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用友实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铁路内燃机车三代油、四代油在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戚机公司)柴油机试验站共六个台位上分别进行循环使用。在戚机公司相关单位以及上海机务段化验中心的大力配合下,笔者对三代油、四代油的循环使用情况进行了质量跟踪监控,并进行了各项性能指标检测工作,现将铁路内燃机车三代油、四代油循环使用试验情况做一综述。
二、试验流程
1.装车使用前,由戚机公司质保部负责取送试验用油样品,按TB/T2956-1999标准进行检测。测定结果符合入厂规定技术指标范围,方可投入生产使用。
2.油品循环使用后,按戚机公司设计部制订的“内燃机车柴油机换油标准”进行取样分析,分别对油品“运动粘度、水分、总碱值、闪点、石油醚不溶物”等五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为适应戚机公司柴油机试验站用油现状,特增添“机械杂质”一项检测指标,以保证油品循环使用质量。
3.柴油机试验站六个台位循环用油取样均由柴油机试验站各台位负责取送,根据设计部规定在柴油机试验统一工况、统一位置取样。
三、试验分析
从理论上分析,三代油、四代油在循环使用过程中劣化变质主要是由于柴油稀释、水污染、油品氧化变质、外来杂质侵入的结果,经过氧化、蜕变、污染,各项指标将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如石油醚不溶物、机械杂质含量逐渐增多,总碱值逐渐减小等等。但在实际操作中每台柴油机用油1.2吨,每次补油为100公斤左右,频繁补油以及各种外界因素影响,使各项指标变化并未呈明显线形衰退规律,而是在一定数值呈上下波动变化,下面从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分析。
1.100℃油品粘度指标
在使用过程中,油品运动粘度蜕变非常缓慢,表现非常稳定。循环使用近四十台份仍能稳定地控制在13.50~15.00厘拖之间,完全符合规定标准范围。油品粘度变化主要是由于柴油稀释使粘度降低、氧化及不溶的悬浮物积累使粘度变稠升高。补油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起到了很好的调整作用,提高了油品的抗氧化性能。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滑油被燃油稀释的现象很少产生。机油被燃油稀释是柴油机使用中的首要问题,在机车换油中占很高的比例,其原因是由于在富油的燃烧条件下,柴油雾化不良,以及柴油机在空转和低速情况下长期运转或多次冷启动而使柴油不完全燃烧所引起的。过量稀释是因燃油系统接头泄漏造成,实践证明,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不发生燃油过量泄漏现象。
2.油品闪点指标
使用过程中由于很少产生燃油渗漏稀释现象,故而闪点指标一直比较稳定,始终在210℃~240℃左右波动,无明显闪点下降现象,完全符合规定标准范围。该标准可作为一个参考数值与粘度一起来推测滑油稀释度。
3.油品水分指标
水分超标最大可能就是发生漏水现象。另外取样时取样瓶中若含有水分,将导致检测结果水分严重超标。水污染是柴油机使用中的通病,是由于燃油燃烧后气体窜气冷凝而引起,水分过量则是由于泄漏造成,水分不仅促使油泥形成,还要减弱添加剂的抗氧化性能和分散性能,促进形成泡沫,造成乳化破坏油膜,在实践过程中因冷凝形成的水分极少,而且很少发生漏水严重现象。
4.油品石油醚不溶物指标
不溶物包括尘土、磨损金属微粒、烟黑粒子、油品氧化产物和添加剂分解产物。由于经循环使用后油品抗氧化性能下降导致石油醚不溶物增多,现该指标检测多以不溶物体积百分比换算成重量百分比,该指标是预测机油氧化变化及估计添加剂作用的一个有用数据,在检测过程中发现该项指标虽然远未达到大于11.6V%的换油状况,但在0.5V%~2V%的范围内有较大起伏。据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大量补油保持添加剂分散能力的有效性,使石油醚不溶物含量明显下降。经循环使用后分散能力下降,则该指标再度上升。二是由于取样工况影响。若柴油机处于冷机状态取油将导致该指标偏低。另外,取样时应先放掉取样口一部分滑油再进行取样。石油醚不溶物指标可看作是油品被氧化污染后,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的总和。而机械杂质包括尘土、磨损微粒、烟黑粒子属于无机杂质,并不能从石油醚不溶物体积上科学地反映出来。据调查,有的企业在对滑油报废指标检测中只做石油醚不溶物指标,而不做机械杂质指标,事实上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当石油醚不溶物远未达到换油状况时,机械杂质含量完全可能早已超标,对机器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石油醚不溶物指标可反映油品质量劣化情况,而机械杂质是反映外来杂质的侵入情况。
5.油品机械杂质指标
由于油路中存在杂质以及燃油燃烧(或不完全燃烧)产生烟黑粉末致使油品变黑变脏,机械杂质增多,这会对增压器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油压下降等不良后果。在使用过程检测结果表明机械杂质在25~30台份以后大大增多,并逐渐接近换油指标。另外由于大量补油及取样不均匀也会使机械杂质含量回落偏低。在柴油机试验与机车上路运行时相比较,该项指标更能体现试验过程中条件的苛刻。机械杂质含量升高对机器本身的不良影响相对其他蜕变缓慢的指标而言要大的多,因此还需配合加强清洁度试验工作。
由上可知内燃机车循环用油过程中,排除漏水漏油等突发因素影响,机械杂质是最容易超标一个指标。
一般情况在机车运行状况下,DF11机车行驶约为25万公里时大多为强制换油,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范围,但滑油已明显呈严重变黑、变脏状态,为防止增压器发生故障及各种不良后果实行强制换油。DF4D机车行驶4~6万公里时大多进行非正常换油。由于240柴油机功率低,而且经提速后负荷较大,导致油品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运动粘度以及石油醚不溶物严重超标实施换油,另外在运行过程中若发生漏水、漏油等突发因素影响时,则实行立即换油。据估计,柴油机试验站试验一次循环大约为行程1800公里。当试验过程中排除漏水漏油等突发因素影响时,四代油循环使用可达150台份以上。各项指标除机械杂质外均符合标准范围,因此机械杂质含量指标是循环用油过程中最重要的检测指标。
四、试验结果
根据对三代油、四代油近50台份的循环用油的各项性能指标检测,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运动粘度指标非常稳定,在13.50~14.50厘斯之间波动;
石油醚不溶物在0.5~2V%之间波动;
闪点指标在210~240℃之间波动;
机械杂质在15台份以前
总碱值指标三代油始终>7mgKOH/g,四代油>12mgKOH/g;
水分指标非常稳定,除发生漏水事故以外,其含量基本控制在0.05%以下。
换油指标:
运动粘度(100℃厘斯):18
总碱值(mgKOH/g):
闪点(℃):>180
机械杂质(%):0.08
石油醚不溶物(V%):> 11.6
水分(%):>0.1
篇2
国培计划(2015)—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从2015年12月24日开始以来,我就积极参与,认真配合,完全按照研修计划的时间规划,与2016年1月4日进行了学前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以截图的方式提交到研修平台;2016年1月8日开始,认真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郭绍青讲解的《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研制说明》等两门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的微课视频,也积极参与到各位同仁们的讨论之中,还能够认真完成作业;2016年1月15日开始,努力学习和认真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赵健老师讲解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初级)》(必修)、《微课设计与制作》(选修)和吴文春教授讲解的《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选修)共计三门技术素养类课程的文献资料和微课视频,并且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作业;2016年1月22日开始学习和聆听了《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为主的综合类课程的文献资料和微课视频,并根据课程要求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每一环节的作业;2016年2月23日开始,学习和聆听了《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导入》(必修)、《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讲授》和《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总结与复习》(选修)等三门专题类课程,积极参与课程的讨论和认真完成每一阶段的作业任务;2016年4月1日开始,根据每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再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撰写培训总结。在这半年多的学习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们的讲座,感受着他们的激情和幽默、亲历着他们的教育智慧和幸福,使我受益非浅。在我的十七年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中,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上虽然有了一套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但是通过培训学习,还是使我领略到了教育教学艺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内涵与境界,也使我认识到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粗糙与不足。我感觉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增长了许多,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教育教学工作经验,都在培训中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想想以前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感到自己的肤浅和不足。
在将近半年的培训学习时间里,每天坚持进行理论学习,,晚上完成一些作业,还要努力配合助学老师的工作,积极为班上的同学服务,虽然有点累,但是觉得每一天过得很充实,也很幸福。本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新颖的教育教学的培训知识、信息技术与技能,满足了我们对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渴望和对信息技术专业技能的需求。现将我半年以来的网络研修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的学习,是我认识到新时期的教师在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更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新时代的教师要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轨,既要有奉献精神,又要有科学的态度;既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又要有高尚的师德,才能做一个既让学生幸福,又让自己幸福的教师。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讲究艺术和技巧。
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初级)》(必修)、《微课设计与制作》(选修)和吴文春教授讲解的《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选修)的学习,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与学生交往,要讲究艺术和技巧。现在的教育提倡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运用赏识教育,但并不是说不批评和惩罚,而是说要会批评和惩罚,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成长进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正确适度的进行表扬和批评,使表扬的含金量要高,避免表扬过度,滥用表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爱护学生,切实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
通过本次网络研修培训学习,让我明白,选择了教育,那就是选择了责任。作为教师,为了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效果,我们就应该换位思考,善于从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管理,学会理解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关爱,尤其是学会关爱后进生和一些特殊生(单亲学生、自闭学生、留守儿童)。总之我们要学会善待他们的“缺点”,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都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还要学会及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化角色,做到与时俱进,做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
篇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创业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04024)和2009年度河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电子商务》课程考试改革研究”(项目编号:Z0904-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23-02
经过了十余年的探索与发展,在历经坎坷和挫折之后,河北联合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在专业建设上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实践先行、螺旋教学,双管齐下、兼容并蓄”的特色之路。“实践先行、螺旋教学”是信管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双管齐下、兼容并蓄”是专业课程建设的具体运作手段。
一、“实践先行、螺旋教学”的指导思想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按部就班,按照课程顺序先后开设出课程,每门课程都涵盖了课程从浅到深的方方面面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往往会产生如下问题:一是盲人摸象。学生甚至在学了多门课程后都不知道专业是干什么的。二是缺乏兴趣。一门课课时很长,当课程进入比较难的章节时,学生往往无法兼顾首尾,以前学的东西无法融会贯通,导致顾此失彼,渐渐失去对课程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文章认为要以“实践先行、螺旋教学”的思想来指导信管专业的课程建设。
1.“实践先行”。“实践先行”是指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实践为先导。学生先动手实践,在遇到困难和困惑时,相应的课程加以跟进,从而确保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知道为什么学,还知道学了有什么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就是推动下一轮学习的源动力。
2.“螺旋教学”。“螺旋教学”是指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拆分,根据学生认知过程重新加以组合,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从宏观上把握专业所涵盖的内容。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学生对专业认知特点为依据,让学生每年学到的知识都能自成体系,并不断螺旋式扩展。前一轮实践学习决定了后一轮理论如何跟进以及知识如何扩展,同时还决定了下一轮的实践体系。
“实践先行、螺旋教学”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的核心就是课程的开展要紧紧围绕实践。而实践教学体系在设计上要采取“正反两条线”的方法,将实践既作为“先导课程”又作为“目标课程”。具体来说:一是从“反推”的角度而言,首先根据最终的社会需求设计高年级实践应当达到的目标,然后将这一目标层层分解,作为螺旋教学的不同阶段。二是从“正推”的角度而言,实践又作为先行课程,学生通过实践从宏观上对专业进行认知,随后的理论课程加以跟进。三是从正反两个角度加以综合而言,实践既是上一轮课程的总结,也是下一轮学习的先导,是整个专业建设方案的骨架和灵魂。
二、“双管齐下、兼容并蓄”的运作手段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双管齐下。所谓双管是指信管专业中的两个专业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以管理为核心,强化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维护技能;信息系统以计算机为核心,强化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技能。在“实践先行”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下,我们为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方向分别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体系。(1)信息系统方向的课程与实践体系(见123页图1)。图1左侧为课程体系,右侧为实践体系。在信息系统开发方向,自主开发了“信息系统开发概览”课程,该门课程提供了大量的动手实验,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步骤操作,便可以做出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和网上书店系统,程序代码最多不超过3行。作为先行实践课,该课程为后续程序设计类课程奠定基础。随后会跟进面向对象软件开发(部分课堂案例和课后实践作业将作为数据结构的实践先行内容)、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库知识,强化系统的初步分析能力、数据库设计能力和SQL命令运用能力,既是对前面课程的总结,也作为“信息系统开发”“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先行实践环节。“信息系统开发课程设计”基于“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将数据库及SQL命令转化为Windows应用程序或Web应用程序。学生在这个实践环节上首次开发信息系统并将会遇到种种困难与挑战,甚至重写多次系统,这种实践经历与体验正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学习的强有力先导。“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旨在规范学生分析与设计过程,解答为什么会在信息系统开发课程设计中遇到种种挫折,该实践环节也是后续毕业设计的先导课程。(2)信息管理方向的课程与实践体系(见124页图2)。在信息管理方向的实践体系中,用友的ERP沙盘课程在整个4年教学期间将会开设两次,第一次安排在一年级下半学期,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初步了解一个生产型企业的运行过程与模式。“企业资源计划(ERP)”课程会在大二加以跟进,从理论上讲解企业的运营流程以及相关知识。在这个阶段,实践将围绕用友财务信息化以及ERP信息化综合模拟(将ERP沙盘搬到用友ERP软件上运行),这既是对ERP课程的深化,同时也是学生接触各种具体信息化管理的先导课程。随后学生会分别学习“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用友ERP软件为此类课程提供了真实的实践场景,各种用友技能类课程也会在这个阶段同时开出,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彻底掌握了ERP应用技能。当学生深入掌握了用友ERP应用技能后会深刻领悟到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最关键还是在于战略,于是在三、四年级,专业课程将围绕战略实践开展。用友ERP沙盘课在这里将被第二次开出,让学生在更高的角度去运营,彻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另外,由于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课程此阶段已经初见成效,我们会实时地推出“用友UAP开发”课程,让掌握了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的学生能够站在现有ERP平台上向前再进一步。
图1信息系统方向的课程与实践体系
图2信息管理方向的课程与实践体系
图3用友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间的纽带作用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兼容并蓄。尽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作为两个方向,拥有各自的实践体系与先行课程,但它们又是兼容并蓄的,学校通过与用友软件的合作,将用友实训产品作为一种纽带,牢牢地将这两个方向捆绑在了一起(见图3)。图3描述了在我们建设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信息系统开发概览”可以帮助学生初识信息系统,“用友ERP沙盘模拟实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运营模式,从而深化“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而这些课程又可以从理论上强化用友ERP应用技能类课程,再辅以数据库和网络知识,学生就基本具备了用友ERP实施的基础。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定制化开发的问题也可以借由“信息系统开发”“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知识,在用友UAP平台的基础上加以解决。学生们还可以通过“竞赛教育”(诸如用友沙盘大赛、用友技能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等)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发挥个人优势。用友技能证书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就业期间多一份自信。用友高级实训可以为那些需要强化实施技能、应用技能的同学提供一条捷径。这种纽带作用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辅相成,相互借力,而管理与计算机也被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实践先行、螺旋教学”指导思想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学体系与就业接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动手实践意识。“双管齐下、兼容并蓄”的运作手段,使得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在各成体系的基础上,相互融合促进,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实施技能、应用技能的能力。“实践先行、螺旋教学,双管齐下、兼容并蓄”的专业建设探索之路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河北联合大学管理学院信管专业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得到了大幅提升。
篇4
(一)CRM的概念
CRM即客户关系管理,它由美国公司Gartner Group于1997年提出,其含义即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管理视角,提高企业与客户交流的能力,最大化客户的收益率。CRM首先是一种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客户(包括最终客户、分销商和合作伙伴)作为企业的首要资源,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满足客户的需要。它要求企业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其次,CRM还是一种管理软件和技术,该软件为实现CRM核心理念提供数据支撑,其将企业的管理活动与各种信息技术如数据挖掘、数据仓库、一对一营销、销售自动化等密切结合在一起,从而为企业销售自动化、服务自动化以及营销决策提供支持。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
(二)CRM实训教学的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企业的核心已经从产品向顾客慢慢过渡,顾客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顾客让渡价值等于顾客总价值减去顾客总成本,为了实现顾客让渡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竭力做到减少顾客总成本。而CRM系统就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个目标,能够对市场活动进行规划、评估,对整个活动进行360度的透视,能够对各种销售活动进行追踪。系统用户可不受地域限制,随时访问企业的业务处理系统,获得客户信息,拥有对市场活动、销售活动的分析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提供成本、利润、生产率、风险率等信息,并对客户、产品、职能部门、地理区域等进行多维分析。上面的所有功能都是围绕客户展开的。对于企业而言,使用CRM有助于提升企业业绩。
近年,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一是看重学历的高低;二是偏好于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三是关注专业匹配度,尤其是看重学生在校期间所修科目的应用性。因此,针对经济管理类,尤其是市场营销类的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客户关系管理(CRM)实训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使用CRM软件的企业的工作环境。
二、CRM实验课程的任务和教学框架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CRM在企业中的位置以及具体应用流程,并且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将观念定位在“客户价值”上面。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方法,熟练操作企业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平台。进而依次掌握客户信息收集、管理,并分析利用这些市场线索,为下一阶段营销人员对这些项目的开发做出准备。
该课程的教学框架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工作主要有三大部分的学习:客户获取、客户保有以及客户价值提升。三者的关系是逻辑递进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工作的继续和深化。同时,三者的工作也分别在企业的市场部门、销售部门和服务部门流转。具体如图2.1所示:
三、CRM实验课程的4+1教学模块
本文以用友CRM软件为例,说明该实训课程的教学安排。用友CRM软件采用Java开发,支持跨平台的应用。用友CRM软件的功能包括基础管理、客户管理、市场管理、销售管理、服务管理、客户自助和系统管理这7个方面。
4+1模块指的是四大教学模块加上作为管理者必备的分析技能模块的学习。
(一)基础模块
在这一模块中,根据实际的教学课时数以及教学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实验: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客户信息管理与分配和联系人信息管理与分配。
这一模块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以系统管理员、销售员和系统经理的不同身份查看CRM模块和KEY模块的所有功能结构。以系统管理员设置个性桌面,增减部门、机构、角色和人员、设置权限等操作;以市场人员和销售员身份对线索和客户的信息查看和一般操作。
(二)市场部模块
根据实际教学时数与教学要求,在这一模块中,用友CRM软件设计的教学实验有:线索管理与转化、会议营销活动管理、现场活动管理、网站营销活动管理和竞争管理。
该模块的主要任务是获取市场中的目标客户群体。针对获取客户的信息(线索),利用市场手段将潜在客户运作转化成机会客户,最终发展成为现实客户。而这一过程中,主要由采用用友CRM软件的企业的市场部门完成。教学过程中,会议营销活动管理这一实验是该模块的重点和难点模块,将该模块讲解并使学生熟练操作,决定着现场活动管理和网站营销活动管理这两个实验的顺利学习。基本上,上述三个实验的操作过程都是相同的。
(三)营销部模块
用友CRM软件在这一模块的教学实验分别有:销售计划与分析、销售机会管理、销售预期、报价管理和订单管理五个实验。
该模块中,销售机会管理和订单管理是重点和难点。销售机会管理与接下来的销售预期和报价管理两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步骤基本相同,都需要对“项目销售”阶段进行升迁操作,才能完整掌握整个项目推进工作训练。订单管理操作过程需要对订单项目进行升迁操作。可以说,营销模块需要学生掌握作为一名营销人员如何对自己的销售项目一步步推进,最终成功拿到订单,并针对订单进行后台跟进工作,这一过程中,运用到CRM软件来对这些工作进行业务信息的存档。以便于公司掌握客户合作的具体而重要的信息。
(四)服务部模块
这一模块需要学习的实验有服务请求管理、服务计划去管理、服务队列管理以及服务工单管理。服务部门的意义在于增加客户的满意度,将交易客户提升成为对公司业绩用贡献的忠诚客户,即价值客户。
这一模块的教学重点在服务请求管理实验上,后面的三个实验是与这一实验一脉相承的。学习好了该实验,后三个实验的操作将会非常顺利。学习内容主要以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服务主管和普通作息的身份对服务计划、队列、请求和工单进行增删,修改和分配等操作。
(五)其他模块
这一模块主要有两个实验,客户调查实验和万能报表分析实验。客户调查实验的操作重点在于对客户进行调查问卷的增删和修改等操作。目的是收集有用的市场信息。万能报表分析实验主要以CEO 身份,了解管理驾驶舱、员工分析、产品分析、竞争分析、计划分析;以admin 身份,了解客户分析、市场活动分析、销售分析、服务分析、自定义分析。目的在于对信息和数据的分析,从而做出对企业有利的决策。
四、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使用三阶段模式教学效果比较良好。
(一)阶段一——学生探索阶段
该阶段,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任务,给出目标。然后,对实验大概操作进行介绍。最后,让学生自行操作。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生一方面会积极性解决,另一方面,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会深刻的掌握这些知识。
(二)阶段二——教师引导阶段
当教师与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学生交流后,会将一些共性的问题总结出来,特别拿出来与全体同学分享,即总结问题。然后,再次要求学生们进行再操作。这样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们对知识和操作的学习,另一方面,更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的能动性。
(三)阶段三——学以致用阶段
该阶段属于实训课的举一反三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可以自行添加试验信息,进行CRM的灵活运用。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考核方式的选择也很重要。作为有过CRM实训教学的教师,总结经验,认为将考核方式分为课堂学习状况和实训报告很有必要。课堂学习部分应该包括出席情况,课堂学习积极性等内容;实训报告内容中要求图文并茂,将自己操作完成的实验截图放入报告中,并加以说明。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CRM软件的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邵兵家.客户关系管理(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篇5
一、课程改革思路
1、课程设计突出职业性:以就业(职业能力)为导向,将毕业生看做是从事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职业人,以会计电算化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为出发点,明确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能力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涵盖会计从业资格标准。
2、课程开发路径紧紧围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紧密地与会计软件会计软件应用企业和会计软件开发企业合作,贴近社会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解决好“学什么”的问题;通过工学结合,解决好“如何学”的问题。并与佛山用友公司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与用友公司培训部经理简永珍(兼职教师)老师共同完成课程的讲授。
3、教学内容选取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以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为标准选取教学内容,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为标准。
4、教学活动组织:按照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理念,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行动以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为主线,采取任务驱动式或者是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以真实业务的案例为载体,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做中学,教中学,学中悟。
二、课程改革实施情况
1、在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的基础上,我们再设计了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根据整体设计的思路,将项目设计为可“教、学、做”一体化进行课堂实施的方案。学生依据该方案可以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务。而且可以实现课堂、课外的无缝对接,脱离老师的指导也可自行摸索完成任务
2、实训报告内容的改革:原来传统的做法是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就撰写实训报告,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并没有自己的内容和思想。从本学期开始要求学生用微视频的方式录制实训报告,变“写”为“说”,学生开始独立思考自己的收获,参与的热情大大提高。
3、实训作品的改革:以往实训类课程上完了就结束了,但现在开学初就要求学生在学期末将本学期完成的实训刻录成光碟以备检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明显比之前要认真、努力很多。
4、分组教学:将学生4-6人一组,在每一个任务结束按完成任务的质量和速度进行打分,计入平时考核。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而且通过这种方式也学会了团队合作,互相提高。
5、将教学与学院的素质拓展活动结合:开学初申请了学院的素质拓展活动,要求学生把任务完成过程通过录屏软件录制成视频,并期末进行评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自学视频软件的剪辑、插入等,这对学生也是一种自学能力的培养。
6、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过去对学生的评价都是3-7式(平时占30%,期末考试占70%),但现在改为5-5式(平时表现50%,期末提交实训作品50%),加大了对平时的过程考核,并取消了期末的考试,取而代之是学生一学期所完成的实训任务。并且在微视频考核部分引入学生交叉互评与老师评分的混合式评价体系。这样真正建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三、教学实施过程的革新
在工作性的子任务中通过设置不同工作角色(账套主管、出纳、会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悉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学生通过完成若干个设计成环环相扣的链条式任务来完成一个任务,再通过完成7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式项目进而完成一个项目。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模式改革,学生能实现自我检查、自我纠错,并最终实现自我提高。
所谓“链条式”任务设计,就是基于工作过程考虑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将项目设计成环环相扣、依次链接的模式。本次任务完成的质量取决于上一任务的完成情况,又直接影响到下一个任务的完成。通过这样一种“穿珍珠式”的链条形的任务设计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完成工作的积极性和谨慎性,从而保证课程学习的质量。
1、与佛山用友公司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将企业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处理过程纳入到实践教学中。与用友公司的兼职教师共同完成课程的讲授。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的能力培养。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课程与职业的关系、将职业技能训练纳入课程内容,学生以参加广东省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替代传统的期末考试。
3、将岗位能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中将企业会计的各个工作岗位实现有效贯穿,通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会计主管、记账会计、出纳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分工。
4、采用“学徒制”教学模式:在完成第一、第二个项目时,学生扮演的是实习生角色,老师扮演的是企业师傅。采取的师傅带徒弟的方法,通过先任务演示,再学生操作,操作时老师从旁指导。但到了第三个项目时,学生需要扮演的就是实习生转正的角色,老师扮演的是领导。这时学生需要自己独立完成所有的任务,完成从徒弟到师傅的角色转变。
5、过程考核体系的建立:课程取消了期末的考试,更注重平时的过程考核,学生期末提交的作业靠的是平时的不断积累。提交的作业包括:
(1)每一次任务完成后,每个同学以微视频的方式进行总结,取代传统的实训报告。
(2)每一次任务完成后,每组通过录屏软件将任务完成的过程录制,可以剪辑、插入声音、动画等加以美化。
(3)所有的任务完成后,每个同学期末将所有完成的任务刻录成光碟作为自己的实训作品。
6、考核评价体系的重新构建:在过程考核体系建立的基础上,由原来的3-7式改为现在的5-5式,并加以细化。
参考文献
[1] 顾慧芳.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J]. 内将通讯,2009.
[2] 姜金鑫. 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构建[J]. 职教通讯,2008.
[3] 胡莹. 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研究[J]. 现代交际,2011年03期.
篇6
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5%的企业都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利用电算化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虽然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但是我们的财会专业毕业生的电算化水平仍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往往是上岗后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电算化岗位培训才能开始工作,这一现状让用人单位头疼,同时也给学生择业和就业带来障碍。
形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专业课程设置陈旧。中职专业课程设置没能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做及时调整。中职教育以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实际上我们大部分的中职财会专业课程设置中只在第三、第四学期安排了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证的课程“会计电算化”。以电算化考证代替电算化的系统学习和实训。课程设置调整的滞后导致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时走入误区,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标等同于电算化考证合格率。此教学目标距离社会岗位需求相差甚远。
(2)教学软件单一。中职学校80%以上都是采用用友软件来教学的,但是实际上,2009年用友软件的市场占有率只有20%左右。众多学校采用用友软件作为唯一教学软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用友软件是目前财政部考证的指定软件。因此,我们的毕业生上岗就业工作时很可能面对的并不是用友软件,而可能是其他财务软件,这就会导致学生得重新学习和实训,出现理论教学和实际工作不一致的状况。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进的具体措施
电算化教学目标是培养电算化岗位操作者,以软件实际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应做如下改进:
1.改进该课程教学培养目标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是,中职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一直以来都以取得电算化合格证为目标,以教完某本教材为目标,没有一个明确的、与岗位实际相结合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根据社会岗位需求,中职电算化教学目标应确定为:培养具备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此目标下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系统电算化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软件系统的管理技能。教学目标可细化为三个方面:①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会计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自行解决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②熟练掌握电算化会计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的操作技术;③了解会计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和障碍等。
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实例介绍会计软件的各项操作、各个模块功能;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比较不同版本会计软件的操作、各种类型企业使用电算化工作的特点等,为达到培养具备电算化软件操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个最终目标服务。
2.调整相关课程开设顺序,对教学大纲进行必要补充
由于明确数据库的含义,学会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操作,从数据库的角度深入理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之前,除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之外,还应开设数据库知识相关课程。Access数据库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数据库系统,它的强大功能主要体现在:可以通过向导创建表、查询、窗体及报表;可以有效管理、分析数据等。而且操作简单、易学易懂。通过学习Access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了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非常实用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简单讲解一些财务软件运行环境架构、数据库安装、服务器配置、财务软件安装调试维护等的内容。
3.教学方法的改进
从电算化教学现状来看,在电算化学习中,学生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课程评测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笔者在实践中尝试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改进教学。在电算化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电算化会计的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目的编制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其次,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教学案例,再经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亲自上机实践后撰写案例实验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系统总结。一般来讲教师会将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在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笔者认为教学案例最好来源于真实的一线工作。例如,让任课教师去企业做至少两个月的实际工作甚至半年,有条件的在企业兼职更好,从而获得实践经验和工作实例。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结合教学设计优质教学案例。
4.教学实训模式的改进
目前电算化教学的实训模式一直是“教学模块实训模式”,即学生只按照财务软件系统的现有程序,依照某个公司案例进行系统设置,随后再进行一些简单的核算操作就完成实训课了。其实这种实训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应包括分段实训、分岗实训及综合实训三个部分:①分段实训即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设时,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在学习实用财务软件时按照学习的内容进行。即在财务软件上进行完成老师要求的操作,以达到对所学内容的阶段实验,以验证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②分岗实训是指在完成分段实训之后应进行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实训。即当一笔会计业务发生时,应以不同的岗位身份在财务软件中进行操作,以达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际工作的目的。比如,一笔采购业务发生后应由采购人员进行采购入库单和采购发票的处理,而由出纳进行收款处理,由会计进行填制凭证和记账的处理等。这种实训模式比较能反映社会就业岗位的现状,能做到教学与就业相融合。③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同步实训。即学生在完成了会计学相关课程和会计电算化相关课程的学习之后,将一个案例资料分别以手工和计算机的方式同时进行会计核算、业务处理和会计管理,并且将手工业务处理和计算机业务处理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充分了解手工下业务处理和计算机业务处理的差异性,全面体会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益处,体会会计信息化的先进性和现代化,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
会计电算化已是目前社会财务工作的主要办公手段,培养具有电算化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我们中职财会电算化教师的实际任务。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目前电算化教学中的各种不足,并对其进行优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电算化教学的长足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实际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258-01
在用友ERP―U8操作系统中,账务处理系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且用友ERP―U8设计的复杂性,学生在上机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致使上机操作无法继续,从而需要学会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处理。本文就账务处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析总结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 账套会计年度月份与实验资料不符
账套会计年度月份与实验资料不符的原因在于学生实训资料的会计期间都是一个会计年度中的某一个月,由于学生在操作中没看清建账时间,导致建账年度月份发生错误,而年度发生错误是不能通过系统管理中“账套―修改”命令来修改。其解决方法是在账套输出后用记事本打开备份信息文件UfErpAct.Lst,其中cAcc_Id的值是账套号;cacc_path的值是账套路径;yyear的值是账套的年度,可以直接修改数值,修改后保存,重新引入后的账套的年份就更改过来了。此方法用来更改会计年度但不能更改建账月份。建账月份错误,只要在账套中没有录入会计数据的前提下都可以通过系统管理的“账套―修改”命令修改月份,用账套主管身份进入系统管理,执行“账套―修改”命令后,修改账套建账月份信息。
2 账套已备份而命令引入发现存放路径下没有可引入的账套
这种情况是学生在备份时用账套主管身份进入系统管理,执行了“年度账―输出”命令后输出的账套文件,文件名称显示是UfErpYer.Lst。其解决方法是必须仍用该账套主管的身份进入系统管理,执行“年度账―引入”命令引入账套,并且系统中必须有对应的账套。但是因为学校机房有系统保护,重新开机后系统中不再有账套,所以需要先新建一个跟备份账套同号的账套,设置账套主管,然后用账套主管进入系统管理执行“年度账―引入”命令引入备份的账套。
3 凭证无法编制或提示日期超出建账时间
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应该是当前操作员无填制凭证的权限或违反了系统进行凭证序时控制,凭证填制日期必须大于建账启用日期且不能超出计算机系统时间的要求。其解决方法是更换具有制单权限的操作员来填制凭证;将计算机系统时间调整到符合账套的时间,例如账套建账时间是2011年1月1日,可以将计算机系统时间调整为2011年1月31日,这样使得凭证的制单日期处于启用日期与系统日期之间;在填制凭证界面填入会计科目后,点击“余额”按钮将能看到某科目的余额表,方便录入金额。
4 出纳功能不能使用或出纳凭证不能签字
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没有设置使用出纳功能必须符合的条件:一是在系统管理中权限设置下给相应的操作员赋予出纳功能的权限;二是在“基础档案―财务―会计科目”中设置“银行账”科目以及指定现金总账科目和银行总账科目;三是在“总账―设置―选项”中勾选“出纳凭证必须经出纳签字”。解决方法是分别到系统管理界面,基础档案界面,总账系统中查找这三个方面,缺少哪一样就进行补充。
5 凭证记账后发现凭证错误
这种情况是填制记账凭证的时候粗心所致。解决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记账后发现凭证错误,账簿也跟着错误,可以先针对错误凭证填制一张“红字”凭证;然后填制一张正确的“蓝字”凭证。注意,红字冲销凭证和蓝字凭证都必须先后记账,都记账后才能冲销账簿中错误凭证的数据并且记录上正确数据;二是利用“恢复记账前状态”功能将凭证从记账状态恢复到未记账状态,在“总账―期末―对账”下按下“Ctrl+H”激活恢复记账功能,然后在凭证下出现了恢复记账的菜单,有两种选择恢复状态,根据情况选择,恢复到未记账状态后,将要修改的凭证取消审核,再由填制人员修改凭证,修改完毕后重新审核并记账。恢复记账的操作必须是账套主管,其他操作员没有此权限,所以这种方法涉及到多次更换操作员进入系统进行相关操作;三是先不将填制好的凭证记账,利用查询账簿的功能,在查询账簿条件的对话框中勾选上“包含未记账凭证”,确定后查看账簿,则这些未记账凭证的数据会显示在账簿的借贷方金额栏中,数据显示结果跟凭证记账后一样,这样可以通过查看账簿找出错误的数据以及对应的记账凭证,因为这时凭证实际上未真正记账,是可以利用“填制凭证”功能进行修改的。
6 操作过程中出现某项操作被其他某用户锁定
这种问题主要是在运行过程中关闭一些功能没有成功,在系统后台仍在运行;解决方法是以系统管理员(admin)注册进入系统管理,选择菜单“视图―清除单据锁定”,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锁定,单击确定即可清除锁定。或者,进入总账系统,执行“期末―对账”命令,在对账界面按下ctrl+F6,也可清除其他站点锁定。
参考文献
[1]金玲,孙万军.财务软件应用技术(用友ERP―U8.5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朱国.用友ERP-U8总账系统上机常见问题解决技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3]贺军.用友ERP-U8操作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J].经济研究导刊,2009,(5).
篇8
回顾这几年的教学工作和辅导学生技能竞赛工作,笔者谈几点自己的思考:以赛促教,技能大赛促进会计教师专业发展;以赛促学,技能大赛促进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以赛促建,技能大赛促进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室建设。
一、以赛促教,技能大赛促进会计教师专业发展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中职学校要有一支综合素质好、专业知识渊博、专业技能精湛、乐于奉献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技能大赛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反过来,技能大赛在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又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技能大赛能够促进专业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的转变,促进专业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技能大赛促进会计专业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能才,因此教学内容应适应就业岗位及职业技能的要求,突出技能教学。通过中职会计技能大赛,专业教师明确现实社会对从事会计相关专业人员所需技能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修正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辅导技能大赛的实践,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会计职业技能大赛促使教师更加注重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如翻打传票、点钞、电算化和手工会计都是技能型竞赛项目,强调动手能力;团体项目创业者经营模拟沙盘对抗赛需要选手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以及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专业教师要确实践行“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
技能大赛促使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当前,会计理论、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正在与时俱进地不断变化,如中职会计技能大赛会计实务项目由会计电算化(占60%)、点钞(占20%)和翻打传票(占20%)三部分组成。
其中会计电算化项目变化较大。变化一,从模块上讲,从最早的总账一个模块调整成总账、工资、固定资产三个模块,最后调整成总账、工资、固定资产、进销存四大模块。变化二,从软件上讲,从最早使用用友通软件调整成使用用友T310.6版,然后调整成使用用友T310.8版,最后调整成使用营改增版本;变化三,准则从一开始使用2007年会计准则调整成使用2013年小企业会计准则。
这就要求会计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会计学科的前沿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然后把最新的专业知识和财会政策传授给学生。会计技能大赛正好就是这样一个载体。
会计技能大赛重视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比赛的内容。会计专业教师应结合国家最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根据每年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内容的变化、会计技能大赛的不同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让学生能够学到当前会计相关专业人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技能大赛激发会计专业教师的求知欲。教师为了把最新的会计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必须加强学习和钻研,以适应会计就业岗位及职业技能的教学。
自从2009年以来,笔者一直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中职学校会计技能大赛学生的辅导培训工作,不断学习最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软件等等,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已成长为专业知识渊博、专业技能精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
技能大赛促进会计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中职会计技能大赛中的翻打传票、点钞、电算和手工会计都是技能型竞赛项目,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研究和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辅导和训练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为会计专业教师提供了一个和同行、专家、评委、选手和企业沟通交流学习的平台。中职会计技能大赛中会计实务项目中的电算化项目,要用用友T3的会计软件来做账。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要有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会计专业教师应深入企业顶岗实习,将最前沿的会计知识融入到用友T3的会计软件来做账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企业做账的方法和技能,为探索和创新会计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铺垫。
二、以赛促学,技能大赛促进学生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提高
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中职教育成了一些学生的无奈选择,甚至被社会看成“次等教育”。因此,许多中职学生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未来很渺茫。技能竞赛的大力开展和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的才能被挖掘,特别是参加技能大赛优秀选手,比赛让他们找回信心,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改变学生的一生。学生为了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就会在平时学习中认真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刻苦训练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可以得到大大提高。
技能大赛是学生展示职业技能的平台,其竞赛项目常常会以兴趣小组的形式传导到第二课堂,形成许多与会计技能大赛项目相关的兴趣小组,如翻打传票、点钞、会计手工、企业沙盘、会计电算化等兴趣小组。比赛不仅仅是个别优秀选手的平台,更是激起大部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热潮的平台。专业技能竞赛可以让学生找出自身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与企业要求的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在校园中形成了你追我赶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浓厚学习氛围。
三、以赛促建,技能大赛促进会计专业实训室建设
篇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75
1 课程定位与目标
《会计综合实训》是我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主干实践课程,属于“职业技能”培养模块,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该课程坚持走职业教育之路,以会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遵循实用、够用和管用的理念,以会计操作技能训练为特色,通过在会计综合实训中心,结合手工模拟、电算化模拟以及分岗模拟、混岗模拟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打造一批能胜任出纳、税务、成本核算、工资核算、收入与利润核算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内容涵盖《会计职业基础》、《企业财务会计实务》、《税费计算与申报》、《成本核算与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实务》、《会计信息化》等多门课程,在所有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8周的专业综合模拟实训,它即是对在校期间所应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的总结与考查,也为学生面向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以素质为基础,就业为导向,能力为中心,社会需求为依据,确立了“一核心、两原则、三对接”的课程设计理念:一核心是以“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两原则是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师打造、学做一体”的设计原则;三对接是“与市场需求对接、与职业标准对接、与企业岗位对接”,化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具体表现为:
(1)课程实训项目以企业真实会计岗位为载体进行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的要求。坚持“学校与企业合力开发”,“教学名师与注册会计师精心打造”的课程开发理念,将企业会计实务操作中的各项元素及对会计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融入课程。
(2)课程实训资料以企业真实的会计业务为背景,充分体现实践性的要求。遵循“立足濮阳,服务河南”,这一专业定位,选取具有地域代表性的行业以及学生熟知的企业,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设计实训内容。
(3)课程与企业、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一线专家共同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开放性要求。课程专职教师与会计工作一线专家共同开发实训教学资料,营造符合职业要求的实训环境,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在“教、学、做”的过程中掌握会计职业技能。
课程组通过对会计工作过程的分析及归纳,将会计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及其所需培养的职业岗位能力分解转化为课程的实训项目。如表1即是按照“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所设计的会计职业基础实训项目的学习情境任务。
3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安排
《会计职业基础》实训内容的选取是根据我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来确定。通过走访用人单位以及往届毕业生,与校内外专家一起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深入了解会计职业岗位需求与工作任务,将出纳、会计、成本核算等岗位所应处理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上紧密结合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本课程结构为“项目化”结构。根据会计工作过程的需要,对应不同的能力培养设计了两部分(单项实训、综合实训)5个大项目(会计职业基础实训、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成本核算实训、手工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操作实训)26个子实训项目。本课程所有实训项目根据其实训内容与要求的不同,均配备了校本实训教材、PPT、实训项目讲义、核算流程图、仿真会计资料、用友ERP U8软件等教学内容辅助资料,使每一个实训项目都可以通过手工模拟、电算化模拟等手段进行不同层次的强化训练,保证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的针对性;同时,各单项实训目标均为会计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学生经过实训后,可掌握大中小型各类企业会计工作的全部技能,基本可实现“零距离”就业,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分为两部分。一是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领会、吸收与应用,指导学生通过观看教师课件演示、课程网站以及往届学生作品展示,使学生了解工作流程,培养其自觉、主动学习的意识。二是会计操作技能性知识,采取先做后学再教的教学组织形式。具体操作方法是,指导教师先根据每项任务的实训目的、实训设计,安排实训程序。由学生独立或是分小组(3-5人)完成任务,并汇报实训过程及结果,通过展示学生所完成作品,指导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详见表2。
手工实训实训要求:通过对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实际业务的处理,初步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操作方法及过程,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会计理论与知识,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本实训项目指导教师主要起到辅导作用。独立完成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到登记账簿,从日常业务处理、成本核算与分析到对账与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全部过程。
电算化实训实训要求: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熟悉用友ERP U8V10.1软件的应用,能够熟练地进行实际操作。本实训项目指导教师主要起到辅导作用。学生完成对账套的创建和基础档案的设置;总账系统的初始化、日常业务与期末业务处理;薪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以及供应链业务处理;生成会计报表全过程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刘晓敏.课证赛融合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财经界,2015,(16).
篇10
一、课程目标设计
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定位是立足广东,为地方企业、会计服务行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会计技能人才,为此我们通过集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召开会议、制定调查表格进入企业现场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会计的特点,在调查基础上,紧密围绕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制定了本门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表1)。
二、课程教学设计
1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依据用友ERP财务系统将课程划分了十个教学模块,同时,针对企业岗位具体情况,并结合我校现有的实训条件,选用了企业背景资料、财务资料和用友财务软件为能力训练项目的载体,每个能力训练项目包括若干个能力训练任务,而每个能力训练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按照生产性企业的财务部门实际工作任务的先后顺序排序,再按照工作步骤展开,通过完成这些能力训练任务,学生可以获得或提升相应的职业能力(表2)。
2 课程实施方式设计
本课程共安排54个课时,分18周(每周3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上课地点安排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主要以工业企业模拟账套为能力训练任务的载体,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和系统演示。
结合单个班级学生较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学生分成了10个小组,.每个小组选组长一名,具体负责能力训练任务实施过程中本组同学的活动组织,这种组织形式不仅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降低班级人数多而造成的管理困难,而且在小组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更加强化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课堂教学设计
为了使学生更真实体验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在调研企业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经过系统化的整理,并结合学校实际教学情况设计了完整的课堂教学流程,如图1。
1 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学习任务:系统管理)
(1)任务导入阶段
第一步,任务导人,任务导人包括:一是介绍案例资料;二是系统管理的期初建账工作,
①由每个学习小组指定一个同学介绍案例企业背景并提供企业相关信息;
⑦小组讨论手工方式下的期初建账需要做哪些工作)
③指定小组组长为系统管理员,介绍系统管理建账工作,
第二步,分析学习任务,
①系统管理员分析会计电算化软件由多个模块组成,各个模块为同一会计主体的不同方面服务,各个模块具备公用的基础信息,系统管理就是为这些公用信息搭建一个管理平台;
②期初建账工作中,需要在系统管理系统中完成的工作主要有:设置用户(操作员),建立账套,分配权限等;
③由系统管理员分配小组成员为各岗位的操作员并设置小组成员岗位操作权限,
(2)任务操作流程阶段
第一步,系统管理员启动系统管理,以小组组长为系统管理员(Admin)或账套主管身份注册登录【系统】-【注册】,输入操作员:Admin,密码为空,单击〖确定〗按钮,进入系统管理,
第二步,设置操作用户(只有系统管理员有权限),
①设置角色
【权限】-【角色】,输入角色编号和角色名称。
②增加操作员(以小组成员为各岗位操作员)
【权限】 【用户】,录入编号、姓名,指定所属角色。
第三步创建新账套(前4步只有系统管理员有权限)。
①输入账套信息;②输入单位信息;③输入核算类型信息;④输入基础信息;⑤设置编码方案;⑥定义数据精度;⑦系统启用。
第四步,设置小组成员为操作员的权限,设置账套主管、填制凭证、审核等权限,
第五步,输出(备份)账套数据(只有系统管理员有权限),引入(恢复)账套数据,
第六步,问题与解决,
问题症状①如何对账套进行备份,解决办法:执行“开始程序用友ERP―U8一系统管理账套 输出”。
问题症状②计算机系统崩溃,重装系统后如何对账套进行恢复解决办法:执行“开始一程序 用友ERP-US 系统管理”,以Admin的身份登录注册,再执行“账套一引入”菜单命令,找到备份的账套数据,即可实现账套的恢复工作。
2 教学检测阶段
按照给定资料,按照考评标准检查学习效果,
3 总结阶段
通过期初建账学习、情境设定和任务导人,学习系统管理期初建账工作,掌握在系统管理系统中完成的工作主要有:设置用户(操作员)、建立账套、分配权限等,进而掌握系统管理系统的功能,本次教学实现的关键任务:设置操作用户、创建新账套、设置操作员的权限、数据输出(备份)与数据引入(恢复),在任务操作流程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操作过程碰到的问题与学会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严格遵循学生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在完成能力训练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搭建技能和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引导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方向,并通过各种形式渗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种全新的单元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进入企业工作时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还有利于其能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学习,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实践表明,本课程方案的实施大大激发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为学生提高沟通合作、自主学习等职业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11
用友公司在充分调研培训市场的基础上,汲取国内外咨询公司、培训机构的管理训练课程精髓设计出了ERP沙盘实训课程。该课程面世以来,以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获得了广大受训者的认可[1]。目前ERP沙盘主要分为手工沙盘和电子沙盘两种类型,高职院校一般先开设手工沙盘课程,让同学们熟悉操作推演后,再进行电子沙盘的学习。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是以一个虚拟的生产型企业为背景,该虚拟企业可以生产P1、P2、P3和P4共四种产品,以沙盘为平台,以盘面、模拟货币、模拟原材料币、模拟生产线、代表原材料订单的空桶为教具,将参加实训课程的学生分为6―12组,每组6―8名同学,分别扮演虚拟企业的总经理、采购总结、生产总监、财务总监、财务总监助理、销售总监、商业间谍等角色[2]。每个模拟企业在初始状态相同的情况下,连续从事5―6个会计年度的生产经营活动。5―6年结束后,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对各模拟企业5―6年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综合评比,排出先后名次[3]。
二、EP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的调查结果
在会计专业13个班级的ERP实训课程中,利用课间时间对受训班级学生做了个简易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其中80%的参训学生认为实训课程使他们更加懂的团队协作注重团队精神;64%的参训学生认为通过5年自主经营,编报年度财务报表,到根据财务报表数据分析现状,提出下一年度经营方案,这一过程使他们对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了提高;关于实训课时方面,其中39%的学生仍然感觉课时不够,难以跟上团队的大步伐;74%的参训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程能够给将来就业或者自主创业提供帮助。
三、对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开设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建议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得出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开设与创新需要任课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需要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在课程开设前期做足筹备工作,尤其是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总之,作者认为要在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ERP沙盘实训室的建设
ERP沙盘模拟实训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广泛开设的一门实训课程,因此专业的实训室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实训室的面积大约需要120m2,并具备良好的硬件和软件配套设施。包括计算机1―2台、投影仪一台、用于摆放沙盘教具的课桌椅若干、用友公司研发的整套沙盘教具(每组一套),每个班级一次实训需要6―8套,以及教师用的沙盘管理系统软件。
(二)加大专业的师资培训力度
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人才培养、管理团队锻造、资金筹集、物料采购、生产能力规划、设备投资改造、市场开拓、产品研发等企业运作的关键部分。囊括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会计、物流等专业的知识。
(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传统的ERP沙盘对抗赛是采用3天模拟企业5―6年经营的方式,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对于绝大多数初学者,特别是初次接触沙盘的学生而言3天,按每天8个课时计算,共24个课时远远不能经营5―6年。学生前期在读懂规则和熟悉规则上,到了第3天会逐渐获得经营的“成就感”。而由于不熟悉规则而前期浪费大量时间,到了第3天却发现没有时间继续经营下去了。
(四)合理计算任课教师工作量
教学工作量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直接面向学生所做的各项工作的劳动付出量,由课堂教学工作量、实践教学工作量和其它教学工作量构成。教师教学工作量是以标准工作量为计算单位。其定义是:给一个标准班(45人)上课完成规定的各教学环节,一个课内学时(45分钟)为一个标准工作量。专任教师年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量总定额为342课时,超课时费则与教师职称挂钩。
四、结束语
“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实施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不断尝试、不断改进和不断提高。课程实训内容紧扣制造企业实情,通过实训能使学生很好的认识企业,是一种集真实性、趣味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新型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财经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12
按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确定本课程重点培养出纳岗位的收付核算能力、日记账处理能力;会计岗位的凭证处理能力、账簿处理能力、报表编制和分析能力;审计岗位的证、账、表审核能力等。
2.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目前当前就业形势及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要求,课程设计突出了职业化的特点,强调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真实的企业会计数据,教学使用的软件用友ERP-U8.72也是目前较多企业实际账务处理所使用的商品化财务软件,教室的课桌椅设计也与企业财务室的布局相同,构建了与企业完全相同的会计工作环境,课程教学中真实模拟企业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将课程的职业性特点具体的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了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会计信息化课程发展非常迅速,教学过程中强调和注重知识的更新,力求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到会计信息化的前沿动态、拓展更多与会计信息化相关的专业知识。为此,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现场学习,到财务软件公司短期学习,参观;聘请校外的专家给学生讲授专业方面的前沿动态;聘请用友公司的讲师给学生讲授一个或两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自助学习,丰富专业学习的内容,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3.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组织实践教学内容
本课程使用真实的企业会计数据,与企业同步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完全仿真会计工作环境,根据出纳、会计岗位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驱动教学,课程组织与实际工作过程完全相同,课程组织设计原则为:课程组织与实施过程为:实际业务导入—理论知识点介绍—任务驱动—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总结经验。各环节内容组织如下:课堂设计———将岗位分工、工作任务、职业行为设计为相应的课堂学习行为,确定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兼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案。任务驱动———布置工作任务,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完成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去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示范引导———主讲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在此过程中结合录像、课件进一步向学生展示操作的全过程。模仿操做———学生在观看老师演示后开始动手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复杂的角色分工操作需要进行小组成员协同。纠错重做———及时纠正个别错误,集体讲评一般错误,之后让学生重做容易出错的步骤。总结经验———最后老师对操作步骤进行复述,特别提醒容易出错的步骤和环节,总结整堂课技能要点、方法要点和社会因素要点。
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手段
1.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融学校、企业和社区为一体,以技术服务能力培养为主线,共同开展实践能力的培育工作,形成校企社“三方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外基地以用友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争取与5家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2~3家“校中厂”或“厂中校”。建设财会综合校外实习基地群,校外实习基地95%以上分布在广州市内,从学校到实习单位车程不超过1小时,实习基地布点合理,能为会计、财务管理专业提供真实的顶岗实习环境,学生在实习单位有明确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达到工学结合的实习要求。
2.建立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室
建立财会类课程实践教学研究团队,解决会计电算化等财经类课程的设计和研究工作;成立虚拟教研室———ERP教研室,设计会计电算化及ERP系列课程的教学大纲,详细设计会计电算化及ERP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资料的格式,设计每节课任课教师的人数及授课内容,明确教师之间协调、衔接的方法和步骤;设计学生应掌握的内容及检查、考核学生办法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财会类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标准,优化现有实验教学资源,扩大会计电算化和ERP实验等财会类课程的专业应用范围。
3.创新教学内容,完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
改革会计电算化及ERP等财会类实践教学中各模块的主要内容,按企业会计工作过程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使用与企业同步的财务软件,实践教学案例来源于企业,按企业会计工作环境分岗位角色进行轮岗实训,仿真财务和业务部门布局、岗位,模拟企业真实的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达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实践教学与会计核算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具体如下:(1)创新教学方法。课程教学采用模块分解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导演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教学法、网络教学延伸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模块分解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导演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教学法、网络教学延伸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方法。(2)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师“教、学、做”的教学模式,由多个教师协调合作,共同完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达到过程活动化:参观、个人、分组、角色扮演,进度合理化,每个教师教授和指导自己的专业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法。(3)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采用模块化教学设计,详细设计每节课的内容,达到课程小型化即小课题、小讲座;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可以动用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参与过程。(4)实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学生财会类专业课程自主学习平台。
4.学校与企业结成职业教育联盟,共同改革实践教学项目
企业为财会金融系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为教师提供实践项目,派技术骨干来学院做兼职教师,定期到学院开设专题讲座,制定并实施合作双方人员的互聘制度、兼职教师准入制度、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考核办法、兼职教师奖励办法等制度,建立10人兼职教师资源库。校企共同开发实训项目,主要开发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ERP认证考试、初级电算化认证考试、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课程。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新模式;采用仿真企业或部门的真实教学案例(企业提供);与企业共同开发实训项目。
5.改革案例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按照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功能子系统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将各个子系统作为一个教学模块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各个模块的学习,不仅学习和了解了会计电算化各个功能模块,而且还掌握了各个功能模块在用友U8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训资料的操作,逐步掌握了全盘账的操作,最后能够将会计理论和会计电算化理论融入到具体的财务软件账务处理过程中,并做到灵活应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篇13
随着ERP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ERP上线后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再停留在以往的会计实务能力上,而更看重会计专业人才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为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然而,由于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长期在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与教学实践,普遍缺少企业会计实践经验,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致使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普遍以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而忽略了会计实务在电算化课程中的渗透教学。因此,如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以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综合性会计专业人才,本文结合ERP上线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与实际,总结了近十年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实现新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会计专业人才。
二、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 教学目标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如前文所述,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普遍以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相应的教学内容为针对该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尽的介绍与示范,教学中忽略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术语的解析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实务能力培养的渗透。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电算化的学习与操作实践中缺少基础概念与理论支持,更无法将会计实务实践迁移到电算化的应用上,只能照本操作,离开课本、离开课堂,真正上岗时即无从下手,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2. 教材选用单一。
目前,为响应 “普通高中有高考,中职教育有大赛”,适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需求,各中职学校普遍热衷选用用友T3版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教学内容则以技能大赛的大纲为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适应各级专业技能竞赛,努力跻身在各级大赛的前沿。我校目前选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用友T3版)》,虽然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强,较适合中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需要,但是,由于现行社会各企业选用的财务软件版本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仅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用友T3版软件明显不足以满足社会各企业对中等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尤其是中等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
3. 教学方法、形式单一。
如前文所述,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针对某一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尽的介绍与示范,忽视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对会计电算化专用术语的解析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实务实践的渗透,教学形式单调,使学生将《会计电算化》与《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无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知识的迁移。
4. 缺少实践性教学。
随着各中职学校教学资源的不断配备与完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立与完备等,《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课时已能基本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求。但是,由于专业教师普遍教学方法、形式单一,且缺少企业会计实践经验,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等,致使许多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并未能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此外,由于会计信息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等,在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延续性的实践性教学时常遇到一定的阻碍与矛盾,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弱,未能满足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
三、创新《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 适应社会实际,明确教学目标。
近年从各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以下能力的不足:①缺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②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③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
为适应企业对中等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标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该软件的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指引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基于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后,自学掌握其他常用的财务软件。
2. 充分发挥自编教材、自编《上机指导训练》的作用。
以本校为例,目前我校会计专业电算化课程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用友T3版)》及《会计电算化上机指导(用友T3版)》,上述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强,较适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但也存在不足:①教材详尽地介绍了用友T3财务软件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常用模块的应用,但却未考虑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其他系统模块学习的需求;②上机指导的实验设计能适应“教与学”的同步,也考虑到了阶段强化技能训练的需求,但却未能有效地与会计工作实际相结合,未能满足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的目标要求,使学生离开课本、离开课堂即无法适应、满足企业日常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的实际需求。
为使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能与企业会计工作实际需求有效接轨,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编电算化教材(补充出纳管理系统、往来帐管理系统、购销存管理系统等模块的应用知识;补充金蝶财务软件的基本应用知识等)、自编电算化上机指导训练(结合基础会计模拟实操教材、财务会计模拟实操教材及近年会计电算化省赛试题等,编写仿真会计电算化上机指导实训),弥补了学校目前选用的教材内容上的不足,既实现了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使学生较具体地体验仿真ERP上线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又能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使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实现理论迁移、技能拓展。
3. 教学方法、方式多样化。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班级授课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边讲演边练习” “先讲演后练习” “先练习后讲演”的具体教学方式等,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会计岗位角色扮演、分组竞赛等。
电算化是一门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学科,“入门容易深刻难”,尤其是如何使学生能不仅熟练应用某一特定财务软件,更要能将其掌握的会计实务知识渗透应用到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中来,这些都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方法、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体验快乐学习,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迁移,也利于技能的延伸与拓展,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4. 因地制宜加强实践性教学。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中等职业技能人才,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标准要求。近几年,省教育厅推行教师应深入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锻炼,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不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同时,应当结合会计工作实践,积极做好经验积累与总结,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与素材,更新教学案例,更新自编教材及上机指导训练,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同步更新,使会计教学培养的人才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及全面应用,《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甚至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个分支领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因地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及教师的个人经历与发展而有所差异,如何创新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适应社会实际的需求,培养中等电算化专业人才,仍需电算化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使电算化的教学研究与电算化的全面深入应用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单位:李志云,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李志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