像郭沫若先生《天上的街市》中所描写的一样,嵌在硕大无朋的黑宝石袍上,它们不霎眼,也不闪烁,是恬静安详的。远处的星,害羞似的一个个高挂着。它们散布在温和明媚的皎月边,光线也随之柔弱下来。在清朗的空中,如穿着湛蓝色的长裙。放眼望去,半明半昧的星光,像掺上了晶莹的露水,变得湿润柔和,轻轻地挂在树梢上,垂在房檐上,铺在乡间小路上,薄薄的一层,连我也被这星光覆盖了,我顿时感觉一切是那么雅致、幽静、安详……

夜悄然无声地来临了。仿佛就在一瞬间,天边美丽无比的夕阳已被巨大无比的黑色幕布遮挡住了。天空顿时一片漆黑,世界渐渐安静下来。此时的小区,没了白天的喧闹与嘈杂,更多的便是夜晚的寂静与安详。我站在窗前,欣赏这令人陶醉的夜色。

篇5

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根据这个特点我就用相应的音乐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使听觉和视觉同时发生作用,来达到对课文的理解和意境的体会之目的。为此,我选用了陈钢与何占豪于1959年创作的《梁祝》来作背景音乐。

该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纯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该曲共分八个乐章:(1):结拜(2):共读(3):相恋(4):送别(5):抗婚(6):楼台(7):哭坟(8):化蝶。根据《天上的街市》的意境特点,我选取了结拜、共读、相恋三个乐章,意在营造一种美好、恬静、自在、清新的情感氛围。《天上的街市》意境特别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特别适合朗读。于是,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这样几个步骤:

一欣赏《梁祝》,讲述梁祝的故事,便于学生理解音乐;

二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

三探究:学生将诗人改编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梁祝的故事进行对比分析,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四老师示范朗读,配乐《梁祝》,将学生带入联想与想像的情感空间,激发创造性思维体验;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老师再次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便于学生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特别想像他们的生活:“天河浅浅”,“不甚宽广”;他们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还能够“在天街闲游”。多么幸福!诗人的想像真是太丰富美妙了!

六学生朗读三步曲:朗读这首诗总的原则是要把握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第一遍朗读:感受诗的语言美。这首诗节奏舒缓、音律和谐,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

第二遍朗读:想像诗的画面美。这首诗的画面是很美的,几乎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三遍朗读:领悟诗的情感美。第一节,表现出一种惊喜;第二节,表现出一种赞美;第三节,表现出一种欢乐;第四节,表现出一种甜美。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读出了语言的美,读出了节奏的美,读出了意境的美,读出了情感的美,就连平时上课不敢大声回答问题的学生,甚至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陶醉其间,有的居然还学着过去的老先生一读三摇头。

我看到这个情景,心中突然感觉到了一种美,一种甜甜的美。

篇6

篇7

灵感的碰撞 “红头绳”初现

刚毕业时我曾遇到一个老私塾先生,八十多岁了。他说:“孩子是教什么的?”我说:“教语文的。”他说:“教语文好,既是教孩子,也是教自己。生活中万物、万事都有道理,这道理就要语文老师来引导,孩子就是跟老师慢慢长大的。老师教一生,也收获一生。”这句话在我的心里点亮一盏灯,悟透一个真理:语文老师才是孩子灵魂的工程师。语文可以将读书与生活、人生、生命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个灵感就是我的“红头绳”。有了“红头绳”,我再看语文的文本、孩子、老师都是有灵魂的,语文课堂就是一个个灵魂的碰撞、沟通、升华的过程。

灵感的呈现 “红头绳”闪光

那是一次片公开课交流,一位老师上戏剧《杨白劳》,老教材里的课文。那位老师上的很出色:板书,结构,课堂气氛等都有很大的突破,可以说那一堂课就是一片文章。有一个细节就是他唱起“扯二尺红头绳给女儿扎起来”这一句,学生的表情很奇特,眼含泪光,这就是教学灵感,“红头绳”闪光。这是老师对作品的欣赏和评析,使学生产生了美的愉悦和心理共鸣。“红头绳”诱发了学生的心灵,提高了他们审美的能力。“红头绳”是爱的催化剂,是知识的载体,是悟性的突破口。“红头绳”点醒了我,思维象长了翅膀,文本能折射作者的审美情操,也能呈现老师和学生的精神风貌,生活的点滴都能给人以启发。

灵感的积累 “红头绳”拾起

文本中到处都有“红头绳”,我们语文老师要会积累、会挖掘、会引导。下面我结合我的案例来分析。

案例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分四步来教学:

1.理序

理序就是课文情节及上课思路。老师能把上课内容及步骤说给学生听,学生能脱开课本复述课文的情节。学生也明白这堂课课文写什么,我怎么说,师生双方达到第一步和谐,“红头绳”分发到学生的手中。

例如《天上的街市》共几节?都写些什么?诗人想象的过程及想象的内容?由同学走向讲台复述给全班同学听。当学生能够大胆的用语言来表达文本的时候,灵感也就开始发芽了。

2.入理

入理就是走进文本,分析时代背景,分析作者的思路、文章的主题。“红头绳”是线,一头是老师,一头是学生。例如《天上的街市》首先老师给学生表演讲故事。故事发生在1921年,“五四”运动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的现实感到极大的愤怒和伤感,他独自一人走在大街上,看着“远远的街灯明了”,诗人的灵感被眼前的景象激发了,他的思维长了翅膀,他的人格透过“街灯”“明星”传递了出来。

设计思考题:

(1)在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学生答:街灯、明星、天河、流星等。

(2)作者所描述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学生答:迷人、繁华、富庶等。

(3)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何不同?作者这样写想表达什么?学生答: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师问生答,学生走上讲台谈自己的收获,也可以扮演郭沫若吟诗……灵感像小树苗一样长起来了。

3.入境

入境就是文章蕴含最深的,精神享受最高层面的人生内涵、启示等。老师要尽各种技巧来传授,学生也要用最佳的状态来接受,师生共同享受文本带来的精神愉悦。“红头绳”是桥,一头是文本,一头是生活。例如《天上的街市》诗人由人间的街灯很自然地联想到天上的明星、街市、牛郎织女故事等,这一系列的联想和想象,是以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折射出作者在特定时刻的情感,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走入文学作品的情境,从写作的角度设置思考题: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用散文的形式来描绘。可当堂配乐朗读学生的文章,评价收获。

(2)如何将感情移入物象?试举例来探究。可让学生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比如梅花、小草、雪、桥等。教师引导学生来分析。灵感是满树的苹果,你一个,我一个,大家一起分享。

4.激情

激情就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老师情感共鸣,又能走出文本,融进社会生活,有模仿欲望,有创作欲望。“红头绳”是鸟,时而停歇,时而飞翔。教师要教会学生抓住灵感,记录灵感。老师要向牧羊人一样,将“羊儿”带到水草肥美的地方让“羊儿”挑选自己最可口的青草咀嚼、回味。

如仿写《天上的街市》,运用类比联想和想象来描绘一个情境。给学生几分钟,让他们将心中想象的画面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1:池塘、青蛙、小鱼儿、小朋友

2:月亮、大榕树、小白兔、嫦娥

学生的思维象开闸的水,长了翅膀的天使,人人都有创作的欲望。总之,课堂处处是语文,只要我们大家树立正确的理念,充分挖掘教材中可利用资源,“红头绳”可随处拾起。

灵感的突破 “红头绳”飞扬

文本、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灵感,现今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变抽象为形象,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使课堂教学前进一大步,学生的灵感呈爆发之态。下面我结合我的写作案例分析:

师:(多媒体出示图片3张,让学生观察)同学们,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图上画的是桥。

生:还有雪、桥下的水、水上的船

生:还有天空飘飞的细雪。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冬的景象,可我相信同学们此时的感受,绝不会仅停留在画面的表面,我们还会想到什么呢?

直觉感知:水。雪化了,成为水;桥建在河上,桥下流淌着水。

抽象感知:沟通。雪沟通了天上和地下,沟通了冬天和春天;桥沟通了此岸与彼岸,沟通了封闭与开放,沟通了愚昧与文明。

篇8

篇9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不关心学生内心状态,不懂得开动学生脑筋,那么,只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倦。换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使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问题情境创设作为能调动学生情绪的有效手段,也受到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中,语文教师要积极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不但要懂得如何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还要知道何时进行问题情境创设。一般来说,学生乏味时,正是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良机。其次,根据重点、难点设置启发性问题,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教学中,教师可在后半节课学生比较倦怠的情况下,提出如下问题: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鲁提辖是一个豪爽直率、爱憎分明的人,那么,他与镇关西无冤无仇,为何非要置他于死地?在文中,鲁提辖只用三拳如何就打死了镇关西?这样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对金翠莲父母的命运、鲁提辖粗中有细的性格进行讨论,还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细节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篇10

请看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过故人庄》的“过”字,是过访、访问的意思。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到朋友村庄去做客的一首诗。这首五律用了简洁的语言,平平静静地叙述了这样一个普通题材,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兴奋的词语,已经到了自然“看不见诗”的程度了。那么这首五律诗中的佳作,其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诗的头两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老朋友用鸡黍办了酒席,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这个开头似乎就像日记上的开头,叙述一件刚刚经历的极其平常的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树环抱在村子的四周,而青山斜在远处的城郭之外。“合”“斜”两字极为传神,但又像是信手拈来,用得极其自然。这个村庄坐落平野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恬淡幽静。正因“故人庄”有这样美好的自然环境,所以宾主临窗举杯,畅快痛饮。“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打开窗户,面对着场地和菜圃,摆开酒席,举起酒杯,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关于桑麻之类的农事。一个农家小院里,对面有打谷场和菜园,这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汇集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在自然优美的环境中,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遭到的挫折与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忧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的对酒、从他与朋友的交谈,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情绪开朗多了。农家自然环境的美,在这里显示出了极大的征服力。“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待到”“还来”“就”,这一连串的动词,透露了作者重来的心情。恬静秀美的村庄,单纯秀美的田园生活,真挚热情的人情味融成一片,共同构出一个完美的意境,并衬托出一个与诗歌情调完全一致的 开朗的主人公形象。给人精神上一种滋润。

篇11

每当暑假,我就会回到乡下姥姥家住一段时间。那里草木菁菁,依山傍水,蔚蓝的天空流浪着白云,脚下是一片严实的土地。我想,在每个人心中,家乡永远都是心灵的避风港。

记得一年夏天的晚上,我趴在姥姥家的床上看电视。哥哥一进门就把我从床上拽了下来,我感到莫名其妙,外面伸手不见五指的,让我看什么。他伸手示意我往上看,我抬起头,顿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漆黑的夜幕上点缀着数不清的繁星,闪耀着白光。这使我顿时想起了郭沫若所写的《天上的街市》:“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真的没有想到,呆在这里这么久了,却没想过抬起头仔仔细细的看清这片天空。

篇12

当指尖浸没在那飘渺的黑暗中,睁着眼睛在广阔的天幕中搜寻。偶尔看见星星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问爸爸:“那是天空的眼睛么?”想到的却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少了那份天真却多了一份成熟。在如墨般的黑暗中我可以想很多很多……那单纯的童话给予我的只是童年那一抹挥之不去的记忆。但是,也真的好想好想在爸爸妈妈的守护下,继续那安静而又永远幸福的梦。

篇13

失意时,我感受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怅惘;体会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失路之悲;了解李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无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外的名着也是一条宽广的路。

与鲁迅同行,看他笔下那黑暗的社会和可怜的人民;与冰心同游,感受她心中的美和爱;与三毛同游,领略她文中的大塞风光;与奥斯特洛夫斯基同行,体验保尔的坚强和毅力。

提着冰心的《小桔灯》,在郭沫若的《静夜》,走在《天上的街市》,去听鲁迅的《祝福》。

少年作家的作品,更让你有种熟悉的感觉。

郁秀的《花季雨季》是感悟,韩寒的《三重门》是创造。

与名家同行,有的是新的体会,少的是心中的郁闷。

与名家同行,有的是读书的愉悦,少的是世事的嘈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