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施工实习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指导老师:
项目名称:鄂尔多斯市天骄绿苑佳泰小区
建设单位:鄂尔多斯市亿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鄂尔多斯市天工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鄂尔多斯市亿泰建筑有限公司
实习学生:内农大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系04建工甲班 尹士廷
一、实习目的
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工作,充实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为以后课程以及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
参加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操作实习,学习每个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学习和应用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处理方法。
三、实习概况
实习地点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天骄绿苑佳泰小区参加施工实习,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高,积极向工人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地技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对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同时对部分工程进行实践操作。实习期间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实习目的。
四、工程简介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与本工程有关的资料和设计任务书。
2、建筑和有关工种提供的作业图和有关资料。
3、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2)《采暖通风与空间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3)《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5)《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范》DBJ01—605—2000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7)《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8)《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
4、已批的扩建审批意见;
5、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周围市政条件资料;
6、业主对本工程的有关意见及要求;
(二)结构:
1、工程名称:天骄绿苑佳泰小区7#、9#、10#、11#、12#、15#楼。
2、建设地点: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天骄北路。
3、设计标准: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
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八级;
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
结构类型为砖混住宅楼;
桩基础安全等级为二级;
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为10年。
4、主要经济指标:(以7#楼为例)
总建筑面积3851.12m2,共有A、B两种户型。A户型建筑面积为105.85 m2,B户型面积为101.85 m2,跃层面积为90.25 m2,楼梯面积为198.30 m2,阳台面积为171.05 m2。
5、建筑总高度、层高及标高
建筑层高为五层加跃层,建筑总高度为19.45m,一至五层层高均为2.95m,跃层高度为3.90m,室内外高差为0.900m,本工程室内地坪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442.000m。
6、建筑物的总尺寸
建筑物总长33.240,总宽11.640m。
7、基础
1)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成桩方法为干作业钻孔成桩,基础持力层为细砂岩,单桩承载力为282kN,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50kpa。
2)桩基础的桩为摩擦桩,桩径 (圆孔桩)。
3)混凝土坍落度为80~100mm。
4)边坡处单桩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2.5m局部陡坡边坡处单桩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3.5m。
5)桩与桩之间采用承台梁连接,承台梁的尺寸为550×500mm,混凝土等级为C25。
8、主体
本工程主体采用 普通烧结砖和 水泥砂浆砌筑,各层梁、板、柱与梁的钢筋均为绑扎搭接。
楼房屋顶为坡屋顶,局部为有组织排水(跃层露台处),雨水管的公称直径为 。
(三)功能简介
本工程均为住宅,在跃层处设有2.7m2的露台,可供人们进行户外活动。
五、具体参加工作
第一部分:测量工程
施工测量是直接为工程施工服务的,其成果不仅是进行施工及施工检查的一条准绳,而且还是验证竣工工程的位置、标高和相互间关系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依据。
(一)测量仪器配置及建立控制网
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结构情况,主要测量仪器有:电子经纬仪1台、普通水准仪1台。
篇2
加强建筑项目施工资料管理的建议
篇3
1.1.1给排水施工图纸是否齐全,统计整套施工图,核对图纸目录,看是否缺少施工图及其图纸中注明的局部大样图或通用图。
1.1.2给排水施工的系统图、平面图、大样图、通用图及引用图集的标准图是不是统一。
1.1.3消防图纸有无送审。
1.1.4给排水施工图与其他施工图的统一。梁、板、柱是否影响管道安装;预留洞是否齐全;设备基础尺寸是否正确;与其它设备安装有无冲突。
1.2保证适用性、人性化适用性是一个越来越被重视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设计的人性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适用性从大的方面讲,牵扯到城市规划、城市配套设施、当地生活水平标准以及城市发展等诸多因素;从小的方面讲,与业主的审美水平、用户的使用要求有关。
1.3保证经济性工程的经济性即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寻求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在技术可行的基础上,降低工程费用。
2施工前做好专项方案的审核
专项施工方案是指导施工的重要文件,在审核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2.1施工方案要在分部工程开工前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只有在施工前制定,才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才能指导施工现场的工作,做到施工前心中有数。
2.2施工方案要全面,有针对性专项施工方案在指导工程施工的细节性文件,其内容必须包括分部施工中所有的施工细节,内容需全面。在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时应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不可套用其他工程的,需要有针对性,这就需要编制施工方案的人员掌握本工程的工程概况、施工环境、施工条件等具体情况,制定施工方法。
2.3施工方案要具体、可靠专项施工方案是分部施工的依据,在制定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保证每一个分项工程都有具体的施工方法、没有缺失;每一个分项工程都有具体的质量要求,对应着具体的验收规范。施工方法应切实可靠,最好有类似的施工经验。
2.4施工方案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施工方案中的施工方法应能保证在每一个施工工序中实施,有量化指标。
3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3.1分项工程施工前做好协调工作给排水施工由于工程投资较少,加之承包商不重视,经常不配备专业人员;或由于工程分包情况,彼此缺少沟通。在土建主体施工阶段,需要预埋、预留时,人员却没有到岗。这就需要在工程监理例会上即时提出,展示出对工程质量的预控职能,做好施工工序的有效衔接。
3.2在土建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这时的主要工作就是预埋套管和预留孔洞。要重点检查预埋和预留有无遗漏,位置是否正确,固定是否牢靠。很多工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漏留或位置不正确。在装修阶段,大量开孔,或勉强安装,严重影响防水性能和美观。
3.2.1在排水系统的排出管及给水系统引入管穿越建筑物基础处、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处,应跟踪检查是否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预留了孔洞和设置了合格的套管,并要求管道安装完成后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宜小于150mm。
3.2.2安装在一般楼板处的套管,其顶部高出装饰地20mm即可,而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套管底部应与楼板底面平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应与饰面平。
3.3在装修阶段装修阶段是给排水施工的高峰时期,施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3.3.1管道经过建筑物的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时要求设置补偿装置;安装排水塑料立管时必须按设计、图纸要求的位置设置伸缩节,如无设计要求,伸缩节间距不得大于4m。排水立管上应按规定设检查口,检查中心距地面一般为1100mm,并应高于该层卫生器具上边缘150mm。穿墙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宜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且端面光滑。注意检查是否有管道的接口设置在套管内。排水管道的各合流处应采用斜三通或顺水三通。要求生活污、废水排水管安装时不得穿越卧室、门厅等房间。雨水斗与基层接触处要留宽20mm、深50mm的凹槽,嵌填密封材料;同时要求在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做成不小于5%的坡度。厕所、盥洗室、卫生间、未封闭的阳台以及建筑物的管道技术层内应设置地漏,并应要求施工单位将其安装在地面的最低处,无存水弯的地漏应带水封且水封深度不能小于50mm。当清扫口设置在楼板或地坪上时应与地面平,污水管起点的清扫口与污水横管相垂直的墙面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
3.3.2阀门安装前需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应在每批种抽查10%,且不少于一个,主干管上的阀门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需逐个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阀门强度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5倍,阀门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1倍。
3.3.3给水系统需进行试压。设计无说明的按1.5倍工作压力,且不低于0.6MPa。
3.3.4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完成后,取屋顶层(或水箱间内)试验消火栓和首层取两处消火栓做试射。
3.3.5隐蔽或埋地排水管道在隐蔽前需做灌水试验,排水系统需做通球试验。
4成品保护
4.1室内排水管道堵塞是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是管道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难以解决的老问题,做好成品保护,可以有效减少堵塞现象。
4.1.1在土建进行水磨石地面施工时,应积极配合土建确定临时排水措施,避免排水管道作其排水通道。
4.1.2土建在砌筑小便槽时,污水管口应用木塞堵住,防止土建在抹水泥砂浆或装修瓷砖面层时,砂浆及垃圾掉入污水管中,在通球试验前,再拆除其保护措施。
4.1.3雨水管道升到屋顶后,在屋面其他工序未完成施工前,需做好封堵工作,防止在打扫屋面时,将建筑垃圾、水泥砂浆等落入雨水斗中,堵塞管道。
4.2消防箱的保护是成品保护的又一个老大难问题。消防系统安装后,应教育施工人员,不可拿使用消火栓当施工水源。
5做好竣工资料
建筑工程竣工资料是在建筑施工活动中形成的真实反映工程实体和质量的工程竣工文件、竣工图和声像资料。特别是对于隐蔽工程和建成后不易检测的项目更具有惟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它是工程验收、今后维护管理、技术改造、事故处理、改建和扩建的重要依据和凭证。在实际施工中,特别是老厂区的施工中,经常发生因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业主要求更改,事后又不下书面变更;加之建筑市场的流动性大,人员更换平凡,做好竣工资料的作用显的尤为突出。
6结束语
篇4
同时,驻地监理组必须通过旁站监理对承包人的各项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有效的控制。旁站监督由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及其助理人员(监理员)担任。最后,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完工的单项工程进行系统验收,检查合格后,提请驻地监理工程师签发《中间交工证书》,未经中间交工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单项工程,不得交付下项工程使用。
2建筑施工质量监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2.1事前认真阅读理解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每一分项工程施工前,作为监理人员必须认真阅读理解图纸,弄清设计意图,并且了解现场情况,对现场情况及设计图纸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状况,找出易出现质量缺陷的环节,及早与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共同商讨,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2.2注意交流沟通,与施工单位保持平等合作关系监理与施工单位的关系,虽是监理与被监理关系,但在建筑市场上乃是平等的责任主体。作为现场监理人员,为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就必须注意与施工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技术负责人要多交流,相互探讨对施工质量薄弱环节的改进方法。不要以为质量管理上就是监理说了算,动不动就下“停工指令”,这是做不好监理工作的。就施工单位来讲,如果监理人员事前与之交流沟通过,在施工过程中一般会按要求进行施工操作的。
2.3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即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监理工作的重点,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监理细则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如哪一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质检人员组织整改,进行管理。
2.4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制在工程施工前,监理方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监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且有公司质监部门专职质监员签字验收。然后经监理人员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三检”或专职质监员签字,监理人员拒绝验收。另外,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采用巡视、平行检查、跟班旁监,随机抽查的方法,待施工单位进行“三检”后再进一步验收,彻底消灭工程中质量问题。
2.5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写好验收表单递交监理。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试验报告是否齐全,各层标高、轴结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要求施工单位质检员签字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监方检查。监方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不能口头讲,待施工单位处理或返工完后,还要再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保证质量。
2.6在重点部位加大平行检验的力度,提高平行检验的质量。平行检验强调的是项目监理机构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按照一定的比例,对某些工程部位、试验、材料等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进行质量判断的能力。由于工程建设监理不是单一的管理专业,还必须有必要的验证性的具体工程建设实施行为,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针对某些工程部位、试验、材料等,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检测手段,进行检测验证,达到一切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为加强质量过程控制提供有力依据,实现监理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保证监理工作的高水平,高效率。平行检验针对的检验项目主要是对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中规定的建筑工程中那些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作用的“主控项目”和部分“一般项目”。其检验项目应是可重复的,即对检验项目的性能能够进行再次地测量、检查、试验等,如运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对建筑物方位的复核测定,使用先进的无损伤设备,对焊接质量的复核检验,运用计算机对某些关键部位进行结构验算或工艺设计的复核等,此外还有对某些结构部位标高、尺寸、偏差、位置等的复核检验等。
3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好坏的最关键环节。监理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的一个重要体系,是加强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因素。不同阶段的监理工作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在施工阶段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提高施工过程监理工作的作用,对提高工程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式敏.《浅谈建筑施工监理》[J].民营科技2008(11).
[2]赵儒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理与验收》[J].科技资讯.2009(10).
篇5
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经济效益、技术手段和工程应用等三个方面,对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发挥起了巨大的作用使建筑施工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我国建筑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了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并首先表现在各大设计院坚定不移地推行计算机画图。从20世纪末起,我国政府部门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北京、上海及各省省会城市现己不同程度的普及了电子政务。但是,全国建筑业的发展很不平衡。设计院虽己普遍实现计算机画图,但仍多停留在较低的信息化水平上,校核、审批图纸仍延用传统手段;大多数工程施工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更低,仍停留在手工画、写的方式;上级主管部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也较慢。目前,我国建筑业在技术、管理、效率、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相对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严重制约其发展。
建筑业是一种分工细致及劳力密集的行业。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施工人数众多、工序繁复、分散性、移动性和一次性等特点。根据欧美国家有关调查统计显示: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工程设计人员每天约有35%左右的工作时间花费在查阅图纸资料及交流协调上;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多达50%的工作时间用
来搜查必要的信息和信息交流,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上述调查统计还显示:远程管理和文件传输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0%左右。我国工程量堪称世界之冠,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图纸,快速进行组织、归档、分类、查询、检索,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灵活地组织管理技术文档,共享设计信息资源,快速、准确地协同设计与施工,使工作流程自动化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当务之急。为了和国际接轨,建筑业迫切需要采用先进科技、强化科学管理和加速信息化。
二、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的目的,是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物产品。建筑物产品的位置固定、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和体积庞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对建筑施工过程本身以及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涉及面广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
(2)工作量大
一个建筑物的形成,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共同参与。对所有这些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都做到管理工作的深入到位,可以想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而这些仅仅是项目管理中的生产管理和材料管理两个侧面。
(3)制约性强
项目管理工作必然要符合建筑施工从准备到竣工验收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内在规律。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仅要符合建筑工程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还要做到彼此协作、安排有序。
(4)信息流量大
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某种信息的处理工作。建筑施工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活动并不孤立,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联系。于是,各管理活动之间必然需要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直接决定了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流动的复杂和频繁等特点。
可是,在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则绝大部分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动,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近年来,一些实力雄厚的建筑施工单位(如中建一局四公司、中建二局一公司等)率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辅助项目参与人进行某些项目管理工作。例如,专业预算员使用概预算软件编制施工概预算,生产计划员使用网络计划软件安排施工进度,技术资料员使用AutoCAD图形软件绘制竣工图纸等等。通过这些软件的使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显著改善。一方面,这说明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各参与人单机独户式的工作方式,必然导致数据信息在参与人群体中得不到共享。频繁的信息交流与传递,重复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同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如出一辙。此外,由于各软件使用的数据标准不尽相同,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得不到保证,从而为用于决策的综合信息难以提取。可见,建筑施工单位应用计算机技术,并不是做得不好,而是做得不够。应该看到,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在建筑施工项目内部的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首先,它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共享,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共享的信息为项目管理服务、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它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以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为典型代表的计划工作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三、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在此,我们以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为例来说名项目管理信息化在施工单位的应用。
3.1准备工作
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之前,首先针对工程项日本身的基本内容,系统的实施人员和相关业务的管理人员相互配合,利用先进的网络计划技术,结合P3项目管理软件,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能够准确的用施工工序的逻辑关系反映项目实施过程;(2)理解网络计划中如工期等时间参数及其含义;(3)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标明关键路径与关键作业;(4)结合现场施工经验,理解进度、资源、费用的相互关系;(5)结合目标工程,了解目标管理与网络计划技术结合对项日实施动态跟踪控制的方法。
3.2管理层次的划分
电力施工企业总部管理层使用网络版P3项日管理软件,项口部管理层使用P3单机版或VPN(虚拟个人网络)方式直接登陆P3网络版,采用工程组形式管理工程,进行。分头管理、统一协调。。各工程之间人、材、机项目协调调度,充分利用资源,在工程组层面进行分析统计。
3.2.1公司总部管理层
该层可以认为是工程项目的业主监理、总承包商。公司工程技术处和信息中心总体规划,由各业务处室包括财务、物资、经营计划、档案、质量、安全部门等部门参与。主要负责工程进度、成本、合同、安全、质量、协调等信息的控制和管理,及时掌握公司所有工程的进度、资金使用、物资到货、安全、质量、成本等信息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3.2.2项目部管理层
该层是施工现场管理层。主要负责工程进度计划的具体实施和实际的进度控制、资源加载、安全、质量、工作联系等信息的提供。并且负责向公司总部定期上报具体工程施工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的报表。
3.2.1施工队管理层
该层提供施工现场实时数据。施工部门根据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并负责将本日、本周的施工情况进行上报。
工程项目人员使用P3单机版在现场输人工程的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后,将工程导出,并在规定时间上报至总部管理层,由总部管理层人员导人P3网络版中对应工程,进行数据更新。
工程项目人员还可以在工程项日所在地采用拨号卜网,使用VPN(虚拟个人网络)方式直接登陆公司P3网络版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输人工程的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
3.3工程管理信息编码分类
P3中项目信息编码包括工程项目分解结构编码(WBS)、作业分类码、作业代码、作业代码分类码、资源代码、费用编码、日历代码、自定义编码等。
3.4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及审查
项目进度管理人员将工程分为4级进度计划,进行控制与管理:
(1)里程碑进度计划,此计划由业主/建设单位根据项目总体安排确定;
(2)由业主或建设单位编制的指导性计划及各承包商的总进度计划合并的总控制计划;
(3)公司总部各部门编制的详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根据上一级级控制计划编制。反映公司总部对项目内容的整体安排,此计划要报监理批准,为3级总体目标控制计划。
(4)项目部编制的具体指导施工的进度计划,根据第3级进度计划编制。反映项目部对具体施工方案的安排。此计划要报公司总部批准。各级计划相互依存,各级进度计划工序与工作分解结构编码对应。
计划员利用P3软件将多层的计划纳人一个工程或工程组进行管理,生成目标计划并进行动态更新,通过分析现行工程的进展与目标工程的对比,采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产生的定量数据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电力施工企业的领导及相关人员通过项日管理信息化系统,可及时掌握企业当前各工程的进度、费用和资金使用情况,准确、迅速地制定企业今后经营、工程资源、资金调拨等决策。以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作为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突破日,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十分必要并且是切实可行的。遵循一定的开发步骤是研制开发高质量建筑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根本保障。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访,为项目参与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减少由于信息传递障碍造成的管理失误和决策失误,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四、参考文献
[1]马智亮,莫方彬,陈娟.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土木工程学报
[2]刘克选.信息高速公路与信息社会.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8
[3]马智亮,陈娟.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施工技术,1998
篇6
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实现施工企业的战略目标,节约施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具体来说,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必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精细化管理对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进度产生直接影响,是进行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第二,精细化管理有助于使施工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提升企业的品牌效应,为企业应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可以提升企业在投标活动中中标的概率;第三,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对建筑质量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可以保证施工现场的秩序性和安全性,使建筑材料能够整齐堆放、施工周围道路畅通、施工现场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较小、及时消除消防隐患。同时,精细化管理也有助于企业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行业的发展、国家各项经济政策的转变,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增长速度下降,大部分企业已经从飞速成长期过度到了缓慢增长期,但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如果无法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建筑成本居高不下,最终导致被社会淘汰。
3精细化管理现状
目前,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施工安全管理不完善、施工质量较差、现场管理执行水平较低等问题,具体内容如下所示,有助于施工企业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进行参考。第一,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由于受到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和施工人数众多等因素的影响,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很容易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安全问题。主要的安全问题包括,操作人员在作业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要求佩戴安全装置或佩戴安全装置的数量不够、安全网产生破损或老化、没有在显眼的位置警示牌和警戒线、搅拌机或其他电动工具的周围没有保护措施、在配电箱、电梯和升降梯周围杂物随意堆放,造成了很大安全隐患,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为施工企业带来灭顶之灾。第二,施工质量较差。我国目前很多建筑工程的质量亟需提升,施工环节的质量水平会对工程的整体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选优选择强度较高的混凝土、钢筋,没有做好基层处理工作,都会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第三,施工现场执行力较低。在施工现场会出现材料管理混乱、原材料随意堆放的现象,如果因此导致材料的混用,会为建筑质量带来较大隐患。同时,在设备机械使用的过程中,会因为不可预计因素导致故障的产生,如果施工企业没有及时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会导致设备机械的损坏,使维修费用不断增加,最终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
4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策略
施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提升施工管理中精细化管理水平。
4.1对目标成本实施精细化管理
目标成本不仅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项目经理考核的重要指标,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较为复杂、受到影响因素较多的项目是过程控制,因此,施工负责人应该将成本管理落到实处,将管理过程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管理单元,使用三维分解的方式细化目标成本,对成本的实际使用情况实时监控,将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避免目标成本的偏差。具体来说,首先将项目工程的各个部分作为控制对象,按照工程量对成本计划进行分析,对工程成本进行分摊,结合施工进度,对年度成本目标、季度成本目标和月度成本目标进行分解。第二,应该根据成本构成要求,分别对机械成本、物料成本和人工成本进行准确计算。第三,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将成本目标向个人、部门和负责领导进行分解。
4.2对施工材料实施精细化管理
施工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应该对施工材料进行精细化管理,施工材料管理人员如何对材料进行管理会对施工成本产生直接的影响,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种类较多的材料,如果对材料进行笼统管理,会对管理产生危害,因此,为了提升管理效率,应该根据材料的重要程度,对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使用分层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定期对施工现场施工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材料供应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企业应该提前制定完善的采购计划和采购方案,将采购计划逐层分解到项目的不同阶段中,最终实现成本控制水平。
4.3对施工人员实施精细化管理
施工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企业员工特点,对工作进行分解,建立适用于企业的成本考核体系,在成本考核中,应该包括考核工作职责和考核成本目标完成情况等两个方面,将考核指标和岗位经济责任相联系,提高考核指标的规范化水平和制度化水平,在制定具体考核制度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制度的对称性和可操作性,确定具体的奖惩额度,让企业的每位员工都了解奖惩制度。
4.4重视质量检查工作
施工企业质量检查部门员工应该了解自身岗位职责,做好处理、判断、比较和度量等四方面工作,将质量标准作为判断的最终依据,比较验收结果和测试结果,如果两者出现了较大差异,应该及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将责任在规定的时间内落实到相应责任人。
篇7
二、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在明确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的概念之后,就需要有一套实现这种管理方式的方法。我们通对施工工程的分析和现阶段可采用的管理手段的学习认为:利用现在已经能够成熟运用的几种管理理论,与实际生产工程中正在使用的一些管理手段进行整合优化就可以制订出一套完整的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方法。我们主要用到的是:项目结构分解理论即WBS(WorkBreakdownStruc2ture);过程管理基本作法PDCA(PlanDoCheckAct);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控制体系;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规范,这四个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这些方法,对其中的一些理论进行改进,就可以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提供出一套完备的理论依据,同时使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成为可能。
三、建立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步骤
篇8
1.1施工管理首先涉及的是常规安全管理,有时也称为传统安全管理。现代安全管理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必由之路。现代施工管理的意义和特点在于:要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传统的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传统的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为现代的安全管理动力;变传统的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变过去企业只顾生产经济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变传统的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为现代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变传统的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
1.2安全管理
如何提高现场的安全施工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开展工作的首要问题。
1.3重视安全
安全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有人在工作就存着安全问题,它不分地表还是坑下,不分大单位还是小单位。也就是说安全工作的普遍性要求领导心中要时刻装着安全。要把安全工作当成份内之事,给予高度重视。领导的重视着重体现在:责任,把安全问题纳入议事日程:意识,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敏感;落实,发现问题就要紧抓不放;督查,要经常亲临现场检查安全;引导,要善于用典型来抓安全,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引导、启发。从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来看,领导不重视或重视不够或作风漂浮的单位,事故发生的频率总要高些。反之,领导重视了,就能起到一个表率作用,就能带动职工重视安全,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1.4做好预防工作,事前控制为主
安全和生产是一对与生俱来的矛盾,不可避免也不可回避,要正确对待。要在组织生产的同时组织抓安全。但在现实中,抓安全又存在着两种抓法:一种是事前抓,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抓;一种是事故发生后、手忙脚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抓。两种抓法结果大相径庭。任何事故的发生,事前都有征兆,发现了苗头要及时整改。因此,我们一定要对工程建设项目做好危险点辩识分析工作,并切实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时刻处于“在控和可控”状态。学会在事前抓安全,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发生。
1.5安全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谈薄。很多生产经营单位只顾生产经营不顾安全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企业新进职工不经培训就安排上岗,不懂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意识谈薄而引发的事故率不断上升。
1.6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对“三违”大多以罚代管,忽视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忽视安全设施的建设。有些企业建立施工管理制度的目的不是用于管理而是应付检查,既不重视制度建设,也不重视制度的贯彻落实,没有管理和责任落实可言。
1.7宏观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必须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和优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尽管政府已经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但是人员、手段和机制尚未完全到位,监督管理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安全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还停留在“两查一证”,即事故调查、安全检查和发许可证。工作方法还停留在开会、发文件的层面上。
1.8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明显不足,还需通过宏观和微观的施工管理提高社会安全意识,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2 抓好施工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1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必须落实和强化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
在企业整个生产流程中,每个环节 每个岗位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小企业是施工管理的薄弱环节,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2.2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
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认真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是搞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生产经营单位不仅要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要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2.3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强化安全监管为手段,推动《安全生产法》的贯彻落实。
一是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各级地方政府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充实必要的人员;二是加强超前防范。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人员,不仅要深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查处追究事故责任,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要特别加强对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小企业点多面广,数量众多,情况复杂,安全监管难度大,是安全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要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和安全投入等方面人手,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2.4施工管理工作需常抓不懈。
企业需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现场安全管理。通过各项制度的执行,确保安全生产秩序正常运行;二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责任追究,提高各级人员责任心;三是加大安全执法检查力度,对野蛮生产,违章作业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
2.5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 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该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在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总之。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及时查出隐患,认真进行整改,制定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出现新的事故隐患;要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推行现代施工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3 建筑施工管理的几个问题
3.1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现场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基本问题。一般来说,对于现场施工管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从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一个工程项目往往施工工艺复杂,各施工工种班组多,因此在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首先,应该熟悉施工图纸,甚至每一道工序进行优化,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和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等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各种情况的处理准备方案,保证能按时保质地完成。
(2)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材料的管理工作,应该从材料供应、材料采购、材料进场、材料发放等几方面进行。
(3)做好人员管理工作。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起着关键的作用。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密不可分,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培养施工队伍的凝聚力。同时又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
(4)做好施工安全工作。安全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预防阶段,从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安全保护设施的设计与设置,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安全事故的处理和分析,建立安全值班制度等多方面对安全工作进行管理。
3.2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问题
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生产力发展。施工管理创新需要从观念、技术以及组织机构等几方面进行创新。所谓观念创新,就是要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进行完善,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施工管理模式。观念创新是施工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工程项目的施工是由建筑企业承担的,因此,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对于项目的施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机构仍然沿袭了旧的做法,即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项目施工管理方案的不断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根本方法。
3.3后期施工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后期管理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后期施工管理面临着工期紧,工序多、工种多、投入劳动力多、机械多、材料的规格品种多,各工种交叉多,配套工作的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等问题。因此,做好后期施工管理,确保整个项目保质保量按期交工,是工程总承包单位经常遇到和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为此,可以从组织、技术、管理、经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有权威的、有组织能力、效率高的项目领导机构,组织机构根据项目的特点、规模、专业性质等要求设置,做到因岗设人、办事高效、结构科学合理,并层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订立规章制度保证目标的实现,都是实际中有力的组织措施。在管理措施方面,则是要求项目管理者统一思想,并且各参与方的管理目标应该保持统一,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控制,如做好工作面的安排和控制,做好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供应,及时检查工序质量,搞好工序交接检查,进行成品保护,处理好交叉施工的安全防护以及文明施工问题等等都须统筹安排。
篇9
1.1安全监理事故的原因分析:根据安全系统论的观点,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四点: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物—物(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环境—不良的生产环境会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产生负面的影响;管理—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直接的因素,因为管理对人、物和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
1.2项目安全监理模式的现状分析: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安全监理是通过配备专职安全监理人员来实施的,安全监理人员与施工管理人员属不同的岗位,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被认为隔断开来,施工进度安排、工序穿插、人员调配、物(设备)的状态管理等与安全由直接关系的要素,因为安全与施工管理岗位的不同而人为的割裂,对施工管理人员的考核与安全指标、安全职责挂钩较少,甚至不挂钩。安全监理人员由于管理职位与其它人员的等同或较低,造成了安全监理指令不畅通,安全监理措施落实不及时。安全监理资源严重浪费,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2新型项目安全监理模式的理论和法律依据
2.1理论依据:(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既是安全生产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安全监理模式,都必须坚持这个原则。新的项目安全监理模式从组织、流程到方法都应该体现这个原则;(2)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因此,做为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对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生产方法的安全性进行事先评估和过程控制,确保生产安全。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必须防止把安全监理与施工生产分开管理的误区;(3)全员参与的原则。
2.2法律依据:(1)《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我国的安全监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对违背安全监理的行为提出了处罚措施。《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监理方针,并自始至终贯彻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法》是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第一个法律文件,其中,对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监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总承包企业承担起安全监理的责任,把所有施工单位的安全监理纳入到统一管理中。
3新型项目安全监理模式的特点
3.1具有新的项目安全监理理念:建筑施工企业的从业人员人数庞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相关人员对于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的错误观念由来已久,由于大量的事件或者错误操作并未导致伤害或者财产损失事故,而且,同一诱因导致的事故后果差异很大,不少人认为施工安全事故完全是由于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因而是不可避免的。
3.2以新的安全文化为核心:安全监理是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因此,安全文化应该是全员文化。塑造新的安全文化就是要培育全员安全文化。全员管理不仅包括总承包管理人员、分包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人,还应包括业主、设计、监理及社会相关方。
3.3实现了四个转变:新的项目安全监理模式与传统的项目安全模式相比,有四个转变,分别是:变单纯的安全专业人员的岗位安全监理为全员参加的体系安全监理;变单纯的安全监理为安全监理与进度、工序穿插和施工方法紧密结合的综合管理;变以点为主的间断的、静止的管理为线面结合的、连续的、动态的管理;变并行的安全与生产两条线为安全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一条线。
4如何建立新的项目安全监理模式
4.1建立项目安全监理组织
4.1.1项目安全监理组织的定义:新的项目安全监理模式下,项目安全监理组织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岗位安全监理,而是以项目经理为首的,以专职的岗位安全监理为核心,以各专业工程师为骨干,班组长及工人全员参与的,安全监督管理层和安全监理实施层既独立设置又互相依托和紧密联系的体系安全监理,是将生产与安全的紧密结合的组织,是对项目安全监理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充分利用。
4.1.2项目安全组织机构图:(1)安全监理监督层:包括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安全总监或安全主管、专职安全员;(2)安全监理实施层:包括专业工程师、班组长和操作工人。
4.2调整安全监理职责
4.2.1安全监理监督层的职责:(1)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因此,项目经理必须负责制定项目安全监理目标,建立项目安全监理组织,划分安全监理责任,制定安全监理工作流程,对安全监理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2)安全总监或安全主管:安全总监或安全主管是项目安全监理的直接执行者,与项目经理一样,也是项目安全监理的直接责任人。安全总监或安全主管应主持编制安全监理方案,参与施工方案的编制,重点对施工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审核;负责对施工员进行总体安全监理方案交底,负责按分部工程进行安全交底;对施工员的安全技术交底进行审核;负责监督安全监理方案和技术交底的落实工作;负责对安全监理过程进行监督。
4.2.2安全监理实施层:(1)施工员:施工员(专业工程师)是工程施工的中坚力量,具有数量多、学历高、总体素质好的优势,但由于传统的项目安全监理模式把安全与生产没有有机结合起来,造成了施工员的安全监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调整安全监理职责的重要内容就是调整施工员的安全监理职责;(2)班组长:班组长是操作工人的直接负责人,班组长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对工人具有直接影响,因此,班组长的安全责任与安全生产有直接关系。作为班组长必须做到,熟悉本工种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知识,坚持进行班前安全教育,塑造遵章守纪的风气,加强自我防护和自我保护;(3)操作工人:从事故伤亡人员的统计分析来看,事故伤亡人员几乎全部是操作工人,而从事故原因来看,绝大多数是违章操作引起的,因此,操作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遵章守纪的程度是安全监理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对操作工人来说,应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
4.3理顺关系,正确行使监理职能
监理方与承包商的关系既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同时也是合作关系。建筑产品是承包商生产出来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承包商服从监理方,一切施工资料、施工组织方案、进度计划都必须报监理方。监理工程师对质量的、进度和投资的控制都是通过承包商的工作来实现的,要使监理工程师下达的指令,都能让承包商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所以,协调好与承包商的工作,让他们理解、支持监理的工作,执行监理发出的工作指令,是监理工程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1)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严格按规范、规程办事,讲究科学态度。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工作中应强调各方利益的一致性和建设工程总目标;应鼓励承包商将建设工程实施状况、实施结果和遇到的困难和意见向他汇报,以寻找对目标控制的干扰。双方了解得越多越深刻,监理工作中的对抗和争执就越少。(2)落实旁站制度,保证关键部位质量。监理工作的重点要放在事前控制,这是监理职能要求。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监理人员要实行旁站、巡视或平行检查,不能等到即成事实,待施工质检报验后,才“秋后算帐”,因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一
旦形成,轻则做返工处理(如钢筋尚未隐蔽)影响工期,重则违反强制性条文,留下工程质量隐患或永久缺陷。
结语:对于建筑安全监理与控制,不仅国家要从宏观上进行建筑安全监理控制,建筑企业自身也要从微观上进行建筑安全监理控制。并且要以国家的管理来指导建筑企业的安全监理,以企业的建筑安全监理为具体实施方法。要综合运用国家和企业共同管理与控制,以求达到建筑生产安全,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我国建筑数量的日益增多,给排水的质量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目前,“滴”、“漏”、“堵”三大现象成了房屋建筑中出现较为普遍的问题。也是人们对工程质量反映最为强烈的实际问题。在建筑工程中,给排水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质量,为了满足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要求,提高施工质量,需要施工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才能确保施工的质量。
1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问题分析
1.1给水施工中应注意问题
目前,在建筑给水管道施工中普遍使用的是铝塑复合管和PP-R管。塑料上水管具有重量轻、不生锈、不结垢、制造能耗低、内壁光滑、水力条件优越、水质卫生、没有管道二次污染、安装劳动强度低、节约综合施工费用等优点。PP-R给水管道的连接方法是采用热熔焊接,铝塑复合管采用铜件连接。前者适用于明装,后者适用于暗装。但施工中存在一些问题需特别注意。
(1)应在立管引出支管的三通配件处设置支承点,其中间支架仍按规定设置。在管道安装中应考虑管道的线性膨胀,PP-R给水塑料管的膨胀系数比金属管大,嵌墙暗敷的管道由于墙槽最后用水泥砂浆填实,管道受水泥砂浆摩擦阻力及塑料管所特有的良好的蠕变性影响,使轴内伸缩转化成径向变化,因此,嵌墙敷设的管道,可以不考虑线性膨胀。对于明装管道,当直线距离较长时,应考虑采用伸缩器和折角自然补偿方式。
(2)室外明装的塑料给水管必须有可靠的遮光或保温措施,管道通过沉降缝处进行补偿处理。 由于塑料类管材抗老化性能有一定的限度,当明露安装时,长期受阳光照射会加速塑料老化,因此应考虑采取有效的遮光或保温措施。此外管道穿越沉降伸缩缝时应采取补偿措施,否则易使管道接口破裂,出现漏水现象。
(3)在卫牛器具集中的厨房、卫生间内,宜采用分水器。采用塑料管作为冷,热水管暗敷在楼层混凝土楼板内时,由于塑料管的线膨胀系数相对金属管要大,因水温或环境温度变化,其热胀冷缩的长度变化值较大。对于有分支管或管接头的管道来说,产生渗漏的机会较高。
分水器是一种具有多个支管接头的配水件,它采用多支路单向布管方式,将每一根配水支管直通到配水点与卫生器具和水龙头等连接处,以减少或取消在暗敷管道中使用分支管或管接头。
(4)管道穿越屋面楼板时应设置套管,穿屋面时应采用金属套管,高度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套管与管道缝隙无灌注细石混凝土捣实,不得使用沥青油麻丝填塞封闭。否则如果楼面积水时污水易沿管壁渗入下层。
1.2 排水施工中应注意问题
(1)UPVC管道外壁为白色,极易受到污染,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护,在管道就位后应及时用塑料包装带包裹,待工程竣工后去掉。
(2)排水管出户横管和立管连接时应采用两个45°弯头而不用90°弯头,这样有利于排水。也有一些工程中设计为三通加检查口的方法。在一些工程中,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该处三通经常损坏,维修不便。所以在立管与主干管相接处,零件要加固定支撑。立管穿越楼板屋面处应作为固定支承点,并就加装性护套。
(3)在立、支管出地坪后,要做好保护工作。因UPVC管自重轻,应及时封堵穿楼板孔洞,栽设支架。有一些工程,因为没有及时封堵孔洞,待土建补洞后,造成管道破坏和管道坡度及垂直度受到影响。正确的做法是立管施工完毕后,调直并栽设支架,配好细石混凝土封堵洞口。支管出地坪后,栽设好吊架并封堵孔洞。因为出地坪后,地漏和直管暴露于地面,容易被破坏,应采取防范措施。具体做法是:在出地坪的地漏和直管周围100mmUPVC管锯成小短节圈于地漏和直管的周围,用细石混凝土防护,高度不超过土建找平层。为便于检修,支管的存水弯应在楼板之上,为器具自带存水弯。因为UPVC管道自重轻、管壁薄,应注意采用带有消声减噪功能的管件。
(4)地漏安装要符合要求。室内地漏安装高出地面,会造成积水而地漏过低,在地面上形成地坑,影响地面的洁净且不便行走。
(5)高层建筑中的UPVC排水管,无采取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根据《建筑排水硬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98)规定:高层建筑中室内排水管道明敷设置且管径大于或等于110mm时,在立管穿越楼层处应设置防火套管或者阻火圈,防止底层火灾通过管道蔓延到上层。
1.3 消防给水施工中应注意问题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对管道连接提出应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件,或丝接、 法兰连接。目前普遍使用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一般采用镀锌钢管,而镀锌管道在直径大于50mm时,管道零件质量欠佳,施工难度加大。管径大于100mm时,采用焊接又会破坏镀锌层,造成二次镀锌,效果不理想。 如采用卡箍连接件,则避免了以上问题,且施工简便,无须电焊,且沟槽可提前预制。现在沟槽式卡箍连接件已属定型产品,技术成熟,零件齐全,质量有保证。建议当管道直径大于50mm时,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件。
(2)由于喷头的接口直径为15mm,故一些施工单位采用15mm的镀锌钢管做小立管连接喷头,影响灭火通水能力,应采用直径25mm的管子配异径管箍。一些工程上的支、吊架安装不规范,未按规定距离设置,且不设防晃支架,直接影响喷水效果,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设置支、吊架。
(3)禁止将塑料给水管道用于消防给水管道,或者在建筑物内塑料给水管道与消防给水管道相连。由于塑料管道受热后强度降低,火灾发生会引起管道损坏,将不能起到消防给水的作用。塑料给水管道与消防管道相连时,火灾发生时,损坏塑料管道,容易产生泄漏,则不能保证消防水量和水压。
(4)消防栓安装必须符合要求。有些暗敷在砖墙内的消防栓箱洞口上部无过梁,受荷载作用下箱体变形,导致箱门开启不灵。另外施工中有些单位随意改变消火栓底预留孔位置,而且用气焊割孔,导致安装后,栓口不能与墙成45或90度角;或者与周围距离太小,造成消防水带不能安装至消防栓上或使卷带形成弯折影响出水量。
2 给排水噪声问题及解决措施
除了要求给排水管道和设备的布置应当与建筑结构相合,减少给排水噪声外。在施工中,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可以有效地减小噪声的发生。
(1)为减小水锤发生的可能性,出水口的阀门水嘴等不宜采用快速启闭的给水配件。
(2)为降低管道水流引发的振动噪声,可根据条件选用密度大的给水管材和卫生器具,并按规范设置管道支吊架。 不同的管材有不同的支吊架间距要求;设计管道固定支架时,还应考虑承受管道温度变化而引起的胀缩力。
(3)为降低管道的气蚀噪声,上行下给式热水系统的配水干管最高处及向上抬高的管段都应设自动排气阀;下行上给式系统可利用最高配水点放气当入户支管上有分户计量表时,宜在各供水立管顶设自动排气阀。
(4)排水系统减小立管与横支管的连接角度,或者采用支管连接的上部特制配件,降低横支管来水的流速,避免产生水跃现象,从而减小排水噪声。
(5)排水水平支管与排水立管连接应采用45、60°的弯头、三通,或者设置特制配件。 连接处的弯头应由2个45°弯头组成,并应当在弯头处设置支墩或支架。这样,可以减缓排水水平支管中水流与排水立管中水流及其与排水立管管壁撞击所产生的噪声。
(6)加大横干管管径和立管与横干管连接弯头的曲率半径,或装设具有减小水跃高度,稳定排水管内气压功能的下部特制配件,以改善横干管的排水工况。
3 结束语
总之,建筑给排水工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避免给排水系统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实现优良的安装施工质量应引起重视,作为给胆水施工人员,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采取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措施,不仅要强调使用功能完善等要求,还应当从节水节能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提高建筑给排水设计水平,从而不断地保证工程的质量。
篇11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041-01
一、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的目前状况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作为一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我发现现在虽然政府建设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对工程质量问题都比较重视,但是对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认识和决策方而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由于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控制方式也比较单一,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劣势地位。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不到位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有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缺乏严格的管理,从而使得工业与民用建筑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工业与民用建筑队伍中以没有文化的农民工为主,由于他们没有专业的素质,这就使得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并且无法保证施工技术含量也很低。从而使得施工企业的质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二)建筑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使得建筑业中劳动者多是农民工,这从客观上影响了队伍素质的提高。由于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很大,这就使得企业无法留住较高素质的人才。建筑企业的员工流动较大,这就使得建筑企业的施工队伍比较懒散,从而不能够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质量。
三、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创新策略
(一)严把施工过程质量关
在实际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想提高施工质量,就必须要严把工程施工质量关。严把施工过程质量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而入手:第一,制定出质量解决方案。质量问题贯穿到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全过程中,质量问题很难一次性解决,只有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进行阶段细分,分阶段有针对性的解决,才可以进一步解决施工中的主要质量问题,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制定出质量解决方案。第二,严格把守人才关。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人才聘用时,需要从综合素质、业务能力、身体健康、政治素养等多个方而,对选聘的人才进行审核,提高人才的管理与运行综合能力。第二,做好质量审查。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审查需要从细节入手,包括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工艺、施工计划、质量检测方法等具体环节入手,通过建立完善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
(二)落实责任,确保质量安全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管理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系统复杂过程,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工程,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承包关系。要想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将关于质量的管理目标分解到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各个阶段以及各个部门,确定出不同施工阶段以及不同部门的质量管理责任目标。对于重点的施工管理环节以及施工管理部分,施工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加强对其进行重点管理与重点控制。
(三)明确工程验收细则
工程验收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最后环节,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做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验收,对于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意义重大。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验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而开展:首先,分项工程验收。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项目极多,如果想要提高工程项目的总体验收质量,就必须要从各个分项目进行入手,分配人员进行分项工程的验收。同时做好验收记录,将验收记录呈报给工程监督部门,强化监督部门的过程监督管理。其次,分部门验收。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极其复杂,业务量极大,只有将各个部门联合起来,对各个部门进行分别验收,尤其是对重点部门,进行多次工程验收检查。最后,分单位验收。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完成之后,各个施工单位需要对白己负责的工程项目进行白检,白检合格之后再向监督工程部门进行上报,从而分析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四)强化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安全问题无小事,强化施工安全管理,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重要举措。
首先,施工企业需要强化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教育,企业领导需要转变观念,加强注重安全教育,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技能,保证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其次,严格把关安全管理人才。施工企业需要加大对安全管理人才队伍的组建,加强对安全管理人才队伍的培训,使得安全管理人才可以掌握专业的安全知识以及安全技能。最后,严格审核施工资质。禁止资质挂靠施工,在施工招投标开始就要严格审查资质,不能超过限制范围。相关行政部门要切实审核,对挂靠等违规工程要依法严惩。
四、结语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这就要求施工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使得工业与民用建筑能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建筑施工单位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这样可以使得建筑施工工作沿着标准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建筑业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行业从业人数所占的比重也一直高举各行业榜首。文中通过分析我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和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如何搞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进行了探讨。
1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
1.1人力资源组成复杂。在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中,有实践操作能力高但学历低的老工人,也有高学历但缺乏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还有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引进的专家型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正是这些不同层次的人才拥有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价值目标构成了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复杂性。
1.2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建筑施工企业主要是以工程项目。其特点就是没有固定的生产场地和生产部门,有较高的流动性强。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建设者的身份,依据每个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灵活的变化其组织管理机构来适应地域情况、规模大小等的变化。其生命周期仅限在这个项目,当开始下一个项目的时候,机构有开始了新的调整。这些都决定了施工企业的流动性和布局分散性的特点。
1.3有关的人力资源评价信息的收集困难。因为施工行业自身的特点和国际市场的开拓,目前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除遍及国内,还涉及到国外。同时,许多的工程项目地域偏僻,基础设施落后,虽然我国目前信息传输比较发达,但是因为以上原因还是难以及时传递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部门,使得信息的获得有明显的滞后性。这对及时全面评价人力资源的管理情况带来很大的困难。
2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人事管理没有按市场经济方式运行;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不明显;人才使用管理上存在较多问题,激励机制不完善,职工积极性难以调动;职工常年流动施工不能按时休假,夫妻常年两地分居的不人性化;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人才队伍素质有降低趋势;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还不到位等。
2.2企业文化建设范围狭窄,内容陈旧,对员工的凝聚力微弱。多数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还很肤浅,也没有明确的价值观。由传统的口号式宣传演变而来的文化氛围反而造成僵化、保守、形式主义的形象,不能吸引企业外部的优秀人才。
2.3人力资源开发尚未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重使用轻培训,即使培训也只满足证书而忽略培训效果考核,重经验轻潜力,影响企业新员工的士气及企业归属感,缺少员工成长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良好的机制能保证人力资源的供应及开发,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
2.4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从综合、系统的角度来改进。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局限于人力资源部门,这样就容易造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没能站到整个企业的高度,综合、系统地研究问题,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3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3.1在意识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只有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建立合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为施工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高的效益,促进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这之中的重中之重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制度与水平的高低。只有实行标准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例如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搜集和整理有关人力资源的资料,然后进行合理分析,提出相应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而为企业的人才选用,培用和成长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另外,施工企业为了更好地利用好人才资源,企业对人力资源部员工进行培训或引进经验丰富的人事工作员工,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建设做好实质性的工作。
3.2塑造好的企业文化管理和技术是企业前进的轮子,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翅膀。这里强调了管理和技术的重要性,而且更加强调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好的企业文化,能促使员工产生文化认同及强烈归属感,使企业士气高涨,为企业提高绩效,保留优秀员工及吸引外面的优秀人才起着很大的作用。目前,很多企业难以留住人才的原因就是没有好的企业文化。颓废的、消极的企业氛围,以及低俗的文化很难让优秀员工产生认同感,继而影响员工绩效。
3.3高效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约束员工行为的同时,全方位地激励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在目前大部分的施工企业中,激励手段主要是与薪酬挂钩。从目前来看,这种激励手段还是卓有成效的。但是,在日渐发展的当代,青年人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激励,还包括对精神上的追求,以及是否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因此,施工企业在激励员工精神上的满足时,应加大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指出,人们满足了基本需求后,会更加注重社会、集体的认同感。因此,人力资源的激励方向应转向提高的员工的忠诚度和提高员工自身价值上来。让员工在参与企业管理的同时,体会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公,极大地提高了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在激励模式的探讨中,我们应该结合中国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国家成熟的经验,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减少员工离职率,将员工与企业捆绑在一起,更好的稳定人才队伍。
3.4做好对员工的培训,合理规划员工职业规划。施工企业主要是不断创新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每一位员工,加大对员工的指导性。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提高两者的沟通并指出要加强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当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中心,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双向沟通;加强员工培训,既为自己建立了稳定的人才队伍,也提高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例如国内某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在企业里挑选出若干名外语基础好、有一定现场施工经验的年轻技术员到某名牌高校进行外语、国际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经过一年后,这批人员不但熟悉了国际工程惯例及相关国际工程管理知识,而且一次性全部通过WSK考试,企业也为自己开拓国际工程市场建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由此可见,通过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企业和员工实现了双赢的局面,有效地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
4结束语
总之,施工企业需要加大财政和物资的支持,改善企业间的人才竞争。当企业水平不够的时候,有可能会危及到企业的环境。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操作。若想在建筑市场开拓市场,促进自身发展,不仅要提高财力、物力方面的竞争力,更要关注企业人才方面的竞争力,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虽然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在这方面水平还存在不足,但通过加强认识,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能做到利用后发优势,实现高效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王东升.《加入WTO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2002(4).
篇13
在建筑物防雷设计中,设计人员对一、二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比较重视,疏漏差错很少,但对大量的三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却常有忽视。由于设计质量管理规定:对于一般工程的电气设计允许可以不要计算书,因此许多设计人员对三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不再进行设计计算,仅凭经验而设计。对于防雷设施的是否设置及防雷设施的各种安全间距未进行计算、验算,因此造成大量的三级防雷的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存在较大的的盲目性,使有些工程提高了防雷级别,增加了工程造价,而有些工程却未按规范设计、施工,造成漏错,带来很大隐患和不应有的损失。
二、建筑物防雷规范的概述及比较
现今建筑物防雷标准有1993年8月1日起实施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推荐性行业标准,1994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强制性国家标准。GB50057-94使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逐步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防雷标准接轨,设计施工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GB50057-94将民用建筑分为两类,而JCJ/T16-92将民用建筑防雷设计分为三级,分得更加具体、细致、避免造成使某些民用建筑物失去应有的安全,而有些建筑物可能出现不必要的浪费。为更好的掌握IEC、GB50057-94、JCJ/T16-92三者的实质,特择其主要条款列于表1。且后面的分析、计算均引自JCJ/T16-92中的规定。
三、预计的年雷击次数确定设置防雷设施
除少量的一、二级防雷建筑物外,数量众多的还是三级防雷及等级以外的建筑物防雷,而对此类建筑物大多设计人员不计算年预计雷击次数N,使许多不需设计防雷的建筑物而设计了防雷措施,设计保守,浪费了人、材、物。现计算举例说明:
例1:在地势平坦的住宅小区内部设计一栋住宅楼:6层高层数不含地下室,地下室高2.2m,三个单元,其中:长L=60m,宽W=13m,高H=20m,当地年平均雷暴日Td=33.2d/a,由于住宅楼处在小区内部,则校正系数K=1。
据JCJ/T16-92中公式D·2-1、D·2-2、D·2-3、D·2-4得: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Ae=L·W+2L+WH200-H+πH200-H×10-6=60×13+2(60+13)20(200-20)+3.14×20(200-20)×10-6=0.02084km2
建筑物所处当地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Ng=0.024Td1.3=0.024×33.21.3=2.28次/km2·a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N=KNgAe=1×2.28×0.02084=0.0475次/a
据JCJ/T16-92第12.3.1条,只有在N≥0.05GB50057-94中:N≥0.06才设置三级防雷,而本例中:N=0.0475<0.05,且该住宅楼在住宅楼群中不是最高的也不在楼群边缘,故该住宅楼不需做防雷设施。
根据以上计算步骤,现以L=60m,W=13m,分别以H=7m、10m、15m、20m四种不同的高度,K值分别取1,1.5,1.7,2,Ng=2.28km2·a进行计算N值,计算结果见表2。
从表2中的数据可知,在本区内:①当K=1时,举例中的建筑物均N<0.05,不需设置防雷设施。②当K=1.5时,即建筑物在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或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在高度达15m或以上者,必须设置三级防雷措施。③当K=1.7时,即金属的砖木结构的建筑物,高度达7m及以上者,必须设置三级防雷措施。④当K=2时,即建筑物位于旷野孤立的位置,高度达7m两层以上者,均设置三级防雷措施。
可见,有的建筑物在20m的高度,却不需设置防雷措施,而有的建筑物高度在7m,就必须设置三级防雷措施。关键因素在于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土质和雷电活动情况所决定。
同时在峻工的工程中,我们也看到,例1中的民用建筑物,有许多类似的工程不该设置防雷却按三级防雷设计施工了,施工后的防雷接地装置如图1所示。
其中8组引下线均利用结构中的构造柱的412主筋,水平环路接地体埋深1m,距楼外墙1m。以上钢材均为镀锌件,则共需镀锌钢材0.192t,人工费2950元,定额预算工程直接费约0.75万元。类似这种三级防雷以外的住宅楼、办公楼及其他民用建筑,在我们地区1998年约竣工600~800栋,仅增设的防雷设施其工程直接费约为450~600万元。以此类推,在全省、全国因提高防雷等级而提高工程造价浪费的数字是巨大的。因此,设计人员对民用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必须对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具体条件,确定是否设置防雷设施。
四、防雷设施与人、金属管道等的安全距离
1.雷电流反击电压与引下线间距的关系
当建筑物遭受雷击时,雷击电流通过敷设在楼顶的避雷网,经接地引下线至接地装置流入地下,在接地装置上升高的电位等于电流与电阻的乘积,在接地引下线上某点离地面的高度为h的对地电位则为
Uo=UR+UL=IkRq+L1
式中Ik—雷电流幅值kA
Rq—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Ω
L—避雷引下线上某点离地面的高度的为h到接地装置的电感μH
雷电流的波头陡度kA/μH
1式中右边第一项UR即IkRq为电位的电阻分量,第二项UL即为电位的电感分量,据GB50057-94有关规定,三类级防雷建筑物中,可取雷电流Ik=100kA,波头形状为斜角形,波头长度为10μs,则雷电流波头陡度==10kA/μs,取引下线单位长度电感Lo=1.4μH/m,则由1式可得出
Uo=100Rq+1.4×h×10=100Rq+14hkV2
根据2式,在不同的接地电阻Rq及高度h时,可求出相应的Uo值,但引下线数量不同,则Uo的数值有较大差异。下面以例1中引下线分别为4、8根假定每根引下线均流过相同幅度的雷击电流,且忽略雷电流在水平避雷上的电阻及电感压降,计算出的UR/UL值列于表3。
由表3中可知,接地电阻Rq即使为零,在不同高度的接地引下线由于电感产生的电位电感分量也是相当高的,同样会产生反击闪络。
2.引下线与人体之间的安全间距
雷击电流流过引下线及接地体上产生的雷击电压,其电阻分量存在于雷电波的持续时间数十μs内,而电感分量只存在于波头时间5μs内,因此两者对空气绝缘作用有所不同,可取空气击穿强度:电感UL=700kV/m,电阻ER=500kV/m。混凝土墙的击穿强度等于空气击穿强度,砖墙的击穿强度为空气击穿强度的一半。
据表3计算的数据,下面计算引下线与人体之间的安全距离。因每组引下线利用构造柱中的412钢筋,可以认为引下线与人体、金属管道、金属物体之间为空气间隔,且认为引下线与空气之间间隔层为抹灰层,可忽略不计。
1当引下线为4组时,人站在一层,h1=3m,Rq=30Ω,则URI=750kVUL1=10.5kV人体与引下线之间安全距离L安全1>
方可产生的反击。人站在5层,h2=15m,Rq=30Ω,则:UR2=750kVU12=52.5kV则安全距离L安全2>
1.575m<1.83m。在上述两个房间内,保持如此的距离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存在很危险的雷电压反击。
(2)当引下线为8组时,当站在一层房间内,h1=3m,Rq=30Ω,则UL1=5.25kVUR1=3.75kV则安全间距L安全1>
0.757m。人站在5层时,h2=15m则UL2=26.25kVUR2=375kV则安全间距L安全2>
可见,引下线数量增加一倍,安全间距则减小一半。因此设置了防雷设施后,应严格按照规范设置引下线的数量及间距。同时建议可缩短规范内规定的引下线间距,多设一定数量的引下线,可减少雷电压反击现象。这样处理,对增加工程造价微乎其微。
3.引下线与室内金属管道、金属物体的距离
1当防雷接地装置未与金属管道的埋地部分连接时,按例一中数据:楼顶的引下线高度h=Lx=20m,Rq=30Ω时,据JCJ/T16-92第12.5.7条规定,Lx<5Rq=5×30=150m,则
Sal≥0.2KcRi+0.1Lx
式中Kc—分流系数,因多根引下线,取0.44
Ri—防雷接地装置的冲击电阻,因是环路接地体,Ri=Rq=30Ω
Sal—引下线与金属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m
则
Sal≥0.2×0.44×30+0.1×20=2.816m。
2当防雷接地体与金属管道的埋地部分连接时,按式12.3.6-3,Sa2≥0.075KcLx=0.075×0.44×20=0.66
由以上计算的Sal≥2.816m,Sa2≥0.66m,在实际施工时,均很难保证以上距离,因为金属管道靠墙0.1m左右安装,又由于Sa2≤Sal,因此可将防雷接地装置与金属管道的埋地部分连接起来,同时,在楼层内应将引下线与金属管道物体连接起来,防止雷电反击。
4.引下线接地装置与地下多种金属管道及其它接地装置的距离Sed
据JCJ/T16-92第12.5.7条及公式12.3.6-4:Sed≥0.3KcRi=0.3×0.4×30=3.96m,而在实际施工中,地下水暖管道交错纵横,先于防雷及电气接地装置施工,等施工后者时,已经很难保证Sed≥3.96m了,也难于保证不应小于2m的规定,因此可将防雷接地装置与各种接地装置共用,即实行一栋建筑一个接地体。将接地装置与地下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连接起来,实行总等电位联结。
综上所述,在实行一栋建筑一个总带电位联结、一个共用接地体的措施后,在楼顶部应将避雷带针与伸出屋面的金属管道金属物体连接起来,在每层内的建筑物内应实行辅助等电位联结,即引下线在经过各个楼层时,将它与该楼层内的钢筋、金属构架全部联结起来,于是不论引下线的电位升到多高,同楼层建筑物内的所有金属物包括地面内钢筋、金属管道、电气设备的安全接地都同时升到相同电位,方可消除雷电压反击。
五、跨步电压与接地装置埋地深度
跨步电压是指人的两脚接触地面间两点的电位差,一般取人的跨距0.8m内的电位差。跨步电压的大小与接地体埋地深度、土壤电阻率、雷电位幅值等诸多因素。当接地体为水平接地带时,
3
式中ρ—土壤电阻率/Ω.m
L—水平接地体长度m
Ik—雷电流幅值kA
K—接地装置埋深关系系数,见表4
Ukmax—跨步电压最大值kV
按例一中的接地装置计算,接地体长度L=146m,取Ik=150k,土质为砂粘土,ρ=300Ω.m,则按埋深深度0.3m,0.5m,0.8m,1m时相应的K值取2.2,1.46,0.97.0.78。按3式计算:
其Ukmax值分别为107.97,71.66,47.61,38.28/kV。
世界各国根据发生的人身冲击触电事故分析,认为相当于雷电流持续时间内人体能承受的跨步电压为90~110kV。从计算结果可知,该工程的防雷接地体埋深0.8m时,跨步电压已在安全范围内。JCJ/T16-92第12.9.4规定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6m,第12.9.7条规定:防击雷的人工接接地体距建筑物入口处及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接地体局部埋深不应小于1m,或水平接地体局部包以绝缘物。包以绝缘物易增大其接地电阻,因此还是以埋深大于1m时为好。这样处理,只增加少量工程造价,却将接地装置处理得更加安全可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若采用基础和圈梁内钢筋作为环形接地体,但由于三级防雷的建筑物大多为毛石基础,毛石基础上的圈梁埋地一般为0.3m左右,较浅根本达不到防止危险的跨步电压需将接地装置埋深1m的要求,因此不宜采用圈梁做为环形接地体指三级防雷建筑物。
六、区别工频、冲击接地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