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图书馆实习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图书馆;信息管理;可视化技术;管理
自信息化时代以来,电子手段储存信息的方式逐渐兴起,并广泛用于图书馆模式中,如此一来便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更是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试用体验,方便了信息的查阅,也节约了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财力。它打破了常规图书馆的运行模式,以更加简便、直观的模式来展现自身的魅力以吸引使用者,使每个使用者都能更加明确地掌握资料、图书地分布情况,极大的方便了用户。
1信息可视化的基本含义
信息可视化是一门正在兴起的信息技术,它解释了信息空间的规律,以信息传输方式、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技术为保障,非常简单明了地对信息空间做出一系列科学解释和传输[1]。它借助了多媒体信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动态的方式进行生动诠释,人们就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自身。信息可视化技术建立了一座通往计算机世界的大桥,使用户更深入地了解到图书馆各种信息。不让用户面对如同大海一般的信息发愁,能精准找到所需信息。这种技术加快了信息处理速度,信息处理方式更多种多样,更加满足用户们的需求。首次提出将信息可视化引进图书馆,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但是如果成功,便可以更好地管理图书馆,也可以让被服务者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技术体验。对此,数字化图书馆信息可视化可以分为用于信息检索和信息界面的可视性。可以肯定的是,数字化图书馆是未来重点的发展对象,运用可视化技术来展示数据,甚至可以利用到图像影音这种方式,可以让用户处理信息时更加方便快捷,而对于界面的处理也更加直观,人性化,美观和智能。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吸引被服务者的注意。对此,图书馆的管理信息可视化主要分为可视化GIS技术、数据信息以及信息显示界面三个部分。
2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含义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包括了地理探测、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城市化水平探测,这些年也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它能对统一数据进行再区分和管理,最后加以分析,用于后续的管理工作,显示空间定位的数据。GIS技术可以标注图书馆各个方位信息,将数据制作成为模板,最终确定应用,建立模拟真实环境的空间。最后以图像,影像的方式来展现给用户,而且包括图书馆的管理信息也可以用此来视线。
3实行图书馆信息管理可视化技术的措施
首先,要建立相应的GIS地理信息管理技术,展示图书馆的整体面貌。图书馆信息管理可视化是可视化GIS技术、数据信息以及信息显示界面三个部分组成。对于图书的外在数据进行再分析,再把分析的数据通过图形和图像的形式呈现用户面前。其次,要建立庞大的处理信息数据库,对处理完的数据进行科学管理,更要准确处理未输出的数据。可视化信息管理分为两个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的表现形式是图形,具有较强的空间层次感;属性数据库包含了图书馆整体的属性,也包括了图书馆每个角落,每本图书的数据,通过GIS技术将数据库结合,实现双向查询。
4图书馆信息管理可视化技术的主要功能
可视化的图书馆信息管理和一般的信息化系统管理之下的图书馆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几点便是能够识别所搜索的图书是否在图书馆馆内,借阅前的详细情况,和图书馆的基本介绍等,都是可以被用户所查询的,并且能够对图书馆馆内的图书进行详细定位和分析[2]。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分为以下方面:一方面,对图书馆馆内图书可以进行精准的定位分析,各类图书的详细搜索,第一时间展现在用户面前。主要以图像、影像、智能声音等多种方式呈现给用户,可以与使用者进行互动,将各类信息放大、缩小、移动,对使用者是一种很好的体验,而且可以对不同平台使用互动查询,获得更准确信息。另一方面,准确地对图书馆内部信息分析,通过用户查询,可以了解到图书馆的珍藏情况、历史发展、建筑模式,可以了解到图书馆馆内人员的管理情况。对于其他情况,例如利用系统空间可以建立比较模型、优化模型等,这些模型的产生,是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决策、分析的依据之一。
5结语
图书馆信息管理可视化技术通过各种人性化、智能化方式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例如精准的名称查询、高级查询来实现数据之间的交流互动,再利用GIS技术进行图像等多种多媒体技术呈现,给用户带来很好的使用体验。总之,这种技术对于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用户也可以将大量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
参考文献
篇2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在文献的出版和信息的传播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传统的图书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源自于科学技术的成熟,数字化技术在图书管理的广泛应用,随之产生数字图书馆。和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相比较,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字化,操作简便,信息的存储规范,传播网络化,资源共享化以及结构的整体化。数字化的图书管理方式将会塑造一个综合性的信息中心。在外延上,大部分的知识信息来源不在被局限在一个图书馆或者几个图书馆,而是大部分的信息提供单位;在内涵上,知识的中心不再是各种各样的原始信息,而是经过筛选和重新组织开发的信息,继而产生多层次的产品。另外,数字化的图书管理更方便的还是在其利用上。首先,它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只要可以利用网络,用户就可以获得其想要的信息;其次就是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启用以后,将是以用户为中心,实现用户的利益最大化。它让读者以最小的代价,最方便的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基于以上这些优势,数字化的图书管理模式正在不断的完善中,来适应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在用户操作上的快捷和简便上,不同区域的不同读者可以利用该模式获得其他地区的文献书刊,也就是实现共享。但是这种共享还是有很多的主观和客观的因素,要想最大化的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模式发展,就要好好解决这些因素。
三、现代图书管理的特征
(1)数字网络化是图书管理的发展趋势。知识经济时代中是以现代的高新科学技术为中心的,很多产业都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存储、使用以及消费上,主要依赖于高新技术的人力资源。在这全球的数字信息化时代,人们要有很好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善于接受新鲜信息,并具备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在数字信息技术时代,很多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都应用到了图书馆中,图书馆要向全社会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将自身转变成现代的信息中心。图书馆负责着传播文化知识,教育社会。一方面,潜移默化的塑造社会人的道德行为和规范;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快速更新,必将会形成终身教育。图书馆是公开、开放的,贴近群众,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随心的进行学习。所以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必将取代传统图书馆。数字化模式建设是现代图书馆进行图书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并不是对传统的图书馆图书管理的方式全盘否定,而是在适应时展的需要,跟上现代的科技发展,进行技术的革新,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出新的活力。真正的实现馆藏资源信息化、社会化和社会信息数字化、馆藏化,图书信息实现大范围的信息共享,让其能够效益实现最大化,这才是现代图书管理方式发展的必要趋势。
(2)高素质的图书管理员是数字化模式的资源。图书管理方式真正实现数字化以后,其中的管理员不再是简单的负责书本的借借还还,服务工作实现了多方位和开放性的服务。其中的管理员要做到真正的信息向导和管理者等多种角色。所以这就需要图书管理员一定要有强的现代信息意识和宽泛的专业知识面,要有很强的创造力,敏捷的思维和事业精神。在美国,图书馆服务的作用,只有5%是来自建筑,20%是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剩下的75%都是由馆员的素质决定的。由此可见,要想实现现代图书管理的数字信息化,优秀的馆员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资源。
四、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分析和设计
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实现和系统结构要进行分析和设计,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说明如下。
(1)图书数字化管理拥有的大量信息资源拥有不同的媒体和格式,其中又是相互联系着的。其中数据量是很庞大的,信息长短不一,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信息都是同时存在的。以前传统的数据管理在模型和系统的结构等各个方面都无法实现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操作。所以要采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来创建数字管理模式和数据库。在系统的最底层就要把握图书信息资源的特点,打好下一步的基础。在创建模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类似的元素进行结合,在高层次上管理图书数字化的系统模型。
(2)关于动态结构,我们可凭借现代的网络环境,来完成图书管理数字化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服务,并且建立在公开、开放的信息架构上。图书管理中的每个服务在系统中都是一个事件流,完成一项都需要很多的相关对象的合作。这种协作的过程行为么,在图书数字化系统的内部可以通过顺序图和协同图来辅助理解。其中数字化的基本流程服务可以用电子书刊的顺序图说明。用户登入的用户的接口,一旦经验证合法后,在提交服务给系统的电子书刊模块,在只有经过验证的电子书刊才可以实现同一个用户在同一时间只可以借阅一份资源。比如,一个简单的例子,一本电子书的10个副本,图书管理员利用数字化系统不仅要保证用户能够在同一时间都借阅到该书刊,另外还要保证出版商的合法权益,所以就要限制所有用户对这份电子书的不正当的复制行为。这个过程就是满足用户对书刊的借阅,归还、预约以及续借等等的要求服务,知道最后的退出。子系统的接口和书刊流通模块的消息交互都能通过顺序图清楚的看到,这样对系统的顺序行为和交互控制行为都是有益的。图书馆内的图书数字化的事件流在网络环境下是很复杂的,要从顶层到底层进行详细的分解,再加上详细的分析说明,通过反应动态结构的图来实现该要求。
篇3
Libra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Visualizati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Wang Yakun
(Specialist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Tangshan College,Tangshan063020,China)
Abstract:A GIS-based visualization capabilities of the libra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and focus on the description of property database,GIS visualization system modules associated wi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integration of data,summarizes the functions of positioning system and system visualization client implementations.
Keywords:Library management;Function;GIS visualization
近年来,随着用户对于高效服务的需求,图书馆检索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很难满足用户在错综复杂的图书馆环境中准确获知图书资料的地理位置的需求。因此,利用GIS技术的地理空间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可视化表示能力。将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可视化对象,所处的地理空间和属性信息进行描绘,空间位置、地理坐标和书名、类别、藏数等逐一记录,是当前图书馆管理技术探索的热点。
一、可视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定位
可视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定位应着眼于文献资源具有空间分析和空间查询的可视化能力。
(一)空间信息检索
系统除直接在系统中查询、检索属性数据如图书资料、部门及类别设置、馆舍状况等信息外,可对图书文献资料进行空间信息的查询。
(二)空间信息显示
系统除分层显示图书馆的综合地理信息及专题信息外,还可将用户的查询信息以地图、图像、声音、文字等多媒体形式在网络客户端进行显视,使用户更全面和深入认识图书馆环境和资源,即时获取更为所需的资源信息。
二、图书馆可视化功能实现的技术方案
(一)系统架构
图书馆可视化查询可建立在基于原有图书馆信息管理内容之上。可以把GIS系统软件作为整个系统的一个模块直接接驳原有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其系统结构的组成如图1。
如图1所示,系统把图书馆内各种图书文献资源的地理位置信息组成空间数据库,同时组建相应的图书属性数据库,两个数据库中同一种图书资源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互相对应,再将这两个数据库由GIS系统予以关联管理。系统可根据用户查询/分析的搜索请求,同时提取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相应数据,分析处理后将地理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转化为图形、图像或模拟现实三维的地理位置定位图书位置,在网页浏览器或图书馆局域网客户端进行显视给用户。
(二)数据库建立
可视化系统数据库由两个子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组成,两个数据库的建立主要是能准确、集约的表示图书馆的地理位置信息,并易于在客户端还原显视。
1.空间数据及模型
空间地理数据一般由图形表示,由点、线、面反映现实空间实体的大小、形状、位置、方向及拓扑几何关系。图书馆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可采用模块化的分层形式,将地理空间信息分解为若干层面,进行逐层描述、管理和表达。空间数据的采集也应根据图书馆地理空间的特点,将图书馆的空间数据分解为:地理背景层、建筑物层、楼层、阅览室层、书架号层及书架层等,每个层依情况又可细分为若干子层,对应各实体空间层。数据模型将图层与其实体空间属性及文献信息属性相关联,通过系统就可以查询图书馆内任何楼层、任意阅览室、任意书架上、任何一本文献有关信息,并获知该资源的实际获取路径。
2.属性数据及模型
属性数据是与空间信息密切相关的地理特征信息和资源描述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关联的各空间分层的空间数据属性信息库,对应于空间模型与空间实体的地理特征信息,数据可以采用二维关系表的形式直接在数据库中存储和管理,如建筑物属性表、楼层属性表、房间属性表、及书架属性表等;另一类是普通的文献资源属性信息,它不包含有地理信息,与常规的数据库文件数据基本一致,如图书存放信息、基础设备信息、部门信息和多媒体属性索引等。
(三)可视化功能的客户端实现
客户端实现指经过网络,在客户端界面以何种媒介形式对功能进行实现。可视化图书管理系统可由菜单和GIS地图两种形式组成。用户从网络登录图书馆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在查询页面,查询方式可选择为菜单或GIS地图。
1.菜单选定
①输入检索条件,即属性信息,可进行名称查询、模糊查询和复合条件查询;②服务器经过与属性数据库交互及多层过滤得到查找对象;③将查找对象在浏览器的GIS图进行表现。
2.GIS地图
①系统分层显示图书馆空间布局图,用户可打开浏览任一图层;②用户在浏览器的GIS图上选定目标;③服务器从属性数据库中获得信息,动态生成显示查询结果。
三、结束语
网络环境下,将原有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对图书文献资源状态的检索查询升级为在网络客户端以图形、图像等虚拟现实形式呈现。比单纯的基于属性数据库的信息管理系统更为直观,信息容量更大的优越性。基于GIS技术的可视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有望成为智能的信息咨询和管理系统。
篇4
1国外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模式
1.1理念
1.1.1图书馆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国外图书馆业界认识到了图书馆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包括事实上的和价值上的互动关系,因此认为信息服务社会化应该是双向的:其一,图书馆应该反映社会的需求。这在国外图书馆协会(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简称ALA)的几个重要的规范性文件中有明确的体现:①CodeofEthicsofthe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一个植根于受过教育的市民的政治制度中,我们作为职业成员(membersofaprofession)明确地认同知性自由(intellectualfreedom)和获取信息的自由”。这表明国外图书馆协会的伦理规范认同了国外政治制度的理念,反映了国外社会的政治需求。②在NewVision:BeyondALAGoal2000中,ALA提出了自己的重要战略,其中第四个是这样表述的:“要确定信息社会的全球化对协会、图书馆和使用图书馆信息的人到底有多大影响”。这表明了国外图书馆业界关注信息社会的要求。其二,图书馆影响、服务于社会。这同样体现在ALA的重要文件中:在CodeofEthicsofthe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中有这样的表达:“我们有特殊的义务确保信息和观念在现在和未来的各代人之间自由流动。”其规范原则的第一条规定:“通过恰当而有效组织的资源,根据平等的服务政策,坚持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以及对所有的请求给与准确的、无偏见的和谦恭的回答,我们向所有图书馆的使用者提供高层次的服务”。这表明服务社会已经成为国外图书馆业界的自觉义务。
1.1.2在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国外图书馆所秉承和实践的主要价值理念在ALA的重要文件中,有五个主要的价值理念被反复强调。其中NewVisionBeyondALAGoal2000对这五个价值理念做出系统的阐发:“在国外,图书馆是民主最有力的国家象征之一。它们通过保卫三个理念来坚守民主:观念和看法的多样性,清楚地表达各种观点的知性自由和所有人无论其社会和经济地位如何,都有获取信息的平等权。它们通过坚持能读会写和终身学习的价值使这三个理念得以实现。正是这五个价值或理念的具体实践使得图书馆具有‘国外价值’”。
1.2战略目标
为践行信息服务的双向社会化模式和上述价值理念,ALA为它自身和其成员规定了战略目标,其中包括:
1.2.1宣传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在ALA的重要文件NewVision:BeyondALAGoal2000,ALAction2005和ALAheadto2010中,都是将宣传图书馆和图书馆员作为首要的战略目标。如:NewVision:BeyondAIAGoal2000指出:“MA必须继续宣传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对于公众、立法者和决策者的重要性”。AIA-headto2010指出:“ALA和它的成员是图书馆和图书馆职业的主要宣传人”。
1.2.2要在影响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的国内和国际政策和标准的制定上起关键作用根据ALAheadto2010的规定,其方略具体如下:①增强图书馆在促进各种能读会写技能上的能力;②增强图书馆在倡导知性自由上的影响;③增强图书馆在促进信息获取平等权上的影响;④增强图书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影响;⑤支持基层民众影响有关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的政策和标准的制定的努力;⑥加深对影响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的国际问题的理解,支持有利于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的国际合作;⑦扩大和增强与在政策问题上有共同目的的组织的合作。
除此之外,ALA还规定了其他一些重要的战略目标,包括建设一个优秀的专业组织、确定信息社会的全球化对图书馆及图书馆和信息的使用者的影响、发展图书馆业的评估机制等。
1.3措施
为贯彻信息服务的理念、实现其战略目标,国外图书馆业界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本文涉及的措施是以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西根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华盛顿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的规定为依据的),其中的一些对我们而言有启发意义:
1.3.1与世界著名媒体合作、公开馆藏典型的是国外的一些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与世界著名搜索引擎Coogle的合作。哈佛大学在2005年与Google合作,将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收藏能力与Coogle富于创新的搜索技巧和能力结合起来,把哈佛大学已过版权保护期的大量收藏电子数据化,方便互联网用户获取。近年来,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里弗尼亚大学、密西根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纽约公共图书馆等也与Coogle签约进行类似的合作。
1.3.2设置专家型馆员提供专业服务耶拿大学图书馆为各种具体的专业和学科设置相应的专家型的馆员,提供专业服务。其目前涉及的专业和学科多达156个,并在互联网上公布其办公地点、电话和电子邮箱。
1.3.3为尽量多的人提供尽量好的服务
·为尽量多的人服务。这里的讨论主要限制在国外大学的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内。在国外公立和私立大学的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中,除了规定了一般性的服务对象——现在册的学生、教师和职工外,还规定了一些对我们而言有些陌生的服务对象:①校友。②其他院校的教师和学生。③在编教师、学生和员工的配偶。④在任教师或研究人员的人。⑤访问学者及其配偶。⑥社会公众。包括不同类型。高中生;居民;普通公众。⑦机构。
·尽可能好地提供信息服务。除为社会各主体提供常见的查询、阅览、外借、复印、资料送达等服务外,国外图书馆还采用了一些我们少见的服务措施:①外借资料召回。如斯坦福大学图书馆规定:超过7天外借期的图书资料、短期外借的DVD和其他媒体资料可以召回。如果因课程预备或其他借阅人需要,被召回的资料必须在收到召回通知的7天内及时返还。这一措施主要是平衡图书馆使用者之间的利益。②通知。包括即将到期的通知、过期通知和召回通知。通知的方式有两种: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③为残疾人提供特别的服务措施。包括服务人员、服务电话、图书馆位置的指示、电梯位置的指示以及残疾人专用设备如轮椅、助听器、颚夹、放大镜等的提供。
2国外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模式的启示
2.1其理念的启示
·其双向互动理念的启示。图书馆要不断充分了解社会的需求并做出相应的准备;同时,图书馆要积极主动地去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服务。其实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如果对社会需求没有了解、没有相应的准备就不能或不能较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服务;而如果没有为社会服务的需要作为推动力也就不需要去了解社会的需求并做出相应的准备。两个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面缺失都会使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不存在或不充分。
·其价值理念的启示。国外图书馆业界信息服务的五个价值理念具有普适性,因而它们也可以作为我们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价值理念:①坚持多样性。这包括:图书馆收藏的多样性,为所有人(不同的人)提供服务,无偏见地招募各种有资质的人从事图书馆业务包括残疾人。②尊重获取信息的平等权。③尊重图书馆使用人的知性自由。保障法律规定的图书馆使用人拥有的阅读上的、信息收集上的和言论上的自由。④对人们需要的能读会写的技能的培养和提升提供帮助。⑤为民众的终身学习提供服务。
2.2其战略目标的启示
·宣传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的启示。宣传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对于社会的价值,就是在宣传图书馆业界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关系,国外图书馆业界的这一战略目标也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具体如下:①进一步使公众、机关和团体明白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在实现观念和看法上的多样性、知性自由、获取信息的平等权、能读会写和终身学习等价值理念中的作用和影响;②增大在基层中进行宣传的力度;③支持有关图书馆及其员工的社会价值的研究;④增加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以确保法律的制定对图书馆有利。
·我们也可以仿效国外,在有关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政策和标准的制定上,图书馆要起到积极的作用。可借鉴的方略具体如前述的ALAheadto2010中的规定。
·重视图书馆专业组织建设的优化。①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国外图书馆业界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有:制定继续教育的目标并确保该标准反映了职业的需要和核心价值;使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容易获取;使继续教育计划和出版物能以各种方式获取。②加强合作。国外的图书馆业界对合作十分重视:第一,加强图书馆业界内部的合作。他们的ALA即国外图书馆协会有57000多个成员。第二,将与国内其他组织的合作制度化。第三,积极与国际主体合作。国外图书馆业界的这种做法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也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在这一点上,国外同行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一些具体的目标:①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研究和宣扬知性自由问题。这不仅包括一国公民的知性自由,还包括外国人或无国籍人的知性自由问题。②研究和宣传全球信息服务问题。③研究和宣传新科技带来的潜在的社会分化问题。④研究信息分享的机会问题。这对于实现信息获取的平等权来说十分重要。
·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机制或制度。具体的战略目标包括:①发展图书馆业界的内部评估机制。这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每个图书馆要发展自己的评估机制;其二是业界同行共同发展的评估机制。②建立一个包括公众、机关、团体作为评估人的社会评估机制。这一评估机制可以说是旨在为社会服务的图书馆的评估机制中最重要的制度,也正是我们现今评估制度努力建设的方向。
2.3其重要措施的启示
篇5
1.1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进行图书馆各种资料文献的采编、收藏以及检索等日常管理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各种形式的实体资料文献实现更高效、更准确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图书馆管理信息化主要表现在贮存信息数字化、馆藏资源转型到电子化,图书馆资料文献的管理、控制信息化并且使用网络化技术进行相关的传输工作。
1.2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一是便捷性,图书馆管理工作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打破了图书馆地域、时间的限制,可以实现借阅者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快速、高效地搜索、浏览想要查阅的图书资料信息,便捷了信息的通畅交流。这不仅降低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在服务效率方面也有了极大地提升。二是扩大资源的无限性,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可以使图书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增加自身的储存量,管理信息化可以加强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从而储存大量的图书录、图文以及图书信息,真正的让广大读者感受到图书馆强大的知识、文化传播功能,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科技、文化的进步及人类文明的前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化意识薄弱 现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受传统思维模式、方式方法的影响和制约,仍然处于较低层次的建设,缺乏资源共享以及信息化建设具体内容的认识,认为信息化建设只是简单的为图书馆配置几台电脑,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另外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员也较为匮乏,在现有管理人员当中,对信息化建设具体的培训和学习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滞后性。
2.2 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有待提高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专业的数据库建设、管理,网络维护以及信息采集等方面的人才,特别是技术性较强的各项工作,例如网络平台的建设、图书馆文献资源开发、图书信息的采编等。但目前我国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现状是,只能进行基本的计算机程序操作,面对系统性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更不能够胜任后续系统的优化升级工作。图书馆管理人才的相对匮乏以及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直接影响了当前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3 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现代化的信息资源具有分散、复杂、无序等特性,这就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采集和整编工作提出了高要求。目前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总体水平有待提高,缺乏完备的、规范性、标准性以及开放性的管理系统,虽然部分图书馆管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例如在数据库的基础上,研发了具有自身特色以及满足读者要求的数据资源库,但是这些数据库缺乏深度的挖掘,只停留在图书信息资源的检索功能等方面,使得这些数据资源库技术功能相对来说较为单一。另外图书馆现有的技术和系统还需进行改进,如自动识别技术、储存技术、数据库系统等信息技术和系统,这些技术和系统在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高效整合方面的水平较低,信息采集缺乏前瞻性,制约了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发展。
3 优化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3.1 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新时期的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摒弃传统、陈旧的思想观念,加强图书馆在信息时代作用的宣传工作,使图书馆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更好的为广大读者服务。现阶段是科学信息技术的时代,要不断优化和创新图书馆原有的理论基础,切实发挥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功能,将现有的图书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且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共享,全面结合互联网技术和图书馆资源,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和读者的知识文化宝库。
3.2 增强管理人员素质建设 人才是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图书馆应加大人才素质建设的投入。首先,原有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参与进修及培训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知识水平;其次,图书馆应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自身的发展需求,规划好人才培养体系,一是要多给予现有管理人员的深造机会,提升其管理水平,建立同步竞争机制,淘汰不合格的管理人员;二是要积极招纳技术性人才,扩充管理人员的队伍,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3.3 构建网络化服务平台 整合以及服务,网络化服务平台是其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网络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应放在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位置,构建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图书馆首先要转变管理模式,构建总分式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以总馆为主导,下设分馆,分馆的主要职责是检索和用户认证。另外依据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文献检索和保障机制,在完善、统一的网络体系下,保障读者及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安全,同时为广大读者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阅读服务,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图书馆的先进功能。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推动了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但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从而高效发挥图书馆现代化、信息化的功能,为我国精神文化建设和提高全民素质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湘穗.数据挖掘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4.
篇6
一、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图书管理信息化实质上就是将原本的纸质图书管理工作方式转变为利用互联网进行管理的方式。利用互联网进行管理的方式使得图书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的高效性,同时也为广大的读者提供了帮助。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得图书馆的借阅服务变得更加快捷。原本的纸质图书管理工作,必须本人到图书馆办理登记,才能够借取到图书【1】。而在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后,人们在需要阅读相关书籍的时候,只需要在图书馆网页进行阅读或者下载,使得借阅服务变得更加的高效。第二,信息化建设下的图书数量得到极大的扩充。传统的图书馆往往受到场地和资源等的限制,使得书籍数量有限,人们能够借阅的数量有限。而在信息化建设下的图书馆可以存储和收集大量的书籍,几乎处于一种无限制的状态,极大的扩充信息资源数量。第三,关键在于为人们提供巨大的帮助。图书馆其本身的建设工作便是从为人们服务而展开的,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能够使得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入到图书馆的网页内找寻自己需要的书籍,同传统的图书管理相比极大的为人们提供了方便。
二、制约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因素
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和分析,我国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受到高度的重视。但是从实际的建设过程进行分析,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仍旧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应当对此也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促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建设的理念比较落后
虽然在我国的图书管理工作当中很多都提出加强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仍旧表现出理念上的落后性。如:当前很多的图书管理工作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和信息化,但是真正被人们利用和使用的却非常少【2】,在图书管理工作当中仍旧受到很多的限制,使得数字化图书并没有对人们进行开放,人们只能够在网页上看到相关的目录,却不能够查阅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二)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缺乏创新
在当前的图书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缺乏创新的现象,这是制约我国图书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关人员应当对此引起足够多的重视。我国的图书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缺乏相应的标准【3】,没能建立起整体的信息化管理。如各图书馆在进行图书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都采取自己的方式进行建设,使得各图书馆之间缺少相应的联系,对于图书资源不能够很好的被人们利用。
(三)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问题
图书管理工作信息化之后,必然会受到来自于互联网中的一些安全问题威胁。图书管理工作由于是为许多人服务的,因此在图书信息资源上面需要对许多的人进行开放,在开放之后会为其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虽然在当前互联网信息安全保护得到极大的发展和加强,但是这一点却始终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根除。
(四)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不足
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必然需要很多的信息化建设人才,而当前的信息化建设表现出人才严重不足的现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人是其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人自身综合素质决定着所建设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性能,如果没有足够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参与【4】,将会使得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只是留于表面化,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应当对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加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针对以上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表现出来的制约因素,具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念进行创新
首先应当改变传统图书管理的思想理念,真正实现图书的对外开放工作,让更多的人从其中获取到利益。其次,应当充分意识到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原本很多不可能的变为可能【5】,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也应当勇于创新,充分的与当前出现的大数据、大信息、大服务等思想相结合,努力开发和完善自身的图书信息化管理系统。
(二)对图书信息化管理方法做出改变
在当前的信息化建设大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得到更好的发展,应当对图书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做出适当的改变,应当充分的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尽可能考虑到需求者所具有的难处,从需求者的角度来进行管理方法上的改变。
(三)保证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安全
图书管理工作的安全是进一步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这一点也是当前面临着的最为困难的一点。为有效的保证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各图书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在安全防护上的投入,使用当前先进的防护软件,适时更新自身的硬件系统,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四)注重培养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为有效的解决当前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的问题,应当注重培养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加大在培养工作上的投入。
四、结束语
经过以上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制约其发展因素的分析,并专门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以此能够为当前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娄志俊.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4:48.
[2]罗小宁.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研究[D].湘潭大学,2013.
篇7
一、图书馆的公益性
图书馆的公益性是指将图书馆作为不以赢利为目的的、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重要文化阵地。坚持这一原则就要加大图书馆投入,鼓励社会资助。对政府投资的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加大政府投入,确保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全面开展;采取多种途径和办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公益性文化事业;以推进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为核心,转换机制,切实增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内在动力和活力,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下面探讨图书馆公益性的必要性。
1)缺书现象严重,图书馆难以满足读者要求。目前在邹城市图书馆中,硬件设施和藏书量与读者对知识的更高需求相比,已显得明显不足。现在市民都喜欢新书,尽管图书馆可以提供阅览室,但图书馆每年所买进的新书数量不是很大,更新较慢,对读者很难有吸引力,所以大家更喜欢到书店看书。社会在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面对的读者群体也需要提供一些时尚、休闲、新鲜的书籍和报纸杂志,而现在馆里书籍的更新速度、更新量以及资料的查阅量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这些追求。一些图书馆向社会发出捐书倡议,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通过大家的努力,让新鲜时尚的好书尽快补充进来,落后的传统的图书馆已跟不上时展的步伐。
2)读者流失,图书馆现状堪忧。近年来,尽管购书经费每年递增,但新增图书量、报纸期刊订阅量还远远不足,造成图书馆采编工作、读者服务工作及特藏文献建设等多方面均远远达不到读者需求,从而引起读者大量流失,图书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作用日渐减弱。
3)缺资金,图书馆发展严重滞后。邹城市图书馆是国家创办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属于公益事业型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没有其他创收的途径。1993年之前的十几年里购书量极少,1993年到现在,市里下拨到市馆的购书资金陆续从几万元增加到20万元。在几年前,20万元可以买几千册书刊,因为场地的限制,很多图书无法上架与读者见面。
在我国,每年新的出版物在10万种以上。书价上涨很快,图书单册平均价格由1990年的8元涨至2010年的38元。购书经费增幅跟不上书价涨幅,导致图书入藏数不能适应读者的需要,对一些指导性、实用性强的、深受读者喜爱的高价书只能望而却步。2009年,邹城市图书馆订购期刊200种,比2008年减少31种;订购报纸97种,比2008年减少21种,报刊订购经费却达到历史最高点。同样,图书入藏数每年减少近1 000册。邹城市图书馆的人均新增图书还不到全国水平的1/10,只有公共图书馆标准规定的1/83。这些状况造成区图书馆每年减少近万人次。
二、图书馆的社会化
服务社会化是图书馆工作主要的出发点之一。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为建立和谐的社会作出更有成效的贡献,同时也拓展该领域的深入探索空间。
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是时代的要求
1)社会渴望图书馆的开放。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开始逐步富足起来,并更加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一方面必须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社会大生产基础之上,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丰富人们的头脑。要建设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全民族的人口素质。人口素质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是一个首要的条件。目前我国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下。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我国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才占总人口的3.6%,而文盲人口却占了6.72%。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要提高人口受教育的文化程度,除了在校的培养之外,最好的途径是人们自身的学习。要学习就需要学习的条件,对此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是选择图书馆。图书馆应当是民众学习研究的场所。
2)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图书馆的社会化。在网络不发达的时代人们获得知识的渠道都是比较单一的,一般是通过学校和图书馆。传统图书馆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去处之一。而图书馆员只是坐在图书馆里,被动地服务。如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用户以惊人的速度增加,internet广泛应用,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由于internet涉及知识的广泛性,给人们的生活、获取知识带来极大的方便,人们只需坐在家里轻点鼠标就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图书馆如果还是按照过去那种被动的服务方式,不投入到社会化服务当中,主动出击,就不能发挥社会信息化基地的职能。
3)知识经济社会需要图书馆服务社会化。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为重头戏,以知识为资本投入,人们可以在平等的条件下去竞争。人们只要获得知识,不管基础怎样差,都有可能后来居上。同样,国家也是如此,像我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资源贫乏,要想在本世纪建设一个富强、民主,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列的国家,必须走知识经济这条路,以高科技产业为龙头,发展自己。
三、社会化服务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冲击图书馆不合理的管理体制。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大多数还是过去那种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没有引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或者说竞争的意识不强。通过服务的社会化,可以借鉴社会企业在市场方面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模式,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改革。
2)冲击图书馆人员传统的思想观念。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基本上是坐在图书馆里等待读者的被动服务,一些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比较差,只限于还还借借。图书馆实现服务社会化后,可以改变图书馆人员的思想观念,使其更好地做好图书馆工作。
3)有利于调动图书馆人员的积极性。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有一定的经济收益,给图书馆增加一定的收入。图书馆可以根据工作能力、贡献的大小,打破平均主义的观念,拉开每一个人的收入距离,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具备的优势
1)现代技术的发展为服务社会化提供了可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很多图书馆都进入国际互联网,建立了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建立联机数据库、图书目录库、地址目录库、科学实验数据库、网络信息中心等,为广大读者检索图书馆资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技术的要求,各图书馆大力开发本馆的馆藏资料,输送到各局域网,为广大读者服务。这些基础工作的开展,为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2)县级图书馆具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各图书馆十分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一批高、中级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队伍。他们了解熟悉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能够熟练应用网上各类搜索引擎,对网上分散的、无序的各种资源进行采集、组织、存贮和应用。他们最适于为那些对网上无序的、分散的资源无所适从的人们提供服务。
四、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措施
1)为社会提供远程教育服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形式也发生很大变化,电子阅览给广大求知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空间,不受年龄、空间、地域的限制,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读者人数也在不断地上升。图书馆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发挥资源、人才、现代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篇8
一、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图书馆管理信息化重“形式”轻“理念”
有很多的图书馆一味的注重与互联网的联系,大量的引进外部资源,而对于自身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没有引起重视,使得图书馆仅仅是资源的存储地,扮演图书数据库的角色,而没有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此外,对于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则放在次要的位置上,仅仅发挥图书馆馆藏的功能,使得图书馆没有形成个性化的服务风格,对于客户没有形成吸引力,影响图书馆功能的发挥。
2、图书馆管理信息化重“物资积累”轻“调节”
在图书馆的信息管理中,出现很多的管理者仅仅注重物资的积累,结果大量的引进资料文稿,在资料的管理和分类上欠缺经验。最终使得资源变得比较复杂,给信息管理带来很大的障碍,难管理,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图书馆的使用率大大降低,造成资源的浪费,使得图书馆的信息管理资源有效性不高,不能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3、缺乏专业的信息管理人才
图书馆信息管理需要既懂得图书信息管理知识,还要懂互联网技术知识的人才,而且还要求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二者之间的关联做出相应的调整。然而在实际的人才选拔中,选拔准入标准不严格,没有一个系统专业的流程,使得选进的人员仅仅是充当图书资源的管理者,复合型的图书信息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影响了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尤其是在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图书馆,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二、加强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注重信息化建设技术研究
注重信息技术的研究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主要从内外两方面来进行技术的研究,前者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例如,根据图书馆的实际需求情况,可以设置自主借阅系统,便于用户对图书资源进行查询和使用,不仅能够提高客户查询资料的效率,还为客户使用图书资源提供了便利。后者是以互联网为媒介与其它的图书馆进行链接,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势。通过对信息化建设的内外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还能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增强图书馆与客户之间的粘合度,改变传统图书馆忽视客户需求的状况,有助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加快步伐。
2、注重图书馆资源建设
图书馆的资源是图书馆得以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图书资源质量的提升。图书馆的资源主要包括: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和文化资源等,其中外部资源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各个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注重与社会图书资源需求客户建立联系,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最终实现共赢和双赢。内部资源主要是通过增强数据库的资源管理、购买书籍、扩大图书馆的占地面积来实现的。而文化资源主要是通过设置图书馆的内饰、经营风格、个性化的服务来实现的。此外,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客户需求对于图书馆的规模、资源种类、经营理念等方面各不相同。如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信息技术不发达、人员的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也不强,可以通过增强图书馆的基础设施来实现互联网资源的共享,从而提升图书馆的资源质量,满足人们对图书资源的需求。
3、提升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人员的素质,对于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具有高素质、高技术等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这就需要图书馆根据自身的发展趋势,制定系统的制度措施,吸引专业的人才来提升管理队伍的水平。图书馆的馆长作为领导者,应该注重对人才的培训,加强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明确图书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制定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发管理人员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创新、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水平,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4、与时俱进,深化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理念
传统的图书馆主要注重对书籍的收藏,书籍的使用则是次要的,没有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使用率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图书资源的需求。而且有很多的地方图书馆门前人员稀少,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宣传力度欠缺,没有营造良好的资源利用氛围。而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图书资源管理要转变这种陈旧的理念,要注重图书使用功能的发挥,建立以客户使用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及客户的反馈加强图书资源的管理与更新,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对图书资源的需求,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率,发挥图书资源的优势作用,以便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由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故而,在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一定要结合图书馆信息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构建图书馆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切入性的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信息化科学合理的融入到图书馆的管理中。加强技术开发的力度,注重引进和培养信息化专业复合型人才,完善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激励机制,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为图书馆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强图书馆的服务意识,最终实现良好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秀荣.图书馆信息化现状及改进探讨[J].信息产业,2009(9)113.
篇9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和网络应用的日益广泛,信息源越来越庞大,人们除了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传输、检索及分类,更迫切地需要了解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实际上,在激增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的信息,人们希望能够对其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为了使发现知识的过程和结果易于理解,并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进行人机交互,人们逐渐提出了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的要求。
所谓信息可视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支撑的、交互的、对抽象数据的可视表示,来增强人们对这些抽象信息的认知。信息可视化是将非空间数据的信息对象的特征值抽取、转换、映射、高度抽象与整合,用图形、图像、动画等方式表示信息对象内容特征和语义的过程。可视化的过程是这样的:它将信息转化为一种视觉形式,充分利用人们对可视模式快速识别的自然能力去进行观测、浏览、判别和理解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利用计算机系统从屏幕上观察交互图形、图像并通过可视模型处理信息(王曼茹,2009)。
数字图书馆是知识、信息中心。在网络环境中,大量的信息、知识被数字化,存储在各式各样的数据库、知识库、数据仓库和知识仓库中。将信息可视化技术引入其中,给信息以形象和智能,这无疑会大大加快数据的处理速度,使数字图书馆中的海量数据得到有效的利用,并可以在人与数据、人与人之间实现图像通信。
信息可视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一)馆藏资源分布
信息检索的基础在于信息的组织形式。信息的组织形式不但对用户和系统间的交流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检索结果的呈现也至关重要。传统信息检索系统的信息主要以线性方式组织,信息之间也只是通过公共字段或者超链接的方式发生联系。其缺点是很明显的,研究表明:图形界面比基于文本的线性排列更能打动用户,多重的视觉表现形式相结合比使用单一的视觉表现形式更为有效。因此要实现信息检索的可视化首先必须做到信息资源的可视化。
作为使用数字资源的第一步,以图形方式向用户提供一个资源分布的可视化界面,给用户一个直观的印象,使用户能够快速、全面地了解馆藏资源的分布,对确定从何处着手进行信息的查找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例如,加拿大Antarctic公司开发的Visual Net,它在美国Belmont Abbey学院图书管理系统中得到有效利用。它将Belmont Abbey学院图书馆的馆藏投影到一个以等级结构为基础的可视化主题地图上。其资料排列顺序是按照国会图书馆分类法来进行的,用户要浏览某个类目,只需点击该类目,系统将放大该类信息,并显示其类目下的馆藏信息。在这个可视化主题地图上,用户可以进行数据挖掘,数据检索,寻找所需的资料。它的可视化空间实际上是一个语义地图(石明芳,2006)。在对图书资源的馆藏分布上,Visual Net采用文献图标释义图,用图标的中心圆、白色圆和绿色圆分别代表文献的类型、文献的长短和文献的新旧,蓝色箭头代表文献是外文文献,黄色箭头代表文献是参考文献。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这种表达清晰的图标选择所需文献。
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图书馆(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 Library)架位显示的可视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显示图书馆每层的平面图,查找一本书,图书馆可以显示该书所在的楼层,书架摆放位置以及书籍的分类号,书的位置会用箭头在平面图上标出。
(二)信息浏览的可视化
传统上是采用文字信息来描述信息资源的,为了加大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认知力度,可以使用可视化方式来实现。例如使用图标、聚类、映射等,可以形象表达信息的内容,使用户不用看太多的文字,就可以基本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具体体现在:
集合概览。通过一次显示整个集合或者多层分类,可视化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得到整个集合的总体印象及结构。
快速导航。可视化能将导航和交互模式或不规则观察紧密结合起来,用户可以鉴别和轻松访问关于当前表现突出或象征一个突出群体的文献信息,可以快速在多级分类体系中上下移动,了解分类体系的组织方式。
解释上下文中的条目。在图形可视化中聚焦检索结果―采用显著的可视化特征来标记匹配条目,例如,用红点或红旗标记匹配项是一种帮助用户解释检索结果的强有力的工具。聚光灯允许用于快速发现匹配项的簇,从而关注整个集合中最相关的区域。那些未匹配、但与匹配项相近的文档可能实际上非常相关。相反,用户能够根据上下文快速排除鼓励的匹配项,将其作为最感兴趣的项目。这种类型的结果标记帮助用户解释上下文中的局部特征。
(三)信息检索过程的可视化
自从计算机诞生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检索经历了批处理、回溯检索、联机检索等多个发展阶段。如今,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发展的热点是可视化信息检索。对于数字图书馆其他领域的信息可视化程度而言,可视化信息检索是当前在数字图书馆中研究最多的领域,并且也获得了丰富的成果。
可视化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资源、用户提问、信息检索模型、检索过程以及检索结果中各种不可见的内部语义关系转换成图形,并显示在一个二维、三维或多维的可视化空间中,帮助用户理解检索结果、把握检索方向,以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与性能。换句话说,将数据库中的文献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看作一个抽象的信息空间,该空间包含成千上万篇文献, 文献间相互关联,甚至文献的标引词之间也存在某种联系(徐刚、徐聪,2003)。但由于数据库的高维性,使这些关系是不可见的,可视化则提供将这些联系用可见的方式表示出来的方法。
对数字图书馆用户而言,可视化信息检索与传统的检索方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检索过程可视、透明。通过对网页与检索要求间内部关系直观的图形显示,为用户提供全部检索内容的概况, 使用户对所检索的信息资源分布一目了然,在可视的环境下进行整体浏览,有助于用户分析、判断检索词对检索的价值,了解检索结果中文档之间、检索词与所检索到的文档之间的语义关系, 从而更好地选择所需信息。
可视化信息检索可以提供形象化的信息,使用户更快地达到兴奋点,有利于用户发现新的检索途径,激发用户进一步探索的能力。可视化的图形特征,如高度、颜色及位置等都能有效地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感兴趣的信息,帮助用户决定自己的检索策略,增加了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使用户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检索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
可视化信息检索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形显示检索过程与检索结果,用户可以通过形象化的直观显示,参与检索过程的控制,进而确定一个词对标引和检索的价值,多角度多层次了解检索要求与文档之间的语义关系。
(四)检索结果可视化
传统的信息检索结果都是线性排列的,每次给用户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且检索结果也无法整体浏览。除此之外,关键词与文档的相关程度,所检索出的文档之间的关系也无法明确表现出来。
传统的信息检索结果都是线性排列的,每次给用户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且检索结果也无法整体浏览。除此之外,关键词与文档的相关程度,所检索出的文档之间的关系也无法明确表现出来。检索结果的不同呈现方式可以使用户从中得出不同的信息。检索结果的可视化主要致力于设计一个接口显示所有检索结果,揭示检索结果与提问、结果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以便用户对检索结果进行浏览和操作(么新英,2003)。利用统计、聚类、关联分析等手段对命中信息集合进行分析处理,揭示检索结果中隐藏的规律和联系,并用预先制定的视图形式向用户展现。检索结果的可视化能够充分发掘信息资源的价值,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信息,并可以有效防止信息迷途。
关于检索结果的可视化,现在很多大学和组织机构都在进行研究,并且已经开发出实用的系统,TileBars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个。TileBars系统是由美国Berkoley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人员开发出来的。Tilebars系统允许用户使用完全的信息,通过基于文档中查询检索词的分布式行为,决定哪些文档和文档的哪些部分来进行浏览,快速和简洁地显示:文档的相关长度;检索词在文档中出现的频率;检索词在文档中的分布和检索词与检索词之间的相对分布。
具体的显示方案为:将抽象的文档用矩形来表示,矩形的长度代表文档长度.每个矩形中有上下两组方形,上面的方形代表命中的第一组检索词的Page,下面的方形代表命中的第二组检索词的Page,其中假设第一组的检索词为wordl,第二组的检索词为word2,检索词与文档的相关度的大小用颜色的深浅来表示,方形的颜色越深,说明检索词在该Page中出现的频率越高(曹锦丹、王丽伟,2005)。矩形中所含的深色方形越多,说明文档与检索词的相关度越高。用户需要测览感兴趣的Page时,只须点击具体的方形即可,而不必为了查找具体的某一段而测览整篇文档。
(五)人机交互的可视化
人机交互界面是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户在数字图书馆发现、查找、检索信息时与系统交流的通道。用户界面的可视化有助于用户增强对检索系统的亲和力。检索过程的可视化有助于用户进一步了解、认识和修正自己的信息需求,使自己的需求表达能够在语义层上和上下文层次上接近实际需求意图。交互界面的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具有友好、直观、方便,并具钉人性化、智能化的效果,利用图形和语音,让用户使用时得心应手;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为用户提供最便捷的操作方式。
在信息可视化中,用户可以通过视图交互,变换地重组信息结果图形已达到信息查询的目的。设计优秀的交互界面可以让用户不断地获得认知的体验。用户通过操作可视化控制来改变变换过程中的参数,以达到交互的目的。
结论
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和利用给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管理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通过对信息可视化的研究和利用,数字图书馆把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运用认知科学等,将那些通常难以设想和接近的环境和信息,以动态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能更加有效地为读者的科学研究与决策服务。
但如何发挥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作用,仍是一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同时在这前所未有的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将成为最终目标,这就需要一种快捷有效的方式发现隐藏在庞杂信息当中的模式和知识,以便决策。因此,应综合利用各个领域的新技术进行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研究,从而为用户利用信息、提炼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曼茹.面向用户体验的数字图书馆信息可视化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9(9)
2.石明芳.数字图书馆中的信息可视化技术[J].情报杂志,2006(7)
3.徐刚,徐聪.信息可视化技术在数字化图书馆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4.么新英.传统信息检索与可视化信息检索之比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3)
篇10
1 引言
计算机智能化图像识别技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智能化图像识别监测应用到水泥回转窑温度的实时监测。利用CCD热成像技术和红外测温原理,实时地监测窑内煅烧带的熟料温度和火焰温度,并将上述温度数据结合现场检测的工艺参数建立实时监控系统。
2 红外CCD热成像测温技术
由黑体的光谱辐射出射度与波长的关系,我们可以分析得到以下3条规律:
(1)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物体的辐射能量也越来越强。
(2)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进行移动。
(3)辐射能量随温度的变化率,短波处远远大于长波处大,即短波处的信噪比较高,抗干扰性较强。
3 回转窑红外CCD热成像测温系统设计
红外CCD热成像测温系统通过热成像装置采集水泥回转窑烧成带的红外辐射能,转换成模拟视频信号,然后通过嵌入在工控机PCI插槽里的图像采集卡对模拟视频信号进行采样,经过A/D转换成数字信号。最后,由编制的图像采集软件得到窑内的实时灰度图,然后通过辐射测温算法的设计以及现场的温度标定,准确测出相应的温度值。
3.1 系统硬件设计
从图像采集卡得到灰度图像后,由于摄像头噪声和环境的影响,图像中会存在噪声。由于人在运动,在人体周围会有锯齿状边缘,这些在背景差分后并二值化后会在运动目标边缘出现很多噪声点,开运算无法完全滤除,会对后续连通区域标记造成干扰。根据统计,图像中的噪声基本服从高斯分布,因此采用高斯滤波方法对图像进行处理。
3.1.1 热成像装置
热成像装置是由针孔镜头、光电耦合器件(CCD)及窄带滤光片组成。我们在镜头的前端加装滤光镜片,将测温系统不需要的红外线和可见光滤掉,留下特定波段的红外线,经光学镜头聚焦成像在CCD靶面上,经过信号的加工处理,变成全电视信号送给处理计算机,得到回转窑内的热像图。
3.1.2 防护系统
为了给摄像头防尘,并防止其过热,我们需要给摄像头添加防护系统。防护系统由防护外套和温度报警系统,以及相应的管道组成。整个光学系统安放在保护外套内,保护外罩是一个中空的金属防护外壳。为了防止摄像头在回转窑微正压下被喷出火苗烧坏,本文采用了一套高温报警系统,监测保证保护套内工业CCD工作温度环境。
3.1.3 处理计算机
由于开发的处理软件需要在Windows XP 操作系统下平稳且稳定的运行,因此,我们采用了性能非常稳定、配置极其优良的研华IPC-610H(1)ATX大母版结构工控机。
3.1.4 图像采集卡
图像采集卡是工业监控图像采集和处理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之一。CCD 采集目标体后会输出视频信号,然后经由图像采集卡得到动态的水泥窑内的煅烧带图像,通过计算机对每帧图像进行访问。本课题选用的是北京嘉恒中自图像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OK_C20A图像采集卡。
3.2 系统软件设计
测温系统软件流程主要由以下3部分实现。
3.2.1 初始化
图像采集卡的初始化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检查序列图像帧缓存大小;第二步为DIB位图分配内存;第三步设置采集初始化参数;第四步打开指定图像卡。
3.2.2 图像采集
本文程序应用回调函数机制,考虑到每帧图像计算量不是很大,采用逐帧并行工作方式。
3.2.3 温度标定与计算
对目标进行温度标定就是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让温度与图像的灰度之间建立一定的关系。由于目标表面的热辐射与其温度为非线性关系,这样,对应的反映热辐射特性的目标的热像图的灰度与温度间也是非线性的变化关系。
本文在红外CCD热成像测温系统安装调试完成之后,利用检修后停火降温过程,测取了大量现场数据,如下图5所示,然后用MATLAB对获取的实验数据进行数据拟合,得到温度、灰度对应的拟合关系。
完成了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温度标定实验,将获得的温度标定结果,编写在现场的红外CCD热成像测温系统程序的温度计算模块中。
4 烧成带温度自动控制
本文将由测温系统检测的烧成带实际温度值理想温度进行比较,得到温度偏差值e送给PID控制器,PID控制器的运算结果经D/A转换给喂煤碟阀,通过改变喂煤碟阀输入电压的大小,来控制喂煤碟阀的开度,从而调节回转窑的喂煤量,实现回转窑的烧成带温度的自动控制。
以下我们对操作工人依靠手动调节喷煤量改变回转窑烧成带温度的大量数据与采用我们通过PID控制器自动控制得到的大量的温度数据进行统计对比,经过设定PID控制器自动控制后,水泥回转窑烧成带熟料温度基本趋于平稳,相对于操作工人依靠经验进行手动调节的开环控制,烧成带熟料温度波动情况明显缩小,基本满足了水泥工业的生产要求。
5 动态数据库的建立及参数曲线图的生成
6 结论
本文将计算机智能化图像识别技术进行了探析,本课题以某水泥厂实际生产情况作为研究背景,利用Visual C++ 6.0开发工具搭建了水泥回转窑的温度实时监控系统,有效地改善了操作工人的工作条件,确保窑内煅烧情况尽可能的处于最佳状态,提高了水泥生产及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以某水泥厂实际生产情况作为研究背景,搭建了水泥回转窑的温度实时监控系统,有效地改善了操作工人的工作条件,确保窑内煅烧情况尽可能的处于最佳状态,提高了水泥生产及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参考文献
篇11
2.1创新是推动图书管理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信息量激烈猛增,为应对这个时代局面,图书管理唯有迅速作出反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抓住机遇、当机立断,及时认清与判断出自身管理的不足之处,并做出与大环境相适应的变革,才可立于不败之地。图书管理创新应着手于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方面,运用科学技术这个工具以精简管理工作流程,最终达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此外,图书馆管理创新还应作长远规划,结合图书事业发展的最新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的决策选择,从而适应新时代环境的变化,使图书管理事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阻碍减少。
2.2创新是“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客观需求
传统的图书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设计,主要以基于限制人的行为为视角,这就造成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过于死板,没有弹性。这种旧的制度体系必然阻碍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兴事物萌芽的发展,从而使图书管理长期保持呆板僵化的状态。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外部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诸如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管理上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只有面对现状,促进内在与外形上的匹配,对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不断地进行摸索与创新,才能为图书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才能保证图书管理与时俱进,才能使图书管理工作蓬勃发展。
3.面对信息化的冲击传统图书管理模式遇到的挑战
3.1信息资源不足及不能共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各单位对图书的管理都逐步提出了“信息化”的口号,以使查找资料更加快捷、方便,并组建了各自的图书馆网络检索系统。网络检索这个平台,使得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的学生队伍越来越壮大。一般情况下,学生先根据需要,通过google等网络搜索引擎查到所需资料,再去图书馆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然而却可能查不到文献或是查到的相关文献数量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其需要。这种在网上找到的资料却在图书馆中找不到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充分暴露出现有图书馆资料资源不足的缺点。
目前,我国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在规划时缺乏前瞻性。虽然学校图书馆都相应地建立了电子图书馆,引入了网络化技术,但在全国范围内,各个图书馆之间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在网络建设建设方面出现了漏端,造成各图书馆之间信息渠道封闭,即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因此,虽然学生在学校的局域网上能够查到自己所需的资源信息,但不能获得其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半封闭现象。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加快和规模变大,学生更倾向于利用各种渠道学习新知识,而不愿再选择经过复杂的借阅程序去借书,于是信息化管理的问题显现出来,出现了资源浪费现象,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2信息资源过于单一化
图书馆在资源采购时,采购的信息资源过于单一,并未对现有信息资源实行深入开发,缺乏个性和独特性特色,个性化特色数据库未能得以建立,这会削弱图书馆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3学生不良的借阅图书习惯
图书馆环境安静静谧,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场所,图书馆存有海量的书籍和资料,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所以经常有学生选择在图书馆从早到晚地看书,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多会在藏书中一次性地找出多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放在身边慢慢阅读。但是由于学生健忘或图书管理意识薄弱,很多学生在看完书后,便将其放置自己的座位上,并未将图书置回原位,这样致使很多书籍未得到整理。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在取走书架上的资料后没有做好标记,当阅读完之后忘记图书原本放置的地方,便放错了位置,从而造成图书资料的放置混乱的状况。另外,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即学生在络图书馆查阅系统上查到相关资料的位置之后,去书架上寻找图书却找不到这种。因此,图书馆虽然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但学生疏于遵守图书管理纪律,同样给图书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3.4图书管理人才储备不足
图书管理人才储备不足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对图书馆的开发和建设。这与当前我国目前的图书馆管理激励机制有关。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人事管理采用终生制聘用也即是传统上成为的“铁饭碗”。评定职称时也大都是论资排辈。这种管理激励机制,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人愿意去深入踏实地钻研图书馆工作。长此以往,造成图书馆严重缺乏高学历、高觉悟、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3.5凸显的安全问题
信息化的引入对于图书管理就优缺点来说是双面性的,虽然丰富了图书馆的资源,拓宽了分享资源的渠道,减少了物理性空间、方便了读者获取信息资源,但也使图书管理领域凸显了网络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涉及到信息被盗、数据丢失等问题。图书管理要加强对网络系统的监管,增强网络系统的防盗性能,从而增强其安全性。
4.基于信息化视角的图书管理的创新思路
4.1着手于管理理念的创新
为打破传统图书管理管理模式、为图书管理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进行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首当其冲。管理理念创新就是让人重新定义“图书管理”,带着一种新眼光去看待图书管理。创新图书管理理念,为图书管理打开思路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前提。管理理念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加强管理人员的服务精神和管理精神建设。图书管理面对着网络信息技术潮流的冲击,图书管理人员对此不能视而不见或保持麻痹状态,除了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实用价值,还要抱着积极学习的心态,学习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中,进而提高图书管理效率。二,探索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图书馆要勇于放弃传统的独立、封闭的经营模式,大胆尝试跨区域合作,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其他图书馆,做到共合作、同发展。三,创新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要以创新的视角加强对图书馆职能和功能的认识,充分发挥创造意识,打开思路,解决网络信息化时代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挑战。
4.2着手于各项制度的创新
如果不进行制度体系创新,那么图书管理创新将无从谈起。我们可以从下几方面来考虑进行制度体系创新。一,综合制度的创新,包括职责的细化与界定、根据情况增加新的业务部门等方面的创新。二,行政体制的创新,涉及到晋升奖惩机制办法、人员考核等方面的创新。在明确管理机构各个部门的职责后,不妨在图书馆内设定图书馆服务人员职位,他们的职责就是为学生解决图书借阅、查询等问题;在图书馆考勤方面,更要加强规范,要确保图书馆对学生服务的服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减轻学生翻阅及借阅资料的负担。三,业务制度的创新,应结合信息化图书管理,为图书馆管理人员制定细则及操作规范,使得文献的采、编、放等各工作分工明确,既充盈图书馆知识库,又尽力满足学生对图书的需求。四,与读者服务有关的规范的创新,即加强对读者权利和义务的规范与认定。创新图书管理制度,能够为图书管理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有利于增强图书管理的应战能力。
4.3着手于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
着手于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树立新的人员管理理念。首先,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系统,不断完善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建立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终身培训的方针,为图书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其次,可以考虑引进网络信息化技术人员,引领他们成为创造出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平台的掌舵人,使学生和读者在图书选择方面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例如,为全面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人员的引进有如下优点:①能够扩大共享资源规模;②增大影像、光碟等数字媒体对学生的开放程度;③使得学生在获得资源途径方面获得更大的自由度,不需要固守在图书馆这个物理性的空间里看书,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得资料。二,完善培训和选拔体制,形成良性的竞争体制。根据图书馆的学科设置,及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务,对他们进行定期考核,结合业绩选拔人才再接受其它培训,从而保持他们的积极学习性,并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以保持人才队伍供给源源不尽。同时,要以实质性的利益作为诱饵,鼓励中青年才俊着眼于自己的未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充电学习相关知识,成为图书管理领域的卓越人才。
4.4着手于技术设备方面的创新
篇12
二、学科化在ILS中的实现
学科化服务功能在汇文图书馆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汇文系统)已初现端倪,汇文系统是由江苏省教委组织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联合开发的,是我国自行开发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佼佼者,由于它的价格较国外系统低廉,且功能也较为齐全,因此受到很多中小型图书馆的欢迎[4],该系统目前在国内已拥有400余家用户单位[5]。我馆从2005年引进该系统,通过8年多的实际应用,发现该系统每学年或学期都会升级,替换改进旧功能,增加适应需求的新功能。至2013年9月我馆已升级至5.0版本,在此版本中笔者认为最大的改进是将学科化服务的想法嵌入到集成系统中,新开发了学科参考的功能。笔者对这一功能进行测试、使用和宣传,得到了教师的大力支持,从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为了保证该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和利用,笔者从数据的收集组织,数据的整理导入,读者使用测试,数据的更改删除及定期更新四方面入手进行实践建设。
(一)元数据的收集、组织
元数据信息的收集是学科参考功能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存储了大量的元数据信息,才能更好地实现该功能的有效和大范围的应用。[6]然而在收集元数据之初又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为了使该功能得以最大化的使用,笔者首先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协调工作:(1)向领导汇报工作,请领导将其带入系主任例会,寻求各系部主任的认可与支持。(2)与教务处联系,收集学校各系部开课情况、教师情况基本信息。(3)与各系部秘书联系,确定各系各专业课程、必修及选修等课程,各专业教师任课明细情况。(4)采取“滚雪球”式方法,有计划地走入到各任课教师办公室中宣传学科参考功能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以期得到教师最大限度的参与。(5)做好样板专业,展示成果:图书馆与各系进行茶话会交流,请系主任及老师参观样板专业成果,使教师可以更直观的了解,以便收集工作更好的开展。数据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与课程最相关的学生学习时会利用到的各种资源,包括纸质图书、纸质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行业网站等资源(见表1)。将表1根据教师的要求以打印版或电子版交给教师并说明填写的要求。数据收集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都不是及时获取的,尤其是最重要的表1学科参考资源推荐明细的数据,因此要做好后期的追踪工作。
将初步收集的数据进行二次整理和加工,其中包括两方面的数据,一是教师课程相关的数据。二是教职工推荐的资源方面的数据。教师课程方面的数据相对简单,根据汇文系统后台字段的限制,完善课程编号、课程名、任课教师、院系等信息。将完善的课程方面的数据输入按专业、按课程输入到系统中。而教职工提出的资源方面的数据相对较复杂,需要对提供资源明细进行检索,馆藏资源可以满足的直接添加到系统中,馆藏不能满足的资源:(1)如果是纸质图书、期刊及报纸,则推荐采访馆员及时购买补充,有效提高图书馆馆藏的质量;(2)如果是电子图书可以通过馆际互借或与电子图书供应商协商将其制作成电子版;(3)如果是其他电子资源可以通过开放获取、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读秀、百链等渠道进行获取。将上述情况中提到的(2)(3)两种电子资源获取的结果如何有效地制作到系统中,有待汇文系统的进一步升级功能。
(二)元数据的处理、套入
前期收集到的表1学科参考资源推荐明细的数据需要按汇文系统后台的数据格式要求进行加工处理,因汇文系统5.0目前只支持将馆藏图书数据导入,所以需按专业按课程提取出以下重要数据:题名、作者、ISBN等。将处理好的数据按课程名导入到系统中:汇文系统流通管理模块系统设置课程参考书管理,将推荐的专业选读或必读书目导入到系统。
(三)读者入口测试
做好元数据的收集、组织及处理后,读者在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中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课程名、教师、院系三种途径检索到与课程、教师等相关的参考信息(如图1,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参考资料。
(四)数据的修改,删除及定期更新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每学期学年专业课程、教师会有一些变动,或是领域内有新的发现等,会使提供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也会有所不同,这样系统后台对教师课程信息及推荐资源的数据就要定期的修整。因此,就要求我们要以学期为周期再次进行数据收集、组织,之后是将现有的数据与系统中核对,进行相应的更换、删除和更新。
三、对图书馆集成系统的新要求
在对汇文系统学科参考功能的实践和配套资源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使该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和使用,笔者发现以下三方面仍需改进:系统后台添加数据的类型过于单一;读者检索途径过少且有的不实用;数据需全部手工录入。
(一)要求数据加工后台增加第三方链接功能
汇文OPAC5.0中学科参考的功能说明学科化服务在图书馆集成系统中也是完全可以实现并取得很好效果的,但是实施过程中由于系统后台添加资源的限制,致使读者在OPAC中还仅仅只能查检到与课程和教师相关的参考书而且只是馆藏纸质参考书。因此,希望在升级版本中系统后台可以增加其他馆藏其他资源链接的操作(馆员操作),如纸本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行业网站等。其次是可添加教师提供的与课程相关关键词或主题的功能,这样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会更有针对性,从而减少盲目查找学习参考资料的时间,提高学习和研究效率。
(二)学科参考增加/细化读者检索途径
汇文OPAC5.0学科参考功能中目前只提供课程名、教师名、院系三种检索途径,但是在日常使用中除课程名与教师名外用户大多数还会用到专业方向的检索途径而很少用到院系这样相对较大范围的检索,因此系统可以考虑增加且细化用户检索途径,增加专业方向、主题、关键词等检索途径。
(三)增加教师课程信息数据导入功能
篇13
高等学校图书馆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相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且两者互相渗透,互相统一,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并且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学术性增强了它的服务功能。
1.学术服务功能
(1)图书期刊借阅。图书借阅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而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为广大读者服务,但高等学校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阶段性,决定了读者需要的稳定性,读者需要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教学用书,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主要参考书的稳定、经常的需要上;读者用书的集中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书品种的需要集中于正在进行教学的有关课程的主要参考书刊上,二是读者对教学参考书的用书时间也比较集中。用书的集中性就必然会造成高等学校图书馆紧张的供求关系。因此,做好组织图书资料的供应,合理解决用书集中的矛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是高等学校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图书馆是寻找工具书最好的地方,高校图书馆设有中文工具书室收藏各类中文参考书,包含:书目、索引、字辞典、百科全书、法规、统计资料、指南、名录及手册、舆图等资料。因为参考数据主要的功能是为了解答问题,提供读者随时查阅数据之用,因此不提供外借,只限馆内阅览。
中外文学术期刊(包括电子杂志)全文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数据库,收录资源包括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等学术与专业资料;覆盖理工、社会科学、电子信息技术、农业、医学等广泛学科范围,数据每日更新,支持跨库检索。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资源。
(2)信息检索。信息检索服务就是把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通过整合和有序化,进行全方位、多途径为教学科研及广大读者提供高效、准确、权威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导航服务,来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数据库及种类逐渐增多,使得人们对于文献信息的查询、加工、存储、利用等方面有了更新的要求。[2]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和教学科研中心,是学校办学的重要条件。搞好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保管和借阅,为读者提供细致、周到、全方位信息检索服务,是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保障服务。
2.教育功能
(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依靠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良好的学习氛围,宣传、推荐、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同时配合教学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此外还对学生利用文献和现代化技术手段提供了方法、指导等。这些信息资源的提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阵地,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社会教育的重要课堂。现代图书馆已经成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开放领域,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高等学校图书馆根据社会需求对读者进行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已成为一种必然。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优势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单位联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素质拓展训练”、“我心目中的一本好书”等活动,来吸引广大青少年读者,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团结协作,在“相互交流”中获取新知识,健康快乐成长。由此可见,高等学校图书馆已越来越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课堂。
3.社会服务功能
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就是图书馆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又从属于图书馆的功能,是由图书馆本质决定的基本功能的社会表现形式。
(1)健康精神食粮的重要源泉。高校图书馆通过为师生提供社会、政治、思想、文化、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书籍和刊物,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提高他们的文化内涵。高等学校图书馆在书刊的选购上由具有事业心、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承担图书采购任务,他们严把质量关,将品味上乘、思想健康、格调高雅,融知识性、趣味性、专业性于一体的文献资料提供给广大师生员工,同时开展“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以服务社会。
(2)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场所。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学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潜在课堂。它使生活在校园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心理因素等方面,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馆藏优势,强调个性化设计服务,如“读者广角、特色阅览室、电子声像阅览室、读者讲坛”等,充分展现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才能,使高等学校图书馆对读者产生亲和力。同时配合学校围绕学生开展了多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丰富了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吸引了更多的读者,为社会稳定及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情操发挥了极大作用。
二、高等学校图书馆功能的优化
高等学校图书馆具有强大的服务功能,也是高校经费投入的一大亮点,但是如何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最大化,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1.树立为读者服务的理念
将图书馆与读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准确、及时、方便、灵活地向读者提供周到的服务,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宗旨,这一服务宗旨贯穿体现在它的全部业务活动中。要使这一宗旨得以实施,就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等人借书”、借阅受限、网络链接受阻等的被动服务意识为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意识。
对所有读者(只要申请)都予以办理借阅手续,对校外人员采用适度的收费制度,既满足了校外读者的需求,又补充了图书馆的经费支出,做到了互利互赢、可持续性借阅。电子信息数据库,向校内所有办公场所开放;校内学生和工作人员分配账号密码以便于离开校园后远程登录。校外人员采用购买流量或者包月包年的付费服务方式。
2.强化经营、服务意识
对高等学校图书馆面向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义、作用及服务价值,目前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满足于传统服务以实体图书馆为依托,服务内容主要是提供图书、期刊等纸载文献的在馆阅读与借阅。对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具有保存和传递科技信息的社会服务工作缺乏清醒的认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淡化了服务工作。因此,一方面,要明确高等学校图书馆在教学、科研和教书育人中的作用,重视图书馆的基础建设,加大投资,增加藏书量和进行文献资源搜集、整理、加工等工作所需的人、财、物,以建设一支精明强干、高效的队伍,配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时期高等学校图书馆由单一的服务功能的文化教育机构向多功能综合信息系统发展,由单一的免费的“无偿服务”,向既有“无偿服务”又有“有偿服务”的二重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紧迫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要有经济意识、效益观念,以强化图书馆经营、服务功能的群体意识。定期考核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做到奖惩分明,处罚合理,引导图书馆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从而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