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品质工作计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品质工作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品质工作计划

篇1

目前,某某质量部人力严重短缺,仅有12人,其中6人为20**年新员工。但是职责范围甚广,包括:进料,制程控制,入库,出货,投诉处理,还要包括体系完善,部门建立等,因此,品质管理工作越来越需要系统化,标准化。

1.1 组织架构

1.2 部门职责

为贯彻质量管理体力,促进公司产品品质管理及质量改善活动,保证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及优质的服务,以达到公司利益最大化,暂定以下职责:

a,贯彻公司质量方针,不断完善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确保iso9000、ts16949 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将来的iso14000和ce、ul等认证能持续运行并有效执行;

b,根据公司质量目标,督导各部门建立相关品质目标,负责对各部门的品质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业绩和生产情况组织检讨,规划;

c,负责公司各种品质管理制度的制订与实施,组织与推进各种品质改善活动,如“qcc品管圈活动”、“5s活动”等;

d,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落实到各相关部门(人),建立并完善品质考核制度办法,执行“每一道工序严格把关,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依据,作业有标准,层层有监督”;

e,制定本部门考核制度,组织实施绩效管理;并提供各项质量问题统计数据,配合行政部对各部门绩效考核过程进行监督;

f,制定质量管理培训计划,开展全面的质量管理教育活动。定期组织检验员、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操作员等不同岗位的质量教育培训,强化质量管理,提高公司全员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

g,加强对有关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及技术要求等信息的收集、整理,然后发行到相关部门及人员学习掌握,并落实执行;

h,参与特殊订单的审核与产品设计,并制定出相应的检验规范以及质量控制计划;

i,负责样品的检验,将检验结果反馈到相关部门,促进项目改善,并按照质量控制计划归档相关文件;

j,落实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参与公司合格供应商的评定; k,参与新设备/模具/夹具/量具的台帐管理,检测确认,系统分析,并将检验记录反馈相关部门;

l,按照规定的作业流程,参考检验标准或检验规范对原辅材料,外协品,半成品及成品进行检验,巡视检验,形成书面检验记录反馈相关部门;

m,配合经营人员进行客户投诉处理,主导异常原因分析并将改善措施切实执行,验证,减少内外部客户投诉,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n,负责编制年、季、月度产品质量统计报表,建立和规范原始检验记录、统计报表、质量统计审核程序;对产品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考核,并提出改善产品质量的措施。

o,负责定期进行质量工作汇报。定期在生产会议中口头或书面汇报,对于重大质量事故,组织专题分析会集中汇报,特殊应急情况向上层汇报。

p,依照质量事故处理条例负责公司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q,严格控制员工编制、仪器设备维修费和检测用化学用品、药剂的消耗和浪费,合理安排作业班次,不断降低检测费用,控制成本

r,负责相关文件,记录,信息的管理,保证产品实现过程的可追溯性

s,与其他部门相关工作的协调管理

t,完成上级临时交办的各项任务

以上内容为质量部的相关工作职责

年度品质工作计划范文(二)一、总则

20**年是公司实施调整后“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为确保实现 “二五”质量子规划,公司确定20**年质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加强质量责任体系建设,以责任管理为中心,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完善及推行公司质量管理目标体系,继续强化过程监督、检查、考核工作,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精品工程,建设质量效益型企业。

二、执行范围

公司各相关部门、各分(子)公司、各项目经理部。

三、20**年公司质量目标计划

(一)质量通用目标

1、工程质量目标

(1)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

(2)重大质量事故为零。

2、质量管理目标

(1)进场材料质量检验试验率100%,使用合格率100%。

(2)工序自检率100%。

(3)工序专检率100%。

(4)分项、检验批一次交验合格率75%。

(5)应检工序检测实验率100%,合格率100%。

(6)特别重要工序、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识别率100%、控制率100%。

(7)工程技术资料要与工程实体同步。

(二)专项管理质量目标【品质年度工作计划】

1、建设公司各分(子)公司

(1)质量检查目标

①大、中型项目每月检查率100%。

②小型项目每月检查率30%。

(2)质量培训目标

①20**年公司质量教育培训率85%。

②两级公司班子成员培训8小时以上。

③公司质量管理人员培训30小时以上。

④各工种操作人员质量意识培训4-8小时。

2、项目经理部

(1)质量检查目标

周检率100%,工序检查执行率100%。

(2)质量培训目标

①工程类管理人员质量培训16小时。

②各工种操作人员质量意识培训4-8小时。

(三)各专业工程质量目标及细化目标

见重庆南江建设工程公司文件《渝南建司〔20xx〕09号》。

四、质量工作重点及措施

1、以责任管理为中心,加强质量责任体系建设

贯彻落实质量责任制是干好质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实现全员管理,层层落实质量责任,分解细化各层次的工作目标和工序目标。操作人员要认真履行自身的质量职责,质量管理人员要做好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严把质量关,强化质量 检查和监管职能。各分(子)公司、项目经理部,在20**年的质量

工作中,要以责任管理为中心,加强质量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把公司的质量工作和质量目标分解到每位员工身上,落实到基层,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

2、继续推行质量目标管理体系

质量目标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工作的目标,公司20xx年质量目标管理体系运行效果比较明显,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不完善之处。20**年各分(子)公司、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20**年质量目标管理体系的要求,认真谋划本单位的质量工作,分解公司的质量通用目标和专项管理质量目标,进一步完善质量目标管理体系。既要制定工程实体质量目标,又要制定质量管理目标,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办法,对工程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实现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控制。

3、认真做好质量计划工作

做好计划是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两级公司要安排年、季、月的质量工作计划,要做项目质量计划、质量检验计划和质量周计划。项目的质量计划的编制要有针对性,要识别出项目的特别重要工序、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对这些工序提出的质量控制要求详细、具体。公司在20**年的质量计划审核工作中,将采取质量计划由专家组进行审核的方法,使项目质量计划真正成为项目质量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质量检验计划是质量计划的延伸,是指导施工现场质量检查 的依据。项目周计划是质量检验计划的具体展开,是保证质量的过程控制的小阶段计划,各项目部一定要做好。

4、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搞好质量培训工作

20**年要继续做好质量意识教育和进行质量培训工作,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要贯彻 “干就干好,做就做精”的质量理念为核心,对全体员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创优意识教育,大力宣传“干精品工程,树立公司品牌形象”的思想,加快公司向质量效益型企业转变的步伐。同时,两级质量管理部门要做好本系统的质量培训工作,加强对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质量法律 法规、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现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质量改进基础知识、质量检验方法、系统的分析问题的方法等方面培训,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5、强化过程控制,加大监督、检查、考核力度

20**年公司质量系统要继续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工作。两级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要按照公司对施工现场检查率的要求完成检查工作,对每个施工现场都要监管到位。要制定检查计划,检查计划内容要对工程特别重要工序、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监管做出详细说明。在检查过程中要对工程特别重要工序、关键工序、特殊工序逐一进行检查和监督,在项目的质量管理中要做好质量的过程控制。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管理,让产品质量在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处于受控状态。质量管理人员要组织好“三检制”工作,“自检”必须认真完成,“专检”要用数据说话,工序的各种检试验要按规定要求完成,精细要求,严格控制,把好质量关。同时要做好考核工作,优奖劣罚,责任到人。

6、加强工程创优工作

20**年的工程创优工作比较艰巨。各分(子)公司、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创优计划要求,谋划好本单位的工程创优工作,认真制

定工程创优计划,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创优计划要求进行过程控制,使创优工程的每个工序的质量达到创优计划的要求。同时搜集整理创优工作的相关资料,确保实现公司创优工作计划。

7、加强质量信息的反馈与沟通

20**年质量系统要加强质量信息的反馈与沟通工作。各项目经理部要及时上报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完成情况、质量周计划的执行情况、现场不合格品的发生情况以及现场质量管理和工程实体情况等信息,公司两级质量管理部门要及时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认真统计分析,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把施工中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和科学分析,研究工程质量的波动情况,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和规律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到各施工现场,做为施工现场的借鉴经验,达到保证和改进质量的目的。

8、加强对分包工程的管理

公司要组织做好对分包工程的管理。要严格审核分包队伍的资质,要选择符合公司要求的分包队伍。质量管理部门对分包工程管理过程中,要求分包队伍的质量管理必须符合公司质量管理的要求,要求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人、证一致,分包队伍施工完每个检验批,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发包单位质量检查员进行专检,专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未经发包单位质量检查员进行专检合格的,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在对分包工程实体质量控制的同时,督促分包队伍做好质量管理资料和保证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使分包工程的质量管理和工程实体质量都符合公司要求。质量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分包队伍的考核工作,把符合公司质量管理要求的分包队伍做为公司长期合作的伙伴。不符合公司质量管理要求的分包队伍,要取消其在公司

年度品质工作计划范文(三)一.目的:

根据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订并组织实施本部门的质量管理计划和目标,组织下属开展标准化体系的完善、维持以及产品的标准管理、产品质量事故处理等工作;组织下属开展原辅材料、成品和生产过程检验、检测等工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控制检测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公司各部门业务和客户的需要。

二.组织架构

由于公司的规模逐渐扩大,产品越来越丰富,业务量也会越来越大,工作重心将相应变化,为适应目前生产需要,暂时组织结构如下图1所示,后续需要增加检验员

我希望增加的检验员要求素质比较高一点,现有的质检员再培训也只能做到防止不良品出货,而不能

计划将在组织后期发展需要,品质部还需要建立供应商质量管理,出货检验等。因此,品质管理工作越来越需要系统化,标准化。

三.人员规划:

计划人数为5人:

1.iqc的进料检验人数从目前的2人提升为5人。并成立专的iqc进料检验组。

2.iqc来料不良批次数目标为≥94%,为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有一名专业的sqm工程师进行供应商的管理的辅导,并且由此人兼任iqc组长一职。

3.为了增强品质部的数据分析改善能力,完善公司的iso程序,需要增加一名品质文员,并由此人兼任文控

4.为减少产品开发中存在的品质隐患,提升制程的品质管控能力,减少客诉不良,处理外发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品质主管直接负责。

5.每一处外驻工厂需要配置1名技能全面的外驻主管和2名品质检验员,以达到对外驻品质进行监控的目标

四.区域规划:

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公司的品质管理体系越来越完善,品质部人员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品质部的工作区域已不能适应日异发展的需要,因此品质部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能够容纳足够多人员的工作区域。

五.部门职责

为贯彻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公司产品品质管理及质量改善活动,保证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及优质的服务,以达到公司利益最大化,暂定以下职责:

1,贯彻公司质量方针,不断完善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确保iso9001:20xx质量管理体系能持续运行并有效执行;

2,根据公司质量目标,督导各部门建立相关品质目标,负责对各部门的品质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业绩和订单情况组织检讨,规划;

3,负责公司各种品质管理制度的制订与实施,组织与推进各种品质改善活动。

4,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落实到各相关部门(人),建立并完善品质考核制度办法,执行“每一道工序严格把关,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依据,作业有标准,层层有监督”;

5,制定本部门考核制度,组织实施绩效管理;并提供各项质量问题统计数据,配合行政部对各部门绩

效考核过程进行监督;

7,制定质量管理培训计划,开展全面的质量管理教育活动。定期组织检验员、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操作员等不同岗位的质量教育培训,强化质量管理,提高公司全员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

8,加强对有关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及技术要求等信息的收集、整理,然后发行到相关部门及人员学习掌握,并落实执行;

9,参与特殊订单的审核与产品设计,并制定出相应的检验规范以及质量控制计划;

10,负责样品检验,将检验结果反馈到相关部门,促进项目改善,并按照质量控制计划归档相关文件; **,落实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参与公司合格供应商的评定;

12,按照规定的作业流程,参考检验标准或检验规范对原辅材料,外协品,半成品及成品进行检验,巡视检验,形成书面检验记录反馈相关部门;

13,配合商务进行客户投诉处理,主导异常原因分析并将改善措施切实执行,验证,减少内外部客户投诉,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14,负责编制年、季、月度产品质量统计报表,建立和规范原始检验记录、统计报表、质量统计审核程序;对产品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考核,并提出改善产品质量的措施。

**,负责定期进行质量工作汇报。定期在生产会议中口头或书面汇报,对于重大质量事故,组织专题分析会集中汇报,特殊应急情况向上层汇报。

16,依照质量事故处理条例负责公司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17,负责相关文件,记录,信息的管理,保证产品实现过程的可追溯性

18,与其他部门相关工作的协调管理

19,完成上级临时交办的各项任务

六.岗位说明

为了合理,高效地完成部门工作职责,让部门所有人员能各司其责,有的放矢,特制定各岗位相应工作职责。

1.品质主管

岗位目的

根据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订并组织实施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目标,组织下属开展标准化体系的维持以及产品的标准管理和产品质量异常处理等工作;参与新产品的质量策划,作出相应预防措施,控制检测费用和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定期执行质量工作汇报,以满足公司各部门业务和客户的需要。

根据公司发展和体系管理的需要以及本部门质量检验和检测工作计划和目标,供应商的选择、辅导、考核,材料异常的处理,组织下属开展原辅材料检验、检测等工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生产现场材料异常情况即时处理,合理安排并考核下属工作,生产品质报表的作成,主管不在时主管事务。

岗位职责

3.qe 工程师

岗位目的

根据公司业务和客户的需要以及本部门质量工作计划和目标,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及相关产品认证的实施与审核,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要求的跟进,作成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及检验规范,对生产检验起指导作用,主导客户投诉与客户退回品的调查与处理,外发工厂异常的跟踪。

4.文员兼文控

岗位目的

根据公司业务和部门工作的需要,制作部门人事管理报表,各类文件的收,发控制存档,部门内办公用品的管理,各类品质报表的作成,和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为本部门领导和员工提供服务和业务便利,以实现本部门的质量管理目标。

5.外驻领班

岗位目的

根据公司发展和体系管理的需要以及本部门质量检验和检测工作计划和目标,组织下属开展来料、出货和生产过程检验、检测等工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生产现场异常情况即时处理,合理安排并考核下属工作,生产品质报表的作成,外驻日常事物的处理。

岗位职责

七.体系管理

根据目前现状,我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有待完善,为了很好的配合公司业务和客户需要,我们必须更新或者重新制定适合的作业程序,操作标准,检验指导书以及各种质量记录报表,完善品质管理制度及改善提案制度。

1.完善公司质量目标,根据公司实际生产状况制定20xx年度公司质量目标。督促各部门分解公司质量

目标建立自己部门工作目标,并健全目标统计办法。

2. 完善纠正与预防措施,做到有异常即改善,有行动有监督,有效果要管理。

3. 加强不合格品控制,完善标识和追溯系统。

4. 设计统计报表,完善质量记录和质量统计,目前计划质量周报和月报,对供应商质量统计,生产线各工序的质量统计,客户投诉的统计分析,为生产提供改善方向。

5.实行改善提案制度,全员参与,提高公司生产效率和质量出谋划策。

八. 标准化管理

标准的作业程序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从质量手册出发,按照手册的流程,保证每项任务都能有合理的作业程序

1.目前紧急需要执行的有以下几点:

1.1.更新并完善程序文件,并对流程性作业程序配上流程图

1.2更新并完善作业指导书

1.3拟订质量记录及各种统计报表并分析

1.4各种改善措施效果确认后的标准化管理,尽量避免再次发生。

2 .检验标准

2.1 外部标准

目前整理好的标准按照发行组织或国家或企业,行业进行了整理,已经装入文件夹并作好了标识和清单,便于查询。

后续工作中,我们会定期进行标准搜索,更新现有标准或收集新标准,以适应发展需要。

2.2公司标准

为了能让操作员和检验员更清楚,更直观的查阅标准,下阶段将完善公司目前的标准,更新部分标准,并制定一些目前公司没有的标准供检验需要。

其次,针对某些特殊订单,特别制定品质工程图,对订单所有工序进行质量控制,严格把关,保证质量,令客户满意。

3.存在的不足

我们现在的工作都强调了 “检验”的品质作用,忽略了 “早期预防”“后期改善”的作用,没有依照 p-d-c-a循环来实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订单审核时将潜在的影响模式及效果分析整理出来,形成文件,为后续生产和检验做参考

2..随时关注客户变化,及时将变化通知到相关部门

3..检验记录的完整性,定期将记录作出报表,召开生产品质会议,将异常情况及时通报生产实施改善

4.所有异常调查出原因后,除进行质量事故处理外,还需要作出行动改善措施或者方案,落实到操作中去,质检员随时关于改善效果,保证措施的执行性和有效性

严格做到 计划 – 实施 – 确认 – 维持与改善 的程序。

九.供应商(包括外协)质量管理

目前,品质部对供应商的管理还处于模糊阶段,仅仅是对问题起到了反馈作用,实际上没有监督控制。为了保证外协产品的高质量纳入,计划实施:

1. 签定质量保证协议

2. 必要时提品质量计划,跟进生产

3. 与供应商携手加强来料箱卡,数量,包装外观等确认

4. 生产线上质量检验,异常及时反馈品质部

5. 作成供应商质量月报表,定期召开供应商质量会议

6. 跟进供应商质量改善行动

7. 供应商审核与评价

篇2

二、监(检)测的商品品种

商品质量监测的商品品种有:

食品类:大米、面粉、食用植物油、豆制品、水发产品、罐头、蜜饯、裱花蛋糕、饼干、调味品、酱油、醋、茶叶、红酒、啤酒;汤圆(元宵)、粽子、绿豆糕、月饼;儿童膨化食品、油炸小食品、果冻、奶粉;冷冻饮品、碳酸饮料、含乳饮料、液体乳等。

家电类商品: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电器装置的开关、家用和类似用途的插头插座、普通照明用镇流荧光灯、液体加热器等。

装饰材料类商品:贴面人造板、乳胶漆等。

美容洗涤类商品:染发产品、护肤品、洗洁精、洗衣粉等。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和检测箱检测的商品品种有:

饮料、葡萄酒、果酒、饮料、液态奶、蜂蜜、味精、食醋、酱油、豆腐、肉肠、粉丝、馒头、大米、面粉、蔬菜、水果等。

三、商品质量监(检)测的抽样

商品质量监(检)测的样品应随机抽取。监测所需检验用样品,按被监测人进货价购买,监测所需备份样品由被监测人无偿提供,检测合格的,退回被监测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所需样品由经营者无偿提供,经检验合格后,除已经损耗或者不具有正常使用价值外,样品应返还经营者。

四、商品质量监(检)测任务

商品质量监测的任务是:监测西安市辖区经营场所内的36种商品共1*0个批次。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和检测箱的任务是:每辆食品安全检测车每月需检测样品20个,每个食品安全检测箱每月需检测样品10个,市局系统4辆食品安全检测车、150个食品安全检测箱全年共检测样品总数为18960个。

五、时间安排

商品质量监测按季度进行,全年共组织4次。每次监测的商品品种、监测抽样的场所、实施监测的时间等由市局适时另行发文通知。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时间由各分、县局消保部门和工商所安排制定。

六、组织实施

西安市辖区内的商品质量监测工作由市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组织实施。主要负责:制定监测计划、申报监测经费、确定承检单位、制作监测文书、组织现场抽样、分析监测数据、监测信息和组织不合格商品清查等。

承检单位主要负责:制定监测方案(内容主要包括被检测商品的抽样数量、检验项目、执行标准、判定原则和经费预算)、实施现场抽样、开展质量检验、进行数据统计。

各分、县局及其相关工商所负责配合市局消保处开展商品质量监测工作,主要是协调现场抽样、维护抽检秩序、送达监测文书等。

篇3

近年来,中国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按照食品的原料和加工工艺不同,食品分为: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茶叶,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食糖,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特殊膳食食品及其他食品共28大类525种。目前,全国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4.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72%,产量和销售收入占主导地位;规模以下、10人以上企业6.9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18.7%;10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35.3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9.3%(见图1)。

据统计,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1586.95亿元人民币(不含烟草),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8%,同比增长23.5%。其中,粮油加工、肉类加工、乳制品加工等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增长率均超过20%。2006年,中国食品工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分别达到:小麦粉5193万吨、食用植物油1985.5万吨、鲜冷藏冻肉1112.5万吨、乳制品1459.6万吨、啤酒3515.2万千升、软饮料4219.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8.2%、17.5%、24.0%、23.5%、14.7%和21.5%。2007年1月至6月,食品工业总产值累计1281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9%。啤酒、食用油、饮料、味精等食品的总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当前,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部分食品企业加工技术和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啤酒等行业的大型企业普遍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膜分离、物性修饰、无菌冷灌装、浓缩、冷加工等加工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缩短了中国食品加工技术和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二是企业质量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共有10.7万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资格,2675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三是产品结构趋于优化,有效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精深加工食品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如液体乳产量占到乳制品总量的85%以上;软饮料制造业打破过去一直以碳酸饮料为主的局面,形成了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饮料、茶饮料等多元化发展的态势;粮油行业中,特制二等以上的精制小麦粉占小麦粉总产量的65%;标准一等米以上的精米占大米总产量的88%,特等大米在大米中所占比重达到33.9%;一级油、二级油(分别相当于原国家标准中的色拉油和高级烹调油)在食用植物油中所占比重合计达到58.5%。

2.食品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食品总体合格率稳步提升。2006年全国食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77.9%。2007年上半年,食品专项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了85.1%。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并呈上升态势(见图2)。

二是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质量呈共同提高的格局。2007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质量平均合格率为89.2%,其中有14个省达到90%以上。

三是重点行业的食品质量达到较高水平。经过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专项整顿,中国28大类525种食品质量安全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日常大量消费的重点行业的食品质量提高显著。据统计,中国消费量最大的前10类食品分别为:食用油、油脂及制品,酒类,水产制品,粮食加工品,饮料,肉制品,乳制品,调味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食糖。2007年上半年,除水产制品抽样合格率为85%外,其余9类食品专项抽查合格率均在90%以上,肉制品抽样合格率达到97.6%(见图3)。

3.优质食品成为市场主导产品

随着食品产业的发展,食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优良。2006年,销售收入排名前100家的食品企业销售总额占全行业比重达24.9%;乳制品行业10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4.7%;饮料行业10强企业产量占全行业的39.5%;制糖行业10强企业产量占全行业的43.6%;肉制品50强企业的生产能力和销售量占整个行业的70%;啤酒行业中100万千升以上的8家企业集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7%;葡萄酒产量前10位的企业占全国葡萄酒产量的62.1%;方便面行业中最大的3家中国名牌企业占据中国国内市场份额的76%。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高

1.安全优质的品牌农产品快速发展

优质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农业标准化能力显著提高,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品牌农产品已成为出口农产品的主体,占到出口农产品的90%。近5年来,绿色食品出口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长,已得到40多个贸易国的认可。截至目前,全国有无公害农产品28600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4600个,面积2107万公顷;有5315家企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14339个,实物总量7200万吨,认证产地面积1000万公顷;经认证的有机食品标志使用企业600家,产品总数2647个,实物总量1956万吨,认证面积311万公顷;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39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100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近3500个,带动种植面积超过3333万公顷。

2.农产品质量合格率持续上升

根据2007年上半年的监测结果,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93.6%;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8.8%和99.0%;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的平均合格率为99.6%,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污染监测合格率为91.4%,产地药残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三)进出口食品质量保持高水平

中国是食品进出口大国,多年来食品进出口不断增长。2006年,食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04.48亿美元(不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下同),同比增长了21.45%(见图4)。

1.出口食品安全得到保障

2006年,中国出口食品2417.3万吨,货值266.5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3.29%和16.0%;出口食品货值列前10位的品种分别为:水产品、水产制品、蔬菜、罐头、果汁及饮料、粮食制品、调味料、禽肉制品、酒、畜肉及杂碎(见图5)。

中国食品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按贸易额排序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日本、美国、韩国、香港、俄罗斯、德国、马来西亚、荷兰、印度尼西亚、英国(见图6)。

多年来,中国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据统计,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出口到美国的食品分别为9.4万批和5.5万批,被美国检出的不合格食品分别为752批和477批,合格率分别为99.2%和99.1%;出口到欧盟的食品分别为9.1万批和6.2万批,被欧盟检出的不合格食品分别为91批和135批,合格率分别为99.9%和99.8%。日本是中国最大的食品进口国,2007年7月20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日本2006年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显示,日本对中国食品的抽检率最高,达15.7%,但中国输日食品的抽检合格率也最高,达99.42%;其次是欧盟(99.38%);第三是美国(98.69%)。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食品主要来自内地。香港特区食物环境卫生署2007年上半年两次大规模食品抽样检测表明,香港地区食品整体合格率分别为99.2%和99.6%。

2.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

2006年,中国进口食品2027.3万吨,货值133.9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7.94%和25.11%。进口食品货值列前10位的品种分别是:植物油、水产品、谷物、食糖、乳制品、酒、烟草及制品、禽肉及杂碎、油料作物、粮食制品(见图7)。

中国的进口食品来自世界上143个国家和地区,向中国出口食品货值列前10位的国家分别为:马来西亚、俄罗斯、美国、印度尼西亚、阿根廷、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法国(见图8)。

多年来,中国进口食品的质量总体平稳,没有发生过因进口食品质量安全引起的严重质量安全事故。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进口食品口岸检验检疫合格率分别为99.29%、99.46%、99.11%和99.29%。

二、食品监管体制和监管工作

为保障食品安全,中国政府树立了全程监管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监管工作格局。根据中国国情,2004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决定》,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分工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了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明确了责任。该决定将食品安全监管分为四个环节,分别由农业、质检、工商、卫生等四个部门实施。其中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由农业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监督和日常卫生监管由质检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由工商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由卫生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进出口农产品和食品监管由质检部门负责。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形成了严密、完整的监管体系。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立足当前,规划长远,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长效机制。中国政府坚持从源头狠抓食品质量安全,完善食品监管的各项基本制度,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一)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2001年中国启动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蔬菜中高毒农药残留和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控制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最为关心的高毒农药、兽药违规使用和残留超标问题;以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市场准入三个环节管理为关键点,推动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监管;以开展例行监测为抓手,推动各地增强质量安全意识,落实管理责任;以推进标准化为载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监管能力逐步增强,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二)建立并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中国政府于2001年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这项制度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生产许可制度,即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具备原材料进厂把关、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检验设备与能力、环境条件、质量管理、储存运输、包装标识、生产人员等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销售食品;二是强制检验制度,即要求企业履行食品必须经检验合格方能出厂销售的法律义务;三是市场准入标志制度,即要求企业对合格食品加贴QS(质量安全)标志,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承诺。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截止到2007年上半年,共向生产企业颁发了10.7万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食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同类食品的90%以上。同时,加强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的监管。截止到2007年6月底,共撤回、撤销、吊销和注销了1276张达不到标准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根据食品生产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的进度,国家质检总局分批公布了获证产品的生产企业名单,分期公告了未获证和无QS标志食品不得进入市场销售,警示消费者不要使用。

(三)加大食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力度

中国政府对食品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这项制度自1985年建立以来,不断加大力度,突出重点,提高有效性。近年来,重点抽查了乳制品、肉制品、茶叶、饮料、粮油等日常消费的主要食品,重点对食品生产集中地的企业、小作坊进行了抽查,重点检验了食品的微生物、添加剂、重金属等卫生指标,并对质量不稳定的小企业重点进行了跟踪抽查。通过加大抽查频次,扩大抽查覆盖面,基本实现了抽查一类产品、整顿一个行业的目标。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共对7880家企业的11104批次食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同时,对抽查中发现有问题的产品和生产企业,加大了整改、处罚的力度。一是严格执行公告制度。对抽查中发现质量问题严重的355家企业355批次产品公开曝光,同时,积极宣传“优秀企业、优质产品、优良品牌”,240家获得“中国名牌”和548家获得“国家免检”称号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赞誉。二是严格执行整改制度。对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督促严格整改,按时复查,复查不合格的,责令停产整顿,整顿期满后再次复查仍不合格的,吊销营业执照。三是严格实行处罚制度。对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食品,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四)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的专项整治力度

中国存在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决定了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目前,10人以下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对从事传统、低风险食品加工的小作坊,中国坚持“监管、规范、引导、便民”的工作原则,一方面通过关停并转等方式,让小作坊尽快达到市场准入条件;另一方面强化监管措施,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近年来对小企业小作坊重点实施了四个方面的监管:一是基本条件改造,达不到要求的不得生产;二是限制销售范围,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销售范围不得超出乡镇行政区域,不准进入商场、超市销售;三是严格限制预包装,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在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之前不得使用相应包装,防止其乔装打扮混入市场;四是公开承诺,小作坊必须向社会公开承诺不使用非食品原料,不滥用添加剂,不使用回收食品作原料,产品不进入商场、超市销售,不超出承诺区域销售,确保食品达到最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经过整治,2006年食品小作坊的平均抽样合格率提高到70.4%;截至2007年6月底,已取缔5631家,强制停产8814家,5385家整改后达到准入要求。

(五)推行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

建立并实施了以“三员四定、三进四图、两书一报告”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三员四定”即按照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的方式,确定质检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员到乡镇(办事处)负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具体监管工作,乡镇政府协管员协助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社会信息员收集提供各种食品质量安全违法信息。“三进四图”即进村、进户、进企业,调查摸底,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档案,制定企业变化动态图、食品行业分布图、监管责任落实图、食品安全警示图,实施动态监管。“两书一报告”即政府签订责任书,企业签订承诺书,质检部门定期写出食品安全报告。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区16030个,确定食品安全专职监督员25346人,聘请政府协管员72474人,聘请社会信息员106573人。2006年,各级质检部门共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90万次巡查。

(六)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

深入实施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倡导现代流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推进经销企业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以及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制;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完善食品质量监测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销毁、公布制度;加强畜禽屠宰行业管理;打破地方封锁,鼓励质量优、信誉好、品牌知名度高的食品在全国流通;健全社区食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集中力量整治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印制品。

(七)加大餐饮等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餐饮卫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中国政府在餐饮业卫生监管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加大对餐饮卫生的监管力度,制定并落实《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强餐饮环节监管。二是推进餐饮业、食堂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完善和加强食品污染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设。三是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查处大案要案,并及时向社会通报。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年,卫生部门检查各类餐饮单位和学校集体食堂204万余户次,查处涉嫌非法生产经营食品案件4.5万余件,取缔无卫生许可证生产经营单位2.5万余户。四是加强学校卫生工作,部署开展全国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专项检查工作,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五是开展食品危险性评估,科学食品安全预警和评估信息。

(八)全面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为解决一些地区、一些食品的假冒伪劣问题,全面开展了食品质量安全区域整治。组织实施了“百千万工程”,围绕确定的重点区域、重点加工点、重点加工户及加工的食品,采取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加强标准和检测等技术力量建设、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服务、推动组建食品行业协会、加大执法打假力度等措施,解决了一批区域性制售假冒伪劣问题。同时,工商、质检部门不断加大食品执法打假工作力度,以食品质量安全为主线,突出生产加工源头,部署开展专项执法打假行动,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证照皆无的制假制劣黑窝点。2006年,质检部门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4.9万起,查获假冒伪劣食品货值金额4.5亿元人民币。工商部门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共出动执法人员560万人次,检点食品市场1.6万个,检查食品经营主体1040万户次,取缔无照经营15.18万户,吊销营业执照4629户,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6.8万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案件48件,对1.55万吨不合格食品实施了退市。

(九)强化风险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建设

建立了全国食品安全风险快速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积极开展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风险监控,通过动态收集和分析食品安全信息,初步实现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和早处理。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包括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预警和快速反应,做到立即报告、迅速介入、科学判断、妥善处置。

(十)建立健全食品召回制度

这项制度分为主动召回和责令召回两种形式,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食品召回的责任主体,要求食品生产者如果确认其生产的食品存在安全危害,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主动实施召回;对于故意隐瞒食品安全危害、不履行召回义务或生产者过错造成食品安全危害扩大或再度发生的,将责令生产者召回产品。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在开展食品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中,对发现存在致病菌、化学性污染、使用非食品原料等重大安全隐患的食品加大了召回力度,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了生产企业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降低了不安全食品可能带来的危害,切实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十一)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中国政府重视食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企业食品安全诚信档案,建立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红黑榜制度,并充分发挥各类商会、协会的作用,促进食品行业的自律。大力实施扶优扶强措施,采取政策、行政、经济的手段,对重信誉、讲诚信的企业给予激励,努力营造食品安全的诚信环境,创造食品安全诚信文化,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诚信意识。逐步完善食品安全诚信运行机制,全面发挥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规范、引导、督促功能。加强企业食品安全诚信档案建设,推行食品安全诚信分类监管,重点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登记档案信息系统和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分类数据库,广泛收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信息、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消费者申诉举报信息,做到掌握情况,监管有效。近年来,采用最新网络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实施电子监管网终端查询,及时、方便、快捷、有效地辨别食品真伪,维护了消费者利益,打击了假冒伪劣行为,促进了企业诚信建设。

多年来,中国食品生产种类不断增加,数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保障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中国政府也清楚地看到由于受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国食品安全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将重点打击生产加工中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不按标准生产,滥用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三、进出口食品的监管

(一)进口食品的监管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建立了一整套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保障措施,确保了进口食品的安全。

——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按照WTO/SPS协定及国际通行做法,中国政府对肉类、蔬菜等高风险进口食品实行基于风险管理的检验检疫准入制度,包括:对出口国申请向中国出口的高风险食品开展风险分析,对风险可接受的食品与出口国主管部门签署检验检疫议定书,对国外生产企业实施卫生注册,对动植物源性食品实施进境检疫审批等。如果出口国发生了动植物疫情疫病或严重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暂停可能受到影响的食品进口等。

——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进口食品到达口岸后,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实施检验检疫,只有经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允许进口。入境地海关凭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入境货物通关单办理进口食品的验放手续,之后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在检验检疫时如发现质量安全和卫生问题,立即对存在问题的食品依法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2006年,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口口岸共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2458批。2007年上半年,共检出896批,均依法作出退货、销毁或改作它用处理,确保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食品质量安全。

——完善的质量安全监控制度。在依法对进口食品实施检验检疫的同时,对风险较高的食品以及在口岸检验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食品和项目实行重点监控。对发现严重问题或多次发现同一问题的进口食品及时发出风险预警,采取包括提高抽样比例、增加检测项目、暂停进口在内的严格管制措施。

——严厉的打击非法进口制度。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与海关总署建立了关检合作机制,联合打击非法进口食品行为。2006年与欧盟委员会签署了《中欧联合打击非法进出口食品行为合作安排》,明确了双方将通过开展信息通报、技术合作、专家互访和联合专项打击行动措施等,共同打击欺诈、夹带、非法转口、走私等非法进出口食品行为。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仅非法进口肉类就查获12292吨。

(二)出口食品的监管

中国政府按照“预防为主、源头监管、全过程控制”的原则,建立健全了以“一个模式,十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一个模式,就是出口食品“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这个生产管理模式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出口食品的实际,是出口食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主要出口食品,特别是肉类、水产、蔬菜等高风险食品基本实现了“公司+基地+标准化”。

十项制度,包括源头监管三项:对种植养殖基地实施检验检疫备案管理制度、疫情疫病监测制度和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工厂监管三项:严格实施卫生注册制度,全面实行企业分类管理制度,稳步推行高风险食品大型出口生产企业驻厂检验检疫官制度;产品监管三项:对出口食品的法定检验检疫制度、质量追溯与不合格品召回制度、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制度;诚信建设一项:对出口食品企业实施红黑名单制度。

——加强种植养殖源头监管。为有效控制动植物疫情疫病风险和农兽药残留,从源头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和可追溯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存在疫情疫病和农兽药残留风险的出口食品原料基地实行检验检疫备案管理。只有获准备案的种植、养殖场的原料才可用于加工出口食品,所有获准备案的原料基地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上公布。截至目前获准备案的养殖场6031个,种植基地38万公顷。对备案基地加强疫情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实行严格的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使备案基地的疫情疫病问题和农兽药残留问题均得到了有效控制。近几年,全球范围内禽流感疫情高发,中国实施备案管理的养殖场无一发生疫情。

——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中国对所有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卫生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只有获准卫生注册登记的企业方可从事出口食品生产加工。截至目前,获准卫生注册登记的企业共12714家,其中有3698家企业的HACCP体系通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验证。对获准卫生注册的生产加工企业,由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统一实施日常监督管理,确保原料来自备案种植、养殖基地,确保生产加工活动符合要求。对肉类等高风险食品大型出口生产企业,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根据需要派驻检验检疫官,实行驻厂监督管理。出口食品的包装上还要加贴符合要求的具有可追溯性的标签或标识,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对问题产品的召回。

——加强食品出口前检验检疫。中国法律规定,所有出口食品只有经过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口,出境地海关凭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出境货物通关单办理出口食品的验放手续。对经检验检疫合格的出口食品,如进口国有要求,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还要出具卫生证书,证明该批食品已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合格,并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卫生注册号、生产日期、出口日期、启运口岸、到达口岸等追溯信息。货物到达离境口岸后,口岸检验检疫机构还要对出口货物进行查验,检查货物是否完好,货证是否相符,确保货物的可追溯性。

——加强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全面实行出口企业质量承诺和红黑名单制度,着力强化企业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促进企业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诚信经营的良好机制。对自控体系健全有效、诚信度好、产品安全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在进口国享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列入“优良企业名单”,给予优惠和鼓励政策;对于被进口国家或地区通报发生严重质量违规问题或逃避检验检疫,以及有欺骗检验检疫机构行为的出口企业,在依法处罚的同时,列入“违规企业名单”上网公布,促进出口企业增强自律意识。截至目前,列入“违规企业名单”的企业共55家。

多年来,质检、商务、海关、工商、税务等部门密切协作,促进了中国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以质优、味美、价廉的食品满足了国内外众多消费者对美食的追求。但也存在着少数企业无视中国和进口国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采取弄虚作假、偷梁换柱的手法,逃避检验检疫监管,通过非正常渠道出口的情况,致使有些掺杂使假、假冒伪劣不合格食品流入国外市场。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打击的力度,坚决不让不合格食品流出国门。

四、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保障体系

(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中国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为保障食品安全、提升质量水平、规范进出口食品贸易秩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环境。

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

行政法规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等。

部门规章包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进出境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进出境水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等。

(二)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加强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中国食品标准化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食品标准化工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各相关部门负责草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立项、统一审查、统一编号、统一批准。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相对合理、具有一定配套性和完整性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标准包括了农产品产地环境,灌溉水质,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准则,动植物检疫规程,良好农业操作规范,食品中农药、兽药、污染物、有害微生物等限量标准,食品添加剂及使用标准,食品包装材料卫生标准,特殊膳食食品标准,食品标签标识标准,食品安全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标准,以及食品检测方法标准等方面,涉及粮食、油料、水果蔬菜及制品、乳与乳制品、肉禽蛋及制品、水产品、饮料酒、调味品、婴幼儿食品等可食用农产品和加工食品,基本涵盖了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到最终消费的各个环节。目前,中国已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1800余项,食品行业标准2900余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634项。

为解决食品安全标准之间存在的交叉重复、层次不清等问题,共对1800余项国家标准、2500余项行业标准、7000余项地方标准及14万多项企业标准进行了清理,废止了530多项国标和行标。与此同时,加快了标准制修订工作,对246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组织开展了修订,新制定了200多项国家标准,下达了280余项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加大标准的宣传、推行力度,促进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执行标准。

(三)食品认证认可体系基本建立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的认证认可工作,加强认证市场整顿,规范认证行为,现已基本形成了统一管理、规范运作、共同实施的食品、农产品认证认可工作局面,基本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农产品认证认可体系。认证类别包括饲料产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食品质量认证、HACCP管理体系认证、绿色市场认证等。目前,中国有机产品认证面积达203万公顷,已进入世界前10位;与国际接轨的GAP认证已在18个试点省286家出口企业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开展认证试点工作;2675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HACCP认证;28600个初级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饲料产品认证、酒类产品质量等级认证、绿色市场认证等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国家不断加强对认证产品和企业的监管,提高认证工作的权威性、有效性。

(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在国内食品监管方面,建立了一批具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初步形成了“国家级检验机构为龙头,省级和部门食品检验机构为主体,市、县级食品检验机构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检测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满足对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生产加工、储藏、流通、消费全过程实施质量安全检测的需要,基本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相关国际标准对食品安全参数的检测要求。中国对食品实验室实行了与国际通行做法一致的认可管理,加强国际互认、信息共享、科技攻关,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科学、公正。中国认定了一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共有3913家食品类检测实验室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其中食品类国家产品质检中心48家,重点食品类实验室35家,这些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达到了国际较先进水平。在进出口食品监管方面,形成了以35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的进出口食品安全技术支持体系,全国共有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实验室163个,拥有各类大型精密仪器10000多台(套)。全国各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实验室直接从事进出口食品实验室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有1189人,年龄结构、专业配置合理。各实验室可检测各类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添加剂、重金属含量等786个安全卫生项目以及各种食源性致病菌。截至2006年,已经建设国家级(部级)农产品质检中心323个、省地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1780个,初步形成了部、省、县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

五、食品安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政府重视发展同其他国家、地区和有关国际组织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注重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检测技术,促进本国食品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

(一)加强食品安全技术交流与合作

中国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技术专家参与各类食品安全技术培训、研讨、交流和水平比对等活动,并欢迎国外技术专家来访、学习和培训。除积极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活动外,自2001年以来,先后同美国、欧盟、意大利、加拿大、德国、英国、瑞士、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泰国等国家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领域的技术培训与交流项目。2006年8月,为14个南太平洋国家的专家代表举行了食品安全培训。为了及时了解国外食品相关法规要求,保障出口食品安全,组织编译了美国、欧盟、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卫生法规和要求,并先后邀请美国、欧盟、日本的专家来华举行HACCP指南及应用、贝类卫生控制计划、残留监控、肯定列表制度等专题培训。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实验室还多次参与英国食品分析能力测试(FAPAS)等国际比对实验,定期参加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澳大利亚国家测试认可委员会(NATA)等知名认可机构组织的国际间能力验证活动。国家级和十几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并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安全检测能力考核。截至2006年11月,共有22家检测机构获得韩国“国外公认检测机关”的认可,经过上述22家检测机关检测的输韩食品,入境时韩国予以免检。日本承认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垂直管理的35个直属检验检疫局所属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其中许多实验室是开放性实验室,多次接待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团组访问和考察。

(二)积极参与国际食品安全活动

中国政府一贯倡导并积极参加各类国际食品安全组织活动,包括派团参加各类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会议以及其他相关国际性会议,并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上正式倡导开展区域性食品安全合作,得到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南亚等国家的积极呼应,成立了APEC食品安全合作论坛,由中国和澳大利亚共同主持。中国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国际标准化活动,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技术管理局和合格评定委员会成员。2007年5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2007年10月20日至21日,中国政府将在广西南宁同东南亚国家召开“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会议的主题为“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与合作保护消费者权益”,目的是研究建立中国与东盟食品安全合作机制,增进中国与东盟和各成员国食品安全主管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确保相互进出口食品的质量、安全和卫生。

(三)注重发展国际食品安全合作

截至目前,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挪威、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定期、不定期地举行研讨会或专家互访。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同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蒙古国、越南、菲律宾、丹麦、法国、荷兰、爱尔兰、匈牙利、波兰、意大利、挪威、瑞士、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乌拉圭、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香港、澳门等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33个涉及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协议或备忘录,签署了48个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卫生议定书,从而确立了中国与有关进出口食品贸易伙伴国家或地区的长效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在食品安全合作机制下建立了年会制度。其中,规格为正部级的第二次中欧食品和消费品安全合作会议将于2007年9月12日在北京召开;规格为副部级的第三次中美食品安全会议将于2007年9月11日至12日在美国召开。

篇4

2、构架新型组织机构

3、增加人员配置

(1) 信息管理员:市场部设专职信息管理员3名,分管不同区域,不再兼任其它工作。

(2) 市场开发助理:浙江省六个办事处共设市场开发助理两名,其它各办事处所辖区域均设市场开发助理一名。

4、强化人员素质培训

春节前完成对各区域的市场部信息管理员和市场开发助理的招聘和培训,使xx年新的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市场部在人员素质方面有充分的保障。认真选择和慎重录用市场开发助理,切勿滥竽充数。

5、加大人员考核力度

在人员配置、资源保证、业绩考核等方面对信息网络建立和维护作出实施细则规定,从制度上对此项工作作出保证。建立市场信息管理员定期巡回分管区域指导信息管理工作的考核制度,并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和研究,以督促其在短期内按规定建立和健全信息管理的工作。

6、动态管理市场网络

市场开发助理与信息管理员根据信息员提供的信息数量(以个为单位)、项目规模、信息达成率、发展下级信息员数量四项指标对信息网络成员进行定期的动态评估。在分析信息员/单位的分类的基础上,信息管理员和市场开发助理应结合信息员的背景资料进行细致地分析,确定其通过帮助后业绩增长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强信息的管理,在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保密性等方面做好比上一年更好。

7、加强市场调研,以各区域信息成员/单位提供的信息量和公司在各区域的业务进展情况,将以专人对各区域钢结构业务的发展现状和潜在的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通过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公司在各区域的机构设置各趋合理和公司在开拓新的市场方面作好参谋。

二、 品牌推广

为进一步打响“**公司”品牌,扩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xx年乘公司上市的东风,初步考虑四川省省会成都、陕西省省会西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辽宁省会沈阳、吉林省的长春、广东省会广州、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以及上海市举办品牌推广会和研讨会,以宣传和扩大**公司的品牌,扩大信息网络,创造更大市场空间,从而为实现合同翻番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篇5

三、例行监测

1、监测对象:蔬菜。

2、监测地点:全区按设立6个蔬菜生产基地、1个农产品市场、3个超市。

3、监测品种: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甘蓝、白菜、小白菜、青菜、芹菜、花椰菜、菜豆、豇豆、菜心和空心菜等蔬菜。可根据季节适当调整监测蔬菜品种。监测品种兼顾绿叶菜类、白菜类、豆类和茄果类蔬菜。

4、抽样数量:自检例行监测共1500个样。

5、抽样时间:20xx年1月-20xx年12月。详见抽样计划表。

6、抽样方法:

检测前,严格按照抽样操作规程进行抽样。抽样人员应事先准备好抽样单、抽样袋、标签等抽样用具,并保证这些用具整洁、干燥,不会对样品造成污染。抽样过程不应受雨水、灰尘等污染。

大棚蔬菜以每个大棚为一个抽样单元;露地菜每10亩为一个抽样单元,不足10亩的以每种植户的同一品种的蔬菜为一个抽样单元。在抽样单元内按对角线法、梅花点法、蛇形法等方法随机采集样品,每个抽样单元内抽样点不少于5个,每个抽样点1m2左右,随机抽取该范围内的蔬菜作为检测样品,每个样品抽取量不少于1.5kg,白菜、冬瓜、西瓜等大果形瓜菜不少于2个。

抽样人要与联络员共同确认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抽样完成后,要认真填写抽样单,由抽样人员和经手人共同签字确认。抽样人员要及时将样品送回检测室,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样品受到污染和变质。

7、检测项目和判定依据: 用农药快速检测法,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情况,判定标准:NY/T448-20xx.抑制率≥70%时农药残留超标。此时样本要有2次以上重复检测,检测结果阳性应在 80%以上。

四、监督抽查:

篇6

二、总体目标与任务

20__年工作的总体目标为:通过加强宣传、推进准入、强化监管、加快认证等一系列措施,使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不高、不稳,有时还会出现反弹的局面得到改变,稳步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__年工作的基本任务为:

1.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推进市场准入工作。

2.全年完成监测抽检样品15万份以上,同时配合农业部做好例行监测工作。

3.认定无公害基地5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0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有新的突破。

4.力争使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较20__年提高1-2个百分点。

5.开展大型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3次,举办专业培训10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500人次,发放宣传培训资料10万份。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为了确保全年目标的顺利完成,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着力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在宣传形式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结合重大节日及“3%26#8226;15”、“科技之春”、“科技下乡”等多项活动,采取印发宣传材料、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二是在宣传内容上,重点突出对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及生产技术规程等知识的宣传,特别是对市场准入第二阶段实施方案等内容的宣传。

三是在宣传对象上,重点做好对生产者的宣传,提高他们标准化生产能力;对经营者的宣传,增强他们守法经营的意识;对消费者的宣传,倡导安全消费理念。通过深入持久地宣传,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2.扎实稳步推进市场准入工作,努力构建安全消费市场

一是在完善蔬菜类市场准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批发市场和超市的自检行为,切实抓好入市验证、无证检测、结果公示和不合格退市等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

二是按照《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有效推进市场准入工作。

三是加大对超市和批发市场的日常监督抽检力度,规范检测行为,完善数据上报制度,逐步推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努力构建安全消费市场。

3.加快认证步伐,强化证后监管,增强我市农产品的竞争力

一是充分运用国家在“三品”认证工作方面的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方式,积极申请资金,鼓励扶持生产基地、协会、龙头企业等进行申报,加快基地和产品的认定认证步伐,年终力争实现新增无公害基地50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0个的目标。

二是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产档案的管理,包括基地环境质量、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品名、生产厂家、使用量、使用时期等)、生产管理情况、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监测报告)、生产者、技术负责人等方面;

三是加强对“三品”的例行检查力度,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同步”的方针,突出抓好认证产地的投入品使用和获证产品(基地)的管理,实行年度抽查、检查制度。

4.积极开展例行监测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是全年开展12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活动,对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的农产品,每次监测品种不少于10个,监测样品不少于1000个;

二是配合农业部做好全年的例行监测工作;

三是配合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做好节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四是对每次例行检测结果及时进行汇总,结合市场准入的日常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5.加强业务指导,力争使区县检测站建设有新的进展

一是对区县站建设过程中的仪器选型、检测室建设及管理进行指导,使其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要求;

二是对区县站的业务进行技术指导,使其尽快开展工作;

三是对检测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使其能尽快适应相关工作要求。

6.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塑造一支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需要的管理队伍

一是狠抓政治思想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组织职工开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讨论,以增强大家责任感,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强化业务技术学习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专家辅导、自学、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职工整体业务技术水平。

三是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规范执业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队伍。

篇7

1、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管理。通过加强对基地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的宣传、培训,引导农户自觉按照生产技术规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进行生产,杜绝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建立好农产品生产原始过程记录档案,生产出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同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违法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厉查处,确保基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

2、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检查。市场检查要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重点产品是检查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5种高毒农药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问题;在农药产品中擅自添加国家禁限用及未经登记成分问题;农药标签不规范、擅自使用未经登记核准的名称问题。要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彻底捣毁非法生产高毒农药“压滤机滤布黑窝点”。执法检查要建立规范的档案记录,做到有查必有录。

3、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市里今年力争建立市级农产品质量综合监测中心,负责全市的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没有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县(市、区)也要尽快建立起来,今年力争新建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2个以上,滤布并对本辖区农产品质量进行例行检测。同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制度,市农业局今年要依托省农业厅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场的蔬菜农药残留进行三次抽样检测,并对超标的基地、市场进行处罚、整改。各县(市、区)也要广泛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抽检工作。

4、强化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的指导。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深入普及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知识,指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要大力推广使用安全高效的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积极开展相应的技术、信息服务。

篇8

工作不足:在工作中主动性不足,与领导沟通较少,遇事考虑不够周全、不够细致。

现就今年我组品质基本情况陈述如下:

(一)、质量

影响直通率的主要问题点存在几点:

① QX28因为结构问题,导致免提咪叫,开关紧,不良率在30%(经过改善,开关紧的问题,目前得到改善,咪头先前在插件过锡炉,改为后焊,虽然较之从前有所改善,但是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改善此问题)

④学生工较之往年有明显的上升,学生工在几个月的培训过程中,表现的刚刚入手,实习时间就到了。这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并且品质反复无常,也是导致直通率低下的一个因素。人员问题在公司上层领导的支持下目前基本已经解决。

⑤部分手柄内部工艺较为复杂(例如中华电信F005/006),因没有安排PQC正常检验,巡检又未能及时督导,造成话机手柄的内部工艺出现了众多问题。针对此问题,已经知会IE在排拉同时,手柄合壳排至于半成品PQC工位后,巡检不定时的抽查手柄的内部工艺,解决此问题。

⑥因为员工问题,生产无法饱和业务的出货量,公司选择外发加工,插件外发加工的不良率在30%(插错、插反、连锡、假焊等现象),这也是产线直通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⑤QX28及WD6001生产时发现丝印掉(印刷后,丝印油不干导致),前期IQC来料未控制到位,导致流入产线,降低了产线的直通率,而且导致产线停线。

2、

清机时物料用错现象时有发生。管理本身存在很大的问题,赋有不可推脱的责任,针对此问题,经过对流程上的修改与补充(清机的物料需经过产线直接管理确认、巡检确认、QA确认后方可使用),来彻底控制此问题,将在下半年重点跟进此问题。

3、在样机制作上,今年出现用错物料现象,针对此问题,修改流程,所有样机上线前的散料,必须用物料员在散料上备注物料编码,产前巡检核对,以避免此问题。

(二)、品质组内部问题。

这半年来,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局部还存在着不足点,工艺的稳定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表现在:

1、工作发展不够平衡,PQC对生产监督方面还有不少薄弱环节。

2、PQC队伍自身素质与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后焊有大部分PQC是进厂的新员工(流动比较频繁),在检机方法检验标准、控制坏机经验、技巧与生产线上员工或管理的沟通方面的能力也很薄弱。

3、PQC巡检在发现问题与问题的解决甚至预防问题的过程中,因工作经验不足及出发点的差异,造成协调的困难,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率领本组成员加强对PQC巡检检验标准与沟通技巧的培训,使其能达到共同控制好质量的目的;其次提高巡检的综合素质。PQC组内部制定考核制度,利用PQC坏机质量跟踪表对PQC工作进行考核,做到每周两次早会打出各阶级生产线上出现的问题点,对各环节出现的不良工艺特征,及时指正,安排跟踪控制,保证生产线工艺持续性的改善;对工作表现突出者与能发现生产线上的新问题者,予以早会表扬,并给工作表现突出者实行日评优秀员工的奖励,根据个人行为的改变达到逐步影响到PQC工作风貌的改变。

(三)、现场管理(8S)

今年车间的现场规划及管理,虽在去年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从表面上看,我们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去年的基础上前进了一个台阶,但是深入性的问题根本没有做到位,生产线的基础管理对8S工作认识不够(临时工与学生工比例较大),这体现了基层管理的主动性还不够,忧患意识欠缺。

2011年将现场管理做为一个重要项目去抓,制定出合理的奖惩制度,对生产部的基层管理培训8S,让所有基层管理及员工真正认识“8S”,在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理解“8S”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及在生产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异常的关键。同时让基层管理由被动转化为主动。

(四)、RoHS方面

RoHS作为一个在公司发展的必要性项目,它的各项制度及控制手段还不是很完善。但是目前来说,经过一系列的培训,RoHS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针对生产线无铅焊接的具体要求,我们也已经制定出《无铅转拉的推行程序》、《关于无铅焊接的烙铁温度/时间标准》和《无铅波峰焊接注意事项》等

制造部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积极配合各相关部门,确保车间、仓库、生产线专料专用,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真正符合RoHS标准,满足客户要求。

各车间仓库已规范整顿规划出专门的RoHS物料区域,与其他物料区分摆放,并做好明确的标识,车间领料时,也必须在领料单上注明标识,对于生产线退换坏料时也要求分开退换,并且标识好。车间所用的辅料(如锡条、锡线等)也是有“RoHS”标识的,并且生产RoHS产品时所用的物料盒、物料箱都必须有“RoHS”标识,以防止二次污染,各车间必须做到专料专用、不挪用、不混用。

(五)、静电设备方面

根据各车间生产的产品类型,针对生产车间线别合理化发放静电物品,控制了生产乱领用、乱发放的混乱情况。

(六)、我们从今年五月份下旬接手中电,到目前已经有半年了,FA第六月份的QA合格率为79%,连续三个月上升到86%,虽然较之我们接手前的几个月的69%高了十个点,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不良品仍存在较多的人为因素,2011年将重点改善人员操作,使QA合格率达到94%的目标值,甚至做的更好。因材料因素而引起的问题和返工,均已与客户沟通,并也收取了适当的返工费用。在现场管理方面及劳动纪律方面,人员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跟进力度,每天带领管理巡查产线,针对问题立刻改善。并不定时对员工强化培训,通过一个月的指导与培训,在现场及劳动纪律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我们会再接再励,一如既往的努力去纠正问题点,规划车间管理,达到预期的目标。

SMT炉后直通率98.1%,测试直通率99%,QA检验合格率99.5%,基本达标,明年,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品质目标上升一个点。

(七)对内部的意见及要求。

生产线:要求车间对生产线的员工平均半月培训一次,整体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IE部:作业指导书与员工实际操作不符合,经常发行的作业指导书与员工所对照的工序不符合,这样作业指导书已失去了意义。针对问题点,对IE部提出合理性的建议,要求必须在尽短时间内改善(各车间巡检负责监督)。

(八)对其他部门的意见及要求。

篇9

二、材料处理

采到的花草应立即处理,,放在阴凉处(如将花分类放在袋中),保持新鲜状态。以备冬天粘贴组合。具体按用途分两种方法处理:

l、用来制作贺卡、贺镜的花:需要准备好吸水纸(无皱卫皿生纸)、瓦楞纸(包装硬纸盒)、大铁夹、镊子等。先在瓦楞纸上铺2-3层吸水纸,再放一层,这样放3层花后,上盖瓦楞纸,四周用铁夹夹紧(或用重物压紧),放在炉子旁或暖气上烘上(切记不可放在太阳下晒)12小时即可。如有条件,用烘干箱或微波炉干燥最好。

2、用来做花枝的花草:如干口红、麦秆、干枝梅、霞草、地榆、芦苇、狗尾草等,需掉叶子,倒挂在阴凉通风处,使其自然干燥;或将采来的花枝埋入干燥粉巾,经11- 20天后拿出,用毛笔刷掉花瓣上的干燥粉。

三、制作工艺

篇10

二、重点内容

(一)核准更新贫困人口基础信息。开展新发生贫困人口识别、脱贫户返贫、贫困户(含脱贫户)家庭成员自然增加和自然减少;全面核准更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础信息,如户籍、健康状况、在校生状况、家庭收入、外出务工等信息。

(二)核准完善贫困村组基础信息。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所有村和组的基础信息开展“回头看”,逐项进行采集更新,核准录入数据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

(三)核准脱贫户人均纯收入。无论哪一年标注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明确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核准,要稳定超过当年脱贫标准(2014年2800元,2015年2855元,2016年3500元,2017年3700元,2018年3500元,2019年为3800元)。

(四)核准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按照省委、省政府《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明确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核准,确保贫困人口退出指标达标,能够稳定脱贫。

(五)核准采录帮扶措施数据信息。全面采集、录入、核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含脱贫户)的年度帮扶措施,厘清贫困户、贫困村从识别到退出全过程的脱贫攻坚路径,说清楚怎么脱的贫,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培训,确保数据对标。通过现场演示、实际操作、存疑解答、互动沟通“四位一体”方式,加强镇村两级数据采录入员的政策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数据采录人员的政策业务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确保全面吃透掌握建档立卡数据评估规则以及采录、调整、比对等相关要求和操作流程。

篇11

二、整治重点

以食用油生产加工及以食用油为原料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及无证无照食用油生产加工窝点、食用油批发零售店、餐饮服务单位、大型超市、食杂店、孕婴店等为重点整治对象。

三、工作措施

(一)食用油市场监管

1、各镇所重点对本辖区内的食用油摸底检查,要结合县局转发市局《关于加强食用油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开展拉网式排查,详细做好检查记录,摸清辖区内从事食用油生产加工、销售、餐饮服务单位使用户数。

2、重点检查食用油加工环节。严格落实食用油加工许可制度,将单纯的食用油(土榨油)来料加工点纳入日常监管,并规范提升,逐步减少数量。督促食用油加工单位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要求食用油小作坊在8月1日后,提供的包装物需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并且要在包装物上粘贴简易标识,其内容最少需包括:备案编号、作坊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原料名称、配料成分、加工日期、保质期等内容。只能在加工现场零售,不得从事批发业务,不得向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环节销售散装食用油。

3、重点检查食用油流通环节。全面落实食用油经营者进货查验制度和进销货台账制度。要求经销商不得将大包装拆零进行散装食用油销售,不得销售无包装、循环包装、无QS标志,无标签标识、超保质期等的食用油,并对8月1日前尚未销售完的散装食用油,到所在镇食药监管所报备,限期尽快销售完毕。

4、加强对餐饮服务环节使用食用油的监管。严格餐饮服务环节食用油使用的日常监管和监督抽检,全面落实餐饮服务单位食用油进货查验制度,要求餐饮单位使用预包装食用油及定点采购食用油;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对餐厨废弃物建立处置台账。

(二)乳制品市场监管

1、完善进货查验制度。要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购入乳制品时,应核实销售乳制品的生产企业、经营单位、检验报告、发票等方面的信息,不得购入假冒伪劣产品,确保购入产品来源正规、渠道可靠。

2、强化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要求婴幼儿乳粉经营单位必须建立进销货台账,并详细记录;加大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以婴幼儿配方乳粉批发商、孕婴店、大中型超市为重点对象;对小超市、食杂店、零售店等进行经常性检查。

四、工作要求

篇12

(二)基本原则。

安全第一,从严监管。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根本目的,坚持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抓监管促发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高压震慑态势。强化基础,提升能力。加强区(市)、镇(办)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实现监管中心下移,筑牢安全网底。统一协调,分工负责。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建立统一协调的部门联动机制,促进监管队伍、信息、监测、检验、科技、宣教等资源共享,提升整体效能。 政府引导、社会共治。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调动行业企业、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参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三)目标任务。2016年底前,基本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根本遏制,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安全形势实现根本性好转,成为全国食品药品消费最安全、最放心的地区之一。2015年底前,全市批发市场、大中型商场超市全面实现食品(农产品)可追溯管理;全市中型以上餐馆、学校食堂、中央厨房、集体配送餐单位“厨房亮化”达到100%;全市在产药品生产企业100%完成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药品经营企业100%完成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20__年,新建、改扩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自检实验室100%配备到位;完成1500家以上餐饮单位的“厨房亮化”工作;全市在产药品生产企业50%完成新版GMP认证,药品经营企业50%完成新版GSP认证。

二、构建最严厉的处罚机制,始终保持高压震慑态势

(四)严惩违法犯罪行为。把查处违法犯罪案件作为当前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突出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领域,从严从快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根据安全形势,逐年确定执法办案目标并纳入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考核。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公安局,各区、市政府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五)组建“食药警察”队伍。强化公安机关办案力量,各区(市)组建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门侦办机构,并探索完善多部门协作、多警种合成的联动工作机制,坚决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

责任单位:市编委办,市公安局,各区、市政府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六)完善重奖举报机制。完善投诉举报奖励办法,提高举报奖励标准,按照入库罚没款10%-20%的比例兑现奖励,充分调动协管员和基层群众参与共治监督的积极性。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财政局

完成时限:20__年6月底

(七)强化检验检测作用。各级财政安排资金,安排定性定量检测不少于6.5万批次,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对抽检结果实行批批曝光制度,让违法行为无所遁形。定期对抽检结果进行分析评判,科学确定城市食品药品安全指标指数,提升抽检工作的风险评估和消费预警意义。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财政局,各区、市政府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八)健全行刑衔接机制。制定《关于建立和完善涉嫌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移送工作机制的意见》,落实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联席会议、案件信息备案查询、信息通报等工作制度,整合食品药品安全执法监督资源,确保刑事责任追究到位。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公安局,市检察院

完成时限:20__年6月底

(九)兑现企业主体责任。全面推行企业承诺制。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将企业信用与产业规划、招标采购、金融信贷等政策紧密挂钩,切实提高诚信保障的刚性和约束力。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金融工作办,各区、市政府

完成时限:20__年6月底

(十)落实行业退出机制。对有关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责任人面向社会公开,依法实行行业禁入。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区、市政府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三、构建最严格的监管机制,努力实现全链条无缝隙监管

(十一)建设自检实验室。制定自检实验室建设标准和工作流程,新建、改扩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要配套建设自检实验室,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对通过实验室验收的市场主办者给予相应经费奖励。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区、市政府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十二)严格食用农产品入市检验。市场主办者要对所有进入市场交易的食用农产品实行每车必查,每品种必检,同一车次同一品种多批次检测,对季节性、高危品种菜品加大样品筛选密度。市场主办者与入市业户应当通过协议方式,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管理,凡在商场

超市抽检一次不合格的,其供应商三年内不得入市;两次不合格的,终生禁入。凡在批发市场抽检一次不合格的,其供应商一年内不得入市;两次不合格的,三年不得入市;三次不合格的,终生禁入。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十三)探索推行市场质量保证金制度。探索通过行业自律组织,在自愿基础上交纳市场质量保证金。实行依申请“先行退付”和“假一赔十”制度,对市场主办者未履行快检义务、允许未检测或检测不合格农产品入市经营等行为,依照相关协议,扣减相应保证金。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十四)强化早夜市监督管理。各区(市)对本辖区早夜市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严格限定经营区域和时间,坚决取缔非法早夜市。市场主办者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加强入市业户管理,严禁未备案业户入市交易。严格限定生产经营品种,禁止现场制售食品、猪牛羊肉等生鲜肉制品、活禽入市经营等风险高危行为。落实每日快检制度,凡快检不合格的农产品,立即停止销售,监督销毁。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城管执法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十五)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产销对接,入市交易食用农产品应当出具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的产地准出证明,落实“协议准入”“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追溯管理制度。积极推动食品生产企业从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能够保障食品信息可追溯的企业或市场采购食品原料。探索建立电子追溯平台,逐步实现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来源可溯、流向可追、问题可查。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农委,市商务局,__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财政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十六)加强食品重点品种监管。从严规范销售散装食用油、酱油和醋等重点食品品种。加强肉制品、乳制品监管。积极推行婴幼儿配方乳粉、临界保质期食品、转基因食品等专柜销售,督促餐饮单位对使用转基因食品实行公示。实施食品添加剂“五专两公开”(专店购买、专账记录、专区存放、专器计量、专人负责,公开承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公开本单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管理,确保添加剂使用安全。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十七)推进餐饮单位“厨房亮化”。运用互联网、智能手机、大堂显示屏、玻璃幕墙等方式,深入推进餐饮单位“厨房亮化”工程,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各区、市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厨房亮化”企业给予适当奖励,联网运行费用由各区(市)财政承担。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十八)加强“三小”(小作坊、小市场、小餐饮)监管。各镇(办)组织建立本辖区“三小”登记台账和业户档案,对“三小”实行规范化管理。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十九)加快推进药品GMP、GSP实施。推动全市在产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完成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清理整顿一批不达标药品生产经营企业。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区、市政府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二十)健全药品医疗器械可追溯。落实基本药物和特殊药品、含麻黄碱复方制剂实施全程电子监管的各项措施,提高电子监管实效,年内实现基本药物和高风险药品医疗器械的全品种全程可追溯。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区、市政府,市财政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二十一)实施重大活动保障工程。做好节庆、世园会、啤酒节、海洋节和各级党代会、两会等重大活动保障工作,健全城市运行保障机制,坚决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二十二)深入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示范镇(街道)和村(社区)创建工作,争创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城市。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区、市政府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二十三)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新闻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大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情况及优质企业,增强人民群众消费信心。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区、市政府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二十四)提高科普宣传效能。加大“六进”(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进家庭)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二十五)大力支持舆论监督。建立健全舆情监控处置制度,对媒体曝光问题,要在24小时内组织核查,正面回应群众关切,大力推进社会共治。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四、构建最严肃的问责机制,强化风险防范和责任追究

(二十六)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健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实现“三级政府、四级组织”的层级覆盖。建立风险排查、评估、治理台账,实行网格安全“谁排查、谁签字、谁负责”原则,对网格内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而未提前排查到位的,追究网格责任人的直接责任。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二十七)落实风险会商制度。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风险会商会议,及时研判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定期风险管理警示,提高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二十八)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修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市和各区(市)至少分别开展一次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区、市政府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二十九)健全工作考核机制。制定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情况作为评价下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三十)加大监察问责力度。制定《食品药品安全行政责任追究办法》,实行责任倒推机制,从隐患或事故产生的环节追根溯源,追究相关监管部门的责任。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监察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五、保障措施

篇13

一个成功的企业品牌,不单纯只是为了短时出名而已。成功的品牌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第二,要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第三,要代表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没有效益的品牌是没有意义的;不能坚持持久的品牌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不符合行业当前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品牌,逆历史和行业潮流而动,当然也是没有前途的。

要用企业文化创立成功的企业品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抓住“关键成功因素”。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就是决定行业成功的几个关键要素(KSF)。企业围绕这几个关键成功要素,设计自己的战略和文化,就从根本上为创立品牌奠定了基础。每个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都是不同的,并且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时代而有所变化。地域,民族,时代一般无法选择,唯有文化可以塑造和把握,是影响关键成功因素的最活跃系数。只要善于掌握运用这个系数,就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关键成功因素的价值,创立打造成功品牌。

用公式表达如下:品牌=文化系数×关键成功因素

B=c×KSF

(B-brand;c-culture;KSF-key success factors)

比如,制造业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是质量。把产品质量做到最好,无疑是创立品牌的正确途径,但却不是唯一的途径。如果企业只能在质量一条道上走到黑,对中小企业创立品牌无疑是困难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对大多数企业都是死路一条。电影《大腕》里有段台词:不求最好,但求最贵。为什么不是最好而是最贵的房子,反而更好卖呢?原因就只有一个——文化。因为受到追求奢靡浮华文化的影响,关键成功因素出现变异,使得品牌成功有了更多的道路选择。同样道理,文化给品牌开辟了很多新道路。比如,过去人们买雨伞都重视质量,现在人们不再强调质量,反而突出简易,便宜,一次性,因为使用雨伞的文化观念变了。于是市场上出现大量廉价雨伞。如果把这种雨伞理念做到极致,不也是一种成功的品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