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本科生毕业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时间过的真快,几年前我一个人踌躇满志来的到这里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几年后的今天我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双手敲击着键盘写我的毕业总结。我知道,这份总结其实就是宣告我和我的大学分手的裁决书,当这份裁决书完成之时也就是我的大学生活结束之时。于是我就不忍心再去敲击键盘了,我知道在键盘噼里啪啦的响声中我人生中的一个时代正在慢慢垂下幕帘,当幕帘重启时我不知道会看到什么。回忆先前,联系现在,想想未来,不禁感慨万千,惆怅满怀。
大学给我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却又不好回答。不容质疑的是大学增加了我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启发了我的心智,消磨了我的狂放和狂躁,让我变的更加的成熟。许多在进入大学以前没想过或者是没做过的事,我想了,能做的我也做了,并且有些做的相当的不错,这些都是曾经让我引以自豪的,也是招来很的多羡慕的眼光的事。但是,大学给我的不仅是这些,一度,大学也让我陷入低谷,几乎万劫不复。我曾经给我要好的哥们说过“人生很没意义”这样的话,因为由我的职务决定的我的经历让我看到了太多的不公,让我看到了太阳底下太多的阴暗,让我感受到了弱势群体的无奈与悲哀,让我明白了世界原来并没有标榜的那么好,也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由高级动物人组成的人类社会所具有的动物界的弱肉强食的本质,只不过这种本质在低级动物那里没有太多的掩饰,表现的更、更彻底,而高级动物的人则给它披上了文明的外衣,在文明外衣的遮盖下这种弱肉强食更加的合理化了。
刚进大学校园不久,一位同寝室的哥们对我说了一句话,他说“兄弟,你记着,人要适应环境而不是要去改变环境”。这句话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因为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改变不公的待遇,改变落后,改变所处的环境,改变一切的不好。我对他的话思考了很久,发现很有道理,因为有些事是人所不能改变的,既然不能改变,那最好的选择就是接受,就是适应。但是这样有些委曲求全。他的话有道理并不意味着我的观点就是错误的,也不意味着我接受了他的观点就是放弃自己先前的想法,事实上在以后的日子里还是我先前的想法主导着我的行动的。那让我吃了很多的亏,因为我想改变那些不公,在据理力争却改变不了的情况下我没有委曲求全,我用我的行为进行无言的抗争。于是,我失去了很多。但我并不后悔,因为在我的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时代里,我尝试了去实现我的想法,我为我的梦想奋斗了,拼搏了。如果让我后悔的话,那么我就会为上天为什么要那么多的不能够把私欲和正义公理完全分开的人来到世上当权而感到后悔,我为上天感到后悔不是为我自己!
大学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积极的去弥补自己的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必须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去改正,这样才能进步。与刚进校园那会儿相比,虽然说我的性格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我的毛病却改了不少,我进步了很多。对我本人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这笔财富让我终身受用不尽。我感谢我的大学。
生活中有风有雨有阳光。幸与不幸、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总会是相应而生的。如果一个人只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而看不到黑暗的一面,那么他是一个不完整的人;如果一个人只看到黑暗的一面而看不到光明的一面,那么他是一个不健全的人;如果一个人既看到了光明的一面又看到了黑暗的一面,并且认识到光明才是生活的真谛,那么他就是是一个珍惜生活并且积极生活的人。大学塑造的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一个积极生活的人。我不敢说我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很健全的人,但是我敢说我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着激情的人。我承认有时候我很消极,但那都是短暂的,不管我遇到多么不开心的事,我总是对自己说:挺过去,明天会更好。到了第二天我都会想法使自己高兴起来,不能因为昨天的不幸而让自己的明天也不幸。
篇2
篇3
2.广结人脉因为你是个新来的,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你需要每人人的帮助。尽管很多时候你不知道这个人对你将来有没有用,或者是这个人很难接触,你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谈话,慢慢插入他们的谈话,进入他们的圈子。这个至关重要!
3.多问问题可以说多问问题是前两个的手段。因为只有你多别人问问题了,才可能慢慢接触别人,了解别人,认识并开始熟悉别人。这样在很多情况,如果你需要什么帮忙,他们会真心的来帮你,帮助你解决你需要解决的问题。
4.有目标的做事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别人基本上让你做的事情都是很基础的事情,但这个时候你要有自己的一个判断,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什么的手段比较好,是不是教给我的手段就一定是最好的,从中我又能学到什么?毕竟实习一方面我是帮公司创造价值,另一方面我也要自己也要得到我想要学到的东西。如果很盲目,自己慢慢就迷失了,只知道自己低头做事情,但最后自己学到多少呢?问问自己,微乎其微。
篇4
一、音乐类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体系
(一)组织管理环节
1. 管理方式及内容
按照我国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管理的具体流程,在毕业论文的设计和指导方面,主要以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共同组建起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主要负责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或设计的确定、分派指导教师、对导师指导过程的监控、对论文答辩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对论文或设计质量的评估及对答辩后的理论论文及设计类论文的存档等。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需要从领导小组组建开始,贯穿整个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开题和答辩完成之后的存档等环节中。
目前,我国高校对于毕业论文的组织和管理按照各校具体形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如分级管理负责制,主要以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为基础,在教务处的统一筹划和安排下,由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毕业院系、指导教师、教研室等构成整个毕业论文管理体系,从各自的职业范畴来对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的管理进行责任的划分。
2. 管理的弊端
分级管理负责制尽管条理明晰,对毕业论文管理涉及的各个负责部门的工作进行划分,以确保论文管理的各一个环节可以按照相关规定顺利开展,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而导致失败或出现信息传递的失效等问题。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管理涉及教务处、教研室、各个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指导老师等多个方面,难免因为交叉管理和层级检测而出现制约论文管理规范性等的问题。
此外,由于各类高等院校在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实践检验和调研单位的参与,如某学生的论文内容主要就某公司所筹办的音乐会的流程和管理等进行研究,在检验和监控论文质量时,指导老师、院方无法就该名学生是否深入实践进行调研而进行检测。此外,针对专业技巧等方面的研究,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借助案例来检验,但是学校和公司之间缺乏合作,无法为学生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或实验的机会。因此,在此方面当前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的命题研究方面很容易趋向毕业论文的设计而轻视理论性论文的现象。
(二)管理程序环节
我国各类音乐高等院校在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时,最容易出现管理问题的环节主要在管理程序的实施过程中。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需要覆盖到从选题到论文的写作,再到答辩和论文总结报送等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会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的全过程。按照不同的程序需要,目前每个环节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选题环节的管理
对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环节的管理主要集中在选题时间、选题方式、选题的具体要求等方面。具体到时间的安排问题上,一般音乐类高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会定在第八学期,选题需要定在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具体的选题时间需要按照各个学校和院系的具体安排来执行。在选题方式上,当前我国高校基本设定为学生自拟或院校代为拟题两种形式。在具体选题方面,学生必须按照自身的专业目标和教学的基本要求来确定选题,题目同时要提交指导教师审核。如果音乐类高校实施由学校代为拟题方式,则需要选择富有教研经验的专业教师来拟定毕业论文或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并提交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来审核,审核后提报到教务处做题目备案。在拟题过程中,必须要保障题目的设定数目多于现有的毕业生数目,避免出现学生的擅长领域与选题不相符,无法顺利选题的问题。在毕业论文的选题设计方面,以学生本科期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创作激情为理念,从助力学生综合使用知识的角度来设计选题。
2. 写作环节的管理
对于选择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针对此类学生所选定设计的内容和在内容中对专业技巧的运用,校方必须明确毕业设计的流程和要求,对于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两方面按照格式和内容分别列出明确的要求并将此信息传达到学生个人。格式要求由于涉及写作的规范性,因此必须统一,而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求则是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原则的基本规定。
3. 答辩和总结环节的管理
答辩环节在开题环节之前按职责分配到音乐学院的各院系,在具体的执行中同样由各个院系按照学校规定的章程和时间来组织和实施。音乐学院的各院系的具体答辩流程、规定、审核的方式及总结提报要有差异性,在对答辩和总结两个环节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对答辩的时间、组织方式、答辩的程序、论文成绩的审定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答辩结束后,学生的论文需要报送到各个院系的论文管理小组备案,对论文的归档进行保存,就论文的工作总结报告等方面进行存储并按照成绩进行汇总。
4.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时间通常集中在第八学期,而此学期一般是就业高峰期。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同样会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在毕业论文的选题方面,尽管目前采用学生自主拟题和学校代为拟题两种方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与企业之间合作的脱节,很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具体论证中,只能从理论角度进行论证或设计,实用性并不高。在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认证方面,目前仅限于对本校的教师进行职称梳理,校企共建中的企业指导教师无法被纳入到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中来,论文设计和管理均具有局限性,尤其是校企共拟选题的设想显然缺乏落实的土壤。
(三)监管程序环节
监管环节在不同的学校落实的方式不同,主要借助监督工作来开展,具体包括学校的自检、毕业论文撰写的中期抽查、毕业论文撰写完成之后的抽查、对毕业论文导师的抽查等。其中,学院的自查需要将抽查到的结果提送相关部门,中期检查则主要针对论文的进展和撰写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进行检测。对于答辩前毕业论文的检测主要在于对毕业论文的重复率、抄袭、拼接等方面进行抽查和检测。前三个环节比较容易实现,第四个环节,即对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情况的检测,由于受到各类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很难进行有效的把控。
二、音乐类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体制改革
(一)明确管理意义,明晰管理方向
针对我国当前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阶段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对其进行整改就务必从源头出发,如明确管理体系构建的价值和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对毕业论文的管理本身,而在于如何以毕业论文为基础,对本科毕业生的知识架构、专业理念、专业技术、艺术素养及综合表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和指导,力争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前找出学生目前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争取在就业之前加以完善。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是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考评的最为直接的标准和评估要素,同样也反映着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等。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和设计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独立二级指标,应体现在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里,按照具体的要求来执行考评标准。
(二)确定工作目标,提高质量意识
论文质量是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之一,同样也是学校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因此在对论文管理的过程中,务必按照每一个阶层的要求开展工作。在明确工作目标方面,注重管理和组织是首要任务;在监控教师和学生就毕业论文工作开展方面,需要在思想动员的同时,强化绩效考评政策,强调各个环节中管理的质量要求和行为规范要求,尤其在选题把关、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核、训练指导、中期检查、审阅和评阅、答辩及最终成绩的考核和评定等方面,均需要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质量意识的前提是构建合理、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先进的管理理念、认真负责的管理精神和规范科学的管理方法等,力求在增加执行力度的同时,为论文质量的把控提供基本保障。
(三)建立校企共评机制,灵活运用考评标准
在一些音乐类高校,校企合作作为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的方法之一,应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引入企业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如何筹划音乐会等方面所提供的经验课堂教学指导,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中,企业的指导人员也可以作为学生论文或者设计里,实践方面的指导老师。此种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们在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设计时,融入更多的创意,在拓展他们思维空间的同时,也有利于就业后视角的开拓和提升其理论联系实际的熟练操作能力。灵活运用考评制度,将原本的传统考核和考评制度及规范延伸到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评中来,将实践作为评分标准之一,转移到企业的考评和管理中来,可以更有利于减少学校在毕业论文管理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
参考文献:
[1]刘平,周琪.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创新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10).
[2]黄灿.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2012(04).
[3]胡廉民,李英.地方本科院校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研究[J].内江科技,2012(11).
[4]贝金,王春雨.基于PDCA循环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J].科技与企业,2011(12).
篇5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赣南医学院护理学院在校的护理本科生100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不记名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深入访谈重点选取2009级16名本科毕业生(实习护生),并作出比较详细的个案访谈记录,最后将收集到的问卷和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调查方法
自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从护理本科生的基本资料、本科护生的就业意向、影响本科护生就业的主导因素、就业前景、就业指导5个部分。选取赣南医学院护理学院就读的护理本科生100人进行调查,其中2011级21人,2010级63人,2009级毕业班学生16人。问卷采用单项选择不记名方式填写。
3. 统计分析
所有问卷均建立EXCELL数据库,采用IBM SPSS V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1.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表1)
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 (n=100)
■
2. 影响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表2)
影响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n=100)
■
3. 就业信息的来源(表3)
就业信息的来源(n=100)
■
4.对于就业前景的看法(表4)
对于就业前景的看法(n=100)
■
三、讨论
1. 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
在就业意向方面,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主要集中在二级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一般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高,工作相对稳定并有较好的专业发展前景,护理本科生中仅有极少数愿意去一般社区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这与个人对社区护理发展现状的理解有很大关系,有些护理本科生认为一般社区机构护理的体系还不健全,不能实现个人价值;此外,人际关系等方面在影响护理本科生到社区就业的因素中也占有一定比重[1],护理本科生在实际工作体验与工作期望值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有关。
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护理本科生的就业意向呈多元化的趋势,考研深造、考公务员等均占一定的构成比,只有极少数护理本科生是根据个人兴趣及社会需求来决定就业意向。
2. 影响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
调查显示,57%的护理本科生视将来工作的工资、福利待遇为主导因素,比较注重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实际利益,高薪和优厚的福利待遇成为吸引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有25%的护理本科生选择了工作的稳定性为主导因素,为了稳定的工作适当放宽工资、福利待遇的标准,可能与传统的“铁饭碗”、“终身制”思想有较大的相关性。
3.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的获取
由表3可以看出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上,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占了53%,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新兴的网络媒体占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的20%,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构成比只占8%的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成为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的次要渠道,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往届毕业的学长、校友及亲朋好友提供的就业信息占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的15%,成为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
4.护理本科生就业前景
调查显示,护理本科生均认为,近年来的就业前景没有以前好,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虽然相对于其他专业,护理本科专业的就业率比较高,但其中存在现实原因,就是我国护理本科教育开始比较晚,就整个专业来说护理本科生比较少,经过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护理本科教育的迅速发展,护理本科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无疑会使这一就业优势逐渐消失。
5.就业指导及相关建议
5.1 学生方面
护理本科生应积极调整心态,准确定位,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清晰地评估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拓宽就业思路,个性化地择业,把握好就业期望与就业现状之间关系的平衡,以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就业心态去面对就业,从而顺利地开启人生新的职业生涯。
5.2 学校方面
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是指学校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给他们介绍职业知识解答询问,提供职业选择意见,辅导他们规划、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2],让护理本科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并积极提供就业知识,提出择业建议,纠正护理本科生的不良就业观,为护理本科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规划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生涯。
由于绝大部分的护理本科生的就业信息来源于学校的校园招聘会及学校就业部门提供的信息,学校应当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举办多种形式就业指导座谈及招聘会,并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网站为护理本科生提供多元化多渠道的就业信息,让护理本科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就业心态,得到全程的就业指导,实现学生、学校、社会的共赢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篇6
二、重视管理环节,提高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是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在毕业论文的管理过程中,学院采取了系统化手段,即明确选题原则、规范审题程序、深入中期检查、严格论文答辩、合理评定成绩、全面总结归档。毕业论文的选题直接影响论文的水平,学院确定论文选题体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原则,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结合科学研究、生产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要适合成人教育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在审题程序上,各专业虽不尽相同,但均有一定的规范要求,或由本专业具有指导论文的教师拟定题目或由系所为本专业学生提供选题指南,学生自主拟题目但需经指导教师批准。
中期检查是导师把握学生参考文献的查阅和实验环节中的实际工作量,防止抄袭、偷工减料和实验数据不准确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我院规定,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字数要在8000—10000字左右,毕业论文中必须要有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图表等,一律用A4打印纸并统一格式和封面,装订成册顺序是:(一)封面;(二)内容摘要;(三)目录;(四)正文;(五)参考文献;(六)审批表;(七)指导教师评语;(八)答辩记录。每个学生都必须进行论文答辩,论文成绩以答辩委员会评定的分数为准,各系所组成的答辩委员会,按照规定程序对学生论文逐个答辩,并且有详细的答辩记录。确保论文质量和成绩的公证性。
三、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锻造优秀毕业论文
篇7
一个能够妥善管理并分配自己时间的人,做事都比其他人来的井井有条,那么作为即将踏上社会的本科生,自己未来的规划与当前的时间管理是否存有某些联系?我们观察到,一些能够将时间合理安排,并严格遵守自己计划,懂得劳逸结合的本科生,通常有着明确的未来规划;而相反,另外一些生活不规律的本科生,被发现没有明确的未来规划。不难看出,本科生有好的时间管理对未来规划有着积极作用,那么,事实是否像我们看到的一样呢?在这一问题下,我展开了一次调查,通过确切的数据分析,对这一现象来探讨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于是,我制作了包含有关学习时间、娱乐时间等的调查问卷,向各省市在校本科生投发,并回收300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对所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有重点、分类别、切合主题的统计分析,并且做出了总结。
二、研究对象
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主的在校本科生
三、研究目的
得出在校本科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对其自身未来计划的相关影响,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并指导本科生如何正确选择时间管理模式,与相对应制定怎样的未来规划
四、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通过科学谨慎的研究,探讨本科生在管理时间与未来规划之间的影响关系,填补本科生时间管理研究的空白,为指导本科生如何安排时间与制定未来计划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实践意义:通过所得出的相关结论,直接指导本科生如何有效利用时间以及对应做出怎样的地未来规划,保证本科生在学习、娱乐以及将来生活、工作等多方面有效的执行时间管理
五、研究工具
(一)有效的300份调查问卷
(二)EXCEL工作表
(三)SPSS统计分析软件
六、研究分析
(一)时间管理影响学习的比重,间接影响未来规划
1、时间管理现状分析
本科生时间管理意愿与时间管理实践矛盾显现,目标性时间管理能力不强。由表1(是否有时间观念)数据可知,67.4%的本科生具有时间观念。由表2(是否明确时间安排)数据可知,只有16.3%的人每天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综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本科生时间管理意愿强烈,但缺乏长期性的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实践能力缺乏。很多同学明确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但会因各种原因忽略了时间管理。
2、不同年级时间管理绩效差异性分析
总体来说,良好的时间管理将带来较好的时间绩效,但时间绩效表现因年级不同略有差别。从表3数据,有187个本科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后,普遍认为获得了更好的学习能力与适应社会的社交能力。对本科生所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这四个不同阶段的时间利用情况所带来的收获进行频数分析发现:大一大二的同学更偏向于社交能力,这和他们在该阶段将时间多用于社团活动是分不开的;而大三大四的同学普遍认为良好的时间管理给他们带来了学习能力的提高。综上分析可知,有效的时间管理确实培养了本科生在学习、社会、工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间接驱使本科生向自己所拥有能力的方向谋划
自己的生活。由此可以简单看出,本科生时间管理对未来规划具有间接推进作用。
3、上课时间管理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在对本科生学习时间管理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学习时间管理差异不大,上课时过度使用手机占用了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
通过基本统计,我们发现各类时间管理中,上课学习时间所占的比重对未来规划的影响尤为关键,所以我们对“影响上课的因素”和“上课使用手机的原因”进行了多选项分析(表4)。
由表4分析可知,到课率80%以上的本科生仅仅占研究对象的68%,不论哪个年级,到课率都不是十分可观,也就是说,本科生用于学习的时间大打折扣,那又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本科生到课呢?
对于其中的细节,上课玩手机是一大常见现象,表5将展示本科生上课用手机的一些原因。
我们发现,用手机在上课时间做查询与课程相关的资料的比重为17.8%,这相对于用来社交聊天、看电影电视剧、看小说、刷微博以及其他一些与课程无关的事的比重(82.2%)要低很多,在上课学习时间穿插了休闲娱乐的时间,甚至休闲娱乐几乎代替了学习时间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想要提高学习成绩,对未来有所规划与现在的学习时间,玩电子设备的时间以及完成作业的时间是密不可分的。
(二)本科生时间利用对未来计划选择有影响
上面所说是有无考虑过毕业去向,对于绝大多数本科生,毕业后的去向无非就是考研、就业工作,只有极少数的人想要自主创业,想要出国深造,有人说这是因为当今潮流的必然趋势,然而,真正的事实,我们认为是在本科阶段,他们对自己时间上管理的差别所造成的。那么,一个本科生到底有无时间观念与是否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对他们将来选择毕业后的方向的影响具体表现是什么呢?表6为我们说明了其中的关系
无论有没有时间观念,本科生绝大多数都选择了考研和工作,但是49.5%的有时间观念的本科生,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有时间理念的本科生的选择占了81.1%的毕业后考研方向,所以从表7我们了解到,有时间观念的本科生,更加愿意选择考研,其次是选择工作,而没有时间观念的本科生,相反先选择就业工作,然后才是考研。
七、研究总结
根据我们组在有效问卷基础上,通过SPSS统计软件等方法,做出科学分析之后,我们得出了本组对于“本科生时间管理对未来规划的影响”的总结,即:本科生对于当前时间的管理确实能够对将来的规划产生影响,不同的时间管理,对应了不同的未来规划,选择的方向也不同,只要有管理时间的观念,就存在着一定的未来规划,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更加确切的是,好的时间管理对于本科生将来的人生道路是有积极影响的。
对于对本科生的指导意义来说,这项结果能够帮助本科生在未来规划上有条不紊,指导了本科生们,拥有一个好的时间管理观念是多么可贵。不是任何时间管理方式都是有效的,本科生应该采取一套真正适合自己,对自己未来走向有指向标与推进器作用的时间管理模式,针对自己在大学里能够有效安排的时间,选择自己热爱或擅长的计划。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时间,来推动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路,更应该为了自己的未来规划好好制定自己的时间安排表,为迎接即将面对的社会做好万全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篇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13
二十世纪60年代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开创了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先河,随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伯克利大学先后跟进实施,拉开了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序幕。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清华大学效仿国外高校,开始建立实行本科生科研能力评价体系[1]。继清华大学之后,国内部分高校陆续设定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这种方式对我国科研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人才的需求的层次几乎完全转为博士,博士生科研工作的开展的需要良好的科研基础,从本科生阶段参与科研项目对于选拔和培养高精尖人博士生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 本科生的选拔
各高校主要通过团委、学生处等学校机构开展科研活动,其涉及范围广,科研项目属性较普遍性,对于专业领域较强的科研活动则较少甚至缺失[2],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对有针对性的吸收本科生进入课题组进行科研项目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实践,内容如下。
1.1 课堂宣讲
在对本科生授课期间,结合课本知识,有导向性的对本科生普及科研概念及流程。
1.2 招纳学生
对科研项目展现出浓厚兴趣的本科学生无门槛吸收,并设置一定数额的科研补助
1.3 科研项目认知
由于本科生对于专业知识范围具有普遍局限性,看到科研课题任务后经常产生无从下手等现象,因此,需要通过课题组讨论会的形式对科研任务进行讲解及任务目标分解、分配。
1.4 人员的遴选
目标任务分解后,参与科研的本科生中,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无法进入状态,表现为工作不积极不努力,或者努力之后仍然找不到主方向,对于前者应付式工作者直接淘汰,对于后者则采取指导方式进行培养,而后进行任务再分配,至此,选拔工作完成。
2 明确科研任务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认为,概念性知识不能脱离学习和使用它的具体情境也就是说,知识作为一系列的概念性工具,只有在实践中应用才能形成永久理解和印象[3]。由于本科生在毕业前在专业知识领域存在空白区,很难对科研项目的技术要点和关键工作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需要导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目标任务分解,拆分的过程需要根据本科生的专业背景。例如数值分析方面的任务,需要良好的力学背景,而我校力学课程的开展在大三学期,因此可委托高年级的本科生或者力学系学生进行此项工作。分配任务的同时宜采用“平行发包”的方式,使得工作成果有对比性和可检验性。在确定任务目标时既可以采用最终目标作为任务要求,也可以采用阶段目标,只有明确了科研任务和目标之后,参加科研的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在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知识。
3 科研实时过程问题的解决
本科生在知识体系构建不健全的情况下,实时的科研方案可能考虑不周,导致进展缓慢或偏离方向,指导老师在初始阶段应当审核其科研方案的细节,对不妥之处进行引导和指正。
因为本科生在科研领域的经验和积累几乎为零,因此在科研项目实施阶段需要指导老师动态关注,询问项目进展,形式可以采取例会汇报的制度,并保持一定的频率,对于关键阶段指导老师适时旁站指导,避免重大失误导致项目时间节点拖后,影响学生积极性。
给予本科生充分的自主发挥空间,了解其对科研项目的看法和观点,指导老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不对等关系,且本科生在无知识框架下的一些思想对于提供新的科研灵感是有所帮助的。
4 成果总结
在完成了科研过程之后,撰写成果报告,对于学生来讲,是一次重要的学习机会,在此期间对于科研项目过程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在撰写过程中既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又需要对关键技术和成果进行表述,对学生形成优秀的科研习惯和解决问题能力大有裨益。通过技术总结,学生对科研项目的理解更进一步,对科研信心和兴趣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
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指导老师科研项目能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毕业参加工作,有了前期科研工作精力的积累,本科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有着明显的提高。
5 范例
笔者在对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授课期间,采取了上述步骤:即“选拔”一“明确科研任务”一“实施总结”,带领本科学生参与了“高速公路混凝土桥面高性能快速修补材料及成套实施技术研究与应用”横向科研课题的研发与实验,实验过程中,有两名08级本科生表现出色,独立完成了快速修补实验的详细方案,并申请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ZL 201110293154.0、ZL 201110293155.5),毕业时分,其中一名本科生凭借优秀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科研成果展示,拿到了中铁上海设计院的offer,成为此次招聘中唯一一名录取的铁道大学本科生,随后两年的反馈中,该生很快掌握了岗位技能,先后参与设计了成都地铁等重大项目,表现优秀,成为典范。
6 本科生参与科研建议
在学校,本科生教育教学一直以课堂、书本为中心,虽然笔者每年通过课堂吸收部分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但范围毕竟有限,因此对模式的推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6.1 建立校级本科生科研活动体制
在全校范围内对本科生实施选拔,参与校内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的科研课题,形成体制与传统。学校在政策上予以鼓励,并调整课程设置配合学生进行科学研究。采取导师、学生共同激励政策,给予本科生参研课题物质、荣誉、学分奖励。
6.2 完善学生自主申请课题体制
目前我校本科生自主申请课题体制已建立,每年均有部分本科生通过此途径获得部分科研经费,然后对于指导老师而言,则无任何激励政策,导致部分导师积极性不高,对导师工作应按指导学生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计人教学工作量。
总之,学生参与科研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能力的良好平台,是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途径,需要更多的实践去完善这一制度。
参考文献:
篇9
一、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困境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是训练和培养本科生科研素质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然而,当前我国许多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存在抄袭现象严重、同质化现象普遍、写作不规范、选题陈旧、立意不清、质量低下等诸多问题。笔者通过广泛地调研和多年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学经验,总结出造成毕业论文工作问题重重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一般都安排在大三下至大四毕业的三个学期开展,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正是用人单位招聘和学生复习考研的高峰期。大多数学生由于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用于找工作和复习备考,因此客观上造成他们没有太多精力去顾及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对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2)许多高校鲜有专门针对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以及指导学生写作专业论文的课程。本科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素养的培训和练习,从而缺乏必要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学术规范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3)学生和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初次接触大多始于大三下学期的毕业论文选题阶段,彼此间在还不够深入、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就直接进入了论文选题和撰写环节,缺乏了必要的磨合和适应环节,也为后期指导过程中教师无法高效并因材施教地给学生提供论文写作指导埋下隐患。
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和毕业论文现状的不近人意两者间日渐彰显的矛盾张力凸显了当前急需改进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紧迫性。本文倡导将本科生导师制引入至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当中,让本科生导师兼任论文指导教师的职责,以期为解决当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的教学困境、提高论文指导成效和提升学生综合科研素质寻找出路。
二、本科生导师制与英专毕业论文指导研究概述
导师制是书院教育的精髓,其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一直以来都是欧美诸多一流大学培养学生的重要教育形式。导师制最早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被誉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本科生导师制指在本科教育阶段引入导师制,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在大学四年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和心理疏导,从而促使教学与教育结合、教育与管理挂钩,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本科生导师制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将单纯的教学活动提升到教育的高度,这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导师需对学生实施教学和思想的教导、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引导,并对学生的疑问提供解答。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高等教育本科教学阶段逐渐引入本科生导师制。当时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校曾在部分院系中尝试本科生导师制并由此掀起研究热潮。但是随后由于高校扩招和师生比的不断攀升,本科生导师制渐渐陷入困境,与此相关的研究也停滞不前。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在线搜索发现,国内人文科学类别下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始自2004年至今总数仅16篇。这些研究多是对本科生导师制内涵、推广意义和实施措施的理论性讨论(孟宪军,2004;靖国安,2005;姜晖,2011;周志高,2012),教学实践性研究还十分欠缺。
关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相关文献不仅数量较缺乏,而且该领域研究还存在研究内容比较分散、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的问题。通过梳理和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我们发现现有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方面的文献内容涉及的有:关于指导对策(王秋华,2002)、写作方法(翟忠和,2000;宋飞,2001;尤肖南,2004)和引文规范的(钟伟珍、黄国文,1999;刘新民,2001),有针对管理、评估或写作教学具体环节作较深入论述的(李家云,1999;余曼筠,2001;黄小苹,2002;李萍,2003),还有调查现状的研究报告(穆凤英,2001;王崇义,2004;杨宇红,2009;张春芳,2011)。然而针对毕业论文指导的教学环节探究却很少。其中从本科生导师制视角探究毕业论文指导的研究论文更是凤毛麟角,仅2篇(刘洪泉,2005;王娟,2007)。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我们试图在本文中通过教学实践的方式探究本科生导师制在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环节中的应用价值。
三、本科生导师介入下的英专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探究
1.模式设计和内容。本科生导师制作p为辅导员和专业课任课教师工作的延伸和拓展,重视师生间的人际互动,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重挖掘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本科生四年的大学生涯里,导师通过跟踪式的指导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业、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引导,密切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极大关怀。将本科生导师制融入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让本科生导师兼任论文指导教师的职责,使得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成为本科生导师四年导师生涯中的一个自然终结环节,对提高论文指导成效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在具体的教学模式实施环节里,我们拟通过本科生导师介入式的英专毕业论文指导实践达到如下教学目标:(1)唤醒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元认知意识,激发其论文写作的主观能动性;(2)根据学生特长、知识面和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将论文选题和自身职业发展相结合,增强其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3)通过分步骤、有侧重的教学实践,加深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保障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和提高论文的总体质量;(4)通过个性化指导,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术规范性、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
2.模式的教学价值。现有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因教学和实践时间过短、学生对科学研究认知不足、论文指导教师和学生间了解不够等诸多弊病的影响,存在优质论文“难产”、学生科研动手能力和创新思辨能力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等问题。上述本科生导师参与毕业论文指导的应用模式可为解决上述教学问题提供实践策略,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导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提早体验科研实践和毕业论文写作,增强其对学术研究的认知并为其毕业论文的写作争取更多的实践时间;(2)导师和学生间的人际互动,保障了导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和论文指导的针对性;(3)导师采用个性化培养方式,引导学生将毕业论文选题和其今后职业发展相结合,可增强其创业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4)导师分步骤、有侧重地因材施教,可在保障学生论文质量的同时,加强其学术规范性,提高其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进一步概括即为,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毕业论文的撰写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兼任论文指导教师的思路,这是缓解当前毕业论文质量普遍偏低、学生学术意识不强、论文指导教学效率不高等教学瓶颈问题的一剂良药。
四、结语
本科生导师兼任毕业论文指导教学工作可优化师资配置,在保证对学生实行个性化指导提高其论文写作质量的同时,还能因材施教地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及他们的创新和思辨能力。笔者认为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高校教书育人工作正在探索实践的一项制度创新,将其应用于英语专业高年级毕业论文教学研究还处于尝试和建构阶段,亟待教学实践的检验和完善。笔者也希望后续能有更多的项目采用问卷调查、教学实践等多元研究方法,运用定性和定量数据,对本科生导师制在毕业论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综合性研究,推动本领域实践性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晖,孙永君.高校英语专业导师制模式构建与探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1,(12):155-157.
[2]孟宪军.关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之理论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68-70.
[3]穆凤英.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调查与思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4):138-142.
[4]孙文抗.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现状分析[J].外语界,2004,(3):59-64.
篇10
Keywords process analysis;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graduation thesis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①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近年来,针对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时间短,任务重;不安定因素相对集中”的特点和难点,国内各高校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加大了改革和创新的力度。②③④
本文作者从事土木专业教学、研究生和本科生学位论文指导多年,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方法和经验。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大连理工大学提出的“精英教育”目标,贯彻“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方法”,提出了基于“过程培养”的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和创新意义。
1 “过程培养”模式的特色
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终极目的是培育创造型新人才。为此,结合当前的教育背景和形式,改革传统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和手段势在必行。
本教学模式的特色即在于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重点放在“过程培养”上,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结合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特点,以最有效的方法,完成本科生由理论知识型行向实践能力型人才的转化,完成“理论与实践的” 完美结合。
首先,只有在正确的方法论的指导下,才能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进而才可能产生可靠的实施成果。本文采用先进的“过程工程学”分析方法,⑤⑥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进行“驻点”分析,并探索各“驻点”的关联性。
其次,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质就是“教”与“学”有机结合为一体,这一点,在毕业论文环节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充分引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其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课题中。以教师的诱导、启发为方向,最终达到对人才培养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目标。
第三,教学成果的总结及效果的评价对教学质量及效果的确认至关重要。申请者首先总结了历年本科生毕业论文知道的经验和教训,从中提炼的理念和方法;同时,“他山之石,可以为玉”,本课题亦广泛了解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高校的相关专业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教学模式,充分研究各校特色,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吸取优质的教学素材,借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用以补充完善本课题的实施方案,提升自我整体水平。进而探索本教学环节与精英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我校“精英教育”基本纲略的实施落在实处。
2 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全过程驻点分析
针对在毕业论文环节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问题,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阶段的特点,采用先进的“过程工程学”分析方法,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进行“驻点”分析(如图1所示),将本科生毕业论文全过程确定为五个驻点,即选题与查阅文献、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论文撰写及成果深化、答辩。
驻点1:选题与查阅文献。
该驻点是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环节,“过程训练”的开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模式”所强调的全过程的学生参与,首先就是选题需要学生的参与,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指导教师由于还有较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不能全程地陪同学生的实验研究,学生应是实验工作的主体,教师仅起辅助的导向作用。学生对所做课题感兴趣,他们通常能做到积极地去查文献、用心地去设计实验方案、认真地去做实验,实验出现问题,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去加以解决,这样学生往往能高质量地完成研究工作。反之,学生在心理上就有抵触情绪、在工作态度处于消极状态,被动完成任务,论文水平尚得不到保证,谈何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本课题实施中,指导教师应提供多个题目,采取自愿选题的原则,尽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指导教师与学生充分沟通,亦可对课题的工作方向做适当的修正,共同确定任务书的内容,使论文质量能在现有条件下达到较高的水准。
驻点2: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
学会运用文献制定研究方案和进度计划,是科研能力的重要方面,是独立从事科研活动的基本素质之一。
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文献分析,充分了解所研究问题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水平,通过对比分析,寻求、借鉴拟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大量参考文献及相关标准规程,以确定正确合理的试验方法,制定严密科学、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和合理的进度计划。
由于这一环节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论文工作的深度和质量,因此,指导教师要给予相对较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学生在研究方案细节的制定上力求科学、准确、可行;方案实施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勤动脑、多动手,积极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学术及非学术问题。
驻点3: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
本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训练规范、缜密的思维习惯;学会尊重客观规律,戒除急于求成和主观臆断的大忌。熟悉专业常规操作、培养实验技能,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更应在一定的高度上,采用适当的形式(如组会讨论), 启发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系统的讨论和思考,不断提升他们凝练科学问题、进行对比分析、举一反三的科研能力。
驻点4:论文撰写及成果深化。
相对于前三个阶段,本阶段重在对研究成果的深化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的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试验现象,提升论文工作的理论水平,避免“实验报告”式毕业论文的出现。
指导教师应鼓励、启发学生做更多、更深入的理论分析,而不是图省事地取而代之,沦为“重使用轻培养”、“重结果轻过程”的反面典型。
驻点5:答辩。
这是全过程分析的最后一个驻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环节。采用规范的论文评阅和答辩形式,对于提升论文质量,完成最后的升华至关重要。本课题组成员均具有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学生论文经由课题组指导老师之外的两名其他老师实质性的评阅,给出具体评阅意见,并由学生经修改后再进行答辩。答辩采用PPT讲述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在论文过程中的工作质量。
3 实施效果
2012-2015年,作者针对选题与查阅文献、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论文撰写及成果深化答辩五个驻点的具体内容,将“过程培养”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实施运用到大连理工大学土木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具体工作中――所指导的土木专业本科毕业生陈祝?012年)、李祝?013年)、白祝?014年)等同学,在论文过程及毕业答辩中表现突出,毕业论文成绩均为“优”。特别是陈祝?012年)同学,不仅获得2012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并于论文期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与其论文工作相关的学术论文,科研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实践表明,该方法对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作者认为,应继续深入探索研究、并在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基于“过程培养”的创新型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
4 结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过程培养’的创新型土木R当究粕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实践效果已经初步验证,该方法对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确实是行之有效。相信经过不断实践改进和完善,其效果将更加显著。这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1)在有限时间内,借助先进的“过程工程学”理论指导,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教学任务;(2)切实解决毕业论文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个别学生懈怠敷衍、教师仓促放水的局面。从而将我国“精英教育”基本纲略的实施落在实处,进而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学质量,培养理论扎实、富于创新的研究型人才,为社会打造合格的土木专业精英人才。
注释
①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教高厅[2004]14号,2004.4.
② 罗怡,李春天,许惠斌.材料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2):219-220,228.
③ 同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若干规定(同教[2012]28号).
篇11
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各有特色,有所关联,又相互独立。部分高校通过本硕连读或本科生导师制等人才培养方式来不断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本科生及研究生教育规模也快速增长,规模的扩张和培养质量下降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引起高等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培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培养过程疏于管理以及培养质量监督机制缺失或流于形式。如何优化培养过程以及有效地对培养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本硕协同培养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了研究探索。
一、本硕协同培养的内容
本硕协同培养,是协调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这两个不同教育群体,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两个教育层次的优势,协同一致地完成培养目标并提高培养质量。
(一)通过教学实践进行协同培养
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目前本科生着重课堂教学,强调教师教学为中心,以教材为主要学习材料,学习过程较为被动。硕士研究生则强调课外学习,整个培养过程以导师指导为主,学习材料多元化。而教学实践是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以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辅导或协助指导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形式进行。在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生通过辅导、协助指导本科生教学,巩固了专业基础知识体系,增强了从事教学的独立工作能力。
本科生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通过对优秀本科生的遴选,成立本科生“试点班”,实施“研究型”人才培养方案。在试点班教学过程中,硕士研究生参与教学指导,在课外指导本科生文献查阅、撰写论文等,引导本科生进行研究型学习,同时也通过完成指导本科生的任务,不断督促自身的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通过科研生产实践促进协同培养
科研生产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环节,通过参与科研生产项目,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加以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加深理论知识理解,做到学以致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基本上一直参与科研生产实践,其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均来自于科研生产实践。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主要以课程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部分参与导师的科研生产实践。由于本科生人数众多,完全由导师指导参与科研生产实践,有一定困难。在科研生产团队中,由硕士研究生参与指导本科生进行科研生产实践,可加大本科生指导力度,让更多的本科生参与科研生产实践。同时,在指导过程中,硕士研究生由学的角色转换为教的角色,加深了专业知识的应用,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独立科研能力。
通过让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本科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参与导师的科研生产课题,将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在科研生产过程中,由硕士研究生带领本科生进行文献查阅、科研实验、现场生产实践。研究生在小导师的角色中提高了科研积极性,本科生也能够得到充分的指导。
(三)本硕结合毕业设计
本硕结合的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合作,在共同参与的科研生产实践中进行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或从硕士学位论文中抽取一个小专题来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通过本硕结合的毕业设计,可以拓宽本科生的专业视野,培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本硕协同培养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
(一)本硕协同培养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改变了传统教育管理中重视结果、忽略过程的管理模式。本硕协同培养的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只有重视协同培养过程管理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本硕协同培养过程管理中有教学过程管理、科研生产实践过程管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三个方面,分别从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生产实践、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监督管理。
1.教学过程管理。在本科生的课程基础上设置本硕衔接课程,对本科试点班及推荐免试学生进行研究生课程前续课程的加强或增设,也鼓励学生以自学的方式进行研究生课程前续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研究生学习阶段奠定基础。
研究生入学后,针对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部分课程采用课前考核的教学方式改革,即指定范围、时间让学生自学,然后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再进行正式授课,考核成绩计入期末总评成绩。课前考核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在教学活动方面,研究生协助导师对本科生课程进行助教实践,并设立教学活动小组,研究生为组长,带领本科生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研究生中期考核前须进行教学实践,总工作量不少于20学时。
2.科研生产实践过程管理。研究生根据培养方案与导师共同制定培养计划,确定研究方向。在研究生开题后,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到研究生的科研活动中。研究生作为小导师带领本科生成立科研活动小组共同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科研活动小组可与教学活动小组重合。
科研活动小组参与导师生产实践项目,加强本科生的实践教学,促进研究生实践指导能力的提高。在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年的校外专业实践过程中,可带领本组本科学生参与专业实践,增加本科生的专业实践机会。
研究生中期考核前须参加本学科学术活动不少于4次,做专业报告不少于1次。科研活动小组本科生充分参与学术报告,提前了解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过程。
3.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从科研活动、生产实践活动或者研究生毕业设计中进行选题。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后,进行开题论证,研究生参与并协助导师进行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毕业答辩前,研究生配合中期检查教师对本科生毕业设计小组进行进度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总分析,并反馈至指导老师,要求本科生进行整改。毕业答辩时,研究生担任本科生毕业答辩的答辩秘书。
研究生通过参与本科生毕业设计过程各环节管理工作,充分了解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反馈回研究生在研的科研项目或生产实践,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提前进行了问题的发现、解决和总结。
(二)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12
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连续多年扩大的情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工作,确保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是每一所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每位指导教师认真思考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了分析。笔者作为一名从事生命科学教学科研工作不长时间的青年教师,结合自身指导的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 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时间是前提
大学期间的第八学期是本科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时期,但第八学期又是本科生入学研究生面试、考试或找工作的阶段。这种时间上的冲突,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毕业论文。因此,时间短促是目前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完成的普遍原因,尤其对于实验性和探索性很强的生命科学学科来说,每一个实验步骤的完成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让学生开始毕业论文是相对必要的。笔者指导的2010届2名本科毕业生,由于在大三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科研训练基金开放项目”,2011届被保送上研究生的1名本科生在第七学期开始进行毕业论文,因此完成的时间相对较充足,论文水平也很好。但2012届的2名毕业生,由于忙于找工作、考公务员,使得毕业论文的完成时间仓促,最后只能撰写文献综述,且质量极差,根本没有起到预期的培养目标。鉴于以上的经历和体会,笔者组织了4名2011级的学生申请了“内蒙古大学2013年校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获得批准,现在已安排他们正式进入实验室,相信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必定对他们的毕业论文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
二、科研项目是依托
生命科学是当前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而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指导老师将实施科研项目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或需要进一步验证的实验内容转化为指导本科生参加国家级、校级创新训练项目或毕业论文,积极指导本科生尽早参与到科研项目中,这样既可以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兴趣、接受科研训练,又可以让学生准备或完成毕业论文,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笔者指导的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依据本课题组的科研工作,需要对几个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抗逆性(抗旱、耐盐性)进行基础性分析,以此为后续科研工作受体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安排了2名毕业生分别通过NaCl胁迫和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种子,比较分析NaCl胁迫和PEG模拟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得出不同品种间的抗逆特性及差别。这样既为本课题组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基础信息,促进了科研工作的进展,又将此部分内容作为一个完整的小课题,通过本科生毕业论文完成,训练了本科生的独立科研能力,也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
三、选题要适中
用于毕业论文的课题应符合毕业生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要求,难度适宜、分量合理,课题涉及的知识范围和理论深度要符合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的实际情况,要有利于巩固和深化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使其受到科学研究(设计)能力的基本训练,学生通过努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或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而许多学者提出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要新颖、有创新,这样确实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笔者认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要适中,兼顾新颖即可。
首先,由于多年扩招以及学生对大学校园开放式的学习方式适应能力不同,使得在校毕业生的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参差不齐,因此以相同难度要求他们完成毕业论文似乎不太可能实现。指导老师要和学生沟通交流,针对其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毕业论文题目。其次,作为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的一个小课题的毕业论文很难体现出新颖性和创新性,但其必定是具有学术价值的。
四、指导教师的角色
目前,在论文选题、实验方案的设计上多数毕业生还不能够独立完成,需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选定3-5个关键词,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从中筛选出能直接辅证拟定毕业论文题目的文献,以此为依据提出实验设计方案,并由指导老师指导修改。实验的实施过程是本科生第一次真正亲自从事科研工作的经历,尤其是在生物学科相关专业的实验过程中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果或数据的合理分析和推理、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实验废弃物的安全处置都将会影响其将来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激情和安全性。因此,整个实验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都要耐心地跟踪指导,言传身教,以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在跟踪指导的过程中,也要“放手”,给学生留有自由实验和探索的空间,营造严谨而又宽松的环境。另外,生物学科实验本身就是探索性的工作,任何一个实验步骤在重复3次都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或结果不理想时,指导老师就需要鼓励学生,并认真分析原因,指导学生寻求其他可能的解决思路和办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对所得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的能力的过程。毕业论文是具有学术规范的科学性、总结性的学术论文,既要严谨、通俗易懂,又要具有专业性。因此,在指导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严格依据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的要求,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用词准确,科学、真实地表述实验结论及其学术意义。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或结论,均应按论文中所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参考文献中。而学生第一次接触学术性论文写作时常常出现的共性是:口语化用词太多,经常使用第一人称表述;推断性结论太多,缺乏严谨性;结构、层次不清晰,缺乏逻辑性;物种拉丁名、基因和蛋白质的书写不规范,缺乏专业性等。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指导老师必须认真指导,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规范写作的习惯。
不难看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因此,有学者提出了“教师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的主导作用”的观点,但也有学者不完全认同此观点。笔者认为考虑的角度不同,指导老师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的角色就有所不同。对于大多数初次接触并亲自完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研究工作的本科生,是不可能完全独立完成的,指导老师必须进行全面的指导,起主导的作用。对各方面能力都很优秀的学生,指导老师只需给予引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全“放手”,由学生独立完成,增强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五、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其在思想上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毕业论文的完成。因此,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是毕业论文顺利进行的保障,要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明白拟开展的毕业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学术意义,消除“毕业论文肯定能通过”的消极态度,并强调解决好就业或研究生入学与毕业论文在时间上冲突的实际问题,避免“老师比学生着急”的现象。
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毕业论文的同时,在实验实施或论文撰写的过程中也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培养严谨的作风。实验过程不顺利的时候,学生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轻易放弃,更不要急于完成工作任务而编造实验结果或篡改实验数据,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分析和寻求原因,或许可能发现未曾预想到的现象,提出新的科研内容或问题,这也是生物学科实验性和探索性的特点。
六、结束语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任务的最后环节,是集学习、实践、探索和写作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任务,是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互长的教学活动。指导老师既要严格要求,全面地指导、点拨,又要“放手”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工作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从单纯学习过渡到实践学习的过程,并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或增强学生的专门技能。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是一个真实的科研或专门技能工作的过程,是即将成为研究生或专门技能工作者的一次“实战”和“练兵”的经历,相信毕业论文过程中培养的基本科研素养或增强的专门技能必将影响着毕业生以后的科研或专门技能工作。
[ 参 考 文 献 ]
[1] 张芳萍,任志峰,赵春江.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3,(2).
[2] 谢吉琴.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21).
篇13
通过近儿年的毕业论文实践过程,发现毕业论文整体水平有所下降。从本科毕业论文过程的参与者来看,学校流于形式、教师疏于指导和学生疲于应付[Cal导致了存在问题日益严重。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的不足卞要表现在以下儿个方而:
(1>选题不当或选题保守。一般学校的选题方法是老师确定题日,指定学生,那么可能会出现选题难度过大,超出本科生能力和所学专业知识范围的情况;题日范围过窄,导致学生毕业论文上作量不足;或者选题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抑或是论文表现形式单一,无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导致学生缺乏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冈。
(2) 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因为日前我国的现行教育中比较注重课堂教学,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等实践类教学接触不多,在缺乏具体的计划安排及检查制度时,容易出现懒散拖沓或急于求成等现象,致使学生不重视写作,或者随意拼凑、票窃,有一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理解不够透彻、对参考文献的理解不够清晰,一‘〔习。还有一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缺乏创新、不够卞动,缺少自己的积极思考,不能够卞动的参与到课题组的讨论当中来。还有就是文献搜索能力较弱,大部分依靠导师或者同实验室研究生提供的经典文献,在遇到问题时,不会去搜索高质量的文献来解决问题。
(3) 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体系不完备。尽管各个学校都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毕业论文管理规章制度[5j,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大多不够规范和具体[m从或缺少事前防备措施和严格的过程监控,往往等到毕业论文答辩和验收阶段发现问题,过程的参与者也只能敷衍应对,最后不了了之,不能深究[5j。
(4)毕业论文时间过短,难以达到毕业论文的日的。很多学校的毕业设计都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此时,虽然学生的专业知识已达到一定水平,但大多学校都是在第七学期末开始毕业论文的开题上作,而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的撰写则在第八学期进行,由于在这个阶段很多学生已经开始找上作实习或进行考研复试,这严重压缩了毕业设计的进行时间,也使绝大部分学生无法安心完成从查阅资料到论文设计再到论文撰写的过程,严重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Uz-isl。
(5)论文空洞,论据不足。很多学生由于准备的材料不够充分,论文的框架结构不完整,写作的思路不清晰,论证方法不准确,导致撰写的论文只是材料的堆砌,句子或者段落之间没有逻辑性、连贯性和准确性。多数学生的论文从思路到材料,再到写作论述方而都没有创新。论文不仅是材料的收集与简单的对比分析,而是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论点、论据,经过严密的分析论证得到自己的观点。
(6)其他因素。如毕业设计所需经费不足、实验条件不具备、成绩评定方法不够科学、高校扩招带来生源质量的下降、管理方法不适等等。
以上分析表明,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是由多方而的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关系着毕业论文过程的所有参与者,这些因素相勺_关联、相勺_作用,共同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产生影响。所以毕业论文质量的保障也就不能仅从某个环y入手,而应着手改革教学模式,建立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监督体系,系统地去解决论文质量下降的问题[5j。2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及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本科期间所学的总结与升华,能够将学生本科期间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且能使学生学到很多课堂以外的东西,锻炼了学生自卞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规范毕业论文过程,加强监督与管理,创建质量保障体系及改善上作流程,需要做到事前规范、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
W事前管理。事前管理包括制定管理制度、导师遴选、学术学德教育、选题和开题。[5j管理制度包括制定《毕业论文选题指耐 ,《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细则》、《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和《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等。另外,各个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各个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规定,用来指导学生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和规范作用。通过严格审查学生开题,督促学生做好准备上作;统一论文格式,使学生在科技论文上的写作更加规范。使用适当的方法以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学术研究的能力,并使学生熟练掌握学术写作的方法。另外,严格指导教师遴选,要求指导教师需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丰富的科研经验[Cial。在学术道德教育方而,开题之前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端正学生的思想道德,提前杜绝学生抄袭、票窃的念头,让学生明自付出才有收获。
选题和开题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环y。论文的选题一方而学生要有自己的自卞选择性,另一方而学生要参考老师的指导意见。论文一旦选定方向,学生需要仔细学习老师给的参考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多多收集资料,并着手拟定课题大纲,准备开题。开题是毕业论文的重要一环,论文开题时,不仅需要学生提交必要的材料,同时需要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材料认真审阅,并加以评估,对学生的上作做出必要的评价[Cisl。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同学,督促学生及时更改、补充材料或重新选题。通过开题的学生,其提交材料由老师保存。一般开题后不应再更改论文题日及论文卞要内容。
(2) 事中管理。卞要包括论文的初期检查、中期检查及指导登记[5j。初期检查卞要是对学生的论文写作准备上作的检查,如准备资料是否充分、论文大纲是否列出、必要写作上具是否掌握等;中期检查卞要是对学生论文上作的检查,包括论文的完成程度、学生论文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还未完成的部分等。在各段时期的检查中,学校和指导教师应该对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流于形式,今旱发现的问题,有问题也要及时处理,避免问题的积累,确保学生的论文能够按时提交。 在论文的准备过程中,需要指导教师多加指导,与学生经常进行研讨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毕业论文准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应卞动多向老师汇报上作的进度,并积极思考、多与老师进行学术交流。指导老师应多总结学生出现的疑难问题,并及时与学生讨论解答,引导学生学会自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卞创新的意识和能力[Cisl。论文完成后,指导老师必须及时对论文进行初步评审,并指导学生开始准备答辩上作。
(3)事后管理。论文答辩结束后,需要对教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论文两方而进行评估[5j。指导老师方而,需要对学生论文情况和学生答辩情况对教师的指导上作进行评估。多加鼓励和表彰优秀的指导老师,提醒指导态度不够认真负责的老师,清除指导不力的指导老师。学生方而,严格审查学生论文质量,筛选优秀毕业论文,对优秀学生予以表扬与鼓励,对于论文质量不合格的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并推迟答辩,修改合格后再安排答辩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