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社区医生签约服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社区医生签约服务

篇1

一、认真调研,制订方案

“十一五”期间,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绝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先后完成了房屋标准化建设、设备配置和人员转岗培训。为了进一步提升为居民服务水平,我们组织秦、渭两区和兴平市卫生局,立足现有良好条件,进行多次调研,力求在全科医生团队服务的基础上转变服务模式,开展家庭签约服务,让医生进家庭,让居民得实惠。为此,我市制订出台了《咸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服务实施方案》(咸政卫发[2012]193号),方案从工作目标、工作原则、服务内容与要求、监督考核、保障措施等方面予以规范。同时,印发了致居民一封信、协议书、家庭医生服务内容、工作制度、人员职责等。

二、借鉴经验,不断总结

尽管方案相同,但服务方式有异。经过两月试运行,发现同在一个区,不同机构采取不同服务方式,签约协议五花八门。为了少走弯路,加快工作步伐,我们针对目前现状,向局领导建议,将组织“两区一市”卫生局主管局长、科长及部分中心主任到安徽合肥参观学习。大家受益匪浅,信心倍增。考察回来后,我们再次召开主管局长、科长及中心主任座谈会,展示各区(市)资料,明确以区(市)为单位,在资料相对统一的前提下,突出各单位特色。随之,秦都、渭城、兴平卫生局及时着手,统一印制相关资料,全面推开工作。

三、广泛宣传,充分告知

要想让居民认可并积极配合工作,就必须让居民充分了解这项工作并从中获得实惠才行。我们始终坚持遵循居民意愿原则,通过充分告知,达到自愿签约。市(区)卫生局和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板报、专刊宣传,向就诊患者或上街发放宣传资料。秦都区卫生局去年9月,在沈家小区组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启动仪式,局长亲自动员,主管区长参加会议,《今日咸阳》、《咸阳日报》分别进行报道。各区(市)通过广泛宣传,使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地点、联系方式,服务内容和家庭医生服务概念。在坚持居民自愿的前提下签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开展家庭医生服务。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影响亦随之扩大,去年11月,市电视台先后对渭城区民生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秦都区人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卫生局进行了专题采访。今年,1月6日卫生厅组织一行4人对我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行调研,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四、规范服务,取信于民

家庭医生服务主要有四类免费服务以及选择个性化服务、约定服务等内容,保障居民健康。免费服务项目包括:一是“健康状况早了解”。提供个人健康评估及规划,根据居民个人健康信息,每年进行1次健康状况评估,并据此制订个性化的健康规划,使居民不仅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同时知道如何自我预防。二是“健康信息早知道”。提供健康“点对点”管理服务,及时将健教材料发放到签约家庭,将健康大课堂和健康教育讲座等健康活动信息和季节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告知签约家庭,每年均不少于2份。三是“分类服务我主动”。提供主动健康咨询和分类指导服务,根据居民不同健康状况和需求,以慢性病患者为首要服务对象,每年不少于4次。四是“贴心服务我上门”。针对空巢或行动不便并有需求的老年人及时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选择个性化服务项目包括:按需求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开展门诊预约服务,签约居民首诊和双向转诊服务;对残疾人制定康复计划,指导和督促康复训练;对空巢和行动不便的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家庭成员进行个性化中医体质辨识,开展个性化中医养生保健;提供家庭健康心理咨询和健康支持。约定服务项目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辖区签约居民有特需服务可通过双方约定提供有偿服务,家庭医生与居民约定有偿服务项目、时间、内容和服务收费。

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服务更为便民。建立家庭医生分片包户制,实施上门服务巡诊制。建立与居民的信息交流平台,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电话诊疗等方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同时,要根据辖区居民实际户数,一个服务团队一般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卫人员组成,原则上每个团队负责300户最多不超过500户。居民自愿自由选择团队并签约,一个签约周期原则上不少于一年,期满后如需解约需告知服务团队并签字确认,不提出解约视为自动续签。要做到设置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公示牌或宣传栏,标明团队人员姓名、联系电话、投诉电话。宣传海报张贴至楼门院门,家庭医生服务联系卡发放至每一户家庭。做到公示牌深入社区、联系卡深入家庭,家庭医生服务深入人心。要做到统一着装,家庭医生在开展入户服务时,必须统一着装并佩戴胸牌。携带相关物品,在指定服务区域内开展工作。要做到规范转诊,如遇有疑难,危重症或受社区诊疗条件限制,超出收治范围的病例,必须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并履行转诊手续。要做到文明服务,在家庭巡诊、出诊过程中,要发扬团队协作精神,至少两人开展上门服务,注意沟通技巧,文明礼貌用语,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医患沟通制”,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五、全面覆盖,重点突出

篇2

高血压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大多需接受药物长期治疗,社区患者由于未接受有效监督,或者不知晓疾病危险因素,而导致血压控制率较低,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1]。全科医生为基层慢病防治的主力军,可有效进行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促使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是目前全科医生工作的重点内容。有学者认为[2],社区高血压患者接受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但是相关研究较少,对其应用可行性尚未证实。本研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对其血压情况进行观察,判断其管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社区登记的高血压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3]中制定的诊断标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0.8±6.2)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2±1.3)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0.1±6.8)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8±1.5)年。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签署合约;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可正常交流者。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及意识障碍者;妊娠期女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健康于信息收集后建立档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健康宣教:以口头宣教、宣传栏宣教及开设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高血压饮食相关注意事项,严格控制肉食及食盐摄取量,饮食以清淡为主,多进食新鲜蔬果;运动指导:每日饭后1h散步30min左右,根据身体耐受程度制定运动计划,坚持每日锻炼。观察组由全科医生签约管理,详细措施如下。

1.2.1制定管理方案由全科医生与高血压患者签约,收集患者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评估,分析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指导患者积极与团队配合,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实现健康计划目标[4]。团队首席医生需要不定期举办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传授疾病相关的保健知识。也需要对患者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健康情况变化再次调整计划,促使健康状态与管理方案协调,从而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1.2.2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应用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记录高血压患者健康状态及服药、住院、合并症等情况,经过管理软件分级执行管理。1级管理主要为诊断轻度高血压患者,无其他合并症;需每3个月随访一次,若经非药物治疗6个月后效果不佳时,需增加药物治疗;2级管理主要针对中轻度患者,或同时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需1~2个月随访一次,给予适当药物控制病情,并及时进行药物效果评估;3级管理为高血压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或者存在靶器官损伤者,需20~30d随访一次,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密切注意用药情况及副作用、并发症等情况,一旦病情异常需立即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1.2.3激励模式对高血压患者实行签约服务积分奖励制度,为患者建立健康储值卡,可根据患者接受不同的服务内容及完成情况获取健康币,可通过健康币获取相应服务项目,以此提高患者依从性[4]。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年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变化。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情况。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知晓,80分以下为不知晓;高血压经早中晚三次测量,均为130/90mmHg,平均波动幅度≤5mmHg为达标,反之为不达标[5]。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率以(%)表示,采用χ 检验,P

2结果

2.1血压水平变化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年两组患者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血压控制达标率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3.33%,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89.58%,与对照组64.58%、72.92%相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健康管理为新型卫生服务模式,可通过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健康收益。社区健康管理不仅能帮助居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降低医疗费用、维护居民健康的主要手段。高血压为社区常见慢性疾病,高发于中老年人群,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6]。有学者研究发现[7],高血压患者接受全科医生签约管理对控制高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国内针对全科医生签约管理高血压的可行性尚处于探讨阶段,尚无确切依据。

本研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48例应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年后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也能提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度,利于患者预后,是高血压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娟.社区全科医生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6):900-901.

[2] 杜兆辉,梁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10):844-846.

[3] 常永智,王少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98-100.

[4] 冯晶晶,王增武,王馨,等.江苏省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5):352-355.

[5] 王会奇,李东升,何松明,等.社区高血压流行病调查和综合预防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4):26-28.

[6] 王秋英,钟华,郑晓英,等.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56-157.

[7] 丁平俊,张华,王春梅,等.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模式下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6):410-413.

[8] 吴仿东,彭惠容,李淑清,等.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J].职业与健康,2015,31(21):3001-3003.

篇3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family doctor signing service on family manage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

ZENG Guoqing1, GAN Baoan2, PENG Lei1, ZHU Huixian1(1.Xujiahui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030, China; 2.Wu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02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amily doctor signing service on family manage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forty cases of community diabetes mellitus registered in the manage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with 120 cases and the average age was (63.93±7.26) years old;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120 cases and the average age was (66.67±8.33) years ol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epted family doctor signing service and added the family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level of self-manage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including diabetes knowledge, diet management, exercise management, drug management,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P

KEY WORDS family doctor; signing service; family management

⒋1.35亿人增长到3亿人,糖尿病患病率将增长27.0%[1],而糖尿病在我国的严峻形势更是发人深省,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翻了近两倍,已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2],然而,目前我国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很低[3],所以,糖尿病的慢性病各类管理方式及效果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创新举措之一,且在慢性病管理上优势明显。本研究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家庭管理的效果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中心的糖尿病在册管理库中选择24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且糖尿病家庭成员数具备2人及以上。纳入标准:(1)符合WHO 1999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4];(2)空腹血糖(FBG)≥7.0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2hPG)≥11.1 mmol/L。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肾并发症、肿瘤、老年性痴呆的患者;(2)接受能力差,不愿配合、难以完成全程观察者;(3)1型糖尿病及特殊型糖尿病患者。已入组患者终止和剔除标准:(1)观察期间入组患者出现排除标准情况之一者;(2)未接受管理干预及干预记录缺失者。另外,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加,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2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为(63.93±7.26)岁,其中,男性54人(45%),女性66人(55%);病程1~15年,平均(7.0±1.6)年;文化程度:小学23人(19.2%),初中46人(38.3%),高中以上51人(42.5%)。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6.67±8.33)岁,其中,男性为57人(47.5%),女性63人(52.5%);病程2~18年,平均(7.2±1.8)年;文化程度:小学25人(20.8%),初中41人(34.2%),高中以上54人(45.0%)。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构成比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管理方法

1.2.1 团队建立

在中心6个社区服务团队中每团队选2名全科主治医师以上家庭医生,共计12名家庭医生接受统一的培训,掌握研究方法,为实施管理准备。

1.2.2 干预措施

对照组常规管理干预18个月,主要为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饮食治疗宣传、教育,建立定期随访和检查(包括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压、体重指数等客观指标检查),两组患者接受的讲座课件,内容必须全部一样。观察组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家庭医生进行6次入户,通过每季度面对面家庭访问,与患者及家属建立朋友式关系,对患者及家属同时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在家属的支持与帮助下,改变患者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自我监测血糖,由被动的“治病”转为主动的参与“健康管理”。在家属的监督下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进餐,做到定时、定量、有规律,坚持规则有氧运动,按时按量服药。嘱咐家属细心、耐心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耐心开导患者。

1.2.3 自我管理评价

参考Deborah的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5],包括糖尿病知识评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遵医行为、血糖控制6个方面,单项最高分7分,总分为42分。

1.2.4 监测指标

每月监测血糖、血压、体重指数,每季度监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另外,患者入选后测量各项指标作为基线值。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指标评分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亦逐年上升,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6]。2型糖尿病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可使患者致残或致死,因此社区防治是非常重要的[7];而社区防治的关键在于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近年来,在医疗观念和医疗模式的不断转变下,一种新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应运而生,即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家庭医生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源及优势成为社区慢性病管领导的主体。家庭医生和社区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固定联系,这种“朋友式”的照顾关系能更好的使全科医生由被动变主动,通过干预、咨询以及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方式,帮助或教育患者及家庭成员改变不适当的生活行为和角色,与家庭一起制定健康计划,扩大家庭内外资源的利用,有效地控制和解决了患者的健康问题,同时,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8]。从而患者及家庭切实感受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特点和重要性,放心把自己的健康交给家庭医生,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守门人”[9]。本研究结果提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管理效果明显,值得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Word Health Report1998--Life in the 21st century: A vision for all[R]. 1998: 91.

[2] 韦莉君, 金岚, 鲍勇. 家庭医生制度在糖尿病管理中的路径及效果评价[C]//第八届健康产业论坛暨第五次全国健康管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北京: 中华医学会, 2013.

[3] 刘国仗, 马文君. 胰岛素增敏剂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8, 31(10): 625.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art 1: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M]//Defini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ns.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9: 58-59.

[5] 花霞, 杨永年, 高鑫, 等. 糖尿病教育模式探[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0, 12(10): 470-472.

[6] 孔灵芝.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策略[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2, 10(1): 1-2, 19.

篇4

2017年“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总结

今年是第7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是“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门《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和内容,传播以签约服务促进健康管理的理念,增加家庭医生团队社会美誉度,提高居民签约的积极性,xx省卫计委积极组织全省14个市同步开展“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活动主题是: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xx省卫计委网站、xx12320卫生计生热线、xx卫生计生手机报都同步开展宣传,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全省各市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组织了医务人员进社区、进乡村,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开展现场签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派人参与此次宣传活动。通过此次大力宣传,要让更多居民认识签约服务、了解签约服务、愿意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2017年5月19日,由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和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承办的xx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周暨世界家庭医生日活动启动仪式在和平区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省、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管领导、家庭医生代表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团队共2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家庭医生代表向全市基层卫生工作者发出倡议。启动仪式后,来自xx医学院沈洲医院的专家和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为社区居民举行了义诊活动。5月19-26日,各区、县(市)将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服务进基层、健康知识进基层、政策宣传进基层活动。

xx省从2013年、20XX年分别开展乡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试点至今,农村建立乡镇卫生院与村医组成服务团队或互助组的签约模式,签约服务1350万人。社区形成“2+1”家庭医生加顾问等多种签约服务模式,组建1043个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居民560万人。2017年,全省要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xx市从20XX年率先在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试点。截止2017年底,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已在所有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覆盖所有城区和近郊区,社区医疗机构成立全科医生团队328个,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为主要签约对象,累计签约21万户,46.7万人。近期,全市将依据省政府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全面推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年底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篇5

社区家庭医生签约责任制在全南京市紧锣密鼓地推行开来,作为一名社区卫生工作者,我觉得做好这项利国利民利家的大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不是“喊得高,叫得响”就能做好这项工作,而是要从各方面都能准备好才能完成家庭医生责任制的签约工作,使其顺利进行和实施。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汇报如下:

1 我们的做法:

我们在全科团队责任医生分片管理社区居民的基础上,以团队中的医生牵头,每周用于上门服务时间不少于三天,加强与居民的联系和沟通,采取上门随访、社区点随访、家庭病床、预约服务、在线交流等服务模式,与居民建立相对固定和谐的医疗保健关系,充分利用小区门卫室、方便桌椅、社区休闲桌椅等进行我们的随访工作和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宣传及实施,把特色的中医中药知识带入社区,让居民真正得到实惠,努力做到人人知我、而后去服务人人,贯彻有需求我服务,无需求不打扰的工作原则.从开始的我们找居民、到后来居民找我们,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服务人群,从起先不理解、到理解、再到现在的支持,从居民的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逐步过渡到自我管理过程,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要我们社区工作者付出多倍的努力和无数的汗水才能取得的成果。

2 一点体会:

2.1我们没有完全准备好。不论从技术上还是心理上我们社区工作者做好准备了吗?仁爱之心、强烈责任心是我们的根本,奉献、慎独精神、高职业素养是灵魂。不但要在专业技术上积极追求进步和成长,更要在服务理念上有所转变,还要在与居民沟通技巧以及医生护士合作关系上有很好的提升,这是我们社区卫生发展的永恒目标。而目前我们的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都是转岗培训而来,还没有全面掌握生理、心理、社会的各种能力,还没有完全具备全科医生的能力和水平。只有经过三年规范化培养的全科医生才能胜任该项工作,目前全科医生人数远远不能满足家庭医生的签约工作要求。

2.2居民也没有准备好。家庭医生责任制签约,必须建立在互信自愿的基础上,让我们的社区居民有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切忌不考虑服务对象或社区居民的感受和体会。要么不签约,要么草率签约,对责任人和签约人都没有明显的合同约束和义务,长此以往,要想把社区卫生保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这也只能是个美好的愿望。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签约率,不管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将会使我们的家庭医生责任制签约一步一步走向误区。

2.3作为社区管理者需要做好准备。

为了保质保量地服务于我们的居民,怎样从认识到熟悉最后到信任,从医患关系到亦医亦友的伙伴关系,从上级医院的cure(治愈)过渡到社区医院的care(照顾),最关键在于:

2.3.1 杜绝错误认知,让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要真正深入社区工作者心里。

2.3.2 家庭医生签约制的推广,先期应大力广泛宣传,树立我们的形象。

2.3.3 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服务对象,选择沟通方式与技巧。

2.3.4 高标准的家庭医生护士的职业操守和技术,激励家庭医生主动深入社区签约居民,服务于居民。

2.3.5 严格准入和考核家庭医生,但待遇要丰厚。

2.3.6 加快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担任起家庭医生的责任。

2.4 社区医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因为我们掌握了大量的居民基本信息,要让他们相信我们会像对待医疗文件一样,有保密的责任和义务,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家庭医生责任制就是要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主动服务团队与居民建立健康服务的合同关系,为居民提供全人口、全过程、全方位的家庭健康维护服务。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签订契约,只有签订了契约才能明确了责任,建立服务关系。

2.5 如何确保工作开展顺利。

2.5.1 在此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各科室的配合以及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签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实施。

2.5.2 加强与社区居委会的协调和沟通,积极争取街道及社区居委会的全力支持、多方给力,创新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因地制宜、群防和个防相结合,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2.5.3 起初与居民接触,由于居民对我们不了解、不理解,沟通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使他们有安全感,熟悉后我们可以采取近距离接触,这样既能增进我们之间的亲密感,又能拉近心理距离。除了精湛的医疗技术之外,另还要带有人文情怀,有利于培养与居民之间的感情,让居民对我们逐步产生依赖感,提高信任度,减少医患之间不理解甚至纠纷,真正地实现全过程、连续、主动的服务理念。

篇6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已经从网络布点、硬件建设,逐步过渡到内涵建设阶段[1]。为了使全科医生真正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上海市从2010年起在全市10个区县进行了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试点工作。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团队为依托,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自愿签约服务的形式,为签约家庭成员提供安全、有效、连续、可及的基本卫生服务。宝山区吴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在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工作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遇到了一些难点问题,报告如下。

1 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实践

1.1 建立约定关系

签约是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前提。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一改传统的看医生就医模式,通过自愿签约建立相对固定的医患关系,提供连续、综合、可及的健康管理服务,做到常见病、多发病首诊在社区,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为此我们积极动员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一是在每个居民楼张贴统一的家庭医生介绍;二是在已经举办的各种健康俱乐部中进行推广;三是与居委合作,家庭医生直接到有需要的居民家中进行签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每个签约居民发放联系卡,公开热线电话,随时提供咨询服务。

1.2 开展预约服务

签约居民通过热线电话预约门诊,并按照约定时间前去就诊,可减少看病就医过程中不必要的奔波和等候时间,形成合理有序的就诊方式,也方便签约居民合理安排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1.3 实行社区首诊

签约家庭成员在遇到健康保健问题时,可随时与家庭医生取得联系。家庭医生通过预约门诊、上门服务、建立家庭病床等方式为签约家庭成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引导患者在社区首诊。

1.4 开通双向转诊

宝山区已在辖区内建立了4个医疗联合体,每个联合体由一家三级医院、一家二级医院和数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家庭医生可根据病情为签约居民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在联合体内预约专家门诊、特殊检查及预约住院床位等;与此同时,上级医院会将转诊患者的就诊信息通过卫生信息平台及时通知家庭医生,便于家庭医生提供延伸服务。

1.5 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

对于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定期安排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指导服务。

2 中心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现状

吴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试点以来,共建立了7个家庭医生工作室,每个家庭医生工作室由全科医生、公卫医生、社区护士等组成,服务范围覆盖了整个辖区。

7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共签约居民6 403户,签约人口15 988人,签约覆盖率达到15.4%。其中签约老人占辖区老年人总数的20.7%,签约高血压患者占高血压总数的38.2%,签约糖尿病患者占社区糖尿病总数的31.8%。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孤老和行动不便等弱势人群是家庭医生签约的主要对象。

签约1年来,家庭医生共提供预约诊疗12 033人次,双向转诊7 361人次,接待各类健康咨询11 727人次,举办各类健康讲座447次,受益居民达到9 247人次,新建家床223张。签约居民服务利用率达到54.5%。

3 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3.1 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家庭医生数量不足

根据上海市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试点工作的要求,每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数为2 000?2 500人,按照这个标准,中心需要家庭医生40人,而目前全科医生仅有30人。如果按照全人群服务1 : 1 000?2 000计算,家庭医生的缺口更加明显。家庭医生除了基本的医疗服务外,还要承担大量的公共卫生工作。家庭医生绝对数的不足,直接制约了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完善与发展。余澐等[2]建议,在我国选择管理成本较低、服务效果好的服务利用人群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较为合理。

3.2 家庭医生的全科医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社区从事全科医学专业的医务人员大多是经过中、短期培训后,由原来的专科医生转岗为全科医生,因此无论在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上都存在先天不足,加上全科医生在继续教育方面缺乏有效的平台和机制保证,因此如何提高家庭医生的全科医学水平迫在眉睫。

近年来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了一批全科医学人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全科医生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全科医学是临床二级学科,涉及医疗、预防、伦理、心理、卫生经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发展不可能脱离其他专科而生存[3],因此丁静等[4]建议在综合性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或全科医学教研室,这样既有利于全科医学的发展,也有利于家庭医生全科医学水平的持续提高,从基层实际工作的角度看,我们也认为非常必要。

3.3 社区居民的认知度和认同感需进一步提高

全科医学在国外已有7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引进全科医学理论,至今只有不到30年的时间,全科医学还处于起步阶段。蒋祎[5]认为,在我国所有到二、三级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只有近50.0%的患者需要专科医生诊治,而人群中80.0%?90.0%的健康问题可以由全科医生来解决,这与全科医学发展水平较高的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数字是相吻合的。因此在我国,一方面需要加强全科医学的发展和全科医师的培训,另一方面应该提高大众对家庭医生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培养科学合理的就医习惯,提高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依从性,促进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3.4 保障与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在我国还处于试点阶段,在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绩效考核等评价机制方面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和办法,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建设、人员编制、医保支付方式等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都是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向纵深发展的基础,这些都是今后改革和实践中需要尽快加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梁鸿. 家庭医生责任制在我国的进程[N].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2-9(4).

[2] 余澐, 张天晔, 刘红炜, 等. 上海市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的可行性探讨[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10): 7-11.

[3] 线福华, 路孝琴, 吕兆丰. 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及其实施中相关问题的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8): 2498-2501.

篇7

“昨晚吃了火锅,怕血压升高了,来测一测。”李朝远不好意思地“交代”实情。

“是有点偏高!”张伟说,“还是要注意吃清淡点、注意情绪。”

“嗯、嗯,下次一定注意!”李朝远使劲点头。

2013年5月,村医张伟与村民李朝远签署了服务协议,定期上门为他管理健康。

和李朝远一样,2013年4月至今,永川区25万余户居民享受到了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

“对症下药”

2013年初的一天,永川区来苏镇水磨滩村,乡村医生龙超和同事背着医药箱走村串户。

“张大爷,我们来帮你检查一下身体!”

“我没病,不检查!”张中富回绝道。

“很简单,抽点血验一下,看你血糖是否正常。”

“那不行,你们不能抽我的血……”一听要抽血,张中富扬长而去。

“农村群众的健康意识不够,缺乏管理健康的主动性。”龙超无奈地说。

“一方面,乡村医生都是坐等患者上门,很少主动上门;另一方面,村民对政府的医疗惠民政策也不够了解,很少主动要求服务。因此,很多村民并未享受到相关政策。”永川区卫生局副局长阳家长说。

为了解决这对矛盾,永川决定“对症下药”,探索建立医生和群众之间“一对一”的服务契约关系。

2013年4月,永川区卫生局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应运而生。

“城镇由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团队与居民签约,社区团队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人员3人组成;农村由乡村医生与农村居民签约。”阳家长说,“农户可自愿选择自己的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

2013年5月,南大街小南村村民陈红家。

“放心,你以后的孕产服务,我包了!”张伟对刚刚怀孕的陈红说。

自从与陈红签约后,张伟就成了陈红的贴心家庭医生。

“上门服务就没有断过,包括送免费叶酸、指导饮食、免费预防接种疫苗等。”陈红说,“这让手足无措的我得以安心养胎。”

和其他村民一样,陈红手里有一张“联系卡”,上面有家庭医生的电话以及免费服务项目,签约户可随时电话咨询。

2014年2月,陈红当上了妈妈。

“真没有想到,现在的医生服务这么好!”正在“坐月子”的陈红感激地说。

但让陈红不解的是,医生为她提供了这么多服务,为何从没收过一分钱?

按照协议,张伟有责任为陈红家提供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孕幼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等10项免费服务,这些服务都由政府“埋单”;同时,政府根据“工分”奖励家庭医生。

“每服务一户,我都要计‘工分’,‘工分’越多,奖励越多!”张伟兴奋地说。

“这样一来,一方面提高了乡村医生主动服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村民知晓自己的权利,增强了其要求提供服务的主动性。”阳家长说。

截至2014年3月,永川区累计签约25万余户,累计签约人数75万余人,签约覆盖率67.32%。

为保证签约服务质量,永川还建立了联动机制。

三级联动

2013年11月4日,永川中医院培训室。

多媒体设备前,心血管病科蒋福政医生、肺病科张磊医生、急诊科商连春医生等三位老师轮番授课。

台下,来自何埂、松概等地区的30多名社区医生、乡村医生认真地听着。

“像这样的培训每年都会举行2―3次。”蒋福政说,“课程设置都是专门针对基层医务人员开设的,包括抗生素及激素的合理用药和突发性疾病的抢救治疗等基层常见知识。”

“培训确实提高了我们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的诊断水平。”乡村医生唐赐财翻着笔记本说。

同样的培训,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经常举行。

2013年6月的一个周末,南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房。

“村民健康档案的录入、调取和管理……”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文玉正在教授电脑操作。

大南村卫生室40多岁的乡村医生彭成亮聚精会神地记着笔记,不时还在电脑上操作一下。

“我每周都要来学习一次,包括电脑操作、医疗知识等。”高中毕业的彭成亮很珍惜现在的培训机会。

为把好服务质量关,永川实行了三级联动的技术培训支撑体系――区级医疗分片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口帮扶村卫生室。

与此同时,群众享受到了更多延伸服务。

服务延伸

2014年2月,南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急促的电话响起。

“您好,公卫科……”值班护士李红赶忙接电话。

“李红呀,我老伴突然吃不下去饭,喂下去的饭全部吐了出来……”电话里响起了紧急求救声。

李红马上意识到是位于南大街川东威尼斯蓝湾小区的50岁汪治香一家――一年前汪治香突发脑溢血,虽然捡回一条命,却瘫痪在床。

2013年4月,南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四支社区团队,分别负责不同的片区。作为其中一支社区团队的成员,李红多次与同事走访签约户,汪治香就是其中一家。

没等汪治香老公说完,李红就明白了情况,立即通知相关诊室医生出发。

篇8

本次宣传活动按照面向社会、贴近群众、分级负责、突出重点的实施原则,通过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工作,提高家庭医生在林区居民中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内涵、形式和特点,增强居民参与家庭医生制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提升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获得感,从构建制度和改善服务的角度积极引导辖区居民优先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形成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二、宣传主题

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

三、宣传形式

(一)电视台专题宣传

(二)门户网站专栏宣传

(三)服务内涵政策宣传

(四)机构环境氛围宣传

(五)活动座谈互动宣传

(六)微信公众平台宣传

四、活动内容

(一)卫生局

1. 开展一系列媒体宣传。“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周期间,协调沟通相关部门,将“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片在电视台和林业局网站进行播放,并集中进行宣传报道。同时,在卫生局网页、迎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众平台进行宣传。

2.制作一期签约知识大讲堂。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念新、业务精、居民信任度高的家庭医生作为主讲人,采取一问一答形式,重点对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内容、方式、优惠政策等进行讲解的知识讲座,宣传周期间在电视台循环播放。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开展一次满意度调查。开展一次不少于50名签约居民的签约服务满意度调查,了解签约居民续约意向和签约服务感受,及时梳理签约服务承诺履行情况,总结完善服务内容。对参与家庭医生制签约服务的所有医务人员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医护人员对开展签约工作的意愿和建议,不断调动和提高医务人员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

2.召开一系列征询会。召开一次居民征询会,通过多种形式听取居民建议意见,了解签约居民对于签约服务的感受。每个家庭医生要选择各种场合,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与签约对象的谈心和交流。

3.进行一次全方位立体式宣传。

⑴在机构服务大厅、家庭医生工作室、楼道、诊室等宣传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使辖区群众充分了解可以签约的辖区基层医疗机构地址、签约团队或签约医生的联系方式和服务内容。在中心网站、公众平台微信等载体上进行家庭医生相关内容的宣传。

⑵组织医务人员进社区、进山上林场所,在街道、居民小区、机关办公区、林(农)场卫生所集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活动,组织人员入户宣传,开展现场签约。优先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重点人群签约。

⑶开展一次广场义诊活动,与家庭医生宣传活动相结合。

(三)各林(农)场卫生所

“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周期间,按照卫生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积极进行全面宣传和签约活动,优先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重点人群签约。

五、活动时间

2017年5月19日—5月26日。

六、活动步骤

(一)动员阶段(5月12日一5月18日)

制定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宣传活动动员会议。

(二)集中宣传阶段(5月19日一5月26日)

根据实施方案活动内容要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展开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掀起宣传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新热潮。

(三)总结阶段(5月26日一5月30日)

对全局开展的宣传活动进行总结评估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林(农)场卫生所要注意收集宣传活动资料,做好宣传活动总结工作。2017年5月30日前,将宣传活动的有关视频、照片、先进事例、以及工作总结以电子版形式报卫生局。

七、活动要求

(一)卫生局统一部署,负责制定全局“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方案,制作宣传单、宣传折页、宣传条幅,印刷宣传海报。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配合做好宣传活动的实施工作,确保 “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能够及时有效和高质量完成。

(二)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根据家庭医生宣传活动方案要求,将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宣传工作与日常签约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营造签约服务氛围、充分挖掘签约服务特色和亮点、丰富契约服务内涵、不断改善群众对签约服务的就医体验,逐步建立签约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扩面增量提质工作。

篇9

中心为积极调动社区责任医生和辖区慢病患者的主动性,提出了“签约粉丝”创新性工作思路。通过医生主动通过改善服务态度、提升业务水平来达到吸引“粉丝”的目的,与之签约,构成一个更加和谐紧密的医患关系,方便日后顺利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一、创新内部治理机制,开展综合改革,为全面实施“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搭好桥、铺好路。

早在XX年底,我中心就结合实际工作、深入开展“三思三创”活动,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将XX年确定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年。明确中心的工作核心由“以经济为中心”转变为“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为中心”。创新内部治理机制,完成组织体系重构,建立以全科团队为核心的组织结构。改变原来的“三科一室”组织结构为“全科团队系统、支持系统和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撤销中心全科门诊室及防保科设置。将社区医疗机构需要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真正下沉到每一个全科团队。另外创新绩效奖金分配,打破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吃大锅饭”的传统,分配上向社区开展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倾斜,进一步激发了全科团队医生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积极性。为开展“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服务模式,在中心深入开展以“粉丝”为基础的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顺利实施。中心成立了“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中心全体职工统一思想,掀起“寻找粉丝、吸引粉丝、签约粉丝”的。

(二)、制定方案、质控制度及质控评分表。明确规定“签约粉丝”家庭的数量,质量等指标要求。同时召开团队长会议听取各方意见,征求中心医务人员的各种建议,对各类材料数据进行分析,不断形成和完善方案。

(三)、为更好开展工作,中心定期开展培训,强化社区责任医师及社区护士开展“粉丝”式家庭医生制工作的业务能力。采用“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办法提升广大医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XX年10月份举办二期关于“家庭医生制”工作的培训课程;11月份召开全科团队“家庭医生制”知识竞赛。XX年带领中心全科团队长参加全国性的有关“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研修班等。XX年开始,每个月都对全体社区责任医生进行家庭医生制工作培训,不断加深大家对于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的认识。

(四)营造“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氛围,利用多种手段,多条途径,在街道、社区、中心广泛宣传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中心班子多次向街道领导汇报“粉丝”式家庭医生制工作开展实施情况;联合街道全部社区开展宣传,在XX年6月在白云街道辖区内所有楼道张贴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签约告知书,做到全覆盖推广;通过横幅、电子屏、展板等形式宣传“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印刷“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手册;召开“粉丝”与家庭医生见面交流会等各类活动。

(五)、进一步加强中心信息化建设,推进“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信息化水平。和金唐公司协商配合,在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中安装家庭医生制电子签约系统和粉丝签约档案核对系统。方便社区责任医生在家庭医生工作中的慢病随访的电子录入及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

(六)、质量控制绩效考核

质控科每月对责任医生“粉丝”家庭医生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质量控制,总结优点与不足,出具工作小结。同时在中心食堂和质控科墙面张贴“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签约家庭工作进度服务情况一览表,通报每个月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情况。质控科专管人员根据考核评分表将质控结果量化。质控结果与当月绩效奖金挂钩。

三、稳妥推进、分步实施,有序开展“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

(一)“粉丝”式服务酝酿筹备期

XX年初,中心提出“粉丝”服务的概念,要求中心医务人员要与患者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粉丝”关系。开展“粉丝”式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二)“粉丝”式服务开展慢性病服务实践期

XX年5月开始,每位社区责任医生在一个月内完成50个慢性病粉丝的个体签约工作,按照海曙区慢性病契约式服务的要求开展随访管理工作。共签约924个,极大提升了慢性病随访管理的依从性和管理率。

(三)“粉丝”式家庭医生服务探索试点期

XX年10月开始,每位社区责任医生在年底前完成对前期签约的“50个粉丝”向“50户粉丝家庭”的转变。全面启动“粉丝”式家庭医生制的试点工作。责任医生对“50户粉丝”每月进行随访1次(不限随访方式,但要求真实记录),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体检计划、保健措施,提供疾病咨询和健康教育。

(四)“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完善期

XX年开始,中心全面开展“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要求每名社区责任医生在年底前完成200户粉丝家庭的签约工作。粉丝家庭尽量以依从性较好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为主,其他人群为辅。本着自愿的原则,责任医生在辖区范围内,选择愿意接受社区责任医生管理的“粉丝”,双方签订协议,各自遵守协定。通过张贴签约告知书、门诊、社区工作室、家庭病床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签约工作。工作内容除了对签约家庭的每一位成员的健康档案进行完善以外,还要了解签约家庭的家庭信息、家庭背景调查、家庭评估等情况,每一位责任医生要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服务。

四、“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进一步推进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发展。

中心现有19名责任医生参与“粉丝”式家庭医生制的工作。截至XX年6月底共签约各类“粉丝”家庭1767户,其中有高血压620名,糖尿病130名,冠心病精神病患者等其他慢病患者152人。通过签约粉丝的家庭医生制工作,开展对重点人群的管理,尤其是慢性病人的随访管理,大大盘活了健康档案,提升了慢病规范管理率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率。XX年6月前白云街道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为54.17%,慢性病规范管理率:高血压为80.31%,糖尿病为79.18%。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70.50%。截至XX年6月白云街道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提升为92.22%,慢性病规范管理率:高血压为85.20%,糖尿病为84.60%。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82.90%.

五、反思不足

(一)、社区责任医生工作量细化及绩效考核问题。

实施家庭医生制工作以来,社区责任医生在开展基本医疗工作任务和公共卫生工作的主动性大幅提升,但由于长期以来重医疗轻公共卫生的局面,使我们在对责任医生实际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尤其是公共卫生工作数量标准化测算上处在摸索阶段,对一些工作的有效工时及绩效考核还在不断调整完善中。

(二)、中心责任医生综合业务能力提升的问题。

社区责任医生对于开展家庭医生制工作的各项内容需要不断学习掌握,尤其是如何把握家庭背景的模式下如何开展医疗服务问题。对于开展“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工作方法形式有待加强。全科团队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网底发挥着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综合功能,全面提升社区责任医生的综合业务素质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

(三)、信息化改造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工作量细化后,由于信息化的相对滞后,对于具体工作量的计算任务艰巨。另外各服务对象和内容之间的接口互通有待政策上的解决。

六、下一步关于“粉丝”式家庭医生制工作计划

篇10

1.1调查对象的确定

目前沈阳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3个,我们根据沈阳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和平区、沈河区的分布,随机抽取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和平区、沈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数的50%)作为访谈对象。

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调查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利用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师资源,及时取得所需资料,采用偶遇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进行访谈。同时,为了方便卫生局工作负责人接受访谈,对沈阳市卫生局、和平区卫生局以及沈河区卫生局进行电话访谈兼实地访谈。

1.2研究过程

①访谈提纲的设计

自行设计访谈提纲,我们根据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实施的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模式的主要内容,以及《沈阳市2012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最终确定了访谈提纲。并依据政策分析理论,将访谈内容分为:“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模式”的政策执行主体、客体、环境以及政策内容四部分。

其中政策执行主体涉及全科医生的人力资源情况、培养机制;政策执行客体涉及社区居民;政策执行环境涉及法律环境、人口状况以及社会信任度;政策内容主要涉及服务内容、政策补偿机制以及绩效评价机制,还包括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医疗事故防范等内容。

②访谈过程

我们首先对沈阳市卫生局、和平区卫生局以及沈河区卫生局进行访谈,了解了沈阳市推行“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模式”的政策设定,以及沈阳市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然后,对抽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全科医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沈阳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以及未来推行“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2.沈阳市推行“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模式”的困难

2.1政策执行主体面临的困难

①全科医生人员数量不足

人员不足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的首要问题。以和平区为例,和平区现有人口70多万人,如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家庭医师组织的标准,“在新世纪中,平均每 2 000 人口就要配备1 名家庭医师”,[1]和平区需要全科医生约350人,而目前仅有210人左右,全科医生的人才缺口达100多人。2011年的数据显示,辽宁省共有12902名基层医生参加了全科医师的岗位培训,获得全科医师岗位合格证书的有7050人。[2]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总体目标,“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目前,辽宁省还有四千人的全科医生缺口。如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辽宁省的全科医生缺口将达万人以上。总之,人员不足将是未来推行“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模式”的首要瓶颈。

②全科医生医疗水平不够

通过对沈阳市和平区、沈河区全科医生培养方式的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沈阳市的全科医生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第一,真正通过规范的全科医学培训出身的全科医生几乎没有,在和平区210人的全科医生队伍中,目前还没有真正的规范全科医学培训出身的全科医生。2011年,辽宁省首批接受“5+3”模式规范化培养的全科医生才刚刚毕业,但人数仅仅是11人,各地级市平均还不到1人。第二,在岗培训效果难以保证。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人员极其紧缺,培训医生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在岗培训,而且,培训的内容、形式也存在诸多缺陷,培训效果难以保证。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在沈阳的调查也显示,回答转岗培训对今后工作非常有帮助者仅占23 %。[3]因此,需要通过更加规范的培训来提高基层全科医生的实际医疗水平。

2.2政策执行客体存在的问题

①居民期望与社区医生服务水平的落差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居民享受医疗服务越来越方便。2011年,沈河区开始推行“包户服务”,对于一些年级比较大、病症比较轻或是长期卧床不起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建立家庭病床并提供上门服务,但由于社区医生人员不足,工作任务量重,结果难以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在我们的访谈中,社区医生表示,对上门服务的过度期望,以为社区医生变成了私人医生,不仅加大了社区医生的工作量,也造成了一些医疗资源的浪费。

②传统的健康及就医观念的影响

传统的健康观念是“无病即健康”,但居民健康的预防、保健是家庭医生式服务的重要内容。沈阳市和平区、沈河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积极开展了健康讲座、定期走访等活动,但这些“事前预防性”服务在实施中却难以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落后的健康观念不仅不利于健康水平的提高,最终还会加大社会的医疗成本。

传统的就医观念也影响着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模式的推行。目前大部分居民只相信大医院的医疗水平,对小医院,尤其是社区卫生医院则缺乏基本的信任,信任缺失又影响了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等政策的推行。

2.3政策执行环境

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都要受到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模式”的推行,面临着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法律环境和人口状况以及社会信任度的影响。

篇11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服务内容也在不断扩大,已经从方便患者就医逐步向为居民提供家庭健康管理服务转化。但居民对家庭医生还不能完全信任,有限的“优惠”措施也缺乏持久的吸引力,存在着要我签约,而不是我要签约家庭医生的现象。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探索行之有效的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形式,宁波市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0年开始创建了以“粉丝”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报告如下。

1 背景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政府对卫生改革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全国各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在积极开展居民健康管理、全科团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等试点工作。但是,我们的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入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居民不配合;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群众不接受。为了很好的开展“契约式”服务,我们只好提供免费服务项目,甚至赠送礼品,但是老百姓还是不愿意接受。门难进、话难听、家庭医生制工作遭到冷遇,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群众对我们的工作不了解、不信任。

虽然医患关系紧张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提供者,要更多的从自身方面查找原因,并且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建设上着手。我们不仅要用居民的“满意度”来考评我们的工作,而且需要用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度”来衡量我们的工作水平。

随着各类选秀活动的盛行以及微博时代的来临,“粉丝”这个概念深入人心。所谓粉丝就是双方互相了解,互相信任,彼此尊重。2011年白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引入了“粉丝”这个概念。我们对“粉丝”的解读就是指那些互相熟悉的弱势群体中的“老病人”。我们感到“粉丝”是我们与居民之间的一个很好的纽带,我们应该通过这个纽带做好各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除了基本医疗的服务内容外,目前工作中占很大比例的就是公共卫生服务。在现有人员和资源紧张的前提下,在调控和管理都很难到位的情况下,在医患关系紧张、百姓信任度极低的情况下,要想完成这些工作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通过“粉丝”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可以恰到好处地解决这些问题。

2 模式运行方法

通过“粉丝”这个纽带开展公共卫生工作需要两个保障,一是建立一个适合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运行机制,二是有一套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内部分配机制。

去年,我们中心开展了一项针对运行机制和内部分配制度的综合改革,在人员紧缺,基本医疗服务都应接不暇的情况下,我们中心建立了以全科团队为组织构架的运行模式。通过改革彻底改变了公共卫生人员缺乏、服务不到位的现象,同时也改变了妇保、儿保科拿平均奖的现象。一年多的实践证明,采取以团队为主的运行模式更有利于公共卫生各项工作的推进。通过综合改革大大的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目前在中心内奖金最多的是从事公共卫生的全科医生。

社区责任医生最难完成的任务是健康档案的建立和慢性病的随访及管理工作,且社区居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服务经常受到冷遇,关键在于社区居民对社区医生技术不放心、不信任,社区医疗机构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只好采取送礼品、送免费体检等方式来换取居民的配合。同时社区医生经常“被动”要求完成“率”的指标,采取上门服务或者“硬性”服务于某些居民及慢性病患者。而居民本身也不了解这个医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就会形成医生一头“热”,居民一头“冷”的局面。长此以往,这会严重挫伤社区医生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积极性,转而回到单纯坐诊开展医疗工作这条老路上来。

中心提出以签约“粉丝”的形式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则解决了责任医生被动“硬性”指派服务对象的情况,大部分社区医生(长期坐诊的社区医生)本身都有一定数量的对其认可、甚至依赖的“老病人”,签约粉丝比较容易。当然其中也有签约比较困难的医生,至此他们会考虑自己为何没有“粉丝”。(因为我们采用的是自己主动争取居民患者成为“粉丝”,而不是平均分配)。所以很多原来“粉丝”不多的医生或一些新坐诊的医生,就会通过改善自己的服务态度,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来达到吸引“粉丝”的目的。

中心在2011年6月起开展签约粉丝工作,最快的社区责任医生3个工作日就签约完成了50个粉丝。为了配合开展家庭医生制工作,我们要求责任医生将每一名粉丝发展成每一家庭。为签约家庭提供健康教育、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指导、建立居民健康挡案、慢病管理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的所有工作。我们要求每个责任医生先从50户粉丝开始,按照上级的要求,在自己管理的粉丝中把各项公共卫生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针对每一个来中心就诊的患者,为他们提供一流的就医环境、一流的技术服务、一流的服务态度、一流的内部管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粉丝的数量,到目前为止,家庭责任医生已经签约3 000多户,近1万多人,并逐步实现每位责任医生管理600户粉丝的目标。

我们要求中心所有员工与我们的服务对象之间建立起“粉丝”关系。我们管理者首先要与被管理者建立起“粉丝”关系,不仅要布置工作、落实工作、检查工作,更需要的是关心下属的生活、精神状态,使我们的工作得到职工的信任。同样,我们要求每位医生与所有患者建立尽可能多的“粉丝”关系,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投诉、纠纷。同时,医生也可以真正地做到合理用药、广泛应用价廉、优质的药,节约医疗资源。

3 讨论

以“粉丝”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运行,使我们各项公共卫生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可以把各项公共卫生工作做实、做到位;可以更新和灵活运用原有的健康档案;可以节省更多的医疗资源;可以有效地进行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可以开展“治未病”;可以使责任医生的价值观得到充分的体现;可以取得居民的高度信任;可以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可以为家庭医生制度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成立科研小组:科研小组由8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硕士生导师,5名硕士研究生,2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者。科研小组成员主要任务为确定研究主题、查阅及分析相关文献、设计访谈提纲、确定访谈对象及与会专家,准备专家会议的资料,对专家会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1.2初步拟定居家护理方案:本研究基于前期基线调查,了解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居家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采用文献分析法,检索国内外著名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相关文献,并参考相关书籍和政策文件,整理出关于居家护理方案的框架及重要内容;采用目的抽样法,对7名社区医务人员和8名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内容围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的内容展开,进而补充方案的相关内容。最后经过科研小组反复讨论,初步拟定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方案初稿,包括居家护理方案构建目的、原则、居家护理服务团队、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居家护理服务内容以及居家护理服务效果评价指标6个部分。1.3专家会议法:专家会议法是指在规定的原则下遴选一定数量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组织专家会议,发挥专家集体的智能结构效应,对预测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状况做出判断的方法[6]。

2结果

2.1专家基本情况:10名专家中男3名,女7名;年龄37~59岁,平均(45±6.8)岁;工作年限10~36年,平均(19.7±8.3)年;博士1名,硕士1名,本科8名;高级职称3名,副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2名;从事护理教育2名,糖尿病专科护理2名,糖尿诊疗1名,全科医疗/慢病管理3名,社区护理与管理2名。2.2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权威程度用权威系数表示(Cr),由判断依据(Ca)和熟悉程度(Cs)决定,公式为Cr=(Ca+Cs)/2[10],经计算,本研究专家会议的判断依据系数为0.910,熟悉程度系数为0.820,权威系数为0.865,说明与会专家权威程度较高。2.3专家会议结果:会议历时60min,经专家反复讨论,居家护理服务方案的结构由居家护理服务目标和宗旨、居家护理服务团队及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及内容组成。专家认为方案中构建目的和原则过于宽泛,无法体现服务方案目的,建议删除,同时增加“居家护理服务宗旨和目标”的内容;经专家建议,居家护理服务团队成员中增加“糖尿病专科医生和专科护士”,删除“营养师及其他成员”的相关内容,最终居家护理团队由家庭医生、糖尿病专科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组成;在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及内容中,针对服务流程,专家建议以护理程序为理论指导,简化“居家护理服务流程”(详见图1),保证服务实施的简便性及可操作性。对于服务内容,专家建议将居家护理评估表的内容进行精简和归类,分为基本资料评估、基础护理评估和专科护理评估3部分内容。经修改后的居家护理服务包由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公共卫生服务包和居家护理个性化服务包组成,个性化服务包仅由基础护理服务包和专科护理服务包组成,且个性化服务包的内容与护理评估的内容相对应,基础护理服务包的项目包括压疮、皮肤、口腔、疼痛、排便、排尿、排痰、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安全预防9项护理服务,个性化服务包项目包括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血糖管理及低血糖5项糖尿病专科护理服务。专家认为居家护理服务评价指标中应删除“生存质量、糖尿病相关知识评价等指标”,以“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为指标针对性地评价每项护理措施即可,最终形成的居家护理方案包括居家护理方案的目标和宗旨、居家护理服务团队、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及内容三部分。

篇13

与镇宣传部门合作,在2017年5月15日--31日期间在我镇电视新闻以及镇文化广场前LED户外显示屏播放“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宣短片。

二、出版一期微信网络宣传

利用xx卫计微信公众号进行一期“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的网络宣传。

三、利用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多形式宣传

5月19日起分别在中心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利用宣传展架宣传家庭医生式服务内容,在显眼位置悬挂横幅,为前来就诊的群众及家属派发资料,大力宣传家庭医生式服务政策惠福群众,家庭医生是每位群众健康的守门神。

四、举办 “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大型公众咨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