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现代林业思想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现代林业思想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现代林业思想

篇1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 [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 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 [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 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2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3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 [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 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 [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 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4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 ,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 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 。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6

1.1 自我做起,积极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由于林业工作者的起步和基础不同,面临着各方面的问题,如子女就业难、社会保障得不到很好的落实等,这些问题都对林业者的思想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阻碍了林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此,林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积极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正视职工矛盾,认真的为林业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让林业工作者树立好从大局出发、无私奉献的思想精神,做到遇到问题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共同完成现代林业建设工作。

1.2 领导要躬身力行,积极表率

在林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如果领导者自身素质不高、实践能力不强、语言与言行不一致,就有可能减低在林业工作者心中的威信,挫伤林业工作者的积极性。因此,在林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林业领导干部一定要躬身力行、积极表率、严格律己,做好林业工作者的示范表率工作,用行动去帮助和影响员工。只有做到了处处对职工负责、处处对职工关心,才能让职工紧跟领导者的步伐,领导者的带头和表率作用才能真正的体现和发挥出来。

1.3 互相交流沟通,打开职工心结

积极合理的进行互动交流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领导者要关心职工,勤与职工进行感情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员工没有距离感;当职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或违法乱纪行为时,领导者要多指导、多疏通,让他们能积极的改正。同时,林业领导者要团结好职工,让他们学会合作,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1.4 深入调查实际,维护职工切身利益

林业领导者要积极的关心职工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对问题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如果自己能够解决就要自己解决,保证林业建设任务快速完成。领导者要把职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支持职工上项目、谋出路,有效地解决那些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让他们脱离贫穷,尽早步入小康社会。

2 坚持灵活多样、因势利导的政治思想

林业部门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职工都是林区的主体,每一个职工都在林业部门中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这就要求林业部门的领导要深入调查研究,针对不同职工开展灵活多样的思想工作,因势利导的做好林业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

2.1 以宗旨为前提,让职工树立远大理想

林业工作者同样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充满了希望,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又不知道怎么去操作。这时,林业部门就要让职工知道追求理想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艰苦努力才能实现,让他们学会有责任、有紧迫、有压力,积极主动的去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创造美好的未来为目标,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2.2 以加强领导为措施,发挥政治优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林业职工的思想也随之产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各级领导要积极加强领导措施,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合理的纳入规范化的轨道上来。另外,不时的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3 以积极创新为改变,顺应时代潮流

林业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改革和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来实现的。在崇尚知识的今天,我们要摒弃那种盲目顺从的旧观念,积极思考,确立新的观念,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方法,利用鲜活的灵感,引导林业工作者不断研究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探究新的方法,使林业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 结语

保持一支稳定、敬业的职工队伍是国有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现代林业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林业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在新形式和客观变化过程中对林业工作者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把林业工作者的思想与整个林区同生存、共发展结合起来,最终在整个林区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真正为现代林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为现代林业健康和谐的环境打下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

篇7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8

天保工程实施后,森林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国有林区的建设,随着199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以及主体功能区建设,使得林区森林资源逐渐减少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2014起,国有林区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进入了全面保护的新阶段,进而充分发挥天然林作为生态屏障的环境保护作用。此项政策的实施,逐渐从注重森林的经济效益向注重生态效率的方向转变,同时生态林业也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基础。从目前国有林区的现状来看,发展现代林业是一个选择趋势,因此,黑龙江国有林区现代林业建设具有现状必然性。国有林区在国家经济建设上,社会服务上以及生态建设上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持续的木材供应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从天然林保护工程到生态功能区建设,从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到林权制度改革以及森工企业改革,在不断变化的道路上,现代林业建设是国有林区建设与发展的一个趋势,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方向。

一、现代林业基本内容

现代林业就是在现代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用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

1.林业生态化

生态林业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基础。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在注重林业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林业的生态效益。林业生态化即林业不再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而是逐渐重视生态建设,重视林业对生态环境的建设。

2.林业产业化

林业产业的发展是现代林业的关键。林业作为一项产业包括第一产业即营林业,包括木材的培育及种植,木材、竹材的采运等;第二产业即木材加工制造业,包括木材的加工制造;第三产业即森林社会服务业,包括森林旅游、森林生态服务等。建设现代林业时一定要充分发挥林业在三大产业中的作用。

3.林业社会化

社会林业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点。林业发挥着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林业是一项产业同时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在生态建设、美化环境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林业的社会化水平是目前林业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

4.林业旅游化

林业旅游化是现代林业建设的突破口。目前,在林业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处于薄弱地位。在现代林业建设中,抓住林业旅游这个突破口来发展林业,既能保证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又能拉动第三产业发展,推动林区建设。

5.林业科技化

林业科技化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张建国对现代林业的内涵界定中可以看出,现代林业林业要以科技为动力,即把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是推动现代林业建设的动力和力量源泉。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带动林区发展、选择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是现代林业发展的趋势。

二、国有林区现代林业建设的建议

现代林业建设是未来国有林区发展的一个趋势与方向,因此,国有林区的发展战略选择上应该以现代林业理论为基础,拥有现代林业的思想,运用现代林业的方法和模式来促进国有林区的发展。

1.现代经营管理思想

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一直是林区发展的一个难题,尤其在国有林区实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以及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如何科学合理的经营和管理森林资源是一个重要问题。在国有林区现代林业建设过程中,应该秉承现代的经营管理思想,即根据林区现状及未来发展目标进行战略规划,以林区职工为中心进行的人本管理理念,建立由下至上的等级管理制度等,通过运用现代的经营管理思想以及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的选择,奠定国有林区现代林业建设的基础。

2.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处于可采森林资源减少,企业经济危困以及沉重的社会包袱等严峻形势,因此,森工企业进行改革是改变局势的一种选择,即采取政企分开、企事分开的方法,使得森工企业按照一般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运营,其最重要的是选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有亲情化管理模式、友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及制度化管理模式。国有林区现代林业建设的过程中,森工企业应该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为基础,根据森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森工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3.现代林业战略体系构建

构建现代林业战略体系,即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业生态体系以及林业科技体系。构建林业产业体系,即以目前的三大体系为主,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稳定培育第三产业,尤其是木材的精深加工、森林旅游以及森林社会服务等项目的展开,创建具有区域品牌价值的主导产业等。构建林业生态体系,即充分发挥国有林区的生态价值,达到森林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共进。构建林业科技体系,即以先进的适宜林区发展的科学技术为发展动力,促进国有林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巧峰.关于推进山西现代林业建设的思考[J].山西林业,2009,09:5-6.

[2] 高锡林.关于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思考[J].林业经济,2007,08:17-18.

篇9

二、“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 ,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

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 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

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

③加强林业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

篇10

[6] 邹韩.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J].党史文苑,2009(10):55-56.

[7] 张国庆.减熵化理论及其应用[EB/OL].(2015-10-25)[2016-11-02]..

[8] 张国庆.生态论之“心”与“行”[EB/OL].(2015-10-07)[2016-11-02]..

[9] 席酉民,尚玉钒.和谐管理思想与当代和谐管理理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21(3):23-26.

[10] 刘文瑞.和谐管理理论评析[J].管理学报,2009,6(12):1566-1577.

[11] 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6):84-87.

[12] 张国庆.生态论与经济生态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30-31.

[13] 张国庆.复杂系统生态论方法及其应用,2013(11):192-195.

[14] 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世界林业研究,2003(6):46-50.

[15] 张国庆.发展学基本理论与我国当前农村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305-315.

[16] 张国庆.基于生态论的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理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148-152.

[17] 国庆.灾害管理理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4-25.

[18] 张国庆.生态健康评价及生态系统管理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247-248.

[19] 张国庆.论标准化原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37.

[20]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和谐林业[J].绿色中国,2004(增刊1):80-84.

[21] 张国庆.基于系统健康管理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管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198-199.

[22] 张国庆.系统法学与我国生态法制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160-161.

[23] 张国庆.基于系统关键因子分析理论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关键期分析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201-203.

[24] 张国庆.林业标准化原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25-226.

[25] 张国庆.林产品溯源系统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226.

[26] 张国庆.生态环理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224-225.

[27] 张国庆.标准的分类与命名[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30.

[28] 张国庆.和谐城市融入文化、生态[J].绿色中国,2005(9):53-55.

[29] 张国庆.论天柱山旅游业的发展[J].今日中国论坛,2005(增刊1):110-113.

[30] 张国庆.分类经营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2002(1):31.

[31] 张国庆.现代和谐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N].中国绿色时报,2008-05-20(004).

[32] 张国庆.信诉互补:当下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EB/OL].(2015-07-31)[2016-11-02]..

篇11

1 农村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林农思想观念更新不到位

随着国家改革不断深入,林业发展方式不断更新,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是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的两大主题。但广大山区林农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种树砍树的传统林业上,观念没有紧跟时代潮流,没有很好找到跳出林业搞林业的发展路子。生态补偿和碳汇补偿将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森林旅游以及旅游地产将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林业股上市发行前景广阔,林业经济收入将由传统的单一型向现代的复合型转变。因此,要加快发展农村林业经济,必须切实转变林农思想观念,使他们意识到必须从传统型、单一型、粗放型林业经营模式向现代型、复合型、集约型转变,从单纯向木材索取经济效益转为向木材、生态、社会等多种渠道得到效益。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信心才充足,才能提高林农的务林积极性。

1.2 林地经营科技含量不高

广大山区林农经营林地,普遍存在七分种三分管的现象,根本谈不上高规格整地、良种壮苗、精细化施肥抚育等科学经营措施。在他们看来,种下的树能成活就万事大吉了,至于后续管理没有更多的投入,科技含量极低,导致经济效益低下,经营周期过长。

1.3 资金投入不足

发展现代复合型的林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林农自有资金不多,贷款融资渠道不顺畅,加之对林业经济效益的信心不足,所以林农大多不愿过多投入资金经营林地。

1.4 林业政策有待完善和改进

在一些地方,林农辛苦种下的林木到采伐时困难重重,采伐指标的分配不公开不透明,一般的林农很难争取到采伐指标,采伐销售时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也让林农“压力山大”,伤透林农的心,打消林农积极性。

2 农村林业经济发展对策

2.1 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促进林业发展动力机制的根本措施,进行集体林权制度的大改革,必须通过规范流转,放活经营,明晰产权,调动农民和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的热情,这才是林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林业发展道路的重中之重。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用现实的例子转变林农的思想观念,提振务林的信心。全国各地的集体林权制度主题改革已全面完成,接下来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切实解放林业生产力。一是建立服务平台,使林农对森林资源有处置权,让市场引导林权流转或合作经营,提高林地经济效益和林农收入。二是出台优惠政策,提高生态补偿和造林补贴标准,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办法,健全森林保险机制,确保林业发展资金。三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特别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主动下沉服务林农,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加强林权纠纷调解,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林农经营培育森林的积极性。四是发展林下经济,建设复合型林业。指导林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产业,实现长中短结合、上中下综合利用、林农牧复合经营,拓展林农增收渠道。

2.2 鼓励林地流转培育新型农村林业合作社

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鼓励农村林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林业企业流转,建设新型农村林业合作社。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外出务工,留在农村发展经济的壮劳力越来越少,“劳力短缺”越来越成为农村林业发展的瓶颈,只有将林地向专业大户、林业企业流转,培育新型林业合作社,建设现代林业发展模式,才能整合林地资源,为提高林地经营机械化程度提供条件,实现集约经营,提高科技含量,进一步优化林业生产要素配置,全面盘活森林资源,释放林地生产力。同时,只有培育新型农村林业合作社,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村林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3 通过资源抵押解决林业发展的资金短缺

当前林农发展林业所需资金,几乎都是自筹来解决,没有很好的利用所经营的林地林木进行融资,守着绿色银行而没钱用!我国必须要很好的研究解决这个大问题,才能使农村的林业有大的发展。现代林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建立健全林地林木评估等中介机构,建立健全农村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规范和有序流转森林资源,使林业进入经营资本运作状态。林农可通过抵押贷款或担保融资,切实解决林业发展资金的瓶颈问题。

2.4 建立一个完善的林业保障体系

转变农村林业发展方式,建立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长效机制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维护广大林农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在转变林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公共利益不受到损害,进而提高林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需要积极地建立一个完善的林业保障体系。随着我国集体林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个政府部门相应地建立了一系列的有关林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比如,实施的政策性让利、取消木竹特产税以及减少征收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等政策;利用财政转移支付方式,有效地降低了林业行政对育林基金以及各种有关的立业管理赞助费的依赖程度。随着育林基金以及各种管理费用减少,木材的售价也会有所降低,因此,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农民育林和经营森林的积极性。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有效地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自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国中西部的林地面积在不断地扩大,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的面积基本已经达到3亿多亩,有效地改善I类中西部的生态环境。目前,我国对退耕还林进行了一定的补贴,加大了对林业发展方面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有助于林业发展的措施和政策,但是作为拥有集体林权使用者的农民却没有在自己所拥有的林业资源中取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我国为了从根本上改善退耕农民的生活水平,保证退耕农民的生计不再困难,各级政府需要积极地巩固退耕还林补助成果,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型。

2.5 培育和拓展新产业

不断开拓和发展新产业,培养林业的龙头产业,建立林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现代林业支撑体系。首先,需要积极开拓新的产业,促使林业升级,转变林业发展方式,逐渐向现代林业转变, 提高林业的发展档次,积极开发产业的新功能,大力构建集生产、经济、生态以及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林业。开发新产业,建设特色经济,首先需要不断提高林业的经济功能。不仅需要提高林业产品的重量,同时,需要提升林业产品的品质,开发林业产品的品种,着力提高林业产品的质量,将“高产、优质、高效、绿色”作为开发林业新经济功能的主要目标。其次,大力发展观光旅游林业产业,开发林业观光旅游功能。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力发现现代的观光旅游产业,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同时也是开发林业新经济功能的重要途径。加强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优化当地的经济结构以及资源配置,调整当地的经济布局,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效益和效率。

2.6 完善林业政策,提高林农积极性

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在林业改革中,要进一步完善林业政策,破除一切束缚林农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保障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放手让林农去闯市场,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增强农村林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政府要服务好林农,下大力气清理整顿林业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净化林业发展环境。

3 结束语

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改变农村林业发展现状,建设现代化复合型林业。而要改变这些,就必须解决好“人”、“地”、“财”三字经,即要转变林农思想观念,要通过林改明晰产权,要通过抵押筹集发展资金。此外,政府要在宏观上制定好林业政策,将林业发展交给市场去协调,让市场竞争来提高林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只有优化资源配置,农村林业才能跨越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12

一、和谐林业的内涵

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人看来,和谐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在两周时期,太史伯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论断,他在《国语・郑语》中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万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的和谐思想。《易传》中,也极力提倡和谐思想,并提出了“太和”观念。从和谐论的理论渊源来看,早期的和谐思想,源自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和谐”认识,从自然界的和谐有序运转,得出了启发,并将之运用于人类社会的研究与实践。到了近代、现代,和谐论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社会学方面着手的,大多数研究都局限于“和谐社会”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其内容也很少涉及自然界的“和谐”,或者更加广泛意义上的“和谐”。林业是 “人・地”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维护社会、生态系统和谐的主体之一。和谐林业应以“人・地”系统为对象,以 “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协调人与人、人与环境、陆地生态系统诸因子间的关系。因此,和谐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参与协调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采用生态化技术,协调人与人、人与环境、陆地生态系统诸因子间关系,倡导生态文化,维护人类心理系统与生理系统健康,实现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和谐共荣。

二、构建和谐林业的方法

(一)精心打造高效的林业行政机构

1.转变管理理念,树立效能意识。林业建设中管理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树立效能意识。首先按,就是林业部门要加强对林业建设的监督,加大行政人员的办公效率,提高员工的服务精神,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专业性的素养。还要重视林业知识的培训,加强林业重要性的意识,要全面的提高林业产业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采取战略性的措施对林业进行建设,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社会作用。

2.合理设置林业组织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法制化、规范化的原则,进一步改革现行林业机构,系统、科学地设置办事部门,弄清部门职责,建立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清理、压缩并严格控制各类非常设机构,切实发挥现有职能机构和工作体系的作用。要按照实施《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明确执法主体,解决政、事不分的问题;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合理调配行政审批事权调整后的人员编制。

3.切实转变职能。为确保林业机构高效运行,首先,必须严格行政管理边界,即凡属市场行为或法律管辖范畴的事务,都通过市场法则和法律的途径予以解决。林业部门工作的着重点必须定位在管理森林资源,而不是经营森林资源。其次,借分类经营之机,将现有企业与原投资或主管单位彻底剥离,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家”,放开企业手脚,把其推向市场。而对于非公有制林业,林业部门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进行行业监督,并彻底取消林业行政垄断,实行公平竞争,让他们自由经营,自主管理。再次是转变经营理念,促进林业向大生态产业转化。我们必须对传统的局限于“林”的林业经营观念进行反思、改革,将“和谐林业”的发展观念运用到具体的林业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政府扶持,全民参与;分类经营,按需育林;和谐发展,永续利用。从而把林业建设成为高度发达的大生态产业。

4.创新林业管理方式,引进竞争机制。时代的进步,许多的经营以及管理模式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进行改革。林业建设中管理方式应该全面的创新,丢掉传统的管理方式,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要积极地融入市场竞争中去,提高经济效益。林业建设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到公开,公正的程序,要规范林业建设的管理秩序。目前的林业建设管理制度仍然不全面,因此要全面的完善林业管理制度,创新林业管理方式,提高林业管理的效率,以及提高人的质量。

(二)从法律上解决“生态・经济”矛盾

除了城市林业外,林业的大部分都涉及乡村。我国目前城乡差距较大,尤其是一些山区,还非常落后,“生态・经济”矛盾非常突出。因此,要发展林业,仅仅从理论上解决“生态・经济”矛盾是不够的,还必须用法律来保障“生态・经济”矛盾的解决:让全社会科学地认识“生态・经济”矛盾,科学地处理“生态・经济”关系;政府积极组织、全民共同参与,和谐地去解决“生态・经济”矛盾――既要发展林业,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发展当地经济,实现“人・地”共荣。

(三)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建设现代化林业

现代的社会不仅是经济时代,更是科技时代,科技的发展代表着国家的世界地位。当今的各个领域都是运用高科技手段才蓬勃发展的。那么林业建设也不例外,它采用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生物技术,及时有效的运用到林业产业中去,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环境保护为优先原则,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实现林业建设的技术化,要积极地运用高科技技术,不断对技术手段进行革新,满足时代的进步。

林业建设要在和谐的林业背景下才能得以发展,和谐林业背景就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高度和谐,使人类共同幸福进步。林业建设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同步,要以经济与是呢沟通共同繁荣的原则,来建设森林资源。林业资源是人类的财富,我们要加以重视和保护。和谐林业的背景下进行林业建设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安徽

农业:学术版,2003年第1期.

篇13

通过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代主题有机结合,能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现实性,提升林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导向性和职能。林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紧密联系整个时代主题和社会实际情况,做好林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发展潮流进行把握,还要,把握好可持续发展方向和脉络,力求提对策和想问题都能够符合时代和社会实际。同时,紧密联系科学发展观,帮助职工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念,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林业企业文化建设,增强林业企业文化软实力。

3职工利益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通过在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结合职工利益,能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提升其控制功能。林业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最为主要的方式和方法就是思想教育,深入研究职工需求,解答职工问题,是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解答职工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进行体现,充分发挥其价值。将职工最为现实、最为直接、最为关心的诸多现实问题,作为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点工作,为职工解答好、解答透彻这些问题,从本质上对林业企业职工根本利益进行维护。要求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深入到一线中,深入到职工中,心系职工,真正到各个部门关心职工,对职工干部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对于林业企业干部职工所关心的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多开导职工,多动员职工,为职工解惑答疑,并且通过示范来引导职工,为职工提供优质的服务,进而使职工的心得以凝聚。同时,注重对职工矛盾进行及时、有效的化解,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对工作主动权进行掌握,对职工情绪进行引导和化解,对职工思想进行把握。

4沟通方式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在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运用良好的沟通方式,能够有效增强职工情感,将思想政治工作所具有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职工,必须要坚持将职工作为中心和根本。不仅要教育职工、引导职工、鼓舞职工、鞭策职工,更要理解职工、尊重职工、帮助职工、关心职工,以情感来感动人,学习换位思考,富有感情地开展工作。同时,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对群众接受能力进行适应,在日常工作中,多多运用疏导方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开展民主讨论。

5新型载体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在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结合新型载体,能够有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提升企业职工凝聚力。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内容,还要注重充分利用载体。在现代社会中,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播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方式越来越便捷,手段越来越高科技,载体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林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注重将传统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还要注重在工作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将互联网和局域网作为林业企业的主要文化阵地,使林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和客体之间得以及时、便捷地互动,使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更加具有趣味性,其形式也更加具有开放性,将思想政治信息覆盖范围进一步增大,加快林业企业思想政治信息传播的速度,丰富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将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提升,增强其凝聚力、影响力以及吸引力。

6不断扬弃与继承传统相结合

通过在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实现不断扬弃与继承传统相结合,能够有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提升其跟进作用。近些年来,林业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实施工作方法的创新,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获了累累硕果。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将优秀传统发扬和继承,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形势变化以及社会发展来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要结合林业企业干部职工的素养和技能,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拓宽职工眼界,使职工思维越来越活跃。伴随着干部职工的思维和眼界的发展,其思想情况呈现出更加繁琐的特征,因此,还要针对干部职工思想层次和水平,适当改变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手段,真正实现不断扬弃,坚持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观。做到精神鼓励结合物质鼓励,管理结合教育,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解决思想问题。还要做到经验型方法转变成为互动型交流型方法,单纯说教转变成为多媒体传播,通过和林业企业职工实施双向交流,互相沟通,正面引导,使林业企业职工能够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

7责任感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林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起始线和生命线,做好林业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林业企业的经济发展。在当前新形势下,虽然林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但是,在面对新问题和新情况的时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坚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不断改进和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感,进而感染职工,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实现林业企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