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预防医学教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预防医学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预防医学教学

篇1

    首先是教材改革,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所使用的预防医学教材实际上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压缩版,教材内容落后于实际工作需要。据报道,就我国当前预防医学知识的现实需求对该领域专家及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一线的医生(共计22人)进行访谈的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最需要和最缺乏的业务力量是既精通临床又熟悉预防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在“环境与健康”方面,52%的社区临床医生对居室内空气污染感兴趣;“营养与健康”方面,65%的调查对象对特殊人群的营养、营养与疾病感兴趣;其他感兴趣的内容70%的被调查者集中在老年保健,尤其是老年人的居家安全、慢性病的三级预防等方面[1]。因此根据临床的实际需求,对大专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保留本学科的基本内容基础上适当增加临床工作者感兴趣的内容,删除陈旧的、理论性太强的内容,并吸收与临床相结合的新知识。

    3改革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预防医学教育以传承专业知识为主,不少教育内容脱离现代科技和临床实际,教育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学习兴趣差,知识面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弱。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钻研教材、精选内容、突出重点,尝试更新教学观念,改革和探索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问题式教学许多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3]。授课教师根据所讲内容,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主动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而得出结论。如传染病防治部分内容,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以提问方式复习,以艾滋病为例,重点讨论如何应用三级预防原则和措施开展防治。让学生既掌握了传染病防治,又引发了对传染病防治的思考。

    3.2案例式教学在预防医学课教学中,案例讨论最能提高医学生的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是提高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方向[4]。如在食物中毒的教学中,可以给出几种食物中毒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中毒类型以及如何防治。在临床医学大专《预防医学》中学生以为最难学的莫过于医学统计学内容,并且在学习阶段意识不到统计学的实际用处,到工作中要搞科研写论文才知道其重要性。对医学院学生《医学统计学》教学调查结果显示[5],在理论课教学方面,60%以上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具优势,几乎所有学生认为理论课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实验课教学,一半学生认为最好能上机操作,并参与实际资料的统计分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实际案例,从而使授课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学习率和构成比时,我们给出实例,让学生发现其不同点,然后进行概念的讲解,增加记忆,最后找有代表性的统计学误用两概念的,让学生集体讨论,使概念学习与运用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知识的应用能力。

    3.3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在教学中突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实用。预防医学的重点内容就是环境与健康,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的关系以及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因素与健康中,教会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稳定情绪,有利于健康,以及如何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实现自我保健、家庭保健等。在饮食与健康中教学生如何制订自己的食谱而做到合理膳食,或安排一次实验课教学生如何制订一份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食谱。

    3.4融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上教学资源等,制作课件时结合教学内容增加最新的新闻、图片或案例等信息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利用现代化科技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开设实验课统计学软件操作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篇2

一、临床专业留学生预防医学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1.预防医学理论课程内容抽象,不易理解。预防医学课程主要包括常用统计学方法、常用流行病学方法及疾病预防控制等内容[4]。作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预防医学课程部分内容概念抽象、不易理解,例如常用统计学方法相关的内容。如果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这些内容的掌握和理解通常比较困难。而如果学生对理论理解不够充分,在实际过程中应用预防医学相关知识时更会感觉无从下手。2.存在语言交流障碍。巴基斯坦、印度等亚洲国家和非洲地区是我校临床专业留学生的主要来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英语口语或多或少带有不同程度的地方口音,且留学生由于来华时间短,汉语水平普遍较低,使得实践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的语言交流障碍。所以在授课过程中难免紧张和不够自信,进一步加大了预防医学实践课程全英语教学模式下师生间的语言交流障碍。3.管理欠完善。由于不同地区的留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使得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不同,普遍缺乏课堂纪律观念,课间实习纪律涣散。此外,留学生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因此,只有针对留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理论导入+案例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

1.课前准备。首先,选择英语基础较好的青年教师担任授课教师。要求所有青年教师有独立撰写发表英文文章的经历或曾在英语为母语国家留学1年以上,从而保证授课教师能够无障碍地与留学生进行交流,克服语言问题。其次,通过参考英文原版生物统计学《PrinciplesofBiostatis-tics》、预防医学《epidemiology,biostatisticsandpreventivemedicine》等教材,再通过在网络上搜索到的更多的参考资料和指导书籍来进行认真、充分的备课。最后,将实践教学中所用到的案例和练习题在上课之前发给学生,方便学生作为实践教学课堂上的参考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课后复习和考试。2.课程内容设计。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预防医学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我们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常用统计学方法设计的统计学软件应用(SPSS,StatisticalPackagefortheSocialSciences),第二部分是针对其他预防医学理论知识设计的案例分析,总计28学时。SPSS软件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为理论导入+实践操作,即首先对理论课已讲授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导入本次实践课内容,然后进行SPSS实习,培养学生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每次讲授时间尽量不超过50分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学生在练习期间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以帮助学生掌握每节实践课程的内容;每节课给学生留练习题和作业题,并且要求学生下课前通过自己的学生机终端上交,更好地督促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和作业,避免抄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发现问题,以便在下次课前对这些问题进行个体化辅导和强化。通过这种授课模式,既能让学生系统学习SPSS统计软件,又能通过软件的学习,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主要是针对预防医学课程的其他理论知识设计的实践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为理论导入+案例分析,首先同样是对理论课已讲授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导入本次实践课内容,然后阅读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具体、形象的实践过程帮助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理论课知识。教师每次理论导入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分析讨论采用案例阅读-以问题为基础进行讨论-总结三段式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对案例进行预习,课堂上案例阅读时间不超过30分钟,然后各组学生就提纲中若干问题及实践案例推选代表发言,阐述本组学生观点和看法。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负责启发和引导,主要起控制讨论的节奏、协调各组之间关系的作用。每次课堂给学生留作业并要求当堂上交,以便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通过这种授课模式,既能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通过分析讨论,促进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3.考核方式的多样化。针对医学留学生的特点,本课程采取多样化、灵活的考核方式。由于留学生普遍缺乏纪律观念,因此在预防医学实践课程的考核中,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20%,这有效督促了学生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课堂提问和发言占总成绩的10%,提高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作业占总成绩的70%。这种考核方式注重学生每节课的表现,既合理对学生进行考核,又能有效督促留学生的课堂纪律。总之,留学生的医学教育与国内医学生比较,有其明显的特点,因此,针对医学留学生及预防医学实践课的特点,总结出一套适合于本学科医学留学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更好开展医学留学生的教育,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作者:李云 武英 赵丹丹 任琦 范红敏 胡泊 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

篇3

在教学中,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往往认为预防医学与以后的医疗工作关系不大而缺乏学习兴趣,忽视课程学习。因此,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树立群体预防观念,认识到医务工作者不仅需要诊断治疗患者,同时也要参加人群的预防保健工作,研究促进健康的方法。而预防医学正是相应的一门学科,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热情。

2.1加强案例教学

生动形象的典型案例恰当结合教材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加深感性认识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讲述中运用我国著名流行病学家何观清教授所进行的实例“痢疾噬菌体预防痢疾的实地观察”不仅能化繁为简,利于理解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法,而且还可以指导实践,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并正确应用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法。

2.2运用多媒体及动画演示

在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加上更形象生动的Flas演示,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可以给学生留下直观清晰的印象。如统计学中t分布运用Flas演示不同自由度的t分布曲线图形,这比直白的讲述和固定的图片能让学生更直观明了的掌握t分布的特点,从而起到更好辅助教学的作用。

2.3注重课堂讨论与小结

在教材中很多内容通俗易懂,相对比较枯燥,如果恰当引导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不仅可以化乏味为生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每一次课注重课堂内容总结。因为理论课的课堂小结往往归纳概括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便于学生学习复习和理解记忆,而且小结也可以起到承上启下,衔接下次课主要内容及提示预习内容的作用。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总结,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化与巩固。有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可以起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3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篇4

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发出“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通知,90年代教育部又在“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专门设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所以各大高校就开始了对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生进行了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研究,并将其投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对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开设了预防医学的课程,但是,由于此课程面对的是非预防专业的学生,所以,对从教教师是一种考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现状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不可以将其与专业的医学生进行同等的教学,需要把握一个度。但是,由于这不是医学生所学的本专业,许多学生认为学习这门知识也不能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就不是很明显。

2.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专业教学与实践的措施

2.1选用教材是要严格

对于非预防专业的学生的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预防观念、群体观念环境观念有所认知,进而是他们形成良好的预防观念与思维。因此,这就对教科书具有一定的要求,所选的教材的内容必须是在非预防专业学生的接收范围之内的,还需得到国家卫生与教育部门认可才可以。不得随意选用网络上的没有认证商标的教科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非预防专业医学生的教学质量。

2.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对非预防专业学生的教学是新开始的教学课程,所以,该学科的教学的各个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没有完整的、固定的教师团队,大多数都是从预防专业里借调过来的教师,或者是从校外聘请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也就是说,非预防专业的教师的流动性很大,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加强非预防专业教育的师资团队的建设很重要。因为,具有结构合理、水平高超、相对固定的师资团队是提高非预防专业的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

同时,还要做好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的监督工作。一方面,要让参与教学的教师进行集体的备课、试讲与教案的编写,这样可以让教师就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共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从教师的试讲中寻找出教师在讲课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的改正,确保非预防专业医学生的教育的质量;硕士论文另一方面,要求校领导或者是教科研的人员进行听课,监督教师在课堂上对非预防专业学生的教学,并给予适当的评价与指导。还要求教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不断丰富非预防专业教学领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完善教学模式的创新。

2.3增强学生的对预防专业的重视

要知道,对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进行预防专业的教学使为了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为他们着想。但是,许多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因此,就要提高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的预防专业的重视,让他们认识到这门学科对他们的重要性,只有这样,非预防专业的学生才可以认真的学习这门课程,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地提高非预防专业医学生预防专业的教学质量[3]。

2.4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

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让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把所学到的专业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相应的社区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医学预防专业对他们将来的从医道路上的重要性,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以此为未来的工作中做好铺垫。

总之,要通过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教育,让这些医学生建立起疾病的预防理念,增强学生的群体健康意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完善的稳定的师资团队,采用科学的、适当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时,还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与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才可以不断地提高我国医学团队的整体素质,才能做好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工作。

参考文献:

[1]郭爱民,魏守刚,路孝琴等.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研究,2004,7(7):459-460.

篇5

1认识预防医学的战略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医学分为三个学科,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而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内容广泛,与临床医学相比,有比较显著的特点:如工作贯穿疾病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工作对象侧重与健康人群,研究中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未来的临床医生,不仅仅要求能承担临床医疗工作,精于医术,同时应能够胜任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服务的工作,尤其是当前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最需要和最缺乏的既精通临床又熟悉预防的临床医学人才,对于《预防医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的先决条件。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疾病预防意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向家人、朋友宣传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为进入临床为患者服务奠定基础。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转换为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种形象、生动、贴切的表达方式,使教学过程简单、清晰、准确,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而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灵活,适合在教学中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补充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充分利用互联网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如环境污染的经典事例,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与健康等,触目惊心的画面信息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教学内容充实而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与合作的重要形式。其信息量大、可高度共享、迅速搜索、快速传播等特点,成为教师利用国内外广泛资源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信息,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进行学科交叉及渗透的重要方法。有益于教师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篇6

1.2.1准备阶段首先,教师要设计TBL教学课程,依据教学大纲,确定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掌握、熟悉、理解和了解内容),认真准备测试试题等。在授课前一周,教师告知学生要预习的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在课前根据问题充分预习教材,以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准备发言PPT等方式进行学习。期间,教师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引导其学习方向,可指导学生讨论和发言稿的准备工作。

1.2.2实施阶段每组学生代表在课堂上以演讲方式讲授课程内容,并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再由老师作简单小结。老师应对学生有疑虑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并与其一起找寻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问题和全面思考问题。同时,老师要补充学生遗漏的知识点,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学生讨论和老师总结结束后,利用预先设计好的测试题对学生进行知识测评。测试内容是预习内容的要点,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形式来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以保证学生能基本掌握课程内容的知识点。

1.2.3评估阶段课程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课堂测试试题进行评分,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两组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从而评估教学效果。

1.3统计对于学生成绩可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别。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评分结果显示,TBL组的课堂测试平均分为(9.36±0.62)分,而对照组的只有(8.05±0.83)分(总分10分)。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成绩发现二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放调查问卷39份,回收39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通过初步的TBL教学改革,高达82.05%的学生认为他们对TBL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结合自身情况作出选择,该调查问卷对今后的预防医学教学改革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结果见表1。

3讨论

篇7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微课

预防医学是由环境与职业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预防医学和医学统计学三大部分共同构成的一门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由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组成,二者相辅相成,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补充。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宜轻视,只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探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预防医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一、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的重点已经开始由以疾病为主转向以健康为主,工作的重心也逐渐向医疗、保健、预防、康复靠拢,与此同时,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在这种形势下,社会更加迫切地需要大批同时兼备疾病和健康理念,能融会贯通预防、保健、康复等多学科知识的全科型医学人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宜轻视,只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探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预防医学的整体教学质量。而传统的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医学的新进程和新标准,因此,通过进行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来培养更多符合医学发展要求的综合性素质的人才,是当今时代下的必要之举。

二、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具体方法

1.明确教学目的以及更新教学观念。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加强实验教学环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验设计思路、分析数据及独立思考能力。教学观念应从传统的实验教学到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的实验教学,教学目的应该要更加明确,为今后的医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建立新的与工作岗位相结合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势在必行。教学过程中,应该用最新的案例且应与生活或工作密切相关,如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因此达到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目的。

3.更新适合学生的实验教学模式。首先,采用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传统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主要是在课堂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压抑了课堂的活跃氛围。因此,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我们提倡微课的应用,微课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视频加上音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微课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微课的含义以及制作流程。所谓“微课”,就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比如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精简教学的一种授课方式,具有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视频为微课的主要载体,主要记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中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录制视频阶段、添加素材阶段、编辑阶段、美化阶段、生产视频、保存文件七个流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适合于个性化、深度学习的学习者,能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更有利于于移动学习时代的背景下知识的传播。简而言之,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作为一种典型的泛在式网络学习资源形式,以其短而精的授课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微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微课在新一代的教学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微课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原则。(1)精简精巧。因为微课主要是针对几个知识点或者是对几个概念进行的教学,它的时间一般控制在五到八分钟,最长不宜超过十分钟,那么微课的内容划分得精细、语言表述得简洁明了就成了基本的要求,即通过精简清晰概括的文字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内容,掌握知识点。除了精简之外,微课的设计还应做到精巧,毫无疑问,精巧的视频会吸引学生的眼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具体生动。每一次的微课不仅要有导入,还需要和结论,除了需要具体的教学内容外,还应做到主题清晰、结构完整。微课中的具体内容往往会采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将一些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实践,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微课的传达表述形式也需要做到灵便,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制作一些视频画面的设计,层层推进、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将教学的内容贯穿融合于具体生动的微课之中。

四、微课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准备。课前的准备不仅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环节,更是必备环节。结合具体的教学工作,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的计划确定下来之后,那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随之了然。此时,教师便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来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而制作出相应的微课精美视频。课前准备不仅是老师需要做的工作,还是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做了充足的课前准备和分析工作,学生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中对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和理解学习,而教师同样也能从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种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和领悟程度。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优化改进教学方案,更有助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难点的问题来做出详明的解答。

2.课堂教学。整个教学环节的焦点落在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把学生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所遇到的不懂的疑难问题收集起来,再在教学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解先前所收集的疑难问题。结合专业学习的特点、学习内容的适应性以及教学本身的特点来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所能运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情景这一环节的设计。整个教学的过程应遵循“导入、讲解、总结”的普遍原则。

3.课后思考及评价。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来进行思考并改进,还可以登录课后互动平台来进行反馈教学,进而完善微课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也有机会再次观看微课,来温习所学知识点和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对于课堂上未能理解的内容进行再次的思考与推敲,完成课后拓展练习题,以此来巩固所学的内容,及时掌握知识点。其次,课后习题应少而精,并且要与上、下知识点连贯,方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进行和反概括和思考,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进一步做好微课的完善改进工作。五、结束语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基础学科的实验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微课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从出现到应用,就以其趣味性、简洁性等一些优点受到了教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将微课应用于高校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教师完善教学方案、丰富备课资料,而且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五、结语

综合而言,把新型教学方式———微课深入到课堂,应用于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改革中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微课建设能够深化学生们对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知,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辅相成,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预防医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社会和各医疗机构供应合格的预防医学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光武,余跃生,林先燕.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5,28(2).

[2]史莹.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J].医药前沿,2015,5(11).

[3]林溪.高职教学改革中微课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5,(11).

[4]雷云龙,张莹,张春冬,朱慧芳,李轶,卜友泉.微课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3).

篇8

2.加强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坚持“教学一科研一服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正如基础医学的教育需有相应的专业实验室,临床医学教育应有相应水平的教学医院一样,预防医学的教育也必需有其实践场所。因此在城市或农村建立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加强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战略教育的需要,也是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加强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对学校医学专业如何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探讨的不多。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了“教学一科研一服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正确处理好三者间的关系,取得了较好效果。①在“教学一科研一服务”相结合的问题上,坚持教学和科研应眼务于社会和人群健康的需要。社会和人群健康的需要来源于社会调査,为此我们深入到市区多所中学,了解学校卫生工作现状及需求情况,初步拟定出有待研究的课题。其中有些问题出乎我们预料,如调査发现,不仅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常见病防治(如龋齿、视力低下、脊柱弯曲等)是学校卫生工作需要常规研究的课题,而且校方还提出了诸如青春期健康教育、青少年不良行为干预(如吸烟、饮酒)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初步调査使我们在教学内容和科研选题方面开阔了视野,并在几年的实际工作中对本市青少年健康和行为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系列研究的专题包括:青少年血压及影响因素分析;初中学生视力低下及影响因素调査;初中学生龋齿及口腔卫生习惯调査;中学生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査;初中学生性生理及性心理状况调査等。对调査中发现的患者(如龋齿、视力低下)及时给予矫治或建议治疗,并把研究成果及建议反馈给学校,用于指导青少年常见病防治及不良行为干预。如在调査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先后就如何预防青少年高血压、龋齿、近视及如何控制青少年吸烟等问题向校方提出过建议,这些建议深受老师和学生家长的欢迎,有的学校主动提出与我们建立固定联系,协助他们做好学校卫生工作。②周密安排实践教学全过程,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根据现行教学计划,学校医学专业的实践仅2周半,这期间除完成一项专题调査外,还需讲授一堂卫生保健课。要使短暂的实践教学获得最佳效果,带教老师必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组织协调好专题调査的每一环节,使学生有充分实践的机会。经过周密安排,多数学生在专题调査结束后都能独立地撰写出具有相当水平和学术价值的调査报告或研究论文,实际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篇9

1.2摸清基本现状以找准改革方向

很多学校在前几年就应经进行了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而且改革之后有很多学生已经走进了工作岗位,为了更好的掌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学校也对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教师和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中还采取了电话网络和座谈等方式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讨论,很多人都认为,当今进行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大的,在当前的教学体系当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课程设置得不是十分合理,通常都会出现中断的现象,同时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体系,这也对教学效果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其次是开设课程的顺序存在着非常强的不合理性,在很多专业课进行的过程中,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还没有展开,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无法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是临床教学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临床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不是非常的细致,学生实习的时间也相对较短,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也非常的多,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也很难得到非常细致的教导,这也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这样实习结束后效果也并不是十分的明显。

1.3巩固深化和提高前期课程体系的改革成果

学校在预防专业改革之后已经收到了一定成效,在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收货了很好的效果,所以为了能够让这次改革的成果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巩固,以便更好的对突发的事件进行有效的处理,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还需要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出新的教学体系的优势,同时也促进了我国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

2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

2.1合理调整和设置

相关课程和教学阶段新一轮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是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参考《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对现行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对于培养目标和要求进行新的定位,对于课程和教学阶段进行新的组合和论证,根据社会需求增加相关的课程,精简或浓缩部分传统课程,从而形成了新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除了传统的必修课程外,大量开设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公共卫生教育;大量开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课程,既包括公共卫生领域的交叉,也包括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专业课程虽然在学院开设,但有2/5的教学任务南疾控中心的教师承担;理顺授课顺序,如卫生毒理学提前开设;开设科研方法学类课程,如医学科研方法学、卫生经济学等;临床课程和实习更具针对性,现场实习时间从第期的11月提前到9月且增加2周时间;进一步改革毕业设计实施方案,并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确定导师。

2.2强调专业理论课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规律修定教学计划,同时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配套的教学大纲,强调专业理论课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求所有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方法学类课程增加软件实习比例。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既突出重点又融人大量信息,既便于课堂学习又便于课后复习和整理笔记,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突出应用性实验教学

开设综合性实验预防医学本身属于应用性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至关重要。新课程体系的课程安排基于社会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实际的工作需要,并与学科的发展紧密结合。教学采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以选修课程为主的方式。借助学院实验中心整合不同学科教学资源,开设综合性实验,突出现代先进技术和学科前沿技术,教会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论文。拓展学生的实验技能,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10

每学期实验课教学内容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抽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开设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必要性、实验内容的合理性、对任课老师的满意度、学生的个人收获等方面。65.39%的同学认为实验内容合理;91.65%的同学对指导老师表示满意(表1);36.76%的同学很喜欢开设综合性实验;49.02%的同学认为理论课和实验课联系紧密(表2)。在学生收获方面,大多数同学认为学会了用统计学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用卫生学方法和临床医学知识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快速诊断和三级预防,以及如何撰写和。通过五年的实验教学改革,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发表了两篇省级期刊论文:《三种不同类型教室采光及照明的状况分析》和《新居装修后不同时期室内空气中TOVC含量的卫生学评价》[1,2],取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成果。

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学生实验过程中过于依赖参考文献的信息,没有独立思考问题,对知识点的运用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不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还有部分学生预防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相互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3]。有不少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表现为死板的照搬老师提供的信息完成设计性实验方案,更有甚者上交的作业将网上参考文献的内容抄写了一遍。还发现有些学生不独立完成实验内容,而且仿照他人的实验报告,少数个别同学既不查阅参考文献,也不亲自动手做实验,只等着同组的其他同学完成,坐享其成。纵观其他医学院校发现,实验教学资源缺乏,实验教学经费紧张也是实施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困难之一。

篇11

任务驱动法;案例法;统计学;教学改革

医学统计学是指利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相结合对医学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统计推断的一门方法学,这种方法在医学专业中应用十分广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和进步,许多医学科研工作者对医学数据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分析,并借助计算机和先进的统计软件完成了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这些科学研究在分析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运用了医学统计学方法。因此,对于医学生来说医学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来说更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且在整个医学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基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及毕业后仍要长期的使用,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法,比如案例法、任务驱动法或两种教学法相结合等,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的概念

任务驱动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要以学生学习情况和知识接受能力以及课堂上的知识反馈的效果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任务驱动就是给定一个特定的任务作为线索,巧妙地把教学内容在完成每步任务的同时加入进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学到教学内容,有方向、有目标地学习,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保持学习的热忱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是自己通过思考和探究发现问题,然后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心得,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完成各个任务,随着任务的逐个完成学生的学习信心倍增,且充满成就感,这些都将成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动力。

二、案例法的概念

案例法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其实就是针对每次课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导入并分析已经发生了的实践案例,讲解蕴含的统计学知识、方法和原理,通过实证研究的案例结论阐述遇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案例法的概念来看,案例教学法具有非常强的实际应用性,是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而传统教学方法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所以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理想。教学过程要遵循从典型事例中找到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找到比较典型的特征,然后发现事物的自然规律,从而使学生明白客观的物质世界。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存在不足,而案例教学法却恰恰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从而激励他们投入到学习中,这也正是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所在。

三、任务驱动法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一)实验对象、方法及步骤1.实验对象及方法。整群选取我校非预防医学专业(大三口腔专业)的4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共140名学生,将这些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75人,对照组65人,两组学生的基础学科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具有可比性。实验组的学生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设定一定的教学任务和情景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然后选出一个发言人代表发言小组的观点,最后进行总结。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经过教师讲解之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2.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步骤。首先要从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出发,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结合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分成了五大主要模块。即:统计描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与相关回归、科研设计模块。根据以上几大模块,任务驱动法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创建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任务和案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剖析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案例准备要充分。第二阶段是根据任务和案例进行研究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提供有效信息。第三阶段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总结学生所完成的任务结果和成效。这三个阶段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这种教学模式才是任务驱动的完整体系。3.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两方面的评价,一是从客观方面来讲,直接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期末测试成绩;二是从主观方面来讲,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满意度、认同感以及学习体验。4.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在满足独立、正太、方差齐的前提下两组间的差异比较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实验结果学期末用相同的试卷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验,两组学生的成绩比较如下:实验组的平均成绩为(90.24±7.73)分,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为(83.86±8.71)分,进行成组比较的t检验,t=4.62,P<0.05(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组为高。由此可见,实验组采取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果明显比传统教学法要好一些。而且通过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关于任务驱动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非常满意28人,满意37人,一般8人,不满意2人,非常不满意0人,即对任务驱动法教学表示满意的学生占86.67%(65/75),不满意仅占2.67%(2/75),说明大部分学生能接受并认可任务驱动教学法,仅个别学生表示因其不习惯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而倾向于传统教学。

(三)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思考1.任务驱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分析和循序渐进完成学习任务,不断在任务中搜集、学习相关资料和吸取经验,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引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学生参与了整个探究的过程,所以就更好地构建了自己的一整套思路,这个过程完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2.任务驱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经过实验研究发现,有的学生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更不愿意花费多一点的时间在探究知识方面。另外,教师方面若想顺利而有效的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就必须在任务设计、任务选择及课堂组织方面多下功夫,否则就是表面形式新颖但却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所以,要想切实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不仅要启发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努力尝试新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多搜集、整理教学案例,进行有效的课堂组织使学生融入这种新型的教学中并发现其中乐趣,在兴趣的带动下进行自主学习。

四、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实验对象、方法及步骤整群选取我校非预防医学专业(大三药学专业)的4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共135名学生,将这些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65人的实验组和70人的对照组,并且经过统计分析两组学生的基础学科成绩差异性不大(P>0.05),可以进行比较。实验组学生采取案例教学法,教师提供一个或者多个案例进行引导和探讨,结合教学内容小组间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教师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进行总结。在学期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测验和问卷调查。而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遵规循矩的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学期末采用与实验组同样的试卷进行测验。

(二)实验结果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和学习,从学期末的测验成绩来看,实验组学生的总体成绩水平在(86.42±9.53)分,而对照组学生的总体成绩水平在(78.22±10.65)分,两组进行成组比较的t检验,t=2.14,P<0.05(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成绩高于对照组,可以认为案例法教学更加能提高学生的统计学成绩。在学期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关于案例法教学”的问卷调查,87.70%(57/65)学生表示比较喜欢且能接受案例教学法,因为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动脑思考还参与课堂讨论,这种方式既有利于灵活掌握基本的知识和理论,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以及提高措施1.案例教学法的效果。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和期末成绩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统计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的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所以就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案例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能够教会学生在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选择多种角度和方法;此种教学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因为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互帮互助,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2.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案例的搜集工作自身具有局限性,数量不多的案例导致学生没有更加全面的示范对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准备不够充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下列措施来解决,首先是教师要尽量搜集更多的案例,而且是有代表性的案例来满足教学需要;其次是教师要将资料和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熟读资料和思考问题;最后是通过QQ群、微信群、邮件等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等。我们相信只要措施得力,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就会逐步被解决。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法教学和案例法教学都能够提高学生的统计学成绩,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虽然这两种方法目前在使用中均存在一定困难和局限性,但只要我们努力克服并做出调整,这两种方法都能给统计学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课题名称:本成果系锦州医科大学2010年校级教改课题“案例式教学法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10ZD001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施红英,黄陈平,杨新军,等.任务驱动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3):233-234.

[2]伍亚舟,易东,张彦琦,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7):635-638.

[3]王玖,孙红卫,韩春蕾等.案例+任务驱动法在医学生统计软件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1):153-154.

篇12

2让教学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

在现代医学的模式下,对病人身心的整体护理是适应时代的需求,不仅在临床上护理病人,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们贯输预防为主的思想,在发病前,发病时,甚至发病后期都要做好预防措施,阻止延缓疾病的发展,不仅在临床上能为病人减轻痛苦,也能为健康人提供预防疾病、健康教育、营养指导等各方面的咨询服务。这样让预防医学这门课程紧密结合护理专业,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因此,在教学中重点讲述疾病的三级预防、环境与健康、食品与卫生等这些章节,使预防医学在护理专业中更具实用性。

3互动式教学的应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由于部分高职高专学生素质水平较低,传统的口述讲授已不能适应教学需求,而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上,让学生们成为教学中的主角。比如,讲环境与健康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们收集环境的脏、乱、差现象,再自己阐述与疾病的关系,这样他们可能会发现这些现象就在身边,而更加注意要保护环境;讲劳动与职业卫生时,先让学生们向已经就业的亲戚朋友咨询有关工作上影响健康的因素,总结劳动过程中有哪些危险因素,再联想到以后作为一名护士在工作中会有哪些危险因素存在;讲食品卫生时,采取进入社区调查的方式,初步调查某个社区居民的营养状况等等。这些内容学生们都参与进来,会学得更主动、更愉快。

4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一直以来,由于预防医学和临床学科的性质有所不同,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如果一味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相对很差,导致不能很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知识。所以,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4.1问题引导是比较常用的教授方式,在上课前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带着问题在随之的讲授之中找到答案。在讲授中,也可插入新的问题以进入下一个知识环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就有一个寻找、学习知识的方向,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2案例讨论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预防医学本来就是一门拥有大众知识的学科,学生们都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科贴近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让学习更有乐趣。

篇13

随着社会经济及健康理念的发展,医学高等教育的任务并没有随之发生根本的变化,但教学模式的要求随之有了转变,对医疗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高等教育中的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医学教育模式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对于医学高专类的口腔医学专业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改革的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可以有从事口腔保健工作的基本能力。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口腔教研室2011年开始针对口腔预防医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案例法”的教学实验改革,并对该教学实验改革进行了评价,以期对今后口腔预防医学教学提供借鉴经验。

一、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择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1~2013级口腔医学专业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研究持续3年。根据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口腔专业专科教学课程安排,口腔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生在大二时开设了口腔预防医学课程。每届均有四个教学班级,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为对照组,根据口腔预防医学授课要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课堂讲授的方法学习。另外,两个班级按照“案例法”的教学方法,设为试验组。

(二)“案例法”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学生每4~5名分为一个小组,组员随机产生。案例教学法选定窝沟封闭为案例进行教学,然后,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询等手段搜集相关资料,并结合进课堂学习。各小组组内学生之间结合窝沟封闭的要求展开讨论,确定可行的操作方式,制订出具体操作计划。在这一环节,教师只需发挥技术指导作用,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自主完成试验。

2.课堂表现。每组学生在实验室按照既定的分组计划和操作流程进行窝沟封闭操作,全组同学轮流操作,规定时间为45分钟。操作流程按照窝沟封闭操作流程进行。在操作过程中一人作为助手,其余组员则进行观摩交流和讨论。

(三)评价方法

1.课堂评价。对试验组同学课堂现场做出评价,评价包括同组同学互评、不同小组之间评价和实验课教师评价三部分。组内同学互评评出本组操作效果最好的学生为代表参加小组之间的互评,最后由实验课教师评论全班操作效果做好及相对较差的。在同学互评阶段是由其他小组同学对被评小组同学的表现进行现场提问和评价,并指出优缺点。实验课教师只对结果进行点评。评分标准:操作过程中没有违反医疗无伤害原则、操作过程中是否遵守窝沟封闭操作的流程、对窝沟封闭材料和操作器械的了解以及窝沟封闭的效果。

2.课后评价。对于所有参加试验组的学生均参加问卷调查。问卷采取集中发放、当场填写、当场收回的方式。调查项目包括:(1)对今后的工作是否有帮助;(2)是否引起学习兴趣;(3)是否可以激发主动学习的动力;(4)能否提高窝沟封闭操作的能力;(5)是否提高了课堂活跃气氛;(6)是否对窝沟封闭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7)内容形式是否新颖。[1]

3.考核评价。对两组学生的最终考核评价内容包括期末考试和实习考核两部分:(1)根据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大纲要求,总分为10分的口腔窝沟封闭的考题设置于期末考试的试卷中。两组学生同时闭卷参加考试,试卷由任课老师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批阅。(2)实习考核分为口腔健康教育和临床窝沟封闭技术操作两个部分。

二、结果

1.课堂评价。对于参加试验的学生来说,“案例法”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同学们及时发现操作过程中的优缺点,促使学生在课堂前进行较为充分的准备,同学们对“案例法”教学方式认可度较高。“案例法”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窝沟封闭操作水平。

2.课后评价。对于“案例法”教学方式的评价才有课堂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问卷当堂发放当堂收回,其问卷100%回收,有效率达到100%。学生们认为“案例法”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并且形式灵活新颖,对于提高学生窝沟封闭的操作能力很有帮助,同时也可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考核评价。(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最终期终成绩和实习成绩表明,两组之间的期终成绩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口腔预防医学教育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2]。传统的口腔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大多数是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在实验课上照本操作,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还有的学生在实验课上马虎了事;还有一部分学生理论知识虽然掌握的还可以,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却是错误百出。因此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可以说是毫无帮助的。对于照本宣科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疗系口腔教研室进行了“案例法”的教学方式改革的尝试。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和教师的互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3]。期末考试结果说明“案例法”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实习考核时学生对窝沟封闭操作的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操作水平比对照组学生的操作水平要高,这也说明了“案例法”教学方式对学生操作水平的提高是有帮助的,同时也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案例法”的教学方式有以下几个优点:(1)可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记忆,锻炼其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2)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3)可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交流信息[1]。

总之,“案例法”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对于巩固所学的口腔理论知识也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符合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