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风险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项目管理风险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项目管理风险论文

篇1

1.1风险概述

风险的定义最初出现于1901年美国的A.M.威利特所著的博士论文《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风险是关于不愿意发生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这一定义强调风险的客观性和不确定性。其后许多专家学者在此基础上给风险下了各种大同小异的定义。

虽然风险的定义很多,但大致可分两类,第一类定义强调风险的不确定性。第二类定义强调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风险是一个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它可能带来不确定结果的综合效应。

1.2风险的特征

风险的特征指风险的本质及其发生规律的表现。包括:客观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损失性、结果双重性。

2项目风险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

2.1项目风险的定义

一般认为:项目风险是指由于项目所处环境和条件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主观上不能准确预见或控制影响因素,使项目的最终结果与项目相关利益主体的期望产生背离,从而给项目相关利益主体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2.2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

形成项目风险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于项目发展与变化情况的认识和应对决策等方面出现问题,包括:

①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

②信息本身的滞后性特征。

③项目信息资源管理和沟通管理方面的问题。

3项目风险的来源

项目风险来源是多方面的,不同的项目风险会有不同的引发来源。主要包括:

(1)自然风险:指由于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对房地产项目造成影响,从而对房地产开发商和经营者造成损失。

(2)政治风险:指由于政策的潜在变化给房地产开发和经营者带来的经济损失。包括:政治环境风险、政治体制改革风险、环保政策变化风险、战争风险、经济体制改革风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风险、住房制度改革风险等。

(3)经济风险:指一系列与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关的不确定因素,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影响。包括:融资、财务、地价、市场供求、工程招投标、国内经济状况变化等方面的风险。

(4)技术风险:指由于科学技术进步、技术结构及其相关变量的变动给房地产投资可能带来的损失。包括:科技进步,建筑施工技术和工艺革新、建筑材料改变和更新、设计变动和计算失误、生产力短缺等风险。

(5)社会风险:指由于人文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从而给从事房地产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包括:城市规划、容积率变更、区域发展和文物保护、社会治安、公众干预等风险。

(6)国际风险:指因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对地区性的经济活动的影响。包括:国际投资环境风险、货币汇率变化风险。

(7)内部决策和管理风险:指由于开发商策划失误、决策错误或经营管理不善导致预期的收入水平不能实现。包括:投资方式、地点、类型选择、组织管理、时间管理、合同管理等风险。

4项目风险的识别

4.1风险识别的定义

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识别。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有:识别引起风险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主要因素,以及这些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如何。4.2风险识别的过程

(1)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首先要辨认所发现或推测的因素是否存在不确定性,然后确认这种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

(2)建立初步风险因素清单。把客观存在的和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列出清单,应包括各种影响环境、决策等。

(3)确立各种风险事件并推测其结果。根据初步风险清单中所列的各种主要风险因素,推测与其相关联的各种可能性,重点是资金的财务结果。

(4)制订风险预测图。分析某风险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潜在的危害。

(5)对风险进行分类。首先能加深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能辨清风险的性质,有助于制定风险管理目标。

(6)建立风险目录摘要。这是风险识别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通过建立项目风险目录摘要,可将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汇总并排列出轻重缓急,能给人一种总体风险印象图。

4.3风险识别主要方法

(1)分解法:就是将项目管理过程中复杂的难于理解的事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容易被认识的事物,将大系统分解成小系统,这也是人们在分析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2)故障树法:就是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大的风险分解成各种小的风险,或对各种引起风险的原因进行分解。该法是利用树状图将项目风险由粗到细,由大到小,分层排列的方法,这样容易找出所有的风险因素,关系明确。

(3)专家调查法:包括集思广议法和德尔菲法。其中后者是美国著名咨询机构兰德公司于五十年代初发明的。它主要依靠专家的直观能力对风险进行识别,即通过调查意见逐步集中,直至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一致,故又叫专家意见集中法。

(4)流程图:用于给出一个项目的工作流程,项目各个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信息的图表。

(5)情景分析法:通过有关数字、图表和曲线等,对项目未来的某个状态或某种情况进行详细的描绘和分析,从而识别引起项目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

(6)财务报表法:根据项目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为基础,将每一会计科目作为以风险单位进行分析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汇总,得出结论的方法。

(7)敏感性分析法:研究项目生命周期内,当项目的变数以及项目的各种前提假设发生变动时,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会出现何种变化以及变化范围有多大。

5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

5.1对风险评估的认识

风险的评估就是在前期预侧和识别的基础上建立系统模型,对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估算出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大小,从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为重点处置这种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将影响风险管理的决策,它的准确性决定了风险管理的正确性。

5.2风险评估的方法

按性质分为定性、定量及两者结合的方法。定性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等;定量的方法主要有蒙特卡罗模拟法、图形评审技术、风险评审技术等。按用途分为:风险源分析识别、风险发生的概率预测、频率统计分析、风险后果的评估、风险决策、管理计划和对策的制订等方法。按适用评估对象分为:针对工期、事故(或故障)、合同、管理、汇(利)率、自然气候、工程地质条件、灾害、预测和决策等的分析评估方法。

6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1)减轻风险。通过缓和或预知等手段来减轻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缓风险带来的不利后果。

(2)预防风险。是一种主动的风险管理策略,通常采取有形和无形的手段。

(3)回避风险。指当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严重,又无其他策略可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一种策略。

(4)转移风险。指将风险转移至参与该项目的其他人或组织,所以又叫合伙分担风险。

(5)接受风险。指有意识地选择承担风险后果。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接受风险是最省事最省钱的风险规避方法。

(6)储备风险。指根据项目风险规律事先制定应急措施和制定一个科学高效的项目风险计划,一旦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与计划不同,就动用后备应急措施。

7项目风险控制

(1)项目风险控制概念。

篇2

1.1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按照风险防范控制的等级划分,合同管理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可控风险是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通过实施规范化的流程管理,进行信用风险评价、履约风险评估、合同争议解决、合同解除管理等,最大限度地规避或降低风险。不可控风险是指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政治、政策、法律以及自然灾害事故等因素影响,造成合同不能正常签订、履行。

1.2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

按照风险防范控制的范围划分,合同管理的风险可分为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一般情况下,合同管理的客观风险受经济环境、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国际惯例等制约和影响,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规避的。而合同管理的主观风险受内部和外部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多是可以规避的。内部管理风险是由于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流程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造成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或转移、解除过程中存在风险,这种风险可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或带来巨大损失。外部环境风险是由于合同对方信用等级较低、不正当竞争以及财务状况不佳等因素,造成的蓄意欺诈或违约导致合同管理风险。1.3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

按照风险防范控制的责任划分,合同管理的风险可分为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直接管理风险是企业自身在直接参与合同管理全过程中,由于在合同评审、履约、变更或转移方面存在管理不规范、制度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等因素,给合同管理带来的直接风险。间接管理风险是企业自身在间接参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中,由于合同中的联合体成员、分包方及第三方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合同的履约、变更或转移、终止等方面存在的管理风险。

2合同管理风险的成因分析

合同管理风险贯穿于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或转移、终止等各个环节。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因素、合同管理制度因素和人员素质因素。

2.1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客观因素,主要涉及经济环境变化、政策和法律法规调整、自然灾害事故等不可控因素。经济环境变化因素受国际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经济发展和政治、社会形势等影响较大,只能提前进行预测和进行必要的风险规避。政策和法律法规调整因素主要是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现行法律法规的适当调整,调整的内容、时限、幅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搜集和预测,相对经济环境变化风险可控程度高。自然灾害事故因素偶然性较强,很难提前进行预测,在合同签订和履行中,可通过风险转嫁等进行分担。

2.2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因素

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观因素,主要涉及对合同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等因素。风险意识因素是对合同隐含的风险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必要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如在合同中经常出现责权利不平衡,罚责不对等的情况,使承包方在苛刻的条件下,被动地承受质量、付款、索赔等方面的诸多风险。法律意识因素是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全过程中,对现行的法律法规掌握不深,重视程度不够,对合同条款未做仔细推敲,未按现行政策和法律法规签订和履行合同,不能有效地规避合同法律风险。例如:一些建筑工程在开工后再补签合同,存在制的认识程度不高、责任意识淡薄,造成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失灵,给合同管理带来风险。

2.3合同管理制度因素

合同管理制度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关键因素,主要涉及合同评审制度、成本核定制度、工程款支付制度、结算管理制度等因素。合同评审制度因素是各部门在合同评审中未按评审程序、内容、标准、时限等进行评审,致使合同不能正常签订或存在履约风险。成本核定制度因素是未按成本核定制度进行成本分析、核定,造成经营风险。工程款支付制度因素是一些单位未按合同条件支付工程款或随意挪用工程款,对各类分包分供合同的付款不能加以有效控制,导致合同履行存在风险。结算制度因素是由于结算制度不完善,不能及时对已竣工项目进行结算;对以往项目不能及时进行清理、核查数据;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导致结算不能顺利进行,合同履约不能圆满完成。

2.4人员素质因素

人员素质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重要因素,主要涉及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因素。知识结构因素是合同管理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单一或对经济社会变化的敏锐性不强,缺乏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的准确分析、预测,造成合同在签订和履约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能力水平因素是合同管理人员未能发现合同中条款不合理的风险;发现问题,但未提出合理性改进意见的风险;起草合同人员未采纳合同审核人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的风险等,致使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风险。

3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在合同管理的实践中,建立健全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可以有效降低合同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可分为合同流程管理体系、合同文本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风险预警体系、信息化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内容。

3.1建立健全流程管理体系

合同流程管理一般由合同调研、策划、谈判、拟定合同文本、审核、签订、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存档等环节构成。明确流程管理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确保每个环节有制度、有落实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实施对合同的全过程监管,就要在合同的准备阶段、签署阶段、履行阶段和履行后管理阶段,指定专人进行监管,开展综合评价,以确保签约合同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合同表示真实、条款完备、表述规范、签订手续和形式完备,能有效防范与控制合同风险,实现合同流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3.2建立健全合同文本体系

合同文本风险是指合同条款不合理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合同条款存在的不合理、不完整、不严密;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等方面。控制风险的主要方法是严格执行评审制度。因此,要根据国家规范化合同示范文本,综合考虑合同的类型、管理方式等不同要素,建立本单位的合同标准文本体系。并密切关注国内外有关合同文本的发展变化,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同时,拓展思路,及时补充完善合同文本体系,力求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使合同管理与投标报价、成本核定和结算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合同管理的作用。合同管理人员须认真仔细地对各个业务单位报送的合同进行审查、把关,严格做到“四不”标准,即:不规范的合同不加盖公章、不合法的合同不加盖公章、不经审核的合同不加盖公章、有巨大经济风险的合同不加盖公章,才能从源头上避免不完善合同的发生,切实提高合同签订的准确率。

3.3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是使合同双方增强互信、加强合作、确保合同签订和履行顺利进行的平台。为此,应建立并完善分级信用等级制度,对合同当事人的组织机构、经营现状、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信用评价,划分等级,建立合同对象的商业信用档案等,并纳入日常动态管理。在合同签订和履行的过程中,对于信用良好的单位可给予优先考虑,反之,则从严掌握。

3.4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体系

实施合同管理全过程风险预警是降低合同风险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对合同对象的信用等级进行分析,在合同的签订、履行等全过程分阶段进行风险评估,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实行分级分类预警,果断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要建立信息会商制度,通过对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对发现的风险隐患,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集体会商,研究防范和控制措施。在实践中,对各单位合同中潜在的风险、条款的合理性以及收益情况进行认真负责的评判,特别是对所报收益过低、甚至是亏损的项目应要求其找出问题的根源和风险之所在,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上报详细的报告,对如何化解风险进行详细说明,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风险。要建立风险跟踪制度,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要实时跟踪、反馈和预警,努力降低合同风险。

3.5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是有效控制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管理体系可包括定管理、项目施工预算管理、项目结算管理、项目成本风险管理等内容,可通过互联网或单位内部局域网实现各单位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全面掌握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推广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执行力差、管理人为因素大的问题,能够有效实现过程管理控制,适时反映合同管理状况,最终达到对合同管理过程加以控制的目的。

3.6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篇3

2.工程风险因素的辩识与分类

建设工程项目是复杂的开放系统,长期以来,工程风险的研究一直沿用分析方法和模拟方法.由于项目的内部结构、项目本身的动态性及外界干扰的复杂性,在构造问题的结构与变量的相互关系时,分析方法与模拟方法均起不到预期的指导作用,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所引起的后果均得不到确切表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可以从项目环境、项目结构及项目主体等不同侧面进行分类,为了便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的防范处理,笔者从工程风险是否可以计量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以确定哪些风险可以作定量分析,哪些只能作定性分析,哪些可以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便为不同风险的防范采取相应的对策.

工程风险的分类主要基于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是定性的相对的.从性质上分析,可计量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非计量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

工程合同包含着多种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都能构成项目的风险.从性质上分析,合同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但工程合同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性条款.因此,对工程合同的风险分析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

3.工程风险的防范对策

3.1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例如:在我国承建非洲某国公路的施工承包合同中,因技术条款中忽略了铺路砾石的强度指标,施工中不得不进口砾石,工程成本大幅度提高,导致工程严重亏损.合同是合同主体各方应承担风险的一种界定,风险分配通常在合同与招标文件中定义.例如在FIDIC合同条件中,明确规定了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风险分配.如果业主的合条件与FIDIC合同条件不同,应进行逐条的对比研究,分析业主为什么要修改这一条,是否隐含着风险.

3.2通过工程索赔将风险转化为利润

工程索赔是一种权利要求,其根本原因在于合同条件的变化和外界的干扰,这正是影响项目实施的众多变化因素的动态反映.没有索赔,合同就不能体现其公正性,因为索赔是合同主体对工程风险的重新界定.工程索赔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重点在施工阶段,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比如工程量变化、设计有误、加速施工、施工图变化、不利自然条件或非乙方原因引起的施工条件的变化和工期延误等,这些都属于可计量风险的范畴.FIDIC红皮书关于工程索赔的条款已由第三版的1个分条款增加为5个分条款,形成独立的主题.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关于工程索赔也作了相应的明确规定.这些索赔条款可以作为处理工程索赔的原则和法律依据.尽管工程索赔的解不是唯一的.但却是可以计量的.利用合同条款或堆断条款成功地进行索赔不仅是减少工程风险的基本手段,也反映项目合同管理的水平.

3.3利用合同形式进行风险控制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适当选择计价式合同形式,降低工程的合同风险.例如:对于水文地质条件稳定且承包单位有类似施工经验的中小型工程项目,实际造价突破计划造价的可能性不大,其风险量较小,可以采用自留加风险控制策略,用总价合同的报价方式;对予工程量变化的可能性及变化幅度均较大的工程项目,其风险量较大,应采用风险转移策略,用单价合同报价方式,将工程量变化的风险全部转移给甲方;对于无法测算成本状况的工程,贸然估价将导致极大风险,只能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将工程风险全部转移给建设方.

对承包商而言,不善于工期索赔必然导致工期延误的风险;不善于费用索赔必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亏本.实践证明,如果善于进行施工索赔,其索赔金额往往大于投标报价中的利润部分.因此,树立合同意识、风险意识和索赔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对降低工程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3.4非计量风险的防范

非计量风险指政治、经济及不可抗力风险.政治风险包括:战争、动乱、、法律制度的变化等;经济风险包括:外汇风险、通货膨胀、保护主义及税收歧视等.这些风险在国际工程中经常遇到.政治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但一旦发生将导致灾害性后果,常常被称作“致命风险”.对于政治风险,只能作定性分折与预测,承包商应在投标决策阶段加强调查研究.经济风险一般不可避免,应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究.对于若干种经济风险预测的数学方法,由于置信度较低,不宜作为项目的决策依据.

不可抗力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超过合同规定等级的地震、风暴、雨、雪及海啸和特殊的未预测到的地质条件和泥石流、泉眼、流砂等.按照一般合同条件,这类风险应由合同主体共同承担,承包商一般只能得到工期延误的补偿.

3.5非计量风险管理和措施

在项目目标设计阶段,对影响项目目标的重大风险进行预测,研究各风险状况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即进行项目的敏感性分析.

在投标报价前,分析业主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业主的工程款落实情况和支付信誉;在编标报价阶段,要熟悉招标文件,做好现场勘查,在单价和总价中考虑风险因素;在订立合同阶段,对于过分刻苛的合同条款提出修改要求,以减少合同风险.

篇4

2.1风险控制对于水电建设项目的风险,如果要进行风险的管理和规避,则要有效控制风险。具体要做到以下3点:①工程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也是承包商与发包商合法权益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的作用,可避免两者之间出现违法操作。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时刻保持强烈的风险意识,对工程合同中的每一条条款进行认真、仔细的阅读,并充分考虑其中是否存在风险因素,避免日后产生经济纠纷。②利用合同形式进行风险控制。利用合同形式进行风险控制时,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于一些规模较小、施工单位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的施工项目,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较小,施工单位可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制订总价合同形式;在一些大规模的工程项目施工中,由于施工情况常发生变化,常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干扰,具有极高的风险性,所以,需要制订适当的风险转移措施,利用单价合同的形式降低合同风险存在的概率。③优化设计方案,控制风险。科学的水电工程设计方案可为水电工程建设奠定基础。因此,必须学习和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

2.2风险转移在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可将项目风险有意识地转移给其他建设方。通常情况下,风险转移包括以下2种措施:①购买保险。由于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工期较长,且施工环境较为复杂,一旦工程项目存在风险,会对项目的投资者甚至是建设者造成很大的损失。如果承包方在项目工程建设前投保,则当施工过程遭受风险和损失时,保险公司会根据保险条款补偿一部分资金。②完善合同条例。一方面,总承包商可通过合同将工程项目转让给其他承包商或进一步分包,这样可实现风险分散;另一方面,可选取具有良好信誉的第三方作为担保方,为承包方提供担保,这样可有效分散项目中存在的风险。

2.3风险规避如果水电工程项目遭遇某种风险的概率较大,或某种风险会给建设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则管理者应对该风险制订相应的策略,以合理规避风险。所谓“规避风险”,指的是运用合理的策略从源头上规避风险,从而杜绝风险发生,这样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承包方和建设方的损失。现阶段,常用的风险规避策略包括放弃或拒绝工程项目、提高施工竞标的价格、向招标方提出合同条件和选择保守、稳健的项目建设计划等。虽然运用一些手段可规避风险,但依然会给承包方和施工单位带来一定的损失。然而,与发生风险造成的损失相比较,规避风险后的损失会大幅度降低。

2.4运用工程索赔将风险转化或降低索赔根据相关合同对工程风险进行重新划分,能体现合同的公正性。工程索赔是工程项目实施中的关键环节,在施工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索赔具有十分广阔的领域,比如,它贯穿在工程的施工、设计和相关变化等方面。以合同条款或推断条款为依据进行工程索赔,有利于降低工程风险,保障各方的利益。

篇5

文化活动项目如果有着良好的组织与运作方式,将会在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如从2000年在舟山举办的国际沙雕节,就吸引了来自美、欧、日等国的许多沙雕爱好者与艺术家,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是,项目的举办并不是事事如人所愿,还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是灾难性的问题:密云游园会因游人拥挤而发生的特别重大突发伤亡事件;“法兰西巡逻兵”北京飞行表演由于天气原因被取消;“中国陵川2004年户外运动邀请赛”因参赛选手死伤而紧急停赛;“2004上海金茂大厦国际跳伞表演”发生运动员摔伤等,都已经成为我们心中的梦魇。所以,如何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的问题,识别出其中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该提上研究与实践的日程。

1 文化活动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类型

风险就是活动消极的、人们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人们说所有项目管理都是风险管理,文化活动项目也是如此,特定的场地、拥挤的人群、狂欢的气氛都是风险潜在的地方。可以说,风险存在于文化活动项目的各个部分,具体而言有:①政治文化与宗教民俗风险;②商业运作风险。如资源供应、资金问题、活动质量、新艺术形式的不明前景等;③管理的风险。项目决策不当、中途仓促进行各种变更以及变换负责人,导致项目范围项目计划的变更。项目目标不明确、缺乏沟通、组织机构不当、后勤保障管理不当等;④运输风险。运输、停放和公共交通都存在潜在的风险,如运输中意外事件的发生,演出设备在运输途中可能受损等;⑤健康和安全风险。拥挤的观众、嘉宾、演艺人员的活动地点,临时工作人员、志愿者的工作经验不足,数量少而又年久失修的安全设施、陡峭的桥梁和复杂的地形等都是安全风险存在的地方;⑥不可抗力风险。战争、恐怖袭击、传染病的爆发、天气的突变等;⑦履约风险。合作双方缺乏经验、双方权责不明中可能存在纠纷,因意外事故导致对方不能如期履行合约等;⑧环境风险。工作人员不按照卫生环保的要求,不按环境卫生标准执行工作、大型活动产生的污水与废物对当地环境的破坏。

2 目前我国文化活动风险管理情况

我国文化活动项目的风险管理基本处于以经验管理为主的状态,缺乏先进理论指导。风险管理方面的标准化文件虽已形成,但主要应用在企业和银行系统中,在活动项目中运用不多。活动项目管理的第一套丛书于2002年10月第一次出版,包括《国际性大型活动管理》、《项目筹资活动管理》、《大型活动项目管理》等,对活动项目管理有开创之功,但缺乏对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政府部门对活动项目的风险承担主体实行的是“谁审批谁负责”的制度。整体而言,我国活动行业在现代风险管理思想和技术的运用上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内控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管理体系。相对于国际上对活动管理机构内控体制的要求,还显得落后。

(2)风险量化管理的不足。量化管理和模型化是西方发达国家风险管理技术上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活动行业在风险量化管理方面还非常薄弱。

(3)管理人才严重匮乏。活动项目风险管理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非常复杂的新兴管理学科。要求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经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否则将很难理解业务和产品的风险性质,更难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

(4)我国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能承办活动项目,并能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机构不多。

3 文化活动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风险管理是使活动组织者在风险最低的前提下,追求收益最大化; 或在收益一定的前提下,追求风险最小化。它也是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我们可以发现、评估主要的风险,然后制订、实施相应的对策,使风险控制在所能接受的范围内。 风险管理是文化活动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是确保活动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基础。

3.1 风险识别与评价

风险识别包括确定风险来源、风险产生的条件、描述其风险特征和确定哪些事件有可能影响本项目。进行风险识别,首先便是信息源问题,信息源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客观的信息源,包括过去活动项目中记录的经验和表示当前项目进行情况的文件,如WBS计划分析等;主观的信息源是基于有经验的专家的经验判断。风险识别方法代表性的有如下七种:

⑴征询意见法。征询意见时可采取座谈会方式,运用“头脑风暴”,鼓励参与,阻止批评,漫谈项目风险,而项目经理应对此全面的记录并加以冷静的思考,综合的分析,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可采取专家调查的方式,但为避免项目经理听到的仅限于一两个专家的意见的弊端,最好和座谈的方式结合起来。

⑵流程图法。流程图方法首先要建立一个工程项目的总流程图与各分流程图,它们要来展示项目实施的全部活动。流程图可用网络图来表示,也可以用WBS(工作分解结构)来表示。

⑶现场视察法。在风险识别阶段,风险经理对现场的视察非常重要。它能察觉到一些技术分析所不能预测到的风险。特别是文化演出项目,风险经理应通过直接观察现场的各种设施及各种操作,以能够识别更多、更细致的潜在风险。

⑷计算机模拟法。这种方法应仔细研究所有选项及其不确定性,而且在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相当清楚时,此方法很适应,但必须有可靠的相关量化数据。对于新建议可能给出误导性的结果,且可信度尚不确定,这是它的缺点所在。

⑸回归分析法。即根据以往经验的分析来预测未来,尽管这种方法提示风险的绝对量可能比别的方法要少一些,但可以识别其他方法所不能发现的某些风险。

⑹环境分析法。项目的环境包括活动参加者、活动演出者、竞争者、政府管理者。在分析项目环境时,应重点考虑它们相互联系的特征和稳定性。

运用上述方法进行风险识别后,应把结果整理出来,写成书面文件,为风险分析的其余步骤和风险管理做准备。风险识别的结果应包含以下内容:风险来源及风险产生的条件、风险的分类或分组、风险症状等,如果发现其做得不够详细则应进一步完善。同时,要进行对这个项目的风险进行风险评价,将注意力转向包括项目所有阶段的总体风险,各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对项目的总体影响,项目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上来。

3.2 风险处理对策

一般在活动项目风险管理中有四种风险处理的对策:风险回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风险自留。每一种都有侧重点及各自的优劣势,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项目风险的具体形势。

⑴风险回避。回避能消除风险因素,放弃项目是最彻底的回避风险的办法。但是彻底地放弃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丢掉了发展的机会,窒息了项目有关方面的创造力等。而且,对正在进行的项目实行改变或放弃的处理,一般来说付出的代价是极为高昂的,所以,采取回避策略、最好在项目活动尚未实施时。

⑵风险减轻。此策略的目标是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后果的不利影响,采用的方法很多,如教育法、程序法等。教育法即对有关人员进行风险和风险管理教育,这是很必要的,因为项目管理人员和所有其他有关各方面的行为不当都会构成项目风险因素。而程序法就是以制度化的方式从事项目活动,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由活动项目管理班子制定的各种管理计划、方针和监督检查制度一般都反映项目活动的客观规律性,违反了这些规律性,就会犯错误。因此,对于规章制度、项目参与人员都应认真的执行。此外,还可在项目的组成结构上下功夫,增加可供选用的行动方案数目,提高项目各组成部分的可靠性,从而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当然这也会相应的增加项目的复杂性与成本,进而也可能增加风险。

篇6

一、风险的定义

RobertCharette在他关于风险管理的著作中对风险给出了如下定义:“首先,风险关系到未来发生的事情。……我们今天收获的是以前的活动播下的种子。问题是,能否通过改变今天的活动为我们自身的明天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充满希望的美好前景。其次,风险会发生变化,就像爱好、意见、动作或地点会变化一样……。第三,风险导致选择,而选择本身将带来不确定性。

因此,风险就像死亡那样,是一个其生命周期很少确定性的东西。”在这里,我们所说的项目管理风险通常与以下情况相联:

1、有损失或收益与之相联系;

2、涉及到某种或然性或不确定性;

3、涉及到某种选择。

风险肯定带有不确定性,但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不一定就是风险。

因此,我们也可以如此定义项目管理风险:项目管理风险就是在项目管理活动或事件中消极的、项目管理人员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

二、风险的特点

第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且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的。这些说明为什么虽然人类一直希望认识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第二,某一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

任一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规律,这就使人们有可能用概率统计方法及其他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去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同时也导致风险管理的迅猛发展。

第三,风险的可变性。

这是指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是可以变化的。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得到控制并消除,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第四,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大型开发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

三、风险识别及方法

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主要回答以下问题:

1、有哪些风险应当考虑;

2、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这些风险所引起后果的严重程度如何?

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下面的风险识别方法:

1、分解原则:就是将项目管理过程中复杂的难于理解的事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容易被认识的事物,将大系统分解成小系统,这也是人们在分析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如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

2、故障树(FALTTREES)法:就是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大的风险分解成各种小的风险,或对各种引起风险的原因进行分解,这是风险识别的有利工具。该法是利用树状图将项目风险由粗到细,由大到小,分层排列的方法,这样容易找出所有的风险因素,关系明确。与故障树相似的还有概率树、决策树等;

3、专家调查法:由于在风险识别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出各种潜在的危险并作出对其后果的定性估量,不要求作定量的估计,又由于有些危险很难在短时间内用统计的方法、实验分析的方法或因果关系论证得到证实(如市场需求的变化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同类软件开发商对本组织的竞争影响等)。该方法主要包括两种:集思广议法和德尔菲法(Delphi)。其中后者是美国著名咨询机构兰德公司于五十年代初发明的。它主要依靠专家的直观能力对风险进行识别,即通过调查意见逐步集中,直至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一致,故又叫专家意见集中法。其基本步骤为:

①由项目风险管理人员提出风险问题调查方案,制定专家调查表;

②请若干专家阅读有关背景资料和项目方案设计资料,并回答有关问题,填写调查表;

③风险管理人员收集整理专家意见,并把汇总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

④请专家进行下一轮咨询填表,直至专家意见趋于集中。

当然,尽管目前有大量的风险识别方法可以利用,但风险识别理论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三方面:

①可靠性问题,即是否有严重的危险未被发现;

②本问题,即为了风险识别而进行的收集数据,调查研究或科学实验所消耗的费用是否有意义;

③偏差问题,即由于风险识别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所获得的结果是否客观、准确。

四、风险分析及方法

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事件所带来的后果的分析,以确定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与可能影响项目的潜在的相关后果。风险分析的出发点是揭示所观察到的风险的原因、影响和程度并提出和考察备选方案。要描述并量化一个特定风险及其程度,通常要做某些建模工作。帮助风险分析的建模手段很多,典型的建模方法有:

1、进度网络模型:风险评价审查技术(VERT)或计划评价审查技术(PERT),包括独立的活动网络,用于分析对项目管理过程中某个事件的影响;

2、寿命周期费用(LCC)模型;

3、快速反应速率/定量费用影响模型。

前两个模型用于考查进度风险和项目费用风险。当在制订项目开发计划、确定项目过程优先级和维护软件等方面有多种选择供考虑时,可以使用。快速反应模型在项目资金受到挑战时使用,经常发生在预算周期期间。这些挑战大多数发生在项目就要开始之前,因而可能严重影响整个项目的执行。快速反应模型也可用于考查可能存在的费用影响,以确定该项目规划的各种备选方案所需的预算分配。

此外,风险分析还有四个目的:

1、对项目诸风险进行比较和评价,确定它们的先后顺序;

2、从整体出发弄清各风险事件之间确切的因果关系,以便制定出系统的风险管理计划;

3、考虑各种不同风险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研究如何才能化威胁为机会,同时也要注意机会在什么条件下会转化为威胁;

4、进一步量化已识别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减少风险发生概率和后果估计中的不确定性。

风险分析的结果是一张“预测清单”。它应该能够给出项目管理过程中某一危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其后果的性质和概率,一般关于概率有客观概率和主观概率之分,客观概率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大量试验用统计方法进行计算;另一种根据概率的古典定义,将事件集分解成基本事件,用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不可能获得足够多的信息,因为通常我们所遇到的风险事件都不可能作大量试验,又因事件是未来发生的,所以不能作出准确的分析,也就很难计算出客观概率,这时只能由决策者或专家对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作出估计,这就是主观概率。主观概率就是用较少的信息量作出估计的一种方法,也就是根据事件是否发生的个人观点用一个0到1之间的数值来描述此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就是利用专家的长期经验对事件所作出的直觉判断,直觉判断出偏差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近些年来科学家们正在从各个方面探讨减少这些偏差的程序和方法,如前面的德尔菲法实质上就是利用大量的直觉判断来解决个别人直觉判断容易出现的偏差问题,专家系统及人工智能系统等则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决策以提高直觉判断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向客观实际的逼近。科学实验事实证明,大多数人的估计都不可能超出他们所经历的和认识到的,这是由于经验的有限性及认识过程的局限性所导致的。如何才能保证主观概率作到尽可能的准确,是今后长时间内仍然需要研究的问题。

风险分析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有:概率分布、概率树及外推方法,PERT、GERT,而蒙特卡洛方法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日益得到广泛使用的重要方法,使用于问题比较复杂,要求精度较高的场合,特别是对少数几个可行方案实行精选比较时更为重要。掌握上面这些方法,对于提高项目管理人员驾驭风险的能力具有很大作用。

五、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利用某些技术,如原型化、软件自动化、软件心理学、可靠性工程学以及某些项目管理方法等设法避开或转移风险。我们前面对项目风险所做的一切研究,目的就在于实现良好的风险控制。在结合实际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建议使用以下风险控制步骤:

1、与现在在职的项目成员协商,确定人员流动的原因(如,工作条件差,收入低,市场竞争等);

2、在项目开始前,把缓解这些原因(避开风险)的工作列入已拟定的控制计划中;

3、当项目启动时,做好人员流动会出现的准备,采取一些办法以确保人员一旦离开时项目仍能继续(削弱风险);

4、建立项目组,以使所有项目成员能及时了解有关项目活动的信息;

5、制定文档标准,并建立一种机制以保证文档能及时产生;

6、对所有工作组织细致的评审,以使更多的人能够按计划进度完成自己的工作;

7、对每一个关键性的技术人员,要培养后备人员;

8、在项目里程碑处进行事件跟踪和主要风险因素跟踪,以进行风险的再评估;

9、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保持对风险因素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

当然,这些步骤会给项目管理带来额外的花费并占用许多有效的项目计划工作量,但实践经验证明,所有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六、风险因素指标体系

篇7

2.1风险辨别分解的基本规则

在水运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可以引发很多风险元素,但这些风险元素所造成的影响各不相同,不应该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风险因素。然而要对每一个风险因素都分析的特别到位、特别详细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容易对工程项目增加难度,然而通过风险辨别就能够有效的达到缩减范围的目的,不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节省了大量的物力、人力及财力。分解的基本规则就是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把大系统分解化,从而容易被人们所接受。针对水运工程项目系统风险,可以分解成投资风险、经济风险及技术风险。除此之外,还可以分解成资源风险及环境风险等。

2.2风险辨别的方法

风险辨别是一项非常重要及庞大复杂的工作内容,不但要注意很多细节方面的内容,而且还要对可能产生风险的元素实施去伪存真,然后进行多次对比。最普遍的方法主要有四种途径:第一,充分了解项目的分解结构。风险辨别的目的不但要最大限度的减少项目结构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而且还要清楚明白项目的构成、各个部分之间联系及工程项目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第二,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能够准确判断出谁对项目所产生的作用最大。第三,集思广益。第四,采取SWOT方式进行全方位分析。通过采取SWOT方式能够对环境进行正确的判定,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2.3水运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

针对风险评价的核心内容,风险不但存在时间差异,而且风险发生时也存在时间分歧。也就是说风险是在水运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哪个环节、哪个部分产生的。很多风险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并且有的风险对项目工程的运行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此工作,对水运工程项目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警惕作用。同时,还应该加强及重视水运工程项目的风险影响及损失的评价。在水运工程项目风险控制过程中,考虑到风险影响的产生的后果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整个项目工程运行的终止及毁损。除此之外,对风险产生的可能进行准确的判断,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说明的是在水运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一般会采用概率来说明风险本身具有的规律性。

篇8

1.3合同风险识别出的风险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将直接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因化工项目工程规模较大,合同成本高,合同风险很容易对经济效益造成影响。按照相关统计数据,正常化工工程,合同管理的效能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差别可占到工程造价的25%。[1]

2.化工项目的合同风险管理措施

2.1做好招投标管理

2.1.1工程清单编写:在实际编制过程中应逐级对项目进行分解,如可依照项目功能将化工项目划分为各类车间,在各级车间以下按照仪表、设备、绝热、管道、防腐、建筑、电气等专业制作工作包,利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尽可能将项目细化,直至项目工作完整定义;应依据工程技术对项目量清单进行编写,如工程管道的安装过程包含除锈、脱脂、刷油、防腐;系统清理及吹扫;套管加工及安装;绝热层与保护层安装;压力试验等工艺,只有做好工艺特征与项目特征的描述,才能确保工程清单编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1.2公开招投标:为尽可能回避较大风险,应选用公开招标方式,且在招标时应加强资格预审。依照公开招标控制程序进行工作,可有效防控产生较大风险;做好资格预审,可防止出现投标人弄虚作假、违章承接工程项目的行为,利于项目投资市场环境净化及保护。

2.1.3项目评标决策:评标方法的科学性是保证选标过程公平有效的基本前提。在化工项目评标过程中,应重点分析承包商报价是否在“企业个别成本价”以下,清除恶意竞争投标者,加强项目评标决策的优化,以规避不良项目风险。依据化工项目类型,建议可选用具有多指标评析的TOPSIS法实施评标。

2.2恰当分担风险

2.2.1选用科学合同形式:化工项目合同风险性较高,合同风险的规避就是将合同进行中的不确定性尽量在承包商与业主间进行科学恰当划分,依照“谁能最大程度防范风险就由谁来承担风险”的原理实施风险分担。相对于承包商而言,总价合同、单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的风险是依次降低的,而相对于业主则相反。所以在合同类型确定时应依照工程实际状况进行确定。另外依据化工项目类型合理采用计价式合同方式可明显减小工程合同风险。

2.2.2实施合同担保:①承包商履约担保,在该担保中可选用加入承包商的同业担保方式,也就是由综合指标高的承包商为项目提供担保,或采用担保公司担保书、银行保函的方式;②投标担保,该担保可选用担保公司担保书、银行保函或投标保证金的方式。③业主支付担保,该担保是指确保业主按照合同规定的工程款对业务进行支付,其由担保人为业务向承包商担保。

2.2.3完善合同过程控制及流程控制项目合同风险控制人员应在合同签订后,应及时跟踪监测项目合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质量、成本、进度及安全风险动态,做好与合同的对比分析,并适时提供控制方案,以保证合同目标的完成;应尽量选用社会化监理公司作为项目合同履约监控单位,以降低合同执行中的质量缺陷、拖期问题。项目合同执行是各类项目管理目标的准则,应提高合同风险控制人员对各种目标的风险评估及监测水平,以减小合同履行的风险。

篇9

1.增强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意识

增强项目涉及单位及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是做好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前提。管理人员首先应明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安全角度结合行业的特性加大对员工风险管理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整体风险防范意识和技能。在项目进行前的人员选择和安排上,根据工程大小、技术要求、工艺难度选择合适的项目管理人员,从而降低因管理人员自身知识、技术以及经验等的不足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同时,要对项目具体实施的可行性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科学合理地安排资源,对项目风险开展讨论分析,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全面识别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点

要进行项目风险管理,首要步骤是对项目所面临的风险点进行全面的识别,明确项目风险所在。其目的是为石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和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对策提供操作性依据。因此,在整个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认真识别,分析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从而有效控制、转移和管理风险。风险识别的越早越全面,防范措施越及时越合理,风险管理成本就会越低,相应的项目收益成效就越显著。风险通常是比较隐蔽的,在进行风险点识别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石油工程项目具体操作中,可以将风险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识别。先说内部风险,顾名思义,“内部风险”主要是指发生在项目内部的风险,与参与项目的人员挂钩,常见的风险类型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人员风险以及经济风险等。尤其是技术风险对项目的影响最大,因为石油工程项目的技术性非常强,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如果一旦因为技术不合格,而导致了风险事故发生,就可能造成人员方面的伤亡,后果非常严重。外部风险所包括的因素较多,例如来自行业的竞争、自然环境条件、石油市场变化,都可能对项目造成影响。相比于外部风险而言,内部风险对项目的影响更为快速、直接,但同时内部风险也是最好管理与控制的,外部风险一般都具有不可控性,往往只能尽可能的规避外部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但不论是外部风险还是内部风险,都必须要在风险管理中对它们做好全面的识别工作,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具体识别进行可以将项目配套、物资采办、作业施工、工程安全、环境环保、后勤支持、对外协调以及法律事务等各个方面的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织起来,形成专家组,共同分析讨论项目开始实施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合理识别,提出风险防范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估。同时,制定出风险预案随时对项目实施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但需要注意,在风险点识别过程当中,必须要体现出客观性,不能主观臆断,要对项目相关的资料、档案进行大量的收集,并根据项目建设各个工作岗位的特征、经验,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确保识别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3.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

一套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是确保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关键措施,如何制定这套方案,也是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前期的项目风险点识别,是制定风险管理方案的基础条件,因为它能够为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信息,确保方案的针对性与操作性。在方案制定中需要注意,应当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风险评估经验,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来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制定风险预警、风险防范以及风险应急等方案,保证在石油工程项目进行中准确及时把握和快速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当前,我国石油系统全面推行HSE(Health、Safety、Environment)体系与内部控制管理体系。HSE体系强调的是项目与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在现代石油系统的管理工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指导地位。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为实现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套系统的规范、流程、政策和组织实施程序的内部管理监控体系。这两大体系在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制定和实施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案时,要将这两大管理体系的作用发挥出来,为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提供有力的辅助与保障。

篇10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特点及风险类型

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都直接表现为货币资金的损失,因此商业银行风险的最大特点是资金涉及面广、涉及金额大。从吸收存款到发放贷款,以及后续的贷款收回等一系列经营过程中银行都承担着风险。银行风险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与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决策方式和经济环境相联系可以把商业银行的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和投资风险。不同类型的风险有其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现今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已步入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二、银行卡项目的风险管理

(一)银行卡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

商业银行中银行卡项目的风险管理具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四个方面。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有三点:一是研究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正视风险存在的客观事实,从银行内部经营环境到外部纷杂的环境中识别风险因素,作为度量、分析风险的方向,初步确定风险评价的范围;二是根据不同业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做系统的分析与归类,以决定业务的规模,适度地确定业务比例以保证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到有效地分散风险;三是对已有的风险找出引起这些风险的原因,加以控制、降低、转移与消除,最终优化结果使风险成为促进银行的盈利机遇。商业银行中银行卡项目的风险管理都需要在这几点基本要求下进行。

(二)风险管理的模式

银行卡项目风险管理模式大体分为三种:一是客户经理负责开拓业务、撰写客户基本信息和业务情况,,并与风险经理共同管理客户风险,风险经理主要是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二是客户经理全面负责银行的开拓业务和风险管理。风险经理从风险的角度出发分析风险事项,辅助客户经理的工作;三是客户经理只负责开拓业务、维护客户关系,不参与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对于银行卡项目的风险管理通常采取第三种风险管理模式。具体风险管理模式的结构框架。这种模式配合精细化管理理念对于授信业务的要求较高只有做到标准化、专业化、自动化和流程化才能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和“以客户为中心”业务理念下为目标客户提供高要求的银行卡项目风险管理增值服务。

三、银行卡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银行卡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个人信用体系不够完善,导致持卡人信用风险高。根据之前商业银行中出现的信用卡欺诈申请现象分析,多数案例都是持卡人利用虚假资料申请办卡,利用信用卡可以透支功能欺诈消费或支取现金,造成银行风险损失。造成这种状况的内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机制不健全,银行缺乏信用评级体系,对于办卡人个人信用体系不完善。

2.风险管理人才缺乏,风险管理方法单一。国内商业银行在信用卡项目的风险管理方面,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现有风险管理人员经验尚浅导致项目风险管理难度大。在风险控制方法上主要采用风险规避,没有考虑多样化管理、通过迎接风险并研究风险管理与控制经营风险从中获利。

3.银行卡项目法律体系弱,地区间协作机制不健全。银行卡项目法律体系滞后是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无法争议的事实。由于法律体系弱导致银行卡发卡行、受理行、商家与持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常有出现交叉和模糊现象,增加了银行卡风险管理的困难。当发生银行卡业务跨地区犯罪案件后,未实现地区间协作来减少、转移风险机制。

(二)加强银行卡项目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1.加强监管,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库。完善的金融机制和信用评级体系。可以通过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库来提升信用卡欺诈信息交换速度和效率,实现风险信息共享,实施银行卡风险事件联络人机制,进一步防范银行卡违法犯罪行为。

2.培养自己的职能风险专家,采用多样化管理方法。我国商业银行最大的难题是跨越机构改革和流程标准化阶段,细化业务岗位设置,避免岗位交叉,从多个环节加强风险防范。尽快培养专业化职能风险经理,引入国外先进的风险量化模型对不同类型银行卡项目采取差别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

3.健全行内法制体系,建立跨地区风险管理协作。

篇11

(二)合同管理方面的风险在一个供求关系极度不平衡的建设市场,施工企业所谓按市场规律性办事更多的是如何充分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现行通常做法是在合同签订时,双方就工程承包范围、造价、工期、质量、工程款支付等达到基本一致后,套用一个现成的标准合同文本,而针对项目特点与建设单位实际的合同特别条款考虑较少。例如建设单位单方解除合同权的行使条款和程序;工程发生窝工,工效降低的计算方式及损失赔偿范围;工程停建、缓建、中间停工时的退场、项目保护、工程移交、结算方法和损失赔偿范围;建设单位原因造成工程竣工延期情况下工程结算程序和法律责任;工程中间验收或建设单位提前使用工程部分的保修问题等。由于在合同工谈判过程中的不对称,根据具体项目设立的特别合同条款难以考虑,普遍存在着事后再协商处理的现象,施工企业的正当利益得不到保障,工程风险突呈。

(三)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风险第一,自然条件。从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直到运营生产,与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条件都密切相关,对工程的成败有着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由于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容易发生对工程的自然条件估计不准确而产生的问题;当地出现的异常地质、气候、水文条件甚至自然灾害和其他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拖延和财产损失。第二,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特别庞杂,是重要的风险因素。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由于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工序过程中又未能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第三,工程变更。设计变更或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延误施工进度造成施工企业经济损失;另外业主由于资金、市场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常常提出工程变更。

(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风险工程质量好坏、工程安全情况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所承包工程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作为劳动密集行业,大量使用低素质劳务工的事实,加之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混乱,不按施工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强制性规范执行不力,工程质量、安全意识差是工程质量、安全保证的重要隐患。部分企业利用落后的施工机械设备、技术手段及质量等级较低的材料、导致工程质量、安全失控。

(五)信息缺失风险投标时对工程项目资料掌握不全,由于信息缺失而出现的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因此,投标时应该注重市场信息的搜集和自身信息的积累,了解建设单位及资金来源情况,了解投标对手,重视招标阶段清单工程量的复核,认真研究招标方提供的施工图纸及现场勘测报告,核算工程量大小,审核中,一旦发现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有漏项、数量不准,就应提出疑问。

二、风险控制

(一)加强合同管理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必须增强对合同的法律意识,把握合同条款的内涵,精心推敲合同文字的措词,增强合同条款的严密性。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二)加强以施工合同为基础的索赔管理索赔是法律和合同赋予的正当权利,是合同法律效力的具体表现,是合同管理的继续和深化,也是项目造价管理的重点之一。应该做好日常施工资料的积累,以便一旦发生可索赔事件,能在合同规定时间内按相关程序向监理提交索赔文件及相关索赔证据材料。

(三)加强工程变更的风险管理业主可以对工程作出变更,承包人不得拒绝,但承包人可以合同提出工期、费用的索赔。凡涉及到工程变更,承包人应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和时间要求,及时向业主提出变更价格,以免由于延误造成索赔失败。

(四)加强物资供应方面的风险管理供应商的供货情况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特别是工程材料的价格与质量给工程带来的风险最大。作为施工单位,为了控制工程造价,而应主动去了解市场,主动控制工程造价。

(五)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是降低报价、提高投标竞争力的重要保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首先要认真研究分析招标文件的有关具体规定,并通过详细的施工现场调查对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完善,使施工方案具有实施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注意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又要注意施工方案与投标报价要求相结合。

三、风险管理措施

(一)建立经验丰富的投标机构投标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需要有专业机构、人员进行全过程的组织管理。素质高、经验广的投标团队能够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提高投标质量,增加中标率。

(二)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一是建立市场信息库。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积累有关信息资料。充分掌握投标人自身、招标人、潜在的竞争对手、建筑市场等变化情况。建立稳定的供货、分包渠道,与诚实信用的供货商、分包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二是建立投标基础数据库。由于目前清单报价多采用总价控制。可利用投标人已结算工程的相关数据,按时间顺序、工程类别分别计算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临时设施费、现场经费、企业管理费、利润等指标,积累基础数据库。

篇12

1.目标不够明确,缺少执行力。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施工企业开始意识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纷纷针对工程项目风险制定相关管理战略,但制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时,多停留在口头理论阶段,各项策略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也没有切实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及工程项目情况,制定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缺乏实用性,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向过于笼统,这并不利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现。导致整个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缺乏规范性和科学严谨性,还有一些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中缺少保障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落实的制度,使得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职能根本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2.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人员是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开展的成败。但目前很多施工企业在人才储备时多注重于增加技术人才,缺乏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员的重视,导致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中缺乏人才,工作开展中多临时拼凑、抽调,导致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局面,很多人缺乏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完全不符合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要求,不具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施工企业一些老员工虽然具有非常丰富的组织经验和水平,但文化水平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能力却仍显不足。刚引进的毕业生,虽然文化水平较高,有较高的专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经历,难以承担大任。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中,一些老员工思想陈旧,墨守成规,对于新人的意见不予理会,造成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强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1.强化相关规章制度。科学有效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从施工计划、建筑材料、合同签订、资金供应、工程项目验收等多方面考虑,全面掌握整个工程项目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想要把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离不开严格的制度作为基石,只有在制度的约束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开展。制度更是强化各部门配合度的有利工具,近而提高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协调性。制度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提供了导向和科学依据,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制度还能够起到规范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员行为的作用,解决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付了事,缺乏责任心,随意性大的问题。加强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执行力,避免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开展中只做表面功夫的现象,提升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效果及质量。

2.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队伍。想要改善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加强人才培养必不可少,施工企业应加大建设优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队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离不开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和队伍,优秀的风险管理队伍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一直以来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质量差,和人才缺乏有着莫大关系。目前施工企业现有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多文化水平较低,缺少风险管理经验和技能。施工企业应对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学习强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员风险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构建一个专业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队伍,为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保驾护航。

3.加强资金管理。资金的投入是保障工程项目顺利施工的基础和前提,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只有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充足的原材料供应,加强资金管理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如果施工企业施工中资金周转不灵,避免材料短缺造成停工,影响工期,不能如期完成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必然会违约需要赔付大量违约金。想要降低工程项目风险,必须要优化资金管理和周转问题。对工程中每笔支出款项加强监管,避免财务管理不当带来的损失,切实降低工程项目风险。

篇13

1.2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电网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十分的重要,特别是在建设国家智能电网的大背景下,更加需要避免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不断加强对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为构建我国的智能电网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一是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是电力企业发展的要求,电力企业的发展要平稳的运转就需要不断的避免风险,只规避风险才能减少电力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电力企业逐渐参与市场竞争,这就需要在竞争的同时不断的规避风险,促进企业的长足运转和发展。二是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要求,我国正在进行国家智能电网的建设,因此需要保证电网建设项目的基本安全,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国家智能电网的构建工作。三是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居民生活用电和企业生产用电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的扩大,这都对电力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电力部门必须进行正常的供电和生产,这就需要对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分析。

2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电网建设风险管理在进行不断的探索,首先能够对电网建设的风险进行必要的识别,制订了一定的电网建设风险识别机制,在电网建设项目风险出现的时候,进行风险的识别。其次在对电网建设风险进行识别之后,能够对电网建设的风险进行一定的评估,充分挖掘电网建设的问题。最后在对电网建设项目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风险的处理对策。但是我国对电网建设的项目风险管理问题也很多。一是我国的电网建设风险管理缺乏必要的认识,从而造成了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淡薄。我国的电力企业作为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主体对风险的认识不足,一味注重电网的建设和生产,忽视了对电网项目风险的管理,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缺乏,造成了电网建设潜在风险的隐患增强。二是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对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并不是一蹦而就的,需要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进行保障。而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注重风险管理的过程性而忽视了风险管理的制度化。导致了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缺乏约束。三是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需要必要的监督机制,对电网的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凡是有人管理的地方就需要必要的监督,以避免人为的失误,但是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监督缺位。四是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方式不能适合管理的实际要求,在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方式中注重风险的结果,而忽视了风险的前期控制,导致了风险管理的滞后性。在风险的管理中不注重事前的责任,而过分注重问题发生后的追责。

3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

3.1健全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机制

对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十分的重要。一是通过对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分析问题存在的症结,根据症结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二是通过征询相关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专家和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机制。三是深人电网建设项目的基层和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人员中了解管理中的问题,根据管理的难题制定更加有效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机制。

3.2注重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方式的改变

一是制定明确的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人员安排制度,对风险的管理进行必要的人员安排,保证各司其职,对风险的管理进行预先的监控,在风险出现的第一时间落实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进行风险的快速处理和应对。二是建立电网的风险应急和风险管理机制,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是不确定的,因此需要成立必要的风险应急管理机制,当风险出现的同时进行风险的最大化控制,保证电网的正常建设。三是对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风险意识培训和风险知识的普及,让风险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得到提升,促进风险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的管理的信息化推进

我国正在进行智能化电网的构建工作,在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要注重信息化的推进。一是在电网的建设施工中注意计算机技术的引进,从而提高施工的质量和电网建设施工的精度,从而更好的避免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的产生。二是引人网络化的电网建设项目监控机制,对电网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从而更好的避免风险,也可以在风险出现的第一时间进行报警,让风险得到及时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