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调研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业调研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业调研报告

篇1

1.硅资源储量丰、品位高、分布广。据江苏地质六队预测,东海县境内天然水晶、石英储量约为14.6万吨和2.5亿吨,二氧化硅含量分别高达99.9983%和99.88%。东海县总面积2248平方公里,水晶和石英矿产品分布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占2/3年开采量、收购量占全国的1/2以上。

2.硅材料加工行业科技含量较高,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国家“十五”规划以来,东海硅支柱产业领域先后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近150项,其中省级以上78项。高质量建设了江苏省石英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英玻璃分析测试中心,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高。2003年初,东海县硅材料产业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东海硅材料产业基地。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解决了硅资源加工业中一些共性、关键技术难题,为产业发展和产品档次提高提供了较强的技术难题。微电子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灯具、石英玻璃管等产品加工制造技术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3.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硅资源深加工支柱产业集聚效应明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主要产品逐步由初级向中高级拓展形成了六大系列产品的规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年,全县500余家独立核算硅产品生产企业产值达48亿元,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40%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亿元,利税超6亿元。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主的硅产品生产开发体系。建成了石英玻璃管、硅微粉、石英玻璃原料三大生产基地和压电石英晶体元器件、石英玻璃灯两大加工中心,分别是:以**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福东照明电器有限公司等为龙头企业生产的透明石英玻璃管、滤紫外透明石英玻璃管、低羟基透明石英玻璃管、激光器用透明石英玻璃管、绿色环保光源用石英玻璃管等石英玻璃管生产基地。该体系有30多个产品,年产量达1.5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以东海县硅微粉有限公司、东海县高科技硅微粉厂等为龙头企业生产的普通、去离子、活性、熔融硅微粉生产基地。该体系有20多个品种,年产量近6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5%以上;以**太平洋金浩石英制品公司等为龙头企业生产的石英玻璃原料基地,年产石英玻璃原料3万多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以东海县晶体材料厂为龙头企业生产的低腐蚀隧道密度压电石英晶体、SMD表面贴装用压电石英晶体生产中心,年产量达60多吨;以东海康达照明电器厂等为龙头企业生产的节能灯、环保型JC、JD、H系列灯等各类特种灯近百个产品,年生产能力近3亿支(只)的石英玻璃灯具生产加工中心。

二、主要问题

东海县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硅产品深加工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在国内占有相当份额,但其作为全县的支柱性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抗风险能力差。在全县近500家水晶及硅系列产品加工企业中,产值达亿元以上的企业寥寥无几。大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在500万元以下,特别是水晶工艺品加工企业、灯厂和石英砂厂固定资产超过100万元、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更是寥寥无几。行业整体规模与企业数比例失调。我县安峰镇生产石英砂企业多达47家,年产量却只有10万吨,产值只有0.3亿多元。驼峰镇生产灯具的企业多达108家,年产量仅有9000万只,产值只有1亿多元。这些企业大多维持在家庭作坊式的原始状态,资本构成单一,经营规模弱小,企业管理粗放,很难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2.硅产品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损害了行业和企业,国家和地方的利益。朴实无华的数字是最好的佐证,10年前,石英玻璃管的价格是每公斤约100元,现在每公斤不到20元;上世纪末硅微粉价格每吨约8000元,现在每吨只有4000到6000元;碘钨灯从最初的一支20元跌至目前的不到一元;熔融石英料5年前的价格约为每吨2300—2700元,而现在只有每吨1400元左右。价格的恶性竞争在不断压缩着企业的利润空间,制约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企业难以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科研开发,使东海县整个行业技术水平增长缓慢。同时,整个行业产值的增长速度滞后于产品产量的增长速度,为国家和地方提供税源后劲不足。总之,同行之间的价格恶性竞争对本县经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3.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少,核心竞争力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技术控制力不强。以石英玻璃管行业为例,东海县的石英玻璃管虽已在国内市场占有相当份额,但在产品的纯度、口径、羟基含量、使用功能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在年,德国赫劳斯公司生产的石英玻璃管产品工艺指标为OH<1ppm,实际生产的平均值仅为0.1—0.15ppm,全部金属杂质含量约为50ppm,而目前东海县生产的石英玻璃管OH含量最低为3ppm,全部金属杂质含量比国外高好几倍。德国贺利氏公司可以用连熔炉直接拉制Ø320mm石英玻璃管,美国GE公司可以直接拉制Ø250mm石英玻璃管,我县目前生产的最大口径石英玻璃管为Ø100--180mm。用在半导体技术上的大直径石英玻璃管每公斤进口价约1000元,而主要用在照明工业上的小直径石英玻璃管每公斤出口价只有几十元,并且由于质量差,出口量有限。另外几个行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全县180多家石粉厂生产的粗制石英砂效益很低,浪费了宝贵的硅资源;80多家熔融石英厂除去电费和原料费,利润微小,浪费了优质资源,实际上资源已几乎成为企业之间比拼的惟一资本。

4.在硅原料的开采、加工、销售等管理方面缺少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规划。一是无序开采和不合理利用。东海硅资源储量虽然丰富,但可供开采的不足总储量的十分之一。目前,我县地表已很难再开采出石英矿石,开采深度浅的需7—8米,深的已到50米以上。在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资源的不当开采;在硅资源加工过程中,石英矿石未经严格分选,就被统一加工,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二是销售缺乏必要的宏观管理。**年我县石英砂加工企业共生产石英砂约45.8万吨,其中销往县外约31万吨,其余14.8万吨被县内企业使用,而我县以石英砂为原料的企业年消耗石英砂近20万吨,尚有5万多吨缺口需从县外购进。这种局面造成优质硅资源大量流失,影响了本县硅产品深加工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原料的供给。三是硅产品加工企业对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等项工作有待改进。由于硅产品在加工工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粉尘、废气等污染,往往一些企业在发展生产过程中比较普遍地忽视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形成先破坏,先污染,后治理的逆向过程,从而对生态环境和工作环境带来较大影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是缺乏宏观调控引导,一般性重复产品建设多,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对策措施

合理有效利用硅资源做大做强硅支柱产业,应主要采用政府引导和行业自律两种方式,努力建设一个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高市场容量的硅资源深加工支柱产业,实现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把资源的集约化开发放在首位

东海县应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方法,符合矿产资源的使用制度改革,规范和发展矿业权市场。应尽快制定有关政策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硅资源无秩序、无限度地开采。应规范硅资源销售渠道,确保本县硅产品深加工企业能用到优质的石英原料。建议提高硅资源加工企业“门槛”,从企业的固定资产、注册资金、人才等方面制定严格的标准,由硅工业协会协助工商管理部门严格审核,达不到要求的,工商部门不予办理营业执照。建议成立由政府、硅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为大股东的石英玻璃原料集团,引导、调控全县石英矿石的开采、收购和销售。同时对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小企业,鼓励大企业兼并、收购或坚决关停并转,从严制裁无序开采行为。要组织对境内硅资源矿进行全面的勘查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原材料品质测评体系、生产体系和供应体系,尽快形成全县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优质优价的原材料供应平台。

2.充分发挥已成立的硅工业行业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协会联系广泛、专业人士多的优势,研究制定硅资源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和行业规则,遏制企业之间有损行业利益的不当竞争,使企业之间能加强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发展。建议以“协会”为平台,组织会员开展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环保知识、法律、硅行业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增强会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资源利用战略意识,培养会员的科学发展观。建议成立石英玻璃管、熔融石英、石英灯等分会,在分会中制订《行业公约》,约定不同规格、不同质量产品的价格底线。要与国土管理部门、工商管理部门联合定期召开理事会议和会员会议,研究探讨硅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采取“政府主导、硅工业协会协调、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硅工业产品、设备专业市场”,“专业市场”按照硅产品门类进行分区建设,可细分为石英玻璃管区、硅微粉区、石英玻璃灯、石英设备等区域。市场建成后,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工商联、硅工业协会等单位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引导全县硅工业企业在市场内销售产品和购买专业设备。“专业市场”要为场内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政策宣传、协调价格等服务并监督企业遵守行业规范。力争用3—5年时间把“专业市场”建成全国最大的硅工业专业市场和硅产品集散中心。

3.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

篇2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价值观错位。管理者将企业存在的价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体,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层面,“私利”与“功利”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闭,拒绝改变,导致企业管理僵化。二是思维僵化。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文化熏陶,固步自封、志得意满、看问题的片面性决定了无法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浪潮中作出及时的改变。

四、抗风险能力不足,融资困难

目前,银行出于对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对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较为严格,一般都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又由于抵押财产变现难等风险因素,银行一般不接受财产抵押。信誉度较高的企业为了避免资产风险,大多不愿意提供贷款担保。加之我镇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信用等级低等原因,一般很难找到稳定畅通的融资渠道,从而造成了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例如我镇的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和鼎泰精化实业有限公司等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融资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金融体制规定严格的融资条件和企业融资条件的先天不足,客观上决定了企业融资处于劣势。由于我国缺少一个多层次的、能够为广大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现有资本市场的高门槛使绝大多数企业难以跨越。二是企业融资手段单一,信心不足。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融资手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寻求风险投资,吸纳入股资金等,而目前我镇企业融资往往盯着商业银行贷款这一方面,从而造成融资手段单一,融资困难。三是镇党委、政府对企业融资困境认识不足。资金匮乏是我镇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镇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政策,扩宽渠道,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针对我镇企业存在的种种差距和不足,需要镇党委、政府和企业同心协力,克难攻坚,采取超常的举措,打破常规,积极创新,解决问题,寻求突破,取得快速发展。作为镇党委、政府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一、发挥政策指导作用,整合资源培育特色

积极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其为企业沟通、协调、传递市场信息、引进技术等服务作用。要帮助企业调整投资结构,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既要积极上马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短时期内形成企业对人口的聚集作用;又要大力引导他们向科技型、知识密集型、外向型转移,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大胆兼并、收购、参股国有企业改组和资产重组,支持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合资、合作经营,促进更多的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尤其是那些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又要引导我镇企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紧邻洛阳石化炼油厂的区位优势,选择具有较大规模、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聚合生产要素,进行重点培育,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拉长产业链,尽快形成市场占有率高的一批企业。

二、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形成全民创业机制

篇3

2、围绕企业经营的支出点,开展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内部监管的核心就是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而企业各种支出行为,既是企业经营行为的一部分,更是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重要的方面。支出中,既有企业广告宣传等费用支出,更有成品卷烟的计划外支出,废弃卷烟专卖品的支出等多种形式。这些支出,往往是专卖管理不到位的高发区,是容易滋生腐败的敏感区域,加强这些方面的内部监管,对于堵塞不合理支出、减少企业不规范行为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审查,发现在废烟灰棒处理上存在直接对外销售情况,废弃卷烟纸、废弃滤嘴棒、废弃过滤嘴处理审批手续不健全等问题。我们积极整改,提高有关人员的专卖意识,经书面请示*市烟草专卖局,按照市局专卖管理的要求,健全处理审批手续,接受市局监管,在市局的监管下,签定协议,完善废弃物的处理程序,从而堵塞了管理上的一大漏洞。

3、围绕企业管理的薄弱点,开展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企业管理中,存在一些管理的死角,或者因为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还会存在一些管理的薄弱点,而这些薄弱点就是各种问题发生的隐患。通过加强对这些薄弱环节的管理,严格管理制度,强化审查审计,就可以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规范经营行为,达到内部专卖管理约束作用。通过审查,发现合同管理是我厂薄弱环节。而且在合同中,存在实际签订合同数与卷烟实际销售数不一致现象。经过认真排查,寻找原因,我们要求相关人员增强合同执行与管理意识;由专人负责销售台帐登记,定期自查并汇总统计数据,按照交易周期,认真核对合同执行情况,确保各地区合同执行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对卷烟购销合同与销售数据填报,要做到有台帐、报表支撑,确保数据来源与出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瞄准关键点,确保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针对性

为使内部监管取得预期实效,达到预期目的,*卷烟厂大力提高内部监管的针对性:

1、对重点环节强化内部监管。加强对重点环节的内部监管,是提高内部监管效能的必要措施。卷烟生产计划执行、卷烟打扫码、烟草专卖品采购和报废管理、卷烟销售专卖管理、准运证管理、试制烟促销烟管理、废弃烟草专卖品管理等,是专卖管理的重点环节。我们在以专卖管理制度为依据,指定专人负责,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自查的基础上,邀请专卖局上门审查。在审查中,发现了卷烟打码差异问题。我们高度重视,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卷烟打码工作,每日统计打码数据,及时核对打码情况,定期进行分析,准确掌握卷烟生产打码信息。每月汇总打码数据报送厂监管办和市局驻厂组,做到打码数据的及时监管,实现了打码差异率远小于“一号工程”系统的要求。针对部分人员专卖管理意识不强、同城运输未开具准运证、准运证开具和使用管理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强化专卖法规的教育培训,提高准运证管理水平,增强主动性和规范意识,建立台帐,严格管理,确保准运证管理符合要求。

2、对重点人员进行内部监管。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规范的是生产经营过程的所有方面,企业中所有员工的工作都是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所要规范的范畴。小到仓库的发货员,甚至生产车间的门卫所从事的工作,都涉及到要遵守烟草专卖管理制度。对重点人物开展内部监管,是确保内部监管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在监管审查中,我们发现在生产经营中,部分重点岗位监督职能存在缺失现象,特别是采购人员,质量检验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等,这些人员往往是供应商眼中的重点人物。加强对这一部分人员以及重要部门中层干部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卖意识和知法守法的主动性,严格制度,使执行与检验职能分离,是内部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健全制度,职能分离、严格审批,加强检查,最大程度的维护了国企利益,减少不规范行为。

3、对重点岗位进行内部监管。在企业内,管钱、管物、管设备、管工程的岗位都是人们眼中的热门岗位,也是直接和内部监管有对应关系的岗位。坚强对这些岗位的内部监管,对深化监管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关系重大。我们先后组织多次重点岗位的专卖法学习考试,使大家充分了解专卖法的相关规定,同时组织自查,针对重点岗位人员的管理,建立起考核机制,把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的业绩与考核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执法意识。

三、抓好“四条线”,确保内部管理监督取得实效

内管工作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它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实践证明,要确保企业内管工作取得实际效果,要找准两个基本点之外,还要抓好“四条线”:

一是抓好宣传教育。我们积极抓好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习有关专卖法知识,贯彻有关加强内部专卖管理制度的规定,让企业员工从上到下全员了解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的意义,减少理解误区,消除思想盲区,进而提高企业规范运作的水平。利用报纸、电子屏幕、网络开辟宣传专栏,对内部监管工作进行专题报道,在企业内部形成了舆论氛围。组织开展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大讨论活动,通过活动,鼓励职工联系实际,畅所欲言,使职工树立起“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在思想上筑起防线,增强自我识别与免疫能力。

二是抓好组织协调。内部监管工作牵涉到整个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部门多、范围广。要确保内部监管工作的落实力度,必须切实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我们成立了由厂长任组长的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办公室”,具体负责内部监管工作的实施。依据职能分工,成立生产运行、烟叶管理、销售管理、废品处理、物资供应、烟机设备、宣传报道、督查考核八个内部监管专业化工作小组。除专职内管信息员负责日常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之外,还根据内部监管工作需要,抽调多名人员成立内部监管临时工作小组协同内管办开展工作。对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员履行职责情况实施严格的考核与责任追究,使大家思想上高度重视,行为上高度负责,为做好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提供了组织与纪律保障。先后组织召开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会议20多次。临时召开的、个别部门参加的、小型的内部监管工作协调会议更是不计其数。省烟草专卖局、省中烟工业公司2006年7月、2007年4月联合组织的两次大规模的检查指导,有力的促进了我厂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水平的提高。

篇4

我国已明确提出建设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近几年来,地方船厂迅速崛起,已占全国造船产量的三分之一,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SIC)形成了“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地域分布上逐步形成了渤海湾、长江口以及珠江口等三大船舶工业基地,上海、江苏的南通和泰州(含江阴和扬州)、广州、大连、舟山、山东的胶东半岛和福建的厦门等中型船舶产业集群。

*省已提出了把船舶工业作为全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点发展产业。于*年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把浙东沿海的舟山与宁波、浙南沿海的台州与温州、杭嘉湖地区的内河流域作为我省船舶修造业发展的主要地区。舟山以*、*、*为主要区域,重点发展大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修理和大中型船舶制造;宁波以象山港与北仑港、台州以温岭和三门、温州以乐清为主要区域,重点发展特种船舶与出口船舶制造;杭嘉湖内河流域重点发展内河船舶和游艇制造。

市委市政府对船舶工业更是倍加关注和重视,把发展船舶工业列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工业主导产业。于*年出台了《舟山市加快船舶工业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修造船业以舟山本岛为中心,以*、*、*为主要发展区域,重点布局在六横、虾峙、小干、马峙、盘峙、册子、秀山、长涂、岱西、衢山等区域,逐步形成四大集聚区块:六横—虾峙集聚区块、小干—马峙集聚区块、盘峙及周边岛屿集聚区块、秀山—岱西—长涂集聚区块。船舶配件业逐步向*北部、*外岛、*、嵊泗等地扩散。

二、我县船舶工业现状及发展形势:

截止20*年底,全县拥有船舶修造企业43家,占全市船舶企业的25%。其中在建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7家,相对固定从业人员2100人,占全市的16%。20*年船舶工业共实现产值12.8亿元,同比增长123.3%,占全县工业产值的21.2%,占全市船舶工业产值的22%。其中,造船业实现产值2.74亿元,修船业产值1.39亿元,中间产品和配套件实现产值8.7亿元。全县拥有6万吨兼修8万吨级、2万吨级、3000吨级船坞各1座,1000吨级船坞5座,船排24只,船台57只,1座1万吨级船坞、一批30万吨、15万吨、10万吨大型船坞项目正在建设中。有船舶配套企业近20家(不包括常石大型船体公司和常石船业有限公司),其中外商投资企业6家,从业人员500余人,*年产值82*万元,主要产品为铸件、船用配件、船用家具、卸扣、大锚、电瓶等。

目前,*船舶修造业呈现迅猛的发展势头,日本常石集团、韩国韩进海运、上海舟基集团、香港恒利投资有限公司等国内外大企业纷纷落户我县,一大批船舶工业项目正在启动,主要有上海舟基集团在长涂岛、*东邦公司在衢山岛的修造船项目,日本常石集团在秀山岛的三期项目,海舟公司的二期扩建项目等等。初步形成了全县船舶修造业“一心三区”的布局,即岱西船舶修造交易中心,秀山大中型船舶修造区,衢山大中型船舶修造区和长涂中小型船舶修造区。

我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发展大型船舶修造业、开发建设大吨位泊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世界船舶修造业“东移”的理想选择。我们相信,随着修造船产业的不断“东移”,将会有更多的国内外大企业来我县投资船舶项目,为*发展船舶工业提供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三、我县船舶工业人才特点及问题:

目前我县船舶工业从业人员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是企业固定从业人员约为2100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1.2%。其中包括具有一定学历、职称的管理人员、技术型人才和普通施工人员等。二是外包工队伍人员约为2000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8.8%,这部分人员组成随意性强,流动性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船舶工业人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总量不足。根据预测,到2007年我县船舶工业需要设计、策划、经营、安检、质管等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200—300名,焊、技、电、安装、管道、油漆等高素质技工5000余人。据统计,目前全县船舶修造企业固定从业人员2100人中这方面人才只有800左右,不到全县人才总量的5%,加上外包工队伍从业人员2000人中的焊工、技工、电工专业技术等熟练人员也只有1300多人,持有CCS证书或劳动部门核发的专业资格证书人员和中高级技术、管理人才更是缺少,与预测数相差甚远。一旦我县在建大型项目陆续投产,各种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如果船舶人才跟不上需求,就会在现有船舶企业之间造成人才恶性竞争,不利于*船舶工业的做大做强。

2、结构不合理。在800人船舶修造业人才中,具有技术等级及职业准入资格的约450人,占56.3%,初级工及职业准入资格的人才约350人,占43.7%,高级工及以上的不到4%,其中拥有高级技师等级的只有2个,技师9个,高级工15个。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约140人,占17.5%,其中研究生1个,大学本科65人。一半人员只有初中或小学学历,有的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人才发展可塑性相对来说比较小。反映出我县船舶工业人才结构极不合理,高技能人才更是缺乏,这对提升企业档次和提高船舶产品质量均带来不利影响。

3、培养力度不够。我县大部分船舶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战略眼光、人才观念、学习意识等都比较欠缺。一部分企业以降低成本为由,对企业人员的培训不重视、经费投入很少;部分企业只重视对设备、厂房、土地等有形资产的增值,以及项目、资金的引进,不重视人才智力开发和素质提高等无形资产的投入;有的企业对培养自己的工人心存顾虑,担心自己培养的人才被别的企业挖走,积极性不是很高。从而导致工人素质提不高,一些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技能退化,研发创新能力人才缺乏,直接制约了企业规模的发展、层次的提升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适应不了船舶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4、导向问题。一是在舆论宣传导向上,忽视了对技术工人应有地位和作用的宣传,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根深蒂固,多数人仍然以学历和职称作为判定人才的标准。每年我县在外引进人才,基本上引进的还是大中专毕业生,技工人才引进很少。二是在收入分配导向上,往往把学历相对不高,但长期在一线积累技能和经验的技术工人划在了人才之外,工资、福利、住房等方面的待遇也不如职位最低的管理干部。同时许多考生、考生家长、用人单位等对职业技术教育有片面认识,甚至有人认为职业技术教育是“次等教育”,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表现在招生困难,报到率不高,就业渠道不够畅通等。我县的船舶企业技术工人后续力量出现了严重断档。

四、建议与对策:

船舶工业作为我县经济支柱的重要产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大力开发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必须要加快我县的船舶工业人才队伍建设。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船舶工业人才工作

要进一步树立凡有一技之长者都是人才、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船舶工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高层次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还需要大量一线技术工人,他们都是推动我县船舶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县船舶工业人才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我县打造省级先进船舶修造业基地的瓶颈之一,各级党委、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企业要把加强船舶工业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充分认识培养船舶工业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我县海洋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2、积极探索,建立完善船舶人才培养机制

各有关单位要千方百计加快船舶管理、设计、技术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着力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三支队伍建设。一是充分发挥*海洋学院、*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技校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扩充船舶修造相关专业,为我县船舶工业提供专业人才。二是加强校企联合,充分发挥县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资源,鼓励和引导企业与职业技校之间通过联合、协作等方式,创建技工培养和培训的综合基地,努力把县职业技术学校建成全市船舶修造技工培训中心,为我县船舶修造业基地建设提供充足的技术工人保障。三是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与输出相结合,引进国内外专家实地指导,同时派员到国外与国内先进企业学习先进修造船技术,为我县船舶工业及时输送高级骨干人才和紧缺人才。四是广泛开展船舶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创新与攻关等活动,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在全社会形成学技术、比技能,鼓励岗位成才的良好氛围。

3、强化意识,努力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劳动部门要会同有关的培训机构,积极开展船舶职业技能技术鉴定,强化持证上岗,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船舶职业培训鉴定质量认证制度。对无证上岗人员开设职业资格培训,对持证上岗人员开展CCS证书培训,确保企业员工素质的整体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要努力开展技师培训考评工作,加强船舶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船舶企业也应采取优惠措施积极鼓励职工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提高工人的积极性和技能水平。要进一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可度,使职业资格证书真正成为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的真实凭证。

篇5

(一)发展规划

浏阳***工业小区位于高坪乡马鞍村,总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加工区1.5平方公里。主要以***精深加工和集中贸易为主,计划5年内***生产达到40万匹,深加工20万匹,实现产值1.5亿元,创利税1000万元。

(二)布局思路

为挖掘开发潜力,推动小区建设,高坪乡党委、政府组织专门班子多次对***工业的生产状况、工艺条件、营销市场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广泛听取了企业主、加工户及农户、专家等各方面意见,形成了“分散织布、集中印染、统一经营、核心加工、以点带面”的小区布局思路,决定着力建设核心加工区,以龙头企业带动小区的的发展。

(三)基础建设

小区选址距集镇较近,处于杨高公路与荷石公路兆山专线之间,区位独特,交通便利,发展条件理想,幅射带动作用强。区内已建成3.5万伏变电站一处,有横向和纵向主干道各一条,为加快小区建设,今年以来高坪乡政府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其进行硬化,目前,横向主干道已经硬化,纵向主干道于9月18日动工,估计今年11月中旬即可完成全线硬化任务。目前正在进行小区测绘和制作规划工作,争取年内全面启动小区基础建设。

(四)招商情况

小区现有入园企业7家共计投资5070元,(原投产项目4家,待入园企业2家,在谈项目1个),现正在制作招商引资画册,提高小区招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苎麻基地建设

苎麻是***生产的原材料,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妥善解决***生产原材料供应问题,高坪计划用五年时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推广苎麻种植3000亩,目前已落实种植面积300亩。

二、建设***工业小区的可行性思考

(一)浏阳***自身特色符合当前消费趋势

浏阳***是纯天然、纯手工制造产品,生产原材料苎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方国家称之为“中国草”其纤维被西方人推崇为“天然纤维之王”。浏阳***是由苎麻韧皮纤维经过刮麻、沤麻、绩纱、织布而成,全部工序均系手工操作,因此无污染、无损伤,由其制成的***,牢实、挺括滑爽、缩水小、着色力强、不易变形,不易褪色、而且透气排汗、吸湿性好,传脂、传热能力强,穿着舒适、凉爽,易洗快干,是理想的高级衣料和美观大方的装饰用品。浏阳***的这些特点正好符合九十年代以来广大消费者回归自然、张扬个性、呼唤创新的需要。在欧美,***服饰备受青睐,其制成的服装享有“贵族服装”盛名,是身份的象征,价格是棉织品的三倍以上。

(二)***生产的市场效益分析

***的出口市场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开发欧盟、美国的市场,最大的潜在市场是国内大中城市。

2004年***出口总量约70万匹,成交额近1亿元。其中江西生产近50万匹,四川近12万匹,浏阳近8万匹,产值江西近6000万元,四川、浏阳均为2000万元左右,浏阳***仅占产量的不足12%,产值的20%,2005年***出口稳定在70-80万匹。

未来3-5年,国内市场将在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启动,***出口将稳步上升。近年来,***的销售价格基本稳定在260元/匹左右(每匹规格一般为24.6×0.45m),折合24元/平方米,***制成品:窗帘48元/平方米;灯饰80元/平方米,服装800元/套。由***到室内装饰品、服装、灯饰,其附加值大增,分别为原***的2倍、3.3倍、10倍。

(三)高坪建设***工业小区的比较优势

一是技术优势。高坪共有熟练从业人员3500余人,他们的技术来源以承袭传统,手口相传为主,织工极为精细,具有明显的产业技术优势。云南等地的加工、营销商对高坪生产的***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质量最好的***产自高坪。

二是资源优势。高坪位于浏阳河上游,水质优良,***工业小区距浏阳河不到1公里,水资源充足,境内气候适宜,阳光充足,耕地面积3.5万亩,大多水旱无忧,适宜种植苎麻。有劳动力1.3万人,大部分村组有种植苎麻的经验。

三是旅游优势。高坪有美丽的的浏阳河风光带。有古风洞、浏阳湖、天崖寨、白羊山等著名景点。高坪还是李志民、张凯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艺术观赏是旅游的重要内容,***做为一项艺术加工潜力极大的传统工艺,将会与旅游业产生良性互动。

三、积极应对***小区建设中的困难

目前,浏阳***工业小区存在“筑巢引凤”乏力,宣传推介不够,深加工环节薄弱,营销网络不健全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应从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加大政府扶植力度。建好工业小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动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但建好工业小区,对***这年传统产业的开发与保护,政府的扶植是第一推动力,作用至关重要。首先是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当大,虽然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还要上级继续支持,加大投入,小区建设还要把传统工艺艺术与企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文章,建出浏阳特色。其次是相关机构组织的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功能进一步深化。第三是争取原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果申请成功,本身就是对***工业小区建设最大的扶植。

二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酒香也怕巷子深”,浏阳**曾经虽然与浏阳花炮齐名,但近年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形势不新颖,知名度甚至不如江西***,有人讲浏阳***是墙里开花墙外香。要加大宣传推介,营造知名品牌,使其成为浏阳对外形象的一张精美名片。为此,一是要利用广告媒体宣传***文化及特点,也可以建立一个***工艺展览馆,供人参观、鉴赏。二是要用***来美化党政机关,如会议室的窗帘,办公室的桌布、灯罩等,都可以用***作为装饰材料。三是可以把***制成的精美的工艺品作为政府馈赠嘉宾的特别礼品。四是要精心策划组织相关推介促销活动,如***产品展,服装展,甚至可以组织以***为主题的服装表演。

篇6

3、洋州葡萄糖厂:建于1984年,主产品为汉洋牌玉米淀粉,副产品有玉米胚芽油、蛋白粉、玉米胚芽饼、玉米皮等。玉米淀粉主要销往陕西、云南、四川、重庆、广州、武汉、长沙等地。蛋白粉、玉米胚芽饼、玉米皮是饲料的主要原料,主要销往正大集团和希望集团。企业现有固定资产4505万元。20xx年有职工306人,生产玉米淀粉24865吨,实现销售收入5524.1万元、产值6176.5万元,缴税金76万元。

6、XX县宏玮蘑芋制品有限公司:位于贯溪镇周家店,企业占地6675平方米,是在原贯溪纸厂基础上兴办的一户民营企业,企业的主导产品魔芋精粉畅销本省及四川市场,销售前景广阔。企业现有固定资产1070万元。20xx年加工鲜魔芋3800吨,生产魔芋精粉310吨,实现工业产值1200万元,创利税 110万元。 7、XX县大咸德调味品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150多年酿造历史的企业,其前身大咸德酱园,始创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企业主要生产黑米食醋、酱油、馋嘴酱、豆腐乳、料酒等五大系列3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6000吨,属XX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xx年企业有职工人68人,实现销售收入606 万元、工业产值776万元,产品主要销往本县及邻县市场。

三、产业特点和实施目标 (一)这些企业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围绕为三农服务的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其主要特点:。一是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种植、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20xx年,转化各类农产品资源13.8万吨,总产值约1.8亿元;实施订单农业面积22万亩,惠及农户11.8万户;调动并激励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推动粮、油、药、薯种植业协调发展。 二是推进了县域经济由传统农业向农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工业产值位居全县工业行业首位。 三是龙头企业发挥了领头雁作用 实践证明,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产业需要龙头企业作载体,市场需要龙头企业来拉动,发展经济更需要龙头企业的有力支撑。现在,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有4个,其中市级以上3个,县级1个,规模最大的是洋州葡萄糖厂,年产值已超过6000万元。20xx年,龙头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18亿元,占总量的52%,带动农户数11.8万户,实施订单农业面积22万亩,收购、转化本县农产品资源5.37万吨。龙头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回报农民。洋州葡萄糖厂在本县率先实施农业订单三年来,支农、建农成绩显著,订单面积内收购价比市场收购价高出5%8%,受益农民普遍欢迎。 20xx年稻谷市场收购价为0.8元/斤时,双亚粮油公司订单面积收购价为1.0元1.05元/斤,平均每市斤高出市场价0.2元,每亩可为农民多受益150元左右。利达油脂厂菜籽优先优价敞开收购。龙头企业以各自优势稳步共拉农产品加工发展车,成为农产品加工产业的领头雁。洋州葡萄糖厂、双亚粮油公司服务三农成效显著,得到省、市高度评价,双双跨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 四是显现了农民增收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双赢的效果 农民增收主要反映在直接(工资)和间接(农产品变现)二个方面。工资方面:20xx年,全县从事农产品加工业人数为6620人,其中本县农民工6487 人,年发放工资总额3800万元,人均5740元;农产品变现方面:20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转化本县农产品资源7.8万吨,支付农民现金0.87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惠及众多农民,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买难、卖难的历史问题。

(二)实施目标:

20xx年全县食品行业产值要达到3亿元; 20xx年产值达到5亿元。

四、存在问题 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客观地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值得我们去深思、去研究、去探讨、去解决。

1、原料基地建设滞后。

如XX县宏玮蘑芋制品有限公司的原料魔芋,是本县的乡土物种,产量大,种植效益高,由于对魔芋种植的最大克星-软腐病没有特效药可治,魔芋产业在这些乡镇就是发展不起来,企业原料供应紧张,对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十分不利。

2、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3、整个产业潜能尚未充分发挥。

粮、油加工业发展形势平稳,薯、果、菜、药加工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薯、药年加工体现为工业产值的总额为1100万元(不含黄姜),只占总量的5%,而果、菜加工能够体现为工业产值甚微。面对我县10万亩薯类,16万亩中药材,10万亩果品,15万亩蔬菜的优势资源,薯、果、菜、药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可转换为工业产值的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4、产品结构优化不明显。

我县农产品当前有18个品种,其中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产品16种,占个数总额的87%,占产值总额的73%。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只有2种,占个数总额的13%,占产值总额的27%,这一高一低折射出了市场销路窄,企业效益差,产品附加值低,工业产值增速缓慢的客观现实。

5、资源与加工对接出现矛盾。

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另一方面,资源与加工对接有矛盾,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原料供应上存在着吃不饱现象,最为突出的是洋州葡萄糖厂所用玉米,本县年缺口达3.5万吨。

6、农业订单缺乏约束力。

订单农业主要由洋州葡萄糖厂(20xx年订单面积12.8万亩)、双亚粮油公司(20xx年订单面积6万亩)实施。合同是签订了,但具体操作基本上是松散型,种植方随行就市,追求高价格,谁的收购价高就卖给谁;加工方虽然订单内高于行情价敞开收购,但履约有难度,因本县粮源不足,因此订单内外都收,由于彼此之间缺乏监督机制,严格执行订单农业还有一定差距。

7、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据调查,我县所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无研发机构,20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用于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不足300万元,特别是职工技术培训、专利购买、新产品研发三个方面的投入更是与企业发展不协调,制约着企业跨越发展。

8、融资难度大。

金融部门流资贷款渠道越来越窄、难度越来越大、门槛越来越高是制约部分农产品骨干企业达产达效的主要瓶颈。如利达油脂厂经济实力都很强,但一直缺乏流资而吃不饱。因流资紧缺,利达油脂厂达产达效率仅35%左右。

五、做大做强XX县食品工业产业的对策和办法 1、坚定不移地稳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大量的数据和不争的事实说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工业突破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更是农业、工业双跨越的基础。因此,作为经济发展重中之重坚定信心;抓好产业持续向前发展坚持不懈;推动整个产业再上新台阶艰苦努力。

2、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战略调整。

3、食品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4、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的发展代表产业的整体水平,是整个产业的火车头。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应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扶,贯彻好、落实好县上已出台的关于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决定,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力争在十一五末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群体。二是促,政府主要从政策资金、税收、技术、资源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促进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健康运行。三是提,引导龙头企业全面提高生产经营质量,提高管理创新水平,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在创新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四是建,在20xx年前,争取再新建年生产规模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4个,龙头企业总个数由现在的4个增加到8个,年总产值能力由现在的1.2亿元上升到2亿元。

5、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农产品加工、种植的主要推动力。积极推介、申报企业科技成果,争取省、市科技专款扶持,宣传组织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劢科研院所、农业学校(院)、技术推广单位的科技人员以技术开发、入股和转让等形式与企业协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加快高、顶、尖产品的开发步子。企业要提取不低于总收入的1.5%科研经费,作为科技工作保障,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实力。

6、引入扶持和激劢机制。

争取各级财政扶持,扶贫资金、以工代赈、科技投入等要向农产品加工业给予倾斜。

7、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篇7

1、产值总量偏低。全镇家庭工业从业户数20**年6472户,从业人员为79664人次,产值总量为36030.1万元;20**年度从业户数为6684户,从业人员为100020人次,产值总量为44765.6万元。相对其它行业来说差距较大。

2、产业种类偏少,全镇仅有手工编织半成品加工、钢丝网篮、锯木板加工、水作坊、铜铁作坊、预制材料加工、宠物服装、塑料制品加工、网线加工、修理,温度计半成品加工外,其余产业还未引进发展,品种显得较单一。

3、技术人才偏缺。大部分技术人员都是靠长期实践,以老带新,探讨摸索所积累或自学成才的,真正经过系统培训,专业技术学校培训的人员少之甚少,制约了产品创新增值。

4、受地域的局限偏大。地处海岛,交通不便捷,条件不具备,对技术的引进,产业的引进,材料的引进,产品的销售等都会带来许多不便,制约了发展。

二、影响家庭工业发展的原因

(一)家庭工业基础薄弱。一是起步晚,如手工来料加工也就仅十多年,其余产业只能说在逐年递增。二是投入少,有些产业投入成本几千元或仅万元左右。三是规模小,有些小作坊少者1人多者几人,缺乏统一布局,而且结构还不合理。

(二)传统观念的束缚。大部分渔民家庭都把家庭工业作为一种副业在做,有时间做一会,没时间放下不管,能挣几个算几个,找点事干,不闲着就好了,根本没有当一项经济支柱。

(三)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通过调查发现,从业人员家庭妇女占主导地位,伤残人员占相当一部分,主要劳力占少数。在这个群体里,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占30%,初中文化程度占4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25%。

(四)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含量。由于来料加工的半成品占比例大,自主创新开发创新的产品少,在技术的要求上也就相对低,技术人员的聘用费用又昂贵,嫌取的利润又少,技术人才、技术力量也就显得不足。

(五)交通不便捷,信息不畅通。受海岛特殊的地理因素影响,人流量少,物流量小,交通的发展又受到制约,出入岛靠单一的交通工具——航班。来去进运材料输出产品的费用比内地和周边地区高15%左右,遇有风浪天气,延误事件影响生意和信誉常有发生,这无形中加重了发展的成本。且通信工具、通信手段也时而是受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破坏等,有时很难在第一时间掌握,许多良机随之错失。

(六)就业培训的质量不高。许多培训班次,因外地专业老师难请,本地水平不够,靠自身力量替代,以老带新,近亲繁殖,故培训质量大打折扣,收效甚微。

(七)规范化动作力度不够。量小人少在经营管理上显得不够规范,各种管理模式都有,随意性大,激烈竞争意识缺乏。

(八)提供支持力度不够。政府和社会团体注重年度递增率值比例和费税的增收,而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扶持力度上,还略显乏力。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转变观念,加强教育,消除保守陈旧思想,要不断通过教育引导,解决渔农民家庭把家庭工业当作副业的想法和做法。要把立足自身,借助外力,依靠家庭工业,改变渔农村经济收入单一的现状作为当前一件大事来抓紧抓好,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网络信息,把家庭工业增收致富的人和事宣传到每个家庭,使人人重视,家家知晓,逐渐使大部分渔农民自觉投入到家庭工业致富的行列中来。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植骨干力量。政府和行业部门要出台海岛渔农民发展家庭工业的优惠政策及褒奖办法,如减税、免税、无息借贷,简化办证手续,提供场所,低价出售出借土地和厂房等。表彰和奖励一批行业带头人和快速致富家庭,吸收和提拔一些行业骨干人员充实到党员和干部队伍中来。

3、注重培训质量,务求实用高效。借助驻地大中技术院校和成校的师资力量,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把上岗培训和行业轮训有机结合起来;把请进来教和走出去学的培训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把开办培训班和开办各种讲座有机结合起来;把日常产品质量技能评比和行业技能大比武有机结合起来;把政府引导培训和行业自觉督导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让技术力量快速发展壮大。

篇8

20**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4亿元,增长17.3%;开票销售2771亿元,增长8.9%。增加值、开票销售两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二,增幅排名为近十年新高。工业投资在登上千亿台阶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237.4亿元,同比增长20.6%。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4%,居全省第一。20**年,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八成,工业提供的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六成,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在推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2、重点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对区域经济引领拉动作用明显。

全市重点培育的30户大企业(集团)实现销售773.21亿元,占全市的27.9%,同比增长9.53%,较定报企业面上高出4.93个百分点,增长面为66.67%,高出全市面上25.27个百分点。其中,东风悦达起亚公司全年共生产汽车48.86万台,销售48.06万台,实现开票销售458.48亿元,同比增长9.87%,高出全市面上1个百分点;响水德龙镍业20**年新增开票销售21.26亿元,占全县新增开票销售的51.7%;大丰博汇集团和北大荒油脂两家企业新增开票销售15.2亿元,占该市增量的30%以上。

3、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引领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全市共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4家,列苏北第一。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6个,省著名商标151个,省名牌产品130个。东方一号创意产业园被省认定为苏北唯一一家工业设计示范园,中恒宠物被认定为省工业设计中心。25户企业获批20**年度首批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列全省第一。华盛变压器等10户企业被省认定为高成长型中小企业,长虹汽车等12户为省重点培育企业,认定数均列全省第一。

4、工业经济集群效应日益显现,主导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全市共有国家级开发区1个(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发区10个(含省级高新区1个)、省级化工集中区2个。20**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及化工集中区实现主营业务总收入4463.1亿元,增长36.9%;24个特色产业完成开票销售1700亿元,同比增长25.9%,占全市工业企业的比重达61.3%。

5、推进绿色制造成效显著,节能减排工作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到20**年底,我市万元gdp能耗为0.51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0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09%,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节能目标任务。按省下达我市十二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17%的目标任务,到十二五末我市万元gdp能耗应达到0.464吨标准煤。十二五前两年我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7.36%,超十二五目标序时进度。

二、我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 盐城工业经济之所以能在近几年复杂多变的形势中保持企稳向好的态势,既是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驱动内需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得益于对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深,抓得早,抓得紧,抓得主动。具体地说,主要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政策引导到位。

一是制定出台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财政支持市区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市区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并且,我市还高度重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结合盐城实际,制定出台了《盐城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和《盐城市工业转型升级重点产业产品导向目录》等。二是抓好财政扶持政策落实。20**年度,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分两次发放市区千百十工程和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近4000万元,涉及项目121个。同时,还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项目,有9个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争取国家专项资金9679万元;争取省财政补助项目47 个,补助金额达2157万元。

(二)帮扶措施到位。

一是做好三服务工作。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开展三服务活动,及时会办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类难题。市经信委组织委领导班子同志开展服务企业暖冬行动和进百企、解难题、促转型活动,积极帮助市区工业企业解决困难,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肯定。20**年,三服务挂钩干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445个,争取资金29.54亿元,招聘工人9094名,增加技改投入18.39亿元,协助新上项目131个。二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组织企业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跨采会、服装节、中小企业博览会等系列活动,提高产品覆盖范围。合计参展企业达200多家,帮助企业达成销售和意向协议1亿多元。三是强化服务平台建设。成立盐城市中小企业互助协会,全方位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20**年,新建和认定三星级公共服务平台18家、四星级4家,建立市、县、镇、园四级服务中心60家。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融资直通车、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暖冬行动和银企对接活动,全市43户融资性担保机构20**年累计为7010户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68亿元。

(三)重点工作推进到位。

一是抓项目推进。把项目推进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节点化。对竣工项目建设和挂钩服务情况开展督查,作为干部年终考评、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二是抓新特产业。市里抓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县(市、区)抓24个特色产业,按照四有三聚要求,快抓猛推,强力突破。并出台专门政策,提供集成服务,推动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向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聚集。三抓千百十工程。排出了千家升级企业、百家重组企业和百家上市培育企业名单,出台了7份高含金量的政策文件,建立了强有力的督查考核推进机制。全市上下形成十企忙上市、百企忙重组、千企忙升级、万企忙发展的良好局面。四抓培植大企业。召开全市工业大企业(集团)培育动员大会,出台了专门的培育意见,提出围绕千亿元企业为龙头、百亿元企业为支撑、50亿元企业为骨干、10亿元企业为基础的培育目标,大力实施30家大企业培育工程。五抓智慧盐城建设。研究制定推进智慧盐城建设的意见、盐城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草案。推动市政府成立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信息化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目标任务绩效考核。与市开发区结成战略联盟,建立了市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功申报省级三网融合试点示范园区、项目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工程。

三、我市工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市工业转型升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转型升级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还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从外部看,主要有资源、能源、土地、环境方面的硬约束。从工业经济自身看,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产业结构不优,层次不高。

突出表现为五多五少:小企业多,大企业少。目前全市拥有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1.4万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16户,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369户,但超10亿元的只有23户,超百亿企业仅2家,50-100亿的企业还是空白,大企业数全省靠后。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我市产品多为大路货,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纺织、化工中的多数企业处在产业链、价值链低端,总体上靠低价格参与市场竞争,抗风险能力普遍不强。偏重产业多,偏轻产业少。近几年我市工业主要依赖汽车产业以及重化工业拉动,低能耗、高效益、高产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充分。沿海项目多,市区项目少。得益于沿海发展战略,近几年沿海项目推进势头较好,20**年计划实施的30个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沿海地区有18项,但市区仅有7项。投资总量多,实际产出少。近三年我市投入产出比仅为1:0.4,远低于全省1:2的平均水平。

2、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低。

一是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不足1 %,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我市实行的千百十工程及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等财政优惠政策看,财政资金支持新特产业、技术改造的力度还不大,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不强。二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因企业家自身素质、理念限制、以及创新投资风险大等原因产生的畏难、怕烦情绪,使得企业自主创新热情不高,企业并未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三是企业创新缺乏人才智力支持。盐城本地的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缺乏,科研实力比较薄弱是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与上海等大城市空间距离相对较远、第三产业及现代服务业较为落后,也很难吸引高端人才落户盐城。

3、要素制约突出。

一是工业用地制约严重,很多项目落地投资以及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都受到土地指标的限制。二是用电紧张状况加剧。我市当前沿海开发势头强劲、高耗能行业有抬头迹象,完成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难度加大。20**年我市工业用电量增幅较20**年提高了6.07个百分点,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指标任务艰巨。三是人才资源匮乏,技能人员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企业在员工培训上投入不够,企业人才素质提升缓慢。四是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压缩利润空间,一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生存压力巨大。

4、政府各部门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一要抓好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地。一些年度产业扶持政策,出台时间滞后,成效也不明显。中小企业融资难、转贷成本高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建议对已经出台的政策进行梳理,使各项政策措施真正惠及企业、行业,发挥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引导作用;二是要求政府部门在产业对接、科技对接以及银企、校企对接等工作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三是政府部门要大力营造转型升级舆论氛围,积极指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市场信息平台建设,发挥好行业协会作用。

四、下阶段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市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推动工业发展由注重规模速度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由消耗传统生产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由依赖投资拉动向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由外延粗放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把工业发展真正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市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产业集聚拉动。

一是培育壮大新兴特色产业。要以人才国际化、技术高端化、发展集约化为方向,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四有标准,加大三聚力度,集中力量培育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等特色产业。力争在3-5年内,形成一批有自主核心技术,有一定市场规模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集群,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盐城的支柱产业。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从加工制造环节为主的纺锤形向加工制造与研发服务环节协调发展的哑铃型转变,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鼓励企业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实施技术改造,每年实施100项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三是突破生产服务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商务、软件和服务外包、会展服务等生产业,推动工业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技术研发商和工程服务商转变。放大盐城南洋机场和大丰港两个一类开放口岸优势,大力推进盐城现代物流园区、城西南物流园区、大丰港区现代物流园区和滨海港区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二)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篇9

二、规划建设乡镇工业区块情况

*县《三十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平台工业建设规划》以下简称〈平台规划〉,基本布局方案是构建两大类,即*生态产业集聚*区块和*县乡镇工业功能区块,而*生态产业集聚*区块又包括了东、中、西三个区块,分别是*工业园区(东区),*工业区(中区)和*工业区(西区),已经整合了县工业园区、孵化基地*区块及*、*、*等现有乡镇工业区块。列入乡镇工业功能区范围的仅有*、江南、十五里茶产业(含新兴分区)三块。

鉴于平台规划尚在完善讨论之中,以及平台规划的长远性,本报告仍按前言所述的乡镇工业功能区范围讨论。据此不含已建在建乡镇工业区块扩容,实际在规划的新建乡镇工业区块为*镇*区块,其规划开发面积为1645亩。

三、乡镇工业区块发展空间评价

*成片工业小区开发始于上世纪末,陆续建成了*、*三个小区,开发面积约为0.5平方公里。本世纪初以工业园区开发为契机,先后建设了园区一至四期,孵化基地江南、*二个小区,以及*区块和*等区块,开发面积约为6.28平方公里,全部工业区块去年实现工业产值54.1亿(园区四期、*小区、*二期在建),占全县工业产值的80.1%,是*工业跨越发展的主导力量。

总结调研成果,我们认为在工业发展空间上有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一)自然空间优势与政策环境空间限制的关系。*市域第一的*盆地及丰富的低丘缓坡无疑是*产业发展的优势空间资源,但优势空间资源的实现还取决于主观的发展理念和客观的政策环境空间。目前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与产业平台规划几经衔接,基本满足了平台建设农用地转换要求,大平台*生态产业集聚*区块规划也在争取衔接中,择子山低丘缓坡开发已列入省低丘缓坡重点区块开发规划(一期规划开发5700亩),大量的规划前期工作初步缓解了政策和土地制约矛盾。“十二五”以至今后的十年,关键还是要坚持“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充分抓住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省布局产业集聚平台及省低丘缓坡重点区块开发规划三大战略机遇,乘势而上,全力而为,向规划要空间、向低丘缓坡要空间,向大平台要空间,向工业小区扩容要空间、向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要空间,做足做好产业平台拓展工作。

具体而言,主要还是要想方设法突破供地、环保、节能三方面主要瓶颈,在供地方面虽然在编土地利用修编规划,可以缓解农保率过高的矛盾,但规划还在讨论衔接中,可能还会作必要的调整,难以完全满足工业用地的调整需要,更为关键的是今后的供地指标,尤其是大平台建设能给多少供地指标尚无政策框架。供地政策制约矛盾依然十分明显,一方面需要在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同时,多方争取工业用地建设指标;另一方面更要脚踏实地,根据在规划工业区块的重要性及开发条件,合理确定今后五年的区块开发时序,优先保障大平台建设和急需扩容的区块建设,并积极提高土地集约水平上做足文章。在节能方面,今年的有序用电已给我们一个警讯,需要我们在产业定位上有更为明智的选择,无论是不锈钢还是铜产业以及新一代合成革产业都是能耗较高产业,其产业发展空间究竟有多大,迫切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论证。在环保方面,更是面临双重挤压,一方面是国家减排政策压力,要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并实行总量替代政策;另一方面是公民的环保意识觉醒及绿色农业环境需求压力,工业污染导致的纠纷日益增多。高耗能重污染的产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体现在区域布局上,十五里以上至*、*布置三类工业用地的民间呼声也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大平台与乡镇工业区块建设的关系。从规划层次分析,平台规划突出了大平台的龙头地位,对乡镇工业区块的整合也十分必要,但客观上也缩小了乡镇工业区块的发展空间,不利于调动乡镇发展工业的积极性。是否可以保留*、*已建在建功能区,*生态产业集聚区*区块去掉中区,西区仅含择子山工业区块,而在东区中划入孵化基地江南区块,同时在今后东区(*工业园区)扩容开发中划出一块园中园由*镇开发,尝试建设部分标准厂房孵化本土中小企业。逐步整合形成*、*、*四大块为主的乡镇工业区块空间布局。从操作层次上分析,当前乡镇工业区块开发的根本矛盾还在于,由于乡镇工业区块开发模式已由过去的逐步开发(即在初步规划的条件下,进一家企业征用一块土地,建设一家企业的模式)转到整体连片开发模式,从征地、审批费用及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成本远非一般的欠发达乡镇所能承受,基于我县乡镇的经济实力及融资条件,以及乡镇区块开发的入不敷出,(一般土地出让收入均低于征地,审批费用)和现行的以县为主的财政分配机制,再加乡镇功能区开发人才的缺乏,乡镇自主独立开发难上加难,即使条件相对较好的*镇也是负债经营,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缓解这一根本矛盾固然有待管理体制机制、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创新探索,但在开发模式上县乡共同开发可能不失为当前现实条件下的务实举措,无论是园区还是孵化基地都积累了工业小区开发的成功经验,且有县财政依托,有一定融资能力,有实力扶持乡镇区块开发。期盼孵化基地与*镇在共同开发**区块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一套县乡共同开发乡镇工业区块的成功模式。

(三)功能区本身的规模效应及投入产业问题。目前全县已建在建的乡镇功能区开发面积大都在300亩以下,过小的区块开发面积直接导致了区块配套成本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保安全设施难以跟上等一系列问题,典型的如*工业功能区,一期开发200亩有6家不锈钢企业已经投产或即将投产,污水处理设施也已在建,急需后续二期开发有一批不锈钢企业入园,否则6家投产企业肯定难以承担污水处理的高成本运行。加快现有乡镇功能区扩容步伐,充分发挥功能区规模效应是拓展乡镇功能区空间的首要选择。而从功能区入园企业的投入产出情况分析,由于新建功能区多数企业刚投产,且受金融危机影响,还很难作出明确的判断,至于老区情况更为复杂,尤其是*功能区城东区受城市发展影响,已趋萎缩,*区也有类似趋势,为尽可能反映功能区入园企业投入产业情况,我们选取了发展稳定,资料详实的*、十五里等产业区块入园企业情况调查表附录于后。初步统计其区块的投资强度分别为80万元/亩与120万元/亩,亩均产值均在130万元左右,与工业园区亩均产值150万元左右相差不大,总体水平偏低,与青田亩均447万相比,差距更大。还有提高投入产出的巨大潜力空间。至于区内企业则相差悬殊,个别企业亩均产出甚至不足50万元,这里的原因很多,但也可以看出现有功能区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

(四)功能区空间与产业定位的关系。功能区区别于一般工业小区的,是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功能区明确的产业定位无论是对区块基础设施配套、区域品牌,还是对区块内企业的协作提升都有积极意义。当然明确的产业定位对于以区外招商引资为主的欠发达地区也有不确定风险挑战,需要承担闲置开发用地的风险代价,本质上是空间布局的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的矛盾。这方面龙泉市已做了有益的尝试,其“一心五点”工业平台布局都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并有企业入园三堂会审,四方会商的制度保障,值得我们参考借鉴,而在发达地区功能区主导产业集聚度则已列为主要考核指标。目前我县功能区空间产业定位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和**区块及在规划区块,*二期产业定位迫在眉睫,是坚持不锈钢产业还是引进其它产业,各方面意见分歧很大。*区块的产业定位直接关系到基础设施配套,尤其是水电设施的配套条件,作为全县的重点建设项目启动在即,也需尽快组织专家论证。至于其它在规划区块更要明确工业用地类型,确定大类产业定位,尽可能避免在一个不大的区块内,一、二、三类工业用地类型齐全的做法。

四、乡镇工业区块空间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调研分析,我们的对策建议是:

篇10

**工业以没收大田坝、漭水等地的私营炼铁作坊转为国有,没收蒋家山豪绅用于伪造“半开”的一台发电机组建立第一个火力发电厂,才有了工业的初创。经过五十多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苦苦探索,**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制度不断适应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初步形成了以“糖、茶、纸”为主的轻工业和以“硅冶炼、矿产、原煤、建材、电力”为主的重工业体系,为本世纪前二十年确立“工业立县”战略和实施工业连续倍增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糖产业。继1977年建成投产日处理甘蔗500吨的湾甸糖厂后、先后建成了柯街、卡斯、勐统、红庆糖厂。目前我县有三户制糖企业,五条制糖生产线,即恒盛糖业有限公司、(柯街糖厂、卡斯糖厂、湾甸糖厂)、康丰糖业公司**勐统糖厂和红庆糖业公司**红庆糖厂,在厂员工1100人,榨季达1600人,生产规模为日处理甘糖6500吨,日产酒精5500升,拥有固定资产近4亿元。带动着全县8个乡镇,2个农场,61个村民委员会,618个村民小组,22803户蔗农,近11万人口种植甘蔗。20xx年县内共种植甘蔗达16394亩;

2、茶产业。以1958年建立**县红茶精制厂为起点,相继发展创建了“碧云”、“树根地”、“尼诺”、“勐鑫”、“雪兰”、“龙润”等为主的茶叶品牌以及发展了全县140户小规模茶叶加工初制厂,支撑着全县制茶工业的稳定发展,茶叶生产逐步走上了精加工、规模化生产。

3、纸产业。以1994年**县造纸厂的建成投产,开创了我县造纸工业,20xx年通过资产整合重组,整体出售给香港建星纸业公司,20xx年生产纸10669吨,实现产值5663万元。另外,我县木材加工业起步较晚,目前尚无规模以上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只有初加工小规模企业9户,20xx年加工木材27227立方米,产值达4152 万元。

4、矿产业。以1978年弯岗锡矿的采选为切入,相继发展了贞元、盛吉硅冶炼,探索铜、铁、锑、铅、锌等采选工业,为矿冶工业的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

5、煤产业。以1956年组建的采煤队开采七甲煤矿为标志,发展成为露天开采的红星煤矿,井下开采的崩龙田、华侨农场等13户煤炭开采工业,20xx年开采煤炭36万吨,产值6515万元;

6、建材业。在1976年建成投产的年产5000吨**县水泥厂后,相继发展了湾甸水泥厂以及9户建筑砖生产企业,推动了建筑建材业的发展;以1964年建成的河东水电站投产为起步,取代了火力发电厂。

7、电力业。先后建成了新城、河西一级、河西二级、九甲、三八沟、橄榄河、弯弓桥、松山河、岔河、更戛河二、三级水电站,20xx年全县水电装机容量21255kw,年发电量达11192万度。

20xx年县委、政府提出工业立县战略以来,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指导方针,把加快工业发展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树立全县一盘棋的全局思想,依托资源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县工业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呈现出速度加快、总量壮大、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20xx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3.44亿元,同比增29.76%;完成工业增加值5.24亿元,同比增25.96%;实现税收0.68亿元,同比增11.4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98亿元,同比增118.68%;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1.10%,增2.26%;单位gdp能耗下降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1.51%。工业经济已成为支撑我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地方财政增长和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1、存在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工业发展滞后的面貌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从总体上看,我县仍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缓慢。二是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一缺、二少、三小、四低、五高”的问题突出。“一缺”就是缺乏大中型企业带动。“二少”就 是集团企业和骨干企业较少。“三小”就是产业规模小、市场容量小、工业经济比重小。“四低”就是工业化程度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率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对财政贡献率低。“五高”就是财务费用高、生产成本高、运输成本高、能耗高、劳动强度高。三是资源支撑型企业比例较大。占全县工业总产值80%以上的硅矿冶炼、蔗糖生产、木材加工等均属资源型产业,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四是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从大的政策背景来看,国家加大了投资增长的宏观调控力度,财政、信贷和土地政策逐步趋紧,致使我县工业项目的争取和工业规模的扩张空间受限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低,企业规模小,缺乏自我积累,融资实力薄弱,缺乏贷款抵押前置条件,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支持。另外,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也不健全,不能发挥担保功能,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制约因素

一是能源制约。主要表现在工业项目落地难、生产投资成本较高,电力“瓶颈”制约、生产难以保障;二是加快工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方面的制约。在少数干部群众和企业主中认识不到位,思想解放上有差距,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思想保守、不敢发展、不会发展,怕担风险的思想。有的缺乏领导工业经济的知识和本领,发展工业的思路不宽,找不到发展工业切入点和突破口,拿不出发展工业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有的发展思路不清,没有把工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统筹考虑,发展工业只停留在会议和号召上,对工业安排部署得多,落实少,实际效果不明显。企业自身投入不足、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不大。三是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制约。企业缺乏懂经济、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员工素质偏低,企业管理粗放,生产工艺落后。少数企业发展理念有差距,不同程度的存在“企业老大”的思想,缺乏沟通协调能力,企业与政府、农户、员工之间的关系不够协调,只注重利益不思和谐,往往给企业发展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障碍。四是机制体制方面的制约。工业企业发展缺乏统一的规范的协调机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头管理现象,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存在着协调难、办事难、办成事就更难。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在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提高加快工业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三、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克服各方面制约因素,必须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一手抓学习,一手抓工业发展,巩固发展传统产业,做强做大骨干企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夯实基础,优化结构,扶强龙头,创建品牌,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努力实现20xx年至20xx年期间工业发展目标,尤其是抓好20xx年县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努力完成工业总产值15.31亿元,增长15%;工业增加值5.6亿元,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其中利润20xx万元。工业投资6.3亿元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3.9%。

为实现我县工业发展目标任务,努力克服各方面困难及制约因素,应采取以下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确保工业发展稳中求快。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把握经济运行趋势,认真分析存在问题,搞好管理和引导,协调银企关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工业支持力度,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特别要关注开工不足、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不畅企业,不仅要关注龙头企业、优势企业,也要关注中小企业、亏损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到问题早发现,政策早到位,难题早解决。当前,尤其要重视做好政策扶持工作,在困难时期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带动的作用,积极为企业搭建好投融资平台。

二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发挥项目带动作用,确保经济总量逐年增长。加快立得硅项目建设,柯街110千伏变电站同步建成投入使用,确保立得硅年内试车生产。完成卡湾一级电站和大勐统河五级电站建设并投入运营,加快卡湾二、三级电站和大勐统河三、四级电站建设。继续抓好卡斯煤矿整合、雄达木业和桦东木业等建设项目。完成湾甸水泥厂技改扩建项目并投入生产,推进建星纸业、红星煤矿等企业技改扩建项目。力争年内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以上。

三要增强环保意识,抓好节能降耗,确保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关系,认真贯彻环保优先方针。严把准入关,一要加大对现有企业技术改造,二是要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环境综合治理;三要抓住国家扶持政策机遇,加大环保的投入,加快污染治理项目建设,采取切实有效节能降耗措施,加大技术改造措施,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环保节能工作,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确保单位gdp能耗控制在4%以下。

四要创优环境,搭建平台,稳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目前我县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和《可研报告》已通过市级评审。现在关键是进一步修改完善《总体规划》抓紧上报省政府,同时尽快成立园区管理机构,明确职能职责,调配工作人员,启动整个工业园区建设。严格按照特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完成两个片区控制性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和完善园区管理办法,开展园区土地规划调整和收储工作,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搭建招商平台,推进工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五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要始终把推动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从政府部门层面,应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二是要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开发机构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是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从企业层面来说,重点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主动对接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二是在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方面下功夫;三是在与世界一流技术合作方面下功夫,特别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硅精深加工上,要逐步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是全面落实有关技术开发、技术改造、设备进口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确定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上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实施人才战略,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惜才、重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加大品牌创新力度。要继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切实抓好商标、质量、标准等基础工作,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发展培育一批省市级品牌企业,提升一批省级品牌成为国家级品牌。

篇11

二、存量工业用地分布与分类情况

篇12

(一)**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区工业化、城镇化总体水平落后,发展程度低,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小,水平低,与自治区、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年,全区工业增加值为164168万元,仅占全市比重的20.9%;工业化水平为29.3%,比全市、自治区分别低0.6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为22.8%,比全市、自治区分别低3.4个百分点和11.9个百分点。二是综合实力弱,缺乏大产业、大企业、大城镇。在工业中,传统产业比重大,支柱产业不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大公司、大企业、大集团少。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4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7家;小城镇建设进度缓慢,作为广西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的大圩镇没有真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三是融资难问题没能得到有效破解。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融资环境不够宽松,导致一批好项目因缺少资金未能启动或开工不足。四是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工业产业层次低,资源开发型的多,精深加工型的少,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缺乏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创新机制,缺少成型的主导产品,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较弱。五是知名品牌少,竞争力不强。工业行业技术装备水平低,拥有自主产权的知名品牌少。目前,全区只有“扬翔牌”饲料、“万千牌”饲料、“群星牌”电线电缆等3个广西知名品牌。六是办事效率较低,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如机关干部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强,办事效率不够高,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等现象仍有发生。城镇化方面,除了城北新区建设较快之外,小城镇建设进展缓慢,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大多数小城镇结构、功能趋同,面貌单一,品味不高,特色不鲜明,乡镇集市“脏、乱、差”现象还比较严重。

(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县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已成为**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推进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其一,有利于解决结构单一问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是造成**县域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就是要打造以主导产业为支撑、以非公经济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联动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促进城乡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配套关系,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入企业和城镇就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村非农化进程,全面提升县域经济整体素质。其二,有利于解决土地矛盾问题,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现代服务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根本上解决用地矛盾以及土地纠纷影响稳定和发展这个老大难问题,使土地等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集约使用、规模利用,加快农村社会化进程,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其三,有利于解决生产要素分散问题,形成县域经济发展合力。通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和合理配置,形成互相补充、互为依托的互动关系,能够迅速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二、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区作为贵港市中心城区,处于桂东南区域性经济中心区和华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结合部,既是西南地区东进粤港澳的重要通道,又是西部地区接受港澳台经济辐射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区在产业培育、城建投入、政策保障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是经济实力得到了增强。20**年,**县域经济发展评比综合分值排在广西88个县域单位第9位,其中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02亿元,增长25.6%;财政收入2.7922亿元,增长4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61亿元,增长10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元,增长21.2%;农民人均纯收入3299元,增长16.1%。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增长,GDP和财政收入增速均排在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在第26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在第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在第27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排在第33位。

二是产业基础得以巩固和发展。**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注重发挥现有企业发展潜力,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努力构筑工业发展平台,积极引进新兴产业,加强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梯队管理,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40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5.2亿元,同比增长4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6.42亿元,同比增长35.5%。此外,通过实施“商贸旺区”战略,积极引导现有商贸企业加大投入,整合现有的各类专业市场,重点做大西江汽车摩托车专业市场、西江家具城、大西南林产品批发市场、德宝建材街、牛岭水果批发市场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的规模,引导和推进梦之岛、德克士、肯德基、华隆超市等连锁企业的网点布局扩张,第三产业发展思路得到了进一步拓宽。2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亿元,同比增长15.0%;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1.46万户,从业人员3.5万人,注册资金1.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5.5%和5.0%。

三是城镇设施大大改善。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近年来,**立足区情,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改善城镇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尤其是结合城乡清洁工程的广泛深入开展,大力整治圩容镇貌,绿化美化亮化街道,抓好旧街改造、新区建设和工业园区、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大大提高了城镇的承载功能;对城区和乡镇的防洪、道路、给排水、供电、市场、文教卫体等基础设施坚持统一规划,配套完善,高标准建设。据统计,建区以来**区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60多亿元,城镇服务功能日趋增强,已逐步形成了以**新区为中心、以南梧公路为主轴、以贵城、港城、根竹、大圩等重点镇互为补充、互为依托、互为市场的城镇体系,辐射和带动了全区城镇化建设。凤凰城、盛世名门、世纪花园、德宝花城、德宝花园、世纪花园、阳光都市、普罗旺斯等一大批充满时念和人性化特色的商贸小区建成,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和档次。

四是政策保障不断完善。在政策环境方面,**区制定了《关于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从市场准入、用地、融资、收费等方面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在服务环境方面,通过及时掌握续建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加强沟通协调,对重点招商引资的项目采取跟踪服务的办法,尽力帮助投资者加快前期工作,以最短的审批时间,最优质的服务,确保项目早进资、早落地、早开工。在舆论环境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组织和参加大型商务展览、产品推介会等多种渠道宣传**的投资环境、资源和区位等方面的优势,让投资商了解**。同时,通过建立**招商网站,大力宣传加快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措施和办法,在全区上下营造出“亲商、安商、扶商、护商、富商”的浓厚发展氛围。

三、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一句话,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是加快发展。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在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实质,深刻分析贵港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发展靠经济,经济靠工业,工业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靠环境,环境靠作风”的“六靠”思路。这是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贵港进程中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六靠”思路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实践好“六靠”思路,**区必须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技巧,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加快推进全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以推动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准确把握大局,深入推进思想引导工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上有一个大的进步,力争在新一轮经济跨越的博弈中获得自己的位置。当前,**区要紧扣“六靠”思路,主动融入多区域开放合作的机遇格局,大力实施“东联、西靠、南进”战略,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合作大格局,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临港工业、物流、农业、旅游和现代服务业;要主动融入桂东南经济区梯次发展的动力格局,依托“六靠”载体,打造好发展平台,促使机遇转化成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主动融人非常规发展的创新格局,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务实创新基础,提升创新活力,推进自主创新,发展创新产业,优化创新环境,以全方位创新促进全方位开放。

(二)坚持科学发展,深入推进产业培育工程。坚持**科学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推动城镇和农村联动重点是以“工业强区”为目标,在主攻城郊型工业中打造三大经济增长极,即通过加快根竹工业集中区建设、完善西苑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城东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以及制定和完善推动全民创业等激励机制,造优企业入园的大环境,在做大做强非公有制经济中打造园区经济增长极;通过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领域,全力支持电力、饲料、建材、化工、电缆、服装、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加快扩张,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在做大做强现有规模工业中打造工业经济增长极;积极发挥城区和港口优势,通过大力发展以仓储物流为重点的商贸流通业,加快推进各类市场建设,积极整合中小型物流企业,打造大中型物流集团,培育一批现代商贸物流龙头,努力建设桂东南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同时以“超市下乡”市场工程建设为载体,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在做大做强物流产业中打造商贸经济增长极。

篇13

注:工业区由于道路规划、动迁的影响,去年落实指标的项目启动较慢,13个项目不计入内.

二、项目建设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从总体上看,我区“1+5”工业区的项目推进速度较快,实际开工项目数约50%,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将对今明两年的工业经济产生较大的作用。但是尚有不少项目没有开工,究其原因,这既有审批手续程序周期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外部因素,从调查情况看,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外部主要因素有:

1、土地“农转用”手续办理速度较慢。目前我区上报市房地局的新建工业项目,大部分尚未获得市房地局的土地正式批文,因此有些项目建设单位,特别是外资企业心存顾虑,觉得项目建设程序不规范,在办理完区各职能部门的审批手续后还不愿开工建设。

2、动拆迁已成为项目推进的制约瓶颈。从项目总量上看,动迁“钉子户”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项目所占比重较大,而且由于其完成动迁时间的不确定性(实际操作中工业项目动迁不鼓励强拆),对具体项目建设进度的影响不容小觑。

3、部分项目选址不属法定的规划范围。去年宏观调控后,我区各工业园区也相应核减了面积,在去年上报的项目中,有2个项目的建设地块不在核减面积后的规划范围内,已被市房地局退回。经去年项目评估协调小组审批、目前正办理手续的30多个项目中,也有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情况。

三、工作建议

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遵循国家与市宏观调控的政策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前,要以“严格设置准入条件,认真筛选建设项目,合理分配用地面积,尽量缩短建设周期”为工作重心,根据项目质量继续统筹安排我区的工业用地指标,进一步提升我区工业区的整体能级。

1、规范项目审批程序,确定日常办事机构

要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建议项目评估协调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按照“批项目、核土地”的原则,对各工业区申报的新引进项目进行评审与筛选,并对评审通过的项目按质量(产业导向、投资强度、土地出让价格、环保评价等)进行排序,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生产能耗低的项目实行优先供地,并以文件形式下发给各审批职能部门。项目方可据此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待市房地局土地指标下达后,按排序先后办理用地申报手续;其它需协调处理的难事、急事,各工业区可向日常办事机构提出申请,以“一事一议”的方式处理。

2、建立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园区配套服务工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