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测量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
3、理解两种方法的误差原因,并能在实际中作出选择。
4、理解多用电表直流电流档、直流电压档、欧姆档的基本原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测量误差分析,实际测量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了解欧姆表的原理,学会使用欧姆表。
3、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学生测量分析,器材选择判断,树立学生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建议
1、伏安法测电阻这个实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但是初中时只要求学生掌握测量基本原理,不需要学生考虑测量的误差以及引起误差的原因,也不需要学生掌握两种连接方法,而在高中阶段,本节重点是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使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哪种接法,知道两种接法对测量值带来的不同测量结果,要求学生对两种连接方法所产生的误差来源有所了解。
在新课讲解中可以首先复习电阻定义,引出测量电阻的思路,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两种测量方式,分析误差原因,总结适用条件,通过测量分析,进一步巩固。通过器材分析选择,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生活动展开时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两种测量电阻方法的误差原因及适用条件,利用自行测量进一步体会适用条件,通过练习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器材选择判断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节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具有联系实际的意义,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2、教材要求了解欧姆表的原理,不要求进一步讲解欧姆表的刻度等问题.
通过对欧姆表原理的讲解,进一步加强学生使用欧姆表的能力,重点强调欧姆表在使用前调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分清欧姆表的各档位之间的转换,知道欧姆表内置电源的正负极与两个表笔之间的连接,会对欧姆表进行读数和测量。
3、对于程度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的程度较好,可以对电阻的测量进行展开教学。除了讲解以上两种电阻测量方法以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方法。比如替代法,补偿法,惠斯通电桥法,另有利用一个已知电阻和伏特表,一个已知电阻和安培表进行测量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电阻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了解用伏安法测电阻,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无论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测出的阻值都有误差。
(2)懂得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或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的,并能在实际中根据给出的具体数据考虑选用什么规格的仪器。
(3)知道欧姆表测电阻的原理。
2、能力方面的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观察内容的真实性,鼓励学生寻查意外现象及异常现象所发生的原因。
(2)通过本课的测量误差分析,实际测量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操作、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使学生掌握引起测量误差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2、难点
(1)误差的相对性。
(2)根据给出的具体数据考虑选用什么规格的仪器来减小误差。
三、教具
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测电阻的示教板。
四、主要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做过了“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现在,再做“伏安法测电阻”,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当初做实验时的情况,把两个示数相除,再多次求平均即可,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得到的就是电阻的真实值吗?不是,原因在于电压表和电流表都不是理想的。
(二)教学过程
1、伏安法测电阻
我们已经了解了电流表并非无电阻,而电压表也并不是电阻无穷大,用这样的表去测量电阻,会对测量结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1)、原理:利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我们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值时,需把二者同时接入电路,否则无对应关系,没有了测量的意义,那么接入时无非两种接入方法,那么电路应如何?请同学们画出。
(2)、电路:
如果是理想情况,即时,两电路测量的数值应该是相同的。
提出问题,实际上两块表测量的是哪个研究对象的哪个值?测出来的数值与实际值有什么偏差,是偏大还是偏小?
外接法
是两端电压,是准确的,是过和的总电流,所以偏大。
偏小,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的。
实际测的是与的并联值,随,误差将越小。
内接法
是过的电流,是准确的,是加在与A上总电压,所以偏大。偏大,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的。
实际测的是与A的串联值,随,误差将越小。
进一步提问: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选择内、外接的原则是什么?
适用范围:;
[思考题]给你电源、电流计、已知电阻、开关和未知电阻各一只,如何设计测量电阻的电路。
方法:将A前后两次串入和各支路,测得电流强度为和,应有,则)
2、欧姆表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比较麻烦,实际应用时常用能直接读出电阻值的欧姆表来测电阻,关于欧姆表的构造,先请同学们看书。
以上欧姆表的结构示意图。借助电流表显示示数,测电阻不同于测电流、电压,表内本身含有电源,表盘上本身刻定的是电流值。试想,在两表笔间接入不同的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会随之发生改变,且一个阻值对应一个电流值,即指针偏在某一位置,所以可知:
(1)、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刻度的标定:
①两表笔短接,调,使,刻出“0”
②两表笔断开,指针不偏,刻出“∞”
③任意加上,,在指针偏转到的位置,刻出“”;
④若是正好是呢?应有,不难看出此时、,是此时的欧姆表内阻,也称中值电阻。
拿出一块欧姆表演示一下刚才的过程,同时说明:
①红、黑表笔的规定是为了与以往的电压表、电流表“+、-”极统一,即电流流入的为正极,电流流出的为负极。
②由于与并不是简单的反比关系,所以欧姆表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从有向左,刻度越来越密。
(3)、使用欧姆表的注意事项:(请同学回答并总结出)
①测电阻时,要使被测电阻同其它电路脱离开。
②欧姆表一般均有几档,而且使用时间长了,电池的E,r均要发生改变,所以在每次使用前及换挡后都要进行调零。
③每次使用后要把开关拨到OFF档或交流电压档的最大量程。
由此也可看出,利用欧姆表测电阻仅是粗测而已,在此基础上,应再利用伏安法测量才会比较准确。
篇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2、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nm—μm(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
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
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
篇3
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会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使用前要先调零.
(3)会正确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项羽与文弱书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们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本节主要讲述力的单位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教材首先通过文字和插图说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进行测量,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测量力的大小.对于力的单位,课本中只讲了牛顿,因为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由于初中无法讲解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课本中只是给出了单位的名称、符号,并通过例子使学生认识1N的力有多大.
教材简单介绍了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并通过几个插图说明弹簧秤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材重点讲解了学生实验——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有关“弹簧测力计”的教学建议
教师可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对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可作简单的说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加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即力增大几倍,伸长也增大几倍.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教师可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有关“力的单位”教学建议
教师可向学生直接说明国际上力的通用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并通过举例使学生对1N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对手的压力大约是1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还可以让学生拿起两个鸡蛋,感受一下1N的力有多大.至于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就不必讲了.
有关课堂实验的教学建议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按实验步骤去做.2、3、4、5步都是为了让学生多使用几次弹簧测力计.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读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在做第3、第4步时,要向学生说明匀速的要求.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可让他们思考为什么第3、第4步两次拉力大小不同,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把测出的自己头发拉断时的力跟课本中给出的各年龄组的头发的数据比较,以提高兴趣.
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问题,可在学生开始实验前讨论,来回拉动几次挂钩,可以避免弹簧破壳子卡住.如果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指在零位置,应进行校正.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出:除调零外,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提示:可以作零点误差的调整.)
有关新课引入的教学建议
测量是由力有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弹簧伸长程度是不同的,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教学设计示例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组织学生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会正确读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弹簧秤、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拉力器
教学设计示例
(一)引入课题
测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为了直观,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由为什么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主要是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二)新课教学
1.力的单位
教师可直接向学生说明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教师可以准备两个普通鸡蛋,使学生对1N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
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对手的压力大约是1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至于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就不必讲了.
2.弹簧测力计
有了力的单位还不够,要测量力的大小还需要有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1)弹簧秤的原理
教师可准备一个弹簧,找学生用不同的力去拉弹簧.
教师讲解:我们知道,弹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弹簧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弹簧秤的构造
教师可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教师可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3)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秤
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实验部分,然后按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实验中教师巡回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弹簧秤的量程:
最小分度:
水平拉木块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块的力:
拉断头发的力:
教师在总结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同一个木块在空中静止和匀速直线上升时,拉力大小相等.拉着木块在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所需要的力远比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的拉力小得多.正因为这个道理,很多沉的东西我们搬不动,但是可把它推动.人的头发的强度随人的年龄大小而变,成年人的头发强度大,小孩和老人的头发强度小.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三)总结,扩展
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胡克和牛顿的生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探究活动
测力计的发展
【课题】测力计的发展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利用网络查找相关信息;调查市场上测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况.总结测力计的发展概况.
【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体验力的大小
【课题】体验力不同大小的感觉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篇4
2、从常用电器的电流值感知电流的单位“安”。
3、了解电流大小与用电器的工作状态的关系。
4、学会把电流表连入电路侧电流。
5、学会电流表使用不同量程时的读数。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学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方法。
难点:正确使用安培计测电流并可熟练测串、并联电路电流。
教学过程
【实验引入】连接图4-15的实验图,你只要一按开关,灯立即会亮,这是为什么?
--原来,电路接通后形成的电流把能量从电源输送到了用电器(电灯)上。
电流的方向如何呢?--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
【讲述】在没有发现电子以前,科学家曾经认为电流是正电荷从电源的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的。现在,人们已经知道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带负电的电子的移动产生的,它们是从电源的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正好相反。
一、电流的形成与方向
电路中的电流形成原因是电荷定向移动。在金属导体中,是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流的方向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反。
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
二、电流的大小、单位
电流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从水流的情境想象电流的情境。当你打开两个自来水龙头,一般会看到两管中水流的强弱是不相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水龙头从管口流的水量多,就说这个水流强。
【实验】使用同一只灯泡来做两次亮度不同的演示,分别用一节和两节干电池作为电源。--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到导体中通过的电流强弱也会不相同。灯泡越亮,通过的电流越大。
因此需要一个描述电流强度的物理量——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字母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为A;更小的单位为毫安和微安,符号分别为mA和µA。
换算关系:1A=103mA,1mA=103µA
【练习】3安=______毫安=_______微安;
15毫安=______微安=______安;
400微安=______毫安=______安。
【识表】了解常见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值
如:普通家用白炽灯约0.1A~0.3A;晶体管收音机约0.01A~0.1A;晶体管电视机约0.1A~0.3A;普通家用空调机约4A~8A。
三、电流的测量
【引入】不同的电路和用电器中的电流的大小是不同的,怎样测量电流呢?--使用电流表
【实验】图4-16
--实验中,灯的亮度随着电池的增多而增加,电流也随之增大。但是,根据灯的亮度并不能确定流过灯的电流的具体数值。我们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的大小。
1、电流表的符号:-A-
2、使用电流表时都有哪些要求?
1).接入电路前
(1)一定要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指针在零刻度线偏右处,使用后测量出的数据会比真实值偏大。因此,若发现指针设有指零刻度,一定要进行调整后再使用。
(2)正确选择量程。每个电流表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量程,被测电流超过量程时,电流表会损坏。实验室里使用的电流表通常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当使用0~0.6A量程时,每大格表示0.2A,每小格表示0.02A。当使用0~3A量程时,每大格表示1A,每小格表示0.1A。
估测待测电路的电流强度。若小于0.6安培,选0——0.6安培量程。若在0.6安培——3安培之间,选0——3安培量程。在不能预先估计被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拿电路的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较大量程的一个接线柱,如指针偏转很小,则可换较小的量程;如指针偏转较大且在量程之内,则可接较大的量程;如指针迅速偏转且超过量程,则所用的电流表不能测量。
2).联入电路时
(1)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2)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3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联入电路后:电路接完后,在正式接通电源前必须先试触,同时观看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
(1)指针不偏转:可能电路有断开的地方。
(2)指针偏转过激,超过满刻度又被弹回,说明量程选小了。
(3)指针偏转很小,说明量程选大了。
(4)指针反向偏转,接线柱接反了。
应根据情况给予改正后,才能正式接通电源。
4).读数
读数时应“先看量程,再看中点,然后读数”。如图1所示的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指针相邻两个标度值分别为0和0.2A,其中点值为0.1A,指针所指的值是0.1A过两小格,每小格为0.02A,电流表示数为0.14A。这种方法为“中点助读”,可有效地防止读错数据。
【学生分组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
四、对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关系的理解
1)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在串联的电路中,不论电流表连入电路的位置如何,测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此,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
篇5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从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测量较大和较小物体的体积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1、出示一堆物体,其中有规则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也有不规则物体[乒乓球(凹陷的)、苹果、木块、泡沫塑料;橡皮泥、鸡蛋、石块、铁块、玻璃球;足球(瘪气的)、螺丝帽等],
提问:
(1)这些物体哪些会计算体积?怎样计算?
(2)哪些不会计算体积?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能够直接计算出来吗?怎样计算呢?
师板书课题: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分组实验,探索方案
(1).引导学生进行归类(按照物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说明:在水里上浮的先不研究,本节课研究在水里是下沉的物体。
(2).组织讨论测量的方法。
怎样利用学过的知识来测量不规则的物体体积?怎样来转化?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小组在土豆、橡皮泥、石块、铁块、玻璃球中选择一个,先估计物体的体积,再讨论测量方案,最后动手实验。
(2)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
(3)每项数据都要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
(4)把实验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第组年月日
物体名称
物体的体积
测量
方法
估测值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5)观测数据时要注意科学准确。
(6)要注意保持教室和桌面的卫生。
(7)容器中的水要适量,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以上有关“活动顺序”和“活动要求”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展示在屏幕上
4.分小组活动
请每个小组选择1个物体,用转化的方法进行测量
5.学生活动结束后,汇报活动情况
请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以下情况
(1)所测量的物体。
(2)具体测量方案。
(3)具体测量结果。
(4)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还有无法解决或者带有疑问的问题?
二、解释应用,拓展延伸
活动二:测量2个铁块的体积,并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再填写下表。
1.教师提出要求:
(1)两个不同的铁块,先用天平称质量,再同同样的方法测量体积.
(2)用计算器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比较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分小组合作,测量体积、重量,计算比值。
3.组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同一种材料,质量与体积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的比值是7.8克/立方厘米)
引导生思考:应用这一知识,你能算出另一块铁块的体积吗?
5.生分组计算,有时间的可以进行测量和验证.
篇6
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
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
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
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
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长度测量误差
【课题】
长度的测量误差
【重点难点分析】
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
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
4,新授课:误差
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探究活动
【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
【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指导】
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
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
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
【评价】
篇7
一、指导思想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二、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式开发,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一定的测量方案制定执行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综合性训练。要求每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设计和开发任务,分析并回答相关的思考题内容,认真完成项目报告,仔细分析项目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通过各个项目的训练,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并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能够承担路桥类工程施工一线施工测量任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具体目标
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内容融入实践操作的各项目中,以满足现代岗位的工作要求。
2、充分调研,确定项目类型,使其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单位实践的要求。
3、编制《土木工程测量》项目式教学大纲。
4、编写《土木工程测量》项目式讲稿、教案。
5、建设《土木工程测量》项目式试题库。
6、编撰《土木工程测量》项目式教材和配套的练习册。
7、形成具有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体系,并推广应用。
四、项目式建设思路
(一)调研现阶段各工作单位所需的土木类人才要求和现代新技术,调研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此作为项目式教学的参考依据。
(二)项目式教学构建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工程测量的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即按照施工的实际工作内容来确定教学项目的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将理论教学的内容融入实践操作的各项目中,其余的内容则穿插到仪器操作的过程中。
1.项目式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根据土建施工对工程测量的要求,结合测量技术的发展,项目式教学将课程分解为1个课程导论、3个基础项目、2个设计项目和1个综合项目,项目的内容与今后工作的内容力求一致,所涉及的仪器是水准仪、全站仪。工程测量项目式讲学计划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实践操作32学时),外加2周的工程测量实习。
2.实施要求
(1)硬件要求
1)对仪器设备的要求:项目式教学对仪器设备的要求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所采用的仪器应能满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测量工作中所需的功能,如自动安平(电子)水准仪、全站仪等,至于仪器的精度则可以适当放松要求。
2)对实训场所的要求:项目式教学把课堂引入实验室,采用实验室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除了一些理论和预备知识需进行实验室讲解外,其他时间都用于仪器的操练,因此,实训场所对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和实践效果骑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完备的工程测量实训场所应包括仪器检核部分、控制测量部分、地形测量部分、施工测设部分和道路测量部分等组成,且在实训场所中应建立进行综合测量实训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软件要求
1)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项目式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项目任务的设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测量实践经验,还需要有数量众多的项目教学案例。对于学生,则要求其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完成项目的主体,并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从原来的个体学习转变为小组团队协作学习,不仅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也要求教师承担起引导的责任。
2)对教学管理的要求:项目式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与一般的课程设计、工程实习等纯实践课程不同,学生很多时间都在实验室或野外进行操练,这对课堂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和考核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如课程的考核方式,不能再以简单的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作为评价依据,不仅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把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现代职业人基本素质要求列入评价目标。
(三)新编教学大纲和试题库
教学项目式后,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确定教学大纲。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改小组的讨论,完成相应的试题库建设。
(四)录制项目式教学的微视频,构建“线上+线下”双向教学平台。
(五)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考虑尝试内容模块化教学法、模块中的专题式教学和趣味引导式教学法等等。
结语
以上是我校对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所进行的教学方案建设。通过组织相关教师去单位学习培训,实施“校企合作”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教改意识,提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使我们的课程改革建设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黄良珂.土木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篇8
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和外贸进出口的重要窗口,在国家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准确地把握黑河口岸物流的需求量,构筑黑龙江公路大桥的发展规划,以促进黑河口岸地区经济发展和增强口岸经贸服务功能,保障和促进对外经贸的持续快速发展,因此,对黑河口岸货运量的预测是必要的。首先对目前运输量预测方法进行选择与研究。
一、目前运输量预测方法的选择
(一)线性回归预测法
依据预测的惯性原理和相关性原理,通过对影响预测对象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预测对象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函数形式的不同,回归模型可分为线性回归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回归预测法是从事物变化的相关性出发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在预测中被普遍应用,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线性回归预测方法的优点:(1)能研究预测对象与相关因素的相互关系,抓住预测对象变化的实质原因,因而预测结果比较可信;(2)能给出预测结果的置信区间和置信度,从而使预测更加完整和客观;(3)考虑了相关性,能运用有关的数理统计方法对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检验,因而对预测对象变化的转折点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缺点:(1)对相关因素的选取往往取决于预测者的学识和经验。(2)回归分析有较严密的理论基础和较成熟的计算分析方法,如模型建立得当则可得到比较精确的预测结果,但对于非线性增长的预测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本文黑河口岸货运量有明显的时间趋势,因此,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
(二)指数平滑预测法
指数平滑法是根据预测对象的历史资料,通过直线或曲线来拟合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而外推进行预测。该方法对时间序列的随机性和波动性考虑较少,而本文客运量的受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并呈现一定的随机性,但考虑到最新的时间序列一般包含较多的未来信息,且该方法认为远近期的历史数据对预测的影响程度呈非线性递增,近期数据影响程度大,其权数也大,反之则小。因此,对黑河口岸的客运量预测采用指数平滑方法。
(三)灰色预测方法
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不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即对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进行预测,从而确定系统在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为规划决策提供依据程进行预测,从而确定系统在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为规划决策提供依据。其方法的缺点:(1)灰色系统GM(1,l)模型忽视统计检验。(2)灰色预测法的高精度往往来自于过短的样本资料,而在小样本下进行参数估计的合理性,灰色系统理论并未给出论证。由于本文研究范围小,样本数据有限,因此,此方法不适合对本文运输量预测。
二、运输量预测方法的研究结果证明
(一)黑河口岸货运量预测
本文通过EVIEWS统计分析软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建立模型之前,为了保证线性模型的合理性,需要对黑龙江省的GDP和时间T,黑河公路口岸货运量H和时间T分别来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进行序列组相关分析,可以得到序列GDP和序列H都具有很强的时间趋势。绘制的回归散点图,如图1所示。
通过回归散点图表明,GDP与H和T存在高度的线性关系。确定高度线性关系后,接下来建立以黑龙江省GDP和T为自变量X,黑河口岸货运量H为因变量Y的一个显著线性多元回归拟合方程H=27.8 597-3.5 320T+0.0135GDP。
输出结果见图2所示。
通过以上方程估计结果可知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都很显著,并且相应的概率值Prob.
从图3可以看到,从1994年至2013年时间段模型拟合效果很好,所有的残差都位于置信区域内,但是前4年的残差值比较大,位于置信区域之外。
(二)黑河口岸客运量预测
客运量又称客运运输量,是指在一定的运输供给条件下所能实现的人的空间位移总量,是运输需求与供给和运输服务水平相互作用的反映,是在一定运输能力下所实际完成的运输需求量。对黑河口岸客运量进行预测可以有效地计划和组织旅客运输,为公路大桥系统的建设布局提供依据,最终可以保障公路大桥的建设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通过黑河市2000―2013年的口岸旅客运量数据绘制客运量的折线图可知黑河口岸客运量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动或季节变动,因此,采用指数平滑方法对客运量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采用指数平滑方法对客运量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其平滑估计的样本区间是从2000―2013年。下图4显示指数平滑参数估计结果。
平滑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拟合曲线见图5所示。
图5 KY的预测与实际值的拟合曲线
篇9
)
A. 12+20 B. 12×20 C. 12÷20
2.11与任何一个两位数的积一定不是(
)位数。
A. 两 B. 三 C. 四
3.一个乘数是58,另一个乘数是42,积大约是(
)。
A. 2000 B. 2400 C. 3000
4.估一估,下列各算式中,积比2000大一些,比4000少得多的算式是(
)。
A. 51×42 B. 34×98 C. 82×99
5.不用计算,直接判断下面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320×20=640 B. 37×32=1514 C. 150×60=9000 D. 47×54=2228
二、判断题
6.39×41=40×40=1600。
7.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没有零,积的末尾不可能有零.
8.51×13=13×50+13
9.计算48×25时,可以先算48×5的积,再算出48×20的积,然后把两次的积相加。
三、填空题
10.红云小学五年级同学植树35棵,四年级同学植树的棵数比五年级的2倍少18棵,四年级同学植树________棵。
11.学校布置“六一”联欢会会场,买了4条彩带,算一算每条彩带多少钱.
________
12.492÷7的商是________位数;32×45的积是________位数.
13.计算下面各题:
78×6=________
27×4=________
435×9=________
14.58×45的积末尾一共有________个0,706÷7的商末尾有________个0.
四、解答题
15.15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
16.如表是蓝猫专卖店某一天销售童鞋的情况。
种类
单价/元
营业额/元
运动鞋
35
560
皮鞋
54
648
布鞋
23
598
(1)这一天中三种童鞋各售出多少双?
(2)请根据这一天的销售情况,算一算这家专卖店一个月(按30天计算)大约可以销售出多少双童鞋?(假定每天总体销售量差不多)
(3)根据题目中的信息,请你提一个新问题。(不必解答)
问题:________
五、综合题
17.一个书架上有五层,每层可以放59本书。
(1)估一估,每个书架上大约能放多少本书?
(2)这些书架上大约能放多少本书?
六、应用题
18.“神舟”五号飞船以每秒8千米的速度飞行在圆形轨道上,按照这样的速度,它1个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解:算式是:12×20。
故答案为:B。
【分析】20箱牛奶,每箱12袋,就是求20个12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可。
2.【答案】
A
【解析】【解答】
11与任何一个两位数的积一定不是两位数。
故答案为:A。
【分析】11与任何一个两位数的积不是三位数,就是四位数。
3.【答案】
B
【解析】【解答】解:58×4260×40=2400。
故答案为:B。
【分析】两个因数都估算,按照一个因数往上估,另一个因数往下估的方法去接近于准确值;58接近于60,用“进一法”估成60,42接近于40,用“去尾法”估成40,据此可求积的大约数。
4.【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82×99≈80×100=8000;B:34×98≈34×100=3400;C:51×42≈50×42=2100,
A、B、C三个选项只有C选项中的积比2000大一些,比4000少得多.
故答案为:A
【分析】估算乘法时要根据数字特点,把两个或一个因数看作整十数进行估算,按照这样的方法估算出积后做出选择即可.
5.【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320×20=640,计算错误,乘积末尾0的个数都不够;
B:37×32=1514,积在1200左右,计算错误;
C:150×60=9000,计算正确;
D:47×54=2228,积在2500左右,计算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可以直接根据乘积末尾0的个数来判断;B和D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确定乘积的范围后再判断。
二、判断题
6.【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因为39≈40,41≈40,所以39×41≈40×40=1600,原题解答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先把两个因数分别估成接近的整十数,然后再相乘,据此列式解答.
7.【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12×15=180,两个因数的末尾有没有0,但是积的末尾有0,本题错。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只要两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字相乘为整十数,积的末尾就有0.
8.【答案】
正确
【解析】
9.【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解: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判断,原题计算方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填空题
10.【答案】52
【解析】【解答】解:已知五年级同学植树35棵,四年级同学植树的棵数比五年级的2倍少18棵,那么四年级同学植树35×2-18=52棵。
故答案为:52.
【分析】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倍又少一部分的数,可以列式为:要求的数=已知的数×倍数-又少的一部分的数。
11.【答案】
90元;180元;360元;900元.
【解析】【解答】15×6=90(元),即买6米长的彩带需要90元
12÷6=2,90×2=180,即买12米长的彩带需要180元
24÷6=4,90×4=360,即买24米长的彩带需要360元
60÷6=10,90×10=900,即买60米长的彩带需要900元
故答案为:90元;180元;360元;900元.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单价×数量=总价;积的变化规律,即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12.【答案】
两;四
【解析】【解答】
因为492÷7=70……2,所以492÷7的商是两位数;
因为32×45=1440,所以32×45的积是四位数。
故答案为:两;四。
【分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当被除数的最高位数小于除数时,商是两位数,当被除数的最高位数等于或大于除数时,商是三位数,据此解答;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就对齐那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据此解答。
13.【答案】
468;108;3915
【解析】【解答】
78×6=468
27×4=108
435×9=3915
【分析】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时一位数从个位乘起,哪一位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14.【答案】
1;2
【解析】【解答】解:58×45=2610,积的末尾一共有1个0;706÷7=100……6,商的末尾有2个0。
故答案为:1;2。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积后再确定乘积后面0的个数;根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出商后再确定商末尾0的个数。注意在计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商0。
四、解答题
15.【答案】解:15×24=360
答:15个24连加的和是360。
【解析】【分析】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16.【答案】
(1)解:运动鞋:560÷35=16(双)
皮鞋:648÷54=12(双)
布鞋:598÷23=26(双)
答:这一天中运动鞋售出16双,皮鞋售出12双,布鞋售出26双。
(2)解:(16+12+26)×30≈1500(双)
答:一个月大约可以销售出1500双童鞋。
(3)这家专卖店这一天售出布鞋和皮鞋共多少双?(答案不唯一)
【解析】【分析】(1)分别求出三种童鞋的销售数量,三种鞋子各自的销售额÷它们各自的单价=它们各自的销售数量。
(2)首先计算三种鞋子一天的销售总数量,运动鞋的销售数量+皮鞋的销售数量+布鞋的销售数量=一天销售的童鞋总数量;然后,计算一月销售的童鞋数量,一天销售的童鞋总数量×一月的天数(按30天计算)=一月销售的童鞋总数量。
五、综合题
17.【答案】
(1)解:59×5≈300(本)
答:每个大约放300本。
(2)解:300×5=1500(本)
答:一共大约放1500本。
【解析】【分析】(1)每层放的本数59本,把59看做60,一层放60本,求5层一共放多少本用乘法;(2)一个书架大约放300本,求5个书架大约能放多少本用乘法。
六、应用题
篇10
1、
两条直线相交,如果有一个角是钝角,那么另一组对角是[
]
A.钝角B.锐角C.直角
答案、B
解析、
略
2、
用一副三角板拼一个角,得不到的角是[
]
A.140°B.75°C.105°
答案、A
解析、
略
3、
一副三角板不可以拼出[
]
A.75°的角B.105°的角C.125°的角
答案、C
解析、
略
4、
测量角的大小,常用的工具是[
]
A.米尺B.天平C.量角器
答案、C
解析、
略
5、
下图用量角器测得∠A的度数是[
]
A.120。B.60。
答案、B
解析、
略
6、
下面用量角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B.
答案、A
解析、
略
7、
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有[
]
A.85。B.140。C.150。
答案、C
解析、
略
8、
量角的大小要用[
]
A.量角器B.直尺C.三角板
答案、A
解析、
略
9、
下面三幅图中,能拼出150。角的是[
]
A.B.C.
答案、C
解析、
略
10、
量角的大小要用[
]
A.直角B.三角板C.量角器
答案、C
解析、
略
二、其他(注释)
1、
度量角时,把角的与量角器的对齐,再使角的与量角器的重合,另一条边所指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内依次应填[
]
A.零刻度线
B.中心点
C.顶点
D.一条边
答案、C;B;D;A
解析、
略
2、
(
)的角是锐角,一个平角是直角的(
)倍。
答案、
小于90。;2
解析、
略
3、
平角=(
)。,周角=(
)。
答案、
180;360
解析、
略
4、
若∠1+30。组成一个平角,那么∠1=(
)。。
答案、
篇1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与合作交流体会,发现已有方案或问题解决办法的缺陷与不足,来激起学生对新方案或新办法的探究。
二、具体安排
1.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测密度的原理。
2.实验所需器材。
3.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
4.由每组推选出代表,就设计的方案逐个发言。
5.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争论,得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
三、活动实施过程
我用投影仪出示课题:请设计出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方案,并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要知道什么问题?”
张军首先站起来说:“我想知道实验原理是什么?”
刘佳接着说:“实验的器材有哪些?”
孙俊杰:“盐水的浓度与盐水的密度有没有关系?”
刘秀梅:“能有多少种测盐水密度的方法?”
“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是太好了。那么我们首先把实验的原理解决了,其他问题我们边设计边解决。那么,谁能说出这个实验的原理呢?”
刘佳举手回答:“实验原理是密度公式ρ=m/v。”
“大家同意不同意呢?”
学生齐声回答:“同意。”
“那么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呢?下面请同学们独自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并在组内讨论,然后各组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选取器材。现在大家桌上放了一些器材,可以选用,也可以不用,如果还需要其它器材,老师可以提供。给大家十分钟时间。”
学生认真地思考着,积极进行实验设计,我巡视指导,各组内不时发出争论声,气氛非常活跃。
“刚才同学们交流得都很认真,现在哪个组发言人代表你们组给全班同学讲一讲设计方案,其它组员进行补充。”
第一组:
中心发言人:我们组讨论后的设计方案是:
1.用已调好的天平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3.再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
4.利用密度公式,算出盐水的密度ρ=(m1-m2)/v。
“你们组的其他组员有没有补充?”
“第二步应是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石磊补充说。
第二组:
中心发言人:我们组多用一个小烧杯,实验方案是:
1.用调好的天平先测小烧杯的质量m1。
2.把盐水倒入小烧杯,测盐水和小烧杯的总质量m2。
3.再把小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盐水的体积v。
4.根据密度公式,可得ρ=(m2-m1)/v。
第三组:
中心发言人:我们组把量筒当容器使用,设计的方案是:
1.用调好的天平先测量筒的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中,测盐水和量筒的总质量m2。
3.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4.根据密度公式,可得ρ=(m2-m1)/v。
第四组:
中心发言人:我们组没用量筒,我们用了两个三角板间接地测体积,实验方案是:
1.用调好的天平先测小烧杯的质量m1。
2.我们用了测长度时特殊的测量方法,测出小烧杯的直径d,学生边说边演示。
3.通过计算,求出小烧杯的底面积s=π(d/2)2。
4.把大烧杯中的盐水倒入小烧杯中,用三角板测出液面的高度h。
5.计算出盐水的体积v=sh=π(d/2)2h。
6.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7.用密度公式,可知ρ=(m2-m1)/π(d/2)2h。
“大家说这组设计的方案有什么优点?”
话音未落,张志勇同学立刻站起来说:“他们的实验方案能用到我们以前学到的知识,能把旧知识贯穿到新知识中,非常好。”
听到他的回答,我点了点头,笑着问:“他说得好不好?”
“太好了!”
第五组:
中心发言人:我们组用了一个标有容量的饮料瓶,实验方案是: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饮料瓶的质量m1。
2.把盐水倒满饮料瓶。
3.再用天平测出装满盐水的饮料瓶的总质量m2。
4.用密度公式,可得:ρ=(m2-m1)/v。
“我认为这组的实验设计很独特,我们应当鼓励鼓励他们。”我带头鼓掌,学生也跟着鼓掌……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案了?”
第六组:中心发言人站起来说:我们组与第一组的差不多,方法是: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大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体积v。
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4.再用密度公式,可得ρ=(m2-m1)/v。
各组都争着表述自己的设计方案,我把不同的设计方案依次写在黑板上。
“同学们看看大家一共设计了几种方案?”
“六种。”
“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都很好,但这些方案是不是什么时候都适用?实验室测量时最适合用哪种?讨论一下。”
学生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来。讨论结束后,路美娜犹豫着站起来说:“我认为第四、五组的方案不适合实验室测量,因为实验室要求测量的比较精确,而他们只能粗略地测量。”
我点点头问道:“谁还有?”
话音未落,李阳抢着回答:“第五组的方案如果盐水给的不多,就无法装满饮料瓶,也无法知道盐水的体积。”
“第四组方案如果装盐水的容器不规则,就无法测出盐水的体积了。”张志勇也补充说。
“大家说他们说得好不好呢?”
学生:“非常好。”
我微笑着带头鼓起掌来,学生跟着一起鼓掌。看到学生情绪高涨,我及时问:“那么其他几种呢?”学生这时看着黑板认真的思考着。
过了几分钟,刘秀梅站起来说:“第一组的方案如果量筒的量程小,盐水也倒不下,没法继续测量。我认为往量筒倒一部分不影响测量,如果这样就是第六组的方案了。”
张军接着说:“第二组的方案把小烧杯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总有一部分盐水留在小烧杯中,测出的体积偏小,测量不准。”
李阳:“第三组的方案把量筒当容器使用在测质量时不方便,容易倾倒,我认为不好。”
“大家有没有同感?”“有。”
“刚才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发现大家没有对第六组的方案提意见,那么是不是第六组的方案适合实验室测量呢?”
刘佳:“我认为第六组的方案适合实验室测量,它没有前面几种方案中倒不下、装不满的问题,也没有倒不净的问题,测量的误差也小。”
“说得非常好,有没有不同意见?”“没有。”
看到学生讨论得差不多了,我及时总结道:“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确定了实验室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是第六组同学设计的方案。在做实验以前谁还有什么问题?”
李安龙问道:“老师,测液体密度有没有直接测量的仪器?”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你非常敢想!能提出问题说明你动脑筋了,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现在有一种测密度的仪器叫密度计,我们把它放入液体中就可以读出液体的密度。我们以后会学习到,大家课后可以先查阅资料,认识一下密度计。现在我们开始实验,同学们自己根据实验步骤设计表格,纪录实验数据。”
……
四、课后体会
篇12
2、监测学科:小学一至五年级为语文、数学、英语、藏语文四科,六年级为语文、数学、英语、藏语文、科学、道德与法治六科,小学六年级增加科学、道德与法治两个学科,小学英语分一年级起点(考听力)和三年级起点(不考听力);七年级为语文、藏语文、数学、英语(不考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八科,八年级为语文、藏语文、数学、英语(不考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地理、生物九科。
3、命题范围:学年要求内容,以学年下学期内容为主(约占80%);命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考点及考室设置
1、小学一至六年级考点及考室设置。
2、七至八年级设县中学、初中部、初中部等三个考点。
三、监考组织
1、成立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领导小组,各考点设主考、副主考、领队等。
2、中小学实行全县统一组考,监考人员按照校际交叉编排,统一编制考生考号与考室,考生严格按考号、考室对号入座。
3、各考点必须于考试前一天下午按要求布置好考场,并按考生考号、考室编排次序贴好“座位号”及“考号和姓名”标签,考室序号、考务室要门贴标示。监考教师在主考监管下统一集中验明学生身份,属实后考生方可入场考试。
4、各考点主考在考前,必须组织教职工召开考务教育会,传达与强调考试纪律、协调好相关事宜。
5、考试及纪律相关要求按教育体育局下发文件执行。
6、设立考风考纪监督举报电话及考试联系电话,各考点发现有异常情况或考务工作人员有违纪违规行为,必须在一个星期内(含考试时间)进行举报。考风考纪监督举报电话:7326859。考试联系电话:18090133021。
四、有关事项要求
1、留驻学校行政为考点管理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安全、师生食宿、考务后勤等。考务人员负责协助留驻学校教职工进行学校管理。各学校要对留驻教师进行周密的工作分工,保证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尤其要落实好考试期间的安全保卫责任制。
2、各学校要事前妥善协调、安排好到考点考务人员的食宿问题。各校教师要妥善收藏与保管好自身的贵重物品,以免丢失。
3、各学校抽派的考务人员按通知要求务必于6月16日上午9点准时到达智慧教育中心参加考务培训会。
4、各学校留驻教师要严格遵守有关考试规定,主动配合与服从考务工作人员的安排,如有违纪违规行为,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所有留驻教师必须无条件服从主考的分工及安排,在考务期间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有特殊情况必须事前向教育局有关领导请假。考试期间,一律不准喝酒、不准随意调换工作岗位等。
5、各考点要按照考点、考号及考室设置表,提前做好考室设置。考室设置实行单人、单行、单桌、反向设置。各考室人数依照考点及考室设置表中对应人数设置,不得作任何变更。各考点要落实好考室序号门贴(第ⅹ考室)。
6、各学校不得歧视后进生,要保证每一名应参检学生的参考权利。如出现不让后进生考试的现象,该班级学科成绩一律纳入全县同类别学校的最末位核算,并予以全县通报,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情节严重的学校取消学校负责人任职资格。
7、考生如有特殊情况(如病、伤)确实不能参加考试的须提供原始的医院证明附件或相关证件(县级以上),并报请教育局有关领导签核认可意见,否则按0分论处。
篇13
学前教育具有公益和普惠的性质,其责任主体在于政府,目前公办园的比例过低,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国十条”提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公办园比重过低,不能体现学前教育的公益属性,更不能发挥公办园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利于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刘焱教授在“学前教育专题评估报告”中提出: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公益普惠”程度,把“双50%以上”(即公办幼儿园数量占比50%以上和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占比50%以上)作为各地建设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的考核指标……[1]
民办园比重过大表面上看似乎是民办园的发展势头很好,其实质却是本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基本需求。教育需求本应为公共需求,不得已而交由市场解决,于是民办幼儿园数量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民办园总体水平的提升与其办园成本密切相关,要按教育规律办事,规范办园,必然意味着较高的办园成本,这样的成本完全是由家长分担的,造成了适龄幼儿家长较高的负担。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以较低的办园成本举办较低水平的幼儿园教育。所以,民办幼儿园数量比重过高,不利于民办幼儿园整体质量提升。
我们认为,教育作为公益事业,政府应该分担绝大多数的教育成本,应办好公办园,并逐步加大公办园的比重。我们要按照“国十条”和《安徽省学前教育条例》的要求,对城市而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规划配套建设的幼儿园是公共教育资源,由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或者委托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对农村而言,“达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依托乡镇中心园在村举办分园,采取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村级小学附设幼儿园及幼教点等多种渠道发展村级学前教育。”[4]
总之,民办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是建立在学前教育健康良性发展的背景下的,真正实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普惠属性,民办园将定位于有特别需求的小众群体。当然,目前学前教育的发展仍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5],既要增加公办幼儿园,又要办好现有民办幼儿园。
二、规范办园水平提升
具有办学许可证的幼儿园应该是一所符合基本办园条件、规范的幼儿园,目前我省还存在着一批被命名为“看护点”的学前教育机构,实际上是被认定为未达到基本办园条件。看护点又区分为A、B、C三种类型,其中C类条件最差。[6]截止到2015年底,全省共有看护点4169个,在看护点幼儿38.2万人。[7]我省在第二期行动计划中提出的指导意见是:取缔B类和C类看护点,允许继续保留少量A类看护点,看护点的幼儿转至新规划建设的幼儿园。[8]因此,提高民办幼儿园办园水平不得不首先解决看护点的转正问题,从目前来看,还需要一个过程。
民办幼儿园还需整体提升规范办园水平,最突出的问题包括园所规范管理与“小学化”的问题。随着民办幼儿园的兴起,各种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多数举办人或投资人并不是专业幼教工作者,需要聘任专业园长来管理幼儿园。专业园长类似于企业中的职业经理人,应遵循幼教规律充分行使管理权。就民办园管理队伍而言,目前还急需提升管理水平。一方面,管理人才普遍缺乏,另一方面,园长资格认定制度还不够完善。优秀的管理人才需要在实践中经过时间的历练,但目前这个周期被大大压缩了。“小学化”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顽疾,民办幼儿园尤甚。一方面是民办幼儿园规范办园意识和水平欠缺,更主要的还有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陈旧,有急功近利的心理,幼儿园迫于各种原因迎合家长,造成比较普遍的民办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尤甚。因此,提升民办园规范办园水平需要打造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这需要在园长资格认定、教育主管部门规范管理以及举办者远见等各方面努力。
三、师资队伍水平提升
鉴于目前我省幼儿园教师队伍总体水平不高,可想而知,民办园师资队伍水平仍有待提高。根据调研的数据,省会合肥全市幼儿园教师总数7423人,其中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比例为77%,持有其他教师资格比例为16%,无教师资格比例为7%;宣城市宣州区幼儿园教师总数为920人,其中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比例为38%,持有其他教师资格比例为5%,无教师资格比例为57%。可见,幼儿园教师整体持证率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有些县域持证率很低,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办园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现状。
基于此,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存在着如下突出问题:待遇低,流动性大,培训学时低。民办园教师待遇普遍偏低,不仅普遍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标准,甚至只相当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根据我们的调研,省会合肥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年平均工资为3.2万元,其他民办幼儿园教师平均工资为1.7万元,而公办在编幼儿教师年平均工资为5.8万元;宣城市宣州区民办幼儿园教师年平均工资为2.2万元,其他民办幼儿园教师平均工资为2万元。如此低的工资,不仅难以聘任到高素质专业教师或正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甚至连一般有工作经验的幼儿园教师也难以稳定,导致民办园教师流动性大。由于队伍不稳定,园方一般就很难制定持续的教师培训制度,也难以在教师培训上进行过多的投入。如此一来,似乎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师资队伍水平难以得到保证。
因此,提升民办园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是一个单项任务,是受制于民办园整体发展中的最重要的一环。对于举办者而言,应该意识到教师队伍水平是园所发展的生命线,缺少了这个环节,办园质量当然无从谈起。对于教育主管部门而言,应加强对民办园的管理和扶持政策,比如制定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实行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补助政策,向民办园派驻骨干教师,提供大量免费的培训等。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民办幼儿园的师资队伍水平。
四、教研质量提升
就一所具体的民办幼儿园而言,保教质量的提升有一个过程,其中的重要抓手就在于教研质量。
从民办园内部来说,需要有以业务园长领衔,教研、年级组长配合的得力业务管理团队,结合幼儿园实际工作,务实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民办幼儿园开办之初一般以新入职教师为主,她们不仅缺乏工作经验,甚至连最基本的一日活动都难以驾驭,这就需要通过业务管理团队合理选择和审议幼儿园课程,精心设计教研方案,使幼儿园一日活动尽快步入正轨。
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应对区域内民办幼儿园教研活动进行指导,通过连片教研的形式,发挥公办幼儿园的示范作用,提升民办园的保教水平。公办幼儿园一般不仅办园规范,而且制度健全,特色鲜明,对民办园可以提供两方面的指导。一方面是规范性指导,基于幼儿园基本规范性文件,通过深入一线的方式指导民办园保教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是提升性指导,通过合作教研的形式,深入理解教研活动与保教质量的密切关联,指导民办园业务团队能基于本园实际情况制定教研方案,逐步提升幼儿园的保教水平。
民办幼儿园目前占据我省幼儿园大半江山,缓解了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社会需求,为学前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民办幼儿园的地位和作用仍然不可或缺,其保教质量也关乎全省学前教育质量。因此,一方面需要通过民办园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政策的支持和扶持,双管齐下,共同提升民办园保教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焱,学前教育专题评估报告有关情况介绍,教育部网站.
[2][3]安徽省学前教育条例,2014.4.1.
[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通知,2011.6.3.
[4]郑富芝,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下一步工作思路,教育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