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飞机维修员实习工作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飞机维修员实习工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飞机维修员实习工作

篇1

德国费森尤斯4008B血液透析机的主体部分为保证体液平衡的透析液容量平衡系统,其中,平衡腔为此系统的核心部件。在平衡腔中,通过一张合成膜可以将新鲜的体液和透析之后的液体分开来,而且还可以保证整个透析过程中流入设备的新鲜体液容量与流出设备的透析之后的液体容量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该机器的进水阀开关由其流入端处(66)水箱的浮子开关控制,并可以通过浮子开关实现反渗水流入量的调节。当A液被A泵吸入进入(66)水箱与水箱中的反渗水混合并通过水箱中的加热棒加热后,在处气泵的推动作用下,二者的混合液体在途中与由B泵吸入的B液混合进入平衡腔中,因而最后流出平衡腔的透析液是由A液、反渗水、B液三者混合而成的。

此时,此机器中的A液、B液和反渗水三者之间的比例为1:1.225:32.775,其中,A液为包含不同成分的酸性浓缩液,B液为包含不同成分的碱性浓缩液,而反渗水则是经处理后的纯净水,三者都是透析液配制用的特殊液体,而且不同的设备中三者的成分个迥异。

进入该机器的透析器前,透析液需要进行温度、电导度的检测,只有测试正常时,该机器的旁路阀(26)会关闭,透析器的阀门(24)才会打开;而当检测不正常时,则反之。

该机器中透析之后的液体的流出端,与其流入端的(66)水箱相对应的也有一个具有多功能的(88)水箱,经过透析膜交换之后的废液再经过漏血传感器的监测,在流量泵的推动作用下进入平衡泵,最后都会流入(88)水箱中排出设备。

而超滤泵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则是以匀速将病人体中多余的水分从透析器中的血液中滤出。但在消毒过程中,超滤泵的作用则是将消毒液通过消毒阀、再循环阀之后进入(66)水箱与反渗水实现混合,其后的消毒流程与治疗过程一致,只是A泵和B泵不再参与其中。

2.关于德国费森尤斯4008B血液透析机的维修实例

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拥有36台血液透析机,其中17台为费森尤斯4008B透析机,而且大部分4008B透析机为2001至2004年间购买,使用时间均已超过2万个小时,再加上日常保养中的疏忽,机器长处于酸碱性环境中,因此,机器故障率开始升高,现将机器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的故障及其解决办法总结如下。

2.1 故障一

2.1.1 故障现象:机器自检时,出现flow alarm报警现象。

2.1.2 分析与排除:对于此类现象的出现,首先,观察机器侧面及背面,确定机器外部管路一切正常,且无漏水漏液现象。然后,开机进入维修程序-Calibration-fiow300ml/min,发现为147,由此说明机器内部实际上无流量。在关机并拆开机器后盖开始检查机器内部时,发现210号过滤器内部已变黑,用止血钳夹住过滤器下端硅胶管,取下过滤器,将过滤器在坚硬的地面上以适当的力度敲击或用消毒液浸泡一段时间后,在按照过滤器上箭头相反的方向用高压水冲洗,反复冲洗多次直至过滤器内部洁净后,再接回过滤器,重新检测300流量发现故障依旧,且内部管路中有较多气泡,负压泵无明显动作。于是检测负压泵是否正常,用万用电表测量负压泵工作电压为+12v,工作电压正常,但测量到负压泵的电阻无穷大,于是判断负压泵内部有损坏,将负压泵后盖做好标记后拆开(以免反向安装后形成负压泵反转),发现泵内有大量的碳粉,碳刷磨损严重,将泵内碳粉清理干净并更换碳刷,安装好后进入维修程序,300流量恢复,校准300 500 800流量,上机后重新自检,故障排除。另外,此处应注意,更换碳刷后机器不一定会出现流量报警现象,但是流量可能有偏差,因此还需要校准。

2.1.3维修小结:费森尤斯4008B工作2万个小时左右后均会出现这个问题,所以日常需储备一定数量的碳刷,并且日常保养时要定期更换各个过滤器和密封圈,可以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机器在维修后一定要热消毒后才能给病人使用。

2.2 故障二

2.2.1故障现象:机器自检时,排气管出现大量排水的现象。

2.2.2分析与排除:使机器进入维修模式,由于机器在打开流量后一直处于填充状态,无法检测流量,而后排气管依旧大量排水,证明水箱中的水已满,但是浮子开关并未到达高位,或则高位信号未传递到主板上,拆开水箱将浮子开关取出,发现限位浮球动作距离的黑色密封圈由于高温环境中变形下坠,造成浮球一直在低位,机器一直在做填充程序,更换新的密封圈后,用万用电表的蜂鸣档检测浮子开关是否正常工作,正常工作后装好水箱,开机自检故障排除,热消毒后正常使用(2)。

2.2.3小结:费森尤斯的流量报警与其相关的组件很多,需要细心观察,按步骤检查各个机器组件,总结经验,这样不仅提高检修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为科室节约成本。

2.3 故障三

2.3.1故障现象:血泵在使用过程中停止运作,且其报错误代码为12。

2.3.2分析与排除:因为血泵是由步进电机,传动组件和驱动电路组成。核心组件为步进电机,于是将血泵模块拆下做进一步检查,首先将血泵转子顺时针旋转,其阻力与无故障的血泵阻力相当,将此泵与另外一台机器对调,无故障,排除血泵问题,然后检查连接线,发现驱动板与血泵相连的8排连线中,驱动板上的一个针脚发黑,松动。用除锈剂清洁针脚,重新焊接,故障排除(1)。

2.3.3小结:此故障多次在旧款费森尤斯4008b上出现,新机暂未发现,故障点比较难查找,需要耐心查找。

3.小结

德国费森尤斯4008B血液透析机以其优良的性能得到各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但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日常保养中的不当,都会导致机器出现各式各样的故障,而且有些常见、易出现的故障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在实践中,不仅要求使用者注重机器的日常保养工作,而且在故障处理中应积极组织积累,为以后的故障维修工作积累经验,从而保证维修工作的高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工程训练”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特征在于实践性。因此,根据民航发展对航空电子维修人员的实际需要,建立适合民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师资队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航空电子维修工程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通过调研、分析航空公司对航空电子维修人员的知识、能力、技能的需求及标准,根据航空电子维修工程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内容和特点,开展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以培养学生的严实作风、安全意识、团队精神、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符合本科教学及航空电子维修特点的工程训练三层次课程体系:工程基础平台、航空电子系统训练平台和航空电子系统维修工程平台。明确课程结构和相互关系及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使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实用。

2.1工程基础平台引导学生初步建立工程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具备专业需要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技术规范。通过学习基本加工技术、航空维修规范性技术资料、飞机的总体布局和工作概况,使学生对飞机维修技术有初步的理解及感性认识。同时参照航空公司适航维修标准和维修流程,对学生进行维修工程技能基础训练,使学生学习掌握航空维修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2.2航空电子系统训练平台以高年级航空电子专业学生为基本服务对象。主要使学生养成工程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掌握专业必备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和技术规范。该平台课程以航空电子系统为对象进行基本训练,以飞机典型电子系统为载体开展综合训练,使学生掌握实际飞机电子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实际工作情况,熟悉各系统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建立完整的飞机电子系统概念,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3航空电子系统维修工程平台以高年级航空电子专业学生和航空公司培训学员为基本服务对象。主要使学生牢固树立工程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熟练掌握必备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和技术规范。该平台课程着眼于让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独立解决飞机维修的实际问题。以实际故障案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航空电子维修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航空电子维修工程的工作规范和流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

3完善教学内容,加强综合性、创新性能力培养

通过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校、民航局各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编写民航统编教材,推进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逐步使课程内容达到科学、合理。及时跟踪国际、国内民航维修技术、维修方法的发展,更新、完善训练项目的内容,对于专业实习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实习科目,在涵盖现有项目的基础上,提出通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的,更有利于专业技能培养的综合性、创新性实践项目,以适应民航发展实际需要。研制一批集电子拆装、通电测试、模拟排故和标准线路施工于一体的新型机务培训平台。将课堂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模拟再现飞机维修现场环境与工作流程,使学生掌握航空电子系统维修的操作方法、操作程序和操作标准,对学生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有直接的现实意义。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给学生提供科技训练机会,以期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使学生接触和了解学科的前沿,明晰学科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4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实习飞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资源构建仿真与实训相结合的航空维修工程训练环境,以满足工程训练的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要求,通过实践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讲边做,通过理论讲解、实物演示并配以图片,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结合航空典型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深化相关理论知识、基本操作训练、分析故障、排故操作,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及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注重启发式、探究性教学强化课堂教学和课外创新实践的探究性和学术性,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互动研讨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4.3充分利用现有实习飞机进行实践教学通过真实的飞机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真正的航空维修环境中进行学习,动手操作,熟悉并掌握各项专业维护和排故要求。

篇3

随着世界民用飞机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乘坐飞机出行需求的日益增强,中国民用航空局提出了我国要从当今的民航大国向未来的民航强国转变的宏伟战略。实施民航强国战略要求加强民航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强行业关键人才队伍建设。全行业要建立完善多元化、开放式的教育培训体系,支持民航企事业单位通过自办或合作方式兴办高层次的培训机构。民航要重点培养飞行、机务、空管、机场运营管理四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要加大培养国际化人才力度,增强民航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为了培养民航维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05年中国民航局在充分借鉴对国际民航业影响最大的美国联邦航空条例FAR-147和欧洲航空安全条例EASA-147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民航特色制定了中国民用航空条例《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部),并于2006年颁发了《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AC-147-02),规范了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并实现了与国际民航的接轨,为培养民航维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依据和指南。

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是以培养合格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为目的,为取得CCAR-66部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和部件修理人员执照的人员提供培训的机构。国际民航约定,所有“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审定”的民航规章编号为147,因此通俗地称“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为“147学校”。CCAR-147培训可分为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民用航空器机型培训、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基础培训和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项目培训。目前,国内有33家维修培训单位获得147培训的认证。2009年6月,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获得CCAR-147培训机构合格证,包含2个类别: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ME、AV两个专业)和民用航空器维修基本技能培训(ME、AV两个专业)。2010年,我院又与广州航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获得147学校“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项目”培训资格。这是我院长期以来坚持以“行业标准”为办学特色的又一重大成果。笔者以飞机机电维修专业为例,对CCAR-147培训课程的设置进行分析,并对CCAR-147培训大纲作为飞机机电维修专业的行业标准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本专业课程标准的设置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

CCAR-147维修基础培训的课程特色

2006年5月颁发的中国民用航空局咨询通告AC-147-02依据CCAR-147部第147.4条、第147.17条、第147.27条制定,明文规定了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该大纲将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的内容划分为17个模块,明确规定了培训等级的定义、各模块的最低培训学时(见表1)、各模块具体的培训科目和内容,以及机电专业ME和飞机电子专业AV培训内容的培训等级。培训大纲将培训科目及内容按照教学深度的不同分为三个培训等级:1级、2级和3级,并定义了这三个培训等级相应的培训要求和培训目标。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应当根据教学等级确定每一培训科目及每一知识点的培训深度,编写各自的教学大纲,按照每一模块的内容制定各自的培训课时,但培训课时不得少于表1所规定的最低培训课时数。

由表1可见,CCAR-147维修基础培训ME-TA培训大纲规定的最低理论学时数为1100学时,最低实习学时数为1020学时。其中,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的规定》CCAR-145部批准的维修单位实习学时为250学时,培训总学时为2120学时。我院CCAR-147维修基础培训ME-TA培训大纲完全覆盖了CCAR-147维修基础培训ME-TA专业所规定的17个模块,还增加了104学时的《机务英语》培训,除了培养培训学员的机务维护能力外,还提高其专业英语水平,以满足中国民航局对民航高技能维护人员英语水平的要求,使培训学员能快速看懂飞机维护手册等英文资料,提高飞机维护安全性和工作效率。我院CCAR-147维修基础培训ME-TA培训理论总学时为1224学时,实学时为1106学时,其中维修单位现场实习学时为320学时,总学时为2330学时,都比CCAR-147规定的最低培训学时高,所以,完全满足CCAR-147培训大纲的培训要求。

CCAR-147基础培训大纲是制定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行业标准之一

我院机务工程学院的飞机机电维修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民用飞机机电维修专业基础执照(涡轮式发动机飞机ME-TA)要求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本专业高等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从事飞机机电维修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民航维修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方案是以中国民用航空法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部)、《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 部)、《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考试大纲》(AC-66R1-02)、《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AC-147-02)为教学标准来制定的。飞机机电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根据《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AC-147-02)、工作岗位能力需要和高职教学要求,将教学内容按与行业标准相似的模块内容分类,分为12个模块。12个教学模块为:基本素质、英语能力、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维护基础、空气动力学基础及飞行原理、人为因素和航空法规、涡轮发动机飞机的结构与系统、燃气涡轮发动机、综合能力、拓展选修课。我院校内实训基地设置和提供本专业实训教学所需的材料、设备和实训教学场地,以满足实训教学要求,包括钣铆实训室、飞机电器修理实训室、飞机系统修理实训室、航空发动机及附件实训室和无损探伤实训室等。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维修厂、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等符合《维修单位合格审定的规定》(CCAR-145R3)的民航维修单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职业能力得以提高,能掌握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航空机械专业(ME-TA)方向的必要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为适应民航生产一线工作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CCAR-147基础培训大纲是设置

高职专业课程标准的行业标准之一

我院飞机机电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同样也是依据中国民用航空法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部)、《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 部)、《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考试大纲》(AC-66R1-02)、《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AC-147-02)的标准来制定课程标准,按照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

以《燃气涡轮发动机》课程为例。在CCAR-147基础培训大纲中是M14模块,ME-TA专业的理论学时是120学时,实习学时是60学时,总学时为180学时。飞机机电维修专业(ME-TA)《燃气涡轮发动机》课程的理论学时是122学时,技能实训是60学时,总学时为182学时。CCAR-147基础培训的《燃气涡轮发动机》M14模块的培训内容和飞机机电维修专业(ME-TA)《燃气涡轮发动机》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一致,都包含了热工和气动基础、燃气涡轮发动机概况、燃气涡轮发动机部件、燃气涡轮发动机总体的特性和结构、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滑油系统、燃油控制系统、空气系统、启动和点火系统、指示系统、操纵系统、反推装置、飞机辅助动力装置、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监控和地面操作,以及燃气涡轮发动机技能实训等内容。所以,本专业《燃气涡轮发动机》课程完全覆盖《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CCAR-147)和《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CCAR-66中M14模块的内容,满足培训要求。本课程突出技能和能力培养,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时进行,通过实物讲解和学生动手装拆实践,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航空发动机结构,更好地理解了航空发动机原理。学生学完本课程后,为取得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机电专业基础执照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形式包括课堂教学、专业教室教学、飞机发动机现场教学和基本技能教学等,学生学习成绩评定采用符合民航行业标准的口试、笔试、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结语

我国的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CCAR-147基础培训)是近几年才开始实行的一种培训,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随着我国民航和国际民航的发展,CCAR-147基础培训必将在为民航机务维修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 部)和《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AC-147-02)在飞机机电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课程标准的设置方面起到行业标准的作用,也必将对我院的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朝兵.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

[2]倪莹.对企业单位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思考[J].中国民用航空,2010,(6).

[3]莫异昕.影响民航维修企业在职培训效果的因素及其改善对策[J].中国民用航空,2007,(12).

[4]余群英.广东高职教育管理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

[5]邓永萍.基于行业标准的《民航旅客服务与沟通》课程改革[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6]梁裔斌,白景永.以行业标准为导向的高职英语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 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篇4

1提高高职航空维修类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

国家教育部曾一再下文“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而大力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1]中国是民航业发展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航空旅客、货物运输增量和总量已名列亚洲第一。《中国民航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计划增加投资1.5万亿,其中新建机场45个,新增飞机1900多架。据不完全统计,每架飞机所需要的维修工作人员数量在40人左右。由此带来的维修保障人员需求将比2010年增长70%至100%,维修行业市场规模将达450亿元以上。[2]这必将带来对航空维修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现井喷状态。培养人才,关键在师资。如何提高高职航空维修类教师职业素养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2高职航空维修类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

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的基本条件,或者说,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或潜在影响的品质的总和。[3]高职航空维修类教师职业道德包括很多方面,下面主要以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两方面来讲:

2.1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一方面是航空维修人员的职业道德。其中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主要包括教师的事业心、教师职业责任感,以及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等。作为航空维修人员的教师,必须要具有航空维修人员的职业道德,从而渗透到教学中,古语说“言传身教”,要想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首先自身要具有该方面的职业道德。航空维修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与飞机飞行安全息息相关,包括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严格要求,遵章守纪;迅速准确,细致周到;团结协作,刻苦耐劳。

2.2 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同样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知识的处理能力、教学的组织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研究能力、书写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主要表现为获得教师资格证、普通话测试等级证书和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等。另一方面是要具有进行相关航空维修的专业技能,例如能进行飞机机体的维修、飞机部件和附件的维修等,主要表现为获得民航维修基础执照、机型签署、部件修理执照、航空电气调试工、航空仪表调试工、航空无线电调试工等证书。

3提高高职航空维修类教师的职业素养的方法

提高航空维修类教师的职业素养,要“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任何一方面培养的力度不够,都会影响教师队伍的质量。

3.1 校企合作,加强培训

由于航空维修专业的特殊性,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的大学毕业生,实践经验不足。对于这部分人,重点在于航空维修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教师到对口航空维修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只要是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岗位和该岗位要做的工作,教师首先要全部实践一遍,然后再教给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教师还能深入到航空维修真实环境,培养航空维修人员需具备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对教师进行相关的航空维修类的培训,例如给教师提供民航基础执照或者部件修理执照的培训机会。

只靠“内培”是无法满足高职航空维修类专业对教师的要求的,还需要“外引”。以优厚的待遇引进具有航空维修行业工作经验10年以上,具有相关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对于从企业引进的人员,航空维修专业技能过硬,但教学能力可能会欠缺一些。这些人员需要系统的进行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的培训。

3.2 开展职业技能大赛

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例如“说专业”、“说课”比赛,教学能手大赛等,要求教师要了解授课对象,分析学生对课程的了解情况、知识储备、能力水平。要求课堂教学设计安排合理,教学思路清楚,时间分配得当,授课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航空维修活动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高为目标。课堂教学要体现“做中学”,有针对性的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虚拟维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等等。

还要鼓励教师走出学校,参加“机务维修大赛”等相关比赛,要求教师掌握最新的航空维修新技术,能熟练的进行相关的航空维修工作。

参考文献:

篇5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受益非浅,下面将培训内容以及如何作好企业员工培训的心得和体会作一总结。

一、了解成人培训的特点,因材施教,作好课程设计开发。

成年人学习的特点:注意力持续时间短,遗忘快,目的性强,自我意识强。

企业的员工的培训往往都是对成年人进行培训,培训效果受到,如;培训执行技巧,培训流程管理,培训方案设计等多种因素影响。

针对成年人学习目的性强,自我意识强的特点,做培训之前首先作好培训需求分析:通常方法有问卷调查法,人员访谈法,现场观察法,记录分析法等,

其次作好课程开发设计,成年人学习动机时常有两种,成长动机、匮乏动机,针对其学习动机:,用良好的课程内容往往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吸引学员,让学员知道学习的结果可以提高自身能力,使自身职业生涯道路得到不断拓展。

二、充分掌握培训技巧,加强互动教学,花足够时间进行课程准备。

培训技巧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演示法,研讨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游戏法。

根据调查:讲授法,听可记住10%;讲授+示范 ,听+看可记住25%;作练习,听+看+读+写,可记住45%,角色扮演,听+看+读+写+互动,可记住85%.

所以为成年人培训多采取互动式教学,效果是最好的。

机务维修人员常常在休息期间进行培训,有的是在上早晚班期间过来培训,他们从心理上抵触培训,所以培训效率极低,一个好的培训教员首先应该引导学员,让他们了解为什么需要花时间过来培训。

培训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通过互动如做游戏,或讨论会等让学员感到培训生动有趣,从中确实能够学习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培训教员必须花费足够的时间进行课程准备,才能作好课程开发设计。

三、了解OJT培训的特点和方法。

OJT(ON JOB TRAINING)培训实际就是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方式,培训效果好,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在保证飞机能正常营运的前提下,使学员掌握维护飞机和系统的方法,懂得如何操作使用机载设备,懂得如何正确使用飞机手册和维护飞机的工具设备。

最终目的是快速提高学员的维修能力。

1、OJT培训首先注意培训安全。

在飞机上,或模拟机上进行培训必须牢记安全,尤其是在飞机上操作一定要保证人员安全,飞机安全,飞机上设备安全,工具设备安全,要求学员必须遵守安全程序,使用有效的技术手册,同时必须按照教员的指导要求完成相应的操作。结束后飞机必须复原。

2、OJT培训要制定好计划,而且多让学员亲自动手。

计划不但要有总体计划,还要有每天的具体工作计划。总体计划要确定培训目标,确定实施级别和培训内容。

每天的工作计划要包括每天的工作任务,教员的工作项目,制定日程表。工作前教员要把工作分派好,合理分组。而且多让学员动手操作,在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员实习操作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警示其他学员,同时使用工具设备耗材要作好记录,工作完成后作好清点总结。

四、OJT培训带来的启发。

成年人往往喜欢通过"做"来学习。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时,总希望亲自动手干一下。而且习惯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联系比较,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学内容越真实,效果就越好。

教员最好将课堂教学与学员的工作、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了解并抓住成人学习的特点后采用适用的培训方式,不仅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OJT培训就是基于这种培训方式,所以作好OJT形式的培训有利于民用航空维修企业人员素质快速提高,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师傅带徒弟"这种"传帮带"培训模式,有着OJT培训的影子,在短期内为现代民用航空企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推动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实践证明,"师傅带徒弟"培训模式,在企业培训还没有发展成熟的年代,确实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现代民用航空企业的维修部门不但面临安全压力,同时面临人员匮乏影响生产的压力,"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模式,仍然还会长期存在,无法取代。

老师傅有操作经验,但知识相对老化;年轻人虽然掌握了不少新知识,但动手能力较差,思想作风,工作习惯还存在许多不足,而且有的师傅不愿或不真心带徒弟,有的师傅不会带徒弟,如何让师傅的经验和年轻人的知识有效的结合到一起?

本人认为目前解决问题的较好的方法是培训"师傅",设法打造一支与现代航空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的培训启蒙教练员队伍。

充分重视培训"师傅"的好处有很多。

首先新员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习惯通过短期培训是无法实现的,只有通过"师傅带徒弟"这种"传帮带"培训模式,潜移默化才能更好实现。

其次可以节约培训成本,以点带面,解决企业发展与人员匮乏的突出矛盾。而且良好的师傅团队更容易宣传企业文化,更容易使优良的维护作风和精湛的维护技术得以传承。

常言说的好:"严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所以建议维修部门应该制定出当一名合格师傅的准入标准,定期培训师傅,并列入档案管理。

同时要求师傅带徒弟要有工作计划,要制定相应目标,而且对师傅徒弟都要有相应考核和奖励机制,保证培训的落实到位。

篇6

作者简介:余振华(1983-),男,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飞机维修工程学院学工办副主任,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510470)

十二五以来,我国民航运输业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全球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场之一。截至2014年底,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2370架,比上年增加225架,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3919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798万人次,增长10.7%,全行业共有运输航空公司51家,比上年底净增5家。民航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飞机的维修保障,国内飞机维修业随着中国民航的发展而不断壮大。中国也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飞机维修市场,迫切需要大批高技能的民航机务维修工程人员。民航机务维修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它既是一个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三高”行业,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兼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思想、业务、作风、身体等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行业发展,人才先行,如何培养适应我国现代民航维修企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成为我国民航院校机务维修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一、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其现状

(一)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目标

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现代民航维修企业生产、管理一线需要的,具备扎实的飞机维修理论基础,掌握民用航空器维修的基本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作为肩负着民航人才特别是一线民航机务维修人才培养重任的民航高职院校院校,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在机务维修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就根据我国民航业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研究行业发展对机务维修人才的需求特点,将行业标准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机务维修人才培养计划。这对于建立合理的学科和专业结构,提高机务维修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推动机务维修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现状

1.民航机务维修人才数量和质量亟待提高

按照中国民航局《2014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的全行业在册飞机数量2370架和增幅225架,以飞机维修人员与飞机架数人机比(20~30)比1的国际惯例计算,单是飞机引进一项,光2014年就需要净增机务维修人员4500人以上。目前,我国现有民航院校的实际培养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随着前几年我国从国外购买飞机订单的兑现和今后C9飞机项目成功,机务维修人才的缺口将进一步增大。但现实中,目前我国民航院校机务维修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又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远没有跟上民航业发展的“春天”。问题就在于当前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质量不能适应民航维修企业的要求。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维修企业不愿意直接招聘应届毕业生,而更多地从同行那里挖墙脚高薪聘请成熟的机务人才。

2.民航机务维修人才职业素质有待加强

企业到底对机务维修人才的期望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笔者通过对以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和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52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领导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了以下信息:

(1)在调查“企业希望学生加强哪些方面职业素质的培养”时,有52.8%的调查对象希望加强专业素养培养,有39.5%的希望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59.1%的希望加强责任心的培养。

(2)在调查“在校学生是否需要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时,有76.6%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3)在“企业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哪些综合素质”的相关数据中,有95.9%的调查对象注重诚信素养,92.3%注重法制和纪律观念,82.3%注重学生干部经历,72.1%注重在校期间奖学金方面,95.6%注重英语A级和四级等英语能力,83.5%注重党团等政治素养。

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对机务维修人才的要求除了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训练外,更注重人文素养、诚信、法制和纪律观念、英语能力等综合性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民航机务维修人才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意见》同时还明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结合民航机务维修业的特点和实际,笔者认为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职业素质教育指的是在民航机务维修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要求机务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维修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等职业技能,还应纳入民航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纪律教育、职业责任感教育和职业荣誉感教育、职业作风教育等模块。培养民航机务维修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应着眼于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了解并遵守民航安全生产法规和岗位职责,有端正的职业态度和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敬业爱岗、作风过硬并珍惜职业荣誉的机务人。笔者认为,可以把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职业素质教育内容分为职业道德系统知识、机务人职业道德、机务维修人员职业生涯设计、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机务精神培育等五个模块。

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机务维修类专业为例,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生实习全员全过程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在新生入学第一课中进行民航安全和法规教育,在日常学生活动中定期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讲解机务维修的职业特点,在就业指导课中融入机务人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在毕业生实习实践过程中侧重机务人作风养成。

三、机务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一)机务精神的内涵

所谓精神是指一个人或团队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或行为风格。不同的行业经过文化的积淀孕育了不同的行业精神。具体到民航机务维修行业,机务人有属于自己的机务精神,它是几代机务人经过不懈的努力,总结各种经验教训,逐渐形成的优良风貌,包括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作风习惯三个方面。对于整个民航维修行业来说,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机务精神的概括和提炼。通过对各大民航维修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调查和思考,笔者认为机务精神总体可概括为32个字:“敬岗爱业、诚信务实、认真负责、遵章守纪、严谨规范、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这32个字是机务队伍的思想内涵、行为、以及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

(二)培育和弘扬机务精神的路径

1.民航企业机务维修部门对机务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对民航企业来说,安全=效益,企业应将安全意识的培养作为机务从业人员的最核心要求。对机务人员来说,守护安全是天职,责任意识决定安全的根基,良好的作风是实现安全的保障。

对于民航企业机务维修部门来说,可以通过结合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从安全、责任、作风三个方面来提炼出自己的机务精神。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通过发现老机务人精神闪光点,举行机务精神大讨论,进一步培育和丰富机务精神。完善的教育和培训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在新员工入职教育中引入践行机务精神大讲堂活动,可以进一步弘扬机务精神。对新员工的教育,具体可细分为:

(1)机务人职业道德教育――明确民航业、机务人职业道德建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结合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讲授机务维修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

(2)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教育――涉及与机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刑法》中的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及《民用航空法》《安全生产法》中的相关条文。

(3)机务作风的养成教育――挖掘老机务的典型案例,对机务精神进行广泛宣讲,以老带新实现机务精神的传递。

2.民航院校准机务人员对机务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民航院校作为机务维修从业人员的摇篮,是机务人才培养的首端,应从机务专业在校学生开始努力造就适应未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高素质准机务人,让机务精神进入校园,生根发芽。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机务维修类专业为例,在机务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实践:

(1)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将“新生入学教育”“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校外实习”纳入课程体系。在“新生入学教育”课程中把安全教育作为大学第一课。在“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课程中着重结合机务维修中的真实案例和民航法规讲述安全对于民航的重要意义。在“校外实习”课程中,让每一个机务专业的学生进入机务维修企业一线,接受机务精神的熏陶和洗礼。

(2)建立基于行业标准的准机务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通过组织行业专家论证,凝练出具有行业特色和学院特点且师生员工认同的“机务精神”,通过举行机务技能大比武、民航知识竞赛、机务大讲堂等活动,让学生铭记机务精神。

(3)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目标,积极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他们将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心理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纳入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课程,营造具有民航特色的校园育人环境,提升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敬业精神、诚信品质、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体做法有:将32字机务精神写进教室和实训车间,解读机务精神制定64项学生行为准则,打造民航企业文化长廊,组织学生到机务车间参观,等等。

四、结语

总而言之,民航机务维修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备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优良作风的高技能人才。民航企业和院校培养出职业素质好、安全意识强、作风严谨、专业技术过硬的机务人是建设民航强国的人才保证,需要全行业、全体从业人员和各民航院校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篇7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对接的基本载体。近年来,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民航行业高职院校与航空公司等民航企业建立了“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校中企”、“企中校”、产学研一体化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顶岗实习、招生就业、科研培训等领域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但当前的校企合作关注点集中在生产技术层面,校企合作针对校园文化与民航企业文化的融通对接的举措不多,校企文化对接多停留在物质层面,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差甚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企文化融合层次浅

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九元航空有限公司、广州宏城通用飞机维修公司在学校实训基地放置直升机、设立公司文化宣传栏,仅仅是在高职院校建立了民航企业产品、文化展示区,实现了校企文化在物质层面的融合,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和经营理念基本上没有渗透进校园。

2.在校学生缺乏感知企业文化的机会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行为规范条例等制度文化的建设,都是围绕着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构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体系中,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文素质,高职院校学生很少机会感知民航企业文化,不了解民航企业员工的职业需求。

3.缺乏系统的顶岗实习考评机制

顶岗实习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之一,是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技术和企业文化的重要环节。目前,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考核,注重教导学生如何学习企业生产技术,没有建立系统的考评机制去约束学生遵守企业管理制度,激励学生去了解民航企业文化,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二、在校高职学生对民航企业文化的认知现状

为了解民航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对民航企业文化的认知现状,笔者对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飞机维修工程学院的500名在校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大一学生170人、大二学生170人、大三学生160人,主要调查学生对民航企业文化的概念、特色认知现状,了解他们学习企业文化的意识和学习途径。

学生对民航企业文化概念特色是比较了解的。当学生被问到你是否了解民航文化,企业文化是什么时,只有12.58%学生选择不了解,绝大部分学生熟悉民航企业文化的安全、准点和服务特色。但学生主动学习民航企业文化的意识非常薄弱。当学生被问到邀请企业专家入校进行企业文化和技术讲座,你会怎么做时(A.学校安排了我去听,就去听;B.学校安排了我去听,有其他事就请假不去;C.自己主动申请参加讲座)?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选择B答案占该年级人数的比例分别为65.38%,36.56%和15.47%,选择C答案占该年级人数比例分别为13.29%,25.35%,68.23%。这表明大部分低年级学生没意识到民航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不重视民航企业文化的学习,而高年级学生会主动寻求机会学习民航企业文化。

为了解学生学习民航企业文化的途径,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1)你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民航企业文化的(A.新生入学专业教育;B.任课教师介绍;C.自己上网了解;D.师兄或企业朋友)?学生选择A、B、C、D的比例分别为20.19%,18.63%,32.75%,29.43%。(2)对于南方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飞机维修有限公司、白云国际机场地勤服务公司等这些民航企业之间关系,有多少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课时上给你们介绍过(A.50%以上专业教师;B.10%的专业教师;C.1~2个专业教师;D.专业教师从未提过),学生选择A、B、C、D答案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8.27%,42.35%,19.26%,1.12%。可见,大部分高职教师在课堂上一般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不注重给学生讲解民航企业生产体制,管理理念等企业文化之类的知识,在课堂给学生介绍民航企业文化的教师不到三分之一。

三、民航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策略

民航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要实现融通对接,高职院校必须继续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从校园环境规划、实训室建设、课程教学、学生管理和顶岗实习等各方面搭建校企文化对接平台,促进企业元素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各个层面的融通渗透。

1.在校园建立企业产品、生产和文化展示区

目前,校企共建集“生产、实训、培训”功能的产业园区,企业在校园内建立企业产品展示区、企业文化展示区是当前校企合作的一种主要模式。在校园放置企业产品、生产设备,设立企业文化展示区,可实现校企文化在物质层面的融合。如九元航空有限公司、广州宏城通用飞机维修公司已在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飞机维修实训基地放置直升机,设立公司文化宣传栏。同时,学校还可将建立优秀学生宣传栏区,介绍学生从毕业后转变成企业技术管理骨干的历程,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辐射效应。

2.营造具有企业氛围的实训教学环境

民航企业生产场景是行业文化进驻校园的重要物质载体,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是渗透企业文化的重要场所。将校园实训环境企业化,参照飞机维修车间的布置风格悬挂、张贴生产标识、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等,利用图片、警句、标语等努力营造职业氛围,使学生一走进实训基地,就能受到浓郁的职业环境的熏陶,从而缩短高职毕业生从学生角色向标准企业员工转变的过渡期。

3.实施企业化的实训教学流程

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是提升学生实操技术的关键教学环节。实训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学习民航维修实操技能,也必须要求学生熟悉民航行业的技术规范、操作规范、安全规范,在飞机维修实训过程中养成严格按工作单操作、工量具正确使用、清点归还、安全维护的习惯。学生进入实训场所要穿工装、实训教学过程模拟企业上班一样。学生实训操作达到一定水平后可生产企业真实的产品,力求学生的职业素养达到企业员工的标准。

4.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定势,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校企文化要实现良好融通对接,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定势,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理论课教学,理论教师只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不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的教育,校企文化要融通对接,理论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穿插讲解企业的管理制度、生产文化。同时,高职院校应采纳各种有利于企业元素渗透到校园的教学模式:如学校可定期邀请优秀企业专家入校作培训,给教师和学生介绍企业生产管理、民航文化特色和最新生产技术;在新生专业教育中邀请已在民航企业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回校做专业介绍;增加一周的专业认知实习,该课程可组织新生参观校中厂和外部相关民航企业,让学生刚入校就对民航企业的最新生产技术和民航企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5.构建基于企业管理理念的学生管理制度

目前,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体系中,学生日常管理主要由辅导员负责。要将民航企业员工管理理念引入到学生管理中来,民航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必须走出去,鼓励辅导员进入民航企业实践,学习民航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进而在企业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高职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点,构建学生管理制度,实施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管理。

6.建立以企业文化和生产技术为中心的顶岗实习评价机制

学生实习内容重点在企业设备操作、生产工艺熟悉上,校企双方未能有意识地教导学生去认知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管理制度、员工行为规范和企业核心理念。民航高职院校应与民航实习单位联合起来,共同探讨构建以企业文化和生产技术为核心的顶岗实习评价机制,激励指导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熟悉民航企业生产技术、感知体验民航企业文化。

篇8

一、引言

目前,民航机务人员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实践培训、在岗培训,理论培训采用课堂教学方式,实践培训在模拟维修环境进行模拟维修操作培训,而在岗培训是在飞机维修现场进行,但是由于维修成本以及维修安全的要求,学员在岗培训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以参观的形式进行的,因此在培训结束后,学员对飞机结构、操作以及工作过程了解甚少。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减少培训成本,在理论培训过程中引入虚拟维修,将实践培训与在岗培训过程中部分内容转移到虚拟操作中。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民航机务人员的培训转入以模拟机辅助教学为主的模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需要在维修现场进行的维护训练操作转入虚拟维修系统,大大降低培训成本,避免培训过程中出现工作失误,提高飞行安全。当前世界的虚拟维修模拟器主要有美国Aerosim Mechtronix、加拿大CAE以及法国Faros三家公司,虚拟维修系统涵盖机载系统,按照空客公司和波音公司的数据包提供的系统设计文档进行仿真建模。但是,这些虚拟维修系统的采购与维护等成本巨大,不适用于教学过程中。本文提出的机载电子系统教学素材库以民航行业需求为导向,分析目前主流机型(例如B737NG、A320等)的机载电子系统逻辑,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实现机载系统原理、基本操作等内容,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适用于课外自学机载系统的相关知识,方式灵活,大大降低了维修模拟机的教学成本。

二、民航维修培训关于机载电子系统内容的需求分析

机载电子系统的教学内容的制订应以民航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民航规章要求的专业知识为着眼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适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覆盖下延伸工程技术应用的内容和关键点。因此机载电子系统教学素材库建设内容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的应用,引入专业基础课程理论,实现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纵向链接,达到理论和实践统一。

(一)基于民航法规的机载电子系统培训需求

民航作为国际性运营行业,从机载电子设备的设计到机载电子设备的报废整个生命周期都必须满足国际通用标准,作为机载电子设备使用和维护者的培养也不例外。在机务维护领域,所有维护工作必须遵从飞机注册国的民航规章与标准,我国范围内的飞机维护人员资质要符合CCAR-66部的要求,民航培训机构在培养机务维护人员时要满足CCAR-147部的要求,这些民航规章的制定必须遵从国际规范ATA-100。因此,机载电子系统素材库的建设内容,必须符合CCAR-66部、CCAR-147部和ATA-100规范的内容要求。综合各民航规章总结民航飞机的机载电子系统主要包括:通信与监视系统、导航系统、飞行管理与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以及机载维护系统,如图1所示。

(二)机载电子系统教学素材库内容设计

通过分析机载电子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操作逻辑等内容,总结任何电子系统都是由输入输出接口、电源管理、核心计算机等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输入接口实现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等输入,包括来自导航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的无线电模拟信号、来自飞行控制系统控制机构的离散信号、来自控制面板的数字信号等内容。

输出接口以灯光、音频、数字显示等方式将机载电子系统参数、状态等内容呈现至机组人员,包括控制面板的各种状态灯、飞机各站位的声音提示以及驾驶舱电子飞行仪表系统的显示等内容。

电源管理实现仿真电子组件电源供应以及系统通电逻辑,实现各种电源供应状态的仿真。

计算机是机载电子系统的核心组件,在通电正常情况下,根据输入接口的信号,生成输出信号,其中包括正常信号处理、故障处理以及自测试逻辑。

三、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教学素材库设计

(一)虚拟仿真对象建模

虚拟维修仿真对象建模主要包括几何建模和物理建模两个部分。

1.几何建模。首先通过3dmax、Creator、AC3D等三维视景建模软件构建机载系统各组件的外观,在设计与实现中按照机载系统实际尺寸进行构建,实现三维的几何模型,然后通过OpenSceneGraph系统实现几何模型渲染,该系统支持VRML2,AC3D,DXF等不同3D文件格式,使呈现出的模型与实际机载系统各组件外观相近,达到真实感官效应。

2.物理建模。物理建模准确反映机载电子组件的物理运行状态和物理特征,仿真机载电子组件在不同外部环境和电源条件下的正常和异常操作。机载电子组件功能复杂多样,依赖的物理原理也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研究对象建立相应的组件仿真模型,利用数值方法来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分析机载电子组件,分别从组件输入输出接口、电源接口、故障处理逻辑接口、自测试逻辑接口、音频警告接口和系统功能接口等几部分进行物理建模,实现真实飞机环境中机载电子系统运行状态的复现。

(二)三维虚拟场景生成

基于虚拟仿真的机载电子系统教学素材库系统采用一台计算机、一个显示器、音箱等组成,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仿真驾驶舱的仪表系统显示、各控制面板的模拟操作、电源跳开关的闭合状态、头顶面板操作与灯光显示灯内容。(1)计算机是系统控制中心,包含几何模型、物理模型、系统工作逻辑等内容的仿真以及信号源的模拟,计算机对模拟信号源以及来自于其他系统的模拟输入进行处理,生成输出信号,分别与其他系统接口、显示输出、音频输出等相连;(2)显示器实现驾驶舱各仪表板显示以及控制面板、电源面板的操作,显示器所呈现的仪表、控制面板等按照实际机载系统的位置进行仿真,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驾驶舱仪表、系统操作等相关内容。

四、结语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机载电子系统教学素材库系统呈现出以下特点:

1.系统能够直观呈现机载电子系统的显示、布局以及操作,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展示实际机载系统的相关内容,学习效果较好。

2.占用场地较小,解决了实习场地不足的问题。仿真系统采用一台电脑与一个显示器组成,比传统的维护训练器的体积大大减小。

3.维修成本很低。由于采用了仿真技术,实际维护过程中仅需要解决软件的bug以及部分硬件出现的问题,相对比维护训练器维修成本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李妍,崔永利.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信息技术,2006,(11).

[2]王晨.高校教学素材库建设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12).

篇9

一、引言

航空机务维修工程是应用多学科知识,从事复杂系统的运行、维护的工作,内容涵盖相关理论、工程技术、技能、规范、流程、人为因素等,维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及航空公司的经济效益。随着民用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要实现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转变,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这要求学生不仅应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更应注重对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航空机务维修人员而言,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传统实验教学体系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根据民航发展对航空工程机务维修人员的实际需要,建立适合民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是一项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二、建设背景

目前,民航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是与航空企业的实际脱节,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需要,为企业提供满意的“产品”。中国民航大学作为国内民航特色专业门类齐全的唯一高校,在硬件设施及专业教师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实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不能很好地满足民航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1-5]。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综合改革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造集系统性思维养成、工程实现意识锻造、创新精神激励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训环节探索国际合作、企业参与的工程训练模式,建立了天津市航空电子电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民航大学历来重视实验教学改革,2011年,学校了《中国民航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到2020年基本形成凸显中国民航大学特色的以工程应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树立“大工程观”为理念,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着力提高学生工程实验能力。多项举措从不同的侧面与角度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和建设,对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建设思路

遵循“面向机务工程实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基于CDIO工程教育的航空电子专业实验体系的建设思路,是构建层次完善、结构合理的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航电一体化实验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团队协作、环境意识的综合培养,加强学科交叉和特色专业综合,借助航空机务专业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实验教学和科研协同发展。新的实验体系体现了以下特征。

1.构建航电一体化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层次和类型,以飞机系统基本构成和原理—飞机电子电气设备单元设计—飞机电子电气系统测试、维护与综合应用为主线,建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单元到系统,涵盖知识、能力、素质,航电一体化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在学科专业设置综合化的条件下,探索提高实验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柔性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2.基于“大工程观”,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工程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提高学生综合工程能力为宗旨,调动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理念上淡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的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实现原理、方法、应用的有机结合。

3.加强学科交叉和特色专业综合,借助航空机务专业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实验教学和科研协同发展,建设国内领先的航电实验室。加强实验教学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使跨专业知识在天津市航空电子电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实验平台上完成系统性实验教学。将科研成果与特色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研发先进系统性特色专业实验实训装置,构建航空电子维修模拟环境。充分开放和共享专业实验实训资源。凝聚校内外各方力量,建立航空维修专业校外实习基地。

4.建立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的考核机制和管理体系。建设系列课程下的实验技能综合评价机制,按逐级达标要求,建立多元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对学生的实验理论、基本技能、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更为客观的评价。将个人能力考核与团队成绩相结合。

四、建设内容

1.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航电一体化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该体系面向一个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一条主线、集成四大类实验。

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和服从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之上的实验教学任务。该任务紧密围绕飞机系统基本构成和原理—飞机电子电气设备单元设计—飞机电子电气系统测试、维护与综合应用这一主线,并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航电一体化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归为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实验和行业实践四大类。按照实验阶梯型层次规划和设计,配置了课程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行业综合维修实训。航电系统综合实验和综合维修实训则建立在网络互连的平台基础之上,打破专业壁垒,构建的开放式实验项目。

突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密切关系,构建了以实验目标为导向、实验内容为载体、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层次清晰、目标明确。实验内容与科研和工程应用紧密结合,并注重其趣味性、工程性和探究性。突出系统级实践训练和新技术实验,实验体系设计如下:(1)层次一: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包括电子专业基础课程中各课程对应的实验环节,是专业基础性实验,一般作为验证专业基础理论的实验阶段,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2)层次二:专业实验。从这一层次开始逐步体现了CDIO工程教育思想。专业实验包括航空电子、特色专业课程的课程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以及涵盖航空电子、电气、机械和发动机的综合维修实训。通过综合性强的实验项目设计,培养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实地构思、设计、实现与操作的工程实践应用与团队合作创新能力。专业实验教学注重工程实践训练,特别设计了综合维修实训,从制作电子钟、飞机防撞灯控制等小系统的基本工程技能训练到特色专业课程实验,再到综合维修实训。(3)层次三:创新实践实验。创新实践实验主要给学生提供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创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创新实践实验室,学生开展创造、创新活动,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制作竞赛和智能车竞赛等活动,并参加科研课题的申报及研究。通过加大对实验室的开放,建立科学的课外活动体系,与课内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以工程观学习专业知识,从系统观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专业知识体系。由课题需求引导学习、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良好地掌握相关的课程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层次四:行业实习基地。行业实习基地利用校外机务维修资源,建立天津航大雄英行业实习基地,其内容涵盖从飞机电子、电气各系统原理、构造、运行性能及其维护技能实习等多个环节,其中尤其强化了特色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和有效的专业维修基础实习和系统维修实习环节。

将工程实际贯穿于学生的教育培养,促使学生带着工程问题进入针对性的学习,增强学习的兴趣。在学生的入学阶段树立工程创新意识,对他们整个培养阶段的创新能力和成就极为重要。民航机务工程师维修技能的高低关系到维修人员能否尽快上岗,能否达到维修质量,是尽量减小维修差错的关键。在认识实习阶段,要强化行业及对人才需求的综合能力要求,除了有很重要的工程实践技能之外,还要学生了解航空法规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对机务工程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

《机务维修实践》课程是与民航维修联系最紧密的实践课程。同时,《机务维修实践》课程的培训内容按照民航局CCAR-147法规技能培训标准制订。具体实验室建设如图2所示。

2.考核方法与实验成绩评定。(1)实验过程结构比例考核方法。为使综合性实验的考核环节贴近工程实际,尝试改变以往以实验态度和实验过程为主,评定实验成绩的方法。在考核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课程专长加以考核和评价,依据学生的兴趣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实验项目报告、设计评估等形式,学生也可以自评、互评等方式实质性地提出实验过程考核结构比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成绩评定,自主建立起对学习和生活的品格的塑造,实现育人的目标。(2)团队(与个人贡献)加权考核方法。由团队共同协作完成的实验教学项目,采用新型的答辩考核方式,由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组成课程考核委员会,对学生的课程进行加权考核。考核委员会对团队角色贡献予以评价,得出每个学生实验的总评成绩。实验实训项目和开发创新实践项目的阶段工作研究报告,亦可以作为课程考试部分成绩或设计性实验、综合维修实训成绩等。

总之,评价方式的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是相配套的。大部分课程的成绩应由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做实验的质量、实验报告等几部分组成,合理和综合安排实验实训整个过程的各项成绩所占的比例,突出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克服困难完成实验。实验中既提倡小组合作,又鼓励他们独立研究。

五、结束语

在天津市航空电子电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良好环境下,经过三年多来中心教师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实践教育教学思想,重构了实验课程体系,更新了教学内容,主持了9项省部级教研项目,发表了多篇论文,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有的建设成果及优良的天津市航空电子电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体系建设历时三年,实践证明在下列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1.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普遍提高。例如:学生利用本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的资助,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创新实验室提供的条件完成多项科技项目制作,设计方案新颖实用、富有创意,说明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后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有进取心,综合应用已学知识,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学生自主选择开发课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如学生参与的自行研制的教学设备,已用于本专业综合课程实验中。

3.优秀学生自愿参加老师科研活动的人数明显增多。在近年举行的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本专业学生获得多项全国和赛区的奖项。

参考文献:

[1]马庆龙,李赵红,朱明强.大学生创新型实验室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4):86-87.

[2]石光明,王松林,周佳社,等.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4):28-30.

[3]肖看,尹仕,严国萍.创新型电工电子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79-82.

篇10

在我们学院高职教育近几年发展的基础上,针对特色专业的发展,谈几点看法。

1 坚持并优化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培养目标

我们学院制定的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从事航空机械、电子设备的维护、维修技能,初步掌握航空机械、电子设备故障的分析、排故方案设计及实施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服务面向军队装备系统和国防工业系统等相关的大型企事业单位以及民航系统的相关单位,从事航空机械、电子设备维护和管理。根据近几年民航的迅速发展和我们学院航空机电维修专业毕业生应聘去向,培养目标有所调整,重点向民航系统倾斜。

学院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航空机电维修技能人才培养特点,教学要求加大实验、实践、实训比例,教学内容主动契合航空机电维修产业发展的需要,适应民航及航空维修的发展。形成人才培养特色定位准确,有利于专业建设的持续性发展,应继续坚持和进一步优化。

2 优化教学模式,强化教学管理

转变教育观念,狠抓实践教学,切实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从传统的偏向学生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针对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对实践课程要求较高,应继续完善以综合实习、课程实习、维修实习及专业实践技能鉴定为主线的实践环节,编写完善实践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及讲义。在实践课程的组织过程中,强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每个实习环节都具有针对性,能够解决以后工作中的具体实际问题。例如维修实习以飞行的四个阶段为基础,要求学生掌握飞行前、飞行后、再次机务出动准备及机械日的具体工作,再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维修实习的内容,Et后学生在机场实际工作时就能明确机务维护的各个环节,较快的进入适应工作环境。在实践课程的考核中,尽量模拟机务维护的实际情况,设置可恢复性故障,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实践课程的教学和考核的操作性进一步增强,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水平。

根据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培养目标和生源实际情况,逐步改革传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切实从重知识考试、重学科标准转向重就业能力、重社会评价,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客观的试题库,避免考试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的情况发生,注重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的一致性。

3 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改革

近几年,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发展较快,为适应用人单位及市场需求,应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更新的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实用知识和前沿知识,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例如,在航空机电维修专业航电方向增加了《雷达原理》、微波通讯》两门理论课程,并相应增加了两门课程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对飞机雷达系统及通讯系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满足了民航系统对机务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的竞争力。

同时应根据国家民航执照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使学生在以后的考证过程中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增强学生岗位竞争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潜力。目前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航空机电维修专业规划教材满足了这一要求,学院教学内容应参考这套教材,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修改。学院在航空机电维修专业机械方向选用了《航空材料》、《飞机构造》两门教材,并将增加《航空电气技术》课程的设置。通过这些调整,满足了学生参加资格考试的需求,同时弥补了机械方向专业学生对航空电气基本知识缺乏的客观现实。

4 优化教学队伍及专业管理队伍

篇11

我院从2007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全院机务技能大赛,规模越来越大,参赛人数逐年递增,竞赛内容不断丰富,已成为组织良好、比赛项目多元、竞技效果明显、有一定影响力的赛事。目前技能比武已经成为具有师资培养、师生交流、校企交流、教学改革研究等多功能平台。本文通过总结以往技能比武的经验,阐述针对飞机维修专业逐步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培”、“以赛促学”的教学特色的探索过程。

一、飞机维修专业技能比武的意义和特色

我院于每年6月份举办飞机维修专业技能比武,截至今年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从效果上我们不难发现,通过技能比武可以在团队精神培养、专业技能提升、促进师生交流、促进教学改革、加强校企联系、选拔优秀选手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意义。

1.促进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学生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象,学生能力的提高是培养方案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通过比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参赛学生对机务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从而间接反映出我们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为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评价体系等提供了有价值的平台。

2.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建立了非常完善的题库,题目的等级分为基础和综合两个部分。基础部分包括的是基本技能部分,比如打保险、常用工具识别等。综合部分主要是系统部件拆装和系统故障排除,这部分的内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现场应变能力、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比较好地贴近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

3.促进校内多方的交流

师生同台竞技是我院技能比武的一大特色,在比武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跃校园的学习气氛。在比武期间我们邀请学院相关部门领导现场观摩,让他们掌握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情况,便于加强制度建设帮助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

4.促进校企交流

邀请企业领导和专家成为技能比武的专家和裁判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然后对现有比武细则进行改革,使细则日趋合理和成熟。企业的专家参与比武过程可以增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认识与交流,展现本校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企业招录我校学生的意愿,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我们利用现有平台积极与企业合作举办了多期在职人员的岗位比武大赛,比如南方航空公司和白云机场集团公司等,先后在我院举行了全国性的技能比武。我们的部分教师也被邀担任裁判和专家组成员,对于提升我院的技能比武水平以及促进校企交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性作用。

5.形成选拔优秀选手的平台

以校内机务技能大赛为平台,选拔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学生去参加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机务技能比赛,拓宽学生在民航业的视野,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二、比武细则的介绍

制定完整和可操作性强的比武细则是成功举办比武竞赛的关键。在每次的技能比武之前我们都成立领导小组专门研讨比武细则的相关问题,成员主要由教学线和学管线的骨干教师组成,分院院长和书记亲自主抓。教学线的教师负责完成专业技术性的工作,而学管线教师则是负责完成组织方面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已经摸索出一套比较完善的比武细则。

1.比赛分类

比赛按照飞机维护过程中机务工作的特点,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个人赛——通过机务基本技能与飞机系统维护的实操题目,主要考核学生个人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团体赛——在飞机或者发动机上设置2到3人才能够完成的综合性项目,考核参赛学生团结协作、迅速和保质地完成任务的能力。

2.内容设置

比赛项目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来设置,既有不同专业特定的项目,又有跨专业统一的竞技项目。内容主要以各专业的机务基本技能为主,如《自制简易抢答机》、《飞机线路捆扎》、《飞机蒙皮修理》、《角铁锯缝》、《飞机紧固件保险》、《常用工具识别》等;也有飞机系统的内容,如《涡轴发动机部件拆装》、《B-737机轮拆装》等;除此之外,更有体现学生业余爱好、平时积累的《自制飞机模型比赛》以及《机务小常识抢答比赛》。

表1 比赛项目设置

比赛项目 参赛专业 时间

制作简易抢答器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 2小时

飞机线路捆扎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 30分钟

飞机蒙皮修理 飞机结构修理专业 2小时

涡轴发动机部件拆装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 40分钟

B-737机轮拆装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 60分钟

角铁锯缝 机电、部件、特设专业 2小时

飞机紧固件保险 机电、部件、特设专业 30分钟

常用工具识别 所有机务专业 30分钟

自制飞机模型比赛 所有机务专业 60分钟

机务小常识抢答比赛 所有机务专业 60分钟

注:其中,《B-737机轮拆装》为团体项目,3名参赛者为一组进行同台比拼。

3.评分人员与评分标准

公平公正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客观产生的一种需要,是举办任何性质的比赛所追求的基本原则。因此,比赛裁判组成员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并避免老师作教过的学生的裁判。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的搭配比例为2:1,个别项目甚至达到1:1,从而确保了比武的公正性。经历了六年大赛的累积,目前已经与企业共同建立了专家库,以方便校企双方举办技能比武时能够资源共享。

评分标准和评分过程主要参考CAAC-66部机务执照考试的模式,比赛评分标准以评估单模式为主,每个操作步骤都划分了详细的得分标准,方便裁判员根据参赛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分。评分过程裁判只是负责扣分,不负责计算分值,最终得分由记分员负责计算。

4.奖项设置

每个项目分别取前三名,并颁发获奖证书。此获奖证书可作为学生找工作时提供给用人单位的材料,以展示其个人能力,提高其找到理想工作单位的成功率。对于成绩优异的同学,再经过选拔之后,指派专业老师进行专项培训后,可获推荐代表我院参加全国性或世界级的机务技能大赛。教师奖项同样取前三名,并颁发获奖证书。取得第一名的教师可以获得等同于年度教学质量优秀等级,评职称可以优先推荐。

三、取得的成果

随着六届技能比赛的成功举办,我校从当初缺乏内涵的技能比武,到成功搭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培”的平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在师资培养层面制定了“以赛促培”、“以赛促改”、“以赛促教”的激励机制。我校鼓励教师与学生们同台竞技,获得优胜的教师可等同于当年的教学质量评比优秀等级,在评定职称方面获得优先推荐的权利。这样既能鞭策教师尽快熟练掌握技能,成为了培养教师的重要补充途径,又能从某种程度上检验自身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改革的实施。

在学生层面制定了“以赛促学”的激励机制。作为一项最直接反映学生专业技能的比赛,技能比武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除了获得相应的奖金、奖状之外,还会在其毕业实习课程中获得加分,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专业能力。如果参加全国性技能大赛获得奖项的学生,还可以获得抵消学分的优惠政策。

2.建立了完整的流程和竞赛题库

国内许多高校都举办过各自领域的技能比武赛,有许多值得我校借鉴学习的经验。在将外校的成功模式与我校自身特点融合的过程中,建立起了带有自身专业特色的机务比赛流程。

为了更好地贴近实际工作要求,在举办第一届技能比武之前,我校就邀请了企业专家联同我校的骨干教师,建立起了机务技能比武题库。经过六届比赛的积淀,技能竞赛题库又发展为针对不同专业的子题库,包括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发动机维修、飞机部件维修专业的题库,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的题库,航空地面设备维修专业的题库。在每次比赛前,会邀请企业专家对比赛的题目进行审核,确保每个比赛项目的可行性与实用性。而在每次竞赛后,又会组织各个专业的骨干教师,针对竞赛中所遇到的问题,对题库进行修改和完善。

3.建立与企业联系的长效机制

我校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共建技能比武平台的协议,邀请企业人士参与技能比武活动中,为顺利举办技能比武打下扎实基础。一方面,聘请企业人员作为我校的客座教授,通过定期来我校当裁判的方式指导竞赛和教学的相关事宜,同时邀请教师们到企业一线获取教学素材,形成良性互动的交流环境;另一方面,邀请企业领导对技能比武进行观摩指导,促进了企业领导对我校教学的认识,使他们更了解我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从而更愿意招聘我校的毕业生,形成了良好的校企人才长效合作机制。

综上所述,技能比武是一个非常值得重点打造的平台,已经对飞机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产生了良好影响,有利于推动课程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特别是在教师培养、教改课题研究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引导和推进的作用。另外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形成规范操作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都是难得的平台。

参考文献

篇12

一、重视基础训练,强调钳工在工艺流程中的作用,突出其“特殊性”

钳工操作对技能要求很高,只有具备了基本操作技能,才谈得上对工艺流程有所了解,对机械制造才会有整体认识,比如划线、锉、锯、钻、錾、攻丝、套扣、装配、维修等是钳工的基本操作内容,也是钳工加工的基本特征,其加工手段灵活,加工精度可以达到机械加工精度,并且操作方便,成本低等等优势在机加工中有着其他工种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部分教学内容最好借助实物进行讲解,且在实际操作中将各种具体操作方法与其他工种加工方法一一进行比较,突出其特殊性,使学生从思想上对钳工的基础技能训练加以重视,通过他们的亲自观察、体验和感受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这种教育方式是他们容易接受的,比枯燥的理论说教效果好得多。实习方式和内容上也要有所改变,主要以指导性示范教学为主,以启发和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学习兴趣。

二、激发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创新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因此激发创造性思维是我们金工实习教学的重中之重。钳工作为手工操作的工种,更有独到的优势走在改革的前列,要改变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与手段,采用指导性、提示性和启发性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打好基础。为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尝试改变沿袭多年的头与螺母的加工,通过广泛征集资料,设计与制作了几种很有新意的课件,可根据实习专业及实习天数的不同进行选择。如:简易书夹、手虎钳、飞机机模型等。其中,书夹的结构较为简单,可供见习性实习的班级使用,课件涉及所有的基本操作过程,而且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设计,任意改变底座与夹板的形状,很容易提高他们的实习兴趣;飞机模型结构较复杂,一般5人一组协作完成,此课件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创作欲望,通过一系列零部件的锉、锯、錾、画线、钻孔、弯曲、铆接等基本操作,最后进行装配、修饰、喷漆等工作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此课件能全面地体现钳工的加工特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初步体会协作精神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手虎钳的设计是按照实物按一定比例缩小而成的,在实习中,可简化其中某些复杂部件的加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基本掌握手虎钳的工作原理,了解主要部件的结构,特别是它的基本传动原理,对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很有帮助。实践表明,通过课件改革,学生对钳工的实习兴趣大幅度提高,主观能动性增强,实习效果明显好转。

三、适应市场需求,开阔视野,重视工程素质的培养

篇13

一、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建设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是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对于民航行业院校来说.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更为重要。根据这一认识.该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是积极争取民航总局支持,选送教师出国进修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学位水平和师资队伍的“双师型’’比例。近年来,该院先后派遣了9名教师到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进行MBA专业学位学习,选送了30多名教师到美国加州SIEERA学院参加FAA执照和FAA签派员执照的培训和考证。二是通过中外合作教育项目,每年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到加拿大合作院校免费进行专业课程培训。自2001年开始,该院已分5批选派了33名专业教师出国培训。外派教师专业课程的培训,不仅快速提高了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增强了教师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能力,使该院“双语’’教学课程达40多门,全英文原版教材专业课程高达54门;而且扩大了培训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了专业教师国际化教育理念与教育教学能力,获得了跨文化的国际交流合作经验与能力。三是积极做好外籍教师的聘请工作。不仅每年保证聘请一定数量的外籍英语语言课教师和外籍英语专业课教师来校任教,而且保证外籍教师人数和学生人数同时呈递增趋势。目前,来该院任教的加拿大、英国外籍教师已递增到19人,占全院专任教师的11%左右。“双师型”教师、外籍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各占一定比例,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国内教师骨干层、出入有序的外籍教师流动层、一定比例的企业兼职教师补充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创新中外合作教育模式,培养国际化的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历史赋予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出发点。作为中国民航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应将培养具有国际专业水准的民航高技能人才、提升毕业生在国际民航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为己任;基于此,该院选择了中外合作办学为国际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创新多途径、多渠道的中外合作教育模式为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发展策略。

1.“中加”联合办学模式。此模式为国内2年、国外1年的“2+1”合作教育模式。2000年,该院与加拿大圣力嘉(Seneca)学院首次合作,开办了“2+1”模式的“航空乘务与旅游管理”专业。2002年.“2+1”模式扩充到“电子工程技术”和“飞机发动机维修”专业,合作院校则由加拿大圣力嘉 (Seneca)学院扩充加拿大卡纳多(Canador)学院。 2004年,“航空乘务与旅游管理”专业在2003年试点的基础上,改革为“3年直通车”的“2+1”模式,即将模式中最后1年的国外留学教育改在国内完成,采用原版教材由“加方”教师全英文授课;“电子工程技术”则由一个专业方向扩展到计算机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专业方向. 2005年扩充到8个专业方向(包含计算机程序和网络技术、通信、控制、电缆等),培养层次由“2+ 1”专科)扩充到“2十1”(专科)和“2十2”(本科)两个:“飞机发动机维修”专业则由一个扩充到2005年的四个专业(新增专业为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机电结构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

中加“2+1”合作教育模式的实施,不仅使该院“航空乘务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出国门.不必花赞巨额学费就能享受国际化教育,获取与出国学习相同的中外两个学院颁发的大专毕业证书;而且使“电子: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能根据自身特长、爱好和相应条件,出国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学习、或选择“2+2”模式就读国外本科:机务工程系的出国学生则可选择参加FAA(美国联邦航空局)执照考试,合格者可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飞机维修执照。

目前,该院中加“2+1”模式的合作专业已由 2000年的1个扩大到2005年的6个,年招生人数由151人扩大到1080人,占学院年招生总数 1956人的55.2%;在校生人数由151人扩大到 1694人,占全院在校生总数4199人的40.3%;出国留学人数累计四届106人。涉外专业学生无论是招生人数,还是在校生人数,均呈逐年快速上升的比例趋势发展。中外合作教育模式的创建,不仅使该院合作专业快速形成品牌效应,而且使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得到迅速提升。

2.中外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此为该院引进国外(合资)企业设施设备资源,共建校内实训——培训基地,进行职业资格技术技能培训的一种合作模式。鉴于民航业的国际化属性特征,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备较强的英语阅读、交流能力,而且必须及时跟进、掌握国际民航业的最新技术、最新标准和最新规则。

基于此,该院一是与亚太教育系统(集团)有限公司的加太语言培训中心合作,双方以资金,品牌、场地、设备、设施、生源及数码语言系统等知识产权作为投入,筹建中加语言学院;针对“中加”合作办学专业部分英语水平短期难以达到小国要求的现状,以通过“托业’’考试为办学日标,确立了股份制的中外校企合作培训模式,,二是利用中国大型航空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具备世界航空业的先进技术与设施,在企业员丁职业技术培训方面均有一套完整体系的优势,主动与广州飞机维修公司(GAMECO)、珠海摩天宇飞机发动机维修公司(MTU)合作,并以联合培训协议为纽带,根据企业培训需求,共同开发培训课程,对员工或毕业生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截止2005年底,该院已为企业组织了20多期的职工培训.培训人数累计6000多人次。三是联合广州飞机维修公司(GAMECO),与香港中国飞机有限公司,香港职业训练局属下专业教育学院合作,对香港飞机机务人员、民航雷达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执照培训和“雷达工程师”培训。现已组织了三期香港电机机务人员的执照培训、一期“雷达工程师”培训。

3.中外校企合作订单教育模式。此为该院与中外合资企业联手,按照企业人才质量标准与岗位技术技能要求,合作进行量身定制的—种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满足首都及国际民航业快速发展对飞机维修人员的需要,2005年,该院和北京飞机维修公司(ARMECO)进行了定向北京招生,“订单”进行“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学历合作教育的洽谈。双方约定,从专业定向招生的组织宣传,到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及学生的实训实习,考证与就业,企业全程参与竹理。学生前2年在该院学习专业及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第3年在企业进行岗位资格培训和顶岗实习,若考核合格则直接被企业录用。H前,按双方约定招收的2005级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60名北京新生已顺利入学就读。

三、推行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打造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区别是高职教育具有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属性。我国入世后,在世界经济发展生态圈里,中国经济与各国相互依存的关系更加强化,国际标准、国际惯例将成为中国经济运行、发展的总规则;更加频繁的国际交往中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劳动者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也使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同国际接轨成为必然趋势。这些.都要求我国高职教育的“双证书”与国际通用的资格证书接轨。为了顺应这一要求,该院自转制后率先在人才培养中实行了双证书制,即将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列入教学计划,将证书培训、考试内容引进相关课程,以保证毕业生在获取相应专业大专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一个以上国内或国际通用岗位资格证书。

此外,该院还参照民航国际交通管制标准、飞机签派的FAA标准、JAA(欧盟地区/英联邦国家)标准、以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IATA/UF TAA、IATA/FIATA、标准规定,通过与国外同类院校、合资公司的合作,积极争取行业授权在学院建立岗位资格培训、考试中心。

经过努力,该院现已获得了多种行业岗位资格证培训、考试单位的授权,先后成为中国民航总局委任的“中国民航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培训和考试单位、“中国民航航空运输客货销售人业务”培训和考试委任单位、“国际航空运输协会(1ATA)国际客运(货运)销售人”授权培训和考试单位、“国际航空运输协会(1ATA)中国BSP(开帐结算计划)”授权培训和考试单位,同时也是“剑桥商务英语(BEC)”培训单位授权的“托业(TOEIC)考试报名咨询站”,“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考试点,“思科网络学院”培训考试点,中国商业技师协会授权的“全国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站”。

这些具有国际、国内岗位资格培训机构的授权设立,不仅使该院应届毕业生中持有“双证”比率高达85%,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而且使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境外。

四、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启示与思考

(一)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启示

总结该院中外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可得到如下启示:

1.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高职教育的主要特色是实践性环节比重大,教学设施设备投资大,教学资源消耗大;尤其是属于“三高一快”的民航行业高职教育,设施设备资源依赖性更强。因此,走中外校企合作办学之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既是高职教育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广泛积聚国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质量,快速提升高职院校整体办学实力水平的重要举措。

2.是建设师资队伍的一条捷径。要建设一流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而通过中外校际、校企交流与合作,可以使教师在出国进修学习的过程中,快速提高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扩大国际视野,了解专业前沿发展动态;通过中外校际合作办学外派教师的出国课程培训,可以使派出教师既以学生身份直接插入班级听课学习、参加专业实训实习.又以教师身份参加合作院校专业教研组活动,无距离地和国外教师交流教学体会,商谈教材处理和教学的组织安排,熟悉原版专业教材内容与教学的重难点以及与之配套的实践环节与示范技巧,为回国后使用全英文教材授课,实施双语教学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外籍教师的来校任教,可以便中方教师不出国门就能学习国外教师先进的教学思想,感受异域文化精髓,提高跨文化的国际交流合作经验与合作能力;通过教师国际岗位资格证书、培训资格证书的获取,可以使中方教师及时掌握行业国际技术、国际标准、国际惯例与国际规范,提高专业改革、课程创新能力;同时,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的建设水平。

3.是打造专业品牌的核心手段。行业高职院校的发展取决于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现实和前景,而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专业岗位能力标准是否符合行业企业的实际要求,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是否具有国际化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决定行业高职院校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该院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赢得社会及行业企业的认可;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依靠行业专业优势,借鉴国外合作院校专业开办经验,得益于及时掌握国际行业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和关键岗位能力标准,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拓展专业方向,从而较快地树立起专业品牌形象。

4.是保证“双证书”教育质量的坚实基础。该院“双证书”制教育的成功.关键是正确定位“依托产业、产学结合、双师双证、国际通用”的办学目标,使毕业生能及时掌握国际先进技术技能、国际规范和国际标准.针对性地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化教育培训的结果。

(二)中外合作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坚持与优良教育资源合作,注重长远成效。高职院校中外合作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入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解决自身办学定位不准,教学设施设备资源不足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在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应对合作方的办学资质、师资力量、专业优势、实践特色、教学方法、管理模式、考试体系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选择有可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优秀院校进行合作办学。

2.要坚持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合作方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一定要坚持本国文化和教育方针,不能因为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发达就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从而不分良莠全盘接受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而应该根据本国、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选择性地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办学经验。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方面,尽量做到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标准,适应国际惯例,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在师资队伍、教材、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则要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办学契机,培养锻炼师资.引进国外优质原版教材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在人才培养上,则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党的教育方针,探讨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切忌放弃本国特色而“东施效颦”。

3.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能因我国高职教育历史短无多少成功经验而妄自菲薄,认为国际化就是向发达国家输送留学生,或到西方发达国家考察学习,或引进国外资源进行合作办学;而要以我们的特色优势、专业品牌,使“请进来”成为吸引更多高水平的外籍教师来校任教,访问研究;吸引更多国外、境外留学生来校学习;吸引更多高水平学校来校合作办学和吸引更多的外企来校投资;要使“走出去”成为选派更多的教师出国学习培训,参加更多的国际学术会议;还要使我国优秀的高职院校、品牌专业、优质培训办到国外去,挤入国际高职教育培训市场,使中外交流与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使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得到国际承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接轨。

4.创新管理制度,做好中外合作的管理工作。高职院校中外合作教育的开展,外籍教师来华任教,给合作院校增强了办学活力,但也提出了管理上的新课题。创新中外合作教育管理制度,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使中外合作教育以高起点迈步、规范化管理、健康化发展,是保证合作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首先,要选择有双赢效益、有发展潜力、有合作条件的优质项目作为合作载体;二要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参照国际惯例,对中外合作项目进行规范管理;三要坚持外籍教师的聘用质量;要按照一定的招聘条件,通过广泛的国际招聘,引进一定数量的优秀外籍教师来校任教,避免合作学校成为国外观光旅客的周转站,锻炼外籍教师跨国教育的加工厂;四要注意做好外籍教师在华工作期间的协调管理工作。应将外籍教师纳入本校教师的整体管理范围之内,在生活、工作上尽可能地创设优良环境,但在教师岗位职责的规定上应与中国教师同样要求,在教学规范上一视同仁进行管理,使外籍教师逐步适应由优惠待遇向国民待遇的角色转化,以避免媒体所反映的“中外合作办学已经进入提高‘外方’质量阶段”的现象出现,从而保证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