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学计划表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学计划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学计划表

篇1

为此,我们提出了双线融合式教学,并进行了实践与探究。

双线融合式教学是以高中教学计划为主线、初中教学计划为辅线指导下进行的师生间交往过程。按照高一知识制定的教学计划称为主线,以高一知识体系中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点视为衔接教学内容,结合主线涉及到的衔接教学内容和时间点而制定的衔接知识教学计划称为副线。在知识讲解中最终将两条线的知识点融合为一条线而开展师生间的交流,以此来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良好衔接和思想方法的进一步融合。

双线融合式教学的顶层设计就是双线教学计划表的制定,双线教学计划表秉承双线融合理念,以高中知识点的教学实施为主线,以每个高中知识点相联系的初中知识点为副线,按照教学实践将两条线有效融合在一起来制定的教学计划表。双线教学计划表的制定要从课程的宏观到课堂的微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多方面来考虑。下面简要阐述我校制定双线教学计划表过程中的几个有效做法。

一、明晰双线内容,制定双线教学计划表

双线教学计划表有别于传统教学计划表,它主要通过高中知识的主线和初中知识的副线

来确定,指导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计划表,将主副线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双线教学融合、畅达。因此,在制定双线教学计划表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要客观、准确了解学生初中基础知识体系。为此我们利用暑期时间针对初中。教材集体探讨、分析,将初中知识理顺出代数、几何知识体系。有了对初中知识体系的宏观掌控,还要了解学生对初中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我们结合初中知识体系和高中涉及到的主要基础知识点设计了一份针对全体高一新生的基础知识测试卷,目的在于更精准了解高一学生的学困,为我们副线课时的安排提供参考,使得双线教学计划表更具针对性。

其次,双线教学计划表要做到将初高中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必须要将高中知识体系进行细化,并挖掘其与初中知识点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双线教学计划表中的双线融合为一体。为此我们要设计一个有别传统的教学计划表格,要突显出双线的融合节奏,也便于教师备课时很好地准备副线内容,并从知识整体性、思维拓展性、数学思想延伸性来综合考量,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我们结合新学期课时安排先制定主线教学计划表,然后结合主线内容和学困实际情况明确副线内容,并按设计好的表格将主副线在表格中明晰起来。

二、实践双线教学,完善双线教学计划表

双线教学计划表的制定是要更好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故对知识点教学课时的把握应该是动态的、灵活的。经过高一实验班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初步形成了高一数学的双线教学计划表。

表一是我校双线教学计划表的初始部分,从中可以看出,它尽可能具化了副线内容,整体体现了主线与副线的教学内容安排与执行进度,可以让教师依据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双线融合式”教学,也可以让教师根据教学执行情况,进行反思与总结,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或备注后续教学要点,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三、利用双线计划表,深化课程改革

双线教学计划表的实施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它也带动了课前、课后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明显改变。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化双线教学,推进我校数学课程的改革:

1.编制导学案、达成双线有效融合。我们将双线教学计划表中副线的内容以课前导学案的方式提前布置给学生,导学案的设计秉承双线融合思想,通过题目的精心设计、层层铺垫,把课堂进行了适当的翻转,让学生通过完成导学案来尝试解决问题或者带着疑问来课堂反馈,以此达到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融合。

2.制作微课、突破副线难点教学。为了突破副线中的教学难点和解决课时紧张问题,我们结合双线教学计划表,将初中基础知识点录制成微课,通过网络观看,让学生在课前、课外自主学习、反复学习,从而解决学生副线的困惑,保证双线教学实施的顺畅。

3.丰富资源库、提升精品课程建设。在双线教学的实施中,我们将相关资料做成电子资料库,如微课、导学案、教案、测试卷等,再结合现代教学手段搭建网络平台,将高一数学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公开,以此来提升我校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真正实现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努力让数学学习成为快乐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四、推广双线计划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将双线教学计划表推广到全体数学教师,让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双线教学的实效性,我们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研讨,商定导学案的编制、微课的录制、教案的编写等,也会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帮助教师丰富教学理念、提升专业水平。

篇2

授课班级及人数

15个班级1000人

上学期学生达标情况

优秀率

及格率

班级平均分

70%

90%

80

本学期预期达标情况

优秀率70%,及格率90%,平均分80

学生认知特点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更加的熟练与规范化,对这学期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特殊比较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这是我们教学的优势。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全册

教学

内容

分析

1. 本教材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在递进的故事情境中安排信息技术的相关学习任务;

2. 结构设计为根据故事情境和学习任务的需要,自然地将各项操作技能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

本学

期教

学目

1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中工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能够合理的引用他人的观点或使用他人的成果,养成尊重他人著作权的习惯。2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及使用原理等,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3熟悉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能够利用各种多媒体处理软件处理、设计、制作作品,并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从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水平。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周次

时间

计划进度

完成情况

1

3月1-7日

Windows寻宝路线图

2

3月8-14日

压缩文件中的宝物

3

3月15-21日

到网上邻居中寻宝

4

3月22-28日

计算机中的神秘数据

5

3月29-4月4日

单元评估宝物展览

6

4月5-11日

发出邀请

7

4月12-18日

拟定研究方案和问卷

8

4月19-25日

收集调查数据

9

4月26-5月2日

召开网上研讨会(上)

10

5月3-9日

召开网上研讨会(下)

11

5月10-16日

期中考试

12

5月17-23日

统计问卷数据

13

5月24-30日

撰写调查报告

14

5月31-6月6日

制作环保宣传演示文稿

15

6月7-13日

研究成果

16

6月14-20日

身边的环境问题

17

6月21-27日

复习期末考试

18

6月28-7月2日

篇3

一、班级情况分析及工作重点

由于本班是大班,再过几个月孩子就要上学前班,意味着他们将跨入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各方面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面对一个全新的未来,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心中都会有一些紧张和忧虑。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我班幼儿在常规习惯方面较弱。针对以上情况,本学期我们将重点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在工作中加强个别幼儿的指导,通过把教育教学活动与日常的保教工作结合起来,让幼儿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艺术

1、在成人引导下,能逐渐注意和亲近周围环境中熟悉的诸如花草树木,小动物等美的事物,并产生愉悦的情绪。

2、喜欢听音乐,能借助动作,语言等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3、尝试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材料和工具进行美术活动,用画、剪、贴、撕等技能表现自己对美的认识。

4、用自然的声音唱歌,用身体动作自由地进行歌表演、做律动,喜欢打击乐活动,喜欢和老师、同伴一起做音乐游戏。

(二)音乐

1、能有表情地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大胆地在集体面前独唱、领唱,训练幼儿齐唱、轮唱;

2、发展幼儿创编歌曲的能力;

3、能根据音乐的风格与内容,表演不同风格、不同角色的舞蹈,并进行创编;

4、训练幼儿用动作、表情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5、能用较丰富多样的节奏型为歌曲、乐曲伴奏,提高幼儿打击乐的表演水平。

6、感受舞台、音乐、舞蹈的优美,喜欢芭蕾舞剧。

(三)数学

1、教幼儿学习6-10数的分解和组成。

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3、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4、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

5、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6、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7、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8、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9、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四)英语

1、让幼儿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愿意参加英语活动。

2、听懂教师用英语发出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简单指令,并能用动作做出反应。

3、准确地学会一些简单单词和短语的发音。

4、学会一些有趣的英语歌曲、儿歌,提高幼儿听说兴趣。

5、锻炼幼儿能在日常生活中大胆地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

三、教育教学工作

1、做好新学期幼儿返园的情绪安抚工作

(1)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更好的了解幼儿在家情况,以便展开教育工作。

(2)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舒适、有趣的教室环境

(3)教师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吸引鼓励幼儿来园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做到生活有序。

(1)正确使用自己的标记;

(2)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3)能安静午睡,不吵醒别人;

(4)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3、培养良好的学习常规。

(1)愿意参加各项集体活动,注意力集中;

(2)爱护幼儿园的玩具,不与人争抢;

(3)能将玩具归类收好;

(4)学习看书的正确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前阅读习惯。

4、深入实践园本课程,将主题探究活动与区域活动结合进行,从他们的兴趣入手,让孩子主动学习,从而获取各方面的经验,提高综合能力。

5、注重活动区活动的计划,做到学习有序。

在活动时,教师将加强对孩子的观察与记录,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孩子。

6、丰富幼儿一日生活,充分利用每天的间隙时间,丰富音乐活动和语言活动的形式。

四、卫生保健工作

在卫生保健工作中我们将做到严格按园里的要求认真实施各项卫生保健工作。在工作中加强对幼儿的生活照顾,将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给幼儿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活动环境,坚决杜绝传染病的流行,照顾好生病的孩子,定时定量给幼儿喂药,保证班级幼儿的出勤率。与此同时,坚持每天的户外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幼儿生理与心理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真正做到保教合一。

五、家长工作

在本学期的家长工作,我班重点以"尊重家长"为原则,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我班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以填写联络册、电话、接送时的交谈等形式,了解每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家长的需求和是否愿意参加班上的活动。

(2)按时更换家长园地内容,让家长及时了解本班教学活动内容,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并不断向家长提供新的幼教信息。

(3)鼓励家长积极参加亲子活动,参与助教,发挥家长的作用。

我们班级的老师将共同努力,带领孩子们学习生活,让他们快乐成长,幸福生活。

大班个人教学工作计划一、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0名幼儿,其中男孩10名,女孩20名。通过在中班的学习,生活以及各位家长积极的配合,基本上每个幼儿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如在日常规范方面,能做到坚持来园,遵守园内的常规。生活自理方面能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本学期我们制订了各项措施,进一步培养幼儿。发挥我园的特色,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是我班幼儿有更大的进步。

二、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学前教育纲要,进一步实施二期课改的内容。根据本学期院务计划,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参照本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时时加以对照,了解并把握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积极引导。把握教育的时机,并制定积极生动,有趣的教学计划,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任务以及实施措施

合理安排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具体措施如下:

1,制定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发展水平的教学计划及班务计划

2,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3,根据幼儿对游戏的爱好,充分运用游戏作为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在对幼儿感兴趣的动手活动中训练小肌肉动作,手眼协调,同时帮助幼儿认识一些基本图形,并尝试图形的匹配

4,教师在活动实施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具,活动材料,经验知识的准备)

锻炼幼儿身体,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在组织一如活动中保证幼儿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2,每天坚持做操,能跟上音乐

3,注意平时的观察,让幼儿在走跑跳,平衡等方面有所发展和提高

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形成良好的常规,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本班得情况,制定合理的,科学的班务工作计划,并在日常工作中逐步落实,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运用标记,故事等形式让幼儿明确一日要求,继续养成良好的常规

3,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各项工作

做好家长工作,取得家长信任,具体措施如下:

1,开学后,利用接送幼儿机会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在家情况,与家长交流教育方法,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2,每周发放亲子手册,是家长更好的了解幼儿在园情况

3,每周更换家园之窗内容,内容体现丰富性,教育性,实用性。

培养幼儿英语兴趣,发展本班特色,具体措施如下:

1,利用本班环境,创设英语氛围

2,每周开展英语说说说,培养幼儿兴趣

3,区域角展示各种英语卡片,一边幼儿复习巩固

以上是我班新学期的版务计划,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工作安排如下:

九月份

1,认真做好家访工作

2,完成班内环境创设

3,常规训练

4,"秋天真美丽"亲子同游

十月份

1,幼儿韵律操评比

2,区域环境,主题墙评比

3,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

十一月份

1进行自制玩具比赛

2,全园开展家长半日开放活动

3,全园开展室内"运动会"

十二月份

1,全园开展"新年"系列活动

2,教师自制课件评比

3,教师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展示评比

20__年一月份

1、做好本学期幼儿发展情况的测试和评估

2、教师工作考核

3、做好学期结束

4、教师做好年终总结

大班的教学工作计划新的学期新的希望,新的学期新的挑战。在经过中班一年的共同学习和生活后,我们一起迎来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年,我们在《纲要》的精神和《园务计划》的引领下,根据本班实际情况以及家长的建议,经过讨论我们拟定了本学期班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和方向,我们将提供多元整合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开放的态度,陪伴幼儿一起经历这有意义的一学期。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共有幼儿58名。孩子们升入了大班,成为了哥哥、姐姐,自豪感、责任感、荣誉感均较强,从整体看,我们班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性格开朗、活泼、自主,富有个性;人际交往能力较好,具有一定的语言表现力。大部分幼儿有很强的探索学习愿望,喜欢问为什么;但倾听的习惯还需要加强,孩子们之间相互学习、自主性、决策能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培养。部分幼儿动作发展和动手能力需个别辅导,自我反省的智能还需巩固。数学逻辑智能,推理运算能力方面还需培养。也有些幼儿少够关心集体,缺乏对操作材料和玩具的爱护;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个别幼儿饮食习惯差,挑食想象严重,进餐速度缓慢;一部分幼儿午睡习惯差,自己睡不着还要影响其他幼儿。经过两个月的暑期生活,许多幼儿的规则意识淡薄,活动时,许多幼儿没有正确的坐姿,积极动脑举手发言的幼儿不多,有的幼儿还要与同伴说悄悄话,影响他人的学习。课间追逐打闹的现象比较严重,男小朋友表现尤为突出。还有个别幼儿卫生意识不强,有乱扔垃圾的现象。部分幼儿来园离园时不能主动的跟老师、同伴问好。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在幼儿的一日活动各环节和各科教育教学中都有效渗透了相关教育,希望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进步。特别是让每一位幼儿在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得到发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是这学期的工作重点。

二、本学期工作重点:

1、认真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开放教育为指导思想,学习最新的幼教理论,切实可行地做好科研课题。

2、给幼儿提供真实体验的机会,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获取更多的信息,体验学习的快乐。

3、培养孩子间的相互学习、自主性和决策的能力,建立一个共同探讨的团体。

4、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有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并形成初步升小学的意识。

5、帮助幼儿树立最简单的安全防卫常识,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把安全、卫生、保健贯穿于一日活动中。

6、强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具体教学目标

健康

一、身心保健

1、.进餐时举止文明,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不暴饮暴食。

2、主动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卫生,愿意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

3、能独立自理大便,正确使用手纸。

4、生活有规律,会独立有序地穿脱衣服并折叠好,能根据自身的冷热感觉主动增减衣服,能自己整理床铺。

5、知道周围环境中可能出现以外事故的各种因素,懂得遵守规则,学会保护自己,能提醒同伴。

6、了解预防龋齿和换牙的有关知识。

积极配合成人接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7、懂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情感,主动运用一些方法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体育锻炼

1、学习听信号变速、变方向走,步伐一致。

能轻松自如地绕障碍曲线走。

2、能听信号变速跑或躲闪跑,跑步时摆臂正确而放松、蹬地有力、落地较轻。

懂得一些提高跑速和调节跑速的方法。

3、熟练掌握跳跃动作,从较高处向下跳,起跳有力、落地轻稳、姿态优美。

学习侧跳和向不同方向变换跳等多种跳跃形式。学习跳短绳。

4、投掷中有投远投准的愿望,注意全身协调用力,挥臂快速,控制投掷方向。

5、熟练掌握走平衡木,平稳地走过较窄、较高、较长的平衡木。

掌握闭目起踵自转,能单足站立一定时间。

6、提高钻爬能力,改进已掌握的钻爬动作,速度快而灵活。

7、能手替灵活地攀登各种设施,在活动中能遵守规则,不影响他人活动。

8、能按信号迅速地集合、分散、整齐队列、变换队形。

9、能随音乐节奏合拍、有力、整齐、有精神地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10、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体育活动常识,能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有集体观念,活动中懂得合作,负责、宽容、谦让、坚强勇敢、不怕困难,运动保健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科学

1.帮助儿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物(野生类)植物(食品类)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介绍环境污染的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2.让儿童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

3.引导儿童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飞机、桥等)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4.使儿童喜欢并较长时间参与科学活动,能主动探索周围自然界,并能用语言交流发现问题、能关心、爱护自然环境。

数学

1.能从不同角度(包括同时按两个维度)对物体进行分类,有初步的概括能力。

2.知道10以内的单、双数及相邻数,会倒和成组地数数。

3.用不同的方法分解(或组成)一组物体(5以内),发现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4.学习5以内的加减,引导幼儿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5.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1-5,培养其认真、正确、整洁的书写习惯。

6.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物体,会比较粗细、轻重、厚薄等。

7.有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能依据一定的特征辨别目标位置。

8.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认识时钟,学习看整点、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有七天。

9.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活动及数学问题的讨论。

社会

一、自信心培养

1.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着与别人相同和不同之处,对自己的优点和进步感到自豪和光荣。

2.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改正的愿望和行动。

3.不害怕环境的变化,在新环境中能自己照顾自己。

二.人际交往

1.主动准确使用礼貌用语。

2.有礼貌的与周围熟悉的人打招呼、谈话。

3.知道接待客人的方法,主动与客人聊天。

三.行为规则

1.愿意听从成人和同伴劝告,不做危险的事。

2.熟悉有关安全、交通、环保的标记,愿意按标记的提示行动。

3.会一同轮流、合作、交换、等待等方法与同伴游戏。

四.民俗文化

1.了解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作,感激他们的劳动付出,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2.关注家乡的新成就,为家乡的变化而自豪。

3.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认识并尊重国徽,会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美术

一、兴趣与审美

1、喜欢参加多种美术活动,激发幼儿创造性地表现。

2、引导幼儿欣赏感兴趣的绘画作品,工艺品、雕塑、建筑物等,培养幼儿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能力。

3、引导幼儿欣赏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感受对称、均衡美、初步学会正确评价美。

4、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像解释他人的美术作品,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像。

二、绘画

1、启发幼儿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技能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

2、引导幼儿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感受过或想像中的物体的动态结构和简单情节。

3、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学习根据画面需要,恰当地运用各种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注意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

4、指导幼儿学习在画面上主体突出,合理布局。

三、手工

1、引导幼儿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表现自己的意思。

2、启发幼儿学习用点状材料、线状材料拼贴或制作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

3、指导幼儿学习用多种技法折出物体的各种部分,组合成整体物象。

4、引导幼儿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来表现物体的形象特征。

四、音乐

一)歌唱活动

1、积极地参与歌唱活动。

2、用自然、饱满的声音歌唱,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会听间奏,音域一般在c1-c2。

3、学习领唱、齐唱以及简单的两声部轮唱。

学习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较恰当地表现歌曲情感。

4、学习基本独立地即兴编、即兴唱。

二)韵律活动

1、初步掌握几种舞蹈的基本语汇和律动的组合形式,积极参与韵律活动。

2、基本能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节奏型、难度等。

3、学习用简单的身体动作组合表现音乐的结构及其形象、情感和内容,积极使用动作、表情、体态与人沟通。

4、了解一些创编韵律动作组合的规律,积极参与创造性韵律活动。

三、节奏活动

1、积极参与节奏活动,学习更多乐器(三角铁、双响筒等)的基本演奏方法。

2、积极尝试自制乐器,辨别乐器的音色。

3、初步体会各种演奏方案中音色、音量、节奏型配置的表现规律,积极参与尝试集体设计演奏方案。

养成对集体和乐器负责的积极情感。

四、欣赏活动

1、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篇4

继续争创五个一流(一流的教学理念、一流的教学环境、一流的教学管理、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构建“二三二三”发展模式,即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二个原则,教育优先,德育为先,素质领先三个意识,师生努力践行二个做到三个不比,即走进教育踌躇满志,走出教室意气风发,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再创四小新佳绩。

(一)积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高标准的建设教师队伍。

“以研促教,以研兴校”是每一所学校富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教师参加教育科研,能提高理论修养,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的品位。本学期继续利用集中学习时间,系统组织学习综合性的教学理论文章;深化校本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要利用分组研讨时间,分散组织学习与学科相关的理论性文章;继续要求各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平台加强学习。。

1、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有目标,有层次,有措施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争创意识。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使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第一线的骨干。

2、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

本学期校本培训要做到:

①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

②学习与观看录像相结合。

③学习与交流心得相结合。同时要注重自我学习,争创学习型教师和学习型学校。

3、要继续深入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研讨课、撰写论文、校本教研等多种形式的研讨,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各教研组要及早落实各教师校级展示课的内容,认真计划,做好安排,结合个人教学特点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尝试。每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听课是一次有效的学习机会,在听课过程中要认真记录,用心思考,在鼓励的基础上大胆指出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与上课教师、学生、内容产生思维的碰撞,在过程中提升个人对课程的理解。提倡跨教研组、跨学科听课,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

(二)加强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成绩。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备课内容上课,预备铃声响后进入课堂,按时下课,每天按时处理学生的作业,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开学初对教师的备讲批辅等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检查与指导,采取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抽查相结合、全员检查与个别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教导处进行两次以上大型教学检查,检查一次总结一次,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评之中。对教师上课情况采取深入班级听课指导和走廊巡视进行检查,及时了解我校教师的教学情况。2、做好教学质量检测。

强化质量意识。充分认识教育教学质量是办学的根本、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各年级各学科均要把好质量关,扎扎实实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结合上学期考试情况,教导处要跟踪分析,对薄弱环节跟踪调查指导。要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每位教师要把好课堂教学关,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多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新形式,要多研究学生课堂的表现,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适应能力与随机应变能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主阵地。

学校在期末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一的检测,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各学科要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及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优缺,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评价,相应的学科也要做好质量分析,同时做好学生的操行评语。

3、抓好体育与卫生工作,坚持每天的大课间活动,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时间,不加重学生课余过重负担。

4、严格搞好保学控辍工作,搞好学籍管理。及时建立学生学籍档案,按规定办理学生的转学手续。保证学生流失率为0,巩固率100%。

篇5

本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

1、双基情况

大部分学生本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

2、学习能力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

3、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只有少数差生学习上仍有惰性,完成作业较应付。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①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③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④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⑤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⑥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⑦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⑧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⑩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点

①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③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⑤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⑥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⑦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⑧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⑨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4、教学难点

①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④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⑤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⑦通过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熟练掌握和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

5、教具和学具

三角板 直尺 圆柱、圆锥的实物及模型方格作图纸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

质量的提高。

6、继续写数学学习周记,以培养学生总结概况的能力,以激励性的评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执行情况

备注

第1周负数

第2周圆柱(一)

第3周圆柱(二)

圆锥(一)

第4周圆锥(二)

整理复习

第5周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第6周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

第7周比例的应用

第8周整理与复习

篇6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的特点:这一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三、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册内容的重点、难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 主要教具、学具: 六、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方法:

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法则、知识之间的联系规律和解答方法。

2、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和关键部分,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学生切实周围,也可以采取适当分散、多举事例等办法。

3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法则,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

4要揭示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从前面所学的知识中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七、 本册内容的课时及课时划分: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的规定,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大数的认识(11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二、角的度量(4课时)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课时)

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六、统计(3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 1课时

篇7

2.资源的整合

学生将作品上传到FTP服务器后,登录作业在线评价系统,浏览作品并为自己喜欢的作品投票(注意每人只能投一票),得票最多者为本节课的优胜小组。

3.学习方式的整合

课堂设计中注重了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组内合作,后组间互助,再由教师点拨、拓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者作用。

4.学生管理方式的整合

在课堂中运用“极域电子教室”机房管理软件对课堂实施监控和控制,在展示交流环节通过学生端展示能更好地做到对课堂的有效管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教材分析

《策划表达方式》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分析比较文本、图表、图像以及音视频等信息表达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能根据信息表达的需求对网页的主题、风格及表现形式等进行策划,为下一节制作网页做好准备。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已具备信息表达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于本节课所提到的表达方式都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对几种表达方式特点的比较分析没有系统的认识,而且对网站的基本组织形式和规划设计缺乏直接经验,对本节课表达方式选择的学习会造成一定阻碍。高中学生身心渐趋成熟,逻辑思维趋于严密,愿意迎接挑战,有团队意识,对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都为本节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四种常用信息表达方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表现主题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小组主题网页策划,总结网页策划表达的方法与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策划表达网页信息的过程,养成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教学环境与准备

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教室、FTP服务器、极域电子教室、在线作业评价系统。为使课堂更加高效、有序,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划分小组及小组座区,每组6人,设技术顾问一人,如图1所示。

图1

课前培训。

组长:课堂的流程及对学生的调度。

技术顾问:PPT中如何利用绘图工具栏来实现本节课的网站架构图。

教学过程

1.导入

小游戏:猜猜这是谁?

分别以文字介绍、图片、视频的方式介绍班级的某个同学或者老师,学生竞猜这个人是谁?(注:文字要尽可能概括人物的大概特点,不能有太过鲜明的特征表述;图片最好为背影图片;如果学生已经通过图片做出正确判断,可进一步设问:这个人物的性格爱好等问题;最后通过一段此人物的自我介绍或场景活动视频呈现答案。)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导入课堂,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以具体形象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几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2.解读目标

解读三维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需要达成的目标,使学习更加高效。

3.复习回顾

在信息社会,每个人都要学会表达,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结合游戏环节的体验,总结文本、图表、图像、音视频四种信息表达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注:学生自主表达真实感受,教师引领学生总结概括。不刻意要求学生记住几种表达方式的特点,没有统一标准答案,学生能感受并理解几种表达方式的异同,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就达成了目标。

4.自主学习(案例剖析)

教师引导学生观摩学校网站,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浏览学校的网站获取了哪些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通过什么表达方式来呈现的?

这些表达方式在学校网站中是如何配合使用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段“视频”通常包含了文本、图像、声音等这些元素,那网页可不可以只用视频来表达信息呢?

设计意图: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网站实例,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师生共同分析信息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感受几种表达方式配合使用的具体应用方法。让学生更深一步认识到几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5.合作探究(网站策划)

任务:设计一个展示小组风采的网站,策划其表达方式的应用。(作品形式为PPT演示文稿。)

学生活动过程:

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小组内讨论确定网页主题、风格与创意。

小组长组织完成网站各版面的规划,要求分工合作,职责明确。

由技术顾问对本组成员进行PPT的培训,并负责做好最后的整合工作。

各小组将最终作品上传至FTP服务器,以供其他小组浏览分享。

过程指导:

指导各小组长做好组内协调,互帮互助,提高学习效率。

深入小组,发现问题。

督促小组长做好过程记录和评价。

设计意图:以制作展现团队风采的网站为依托,实战体验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并综合运行信息表达方式的方法。在此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小组长在团队中的组织协调作用,技术顾问的技术指导职责,都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基础水平差异大、学习需求不一致的问题,实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

6.投票评价

组织指导学生登录在线作业评价系统给小组作品进行投票评价(如上页图2)。

过程指导:

投票指导:权衡作品的美观性与技术性两方面(参照评价标准)。

随时监督,保证投票的公平、公正。

指导优胜小组做好展示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在线作业评价系统,体现学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成就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此环节更重要的目的是小组间初步分享借鉴各自的学习成果,为进一步完善作品做好铺垫。

7.展示交流

投票环节产生的三个优胜小组分享本组策划方案,包括设计思路、亮点和遇到的问题。

展示方式:通过极域电子教室学生演示的方式展示。

注:

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可以随时质疑,或提出建议,展示组主展示人以外的成员可以补充展示和回答其他组的质疑。

在学生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做好及时的点拨指导和过程性评价。

教师点拨问题预设:

网站主题不够明确,个性化不够。

网站风格不统一。(团队合作的体现)

表达方式单一或者只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简单罗列。(多种表达方式的选择和配合使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展示优秀作品,全班学生共同交流碰撞,分享经验,解决疑惑,达成共识,为进一步完善作品做好充分准备。

8.完善提高

学生根据展示交流环节的收获,进一步修改完善本组作品。

完成后的作品上传至FTP服务器。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沉淀、整理、消化、吸收以上学习过程的收获,最终以完善的网站策划作品体现学习成果。

9.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回扣学习目标。

常见信息表达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网站规划中,策划表达方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篇8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31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6人。绝大部分学生家蒲塘、鲁村等行政村,有水部分学生家离学校较远。根据上学年成绩检测情况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其原因主要是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管教,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学期重点工作除了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篇9

一、何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化学课程实施的一致性”?

所谓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等一系列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1]所谓的化学课程实施的“一致性”就是指课程要素之间的良性匹配和高吻合性。[2]也就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匹配程度与吻合程度,即实现内容―教学―评价―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二、如何实现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的一致性

1. 以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优化为抓手,凸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为“以学生为本”,包含“以学生的需求为本、以学生的素质为本、以学生的能力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四个方面的内涵。[3]即要求完全颠覆传统教学的课堂中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以及学生的认知障碍,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从而实现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2.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我国高中化学课程的理念之一为“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4]故教师应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具体落实到每一节的课程当中,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在过程中总结方法,构建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3. 提高教师标准意识,摒弃“知识系统化”与“应试教育”的思想。教师具有一定标准意识是实施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最基本条件,开展教师的职业培训,加强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理念的了解;“知识系统化”是一些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将高年级的相关内容传授给低年级的学生,以求使知识更加系统化。针对这一教学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摒弃“知识系统化”,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目前我国教师“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考试考什么,教师讲什么,使得教学内容、知识的深广度与课程标准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摒弃“应试教育”的思想,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4. 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避免“练习影响教学”的现象。目前我国中小学学校的阶段性考试实行统考制度,大多数学校将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与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这也使得所有学校的所有学生都进行“一刀切”考试,学生的基础不同,考试的水平也应不同,所以,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从而实现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其次,在学生进行日常评价时,往往会存在配套练习与课程标准不一致的情况,使得学生课后做题时会感觉十分陌生与迷茫,所以,教师应严格筛选习题,避免“练习影响教学”的现象,从而实现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

1.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华东师范大学崔允t教授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应该如下:

所以,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而课堂教学设计又基于课程标准、教材以及评价,而教学评价又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又是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而课堂教学又依据教学评价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已达到学生的学习目标,所以,我认为该模式为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2.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如下:

四、反思

基于课程标准的化学教学设计,不仅贯彻了第八次教育改革的思想,在实际应用上也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同时,教师在基于课程标准的化学教师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评价与反思,及时调整课程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本论文所提到的标准与流程具有一定的指导与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崔允t.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1).

篇10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生,年龄尚小,学习的自主性还不够强,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草草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知识松散零乱,并且理解不深,消化不良。

3、家庭的不良影响。家长管教失当,溺爱、放任,不能教育和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而且父母均为上班族,大多数在对孩子的辅导还是很有欠缺的,这些孩子的家长虽然表面上很是关心孩子的学习,但是比起孩子学习情况他们更关心孩子考试得分的多少。

下面是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1、承认善待差异,营造学习氛围。老师给予学困生特殊的照顾。与全体教师在班主任的统一协调下,给予学困生特殊的照顾,多正面宣传他们,多发现他们的优点,不要让他们过多地被埋没。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与家长保持配合,不要埋怨,不要在他们面前表现出失望的表情,而是要给予更多地鼓励。日常在校做好同班同学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精神,多给学困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多给机会让他们展现特长,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进步就是成功。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困生转化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对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转化。教师要学会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这是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的方法。教师要有能力通过直观教学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比较容易地理解概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恰当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及相关有趣的事例,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篇11

三、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学期的重点将继承学习词汇和习惯用语,学习的一些语法知识点有:频率副词、询问情况、方式状语、提出邀请、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等。其中状语从句和形容词是本册的难点,将重点学习。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措施及教改措施

1、多听课,特殊学校组织外出听课,更要虚心学习

2、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

3、准确引导尖子生,抓好中等生,辅导好学困生

4、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反溃或单独辅导

5、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尽量提高四十五分钟的效率

6. 天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

7. 天天记5个生词,2个常用句子或习语。实施: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8. 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

9. 坚持日测、周测、月测的形成性评价制度:对英语学习实行量化制度,每日、每周、每月都要给学生检验自己努力成果的机会,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感受压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竞争意识。

10. 对后进生进行专门辅导,布置单独的作业,让他们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尽快成长起来。11. 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12. 实施"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3. 在教学中根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索、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1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5.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五、岗位练功和继承教育

1、在教学中留意自己钢笔字和粉笔字的训练

2、多读书,在读书做笔记时要做到不是为了完全成学校的任务而读而记,要从中学到真天正适应自己提高的知识

3、在写教学反思,教学笔记、教学案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有所提高

4、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至少每周备出一节象讲汇报课一样的课,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六、本学期的研究课题

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让学生在升入二年级后也仍对英语有爱好,特定本学期的教研课题为《向四十五分钟要成绩》。

详细方案如下:

1、重视方法的指导,在单词方面改变学生以前的背词方法,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握。

2、学习对话时,多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情竟,以便把握。

3、课堂教学要留意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因此将学生的全部留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4、有些知识点必须在课堂上检查,以便学生课后能准确完成作业,达到巩固的目的。

5 将学生分成小组,在课堂上有些老师发现不了的问题,让小组中的尖子生充当老师的角色,以帮助老师解决问题。

七、课程安排及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三周:开学初模仿考及教学预备工作

第四面—第六周:unit 3-unit 4 阶段性检测

第五周:国庆节假期

第七周—第八周:unit 5-unit 6 阶段性检测

第九周:review unit 1-unit 6 期中复习阶段

第十周 :mid-exam of unit 1-unit 6 迎接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第十二周:unit 7-unit 8 阶段性检测

篇12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1.001

一、前言

PCK 是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最初由美国学者Shulman提出。教师PCK的研究,有助于其学科专业知识向教育学知识转化,形成易于学生理解的知识。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PCK的内涵、组成、发展和表征方法等,而对结合具体学科内容的PCK(如话题PCK)研究较少[1]。尤其是涉及高级教师的具体学科话题PCK的研究,可以为教师教学提供一种评价工具和方法,帮助新手教师审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促进其专业发展和成长。本研究以高中化学的重难点内容“离子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为话题,以7名高级化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基于Loughran教授提出的CoRe模型,结合访谈法、文本转录法及内容分析法研究高级化学教师“离子反应”的PCK。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离子反应”建构起了研究水溶液化学原理所需的微粒观和化学语言,是无机化学中电解质溶液、酸碱平衡、沉淀平衡等的学习基础[2],具有微观抽象等特点,是高中化学概念建构的重难点[3-5]。“离子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是该教学主题的第二课时,其教学设计和实施是教师建构离子反应单元教学结构的必要基础,能够体现教师在该单元的教学境界和水平,故能成为本研究的“话题”。以7位高级及以上职称的高中化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见表1),他们均在西安及周边城市的重点中学执教,经验丰富,教学成绩显著,受到了学生、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2. 研究工具

PCK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面对特定学科主题、特定学生时所具备的相关教学策略及表征方法和理解学生学习的知识,也就是教师将特定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的知识[1]。目前PCK研究主要围绕教学目的知识、学科内容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知识、教学策略与表征知识、教学反馈与评价知识等进行PCK维度的划分[6-12],表征方法主要包括:概念图、卡片分类和图片表述,聚合和推理,复合测定法,教学片断法和CoRe模型。本文基于CoRe模型对教师PCK的探究视角,以及学者们对PCK内涵、组成的认识,决定采用的PCK维度为:内容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知识、教学策略知识、评价知识。

本文以Loughran教授提出的CoRe模型[13](全称Content Representation Framework)为研究工具(见表2),对高级教师进行访谈并录音,再将音频转成文本。将访谈文本依照上述维度进行整理,归纳出高级教师在各维度下的PCK。

表2中大概念的数量由教师自己决定,表示教师认为对学生理解某一主题至关重要的核心知识点。CoRe模型涉及8个问题,问题1是问教师对每个大概念要教什么;问题2是问教师,学生需要知道自己所讲授的知识的原因;问题3是问教师此时不宜学习的内容,是对课程组织情况的认识;问题4、5、6是问教师对学生在某一主题学习时的前概念、选择性概念、错误概念、思维方式等的掌握情况;问题7是问教师的教学策略知识,包括教学顺序、表征方式、重难点突破等方面;问题8是评价知识,包括评价维度和评价方式。

三、数据分析

1. 内容知识

7位受访教师分别从整体上介绍了离子反应主题的应授知识点(括号内为提及的次数)有:电离(4)、电解质(5)、非电解质(4)、强电解质(6)、弱电解质(6)、酸碱盐概念(5)、溶解性表(2)、离子反应概念(7)、离子方程式书写(7)、离子反应发生条件(7)、离子方程式意义(4)。例如T4教师谈到“第一课时认识酸碱盐的电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电离的概念,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的形式,而且易电离,就涉及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第二课时首先通过书本上的实验体会什么是离子反应,然后就是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及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复分解型反应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

对于第二课时“离子反应概念”,教师的教授内容见表3。可以看出,受访教师主要是让学生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形态和行为方式进行理解,即全部或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会电离和相互结合以形成更稳定的化合物。此过程的宏观现象是有难电离物质、难溶物质、易挥发物质、配合物生成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造成某些离子浓度发生改变。另外,部分教师还会结合实验或将实验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T7教师谈到“通过几组实验让学生感受物质之间的反应实际上就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实验结束后,把实验现象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其概念。” T6教师谈到“清楚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之后,再学离子反应。实际上这个课是从单一溶液到混合溶液的^渡,如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后,离子在其中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形式?实际上Ag+和Cl-减少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在此时就可以生活化了。学生上学是为了稳定,学生来学习首先是把自己将来的生活稳定下来。离子虽然看不见,但是它们在溶液中实际上也有这个思想在里面,都是为了寻求一种比原来存在形式更为稳定的状态,例如Ag+和Cl-结合生成AgCl,比原来的存在形态稳定。Cl-与Ag+的结合,比与Na+稳定。就是要生活化,学生就很有兴趣,理论分析和投影展示相结合,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对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所要教授的具体内容,T1、T3、T5教师在访谈中未明确提到相关内容。T4、T6和T7老师强调在介绍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时,主要是基于复分解反应。具体内容为生成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或易挥发物质。其中T2教师谈到“主要是结合离子能否共存来分析,离子之间结合生成难溶物、弱电解质、气体、配合物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就不能共存,即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看出,T2教师对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是从“离子”角度进行的,归纳的比较全面;而其他三位教师是从“反应”角度解读的。

大多数受访教师采用传统的“写拆删查”四步法进行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们十分重视建构学生的微粒观,引导学生分析电解质溶液存在的具体形态。而T5教师则较直接抛开“写拆删查”程式化的训练法,明确谈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一块,先让学生写初三就熟悉的化学方程式,再分析哪些离子浓度可能会改变,然后根据这个本质写它的离子方程式,如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因为生成了水,使得氢氧根和氢离子浓度改变,所以反映本质是氢氧根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离子反应是表示化学现象的一种方法,高中阶段更直观体现了物质反应的本质,那么如何去表示这个反应过程呢?就有离子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T5教师更注重从学生理解离子反应过程与本质的角度来书写离子方程式,这样一来离子方程式就是上述过程的化学语言表达。

受访教师还一致认为离子方程式不仅代表一个反应,而且代表一类反应。

综上所述,整理出高级教师“离子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的内容知识:①高级教师要让学生拥有的离子反应概念是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形态和行为方式的理解,即会电离成离子,会相互结合形成更稳定的化合物;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是离子之间能否相互结合形成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配合物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③离子方程式书写主要是基于写拆删查四步法。或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主要微粒存在形式的分析,考虑哪些微粒之间会发生反应,造成浓度的改变,最后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是不仅代表一个反应,而且代表一类反应。

2. 课程知识

受访教师对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的内容,围绕课标、考纲、与其他课程内容关系、学生生活以及此时不宜学习的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例如T1教师强调“离子反应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性质或行为,用离子反应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或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如草木灰为什么不能和氮肥共同使用?为什么氯化铵可以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T3教师谈到“离子反应在前面物质的分类和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物教学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甚至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大多数化学反应是离子反应,所以这节课在高中化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另外,人生活在社会中到处都是电解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电解质,人体的电解质紊乱就会生病。去输液,医生把药物加到食盐水中,目的是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平衡。人类做尿检、血检或处理水垢等都与电解质溶液有关。”T4和T6教师谈到“离子反应可以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是学习水溶液中电离平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础。”T5教师谈到“首先这节课有课标的一个要求,必修1的前两章是基本原理,而离子反应属于化学基本原理部分,三、四章是元素及其化合物,而元素及其化合物是使用基本原理来解释其组成性质的。高考考纲主要是针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T7教师提到“离子反应可帮助学生建构微粒观。”

对于此时不宜教授给学生的知识点,受访教师认为此时还不宜给学生引入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电离平衡常数等。例如T3教师谈到“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型的离子反应,学生接触的不多,认知水平和知识能力接受不了,如KMnO4氧化HOOCCOOH等。”定量的知识,受访教师认为此时也不宜给学生引入,比如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但是,T1教师谈到“从知识的延伸来讲,应当把电离度这个知识教给学生。因为这样电离的百分率就能够计算,电离程度大小就能进行比较了。否则有些问题只能硬性地给学生灌输,那么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演绎推理过程就没了,学生就只能机械式记忆,化学教学的魅力也会更淡了。”

综上,高级教师对离子反应主题第二课时的课程知识为:从课程价值角度考虑,离子反应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的基础,体现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对于生活生产而言,离子反应的知识也随处可见,还能帮助学生建构微粒观。从课程组织角度考虑,不宜给学生引入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和与离子反应有关的定量内容。

3. 学生理解知识

本文从学生的前概念、学习困难、错误概念、学生思维以及其他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并与学生有关的因素等方面来呈现受访教师的学生理解知识。

受访教师一致认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拆”是学习难点,即学生不知道拆哪些?怎么拆?对于难点背后的原因,多数受访教师认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容量太小,元素化合物知识太贫乏,且不知道哪些盐溶于水,哪些盐不溶于水”。另外,T3教师谈到“学生没有学习化学键等结构知识,空间想象能力有限”。T4教师谈到“关键还是由结构决定的,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无法理解。内容较多,只能以定论的形式记忆,无法从根本上理解”。T6教师谈到“对强、弱电解质的电离不讲这个结构的话,学生还是很难理解的,只能死记硬背”。可以看出,受L教师认为造成学生对“拆”存在困难的原因是:对物质的分类、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物质溶解性知识的欠缺;化学键等结构知识的空白。学生错误概念也是基于对上述内容的掌握情况而出现的。例如,对于怎么拆的问题,学生对于酸式盐的拆分会出现问题,对于微溶物的处理会出现问题等。同时,对于电解质、电离和离子反应概念理解不到位,也会造成将某些非离子反应当成离子反应,例如实验室制氨气的反应。所以,此时高级教师就会给学生强调,中学阶段所出现的离子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帮助学生正确判断哪些反应是离子反应。

关于学生的思维,受访教师主要从学生已有的思维习惯、是否建立起微粒观和需要学生具备的思维方式三个层面进行了解读。例如T1教师认为“学生会存在一个思维习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因为学生没有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是什么样。即没有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去认识物质,没有建立起微粒观”。T5教师谈到“借助多种不同的手段让学生去感知和理解,把不直观的现象变成直观的现象,仔细感受反应的变化过程。微观想象思维和类比迁移思维很重要”。T6教师谈到“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很重要”。

在问及与学生有关的其他影响教学的因素时,受访教师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阐述,主要有学生的记忆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师生之间的情感、学生的研究能力等。学生的记忆力在离子反应概念建构教学中显得较为重要的原因是,基于学生所储备的知识有限,要拆分正确,需要记忆大量的新物质、物质的类别、物质的溶解性和拆分原则等。

综上,高级教师对离子反应主题第二课时的学生理解知识,认为学生需要储备的前概念主要包括: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物质的溶解性、酸碱盐知识、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等。造成学生对“拆”存在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于物质的分类、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物质溶解性知识的欠缺;二是化学键等结构知识的空白。学生错误概念也是基于对上述内容的掌握情况而出现的。对于学生的思维,高级教师主要从学生已有的思维习惯、是否建立起微粒观和需要学生具备的思维方式三个层面进行解读。而影响学生理解知识的其他因素有:记忆力、W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师生之间的情感、学生的研究能力等。

4. 教学策略知识

通过整理7位教师对“离子反应”主题在教学顺序、表征方式及难点突破的教学方法,并结合他们对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手段,得到受访教师对该主题的教学策略知识。见表4。

实验、对比在教学顺序方面,大部分受访教师采用概念―条件―书写―意义的顺序。在表征方式方面,考虑到离子反应概念的抽象性,受访教师采用实验和多媒体动画,将电解质在水溶液的行为显性化,同时在理论阐释时采用类比、举例、证明等表征方式建构离子反应的概念。例如T5教师谈到“有颜色的实验,有沉淀生成,学生知道化学反应发生了,到底是哪些离子浓度改变?我会以动画的形式把这个展示出来,如氢氧化钠和硫酸的反应机理是什么?首先是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在一起,然后就分开了。学生通过动画知道到底哪些离子会在一起,哪些离子不会在一起?这时给学生讲,弱电解质、难溶物质是不会松开的”。T1教师提到“新课教学必须伴随化学实验,因为实验现象直观明了,如BaCl2+H2SO4/Na2SO4、Ba (OH)2+H2SO4、K2SO4+Ba (NO3)2最后都能得到白色沉淀BaSO4”。T6老师用国家需要稳定来类比离子在溶液中也需要稳定,解释离子反应的实质是为了寻求一种比原来存在形式更为稳定的状态。用个子高矮类比酸性强弱,用身高的差异性类比酸电离氢离子能力的差异性。除此之外,受访教师还会采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电离”“离子”的存在,让学生用亲身经历来建构微粒观。例如T1教师引用初中水溶液导电性实验中“为了增强溶液的导电性,通常向溶液中滴加硫酸钠或氢氧化钠”,说明电解质在溶液中为什么是以离子形式存在。进一步解释:为什么加入这些物质后,溶液的导电性就增加了,产生氢气和氧气的速率就快了?因为这些物质溶于水后,变成了离子,溶液导电靠的是离子的定向运动,外加直流电源后,阳离子向阴极运动,阴离子向阳极运动。定向运动的离子多了,溶液的导电性就强了,通过溶液的电流强度也大了,电解的速率也快了。同时联系生活中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所蕴含的电离知识,让学生从离子角度去认识物质,引导学生建构微粒观。高级教师在课堂组织和管理上已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与科学的管理方法,会根据课型和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5. 评价知识

通过整理7位教师离子反应主题第二课时的评价维度和评价方式,得到受访教师的评价知识见表5。

四、结论

(1)高级教师注重利用离子反应建构学生的微粒观,强调离子反应概念是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和行为方式的理解。离子方程式是描述上述过程的化学语言,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一类反应。

(2)高级教师对该主题的学生知识掌握全面。学生在学习离子反应时应具备微观、抽象、类比思维。强调学生的记忆力对该主题学习的影响较大。

(3)高级教师在该主题教学步骤的设置、表征方式的选择、重难点的突破、课堂的组织与管理都紧紧围绕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特点来进行。高级教师会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来加深对要建构概念的理解。高级教师会组织小组实验、演示实验、小组讨论、课堂提问、观看多媒体动画等多种方式来开展教学,且在教学过程中会随时根据学生的响应情况来调整教学步调。

五、启示与建议

(1)学生知识是高级教师PCK的核心。高级教师都十分重视且拥有丰富的学生知识。因此,教师要注重研究学生,从知识、思维、兴趣、爱好等方面建构自己的学生知识,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

(2)高级教师会依据主题知识和学生思维来选择多种表征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因此,教师要研究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并以此作为教学素材,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3)高级教师注重在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学科观念的构建,注意进行知识的统整和迁移。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观念,促进学生学科思维的养成,以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 高级教师对PCK维度中的评价知识关注度普遍较低。而有效评价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注重评价知识,发挥其在教学实践中应有的促进作用。

⒖嘉南

[1] 张小菊,王祖浩. 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化―叙事表征――内容表征―教学经验模型 [J]. 外国教育研究,2014,41(3):50-57

[2] 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无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95-384

[3] 王霞. 高中化学新手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PCK比较的个案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1

[4] 何鹏,郑长龙. 新手-熟手教师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比较研究――以“离子反应”为案例[J].化学教育,2015(1):1-5

[5] 丁永霞. 学优生与学困生概念内部表征的差异研究――以离子反应为例[J]. 化学教育,2014(23):25-28

[6] Shulman,L.S.Those who understand: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86,15:4-14

[7] Shulman,L.S.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987,57(1):1-22

[8] Park,S.,Oliver,J.S. Revisiting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PCK as a conceptual tool to understand teachers as professionals[J].Res Sci Educ. 2008,38:261-284

[9] Berry,A.,Friedrichsen,P.&Loughran,J. Re-examining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in Science Education[M].London:Routledge Press,2015

[10] Hashweh,M.Z. Teacher pedagogical construction:a reconfiguration of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J].Teachers and Teaching:Theory and Practice. 2005,11:273-292

篇13

中职学校学生有自身的特点,学习态度有待端正,学习兴趣有待培养,对专业性较强的,如化工专业的学生,他们主要的就业方向就是化工企业,但在学生及其家长的意识中早已把化工与污染、有毒有害固化在一起了。基础化学是他们进入学校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教师必须为学生学习化工预设美好的远景。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施中,教师应通过对学生学习化工美好远景的预设,让学生重视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那些基本的、重要的化学知识的积累,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使知识规律化。如在讲解卤族元素“碘”时,我们除了介绍它的基本性质,还应结合“碘”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知道正常人体内“碘”含量为25―26mg,当人体缺“碘”时,甲状腺会肿胀,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等危害,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此外,教学应立足于教材,因为教材是知识的载体,知识体系的建立以教材内容为核心,但不拘泥于教材,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重新加工处理。

2.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进行基础化学教学时,课堂上教师做的演示实验往往最吸引学生的眼球,特别是那些(发光、变色、响声等)实验现象精彩、刺激,学生会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实验现象,甚至还发出感叹声。如在介绍硫的氧化性时,教材上用铁与硫的化学反应实验说明硫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我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另设计了比较铁与氯气、氧气、硫三种物质反应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反应现象、分析在三个反应中铁的化合价变化,从而得出实验结论:三种物质氧化性强弱依次为:氯气>氧气>硫。这个设计实验让学生体验到物质间的氧化性强弱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得出)。同理,教师也可设计类似实验证明物质还原性的强弱及其他性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

3.注重化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际的联系。

教师应从生活、生产中引出物质,将知识感性化,使得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觉得不是那么刻板,不是为学知识而学,而是为了解生活、生产中的化学知识,如学习硫时,从黑火药到酸雨引入硫,提到爆竹中的硫磺,提到硫磺温泉、“非典”时期很好卖的硫磺皂。在课堂设计时,教师要用好这些贴近生活、生产的素材作为知识的背景,缩短知识与学生认知上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更深层次的进步,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体验

这一目标的实施就是要求学生把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变成掌握学科思想方法和学会学习的过程,并通过这一过程获得更多的体验,即掌握必要的方法和获得能力的发展。

1.注重课后的反思。

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每次授课的知识要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知识的有效积累,便于用基础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常发现学生在解题时表现为习惯化、应变能力差。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章节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判断,面对两种反应物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l2+2NaOH=NaCl+NaClO+H2O这一反应,他们的思维定势就会断定Cl2是氧化剂,NaOH是还原剂,其实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因此,加强课后反思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良方”,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扩展思维,培养良好的应变能力,深化基础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总结规律。

2.注重做中学。

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的原理、目的设计出一种比较合适的符合实验要求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那么一些基本的技能(识别仪器用途、装置连接等)、HSE知识等在进实验室之前学生通过自己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就会了解。

3.注重学业综合评价。

在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打上A、B、C等第。每次批作业,尽量做到面批,即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帮他们一起解决作业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总是很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下次再犯同样错误的几率很低,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如果单一注重教师的评价,忽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的作用,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施体验

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获得体现的载体。

1.重视榜样的力量。

基于学生发展的全面的价值要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须以自己健全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动机,更要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不仅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责任、参与精神,而且要使他们具备严谨的学科科学态度、生活态度、社会和人生态度。要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对所学学科、自我、社会应该具有的正确的价值认识,更要使这些价值认识趋于协调和统一。

2.重视情境创设。

源于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如在讲解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习题课时,我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扮演工程师或厂长的角色,通过改变化学反应的各参数,达到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最高产量的氨气。这种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达到了使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维教学目标在化学教学中应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知识与技能”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是学习方式的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结果。要实现新课程提出的目标,教师就要在实施过程中以知识与技能为出发点,在过程与方法中寻求突破。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也一直在参与实践与探索。为了实实在在地践行课改新理念,为了使学生在化学方面更有发展,创建生动课堂、和谐课堂,一切从学生发展出发,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基础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操作技能,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