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桃花源记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配套读本、教辅资料以及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教材资源本身丰富的内容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面对这些资源,我们应与时俱进,变简单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只有充分挖掘其中的丰富深刻的内容,才能使教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二 、开发网络资源,激感。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教学《桃花源记》时,我从网上找出本课的动画朗读,这就首先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学生形成一种冲击和感染,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气氛,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课前的预习作业,我让学生上网查找陶渊明的简介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以便课堂学习时更深刻地理解作者不满现实,寄希望于“世外桃源”的思想内容。鲁迅说过“倘要论文,最好顾及作者本人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近乎说梦的”。课后我让学生上网查阅“百家讲坛”2011年第30期张大千教授的“但恨饮酒不得足”,了解陶渊明的无奈、落寞、超凡脱俗与回归自然。这样真正达到了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认识一种人生态度,一个人生境界:陶渊明让我们在纷纭杂乱的社会人生中保持清醒的自我认识。
网络给语文课提供了教学信息的渠道,使信息的获得更为快捷,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当然这里的用多媒体一定要适度、适时,不能舍本求末,使课堂教学的拓展偏离了教学的核心。
三、挖掘教材的“话题引发”价值。
教材中的课文,特别是那些文质兼美之作,都是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解读化语,借助这些解读化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活动。教学《桃花源记》时,我设计了“时空连线,走进桃花源,了解桃花源”的模拟现场采风活动,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且能体现学习目标的关于桃花源的话题对其他同学采访。这样课堂一下子‘活’起来了。学生提的有些问题还很有价值:你们为什么要来到桃花源?你们这里的生活怎样?打算一直隐居下去吗?
本课的作业我让学生给桃花源里的人写一封信,可以谈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可以给桃花源人讲一讲世外的故事,还可以对他们提一些建议。这样将课堂的讨论延伸下去。
在认识陶渊明的“桃园情结”后,我做了这样的拓展:“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桃园情结。陶渊明增加了无数人的梦想。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学生通过探究将课堂与生活联系了起来。
四、比较阅读,适度拓展。
教材中有相同元素人物、主题、题材、技巧、语言、结构的文本材料,这种资源对文本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推动学生思考。教学中我设计了“为什么要虚构这个桃源胜境”时,我引导学生回想初一学习的《天上的街市》一文,得出这是不满现实,借助想象表达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课堂检测环节将本课与《桃花源诗》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和《桃花源记》中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
勾连多篇,巧妙整合。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文本所潜藏的资源点,捕捉篇与篇的交叉点,把握教材中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对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形成一种语文知识的支撑力更强、容量更大、形成更为灵活丰富的教学过程。
篇2
1.理解椭圆长轴、短轴的含义。
2.掌握基本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3.掌握基本作图的常用方法:垂直、平行、连接等。
4.理解“四心圆法”的含义。
5.最终通过“四心圆法”作出一个完整的椭圆。
6.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
【教学设计思路】
1.实物引入:椭圆球。
2.课本阅读,动画演示。
3.细化拆分,内容讲解。
4.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5.团队协作,上台展示。
6.强化练习。
7.归纳总结。
8.知识拓展。
【学习活动】
一、情境引入
谈话导入:谁能举出椭圆在生活中使用的例子?
生1:橄榄球。
生2:跑道。
师:对,下面大家请看一个实物(拿出上届学生所做出的椭圆实物),这是你们的师兄在技能大赛中所做的工件“椭圆球”!
生:(略)
师: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椭圆球是怎么做出来的?
引出本节内容。(板书:椭圆的画法)
【设计意图:学生对椭圆的认识来源于生活。通过以上方式,使学生识认了椭圆的生成与用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阅读
师:好,请大家将书翻到第29页,先看看书中有关椭圆画法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阅读书本3分钟。
师:同学们,能看懂吗?
学生不说话,甚至有的学生低下头,生怕老师点到他回答。
师(微笑):不要紧,下面咱们大家一起努力,来完成一个椭圆!
【设计意图:通过此方式,使学生对椭圆画法的步骤方法有一个粗略的认知,同时对于学生予以适当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观看PPT
师:下面请大家观看一个动画,在这个动画中演示了椭圆画法的详细步骤,请大家仔细看。
师:通过PPT演示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
【设计意图:针对书上椭圆画法的方法步骤,老师通过动画来演示“四心圆法”画椭圆的具体步骤方法,使学生有一个更具体的认知。】
四、任务分解
师:好,动画看完了,下面要请大家把刚才动画上的步骤自己画上一遍。首先请大家把目光切换到书本第29页,大家看到了,对于椭圆的画法步骤,在书上一共有4步,那么老师把这四步细化为14个更小的步骤,下面就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这14个步骤,首先老师把任务布置清楚。
1.画出相互垂直且平分的长轴AB和短轴CD。
(1)画一条水平线,并在其上任意标注点O:两位学生完成。
(2)过点O做水平线的垂线并延长:两位学生完成。
(3)利用圆规在水平线上截取长轴OAOB和短轴OCOD:此任务交给赵样(化名)来完成。
2.连接AC,并在AC上取CE=OA-OC:
(1)连接AC,并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画弧,交OC于点F:两位同学完成。
(2)以点C为圆心,CF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E:两位同学完成。
3.做AE的中垂线,分别与长、短轴交于点O1、O2,再作对称点O3、O4:
(1)以点A为圆心画弧,以点E为圆心画弧(两弧半径相等,且半径大于),两弧相交于两点,连接这两点,并延长,分别交OA于点O1、OD于点O2:两位学生完成。
(2)以O为圆心,OO1为半径画弧,交OB于点O3:两位学生完成。
(3)以O为圆心,OO2为半径画弧,交OC于点O4:两位同学完成。
4.以O1、O2、O3、O4为圆心,O1A、O2C、O3B、O4D为半径画弧,即得近似椭圆。
(1)分别连接O1、O2、O3、O4,并延长。
(2)以O1为圆心,O1A为半径画弧:两位学生完成。
(3)以O2为圆心,O2C为半径画弧:两位学生完成。
(4)以O3为圆心,O3B为半径画弧:两位学生完成。
(5)以O4为圆心,O4D为半径画弧:两位学生完成。
(6)四条圆弧相交,擦除多余线段既得完整椭圆:两位学生完成。
师:好,任务给大家布置清楚了,现在老师给每组学生10分钟的时间,用来自主学习,当然期间允许大家相互讨论、向老师咨询、也可以翻看刚才的PPT。但是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如果待会儿有学生画不出来,那么就要接受一个小小的惩罚,每个人10个俯卧撑!行不行?
学生开始自主学习,利用相互讨论、咨询老师、翻看PPT。
【设计意图:首先要将书本上的4条步骤细化为14个更细的步骤,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强绘图的可操作性;同时对于每一步要明确到人头上,让每位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其次,考虑到学生基础差的情况,尽量以两人为一组,使学生在心理上互相有所依靠,不会紧张,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可相互帮助、探讨,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在每组学生任务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小动力――10个俯卧撑,使学生带着压力去学习,使其更为主动的学习。】
五、成果展示
师:好,可以开始了吗?
师:下面请大家按照刚才的分组情况,按顺序一组一组上台来完成任务。
学生上黑板展示学习成果,逐步完成各自任务。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在黑板上进行充分的展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六、强化练习
师:好,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椭圆,下面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整个椭圆,从头到尾再练习一遍,当然长短轴可以自定。
学生开始自主练习。
【设计意图:强化刚刚学到的知识内容。】
七、教师小结
师:好,通过大家的学习,基本上都掌握了椭圆的画法,那么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书上要把这个画法称为“四心圆法”呢?
生:四段圆弧,四个圆心!
师:非常聪明,咱们的这个椭圆明显是由四段圆弧所组成,而四段圆弧是由四个圆心决定的,所以称为“四心圆法”。那么,老师再问一个问题,我刚才在转着看的时候,发现有的学生的椭圆不像个椭圆,四段圆弧相接的地方出了“岔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生:疑惑?
师:老师告诉大家吧。在上制图课之处,咱们最先讲的是制图的基本规定,里面包括的图线、标题栏、字体、绘图工具怎么用等一些标准?那么你们想想在刚才画图的过程中大家是否照着标准去做呢?比如说,铅笔的粗细、三角板做平行线、垂线等。
生:没有。
师:这就是出现“岔子”原因,因为你起步的时候就没有按照标准走,刚开始就有误差,往后慢慢积累误差越来越大,最后导致椭圆不是椭圆了而变成了“椭扁”了。所以,大家在制图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标准要求去做,才能保证图形的准确性。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促使学生掌握“四心圆法”的含义,明白其要点;其次,通过对图形偏差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制图方法和工作态度。】
篇3
一、引言
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校的办学质量、教学秩序的稳定、教学活动的协调顺利,都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管理工作。在国内高校“重心下移,权力下放、绩效职能考核”的大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务工作的工作重心普遍下移,很多具体的教务工作都由院系一级的专职教学秘书执行。其中,教务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院系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成效,对于顺利实现学校院系分级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现有院系教务档案管理的现状
重庆交通大学理学院作为学校的基础性院系,承担着全校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同时也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统计学等多个本科专业,教学任务繁重。在日常教学活动安排的过程中,存在年度教学计划制订、年度教学任务安排、年度教学教材征订、学期教学质量监控、学期课程考核、学期课程成绩统计上报、学生入学、毕业等一系列教学管理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大量基础性教学文字、统计图表、教学课程资源、教师课程工作记录、相关教学活动照片等多种载体形式的汇编材料,真实地记录了理学院的日常教学内容、授课方法、教学途径、教学监控效果等全方位的教学信息。这些都是高校二级学院最原始、最重要的教务管理档案,也是院系进行教学管理活动时,不可或缺的参照依据和借鉴样本。
院系级教学秘书在日常工作中,都会对上述教务管理档案进行整理汇编,并妥善保管,以此作为后续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完成各项教学评估、促进同行学术交流的信息资源基础。但在实际二级学院教务档案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三个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1-2]:
1.对院系级教务档案的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院系级教务档案存在记载内容繁杂、事务性、过程性强、总体量大、形式多样等特点,部分院系管理人员缺乏对教务档案基础性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往往会出现不按时保质整理归档,随意处置基础性纸质材料等严重问题。
2.院系级教务档案的管理制度不健全。院系级教务档案涉及整个学院教学进程的所有环节,但在现有的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制度中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健全或完整执行,在档案材料的利用过程中常常出现:乱翻乱抽院系级教务档案,不登记就擅自借阅或转阅档案,不及时归还甚至丢失等现象,缺乏对使用人和使用时间的有效约束。
3.院系级教务档案的管理方式缺乏专业性。院系级教务档案大都由学院教学秘书负责收集、整理、存档,但现有绝大多数的院系教学秘书并无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背景,也普遍缺乏相关的教务档案应如何管理的工作指导,往往会无意造成院系级教务档案搜集不全,未能及时存档等质量缺陷。
三、院系教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认识,在院系教务档案管理中,可以进一步采用的主要规范化策略有[3-4]:
1.全面性策略。院系级教务档案范围非常广泛,覆盖了教学计划、教师课程、教学活动等基本教学的全过程。从院系级教学过程而言,凡是涉及教学各环节,符合教学活动规律,具有过程性、总结性、价值性、操作性的文字、图表、声像等载体材料原则上都应纳入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的范畴。
2.制度化策略。专门制定教务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院系级教务人员在收集、保管、利用档案的实践工作中严格执行。常规制度内容应该包括:严格遵守档案工作规程;规范院系级教务档案收集的范畴;院系级教务档案建立后,应有专门的区域存放档案材料,加强其保密性,档案管理人员应将档案的出借、更换等利用情况记录在案;档案管理人员不得随意涂改、销毁教务档案等,杜绝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中的随意性。
3.专业化策略。学校档案馆要加强对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经常性指导,档案馆专职档案员可每年对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的人员(兼职档案员)进行培训,学习必要的教务档案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务档案管理要坚持从高、从严、从细的要求,对于院系级教务档案的数据收集、统计汇总、信息填充要真实准确,编辑设计的教务档案项目、图表、展示要科学合理,展现院系级教学工作的真实性面貌。
四、院系教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方法
为了做好院系教务档案管理工作,可以采用的主要规范化方法有[5-6]:
1.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全面化。院系级教务档案来源丰富、内容繁杂,形式多样,这给基层教务档案的高效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工作难度。因此,必须要建立操作性强、全面科学化的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方法,实现教学文档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围绕教学过程的各种环节,科学化建立院系级教学案卷的归档类别,可按照学年、学期、教学计划、教师课程等内容分门别类存放;要大力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手段,试图构建专门的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系统,对各类教务档案条目、摘要和全文内容,进行电子化归档整理;建成各类目检索数据库,统一管理、查阅、检索原有分散、庞杂、多样的院系级教务档案,从而实现教务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有效提高院二级学院教务档案的管理效率。
2.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制度化。完善的院系级教务资料是做好教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制度建设的关键是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专业性、可执行性。必须围绕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具体工作目标,制定和完善院教务档案管理制度,做到“有章、有法、有序”,明确教务档案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与范围。依据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和质量标准,健全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岗位责任制,明晰管理层次,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教务档案管理目标、日常实施、工作指导等环节,不仅要求院系级教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要符合一定的顺序和线索,也要求教务档案文件的文体格式、行文规则和语言规则,符合教务档案制度化标准,构成一个有序、封闭的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机制,从而在整体上提升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的制度化水平。
3.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专业化。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对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一定的档案知识和处理技能,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务档案工作质量的好坏。学校档案馆、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可通过定期组织专门培训、讨论等活动,让二级学院教学秘书学习掌握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的专业理论与知识,深入探索教务档案管理的新方式;并需要多提供一些好的学习条件,让各院系教学秘书有机会走出校门,参观交流各地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务档案管理先进经验,使院系级教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更专业,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档案馆和相关部门领导定期检查,具体针对各个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改进意见,切实全面推动各学院教务秘书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需要对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业务水平高、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进行奖励晋升,这样才能激发各学院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从事教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素质,在该项工作中形成强大的工作动力。
五、结论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院系作为承担基层教学任务的单位,对于保障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院系级教务档案、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的规范化管理是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教育大变革、专业精细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各高校要改进自身的教学档案管理,就必须重视和加强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化、制度化、专业化建设,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蓉莉.浅议高职院校系级教学秘书的档案意识[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37-39.
[2]杜永莲,谢旭东.高校教务管理规范化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112-113.
[3]邵丽丽,付万兴.高校教务档案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1-52.
[4]申涛.浅析医科类院校教务管理档案的完善及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4):100-101.
篇4
一、情境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课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有散文、诗歌和古文赏析等。教师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对语文教学采用的是强硬的死记硬背,规划出重点诗句或是重点文章,用来让学生背诵。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对语文缺少了一种愉悦感,也体会不到语言的魅力在哪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欲望。教师有必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运用情境教学。
二、多媒体教学,营造独特氛围
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让信息化与书本化结合是必定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很好地将图片、文字、音乐、语言结合在一起,让语文课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的想象。比如,在学习《桃花源记》的时候,部分学生可能没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不能够很好地感受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场景,自然也就理解不了桃花源这个梦境美在哪里。通过多媒体教学的独特方式,让一切都可以变得更立体,学生想象能力更好,理解能力也增强。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课程的改革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让学生全方面发展为落脚点。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从传统教学模式的片面追求成绩过渡到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多元化发展。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上是以教师为主体的,重视授业的程度,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片面追求多读多练。这些都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排斥以及对语文学习的厌倦。课堂是一个双方互相展现的交流平台,其中以学生为主体,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力和活跃程度。例如,在《芦花荡》这一课中,因为文章情节丰富,语言描述比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年代的英勇事迹与小说人物的立体美。教师可以布置课外活动,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并且在课堂上扮演,让学生都互动起来。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发去理解人物,演绎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始终都是主人公,在教师和同学关注增强了自信。
2.导入式的教学方式
语文教学实际上也是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很多教师觉得,语文课本是没有相关性的,或者说相关性不明显,没有必要去用旧知识导入新的知识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导入性,这个导入性可以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点,延伸学习范围。例如,《爱莲说》里面的那句经典名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和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在这样环环相扣的教学方式中,容易理解语言的真正表达意思,也让学生在写作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3.鼓励学生
教师的教学方式一定是积极的、宽容的。初中生在这种年龄阶段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自尊心重、喜欢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始终要宽以待人,鼓励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怕错误,激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找到答案。在这个自主求知的过程中,教师要拿出自己的爱心、关心与宽容心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得到解决问题的满足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享受语文学习。
初中语文的课本内容形式多样、语言丰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案的设计与编排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只要树立学生为主的教育意识,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增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必然增强,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与目前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篇5
在目前作为范本参考的课程设计中,课程考核方案的设计五花八门,令人有些眼花缭乱,本人在参考范本设计《化工仪器仪表与自动化控制》课程的考核方案时,发现“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作为范本参考的课程设计并非在设计的各方面都有借鉴性,有的考核方案设计过于简单,不能较好体现对学生能力、知识、素质的过程考核;有的考核评价表过多,可操作性不强;有的考核方案设计好,但并不适用于自己的课程。本人所设计的《化工仪器仪表与自动化控制》定位于化工生产中的工控岗位,在分析了该岗位的工作过程后,设计了两个A线项目和一个B线项目,在每个项目下均有对应工作过程的七个工作任务,任务间为串联关系,想要设计一个易于操作的考核评价表且能适用于每个项目的每个任务并非易事,在经过肯定、否定的循环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切入口,因本人的单元(对应一个任务)均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的六步教学法来设计,所以就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进行考核设计,设立了针对每个教学单元均适用的《化工仪器仪表与自动化控制》项目任务考评表,体现对学生参与性、学习效果、能力及素质形成等方面的考核。
本人针对《化工仪器仪表与自动化控制》考核方案的设计包含了两张表,一是考核汇总表,将A线两个项目、B线一个项目、期末的操作及理论考试分别按照一定权重计算得到课程总分;二是最能体现过程考核的项目任务考评表,如表1所示。
因任务考评表的归档资料一栏中有对作品的考核,占到了单元考核的30%,而项目中七个任务的作品均不相同,因此补充了相应的作品考核标准,如表2所示。
篇6
2.阅读教学模式化,学生感受不到文本的原味
很多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他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实践操作中仍采用传统的灌输模式,宛若程咬金的“三板斧”,课堂上先时代背景、作家生平,再分段概括段意,而后总结文本思想内容,最后是艺术特色。三招过后,教学过程结束。阅读方法被贴上公式化的标签,忽略文本,生搬硬套解读过程,更不要说对文本进行细读,这样的教学模式如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初的阅读兴趣也丢失了,阅读文本的原味更无从谈起。
3.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互动交往流于表面和形式
近几年各地纷纷进行课改,语文教学焕发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崭新面貌,许多教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比如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等学校。但也出现了一些错误倾向,许多教师在追求看似热闹的课堂,掩盖不了课堂的内容的空洞,如华师大郑桂华教授所说“虚假的繁荣,认真的胡闹”,许多教师脱离文本,随意拓展,无效教学现象比比皆是。曾经听到某语文教师上九年级课文《桃花源记》,设计一道问题,“如何在桃花园内发展旅游业?”学生非常活跃,积极回答问题,把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一一展现,然而教师不懂得引导,不懂得扣紧文本,把原本还算不错的问题,上成了无效教学,对学生解读文本没有任何意义。
4.阅读功利化使得文学经典离我们越来越远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有对经典名著进行考查要求,作为指挥棒的考试,初衷是为了让名著阅读能得到师生的重视,然而这美好的初衷在应试、评比面前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许多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读名著不是从学生兴趣入手,而是一再强调分数,所以学生们对名著阅读显得提不起兴趣,他们读名著的目的不是为了品味、欣赏文学经典,提高自身文学修养,而是为了分数,他们不再喜欢阅读名著,这样使得文学名著离我们越来越远,原本被广为传诵的经典,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处境何等悲哀。
以上种种的事实值得我们深思,的确我们要真正学会文本细读,回归语文的真实。那些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文学家已给我们许多的启示,作为中学教师,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方法:
1.“裸眼”看文本,自我体验阅读
备课时不要一下打开教参,教参极易让我们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那样无论我们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走出前人的光环,“裸眼”看,先获得阅读初体验,让教参成为我们最好的佐证。大胆的怀疑,小心的求证,以科学的心态,获得真理,不要盲从专家和权威的高见,而是通过仔细地研读文本,独立思考,读出自己的疑问和心得体会。只有读中有疑,才会更进一步走进文本,对文本进行多元深入的解读。
2.细微处品味文本,领会作品精髓
细微处往往是作品的精华,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内心的细腻;也能看看到林妹妹初入贾府时的处处小心,时时在意;也能看到父亲爬过月台时,对朱自清先生的浓浓父爱。读懂了他们,我也就懂得了作品,读懂了作者,这就读到了作品的原味。
3.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挖掘文本新意
篇7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身负重责。教师是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传递者,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对语言文字规范的认识,也承担着让学生学习规范化语言文字的任务。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进行规范标准的语言文字教学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读准字音,规范口语
汉字的读音千变万化,尤其是多音字、形似字、同音字是学生最容易读错和混淆。多音字如“强”表示“勉强”时读“qiǎng”,表示“倔强”时读“jiàng”,表示“力量大、程度高、坚强、使用强力、使强大”等意义时则读“qiáng”;“吭”表示“喉咙”时读“háng”,表示“吭声”时读“kēng”。我国面积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共有七大主要方言区,而笔者教的学生大多是从小生长在农村,地方口语读音现象比较严重。如重庆方言“别个”普通话读音应读“别人”,“造孽”普通话应读“可怜”,“高耸耸的”普通话读音应读“又高又胖”,“吹垮垮”应读“聊天”,“丁丁猫儿”应读“蜻蜓”,等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对多音字、形似字、同音字的训练和积累。(1)多音字的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发生改变。因此要根据单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它的读音,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将音义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省”,意为“探望、问候,醒悟明白,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时读“xǐng”,意为“节约、减免”时读“shěng”;再则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不同而读音相异,所以可以根据词性变化来辨别读音。(2)形似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形体相似,稍有疏忽就可能误读。所以将形似字分为“形似音异”与“形似音同”两类并归类整理,在教学中这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3)同音字要注意它经常和什么字搭配在一起使用,表示什么意思,联系具体的语境,读准它们的读音,如“立竿见影”是指竖立起竹竿立即能看见影子,比喻立见功效。所以应是“竹竿”的“竿”,而不是“杆”。其次要有针对性地用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矫正所在方言区的读音,要将普通话的读音与口语的读音区别。
二、掌握字形,正确书写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有着丰富内涵且十分优美的文字,但是在当前分数挂帅的考试制度下,学生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且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多或只注重学生分数的单纯提高,而忽略了汉字规范化的教学,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各科知识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规范汉字的书写及运用。在当今社会中,语言文字的运用比较混乱,主要表现为乱造简化字,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已经淘汰的简化字、异体字等;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失范、逻辑混乱等。同时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充斥于耳,对汉语的篡改、恶搞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因此,教师应加强学生写字教学。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1)根据语境推字。如“他俩为了迷惑敌人,化妆成夫妻”一句中“化妆”的意思是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而根据语境,应是“假扮成夫妻”的意思,所以此处应该用“化装”;(2)以义辨形。如“毛骨耸然”,意思是见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感觉恐惧,“耸”是高或引人注意的意思,所以应为“悚”(害怕);(3)结构推形。如“纷至踏来”,“踏”与“纷”对应,应当用表示“多而重复”的“沓”;(4)来源推形。如“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讲的是晋时武陵人捕鱼时发现一处长满桃树、桃花盛开的水源的故事,所以是“桃源”而非“桃园”。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正确、认真书写,努力作学生表率。上课的教案、板书、课件、作业批改和评语等不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和二简字,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同时要强化写字的姿势,书写认真仔细。学校还要利用校报、版报及画廊为学生写好汉字创设环境,增强成功体验。
三、提高认识,为人师表
篇8
演示课件是配合课堂的讲授、讨论、示范等活动的,总体上是一页一页按顺序呈现的,是直线程序结构。如果在设计课件时合理划分内容,利用软件的超链接功能,改变单一顺序翻页形式,就能够实现选择分支的“总―分―总”呈现效果,引导课堂的双向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结构,对课文的学习形成整体的印象。
如上页图1所示为高中语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课件,该课件的目录页分设七个栏目,单击进入相关内容页。在每个栏目内容的末页,通过添加动作按钮,将演示课件的流程返回到目录页。如后面的图10所示,单击“课文解析”页的目录按钮,可链接到目录页。
课件内容的选择和加工
在许多教师的演示教学中,课件整页整页地呈现教学内容的文字,取代了板书和课本。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对教材文本的关注和阅读兴趣。课件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是从阅读教学内容中选择并改造内容,使之适合演示课件呈现,避免直接套用课本或教案。
1.选择有必要和适于表现的内容
初中课文《桃花源记》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对文章中字、词、句的理解。教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课件页。该页先呈现与课文情境相近的画面,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文字描述,然后单击呈现课文的文字作为对比,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从教学目标来看,页面的图文描述有助于学生理解和体味文章中字、词、句,是必要的和适合的。该例的不足之处是使用了现代农村景象的图片,与课文的背景不相适应,不利于学生形成与课文相应的审美体验。
2.提炼和呈现内容要点
阅读课上的主要阅读材料应该是教材上的课文。课件展示的文字材料,应该是课文内容的要点和结构,用来支持和引导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不是给教师和学生阅读的。因此要避免呈现连续文字材料的页面,如整页的课文、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具体的做法是分解和概括文字材料,提炼出要点,然后再简化为层次清楚的列表或表格样式,充分利用软件的图文效果呈现,如上页图3所示。阅读教学的课件不可避免地要呈现课文内容,对于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要避免呈现大段的课文,而要呈现选段或重点句。
在初中语文课文《看云识天气》的课件中,将课文中描述云层变化的文字内容进行概括提炼,简化为表格,更直观地呈现不同类型云的形态特点和变化过程,使学生更容易归纳理解(如上页图4)。
对于诗歌或必须分句讲解的古文等,采用分解为句子的方式,用列表的形式呈现。例如,使用留空行,逐句对照的形式呈现《离骚》的课文与解释(如上页图5)。
演示课件要尽量利用层级图或流程图等样式的认知组织图来突出重点,揭示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深刻。认知组织图是在文本内容提炼概括基础上设计的示意图形,其中明晰的图样传递基本关系的信息,简洁的文字起着补充说明和引导思路的作用,而充分利用课件的功能,能使示意图形更为生动鲜明。例如,在图6中,课文结构的要点是教师单击一次,呈现一项,使课文的梳理过程成为赏析讨论过程,并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课件内容显示的考虑
1.用图像强化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意义建构,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涵泳、感悟、体验,因而是以文为主的。但是恰当地利用图像,能提高对文本学习的兴趣,扫清阅读障碍,使阅读更为深入。演示课件呈现的图像有三类。其中的主要类型是能够说明和解释文字材料含义的图像,即解释图像,用以弥补学生感性经验的不足,引导学生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连接言语表征和图像表征,产生阅读兴趣,提高参与程度,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增加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
例如,在讲授《看云识天气》一课时,教师针对许多学生平时不注意对云的详细观察而感性经验不足的情况,用图7“积云”课件页的图片作为解释图像,呈现积云的各种形态及其变化。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解释图像只适于学生缺乏实际生活感受,以及需要诱导学生把已有的实际体验提取和组织起来的情况(如图8)。
阅读教学课件还会用到代表图像和装饰图像。代表图像是与页面内容相关的但没有解释作用的图像,如《林黛玉进贾府》课件页上的林黛玉的画像(如图9)等。恰当的代表图像有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和引发联想的作用。
装饰图像是与页面内容无关只起美化作用的图像,如图5《离骚》的课件页上屈原的画像。恰当的装饰图像也有一定的营造氛围和激发兴趣的作用。代表图像和装饰图像不能直接帮助阅读,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尤其是在滥用动态图像时更是如此。所以,内容显示要避免滥用与页面内容无关只起美化作用的装饰图像,注意慎用与页面内容相关的但没有解释作用的代表图像。
2.慎用背景音乐和配音朗读
阅读是在教师的范读和引导下,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来学习的。要避免使用纯粹为了使学生愉悦的声音。例如,有些教师在关于古代诗词的课件中插入古香古色的背景音乐,或是加上配音朗读。这些元素的使用通常不会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反而会增加其认知负担,或是分散其注意力。因此,除非有烘托气氛的必要,或是作为作品鉴赏,阅读教学的演示课件要谨慎使用声音元素。
3.注意关联信息的整合呈现
篇9
其实,在上新课前的一个星期,教师可以编写每篇文言文“导学案”,指明每篇文章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特殊句式、重点文言词语、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的时候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及主要学习内容,提高自习能力。
在《桃花源记》中,好多古今异义词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导学案”中就把这个难题当作课前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先去寻找答案。叫学生首先简单翻译文章,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勾画好,在老师上课时再逐个提问、解决。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之一,所以在“导学案”中提示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字的读音,能流利朗读文章。“世外桃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故事,“导学案”中让学生利用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四个环节去分析文章的主要线索,初步掌握文章的结构。还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或陶渊明的诗歌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目的等等。这样,学生的预习有了目标,预习就有了针对性,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也避免教师在上课时的沉闷现象发生。习惯成自然,引导学生自读多了,学生就容易接受“导学案”,教师上课就容易驾驭课堂,学生为主体就会显示出来。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传统的录音机、小黑板、投影仪辅助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学新课改也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声音和图象辅助。所以,在教案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如在《大道之行也》的教案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彩色图片、录音、影像等结合到教案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件。孔子的图象、和谐社会的一些图片或影像、朗读录音播放等,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中让学生的眼、耳、脑、手、口都能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就不再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就得到提高了。
三、善于引导,以教学提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提纲只是主线,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归纳以后才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文言文词语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也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所以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教学提纲去归纳是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一大课题。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字词读音、字形以及作者的感情的掌握。
教师范读、听录音机,让学生在“三读”(早读、午读、晚读)的时候能多次、反复朗读文言文,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和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让学生能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感情。
2、让学生查阅公具书,翻译课文。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简单翻译,训练学生边朗读边理解意思,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字形、字音、字义,甚至一些重点的文言词语都能掌握。
3、引导学生在掌握本篇课文知识的同时,联系学过的文言文的一些词语进行知识点的归纳、积累。
文言文的实词、虚词非常繁杂,想要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文言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归纳,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在讲解练习的时候可以表扬学生,纠正学生归纳知识点时出现的错误或不足。
4、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去分析文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导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是文章的主要提纲,让学生据此去分析文章,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多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纠正后再让学生自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外作业,把归纳的内容系统化,形成课堂内、外一条龙。
5、加强当堂训练和课外训练。
篇10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很多,涉及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的教师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采用传统的“灌鸭式”教学方法,其效果非常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实,在上新课前的一个星期,教师可以编写每篇文言文“导学案”,指明每篇文章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特殊句式、重点文言词语、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的时候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及主要学习内容,提高自习能力。
在《桃花源记》(初中人教版第三册)中,好多古今异义词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导学案”中就把这个难题当作课前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先去寻找答案。叫学生首先简单翻译文章,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勾画好,在老师上课时再逐个提问、解决。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之一,所以在“导学案”中提示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字的读音,能流利朗读文章。“世外桃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故事,“导学案”中让学生利用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四个环节去分析文章的主要线索,初步掌握文章的结构。还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或陶渊明的诗歌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目的等等。这样,学生的预习有了目标,预习就有了针对性,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也避免教师在上课时的沉闷现象发生。习惯成自然,引导学生自读多了,学生就容易接受“导学案”,教师上课就容易驾驭课堂,学生为主体就会显示出来。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传统的录音机、小黑板、投影仪辅助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学新课改也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声音和图象辅助。所以,在教案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如在《大道之行也》(人教版初中第三册)的教案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彩色图片、录音、影像等结合到教案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件。孔子的图象、和谐社会的一些图片或影像、朗读录音播放等,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中让学生的眼、耳、脑、手、口都能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就不再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就得到提高了。
三、善于引导,以教学提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提纲只是主线,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归纳以后才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文言文词语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也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所以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教学提纲去归纳是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一大课题。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字词读音、字形以及作者的感情的掌握
教师范读、听录音机,让学生在“三读”(早读、午读、晚读)的时候能多次、反复朗读文言文,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和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让学生能在准确朗读是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感情。
2、让学生查阅文具书,翻译课文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简单翻译,训练学生边朗读边理解意思,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字形、字音、字义,甚至一些重点的文言词语都能掌握。
3、引导学生在掌握本篇课文知识的同时,联系学过的文言文的一些词语进行知识点的归纳、积累
文言文的实词、虚词非常繁杂,想要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文言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归纳,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在讲解练习的时候可以表扬学生,纠正学生归纳知识点时出现的错误或不足。
4、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去分析文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导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是文章的主要提纲,让学生据此去分析文章,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多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纠正后再让学生自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外作业,把归纳的内容系统化,形成课堂内、外一条龙。
5、加强当堂训练和课外训练
篇11
一、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习,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很多,涉及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的教师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采用传统的"灌鸭式"教学方法,其效果非常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实,在上新课前的一个星期,教师可以编写每篇文言文"导学案",指明每篇文章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特殊句式、重点文言词语、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的时候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及主要学习内容,提高自习能力。
在《桃花源记》中,好多古今异义词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导学案"中就把这个难题当作课前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先去寻找答案。叫学生首先简单翻译文章,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勾画好,在老师上课时再逐个提问、解决。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之一,所以在"导学案"中提示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字的读音,能流利朗读文章。"世外桃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故事,"导学案"中让学生利用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四个环节去分析文章的主要线索,初步掌握文章的结构。还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或陶渊明的诗歌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目的等等。这样,学生的预习有了目标,预习就有了针对性,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也避免教师在上课时的沉闷现象发生。习惯成自然,引导学生自读多了,学生就容易接受"导学案",教师上课就容易驾驭课堂,学生为主体就会显示出来。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传统的录音机、小黑板、投影仪辅助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学新课改也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声音和图象辅助。所以,在教案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如在《大道之行也》(人教版初中第三册)的教案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彩色图片、录音、影像等结合到教案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件。孔子的图象、和谐社会的一些图片或影像、朗读录音播放等,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中让学生的眼、耳、脑、手、口都能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就不再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就得到提高了。
三、善于引导,以教学提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提纲只是主线,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归纳以后才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文言文词语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也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所以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教学提纲去归纳是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一大课题。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字词读音、字形以及作者的感情的掌握
教师范读、听录音机,让学生在"三读"(早读、午读、晚读)的时候能多次、反复朗读文言文,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和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让学生能在准确朗读是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感情。
2、让学生查阅文具书,翻译课文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简单翻译,训练学生边朗读边理解意思,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字形、字音、字义,甚至一些重点的文言词语都能掌握。
3、引导学生在掌握本篇课文知识的同时,联系学过的文言文的一些词语进行知识点的归纳、积累
文言文的实词、虚词非常繁杂,想要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文言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归纳,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在讲解练习的时候可以表扬学生,纠正学生归纳知识点时出现的错误或不足。
4、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去分析文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导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是文章的主要提纲,让学生据此去分析文章,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多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纠正后再让学生自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外作业,把归纳的内容系统化,形成课堂内、外一条龙。
5、加强当堂训练和课外训练
篇12
(一)学生阅读量严重不足。
相比城市初中丰富的图书资源,农村的图书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学生缺乏阅读意识,缺乏主动阅读的兴趣。然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初中是一个迫切需要丰富阅读量的阶段,阅读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良好素材,也能改变学生阅读理解得分低的现状。但是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及父母的不重视,导致学生的阅读量过小。例如:城市里有很多图书馆或者书店,学生可以直接在图书馆或者书店进行阅读,也可以购买之后在家阅读,然而农村很少有书店,即使有也大都是教材,想找到一些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书籍特别难。
(二)学生的主体性缺失,教育模式死板。
在农村依旧存在这样一种教育观念,那就是老师是用来教的,学生是用来学的,所以课堂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老师在课堂上一直不停地讲课,学生在讲台下不停地记笔记,一节课下来,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老师很累,学生也很累,然而学生还要通过课下复习才能对课堂知识有所理解。这种课堂的模式主要就是因为学生的主体性缺失,一些老师和学生的观念并没有完全转变过来,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教学氛围沉闷,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例如:农村存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就拿课文《桃花源记》来讲,农村学校现在的教学模式是老师一上课拿出教案就开始给学生翻译,先把课文串一遍,再把重点讲一下,这堂课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也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教学功利化,老师以成绩评价学生。
在农村存在这样一种观念,学生考试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考试成绩差就是差学生,这种传统的以学习成绩评定学生的方法存在很大弊端,导致一部分所谓“差生”出现厌学情绪,老师过分追求教学成绩,不注重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不能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差异进行不同方法的教学,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例如:老师拿考试成绩评定学生,这个学生考了99分,那么这个学生就是好学生,那个学生考了79分,那么那个学生就是差学生,而没有注意到即使是考79的同学也有做得好的地方,没有对学生作出有效评价。
二、教师应该做的反思与改进
(一)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一些农村初级中学是没有图书馆的,那么老师如何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呢?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室的角落摆放一张桌子,成立一个简单的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书籍拿出来供大家阅读,那么这样无形中大家阅读的书就多了,而且不需要成本,对于初中生的阅读的培养和写作的素材都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就像那句话说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咱们交换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咱们交换,一人就拥有了两个思想。”
(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辅助。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在课堂上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想我要学什么,我想从这堂课上得到什么知识,这堂课我觉得重点应该是什么,而不是老师要我学什么,老师要我记什么。老师要放弃部分,由学生决定讲什么,而不是看着教材决定讲什么。例如:在讲《皇帝的新装》时,老师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预习,讨论文章主旨,决定教学重点,然后在学生预习完之后,根据学生的疑惑再参考教材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比老师单纯依赖教材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方式要好很多。
(三)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客观评价。
我们常说再不好的事物也有好的一面,再美的珍珠也难免有瑕疵。老师不能单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要根据教学实际客观综合地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例如:老师在讲解晏殊的《浣溪沙》时,有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老师在课堂上询问这句词的含义时,有的学生就可以准确地答出来,老师要进行表扬。有的学生答了但是没有答对,老师也要对其进行鼓励,而不是直接说不对。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不会被挫伤,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在农村现有的体制下,初中语文教学确实存在很大局限性,语文老师和学生家长的一些传统观念没有转变过来,硬件设施没有跟上,所以我们要从各方面入手,去改进,去培训,利用现有资源达到最好的效果。
篇13
二、活动体验式课堂让孩子们“欲罢不能”
课文改写成诗,这个灵感来自于我上《紫藤萝瀑布》时的导语设计。上课时,我将课文拓展资料改写成一首打油诗呈现出来,反响看似不大。课毕,我无意间说了一句:“孩子们,其实你们也可以把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写成一首诗。”没想到,惊喜不断,佳作不断涌现。我一狂喜,给每个孩子提了修改意见,还让孩子们互评提意见,修改后传我的邮箱。我当时,心里盘算着等诗歌积累到最后,出一本诗集给孩子们。那将是孩子们多纯粹的记忆与留念啊。孩子们不停地传作品到我的邮箱,我的整理编辑工作紧张地进行着。虽不专业却真心付诸全力了。
如此一来,因为习作写打油诗被我肯定并全班分享而找到学语文的乐趣和自信的学困生,成绩从60分到100分,甚至到120分的学生,不在少数。
实践也证明,演课本剧或者辩论赛等活动对学生学语文的“刺激性”相当大。
临近毕业,“老师,毕业了,没什么礼物,送您一首诗吧。”
有孩子问我:“老师,我们的课前3分钟呢?我还没过到瘾呢?”
也有孩子跟我说:“老师,我们再来一场辩论吧,上次我都没准备好,这次我一定舌战群儒。”
还有孩子跟我讲:“老师《桃花源记》我最熟悉了,那次我扮演的就是其中的渔人嘛。”
毋庸置疑,体验式教学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方式,也是孩子们最能学到知识的“捷径”。
三、学生讲课、评课,发挥榜样带动学习激情
“学生展讲,小组展评”是师生互换角色――学生备课评课,老师听课评课的学习模式,这是我一次“偷懒”发现的良策。当时,我挺着大肚子,大热天高强度上课,身体有些吃不消,但学生不仅不领情还因为燥热而松散浮躁。我一拍桌子,“孩子们,老师讲课你们已经耳熟能详可以充耳不闻了,所以有谁愿当小老师来讲课,给咱们植入些鲜料呢?”一下子竟有十几只小手举得老高。“哦,原来这些安分地坐在位子上的学生早就盘算要露一手了,我真是投其所好了。”心里想着,忐忑地成全了孩子们。可当时“自负”的我还不敢把精读篇目交给他们。实践证明,我错了。孩子们都会精心准备,教案手写实录,有时又充分又有创意。
前面的孩子讲完课,后面的孩子吸取经验和教训,讲课时越来越有范儿。更重要的是,台下的孩子居然听得那么认真,反应那么活跃。我又羡慕又庆幸,更是乐享其中了。
四、作文现场互评,写作不再是难题
写作文,学生不喜欢;改作文,一直是语文老师头疼的事情。一次作文练下来,有的老师可能会堆上半个月也不愿翻阅,我却乐在其中。前几次我“费力不讨好”地批完作文本后,我发现在台上分享“优秀”作文时,台下一直在嘀咕传阅彼此的作文,还热烈地讨论起来。于是我果断地做出一个决定:课上15分钟交换阅读作文,要求读完打分、写评语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推荐分享你读到的最好的作文,得有推荐词。我则屏显出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下台参与讨论。
课堂热烈了,集体的智慧汇集了,孩子们接下来高兴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去了,我也轻松了。
五、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