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建筑项目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项目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项目论文

篇1

现代建筑门窗的功能不仅只是采光,更是用来控制自然通风的一个重要建筑构件。比如,要是门窗的位置以及窗型设计安装科学合理,严格考虑到其挡风、通风能效,能够大幅度减少、降低气流的阻力和迂回。综上所述,在实际的运用上,一定要多方面考虑,才能使建筑门窗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但是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对节能门窗的主要材料选用做出部分分析、建议。

三、节能门窗的节能技术

(一)窗框

建筑门窗中外窗面积的百分之15到百分之30都被框架所占,所以,从窗框的角度进行考虑,是门窗节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市场上常用的窗框型材类型较多,比如塑钢型材以及断热桥铝型材等。1.断热桥铝型材。如今的断热桥铝型材在保留了以往优势的基础上,还大幅度降低了传热系数,它的主要革新是在型材的内部、外部安装使用了冷热桥技术。它的主要制造技术有断热条镶嵌以及以及浇注切桥两种。浇注切桥即注胶断热,该制造技术使用流体浇注对成型空间进行填补,制造而成的型材具有较高的精度,使用该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对称型材制造还能用于非对称型材的制造;断热条镶嵌技术采用了由聚酰胺66和25%玻璃纤维所合成的断热条,在外力的挤压下断热条与铝合金镶嵌,最终成型。由这种技术生产而成的门窗窗框具有多种断面形式以及较高的强度,而且隔温性能和机械性能都较为优秀。2、塑钢型材。塑钢型材是硬质聚氯乙烯塑料(PVC)型材内部用钢衬增强。它主要具有以下优良特性:第一,经久耐用。由于型材的内腔被加入了增强型钢,使得塑钢型材的强度大大提高,能够抗震、防腐蚀;第二,隔温性能良好。塑钢型材的导热性大大低于铝型材,加之其多腔的设计结构得它的隔温性能进一步提升;第三,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出现的各种变化,使得隔音性能也成为了门窗选择的一个主要标准,而选用塑钢中空门窗可以起到非常良好的隔音效果,尤其是对于闹市或主要道路旁边的住宅而言,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二)玻璃

1、着色玻璃。这种玻璃在其制造过程当中被掺入了色剂,其遮阳性较高,是一种既能显著地吸收阳光中热作用较强的近红外线,而又保持良好透明度的节能装饰性玻璃2。但从另一方面来讲,由于其自身对热量的吸收,时间一长,也会增加室内的温差传热。2、镀膜玻璃。这种玻璃使用了化学或物理制造工艺,非常有效的提高了热反射能效,可以将来至太阳的热能直接反射,大幅度提高了门窗的隔热性。市场上常用的镀膜玻璃又分为了热反射及低辐射两种,其功效在细微之处略有差别。3、中空玻璃。中空玻璃是由2片或多片玻璃以有效支撑均匀隔开并周边粘接密封,使玻璃层间形成干燥气体空间,从而达到保温隔热效果的节能玻璃制品,其主要适用于寒冷地区和需要保温隔热、降低采暖能耗的建筑物。中空玻璃玻璃层间干燥气体导热系数小,具有保温隔热、降低能耗的特性。以6毫米厚玻璃为原片,玻璃间隔为9毫米的普通中空玻璃,大体相当于100毫米厚普通混凝土的保温效果。

(三)密封条

目前,市场上密封条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较多3,按照密封方式分类可以分为推拉门窗适用的耐摩擦密封条与平开门窗适用的挤压密封条;从材料上来看又可分为化学纤维密封条、塑料密封条与橡胶密封条;从安设方法分,有自粘式密封条,其本身一面带胶可以自行粘固,有的则要另外用胶粘剂粘上,有的要用钉子或螺栓固定的密封条,有的则可镶嵌在门窗框预留槽内的密封条;还有一种密封条是用硬塑料或铝材挤压成固定夹片,在其夹缝中镶入软质材料如橡胶、软塑料或毛刷制成的密封条。这些密封条均需有良好的弹性和耐久性。

四、提高门窗的保温性和密闭性

(一)保温性

篇2

为了提高建筑电气施工管理质量,应做到以下几个要点:

1注重建筑电气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时,电气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配合土建来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并做好止水挡板的预埋和预留工作,在建筑项目主体施工阶段,应分清电气施工中的重点环节,进行电气施工超前预控,以保证电气工程施工质量。另外,在建筑项目装修阶段,砌筑隔墙之前,建筑电气施工应与土建工长保持一致,放线员应将水平线及隔墙线核实一遍,在抹灰前,电气施工人员应将电气工程中的预留孔洞核实一遍,并且抹灰收口应平整光滑,以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2电气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在建筑电气施工配电箱安装过程中,首先应明确安装位置,确保配电箱设备部件及标高满足图纸设计要求,在敷设前,应对各个管口的护口进行检查,在穿线过程中,由于建筑房屋内部的线路都是布置在管道内,这就要求电气施工人员应充分掌握穿线技术,明确各个线路布置的位置,电气施工人员要掌握穿线技术、导线选择及穿线后配管、边敷边穿线等方法。要加强电气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随着建筑行业的改革,电气施工人员不仅要掌握正常的技术管理,还需要提高自身在电力方面的技术人士,尤其是对电气工程实施的管理,例如在管道焊接培训中,应做焊接处焊缝饱满,平整均匀,若利用结构柱内主筋做防雷引下线时,应做好标记,当引下线进行对头碰焊,在碰焊处应进行补一搭接圆钢的处理。另外,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应注重灯具、开关、插座安装的检查和安装控制,由于建筑内部的电气部门大多由多个不同种类的大小元器件结构组成,因此,在安装过程中,应把握好每个元器件的安装,确保灯具安装牢固性,有效控制灯具安装位置、楼板预埋灯具位置及灯具离地距离,灯具可接近的导体必须接地,并且表面应光滑整洁,开、关方向一致,避免因开、关错位而影响灯具照明,使电气设备安装施工到位。

3加强建筑电气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电气工程安全、有序的进行,在电气施工之前,应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通过讲解安全施工技术标准,提高电气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然而,在电气施工过程中,应通过组建安全巡查小组来加强安全施工监督工作,根据建筑施工的具体需要来调整施工计划,加强施工监督,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技术管理的难度,也可以引导电气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标准进行,因此,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尤其是细节部位的检查,提高工程的技术水平,以保证电气安装工程顺利完成。

篇3

1.2工程造价在招投标阶段的跟踪审计

建筑工程的招投标阶段是一个以选择为主的阶段,不仅需要优选实际的施工单位,而且还要对工程的具体合同造价加以确定。因此相关的跟踪审计工作要特别注重招投标的程序,通过规范程序、优化机制、合理原则等一系列手段保证招投标中不会出现造价失控或价格黑幕。具体来说,跟踪审计要针对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方面是认真审核招标文件,确保各项工程要求明确、完整、无误;第二方面是妥善编制标底文件,注意其中牵扯到的各方利益的平衡,各项条款也不能与相关法律法规相违背;第三方面是公正审核评定过程,排除评定中的私人和主观因素,保证招投标过程的公平。

1.3工程造价在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

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最容易出现问题、动态性最强的阶段,因此该阶段的跟踪阶段也最复杂。施工阶段需要审计的杂项很多,但总体来说只要将之分为以下三类进行就能顺利完成。第一种需要审计的造价是与工程变更有关的部分,该部分的审计以检查变更是否必要和变更前后的造价变化为主;第二种需要审计的造价是与现场签证有关的部分,需要详细检查所有需要签字或盖章的文件,避免虚报冒领;第三种需要审计的造价是工程款的有关部分,所有的工程款拨付都要有书面的单据,并且有监理单位的签字才行。

1.4工程造价在结算阶段的跟踪审计

竣工后的结算阶段是造价控制的最后阶段,传统的审计和造价控制完全集中在这一阶段。因此该阶段的跟踪审计需要注意的事项与传统的审计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跟踪审计在该阶段可以参考之前的审计资料和审计事项,对结算造价进行多重的审计和核对,这样一来对造价的控制精度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由于跟踪审计的动态控制,原本要在这一阶段进行的工作得到了削减,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竣工结算的时间,有助于提高建筑项目的正式交付效率。

篇4

1.2全方位控制原则

成本全方位控制包括企业支出全控制、企业员工支出全控制及施工过程支出全控制,全方位控制体现出建筑项目全体成员共同的实质性控制,包括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各班组的经济核算。

1.3动态控制原则

由于成本控制始终贯彻整个建筑项目建设过程,因此,在施工前先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避免目标过大造成成本浪费,防止目标过小无法保证项目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做到成本实际投入与控制目标相一致,一旦发现不合理处要及时纠正;项目竣工后要对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情况作出科学的总结分析。

2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

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先要全面了解该建筑工程项目的所有工程量和施工建设工艺流程,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施工进度和施工期限的科学制定。一般情况下,企业可参考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供给的标底工期,同时综合施工企业可获取的最大信息量和资源量来最终确定项目的最后施工期限,真正实现建筑项目工期与施工监督的科学统一。制定好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后,要定期追踪监督施工进度完成情况,控制施工工期,全面提高施工进度的有效性,避免其成为形式产物。具体施工进度监督为:每周检核总结项目施工进度,检查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是否存在偏差,若存在偏差要及时总结原因并采取一定措施控制施工进度,之后再做每月、每季度、每年的施工进度检核与总结。为避免追赶工期,应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建设,防止因追赶施工工期造成项目成本与资源的投入增加,降低项目施工成本控制质量,减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3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3.1强化施工人员管理

施工人员是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直接因素,其技术水平和素质会对项目建设质量造成重要影响。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强化施工人员管理,一方面可从外招纳一批尽职尽责、高素质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人员,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积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技术人员,定期开设技术指导培训,定期检核技术人员水平,提高建筑工程建设队伍的技术水平。其次,建筑企业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不同的技术要求标准来选择合适的项目建设人才负责,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精兵简政,充分激发企业人员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优势。此外,企业应积极改善施工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在食宿上努力完善,多关心关怀企业员工,让他们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感受到企业集体的温暖,使其发自内心产生一种强烈归属感,增强企业凝聚力,让员工全心全意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奋斗拼搏,提高工作热情,全面控制好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3.2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是建筑项目建设的重要基础,其质量对建筑项目施工整体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做好施工材料管理工作,对施工材料的采购、运输、存放、使用都进行全方位控制,采用正规生产厂家出品且经济合理的优质材料,存放材料时要避免材料受潮或受到其他人为破坏。

3.3强化施工设备管理

施工设备是确保建筑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工具,采用高效率、高质量的施工设备可有效减少施工工序,提高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效率,确保项目得以保质保量安全施工。强化施工设备管理,关键在于控制好施工设备的购买与租赁,在确定购买或租赁施工设备前,必须对其作出全面综合的优质评估,综合分析不同方案所需设备在工程建设中的资源损耗,经过对比分析确定最优方案。此外,还要注重对施工设备的养护管理,以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定期对设备进行质量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修复。

3.4实行绩效评估机制

为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采用绩效评估机制来科学评估建筑项目建设质量,提高企业成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建筑项目建设质量。对于施工过程中尽职尽责、主动投入、积极热情、表现优秀的项目成员,应给予一定奖励,以树立良好榜样,鼓励其他企业员工主动投身工作,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协助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但对于部分态度散漫、工作不负责、屡劝不改的企业员工则绝不能容忍,应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避免在项目队伍中带来不良影响。

篇5

通过了解市场人才的需求现状不难发现:与建筑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一线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基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少之又少。为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改革时可以将施工图的识读当做切入点,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顺序,把建筑工程细分成各个分项工程,把分项工程作为主线进行项目教学;除此以外,还可以把教学项目进一步划分成多个教学模块,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把教育、学习、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还能促使建筑工程施工课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不断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只有不断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为在校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实习环境,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实习实训基地作为一个技能训练的场所,其一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环境,帮助学生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专业素质;其二也可以间接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其三可以为职业资格、技能等级鉴定及职工岗位培训或再就业培训提供场所。为了确保学生在进入工作之后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环境,要加快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并且选取管理科学、技术水平高且工作环境好的相关企业,与其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交流。此外,要确保每一位在校学生至少有半年的顶岗实习时间,并且参与至少一项的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实践锻炼,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做到顶岗实习。

篇6

(1)预算执行力不够。工程项目的预算工作在工程施工前已经完成了,是项目施工的前提与保证,在建筑工程中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与效益,但是,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建筑企业虽然做出了预算设计,但是缺乏预算管理的制度,预算过程没有考虑投资回报率,也没有考虑工程的变动与更改,缺乏变通性,缺乏有效的误差范围,而且预算中没有加入土地征用的资金数目,这样的预算准确率不高,而且没有实际价值,没有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而预算的管理工作也缺乏执行力,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得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大大降低了,管理的效率也被削弱了。

(2)资金管理效率不高。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都存在资金管理效率不高的情况,一方面是管理水平不高,建筑工程的投资金额、融资金额以及利益分配等工作都缺乏有效的管理与利用,很多资金的利用缺乏有效的监管与控制,很容易出现制度管理漏洞,企业资金受到损失等现象。出现这类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企业的项目经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与专业的管理水平,思想觉悟不高,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没有看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竞争的激烈情况,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使得企业的发展速度很慢,而且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甚至会使企业的债务增加,出现经济危机。

(3)没有有效的控制成本。建筑管理的项目经管涉及的内容广泛,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运行过程,有效控制项目资金,可以增加工程的效益。项目资金可以控制的方面很多,比如工程造价、员工工资、材料成本、开发设计费用、工程设备机器等等,但是我国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常常出现铺张浪费的行为,没有有效的控制资源的浪费,这样既增加了建筑工程的成本,也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收益。

3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经管的措施

3.2加强成本控制成本的控制管理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与重点。为此,企业应注重自身成本的控制,通过合理的对项目各阶段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实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的目的。成本控制需要做到:合理使用外部造价咨询单位;建立完善的资料管理;使用信息化系统和台帐月报对工程项目动态进行成本监控;做好材料以及设备的核价;做好工程预结算方面的管理。

3.2优化资金结构建筑施工企业只有通过不断优化资金结构和完善自身资金管理,才能提高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现金使用计划,并严格执行企业相关收款责任制度,以延迟现金的流出并加快资金的回流,使企业能够实现在收支上的平衡。资金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建筑企业投资方面的风险。为此需加强在工程项目投资初期的控制,并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化、专业化的调查论证,使项目资金的投资风险能降到最低。

篇7

2.1公众参与机制上的不足。我国的公共建筑项目管理发展历史相对较为长远,加之在初创、形成以及推广等阶段的影响下,现阶段中已经建立出了一些相对有效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公共建筑项目不断增多的影响下,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公共建筑项目涉及到公共资源的运用,在决策的过程中就要坚持从民意上出发。但是在一些地区中所进行的公共建筑项目决策时,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首先,公众参与渠道上的不足,从而造成了参与形式过于简单。一些项目从开始到实际建设都没有设立听取民众意见的渠道,即便是设计了也存在着设计不完善的现象,这样也就难以形成有效的参与模式;其次,公众所提出的意见没有得到重视,更多是将公众参与转变成为了形式化的现象,只是简单的对公众意见进行征集,对于是否采纳等却并没有明示。在这一现象的长期影响下,使得民众的参与积极性逐渐降低,最终也就使得公共建筑项目建成后使用效果上严重不足,浪费资源[2]。2.2规划设计难以满足。经济实用的原则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的建筑能耗占据全国总用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尤其是对于公共建筑项目的能耗来说,其消耗上更加突出。主要是因为一些形象工程不断增多,加之其为了追求新奇等盲目跟随高标准,采取了较多的高能耗资源,并没有从节能环保等方面出发,不仅降低了公共建筑项目的实用功能,同时也造成了建筑规划设计的经济性严重不足。

3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措施

3.1完善公众参与制度。首先,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就要确立出完善的公众参与公共建筑项目建设的措施,坚持从原则性的规定上出发,以此来保证公众可以积极参与到其中。在公共建筑项目中,项目的决策到最终的运行,往往被看作是政府部门或是拥有政府性质的投资公司来进行的内部工作,这样也就降低了公众的参与权与知情权。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就要及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将参与权借助系统化的条文等进行明确规定,以此来实现公众参与的权利与义务;其次,规范法律程序。对于法律程序来说,就要在实现权利与义务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规范,且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就要从程序上来进行监督与约束,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与效果;最后要建立出相应的听证制度。作为公众直接参与到监督中的形式,就要做好完善与健全工作,在必要时还要在不同阶段进行,突出其侧重点[3]。3.2完善信息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出相应的项目库。也就是说通过拟建公共建筑项目,在网络上进行评估与论证,尤其是要从节约能源与保护自然资源的角度上出发,始终坚持其环境标准。在评估阶段中不仅要从专家意见上出发,同时征集公众的意见,以此来提高决策的公共性,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只有在确保项目可以实现低能耗与少排放等目标后,才能优先获取支持。就项目库来说,借助计算机来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将入库项目标注在电子地图中,通过点击电子地图等来进行下一环节的操作。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中已经成功建立出了项目储备库,因此在实际中要做好项目入库工作,通过完善与健全以此来提高工作的效果;其次,完善项目资料库。对于已经完成的公共建筑项目来说,就可以借助资料库来进行完善,以此来为项目或是类似的项目提供支持。对于一些完成的工程项目来说,通过项目资料收集工作,也可以为其他项目提供论证与评估的资料。也就是说在项目决策或是实施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为其提供分析与评价活动。从范围来说,在决策阶段中就可以对项目进行的可行性与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实施阶段中,也可以对实施的情况以及项目中的环境变化等方面提供跟踪评估资料。在完成项目施工后,也可以进行后评估资料。通过将资料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出项目的实际效果,对前期所进行的预判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来总结经验与教训,为以后的项目决策提供指导。就我国现阶段的公共建筑项目后评估管理工作来说,存在着较为松散的现象,在政策与法律等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支持,这样也就造成了后评估工作出现了形式化的现象。因此,在实际中我国就要不断完善后评估体制,同时还要健全相应的规则与方法等,充实后评估指标体系,借助法律的形式来实现固定与完善,健全公共建筑项目管理,提高管理的效果。在项目库与资料库中,所收入的信息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信息,但是想要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则需要项目各个环节中所提供的信息支持,所以就要加强两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各个环节上的有效配合[4]。

4结束语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也逐渐受到了社会与政府等方面的支持。因此,在实际中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现公众上的有效参与,完善信息管理与资金管理等工作,提升公众的满意度,提高社会效益。

作者:焦挺峰 吴青 单位: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捷宏润安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郑斌.瞿焱.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7,(11):176.

篇8

很多建筑管理企业过分的注重经济效益,因而不惜在合同中出现违约,而在建筑管理信誉观念方面较为缺乏,也就是不注重企业的社会效益,使得企业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站稳脚跟,最终走向被市场所淘汰的结局。随着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与运营主体逐步趋于多样化,使得一些建筑工程项目的筹资建设与运营还贷的主体不同,以及当前一些国企负责人的不固定性,使得建筑管理水平低下,这都是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法人制度亟待完善所导致。面对当前竞争日益恶劣的建筑市场和低价中标以及合同签订的不合理等乱象,导致很多建筑管理企业陷入资金短缺的局面,各种费用的不足和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导致建筑管理陷入更加困难的局面,加上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的任意分包与层层转包,都给建筑工程的竣工造成重大的困难。

几点关于加强建筑管理项目控制的相关建议

首先确定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计划,从而确定建筑工程项目的总进度与分进度控制目标,以便于更好的编制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控制计划,并将控制计划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全程实施,根据实际施工进度与施工进度计划相比较,一旦发现偏差,以便于及时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并注重多方的协调,尤其是与施工进度相关的建筑管理机构与与施工团队之间的关系。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所有工作进行控制,强调的是加强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按照业主方的需求和企业与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建筑工程项目的准备极端的质量控制目标,并不断优化施工设计方案,尤其是做好图纸审查、技术交底以及技术培训工作,因而作为建筑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工序与技术以及各种风险的规避意识,确保人力资源的配置得到不断的优化。施工之前,要把企业的技术部门获得的施工组织设计报给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而对于那些比较重要的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相关单位应该提前一个星期给出详细的施工方案、技术的保证措施以及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审核,请有关工程师进行审批。

篇9

1.1 控制施工进度

所谓施工阶段,是指以工程为对象实施详细地实施管理的阶段。这一阶段不仅仅是耗时最久的管理阶段,还是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加之要时刻应对时间的变化,因此我们要全面地对工程展开动态式地管理。

1)探索调整原先的施工进度并执行施工计划的施工进度控制手段主要有控制、规划、协调三个。

2)规划,指的是在施工项目全面实施过程中确立施工项目分进度及总进度目标并编制相关的进度计划。

3)协调,顾名思义,就是协调和施工进度存在关联性的部门、单位、施工之间的关系。

4)控制,指的是在施工项目整个实施过程中对比施工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后若偏差产生则应及时应对调整。

1.2影响施工项目进度的因素

1)有关单位的影响:最主要对有关单位作好协调工作,以达到我施工单位工程顺利进行。做到甲方影响有签证,平行施工单位影响有甲方认可。

2)施工条件的影响:在客观条件影响下,使工期发生了偏差,需要及时与甲方沟通,取得甲方认可。

3)技术失误:在技术交底过程中,要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使工人对设备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达到100%。对各施工环节熟练掌握。

4)施工组织管理不利:在施工之前编制好施工计划,主要对施工顺序进行反复推敲。对施工管理制度进行制定。

5)意外事件的出现:当突发事件出现的时候,是避免不了的。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持认真的态度。作为项目经理要分析各种因素采取措施对工期进行动态的控制以保证工期。

1.3安全管理

确定安全生产目标:达到五无目标,即“无死亡事故,无重大伤人事故,无重大机械事故,无火灾,无中毒事故”。对于安全的管理要依据以下六项原则执行:

1)管生产同时管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和保证作用,因此,安全与生产虽有时会出现矛盾,但从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目的,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和安全的统一。

2)坚持安全管理的目的性。安全管理内容是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清除避免事故。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目的。

3)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4)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安全涉及的,生产涉及的方方面面,涉及的从开工到竣工交付的全部生产过程,涉及的全部的生产时间,涉及的一切变化着的生产因素。因此生产活动中坚持全员、全进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管理。

5)安全管理重在控制。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

6)在管理中发展、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是在变化着的生产活动中的管理,是一种动态。其管理就是意味着不断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以适应变化的生产活动,预防新的危险因素。

1.4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成本控制是做为一个项目经理应具备的,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的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控制成本的措施:①办理施工任务单和限额购料单的管理。②将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与施工预算进行控制,指出差异,分析差异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③以某一段时间为一个周期,对成本发生进行核算比较,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正确处理。④定期检查。

施工中成本控制情况,发现情况主动处理。具体办法:①以施工预算控制成本支出,包括人、材料、机械要用的机械;②以施工预算控制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消耗。

二、施工项目管理的特性与内容

施工项目管理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寻求高效实现项目目标的方法,基于项目经理负责制依据其内在逻辑规律如何有效组织、计划、控制、协调项目从而适应内外部环境并高效组织施工,从而在实现合理优化组合配置生产要素的同时确保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凭借着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与技术达到项目目标,进而让企业得到的综合效益有所增加。

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项目的目标界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施工项目管理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

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1)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人生产要素以满足施工需要;

2)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适当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

3)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

4)合理地、高效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三、建筑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相互作用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分系统,这三者是施工项目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侧面,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3.1技术系统

技术系统是三个分系统的核心,因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产品。首先认真研究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变化,随时调整进度计划。对设计图纸中的疑点和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业主和设计单位反映,要求澄清。施工方法的选择要先进,又要可靠,选择成熟的技术。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并创造优质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3.2经济系统

篇10

1.3弹性体(SBS)、塑性体(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检测主要检测单位面积质量、面积及厚度、外观、可溶物含量、拉力、耐热性、低温柔性、延伸率、不透水性。

1.4建筑石油沥青的检测在对石油沥青进行检测时,主要从溶解度、延度、针入度、脆点以及软化点等方面进行检测。

2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程度措施

2.1做好试样取样工作,控制温湿度影响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的时候,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建筑材料样品进行检测,多数都是采取从不同的位置进行随机抽样的方式来选取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在进行抽测的时候需要保证取样的数量,以及选取检测样品部位的全面性,这样就能避免了因为取样不合理而造成的检测结果误差大的现象出现。除此之外,在进行检测时候,还要注意周围环境的温湿度,严格的对检测环境进行养护。因为很多的建筑材料都会受到温湿度的影响,水泥检测样品所在的环境温度要求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2.2注重设备的操作检测设备在建筑材料的检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检测设备操作的好坏,会对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对钢材料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若是检测设备的实际加荷速度超出检测的要求时,就会造成钢材料的屈服强度检测结果比实际值高出很多。因此,在使用检测设备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的时候,一定要控制设备的加荷速度,避免出现加荷速度过快。一旦在检测的样品材料出现变形即将损坏的时候,需要对检测设备的油门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还要对检测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检定,对检测设备的各项参数及时的进行校准。

2.3尽可能地降低试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在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三种常见的误差。首先是在同一组的试件材料检测数据中,会出现较大程度的误差。因此在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若是误差超出了建筑工程所规定的范围时,需要进行重新的检测试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次是在对建筑材料进行平行试验的过程中,会出现误差。若是误差超出了建筑工程的所范围时,也是需要将同一个样品划分为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重新的检测。第三种误差,是在建筑材料进行比对的试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将同一种样品分别在不同的机械设备上进行试验时,所获得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通常这种检测方法能够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我们可以利用相对误差来校准试验结果,将试样合理的划分为两份,其中一份提交到具有一定权威性质的检测机构进行专门检验,另外一份可以在本检测机构完成检验,如果二者检验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则需要尽快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每年展开两次对比试验能够确保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2.4对实验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之后,首先是要对检测结果的各项数据及时的进行处理,这样是为了避免检测过程中出现的误差,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同一组的检测样品若是检测的结果出现了较大的分散性,需要根据情况进行选择。在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的技术指标来进行,一定要排除不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就进行平均处理的现象。若是在分析过程中发现指标不达要求或者异常的时候,需要对所有的检测结果进行重新分析研究。若是分析检测结果与检测指标相差太大,就需要对所有的检测材料进行重新的检验。

篇11

OA系统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讲,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体现网络优势和发挥作用的系统。该系统在一般的施工企业里无大的差别,可选择目前市场上的合适产品。OA系统应与企业内部的邮件系统结合,实现无纸化办公。OA系统可包括资产行政的管理,即办公用品的采购、企业资产的管理等。

2有效实施公司对项目的监督、指导、审批、服务等职责建立信息系统

除了及时掌握项目信息外,重要的是有效实施公司的管理职责。工程管理、质量监督等,均是对工程项目而言,其中包括工程进度、物资采购、调拨;机械设备安排与租赁;项目质量、安全情况、工程资金状况等。在开发相应的系统时,应与项目管理系统开发结合,使项目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另一方面应发挥公司统筹的作用,合理调配各种资源(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等)。工程项目从承接到工程竣工,整个过程中都牵涉到合同的签订和合同执行情况的反馈与评价。一般公司对合同签订都有规定,有的须经公司审核、盖章签订;有的可由法定委托人签订,送公司备案等等。其中涉及合同对象(如材料供应商、劳务队伍等)的选择、定价、合同条款的起草等,建立系统后,公司应能全面地了解和参与。

3以合同管理为主线,理顺系统间的关系

按合同管理这条线进行,因为,任何与工程有关的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为基础的。在与业主签订总合同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一系列的工程分包、劳务分包、材料采购、机械租赁等活动,这些也都以合同或协议方式确定,在工程管理和结算中亦是以合同为基础的。另一方面,合同管理还与企业的资金状况有关:业主合同工程款收入情况,分包、采购等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合同支付款情况。合同管理除包括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分包商、分供应商管理,合同履行情况管理外,还应包括合同收付款管理。合同的收付款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该项工程的盈亏状况。合同管理系统与成本分析系统结合,在分析“量”的比对的同时,再进行“价”的比对。对于工程分包合同,合同履行情况管理、合同收付款管理与工程的进度密切相关:按月上报业主完成工作量,经业主认可后支付工程款,即合同收款,完成工作量即工程的进度状况;分包合同支付款,即在分包商完成合同规定的工程后的付款,也是以工程进度为依据的。物资管理系统中的材料采购也涉及合同的签订、分供商的确定,在物资管理系统中完成采购合同的签订,在合同管理系统中应能反映。

4实现灵活的查询统计功能

对于面向领导层的查询功能,不仅仅是一些报表的统计,经理查询应包括对各个子系统的主要数据的查询和子系统数据分析汇总后的综合查询。在经理查询模块中,对各子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汇总较重要,尤其是对企业的一些重要信息,如工程的盈亏状况和分析、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投标情况、企业的财务资金状况、各下属公司的经营情况,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等。

5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以成本控制为主线,辅助施工管理为目的

篇12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是指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接受项目法人(建设单位或其他投资人)的委托,对建设项目从前期(立项、可行性研究)、实施(设计、施工)到竣工结算(决算)各阶段、各环节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控制。其主要内容一般分为决策阶段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估算、设计阶段的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概算以及实施阶段的工程招投标中的标底和合同价、施工过程中的动态造价及竣工结算中的造价审核等。根据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把这个组织分成五个小组,分别是决策阶段造价控制小组、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小组、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小组、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小组和竣工结算阶段造价控制小组,并分析业主在全过程控制中的工作,得出全过程造价控制点组织机构。

3建设项目不同阶段工程造价咨询项目的范围

(1)建设项目前期及可行性研究阶段造价咨询项目的范围

主要工作是建设项目投资策划、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及建设项目财力评价。目的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经济技术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以及进行判断和决定。收集和熟悉有关咨询依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任务和技术经济政策;项目建议书和咨询合同委托的要求:有关的基础数据资料,包括同类项目的技术经济参数、指标等:有关工作经济技术方面的规范、标准、定额等,以及国家正式颁布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国家或有关部门颁白的有关项目前期评价的基本参数和指标。

(2)建设项目设计阶段造价咨询项目的范围

项目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价值工程分析、设计概算的编制或审查、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或审查、项目资金使用初步计划的编制。目的是通过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关系的研究分析和比选,确保设计产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收集和熟悉有关咨询依据有各设计阶段设计成果文件及相关限制条件,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批文、建设项目设计所采用的技术与工艺流程、建筑与结构形式、技术要求、建筑材料的选用标准及项目所涉及的规划、配套等限制条件,编制或审核概算、预算所需要的相关基础资料,包括参考选用的定额、市场造价数据、相似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及与项目有关的其它技术经济资料。

(3)建设项目招标阶段的造价咨询项目范围

主要工作是策划建设项目招标方式、编制招标文件、编制标底、提供评标用表和其它资料、起草评标报告、起草合同文本并参与合同谈判与签订。其目的是依据合适的建设工程招标程序,通过施工合同来确定工程的施工合同价。收集和熟悉有关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法律、法规、程序和要求等资料,项目的实施要求,包括工程拟招标的方式、范围,编制招标阶段咨询文件所需要的基础资料与相关的设计成果文件,图纸和技术资料,建设项目的特殊条件以及其它与建设项目招标工作相关的其它资料。

(4)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咨询项目范围

主要工作有工程款使用计划的编制与工程合同管理、工程进度款的审核与确定、工程变更价款的审核与确定、工程索赔费用的审核与确定。其目的是以工程合同为依据,达到全过程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目标。收集和熟悉施工合同,特别是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工程进度款的结算与支付方式等,编制施工阶段咨询文件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包括设计图纸与技术资料、合同计价的相关定额、标准等,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沟通协调,并确定作为工程结算计价依据的相关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的程序与职责。

(5)其它相关造价咨询业务项目的范围

包括投标报价书的编写、工程造价信息咨询、工程造价的鉴定等内容,其目的是依据造价咨询专家的专业知识向委托人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服务,达到相应的咨询成效。

4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偏差管理

(1)一般规定

①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偏差管理主要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预期造价与实际造价出现偏差的预测、分析、调整、控制的管理;②实行代建制责任模式的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项目必须从开始实施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第二个阶段开始进行偏差管理;实行投资顾问制和节点授权制责任模式的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项目可由受托人与委托人协商确定是否进行偏差管理。③偏差管理应按以下步骤进行:a.偏差预测:对项目进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因素进行预测与分析;b.检查与计算:对项目一定进度条件下的造价进行计算和检查,得出检查当时条件下的造价;c.对比:对项目已完工程的预算造价与实际造价进行对比,发现造价偏差,计算出偏差值;d.分析: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偏差幅度并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e.纠偏: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偏差分析结果,建议或采取适当的措施,使造价偏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以内或进行项目总造价目标的调整。

(2)偏差分析、偏差责任和偏差调整

篇13

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意义重大。建筑企业要想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要对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的分析,对建筑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风险类型进行准确的识别与评估,通过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与风险控制对策实现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的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涉及的因素变多,风险也随之多。所谓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通常是指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管理从而降低甚至消除风险不良影响的过程。通过风险管理的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了项目的管理成本,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项目安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是指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所有影响施工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的集合。即,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影响工程施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集合。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地震、风暴、水灾等天气现象何时发生、何时结束以及造成的后果都是不确定的。另外,除了天气因素,不同的施工项目及施工环境,也会造成施工风险的不确定性。如,在地基施工过程中,测量不准确,或是夯实不合格造成的地基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等,轻则影响分项工程施工质量,甚至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诱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因此,管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至关重要,加强对建筑工程中的风险管理能够使得企业尽可能的降低经济损失,降低生产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2、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现状

2.1管理机制的不健全

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必须要建立在一套科学有效机制的基础上的,是需要借助风险控制机制来实现对项目风险的有效控制,而企业在执行中最薄弱的环节往往就是机制。很多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缺少准确的定位,导致建筑单位内部的很多部门设置没有完全的按照岗位的责任要求进行,而且也忽视了在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工作,导致风险发生时抗击风险的能力严重削弱,进而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程和施工质量。

2.2施工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的缺乏

建筑施工企业受行业影响,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基层建筑工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不了解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由于缺少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知,使得整个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在意识上忽视了这方面的管理,对施工的各个环节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导致施工别是关键部位的施工中出现很多的漏洞,给下一施工工序的正常_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从意识上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风险管理就显得十分的有必要。

2.3缺少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

施工方承担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无论是参与施工的管理人员,还是操作人员,都可能是造成工程损失的风险源。施工单位在意识上的认知不足,直接导致在人员的安排上出现散漫现象,除此之外,没有了专业管理人才的支持,在具体的风险管理工作研究上也就不能顺利的进行,这样就会造成风险管理的恶性循环,始终处于不利的状态。

3、加强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

3.1提升风险管理的意识,实现有效防范

由于建筑行业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并且作业难度较高,因此建筑行业的风险发生率较其他行业来说普遍较高。加强风险管理可以帮助建筑企业正确认识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帮助管理层和决策层了解风险管理对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部门应当重视风险管理工作,认识其重要性,对施工人员进行风险教育与宣传,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和管理培训,加强他们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认知。从项目部管理人员到施工操作工人,都必须具有风险管理意识。遇到施工风险可以采取科学、有效地措施来规避风险。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加入风险管理,能够促进企业提升对项目风险的重视程度,使得企业的领导层能够对风险管理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进而加大对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在建筑工程的项目施工准备阶段,需要风险控制的管理人员能够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准确的分析预判,并且对风险事故发生几率较大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测评,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此外,还应明确的是只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了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才能够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准确的判别,进而实现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3.2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各项风险管理制度,从制度上进行强化,确保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有制度上的保证,并对管理制度进行高效的贯彻执行。 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是风险管理的核心要素,一套有效机制的建设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才能实现的。在具体的建制工作中,一方面可以先参考一些在施工项目风险控制方面做的比较成功的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再结合企业自身现状修改调整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对实践中暴露的制度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将风险管理贯穿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部阶段,即从工程的项目确定阶段直至最后的竣工阶段全部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风险预测与评估,对其发生的过程进行监测,并对风险进行评价。对风险实行全方位的管理,要全面的落实风险控制责任,建立完善风险控制体系。这就需要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风险之中,通过对某一风险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得出其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的具体影响,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针对工程项目的每一个阶段要对风险进行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的评价,尽最大的可能缩减因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确保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和预期效果。最后还应完善公司的奖惩机制,通过建立标准明确的奖惩机制不仅能够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经济上的奖励,以此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还能够对工作出现问题的人员起到警示的作用,让他们加深对工作失误的印象,减少出现失误的可能性,进而促进工作质量的提升。

3.3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提升建筑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也必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对促进建筑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对其进行利用 ,促进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的提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也应如此。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需要将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都纳入系统建设范围,需要项目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管控制度、仓库物料、施工设备管理制度、项目施工管理制度等等。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蕴含的潜在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以及分析,进而提出科学的处理措施,而且还能够实现对项目的各个阶段实行实施动态检测,将风险的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并将其限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4、结语

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作为建筑施工中施工管理的重要部分,关系着施工的质量和进程,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应充分认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项目管理的技术水平,通过风险管理的手段将潜在的风险因子消除在萌芽阶段,逐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现建筑工程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