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工顶岗实习自我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DL(Doing by Learning)”即为“工作式学习”模式,是我校为了满足工学交替的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尽快适应企业岗位工作软硬环境,并能运用已有的或工作习得的知识、方法与技能完成企业所赋予的工作任务同时,完成职业与专业学习领域的学习任务而提供的一种学习模式。它使工作与学习有机地结合,训练了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了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要完成学校和企业交付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就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领导、双重教育训练。为此,对“DL”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及学生考核评价应是校企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下面本人结合本专业顶岗实习学生基本情况,通过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习需求的调研及与企业相关人员、专业教师共同商讨,制定了本专业“DL”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及学生考核评价标准及形式。
一、“DL”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需求调研分析
(一)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基本情况
08级市场营销专业共有108名学生。根据企业的需要,除丰田定向班、鑫安定向班的学生及19名女生外,其余50名男生都于今年10月29日到轿车公司总装、焊装两个车间进行了工学交替的顶岗实习。经过3天的短期培训,学生全部上岗进行岗位技能操作。迄今为止,学生已在轿车公司工作近1个月时间。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胜任工作的岗位,但也有个别学生因身体不适而返校,目前已有4人从企业岗位返回。因此,现在岗实习人数46人。
(二)“DL”模式下学习需求调研
为了能够准确地把握企业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我们对顶岗实习学生采取了问卷调查方式;另一方面,我们走访了轿车公司总装和焊装的培训专项人员、班组长及在岗优秀学生,与他们进行了座谈及访谈。
1.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出46张问卷,收回40张问卷。个别学生因倒班或病假没有收回。对所调查的内容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如下:
对学习内容的需求。56%的学生选择与本专业相关课程,87%的学生选择与自身职业能力相关的学习。
学习时间的需求。选择“晚上学习”的占13%;选择“休息日学习”的占87%。
学习形式的需求。在给定的四种学习形式中选择“网上自学+辅导+答疑”的占6%;选择“业余学习+辅导+答疑”占59%;选择“集中面授”的占29%;选择“小组式研究学习”的占6%。一半以上学生选择“业余学习+辅导+答疑”的学习形式。
考核方式的需求。选择“自我考核”的占23%;选择“教师考核(考试或考查)”的占6%;选择“企业考核(结合工作岗位实际,提出改善建议并做出改善)”的占26%;选择“自我考核+教师考核+企业考核”的占45%。选择学生个人、学校和企业三方面考核的学生居多。
2.企业人员关于DL学习建议反馈
走访了轿车公司总装车间和焊装车间的培训专员的建议是:开设“DL”课程非常必要。但要与企业结合紧密,不脱节。让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学有所用,针对性强。
(1)开设QC(质量改进)改善的相关课程。因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QC改善活动,通过学生参与QC改善活动,对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改善能力是非常有好处。
(2)在企业生产任务紧张时期,要充分运用企业的停台或停线时间,对学生的汽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培训。
此外,根据企业的未来的发展需求,适当增加维钳/维电的基础课程。因为目前轿车公司紧缺的一线蓝领主要是维钳/维电工,如果学生能取得维钳/维电工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话,学生不仅扩大了发展空间,而且很容易转为正式员工。
3.班组长意见反馈
调查了总装及焊装10名班组长,班组长普遍反馈:
(1)高专学生普遍存在不如高职学生稳定,对操作岗位不认可。
(2)目前生产任务非常重,安排学生业余时间学习不现实。
(3)高专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体能训练;
(4)高专学生思想活跃,有独立判断能力;
(5)高专学生应加强敬业、吃苦、体能方面的训练,增加多技能操作训练。
4.优秀学生的意见反馈
学生普遍感到:
(1)企业的工作环境与平时想象的不一样。企业不仅考勤制度要求严格,而且行为细节也管理的非常严格。如执行作业有班长监督;走路时必须走人行通道;在十字路口必须确认;每天要进行现场4S点检(“4S”即为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等);质量要确认,等等。
(2)挣钱不容易,每分钱都是血汗钱,花起来比原来节俭,懂得珍惜金钱和时间了。
(3)作为一线蓝领,不仅要有思想、有知识、有技能,但更要有良好的吃苦精神、有效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而且,良好的体魄及体能也非常重要。
(4)通过一个多月的顶岗实习,我们熟悉了企业一线生产中的标准作业、点检、安全确认及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但是,企业中还有一些管理术语听不懂。如节拍、手顺、4M、改善等。希望学校能通过DL学习教一些企业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
(5)目前,多数学生没有电脑,有电脑的寝室也没有网络,所以,采用网上学习有困难。
(6)要学习与职业相关课程。如汽车性能与使用、汽车故障处理、汽车新技术应用等,受实训条件限制,这方面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实际训练的少。
(7)目前的企业工作状态,开设DL“业余”学习形式不适合,学生每天连续10小时工作,业余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学习最好能安排在工作时间。
综上,通过企业和顶岗实习学生的调研反馈,集中反应在:①课程内容方面要满足企业当前实际和学生职业就业领域两方面。②学习时间方面,根据企业实际,采取自学、辅导及集中面授为佳。但集中面授时间最好安排休息日。③评价形式方面,最好结合自评、企业评价和教师三方评价为佳。
二、“DL”学习内容及教学形式设计
根据企业和学生的调研反馈结果,本着以学生为本,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提炼了学生目前在职业情境学习领域优先所需的知识及能力和在专业学习领域中所需要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设计了本专业“DL”学习内容及相应教学形式。
本专业“DL”学习内容分为与职业基础情境、职业专业情境及职业专业拓展情境相关三个学习领域。其中,职业专业拓展情境相关领域的学习内容的设定,因企业意向不具体、不明朗,受顶岗实习时间的限制,暂时不考虑。职业基础情境相关领域学习内容的设定,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就业的汽车4S店(“4S”即为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工作环境需求,设立了急需提高的职业能力点,根据能力点设定了职业心态与职业定位、职业健康与安全、现场5S管理、目视化管理、团队协作与沟通、问题解决及持续改善等7个专题的学习课程。职业专业情境相关领域的学习内容的设定,根据本专业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当前轿车公司生产的品牌、装调及加工工艺特点,开设汽车性能与使用、汽车常见故障的识别、分析及处理,以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汽车结构与使用、汽车故障识别、分析、诊断及处理等课程实际训练的不足,强化本专业汽车技术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这部分学习内容将由企业人员协助完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由于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要接受学校和企业两环境育人,因此,学校与企业将共同参与实施教育教学。企业通过班组长、培训专项根据企业实际及岗位实际进行情景教学,将工位、工位上的产品、所操作的设备、所使用的工具及作业人员作为教学载体,对学生实施职业情境化教学,强化学生“干中学”的主动沟通、主动寻找、发掘学习资源的自动自觉学习能力。学校针对学生对学习页及学习周报的反馈,采取每位专业教师包保6~8名学生跟踪学生学习,并根据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将教室、办公室的讲授地点位移到学生工余时间所在的班组、食堂或宿舍。对于学生诉求较高的学习内容,学校将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动态课表,安排集中面授形式。为此,本专业“DL”教学将采取以下五种形式来实施针对性教学。
1.学习页。学习页将参考学校给定的学习页模板,针对学习内容应必备的知识、技能及掌握必备知识所需要的重点背景知识进行精炼陈述,并针对学习目标布置一些测试题及思考题。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时间及工作实际完成测试题及思考题,并对学习内容中疑难问题陈述出来,备于教师进行辅导。
2.学习“周报”。要求学生每天都记录《学习日志》,每周根据《学习日志》所习得的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提炼。然后,以“周报”的形式记录下来,每周随《学习页》共同反馈于辅导教师。最后,根据自身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班组评价、教师评价。通过“周报”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能力,并对自己所构建的知识与技能应用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3.个别辅导(班组长辅导+教师辅导)。将本专业46名实习学生按车间及班组分成6组,每组由1名专业教师、2名企业班组长共同组成学习小组。班组长一方面可根据工厂每周停台时间或工余时间,按实习学生的《DL学习计划表》对实习学生进行现场实践应用讲解。另一方面可以安排实习学生伴随班组长工作,由班组长对其进行个别辅导。教师跟踪包保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页完成情况,利用学生工余时间(班后、班中休息时间、午休等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将学习页定期反馈于每位学生。
4.集中面授。针对学生对学习内容普遍提出的疑难问题及普遍存在问题,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及顶岗实习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集中面授。
5.工学交替实践报告书。学生完成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中所设置全部“DL”学习内容后,每位学生最终还要完成《工学交替实践报告书》,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将全面归纳、总结、提炼本次工学交替的学习成果,并对本次学习形式及效果进行自我总结,阐述自己的学习收获与体会。
三、“DL”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与考核方式
“DL”模式的学习内容是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的,它更多强调的是在企业中的“干中学”即行动学习。行动学习法是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行动四位一体的方法。行动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获得这些知识,而是运用知识去分析、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为此,建立“DL”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应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来设定。
1.“DL”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应由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同参与评价。“DL”学习内容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的,学生不仅接受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的过程管理,而且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是通过完成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的。因此,对“干中学”所习得的学习成果必须是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同参与评价。
2.“DL”学习模式是“干中学”,即是一种行动学习模式。行动学习是建立在反思与行动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是一个计划、实施、总结、反思进而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的PDCA循环学习过程。为此,对“DL”模式下学生考核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计划、总结、反思及改进等实施过程进行评价。
3.“DL”学习成果可借鉴企业对员工个人绩效考核和改善成果来衡量。通过“DL”课程学习,学生将在企业工作中发生行为改变,从“等”活,到主动“找”活;从对企业活动“不屑一顾”,到“积极参与”;从只是“打工挣钱”,到想成为企业的“主人翁”,思想和行为都将发生一定的改变。而这种改变直接反映在学生参与企业改善活动和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表现上。为此,“DL”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可借用企业班组长对员工个人业绩和改善成果来衡量,给予对学生的“周报”的学习评价。
基于上述考虑,“DL”模式下的学生考核评价应是动态的,评价标准是多元的、多维度的。结合本专业“DL”模式下学生学习内容及形式,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标准及对应的考核方式。(见表六)
四、对“DL”模式下学生考核评价时,评价者应把握的态度
考核评价的目的不是对学生强行执行学校或企业所交付的任务,而是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理解企业管理和工作环境下,积极主动地、圆满地完成学校和企业交付的任务,实现校企共同教学的目的。换句话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的职业化员工应有的职业态度、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它是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在进行学生考核评价时,评价者应把握以下方面的正确态度。
1.鼓励的态度
“DL”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要求学校与企业评价者要将学生当成企业员工一样看待,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看作是企业新员工“边工作,边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临时劳务工在打工的短期行为。因此,对“DL”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要以帮助学生成熟、成长为根本,要以鼓励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教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职业化工作习惯。
2.注重开发学生潜能的态度
“DL”模式是开发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与能力的途径,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些对评价者来说是不成熟的想法。这时,需要学校与企业评价者都有以开发学生潜能为主,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或愿望,让学生在实现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激发学生不断地产生新创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篇2
0 引言
电气自动化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实践教学部分非常关键。本文将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针对电气课程实训教学内容进行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和尝试。
1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的内涵
1.1 定义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该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1.2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在电气实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以电气专业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为例,可以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控制线路设计、线路的安装调试、电路故障查找及排除等生产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电气原理、材料处理、安装工艺以及各种控制电路的操作。还可以进一步组织不同专业与工种,甚至不同职业领域的学生参加项目教学小组,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其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在电气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1 课程设计思路
本文以电气自动化专业《PLC应用技术》课程为例,在以项目驱动为主的实训教学中进行积极大胆的尝试。
“PLC应用技术”是一门职业性、实用性强的技术课程,它以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机电设备控制技术等为基础,结合液压与气动、单片机、传感器等技术,通过基本指令、应用指令、基本单元、扩展单元及外围电路等可编程序控制器软、硬件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项目案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方法,实现培养学生具备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系统的制造、维修和设计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将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强化实践,重在应用”,针对PLC课程,结合图1所示实训理念,在同企业实际应用密切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实训内容进行设计,在典型设备控制线路、职业道德、技术文件编制、环境保护以及安全生产等为重点的基础上将实际项目作为工作开展的载体,通过任务训练方式的应用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提升。同时,积极将学生作为工作开展中心,对实践性、开放性以及职业性的要求进行充分体现:
第一,在任务思想、项目驱动的前提下,在充分结合学生岗位职业行动能力的基础上安排专门的教师同学生一起实现对课程的开发,并在工作现场对电气控制设计、调试以及安装等过程进行再现。在整个过程中,将学生作为实训过程的重要主体,通过对操作环境的良好模拟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就能够为具有良好职业化特征的培训进行接受,积极强调学生在学习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升,以此实现学生高技能以及高素质的良好统一;
第二,在课程建设中,按照企业车间管理以及理论结合实践的理念进行建立,在对多类型教学手段进行应用的基础上对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应用,在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进行参照的基础上安排专门教师对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以及课程质量标准进行制定,以此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
第三,以双师方式进行授课,并由专兼教师以分段的方式对课程的考核以及教学工作进行承担,定期做好总结,以此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完善。(图1)
2.2 实训教学流程
在本课程中,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安排以及组织都是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规律,在联系岗位职业标准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质量中所规定的技能以及知识点为依据,在经过前期准备、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电气设备维修等过程后按照真实的工作过程以及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以及整合。在课程中,根据难度的不同对5个不同难度的项目单元进行了设计,在入厂培训、电气线路测绘、典型设备维修调试以及线路设计等内容为主体,将该课程设计到的技能以及知识进行了涵盖,包括有生产车间管理规范、安全用电要求、复杂电气线路安装调试、企业文化、线路维修以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可以说,通过该种学、教以及做几者之间的积极融合,则能够对实践训练以及理论学习进行良好的贯穿以及融合。该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训教学流程详见图2。
2.2.1 教学内容
在课程开展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本课程中,在对内容进行选取时是根据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设计以及典型工作内容要求,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技能以及知识,通过科学分类方式的应用对不同项目中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内容进行确定,具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在单元教学内容中,其根据不同项目内容的设置也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电路以及电力拖动基础知识为例:
第一阶段,项目内容主要是按照图2所示顶岗实习流程,对学生进行模拟入厂培训。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培训主管,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以及情况的介绍,对安装用电、电力工具以及电工技能的应用进行讲解,包括有室内照明线路、导线连接工艺等等,通过同学生的沟通以及总结进行知识的获取以及提升;
第二阶段,内容为C616普车电气控制线路的装调。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师傅,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常用低压电器的讲解以及识别、车床控制线路检查方式等进行讲解,内容包括有电气元件的检测及电动机装置制作、C616控制线路装调、交叉点评以及班组总结分析等;
第三阶段,内容为CW6132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装调。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班组长,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规范分析典型环节以及调试记录编写相关内容的讲解,内容包括有控制电气线路分析、阅读电气原理图、电气元件布置图、电气安装接线图等线路装调、电路故障检修以及交叉点评等等,在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以班组的形式对上述知识内容进行分析以及总结;
第四阶段,XA6132铣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与调试。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车间主任,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项目流程原理、电气纸质绘图方式原理以及线路故障排除相关知识的讲解,内容包括有铣床原理图、位置图、项目进度表以及接线图的绘制,铣床安装调试、电路故障检修等等,在该内容中,同样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知识内容学习完毕之后由班组进行总结分析,并在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交叉点评;
第五阶段,为用户制做低压配电柜。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项目的甲方代表,主要负责对学生的项目运作流程、相关标准制作、交工文件制作以及技术协议书制定等进行讲解,包括有协议书的编写。项目进度设置、原理图绘制、位置图以及接线图的安装等,并由学生以班组的方式进行总结。在整个教学内容中,不仅学生的知识获取具有着科学的循序渐进过程,且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教学也一再发生转变,在同企业实际项目密切结合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训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2.2.2 教学组织安排
同以往较为传统的案例方式教学不同,在该教学方式中,其中的不同项目单元都是具有较强真实性、且较为完整的工作任务,在对工厂管理模式进行应用的基础上实现工段、班组以及车间的三级管理,以此在对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对学生严格执行工作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工作程序以及工作规范的能力进行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工作责任心进行培养。学生在面对任务时,首先需要完成任务的接受,在接收到任务之后,则在对任务目标、任务要求进行积极联系把握的基础上对完成本次任务的要求以及需要开展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消化,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其次,要做好方案的制定,并做好电气图以及不同类型元件清单的绘制;再次,则需要按照任务要求对其进行安装以及调试工作,在完成调试之后,则对工作的开展情况做好验收以及评审,并对交工文件做好准备;最后,在相关文件准备完毕后,则可以将其进行上交,并联系整个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进行自我总结。上述流程可以说是项目单元教学中较为基本的工作流程,在进行技能培训以及知识的学习时,需要严格按照该系列任务进行获取以及完成,并在对任务进行实现的过程中对学习以及工作间的融合进行了体现。
对于学生而言,其在对该课程进行学习时,其目的不仅需要对低压电器技术进行掌握,还需要在任务操作的过程中在维护、安装、改造以及维修等工作开展中对自身掌握的电器控制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以此对学生控制系统安装、维修以及维护工作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进而在不断地学习以及验证过程中对该类工作的程序、要领以及方式进行掌握。在这里,我们在电气自动化岗位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并对一系列具有真实性、实用性特征的工作任务进行设计,即学生首先接受任务,在对任务要求以及目的进行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做好准备工作,完成方案的制定。之后,则完成列元件以及电气图清单的绘制,根据其中要求做好安装以及调试工作。在完成设备的调试之后,则可以对其质量以及效果进行验收以及评审,并做好交工文件的准备,最终进行该文件的交付以及总结,保证学生在面对任务时都能够严格按照该流程对任务进行完成以及实现,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学生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可以说,通过该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良好的提升以及培养,对学生综合全面能力进行积极的提升以及发展。
2.3 实训考核
在该改革考核方式中,对学生的技能、知识进行了重点的考核,且非常重视学生面对任务时的能力以及素质。考核内容方面,其根据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技能考核、电工技能鉴定以及理论考核这几个部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如果学生在上述内容中有一个项目没有考核通过,那么该门课程的成绩则不合格,需要进行补考。补考时,学生仅仅对考核过程中没有通过的项目进行考核即可。而当学生以上三个考核项目完全通过之后,课程则评定为合格。成绩比例方面,技能考核占课程总比重的30%,技能鉴定占课程总比重的40%,理论知识考核占课程总比重的30%。其中,在课程考核中,其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类,即基础理论、操作技能以及装配工艺,其中,基础理论占据课程考核项目的60%-70%,装配工艺以及操作技能占据30%-40%。操作考核中,其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类,即工艺功能、安全文明以及技术文件,其中,工艺功能占操作考核项目的50%-60%,安全文明占20%-30%,技术文件占20%-30%。技能鉴定方面,则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相关技能掌握情况进行鉴定,如果没有通过,将不对其该部分的成绩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