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租房调查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租房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租房调查报告

篇1

(一)建设情况

我县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从20__年开始启动,到目前为止,县政府依照相关政策规定,在原巴山镇石灰厂(站前路)地址行政划拔土地14.7亩,共建设两期经济适用住房,20__年已建成第一期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共3栋116套,其中:68套户型为二室二厅,住宅面积79平方米/套,48套户型为三室一厅,住宅面积89平方米/套,沿街设置店面8间。20__年组织实施第二期1.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共4栋126套,全部为三室一厅户型,住宅面积89平方米/套,目前第二期经济适用住房已完成70%的主体工程建设,预计农历年底前可以竣工交付使用。

(二)管理情况

根据省政府《关于积极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的若干意见》和市政府《关于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要求,县政府依照相关法规,出台了《关于推进府山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实施意见》,并成立了“府山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并组织实施“两房”建设工作。

我县“两房”建设管理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抓经济适用住房工程项目建设,项目施工前依照相关法规和《实施意见》要求,报批建房计划,开展申报立项、拆迁、征地等工作,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投标,本着成本价加微利的原则,按最低价435.56元/平方米在县政府招投标中心进行招投标,项目施工过程中,聘请县崇达建筑监理公司等专业机构对工程建筑质量进行全程监督,进行质量把关,确保工程质量,二抓经济适用住房申购工作。组织崇上镇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开展申请申购、填表登记、入户调查、审核确定、建档管理,通过居委会、镇政府、县“两房”建设领导小组“三级审核,三榜公示”确定符合条件的经济适用住房申购对象,20__年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申购对象303户,20__年确定经济适用房申购对象369户(包括20__年销售摇号未中签户187户)。

20__年12月31日举行了第一期已建成经济适用房的销售公开摇号活动,现场邀请市政府、县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参加,还邀请县纪委、监察局、公证处和申购对象代表等进行现场全场监督、公证,产生中签户116户,未中签者顺延参加20__年第二期经济适用房的销售公开摇号,销售价格严格按照上府发[20__]6号文件规定的价格标准执行,20__年在建的第二期经济适用房已组织完成购房报名和资格审查工作,销售公开摇号工作预计在10月下旬举行。

二、廉租房建设管理情况

20__年组织廉租住房房源1栋共18套,建筑面积大约900平方米,地址位于县城小巷下6号,户型为二室一厅,每套50平方米左右,经县政府办公会议协调,入住廉租住房对象18户,其中:6户入住对象为县城低保残疾家庭,12户入住对象为县城育才路拆迁临时安置户。

20__年在原崇上镇石灰厂(站前路),县政府财政划拔地块建设廉租住房14套,户型为二室一厅,住宅面积50平方米/套,目前已完成70%的主体工程,预计农历年底竣工,廉租住房入住对象的报名和资格审查工作目前尚未展开。

三、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两年来,我县能积极建立和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了部分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特别是经济适用房因其成本较低,操作较规范,而深受广大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欢迎,建设管理工作受到市“民生工程”考核组的好评。

虽然我县的“两房”建设管理呈现出许多特点和亮点,但在实施建设和管理中还存在问题:

1、“两房”建设计划未完全落实。根据市政府抚府发[20__]6号《关于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规定,我县20__年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总量为1.3万平方米,实际建设完工1.08万平方米,20__年、20__年享受廉租住房家庭户数均为160户。20__年实际组织廉租住房房源18套,其中12套居住拆迁安置户,20__年在建廉租房14套。

2、申购对象审批手续还不健全。我们抽查部分申购对象住房档案资料,发现所有申购对象档案表格真写不齐全,无“两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办人、负责人的审核意见,审查单位印章和县人民政府的审定意见和印章。

3、廉租住房建设资金落实不到位。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廉租住房资金来源一是财政预算安排。二是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不低于5%的资金。三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按规定提取的补充资金。四是社会捐赠及其他资金。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县财政未拔付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土地出让净收益、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均未按规定提取廉租住房建设资金。20__年在建的14套廉租住房建设资金由中标施工单位进行垫付。

4、沿街店面权属界定不及时。两期经济适用住房共规划沿街店面20间,其中20__年已建成完工

8间,目前尚未界定权属。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是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根本途径,是政府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更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让每一个中低收入家庭都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居有其屋”的梦想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县的“两房”建设管理工作。

建议:

1、严格按照市政府下发的有关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指标确定年度建设任务,必须下定决心,采取过硬措施,层层落实责任,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切实兑现对民承诺。商品住房开发企业按规定也应承担经济适用住房当年计划总量50%的配建工作,充实房源,努力缩小房源数与申购对象数的差距,切实解决城镇小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问题。

2、健全和完善申购对象的住房档案。“两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应督促申购对象据实、完备、清晰填定每份表格资料,审核、审查机关的经办人,审核人应出具鉴定、审核意见,并加盖印章,确保申购对象住房档案的真实、完整和有效。

篇2

影响住房价格的因数很多,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一、房价中位数及房价收入比:

房价中位数统计见图1,房价收入比统计见图2。

全国房价中位数为18.84万美元(以下均为美元),房价中位数最高的是夏威夷州,为53.7万元,超过40万的还有加州,为45.8万元,低于10万的有二个州,分别是西弗吉尼亚州和密西西比州,为9.4万和9.6万元,最高是最低的5.7倍,说明房价在地域上的差异性。房价收入比(指房价中位数与户均收入中位数之比)平均值为4.24,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差距较大。50个州房价收入比最高的也是夏威夷州,为8.1倍,第二位是加州,为7.5倍,其它均低于6倍。最低的是北达科他州,仅为2.38倍,房价最低的西弗吉尼亚州和密西西比州分别为2.46、2.55,均处于较低水平,夏威夷州是西弗吉尼亚州的3.4倍。

美国2010年50万以上人口城市(以下简称城市)有33个,统计结果为:房价中位数为32.1万元,是全国平均值的1.7倍,最高的旧金山为78.5万元,超过50万的还有加州的圣荷西和洛杉矶、纽约和加州的圣地亚哥,分别是63.4万元,55.3万元,51.4万和50.3万,全部集中在加州和纽约,(由于房价最高的夏威夷州最大城市檀香山房价53.95万元,但人口约为33.7万,低于50万人,故未进入统计)。低于10万的有二个城市,分别是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和田纳西州的孟菲斯,为8.0万和9.8万元,也是空置率最高的城市。城市房价收入比平均数为6.66,是全国平均数的1.57倍。超过10倍的有3个城市,分别是洛杉矶11.3,旧金山11.0,纽约10.2,也集中在加州和纽约。最低的是德克萨斯州的福和市,仅为2.4,洛杉矶是福和市的4.7倍,离散性很大,因此,通常用来衡量房价是否有泡沫的房价收入比并不是一个能够较好反映房价合理性的指标。

二、房价租金比:

房价租金比统计见图3。

全国平均房价租金比为263,最高的夏威夷州为427,其次是加州,为400,最低的是密西西比州仅为149,最高值是最低值的2.87倍。城市平均值为345,比全国平均数高31%,说明城市房屋的稀缺性高于全国平均数。超过500的有二个城市:旧金山为591,洛杉矶为514;最低的是底特律和孟菲斯,分别为108和130,旧金山是底特律的5.5倍。离散性很大,也并不适合用来评价房价高低。

三、自有率:

自有率统计见图4。

全国平均自有率65.1%,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城市平均自有率仅为47.3%,相差近20个百分点,因此城市的自有率较低,这和城市人口流动较快有关。自有率最低的城市是纽约,仅为33.0%,即有2/3的家庭是租房居住。低于40%的还有波士顿、旧金山、洛杉矶,分别为34.9%、37.5%、38.9%。在这些世界著名的城市,有接近2/3的家庭是租房居住,因此对于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的中国,特别是一线城市,大幅度提高自有率是不现实的。而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我国城市自有率为85.39%,农村为92.60%,全国平均为89.68%,远远高于美国水平。

四、空置率:

空置率统计见图5。

全国平均空置率为12.15%,最高的缅因州为22.8%,最低的康涅狄格州为7.9%。城市平均空置率为11.02%,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空置最高的城市是底特律,为25.8%,底特律作为汽车城,由于汽车产业的不景气,就业岗位大幅度减少,造成人口外流和人口大幅度下降,从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人口由95.1万下降到71.3万元,下降了25%。2010年失业人口为24.8%,低于贫困线人口为34.5%,均居各城市之首。空置率超过15%的城市还有二个: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为19.6%,田纳西州的孟菲斯,16.7%,人口均呈下降趋势,房价分别为16.04万和9.83万,均处于较低水平,而低于贫困线人口比例均超过20%。空置率最低的是加州的圣荷西,仅有4.4%。因此可看出,空置率是影响房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五、抵押贷款:

抵押贷款率统计见图6。

全国自住房有抵押贷款率为67.9%,城市平均71.3%,均大于2/3。城市的抵押比例略高于全国平均数,但差距并不明显。从城市来看,最高的是北卡罗纳州的夏洛特市,为81.8%,该城市也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2000年人口为54.1万元,2010年增长到73.1万元,10年间人口增长了35.2%,超过了1/3,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城市。最低的是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为60.4%,作为签署美国独立宣言的最古老的城市,住宅中1990年以后建房比例仅为5.1%,而39年以前建成的比例高达40%,即使这样,抵押贷款比例仍达60.4%的高比例,说明美国的二手房市场的活跃和房屋质量的优良性。而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我国城市家庭仅有13.94%采用抵押贷款方式购房,也远远低于美国。

六、居住成本占收入比:

(一)自住房屋有抵押贷款的家庭:

房屋每月支出平均值统计见图7,支出超过家庭收入35%的比例见图8。

50个州抵押贷款平均支出1596元/月,最高的新泽西州为2373元/月,其次加州为2345元/月,最低的西弗吉尼亚州为914元/月。支出超过家庭收入35%的最高的为加州,达到42.1%,其次为弗罗里达州和夏威夷州,分别为38.7%和38.1%,最低的是北达科他州,为14.6%,平均值为28.4%,也就是全国贷款购房户中有28.4%的家庭用于房屋上的开支超过家庭收入的35%。最高的加州有42.1%的贷款购房户在房屋上的支出超过家庭月收入的35%。

城市情况:平均支出超过3000元/月的仅有旧金山,为3163元/月。超过2500元/月的有二个城市:圣荷西及洛杉矶,分别为2911元/月和2600元/月,全部是加州的城市。最低的是德克萨斯州的厄尔巴索,仅为1093元/月,平均为1809元/月,高于全国平均数13.4%,相差并不明显。支出超过家庭收入35%的前三位是洛杉矶、底特律和纽约,分别为49.9%、44.9%、42.3%,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洛杉矶和纽约是由于高房价,而底特律则是由于低收入和高失业率,所占比例最低的是俄克拉何马城,为21.0%,平均为34.1%,高于全国平均值5.7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城市购房的压力较大,同时还由于城市的贫困人口比例和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数。

(二)租房情况:

租房平均月支出统计见图9,支出超过家庭收入35%的比例见图10。

全国平均租金最高的三个州为罗得岛州、新泽西州和马萨诸塞州,分别是1260元/月、1147元/月、1092元/月,最低的为路易斯安那州,仅为549元/月,平均值为868元/月,是贷款购房支出平均值的54.4%。租房支出大于家庭收入35%的比例最的的3个州分别是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罗得岛州,分别为48.5%、45.7%、45.3%,最低的田纳西州为28.9%,平均值为39.9%,比贷款购房平均值高11.5个百分点,是其1.4倍,这说明租房户的平均收入低于贷款购房户。

城市情况:平均房租最高的3个城市分别是圣荷西、旧金山、圣地牙哥,全部是位于加州,分别是1339元/月、1328元/月、1259元/月,最低的为厄尔巴索(德克萨斯州),为620元/月,平均值为951元/月,比全国平均数高83元/月,相差并不明显,但是与贷款购房平均值相比,仅为贷款购房的52.6%,说明租房成本仅为贷款购房支出的一半,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城市超过50%家庭是租房居住的原因。支出占收入比超过35%的三个城市为底特律、洛杉矶、费城,分别是57.8%、49.0%、47.9%。最低的是旧金山,为36.0%。底特律最高仍然是由于该城市收入低、失业率和低于贫困线人口较高所致。旧金山虽然房价较高,租金也较高,但户均年收入为7.13万元,为第二高收入城市,因此租金占收入比并不高。城市平均值为43.2%,高于贷款购房户9.1个百分点。

如果将贷款购房、无贷款自住房和租房户三者进行加权平均,住房支出超过收入35%的,全国平均数为28.7%,城市为36.3%,城市的比例高于全国。

总体来看,住房开支仍然是美国家庭中最大的开支,特别是收入较低的租房户,全国有2/5的租房户在房屋上的开支超过家庭收入的35%。而城市中,有高达43.2%的租房户房屋开支超过家庭收入的35%。而贷款购房户中约有1/3家庭房屋开支超过家庭收入的35%。

七、结语

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的美国,户均收入超过5万美元,即使这样,房屋支出仍然是家庭巨大的负担,全国约有28.7%的家庭,城市约有36.3%的家庭房屋支出超过家庭收入的35%,而全国自住房抵押贷款率为67.9%,城市平均为71.3%,说明购买住房均超过2/3的家庭是通过抵押贷款方式实现。而目前收入水平和美国相差很大的我国,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城市贷款购房仅占13.94%,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全国平均空置率为12.15%,城市平均空置率为11.02%,均处于较低水平,而空置率超过15%的城市的房价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市场调节下,空置率是影响房价的关键因数,也是衡量房价泡沫的关键性指标,这应该引起我们特别关注。

房价收入比和房价租金比离散性很大,高低相差约5倍,不能较好的反映房价的合理性,因此,不能用房价收入比和房价租金比来衡量房价泡沫。

全国平均自有率65.1%,城市平均自有率仅为47.3%,纽约市仅为33.0%,说明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房屋自有率很低,绝大多数家庭为租房居住,因此在我国也应该大力发展房屋租赁市场,不必追求每家都居住在自己的房屋。但是,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我国住房自有率已经接近90%,远远超过发达的美国,这在还处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较低水平的中国,也属于不正常的现象。

美国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如2000年人口普查耗资达45亿美元,取得了大量详细的的数据,为各项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坚实基础,避免了不同部门数据互相矛盾的现象。

参考文献:

[1]U.S. Census Bureau . State & County QuickFacts. .

篇3

除了餐饮店、超市、KTV,日租房已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的一个“消费”场所,其中,大学情侣是主要的消费群体。

“最便宜的日租房,有意者请致电”、“设施齐全,有独立卫生间,干净卫生”、“短租,精装修,超值”……短短百米路,记者看到在树上、电线杆上、商铺外墙等地铺天盖地的贴有“日租房”广告。同样多的还有围绕在大学周围的宾馆、学生旅社。

据悉,这些旅社定价在50~150元间不等,遇到圣诞、情人节等特殊节日价钱还会有所上调。

据调查,学校周围的旅社、日租房、月租房确实颇有市场。记者采访了一些学生后了解到,学生情侣为过“两人世界”营造浪漫气氛的占近五成,另外,还有同学聚会、考研复习等也占有相当比例,也有少数是情侣“脱离”宿舍长期同居。

从爱情禁锢到自由开放

然而五十年前,别说“同居”,就算是拉手走校园也是被视为违纪的。

据了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里没有任何关于爱情的浪漫记忆。按当时的规定,所有高校都严禁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甚至把“在校学生严禁谈恋爱,违者退学”的校规写进了学生守则。

“那时候,男女同学之间说话都很少,即使互有好感,也是‘地下鸳鸯’,活动高度保密。”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化学系的黄老回忆道。

进入80年代,受到以琼瑶为代表的港台文艺作品的影响,校园恋情渐渐浮出水面。直到90年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开始有了重新的定位。如今,曾经为大学生们设置的爱情樊篱已在时光的岁月里不知不觉地倒塌,大学校园里的爱情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行。

“现在择偶的第一标准是健康、人品,而传统的已不是最重要因素。”中国红娘婚恋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在相亲中选择异性的重要因素中,仅有6%的人认为很重要。

大学恋爱:是晚宴还是快餐?

有大学生说,大学里谈恋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法,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有人说,大学生谈恋爱是一种体验,是现存为数不多的无忧美好时光。

那么,“被传说”的很美好的大学恋爱在当事人眼中又是怎样一番滋味。

据上海某高校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重恋爱过程高于重视结果”的认同率竟高达70%以上。“大学恋爱真正能走到最后的还是少数,但如果没能在大学期间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是有遗憾的。”

正是因为这种“即乐”的想法,也导致目前校园爱情存在过于“快餐”的情况。

根据《2010相亲现象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调查报告》显示,只有29%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应以结婚为最终目的,大多数人则只是抱着尝试的心理去恋爱,甚至有10%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恋爱只是一场游戏。

篇4

2、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环境卫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脏、乱、差”。三角村、胜稼村和五星村是我镇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密集区域,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出租房往往是人口居住密度大、空间小,人员环保意识淡薄,受传统生活陋习影响深,加上原有垃圾箱等基础设施的滞后,专职保洁员和清运设备的不足,众多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出租房周边的“脏、乱、差”,直接制约了出租房周边环境卫生治理成效的提升。

篇5

据英国抵押贷款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第四季度,英国30岁以下的首次购房者中,84%的年轻人靠父母资助才凑足买房首付。而在2005年的同一时期,这一比例只有38%。如今,全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啃老族”。兜里没钱、经验不足、没有工作,这一切已成为全球年轻人的“标签”。他们被社会抛弃的“边缘感”油然而升。

国际劳工组织日前公布的2010年年轻人失业报告显示,全球年轻人失业率创20年新高。截至2009年底,全球15至24岁的6.2亿年轻人中约有8100万人失业,且这种趋势将在2010年继续。报告预测,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2010年下半年年轻人失业率继续上升,达到13.1%。以高等教育最发达的美国为例,像斯坦福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最近两年的毕业生就业数据也不尽如人意:该校商学院是全世界最好的商学院之一,然而,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却比2008年减少了20%,仅为74%。全球最好的学校里最牛的学院就业率尚且如此,其它地区的学校就业情况就可想而知了。难怪8月13日,数千名美国大学毕业生打着“我要工作”的标语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举行游行示威。据悉,目前该州失业率已高达9.5%。可以说,全球年轻人生存状态堪忧。

找不到工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只好窝在家里当“啃老族”。英国儿童互助基金会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英国过半数子女年龄介于18岁至30岁之间的家长不得不选择推迟退休时间;《每日邮报》的调查报告显示,由于经济衰退和房价上涨,2009年英国将近有50万35岁至44岁的中年人搬回父母家住,成为“啃老”的“赖家的一代”。在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使众多即将30岁却没有“饭碗”的年轻人变为在家“啃老”一族。日本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日本的“NEET族”人数已逼近百万人,房价高得让人望而却步,有些日本年轻人为减轻家庭负担,宁愿选择边租房边打工赚钱,“胶囊酒店”应运而生。胶囊酒店是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物。酒店比棺材略大,长2米、高1米、宽1米,人钻进去只能睡卧,是名副其实的“胶囊”。意大利“啃老族”的人数则位列欧洲第一。

做“啃老族”也好,租房也罢,总之,没有像样的工作和属于自己的房子,许多年轻人不得不无奈地当起“单身族”。毕竟,没工作吃啥,没房子住哪?生存难题困扰着各国年轻人。最新调查显示,迫于住房问题和就业压力,很多波兰年轻人选择推迟结婚。有年轻人表示,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根本无暇考虑结婚生子,全球年轻人生活实属不易。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各国政府已充分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正竭尽全力保障和改善年轻人的生活条件。

篇6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生活状况

(一)收入水平较低

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已占到其家庭总收入的65%左右,超过耕种收入比,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总体看来,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总体偏低。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2008年12月对全国22000多个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劳动力外出就业情况调查显示,2008年农民工工资平均每月1156元,新生代农民工工资平均每月1016元,新生代农民工的可支配收入依然较低,除去在城市生活的各种开销后基本所剩无几。以新生代农民工流向较多的珠三角地区为例,2008年7月中山大学刘林平教授对广东9个市的2500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较低。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比例为50.2%,在1000元到1600元区间内的比例为40%,1600元以上的比例为8.8%,就国家2008年3月前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1600元来看,仅有8.8%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在同年3月1日,国家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至2000元后,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新生代农民工就更少了,这也说明了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较低。

(二)社会保障缺失

根据《劳动法》有关规定,农民工应当参加法定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民工缺乏应有的社会保障。目前,我国1.4亿农民工中,参加养老保险的只有15%。由于参保意识不高和工作流动性较大,农民工参保积极性并不高,参加社会保险的还一再出现退保浪潮,尤其是在临近春节的时候,回家过年的农民工辞工退保成“潮”。以东莞为例,2007年全年有超过60万人次办理了退保手续,一天最多时退保现金流达30多万元。金南城区社保分局,就有1.23万人退保,退保总金额高达2628万元。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状况

(一)主要以租房为主。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目的,归根究底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对于进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要购买住房是较为困难的,加上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性较大,通常情况下,他们会选择租住住房。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对农民工在城市居住条件的调查显示,根据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和经济支付能力,农民工在城市居住主要是通过工棚和集体宿舍以及租房来解决住房问题的。

(二)居住环境较差。虽然农民工的住房类型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但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较低,这就直接限制了他们对住房的选择。大部分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在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不提供住房补贴,不能享受城镇保障性住房的情况下,只能自己租房,然而,多数城市租房水平大大超过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承受能力,因此,多数农民工只能寻求非正规租赁渠道,租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或者城市地下室、临建房和简易房等条件较差的住房。据住房与城乡部2006年的调查,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很低,居住集体宿舍的平均面积只有5平方米,其中,居住在建筑业单位提供的工棚或宿舍平均不足3平方米,三人以上合住一间住房的占半数以上,居住环境恶劣,没有私人空间,多数房屋缺少阳光、通风、独立卫生间等条件,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对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俗话说:安居乐业,我相信,只要认真分析现状,从实际出发,不断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一定能有效的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环境,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享受到城市的文明。

参考文献:

篇7

一、研究背景

随着《非诚勿扰》等电视相亲节目的热播,“剩男剩女”问题迅速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各大婚恋网站的空前繁荣,同样有力地证明了“剩男剩女”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这一问题在一线城市尤为凸出。

不久前中华英才网就“职场大龄未婚”问题对全国近2300名企事业职员进行了网络调查。按照妇联组织对大龄青年的界定,即“27岁以上的女子和30岁以上的男子如果没有对象,一般会将他们归为大龄青年”。调查发现,受访者处于适婚年龄但又未婚的比例接近九成(88.7%)。由此可以看出在“大龄单身”在现今职场已相当普遍地存在着。

无论如何,如此之多的“剩男剩女”都意味着企业员工的组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背后依托家庭的员工比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单身一族的增加。单身者们自然与那些组建家庭的人有不同的情况,因为人作为一种群居动物和情感动物,家庭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大量的单身雇员来说,大龄未婚会带来失落感,困扰员工无心工作,婚恋挫折感也会损害生理和心理健康,进而妨碍正常工作。随着这个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多,将给企业安定和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的隐患,因此,企业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绝不仅仅只是个人问题,将转化为的企业管理问题,这是企业管理面临的全新课题。

因此,针对职场“剩男剩女”,企业在管理上有必要体现出多样化和人性化的管理,用全新的思维和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现在,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HR开始关注大龄未婚员工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并且对大龄未婚青年都有诸多方面的担忧,但真正开始付诸行动的企业并不多。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希望通过研究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企业对这一问题的加强重视,并为企业解决大龄单身问题提供初步的探索。

二、与工作相关的婚恋阻力分析

2010年12月15日,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联合百合婚恋网,在北京权威了《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导致人们单身的原因中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社交圈子太窄、不够积极主动、工作太忙。

虽然造成“剩男剩女”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例如:人口结构性男女比例失调、数字化沟通方式的普及、择偶观念以及房价过高等,但也存在着与职业的关联性因素。

(1)工作性质

有些人虽然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由于工作忙,经常加班加点,造成无时间也没精力顾及感情问题,特别是一些经常各地出差的员工。笔者身边的同事、朋友、亲戚中,大龄未婚的都大有人在。其实他们中有许多人也曾经谈过恋爱,但由于工作忙、国内外出差,见面机会少,假期或周末不能经常陪对方,所以最终都无耐地选择各走各的路。

(2)工作环境

不同行业男女比例差异较大。例如IT技术行业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而教师和会计行业则基本上是女性远远多于男性。职业的特性决定了一个人的人际圈,会间接影响到恋爱和婚配。因此,在员工性别失衡的行业中,大龄未婚青年通常比其他行业更多。

而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也会影响员工的交际面。例如,有些大型企业由于需要较大的办公场所,而将办公地点选在郊区,但交通极不便利。而大多数单身员工都是租房居住,为了上班方面,一般会选择在离公司较近的地方租房,这样一来,员工的与外界的交往接触便会非常不便,从而影响员工的私人生活。

(3)职业晋升

工作中衡量员工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能不能持续产生高绩效,就决定了企业中优秀的员工为了职位晋升必须以绩效为导向,高效快速的创造优秀的工作业绩,而在社会完全竞争的环境下,持续高绩效的创造除了要具备卓越的工作能力之外,还需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有些人为了职业晋升和事业的追求,就会暂时搁置感情问题而对工作全力以赴,可是等后来想要谈感情的时候又错过了最佳年龄段,造成后来在感情上受挫。

(4)薪资待遇

企业为员工提供的薪资福利水平,直接影响到员工的经济能力。有些企业或有些岗位薪资待遇较低,员工便会产生经济压力。恋爱过程中的约会吃饭、节日礼物、娱乐项目等都会产生花费,而且在中国谈婚必谈房,在现在房价高企、物价飞涨的情况下,薪资水平较低的人由于经济压力根本不敢谈感情。

三、剩男剩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对于多数企业而言,虽然员工婚恋属于8小时之外的个人问题,但大龄单身员工的增多,会使得内部管理和员工沟通难度都会随之增加,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大龄未婚给员工带来的婚恋挫折感会损害其生理和心理健康,妨碍正常的工作、生活,对工作不满情绪增加。对于企业而言,他们的消极心态及行为会使缺勤率、离职率和事故率提升,工作效率下降,企业用于处理员工心理健康方面的费用支出也将增加。

篇8

《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2011年2月9日的《中国人消费热点大调查》显示,饮食、住房、服装成为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的三大消费热点,近七成受访者表示物价上涨对2011年家庭消费计划影响大,八成多的人今年倾向于投资和储蓄。

篇9

在影响预期消费的诸多原因中,物价较高,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压力大,以及攒钱以备不时之需是最主要的三类因素。此外,预期收入降低、购房压力大也是影响城市居民家庭预期消费的重要原因。

缩减开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首当其冲

居民消费结构在经济危机下也发生变动。调查显示,35%的受访者表示,如果缩减开支,首先会减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此外,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衣着、其他商品及服务支出也成为许多受访者首先缩减开支的项目。

篇10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的住房保障工作迄今已走过十多年的历程,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住房保障的重点也逐步由经济适用房等以售为主的保障方式转向公共租赁房等以租为主的保障方式,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随着住房保障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使住房保障在数量上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住房保障的效率和效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当前的住房保障工作至少存在以下一些较为突出的制度性问题。

(一)保障性住房供给和需求之间不匹配的问题

保障性住房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是指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与老百姓需要的住房之间存在供求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空间不匹配。以经济适用房为例,政府建设通常是集中选址近郊某几个区域进行成规模建设,并以摇号方式进行选房,被保障对象选择空间极小,空间不匹配发生概率很大,这不仅加大了被保障对象的通勤成本,客观上也促使经济适用房出租现象(以租养租)的发生。空间不匹配在解决住房困难的同时导致其他新问题的产生,严重削弱住房保障的效果。

二是时间不匹配。准确掌握城市需要保障家庭数量是各城市政府普遍面临的困扰,更何况这种需求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考虑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具有时间周期(不少于两年),在此期间,原先最需要保障的对象难以得到保障,而等住房交付之时,部分被保障对象可能已经不符合保障条件了。这种时间上的不匹配同时从公平和效率两方面削弱住房保障的效果,客观上也促使经济适用房出租现象的发生。

三是住房类型不匹配。与需求数量一样,被保障对象对保障性住房类型的需求类型也难以准确掌握。以公共租赁房为例,被保障对象中既有未成家的一人户,也有成家的两人(或以上)户,如何平衡一人户非成套住房和两人户成套住房的比例是一个制度性难题。即便留足充分时间预先受理申请再进行房源调拨,也需要充足的房源储备,而这种储备本身就是资源浪费(部分空置),要是流程反过来,即先筹集房源再配租,肯定会碰到供求不匹配问题(配租实践也证明了问题的显著性)。这种住房类型的不匹配不仅导致成功配租率下降(部分弃租),而且也会导致保障满意度下降(合租带来的矛盾),这两者都对住房保障效果带来负面影响。

(二)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的问题

在当前实践中,影响住房保障工作公平和效率的第二个问题是退出机制问题,这个问题随着保障性住房数量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越来越突显。理论上通常将住房保障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期性低收入群体(残障、低学历低技能、高龄等因素导致),这类群体收入提高的可能性很低;另一类是临时性低收入群体,主要包括新就业、暂时性失业、投资失败等群体,这类群体收入提升可能性很高。在被保障对象的数量上,正常社会中,通常前者数量较少,而后者居大多数。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被保障对象由于收入、住房等变动导致不符合保障条件应该是常发性、普遍性现象,因而保障性住房的退出机制对确保分配公平和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到当前为止,住房保障工作尚未很好解决退出机制问题(全国性问题),这个问题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一是退出机制本身不完善。退出机制本身不完善的例子集中体现在经济适用房上。尽管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中提及经济适用房上市交易需要补交土地出让金或者由政府回购,但是具体细则一直没有出台,补交多少、如何补交、如何回购这些关键问题尚未明确,经济适用房的退出和流转也因此迟迟不能实现。

二是退出机制执行不到位。与经济适用房的退出机制不同,廉租住房或者公共租赁住房因不涉及产权归属问题,退出机制是明确的,可操作的。目前存在的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私自改装住房、不符合条件之后拒绝退出等问题,本质上是制度执行问题,并不是机制缺失。对这类问题,国务院在《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2011]45号)中明确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考虑到这个问题背后的社会稳定等因素,执法成本仍然较高,即便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退出机制的效率也不理想。

(三)保障性住房资金的使用效率问题

保障性住房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住房保障工作面临的另一个深层次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以建设模式供应的保障性住房资金投入成本很大,这成本不仅包含建设费用,更大的一部分是划拨用地的机会成本。换句话说,如果将杭州用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建设的土地用于市场出让,筹集的资金数量极为可观。同样数量的资金如果以补贴的形式保障,保障深度和广度将大大增加。二是货币化补贴的效率问题。当前杭州的廉租住房较大范围推广货币化补贴方式进行保障,即通常说的“补人头”,与实物配租共同构成廉租住房的保障模式。在当前各地保障性住房资金尚不充足的情形下,以上两个层面表明,进一步提高保障性住房资金的使用效率,让更多需要保障的人享有保障,是下一步深化住房保障工作的迫切要求。

事实上,我们当前遇到的这些问题多数西方国家在不同阶段都曾遇到过,有大量的经验可供借鉴。简单地讲就是住房保障政策从干预供给到干预需求的转变,这种转变又涉及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的调整,下面将简要回顾总结。

二、国外住房政策演变的借鉴

(一)早期政策:政府直接或间接干预市场供给

经历一战、二战的破坏的西方国家都曾出现住房极度紧缺的局面,此时政府通常强力介入,直接以兴建计划的方式为民众提供住房。这种政府直接新建以出售或出租给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模式在战后的许多欧美国家盛行,一些地方一直延续到现在。除了政府直接提供住房的模式外,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政府还以经济政策调节住房供给,以优惠的税收、利率等措施鼓励私人开发商建设保障住房。

(二)后期政策:以干预需求替代干预供给

在西方国家的实践过程中,以政府直接建设或者补贴建设的供给方政策的问题,与我们之前分析杭州住房保障深入发展存在的问题十分类似。供给方政策没有赋予被保障家庭选择的权利,他们只是被动接受,而且这种被动接受往往还要滞后于实际需求,因为供给方政策需要时间来实现供给。同时供给方政策在西方已经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导致低收入家庭集聚和社会居住隔离。

三、住房保障政策转变的现实意义

包括政府直接建设在内的供给干预政策,能够在短时期内利用公共财政,通过政府直接介入的方式,解决住房短缺的问题,满足了低收人家庭不能通过市场来解决的住房需求。无一例外,上述国家和地区都曾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住房严重短缺。公共财政的直接或间接补贴能够提供大量的开发建设资金,从而为大规模集中建设保障性住房奠定物质基础。但是,政府直接或间接干预供给的措施仍然存在一些先天的缺陷。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实选择说明,在合适的阶段下,以租金补贴为主要形式的需求方干预是一种比较合适和有效的保障方式,是一种让政府、社会、市场三方都比较满意的政策选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住房保障的匹配度,促进社会融合。

政府直接供应缺少选择,集中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低收入群体聚集。如前所说,直接供应在制度上难以解决保障性供给和需求之间不匹配的问题,而且低收入群体的集中居住加深了社会阶层间隔阂、带来了贫困的再生产,并且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而租金补贴等需求方政策提供较大的自由选择权,租住房屋的质量等级、房屋区位、租金价位由租户自行选择和决定。不仅提高保障的效率和满意度,也避免了低收人住房困难家庭的空间聚集和居住隔离。

(二)从制度上解决退出机制问题,确保公平效率。

正如在问题分析中所述,政府直接供应模式导致保障性住房的退出机制面临制度性和操作性难题,不仅增加了行政成本,也影响了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平和效率。尽管当前面临的退出机制问题可以通过制度完善和加强执行来缓解,但这是个制度性问题,在现有模式下不仅会层出不穷而且还永无止境,利益分配稍微不合理就会产生社会问题。但租金补贴等需求方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退出机制问题,一旦保障对象不符合条件,直接取消租金证明或租房券等发放,简单易行,行政成本低,更多的精力可以用于资格审核等关键关节。

(三)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高资金使用率。

政府直接或间接供应导致政府承担巨大的财政压力。政府必须每年从财政中支出一大笔资金用于补贴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低水平的租金满足了低收入群体的要求,却无法维持房屋的正常保养与维修,更不用提回收开发建设资金,不具有可持续性。此外,政府只需要定期的审核租住资格、租赁合同、租金发放工作、住户收入水平等,无须直接参与开发、建设、分配和维修等环节,因而能够大大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四)维护住房市场发展,提高社会整体居住品质。

大量保障性住房的直接或间接供应无疑会干扰住房市场的正常发展,扰乱市场机制对住房资源的配置功能,长期看并不利于整体社会成员住房质量的提高。而租金补贴等需求方政策把住房保障和住房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把低收人住房困难群体对政府的住房要求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二手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客观上也起到了推动商品房市场的发展,租金补贴模式利用了淘汰下来的二手房屋,这就意味着二手房屋的所有者会通过市场购买商品房获得新的居所,从而在市场上产生一定规模的商品房需求,推动商品房市场的发展。富裕者购买商品房,贫困者租住淘汰下来的二手房,既节约了社会资源,又能够在整体上提升社会成员的住房质量。从另一个角度看,住房保障与住房市场实现了深入对接和良性互动,以保障促市场,以市场促保障,在技术上也增加了政府调控住房市场的手段。

四、政策转变的基础和方向

(一)现实基础

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可见,当前住房保障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基本上是制度性问题或者说是政策理念的问题。但住房保障政策转变,即从政府直接供应到更充分地引入市场化机制,需要一定的现实基础。下面从住房供求关系、城市化进程和住房保障的现状三方面对现实基础进行分析。

1.住房矛盾已不再是住房供应数量的绝对短缺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的调查报告1,至2010年底,城镇居民家庭自有住房率为89.3%,其中11.2%的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原有私房,40.1%的家庭拥有房改私房,38.0%的家庭拥有商品房。另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2年5月份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2》的调查结论,若不考虑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及未来其他供求变化,政府提出的在“十二五”期间提供3600万套保障房计划能满足我国城市地区住房缺口60.7%。按照 2011年的商品房建设速度,“十二五”期间商品房开发商只需工作2年半就能满足城市地区所有的住房刚性需求,中国住房刚需旺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二)政策建议

住房保障政策从供给导向到需求导向的转变不仅具有现实基础,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考虑当前住房保障中存在的问题,更具有必要性。结合住房保障政策和实践的现状,政策转变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加快推进“以售为主”向“以租为主”转变

进一步加大向“以租为主”转变的力度,显著减少直至基本取消退出难、效率低、矛盾多的经济适用房建设,降低政府直接供应的力度。适度筹集或建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可退出、有流转的保障性住房,同时后续可考虑将回购的经济适用房纳入保障性租赁房的存量房源。在具备一定存量之后,逐步退出保障性住房的直接建设。

2.转变补贴方式,扩大廉租房、公租房的补贴比例

在已有的廉租住房货币化补贴的基础上,研究试行租金补贴证明或租房券等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的租金补贴政策。同时,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的范围,有步骤试行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补贴办法。逐步推进保障性住房政策向需求方转变。

3.规范房屋租赁市场的秩序,促进市场机制的发挥作用

一个成熟有序的房屋租赁市场是基于需求方住房政策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当前大多数城市的租赁市场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加大管理力度。租赁市场的规范、稳定将有效促进租金补贴等政策的实施效果,促进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主导作用的发挥。

4.以利率、税收优惠等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购房

在政府直接供应全面退出之后,对于中低收入家庭购房的要求,可从利息补贴、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一方面可以促进住房市场发展,另一方面家庭住房自有率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 Hills, J. , Hubert, F. , Tomann, H. and Whitehead, C. Shifting Subsidy from Bricks and Mortar to People: Experiences in Britain and West German. Housing Studies, 1990, 5(3) : 147 - 167.

[2] Galster, G. Comparing Demand - side and Supply-side Housing Policies: Sub-market and spatial perspectives. Housing Studies, 1997,12(4) : 561 -577.

篇11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深圳的房价在今年的5月份创下了调整以来的最低,一手住宅的销售价格为11963元/平方米,相比于2007年10月最高价17350元/平方米下降了31.05%。上海的楼市也陷入滞胀的僵局,虽然没有出现深圳那样的深幅调整,但是房价失去了快速上涨的动力。虽然从6,7月份,两市房价有微幅上涨,但都是高档楼盘发售的结构性上涨。

同样是来自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北京5月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9%,而进入6月份之后,京城频现平价开盘项目,加深了对于北京房价未来的不佳预期。《钱经》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北京昌平区天通苑,新房的价格从年初开始维持在每平米8000-11000元的水平,不再像往昔那样大幅攀升。毗邻天通苑的回龙观更是使出买房送车等促销手段,走了一条变相降价的道路。通州区城铁边的80-90平米的简装房的价格由2、3月份的约8800元/平方米降到了现在的7500元/平方米,降幅达14%。

二手房价格不稳

受周边新楼盘低价或者平开的影响,北京市区周边的二手房普遍出现了价格的回调。北京千万家产市场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二手房价环比去年下半年上涨4.2%,月均涨幅仅为0.7%,京城二手房整体成交均价涨幅趋于平缓。

上海二手房今年的1-6月份呈现起伏上扬,但涨幅趋缓的态势。今年3月份达到上半年达到增长的最高值,环比增长2.07%,其后呈现一个趋缓甚至是下跌的态势。上海六月份二手房市场样本成交均价为18469元/平米,环比下跌0.45个百分点。

而同期深圳的二手房市场则处在艰难的调整期,1-6月份的深圳价格虽然一直处于下浮的状态,但下浮的幅度明显呈趋缓,从1月份的-3.86%到6月份-0.30%的降幅变化可以看出,深圳的中高档二手商品房价格在上半年始终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

租房市场渐渐活跃

新楼盘交易的萎缩,以及二手房交易的趋缓,客观上造成了租房需求的上升,二手房租赁市场活跃,各地的房屋租金开始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扬。由于奥运因素的影响,北京房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从“我爱我家”市场研究中心7月租赁报告看,全市租金均价为2603元/月•套,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20.57%。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房产的租售比开始有所上升,基本维持在1:400左右的水平,但国际警戒水平不到1:200,相较之仍然维持在高位。

楼市成交量萎缩

成交量的下跌,不仅出现在一时一地,而有蔓延之势,据央行在年初的调查报告显示:北京、上海等七大城市居民购房意愿全线下跌。来自中房上海指数办公室最新调查显示今年1-7月,上海累计新建住房成交量1004.4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493.6万平方米,降幅达32.9%。

而国家统计总局北京调查总队8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北京的住宅销售套数将至近两年来最低,仅售出4194套,还不到去年同期的4成。成交量的下跌不仅仅出现在一手房市场,二手房市场似乎也受到一些影响,情况也大致如此。

成交量下跌也传导到中介那里。据记者调查了解,北京某家只从事南城房产交易的中介公司,今年前七个月只交易了一套房产,还是以降价8万的形式完成的。由于上市的房源比去年增加了20%,他们自己也清楚不降价10%以上就卖不出去,但该中介仍在硬抗。

空置面积一路蹿升

成交量的下跌,进一步推高了国内房产的空置面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三月底,我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2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3.8%。其中,空置商品住宅6983万平方米,增长19.7%。

据《钱经》记者观察,北京通州的时尚街区,紧邻梨园城铁,三栋塔楼自2008年1月份开盘,售价12000元/平方,3月份左右降至11500元,但几乎一直无人问津,目前销售率仅约5%。北京朝阳区的位于三环之外的东方美景一期的空置率为25%,可是到了二期却上升到60%。而夜晚漫步于上海金外滩花园,你会有些许的不自在起来,因为偌大的社区零零散散的亮着几盏家灯,置身这样的光影斑驳的水泥怪物中不禁感到阵阵寒意。

“缺钱”又“缺地”

篇12

房屋租赁管理是房地产市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房屋租赁管理机构的建立和机制的健全将直接影响到房地产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各区、县局要重视房屋租赁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建设,尽快建立起由区、县局职能科室、房地产交易中心和房(地)产办事处组成的房屋租赁管理机制,并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和分工。应明确负责房屋租赁管理的职能科室并切实履行房屋租赁管理的行政职能。要强化房地产交易中心的功能,坚持由房地产交易中心负责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发证工作。房(地)产办事处作为实施房屋租赁管理的重要环节,除应负责受理房屋租赁登记外,还应切实承担起辖区范围内的租赁政策宣传,房屋租赁稽查、租赁纠纷和违章租赁行为的查处责任。各区、县局要根据管理职责和房屋租赁的实际情况,尽快配备和充实管理队伍,认真抓好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二、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起相互协调配合的综合管理体系。

房屋租赁管理既是一项重要的房地产市场管理工作,又是一项与企业登记、税务、治安等管理紧密相关的综合管理工作。各区、县局要在理顺内部管理机制的同时,积极与工商、公安、财税、外经贸等部门协调、沟通,建立相互配合的综合管理体系。各区、县局要充分发挥交易中心管理委员会的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建立房屋租赁稽查制度,对工商企业、外来流动人员、外商办事处租赁房屋实施有效管理,不断提高房屋租赁的登记、发证覆盖率。各区、县房屋租赁管理机构在争取有关部门配合的同时,要积极协助工商、公安、财税、外经贸委等部门做好工商企业登记、外业人员管理、治安管理和租赁税收征管等工作。

三、抓紧开展调查,找准切入口,开创房屋租赁管理工作新局面。

我局已把房屋租赁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各区、县。凡未开展房屋租赁市场调查的区、县要抓紧组织力量,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房屋租赁进行全面清理和调查,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和管理方法,并于3月31日前将调查报告送我局交易管理处。要找准切入口,以点带面,尽快打开房屋租赁规范管理工作的新局面。要继续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进一步做好房屋租赁规范管理政策的宣传工作,扩大政策效应,造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使政策深入人心,提高租赁当事人遵守法规的自觉性。

四、制定房屋租赁管理计划,建立管理考核指标,定期检查考评。

房屋租赁管理有别于其他房地产交易管理,面广量大、经营分散、变动迅速,管理难度较大。各区、县局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房屋租赁管理力度。要根据房屋租赁市场的实际情况,抓紧拟订房屋租赁年度工作计划,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定期进行检查、考评。要突出重点,明确年内应达到的出租房屋登记、发证的任务指标,并分解到各房(地)产办事处;对房(地)产办事处管理人员应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变被动的管理方式为主动管理方式,要根据其分片辖区内的房屋类型,按月、季、年明确每个人员的登记户数、面积,按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市局将在此基础上组织抽查。

篇13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课题组”的调研涉及天津、上海、南京、深圳、东莞的多家大型工厂,包括苹果、三星、优衣库、coach、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全球著名品牌的代工厂。有效样本297人,其中电子行业116人,服装行业92人,食品行业102人,深度访谈50余人。调研时间为今年7月下旬至9月初。

“新生代”课题组发现,农民工社保不足额缴纳的情况大量存在。“不足额”里面,企业还按照户籍壁垒,分“三六九等”。

“根据我们的调研,外地农民工只有三险:养老、医疗、工伤保险。本地农民工交五险一金,但不交公积金。本地城市户口的打工者才全交。”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吴琼文倩说。

过半数的被访者认为,企业应对工人没有足额缴纳社保的现状负主要责任;但在就整个五险一金制度运作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而言,59%的被访者认为是政府在起决定性作用。

调研发现,农民工用医保的次数非常少。“这不是因为他们身体好,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敢请假去看病。如果请病假,他们的全勤奖200元就没有了。”吴琼文倩说。

浙江金华永康农民工“小小鱼劳工服务部”对1643名农民工的调查发现,“70后”和“80后”青年占总人数的7成左右。前四名的地区分别是:贵州占33.96%,云南14.39%,江西占12.98%,湖南8.48%。

“所有这些人中,有五险一金的只有一人,不足千分之一。1%~2%有养老保险。40%有工伤保险,35%没有工伤保险,有20%多回答不清楚有没有。”“小小鱼劳工服务部”负责人黄才根说。

“根据我们调研的金华永康五金产业带2009年~2012年用工情况,平均100人中有5个人要断掉手指。而获得赔偿的金额只能达到国家法律规定的50%。比如规定赔1万元,只能拿到5000元。”黄才根说。

同时,工人对社保的“毫不渴望”却出人意料。一名珠三角的工人激动地告诉“新生代”志愿者:“社保等于白交钱。因为工厂逼我交社保,我才不愿意在这儿干了!”

“新生代”调研显示,49.3%的工人表态:“我知道企业没有依法缴足我的社保、公积金,但我不愿意和企业一起补足。”甚至有不少工人提出:“我连现在不足额的社保都不想交。”62.7%的工人表示不愿补缴住房公积金。

这到底是为什么?

吴琼文倩总结了三大原因:其一,工资太低,“月工资2000~3000元,十分之一要交社保。”其二,担心政策变化、领不到现在允诺的金额。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大的制度原因,就是户籍造成的地域障碍,让异地转社保成功率很低。一名来到东莞的农民工诉苦:“我以前在深圳打工,交过三年的社保,来了东莞,那三年就不算我的了,好几千块钱呢!我以后还要回老家,那就亏大了。交了也不知道交到哪里去了。”

而公积金对于很多农民工来说更为遥远,甚至从来没听说过。

志愿者解释政策后,农民工就回答:“从来没有想过要在城市里买房,也不可能买得起。”同时,领取出来租房的手续非常复杂。不少工人租住的房屋本身就是非法建筑,更不可能拿到这部分公积金。

东莞的鞋厂为何有3万人想交社保,为何“新生代”调查的农民工不想交?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教授潘毅认为,背后的原因是农民工的“代际分化”。

不想交社保的是10多岁、20岁的“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而希望交社保的是第一代农民工,到40岁没有任何本钱可以跳槽,到了50岁就撑不起这个劳动强度了。他们在东莞超过了15年,农村土地也流转出去了,没有社保,根本没办法维持在城市的生活。”

户籍改革后,“新的福利分隔”再生

今年国务院推行户籍改革,取消了城乡“二元户口”。这将对农民工的福利待遇有什么改变?

“城乡差别虽没有了,新推行的居住证制度,又导致了一种新的差别对待。”南京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副系主任郑广怀说,“常住人口用的是身份证,流动人口则需要居住证,又是一种新的福利分隔。”

户籍改革中对外来人口提出了“积分入户、积分入学”的政策。但郑广怀介绍,根据一份对广东佛山数百名农民工的调研,“只有0.7%利用了积分入学政策,53%以上的人还是通过捐资入学的”。

城乡户口刚刚取消,农民工还远没有被城市接纳。

“我告诉你们一个数字,你们不要不相信。”杭州蒲公英社区服务中心总干事李磊说,“杭州举报一起没有签劳动合同的事件,企业罚款是多少?50元!”

有的农民工说,交的社保是“白白贡献给国家了”,潘毅认为,这笔钱“其实是城市政府白白吞掉的”。

她算了一笔账:我国现在有2亿多农民工,约1.5亿是外地务工人员。如果平均交月300元社保,每月全国就是300多亿元。

“而同时,城市政府难以从住房、医疗、工伤等方面给予农民工充分的保障,所以我认为农民工的福利在城市之外,社保却捆绑在城市之内,没有合法性和合理性。”

“很多人认为农民工自己不愿意守法、不交社保是愚昧的。”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王洪说,“我认为‘不交社保’恰恰是农民工被动的无奈的抗争,并不是维权意识低下、愚昧的表现。”

王洪提出,这种现象恰恰反映,国家应该支付这部分社保转移支付的成本。“现在资本、劳动力都可以自由流动,为什么劳动福利保障体系不能自由流动?”

实际上,社会福利是上亿农民工的“刚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