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心理工作经验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院心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医院心理工作经验总结

篇1

免陪患护理病房不安全因素

规章制度不完善: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具体、细化,或者制度落实不到位,有时造成责任不明确,或工作有纰漏;新制定的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

家属或患者因素:家属对患者的客观情况了解不详细,或故意隐瞒病情;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某些事情表述不清。

护理人员因素:护士工作经历少,法律意识淡薄;多数为独生子女,服务意识差;部分工作人员思想存在偏见,认为为病人做生活护理低人一等;工作经验少,有些病情观察不到位。与家属沟通能力差;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病人照顾不周到。

护理技能因素:技术水平低,处理病情变化能力差;违反护理操作规程;临床经验不足或相互配合不协调直接或间接危害病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护理记录欠缺,缺乏客观、准确、及时、连续性,记录中夹杂着主观想像;对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又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及时;未执行告知义务。

老年病人自身因素:疾病和衰老同时存在,患有多种疾病,症状不典型,并发症较多;家属对预后估计不足;病人性格发生改变表现急躁、焦虑、易怒,不配合护理及治疗。

环境及设施因素:由于非治疗科室,得不到医院某些部门重视,环境不能及时改善,设备陈旧。造成家属及患者的不满。

其他因素:物价调整,病人消费高,院外养老行业竞争激烈,家属及患者对饮食住宿条件不满意。

风险管理对策

加强护理评估: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评估的过程贯穿于住院的始终,包括病情评估、压疮评估、坠床评估、经济状况评估、排泄评估、健康教育评估、心理社会状况评估、护理查体评估等等,并将评估结果记录于护理记录单,相关结果告知家属。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落实力度。随着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规章制度不但要不断完善,还要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这是关键所在。病房成立十余年来我们不断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工作内容,如日间工作流程、夜间工作流程、护士工作奖惩细则、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质量控制小组工作职责等等,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加大监督力度。

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经常组织全体护士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理》、《护士管理条例》等,并以新闻媒体中报道的有关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本院或他院发生的医疗问题教育大家,警钟长鸣。

转变服务观念,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适应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教育大家转变服务观念,摆正护患关系、摆正心态,自觉维护病人的权益。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讨论,对科室不安全因素进行充分预见,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在安全讨论记录中详细记载存在问题、采取措施,及效果评价;对病情发生变化的患者除做好临床护理外还要将病人的预后向家属交代,尤其对可能发生死亡的病人,使家属对病人的最差预后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

加强岗位培训,增强护士的应急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由于病区没有家属参与护理活动,因此要求护士要有更强的应急能力,灵活处理各类突发的应急事件,满足病人安全、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需要,如:加强护士的操作技能培训增强抢救病人能力,加强理论知识培训增强护士的观察病情、处理问题能力,加强礼仪交际培训,增强护士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能力。

积极协调医院各科室的关系,改善疗区的设施、环境。养老托老机构的发展是老龄社会的发展趋势,老年护理病房的发展离不开医院各科室的支持帮助,因此积极的与相关科室联系,让大家了解病房、支持病房,更好地建设病房。

效 果

规避了护理工作中的风险,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房在患者及家属中的威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病房成立10余年来护理工作在摸索中开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采取,无1例事故、差错发生,无1例上访,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有效的管理方式,为社会各界养老机构取得了宝贵的经验。10年间先后有30余家医院和托老所来我院参观学习,宝贵的管理经验使他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为医院其他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由于本病房的工作性质不同于其他疗区,基础护理工作做得细致周到,整体护理工作实际到位,为其他科室作出了榜样,在医院统一安排下全院各科室护士长轮流到护理病房培训,学习工作经验。

提高了全体护士的风险意识。通过以上措施,使全体护理人员增强了法制意识,充分认识到了安全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工作自觉、主动、积极、严守规章制度已成为科室的风气。

参考文献

篇2

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起到督促的效果,促进医务工作人员将病例、救治情况等及时进行记录归档,而且还可以起到借鉴的作用,当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时,可以借助以往的档案,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救治方法,提高救治的效果。

一、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指医院将各个时期的医疗情况,包括病人信息、救治信息等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记录管理。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体现在:(1)针对性强。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主要是针对医院以往救治过的患者以及相关的病情、救治情况、康复情况等的记录管理。(2)以往的医疗工作经验总结。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目的是将以往的医疗实践进行记录在案,在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从而为今后的医疗工作提供借鉴,是对以往医疗工作的经验总结。(3)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准确有效地记录医院以往的疾病治疗情况,能够真实地再现医院不同时期的医疗成果与存在的不足,对于改进和完善医院医疗工作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二、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度不够。

在日常的疾病医疗过程中,一些医生并没有严格按照医院的要求对相关的信息进行记录,对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度不够,而是凭借以往的医治方法给与患者相应的治疗。出于过度的自信,使得医务工作人员认为自己的记忆力良好,对具体的救治措施都能够很好地掌控,当出现一些疑难杂症时,由于没有相应的档案记录,导致医务工作人员不知所措,胡乱用药,最终酿成医疗事故。

(二)缺乏规范管理。

缺乏规范管理是当前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一问题体现在:(1)医务工作人员在书写时不规范。医务工作人员在对患者、病情、救治方法等进行记录时,不仅字迹潦草,而且有一些内容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记录,如患者的患病时间、患病特征、不良反应等,这些信息都没有得到及时的记录归档,给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档案的存档不规范。医院开展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时,将所有的档案混乱地放在一起,并没有根据档案的存档时间、疾病类型等进行规范分类管理,导致在查找相关档案时,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

(三)实践基础薄弱。

医院通过设立档案室的方式开展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将档案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医生并不关注这一工作,很少翻阅相关的医疗档案,而只是将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当作一种形式,将相关的档案存放起来,并没有在日常医疗工作中运用这些档案去指导工作实践,使得医疗档案的作用无法发挥,实践基础薄弱。此外,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只是出于档案管理的目的,而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档案开展更深层次的医疗工作,缺乏对档案功能的深层次开发,导致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实践基础薄弱。

三、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策

(一)将档案管理列入绩效考核范畴。

很多医务工作人员对医院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主要是由于侥幸心理的存在以及这一工作对他们的影响度不高。对此,可以运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将档案信息化管理列入医务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范畴,直接与医务工作人员的绩效挂钩,以此来对医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核。这样可以提高医务工作人员对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在日常医疗工作中,随时做好记录工作,推动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对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

医院开展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时,对每一个档案进行充分的了解,包括档案的内容、病例、救治情况等。医院根据每一个档案记录的情况,在档案上作相应的标识,如档案的时间、档案的病例类型等,按照档案制作的时间先后顺序或病例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归档。此外,医务工作人员要积极参与到档案信息化管理之中,提高书写的规范性,确保字迹清晰工整,记录的信息完整有效,并将日常的信息记录及时进行登记,便于日常查找以及医疗工作的开展。

(三)加大实践力度。

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并不只是形式上的档案管理,应该将其运用于日常的医疗实践中,让医务工作人员通过查找医院档案,及时地了解不同时期的医疗情况,在原有的医疗工作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出更为科学有效的医疗方法。在这一方面,可以采用总结的方式,要求医务工作人员定期对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书面总结,总结出相应的改进方法,进而提高医务工作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力度。

(四)开发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功能。

开发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功能,不只是将档案的作用体现在借鉴方面,更多的是医疗活动与社会作用方面。这一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医院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度,而且还可以帮助医院充分利用档案的作用。开发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功能,可以结合档案的管理工作定期举行档案研讨会、医疗工作研讨会等活动,探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心得与总结,为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有效的资料。此外,开发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功能,还可以将医院档案进行整理、完善,以医疗书籍的形式出版,让更多的医务工作人员获益,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四、结语

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为推动医疗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随着公众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疾病的种类也会越发多样与复杂,开展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帮助医务工作人员在总结以往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寻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也将会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仪征市人民医院)

篇3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习生由课堂学习走向临床工作的必经之路,也为以后的工作创造良好的开端,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1]。如何确保临床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学管理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2]。本文分别从岗前培训、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方面分析综合医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旨在促进综合医院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

1 岗前培训

实习生入医院后,医院首先从医德医风、法律法规、医疗安全、院内感染监控、无菌观念、基础护理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基本素质训练。每位实习生在入科室的第1d,由科室再次进行入科前的教育:医德教育、科室的专业特色、医疗护理分组情况、规章制度、熟悉科室布局、病历书写要求、各种资料和记录本的存放位置等,并安排带教老师,分配分管床位。入科教育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实习生在学习中保持良好的依存性;增强实习生的纪律观念,有效减少违纪事件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增强实习生对职业特点和职业道德的认识;加-快实习生适应临床工作,因此入科教育在临床带教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是实习的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3]。

2 教学内容

综合医院教学管理工作中主要从坚持教学查房、讨论教学病例、强化三级训练、学习医疗文件书写训练、培养实习生法律素养、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实现。

2.1坚持教学查房 教学查房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各临床科室都坚持每月一次以上教学大查房,主要内容包括:结合典型病历提出有关症状与体征、提问及讲解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等内容,有关技术操作的考核、提问及示教,介绍以往治疗、护理此类患者的经验。

2.2教学病例讨论 精彩的病例介绍,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病例讨论过程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认真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各类病例有深刻认识,加强记忆,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强化三级训练 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是临床教学的根本任务,整个实习过程都围绕"三基"进行安排。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着重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进行体格检查,书写病历,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实践。要求老师放手不放眼,同时要求学生从大事入眼,小事入手,从基础做起,打下坚实的基本功。

2.4学习医疗文件书写训练 写好医疗文件是提高实习质量的基础之一。各科明确规定由带教老师指导实习生进行问诊,体检,病历书写并认真修改病历;要求实习生每周完成一份完整病历,作为本科室实习考核的内容之一[4]。通过严格的训练,使每一位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一份医疗文件既体现着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责任,也关系着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同时具有法律效力。

2.5培养实习生法律素养 现代医疗工作要求一名高素质的医务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规范的医疗文书书写能力外,同时应具备相当的法律知识,在临床教学中要定期组织实习生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包括:《民法通则》、《医疗事故处理条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法》等。从而做到自觉地规范医疗行为,使医疗护理工作更趋完美,减少及杜绝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5]。

2.6综合素质培养 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变化,实习生的专业由原来以医疗、护理为主演变成现在医疗、护理、药剂、检验放射、口腔、医学信息管理、预防医学等学科的局面。为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师资结构以适应实习专业的变化。

2.6.1让学生了解院前急救运作 随着急救医学不断发展,我们安排所有学生轮转急诊科,以了解急诊科运作,熟悉院前、院内急救技术,提高应变能力。

2.6.2适应求职市场变化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电子病历书写的推广,医疗市场不但需求救死扶伤的专业技术人员,更需要掌握多项技术专长的毕业生。而社区服务的推广,让更多患者从医院转到社区,所以市场急需"面面俱到"的医务人员[6]。

3 教学管理

3.1严格临床带教老师管理 临床带教老师是实习生接触专业实践的启蒙者,其道德品质、技术水平、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实习生的心理和行为。因此带教老师不但要具备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更应掌握娴熟的专科知识和带教技巧,在工作中必须端正教学态度,耐心施教,从传授知识、预防差错事故着眼,指导实习生从细微处着手,把好质量关。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院还制定了一套考核带教质量的细则。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同学评选优秀带教老师。这样一来,老师的教学意识,教学责任心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3.2出科考核 出科考核及综合素质评定是整个实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可以反映实习生在科室的综合表现,是检验实习效果,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措施。要求实习生出科时都由带教老师进行基础理论考试和专科技能操作考核,并由科室负责人和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由医院报送学校记入学生档案。

3.3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 医务科、护理部与实习生一起讨论,是否完成了实习目标,同时总结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之处与需改进的部分,也请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讲课态度、能力、水平、效果等进行评价,从而获得真实可靠的评价资料,以便持续改进。同时讨论并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尽力为实习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近几年的经验总结,我院采纳带教老师及学生的反馈意见,制定一系列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师将多年来带教学生的经验作一总结并用于带教,结合教学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使实习生在业务技能、职业道德、对患者亲和力方面有显著提高。重视实习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实习生操作规范性,并在带教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毅,方永平,彭可.医院教学管理工作经验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4(03):26-27.

[2]王桂桃.关于提高综合医院教学管理水平的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0(02):32-33.

[3]卢觯钟安,范召辉.医院教学管理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0,9(09):172-173.

篇4

1 星级护士评选的指导思想、活动目标及要求

1.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为服务理念,体现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康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使护理工作建立起有活力的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患者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得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1.2活动目标 增强服务意识,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操作,夯实基础护理,加强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1.3活动要求

1.3.1各科护士长加大管理力度,积极正确引导,通过评比季度优秀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形成比技能、比服务、比知识、比贡献,个个正当星级护士的良好氛围。

1.3.2全体护士挂牌上岗,病区内照片上墙,主动接受患者及社会监督。

1.3.3护理部在考核评选过程中要保证评选质量,以公开、公平、公正、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实事求是,严谨弄虚作假。

1.3.4各科护士在工作中要突出"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密切护患关系,持续改进护理工作。

2星级护士评选具备的条件

2.1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热爱本职工作,服从组织分配,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2.2凡我院临床一线护士不受职称、资历、和年龄限制,均可参加评选。

3评选方法

3.1成立星级护士评选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

3.2由护理部牵头成立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提出优秀护士名单,有领导小组批准。

4考核内容(百分制考核)

4.1基本素质考核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热爱本职工作,服从组织分配,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5分)

4.2护理理论、操作(三基考核)考核占20分。(理论操作各占10分)。

4.3服务质量考核占75分:按医院护理服务规范有护理部、医院护理质量督察组、护士长夜查房等定期不定期进行考核,结果占10分;科室对护士工作质量考核占20分;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占25分;医生对护士满意占10分;护士长对护士的满意度占10分。

4.4有下述情况者酌情加分 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操作或其他活动第一名加2分,第二名加1.5分,第三名加1分。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者一次加0.5分。

4.5本季度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评选季度优秀护士资格:发生差错事故者;因护理不当或不到位发生护理纠纷者;三基考核不合格者(85分以上为合格);患者或家属有投诉者;有2位以上患者或家属提名为不满意护士者;请病假15d以上,事假3d以上,迟到早退2次以上者;仪表不整发现2次以上者。

5效果评价

对2010年至今的护理综合考核数据进行统计,如表所示,特别是随着星级护士评选活动的开展各项考核逐年提高。见表1。

6讨论

6.1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护患关系进一步和谐 在评选中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是护士的服务意识由过去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护士的工作得到患者的认同,与患者建立了更加融洽和谐的护患关系

6.2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护理质量和护理三基考核,护理人员能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优良服务态度,精湛的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

6.3医护关系明显改善 通过医生满意度调查,使护士更加注重人际沟通,增加了与医生的沟通交流,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人文的护理服务[3]。

6.4护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通过评选活动,护士能自觉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主动为患者提高专业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康复护理,丰富了护理专业的内涵,保障了护理安全。

总之,通过星级护士评选活动,不仅使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得到了保证,也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环节。同时也将大力的促进护士业务能力的提高,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士认可度和尊重度。

参考文献:

篇5

俗话讲,“金眼科、银外科,又脏又累妇产科”。产科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已经成为一类特殊的职业群体,她们的工作关系到母子的性命安危,她们每天都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既影响对孕产妇的护理,同时也会影响护士本人的身心健康,甚至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质量。因此妇产科护士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及时正确地进行心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通过分析产科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使产科护士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现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 影响产科护士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1.1 由于产科护理工作繁杂,导致护理人员内分泌紊乱

产科护理工作由于节奏快,工作繁杂、琐碎,同样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产科护士的劳动强度往往要比其它科室的护士高出几倍。由于护理人员编制不足,轮班、夜班频繁,三班倒生活无规律,生物钟节奏被打乱,容易使人体内分泌紊乱,易造成情绪激动及不良心理状态,严重地影响产科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长期下来特别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产科护士每天听到的是婴儿的哭闹声和孕妇痛苦的声、看到的是血腥、零乱、嘈杂的环境,加上每一个产妇经常有多个家人陪伴,产科很多治疗和护理工作都在家属的监督下进行,增加了产科护士的心理负担。特别是新上岗护士,初期面对工作总是感到信心不足,精神紧张,在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技术、应急能力等方面欠缺,往往影响护理操作技术的正常发挥,工作不顺利时就会产生焦虑、紧张、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个人心理素质和临床护理操作的发挥。

1.2 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危险性,成为职业暴露的高风险人群

由于产科护理服务的直接服务对象为是身处分娩特殊时期的女性,并且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另外产科日常工作中接触患者和进行侵入性操作较多,在观察产程、进行阴道检查、接产时及进行产前、产后各项护理时,经常要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另外,在对产妇进行接产、会阴切开及缝合、注射缩宫素、静脉输液等操作环节中,极易发生锐器伤,上述情况使产科护理人员,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1],无形中也增加了产科病房护士的心理负担。

1.3 对产科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面对分娩,众多产妇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为新生命的来临感到兴奋激动,另一方面又对分娩感到恐惧不安。许多产妇把分娩视为痛苦而又危险的人生关口,大多数人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担忧等心理。随着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产科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产科护士须密切观察产程前后和新生婴儿的变化,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所以产科护士常处于高度紧张的应激状态。另外孕妇到医院生孩子时,有些家属因为医学知识缺乏,所以对我们产科护理工作人员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

2 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

2.1 加强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培训

通过开展岗前培训,使低年资护士真正深刻体会增强工作责任心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首要前提,护理人员应具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认真巡察病人。能够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患者是什么感觉,这样就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2.2 良好的护患沟通

作为一名产科护理人员,只有正确地运用护理沟通技巧,可更好地促进医患良好沟通。同时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建立护患和谐关系的桥梁,作为产科护士要在治疗护理前后要向患者及家属作好解释及注意事项,在暴露病人隐私部位时注意遮挡,顾及病人的心理感受。尽量少用专业术语,少用命令式的口气。每一位怀胎十月的孕妇,都是盼望自己能够顺利度过分娩关口。在分娩的时刻,她们特别希望得到护理人员的心理上的支持。因此,护理人员应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使孕产妇入院就感到温馨如家。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要认真、细致、规范,运用恰当的形体语言,可使病人消除顾虑,增加信任感。护理人员鼓励孕产妇消除紧张与焦虑的心情,树立信心,从而顺利分娩。

2.3 提高妇产科护士的心理素质

过大的心理压力能使人过度疲劳,当护士面对各种工作压力而出现心理问题时,作为管理者应为护士的心理健康提供帮助,体现以人为本,应尽可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采取科学的方法合理分配人员,以缓解因工作紧张而导致的心理压力,应尽量为护士提供一个心理上感到安全、宽松、积极的工作氛围;为减少产科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防渗漏、耐刺的收集盒,减少锐器暴露,配备必要的防护隔离措施[2],做好护士的职业防护;对新来的护士做好心理疏导.让他们及早认识特殊的工作环境应尽快适应,使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通过对产科护理人员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结合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有的放矢的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另外开展培训,使妇产科护士通过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水平,在工作中善于平衡自己的心态,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通过各种积极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激励的能力[3];巧妙交替脑力与体力劳动,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心理耐受力,一旦在工作或生活中受阻,及时调节,提高适应能力,遇到病人家属情绪激动时要学会忍耐、避免与家长争吵。

3 讨论

护士是护理工作的核心,也是直接进行护理的医院成员[4]。产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产科护理工作量较大,拥有较高心理及业务素质的产科护理人员队伍更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本文作者通过分析产科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使产科护士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沟通技巧,为广大孕产妇创造一个宽松的休养环境,最大可能地取得患者和孕产妇的信任和配合,从而进一步了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甘明霞,产科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 [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

篇6

1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内涵

在医学中,笔者认为中西医在本质以及内涵上其实是一样的,而护理作为一种独立的学科,也可以通过中西医的结合来进行对护理工作的优化。“天人合一”是中医医学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主要指的是中医重视人体内外的统一,并注重人体各个部位之间的协调,中医理念下的护理工作,根据病人的体制,年龄以及病发季节等的不同,会调整护理的方案。这种方式符合人体的健康需求,因为它的中心思想是强调整体调整和个性化护理。而伴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的出现和发展,西医在更多的医学领域被广泛的应用,西医护理主要是注重对病发症状的做针对性的有效护理。科学的发展对于西医医学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是西医中最重要的特点。西医作为一种有步骤的动态的护理程序,首先需要对护理的对象进行全方面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也就是病人的病情,进行一套全面的护理方案,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达到医生护理效果的作用。而本文所讲的中西医结合护理,需要将中医的护理理论与西医的动态护理程序相互结合,形成一套更加完善,全面,动态化的护理过程。

2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具体措施

2.1中西医结合观察病情

在西医的就诊过程中,通过观察皮肤巩膜黄染及大便颜色来判断胆道梗阻的程度;通过对病人瞳孔的观察,能够判断出病人的颅脑损伤状况;通过对病人的呼吸进行检查,能够发现病人的呼吸系统是否正常;在中医护理中,注重整体,并通常是以四诊法对病人的身体状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价,并通过评价的结果,也就是针对不同的发病时间,不同的发病人群,不同的病因采取适合的护理方案。在病情观察的这一环节,在运用通常的西医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中医中脉象以及舌像的检查,就能够更加全面的对病情进行鉴定,不仅使得病情的鉴定更加准确,还对病情的发展等有一个全面的预测,做到防患未然。中西医结合观察病情,在发挥自身的各自长处的同时,还能够克服掉各自的短处,对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应用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心理护理

由于急诊科的护理对象比较特殊,他们的特点大多是以重、急、危为主,情绪不稳定,易怒、沮丧、烦躁、更有甚者抑郁,恐惧。所以,做好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西医护理心理学观点与中医“七情”致病的学说,对病人精神状态的分析、观察及护理措施都有各自的针对性和各自特色。我们根据不同的心理需求进行不同的情志调节和心理护理,来使病人身心尽可能达到最佳的康复状态。如对慢性病患者,让其知道“七情”致病的道理,如“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思伤脾”等等,因此,心脏病患者应防止过分激动或者兴奋,肝病患者不应易怒,肺病患者应保持乐观等等,对患有不治之症的或者危重患者,不能告诉其真实的病情,以免让患者失望造成恐慌。总之,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人体健康,人的心理变化与人体的气血,脏腑的阴阳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能“治病”也能“致病”。

2.3中西医结合护理技术操作

篇7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64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实现护理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过程,其质量直接影响护生未来的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甚至影响一个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1]。如何对护生进行更好地教育,为日后步入临床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护理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然而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以后,脱离了熟悉的环境,打乱了平时的习惯,在面对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诸多压力时,大部分护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实习的质量及带教的效果。为此,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带教经验总结,对护生在实习期间存在的多种心理问题进行归纳与分析,并采用了相应的带教对策,以消除护生实习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心理问题。现报道如下。

1护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1激动、兴奋,急于求成护生刚接触临床,改变以往学校单一的学习状况,身穿白大褂,头戴燕尾帽,穿梭在病房里,自我感觉已经成为了一名白衣天使,对未来充满希望,多数护生会出现明显的兴奋和激动情绪。另外,进入临床后,护生对新事物、新环境充满好奇,有较高的求知欲,迫不及待地希望能理论联系实际。

1.2适应障碍从学校到临床,护生的生活环境、学习内容、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临床后接触的对象是带教老师、同事、患者及患者家属,变动频繁,且有责任担当和利益关系,在经历了短暂的兴奋后,多数护生不能从心理上很好地适应,表现出焦虑不安、情绪紧张等心理问题。

1.3人际交往障碍护生基本为90后,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庭的中心,备受家人的呵护,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进入临床实习后,面对不同文化程度和信仰背景的患者,不知道如何与之交流,表现为只知道埋头做事而无任何语言交流的现象。另外,由于部分护生专业知识缺乏,操作水平差,使患者对护生不信任,不愿与护生沟通。

1.4挫折、失望在逐渐接触到临床护理工作后,护生对护理工作的现状有所了解,发现护士这个职业不被尊重。此外,由于临床实际操作与在校期间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程度的脱节,部分护生认为护士的工作就是简单的打针、发药和生活护理,导致护生产生挫败感。

1.5学习动机缺乏部分护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进入临床实习后,由于理论知识缺乏,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联系实践,又缺乏与带教老师沟通的能力,加上患者和带教老师的负面评价,久而久之他们会认为自己无法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进而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评价降低,导致对学习无兴趣、无动力。

1.6情感问题困扰多数护生处于青春期的发展阶段,沉迷于与异性朋友的交往中,消耗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有的护生因为感情问题或失恋而产生了消沉、自卑等不良心理,甚至产生轻生的后果。

1.7过分自信实习后期护生的临床技能已基本熟练,对护理工作程序也有一定的了解,带教老师对护生也比较信任和依赖,容易导致护生产生自满情绪。

1.8就业心理问题实习后期面临就业、择业等问题,部分护生思想动摇、组织纪律涣散,对医院的工作趋于应付,出现频繁请假、旷工等现象。此外,由于就业竞争的激烈,就业现状和理想职业之间的落差,引发护生的心理问题。

2护生心理调适对策

2.1学校管理方面医学生的健康水平在整个大学阶段呈低-高-低的发展趋势,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促进护生的身心健康是高校加强学生管理、提高管理效能的积极途径[2]。

2.1.1开展各种心理培训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系统、有针对性地对护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时期护生易出现的较普遍心理问题,邀请心理专家定期进行心理知识讲座和心理辅导,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与护生一起交流探讨,鼓励其倾诉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感情。通过培训,减轻了护生的心理压力,解除了心理负担,增强了他们自我认识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1.2实习前集中操作培训护理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的专业,要求从业者具备娴熟的实际操作能力,护生在学校学习停留在理论方面,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导致实习后动手操作失败机会增加,自信心下降。因此学校应在护生进入临床前一学期强化理论知识,进行集中操作培训及考核,增强护生知识储备能力和动手能力。

2.2医院管理方面护生进入临床后,医院对其实习的全过程进行有效、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制订统一、规范、科学的带教方案和效果评价指标。

2.2.1确定教学计划,建立三级管理体系全院教学工作由护理部派专人负责管理,各科室由护士长-带教组长-带教老师组成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并明确职责,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临床带教质量。护理部主要负责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包括计划管理、督促检查、师资管理、协调关系、信息总结等;护士长主要负责实习计划在病区的具体实施,做好病区带教管理以及督促检查带教老师的计划完成情况;带教组长负责组织护生的出科理论和技能综合考核,收集带教信息;带教老师负责教学的具体落实和计划的实施,培养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护生的业务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并配合带教组长做好护生的出科考核和成绩评定。

2.2.2规范带教管理根据实习过程中护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和指导:(1)护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护理部组织为期1周的岗前培训,帮助护生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护士礼仪规范、护理各项工作制度及院感相关要求,进行护理基础技能操作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消除陌生、紧张、拘束感,轻松上岗。(2)定期对护生进行测试,从理论、操作和日常行为进行考核,使护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的空间。同时检测护生的实习成果和带教老师的带教成果。(3)每月开展护生座谈会,组织护生对医院的带教管理和带教老师进行评价反馈,逐步改建带教方案,提高带教质量,提升带教队伍素质。(4)每季度召开1次教学工作会,护士长、带教组长及部分带教老师代表参加,相互交流实习带教中的经验和感受,同时征求对带教老师、带教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对护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一起分析,不断改进。(5)每季度召开护生缺陷自曝会,针对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6)实习中期对护生进行心理测试,对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护生安排心理专家“一对一”辅导,排解心理压力,提高实习质量。

2.2.3加强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实习中后期,护生每天重复繁琐的护理工作,加上患者对护生的不认同,导致护生对护士这个职业失望。医院可以请高年资的护理前辈、护理管理者与护生一起探讨职业生涯的发展与规划,介绍护理前辈的先进事迹,以及他们为了护理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其体验护理工作的价值,激发他们热爱护理工作的热情。

2.2.4规范管理,帮助护生就业实习末期,护生面临就业、择业的压力。医院可以及时制定本院年度招聘计划,吸纳在本医院实习的优秀毕业护生。医院与学校共同协调请假制度,安排1~2周择业假,避免护生请假、旷工现象的发生。

2.3带教老师方面护理学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科,临床带教可以帮助护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带教老师的作用尤为重要,带教老师是保证临床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型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3]。

2.3.1创建良好的带教师资队伍选拔工作经验丰富、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热爱护理事业、热爱教学、责任心强、掌握教学方法、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培养一支层次高、技术精、素质好的临床带教老师队伍。将护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的方法纳入带教老师的规范化培训内容及考评标准, 邀请心理专家对带教老师进行专业的辅导及培训,定期对带教效果进行考核评价。组织带教老师进行教学经验、教学技巧的交流学习, 以提高带教能力。

2.3.2根据护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进行带教(1)实习初期带教老师要热情地接待护生,让其感受到自己很受关注,科室很欢迎他们。主动介绍医院和科室的具体环境,消除其恐惧紧张感,并主要讲解科室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使护生形成初步的制约观念,为以后的实习生活设定警钟。带教老师要耐心讲解,言传身教,以身示范,在严格要求护生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给护生一种崇拜导向和自豪感,使护生认识到自身职业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实习中期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带教老师与护生一起协商制定教学计划,注意满足护生的求知欲。临床实践注重一讲、二看、三模拟、四考核,严格遵循放手不放眼,指导护生正规操作。先选择较易成功的操作来进行训练,减少失败感,逐步加大操作难度,增加护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及时、正面地反馈工作信息,增强其成就感,从而增强对职业的认可和热爱程度。(3)实习后期带教老师更应当注重安全护理,使护生一举一动都在视线范围内,避免护生单独操作。寓教于情,与护生探讨责任、情感、生命等话题,引申差错事故的实例教育护生,增强其安全意识和慎独精神。(4)实习后期护生面临就业、择业压力,带教老师可以帮助护生正确分析就业形势,为护生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帮助护生正确就业。

2.3.3注重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护患沟通能力是护理教育者、管理者、护士本身为之努力的方向[4]。护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缺乏社会经验,而实习后要从关心的被动者转为主动者,导致出现人际沟通障碍。带教老师可以根据护生的能力,安排护生分管一定数量的患者,首先由老师带领护生一起对患者进行评估、宣教等,并要求护生运用专业知识及沟通技巧,掌握患者的病情,熟悉患者的需求,沟通不顺利时,带教老师适时给予帮助,并帮助护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会护生进行换位思考,以平和的心态与患者进行交流。重点强化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各个阶段的健康教育落实,锻炼护生的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

2.3.4积极了解护生的需求,融洽师生关系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除了对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护患沟通方面的知识需求,同样也有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带教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总结带教经验,引导护生主动探索,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要从学习到生活上时刻尊重、关心、爱护护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多鼓励、多表扬,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给予正确引导,提高护生的自信心。根据每位护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护生的潜力,如让表现优秀的护生给其他同学授课、开展护生主查式床边护理查房,不仅提高了护生的沟通技巧,锻炼了授课能力,同时也满足了护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3小结

综上分析,临床实习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此阶段护生的生活规律、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所以学校、医院、带教老师应重视并积极帮助护生完成角色的转变和适应,为其毕业后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奠定基础[5]。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周锦.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7,4(2):83-84.

[2]陈喆,徐多勇.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调适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11):875-876.

[3]黄贤凤,徐辰,朱丽群,等.护理本科实习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期望调查[J].当代护士,2011(12):115-116.

[4]邓继红.临床护理工作中与老年患者体语沟通的技巧[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8):157-158.

篇8

我县院2013年5月份有产妇20例,年龄在22-30岁,平均28岁;初产妇13例,经产妇9例;孕周25-45周,血压最高210/150mmHg,最低140/80mmHg;发生子痫7例,其中5例为初产妇;顺产14例,产钳助产1例,剖宫产9例,剖宫产率81%。

2心理护理

2.1以科学的态度引导她们正确对待分娩过程高危孕妇住院时多有精神紧张、思虑过度,因此,要正确做好她们的思想工作,加强对她们的心理护理,而这种做法必须是科学的。患者入院后,要询问病史和实行各项产科检查,并注意倾听她们的陈述,耐心地解答她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以科学的态度使她们正确对待自身的高危因素。具体内容包括:病情易发展甚至发生意外,如何配合医务人员、如何保持情绪稳定,休息好、恢复体力,以便顺利分娩。

2.2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引导她们正确对待分娩时出现的各种情况第一产程的潜伏期产妇易产生焦虑情绪,这时我们需向产妇讲解宫口开大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教产妇做深呼吸同时用手按摩下腹部。及时提醒产妇大小便,以免膀胱充盈影响胎头下降,适当减少检查次数。第二、三产程也是各种异常情况多发生的阶段,一旦发生意外我们要沉着镇定、忙而不乱地配合医生,果断准确地提出意见以完成各种异常情况的处理。

2.3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对待产妇所出现的各种情况不能否认,当今社会仍有一部分人存在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不健康心态,致使生男孩的愿望强烈地影响着产妇精神状态。每遇到这种情况,生的又是女孩,我们暂不将真实情况告诉产妇,待其分娩结束一般状态良好后,再告诉她们。并向她们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和计划生育的国策和正确的生育观念,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不一定“养儿”才能“防老”。心理照应是产妇良好的刺激,可以更好地配合临床的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避免产后大出血的发生。

3产前护理

3.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对妊高征的患者,必须安置于安静的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流畅。特别是子痫患者,避免一切外来声音刺激,一切治疗与护理操作尽量轻柔,相对集中,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3.2观察血压的变化要了解患者的基础血压,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控制血压在安全范围内,特别是对血压一直不稳定的患者,在按时测血压的同时也要检测对侧肢体血压。

3.3用药的观察目前临床首选硫酸镁,硫酸镁可预防和控制子痫的发生,解除血管痉挛、血压下降,临床常用静脉注射硫酸镁,以1-2g/h为适宜。静滴过快易发生颜面潮红、发热、四肢无力;过慢易疲劳,起不到治疗效果。每次用药前必须了解患者的尿量≥25ml/h或每天600ml。膝腱反射存在和呼吸≥15次/min方可继续使用。用药后继续观察患者的尿量、呼吸,每2h测一次膝反射,以便及时发现早期中毒现象,用药前后及时测血压,并做好记录,进行床头交接班。

4产后护理

4.1一般护理子痫患者产后置于高危病房,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病房内光线宜暗淡安静,产后19h内,除必要的早吸吮外,母婴尽量分室,给予低盐、高蛋白饮食。各种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稳,以免引起抽搐。根据病情作血压、心电监护,平稳后改每5h测1次,注意有无自觉症状,记录20h出入量。

4.2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4.2.1产后子痫子痫是孕产妇特有的一种疾病,是产科常见的急症,直接危及母婴生命,其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与仔细观察及精心护理密切相关。合理的预防和护理能防止产妇死亡和遗留慢性高血压。首先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吸氧,用开口器或于上下磨牙间放置一缠好纱布的压舌板,以防唇舌咬伤。使患者取头低侧卧位,以防黏液吸入呼吸道或舌头阻塞呼吸道。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喉部黏液或呕吐物,以免窒息。对昏迷未清醒者,禁止一切饮食及口服药,以防误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专人护理,加床栏保护以防止患者坠床受伤,减少刺激,以免诱发再次抽搐。

篇9

1.2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带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自师生两方面。

1.2.1带教对象自身问题来妇科实习的护生知识上参差不齐,就学历而言,有本科生,也有专科生,还有中专生;就专业知识而言,因妇产科知识并非护理专业护生的主课,理论学习时间短,多数专科知识掌握的并不扎实。在工作态度上,许多护生是家中的独生女,长期自我为中心,对患者缺少尊重,加之认为妇科护理既累又脏,缺少工作热情。在技能、技巧方面,因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多数护生不善人际交往,在采集病史时,不够严肃,常因偷笑和蔑视神态与患者产生误会引发纠纷,亟需加强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

1.2.2带教老师的问题妇科护理人手少、任务重,因而工作在临床一线带教老师整天忙于各项护理工作,带教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有的只注重传教,而不注意护生是否理解、掌握,缺少因材施教;有的则是只带不教,甚至把护生当“无偿劳动力”使用,影响了实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选性的发挥[2],此外,妇科带教老师低龄化现象突出,不仅缺乏教学经验,其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示范能力也捉襟见肘。

2临床带教中的管理重点

护士长的主要职责是加强全科护理管理,如何把日常工作与临床带教有机结合起来,这除了进一步明确责任外,关键在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笔者认为,护士长要在临床带教中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重点在严把“四关”。

2.1明确带教目标从宏观管理的基本要求上说,要加强管理,首先必须明确实习目标和带教任务,需按实纲要求,充分结合妇科特点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对于护理礼仪、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心和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打针、发药、“三查七对”这些最基本的带教内容,护生在各科实习均会涉及,重点要根据妇科工作的特殊性,在如何掌握专科护理操作技术,如何加强女性健康教育、提高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如何使用礼貌性、解释性、安慰性、鼓励性语言等方面提出明确目标[3],并按计划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2选好带教老师作为管理者,不必事无巨细均亲力亲为,有关床旁带教、专科知识和技能训练、介绍护患沟通技巧、加强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的言传身教主要靠带教老师完成。而选择高素质的带教老师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有精湛的操作技巧的业务骨干固然是理想的带教教师,但最关键的还在带教老师要拥有科学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优良高尚的护士情操,要充满爱心,有奉献精神,热爱妇科专业,能言传身教,还要求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此对带教老师也需要积极组织培训,加强队伍建设。

2.3做好入科教育入科教育是临床带教管理的重头戏,护士长切勿掉以轻心。入科教育不仅是环境介绍和任务分配,重点要放在职业道德教育、热爱本职工作教育、增强工作责任心上,要善于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增强她们坚定做一名合格护士的信心。要严格强调院规、科规,重申无菌技术及安全事故防范,要告知妇科是高风险的科室,需特别谨慎认真,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总结经验、教训,把防止护理差错作为把好护理质量关的重中之重[4]。此外,还要加强“慎独”教育,要立足于妇科护理特色,大力倡导护生积极主动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

篇10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是内科常见危重症之一,来势凶猛,短时间内可发生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危及生命。必须分秒必争及时准确的进行抢救和护理。因此,熟练掌握抢救程序和抢救技术,严密观察病情,准确估计出血量,及时有效地实施抢救和护理是成功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现将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 做好紧急护理

1 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尽快用大号针头进行静脉输液,并迅速备血输入,开始速度宜快,待休克纠正后,立即减慢速度,以免血压升高导致再出血。

3 积极协助医生抢救,备好抢救器械及药品。

4 对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尽用三腔管压迫止血,并通过胃管将胃内容物及血液抽出。

二 护理评估

(一)病史:

1 详细询问呕血的持续时间、次数、量、色及有无混杂食物:黑便的次数、量等

2 伴随症状及出血诱因的评估:如有无腹痛、腹胀、、黄疸、腹水、其他部位出血及头晕、出冷汗、口渴、乏力、心悸、发热等,出血的诱因:如暴饮暴食、吃油煎粗硬的食品或刺激性食物、酗酒、服药、过度劳累或精神紧张、过度忧虑等精神因素。

3 既往病史;有无遗传病史、肝病及血液病史、服药史(如服用水杨酸制剂、激素等皮质)及酗酒史等以明确出血原因。

4 心理、社会资料:评估出血后病人有无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悲观、沮丧等心理反应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预后的反应对能力。

(二)身体评估

1 生命体征:有无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心律不齐、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发热。对血压脉搏作动态观察。

2 精神和意识状态:有无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头晕及乏力。

3 皮肤和甲床色泽、肢体温暖或是湿冷、尿量多少。

(三)有关检查:

了解血常规、血小板、尿量的变化,注意血清电解质的变化,有无血尿素氮增高,定期检查大便隐血等。

三 主要护理诊断

组织灌流量改变: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恐惧:与消化道出血对生命及自身健康的威胁有关:

潜在并发症:休克:

有窒息的危险:与呕出血液反流入气管有关:

活动无耐力:与上消化道出血致贫血有关:

知识贫乏:缺乏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知识。

四 护理计划及评价:

(一)组织灌流量改变: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目标

(1)病人呕血、便血的次数及出血量减少或停止。

(2) 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在正常范围。

(二)护理措施

(1)大量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保证呼吸道通畅。

(2)密切观察病情: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生命体征,并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如出现血压下降,脉细数,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湿冷等,提示机体微循环血流灌注不足,应及时报告医生。观察呕血与黑便的量、次数及形状。准确记录出入量。

估计出血量,上消化道出血量的估计主要根据血容量减少所不能所致临床表现。① 轻度出血时,其失血量约占全身总出血量的10-15%(<500mL),主要表现为怕冷、皮肤苍白、头昏等,血压、脉搏随而改变,颈静脉陷落,尿色深:② 中度出血时其失血量约占全身总血量的20%(约800-1000ml),主要表现为炫晕、口喝、少尿,在仰卧位时血压下降,脉搏加快:③ 重度出血时其失血量占全身总血量的30%以上(>1500ml),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出冷汗,四肢厥冷,尿少或尿闭,意识模糊,血压下降(收缩压80mmHg以下),心率>120次/分,呼吸深快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3)心理护理: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患者常出现恐惧的心理状态,保持安静,加以安慰。护理人员可陪伴病人,使其有安全感。及时消除血迹,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以减轻其恐惧心理。

(4)饮食护理:对急性大出血病人应禁食。出血停止后改用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软食,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尤其在病情稳定时,一定要向病人及家属宣传控制饮食的重要性,以免诱发再度出血。

(三)知识缺乏:缺乏预防上消化道具出血的有关知识。

1 目标:病人能复述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有关知识。

2 护理措施:根据病人文化水平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采取合适方法,如面对面的讲解,使用宣传手册等向其介绍有关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知识,内容可包括:

(1).引起上消化道的病因及诱因:

(2).饮食:应定时进餐,避免过饥、过饱:避免粗糙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醋、辣椒、蒜、浓茶等: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

(3).戒酒、戒烟。

(4).避免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激素类药物等。

(5).妥善安排日常生活,避免劳累、精神紧张,保持乐观情绪。

(6).坚持尊医嘱服药治疗溃疡病或肝病。

(7).定期复查,如发现呕血、黑便时立即到医院就诊。

篇11

1.加强沟通语言的情感性

沟通既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护士要有美的外在形象: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等,同时也要注意沟通语言的情感美。微笑是最好的语言,护士以微笑待人,愉快、积极的情绪感染患者,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患者,最大程度的解除患者的生疏和紧张。实现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消除焦虑、恐惧、悲观和失落等情绪的目的,从而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对医院产生安全感。在与病人交往时,要善于使用安慰、鼓励性和劝说性的语言,让患者从护理人员美好的言语中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尊重,这可极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实现最大的康复效果。

2.注意语言沟通的针对性

2.1不同治疗阶段的沟通

新入院病人对周围环境生疏,心里脆弱,表现出紧张恐惧、焦虑不安。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之沟通,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从多方面给患者关心和照顾。同时,也应主动介绍医院的生活环境和病人的病情,及时给予生活指导,尽快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引导患者服从治疗,达到接受住院的目的。在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沟通时要注意谈话的态度、方式、语音和语调,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激发患者交谈欲望,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避免用“审讯式”的提问和简单、生硬、粗鲁的语言,务必使患者感到院方的尊重、关心和照顾。对于恢复期的患者,我们应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后期康复计划,努力消除悲观心理,逐步树立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的信心[2]。

2.2与不同类型患者的沟通

精神疾病患者有多种类型,且在患者入院时多处于严重病态中,多丧失理智,护理稍有不慎将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要采取不同沟通技巧,做到“对症下药”。如在与抑郁状态病人的沟通时,应主动接触病人,避免冷漠,活跃患者的情绪与思绪,鼓起患者生活的勇气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与兴奋躁动患者沟通时,应善于诱导,尽可能地转移患者的激动情绪,切勿激惹患者。情感性精神病患者,情感脆弱、情绪极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经常用威胁和自我伤害来发泄心中的不平衡[3]。对于此类型患者,护理人员应以平静、温和、诚恳、稳重以及坚定的态度接纳他们。对于偏执、妄想德患者,既不能怠慢患者,又不能过于热情地接待患者。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用过于丰富的面部表情及触摸等非语言沟通方式,以免引起患者的多疑。对幻觉妄想患者,应仔细倾听,不要反复追问妄想的内容,不要过多地批评和加以解释、干涉,更不要与患者争辩;对有被害妄想的患者,不能轻易地发生肢体接触,以免患者误认为带有敌意。

3.拓展沟通的多样性

3.1运用非语言沟通

护理过程中,通过适当的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得当的身体接触等非语言沟通,传达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关怀。如为行动不便者轻轻翻身、变换或搀扶其下床活动等,这些都使病人感到护理人员的善意,调动起患者和护理人员信息传递的积极性,达到更为有效的沟通目的。

3.2开展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尽量多就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将疾病知识、药物知识、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及处理办法等对患者进行详细介绍,护患之间形成一对一的沟通,增进了护患关系,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

3.3举办康复训练

定期开展患者生活技能训练,通过护士的沟通指导、家属配合,使患者逐步达到个人生活自理的目标;为使患者能回归社会、融入社会,能被社会所接受,应加强社交技能训练,提高患者人际沟通的能力。在有条件的医院,护患之间应该多进行娱乐活动,如共同进行乒乓球、羽毛球等文体活动,在娱乐中实现自然的沟通。

综上所述,与精神病人的沟通具有很多技巧,良好的沟通是一名护理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护理人员必须学会和运用沟通技巧,以实现护患彼此了解,彼此信任,构建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的目

的。

参考文献:

篇12

        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我院床位已增加到2000多张。有大批新参加工作的护士充实到各临床科室。新护士须在带教老师的带教下再次进行临床实践,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后才能正式成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此过程需半年时间或更长。如何培养这些新生力量,怎样把其早日打造成一支高素质、技术精湛的新护士队伍,是摆在临床护理带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我们把几年来的带教经验总结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1、带教老师方面

        1.1 带教老师应具备的素质  带教工作是直接关系到科室新生力量储备的重要问题。带教老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知识面广、精通本专业业务、技术操作娴熟等基本素质,起到榜样作用,对新入科的护士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其热爱自己的专业,愿意主动去学习。

        1.2 带教老师的选择  带教老师的选择除应具备以上素质外,采取“一带一”的带教方法。不可无目标地频繁更换带教老师,固定的老师能逐步了解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循序渐进,保持带教的连续性。护士长定期对新入科护士进行考核,根据学生掌握技能情况,可适当地调整带教老师,以吸取不同带教老师的长处,迅速提高工作技能。

        1.3 培养高素质的带教队伍  高素质的带教老师是临床带教工作质量的保证。因此,有计划地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是必需的。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理论、技能培训与考核,督促带教老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紧跟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水准,确保教学能力与护理学科发展相适应。护士长定期向新护士采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反馈给带教老师,及时调整带教方案。

        2、带教内容  分阶段系统进行

        2.1 第一阶段

        2.1.1 入科教育  新护士结束岗前培训入科后,由护士长介绍科室环境,物品摆放位置,科室人员组成,科室特色等,将新护士介绍给全科人员及带教老师。向新护士介绍科室有关规章制度,讲解工作中应严格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制度等。

        2.1.2 职业情感教育  新护士接受了系统的专业教育,希望在临床上学以致用,实现自身价值。但现实护理工作琐碎、最辛苦、默默无闻且忙碌不堪。社会地位及待遇低下,工作往往得不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成就感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常常使新护士对职业价值感到困惑。因此在新护士工作过程中遇到有委屈、不解,带教老师要及时给予心理沟通疏导,帮助新护士分析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诸多因素。带教老师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业务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都可成为新护士职业理想的现实楷模[1],从而激发新护士的职业情感,促使她们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行为。此过程贯穿于整个带教过程。

        2.1.3 工作责任心的培养  随着患者对服务要求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有极强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向新护士举例说明以往因不负责任出现的典型案例,提高警惕性。帮助她们分析认清形势,使其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明白自己的身份,摆正位置。一切不良情绪不要带到工作中,以积极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中去。

        2.2 第二阶段

        2.2.1 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  扎实的基础训练是做好临床工作的前提,由于新护士入科前已经过了临床实习及岗前培训阶段,入科后,先对其进行一次考核,以评估其掌握基础知识程度,然后根据各人情况设计培训内容,重点提高其薄弱环节。一入科,即给其分配一些基础工作,带教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日常工作可随时对其进行提问及考核,按规范严格要求,发现有不足之处,要及时指出纠正。  

        2.2.2 专科知识、技能培训  在强化基础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专科技术培训,是带教新护士的主要内容。开始阶段由带教老师进行实际操作,新护士进行观摩,操作过程中向其讲解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在新护士了解了基本操作流程后,再让其进行实际操作,带教老师在旁指导,严格把关,指出不足,多给其操作机会,直至能熟练掌握。 

篇13

1、带教老师方面

1.1 带教老师应具备的素质 带教工作是直接关系到科室新生力量储备的重要问题。带教老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知识面广、精通本专业业务、技术操作娴熟等基本素质,起到榜样作用,对新入科的护士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其热爱自己的专业,愿意主动去学习。

1.2 带教老师的选择 带教老师的选择除应具备以上素质外,采取“一带一”的带教方法。不可无目标地频繁更换带教老师,固定的老师能逐步了解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循序渐进,保持带教的连续性。护士长定期对新入科护士进行考核,根据学生掌握技能情况,可适当地调整带教老师,以吸取不同带教老师的长处,迅速提高工作技能。

1.3 培养高素质的带教队伍 高素质的带教老师是临床带教工作质量的保证。因此,有计划地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是必需的。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理论、技能培训与考核,督促带教老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紧跟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水准,确保教学能力与护理学科发展相适应。护士长定期向新护士采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反馈给带教老师,及时调整带教方案。

2、带教内容 分阶段系统进行

2.1 第一阶段

2.1.1 入科教育 新护士结束岗前培训入科后,由护士长介绍科室环境,物品摆放位置,科室人员组成,科室特色等,将新护士介绍给全科人员及带教老师。向新护士介绍科室有关规章制度,讲解工作中应严格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制度等。

2.1.2 职业情感教育 新护士接受了系统的专业教育,希望在临床上学以致用,实现自身价值。但现实护理工作琐碎、最辛苦、默默无闻且忙碌不堪。社会地位及待遇低下,工作往往得不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成就感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常常使新护士对职业价值感到困惑。因此在新护士工作过程中遇到有委屈、不解,带教老师要及时给予心理沟通疏导,帮助新护士分析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诸多因素。带教老师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业务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都可成为新护士职业理想的现实楷模[1],从而激发新护士的职业情感,促使她们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行为。此过程贯穿于整个带教过程。

2.1.3 工作责任心的培养 随着患者对服务要求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有极强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向新护士举例说明以往因不负责任出现的典型案例,提高警惕性。帮助她们分析认清形势,使其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明白自己的身份,摆正位置。一切不良情绪不要带到工作中,以积极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中去。

2.2 第二阶段

2.2.1 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 扎实的基础训练是做好临床工作的前提,由于新护士入科前已经过了临床实习及岗前培训阶段,入科后,先对其进行一次考核,以评估其掌握基础知识程度,然后根据各人情况设计培训内容,重点提高其薄弱环节。一入科,即给其分配一些基础工作,带教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日常工作可随时对其进行提问及考核,按规范严格要求,发现有不足之处,要及时指出纠正。

2.2.2 专科知识、技能培训 在强化基础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专科技术培训,是带教新护士的主要内容。开始阶段由带教老师进行实际操作,新护士进行观摩,操作过程中向其讲解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在新护士了解了基本操作流程后,再让其进行实际操作,带教老师在旁指导,严格把关,指出不足,多给其操作机会,直至能熟练掌握。

除了对新护士进行操作培训外,每周定期安排新护士随医生查房两次,以尽快了解本科疾病特点、常用药物、常见并发症等;向新护士推荐相关专业书籍,培养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让其知道在不同病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及病情观察, 因病施护。

2.2.3 急救知识培训 熟练而娴熟的急救护理技能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组织新护士认真学习医院及本科室制定的各种抢救流程、应急预案。带教老师示范操作,直至新护士能熟练掌握各种抢救器材的使用方法,知道抢救物品、药品的摆放位置等。使新护士在面临急救时做到心中有数,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新护士自信心及患者满意度。

2.2.4 良好工作方法的培养 由于护理工作繁琐、量大,新护士往往抓不住工作重点,效率底下,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指导其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有计划地统筹安排工作。对急危重症病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继续其他工作。对每个班次的工作流程要熟记于心,做好计划,有条不紊。学会和同事进行交流,不断改进,以找到一种最佳的工作安排方法。良好的工作方法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轻护士的身心负担,使其能保持一种积极饱满的精神。

2.2.5 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 护理过程是一个与人交流互动的过程。新护士要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包括护患、护医、护护之间,护士与上级之间、护士与家属之间等。很多新护士因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而陷入困惑,影响工作。据报道,由于沟通障碍造成的护患纠纷占20%[2]。带教老师要以自身行动影响新护士,让其明白:良好的仪表、规范的语言、过硬的技术、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教育新护士明白其服务的对象是有思维的人,要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应对各种问题,及时换位思考,理智对待。向新护士传授沟通技巧,通过护士文明服务用语学习,能做到服务语言清晰、规范、准确、得体,以减少患者误解,增强信任感。严格训练新护士的仪表、礼仪及行为规范,能很好地应用面部表情、目光、声音的暗示、身体的外观等非语言交流方式与患者沟通,同时要善于观察患者的非语言反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确保有效沟通。帮助新护士了解科室内部各工作人员的性格、爱好、工作方式等,督促其多与同事进行交流学习,早日构建和谐的工作关系。

2.2.6 团队精神的培养 护理是一项协作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各方面的协调合作,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安全事故。不仅在护理人手不够、工作量大、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等时要共同协作,日常工作中,在完成本班次工作的基础上,也要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发现其他人出现问题,不要攻击,要及时提醒纠正。对别人的帮助要表示感谢。协作不仅体现在护理上,也体现在医护之间及与其它各部门之间,不要把彼此分的太过清楚,让新护士认识到自己也是科室的主人,要有整体观念。因此要陪养新护士的团队精神。

2.2.7 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 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心。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是共识。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确保护理安全。带领新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理人员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依法施护。 对新护士进行“慎独”教育,增加责任心,提高自律能力和守法的自觉性。提高新护士的证据意识,能做到用语规范,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核心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培养新护士的护理文书书写能力,严格要求,做到书写规范标准,记录及时,内容详细连贯,收集资料全面,无涂改。带教老师及时检查,修改,指出不足。帮助新护士不断识别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培养新护士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与能力,以促进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

2.3 第三阶段

2.3.1 加强继续教育 经过一段时间的带教及培养,新护士已基本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过渡到放手又放眼阶段,经考核后,可让其独立顶班。由于现代医学发展迅速,新的护理理念及护理理论、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了解掌握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技术,跟得上形势发展。培养新护士创新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技术革新,促进自身素质提高,促进本学科发展。

2.3.2 提高科研能力 一位具备良好素质的护理人员不但要会干,而且要学会总结,善于思考,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通过科学的手段解决问题。带教老师在带教工作中不断启发新护士,提出质疑,带领其共同探讨,激发起新护士的兴趣,提高其科研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以点带面,逐步提高整体护理队伍的素质。

3 小结

通过上诉方法的带教,缩短了新护士培养周期,提高了新护士执业能力、风险意识及科研能力。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不断给以鼓励。新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日后也会成为一名带教老师,施教于他人,良好的带教作风不断传承下去,形成良好循环,才能不断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