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3、斯坦福大学;
4、剑桥大学;
5、麻省理工学院;
6、哈佛大学;
7、欧琳斯顿大学;
8、帝国理工学院;
篇2
伯克利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学校之一 。
学校简介:
简称伯克利,位于美国旧金山湾区伯克利市,是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位列2016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3,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4 。伯克利是加州大学的创始校区,也是美国最自由、最包容的大学之一,该校学生于1964年发起的“言论自由运动”在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改变了几代人对政治和道德的看法。伯克利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研究教学中心之一 ,理科排名世界第1 ,工程及计算机均排名世界第3 ,人文社科也长期位列世界前5,与旧金山南湾的斯坦福大学共同构成了美国西部的学术中心。文豪杰克·伦敦、张爱玲曾在此求学工作 ,而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也是该校教授。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我还想变成一颗种子,最好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那样子的话,我就可以撑着自己洁白的小伞去周游世界了。我要去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学习,去世界上最美的景点旅游,去世界上最神秘的的峡谷探险。当我飞累了的时候,我就会挑选一块贫穷的土地降落下来,在那里生根、发芽,给那里增添绿色,增添一丝生命的希望。
篇4
互联网为企业世界注入了超级的能量,为交流沟通和商务提供了新的渠道。他把我们连接到了一起,让我们做事更迅速,工作更有趣。他提醒我们成功没有边界,唯一能阻止我们的就是缺乏想象力。虽然互联网可以做许多事情,新经济正以它耀眼的形象和令人吃惊的步伐前进。但是,我们仍然需要领导力。今日的客户期望迅速的结果,这就要求今日的员工要工作的更迅速和更聪明。
那我们怎样才能到达那里呢?不是建立更好的高科技(IT)基础设施,令人印象深刻的网站(Web-sites),而是通过伟大领导的远见。
在我(马克·赫根)的生涯道路上,我学到了一些关于领导力的东西,今天我与大家分享这些:
(1)寻找原谅要比要求许可更好。任何曾经给我工作过的人都知道,这是我的工作方式。你不应鲁莽,你必须谨慎,但是,如果你总是等待许可,你将取得很少成绩。
(2)有时,你会让人们生气愤怒,那是可以的。努力让每一个人跟你一样会培养平庸之才。有些人将对你做的决定不满生气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因为某些人不喜欢,就避免做出强硬的决定。
(3)让人们能找到接触到你是重要的。打破与上级交流沟通的障碍,我不能容忍一层又一层的官僚机构,我努力让组织中的任何人能找到我和见到我。
(4)重视速度和创新。我一直在致力于培养和鼓励,要在所有我们所做的事上创新,要执行的比任何人更快一些,好主意不执行就没有任何价值。
(5)做你自己,希望那些为你工作的人们也是一样。在通用汽车,我不需要盲目服从和只会说“是”的人。我想要能挑战我的人,就象我一样挑战他们。
(6)记住:“魔力是在细微之处。”如果你只考虑那些人们可以看到的东西,那你将丢掉那些他们能感到的更重要的东西。
(7)记住:事情是由人做成的;没有人去执行,世界上最好的计划将没有任何意义。我努力让最聪明、最有创造性的人围绕在我的周围。我的目标永远是创造一个最优秀、最有才能的人们想要的环境。如果你有对人们的尊敬,并且永远能保持你的承诺,你就是一个领导者,不管你在公司是否有领导的头衔。
(8)挑战旧的、舒服的工作方式。绝不要变得太舒服了,永远寻找改进你环境的机会。在事业上,一个人的价值,可以由他愿意继续学习新技能和负起新责任所决定。
(9)每天将你的热情带给世界!我坚信态度的连锁反应将会有很强大的感染力。
(10)这是最重要的课程,但不幸的是最被忽视的行动。当卓越的事发生是,相互祝贺;当一些小事取得明显成果时,大家庆祝。人们需要知道,他们的工作带来了变化或成果。你不说他们怎么会知道?要设法让自己和大家愉快地工作,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篇5
现在,像哈佛、剑桥和耶鲁这样世界上最好的学校,已经无法光靠吃老本就能吸引到全世界最好的学生了。目前趋势显示,全世界的教育版图正在进行最彻底的改造。
作为一种新现象,私人学校正在整个发展中国家兴起。全世界各国政府,特别是印度和中国政府,正在为建造和改进本国大学投入前所未有的大量资金,并且投入更多资金帮助这些学校进行教育出口。
随着有国际化思维的学生数量快速增长,学校和政府必须倾尽全力才能吸引到他们,无论是依靠经济因素还是智力因素。
在全球教育竞赛中胜出的国家,必须使其学校能够在各个层面上做到最国际化,如多文化学生构成的学生群体、颁发国际承认的学位证书和以英语这一全球商业、研究和科技最常用的语言为教学语言。
美国优势下降
美国仍然是教育方面毫无疑问的领导者,拥有超过一半多的全世界100所最优秀大学。不过,美国自己的做法使全球教育产业竞争加剧。9・11事件以后,美国收紧了国外学生的入境签证限制,导致美国不再欢迎外国学生的情绪广泛蔓延。其后的三年,去美国求学的外国学生人数每年下降2.4%,这是过去32年中最大的降幅。
美国已经觉醒了,因为在过去一年中,国外学生的高等教育仅学费和生活支出,就为美国经济贡献了140亿美元。此外,它在全球250万留学生市场中的份额正在缩小,从2000年的25%降至2004年的20%。2000~2005年期间,在接受留学生最多的六个国家中,美国吸收留学生的数量增长最慢,仅为17%,而法国为81%、日本为108%,英国则有一半以上的高等学府为中国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
美国常青藤盟校拥有巨大的资金,英国的剑桥学院仍然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它们还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图书馆、实验室、教授和学生等方面的优势。例如,哈佛大学依靠高达280亿美元的捐赠,宣布对来自年收入低于6万美元家庭的学生提供学费全免的待遇。即便如此,美英两国还是正在失去它们最优秀学位方面的垄断地位,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和香港都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热点地区。
亚洲发起挑战
虽然前十名大学为美国和英国的大学占据,但其他国家的大学正在迎头赶上。泰晤士报大学排行榜(THES)显示,在排名前20名的学校中,就有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东京大学。
那些最有可能成为西方国家优秀大学挑战者的学校,正在同国外大学一起推出国际课程和联合学位项目。这方面一个成功的例证,就是今年6月份清华大学与法国INSEAD商学院共同推出了联合培养MBA项目。
篇6
在大学毕业之前,姚逸生活、学习的时光都在南京度过。中学时,他便从同学手中的一本地理杂志上看见了大堡礁:几组大幅图片,碧水蓝天,这是由三千岛礁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岛群,因这种独一无二的珊瑚生态,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大堡礁美丽的海底世界第一次映入姚逸的眼帘,便深深地吸引了他的心。
姚逸从东南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进人世界500强的企业宝洁公司,从事信息化管理。他负责的项目,可能需求在中国,但服务区在新加坡,做支持的人在马尼拉,有时还得和欧洲的同事讨论进度。
他去过20个国家工作,走遍了世界7大洲的4个。有时候一周内飞到北京、上海、美国,一个星期后,又飞往韩国,呆两天后再飞往新加坡。
工作的日子里,作为一个全球性企业的白领一族,姚逸过着一般“上班族”的生活。但到了该休假的时候,他也会把手机一关,潇洒地度假去。
2003年,姚逸在波兰工作几个月后,获得一次休假的机会。他选择去泰国,“我当时看到很多人在学潜水,我用了四天学会了潜水。”从那以后,姚逸就喜欢上这种运动。尽管不是出生在海边,姚逸却迷上各式有关海的运动,除了潜水,还有冲浪、划船等,哪怕为此付出所有假期和薪水。
“嘿,要知道,水下的世界和你在陆地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样,色彩太丰富了,太让人着迷了。”最近五年,姚逸几乎走遍了东南亚的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等所有的潜水圣地,姚逸因此结交了一帮潜水界的好友。平常,大家经常相约一起到海边游玩。2007、2008年他两次组织去马尔代夫包船潜水,20人包租一条船,并以此为生活基地,在马尔代夫各个岛礁之间漫游潜水。
挑战“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2009年1月中旬,大学同学从MSN上发给姚逸一条信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即将在全球招募“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大堡礁某岛的守岛人,这个被称为“世界上最理想的工作”将提供当选者半年15万澳元(折合人民币65万元)的高薪,以及无限享用的碧水白沙。
姚逸中学时对大堡礁的印象复活了,他爱海洋,他爱大堡礁,他爱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意识到自己是非常适合这个工作的人选,同时也多了一个体验更多不同人生经历的机会。姚逸看重的不是半年15万澳元的高薪,作为一个有6年经验的潜水员,对大堡礁这种潜水者的狂欢之地即使没有一分钱的报酬,他也会前往。
大堡礁最让潜水员心动的应该就是著名的“土豆鳕鱼”了,属于“巨石斑”的一种。在中国和东南亚海域,这些长达两米的大鱼因为过度捕捞几乎绝迹。而大堡礁在60年代也有类似的环保危机,禁渔之后,经过几十年才回复到现在这样。
姚逸说:“大堡礁从破坏到逐步恢复,历时半个世纪,还是在生态并未被完全破坏的情况下恢复的。而我国虽然有32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但可以说生态完整的有几个?几年前海南部分地区尚有残存的珊瑚,但今天我们潜至海底,能看到什么?”
姚逸希望能够借助这次挑战“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全球关注的机会,宣传和普及海洋环保知识。如果这次应聘能成功,他希望可以有更近距离的机会去学习重建生态圈的保育经验,让每一片海底世界都变得丰富多彩。
向往大堡礁
由于当时临近春节,姚逸正忙着带父母去印尼的巴厘岛度假,一月底回国后才开始准备申请事宜。
昆士兰旅游局要求全体应聘者在2月22日前提供一分钟的视频,用鲜活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求职愿望和能力。姚逸花了一个星期编写视频剧本,短短的话语改了七八遍。之后花了一天拍摄,感受就是:演员不好当啊!摄影师要求挺高,每个镜头都NG了至少十几次。太阳晒着,汗如雨下。还好大部分镜头都是穿“不吃鱼翅”T-shirt拍的,还算清凉一些。
之后的剪辑工作又花了姚逸一个多星期。翻DVD,翻以前的照片、视频。基本把几张DVD的照片都翻遍了,也挺有意思,等于又重温了一遍行走世界的过程。万全的准备,Show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姚逸找到点当年大学毕业应聘的感觉了。
离截止日期只有5天了,原本以为应该只欠东风了,没想到东风也是难借的。最后的上传这一步也不容易。最后定稿的版本是68MB,正好在昆士兰旅游局要求的90MB大小以内。但不知道为何,姚逸上传了一个多小时后,电脑提示上传失败,建议换个时间上传,或者把文件改到40MB以内。
最终姚逸不得以只能忍痛压缩了一个18MB的版本,在报名截止前3天终于成功地将视频上传。
姚逸把视频上传给澳洲昆士兰旅游局网站时,发现公布在网上的审核通过者的视频已经有2万多。
2009年3月3日,公布第一轮结果的那天。姚逸早上一起床,就打开电脑,刷牙洗脸回来,上网打开邮箱。一封标题奇怪的email显示在屏幕上:Is this the email you've been waiting for?(这是你在等待的邮件吗?)
当姚逸打开这封邮件,上面写着:逸,祝贺你,你成功进入了“世上最好的工作”前50名候选名单。
4月4日,公布第二轮人围名单的清晨,对姚逸来说是“极不寻常”。他在凌晨的5时50分就醒来,看一下手机。本想叫自己冷静地再睡一会,却睡不着。“在6时13分,6时26分,都起来看手机”。姚逸说,当时不断地给自己打气,觉得自己的名字是英文“Y”字开头,“按字母顺序应该排得比较后,60分钟要给15个人打电话,平均每人4分钟,除去拨电话的1分钟,每人要说3分钟……”
在6时48分,姚逸的电话终于响了。电话接通,姚逸“hello”了一声,对方说“你今天怎样?”,姚逸开心地用英文回答,这是他接到最好的叫醒电话。
接完电话,姚逸便起床上网,更新当日博客,并把他入围前十名的讯息通过QQ,MSN、论坛、短信发给亲朋好友们。姚逸回到公司后,中午请了同事们吃饭,晚上请这次为他策划帮忙的朋友们吃饭。
在接下来的日子,姚逸表示将会做些更有针对性的准备,比如了解昆士兰旅游局甄选的条件、其他面试者的讯息,面试的细则。
5月2日至7日,姚逸将接受昆士兰旅游局的免费行程安排,飞往澳洲大堡礁进行最后一轮的PK。如果姚逸足够幸运,他将从现工作单位休假半年,然后赴澳洲大堡礁上岗,成为最年轻的岛主。
目前,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最后一刻的揭晓。
对话“岛主候选人”
记者:挑战这份“世上最好的工作”,你觉得你有什么优势?
姚逸:我最大的优势就是自己是中国人,中国有着13亿的人口,每年出国旅游的人数都在大幅度增加,中国已经成为赴澳大利亚旅游第二大游客来潭地,仅次于新西兰,而且人数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百分比增长。无论是澳大利亚还是昆士兰都不能忽略如此庞大的一个市场。而如果一个中国人可以成功申请到这个职位,无疑将吸引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的目光人。
加上工作的原因,英文是我的工作语言,而天天与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和海外工作的经验,使我对于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有着深刻认识。我可以很好地利用文化差异性,用不同的方式与不同国家的人进行更好的沟通。这就是我在视频里面强调的:选择我,你将得到13亿人的关注与更多!
我的第二个优势,是我旅游和户外的经验。
我的第三个优势,是对于环保的热情和经验。几乎每个资深的潜水员都是积极的环保人士,因为我们看过太多美丽的海底风光,实在不忍心这些遭到破坏。我曾经做了不少“不吃鱼翅”的宣传,每年的“不吃鱼翅”T-Shirt也是一件不落,整个视频只要有我出场的画面,我必然穿着不同年份的“不吃鱼翅”T-Shirt,我希望通过这个视频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并且我也相信,我的这些经验有助于我去学习和宣传大堡礁的环保理念和经验。
记者:有人说这是昆士兰旅游局的一次商业炒作,你为什么要支持?
姚逸:我从来不认为商业元素是一件坏的事情,无论是炒作,还是旅游宣传,至少这次活动成功地让全球知道并关注大堡礁这个世界自然遗产,从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角度,提高大堡礁的知名度是一件大好事,如果没有商业因素,这种宣传不会如此成功。
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如何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对这个事情的态度从来就没有变过:100%的努力和准备,以平常心接受结果。无论最后是否当选,这个过程本身已经是一笔丰富的人生经历。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这件事情,能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所以我在视频一开头就否认了很多老外心中长久不变的长辫子皇权的中国印象,用天坛、浦东这些中国元素表现一个多元全新的中国形象。
篇7
爸爸,在这里,我深情地对您说一句:“爸爸,我爱你!”
爸爸,你可知道我有多么爱你。记得前年,你为了找茶叶,到了我的老家——广西。那几天,我天天都思念着您,连我的心都碎了。每天,我都打你的手机,问你衣食有没有问题你到了哪里……我这样一来,搞得你的手机都没电了,让商机悄悄地从你身边溜走。爸爸,是我对不起你!
爸爸,我爱你的原因是你非常爱我,难道不是吗?你可曾记得,今年三月里的一天,我和你闲着没事干,正在聊天。无意中谈到了我的学习,你说:“如果你长大了,考上一所著名的大学,我要是没钱,就是当了乞丐也要把挣来的钱一角一分地积攒起来,供你上大学。”我听了,当时深受感,真为我有这样一位爸爸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我觉得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爸爸,我爱你!”
篇8
丁宁的母亲19岁高中毕业,正值如花似玉的好年华。我在丁宁家里的一本发黄的影集中看到过,丁宁母亲那年的照片,瓜子脸、大眼睛、圆下巴还有两条乌黑发亮的长辫子。她母亲穿着一件白色的,的确良衬衣,那是她母亲最靓的一件衣服,那少女的欢笑却也有一丝忧郁。丁宁母亲排行老大,那年她虽然考上了大学,但她父母身体都患有疾病,生活十分艰难,再加上弟弟还年少,冢庭无法供她上大学。于是她托亲友关系到了肇庆市鼎湖区九坑河采石场挑石头。
小小的一个女孩,干起了男子汉都是认为是很艰苦的苦力活,好在她还年轻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苦虽然是苦,但每曰都有3元钱工资,每个月,如果开足工的话,也有90元的收入,这在当时算是一级劳动力的工资了。她一半用作生活费另一半寄回家里给父母医病和维持家庭生活及供弟弟上学。丁宁母亲是个爱清洁的女孩,她一收工来不及休息片刻,就端着一大盆衣服到河边洗刷。尽管衣服补了又烂,烂了又补,她还是照样穿。按她的话说,只要干净就行,穿有补丁的烂衣服又怎样?又不是选美,不会被石头在身上划出更多伤痕就万幸了。后来采石场停止开采了,没有石头挑了,她就去鼎湖旅行社做服务员。在这段期间,丁宁父亲在广州工作来肇庆出差,认识了丁宁母亲,经过一段时间来往,他们从相识到相爱,最后在城市的一角租了一间几个平方米的房子结婚成了一个所谓的家。丁宁的幼年时期就是在这个家里渡过的,生活过得很凄凉。但对于丁宁父亲来说,丁宁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伴侣,而对于丁宁来说,他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他母亲虽然是个平凡的人,没有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他母亲却经常自豪地说:“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有一个五毒不染的好丈夫和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儿子。”他母亲和他父亲一样,从丁宁懂事的时候起,就把丁宁平等对待,家里的事情也都征求丁宁的意见。他母亲在家里营造出了一种很和谐的,中国家庭罕见的民主、自由的氛围。他母亲是厨房里的一把好手,厨艺在亲朋好友之中是有囗皆碑的。他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三两下就能从厨房里弄出一大桌好饭菜来。丁宁因求学离家在外,吃过的东西从没有发现那个名厨的手艺好过他母亲。也许一直以来,母亲做的饭菜已经让丁宁的胃口适应了,这大概是天下所有的儿女与天下所有的母亲之间,特殊的感应形式吧!
丁宁清楚地记得离家出外求学的那一刻,他母亲把他送去火车站的途中,一路上还有说有笑,当列车一到站,随着“乘客们……请各位乘客做好上车准备!”的声音一停,丁宁与母亲就要分手了,他母亲双手掩面呜呜地哭泣,不舍得离开儿子。丁宁双手提着行李边赶车边拧头安慰母亲说:“妈妈您当年19岁就离家出去打苦力工了,而我19岁是离家出外求学,我会争气的,我会识得照顾自己的,您不必为我担心!”
在学校,他经常在放学后,接到母亲的电话,除了关心儿子的学习和食宿等情况外,更多的是关心天气预报。一看到天气有变化,他母亲就打电话,告诉儿子多添加点衣服,注意保重身体。丁宁母亲的电话,总都是很简单的家常话。然而正是这些家常话,却让丁宁感觉到电话线的另一端充满着浓浓的母爱。
广东肇庆中学高三:植颖
篇9
寒假的一天我到奶奶的被子里“做客”,伸手往奶奶肚子上一摸,咦,有一块硬硬的东西!我好奇地问奶奶:“这是什么呀?”奶奶神秘地说:“不能摸,这是‘炸药包’!”我赶紧把收缩了回去,半信半疑地问奶奶:“你别骗我,我不信!”奶奶在我的耳边悄悄地说:“这是给你以后上大学的攒钱,放在这儿才安全。”听了奶奶的话,我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
过了些日子我又回到奶奶的被子里“做客”,伸手去摸“炸药包”,看长大了没有。咦!奇怪:“炸药包”怎么没了?我就在床上翻来翻去,可是,怎么样也找不到“炸药包”。我着急得问奶奶:“奶奶,‘炸药包’怎么不见了?”
奶奶没有立即回答我,却给我讲了一件事:“老家的一个姐姐上了大学,她从小没有爸爸,现在妈妈又生病了,家里又没钱让她上学,一家人急得团团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听了奶奶的话,我说:“这姐姐真可怜!要是奶奶的‘炸药包’还在,就可以先给那个姐姐上大学,帮她解了燃眉之急,反正我还早得很呢!”奶奶摸着我的脑袋,轻轻地说:“我已经替你把‘炸药包’寄给了那个姐姐。你以后上大学的钱我在慢慢攒。”
我抱住奶奶激动地说:“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奶奶!”
篇10
篇11
我和大外公之间的关系就像上校和士兵之间的关系一样,每次我要到大外公家玩时,外公就会一大早把门打开,站在门前迎接我的到来。每当我有什么事就会叫大外公,而大外公则会大声的回答道:“到!周卓上校,有什么指示?”
大外公对我的学习也很关心,记得在暑假的时候,我正在写作业,这时,有一道题把我给难住了,于是我没有细心的去思考,这时,大外公来了,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周卓上校,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不管遇到什么难题你都应该认真的去思考,如果你在考大学的时候这么马虎,这么无所谓,你能考上北大清华吗!”听了之后,我觉得不好意思了,只见大外公拿出了一张草稿纸然后耐心的教导着我。可以说,我的大外公是世界上最好的外公了。
可是,好景不长,我的大外公在两年前得了绝症,去世了,我跪在大外公的坟前,撕心裂肺的喊着,哭着,姥姥伤心的晕了过去,哭声在山谷中回荡着……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回忆着以前我和外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我泪眼蒙蒙。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的念着:“外公,我亲爱的外公呀!回来吧,回来吧,我们想你了。
湖南省新邵县酿溪镇第一完小五年级:周卓
篇12
(北京大学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系系主任)
对于一个病人,如果有条件,他一定希望请世界上最好的医生来为他医病。那么对于一个学习者而言,或者说对于一个学生,如果有条件,他也一定希望跟着世界上最优秀的老师来学习。那么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条件――现如今,如果你想请世界上最好的医生来为你看病可能还比较难实现,但是如果你想跟随世界上最优秀的老师来学习,已经可以实现了。
我认为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对于高等教育流程的再造会产生重要的作用。“流程再造”本来是企业界人士提出的观点,在工厂,在企业里边对流程进行优化,可以显著地提高生产力。在教育领域,如果想像企业一样产生革命性的变革,也必须对教育流程进行重新再造,对整个学习和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在线开放课程或许就提供了这样的条件。
我们先看教师。当一个演员或者一名歌星在台上唱歌,他旁边会有一堆人员帮他服务,比如道具、音响、舞美。但是一位教师在台上讲课,PPT要自己放,设备要自己开,所有的事情都要你一个人来做,为什么不能像演员一样为教师配备大量服务人员?因为没有条件。但是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堂平台就可以做到了,我们可以给每一门课程配备一个教师团队,有主讲教师,有设计专家,有美工,有程序员,有辅导教师,也有助教。
但是这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过去不管我讲得怎么样我都可以站上讲台,比如我们说哈佛大学某教授讲得很好,但是我不太担心他把我的工作取代掉,因为他有他的讲台,我有我的讲台。但是如果顺应在线开放课堂的趋势,也许有一天你的学生就不再需要听你讲了!因为他想跟着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学习,那么你有可能从一个主讲教师变成一个辅导教师,甚至意味着你的饭碗可能不保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让很多人饭碗不保了。
让专业的教师去到最专业的院校
总体来说,我认为未来教师的发展方向是更加职业化和专业化。
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中,有很多学校开不出来某一门课,或者开得不好。比如说在中国大陆一所医学院,他以培养医生为主,但是他也需要给学生讲一点文学、历史、电影、音乐之类,但可想而知,这个学校不可能配备那么多老师来讲文学、历史、音乐。怎么办?我们可以用在线开放课程的方式,让学生到网上选修,给他学分,就可以让这个学校开出以前开不出来的课了。
接下来就遇到更大的问题,我个人命名为“非核心教学技术化”,因为我们可以用开放式网络课堂平台开出原来开不出的课,这里就会产生一个重要的变化。比如在大学里边,我们把打扫卫生都归于后勤,因为这不是大学的核心业务。像在餐厅、宿舍负责打扫卫生等工作,我们会逐渐外包给社会一个企业,请他来承包食堂,负责餐厅,负责服务,这叫社会化。但是今天我们可以想到,部分教学工作可不可以也进行社会化?比如在这所医学院,有一位老师在这里讲音乐,那么这位老师在医学院的发展是很有限的,因为音乐不是医学院的主流核心业务。所以任凭这位老师再努力,他的个人发展是有限的,而且这个学校也不可能请很多人。
好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我们的大学可能不再需要专为学生开设语文、英语、政治等这类基础课程的“基础教学部”了,可能也不再需要专门聘用这样的老师了,因为可以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外包给其他老师。当然看起来对一些老师很不公平,但是你仔细分析对他们的发展是有利的。因为这些老师可以避免被边缘化的窘境,他可以去到一些专业的院校,使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这会使得今后每所院校、每位教师都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
以大数据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
另外,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也会带来管理方式上的大变化。现在大数据很流行,如果今天我们大量采用在线开放课程,我们就可以用计算机记录海量的数据,就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给学生以个性化的帮助。有人讲,或许从现在开始教育将逐渐从一个靠经验的学科转变成一个靠数据的学科,就像经济学一样。当年经济学也是主要靠经验的,但是今天经济学完全像数学了,变成数据了,我在想教育可不可以也从经验转变为数据。比如说,过去老师会评价这个学生比较好,那个学生比较差,他真的好吗,好在哪里?将来不是你觉得他好他就好,而是用数据来说话。
认证体系:学习者的“保障房”
演 讲/王敏红
整 理/李南慧 石剑桥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知识管理与网上学习实验室主任)当前,尽管很多世界著名高校纷纷敞开怀抱,向全球提供免费、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正是由于其毫无保留的开放性,没有合适的教学质量考察方式与认证模式,人们在这里获得的教育往往不被社会完全承认,这就消磨了学员参与其中的热情,更多的人只是选择体验新鲜、浅尝辄止。
篇13
我们是多容易被词汇迷惑啊。自从有了“成功人士”这个称谓,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做马”;自从有了“梦想”这个词,它所指的内容就是:有朝一日,“大鸣大放”,路人皆知。
如果马丁・路德・金活在当今,他会不会说:“我有一个梦想……不过跟大家都差不多……”
台湾电影《世界第一麦方》的故事梗概是:一个年轻人有着坎坷的童年,经过不断地打拼奋斗和挫折,成为世界面包冠军。
“做最好的厨子”“开计程车也能有很棒的未来哦”――这是台湾现在对于年轻人的励志教育。
在台湾,我见到一个报社的社长,他说他的儿子读了台湾最好的大学――台大,然后去哈佛读了经济学,又去伯克利修了EMBA,等到全部的学位修完之后,他的儿子对他说:“爸,我该念的书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现在,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
按照我们的猜测,他儿子应该是去创业了才对,结果,那个年轻人成了一名很优秀的西餐厨师。
我听完这个故事,忙不迭地对社长深表同情,他却非常诧异,说自己为儿子感到非常自豪。
“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称为梦想;高学历的年轻人去做饭,他的父亲很为这种选择骄傲……或许这些才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自己。
我们长久以来只承认一种“成功”,而否定其他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否定了自己的内心。我们长久以来以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听来自“过来人”的每一句规劝和告诫。我们长久以来,都陷入对他人光鲜生活的羡慕,想走他人走过的路,到达他人所在的地方。我们长久以来都忽视的一个简单的真理是:每个人选择的路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
我同意顾城的话:“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