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管理案例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篇1

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探究

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多样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单一的管理模式逐渐滋生惰性,起不到激励和促进的效用。目前较多采用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不外乎以下几种:

1.亲情化管理模式。

利用家族血缘关系的内聚功能,实现对企业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中,企业的重要岗位一般由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员担任。对于初创的企业,亲情化管理模式可资借鉴,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有许多这种模式的变形,最常见的是企业宣传的“以企业为家”的理念。

2.友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多出现在以合伙建立的企业中,以朋友感情维系企业并处理企业各种关系。诸如新东方成长之初,是对这种管理模式的实践,但问题也接踵而至。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尤其是企业利润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在权力、利益纠葛下,哥们儿的友情就淡化了,企业管理效率也就大幅度下降,制度的力量方能显现。

3.温情化管理模式。

顾名思义,温情化管理模式通过调动人性柔软情感的作用,将企业作为大家共有的企业,常见的是分配给员工股份,一荣则荣一损俱损。创业的时代,这种温情化的管理模式随处可见。“叛卖情怀”可见一斑,将众多怀有共同理想信念或爱好的人发展为员工或者使用者。在企业中充分重视员工和客户的人性,调动其工作及消费的积极性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把人情味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最主要原则就偏离了管理的本质,一味地强调人情味会使得企业目标的模糊化,也可能会导致制度纪律的松弛,效率下降。人情味原则与企业管理原则是不同范畴的原则。

4.制度管理模式。

制度管理主要是依赖于制度,在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比较常见,制度管理模式成为必然选择。不论是亲情、友情,企业壮大就会有更多利益,各方认可的制度、标准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这些准则成为权利与义务的判定依据。因此,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制度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制度的僵硬性会阻滞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丧失效率,错失诸多发展机遇。因此,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汲取各种管理模式中的积极因素,方可实现企业管理的高效化、成本最低化、利益最大化。

二、案例分析管理模式

文章上述“自我案例分析”的方式可谓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企业管理的根本是管理“人”,而每名员工通过自我管理、自我分析,由下至上传达管理经验,将企业的问题逐步化解,最终推进企业的稳健发展。

1.案例是什么?

最初起用"案例"一词,是医学界对医案及个别病例的统称。具体讲,就是对病情诊断、处理方法的记录,以便有据可查。在不同专业内,对于案例的认识也不同。有观点认为,案例是带有典型性的情景的再现;也有观点认为,案例是解决疑难复杂问题的综合表现。另有人认为它是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挖掘,从中寻找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成份的活动,它是应用性学科最快捷、准确的研究手段及方法之一。对这些观点进行综合,案例是企业及员工在生产经营管理及生活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研究、思考、指导、说服、引领、教育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简要的说,它是我们企业和员工在生产经营管理及生活中所经历的故事当中的有意截取。

2.案例分析的意义。

2.1案例是对实践的反思

是生产经营管理情境的故事,通过撰写案例再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情景,能够将问题产生的原因条分缕析,并在事后理智地反思,总结出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式,从而在以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少走弯路,达到少犯错、不犯同类错、不犯错、不犯大错的效果。

2.2案例是解决问题的源泉。

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学习,可以分享他人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自觉守纪律讲规矩,自觉调整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效能。

2.3案例是员工专业成长的阶梯。

研究分析学习运用案例,可以增强员工的问题意识、责任意识,辩证思维,提高员工参与和驾驭市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2.4案例是员工梳理记录自己成长的好的形式。

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身在事中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事后记录不仅能够反思问题,同时也是对工作的总结,在每一个案例分析后可以记录个人的成长。综上,案例及撰写案例和组织开展案例分析研究交流活动,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员工们的分析能力、业务水平有着非常有益的意义。

三、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从案例分析研究报告的内容来看,大多数诊断了企业在发展中的一些“病疾”,同时推导了“病疾”的病机,开出了一些“解疼”良方。但从单病因说来看,对“宿主”和环境病因珍判不够;从流行病学观点来看,对易患、诱发、速发、加强因素分析还不透。其主要原因是企业较喜欢求安、乐安、行安,对诊判“病疾”、病机的认识及态度有些偏颇、主观因素大,员工的职业操守和从业能力需要提升。

2.实践案例分析管理的途径。

如何撰写好案例是实现案例的价值和组织开展案例分析研究交流活动、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从而达到企业管理的首要环节。案例与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员工的需要,更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因为案例来源于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一个个鲜活的实际,素材广泛丰富具体,写作形式自由,内容集中反映企业和员工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

2.1注意把握案例的特点。

作为一种叙事的表达方式,又是对典型事件的追述。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有两大特点:一是故事性。大部分人都反感冗长的理论分析,而案例正打破了理论的枯燥。通过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将员工处理某一问题的情景再现,赋予了案例可读性,从而吸引同事、领导一起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二是意义未尽性。这一个特点决定了案例撰写并不是生产工作中的琐碎事宜,而是具有典型性的案例。每个案例都包含有多种可能性,带给不同人不同思考。具有普遍性问题的案例在生产经营管理的生活中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2.2注意掌握案例的构成要素。

撰写案例要注意案例的构成要素,诸如文章提到的某文化企业在发出“案例分析”通知的同时也对撰写案例提出要求,包括叙述事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总结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因此,案例的构成主要包括:一是真实的情景,即案例发生的过程;二是事件的起因,即问题产生的导火索及原因分析,这里包括背景描写;三是问题的呈现,将案例的焦点列出;四是解决方法,这也是撰写案例进行案例分析的重要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员工个人问题并总结出普遍规律从而解决一类问题,每一名员工都解决了问题,自然带动了企业的整个发展。

2.3注意体现案例的基本要求。

一是案例展示与反映的问题是一个现实的有代表性的有教育启发意义的事例。选择实例主要从如下两个方面考虑:(1)案例中存在疑难问题,不是现有规则可以解决的,并能够通过分析得出解决方法或者好的建议;(2)案例具有典型性,并不是罕见的案例,不会在生产过程中再发生的。二是案例的描写和分析能清楚地针对一个问题,表达企业的一种文化或者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不是空谈,而是切实的问题。三是把握撰写案例的关键。(1)要有一个主题。首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问题。可从选择最有收获、最具启发性的角度切入。(2)在选择情境和材料时要有针对性,要符合企业实践的需要,提出企业所关心的事情和问题。(3)在撰写案例评析时要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撰写好案例是进行自我案例分析的重要源泉,通过自我案例分析解决企业员工自身问题,并能寻找到普遍问题所在,将企业的细致末梢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仅实现了企业的自我管理,同样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化、节约化的展现。

参考文献:

[1]毛基业,李高勇.案例研究的“术”与“道”的反思——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3)综述[J].管理世界,2014,02:111-117.

[2]罗蓉.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改革与思路创新[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8,05:92-95.

篇2

一、案例教学在《物流企业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笔者在《物流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在实施中,一般分为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1.案例引入

案例的来源无外乎两类:一类是自己编写的案例,另一类是他人编写的案例。对前者,可介绍一些有关写作案例的感受、趣闻、轶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后者,运用其他一些手段来提醒学生予以注意的必要性。

2.案例讨论

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包括: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哪些信息至关重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应制定怎样的实施计划?什么时候将计划付诸行动以及如何付诸?如何进行整体评价?

3.概括总结

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给参与者以鼓舞。

二、改进《物流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建议

(一)选用恰当的物流企业管理案例

在现有的条件下,物流企业管理案例可以从以下的途径获得:沿用一些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能突出反映教学内容的、现实而生动的案例;有计划地向在校生和毕业工作的学生搜集教学案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问、教学实习以及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获取案例。实际的案例往往不能直接作为管理案例,它需要有合适的设问、疑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对现有的案例进行编写、整理,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把要让学生掌握的问题包含在案例之中。故教师选取案例时应特别注意: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物流企业管理》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场地条件,发展师资

目前,《物流企业管理》教学场地就是在普通的教室,这种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让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三)加强《物流企业管理》案例教学课堂组织

《物流企业管理》课堂组织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让学生预读案例。要做到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深度地分析问题,学生必须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特点是不拘人数,自由灵活。具体而言,可以选择个人发言、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形式。课堂讨论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多角度发散思维。先不论对错,只要有观点、有看法就可以表达出来,倡导辩论、批评和争论。三是点评报告。在课堂讨论中,对案例问题的解决应当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对供选方案进行优劣评估,老师对案例不能进行简单的对与错判断。讨论结束时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是成绩考核。由于多数案例没有标准或唯一的答案,因此,在尽量使学生发言机会均等的情况下,鼓励开拓思维,勇于创新,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四)不断建立和完善教与学互动机制

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学生是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任课教师要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学生知识能力水平上的差异,根据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案例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对于懒于参加案例讨论的学生,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调动其积极性,改变部分学生落后的观念和错误的认识,使其明白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采取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勇于发言者给予的平时成绩高等手段,让学生感到压力,使其产生动力和紧迫感,还可采取小组对抗赛、辩论赛来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指导者、协调者的地位,这是比较明确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要防止两个问题:首先是防止教师的缺位。表现在教师对案例没有选择,不公开组织评讲,或者组织讲评时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分析完后没有收获;对学生不组织,每人都是“单帮”,这样案例分析的目的没有达到。其次是防止教师的越位。表现在教师在案例分析课中唱主角,负责提供案例分析的所谓标准答案。

参考文献

篇3

(一)财力不足,融资困难,难以做大做强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难以得到银行贷款。第二,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第三,融资成本高,许多企业,因得不到银行贷款的支持,就只好民间借高利贷,致使财务成本加大,亏损加剧。“不借高利贷企业就要等死,借下高利贷企业就是在找死”。由于贷款难,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资金不足,极大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由于有的民营企业,在既得不到银行的贷款支持,又不具有自我融资或向社会公开融资资格,致使企业难以做大做强。所以,财力不强,是影响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径之一。

(二)风险控制能力薄弱

民营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核不严,会计人员独舟难行,想规范管理很难。一方面管理者认为资金越多越好,却从不注重闲置资金的周转,造成资金使用缺少计划与安排,易出现部分资金在运营过程中的浪费;另一方面对于赊账资金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应收账款周转缓慢,一旦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进一步发展时,企业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三是不少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于存货的控制力较为薄弱,造成资金周转失灵;除此之外,对于产成品、成品、原材料等的管理不到位,出现问题无人管理,也导致资产严重浪费,而这些都是中小民营企业管理控制能力较差所致。

二、做好经营资金的管理及案例分析

(一)选择合理的资金收付方式,避免资金差错,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资金的收付是企业财务工作中最常见的业务,收付方式是否得当是关系到能否安全和快速地完成资金收付的主要因素。资金的收付方式也可以说是资金的结算方式。结算方式又分为同城的结算方式和异地的结算方式。同城结算方式又分为包括银行本票收付和银行支票收付两种。异地的结算方式则包括银行汇票、汇兑、托收承付、信用证等结算。同城、异地均适用的结算方式则有商业汇票、信用卡、委托收款三种方式。在这些结算方式以外,目前由于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无论同城结算还是异地结算,只要是发生了现金或转帐结算,都可以采取网上支付的方式来完成资金的收付或转移。下面的一个案例就足以说明采用合适的支付方式的好处。

案例:甲民营企业是一家贸易公司,公司的贸易量比较大,不仅资金流入规模很大而且流速也很快。原先该企业是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支付方式,即支票支付。但是由于企业自身贸易量较大的特点,每月对外支付的资金可能要达到上千笔以上,采用支票支付势必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携带支票支付的过程也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到达对方的帐户。有时支票可能被携带者不小心丢失,这样又带来较多的麻烦,甚至在未及时发现支票丢失的情况下,企业的钱被捡到支票的人非法占有。而且手工操作难免会导致失误的发生,又不利于企业对资金的控制与管理。

可见,在甲公司现金收取和支付方面矛盾就比较突出了,如何改善他的支付方式就是该公司比较迫切的需要。这个时候甲公司就可以选择银行的网上支付系统,目前很多银行都开通了这项功能。于是,该公司着手联网,并对出纳人员进行了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技术培训。采用了网上支付系统之后,企业只需首次录入客户信息即可,下次进行网上支付的时候可以直接引出,这样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减少了错误的发生。由于网上每个操作员都有自己的登录号和各自的权限,这样一旦发生错误,责任比较容易划分,而且授权设置也防范了企业的资金被他人冒领。

(二)在项目开发上要做到科学决策,建立资金风险评估机制

项目开发所可能遇到的风险和环境变数比较大,不能靠老板或企业掌门人来“拍脑门”决策,而必须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按科学的流程来进行决策。首先应做好市场调研工作,确保所开发项目有可靠的市场前景。其次,要做好充分的可行性论证,把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充分考虑到,估计风险和利好条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结合企业自身能力,做到科学决策,避免冒大风险,防患于未然。具体一个投资项目的各风险因素的风险大小可以根据企业管理者或智囊机构根据企业面临的风险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

三、结论

总之,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较多,而资金短缺是这些企业最突出的问题。企业应该继续拓宽融资渠道,国家也应在政策上给以必要的扶持。而作为企业本身应该在内部管理上要不断地加以改进,借鉴先进的资金管理经验,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也要注意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分析方法,管好和用好资金,努力降低资金风险,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使企业的资金保持够用、畅通和高效运转,把企业搞活,并不断向更高的企业目标努力攀登。

参考文献:

篇4

一、预则立,不预则废――树立财务预测与预算的理念

财务管理,是指企业组织四大财务活动:筹资、投资、运营、分配,并处理四大财务活动中发生的诸多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所有者(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的实施步骤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及财务分析和考核。

财务预测是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是指根据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并结合当前正在影响财务活动的若干个因素,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作出预测和判断,最终找出未来财务活动发展变化的诸多可能性。然后在此基础上作出应对各种可能变化的规划或计划,即编制财务预算。公司理财中一定要树立起财务预测与预算的理念,要有防患于未然的规划意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备方能无患。下面先看几则故事:

(一)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二)曲突徙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做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是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这两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一般企业的财务管理还是停留在“头痛了才去医头、脚痛了才去医脚”的事后控制阶段,缺乏防患于未然的财务预测意识,导致的结果就是管理人员成天扮演“救火员”的角色,到处扑火,而一旦碰到特大火灾,公司的所有财产就会灰飞烟灭;或者讳疾忌医,等到病入膏肓才想到去看“企业医生”,但往往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可见,事后诸葛亮于事无补,防患于未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确的管理思路应该是先从企业的战略出发,规划好企业的财务战略,建立健全财务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按胜任力模型选择合适的财务人员,加强财务知识的培训普及工作,强化财务预测与预算的理念,做到事前有规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才能把财务风险消灭于萌芽状态当中,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麦道克报业的债务危机

英国《泰晤士报》的东道主,全球最大的新闻出版商卢伯特麦道克经营一个营业收入达60亿美元的报业王国,该王国举债24亿美元,有146家债主。在西方经济繁荣的经济形势下,虽然他的债务大、债主多,麦克道经营得力,一路顺风。可是,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存,就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形势衰退的苗头刚露之时,麦道克报业王国几乎被区区1 000万美元的债务拖垮。原来,有一家小银行贷给麦道克1 000万美元,风闻其支付能力不佳,就通知麦道克要全额现金收回贷款,麦道克最初也毫不在意,认为筹措1 000万美元轻而易举,可后来实际筹措时竟然都遭到拒绝,最终,还是通过他的大债主花旗银行,费了好大的周折对该小银行施加压力,要它到期续款,不得收回,麦道克才得以渡过难关。然而,他的支付能力的弱点已暴露在资金市场上。此后半年,他仍处在生死攸关的困境中,同时,他才充分认识到他的资金支付能力的低下,才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最后终于摆脱了财务困境。

这个案例启示我们:万事都要做好预测和规划,“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即使企业处在高速发展的繁荣时期,也要充分预计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并做好规划,如果没有预测或预测不到位,则“一棵稻草也可以压垮一个巨人”,正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

二、有价值的创意可以增加企业财富――树立“创新”创造价值的理念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追求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尤其是追求股东财富的增加值最大。要使财富增加,关键是要创造价值。怎么才能创造价值?有价值的创意能有效实现财富的增加。先看两则小故事:

(一)让每磅铜的价格翻一万倍

1947年,自由女神像翻新后留下了大量的废料,美国政府为了清理这些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是由于美国政府出价太低,好几个月过去了,依然没有人应标。此时,远在他国的一位犹太人听说了此事,立即飞到纽约,在看过自由女神像下面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他未提任何条件,当即揽了下来。许多人为他这一愚蠢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对垃圾的处理有严格的规定,弄不好就准备受到环保组织的。就在一些人准备看这个犹太人笑话的时候,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块和木头加工成底座,甚至把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来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三个月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使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一万倍!

(二)情侣苹果的故事

元旦,某高校饭堂前,一老妇守着两筐大苹果叫卖,5毛钱一只(成本4毛),因为天寒,问者寥寥。一教授见此情形,上前与老妇商量几句,然后走到附近商店花3元钱买来节日织花用的红彩带,并与老妇一起将苹果两两一扎,接着高叫道:“情侣苹果哟!两元一对!”,经过的情侣们甚觉新鲜,用红彩带扎在一起的一对苹果看起来很有情趣,因而买者甚众,不消一会就将200个苹果卖光。扣除3元红彩带的费用,老妇还多赚了97元(原来就算能卖完也只能赚20元),对教授感激不尽。

这两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使股东价值最大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了达到此目标,必须在开源节流两方面狠下功夫。首先说开源,所谓的开源就是要广开财富增加的来源,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财富增加的源泉呢?有价值的创意能有效实现财富的增加。譬如自由女神像翻新后留下的废料按照平常的做法是把它卖给收破烂的,能收回一点残值也就算了,但经过犹太人的包装改造以后,平淡无奇的东西也成了价值不菲的收藏品!而两筐卖不出去的苹果系上红彩带加上“情侣苹果”这一充满创意的命名,一下子就脱销,还比原来多赚了5倍!可见,卖产品不要光盯着产品本身,要跳出产品以外寻找价值创造的闪光点、创新点,才能做到“开源”有术,财源滚滚。

三、减少成本就等于增加财富――确立成本控制的“精益管理”理念

要实现财务管理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要使股东的财富增加,除了“开源”还得“节流”,所谓节流就是节约流出、支出,流出支出即“成本”,节流即控制成本,控制企业的支出,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因此对成本进行精益管理是另一发财之道。看下面两则故事:

(一)煮蛋的学问

有一家日本餐厅和一家中国餐厅都卖煮鸡蛋,两家餐厅的蛋都一样受欢迎,价钱也一样,但日本餐厅赚的钱却比中国餐厅多,旁人大惑不解。成本控制专家对日本餐厅和中国餐厅煮蛋的过程进行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日本餐厅的煮蛋方式:用一个长宽高各4厘米的特制容器,放进鸡蛋,加水(估计只能加50毫升左右),盖上盖子,打火,1分钟左右水开,再过3分钟关火,利用余热煮3分钟。中国餐厅的煮蛋方式:打开液化器,放上锅,添进一瓢凉水(大约250毫升),放进鸡蛋,盖锅盖,3分钟左右水开,再煮大约10分钟,关火。专家计算的结果:前者起码节约4/5的水、2/3以上的煤气和将近一半的时间,所以日本餐厅在水和煤气上就比中国餐厅节省了将近70%的成本,并且日本餐厅利用节省的一半时间提供了更快捷的服务。

(二)不拉马的士兵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视察训练情况。他在几个部队发现相同的情况:在一个单位训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军官不解,询问原因,得到的答案是:训练条例就是这样要求的!军官回去后反复查阅军事文献,终于发现,长期以来,炮兵的训练条例仍因循非机械化时代的规则。在过去,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的,站在炮管下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以便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的时间。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而马车拉炮也早就不存在了,但训练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因此才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军官的发现使他获得了国防部的嘉奖。

这两则故事令人感悟颇深:煮鸡蛋很简单,谁都会煮,但不同的煮法带来不同的效益;“不拉马的士兵”大家都司空见惯,谁也不去寻根究底,只有坚持价值分析的军官发现了其不合理性。从故事当中,我们体验到了“精益管理思想”这一成本控制之道的精髓:企业要时刻关注其每一项经济活动能否实实在在创造价值,要把所有不能创造价值的流程进行精简、合并、优化,甚至剔除掉,以便更好地节省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把更多资源进行有效安排,进而创造出更多的企业价值。“精益五原则”包括价值、价值流、流动、拉动、尽善尽美,在企业运作过程中我们要从精益角度出发,从设计、采购、库存、生产、品质、销售、现场等入手,对成本运作进行剖析和改善,不断发现“不拉马的士兵”,优化“煮蛋”流程,同时结合成本的规划,完善成本控制,实现节流,在不影响价值创造的基础上节约开销,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增加利润、增强竞争力。

四、行之有效的财务制度是财富创造的保障――树立制度是基础的理财理念

制度是指均衡企业中各利益相关者责权利关系的一系列规范的总称。财务制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财务制度是指用来规范企业与各相关方面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准则及办法的总和。狭义的财务制度又可称为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指与企业财务有关的制度,是由政府企业管理部门制定的用来规范企业内部财务活动、处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具体规章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核算制度等。广义的财务制度是狭义财务制度实施的外部环境,狭义的财务制度是广义的财务制度在企业内部的具体及延伸。其作用是维系企业的存在并保障企业的发展。

看两则故事:

(一)决堤与修堤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一带修建了一条南北水渠。这条水渠又宽又长,足以灌溉沿渠的万顷农田,可是一到天旱的时候,沿堤的农民就在渠水退去的堤岸边种植庄稼,有的甚至还把农作物种到了堤中央。等到雨水一多,渠水上进,这些农民为了保住庄稼和渠田,便偷偷地在堤坝上挖开口子放水。这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一条辛苦挖成的水渠,被弄得遍体鳞伤,面目全非,因决口而经常发生水灾,变水利为水害了。 面对这种情形,历代苟陂县的行政官员都无可奈何。每当渠水暴涨成灾时,便调动军队去修筑堤坝,堵塞滑洞。后来宋代李若谷出任知县时,也碰到了决堤修堤这个头疼的问题,他便贴出告示说,“今后凡是水渠决口,不再调动军队修堤,只抽调沿渠的百姓,让他们自己把决口的堤坝修好。”这布告贴出以后,再也没有人偷偷地去决堤放水了。

(二)七个和尚分粥记

有七个和尚曾经住在寺庙里,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僧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从以上故事可以看出:不同的管理制度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财务管理也不例外,只有一开始就把财务制度制订好,才能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但如何才能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制度呢?有效的财务制度必须做好以下四点:一要平衡利益,把公司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特别是把人性自私的弱点与缺点都充分考虑进去,才能让财务制度经得起实践的考验;二要明确标准,像《七个和尚分粥记》中的和尚一样要事先把财务的游戏规则明明白白地告诉员工,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三要制约控制,对资金的流入流出进行跨岗位控制、跨部门控制、上下级控制和外部控制,通过他们互相监督;四要分清责任,像《决堤与修堤》故事中的知县一样明确地告诉员工不按财务制度执行会有什么后果,会有什么经济损失,必须承担什么责任,处罚的标准是什么,才能让财务制度的执行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经典理念,笔者在以后会继续积累总结,以供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M].第一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2.

篇5

国际劳工组织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30多万工人死于安全事故或者与安全生产相关的疾病,而且这个数量每年都在不断增加,由此可见,安全生产问题是全世界的难点。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伤死亡率更是要大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2003年全国工伤事故将近16000起,死亡人数超过13万人,这个数目触目惊心,尽管与交通事故等其它事故相比,工伤死亡人数不算最多,当如果以万人死亡率来计算,工伤可以成为威胁我国人们人身安全的最重要杀手,其中又重要集中于煤炭、化工以及建筑行业,这些行业由于作业危险、生产过程中接触危险的材料、生产工艺复杂,导致成为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部分,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不但造成人员伤亡,而且造成人们恐慌,影响社会安定和谐。例如2009年2月22日, 山西省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屯兰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5月30日, 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松藻煤电公司同华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30人死亡。11月21日,黑龙江省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遇难人员104人,仍有4人下落不明,受伤人员65人,其中重伤6人。这是今年以来发生的遇难人数最多的一起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等等。前总理针对生产安全事故指出,这几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大多数是责任事故,其实在责任环节上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防止瓦斯爆炸的常识是不能带电作业,监测设备再好,但值班人员睡觉了,这能不出事吗?当然,我们要加强安全投入,但关键是责任和管理。可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已经成为从国家层面到企业管理到每一位厂矿工人都需要关注的课题。

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

1.制定管理手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企业在安全生产建设过程中,由于生产环节多、任务重,涉及的人员也比较多,导致很多制度建设跟不上,有的工作没人做,有的工作没有明确责任,缺乏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有的生产项目人员都是临时从各个部门抽调过来,任务完成后再回到各自岗位,这种临时性的工作和人员安排造成很多安全生产难以管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为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企业制定严格规范的管理手册,通过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推进项目进行,管理手册是将安全管理加以提升、规范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建设项目的重要纲领性文件,通过管理手册对项目目标进行分解,将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的目的、意义、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相关术语、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管理方针、具体实施内容、应急救援、作业规范、规范文件等内容纳入。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适用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施,将管理手册印制并发放到企业员工手中,方便各部门、项目组成员沟通。

2.设定目标管理

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制度,将考核对象具体化,项目内容细分化,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表分发至相关部门,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表在项目小组定期会议上也可以作为考核的依据。考核方式为月度考核,与标准工资挂钩。各分厂、部门根据标准化建设项目的要求,分别拟定出本部门分解考核的细则,交给项目小组备案。由项目小组制定出各分厂、部门的评分表。为全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可以建立激励制度。根据辖区主管部门文件精神,利用奖励金建立激励制度,推进项目进展。如在当年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经有关部门验收通过,辖区主管部门可按相关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扣除项目投入经费后,企业可利用剩余的奖励金制定奖励办法,按照各成员及部门贡献进行划分。除设置集体奖外,还可以设置部门突出贡献奖和个人突出贡献奖,以激励项目组成员和部门。

3.确立项目管理团队

由于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而仅靠安全生产部门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来推动项目幵展的,往往造成行政管理和企业实施脱节,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落实责任,保障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执行,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推进项目。为保证责任落实,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将包含企业所有的部门代表,不单单只是生产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负责涉及部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内容。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幵安全专题会议,小组负责人负责会议的召集,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遇到的问题。

4.监督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不仅是企业本身的事情,也是当地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要加强对辖区内安全生产形势的科学研判,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在思想上做到警钟长鸣。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把最容易出事的环节、最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作为重点,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点的监测监控,落实人员和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持一般检查与重点检查、综合检查与专业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严格安全监管,严格安全执法,把处罚关口前移,对重大隐患盯住不放,加强督查,尤其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易燃易爆物品及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对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典型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对不遵守国家法令、严重违法、屡屡发生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实行严厉的责任追究,严罚严处。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强制性培训制度,加大对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新职工的培训力度。鼓励企业把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到安全文化的层次,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关爱生命”的浓厚舆论氛围。按照安全生产装备最急、安监队伍最盼、安全监管最实用原则,加大安全监管装备的资金投入,切实防范事故的发,努力控制事故总量。

三、结语

总之,企业安全生产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和挑战。长久以来,很多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缺乏安全管理制度,管理不规范,很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都形同具文,没有认真贯彻落实执行,导致企业安全生产流于形式,有检查时注意几天,没有检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主要精力用于获得经营利润上。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意识培养以及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西员.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国钨业,2003,6.

[2]宫万样,唐骏.安全生产标准化浅析,河北企业,2011(8).

篇6

在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背景下,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也成为了促进其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网络管理是计算机技术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网络运行的效率。一般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通信过程当中的服务以及信息处理过程当中所需要的各种活动进行一个监督、组织和控制,创造良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运营环境。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使网络系统连续可靠性地正常运行,提供有序、正常的网络服务。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存在的安全因素

(一)计算机软件的固有缺陷

对于计算机网络来说,各种软件是支撑其多元化、多层次运行的重要基础,由于软件的开发方式、研究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计算机软件在开发阶段就存在漏洞,使得计算机网络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因为这些存在漏洞、缺陷而发生严重的故障。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身的特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有着开放性以及共享性的特点,这就使得计算机网络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遭受网络病毒的攻击,给用户造成损失。例如在今年我国出现的一种极为恶性的计算机病毒“勒索病毒”, 他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病毒文件,一旦计算机被感染后,除非装机,不然就只能通过给黑客发送比特币来花钱解锁,对计算机程序以及计算机系统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

(三)黑客攻击

互联网技术的深入与普及,造就了一些电脑高手,也造就了一些电脑黑客。黑客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极为显著。他们的侵往往入网络服务器,利用木马程序等多种手段损坏与窃取用户的信息与数据,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损失。

三、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设置科学的加密方式

企业的信息资源安全直接受到数据安全性能的影响,因此人们应该重点关注数据安全工作。其中的数据加密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_保企业数据不被其他人随意查看或者篡改,保护数据的安全。

(二)充分发挥防火墙的作用提升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要想认真做好网络安全工作,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防火墙的自身作用,通过分开企业的内部网和外部网,实现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防火墙在企业的内部网及外部网进行通信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能够有效保护网络边界设备,还能减少外部网络用户利用非法手段进行内部网络获取信息的发生率。此外,防火墙还能够对企业的内部或外部网络站点进行阻挡或攻击,限制IP的流量,还能提前设施访问控制,把网络安全风险降到最低;还能识别一些被授权的用户,让其顺利进入企业的内部网络,对于没有授权的用户就无法进入企业的内部网络,非法入侵人员要想获取企业资料就要突破防火墙,因此防火墙的存在意义重大。

(三)把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篇7

1.关于液化气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况

1.1关于液化气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况

关于液化气的生产的管理,液化气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经过特殊处理后变成液态,再从液态变成气态时体积膨胀变大,膨胀率约为气态时的10-16倍[2]。从而易发生爆炸事故,所以在液化气的安全管理中,生产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当然在正常的工作当中,生产设备的安全管理也必不可少。总的来说,液化气安全管理中生产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采用现代化的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是目前液化气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况。

1.2关于液化气的安全贮存管理的现状

关于液化气的贮存管理,目前主要以罐装为主。其中以钢瓶[3]及其连接部位的老化问题最为严重。针对此种问题,液化气企业通过大量投入资金对钢瓶进行定期检查,修理并进行更换为主。同时按照《安全生产禁令》有关规定,引进先进设备,使得液化气的贮存更为安全,从而降低了成本,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有关贮存管理涉及的另一个问题要数罐装气体超负荷的问题了,液化气企业针对罐装气体超负荷问题,从以前的机械称到现在引进的电子秤,对于超负荷问题有了很大程度的减少。

1.3关于液化气的安全供应管理的概况

关于液化气的供应管理,供应主要是通过管道及阀门装置来供给。管理的现状如下:管理人员的定时检查,定期维修,定点更换。其中包括有对管道的管理,还有对阀门的管理。这些不但需要液化气企业管理人员健全组织,管理明确,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奖罚分明,而且需要企业做到加强普及液化气的安全使用知识,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以及责任心不断地提高。

2.对液化气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况的分析

2.1对液化气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分析

因为液化气生产的工作任务十分重大,是液化气安全管理的第一步。因此生产人员工作态度的认真与严谨性直接关系到了生产安全的程度,即生产人员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对于液化气安全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液化气企业的管理者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对生产工作人员的培训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对企业的生产必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生产管理主要通过《安全生产禁令》[2]来实施,任何触犯相关安全生产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制裁,也就是说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这对液化气生产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实行安全生产日累计挂牌制度,合理配置消防队,合理安排安全员,消防员。还可以利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比如液化气企业采用的阀门,法兰盘全部采用金属缠绕垫密封,大大提高密封效果,保障运输的安全;通过对企业生产实行监督化管理,实现对重点环节的实时监控,保证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大对重点设施的管理力度,保证液化气生产的安全进行,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液化气生产管理的安全体系。

2.2对液化气的安全贮存管理的分析

液化气的贮存管理是液化气管理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对生产管理的进一步管理,更是使液化气得到更好使用的桥梁。对于罐装液化气来说,使液化气运输方便的同时又有其本身的弊端,原因在于其罐本身就会因温度,压力,碰撞等发生变形,进而使罐内的液化气所占体积发生变化,从而容易引起爆炸的危险情况的发生。所以对于贮存的管理必不可少,液化气企业从先进的科技入手。笔者认为很大的一部分解决了液化气在安全贮存管理中的问题。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如电子秤的应用,不仅使罐装气体量更加精准,而且电子秤与微机联接,实现自动化,从而保障灌装合格率,保证了供气的安全性,大大减少了罐装气体超负荷问题的出现,减少事故的发生,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液化气贮存管理的安全体系。

2.3对液化气的安全供应管理的分析

液化气的供应作为液化气企业工作的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所以对有关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及责任心的培养在这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即液化气企业在安全教育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一边面向社会,一边面向企业各个窗口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宣传并进行相关的培训。进而液化气企业实施的一系列的定期安全考核制度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其中包括各种奖惩制度,对于表现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对于犯错的员工也要进行惩罚。这样对员工进一步进行督促,进一步进行规范,从而进一步保障液化气供应的安全性。而对于供应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对用户进行管理以确保对天然气的安全使用,主要包括普及液化气的安全使用知识,不仅对设备的了解,零部件的了解,而且对于液化气使用常识比如通风环境,及其设备存放的环境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对液化气的供应管道的管理同样必不可少。笔者觉得液化气企业采用定期检查,按时护理维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液化气的安全供应,消除隐患,从而建立健全液化气的安全供应管理体系。

3.结语

液化气在现阶段的广泛使用,使得液化气安全管理问题成为生活中首当其冲的问题,所以对于液化气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突出。笔者就液化气的安全管理从生产,贮存到供应管理进行了问题的简要阐述及分析,不管是在技术方面,设备方面还是人员及用户的管理方面同样有不同程度的叙述。希望对液化气安全的管理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可以推动液化气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1 电力企业供电安全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的供电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电力企业免遭意外伤害及事故,二、不对公众造成风险及损害。要做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要求我们电力企业要不断提高供电的质量和安全,避免各种因素对公众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危害。

由于电力行业个别专业属于高危行业,一旦电力系统发生安全事故,将导致我国电力的瘫痪或者一定范围内不能供电,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提高电力企业供电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电力企业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创新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从制度上加强我们的供电管理工作。

2 电力企业供电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目前,在我国电力企业中其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电气设备老化、故障率高、安全隐患多这几个方面。由于电力企业的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来对老式的供电设备及电器进行更换。因此,电力企业中电缆绝缘老化是常见的安全故障原因。这容易造成区域内的大面积停电、自动安全装置失去作用。除了这类安全问题之外,由于外界自然原因,比如雷电的影响也容易产生供电安全问题。例如,雷击容易造成电力线路或者室外电气设备接地或者短路。

3 电力企业供电安全的管理措施

我国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电力企业的供电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供电企业的安全事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避免由于供电企业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电力安全意外伤害或者电力安全事故,我们电力企业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从而避免企业及工作人员受到伤害。

针对电力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第一、注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在电力企业中,由于各类电力设备在运行和保护机制上都各有差别,因此一定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安全设施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的高压配电装置进行安全检查。避免由于电力企业的基础设备出现故障而影响供电的安全。同时,要严格基层单位供电台账的检查,从源头抓好设备 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对设备中的电力开关进行检查,从细节入手防微杜渐。

第二、注重对电力企业内部设备设施的维护。要提高电力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除了加强对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还应该注重对企业内部各个供电设备、设施进行维护。只有注重对老化的电力设备设施进行维护,才能有效地控制电缆线路等因老化而引起的各类安全事故。通过对现有的设备、设施和供电线路进行排查,才能分清设备检修、维护的轻重缓急,提高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保证我们电力企业内部各个设施、设备都正常高效地运行。

第三、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意识不到位,行动跟不上。因此在电力企业要加强员工安全供电的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管理,对日常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要经常进行检查。另外,电力企业的领导也要注重供电安全管理工作。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加强安全意识、安全生产,领导重视安全员工的安全意识、工作责任心会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为了有效地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还应该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促进电力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员工供电安全管理工作的检查和管理。

第四、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执行力。在加强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之外,还应该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只有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执行力才能将安全工作扎实有效地完成。因此,在电力企业中,我们可以积极开展安全评比工作。通过安全评比等安全竞赛活动提高企业员工安全工作的水平及技能。另外,还可以引入领导监督制,将各类安全监督、安全评比工作纳入考核,逐步将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共组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把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变成强有力的执行力。在电力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流程中落实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规定。

第五、加强电力企业内部安全文化的建设。一个企业的文化理念对于整个企业的工作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电力企业应该树立自身的安全文化。通过安全文化理念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思念观念。从企业文化入手,让企业员工自觉形成安全工作、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

同时,加大企业文化建设是科学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企业的安全文化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理念。通过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提高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电力企业员工通过对企业安全文化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才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改进自己在岗位工作中的不足,避免不安全的因素对自己及企业造成的危害。所以,企业安全文化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供电安全,还能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全面提升电力企业的供电安全管理水平。

第六、不断创新电力企业供电安全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电力企业的供电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不断的完善与创新,从而走向更加科学的管理道路。在电力企业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问题。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应该不断创新工作的思路,从企业员工、供电设备、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努力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加强对电力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对员工的安全工作进行考核,全方位的做好电力企业的各项安全工作,从而提升整个电力行业的供电安全水平。

4 小结

综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企业供电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并且电力企业作为一种密集型企业,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因此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所以,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电力企业要加强管理,解决突出矛盾、坚持对人民负责、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我国社会建设和人民生活安全用电。

本文从设备安全管理、内部设备设施的维护、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大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安全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等管理措施进行说明,论述通过电力企业加强对供电安全管理,提高电力企业供电的安全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力企业的社会生产的效益和社会价值,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9

第一,当前我国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较为复杂,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档案自身的特点较多。如企业档案具有较强的动态性、政策性、依据性、体验性、综合性等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企业档案是十分特殊的,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是较为复杂的。第二,企业档案是企业发展中的最为基本的信息,档案的服务对象十分明确,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发展过程中企业领导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为企业的日常运营提供助力,帮助企业有效提升产品质量。第三,企业档案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财富,是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从表面上来看,企业档案无法为企业直接制造经济效益,其主要价值在于为领导制定决策和管理提供基本信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对企业的产品生产、日常运行、市场经济反馈等均有重大意义。

二、传统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档案机构的地位每况愈下

通过对我国企业档案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得知,当前许多企业都不是很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许多国有企业档案机构与档案管理人员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都呈现十分落后的局面,企业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的条件十分有限。除此之外,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为其投入的资金较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较为复杂,要想实现良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投入一定的经费。但是从当前的情况看,许多企业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较低,而且与其他工作岗位相比,档案管理工作的环境和条件都较差。这就会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自信心都大打折扣,严重阻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企业档案信息缺乏系统化管理

当前时代下,企业的大规模重组和企业合并的趋势十分明显,企业的档案材料面临着转移,无法开展集中的、统一的档案管理。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面临新档案的迁入,很难在短时间内熟悉掌握这些档案,从而大大增加了工作量。由于档案管理人员不熟悉新档案信息,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从而为企业带来损失。在档案工作的过程中,档案泄露、档案被盗的情况发生概率较大。由此可见,从根本上转变企业档案管理方式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必要之举。

三、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运用。企业档案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必然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才能获取更高的工作效率。而且在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加的条件下,档案的信息资源价值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对于我国企业当前的发展阶段来说,档案不仅可以将企业发展历程记录下来,为今后的发展策略提供依据,而且还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许多企业仍然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而这种管理方式的缺陷日益明显。因此,企业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要带头转变档案管理观念,充分重视企业的档案管理。

(二)完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手段

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新增了信息化管理的内容,但是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较为落后,许多企业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管理人员都选择忽视电子文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文件越来越多,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如果仍然不对这种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会在信息化时代中感受较大的工作压力,还会导致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等的丢失,为企业的正常发展带来安全隐患。为此,企业档案管理要在信息化理念的支持下创建一套专业的知识档案管理模式,帮助企业有效推进知识管理模式。这不仅可以有效发挥知识背景下企业档案的价值,还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服务。

(三)建立有效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当前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那么传统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也不再适用。因此十分有必要创建一套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制度体系,这对知识背景下的企业发展尤为重要。应对当前企业自身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审视,对无法适用的部分进行创新或改革,加强企业对档案资源与文件的最大限度利用,有效提升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与此同时,在知识管理模式下采取新的制度体系,为企业管理创建更加独立、自由的空间,将以往档案管理工作中简单的文件保存转变为主动的信息管理。这不仅加强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还促进企业档案管理向着现代化发展的步伐靠拢。除此之外,新的信息制度体系也可以促进档案资源管理更加高效,大大提升档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档案管理是企业当中十分重要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对该项工作进行创新在企业的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正处于调整、创新的关键时期,为此必须要紧紧把握这一契机。

参考文献:

[1]张晓娟,马瑜,左田原,黄兰.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档案管理——种知识资产观[J].档案学通讯,2012(4):76-79.

[2]秦伟强.浅析知识管理背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J].现代商业,2013(3):93-94.

[3]李晓虎.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在知识管理背景下的分析[J].中国商论,2015(15):38-40.

篇10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ment and Case Analysis

LI Pei-lin

(Beris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orporation, Baotou 01401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relevant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basic concepts,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the advantage of also tells som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used in development technology and system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division aspect content, the intermediate north-inclining MCC Ori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The actual case studi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actu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 Framework; unified system platform; underlying database;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process custom; design process management

1 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使用计算机来提高个人工作效率,但是在需要许多人一起协同工作的现代工作环境中,我们更需要提高我们的整体工作效率。利用网络通讯基础及先进的网络应用平台,建设一个安全、可靠、开放、高效的信息网络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电子化系统,为管理部门提供现代化的日常办公条件及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和办公事务处理自动化,以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各部门日常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电子化、标准化,增强档案部门文件档案、人力资源档案、科技档案、 财务档案等档案的可管理性,实现信息的在线查询、借阅,最终实现资源的完全共享。目前我们勘察设计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对管理信息化价值认同度越来越高,随着企业改制及市场化竞争的深入,管理信息化的价值得到普遍的关注,系统的认同感逐步加强,信息化日益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我们中冶东方公司这种大型设计企业来说,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现阶段尤其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设计流程进行的管理,设计文件需要在整个设计流程各个环节中有序的组织起来以确保归档图纸文件的管理,实现资源的共享性和安全性。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极大的概念,一个炒作了很久的概念。无论是办公设备公司,还是系统集成公司,都大力推出自己的信息化产品。有办公设备、办公自动化电脑、信息管理软件等等。可见,信息化管理内容庞大,空间不可小视。那么,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是企业信息化管理?

2 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内容分析

下面以我们中冶东方公司为例简单描述一下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1)生产设计流程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是我们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的―个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和管理现有的设计流程,使之规范、高效的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设计流程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进度和质量,对于传统的办公模式,最终产品无法保证质量,全靠设计人员的责任心,设计的进度控制也是企业管理最头痛的环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量身定制自己的设计流程管理模块来辅助生产管理工作。此模块将设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为管理层提供给出数据,也为最终的成品档案管理打下基础。

2)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以企业的各种应用系统为基础,通过各种类型的信息应用系统来有效地组织、利用信息资源,实现管理的高效率。根据我们企业的需要,在设计流程管理模块的基础上继续定制经营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档案管理模块、工时管理模块、综合查询模块以及办公自动化(OA)模块等,这些功能的实现将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充分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3)企业客户关系及经营管理的信息化。

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主要是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项目信息及台帐管理、合同、收付费、客户信息、供方信息等方面综合信息管理工具。为领导提供第一手材料,使决策者能实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具体业务功能包括:各类合同信息的维护及查询统计功能;计划收款、实际收款、费用方面的信息维护及查询统计功能、客户关系信息的维护及查询功能等。

3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工具与技术解决

3.1 开发技术的分析

就现在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技术来说,主要集中分为三大类:基于C/S结构的应用程序开发,结合C/S结构和Web技术的复合应用程序,基于B/S结构的动态网页技术。

C/S结构系统:是传统开发模式,速度快,效率高但无法满足现在的远程网络办公和移动办公;

C/S+Web技术:是为了补充C/S结构的不足,在C/S基础上加入Web技术来实现对远程数据的获取,但拥有一定局限性;

B/S结构系统:是援用动态网页技术,加入信息化系统的开发理念,完全适应网络办公和移动办公需求,也是现代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首选技术。

针对于大中型企业用户,尤其是在微软系统上搭建的网络体系,我们采用B/S结构系统+技术,该技术易于服务器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开发周期较短。我们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Microsoft .NET Framework+IIS技术开发,后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这种方式非常适合我们企业的需求。

3.2 系统结构设计

现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说百家争鸣,各有所长,但是一般的B/S结构系统都做得比较固定,也就是针对某个行业甚至某个企业而开发的,有诸多的限制和代码固化,不利于灵活的定制和客户化!而且很多系统都具有相同的功能,只是表现手法和操作流程有所不同罢了,所以,他们的基本是一致的,是有共性的,是可以统一的。

最先进的系统开发模式是开发一个底层的通用型平台,在此平台下实现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的底层操作,这样,当针对某个企业开发管理系统时,只需在此基础上稍加修改,就可以成为一套具有很强针对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样方便该系统的二次开发,也方便于针对不通性质部门单位的系统的定制。系统结构图如图1。

通过图1可以看出,系统平台和底层通用型管理模块是整个系统的基础,而应用层模块是面对客户的,它是界面和业务逻辑的结合体,针对不同企业将有所不同,这种结构将很好的解决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多种定制功能,便于二次开发。

我们企业采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业务基础平台是上海金慧公司在微软.Net技术框架之上,针对工程勘察与设计行业,为企业级用户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需要而构建的统一应用平台,是金慧管理软件的核心和灵魂。这套软件产品,不论是设计流程管理,还是市场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品档案管理,都将基于一个统一的应用平台。这保证了各种不同的产品在数据、流程和应用上可以无缝集成,界面与操作完全一致,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分阶段部署不同的应用以及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升级。

这套信息管理系统从逻辑上划分为三层:表现层(客户端)、应用层、数据层。

表现层的应用程序与服务端的应用程序是相对独立的。表现层只负责发送服务请求,服务如何实现则完全由服务端负责,并且访问数据库的客户数量由服务端完全控制。这样一方面使得客户端和应用端的应用程序条理清晰,易于维护,同时也使数据库始终运行在最佳状态。

1)表现层管理界面、客户端、统计报表界面等。表现层将系统的操作界面与系统的功能实现分离开来。表现层不仅代表用户的操作界面,还屏蔽了系统与外界的接口,例如与各个业务系统间的接口,表现层将是它们中间的接口。将这些接口独立出来,遵循统一的标准,可以使多个业务系统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同时统一的接口可减轻与新系统相连的复杂程度。此外,将各种系统与核心的业务系统隔离开来,保证了系统的安全和独立。由于表现层的存在,内部系统的改进和变化被掩盖起来,用户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系统。表现层在实现上可采用普通客户端设备,或者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访问的浏览器客户端。表现层不存储任何数据。

2)业务层应用系统的业务逻辑实现层,是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它接收来自表现层的功能请求,是实现各种业务功能的逻辑实体,这些逻辑实体在实现上表现为数据库的触发器及存储过程及各种功能组件。

3)数据层,存储在高性能的文档数据库中的关键业务数据存放并管理各种信息。由于应用系统的最终功能可上映射为对数据库中表和记录的操作,在设计中将这一层独立出来,实现对各种数据库和数据源的访问,并使得应用层的设计和实现更集中于系统本身的功能。数据层主要是封装对数据库的访问,但也是系统访问其它数据源的统一接口。客户管理和数据挖掘的应用,也通过这一层来访问数据库。在内部局域网部署本系统后,局域网客户端通过程序直接访问所部署的应用服务器即可使用本系统,独立客户端或外部局域网可通过DDN 专线或拨号进入本局域网后即可使用本系统,公司分部局域网采用点对点VPN进行访问。

4)采用三层体系结构的优势在三层体系结构下,使系统中复杂的业务逻辑与数据逻辑分离,便于业务应用的扩展。同时,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上,利用软、硬件的集群技术,使系统整体性能得到提高。对业务系统数据库和其他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中间件访问,以加强数据的安全性和事务处理的一致性。

该平台是一个应用框架,统一的应用框架不仅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更重要的是,客户的应用升级、应用整合将从根本上得到保证,并且客户可以通过熟悉该平台来升级维护自己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的稳定性和需求变化性的矛盾。图2和图3中显示了底层通用模块的定义以及统一的平台界面。

图2 图3

目前在此基础上已经开发出了流程管理模块并且已投入使用,后续的各种应用层模块还在开发中。整套系统完成并上线运行虽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是这将会大大提高东方公司的办公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使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我们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是一个长期且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我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设计流程管理模块、图档管理模块、办公自动化(OA)模块已上线运行,但后续的工作还有很多,如接下来的经营管理模块、领导查询功能、工时管理模块等,只有将经营、流程控制、归档、统计查询这条主线贯穿起来才能充分显示出信息化给我们企业带来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明,唐帼丽,张英奎.现代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J].企业研究,2002(4).

[2] 刘丽文,黄燃东.我国企业实施ERP的外部环境及其风险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3).

[3] 田力.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0(8).

[4] 王怀诗.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简述[J].图书与情报,2000(2).

[5] 陈华,胡振鹏.企业信息化误区及其解决对策的探讨[J].江西社会科学,2003(6).

[6] 苏力.浅析企业信息化的误区[J].企业经济,2002(3).

[7] 刘培刚,孙建军.论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信息化模型[J].情报学报,2003(6).

篇11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企业的生存关键,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尤为重要。然而,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安全风险的数据,风险比其他行业大,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大。电力企业管理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任安全生产管理的风险在企业中存在。经历农电体制改革,电力部门政企被分开,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发生了重大改变。电力部门不再具有政府管电的行政职能。农电工统一收编后,电力企业的管理范围不仅增加了对农电工的人身安全管理,还增加了对农村触电事故的管理,增加了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范围。电力企业的负担加重,忽视了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导致了越多触电伤亡事故。

1.2 生产设备需更新,管理混乱

人和设备是电力公司生产的两大必要因素。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的生产设施都比较陈旧,设备维护工作和检修也没有做到位,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隐患,这些问题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电力企业对安全工具的管理混乱,而且有些工具质量也差,报废管理形同虚设,更有电力企业购买质量不合格的登高作业工具,使作业人员在工作当中存在安全隐患。

1.3 无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待完善

电力企业的生产员工经常违反规章制度,而且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例如违反劳动纪律,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电力企业经常会有临时工作需要处理,有时候进行维修的工作人员就不填写维修票而直接进行维修,有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导致伤亡。有些工作需要在停电的状态下进行,粗心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因为没停电或忘记验电再或者挂地线时就开始工作了,也会导致悲惨的事故发生。这些都是血的教训,然而有些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认为自己以从事这项工作很多年,经验丰富,不会有危险发生,往往悲剧就会发生。

2 强化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电力企业生产的首要目的是保证安全。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以安全为核心的电力企业才能够稳步发展,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但是,大多数电力企业存在许多生产安全问题,笔者根据现有的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电力企业能从中得到帮助。

2.1 增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电力企业的是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电力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涉及全民的安全问题。因此,企业应该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首先,电力企业领导者更应该知道它的重要性,将安全生产提到日程中来,督促员工生产过程中注意安全,既保护了自己的生命,又保证了他人的安全。其次,为员工提供安全管理培训。聘请专业人员对电力工作过程中涉及的安全问题、存在的隐患及如何防护进行讲解,提高员工对电力生产安全的重视意识。

2.2 完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电力企业的生产安全,还可以约束员工的行为,故此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电力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地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让员工去履行。还应该细化各种作业的操作标准规程,细则,注意事项等。杜绝员工的习惯性违规行为。企业必须要严格执行建立的规章制度,否则形同虚设,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电力企业对员工可以建立奖罚分明的制度。人都有惰性的一面,但是当有利益作为诱饵时,惰性就被缩小了。对工作中注意生产安全的员工进行奖赏,可以让员工继续保持积极的心态工作,还可以调动单位中的其他员工在生产或维修等工作中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作业。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惩罚,避免下次违规操作,更应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让其意识到按照操作规程工作的重要性,及违规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强其对生产安全的重视。

第三,国家也应该不断地完善保护电力设施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有关电力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确已经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还有完善的空间,特别是在电力设施保护方面。电力设施分布范围比较广泛,让想盗取或者破坏电力设施的人有机可乘。国家就应该修订严厉的法律法规,对这些人进行严肃处理 ,杜绝这类现象发生,为国民的安全提供保障。

2.3 更新电力企业生产设施,加强器具定置管理

篇12

典型案例的选择是进行《企业管理》教学的关键,案例选择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理解记忆程度。因此,老师在课前选择企业教学案例时,一定要遵循在普遍中找典型的原则,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生动案例。例如,一些老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过于盲从,常选择一些国外知名大企业的案例进行教学分析,如可口可乐、Apple、海尔等。这些国外的大公司虽然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和普遍性,但这与我国的实际国情并不相符,如此看来,这样的案例缺乏严谨性和说服力。我国中职学生的就业方向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不论是管理制度还是公司机制,都是无法与国外的大企业相提并论的,但它们却是立足于我国本土发展情况的成功案例,因此,老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尤其注意此类案例。恰当的案例,是成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首要条件,而好的案例要兼具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

2.营造良好的案例教学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老师个人魅力的重要表现。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老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的讲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其次,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和谐教学。与此同时,老师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案例展示、分析、讲解,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不再僵硬。

3.结合实践,强化《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学习效果

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现实状况联系紧密。老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实践与案例相结合,理论作指导,实践为根本,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要强调的是,实践教学要有相关的实习基地,这是保障学生在稳定的实习场所顺利实践的重要环节。实习基地的建立,是课堂知识的延伸,是课内结合课外、理论结合实践的表现。通过实践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可以使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企业管理知识,成为综合型的实用人才。

二、《企业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作用以及要注意的问题分析

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是指导企业管理具体实践的科学方法论,有助于企业也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中职学生学习《企业管理》课程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强调的是,《企业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与调研相结合,个性培养与共性培养相结合。同时,要讲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灵活应用、积极引导、鼓励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消化老师所讲授的内容。2.案例学习内容体系要恰当、符合实际,课程内容的设计要科学合理,这样才能够把最新的理论成果引入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大量信息。3.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各抒己见,共同决策,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4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方式模拟企业运作情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各种具体多样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13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电力生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衡量一名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思想觉悟高不高,关键是看对“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措施落实得深不深、细不细、严不严、力度大不大。

一、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1安全思想意识模糊,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目前,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上。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也有一些单位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既不认真分析,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规程制度,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班组的工作。

1.2不严格执行《安规》,经常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特别是配电修理工作容易发生无票作业。如某配电检修人员,在没有填写双标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现场工作,导致了一起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如一些人身死亡事故,就是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变压器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

1.3基层管理工作不到位,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轻视日常管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抓安全时紧时松,不能居安思危,管理松懈,出了事故才认真抓。不敢大胆管、大胆抓,有的是对工作情况不清楚而没法抓,有的是对司空见惯的“小”事碍于情面、怕得罪人而不去抓。检查督促不到位,只满足于传达与要求,缺乏跟踪检查、指导帮助和监督。对事故处理不严,往往存在姑息迁就的现象,使事故的发生得不到有效遏制。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1.4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存在安全隐患一些使用中的安全工器具质量堪忧。尤其是一些基层农村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器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明显损坏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

1.5管控力度不够均衡,安全工作力度不足,一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轻视日常管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应完善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二、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2.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安全意识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好《安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网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了解每―个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喜怒衰乐,既严格要求他们,又热忱关心他们。这是因为,电力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要应对随时发生的电力事故,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此外,我们还要对全体员工进行深人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真正做到三不伤害。

2.2坚持理论、制度、机制、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安全生产管理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要求。首先要坚持理论创新,树立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念。其次要坚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最大利益的变革,是在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面的一种新发明的结果。再次要坚持机制创新,关键是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要开展多层次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电力休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最后要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微机监控系统与网络结构可极大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3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各级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监察机关应能正确地理解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把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真正地落实分解到企业员工,组织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具有可行性的班组经济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让制度管人,让制度管事,把所有的规章制度真正执行到位,以制度与考核的约束来开展安全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一线生产岗位安全生产补贴,在考核奖惩上,要求他们足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中应该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真正实现生产者“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观念的转变,可以肯定地说,只有从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到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在安全思想由强制性到自觉性的一次质的飞跃,才能够从事故源头上发挥遏制不安全因素的作用,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2.4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必须从严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抓细抓实。在一些电力安全事故中,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酿成了事故。一些工作人员或者是贪图省事,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建议对多发性和重复性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提高改进办法,并形成规定和制度,治理薄弱环节。例如,可在企业中制定可操作性的“工艺、工序安全责任书”、“现场作业安全手册”、“工艺、工序管理卡”等标准化管理制度。这些标准化管理制度,应尽量简明详尽,操作性强,使每一个职工都能了解所从事的工作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此外,还应做好事故通报汇编工作,事故通报汇编是血的教训,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又如,可在企业里推行安全生产责任追溯制度,对发生的责任事故和未遂事故,一定要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让事故责任人及其相关人员受到应有的教育并从中汲取教训。

2.5加强安全工器具的质量管理其一,要求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到期的,己损坏的和定期试用中检查到不合格的工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并破坏至不能使用。要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工器具转售(租)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使用。其二,要严格外包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发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认真行使安全监督职能。其三,要制定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对使用的工器具,需要的材料,修试记录、验收记录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

2.6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创新并与国际安全生产管理先进水平接轨的重要体现。以往的安全管理手段在预见事故的水平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上不尽人意。安全风险管理是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方法。它综合运用系统工程这一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确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控制措施,达到预防、控制隐患和事故。

开展安全风险管理是对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诊断,做到心中有数,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是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广泛的业务培训。全体职工在参与这项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深入学习安全生产各项规程和规章制度,可以提高安全意识,熟悉和掌握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定、规章制度。尤其要通过安全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事故的处理能力。

三、 结束语

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全员参与、全过程的特点,并受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制约。电力生产事故大多是能够防止的,只有不断加大安全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严格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电力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才能将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