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生综合素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思想素质,主要指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广义的思想政治素质包含着思想道德素质,它是合格大学生的最重要的素质。知识素质,主要包括科技知识素质和人文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主要包括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其中认识能力不仅包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包括我们所提倡的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它是大学生的首要能力。实践能力主要指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它是从事各类社会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高等教育能力培养的重点。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些素质,既各具一定的独立性和特色,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处于现代大学生这一整体之中。诚然,现代社会最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然而,创造性的前提是基础性、全面性。现代大学生要真正承担起社会和历史赋予的重任,必须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或者说德才兼备,一专多能。
2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
2.1 专业知识的缺乏和非本专业知识的忽视
由于受到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部分大学生形成了在单一专业基础上的单向、线型、平面、封闭、低功能的知识结构。具体表现在:看重专业知识,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狭窄,文理科分割严重,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缺少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修养;片面重视外语、计算机等实用技能性知识。热衷于考证过级,忽视了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打好基础。这种知识结构状况明显缺乏创新活力,也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2.2 社会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部分大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唯书本论或只是死记硬背,造成专业知识不过硬,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这使得他们适应社会能力不强,向职场过渡需要的时间加长,短期内难以实现“人职匹配”,同时也会增加企业培训成本。
2.3 集体感缺乏,工作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高等教育的扩招以及高校合并使得学生来源地更加复杂,学生间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地区差异显著;加之学生自我意识、私人空间意识强化等原因,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同学间交往通常小心翼翼;对集体的归属感和团结意识较为薄弱,在思想层面上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反映在行动上欠缺团结协作能力,这些大学生一旦进入工作单位后,也难以与他人相处,缺乏和谐的人际关系,影响团队团结协作。
2.4 人际交往能力的弱化
中小学时,几乎所有的学生、学生家长为了实现上大学、上重点大学的愿望,几乎耗尽全部精力专注在高考的分数上,这势必严重影响中小学生其它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尤其是交际能力的发展。许多中学生没有养成与别人进行良好交际的习惯,加上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惟我独尊的思想相对比较严重,而且当前的大学教育没有专门的针对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及活动安排,他们进入大学后,由于受到中学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习惯思维的影响,他们在大学时的交际行为相当程度上沿袭了以前交际习惯。因此当他们真正走上社会,被社会进行挑选,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时,他们中有一部分人不能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优势、才华等完全恰当地推介给
用人单位,从而失去了用人单位的挑选机会。
3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与途径
3.1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素质制约着人对社会的作用以及自身价值实现的大小,对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注重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规范、道德理想等知识的灌输,而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和道德人格为主要内容,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融会贯通,并以此为核心,从根本上扭转某些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发生的偏差,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其实现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3.2 培养多维性的知识体系
首先,在知识追求上,应朝多个方向伸展、广延,即讲求知识的广度、厚度、高度和深度;其次,在学习途径上,应是“立交桥”式,即有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自学和辅导的结合,加上产、学、研的结合,进而达到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学有创新的良好效果。为此,现代大学生对自己的素质要求,不能急于求成,一步登天,而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作出努力,以实现自身的、有限的阶段性目标;同时,又不能自满自足、固步自封,应着眼长远,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不断地超越自己,超越别人,超越昨天,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3.3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
学校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所以高校要积极举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讲座,使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激发激情。同时,高校还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社团文化建设,使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受到陶冶,培养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增强团队意识,使学生个性和社会相协调,更好地发展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多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4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培训
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计算机基础培训、网络知识培训、英语口语培训、公关礼仪培训等。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设立各类奖学金,对参加各类活动获奖的学生给予较大幅度奖励。同时,积极组织掌握各类技能和过级获证的特长生与广大学生进行经验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5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是聘请有关专家讲授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相关知识,树立尊重并热爱他人的理念,树立正确的处事观。二是要给学生干部、党员交任务、压担子,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与学校各部门的交往和协调的能力,放手让他们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完成一些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提高能力。三是开展一些社会活动,增加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面向社会、社区或个人的志愿服务、社区援助活动。同时,大学生应该增强人际交往在个人发展中重要性的意识,并配合学校、老师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锻炼自己,来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3.6 增强内因和外因的默契配合
从内因上讲,要求每位大学生都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具体应做到“三有”、“三会”、“三不怕”。“三有”,即有目标,有信心,有毅力;“三会”,即会做人,会做事,会创造;“三不怕”,即不怕苦,不怕难,不怕失败。从外因上讲,高校在教育思想和观念上,应实现“四个转变”:即由注重专业对口教育向注重综合素质教育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造能力培养转变;由单一培养模式向因材施教、注重基础之上的个性发展转变;由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转变。
总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与实践,不断摸索与创新,从而开辟
更多的途径,动员更多的力量,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建政.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9).
[2]王凤仙等.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研究[J].河南农业,2007.
篇2
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学生来说,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激励大学生沿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2];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发现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毕业择业和自我发展。对于学校而言,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为评定奖学金、评先推优和推荐毕业生就业提供客观依据,是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效果、评价人才的尺度之一;有利于学校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学校规章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2];有利于引导学生向学校培养目标逐渐逼近[2];有利于激励学校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有利于激励学校完善管理制度,促进高学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2]。
总体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不仅具有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量化评价作用,而且具有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积极作用呢?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思考。
二、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积极作用
(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是关键。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发挥增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关键。
1.建立有力的保障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有利于整合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是高校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已成为许多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一件大事,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合作与协调。作为大学生素质评价的有力保障,最为重要的是学校应成立以“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目标为前提的“人才培养委员会”和“大学生素质测评中心”,加强人才培养与素质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协调,解决人才培养与素质评价"两张皮"的问题。在人才培养上,要以市场为导向,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欢迎的人才,注重核心素质、核心知识、核心能力的培养[9]。“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应以高校学生处和团委等部门为主牵头,各系学工办工作人员及相关团学学生干部成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分支工作组”,具体负责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和评先评优工作的服务、监督和指导;各辅导员所带班级应该成立“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日常资料收集和每次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具体执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修订大学生综合测评标准,从而形成人才培养和综合素质测评协调有力的保障机制。
2.坚持科学的测评原则
(1)科学正面的导向性原则。它是指综合素质测评的指标、权重、标准以素质教育作为综合测评的指导思想,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让学生的品格、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养成与发展起到鼓励和导向作用[6]。导向性原则要体现它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的根本目的的方向性,体现使学生进入社会层面的时代化与照顾学生个性发展的个性化原则,兼顾能客观、综合体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性与层次性。
(2)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从实际出发,要切实可行,力求可比、可测、简易。可比是指评价对象之间或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之间能比较;可测是指该体系能获得足够的信息,使评价对象在这些项目上的状态进行量化描述方法更简易,具有可操作性[7],能反映学生实际的综合素质。
(3)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原则。评价方法的科学性,首先要规划制定科学的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并进行科学的简易化分解,避免某些指标过于原则、抽象和概括,尽量做到具体化、行为化。在具体实施评价过程中,要把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定量分析中合理运用定性方法,使量化指标的含义更清晰,在定性分析中充分利用量化手段,使定性分析指标更易于操作[6];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利用相对评价进行学生在集体中的横向比较,以凸现个体之间的差异。利用绝对评价分析学生个体现实与目标的差距,客观鉴定学生的发展状态。在实施过程中,还应逐步淡化相对评价,突出绝对评价的主导作用;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原则,利用自查自评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利用互相评价促进学生间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时代竞争意识,等等[6]。
3.设置合理的测评内容
评价内容的设计实际上是对大学生应具备素质的基本要求。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及其权重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它使学生明确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确定了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努力方向[4]。大学生综合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发展性素质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体现在政治表现、价值观念、集体观念、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劳动观念、文明修养、团结友爱等方面;科学文化素质,体现在专业思想、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实操技能等方面;身心健康素质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体现在体育课成绩、体质测试成绩、课外群体活动、良好的自我意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抗挫折能力、情绪协调和控制能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群众关系等方面;发展性素质,体现在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意识和执行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艺体育竞技特长、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选辅修情况及其他实践能力等方面。
综合素质测评要素集和权重集的设置,应基于以上素质协调发展的理念之上[4],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评价学生,这样评价的结果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状况。它对不同的学生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能够确切地了解自己与评价目标的差距,以促使其自我调适和不断改进。指标体系中要素集、权重集的设置应该在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事前做好测评方案及测评的宣传和资料的收集工作。
从测评工作来看,许多问题是由测评小组和学生对方案理解上的偏差所造成的,这固然有方案表达不准确、不严密的地方,甚至一些很明确的规定由于学生理解的角度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认识[8]。因此,在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前有必要由辅导员召开各班综合测评小组与班干部工作会议和全班学生班会,向同学们宣传和解释测评方案及测评工作的程序,这样既能避免产生误解,又能引导学生认识到素质测评也是一种教育。
由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在每学年初就应该进行综合测评方案的宣传,引导学生按照学校的素质培养目标发展,并安排班级综合测评小组和班干部随时、全面收集同学们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引导,而且有利于学校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在测评工作开始阶段,收集学生的学年或学期的综合素质自评小结,以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最后,全面收集资料以便充分有效地进行测评工作。
(三)过程中要做到严肃、透明、客观。
由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每次综合素质测评时,大学生都十分关心测评过程是否严肃、透明,测评结果是否客观。测评工作对高校学生工作十分重要。测评工作搞得不好,轻则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重则引发一系列问题,影响高校的稳定发展[3]。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严肃认真对待测评工作,同时增加测评工作的透明度,让每位学生都能及时了解测评情况。严肃认真对待测评工作,是保证测评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综合素质评价程序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即评价反馈决策执行监控评价的循环过程[5]。在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学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及各系分支工作组要随时起到决策与监控作用。对于在测评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内容要集体认真研究,谨慎决定,做到标准统一;对测评数据要认真核对,力求精确。测评工作同时要增加透明度,做到“三个公开”:一是测评工作人员要公开,由各班民主推荐产生;二是测评过程要公开,要不断接受其他同学的监督,及时纠正测评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测评结果要公开,要将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尤其要对每位学生加减分情况说明具体原因[3],使学生思想上能正确理解,心理上能舒畅接受,争取得到最客观公正的测评结果。
(四)正确运用测评结果,加强反馈、激励、引导和教育。
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不仅仅是作为评奖评优的依据和盲目地进行量化排名、加分和数据统计,还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品德、做人处事态度、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客观文字描述,对学生的优缺点的评价,对其发展方向的建议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评价和建议重新审视自己的表现和价值,做出新的角色定位,及时调整行为方式和心态,明确发展方向;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实践,有目的地优化和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应该在对大学生加以全面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奖励项目,根据奖项的评奖目的和评奖要求,有针对性地运用测评结果,按需所取。对于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学校应予以支持,可以建立单项激励机制,设立相应的单项奖学金,使受奖面大大提高,使学生的个性素质发展得到充分肯定和鼓励,建立“人人得赏识”的机制[4]。
篇3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8- 0108- 02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不仅关系到个人未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生存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兴衰和社会发展。
1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大学生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健康、智力、心理、道德、角色五个层面上。健康素质包括大学生的体力,精力,耐力,毅力等生命指标;智力素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等;心理素质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思想道德素质指的是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实现伟大理想的知识、能力、健康、心理、意志力等综合素质;角色素质则是指大学生要用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去领悟社会的期望内涵,使自己的角色规范贴近于社会期望,以此来指导自身的实践。
2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分析
三十多年来,尤其是进入大众化教育后,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社会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培养质量令人担忧,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与培养目标极不协调的现象。
2.1 思想道德水平较低
部分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缺失,并且由此引发的不良事件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小到乱扔垃圾,大到盗窃、杀人,这些都曾引起社会的大讨论。我们不能否认很多大学生的道德水准不敢恭维,只要到大学校园里一走,你就会发现道德失范的行为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满地皆是”。记得有位教育界人士曾经提出应在当今的大学校园中教授一些幼儿园里应教的文明礼貌行为,这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极大讽刺。
2.2 智力有余,用之不当
一位大学教师曾幽默的说过:“凡是能考上大学的同学智力都是不错的”。的确,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是佼佼者,智商是毋容置疑的。但这也引出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校至少有一门课程不及格的学生数占在校生数的五分之一,为什么每年有上百名学生因为成绩不及格而不能正常毕业?究其原因,不是当今教学条件不好,不是师资水平下降,而是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将大好时光用于上网、游戏上。
尽管大部分学生不存在考试挂科现象,但有不少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还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脱节,学生的应用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升,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一些用人单位负责人指出,大学生普遍不懂得知识的应用,招收他们后还要进行培训才能投入工作。所以,用人单位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而是青睐于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
2.3 个性十足,角色定位不准确,情商较低,社会适应性差
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每个人在这一系统中扮演自己独特的角色。社会分工需要人们都有一定的特长,只要术业有专攻,就能使自己在社会上立足。大学生既然当初做出了专业选择,就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培养专业能力,为将来在社会上立足奠定基础。而当今大学生在这方面做得明显不够:个性十足,不能正确定位,脚踏实地,而是好高骛远。大学生情商较低,社会适应性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经验告诉我们:21世纪需要的卓越人才是情商高的人才,而不是智商高的人才。在当今社会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能力差,是情商低的表现。当今社会是合作型社会,不懂得合作的人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2.4 健康意识淡薄,身心素质较差
当今大学生,享受着新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对自身身体素质的要求较低,热衷于室内电脑、网络游戏,室外活动较少,身体素质下滑。
心理素质脆弱,欠缺毅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是当今大学生的普遍现象。大学生自幼娇生惯养,被称为“草莓一族”,自立、自理能力甚差。进入大学后,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和教师的管理,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和动力。我校调查统计表明,2011年入校的近7000名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超过500名,每年因心理问题无法坚持学习而退学、休学的学生达50余名。
3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偏低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当从外部因素和学生自身两方面入手。
3.1 学校加强教育与引导,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针对大学生个性强、自理能力差的特点,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环节。我国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学生规模急剧增加,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教师在传道方面意识淡薄,学生辅导员明显不足,致使学生日常教育工作不到位,甚至失控。这是造成大学生素质下滑的重要原因。因此,从学校层面,首先应加强大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研究目前大学生管理方法,为大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其次,应当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
学校应当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为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环境条件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软环境主要体现在大学文化建设方面,硬环境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学习条件、休闲娱乐条件等,同时学校应创造机会,鼓励大学生主动地参加大学生科技活动,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 学生自觉加强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的培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学生自觉意识和自律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素质、潜能、特长、缺陷、经验等基本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自律是指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力。自律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为了表现所谓的“自律”而在他人面前粉饰、遮掩自己的缺点,刻意表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在赢得他人信任的基础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尊重。
大学生自觉意识和自律意识不够,是当今大学生管理困难,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力度,另一方面,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的自觉意识和自律意识。
3.3 增强学生道德素质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有才无德之人是社会上最可怕的人。学校应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运用传统文化的力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等,都引导着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各种义工活动、敬老院帮扶老人、无偿献血、参观人文历史景点等活动,都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进行公德教育。当代大学生总体上能够遵守社会公德,但无视公德的人还是不少。校方应教育、管理相结合,在普及公德教育的同时对违反公德的学生适度惩罚,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3.4 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群体所受压力重重,包括学业,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部分心理脆弱的大学生难以承受,休学、退学现象习以为常,这说明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然告急。
学校加大心理咨询干预力度。高校的心理咨询室不应形同虚设,应该聘请专家对同学进行疏导;同时建立沙盘游戏室、音乐治疗室等设施来帮助同学远离心理困扰。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开展社会交往,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快乐。
4 结 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关系到个人未来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与核心任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学生本人和家庭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应加强教育与引导,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保驾护航。身为大学生,也应自觉加强责任意识与自律意识的培养,努力学习知识、做到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主要参考文献
[1] 冯正直. 大学心理素质教育[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4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也开始探索适当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层面有了新的变化,由原来的单纯考虑成绩,变为综合考虑德智体等方面。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够全面,过于粗放。很多学校评价时,简单地分为思想分和学习分。不能真正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2.评价主体单一,主要是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等根据班级选票情况进行评价,学生的人缘情况很大程度决定了评价的结果,因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同学的素质。3.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存在偏差: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主要作用是给学生评定奖学金,变成了一个给学生划分等级的工具,因而不能真正发觉每个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很好地指导,为学生素质的发展提供指南。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的目的是能够指导学生素质的发展,同时能够真正反馈学校的教学情况。因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1.一致性: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得评价是有效的。2.全面性: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能够全方位的体现学生的进步和能力特点,从思想、学习、能力、心理等多方面考察。3.多元性: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不是划分等级,应该发现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体现出多元的特点,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方式。4.动态性: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是学生活动或成绩的表象的记录,更应该能反映出学生性格、学习和创新能力、特长、兴趣等内在的特点,从而能够指导学生的发展和职业选择。5.引导性: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不应该是简单的每年例行的考核,更多地应该是能够反映出学生努力方向,能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确实作为学生成长进步的参考和指南。6.可操作性: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一定能够方便地衡量,有可行性。7.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所在的团队可以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往组织能力等。学生自己可以设定大学的目标。8.普遍和特殊相结合:评价可以分为统一标准和自身特点的特殊标准。统一标准用于奖项的评定。软性的标准用于学生个人的发展指导,例如学生的性格、心理承受能力、团队意识等,这样更能真实地评价同学,帮助他们进步。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素质评价为素质培养提供了方向,但是综合素质的实际培养过程是评价的根基,因而各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应遵循素质培养的原则:1.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大学生大都处在青春期,身体渐趋成熟,能力提高,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想法,不希望被人束缚。同时很希望自己的做法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大学教育要发挥大学生自己的主体性,给他们以鼓励,发挥他们的潜力。2.更加注重实践性,包括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都能够把教育放到实践中。通过学生自身的体会,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素质。3.更加细化地考察学生的能力,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能很好及时地得到反馈。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知识的教授,缺少必要的考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慢慢消退。学生团学活动环节,学生的表现没有给予及时的回馈,因而学生能力比较难提高。4.加强高校各部门共同的配合,教务部门、学工部门、团学部门等共同合作,共同协商。交流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学生的素质发展问题。
篇5
但是,由于我国长期推行“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学过早文理分科,大学专业划分过细,口径过窄,当今大学生素质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对人类文化遗产,特别是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人文素质提高的幅度远远落后于业务素质提高的幅度;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约有1/3以上大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意志薄弱,言行偏激,缺乏对挫折的承受力和超越力,不能保持冷静、稳定,容易出现过度的热情、激动或是极端的发泄、消沉;文明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礼仪修养,言行举止粗俗;过分关注自我,集体观念薄弱,社会责任感缺乏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当代社会的总体特征是密不可分的,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时代特征。
一、全球化视野下的国际背景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呈现出来,对大学生产生了较大影响,使他们面临一些困惑和迷茫,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一方面西方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技术被大量引进,为广大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国际敌对势力与我国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已各种形式渗透进来。因此,一些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扭曲。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内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和社会矛盾的“凸现期”。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分配以及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主体意识,增强了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同时也诱发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倾向,从而出现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活动蔓延等不良现象。这一切都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学生人生坐标失控,人生理想、学习目标、价值观念出现明显的趋利性。
三、网络时代信息高速传播的影响
当今世界互联网的兴起和运用,使网络信息高速传播,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彻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给大学生学习和获取信息开辟了新的渠道,为他们交往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工具。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收集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和阵地,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空间。但由于网络立法的滞后性、网络技术的欠完善性和网络管理的不规范性,给“黄、赌、毒、邪”等腐朽没落的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以可乘之机,致使有的大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因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还有的甚至从迷恋网络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
四、特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特殊群体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出生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有着较为优裕的家庭条件,成长顺利,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好,智力水平高,认知能力强,自幼受到了良好和全面的教育,兴趣爱好广泛,特长突出。但在性格特征、自理能力、生活目标和自我认识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存在自我意识强、抗挫折能力弱、艰苦奋斗精神缺乏、意志力薄弱等缺点。
而我国许多高校现行的学生综合测评条例都是以国家颁发的《大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作为测评指标的设计依据,把学生的素质教育划分为德、智、体三个方面。德育、智育、体育所占比重分别是20%、70%、10%。
这种评价的问题是:在目标上,以学习成绩为核心,重专业素质、轻其他素质,重知识、轻能力,重相对评价、轻绝对评价。在方法上,以单一量化排序为手段,重排序的结果分等,重视阶段评价,忽视为下―阶段提供借鉴和指导。在内容上,以本学科、本专业书本和课内知识为主,忽视了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注重评价智力因素,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
与这种评价标准、方式相适应,已经形成了一些的评价技术、方法,这种评价体系很难在评价活动中凸显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能客观地反映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每个学生达到既定目标的程度,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篇6
1、有利于高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任何一所高校,都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对于人才的培养,包含“输入”和“输出”两个重要的途径。教师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授以及对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影响,视为“输入”,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核心。“输出”,即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估,是对人才培养的输入结果的有效检测。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的快速更新和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加大,高校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能力素养、身心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核,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力求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具备专业知识能力、有社会责任感、品性端正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为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不断完善提供十分有效的理论依据,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给予了积极引导方向。
2、为学生的自我衡量提供较客观的依据。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评估结果不仅可以衡量高校自身对人才培养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自我衡量提供较为客观的改良依据。高素质人才的形成需要高校不遗余力的培养与引导,同时也需要学生不断的自我完善与努力,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促成人才的素质培养。而综合素质考核体系,能够让大学生更好的把握自身特点、明确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前进方向,避免学生由于对自身情况认识不足而导致的盲目自满或盲目自卑。以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形势为影响因素的考核体系,在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时提供有效的评判依据,也对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明确就业方向、选择岗位和提高自身必备的工作素质有客观的指导意义。
3、是对学生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体系。学生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已有的规章制度和教学课程,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评估结果,给予了相关学生管理部门对大学生的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规范能力,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更加需要规范化和高效化。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形成,正是对已有管理制度的加强过程、规范过程和高效化过程。学校的管理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成果,都可以在素质考核的结果中有所体现。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构建模式
1、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传统评估模式。在现今各高校普遍使用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中,主要是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学分化”后进行加权计算,最终得到综合素质的量化结果。围绕着传统的“德、智、体、美、劳”这五大因素,“智”,即学习成绩仍旧是各高校考核及评价的核心,其余的四大因素,包括德育评价、能力评价、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等考核因素也分别占有少量比重,并和考试成绩的学分一同作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依据。
2、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学术评估模式。通过总结学术界对综合素质评价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大学生实际特点,近期有学者指出了一套学术性与科学性更强的考核体系。即,将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中的影响因素归为一级要素和二级要素。一级要素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创新实践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5大方面,再以此为依据列举出详细的、操作性强的二级要素,并最终利用贝叶斯网络进行加权评估计算。
三、大学生综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量化评估的片面性。传统模式和学术模式的共性问题在于,不论是哪种考核体系,都不可避免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或多或少的量化,旨在利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计算公式,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但对能力进行量化本身就有不可规避的片面性,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内在素质,不是一个数字就能精准衡量的。在对综合素质考核的学术评估模式中,贝叶斯网络评价结果是概率向量形式的描述,利用模糊语言和规则的形式引入专家经验,基于概率向量给出单值来评估结果。模糊语言的特性更加适应学生状态的动态变化,比传统考核体系中的的标准量化模式具有更强的合理性,最大化的降低了对学生素质进行量化时隐含的片面性与机械性。但正是因为模糊化语言,最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家经验和引导的倾向性。对社会需求形势的判断以及专家本身引导的倾向,都需要最大化的准确才能保证最终结果的合理性。更加灵活的量化评估是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完善性进步,但还需要更多的对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探索及社会形势的分析。
2、厚此薄彼的倾向性。目前多数高校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均为传统评估模式,虽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也涵盖了“德”“智”“体”“美”等多方面考核因素,但在各因素考核比重中,过分倾向于学生成绩,忽视对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的考察。学生的创造力、道德品质、实践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心理健康、领导能力等诸多内在修养品质并未受到相应比重的重视。而实际上,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于人才的评估标准,恰恰倾向于我们的考核体系不太重视的学生的内在潜质。例如联想集团选拔人才的标准就是为人正直、胸怀大志、善于学习。而高校现行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提供给用人单位的只有成绩单、奖状、证书等,并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学习成绩而忽视内在素质评价的厚此薄彼倾向,不仅不利于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反而起到一定的误导性,导致有些学生片面追求高分成绩、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操作机制的不科学性。在多数高校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中,主要将考核因素分为学习成绩和个人素质两大方面。个人素质,又包括学生参加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学生工作、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等。个人素质的评分多是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共同评议得出。高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都以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为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避免不了一些问题。如果说学习成绩是硬指标无弹性可言,那个人素质方面则具有很大的弹性,主要体现在:
(1)学生在参加活动前优先考虑的因素是该活动是否有学分可加,以功利的心态“提高”个人素质,并未真正达到考核本身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2)有些企图投机取巧的学生,会刻意与辅导员班主任等搞好关系,力图为老师留下良好印象,方便在个人素质评价时拿到高分。而教师本身或多或少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都会带有主观感彩,这就加大了个人素质评估过程中的弹性空间,易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3)为了在个人素质评价时得到更多的认可,学生拉帮结派的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凸现。不科学的操作机制,不仅没有充分起到原本的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反而使学生的心态愈加功利。
篇7
Related Issues on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SHEN Yijia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Currentl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launched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nclud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not onl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of students,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therefore, student'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important. But there are at this stage, a lot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issues need to be resolved in order to ensure its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integrity and operabilit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measur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to explo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will make a few suggestion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problem
0 引言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主体为大学生,因此,这一体系与大学生有着直接的关系,主要测评的内容为大学生的学习、思想与技能等诸多方面,但在实际测评工作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亟需完善与改进,从而保证其科学性、公正性与实效性。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相关问题,旨在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性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要具有科学性、实效性与可操作性,同时,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重要的,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完善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才能体现其评价作用。综合素质测评通过对大学生的学习、思想与技能等内容的测评,从而为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推荐就业等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需要完善的、科学的体系,同时要保证其客观与公正。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唯有完善与科学,才能发挥其评价的作用。
另一方面,完善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才能体现其引导作用。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国家、社会的共同需求,同时也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根本目标。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主体为大学生,与学生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求其体系要保证其科学性与完善性,要保证其公平性与合理性,进而获得大学生的普遍认可,并能够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引导作用。①
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
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均开展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在最初工作时期,测评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但随着社会、国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增加了对学生思想、道德与其他能力的测评,但其测评的方式仍为全部量化,对大学生的各项测评以分数的形式进行呈现,最后以大学生的综合分数,对其进行评优工作。现阶段,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体系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公平性与规范性等,下面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不足展开探讨。
其一,测评标准不符合实际需求。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标准缺乏实效性,不符合人才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在人才市场方面,需要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全面的了解,但高校的测评体系为人才市场提供的仅是大学生的证书、成绩单等,这一测评体系不能真实的、全面的反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选择标准有所转变,不再单一的关注学生的成绩与技能,如今,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了人才市场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同时,在众多企业用人方面也愈加注重人才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此基础上,再要求人才的专业技能等内容。其中,联想集团选择人才的首要标准便是正直;柯达选择人才时,着重关注的是其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微软选择人才时,注重的是人才的认真与活力。但传统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学生的成绩,这一标准不能符合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的要求。
其二,德育评价的完全量化不科学。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测评的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德育评价,但对此测评也是通过分数呈现的,完全量化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大学生的德育评价可以通过语言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呈现,但完全量化的做法严重影响着测评体系的完善,同时也造成了学生的不满。完全量化的测评体系不能发挥其评价与引导的作用,不能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得较高的分数,将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从而误导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其三,测评体系缺少可操作性。目前,部分高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成绩主要是由学习成绩分数、思想道德品质分数、体育成绩分数与奖罚分数共同组成的,在实际测评工作中,思想道德品质分数主要是由班主任与学生干部共同给出的,因此,这一分数具有较多的人为因素影响,学生为了获得较高的分数,对班主任、对学生干部进行刻意的讨好;学习成绩分数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为了获得高分,将只关注学习,对部分学分较多的课程分配较多的时间,对学分较少的课程基本不分配时间,从而制约着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同时,这一体系中学生干部的加分较多,因此学生对干部职位均争先恐后的进行争取,但在工作中,却并未服务同学、帮助同学,从而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其四,测评体系的公平性不足。目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存在不公平性、不合理性,主要是由于测评体系将直接关系学生的奖学金问题,关系着学生的利益,但在奖学金评比之际,不仅考虑大学生的成绩,还关注学生是否参与活动、是否为干部,如果在其他方面均积极参与,其评比的名次将十分靠前。在奖学金评比中,学生对成绩这项内容相对信服,但在其他内容方面由于缺少公开性,学生对其存在严重的质疑心理,主要是由于其他加分项均是由班主任、干部等给出的,因此,测评体系的公平性不足。②
同时,根据高校所实施的测评方案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测评方案的宣传不足,部分学生对测评未能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忽视了测评的重要性;测评人员的能力不足,主要是由于未能对测评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致使测评人员未能全面掌握测评方法,测评人员与学生对测评工作的理解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测评方法缺乏科学性、公正性、系统性与规范性,主要是测评实施过程中,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测评标准不一致,让学生对测评的统一性与针对性存在质疑。
3 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建议
高校是重要的场所,其培养的人才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建设,因此,高校要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高校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保证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落实,其中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作为评价大学生的重要标准,高校要完善这一体系,保证测评体系的科学性、实效性、公平性与可操作性等。
首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要注重其教育作用。在测评过程中其主体为学生,对学生的测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生的内在品质进行挖掘,并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对自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测评的重要性,并了解测评的教育作用。其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要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高校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其人才培养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模式,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也要与高效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全方位发展。最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要侧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管理与教育,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精神,促进学生进行德育实践,从而实现测评体系作用的发挥。③
同时,为了保证测评的高效实施,要对测评方案进行全面的、及时的总结,从而使其日益完善,通过大力的宣传,让学生对测评的重要性与目的有所了解,实现对测评的正确认识与认真对待;针对测评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让测评人员与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从而收集各方的建议,让测评标准逐渐统一;高校要积极开展对测评人员的教育与培训,让测评人员掌握科学的测评方法,并与学生对测评工作形成一致的认识,并通过测评,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测评作为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高校内部要加强交流与沟通,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证测评工作的有序开展,将测评结果进行高效的利用,实现测评工作的目标,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4 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重要的,测评体系的科学性与完善性将利于其评价作用与引导作用的发挥,同时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着其发展,如:不科学性、不公正性等,需要高校、学生对其有更加明确与深刻的认识,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其日益完善与科学。同时,通过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问题的解决,这一测评体系将更加符合学生、高校与社会的需求。
注释
篇8
科学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主要包括科学精神、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等。人文素质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大学生良好的人格、气质、修养。
创新素质主要指人具有的创新意识、习惯和能力。要从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来加强医科生创新素质培养工作[5]。
信息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对人才的信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并将其视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之一[6]。要培养大学生对信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长久的注意力,能够从大量纷繁复杂的、司空见惯的、甚至微不足道的信息资源中不断地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能迅速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从而能够在科研发明、技术创新、提高工效等方面勇于实践、多出成果,因此信息素质不仅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而创新能力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7]。
本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分计算方法:总分=思想道德素质分(占15%)、身心素质分(占10%)、科学文化素质分(占65%)、创新素质和信息素质分(占10%)之和。
本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可以按照学年、学期分为不同的评价期间。分别将评价期间内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和信息素质的最高分折合为综合素质的15分、10分、65分、10分代入上式计算,其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和信息素质得分分别以此最高分作为基数进行折算。当学生综合素质的最高分明显低于100分,可以进一步将其调整为100分,其他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分按照同样的比例进行调整。
思想道德素质得分:
思想道德素质考核分,由辅导员、任课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考核小组,任课教师代表由教学行政部门确定,学生代表由各班通过民主投票选举产生。考核小组成员根据考核内容及学生的平时表现,给每位学生评定分数。按满分为100分进行考核;
被评为校级先进个人的学生加7分;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的学生加10分;被评为省部级以上先进个人的学生加15分;
篇9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缺陷
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以及各种综合能力等方面。高等学校必须意识到现在的大学生确实存在综合素质上的缺陷。
1.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偏离。大学是一个人际关系相对复杂,个性相差比较大的小社会。大学生在处理同学之间关系时比较注重自己的想法,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面就前显得更为重要。在这个市场经济追求个性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允许学生有个性发展,但是在集体利益面前仍需要尊重大众意见。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盲目崇拜网络虚拟生活,网上的奢侈、攀比、不文明、暴力等行为严重抹杀了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更有学生利用网络欺骗同学,网上买卖课程,损害他人利益,企图不劳而获。学生交往时存在动机不正确,缺少真诚待人接物礼节,有损大学学风。
2.心理问题影响学生健康。大学生处于充满朝气的年龄段,应该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比如乐观积极向上、承受失败和挑战、不盲目、健全的人格等。在这个年龄段,学生长时间处于一个新旧思想不断冲击、理想与现实矛盾的纠结里。新奇的生活状态、激烈的竞争、人与人之间参差不齐,这些都冲击着学生原有的心理,引起部分学生心理不平衡、认知缺失、行为失常。心理的变化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比如社会上流行的网络现实电视剧《裸婚》、《北京爱情故事》、《男人帮》等,有些剧情过于现实化,学生盲目学习影响健康心理,一些流行词汇和不良行为被学生广为传播,影响整个校园文化和文明。
3.重知识灌输,缺乏能力培养。大学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第一途径,但是学校教育似乎还是处在以教师讲课为中心、围绕课本讲PPT的形式,学生负责听课抄笔记,如此单调重复课程。这种形式的教学方式难免会让学生失去求学兴趣,无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重视理论教育,与实际脱轨,一些教师善于课题研究和撰写,在授课方面一成不变,缺乏经验,与学生间缺乏知识和言语交流,学生往往容易在课堂上走神和做其它无关事情。除此外,学生自身也缺乏自制力,上课随意散漫,不重视学习,课后很少参加实践活动,沉迷网络游戏和泡沫电视剧。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能均呈现不足。
4.生活态度、择业观不正确。大学生在校园里独立、自由,缺乏自我约束,生活自理能力缺乏,寝室卫生疏于打理,寝室成员关系有待改善,作息不规律,熬夜生活严重,影响寝室成员正常休息。部分寝室成员还会半夜高歌、打游戏嬉戏影响其它寝室休息。学生饮食习惯不规律,身体素质逐渐变差。在择业方面,学生缺乏对职业的正确态度,一味地考取证书却不知哪个更适合自己。考研、考公务员、出国、择业,大学生只有良好的规划才能清楚地明白自己应该走的职业道路。
二、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方式
1.优化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认知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经过多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对党对国家政治有着较多认识。所谓政治思想素质,就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道德水准以及社会责任感,对学生而言就是把自己的未来与国家的前途、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融为一体的品格。大学生处于心理的成长期,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外界舆论的影响改变思想。鉴于这一点,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重视党建思想教育,培养更多的思想过硬、专业过硬的人才,用学生中的榜样带动其它群体。在大学校园里,要着重养成勤奋、求实、严谨、进取的文明校风和优良学风,指引学生刻苦求学、踏实做人。学校通过校园主页、宣传展板、业余文体活动等各种途径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思想和方针。学校学生会、社团等组织应该受到一定的管理,推行学生干部模范作用。学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师德水平,树立广大教师的良好形象,从而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产生正确的影响。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每个学校和家长的责任,也是学生自身的责任。学校除了开展心理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教育和辅导中心外,仍需依靠学生干部力量,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集体活动,密切关注学生的寝室行为和课堂行为。现代大学生多喜欢宅在寝室或是独自一人,辅导员老师和各个学生干部需要平时多留意学生行为,及时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避免学生发生心理不健康行为,影响校园内其他学生。学生易于将个人心情发表在网上,比如博客、QQ、微博等,一旦学生有不良心理倾向,教师和学生干部必须密切关注,必要时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为学生解开矛盾,避免造成学生间的冲突。学校辅导员可以利用学生班会,讲解和分析学生心理、校园心理事件,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
3.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和能力素质、文化素养。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社会上对学生的专业和能力素质、文化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在引进人才时不光看重学生的专业素质,更看基本的能力素质和文化素养。现在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现象很普遍,许多大学生反映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很难用到现在的岗位上,特别是文科类院校。其实,学生并未意识到自己在大学里学的潜移默化的思维方式已经渗入工作。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处理公司事件时非常注重逻辑,时刻关注事情发展进度,敏觉性较高,做事灵活懂规律,这是一种由专业课教育培养出来的思维能力。那么行为能力则需要学生在课后参加有意义的学生工作、社团活动、竞赛等逐渐得到训练。学生常常在交流中训练沟通技巧,在组织活动时培养演讲、团队能力,在撰写策划时培养思维和写作能力。因此,高校要在教育学生时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前提下,提高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培养,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想法,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而在加强文化素养方面,学生要具备审美能力,正确处理日常人际关系。学校的教育不仅仅限于专业知识的堆砌,更是将学生带入自然美、艺术美、创新美,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入自然,参与爱心事业,走进农村,重视劳动人民的力量和人性魅力。学校要大力组织暑期实践活动,扶助学生的下乡活动。
新形势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学校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教育者应该发现和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的缺陷,制定合理的措施,重视和有效地解决新形势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问题,打造一批有竞争力、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学生。
参考文献:
篇10
一、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概括为大学生在德育、智育、身心和发展四大方面的基本要素及其品质的综合,其具体内涵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素质、艺术审美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等几个方面。目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体来说是良好的、积极的、健康的,多数大学生能关心国内外大事,正确定位个人的人生目标,做到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问题
在市场经济崇尚经济效益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在道德、价值观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已明显增多。第一,在道德价值取向上,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走向淡薄,自私自利的价值取向日渐明显。第二,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个人的品行修养。由于受到市场经济重利原则的影响,我国诸多的传统美德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一些大学生开始对物质利益产生狂热的追求,而对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嗤之以“小农意识”,对吃苦耐劳和艰苦朴素的做法认为是“不懂生活质量”的表现。第三,诚信观念严重缺失。在大学校园里,上课迟到、旷课和考试作弊等现象屡禁不止;不少高校毕业生在自我推荐表上涂改成绩、虚构经历,诚信的优良品质遭到了严重歪曲。
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素质对于人的思想道德、智力开发、身体发育和个人发展是一种基础性的因素。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正处青春期的大学生,由于人际交往不适产生的困惑心理,就业压力造成过分担心的焦虑心理,缺乏自信的紧张心理,贫困生的自卑心理,恋爱、情感问题引发的不健康心理等诸多事实充分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从而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大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发展不平衡问题
艺术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具备艺术范畴内的内在知识水平和外在表现相协调统一的一种综合水平和能力。现在的大学生比较重视智力的开发,智育被强化了,知识文化素质提高了,但艺术素质的培养情况不容乐观。目前,大部分高校通过开设选修课或讲座等形式让学生获得艺术知识,希望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然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课程和学时的安排上都难以使大学生得到较为系统的艺术熏陶,因而,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并没有得到普遍提高。
4.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有一定储备但能力素质低下问题
教学双方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忽视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出现。在现在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专业知识快速更新,那种“上一次大学,管用一辈子”的作法已经过时。在这样的势态下,大学生若不注重发展自己的能力而只关心那些即将过时的专业知识,必将被激烈的竞争淘汰掉。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策略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与现代经济建设联系得最为紧密,另一方面,素质教育的发展远远没有专业教育成熟。如何培养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高校工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根据大学生综合素质中普遍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宜从以下四个方面共同努力。
1.要大力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想方设法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公民。为此,高校要注意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打造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管部门要经常关注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把德才兼备作为评估教师的第一条件。高校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注重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和怎样做人,要把教导学生“学会做人”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要身体力行地教导学生关心家庭、孝敬长辈、理解和尊重他人、热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劳动和实践活动,对贫困山区要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勇于向社会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让大学生在实践和奉献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美好和成功的喜悦。
第二,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选择正确的价值观。面对新的形势与社会需求,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紧密结合各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注重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让大学生从进入校门开始就能接受系统的理论和社会实践的感染,引导他们树立辩证唯物观,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爱生活的优秀公民,进而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营造和谐的校园德育环境。校园文化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的养成、健康审美情趣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多样化日益明显。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因此,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重视道德素质教育的校园人文环境,大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术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音乐欣赏,文学赏析,体育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等,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致力于陶冶大学生高尚的情操,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2.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其他素质的作用和深化有着明显的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一方面要靠学校的教育。这要求高校要注重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和规范心理咨询活动,致力于培养大学生高度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力、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使他们能热爱生活、振奋精神、缓解压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靠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关知识的掌握,系统地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面对生活中的消极情绪,要引导大学生把产生消极情绪的事情说出来,通过倾诉、交流、甚至在适当场合的大声呼喊等方式,把消极情绪及时清理出去,解除心理压抑和不快,逐步使情绪平稳下来。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3.要大力加强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
对大学生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针对目前校选艺术课程有限的情况,高校可以通过丰富、创新院校文艺活动来弥补其不足。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院校文化艺术活动,可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提升他们的综合审美情操,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提高。目前,许多院校活跃着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社团、“大学生科技创新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等,它们在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要注重激发大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热情。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雕塑、建筑、陶艺等艺术学科,各艺术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应采取多样方式启发学生注意自己熟悉和喜欢的事物。
4.要大力加强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单纯“知识型”大学生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已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了促进大学生顺利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需要同时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促使大学生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的牢靠与否,不仅决定着大学生未来工作能力的高低,也制约着他们的长远发展。
二是要调整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课程优化的目标是要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广结合起来,把理工科课程和人文学科课程结合起来,促进学科知识渗透,创设学科综合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科、社会和学习者之间的协调和整合;增加独立设计性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获得知识和驾驭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中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三是要建设良好的实践环境。高校要进一步重视建设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以便给大学生更多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使他们成长为“上手快、适应性强”的高级技术人才。
四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精神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对大学生进行发展性、开拓性的能力教育。教师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含金量”,做到“授之以渔” 而不是“授之以鱼”;学校要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拓展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大学教学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诸峰,陈,李忠祥.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与测评[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 8(6):32-34.
篇11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要求大学生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而且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等等,这己经成为社会对大学生的一种硬性要求而被社会所认同。什么是综合素质?如何提高综合素质成了当今大学生都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合素质在工具书中的解释:人具有的学识、才气、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特长等综合条件,也称综合表现力。文献资料中的综合素质是指人们自身所具有各种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态方面以及内部涵养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的总称。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外在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五大块。
(二)形体舞蹈
形体舞蹈是形体修塑和舞蹈的结合,形体修塑是指练习者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做一些针对头部、颈部、胸部、上肢等身体部位修塑动作同时,拉伸肌肉可使肌肉富有弹性,线条更加优美。形体舞蹈动作多以幅度适当的动作为主,同时也配合有四肢协调配合的动作,长时间练习可以培养外在和内在的气质。
二、形体舞蹈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形体美是一门艺术,形体是指人体的外在表
现,姿态美、体态美、线条美,是人体在头部、躯干、四肢及头部五官的合理配合下才能展现出来。长时间练习形体舞蹈可以达到内部情感与外部形态和谐统一的气质,体现到综合素质中,形体舞蹈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外在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
(一)形体舞蹈对身体素质的作用
形体舞是一种多兀化的舞蹈,它是由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等组合而成,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形体训练舞蹈。形体舞蹈动作以幅度适中的舒展动作为主,优美的音乐伴随,营造出一种优美的环境,每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长时间练习使练习者可达到健胸、、收腰等作用;也可修身养性,増强内在气质、提高举手投足的风度,是练习者在繁忙的工作中迅速摆脱紧张情绪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教师则可以根据不同的受众人群编排侧重点不同的动作组合,适当的形体舞蹈练习可以増强身体素质、陶冶情操,例如,针对需要矫正身体姿态的学生可采用芭蕾手位练习,要求学生控制身体躯干保持基本站姿,只做手的动作。除去躯干的动作于上肢动作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使练习者更容易掌握动作。
(二)形体舞蹈对外在素质的作用
形体舞蹈的美主要体现在依托肢体语言诠释内心情感的一种完美艺术形式,每一支舞蹈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何将个人情感通过优美的肢体动作表达得更加贴切是每一位舞者永远追求的目标。所以老师在舞蹈教学中,应该注重示范美、造型美、动作美、以美的感染力引导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倾向,激发大学生对事业、生活中美的追求,学生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会慢慢地改变自身,久而久之美就会体现在学生的外在气质之中。
芭蕾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单一动作训练;第二阶段复合动作训练;第三阶段动作组合。形体舞蹈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芭蕾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方法,第一阶段采用形体舞蹈单一动作训练,即以人体某一部位为主动,其他部位静止或随动的动作;第二阶段形体舞蹈复合动作训练,不同的形体舞蹈动作在同一时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规格作出的动作;第三阶段形体舞蹈动作组合,有两个以上形体舞蹈单一动作按一定顺序、方向、速度和幅度上的结合变化组成的连续性动作,如滑步、踢腿、旋转等等。这样分阶段性练习对于没有基础的练习者来说可以较快地掌握老师教授的动作,同时也可以较快改变学生的外在素质。
(三)形体舞蹈对心理素质的作用
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地有表演欲,这种心理特征来源于自我的一种认可度。而形体舞蹈的课堂可以迎合人们内心需求,首先课堂上老师会分组进行展示,其他同学则会在此时成为观众。在别人的注目下,此时的课堂就变成了舞台。每一个人第一次登台都多多少少会紧张,这种历练对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这种登台表演的经验有助于将来在大学生就业和找工作期间应聘面试的发挥,一般情况下的应聘面试都会一人面对多名考官。自信是自我认可的一种体现,长时间练习形体舞蹈可以给练习者以信心,也会促使学生坚韧性格的生成。
音乐对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己经是世界所公认的事实,形体舞蹈的音乐元素丰富多彩,其节奏变化更是变化繁多。舒展的动作配有节奏舒缓的音乐,在练习的同时可以让练习者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短而具有爆发性的动作则配有节奏轻快节奏明显的音乐,使练习者可以调节心情达到心情愉悦的效果。
(四)形体舞蹈对文化素质的作用
随着高校舞蹈教学日趋系统化,单一形式的教育内容己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舞蹈教学应该向更深层次不断延伸。舞蹈来源于生活,无论何种舞蹈何种起源究其根源舞蹈始终离不开文化属性。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元素则会渗透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之中。随着学生对舞蹈的深入,教师要引导学生向更深层面延伸,也就是对于文化的深入。
舞蹈来源于生活,折射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与本质中的文化属性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在形体舞蹈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文化渗透,教师不仅要更多地诠释民族风情,历史背景或是风土人情,而且要引导学生通过舞蹈向文化层面深入。艺术是文化的表象,文化是艺术的衬托,让学生在研习舞蹈的同时加深文化层次上的理解,从而达到由内而外地对舞蹈真正的感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贯彻实施美育,使学生在学习形体舞蹈之时便与美育结合,无论是从内心的意境感悟还是从外在都能展现出一种优雅的气质。通过形体舞蹈的教学不仅可以促使大学生身体匀称,而且能让学生们在精神上得到美的启迪,学生综合素质可得到充分的提高。在如今的社会中,形体舞蹈则为高校寻求培养优秀的综合性人才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郑春梅.我国竞技体操科学研究现状及对策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
[2]龙朝晖.浅谈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11,(1).
[3]李佳.对舞蹈教学的几点认识J].宁夏教育科研,2011,(1).
[4]冯道光.发展中国啦啦队产业的探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0).
篇12
1.大学生综合素质调研情况介绍
“素质”是一个经典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概念,通常解释为人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原有基础,以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并通过个体的自身认识与社会实践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本文在全面考察素质内涵的基础上认为其主要内容包括: 思想道德素质能力,身心健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身,能力素质,为确切掌握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重庆市6多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求全面、客观地了解我市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本次问卷调采取随机取样方式开展,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1825份,有效问卷1741份,回收率9539%,有效问卷占9714%。所学专业比例为:文科478%,理科522%;性别比例为:男生456%,女生544%,基本集中于大二和大一,其中大二年级的有1199人,占461%,大—的占502%,大三和大四年级的被调查者,分别占22%和15%。
2.学生调研情况
2.1 思想道德素质评价
思想道德素质具体由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两方面构成,是指大学生在热爱祖国、理想信念、集体观念、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文明举止等方面应该达到的要求。南方人才市场对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标准的调查显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比较满意与非常满意占学生问卷的928%;而在获得个人或集体的荣誉奖项比较满意与非常满意则占786%,认为一般的占了98%;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热心公益方面,认为非常满意的占638%,没有人认为这项能力极不重要和不重要。
测评内容 题目 极不重
要(%) 不重要
(%) 一般
(%) 比较重
要(%) 非常重
要(%)
思想道德素质能力部分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14 28 28 425 503
获得个人或集体的荣誉奖项 28 88 98 462 324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热心公益 35 77 46 204 638
2.2 身心健康素质评价
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财富,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身心健康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它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身体基本健康,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有轻微的心理问题,有219%的学生认为在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坚持体育锻炼方面极不重要和不重要;而在各种体育文艺竞赛中获奖或受表彰中认为非常重要322%和比较重要的占305%;在身心健康素质部分认为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非常重要的只占98%,不足10%,而认为在评价中只认为一般的占458%;在能较快地适应社会并能获得较好发展方面,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占866%,其中认为非常重要的占489%,这也与感到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大、生活压力大有很大关系。
测评内容 题目 极不重
要(%) 不重要
(%) 一般
(%) 比较重
要(%) 非常重
要(%)
身心健康素质部分 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坚持体育锻炼 91 128 258 269 254
在各种体育文艺竞赛中获奖或受表彰 62 103 208 322 305
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 08 81 458 206 98
能较快地适应社会并能获得较好发展 18 98 28 377 489
2.3 人文素质评价
人文素质就是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内化和外显出来的人格、气质修养,是人的精神部分的总和。在人文素质的调查中,认为在各种体育文艺竞赛中获奖或受表彰非常重要和一般重要的占625%,有302%的学生认为这个指标一般重要,而有926%的学生认为拥有良好的个人文化修养是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特别是非常重要占566%,说明大学生们在积极努力地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注重自身的人文素养,以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测评内容 题目 极不重
要(%) 不重要
(%) 一般
(%) 比较重
要(%) 非常重
要(%)
人文素质部分 在各种体育文艺竞赛中获奖或受表彰 17 56 302 339 286
拥有良好的个人文化修养 24 22 28 462 464
2.4 专业素质评价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大学生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主要包括学习成绩和专业素养。目前,重庆市各高校都设有评选各类优秀学生,评定各种奖学金,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及发展对象的指标。除了德育成绩以外,还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确的要求。调查中只有275%的学生认为平均学分绩点名列前茅非常重要,在科研成果、科技学术竞赛获得奖项方面也是更多的同学认为重要程度一般重要超过了非常重要,不过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英语计算机考证或其他各种考证通过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占到比例的896%,这也是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学生花更多的精力到外语、电脑等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参加各类资格证书的考试,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做准备上的原因。测评内容 题目 极不重
要(%) 不重要
(%) 一般
(%) 比较重
要(%) 非常重
要(%)
专业素质部分 平均学分绩点名列前茅 0 213 26 486 275
科研成果、科技学术竞赛获得奖项 18 88 258 402 234
发表学术论著,发明通过鉴定或被授予专利等 12 82 326 354 226
英语计算机考证或其他各种考证通过 08 12 84 484 412
篇13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深入探讨在校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规律,以便营造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学校环境,我们对我校在校本科生进行了综合素质调查,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别发放给熟悉学生习性的老师和学生填写。根据当前本科生大部分为90后的现状,调查问卷分为政治观、心理健康、学习、生活、社交六个方面组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20份,有效回收率为82%,其中,男女生比例分别为48.4%和51.6%,文理科的比例为63.4%和36.6%,各学院以及各专业所占百分比与总体结构基本一致。此次数据收集采用的是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得出的结果如下: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基本状况及其分析
1.大学生的政治观:积极的政治态度夹杂模糊的政治认识。政治观是一个人政治素质的重要反映,是人们观察和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基本出发点。根据此次统计的数据分析,可以将大学生的政治观归分积极型、消极性和漠不关心型三种类型。
69.7%的学生表示经常关注热点政治形势及政治热点问题。82.8%的同学认为入党是为了自己可以更好的进步。67.1%的同学经常会主动和同学讨论当今的政治问题。对于当下的权力腐败问题,52.4%的同学都表示腐败问题虽然严重,但是相信党和政府一定可以根除。这是一种积极的政治观。
11.3%的同学认为,入党只是为了名誉或者随从大流。18.4%的同学表示,平时对热点政治形势及政治热点问题并没有任何兴趣。对于腐败问题,30.9%人对反腐败持悲观态观。这一类型的学生仍然存在,但是只是很少一部分,他们对政治前景不看好,认为现在存在的问题非一日之功可以解决。这是一种消极的政治观。
还有一些学生对政治持漠不关心的态度。有11.9%的学生认为“政治是肉食者谋之的大事,与自己没有关系”, 16.7%的同学认为,反腐是党和政府的事情,跟自己不相干。但是在此问题上,文理科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文科学生普遍比较关注,对政治漠不关心的学生中理科生居多。
由此看来,当代大学生与中国有关的政治问题比较关注,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取得的巨大成就认同度高,深知中国改革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希望得以化解,并对党和政府解决这些问题充满信心。但在具体的政治认识中,部分大学生又受到现实的困扰,对中国政府和政治问题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有的学生甚至只是活在现实世界中,不过问、不关注中国政治发展问题,自身也没有明确的政治追求。
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乐观的心理和片面的理解。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石, 90后的学生,从中学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于由动荡逐步趋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
大部分同学对心理健康的标准都有自己的明确的定义,21.5%的同学认为其标准就是处事乐观,热情诚恳。61.7%的同学混淆了心理健康的概念,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心平气和与世无争,吃得下睡的香。在心理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上,大部分同学都是从平时浏览网站以及书籍期刊上获取。对于上课以及相关培训,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没有这个认识。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认知并不全面,对其关注度也不高。(见表一)
根据得到的数据分析,当今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开始有意识的去了解和学习与心理健康有关系的知识。但并没有真正的引起重视,对于心理健康的理解也只是片面的理解。知识的获取途径虽然比较多,但缺少一个系统且专业的路径供学生来学习。
3.大学生的学习状况:积极学习与消极怠工之间游走。作为一个学生,其根本任务就是学习。大学期间学习时间充足,且主要靠自我学习,和以前中学时期的学习氛围有明显的不同。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等现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分为主动学习型、被动学习型和中间型三种类型。
主动学习型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够自觉,主动的完成课内课外的各种学习任务。在遇到学习困难时,52.3%的理科生表示会和同学互相讨论,解决困难,而文科生只有45.2%。在课外学习方面,超过三个小时用于学习上的,理科生占13.3%,文科生有6.9%。
被动学习型的学生人数并不多,22.9%的理科生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一味等待老师讲解或搁置问题,文科生则有42.1%。课外学习方面,34.0%的理科生只会花一个小时以下的时间学习,文科生是22.7%。37.4%的同学表示从来没有主动和老师谈论自己的学习生活方面的事情。
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态介入主动学习型和被动学习型之间。这类学生能够在学习上投入精力和时间,但甘居中游,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调查结果显示,24.8%的理科生表示会自己独立解决学习困难,文科的只有12.7%;课外学习方面,33.3%的理科生会花1到2个小时用于学习,文科生有23.1%。而在与老师沟通方面,53.8%都表示跟老师只有一两次关于学习生活方面的沟通。
对于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上,大学生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易受周围同学的影响和对学习内容兴趣不浓。根据此次调查得出,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过程中容易知难而退,学习比较被动。
调查表明,大部分同学能够清醒的认识到大学的主要任务,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相当数量的学生直到临近毕业才幡然醒悟,追悔莫及。在此之前,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大学生学习的含义和基本方法。大学开放式的学习模式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消极怠工。自主学习意识较差或从高考的压力下解脱后,觉得学习已经成为副业的同学,更容易在学业上产生懈怠心理。
4.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在自由的环境中自由地生活。随着大学生独立意识增强、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逐渐增多,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时间安排与利用方面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
在此次调查中,学生每个月消费的主要项目伙食,娱乐,交通、通讯,而用于学习费用的只有很小的一部分。35.3%的同学认为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和现实的大学生活有很大的差距;约7.6%的同学表示对此很失望;24.8%的表示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在恋爱观上,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选择恋人时候,更看重的是对方的自身修养以及是否与自己志趣相投。而当恋爱和学习发生冲突时,35%的同学表示会尽量能游离其中,40%的同学表示不好说(见图1)。
时代的发展,学校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使得学生在课外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娱乐项目,再加上社会对校园爱情的称颂和美化,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校园爱情是大学四年不可缺少的必修课。而把课外时间用于与学业相关的也逐渐减少。学生社会化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
5.大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参差态度迥异。大学生在校期间和毕业以后,都必须于社会发生联系,社交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在社会交际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可将学生的社交状况分为三种类型:开放型,稳定型,封闭型。
开放型。此类学生有较好的社会交际能力,23.3%的同学经常是活动的组织者34.6%交际圈也不仅仅限于寝室或者班级的同学。19.5%对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很自信
稳定型。此类学生学习和生活上遵循条理,有正常的社交范畴但不过于将心思和时间用于此处。46.9%的同学只偶尔组织学生活动。51.4%的同学承认自己的交际圈只有寝室和同班同学。63.8%认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很一般,没有很大的信心。
封闭型。这类学生缺乏与人交往的主动兴趣,习惯于独来独往,生性孤僻,不善言辞。29.8%的同学从未组织过任何活动,平时只是参加。14.0%的同学几乎很少有朋友,平时独来独往。16.7%的同学对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完全没有信心。
在自我认知方面,普遍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承压能力、相关工作或实习的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为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主要来自于校园活动,在此次调查中,部分同学能主动有意识的对自身的社交能力进行锻炼。
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建议
根据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但是仍有一定的不足,有一部分学生甘于现状,上进心不足,没有认识到学习以及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在对待社会问题上也缺乏一定的敏感度和关注度。为了培养政治信仰高尚、人格健全、素质发展全面的大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校的教育是关键。充分利用课堂,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政治观的重要手段。其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带头示范作用。青年学生作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价值目标和行规范容易理解和接受。
2、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充分利用校报、橱窗栏、广播、校园论坛,学校微薄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大学生共有的心理问题,及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