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创客培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自从2015年首次将“创客”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下,创客教育也深受一批善思考、爱动手、乐分享的幼儿教师的追捧。根据《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精神,杨现民等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1]。祝智庭等也提出创客教育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2]。因此,创客教育符合幼儿认知特点。
二、基于幼儿园开展创客教育的分析
1.理论依据
一是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是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经验、心理发展阶段及认知结构进行积极意义创建的过程;还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地“学”是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3]。根据这一理论,幼儿创客教育应该通过在活动中创设情境,以微视频为中介,强调以幼儿为本,通过亲自参与,以幼儿独特的视角去发现问题和尝试寻找答案,或与幼儿之间、与成人之间的合作来解决问题,并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
二是多元智能理论。由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倡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观念,以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4]。在幼儿创客教育课程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核心思想,强调幼儿成长需要多元培养方式。因此,在创客教育设计与实施时应采用多元活动方式,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在评价中应充分利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2.实践依据
国内关于幼儿创客教育的文献主要聚焦在儿童创客教育产品和儿童创客教育上。如有的研究结合儿童年龄特点,总结出了儿童创客教育产品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流程,以及设计方法的指导和设计模板,为开展儿童创客教育提供了适宜的教育产品[5]。有的研究者总结了Scratch在幼儿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6]。有的从创客教育的内涵、国内儿童创客教育现状、面临问题及主要成效提出了新思路[7];燕中国提出了创设创客空间的三种策略,为幼儿提供物质支持和思维碰撞的环境[8]。拾倩采取以“泛在学习”为主要表现的创客教育模式来实现对幼儿音乐创作能力的开发和提高[9]。可见,国内幼儿创客教育的产品设计、开发及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在美国,创客教育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其一,提倡创客教育从小培养,认为幼儿园是培养儿童创客文化、塑造创客精神的绝佳“起步阶段”[10];其二,美国培育“小创客”的方法较多[11];其三,在幼儿园设立创客工坊,注重手工活动。日本的做法是制定了创客教育目标与内容,设立专项基金与培养特殊儿童,加快师资培训,鼓励女性投身STEM教育。此外,加拿大更关注手工和文化的实践,提倡STEM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以色列则让每个人都参与STEM教育;英国的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创客空间。以上所列举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为幼儿园开展创客教育提供了许多可供参考和借鉴之处,同时也证明创客教育有必要从幼儿阶段抓起。
三、基于幼儿园开展创客教育的实施路径
幼儿园开展创客教育的实践框架需要从组建团队创设环境、专家引领教师培训、构建课程应用研究、加强管理完善评价、家园共育共促发展等五个方面协同推进。
1.组建团队创设环境
为了适应创客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在领导高度重视下,坚持“发展孩子、成就教师、满意家长、服务社会”办园宗旨,采用“自我推荐、领导筛选、专家引领”的方式,成立了创客教育领导小组。另外,为了避免资金浪费和资源闲置,调整和完善功能教室,配置各类创客活动材料与多功能设施设备,以满足开展各类幼儿创客活动的需要。
2.专家引领教师培训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创客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幼儿教师属于全科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广泛而有其独特性,但系统的关于创客教育的知识比较匮乏,不利于创客教育的开展。因此,加强幼儿创客教师的培训对顺利推进创客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教师培训,李红霞认为应以创客教育知识体系为核心,移动学习发挥支持作用[12];谢作如建议教师在真实情境下学习,拿起各种工具,以“造物”的形式学以致用[13];王怀宇等人则认为应通过专业教师横向合作以激发创意,建立教师创客空间以提高创造能力,与企业合作以发展实践能力,同时构建适合的管理制度及发展“双师型”教师[14]。因此,幼儿园广泛吸取经验,积极实施“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方针,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在采用园本教研、参与式教学、经验分享等多种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广州市教育信息电教馆与幼儿园合作培养教师的新模式,并利用红棉创客空间来拓宽教师的视野。同时,通过课题立项,引导教师“边实践,边探索,边改M,边总结”,不断调整与修正创客活动目标与内容等。
3.构建课程应用研究
一是结合《指南》,明确目标。遵循《指南》精神,围绕自主研发的《综合主题游戏化园本课程》,结合创客教育对幼儿的要求,制定幼儿创客教育目标:基于儿童的兴趣,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整合五大领域,从艺术创想、电子积木、创意电子制作、科学小实验、信息技术等五个方面入手,让幼儿“做中学”,大胆分享,培养幼儿快乐学习、自信交往、勇于创造的品质,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是精挑内容,细选资源。幼儿创客教育课程内容应该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笔者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生活需要和已有经验,选取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主题,将适宜的资源融入到基于综合主题的游戏化园本创客教育课程中。该课程的内容可分为认识自我、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快乐生活、感受文化五大主题,以每学期为一个阶段,对应不同年龄的幼儿设计了从易到难的不同主题的内容。如以“车”为主题的创客课程可从艺术创想、电子积木、创意电子制作、科学小实验、信息技术五个方面入手来创设环境、准备材料、观察指导、分享评价等。除此之外,通过网络搜索、查找文献和书籍、网上采购、家长收集、社区支持等途径,精挑细选适宜的创客教育资源或素材放入创客资源库。资源库的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作出适当改编、合并、删减或添加,逐渐形成完整的主题创客教育活动框架,保证创客教育实施的有效性。
三是精心策划,有效实施。在这方面,幼儿园采取了两大策略。策略一为“多师同堂”协同教学。为了弥补幼儿教师在开展创客教育初期教学能力的不足,幼儿园可采用“多师同堂”协同教学(Team Teaching,简称T.T)的模式[15],充分发挥不同领域教师的特长,有效整合教师资源,使教师们通过共同计划、协同教学、沟通分享、共同反思、多方评价等方式,将教育形成合力。策略二为“家长助教”。家长们来自不同行业或领域,是幼儿园的宝贵教育资源。为争取具有创客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家长参与幼儿创客教育,幼儿园做了以下工作: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的专业特长以及能为幼儿提供教学的时间;精心筛选助教家长;教师辅助家长做好自主备课,帮助家长准备材料并主持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从旁协助、观察与反馈。由于家长们把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活动带进了幼儿园,让师生领略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经历了新鲜而有趣的学习过程,拓宽了视野。
4.加强管理,有效评价
幼儿创客教育对于幼儿园来讲毕竟是新鲜事物,在开展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很多不顺利或不适应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发挥行政监督管理的作用,如制订关于创客教育的规章制度、激励条例、家园共育、三年行动计划等,通过有效的监督、引导和管理使创客教育的实施常态化。此外,幼儿创客教育的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活动过程进行,倡导评价主体多元,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与策略[16],包括活动方案评价、环境评价、资源评价、幼儿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评价、家园共育评价等。
对教师来说,要接纳并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从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想象与表现出发,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赋予创客教育评价以新的内涵,促进幼儿发展。对幼儿来说,要通过观看创客作品、分享交流、录像等手段,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对家长来说,要通过活动观察来亲自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协助幼儿园,共同为孩子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5.多方参与,共促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幼儿园要充分考虑幼儿创客教育的特点,广泛动员家长、社区、企业等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在合理、合法、合规的情况下,以不同形式合力推动与支持幼儿园创客教育资源的投入,或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创客教育活动中,最终使幼儿受益。
四、基于大班创客亲子活动的应用案例
幼儿园采用“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法,在大班开展了研究。以广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沈端芳、梁慧怡以及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龙丽嫦共同设计的《会发光的蝴蝶》作为案例,这是一个跨学科的多师同堂的创客活动。活动所需材料安全且价格便宜,操作简单,非常适合幼儿使用。活动中教师各自发挥所长,各司其职,共同组织活动。活动以幼儿已有的“昆虫”主题经验为基础,整合五大领域,教师们利用红棉创客空间创设环境,通过微课,支持和满足幼儿需求,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学习和制作DIY创意剪纸蝴蝶。随后,创客教师利用自身优势为幼儿呈现不同技术加工的蝴蝶作品来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在教和家长的指导下,幼儿利用钮扣电池、LED灯、铜箔胶带等工具,在不断试错与纠错中自我建构,直至蝴蝶会发光为止,同伴间还分享了自己稚趣的想法。在活动中,幼儿实现了“做中学”,并乐于分享,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发挥了创造力,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创客活动深受幼儿们的喜爱,全体家长都认为活动很有创意,能够寓教于乐,开拓了幼儿眼界,幼儿学得有趣、学得有效、学得有用。但困难和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如目前创客教育仍面临资金短缺,师资培训还跟不上,资源相对匮乏,很多供应商所提供的资源与园本课程难以匹配,创客活动形式还需进一步创新等问题。因此,要使创客教育可持续发展,需积极整合多个领域,注重各方面因素的协调,充分挖掘安全废旧材料的利用价值,实现资源共享,并努力提升师资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家、园、社”三位一体的多方合作,全面提高幼儿园创客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2]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的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0-27.
[3]胡正勇.中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以App Inventor创客课程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2):59-62.
[4]李娜.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游戏化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5]何倩.儿童创客教育产品设计开发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
[6]吴俊杰,孟延豹.面向儿童的编程语言Scratch jr应用于幼儿园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3):61-63.
[7]莫婷.普及儿童创客教育的问题探讨[J].亚太教育,2016(15):267.
[8]燕中国.让幼儿的梦想在“创客空间”里孵化――我园创建“创意环境”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教育,2016(Z2):38-40.
[9]拾倩.浅谈创客教育对幼儿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2):22.
[10]陈丁鸿.创客运动从娃娃开始看美国幼儿园如何打造创客文化[J].时尚育儿,2016(4):106-107.
[11]梦银.美国培育小创客招法多[J]幼儿教育父母,2015(Z5):38.
[12]李红霞.移动环境下创客教师培训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6(Z2):119-121.
[13]谢作如.创客教师需要怎样的培训[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4):78.
篇2
二、成立团队
学校选拔教师组建创客教育团队。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总体决策;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构建课程,推进实施;教导主任及学校六名骨干教师为组员,开设课程,实施教学。学校还聘请省科协和教育厅的专家作为校外辅导员,进行专业引领、课程指导。同时,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如全国骨干科技辅导员课程培训、“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创客教育课程实操培训等,帮助教师加深对创客教育的理解,提升开发和实施课程的能力。
三、实践探索
1.创“意”――营造氛围
科技是经三路小学的传统特色,2017年4月的科技节――创客嘉年华活动以“创客”为主题,带领全体师生进一步了解、参与创客活动,营造氛围,激发师生将创意变成现实的热情。
各班级通过创客主题队会征集创客“金点子”。师生通过搜集资料、咨询专业人士、在微信平台上交流、班级分享研讨等,将创客“金点子”整理汇总,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创客嘉年华活动。该活动彰显创意,更具实践性,不仅有创客普及活动,如魔幻科学秀、无人机表演、电子造物、3D打印、知识讲座、科幻绘画及“编程・创客・通未来”编程设计等,还有各年级主题实践活动。
2.创“新”――构建课程
学校改变了以课堂为主阵地的课程实施策略,依托“心乐课程”,通过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及第二课堂推进创客教育的实施,构建“创享实验室”。
一是拓展课程,体验创新。学校结合实际,制定课程目标,开发校本课程,构建了特色“心乐课程”体系。1-2年级的“快乐家园”,开设以动脑动手为主题的游戏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全体参与;3-6年级的“我心飞翔”,开设以兴趣为主的选择性课程,采取学生自主选课的走班制形式。如Scratch课程,可学习用Scratch软件编程与创作,与他人分享互动式故事、游戏和动画;“未来工程师”课程,采用各种电子传感器和无线电通讯模块,搭建有趣而实用的创意作品,发明工具或“产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型我塑”轻彩泥制作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巧手编织”课程,通过一系列的手工编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用手中的针和线编织美;“‘剪剪’单单”课程,通过一把剪刀和彩纸,活灵活现地表现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巧手折纸”课程,在折纸的基础上加上剪、拼、画,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启发创造思维……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创客课程,使学生充满激情地参与其中并体验快乐的学习生活,在自主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
二是探究引领,梦想创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猜想、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指导探究方法、进行成果交流、总结反思及拓展研究。对课外活动加强指导、及时引领,让学生在整理、分享、设计、制作所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收获体验。
如“问题引领做中创”。在确立创客主题阶段,一位教师为学生展示了“会变彩虹的魔术盒”,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创想、实验、探究。这些问题包括“用盒子能做成什么呢?”“观察这个盒子,你有什么发现?”“回顾刚才制作的过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写在问题卡上。”“你想探究哪个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你们的主题。”学生本来就有好奇、探究、喜欢秩序和分享的天性。通过问题串引领学生经历“观察制作―发现提问―实验探究―反思评价―提出创想”的过程,在“做”中学会思考与创新,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获得自信,打开创想之门。
如“小卡大用创中学”。通过小小的“探究卡”,引领学生在小组探究中分工合作,如查阅资料、走访专家、开展实验、整理记录、设计制作等,在展示课上成果、总结交流、撰写活动报告,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反思与梳理科学方法,提出创想,进行延伸和拓展式学习。学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感受创想成为现实和自主创造的快乐。
3.创“享”――交流展示
公开展示作品,对小学生有极大的激励作用。而交流、分享、展示,正是创客教育的核心精神。学校通过科技节等多种活动,建立“小组活动报刊”“活动剧团”“创想工坊”,为学生提供自主宣传作品和交流展示的平台。各年级、班级组织不同的主题展示,如水车模型、航模、牙签创意作品、旋转风车、未来太空学校等。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物联网创意设计大赛,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历练成长。
四、研究成效
篇3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086-02
1 前言
当下,“创客”“创客运动”“创客文化”“创客教育”这些概念正在世界开始流行。美国创客行动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政府也对创客教育发展高度重视,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2015年初,他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健全创业辅导指导制度,支持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培育创客文化,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随着创客教育与互联网技术融合,作为一项人人可以参与、鼓励将创意变成行动的创新活动,让学生“玩创新”、自主探究,激发其创新的兴趣,培养其创造的能力,这一以融合、开放、实践、分享等为显著特点的创新浪潮,正在走进校园。
近年来,重庆市璧山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依托市技装中心的指导得到快速发展。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按照“整体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城乡并进”的工作思路,用时4年,投入8000多万元,66所学校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全覆盖;全区1219个班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全覆盖;全区62所学校、1121个
班、2.5万师生实现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搭建了璧山教育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和璧山教育优质资源公共服务平台;6所学校6个班开展了“教育云课堂”数字化教学探索,4所学校开展了网络远程互动课堂教学探索,10所学校开展了网络互动教研探索。
2015年,璧山区教育委员会、正则中学、文风小学成为重庆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如何保持璧山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势头,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挑战。经过多方考察、调研,确定了在2016年以创客教育为抓手,创新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
2 具体做法
璧山区教委高度重视创客教育,教委领导带队参加了2015创客教育展览,部署开展创客教育活动,将创客教育作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促进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学习,从而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明确提出在今后新建学校时必须将创客空间建设纳入总体规划考虑,2017年投入使用的御湖校区就已经将创客空间纳入总体规划中。区教委在2016年重点工作中把创客教育作为创新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璧山区技装中心已向区教委上报了璧山区中小学创客教育空间建设及发展方案,正在审定中。璧山区抓好创客教育的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构筑创意空间,培育创新思维 校园创客空间是一种开放式创新实验室,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把很多新奇的创意变为现实,创造出来,分享新鲜富有创意的技术知识和理念,普及创客思想。学生通过观看、接触、触摸、感受以及实践空间内的各类科技创新产品,对科技创新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通过配套的创新设计以及开源硬件创新课程的教学,促使学生接触基础的科技创新产品合作项目,并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激发学生自发地提出自主创作项目并进行实践。
璧山区将投资270多万元为1所高中、1所初中、4所小学建设创客空间及配置相关的设施设备。创客空间包含4大功能室区:学习活动区、创意展示区、材料加工区、拓展区。在创客空间建设时,我们将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特点、知识和能力水平等,充分利用3D打印等技术对教学的影响,为学校潜在的创客们提供一个富有创造活力的空间,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为实现“万众创新、全民创业”理念打好坚实的基础,实现“中国创造”提供最初实践的舞台。
实施“三种模式”,多元推进创客教育
1)“新拓展空间模式”。“新拓展空间模式”创客教育是指有独立的创客空间,四大功能室区(学习活动区、创意展示区、材料加工区、拓展区)分区域设置。参照其他创客教育先进学校经验,结合璧山区实际配置一套完整创客教育所需的设施设备。学生在创客空间通过一定的基础创客课程学习,将新鲜的想法融入实际的设计,引导和激发学生独立探索和创意创新能力。如利用已有的电子设备进行进一步的功能延伸,设计新颖的外形、功能和交互方法;利用已有的3D模型引入新的设计元素,创造出新的作品形态;借助已有的手工作品,设计出新的图案或展示风格等。
2)“功能室共享模式”。“功能室共享模式”创客教育就是指没有独立的创客空间,学校结合已建好的劳技室、科技室创建创客空间,四大功能室区没有严格的分区。空间配备设施设备时充分考虑劳技室、科技室已有设施设备的功能,结合创客教育的特点,适当配备与创客教育(信息技术)有关的核心设备。学生在创客空间开展的活动与“新拓展空间模式”创客教育一致。
3)“学科分享与融合模式”。“学科分享与融合模式”创客教育就是在没有创客空间、没有创客设备的条件下,将创客教育理念嵌入学科教学过程中。创客教育理念就是通过互联网、优质资源库等学习途径让学生自主、合作、协作开展学习,把想法变为现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学资源构成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纸质资源到数字资源,从本地数字资源到网络资源,教学工具从手工加工工具到自动化加工工具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学生根据的实际情况,会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引入教师的统一讲解,个别辅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协作学习。创客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思路,转变方法,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从一名教导者转变为参与者。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探究实践式学习,通过团队的合作交流、思维碰撞、互帮互助,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创客教育活动,让学科教师在课程里寻找创客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将创客教育理念与行为融入学科内,让单一的知识学习与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真正结合,把新课程理念和思想落实在改进教与学过程中。
强化创客培训,培养骨干团队 为了让学校能真正将创客空间使用起来,针对项目教师、学生开设专题创客培训,让老师、学生了解创客教育,了解创客运动,实现真正的在校创客。培训内容主要从创客教育的发展、创客教育编程学习、创客作品功能实现培训、创客教育课程开展方式交流、创客空间整体使用培训、高级创客工具箱的学习使用、自由高级创客指导等多方面立体化进行。通过培训,建设一支精湛的创客教育骨干教师团队,在他们的带领下,推动全区师生形成创客思维、创客精神、创客意识,推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评价方式和方法。
开展教学科研,促进创客教育发展 目前,璧山区创客教育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将以教研科研促进创客教育发展。全区有7个单位申报了重庆市技装中心在中央电教馆成功立项的全国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互联网+开展中小学创客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的子课题,其中,璧山区技装中心申报了“创客教育促进区域化教育发展的途径与方法”课题研究项目。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中小学创客标准空间或简易空间以及课程建设方案,探索出在创客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环境、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以及对象的教学设计,探索创客教育的探究式、协作式、互动式的自主及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探索在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学校发展创客教育,从而促进创客教育区域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篇4
在威盛电子和HTC技术的支持下,表演赛始终以最新的IT为支撑,实现了在线培训、在线交流、在线比赛。比赛平台不断进行更新、升级,逐步建立起多条件、互动性、即时性、综合性较强的新应用模式,并逐步向云计算数字平台迈进。
20多年来,表演赛不仅规模在不断扩大,而且作为一个信息化人才培育基地,赛事内容也保持着前瞻性和实时性,集结了各种先进的科技理念和社会热点元素,如网络搜索、Scratc制作赛、3D仿真机器人、信息安全对抗、手机应用开发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比赛还加入了时下最流行的VR项目,让选手可以将自己的创新想法植入到更大的平台当中。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的小选手,从而全面培养孩子们观察生活、积极思考的综合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知识技能的有效转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威盛集团董事长陈文琦在表演赛颁奖典礼上发表致辞,表示表演赛将始终以信息化普及教育为宗旨,凭借威盛在科技领域的研发和技术优势,推动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表演赛全国组委会主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长秦新华对今年表演赛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以丰富的数据、图片等资料展示本届表演赛做出的创新和改变。
培养小创客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鼓励人人创新。推动创客文化进学校,设立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品牌性创客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创业。支持企业员工参与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鼓励一切有益的微创新、微创业和小发明、小改进,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
表演赛为了贯彻国家政策,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特别增设了创客挑战赛项目,为参赛青少年选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高创新能力的新窗口、新平台。
从今年年初,表演赛组委会就开始从创客教师培训、未来教室建设、搭建创客挑战赛赛事平台等三个方面着手,全面展开创客教育普及推广工作。教师培训项目截止到表演赛闭幕,已经在全国二十余个省市完成百余场活动,受益教师达数万人。表演赛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多个数字营未来教室,这些未来教室成为师生共同的创客活动基地。
VR亮相创客挑战赛
VR可以说是今年最火的科技产品,从硬件到软件,VR所到之处受到了投资者、开发者、消费者的热捧。HTCVive正是VR大军中重要的一股力量。在本届表演赛中,HTC Vive中国区总经理汪丛青向到场的青少年选手展示了虚拟现实在教育、工业等产业中发挥出的重要作用,并展现出虚拟现实所带来的精彩空间。
虚拟现实设备对于教育的贡献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的空间,能够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来看世界,改变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角度。表演赛也顺应科技发展潮流,建设了虚拟实验室项目,利用VR技术向孩子们展现更加不可思议的世界。
作为今年比赛的重点赛事项目,创客挑战赛于8月7日8:30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正式打响,来自全国多个地区的54支队伍通过分赛区层层选拔会师于此并展开激烈角逐。在比赛现场,参赛队伍需要根据现场公布的主题进行作品的制作。选手们根据比赛主题,专注思考与互相讨论制定作品设计方案,多人配合共同制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创客作品。
本次创客挑战赛鼓励选手通过校园已有的设备器材与开源硬件相结合,在其外观、功能等各个方面进行再设计制作,创造出全新的智能校园用品,让校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除了创窖挑战赛,本次表演赛还包括网络基础赛、多媒体制作赛和高端赛等其它赛事项目,它们在内容上始终保持了前瞻性和实时性,并集结了各种先进的科技理念,全面培养青少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知识技能的有效转化。
智能装置成大热门
在本次表演赛的获奖作品中,广东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的创客参赛团队作品“智能学生宿舍及走廊装置”最受评委和其他参赛选手的瞩目。它的设计初衷是解决学生宿舍灯光和风扇的自动调节,以及安防等方面的问题。
“智能学生宿舍及走廊装置”满足了学生宿舍可以手动调节灯和风扇的需求,可以通过红外遥控对灯和风扇进行控制,还有人体感应智能点亮的走廊灯,具有安防功能,当宿舍温度过高或存在有毒气体时,宿舍内的报警装置会启动。来自史家胡同小学一队的“植物保姆”作品也获得了评委们的关注,它是通过对土壤的穸鹊然肪辰行智能检测,让自动化系统为植物浇水。
篇5
一、创客教育在旅游电商高职专业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创客教育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教育模式,旨在培养更加具有创新性、实践性、专业性的人才,并期望将每个个人都培养成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创客教育与普通素质教育的范围不同,其更加注重理念的传递、文化的传承,以及对专业技术领域的钻研,有别于素质教育范围较广、深度较浅的特点。创客教育与普通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一样,其更加注重培育具有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的现代管理人才、创业人才,而普通素质教育更加趋向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可以发现,创客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范围、课程培养目标之间相互对应、匹配。
二、创客教育在旅游电商高职专业教育中实践的对策
第一,开设创客教育场地,完善师资配套。创客教育与传统素质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将其教学环境禁锢于高校当中将会极难获得最佳效果。为此,要想在旅游电商高职专业教育领域推广创客教育,一方面就需要不断加强创客教育场地建设,引进较为先进的数据库,为高校学生的实践环节学习提供更为符合时展基础硬件设施,另一方面还应当大力引进具有创客经验的校外导师、创业企业,或者组织学生参与到校外创客论坛当中,为学生呈现出一个创客从教育学习阶段到社会创业成熟阶段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建设高校卵化基地,为拥有新思维、制定新方案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创客发展舞台。
第二,完善教学大纲,开发适应高校创客模式。创客教育尽管应符合时展的要求,但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依旧不能够完全脱离在校素质教育的基础。为此,针对创客教育而言,依旧需要采用与传统素质教育相类似的方法与模式,一方面能够实现高校学生从传统素质教育学习到创客教育学习之间的顺利过渡,另一方面也能使高等院校不断积蓄资源实现整体创客教育实力的增长。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当逐渐从经历的创客教育中总结模式与思路,以开发出更加符合现代高校学生学习的创客教育模式与途径,实现未来创客教育的成功。
第三,增加实践培养环节,促进学生思维、行为创新。国内传统素质教育课程的大多拥有着“动脑不动手”、“重静不重动”等特点。而对于创客教育而言应努力扭转上述思维,积极利用校内外资源,深度挖掘互联网信息渠道,给经历创客教育的大学生们提供,像科学家一样无惧无畏地探索世界的环境与氛围。为此,在创客教育过程中应大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培训环节,以保证学生思维及行为的创新能够得到释放与践行。高校可结合自身现有资源打造八维一体的创新实践课程,以增添学生对于实践环节的体验。通常应包括以下八个维度:相关性(与学生切身实际相关)、充足的时间(提供足够的课上+课下r间)、复杂性(涉及多个学科知识)、高投入(吸引学生长时间、高度投入)、关联性(学生协作互动、联系外部专家)、可获得性(随时访问、使用任何材料、工具、软件、硬件等)、分享性(与他人分享一切)、新颖性(不重复已有研究)。
篇6
创客教育引入偏远薄弱地区面临的难题
创客教育走进偏远薄弱地区县域、农村校园,能够有效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但万事开头难,笔者认为,偏远薄弱地区开展创客教育面临的难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偏远薄弱地区学校的教师对创客教育感到很迷茫,这是基层教师对创客教育“不热情”的主要原因。
其次,缺乏相应的师资。因为没有相应的培训,无将可使,无才可用,偏远薄弱地区学校校长感到无从下手。
再次,经费投入严重缺乏。经费的投入让偏远地区学校望而却步。
在偏远薄弱地区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的策略
1. 鼓励感兴趣的教师组成小团队
促进创客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各学科融合,偏远薄弱地区开展创客教育,师资可以采用教师混搭共同参与,双师或三师同堂授课,用各种有趣的小科学项目吸引学生投入到创客活动中。围绕所教知识,学生做一个个制作,如“智能书包”“智能保温桶”“智能穿戴”,当然也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时间去探索实践。他们边学边做,边做边创。开展兴趣小组,教师、学生从模仿起步,模仿项目学习、小组协作、反复尝试,经历失败和错误,最后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分享提升。笔者和创客教师将淘汰的旧液晶电视进行改装,设计了触控校园数字图书馆。教师参与造型设计、焊接、切割、拼装、电子元件组装,并加入了WiFi摄像头,实现了留守儿童爱心互联、全息、VR体验和家长电子调查问卷等功能。
2. 掌握简易编程控制物件
创客教育具有电子化、数字化、工程化、智能化和艺术化特征,中小学物理、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教师,以及擅长手工制作的教师,都可以通过短时间的学习,通过掌握一门门槛很低的图形化编程软件来控制硬件。在玩的过程中慢慢加入编程,玩是为了提起学生兴趣,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增加难度,将编程、动漫造型和手工制作相结合来玩。可视化编程软件不但免费,而且可以直接控制硬件。如积木编程软件Scratch、mBlock等软件,这些软件提供强大、丰富的可视化编程功能,将图形堆放在一起,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就可以控制硬件做出作品。编程门槛的降低,有利于普通教师在短时间内掌握编程。只要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程序结构方法,他们便会创造出很多令人惊喜的作品。
3. 组装千元3D打印机
很多学校管理者认为创客教育一定要和3D打印、机器人设备等挂钩。其实,创客就是要把创意变成现实,回归到育人的本质,和课程结合。学校不必被硬件“绑架”,而应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出发,利用他们生活中已有条件以及随手可以找到的材料,从小制作、小创意、小发明、小种植、小养殖等这些“微创造”开始。开展创客项目的最终目的就是“做中学”,我们完全可以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有序开展学习,自己邮执蛟斓统杀镜摹安莞”创客教育。从创意到“智”造,让学生创造力得以可视化地呈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定制许多小零件,这些零件往往不容易获得,这个时候3D打印机将会是个很好的帮手。前几年的3D打印机动辄要上万元,令很多学校望而却步。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现在一些组装型桌面级千元3D打印机已经可以打印出较高质量的物品。学习组装一台3D打印机,可以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条件下解决问题。有条件的学校购买一台组装3D打印机,就可以将学生分小组开展教学了。笔者带领小学高年级学生组装完成的第二台900元的3D打印机,已经开始在创客空间“造物”了。
教师要尽量选择学生容易上手的建模软件,比如免费的Sketchup(草图大师)。指导教师将软件学习的难点部分制作成微课,通过微课导学来提高实操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孩子们反复观摩,几节课下来,在适当辅导下,就可以独立制作模型和打印物件了。
孩子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知道自己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探索并改变世界。孩子的小想法落地实现,实现从虚拟建模到学习成果的物化。
4. 结构件选材
创客活动一般与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关系密切,比如,需要采用开源软硬件,目前网上几十元能买到开源硬件,如Arduino板和各种几元到十几元钱的传感器。这些相对低廉的电子元件器材,加上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和工具,就可以完成学生的创客项目。比如,制作“智能水产养殖箱”,教师用超声波传感器来测量水箱是否缺水,缺水时可以开启水泵对鱼缸补充水;用温度传感器和LED显示屏,可以提示水温;用定时传感器完成智能换水。这个项目可以延伸,如在鱼缸上制作一个定时投食器,控制马达和齿轮传动,实现定时为鱼缸投食。这些创客作品可以用旧的铝线、木条、冰棍杆做成骨架,一个矿泉水瓶做成存储器,用卡纸做成卡通鱼的外型。通过简易的积木编程控制电机和传感器,做出一个好玩、有趣、智能的创客作品。这个开放式的创客项目涉及电路、材料、编程、焊接和掌握稳定性等多层次综合学习体验。
学生还可以利用身边的小物件进行改造,如陶泥、纸板、塑料管、木头、竹筷、秸秆、芦苇秆、金属罐(线)、金属片等材料。教师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灵感,制作出创客作品。比如,“智慧农业”项目中,制作一个可穿戴的智能马甲。在手工纸膜上装上传感器、电路、马达等材料,做成智能马甲。马甲上的光线传感器控制闪烁的LED灯,提示夜间车辆避让,保护早出晚归的农户安全。用多个偏心马达实现智能马甲的按摩颈椎功能,马甲背部的数块太阳能板为安装的硬件传感器提供必要电能,同时运用温度传感器可以为马甲加温。孩子们又为智能马甲增加了语音点歌功能,用以缓解棚室农户重复工作的疲劳。整个项目调动了孩子爱动手、善动脑的天性。对于偏远薄弱县域、农村学校来说,这些材料、工具使得开展创客实践和探索变得更加容易。只有这样,创客教育才不是少数人的活动,人人有创意,生生有项目,才能使学生从传统的“知识学习者”转变成“知识生产者”。
如何实现创客教育在偏远薄弱地区的“本土化”
首先,偏远薄弱地区的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的起点要低,建议鼓励学生以项目为导向,使项目小型化。选择难度适中的、符合孩子实际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获得成就感。开展一些接地气的、学生摸得着和易于实践的创客项目,更有利于偏远薄弱地区的孩子掌握。在创客空间里,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探索者,一起思考、反思、改M。在偏远地区学校开展创客培训,起初笔者担心技术难掌握,软件学习方面,学生们确实难以在一两次的演示操作中学会,后来笔者调整了学习周期,加大了入门阶段和实践阶段的时间长度。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时就会信心倍增。
其次,全民、终身学习时代已经到来,教师要充分利用线上的学习资源提升专业技能。创客教育对于偏远地区中小学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教师的角色也将被重塑,教师应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除了掌握必要的技能,还要有科学精神,分步有序地开展学习。短期培训和视频学习能为初期开展的创客教育提供帮助,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经历理论、实践,继续研究,教师在工作中要带着问题,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补充专业技能。
互联网最显著的特征是开放和免费,偏远薄弱地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为解决中小学创客教育各种问题提供机会。将搜索引擎作为学科融合的利器,借用网上资源为创客教育打开一扇门。现如今,网上免费软件比较多,教师和学生可以参与网上在线创客空间的活动,比如作品展示、学习、交流,分享创作成果。笔者在开展创客教育的初期就经常通过网络寻找免费资源,通过加入创客爱好者微信群、QQ群,学习创客分享的资料、作品,请教相关问题;线下动手体验和实践。
再次,要将创客课程纳入校本课程。课程的建立是为学生服务的,学校借助校本课程推进创客教育,将创客教学纳入地方课程体系,才能使创客教育得到课时上的保障。学生每周一次的兴趣小组活动,可以考虑小学一至三年级每周1节,三至六年级每周2节,初中每周2~3节,将学生的创客课程成绩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将学校创客教育纳入学校综合评估考核范畴。
篇7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2-0001-05
Practice of Maker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Engineering Training//
LI Bei, LIU Hongmei, JIANG Yan
Abstract Based on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maker movement in
our country and the great attention and support to the maker space
from the govern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mak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of domestic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and explores
the ways and means of the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with maker education. It reveals the platform fun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ollege engineering training in the practice of the maker education.
Key words engineering training; maker space; maker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1 前言
随着科技进步、知识经济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全球都在加紧部署科技创新战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融合,创客运动应运而生。2015年,总理探访深圳柴火创客空间,随后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9 号文件)、《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文件);5月4日青年节,清华大学生创客收到总理回信鼓励。以上均表明了国家对创客空间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2 创客的由来与发展
创客的起源 “创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Maker”,指出于兴趣和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尤其创客空间是一种开放性的物理空间,该场所通过配备实用工具、材料和资源,将人们组织聚集在一起,促进学习讨论、创意分享和动手实践[1]。2015年的国际高等教育权威报告《地平线报告》中指出,创客空间作为教育变革的重要技术手段,将在未来5年内成为影响全球教育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趋势。目前创客运动正以迅猛姿态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创客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途径。
创客与创客空间的全球发展历程 从1975年Homebrew Computer Club在硅谷诞生,1978年乔布斯在此第一代苹果电脑开始,到1995年全球第一家Hackerspace――C-base成立,如今创客及其创客空间在北美、欧洲以及亚洲等许多国家出现并壮大。
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11月在教育推动创新(Educate to Innovate)运动中发言呼吁“每个学生都应成为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之后,美国白宫启动“创客教育计划”(Maker Education Initiative,MEI),并由创客运动的领导者、《创客》杂志创始人Dale Dougherty担任首席执行。该计划依托创客项目的发展和创客空间的建设,激发孩子的兴趣、信心和创造力,使每个孩子都成为创客。目前,美国已有哈佛大学、MIT、斯坦福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开设了创客空间,超越年级和学科限制,面向所有学生开放,并尝试将学校内教育与学校外教育连接起来,构建无所不在的创客空间[2]。
创客的国内起步与发展现状 创客教育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风行之后,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也逐渐意识到创客教育的战略价值,开始积极推动创客教育。
2010年,国内首个正式的创客空间――“新车间”在上海诞生,随后,“深圳柴火空间”“北京创客空间”“杭州洋葱胶囊”等创客空间相继成立。英特尔等科技公司相继举办“创客”大赛和“创客”嘉年华,“创客运动”在中国传播开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等知名高校及部分中小学也陆续成立“创客空间”。目前国内创客空间大致分为3种类型:
1)社会人士创办的创客空间,如上海的新车间,会员通过缴纳会费来参与创客活动;
2)图书馆创建的创客空间,如上海图书馆的创新空间;
3)学校某部门牵头成立的创客空间,如温州大学创客空间[3]。
目前国内创客空间发展不均衡,场地的租赁、设备的引进、人员的配备都需要大笔资金,部分创客空间入不敷出,日常运行难以为继;而有的创客空间发展迅速,表现在人员数量的急速增长,场地、设备需求和规模的不断增加[4]。其中以清华大学创客空间发展最具代表性。清华大学依托学校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平台的设备、场地、师资、学科、技术等方面的雄厚资源,积极开展高校创客空间和创客教育的探索,并凭借学校深远的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联合50余所高校、10余家企I共同发起并成立高校创客教育基地联盟,聚合创客教育的资源,进行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推动创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3 国内高校工程训练的发展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设立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的指导下,国内高等教育进入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促进规模发展的道路[5]。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也正是高校通过提升实践教学质量达到促进高校办学品质提升进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许多文理专业需要对工程实践有所了解,这一类需求催生了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诞生,绝大部分高校依托原有的金工实习厂设立了工程训练中心,以提供面向全校大部分专业开设的工程训练和工程认识等系列课程,以期达到“畅想”的发展理念和“实践”的工程目标。
国内高校工程训练的变革 目前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功能目标有工程教育、创新教育、通识教育和社会服务等,教学体系包含资源整合挖潜的工程训练系列、资源开放的创新创业系列以及资源拓展的工程文化教育系列等。其创新工程训练模式从教学理念与模式到教学的内容、体系、方法、对象、环境、手段、功能及管理等均较以往的金工实习发生根本颠覆式的变化[6]。从以往的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过渡到系统集成、工程能力训练,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驱动培养,对教学的师资和软硬件配备都提出极高的要求。
清华大学定位“助力学生梦想变成现实”的i・Center,引领国内的工程训练中心在创客空间的队伍构架、基础设施、教学内容、运作机制、空间规划和过程度量等方面的全面建设与发展。
4 工程训练与创客实践
南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成立于2011年,占地近10 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 800平方米。它以“大工程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贴近现代工程实际的实践训练为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工程师能力培养为目标,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构筑以现代产业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为载体、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现代企业文化、适应现代企业岗位要求的工程技术人才。在教学模式上以专业、学科交叉的综合工程训练为出发点,打破院系壁垒,集成和优化机械制造、电子电气、现代交通运输、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和经营管理等学科的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建立包括工程基础训练、现代制造技术训练,对接产业需求、学科复合的工程训练平台。
在工程训练中心构建创客空间的过程中,以创客空间建设为载体,以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在现有工程训练条件与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向融合科技孵化、先进加工制造、创意创新创业实践等多元化发展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进行转型升级。近年来培训课内学生约2万人次,课外逾600人次;接待国内外人员来访逾50次,近千人。
平台条件 利用工程训练中心在创客教育中的天然优势和平台条件,在工程训练中心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构建高校创客空间,其中平台条件主要包括实践创新理念、物理空间、材料设备等方面。
南通大学创客空间依托工程训练中心在创客教育中的优越平台条件,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长足发展。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工程训练中心始终坚持通过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帮助他们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创客空间实践创意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
其次,工程训练中心为创客教育提供了宽敞的物理空间和优良的工作平台。近年来,工程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十分重视创客空间建设与发展,相继建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陶艺社团、3D打印创客空间等不同功能的创客活动场所。创新创业工作室面向全校大学生社团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和服务,包括场地、设备工具和研究经费等。仅2015年,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入驻接受竞赛培训和指导的学生92队、224人;2016年,中心立项资助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9项。
此外,3D创客体验中心为大学生提供了前沿的、最生动直观的3D创客空间体验。体验室拥有优越的创客活动条件,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材料,推动创业孵化,助力学生项目研究和创新创业。中心相继引进的设备资源,主要包括五轴加工软硬件系统、FMS柔性制造生产线和SMT表面贴装生产线、快速成型系统、桌面型3D打印机、手持式扫描仪、智能机器人等,这些先进的设备最大限度地为创客活动提供了各种便利,并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工场”。
教育模式 成立创客空间以来,为了在日常实践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创客教育,中心以原有课程资源为依托,将创新教育与部分实训环节相结合,与工程综合创新训练相结合,积极探索高校创客教育的教学模式,尝试扩展实践教育的领域,设计和完善适合大学生创新教育的课程,以适应不同兴趣和不同学科、专业、年级的学生开展动手实践和创意、创新、创业的不同层次需求。
中心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经、管、理、医、艺分别开设多模块组合的菜单式工程认识课程,面向工科专业的学生开放补充工程知识、工程技能、工程素质的菜单式工程训练A、工程训练B、工程训练C三类课程,强化“工程认识”“工程实践”“工程综合”和“创新实践”四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注重训练项目的综合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使得工程实训成为专业课的最佳补充、优化和提高。
同时,尝试开设“机器人创新训练”“陶艺制作”等综合训练动手实践与创新创造能力相结合的公共选修课。近3年,学生对中心所开设课程的总体满意度均在96%以上。
此外,积极探索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开设面向全校本科学生的创客公选课。如基于Arduino开源平台的创客基础课程,以Arduino软硬件系统作为实践平台,指导学生在体验、讨论、分工协作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产品的方案设计,再依据实际需求搭建硬件平台,编写程序,将想法变为现实。通过项目化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项目的W习、创造、交流与分享,在项目化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客的思维品质、动手实践创意的能力以及乐于分享、团队协作、科学探索的创客精神。
竞赛载体 以竞赛活动为重要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围绕创新的主题,通过与多个部门协同联动,积极参与主办、协办相关科技创新类竞赛活动,逐步积累组织大型竞赛经验,努力为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提供广阔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以来,中心与团委、科协联合主办南通大学科技节“自行车拆装、3D打印、陶艺”大赛等赛事;与教务处、机械工程学院联合,顺利承办“第四届南通大学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暨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选拔赛等多项赛事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2)积极为学生团队参与竞赛和项目研究提供场地和竞赛指导。同时,大力支持中心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不断提高教师竞赛指导水平和参赛队伍实力。通过上述措施,学生在各级各类创新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自2011年中心成立至今,获奖数量和级别逐年上升。2012年至今,中心教师个人获奖共42项,中心教师指导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奖85项,其等奖5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25项。
制度建设 高校创客教育工作想要走向深入,实现创客空间的内涵建设和长足发展,就要积极探索、努力健全创客空间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使创客教育得到制度保障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工程训练中心专门制定了创客空间运行和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既规定了入驻创客空间的创新创业团队的权利、义务,也明确了创客空间为入驻的团队所提供的场地、设备、资金、管理、科技等资源与服务。
创客空间的日常运行采用自主申请、滚动入驻的模式,每年接受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社团入驻,为其提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研究跨学科的创新项目、分享知识和交流创意的固定场所。同时,尝试设立创新训练项目基金资助,对入驻的创新创业团队择优予以扶持;中心定期召集创新创业团队开展总结、交流和检查等活动,尤其对创新创业团队的业绩、项目进展以及创客空间工作室日常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价,对业绩突出者予以奖励,对考核不合格者限期整改甚至清退。
此外,注重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中心专门制定包括45个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文件在内的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安全管理责任书》由中心、实训部和个人分别签订,通过层层落实安全责任的方式,规范日常管理,强化安全检查;“门禁安全管理规定”,规定了入驻创客中心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可通过填报“门禁授权(个人/团队)申请表及人员登记表”,经本人所在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批准后,由中心对其校园卡予以授权,实行一人一卡,刷卡出入制。通过采用智能化门禁管理系统,为学生的日常出入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使入驻的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此开展创意创新创业等活动。
在充分发挥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工作室平台的服务作用的同时,系统规范了工作室的运行管理,也营造了安全、有序的创客空间环境,保障了创客空间朝着科学、优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主力军,然而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现状。因此,建设一支覆盖多学科方向、多学历层次,擅长创新创业指导,拥有管理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就尤为重要[7]。针对这一问题,中心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相继推行“走出去,请进来”“师资培训”“企业挂职”“一人多岗”“教学比武”和“项目式教学课程改革”等一系列重要举措,狠抓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1)注重加强交流学习。作为清华创客联盟首批成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清华大学、深圳职业科技学院和浙江大学创客日高端论坛以及市内发明创造学会论坛,与国内外创客进行面对面交流,开阔眼界,创新理念。
2)多途径多渠道加强师资培训。2015年中心参加校外交流培训的教师共有13批次、51人次;2016年的教师培训计划则涵盖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3D打印、三维扫描、机器人、五轴机床操作等操作技术类培训,以及创新创业导师、国际焊接工程师等职业资格类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在全面加强教师创新教育与实践教学技能的同时,也为更好地推行“一人多岗”创造条件。
3)以校企合作为支撑,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在企业参加四轴机床操作等生产实践,学习企业先进理念,提升实践操作技能。
4)以教学比武为举措,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2015年中心组织开展“微课比赛”“优秀教学作品评选”“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评比”“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核”四大教学比武活动,展示了教师风采,提升了教学能力,成效明显。2015年,中心教师在“南通大学第二届微课教学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各1项,在“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第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教师大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在“第五媒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2个优秀指导教师奖。
5 高校创客发展之趋势
创客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创客空间在其建设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一系列优势,代表着未来创新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开放性 高校创客空间有别于传统的科学实验室,它并不隶属于任何院系,而是独立向广大师生开放,不同学科、专业、年级的学生都可以自由地开展知识的学习、创意设计、观念碰撞、项目开发、产品制作等活动。高校创客空间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既体现了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开放,又体现了资源的开放、知识获取的开放,还兼具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课外活动、生产实习、科技孵化、创新创业多种功能,将创新人才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和企业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
颠覆性 创客教育彻底颠覆了传统教育理念,通过动手实践、协作探究、项目合作等多种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潜能,有助于彻底解决传统教育授课方法单一、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不够灵活、与社会实践脱节等诸多问题,带动整个课程体系的有效变革[8]。
实践性和创新性 创客空间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关注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态度、能力,使其充分地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同时,创客空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其提供先进的设备和自由开放的环境,鼓励学生以创造性的思维进行天马行空的创作与实验,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9]。
融合性 创客空间体现了信息技术的融合,通过引入相关技术工具、软件平台、媒体素材等,有利于学生与前沿科技的近距离接触,可以普及科技前沿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先进科技将创意变为现实的实践能力。高校创客空间依托多学科专业背景,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和整合,灵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项目和小组学习等活动,积极融入团队,开展分工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协同性 创客教育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整个教育系统关键要素(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评价机制、技术条件等)的资源优化和转型升级。随着创客运动的蓬勃发展,教育环境将被重构,即学校、家庭、社区、企业和政府等相关社会力量和资源将被全面、充分地调动起来,通过多元协同联动,推动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有效衔接,建设无处不在的创客空间,实现真正的创新教育。
高校创新教育应基于创客空间建设开展高校实践教学改革;设计基于创意、基于项目和基于产品为导向的创意、创新、创业的螺旋上升式的多层次实践创新训练课程体系;结合前沿科技、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设计丰富的创客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知识运用、实践动手和创新创业能力,注重创业项目孵化,服务创客课程教学、大众创业和地方经济[10];对实施创客教育的教师所需要具备的教学方法和学科知识素养与能力进行探索;依托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探索地方高校创客空间建设方案和运行发展模式,研究构建校内、校际、企业、政府等多元协同联动的可持续发展的创客教育生态环境,推动地方高校创客空间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6 结语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创客实践包括:搭建实践创意创新创业的创客环境;建设创客教育课程体系;变革学习方式和策略;组织创客活动,培育创客文化;打造创客教师队伍,提供专业指导;成立高校大学生创客社团;建立健全创客空间相关的制度文件,保障创客教育工作有序发展;吸引多方力量参与,形成协同效应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多元协同联动,共同带动整个教育生态的系统变革,营造良好的创客教育生态环境,实现创客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骏.克利夫兰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实践及其有益借鉴[J].图书馆学研究,2015(3):84-88.
[2]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3]刘小芳.高职院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研究[J].情报探索,2014(11):132-134.
[4]王敏.我国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及构建方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5]潘懋元,谢作栩.试论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J].高等教育研究,2001(2):1-6.
[6]⑹海.创客教育:基于创造的教学方式[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6(3):23-26.
[7]王怀宇,李景丽,闫鹏展.高校创客型师资培养策略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6(3):126-130.
篇8
创客教育强调通过教育教学培育创客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相关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帮助小学生想到一些奇特的方案;较强的求知欲和敏捷的思维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和掌握传统课程以外的技术;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 同学们经历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动手物化、小组合作和评价总结的过程, 能够更好地培养其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小学教学中开展创客课程必备条件
1. 创客空间和相应设备
创客课程的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强、跨学科、跨技术领域且强调动手物化的创新活动。传统的教室和室内设施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须有专属于创客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室---"创客空间".创客空间中应设有器材存放区、大型设备摆放区、学生操作区和作品展示区等。此外, 创客空间中须有与所学或所用技术相应的设备以满足教学需求, 如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等。本篇文章是由研究生的硕士毕业论文。
2. 时间
创客教育是创客运动和教育的结合。创客即将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将创意转变为现实不仅需要空间还需要时间;此外, 创客课程授课内容庞杂, 传统的40min课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因此, 可将创客课程设置为课时为60min甚至时间更长的素质拓展课或成立创客社团。
3. 师资
创客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跨学科、跨技术领域的课程, 需要学校配备面向创客活动的专业教师。而且创客课程作为一种动手性、创造性的课程就要求专业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基于以上考虑, 学校可以进行校际合作, 与外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共同组成创客教育教师团队。在教学的过程中, 各个专业的老师可先依次讲授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待系统学完基础知识后, 进行综合项目练习。
四、小学教学中创客课程的内容选择
在创客教育中, 学生会同时采用多种技术来解决问题, 这些技术不仅会涉及到硬件还会涉及软件, 不仅仅是单纯的组装或搭建还会涉及编程和传感器等智能元素, 是一项非常综合的学习活动, 因此授课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近几年激光雕刻、3D打印和创意编程等技术, 在基础教育领域都被广泛应用, 且各自有各自的一套课程体系。笔者认为, 小学阶段的创客教育不仅可以在纵向上深入教学而且可以在横向上进行教学, 即根据需要, 学生可以同时运用以上技术来解决问题, 由问题或任务的难度来驱动学生学习某一技术的深度, 将三种技术融合到一起进行教学。
1. 激光雕刻技术
激光雕刻技术作为授课内容的一部分, 主要是用于制作三维立体模型, 利用这门技术雕刻并搭建作品框架或作品中的某一装饰部分。通过这部分的教学, 同学们将学会一种二维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激光雕刻机的使用与维护以及如何利用二维设计制作三维立体实物模型。
2.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作为授课内容中的一部分, 主要是用于制作模型, 利用这门技术打印作品的框架或作品中的某一装饰部分, 据同学们的创意而定。通过这部分的教学, 同学们将学会一种三维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3D打印机的使用与维护等知识。
3. 创意编程
创意编程作为授课内容的一部分, 主要是作为智能部分应用于学生作品或方案中。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载体, 硬件部分主要采用一些开源开放的单片机和与之相应的传感器和执行部件;软件部分主要是与单片机相应的非数字化的、模块化的、以搭积木的方式进行编程的软件。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结合, 学生可创作出自己想要的智能作品。
五、创客课程的教学模式
创客课程可以采用"项目为载体, 任务为驱动"教学模式来开展学习活动, 并采用设计学习、操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形式, 让同学们在"学中做"和"做中学".
篇9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大学生成为最具创业活力和潜力的群体。但是在双创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仍缺少与市场有效融合的机制和平台[1]。高校“众创空间”的构建,为大学生打造了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将创新创业理念与实践融入培养全过程,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2],创客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双创环境下推动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现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的。
高校众创空间战略的有效实施,需要对众创空间内在规律有深入的理论认识。目前学界和业界等部门都对众创空间的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对高校“众创空间”促进创新创业的内在机制与功能规律在理论上的解释不多,也间接影响了对实践的指引。该文从生态系统视阈出发探究这种新型的创业组织发展规律和功能机制,对充分利用高校优势资源、提升众创空间运行质量提供一些借鉴。
1 高校“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内涵
1.1 高校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概念与特征
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这类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了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是众多创业活动在特定地理空间的集聚所形成的复杂创业生态系统。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是Katharine Dunn 在2005年提出的,她认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教育和培训,应形成数十个项目和中心共同在校园内培养创业精神中的“创业生态系统”[3]。
众创空间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就像生物有机体参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是系统有机体的一部分[4]。空间内各子系统之间不断地进行价值的交换和信息的传递,形成共同生存、协同进化的生态关系,其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众创空间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似性见表1。
从上述理论阐释中推演众创空间的生态性质,可以看出,众创空间内的创客数量众多、角色多元,创业资源与服务具有丰富的生态多样性,创客与各种创业资源主体等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创业生态网络,而且不同层次的众创空间相互嵌套,空间内的创业生态动态演化,因此具有鲜明的生态系统属性。由此将众创空间视作创业生态系统,是基于生态学隐喻所刻画的一种创业组织新范式[5-6]。高校众创空间是设在高校内的空间,其职能与社会众创空间无本质区别,只是进驻企业限定为在空间注册的大学生为主体的企业。因此高校“众创空间”也具有生态系统属性。在这个系统中,由大学生创客、资金提供者、社会中介机构和高校行政部门等主体构成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共同践行创新创业全过程。高校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可以定义为,在众创空间内,创业受教主体大学生与各生态元素之间通过知识传递、理念交换、制度保障等活动所形成的相互共存,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1.2 高校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结构
从创业生态系统的视角去剖析高校众创空间系统结构,存在着众创精神、创客生态圈、资源生态圈、基础平台与政策四个维度。高校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结构受这些维度要素的影响,在各维度要素的逻辑关联和作用下,系统不断进行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知识交流、创新扩散等活动,形成具有自组织效应的创业生态系统结构。
1.2.1 众创精神
高校众创空间首先要有独具个性的文化特质――众创精神,众创精神本质上包括:(1)创业梦想,某些创业项目或新的商业创意可能极具前瞻性甚至颠覆性;(2)合作共生,在创业梦想引领下,创业主体采用开放式的合作创新,寻求资源互补、分工协作与价值共享,协同共生;(3)个性化的行为符号,众创空间能够激发和包容创客独特的创业行为方式,具有个性化特征。这些内容凝聚成高校众创精神的实际内涵。
1.2.2 创客生态圈
高校众创空间中的创客角色多元、种类丰富,主要包括众多大学生创业者、教师身份的科技人才创业者。这些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学历的人员,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创意,分享经验交流与信息沟通,形成广泛而纵横交错的联结,这种联结对大学生创客具有强大的学习与教育功能。基于共同的创业梦想与价值追求所形成的人际信任,构成高校创业空间的创客生态圈。
1.2.3 资源生态圈
创新背景下高校功能从教学科研延伸到开发、研究、成果转化、服务等多种功能,具有产、学、研、科、工、贸多种经济组织并存的优势,这一优势也会潜移默化到高校众创空间中,所以高校众创空间的创业资源极其广泛,可以提供包括创业知识、创业培交流、创业导师深度指导、软硬件技术、培训和创业项目推介服务等全方位的资源。资源生态圈为大学生创客开拓了广泛而丰富的商业视野,提供了市场信息和创业经验。
1.2.4 基础平台与政策
高校众创空间建立在基础设施提供、配套服务以及运营管理的一系列职能之上,由此形成创业生态系统支持平台。同时政府对高校创业空间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政府参与方式逐步市场化,财政投入更多采取投资引导基金、众创空间认定基金拨付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高校众创空间管理机构也主导制定了一系列空间管理制度。这种基础平台与政策的结合,成为众创空间创业活力与运营秩序的有力保证。
2.3.1 高校众创空间内部集成协同
高校众创空间可以集成高校的学术资源、专业设备资源。高校“众创空间”的构建,打破了院系界限,形成跨学科交流氛围,推进了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同时利用图书馆、实验室、加工车间等实体空间构建低成本开放式的众创空间,直接推动了产学研相结合。实质性的创业资源、功能集成包括:高校的信息、技术、人才等软件条件和网络设备、图书资料、资金、管理能力等硬件条件;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大学生企业孵化器等。通过整合这些资源,为进入高校众创空间的项目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既为高校大学生运用日常所学的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提供了条件,也为将来真正创业积累了实践经验。
2.3.2 高校众创空间外部校企协同
高校众创空间需借助企业力量形成协同互动的长效机制。通过校企协同,吸收和嫁接社会众创空间的资源整合、全链条创业服务、市场化管理功能。在众创空间平台中设置企业席位,承担资源配置等任务;探索企业与高校的共赢面,拓宽合作渠道,通过技术、项目、人才等多种合作模式,增进众创空间内校企创新人才培养的合作力度;对参与校企协同项目的师生给予及时激励,引进业界创业导师全程指导,充分运用校友资源,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
2.4 孵化能力提升机制
孵化能力提升机制是建立在前三个机制良好运行的基础之上的,高校众创空间要从法律法务、政策服铡⑼蹲嗜谧省⑹谐乒恪⒉品营销、社群管理等各方面提供孵化功能,才能助力高校众创空间目标愿景的实现。因此也成为众创空间全过程服务的关键机制。
高校众创空间的孵化能力提升机制是有路径的。首先,高校众创空间提供物理空间、配套设施和创业扶持,组织创业团队入驻,或整合学生中的优秀科技创业成果给予资助和孵化,通过提供创业场地、完善配套设施、协办工商税务登记、组织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创业知识培训以及创业咨询辅导等方式,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使学生能够在自己开办的实体公司中总结提炼创业心得,切实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孵化能力机制的基本标准。其次,为提升孵化能力,注重吸引师生合作型创业团队进驻众创空间。师生合作创业项目的一大特点是,创业项目具有主导领域,每个项目都是基于导师的研究方向,在不同产业链闭环中的各个环节及全品类设计,师生创业团队以服务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孵化科技成果,可以降低孵化难度,推动商业生态链的完整开发和建设。第三,众创空间依托高校的技术资源优势,将拥有的高科技项目进行包装与孵化转化,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将科技成果付诸实践的机会和场所,可以促进更多的创新创业项目产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总之,孵化能力的提升机制,不能仅局限对创业项目提供创业孵化场地和基本运行设施,应使高校众创空间真正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源泉,以降低创业风险,为走向真正创业开拓宽广道路作为提升机制的判断标准。
以上以众创精神培育为出发点,通过培育创业者良好的创业知识、意识以及技能等,凝练创业项目,形成较高层面的创业素质,构成机制的起点,功效向整个体系下方辐射。然后再从左侧出发,采取“网络”这种自组织和无边界的中间型组织形式,通过创客―创客―资源纵横向网络联结,形成创业网络嵌套机制;图中间的模块为集成服务基础平台,来自于创业网络组织方式提供的资源,与空间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形成集成服务基础平台,发挥与校内外异质资源整合与全链条服务功能,即创业异质协同机制。最后,三个机制良好运行,融合一体,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使孵化能力提升,共同支撑创业实效。
参考文献
[1] 王涛.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探微[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41-43.
[2] 任丹,何震.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高校“众创空间”的构建[J].传媒与教育,2016(1):134-137.
[3] Dunn,k.The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J]. Technology Review,2005(9):115-117.
[4] 王珊.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网络社会生态系统演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5] MUHAMMAD R K.Mapping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of Saudi Arabia[J].World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3,9(1):28-54.
[6] RON A,RAHUL K.Value Creation in Innovation Ecosystems: How the Structure of Technological Interdependence Affects Firm Performance in New Technology Generation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31(3):306-333.
[7] 梁春生.房地产企业融资生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8] 陈夙.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特征、结构、机制与策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11):35-43.
篇10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4月29日
一、众创空间的定义及特征
(一)众创空间的定义及其创时代性。2015年国务院在召开主持的会议上提出了对众创空间发展的支持政策,并且登门造访了3W咖啡等多个创业社区。一时间这个名叫做“众创空间”的平台在国内发展得风生水起,成为创业者聚集的港湾。那么,什么是众创空间?所谓众创空间,就是在顺应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的需求下,以市场化为主导,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并通过专业化服务和多样化途径搭建通往各个领域的桥梁,给创业者提供的创业交流、项目孵化的创业文化共享社区,是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型服务平台的统称。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促进全民创新创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的最迫切需求。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企业面对的竞争严峻,守旧的企业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而众创空间就是企业转型的助推力;另一方面数以万计的求职者在寻找合适工作的时候不断碰壁,踏上艰难的创业之路。众创空间给创业带来了福音,它为创业人士披荆斩棘,提供了梦寐的创业条件。
(二)众创空间运作模式的特色。众创空间对于城市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只有更好地去熟悉它,才能真正享有它的魅力多姿。它的运作特征为:
1、盘活闲置资源。众创空间将闲置资源集中起来,同时充分利用物业,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创业办公环境。在这些包括3D打印机等的高科技设备中,其中还有不少是由创客会员资助的。在这里,大家共享资源,按照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可用资源,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多元参与式。众创空间的主体是大众,因而其结构往往是松散的、基于兴趣或协作的弱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创新的范围被扩大,创新组织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大型企业通过众创空间寻找有利资源,也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创业人才;小微企业利用众创空间降低创业成本,提升企业活力;高校通过众创空间走向广阔的市场,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此外,还有一些中介服务机构也在创业产业链中得到了发展。
3、互联网“创新2.0”。互联网创新型变革毫无疑问给大众创业带来了开放式的环境,使创新资料能够平等便利地被所有创客使用。只要点击鼠标,人人都能享有互联网带来的惠利。创客们利用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也搜索别人的创新成果,互联网成了他们交流学习的载体,给创新带来了零距离、高效率的飞跃。
4、一整套服务体系。众创空间不是咖啡吧,也不是简单的孵化器。它通过线上线下全面的专业化服务,从小的创意、点子萌发和汇集,提供了包括创业培训、市场信息共享、咨询和规划建议、交流会、项目工程孵化、客户中介、发展渠道提供、推广宣传等一系列服务。除了整个过程的一条龙服务,众创空间还将交通因素、产业链因素等考虑在内,是一整套服务体系,为创客提供贴心尽善尽美的创业环境。
5、创新高效率。众创空间带有半公益性质,孵化半成品项目是它的使命。因此,它常常设有天使基金等投资项目,给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是一种鼓励,期望创客们能在竞争中高效率地创业。在这种情况下,创业者也不再是孤独地奋斗,而是和志同道合地人一起优势互补、讨论进步,当然有利于他们更有效率的创业。
6、盈利模式。从盈利角度,众创空间若是仅依靠赚取办公租用的差价是难以生存的。尽管一些众创空间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支持,但是想立足一方领土还需要有自己的盈利方案,如对一些项目进行投资、占股以及收取招聘宣传费用、提供融资服务等等。
(三)众创空间运作模式的类型。众创空间给创业者带来了实质性的支持,是他们温暖的家园。而这些家园,是地理位置,是文化底蕴,或是发展结构,使它们具有不同的运营模式,主要有天使孵化型、垂直产业型、天使孵化型、地产思维型、活动聚合型、媒体驱动型、企业平台型、产业链服务型这几种。
1、开放空间型。开放空间型主要特点是开放式的办公环境和全方面的专业化服务。它与各个创投机构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以提高融资效率;同时,积极营造创业生态圈,以打造特色孵化器品牌。在这里创业者整合创业资源,开拓思路,进行互助交流,并最终提高孵化效率。
2、垂直产业型。垂直产业型主要是专门为某一产业提供服务,通过帮助创业者实现技术落地,促进该产业的进步,其是对于某一领域的专业化服务平台。这种类型的众创空间主要是实现定向孵化,为特定产业带来进步和升级。因此它一般由政府主导,旨在发展某一产业。
3、天使孵化型。天使孵化型主要是辅导培训的模式,它为创客会员们引进成功创业者或投资者,请他们传授经验、共享资源,成为创业导师,帮助创客真切地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创业成功率。通常他们还会对看好的企业进行投资,如“天使基金”,为创客提供支持和动力,这同时也是一种双赢。
二、众创空间现存问题
众创空间发展迅速,但由于其在国内还处于初创期,尚存在弊端和不足。经分析总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众创模板落实困难。国内众创空间城市和城市之间以及地区和地区之间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对于一些兴起的众创空间模式的形成,涉及到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形成的借鉴作用相对较少。另外,一些空间仍设有包含户籍和文凭的门槛,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低门槛、零门槛,不少外地户籍、农村户籍、低学历者止步在外。
(二)盈利能力较弱。部分企业盈利能力较弱,一些企业虽然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一定量的顾客量,但事实上不以盈利为其主要目的,所以就导致这些众创空间的生存受影响,有些甚至是依靠外来或政府的资助和补贴来维持。这与形成和发展众创空间的初衷相悖,需要加以改进。
(三)新生物面临难题。众创空间是一个新生的产物,比较脆弱,发展中会碰到很多困难。首先在初期,企业的熟悉度不够,需要大力宣传,同时还会受到其他发展较好较成熟的企业竞争带来的压力和影响。之后发展中对公共环境、设施、制度等方面的依赖性较大,对政府政策的依靠性太强,独立性和原来企业相比较弱,面临一定的挑战。
(四)经营对能力要求较高。众创空间是一个时代科技发展产物,对知识和技术、人才等方面要求也相对更高。在过程中,需要对人才不断进行培养,一定程度上会加大企业发展的成本。同时,管理和运营模式上要有所创新,对创新能力提升较为严苛。创新工场成立时,李开复曾表示,即使是创新工场,也无法轻易孵化出世界级的公司。这无疑会对众创空间的发展带来较大的难度。
(五)预期成果的压力。在提出“众创空间”这一概念后,大家都对这一产物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包括兴起或准备发展的企业。一时间众创空间各地丛生,在过程中会遇到从未设想过的难题,会因前期的压力而导致决策的失误,更可能导致众创空间过剩却没有实现其实质性的效果,造成发展停滞。
三、嘉兴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及建议
(一)嘉兴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在嘉兴,众创空间逐渐引起了一股热潮。嘉兴政府对创新创业活动支持力度大,创业人士的热情高涨。现已有二十几家众创空间,如北斗创客家、零一智慧谷、智富城“贝壳咖啡”等已经被认定为市级众创空间,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时,嘉兴高校中也已经成立多个创客中心为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服务,比如嘉兴学院内设有创客吧和书吧。去年12月,嘉兴政府出台了《意见》,对众创空间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希望通过招引国内知名众创空间来嘉兴开办“分空间”,快速培育并形成示范推进型众创空间。在政府的引导下,大量的创业者加入这个行列,众创空间正在走向越来越好的方向。
(二)嘉兴众创空间发展建议。嘉兴作为一个二线城市,在激烈的竞争前,必须牢牢响应时代的要求,借鉴周边重点城市成功的众创空间实例,大胆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市场主导、政府为辅。政府在众创空间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必须接受它只是一部分的事实。在市场主导下,政府不过是一个配角,应当做的是参观和面对面交流,而不是过度地去干涉其发展。让市场保留自己的竞争力、优化能力和选择能力,才能保证众创空间源源不断的活力。
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落实政策。嘉兴政府应当重视对众创空间的资助,对其办公房、水电等基础设施予以补贴;对已有“众创”平台加强组织引导,帮它们做推广宣传,以吸引更多创业人才的加入;大力引进各类天使基金,对优秀创业者予以投资和奖励,以此调动创业人士和企业的创业积极性,等等。
3、加强产业集群化,优化资源配置。嘉兴处于上海和杭州之间的一个优越地理位置,应当抓住机遇,引进先进设备和创业人才,并在他们优先的发展下得到辐射,努力抓住机遇。另外,还应当打通各产业间的桥梁,加强集群化,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同时,做到合理、高效地使用网络信息,降低信息的收集成本,使得供求对接更便捷。
4、坚持科技的领导性,培养创业人才。嘉兴发展众创空间必须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重点,扩大“双创”的源头供给,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使科技人员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我们既要向重点城市引进人才,又要重点培养自己的人才。政府大可以从高校出发,利用当代大学生这股新生力量,建设创业的后备军。如此“就地取材”,不仅获取信息、网罗人才便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下社会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5、服务和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坚持服务和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众创空间离不开“互联网+”,同样也离不开实体经济,在信息、资源变得易得的情况下,新兴技术和产业就成为了另一把利剑,促进龙头骨干企业的研发、生产等,更易带动和催生新产业、新业态。
四、结语
综上,众创空间是一个服务于创业人士的综合平台。它独具的特色,给孵化项目、带动城市创新创业带来助推力。国内重点城市众创空间发展出色,但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嘉兴在借鉴重点城市经验发展众创空间的同时,应当认真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政策。同时,政府须努力落实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加强产业集群化,优化资源配置,坚持科技的领导性,培养“两创”人才,以服务和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安宇宏.众创空间[J].宏观经济管理,2015.4.
篇11
技术创新是提高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环节,企业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已然成为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引擎。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已成为我国促进经济全面转型发展的核心。为此,国务院在2015年先后《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旨在强调科技、创新、创业的紧迫性和必然性,通过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众创空间,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共享平台优势,激发企业创新主体的活力和潜力。同时,由于不同行业在不同发展周期需求创业资源有所不同,《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强调,为满足创新企业差异化需求,要努力向全链条孵化体系(即“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转变。近几年,温州市政府高度关注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先后出台许多创业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平台发展,全力打造浙南科技城、特色小镇、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积极培养创新型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浓厚,使温州孵化器数量呈现井喷式发展,全市87家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实现市域全覆盖,民间资本投资孵化平台热情高涨,温州正成为创新要素聚集、创业激情涌动的“双创”高地。温州市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宗旨,在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前提下,打造三个平台,提供线上及线下交流沟通和信息共享服务。温州市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通过建设众创服务机构库、众创人才库,打造移动互联网、技术众创综合信息共享、技术众创信息交互等优质平台,构建科技创业服务体系和辐射网络,解决好创新创业者和初创企业创新过程中信息不对称、资源共享不足、协同互动不通畅,创新内容与市场需求不适应,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不匹配,创新合作不对位,创新成本高等问题。不断建设成以政府引导为主,兼有综合化、专业化孵化特色的发展格局,使其分布更加合理、服务更加完善、主题类型更加多元化[1]。但是由于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温州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普遍存在服务不到位、低端化、创业团队紧缺等问题,结合温州市创业孵化整体情况,剖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便促进温州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更好的发展,就成为需要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2]。
二、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必要性
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作用可简化地比作“筑巢、引凤、助凤腾飞”,其低成本性、便利性、全要素性、开放性等服务特点,为各种类型的企业、项目、理念、想法的孕育和快速成长提供优质生长的阳光和水源,对创客和创业团队成长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第一,集聚创新,发现并认可创业者、企业的价值。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各行各业精英、创新人才、创业团队的集聚提供交流平台,利于新思维碰撞、创意交流和行业协同互助。第二,提供共享平台和创业氛围。在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不同创客和创业团队可共享相同办公环境,更好地促进彼此间交流,互帮互助的同时也会激发许多新想法和新观点。另外,通过定期创意沙龙、训练营、培训大赛等活动进一步促进创业者之间的交流和圈子的建立,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创业热情。第三,链接外部资源,降低创业成本和风险。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入驻门槛低,创业者在这里可以享受低成本办公、互联网、交流等空间服务,大大降低了创新创业者的风险。第四,在市场、信息、资金、运营、服务等方面给以支持。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向创业者提供辅导培训、投融资对接、政策申请、工商注册、法律财务、媒体资讯等多功能创业服务,个别创客空间还自身设立基金,对初创企业进行补贴,提供便利化融资渠道,等等。
三、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发展情况
(一)众创空间(孵化器)数量呈现井喷式发展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驱动下,近几年温州市众创平台发展呈现燎原之势。众创空间顾名思义,众指大众参与;创指创新、创业;空间就是提供的场地和硬件设施。众创空间功能多样性更强,包含办公、社交、娱乐,将人与资源合二为一,是社区和孵化的集合体。到2016年底,温州市已有87家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主要以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两种类型为主)兴办完成并启用[3],包括市级以上孵化平台共有61家,省级孵化平台1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各一半),国家级孵化平台有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众创空间6家)。入驻创业团队已至少有2400家,与2015年仅有24家孵化平台相比,在一年左右时间内,全市孵化平台以平均每个月5.7家的速度快速增长。
(二)空间分布由中心城区向全市域化发展演进
由于本土资源禀赋,初创型企业往往喜欢中心城区,因此中心城区率先试点。而随着众创空间(孵化器)数量的不断增多,温州市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空间分布正不断从中心城区向全市发展演进。据数据统计,目前全市87家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实现市域全覆盖,主要分布在鹿城、瓯海、龙湾、瑞安、乐清、经开等四区两市,平台数量占到全市的87.5%,平均每个孵化平台集聚创客团队29个以上,年开展各类创业辅导活动约500场次,已经成为温州市发展众创经济、建设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成为创新创业孵化链中的关键环节。
(三)民间资本投资兴建孵化平台的热情高涨
目前,温州参与众创空间建设的主体单位主要有政府创办、高校创办、民企创办。“以点带面、以政府带动民间”,随着孵化器的宣传推广及示范效应的增强,民间资本投资孵化器建设,正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浪潮[4]。数据显示,在温州参与众创建设单位中,以民企创办为主(占比71.25%),政府(占比18.75%)、高校次之(占比10%)。特别是近一年来,新增的63家孵化平台中有81.8%为民资兴办,如温州永宏科技孵化有限公司、文成山哥哥科技创业孵化园等等。
(四)众创社区(特色小镇)蓄势待发
众创社区(特色小镇)是具备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和社区特征的发展空间平台,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切合的特定区域,不同于行政区划单位,也不同于物流园区、科技园区、生态农业园区等产业园区[5]。发展集中式众创社区(特色小镇),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前温州市有1家众创社区,即文昌众创社区,同时规划建设一批众创社区和特色小镇,实现小面积大资源、小平台大项目、小介质大创新[6]。众创社区(特色小镇)提供项目平台有助于温州市汇聚各类优质资源,促进产业创新与升级,为温州市乃至国家整体经济发现新的增长点。
(五)众创空间主要建设模式
温州市旨在加快推进低成本、便利性、全要素及开放式的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由此各种众创空间不断出现。整体来看,温州市创客空间主要有五种模式:1.政府主导模式。此种模式主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一段时间内,企业孵化器可免费享用场所和服务。由政府主导,可以为许多创业者提供一定程度无压力、全要素扶持平台。2.民非组织模式。该模式是一种非盈利性社会组织模式,主要依靠政府补助、经费众筹、志愿服务等方式举办创业活动。例如浙江省第一家社区重创空间主要扶持那些没有资金、土地、办公场所,但有能力、创新、上进的创业者。3.运营商模式。运营服务商对创业团队提供场地和创业指导,从而对其进行孵化并提供增值服务。4.企业平台模式。通过企业这个平台,对内部员工提供“开放技术平台+产业资源”服务。5.院校模式。充分借助高等院校优质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大学生建立创新创业平台。“温州大学创业园”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企业孵化存活率至少80%[7]。
四、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作为温州市一个“朝阳产业”,发展速度飞快,数量也呈迅猛之势,然而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还处在一个初期阶段。目前温州市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整体存在服务不完善、低端化、创客团队紧缺等不足,怎样实现转型升级,如何提高平台质量迫在眉睫。
(一)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温州市已投入使用的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总体来看其运营程度和服务水平还比较低[8]。一是维持运营压力大。温州市多数孵化平台主要通过场地租金(至少占收入80%)及部分管理费用来运转,本身并没有对应的投资基金,所以整体运营成本较高[9]。多样化的创客空间形成了一个资本集聚区,但实际上能获益的并不多,创客活跃地已进入高成本时期,随着创业热潮逼近,仅仅依靠政府直接投资远远不足。二是持续盈利能力差。因为短期内,创业计划项目效益无法预测,同时存在地区间转移风险,导致创业孵化平台发展面临很大压力。如何提高平台盈利能力,使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稳步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三是配套功能不到位。众创空间相比于传统孵化器,其配套服务更加多元,但在温州市大部分尚未形成一个全孵化产业链,因此不能保障多元化创新创业服务,比如为创业团队提供齐全的办公设备、科技信息服务支持,另外,创客知识培训、老师辅导、资金融通等服务也相当缺乏[10]。四是专业服务水平低。温州市大部分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缺少专业化的管理、运营和服务团队,尤其平台由中心城区不断向全城市域化扩展,其管理服务能力和方法受到一定程度限制[11]。
(二)产业对接有待进一步紧密
从总体产业发展趋势来说,已建设的孵化平台中,国家支持的(尤其以温州市产业发展需求为主的)重点产业板块,通过龙头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主导完成的很少;在“互联网+”“文化创新”的背景下,很多创业团队(以个体创业者为主)的项目以这两大方向为主题,缺少与实体经济密切联系和面向行业共性技术、分支领域开拓创新,以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性项目,同质化、低端化的情况较为突出,在温州市市域内尚没有建成完整的创新创业体系[12]。其次,从全链条孵化视角来看,“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间协调度欠佳,创业苗圃内育成的“苗”存在转移风险,并不必然进入创业苗圃所在的孵化器进行创业孵化,孵化器缺乏激励机制去引导高成长性企业进入加速器,甚至存在孵化器与加速器为争夺高成长性企业而产生恶性竞争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创业团队针对性减弱、成长期加长、成功率降低、带动性变差,对科技企业的成长壮大不利,对提高实体经济水平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效果不明显。
(三)创新创业团队有待进一步集聚
通过“创客”的集聚效应,形成了温州市许多氛围独特的创客空间,然而温州市目前由于众创生态体系不够完善,不但没有很好地汇聚外来优秀团队来温创业,本地有能力、有想法的创客和团队也不断前往上海、杭州等地,变成了创业人才“空巢”。调查数据显示,最近几年,在外地高等学府读书的温州学生,毕业后能够回到家乡工作的比例大约为63%,而且温州某些IT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基本不留温工作,致使温州市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创客队伍结构不太合理,本地高校毕业的学生至少占70%[13]。另外,创业项目质量水平普遍不高,高质量项目少之又少,许多平台出现“有店无客”的现象,永嘉科技企业孵化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平台的孵化地域有36883.94方,但创业团队才10支,平均每支团队孵化面积达3688多方。
(四)创客教育有待进一步提高
诚然,温州是创业者的集聚地,但是在创业的教育和发展过程中仍然有不少问题。一是尖子多,但根基不稳。创客教育讲究课程、空间、活动三位一体,但很多县区学校目前还处于观望状态,非常缺乏。二是学科范围狭窄。虽然教师数量很多,但是教师的专业面比较狭窄,其中信息科学技术占绝大部分,而中小学文艺类、科技类相关专业的老师参与很少。三是除教育部门参与外,缺少其他相关部门(如科技局)等的加入。当前情况下,温州市除了教育局以外,有关创客的教育培训没有其他部门参与。目前最让人忧虑的问题是,除了由市电教管引导市教育局外,像科协等部门参与意愿不大。四是高校的创客空间更多地将重心放在了创业上,对教育很少,但从根本看,教育是创业的基础,因此温州市的高等学府应在培养专业化的创客教育工作上做好准备不断完善。
五、促进温州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利用现有平台资源,抓好“政策落实”
针对温州市推进企业孵化平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低端化、运转不良等问题,应从以下三方面完善。一是借助传统型孵化器像创业园、创业中心等,将传统孵化器与新型创业孵化器(如创新工场、宇泰思科等)紧密结合,在配套设备及专业化服务方面进行优势互补,促进两者的深层合作,联合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为中心的产业链,为新的创业者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项目的成功转化率和新企业存活率。二是积极探索众创社区建设,在浙南科技城、温州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资源较为集聚的区域,建立创客小镇等社区型众创空间,引进浙江大学、中科院等高等学府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借助知名院校优质的专业、智力、成果等优势,使得外地有才之人、有创新的项目来温州落地,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引导国内外创客来温创新创业。三是大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以主营业务为方向建设高端化、专业性强的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二)储备人才,汇集高端创客,培养“创客群体”
一是以举办各类大型创新创业活动为契机,为温州地区汇集更多创客人才,特别是具有理工科背景的复合型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以此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二是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创客人才跟踪、扶持机制,增强各类创客大赛项目在温落地的成功率,提升创客人才创业的成功率,确保创客人才的发展空间。三是完善创客人才统计的开发体系,强化创客人才可以发挥作用机制的研究,及时掌握各类创客人才的开发动态。四是要充分发挥本土创新人才资源的优势,特别是回归本土的创客人才,加大扶持力度,将创新人才转变成创业人才。五是要充分挖掘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培养的创客人才,对有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的项目和拥有高新技术含量的技术带头人创业人才,政府给予创业启动经费资助等,同时,也要对从国内其他城市引进的高层次创客人才,享受海外人才引进的同等待遇。
(三)提升效能营造浓厚氛围,优化“众创生态”
打造温州市各众创空间联盟体系,以不同行业间自我规范的机制形式,实现各众创空间资源共享,为创客平台主体创建一个集全要素、多方位服务、优质氛围的良好创业生态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要加强对温州市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进行整体宣传推介,通过“温州众创空间地图”、“温州创客指数”,鼓励创业者参加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活动,比如创业讲堂、训练营等等,为“温州系”众创空间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吸引有想法、有能力的人加入到创新创业大潮,同时集聚国内及海外优秀的创客和创业团队。二是出台持续性、切实可行的支持政策,鼓励竞赛优胜者留温州创业,扩大温州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创业创新影响力。三是加强政策解读,邀请省级乃至国家级专家来温做好政策解读和宣讲工作。进一步引导温州市平台从业人员走出去,通过培训、实地访问、交谈等途径,在市域内各大孵化平台中普及众创空间(孵化器)相关专业知识。
篇12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07-0064-04
创客教育进学校的源起
2015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1]预测,“创客空间”在未来1年内将是教育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进展。2015年《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2]也显示,创客教育将给高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深刻变革。2015年1月4日,总理来到深圳“柴火创客空间”,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创客的影响力;2015年3月,“创客”一词首度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让众多创客脱颖而出;2015年9月,《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养成数字化学习的习惯。
创客教育结合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符合学生好奇又富有创造力的天性。欧美国家的很多学校开设创客课程,建立创客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资源和平台。近几年来,创客教育也逐步地走进中国校园。
创客教育进学校的四种组织模式
创客教育,如何才能成功地进入校园呢?根据已有的国内外创客教育进学校的成功案例,我们总结出创客教育进学校的四种组织实施模式(如图1),这包括:项目学习模式、社团活动模式、统合课程模式、校企合作模式。
1. 项目学习模式:以东莞市虎门镇东方小学为例
模式介绍
基于项目学习开展创客教育的方式,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参与了一个长期的学习任务。在开展项目学习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扮演现实世界中的角色,通过工作、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学习者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通过接触各个学科领域,学习者会更容易理解概念,明白不同学科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基于项目学习组织开展创客教育时,可以选择跨学科的项目,如设计可以调节速度的小车,这就要用到物理、数学及编程方面的知识,而对学生来说需要自己来寻找学科之间的联系,单靠教师解释是比较困难的,此时项目学习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目前,以项目学习模式组织开展创客教育的学校不在少数。我们以东莞市虎门镇东方小学为例,分析其开展创客教育的路径、方式,并从中汲取优秀的经验。
项目学习组织模式案例介绍
案例名称:项目学习――“设计旅游产品”
开始时间:2012年
背景说明:创客教育就是将自己的创意转换成实际产品,东莞市虎门镇东方小学为了让学生能自己设计旅游产品,采用项目学习的组织模式: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设计出一款“旅游产品”,包括:出行路线、日期、天气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
实施步骤:
第一步,确定项目主题。
学生先各自调查并选择一个项目,再经过小组内部投票决定小组项目的主题――“设计旅游产品”。
第二步,项目分析,分配任务。
(1)通过协商,小组的同学将任务分为如下四项,分别由不同的人负责。
(2)从旅行社找到已有的旅游指南,作为参考。
(3)从书本和网络上查找资料,下载附近的酒店信息。
(4)用Excel筛选价格合适、离景点较近的酒店。
(5)查找天气信息,确定出行计划包括购买车票、目的地和日期的确定。
第三步,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每个小组的组长将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综合调整,制作出一份完整的旅游计划,包括出行的线路,出发的时间,当地的天气、出行的交通工具等。
第四步,成果展示。
班上的各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小组出任“产品经理”向全班同学介绍“旅游产品”。
实践效果:
这个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觉得这样的方式贴近生活,又能学以致用。同时对家长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家长对这样的组织方式表示支持。
2. 社团活动模式:以上海大学附中机器人社团为例
模式介绍
基于社团活动模式的创客教育是学校组建社团,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拓展性、研究性课程,创客活动以社团的形式运营,形成校内社团联盟,开展集体创客。学校可以为社团选派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促进优秀生多维度、多方向发展,各社团成员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在工作室开展一系列探索、研究,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使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青岛三中、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等学校都有以社团活动模式组织开展创客教育的实践。其中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倡导学生团队合作、动脑动手,学校大力支持各项创新研究活动。本文选取上海大学附属中学的机器人社团为例,分析其创客教育进学校的做法。
社团活动组织模式案例介绍
社团名称: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机器人社团
创立时间:2006年
社团介绍: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机器人社团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以机器人为载体的基本技术知识,并配有常规活动点及现代化加工车间。通过竞赛和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社团活动模式:
常规管理:每学期开学之初完成新社员的招募后,每周将以年级分组来正常开展活动。在完成了学习计划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之后,将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设计出自己小组的创意方案,方案通过后小组成员全力以赴地完成作品,学年结束之前通过评判小组的评判得出每个小组的最终成绩。
学习模式:根据年级不同,安排的学习内容也不同。低年级的先接受有关激光切割、三维打印、编程等系列短课程的培训,高年级的则以自主探究为主,综合运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参加与机器人相关的比赛或自主完成一项创意作品。
运作方式:社团采取高年级带低年级,阶梯式成长方式运作。为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学校还为社团选派了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促进优秀生多维度、多方向发展,并专设2000多平方米的创新活动中心,活动中心中有15个各类工作室。
实践效果:社团成员在社团组织的活动及竞赛中不仅学习了技能,掌握了技术,还开拓了知识面。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更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能力,许多优秀创意发明还申请了国家专利。
3. 统合课程模式:以纽约州立大学波茨坦分校为例
模式介绍
统合课程是指把多课程融合,特别是科学和人文技术等不同领域的课程内容整合开展的形式。在开展创客教育时,此类相似的课程表现形式有统合课程、STEAM,以及无边界课程等。STEAM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Mathematics(数学)的缩写,旨在将原本分散的多门课程融合成一个新的整体,尝试让学生在综合的学习环境中提升动手、合作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在实践中创新,激发创造力。
目前国内外开展STEAM教育的较多,本文选取纽约州立大学波茨坦分校的STEAM课程项目为例,来分析统合课程如何开展。
统合课程组织模式案例介绍
案例名称:纽约州立大学波茨坦分校进行跨学科STEAM课程项目
背景说明:Margaret E.Madden等人[3]在纽约州立大学波茨坦分校进行跨学科STEAM课程项目实验,这个项目使用SIIM(Student-Initiated Integrative Major,学习者中心的整合模式)模式[4],目的是通过设计并实施跨学科整合的课程,培养该校理工科学生的科学训练与创新发展能力,提升创新认知技能。
实施模式:SIIM模式由一组有经验的教师组成,以一个需要应用多学科知识的问题为基础来设计课程,共同开发他们各自的学科,包括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数学、音乐教育、心理学、戏剧、视觉艺术和声乐表演。该项目为每个学生开发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课程项目安排表,且每个学科会涉及一个主要领域和两个细化的专业领域。教师还会邀请该专业领域的社会人士参与,以帮助学生学习[5]。
教师组经过协商针对某一年级的学生制定好一个适合用来进行综合性探究的问题,并规划好教学周期(如图2),以明确学生和教师的任务。
实施过程:通过这个综合学习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据此设计出学生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学习的知识,形成项目学习课程安排表。这种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围绕领域知识、综合学习模块、解决问题研讨会三个层面进行。每个人的项目学习课程表会因学生自行设计的不同而不同。这里以解决沼气和解决能源问题的两个学生为例,列出他们的项目学习课程安排见图3,可以看出在整合核心方面,都涉及入门课程(创造性问题的参与)、综合学习模块、两个9难度综合学习、三个6难度综合学习模块、介绍以学生为中心驱动的整合课程。除了上述课程之外,他们都需要拥有实习经验并需要辅修一些必修课,如通识教育。
实践效果:通过这个跨学科STEAM项目的设计,每个人的课题都会包括以下四个要点:(1)跨学科专业(25%-48%):这个项目是基于学生设计的,具有前瞻性的至少两个不同专业领域。(2)综合核心(42%-49%):基于问题的多学科、学生驱动的应用学习在课题中出现。(3)实习经验(2%-10%):学生远离家乡的校园去真实环境中探索、实验。(4)其他要点(5%-14%):生活教育和文学艺术教育。
纽约州立大学波茨坦分校现有的课程结构允许与其他机构中的课程予以替换调整。每门课程或活动将确定与这两个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以确保课程效果与计划目标一致。最后,通过适当的前、后检测手段和学生的电子档案将成为审查项目成功的重要依据。
4. 校企合作模式:以美国福赛大学为例
模式介绍
美国比较注重创新,在整体上推进全民创客行动,政府要求企业尤其是技术类、制造类企业要积极提供创造工具,为学校开展创客教育提供支持。美国众多企业除了为中小学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外,还注重与高校的合作共赢,为高校提供相关资源支持的同时又充分结合高校的研究与开发能力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而美国不少高校也正是借助校企合作大力推动本校创客教育的发展。
校企合作组织模式案例介绍
背景介绍:美国福赛大学(FullSailUniversity)是一所享誉世界的专门培养娱乐、媒体、技术、艺术专业人才的高校,自建校以来就非常强调让学生基于真实世界体验的学习,提出了“真实世界教育(realworldeducation)”理念,其培养模式重在让学生在真实世界直接体验、参与创作,取得成果,该校一直将创新教育作为其核心教育目标。
合作方式:福赛大学通过与美国Youtube最大的视频提供商MakerStudio合作,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一个创作创新中心,该中心是集在线视频传输系统、视频制作技巧、数字故事于一体的新的、整合性的创客空间。(1)企业的作用:为福赛大学提供创客教育技术及相关资源;(2)学校的做法:研究与开发新产品推动企业的发展。
篇13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
二、活动主题:
围绕抓优质服务,亮窗口形象,创巴士品牌的主题活动,推出“1137”工程,(一次主题征文;一个龙虎榜、曝光栏;每月一次三级讲评会;创7条文明示范线)
三、活动时间及步骤:
20__年7月11日正式启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1、7月11日召开“优服务、树形象、创品牌活动”动员大会。
2、公司统一制作创品牌示范线标志,接受乘客监督。
3、各营运单位和车队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活动细化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并召开动员会,广泛宣传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让每一位员工都了解活动的目的内容和要求。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7至9月,开展“知荣辱、守公德、讲文明”主题活动,将“知荣辱、守公德、讲文明”,文明服务用语,社会服务承诺,乘车规则等内容张贴在车辆内,作为营运线路司乘人员的行为准则。
3、9至10月,结合公用用事业局举办的“长沙市城市公共客运行业风采”主题活动和公司的“三无”劳动竞赛,组织全司各岗位开展技能竞赛。
4、10至12月,开展乘客满意率测评活动,测评结果作为呈报公用事业局星级线路、车组评选的依据之一。同时,对各单位申报的文明示范线检查验收。
5、20__年1至3月,在全司开展“春运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竞赛”主题活动。
(三)、第三阶段:整章建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总结经验,整章建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创品牌示范线活动深入开展,力争把湖南巴士打造成全国省会城市一流公交企业。
四、活动措施
1、开展“五比五看五查纠”活动
比服务质量,看谁的违章投诉少,查纠服务意识差、服务纠纷和投诉多等行为;比管理机制,看谁的经营管理规范,查纠管理水平不高、管理环境不优、服务意识不浓等问题;比运营秩序,看谁遵章守纪、交通违章少,查纠运营秩序差等各类违法违章行为;比卫生环境,看谁的车容车貌好,查纠工作环境差、车容车貌差和服务设施、标识不齐全等问题;比行车安全,看谁的营运事故率低,查纠安全意识差、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差、事故隐患多等问题。分公司将查纠情况进行通报和讲评,并在每月10日前将查纠的情况报公司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培育先进典型,营造创建氛围
各基层单位要加强文明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组织通讯员及时报道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大力宣传。充分利用调度室设立的龙虎榜和曝光栏,发挥其激励和警示作用。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推介先进典型,总结创建经验,发挥先进个人和文明示范线典型引路的作用,营造创建氛围。
3、采取强硬措施,严肃处理违章行为
在营运现场管理上采取有效、过硬的措施,工作不停留在布置上,不放走一个死角,不留下一处空白。通过活动完善基础管理,坚持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上做得更到位,在管理措施上做得更落实,逐步实现投诉减少,直至为零的目的,使我司在营运服务工作上有大的改变,在服务水平上有大的提高
3、加大考核力度,认真开展讲评
加大查办、督办、处理力度,公司和分公司领导定期到车队检查,督查安全、服务、卫生等工作。职能部门、稽查队和车队加大检查力度,采取明查,暗查等多种方式认真检查。各单位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活动期间,公司每月15号之前召开一次服务工作讲评会,各单位文明创建工作纳入经责考核。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认识到位、措施求实,增强品牌意识。各级领导班子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优服务、树形象、创巴士品牌活动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好扎实的工作。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各基层单位要夯实企业管理基础,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纪律
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使员工自觉做到遵章守纪、文明服务。3、健全机制,科学管理。各基层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服务质量考核机制,建立乘客投诉处理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使企业内部考核和外部监督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六、考核、奖励办法
1、考核内容:安全行车、营运秩序、服务质量、生产指标等四个方面。
安全行车——行车中发生大事故以上者,一票否决。
营运秩序——凡发生不规范进站停靠、闯灯越线、滞客、在站外上下乘客,丢站甩客、拒载老年乘客等违法、违章行为以及营运中打手机、吃槟榔、抽烟、语言不文明等行为一票否决。
服务质量——发生乘客有责投诉,媒体曝光一票否决,公司内部检查扣分30分以上,个人取消参评资格;线路服务合格率低于97,卫生合格率低于98,取消文明示范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