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生命生态安全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命生态安全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命生态安全总结

篇1

2、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法纪安全教育。我们以“期中总结暨家长会”为契机,邀请法制副校长贾警官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法制安全教育课。全身通过经讲座,受到了腿伸的教育。同学们边听边记笔记,决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这些知识运用好,遵纪守法、时时刻刻讲安全,注意安全。

3、开展了一次安全员手超过比赛活动。同学们根据平时所学是我知道的安全知识,以及身边的典型事例,为首要:素材,办起了一份高质量的手常昊,政教处评出了刘明辉等20名一等奖,舒畅等五名二等奖,多亏等10名三等奖。然后政教处用展板形式展出来取代,此次活动开展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意识。

4、举行了一次“安全班会”优质课以赛,九个班主任全部参加联赛,看谁的安全班会课上得好、自己设计一个安全主题。前项亲自组织安全处、教处同志参加青冯克,李安学老师讲的《安全从我做起》一课,被评为一等奖,贺明俊鱼、万文平、刘厚勇被评为二等奖,其余一个班主任为三等奖。此次活动开展进一步落实了安全农作,也强化教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存在着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1、师生的安全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篇2

处理好学习提高与推进工作的关系

推进工作发展,举旗引路最重要。一定要把学习放在首位,坚持理论武装,始终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提高理论素养,增强政治坚定性和工作主动性。同时要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科技文化、业务管理和技能的学习,努力提高胜任工作的能力,以取得领导工作的主动权。不断提高工会工作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群众的含金量。

讲服务发展大局,根本的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贵州“两欠”省情出发,要牢牢把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根本主题和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根本主线,强化好字当先,能快则快的发展意识,强化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发展观念,强化改革开放的发展动力,强化改善民生的发展目的,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贴近发展大局,在好中求快、快中显好中体现共建共享。

讲提高工会工作的含金量,就是要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和职工群众的新期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工会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推进实现新跨越中发挥更大作用。想问题、出思路、作决策都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使工会工作始终与时展同步伐,与改革开放共命运,与党和职工群众心连心。

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带动全面的关系

省工会十二大提出了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要提升新水平,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创造新业绩,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要取得新进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作出新贡献,加强工会自身建设要迈出新步伐的“五新”要求,是我们贯彻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的工作重点。体现了高举旗帜,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指导原则;体现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主线;体现了以贯彻《劳动合同法》为契机,以加强工会能力建设为保障的总体要求和“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

建设好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前提,发挥好主力军作用是必然,协调好劳动关系、改善民生、维护好职工社会权益是保证,加强好工会自身建设是基础。五项工作互为联系、互为促进,统一于工会坚持科学发展观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要通过重点工作的推进,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达到在提高素质中打牢思想基础,在加快发展中构建和谐,在构建和谐中推进发展,在加强自身建设中增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全面工作的协调发展。

工会工作的任务重、服务的领域宽,一定把握重点、突出抓手。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功立业活动一定要坚持好字优先,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经济结构,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促进安全生产等方面着力,切实体现与时俱进;和谐劳动关系一定要把心系民艰、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和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加强维权机制建设贯穿到具体工作中去,积极发挥作用,帮助劳动者体面劳动,切实体现以劳动关系和谐、干群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加强自身建设一定要讲政治、讲大局、讲正气,在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团结在党的周围。积极当好改革开放的促进者、和谐社会的建设者、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者,不断增强凝聚力,以体现工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新作为。

重点工作的切入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工会组织的职能、工作的原则、目标是一致的,但地区工会与产业工会,机关事业工会与企业工会情况有别。就是同行业一个单位与一个单位间的情况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决定了重点工作推进的切入点会不尽相同。就以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来说,有的单位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决定了工作要好中求快;有的产品有销路,但设备技术落后,决定了要加强技改,谋发生机活力;有的困难很多,甚至资不抵债,决定了要协同党政搞好改革改制,做好维权、维稳工作;有的安全风险大,决定了要围绕安全促发展;有的管理粗放,诚信度差,决定了要强化科学管理、民主监督,提高服务的信誉;有的能耗高、排污严重,决定了要突出节能减排作用的发挥等等,注重抓住影响发展加快的薄弱点切入突破。我们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先锋的内涵必须是以人为本,好字当先。

同样,维权工作要抓住十七大改善民生问题的重大机遇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围绕职工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六大民生领域的需求,注重从政策保障机制上不断推进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落实。要不断推进建立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厂务公开机制、执法监督机制、劳动争议预警机制、仲裁参与机制、工资协商和正常增长与支付保障机制、社保落实机制、食品卫生与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困难职工帮扶机制等,切实从机制上加大维权力度。总之,围绕重点、找准切入点,我们的工作才能有针对性、时效性,达到与发展同步、与职工要求合拍,见真见实、更显特色。

处理好继承发展与改革创新的关系

多年来,我省各级工会在工作中形成一些具有贵州特色,受到党政肯定、职工欢迎的好做法。特别近年来开展的“六大活动”找准了工作的切入载体,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全总的充分肯定。我们一定要在新的工作实践中继续深入推进,并不断总结提高。同时,新的形势下,工会工作正面临服务对象、领域、内容、方式和环境的新变化。要求工会工作既要继承以往好的作法又要找准薄弱环节,勇于破难解题、改革创新,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带来的新要求。

创新是与时俱进的灵魂,创新成果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要靠科学理论指导,勇于在实践中探索。要注重在勤于深入中发现基层工作中破难解题的闪光亮点,并不断去总结、培育、提高、推广。我省“两欠”的省情决定了工作中碰到的难点不会少。如果一个基层工会碰到一个难题叫一声苦,全省就是上万难题;同样,如果一个基层工会破解一个难题,总结加以推广,再多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讲创新,就是面对职工群众最企盼解决的难点问题得到突破,问题摆在那里,别人没看到、没想到,你看到、想到了,别人看到、想到没办法解决的,你解决了,而且做得很好。这是要下真功夫的,照抄照转、四平八稳,遇难生怨肯定不行。我省工会工作中新的亮点不少,问题在发现、总结、提高还不够,需要进一步高度重视。特别是各级工会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点办示范,坚持典型引路,不断拓宽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路子和成效,并形成职工受益的长效机制。各级工会领导干部都要做创新工会工作的有心人,多一些深入、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勤奋、多一些破难解题的得心应手之作,集小成为大进,不断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处理好务求实效与转变作风的关系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世界上排名第110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李金平等,2009)。饮水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并将影响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

关于饮水安全的定义,不同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饮水安全的概念和内涵作出界定。蔡勇(2008)认为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卫生的生活饮用水,并且在经济上能够负担得起。姜开鹏(2009)认为饮水安全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饮水安全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建立全面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狭义的饮水安全,仅指饮用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本文认为,农村饮水安全是指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满足广大农民群众代内与代际间的用水需求,使之能够持续、方便地获取足量且符合水质卫生标准的生活饮用水。

国内学者针对我国饮水安全现状和饮水安全的危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不同层面进行经验总结和提出若干解决措施:李仰斌(2005)认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应注意加强饮用水水源点的保护,要有适度规模,以集中供水为主,加强技术指导。(P31)郝华勇(2006)从水资源的角度提出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李雪松等人(2007)提出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机制、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融资体制、饮用水价格制度和饮用水工程的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实施创新。郭莉、崔强(2008)认为,需要设定农村安全饮水供给与需求保障机制、饮水安全市场交易机制、饮水安全管理机制多重法律保障机制。赵旭红、刘爱平(2008)则指出将自动化控制系统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自动化技术手段,提高供水公司的水质安全。赵红燕等(2008)认为要实现农村饮水安全需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搞好供水水质管理,加强水质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农村供水优惠政策等。高俊才(2009)认为,需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供水,逐步提高农村供水技术标准和实际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进而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王韩民(2009)提出要加快建立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农村水利建设投融资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新机制和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

但是从总体来说,我国对农村饮水安全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研究面较窄,研究角度单一,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具体案例和政策性措施层面。本文研究范围锁定在经济发达、地处“沿海丰水地区”但仍存在“水质性”问题的珠三角农村地区。研究对象定位在“农村饮水安全”。对中国从根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具有长远的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结构:PSR模型分析

本文建立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PSR模型的目的不是对饮水安全现状进行评价,而是对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导变量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主要因素和关键因素,为构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提供逻辑依据。根据PSR模型的基本原理,正是在各种压力和反应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的基本现状,当采取的对策效应大于压力效应时,表现为农村饮水安全水平的提高;反之,当压力效应大于对策效应时,农村饮水安全就会受到威胁,表现为安全水平下降。

1 农村饮水安全PSR模型。建立农村饮水安全PSR模型时,“压力”是指造成农村饮水不安全的水资源状况、人类活动、消费模式、人口数量、经济结构及影响水系统良性运行的其他因素,它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负效应”,即造成饮水不安全;“状态”反映农村饮水安全的现实状况,它反映出各种压力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饮水安全现状,如当前水质状况、水源状况、供水工程状况以及严峻的饮水安全形势下产生的后果,如供水紧张、水性病的蔓延、水冲突的发生及水生态环境的恶化;“响应”则表明人们针对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采取的补救措施,包括水源保护、治污防污、兴建供水工程、适度调整产业结构及制定饮水安全法律、法规等多方面措施,是饮水安全的“正效应”。通过对农村饮水安全的PSR分析,本文提出如图1所示的农村饮水安全PSR概念模型。

(1)压力变量:水资源压力、社会经济压力、水污染压力和供水工程压力共同表征了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压力变量。其中,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用水形成水资源压力;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的提高形成社会经济压力;生活污水及工农业废水的排放形成水污染压力;供水设施的不足形成供水工程压力。(2)状态变量:在压力变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农村饮水安全的基本状态,具体包括水资源状态,社会经济状态与饮水安全状态,其中饮水安全状态表征了当前时期的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具体表现为水量、水质、取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四个方面。压力作用还对水资源状态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资源开发利用率、可作为饮用水源的水资源比例表示。需要明确的是当前时期形成的水资源状态同时又可视为影响今后时期饮水安全的压力变量。(3)响应变量:响应变量是农村饮水安全系统的参与人对系统状态作出的反应。饮水安全资金投入、供水工程建设、水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及饮水安全法律法规建设与提高饮水安全应急能力共同表征了农村饮水安全响应变量。其中供水工程响应变量同时又可视为评价当前时期饮水安全现状的状态变量,因为自来水等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普及率对取水方便程度与饮用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态的好坏起决定性作用。

2 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变量集。造成珠三角农村不安全饮水现状的因素错综复杂,因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造成了珠三角地区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及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农村饮水安全形势。在农村饮水安全变量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影响因素变量集。

(1)资源因素:水资源条件是制约饮水安全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集中反映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降水的时间分布、地下水源与地表水源的比例、水资源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源水质等特征,重点衡量了水资源可用量的大小和水源的水质状况。(2)社会因素:饮水安全是建立在水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社会系统中的人对水资源的消费和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是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因素。珠三角地区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不仅加重了水资源供需负担,而且使得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难以满足较高用 水需求。而快速提升的城镇化水平又从多个方面增加了水资源需求量。(3)经济因素:主要反映珠三角地区农村经济状况与发展趋势及当地农民的收入情况。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越高。则越有能力改善当地的饮水安全问题。而另一方面,居民收入的提高也影响到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紧张。此外经济因素还体现在当地的产业结构层面,三产业的结构比例可以衡量出当地最大的需水产业,进而大致反映出当地的水质状况。(4)工程因素:主要是指珠三角地区农村供水工程基本状况,反映当地饮水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通常分散式饮水方式要比集中式饮水方式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也不利于准确掌握农村饮水安全整体水平。(5)水消费因素:由于珠三角的年降水量较大,过境水资源丰富,无论是当地企业还是居民的用水态度、节水意识以及水资源安全常识等可能与国内其他地区会有较大区别。

以上是从五个大的方面分析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影响因素,而对于各个因素如何作用于珠三角农村饮水以及各因素起作用的重要程度还需对每类因素做细化、量化分解,建立影响因素变量集。本文用于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的变量主要来源于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PSR模型的压力变量与响应变量,并加入水资源状态变量(见表1)。

3 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变量结构。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对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影响因素深入分析,只有充分挖掘造成目前珠三角农村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实质,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因子分析法主要用于找出多因素间的相关性,从而达到降维的目的。本文通过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得出影响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的主因子,为解决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提供依据。

本文选取珠三角九市(珠海、中山、江门、深圳、东莞、惠州、广州、佛山、肇庆)为分析对象,文中主要数据来自于《2009广东统计年鉴》,通过对珠三角九个城市的供水经营主体(供水公司)的实地调研获得。表2展示的是依据表1的变量集整理出来的珠三角九市2008年相关变量的原始数据。

显然,对农村饮水安全的影响效果而言,表2列出的变量有些具有正的影响效果,即对提高安全保障具有积极意义,例如X3、X9、X10等;而另外的一些变量,例如X4、X8和X12等,对维护饮水安全具有负效果。因此,需对表2中具有正向影响效果的变量进行逆向处理,即对有利于饮水安全的变量通过对原始值取倒数的形式进行反向处理,并通过SPSS13.0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结果如表3所示。

依据表3计算的相关系数矩阵以及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列在表4和表5中。从表5中可以看出,前2个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2.392%,亦即这两个因子包含了80%以上的信息量,因此选取这2个因子作为主因子基本能够满足分析的需要。

表4是根据表5计算出的主因子载荷矩阵。从中可以看出,主因子1对变量X1、X2、X4、X5、X6、X7、X11、X12、X13具有较高载荷,主因子2对变量X3、X8、X9、X10具有较高载荷。

对应变量集,前者主要与水资源供给、社会经济状况、用水方式或习惯等几类变量密切相关,而后者主要涉及水的质量和供水的工程建设。通过计算珠三角各市在这两个因子上的得分、进而计算出综合因子的分值并进行排序(表7),据此大致可以对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的影响因素做出一些基本的判断。

第一,总体上看,目前珠三角地区农村饮水安全总体状况并不乐观,其中,肇庆、惠州、江门三市相对较好,而深圳、佛山、东莞、中山市的农村饮水安全隐患较为严重。

第二,在珠三角各市农村饮水安全的保障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以及水资源供给高度相关。深圳市在主因子1上的得分高达1.95442,表明该市的水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及传统用水习惯都是造成该市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主要因素,这与深圳市水资源稀缺、人口聚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高、用水需求量大及节水意识差的现实情况相一致。

第三,就经济发展地位与城市化进程而言,广州与深圳存在许多相似处。广州农村饮水安全的保障程度明显优于深圳,除水源供给较为丰富且水源多元化、供水设施建设长期积累等因素影响外,与近期广州通过积极的产业结构调整在改善饮水安全状况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以及广州投入巨额资金对辖区范围的河涌等水系进行治理不无关系。但是,广州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城镇化水平的持续提高及相对较差的节水管理措施仍可能成为制约其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

第四,肇庆、江门、惠州三市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相对较轻,这与三市丰富的水资源、相对缓慢的经济发展及较低的人口密度有关,但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江门、惠州两市需要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及供水工程建设方面做出积极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

三、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调查与分析:农户的视角

为进一步对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做出客观评价,本文通过向珠三角地区九市农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农村用水户对于农村饮水安全状况的切身感受和感性判断。本次调查首先进行了预调研,选取中山市镇村居民作为调研对象,就农村饮水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调研分析:然后根据预调研结果分析,重新考虑发放对象及其代表性,修改形成正式的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调研问卷,以提高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本次调研分别从珠三角九市中选择部分乡镇的相关行政村发放调查问卷,共涉及120个乡镇的农村居民。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00份,回收2500份,其中有效问卷2294份,有效问卷率为91.76%。主要调查结论如下:

1 农村居民对珠三角地区饮用水水量的评价。从调查结果看,近53%的居民认为珠三角地区水资源丰富:但47.35%的居民表示缺水日益明显。对同一个问题出现数量相近但评价截然相反的结果,这个现象的出现有其现实依据。大部分参与调研的农户认为,与全国其他地区比较,珠三角地区年降水量丰富,河流密布,相对而言并不缺水;但与以往的历史时间段比较,近几年由于干旱、污染等原因造成的可用水资源量下降,缺水的情况日益增多。这一结果既说明珠三角地区与历史纵向比较愈来愈缺水的发展趋势。体现目前农村居民对缺水问题的关注和焦虑,同时也说明农村居民存在认识的表面化问题。

农村饮用自来水的居民17.38%选择目前是由村办水厂供水,56.41%选择由镇级以上水厂供水,26.21%的居民并不清楚供水水厂的状况。在水压稳定方面,26.62%的居民表示水压很正常,61.77%的居民选择基本正常,偶尔水压低,有11.61%的居民选择水压偏低,影响生活。供水水量上有30.43%的 人选择水量很稳定,49.09%居民认为平时供水量一般,而供水量不稳定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的情况达到20.47%。

水压和水量的消费者反映数据与居民对珠三角水量的评价基本一致,即农村地区日常饮水水量并不充足,并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需求,在正常的年份下,评价度普遍不高,若遇干旱年份出现人畜饮水水源紧张的情况。生活用水无法保证,社会稳定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2 农村居民对珠三角地区饮用水水质的评价。在消费者对水质关注的问题上,47.05%居民表示高度关注饮用水水质,用水谨慎;42.50%居民表示关注,但没有太在意;只有10%左右居民表示对水质基本不关注。在调查生活中是否受到饮用水水质影响时,59.94%居民表示生活中受到饮用水被污染、咸潮、水质颜色、味道异常等水质问题的影响,有近41%居民表示饮用水曾受到咸潮的影响。

在最安全饮用水水质选择上(图2),只有36.6%居民选择了经过处理的自来水,山泉水、桶装水及难以判断的饮用水比例分别为19.29%、21.06%、23.05%。而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对该问题的选择也体现出不同趋势: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居民对不同选择的趋势较为平缓,收入在3000-4000元之间的居民对经过处理的自来水认可度最高,而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居民选择山泉水和桶装水的比例高于其他收入群体。在最担心的水质问题选择上,近60%居民选择了水源污染太严重,水厂现有技术不能完全净化:33%居民担心管网老化问题,只有不到8%居民担心咸潮及其他水质问题造成的影响。在调查消费者对村办自来水厂是否有水净化设备问题上,44%居民表示并不清楚,选择有完善设备的居民占18.24%,选择能做简单净化处理的占29.77%,没有水处理设备的为8.64%。调查发现,在发生水质问题时,42.33%的人选择停止使用并向有关部门报告;28.29%的人选择先用一段时间,看是否会变好再决定要不要上报:12.29%的人选择如果问题不大会照常使用;17.10%选择购买桶装水喝。

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足够的水量和安全的水质,只有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才能说明该地区饮水是安全的。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珠三角农村地区绝大数居民都对饮用水水质问题表示关注,日常用水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污染、咸潮等问题的影响。只有36.7%居民将经过处理的自来水视为最安全饮用水,近90%居民担心水源污染严重,水厂现有技术不能处理以及管网老化导致二次污染等水质问题,说明大部分居民对饮用的自来水水质、水源地污染及技术水平的担忧及不满,但同时只有42.33%的人会第一时间将水质问题上报有关部门,反映出农村居民在维护自身安全饮水权益上的积极性不高。在政府部门对井水或山泉水的检测频率方面,近64%居民选择从未检测过或者多年前做过检测,仅有36.34%居民选择政府每年都进行检测。

饮用水的外观和口感是消费者对饮水水质是否安全最为直观的判断。在外观上,29%居民日常饮用水混浊有杂质、颜色偏黄;在饮用水口感上,3l%居民日常饮用水有腥臭味、苦咸味、消毒水味等异常味道。通过简单的感官就能辨别出水质是否安全的比例达到In以上,考虑到还有很多水质问题是居民无法直观判断的,这意味着实际存在的饮水安全问题高出1/3。

3 农村居民饮用水取用便利性评价。在饮用水便利性上,饮用山泉水或井水的居民中。取水基本不花时间的占27.05%,取水往返时间在10分钟之内的比例为11.36%,超过10分钟的达到60%左右。以上数据反映出饮用山泉水或井水的居民饮水方便程度不达标,造成农村居民在取水上的时间浪费。该部分人员比例较低,不具有普遍性。但在调查区域中,近三年来遭遇过井水干枯或山泉断流而造成的饮水困难居民比例却达到30%。

主要饮用水的选择体现一个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同样也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该地区水质情况。在珠三角地区目前消费者的主要饮用水问题上,53.64%居民用的是自来水;11%用的是山泉水,7%用的是井水,29%买桶装水。虽然一半的居民使用自来水,但桶装水比例明显高于井水和山泉水的总和,这说明居民对未经处理的饮用水信任感不强,很大程度反映出水源地水质的情况。

4 农村居民对水源地污染情况的评价。水源地作为农村饮用水的来源,其保护状况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饮用水水质的安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水源地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近30%居民表示家庭饮用水水源附近有垃圾场、化工厂、造纸厂、养殖场等污染源,27%居民表示不清楚,只有44%居民表示自己家庭饮用水水源附近没有污染源。通常情况下,水源地的实际污染情况要严重于消费者观察到的状态。

上述调查结论从农村用水户的视角揭示了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存在和具体表现。当调查居民对目前政府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方面所做工作时,59%居民不清楚政府做了哪些工作,15.67%居民表示不满意,仅有26%左右表示满意。对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绩效情况,95%以上农村居民表示水质环境比之前下降很多,但政府和供水企业的安全供水保障措施也加强了很多。但对饮水安全总体满意度较低,这进一步说明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有极大的主观改善空间。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综上所述,主要结论是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堪忧,水质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水资源稀缺性和持续性问题。破解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难题的根本措施是构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就如何构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及运行机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