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家长学习材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教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现代数学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二、静态知识过程化
教材是大纲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一般的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讲得十分详尽,学生往往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活动的过程,换言之,当教材在没有进入教学过程前,他只是处于知识的储备状态,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具体每部分知识该怎样教,教材上并没有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只有当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又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教学法的再加工以后,教材才能变成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信息。荷尽数学家弗赖登达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
三、学生材料多样化
1.学习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学生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学习材料。
2.学习材料要体现时代性。时代的发展,使得现行教材内容明显暴露出滞后性,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吸收,补充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例如,第十二册《百分数的应用(二)》中利息一节的例题所采用的银行存款的年利率已经不符合现在的金融实际,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可让学生课前向家长或去银行收集储蓄的有关知识,了解几年来国家对利率的调整,了解利息税的有关知识,收集有关利率的数据,课中运用这些数据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与社会交往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所在。
3.学习材料要体现开放性。现行教材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而开放式题材,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并具有可选择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
一、创设有利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环境
学生的创造力比智力受环境的影响更大。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施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就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儿童的心理安全和自由是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
1、努力构建校内外沟通,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极大的影响着儿童的创造力
家庭气氛和管教方式是影响儿童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教育过分严格,过分要求孩子服从,孩子的创造力就差;家庭气氛民主,家长有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情况就好的多。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纪律的规范,学习中过分强调答案的准确的标准,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社会文化的管理体制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民主、宽松、尊重个性的环境将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所以要努力构建校内外联系,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多沟通,同时,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改变语文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共同为儿童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创造的气氛。
2、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小学生创造力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进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创造力呈持续发展趋势,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进行,小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正是有了好心,才体现出对事物探索的热情。
(2)善于大胆幻想。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更多的带有幻想型的特点,同时,小学生创造想象和思维大多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情境激发的,思考问题是表现出一定的主见。
(3)直觉思维和灵感在儿童创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更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首先,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观点。其次,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从事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时,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条措施。在传统教学中,教材乃至教师授课的内容,往往都被学生认为是完全正确的,若自己的想法与之不符,习惯的做法是修正自己以求一致。事实上是被教材或教师授课的教学内容禁锢了思维,因此,教学中随时和学生讲明,教材或教师授课并不总是正确和完善的,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活跃思维、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而且也是对发散性思维的一种促进,因为提出质疑问难的本身就是摆脱学习材料原有的思想路线,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小学语文第五册的练习4的第三题:改正下面句子中用的不恰当的词语。这是这个单元练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第一句如何修改的基础上,其余4句,我放手以先独立完成再讨论说明原因的方式让学生来完成。学生都积极投入,独立完成。每一句都有争论,此起彼伏,气氛热烈。尤其是第二句“小刚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员。”一个同学说“光荣”错了,因为做了好事才光荣。马上就有人反对,说加入少先队也是光荣的,光荣没有用错,错的是“少先队员”应该把它改成“少先队”,“少先队员”指人,“少先队”指一个集体。所以应该是加入少先队。此时,我马上给予表扬,因为和教参上的答案一样。这时,我问有不同看法吗?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有不同看法,说少先队员可以不改,把“加入”改成“成为”。这样就成了“小刚光荣地成为了少先队员”虽然他原因说的不是很正确,但我依然把他大加赞扬。同时告诉学生要相信自己,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或疑问要大胆的提出来。学起于思,多思考,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如此,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还让学生知道要相信自己,不能人云亦云。
三、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儿童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创造力仅仅是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那么,只有当它与创造性人格相结合时,才能使创造性的发展成为现实。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
(1)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心理学研究发现,好奇心与创造性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仅对儿童,就是对科学家的调查研究也发现,好奇心既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又是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教学中,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能促使他们对语文课拥有浓厚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进行。
篇3
教学上也是如此。例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蝙蝠和雷达》一文的教学,科学家的第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把蝙蝠蒙上眼睛,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以前要考虑制作成PPT,现在直接从网络获取就行。因此,学习并掌握网络知识和操作技能是适应时展的要求。
培养健康上网
基于网络内容的复杂性和两面性,对孩子的态度不应是被动地“管”和“堵”,而应该积极地去“导”和“疏”,从而培养孩子适应网络、驾驭网络的能力。
信息过滤 即信息的接受、识别能力。让孩子知道:对于网上的信息,不能被动的接受,而要主动的选择;知道哪些是有用的信息,哪些是有危害的信息;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孩子的好的网站。结合身边的一些事实,引导孩子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和收获,同时也会被动的受伤害。
信息加工 网络使信息的传播手段在空间和时间上发生了变化,信息来源日益多元化,信息传播周期日益缩短。能否正确处理信息、使知识系统化,是衡量学生能否适应时代、跟随时代的标志,也是孩子能否利用好网络的保证。
自律上网 在网络时代,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是避免网络不良影响、弥补网络行为隐蔽性缺陷的最好办法。在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自律不是一种强制行为,而是充分挖掘孩子自身的积极因素,使各种良好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进而转化为一种受益终生的品质。比如在上网之初,可以和孩子在分析网络特点的基础上,商定应该遵守的上网规定。每天上网一般不超过一小时,不在网上公开或存放自己相关人的秘密信息,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等。
探索进取 网络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快车道。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利用网络资源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比如制作手抄报、对自然的探究等,通过网络资源可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利用网络查询得到相关信息,能增强孩子的探究信心。当然,不能让孩子对电脑的兴趣仅仅局限在浏览网页、聊天和游戏上,而要引导他们将兴趣转移到对技能的钻研上来,如鼓励孩子研究如何让家里的电脑升级、参加网页设计比赛、网上习作PK等,让孩子享受其中的快乐和成就感。
多重服务学生进步
沟通互动 与孩子互动:孩子们喜欢交友聊天,成人就可以化为与孩子年龄相仿的“网友”,在与孩子的网上交流中把自己的观点传送给孩子,从而影响孩子;或在自己的网络空间撰文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见解,使孩子读后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伴随网络出现的迂回艺术的教育方式,与传统的批评教育方法相比,有其独到的教育效果。与家长互动:通过网络多渠道和家长联系,可以及时掌握孩子在家的动向,同时也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家长间互动:通过网络的群体平台,让家长互相沟通,有效掌控孩子间课余的活动范围、群体间的喜好和即将要开展的活动。这些能为我们及时纠偏孩子的不良习惯提供丰富的材料。
作业布置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已开始用微信、微博和QQ等给孩子布置作业。每天的作业内容直接由老师发到群内的公告,家长有疑问可以直接查看。有的老师用自己的网络空间,把对教材知识点的梳理分析、学生常见的错题、在校生活图片、课堂上的表现等汇聚展示,让家长们查看;有的老师建立各自的学习内容题材库,发到网络的家长群中,让家长根据孩子学习的情况,自由寻找题目练习。
篇4
(2)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小学生创造力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进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创造力呈持续发展趋势,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进行,小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正是有了好心,才体现出对事物探索的热情。②善于大胆幻想。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更多的带有幻想型的特点,同时,小学生创造想象和思维大多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情境激发的,思考问题是表现出一定的主见。③直觉思维和灵感在儿童创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更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首先,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观点。
其次,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从事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
再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培养,应该综合起来加以训练。
其四,鼓励首创性,允许学生在自由探索和实践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看法。
从而 ,使学生远离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能够用心读书,用心思考,有所知,有所悟,有所发现。
2. 凭借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其中发散性思维,形象性思维和直觉性思维更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分。如何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1) 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提问。 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最直接的手段。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教师提问的种类不同,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同的。那么课堂中如何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①运用判别性、叙述性、说理性提问。教学中,运用“……是不是?”“……对不对?”让学生作出判断,再让学生说明“……原因何在”“……为什么”“……道理怎样”这样就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研究,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很大作用。这也是常用的提问方式。
②运用发散性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产生多而新的想法。主要运用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那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 那么会怎样?”等,重在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操作,对思维进行求异引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总之,学生调动了已有的生活经验,较合理的发挥了想象,填补了课文的空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了训练,思想感情得到了陶冶。
篇5
1.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环境
学生的创造力比智力受环境的影响更大。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施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就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学生的心理安全和自由是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
1.1努力构建校内外沟通。
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创造力。家庭气氛和管教方式是影响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教育过分严格,过分要求孩子服从,孩子的创造力就差;家庭气氛民主,家长有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情况就好的多。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纪律的规范,学习中过分强调答案的准确的标准,也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社会文化的管理体制也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民主、宽松、尊重个性的环境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要努力构建校内外联系,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多沟通,同时,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改变语文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共同为学生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学生的生活环境充满创造的气氛,使创造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生自然可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一代。
1.2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小学生创造力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进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创造力呈持续发展趋势,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进行,小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正是有了好心,才体现出对事物探索的热情。二是善于大胆幻想。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更多的带有幻想型的特点,同时,小学生创造想象和思维大多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情境激发的,思考问题是表现出一定的主见。三是直觉思维和灵感在学生创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更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2.凭借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其中发散性思维,形象性思维和直觉性思维更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分。如何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2.1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提问。
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最直接的手段。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教师提问的种类不同,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同的。那么课堂中如何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一是运用判别性、叙述性、说理性提问。教学中,运用“……是不是?”“……对不对?”让学生作出判断,再让学生说明“……原因何在”“……为什么”“……道理怎样”这样就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研究,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很大作用。这也是常用的提问方式。二是运用发散性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产生多而新的想法。主要运用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那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 那么会怎样?”等,重在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操作,对思维进行求异引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时,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条措施。在传统教学中,教材乃至教师授课的内容,往往都被学生认为是完全正确的,若自己的想法与之不符,习惯的做法是修正自己以求一致。事实上是被教材或教师授课的教学内容禁锢了思维,因此,教学中随时和学生讲明,教材或教师授课并不总是正确和完善的,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活跃思维、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而且也是对发散性思维的一种促进,因为提出质疑问难的本身就是摆脱学习材料原有的思想路线,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
篇6
【拱墅区】文一校区、拱宸桥校区
杭州学大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11
【拱墅区】湖墅路学习中心
杭州纳思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5048
【拱墅区】湖墅锦绣校区
【招生对象】小学一年级—高三学员
【热门课程】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奥数作文阅读
以上的是各个学校的免费咨询电话,课程费用因年级不同、科目不同收费不同,家长如需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可直接拨打上面400免费电话咨询。
免费预约试听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11
温馨提示:400免费咨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您可以咨询最近校区、价格、师资等情况!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400免费咨询电话了解快!
********************************************
1. 对学习问题保持一种积极的和进取的态度:
2. 迅速地开始学习;
3. 一旦开始学习就要认真地干。要将机械记忆含量大的学习材料分成容易掌握的几个部分,对这些短篇材料以间时的方式进行经常的学习,以求牢固掌握;
4. 带着学习和记忆的意图进行学习;
5. 建立学习的分目标,把这些目标牢记在心。
6. 使学习越有意义越好:
7. 想象新学习的概念、术语的意义;
8. 把新知识同已学过的知识以及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具体做法是:在做新作业之前,迅速地复习前一课并把下一课的主题浏览一遍;
9. 在进行深入和细致的学习之前,对新作业做一次迅速的初步概观;
10. 尽力探索新作业的一般模式、全面结构和重要的规律;
11. 尽力编写所学内容的提纲,并使用提纲;
12. 自行举出关于一般规律和原理的具体丰富的实例;
13. 强调学习的理由和学习的用途(为何目的而学习这些知识)。
14. 当需要复习时,把复习分开几次进行:
15. 一次复习的时间要长一些,以便充分利用“准备动作期”,但也不要太长,避免发生疲劳和厌烦;
16. 紧张学习以后,在转向学习新材料之前给予一段休息的时间;
17. 第一天预习,第二天精习,第三天复习,这种方法大大优于在一天中三者连续并举。
18. 注意获取关于学习进步情况的信息:
篇7
其次是语言文化的抽象性。英语里有形容词、动词、名词、副词等,经常利用前缀、后缀等来改变一个词的语态。比如,curious形容词,变成名词curiousness、副词curiously。这些变化规律比较抽象,经常会迷惑学生。语言学家常以“竹节句法”来比喻英语句子,即英语句子是由断不可缺的各种连接词衔接而成,宛如节节相连的竹子。英语词汇、句型、语法规律的抽象性导致了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英语文化的抽象。
再次是语言环境的制约性。受地域条件的制约,农村的小学生所接触到的都是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教学资源匮乏。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先入为主,跨文化教育变成英语教育的瓶颈。同时还因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单一性,多元文化的思维还不健全,认知结构单一,经常使用中式思维去学英语,这影响了他们对于英语文化的理解和吸收。
农村开展跨文化教育阻碍重重,但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改却要求英语课堂能更多的转向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一方面。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文化意识的渗透正是当今这个全球化的社会所需要的。英语课堂组织跨文化教育迫在眉睫。
那么在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从实际出发创设适宜英语学习的文化氛围呢?
一、情境法――化单调为生动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农村小学虽然缺乏丰富的硬件设备,但是恰到好处的情境一样能让教学变得轻松有趣。老师们可以在课堂或者英语角举行英语歌咏和诗朗诵比赛、表演课本短剧、手工操作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英语文化。
如在学习Easter的时候,为了增加学生对复活节的认识,我准备了一节手工课Make Easter eggs,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该节日的文化内涵。接着让学生模拟复活节的情境。同学们在欢笑中学到有关Easter的文化。
二、对比法――化差异为认同
文化的多元性使我们很难仅仅通过老师讲解就让学生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水平。而对比法则能突出重点,让学生突破难点。
在学习Birthday时,我先请一些同学说说他们平时是怎么过生日的,并归纳出中式生日的模式和特点:吃长寿面和鸡蛋,请亲戚朋友吃饭,吃蛋糕等,收到的礼物要等朋友都走了才能打开。接着放映英国小朋友sally过生日的影片,然后让学生说说她做了什么。这样小朋友们就知道了,英国人过生日,一般要举行birthday party。提前发放birthday card邀请朋友,生日的时候,寿星要带上birthday hat,朋友送的礼物要当面打开并表示感谢。对比中文化差异就能了然于心。
三、视听法――化繁难为浅易
利用多媒体、磁带等媒介来播放视频、录音,从视觉、听觉来全面冲击学生的感官,能加速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对英语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教学Thanksgiving day时,我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学生对感恩节毫无所知。因此上课之前,我首先播放了一个关于The history of the Thanksgiving day and how the American spend this festival的视频,并根据影片设制一些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快速获取一些关于感恩节的背景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听说法――化复杂为简单
中国学生学英语最大的问题在于聋哑英语,即听不懂也不会说。我们应该从小就养成他们勤于开口和锻炼听力的习惯。听、说不可脱节,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受到跨文化教育。
篇8
(一)新课程标准中的英语教学
2011年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立足素质教育的英语教育理念,建构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目标体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这也意味着,教师要转变陈旧的外语教育思想,掌握并不断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在实施英语素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导作用。
英语课程修订版中语言运用的要点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反馈、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其中,学习策略是我们农村中小学教师平时教学中很少运用和讨论的。大部分教师依然使用旧的教学方法,即新课程旧方法。这就使得农村英语教学,尤其是中学英语教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学生就读年级越高,通过英语课程学习而获得的词汇越少,有的学生甚至听不懂英语课或不听英语课。
同时,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差,缺少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学信息闭塞。学生家长英语水平低或者不懂英语,学生无法在课外获得更多的帮助。但是,新课程又迫切地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词汇教学方法。
那么,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农村教师该如何能够把词汇教学融入到新课程新教材当中呢?
本文将图式理论应用到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中,旨在培训高一学生语义图式词汇策略,使其能够构建与目的词相关的语义图,并且在记忆新单词,巩固旧单词两个方面,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词汇测试成绩进行比较。
(二)词汇学习策略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对语言的理解过程, 图式表现为背景知识结构。图式论认为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各种图式) 是以不同的知识结构即图式单元储存于大脑中, 图式单元是呈级层系统分布的。高层次图式单元又含有众多的次单元图式单元, 低层次的图式单元和高层次的图式单元之间又相互联系, 构成各种知识网络并储存于大脑之中, 某一图式或图式单元的激活会引起整个知识网络的反应。新的信息被激活后会被验证, 储存或摒弃, 正是这种新信息和旧知识的不断联系才使一个人的整体知识得以不断充实和丰富。图式主要包括内容图式与形式图式, 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即读者对文章内容范围的有关背景知识。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即读者对文章结构、修辞、语音、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材料的信息通过人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传递给人的大脑, 激活人脑中原先储存的图式, 同时经过搜索、选择、匹配、分析、推理等复杂程序, 作出判断, 将人脑中相关图式通过迁移方式反馈到学习材料上来, 达到最终理解学习材料。相关的图式可以激活词汇单元,且词汇单元又可以构建相关概念图。图式理论中的角色和道具(roles and props)能够突显出词汇学中的同义词,下义词,功能,属性及各种不同类型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Evelyn Hatch & Chery Brown 2001)。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一)研究问题(Objectives)
1.通过语义图式策略的教学,实验班学生能够独立地构建与目的词相关的概念图吗?
2.通过语义图式策略的教学,实验班的学生在记忆新单词方面优于控制班的学生词汇测试成绩吗?
3.通过语义图式策略的教学,实验班的学生在巩固旧单词方面优于控制班的学生词汇测试成绩吗?
(二)研究对象(subjects)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总人数是550名。107名学生将被选择到该实验中。他们将被分为两个班。笔者命名一班是实验班,二班是控制班。一班为54名学生,二班为53名学生。所有的这些学生在来学校前都参加入学考试,并且根据他们的入学成绩分班。这就保证一班学生和二班的学生是等质的,可以看作是等组的两组被试。
实验中需要控制不相关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s)
1.研究老师同时教这两个班。
2.两个班的学生有同样的作业和教学时间。
3.两个班的学生在实验前将进行同样的词汇测试以进一步保证两班学生词汇量的等质。
4.两个班的学生在实验前要进行相同的问卷调查,保证两班在实验前没有进行语义图式词汇策略的培训。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实验前将对两个班进行词汇策略问卷调查。实验后将对实验班进行语义图词汇策略应用情况问卷调查。
2.访谈法
实验后将对实验班同学进行结构性访谈。
3.实验法
实验将采取实验班和控制班两个组进行比较。并且提出假设:
如果实验班在接受语义图词汇策略培训后,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后,词汇测试的成绩与控制班的词汇测试成绩平均数相比有显著差异,则证明接受语义图词汇策略可以提高学生记忆新单词和巩固旧单词的词汇成绩。
4.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读前活动中,教师介绍、讲解语义图式词汇策略,大约2周。
第二步,在读前活动中,培训语义图式词汇策略,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语义图,大约4周。
第三步,在读前活动中,学生合作完成语义图,大约4周。
篇9
1.努力构建校内外沟通。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极大地影响着儿童的创造力。家庭气氛和管教方式是影响儿童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教育过分严格,过分要求孩子服从,孩子的创造力就差;家庭气氛民主,家长有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情况就好得多。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纪律的规范,学习中过分强调答案的准确及标准,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社会文化的管理体制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民主、宽松、尊重个性的环境将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所以要努力构建校内外联系,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多沟通,同时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改变语文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共同为儿童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创造的气氛,使创造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儿童自然会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一代。
2.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小学生创造力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进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创造力呈持续发展趋势,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进行。小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正是有了好奇心,才体现出对事物探索的热情。
(2)善于大胆幻想。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更多地带有幻想型的特点,同时,小学生的创造想象和思维大多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情境激发的,思考问题时会表现出一定的主见。
(3)直觉思维和灵感在儿童创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教师更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二、凭借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其中发散性思维、形象性思维和直觉性思维更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分。如何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1.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提问。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最直接的手段。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教师提问的种类不同,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同的。那么课堂中如何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时,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条措施。在传统教学中,教材乃至教师授课的内容,往往都被学生认为是完全正确的,若自己的想法与之不符,习惯的做法是修正自己以求一致。事实上是被教材或教师授课的教学内容禁锢了思维,因此,教学中应随时和学生讲明,教材或教师授课并不总是正确和完善的,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活跃思维,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而且也是对发散性思维的一种促进,因为质疑问难的本身就是摆脱学习材料原有的思想路线,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学起于思,多思考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如此,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还让学生知道要相信自己,不能人云亦云。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儿童的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创造力仅仅是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那么,只有当它与创造性人格相结合时,才能使创造性的发展成为现实。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
1.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心理学研究发现,好奇心与创造性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好奇心既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又是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教学中,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能促使他们对语文课拥有浓厚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进行。
篇10
80年代初,很多城镇的中小学校门前挂起了家长学校这种以前没有的牌子。之后,这种完全新型的学校在中华大地迅速涌现。在没有官方直接号召下出现这种社会办学热,在我国教育史上很罕见。目前,各种各样的家长学校的办学热有不断升温之势。家庭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意识变得越来越强。但是,当前的家庭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教育研究者作为教育发展的导向标,有责任为办好家长学校做理论上的探讨。因此本文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家长学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略陈浅见,希望对发展我国的家庭教育有所帮助。
二、家长学校的现状及其问题
(一)家长学校的任务
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有:传授家庭教育知识,使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目前的新课改进一步扩展了家长学校的任务,使家长学校成了向家长宣传新课改理念的重要途径。
(二)家长学校的办学模式
纵观全国多所家长学校,形式多样。实际情况,将家长学校分为三种类型。
类型一,定期制度化的班。也就是针对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使其了解学校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的具体要求,并使家长学会应如何配合学校做工作。
类型二,结合每学期的中心工作办班。为使家长明确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学校开办了“创造精神培养班”和“学生素质研究班”。
类型三,各种类型的家长学习班。对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的开设不同的学习班,力求使家长在短期内就能大幅提高对正确教育子女的认识和理解。
(三)家长学校的管理体制
家长学校运行机制尚不健全。据有关资料表明,湖南、湖北及四川等省的一些中小学都设有家长学校。但实际上,多数家长学校是为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只挂了一块牌子而已。这些学校没有固定的专业师资和相关的教材、教学资料,更没有规范的教学。有34%的家长学校从来就没有开过课。有19%的家长学校名义上上了课,但实际上只是召开家长会,公布一下学生的成绩和在校表现,或者安排相关的琐事。还有47%的家长学校虽然给家长们开过课,但每学期仅有一两次。因此,从整体上分析,家长学校半数以上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这也进一步说明目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讨家长学校的有效管理体制机制极为迫切。
(四)家长学校受众自身因素
家长文化教育素质参差不齐。很多的城市家长为双职工,平时根本没有时间与孩子相处,即便是有时间也多在周末。他们的子女绝大部分是由祖父母照看。这些老年人去家长学校由于学习能力退化往往无法很好的学习相关的教育孩子的知识。甚至有部分老年人因为健康原因,无法参与家长学校的教学活动。所以尽管城市家长们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但家长们的知识大多局限在他们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在如何理解孩子、怎么有效地和孩子沟通、如何教育孩子等方面往往知之甚少。与此相对应的家长学校入学情况却不容乐观。据抽样调查, 城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入学率仅 20%左右, 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入学率 5%以下。而家长学校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教学管理及相关的课程所以这也就进一步增加了其工作有效展开的难度。
三、家长学校未来发展趋势初探
(一)家长学校的发展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的融合
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家长学校,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家长学校该怎么办,急需探索与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实践者因地制宜灵活办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普及科学的教育知识,优化家长学校师资培训,优化教材,学校定期为每个家长订购相关的学习材料,供家长自学。
(二)家长学校平台搭建的网络化趋势
当前,网上家长学校已成为家庭教育服务新阵地,它对于实现优质家庭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家长自身的学习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确认识网上家长学校的办学现状,深入思考其办学方向,有助于提高家庭教育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面对这一趋势,首先,应把握机遇,加强建设互联互通的网上家庭教育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其次,要实施品牌战略,这是针对网校所提供的服务产品而言的。最后,推出的家庭教育服务及其产品必须走精品之路。这一点目前江苏省做得最具特色,既营造出了家庭教育的文化氛围,又塑造了网校的品牌形象。
四、小结
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教育现行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国人的内心,因此探讨家庭教育,确保教育的质量迫在眉睫。家长学校作为这一活动的主要阵地,我们必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推进对家长学校的认识和发展,为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谭虎. 对家长学校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1997(4):36.
[2]赵霞.小学家长学校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9.
篇11
二、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现状
农村小学的生源主要来自于附近的一些行政村,与城里小孩相比会有一定的差别,因而农村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调查,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1.农村孩子比较胆小,羞于说英语。农村小学的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并且易落于机械的条文背诵的俗套,因而羞于说英语也不太敢说英语。
2.由于底子薄,农村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备条件有限,又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特别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单一。因此,英语的教学质量提高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多数学生在经过小学6年的英语学习以后,他们学到的英语仍只能算是“聋哑”英语。
3.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教师较流利的口语,但学生每周一般只能接触三到四次,每次仅40分钟,并且有些学生甚至在英语教师上课说英语时,起哄或吵闹,这又影响了其他学生英语的习得。课后也是以完成书面作业为主,英语配套磁带也难以得到有利的使用,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4.家庭教育与环境的负面影响。家长们或许都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英语是在学校里的事,由于收入等问题也舍不得在这方面作太大投资,更何况一年级的孩子才六七岁,他们在学汉语拼音时还有很大的困难,再来个英语,不是要分不清楚了吗?因此,当孩子满怀喜悦地向父母讲述对学习英语的好奇时,在取得进步向父母邀功时,父母缺少鼓励,没有从正面积极地进行引导教育,而是心怀疑问:“这么小的孩子,能学好吗?”而有的家长则是虽然也能认识到从小学开始学英语的重要性,但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也无法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诸多的不利条件下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外语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兴趣渗透到学习中才是最主要的。
三、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
1.情景创设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1)人的语言来自于现实生活,脱离了生活,就学不会语言。因此,要让学生觉得故事仿佛就发生在身边,在生活情景中学会学习。如我在教Farm Animals这一单元的Let’s talk课时,课前先让学生回家仔细观察并模仿家中动物的叫声,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表演才能,再让其他同学参与到这个Guessing game当中,猜出What animal is it?学生个个情绪高涨。
(2)教唱英语歌曲,学讲英语小笑话、小故事,还有演话剧、童谣、小诗、绕口令、猜谜,等等,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不少小学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英语小笑话和英语小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讲,如有听不懂的老师可作适当翻译,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手段应形式多样,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与良好的语言环境
(1)用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时要以自己的态度来激活课堂气氛,用轻松活泼的气氛影响学生的情绪,因为学生的情绪会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曾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2)农村小学生往往会因为缺少较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而减少了教学效果。因而学校应尽量地为他们创设一种英语习得氛围。如我校在非英语课时,教师上课时使用的一些简单的Classroom language也均使用英语,并鼓励学生在校园内用简单英语互相问候。
3.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1)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及点滴进步都予以肯定,可采用多种表扬和奖励的方式。如我在上课时,给认真听讲的学生的书上画上五角星,或在其额头上贴上彩色五角星,并将每节课时英语学得好一点的学生指命为当天的小老师,并加两颗红五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在平常教学时,让他们用所学知识分组比赛,并由教师或其他同学给予评分,这也能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听讲。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各种有效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参考文献
[1]王蔷.小学英语课程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2]刘道义.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与小学英语课面临的挑战
篇12
那么,到底什么是兴趣呢?兴趣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注意、参与及认识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是推动人们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学习中,关注和重视孩子音乐兴趣的培养,发展孩子的音乐兴趣与爱好,既是孩子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也是孩子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也就成了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所关心的核心话题。
一、要让学生体验“乐(音乐)”即是“乐(快乐)”
中国有句古训叫作“学海无涯苦作舟”。“苦学”的传统观念,至今还影响着许多人。然而,从现代教育理念来看,光是吃苦并不能有效解决学习问题,时间加汗水的传统方式已逐渐被优化学习、有效学习所替代。而对于以美育为特征,具有审美愉悦性的音乐学科来说,枯燥的、机械的苦学方式更是极不可取的,因为这是泯灭学生音乐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喜爱音乐,是因为音乐能给他们带来快乐,所谓“乐(音乐)”即是“乐(快乐)”。如果音乐课让他们感到比数理化等科学学科还要枯燥,还要艰难,那么学生厌烦音乐课则是必然的,更谈不上对音乐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只有努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音乐的乐趣,音乐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才能长久地留在学生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毫无疑问,正确的音乐教学方式只有―个:那就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快乐。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采用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教材,运用灵活多样、益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创设优美宜人、富于感染力的音乐教学环境,以及使用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方式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二、 要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
音乐与人生关系密切,音乐与人的生存、成长、发展紧密相连。爱乐是人的天性,对音乐的需要,是人类的共性。“天资高的人需要它,是把它当作一种崇高的和令人满足的自我表现的渠道,精神健康的来源;天资较差的人需要它,是把它当作丰富人生和使人变得更有美德的一种媒介。”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爱乐天性和习乐潜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人的音乐兴趣与音乐爱好,并使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质,成为生活内容的一种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学生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对于音乐学习,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方式和理解。如果用成人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音乐学习,以教师的经验来代替学生的理解,这只会使音乐教学陷入理性的泥潭。
三、要爱护学生的音乐好奇心
篇13
1 激发兴趣,倾注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起老师就要把握良机,渲染课堂氛围,引发彝族小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使课堂像块巨大的磁场牢吸引每个学生,使他们有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人教版教材图文并茂,课文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贴近生活,编排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喜欢读。这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上好资源。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好教材,紧紧把握教材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内心感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我播放歌曲《小星星》,带动学生边唱边表演,在歌唱表演中身心愉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引导学生美美地读,培养学生语感。教材中的儿歌小诗更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言表达的法宝,教师可以边读边表演,在表演中划分出儿歌的节奏,学生在欢乐中语言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2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学习汉语的信心
由于彝族学生从小在母语中成长,刚学汉语时难免会出错,甚至闹笑话。有的学生一旦遭到同学嘲笑就永远不开口讲汉语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每个学生的心理教育。
2.1 创建一个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 降低他们在讲话中的过度焦虑。教师应利用课间十分钟用汉语与学生进行沟通,沟通难时可以用实物帮忙或让普通话说得较好的孩子当翻译,让汉语表达强的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说普通话的孩子,一句一句地教他们;课前5分钟交给学生,让他们和教师用普通话聊天、交流,讲前一天发生的一件小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在他们说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并让他们在交流中找出我的错误,达到互动互补的效果;课堂上鼓励学生多发言,力求说一句完整的话;周末及时对汉语表达进步快的学生和“小老师”发奖鼓励。
2.2 缺乏语境是阻碍学生口头表达中的关键。 应该说,在母语的影响和缺乏语境的条件下提高彝族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很难的。应用语言学家弗顿斯认为:语境是人们生活中的经验,不是一般的零碎的经验,而是完整的生活经历,或者说人们的生活模式,任何语言都不能与使用语言的人的完整生活经历分割开来。 这就是说,我们在语言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一般的语言规则,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的交际规则。我常常发现,彝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提高得慢,与他所处的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只有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彝族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才能迅速提高。
(1)定期让学生用所学的汉语知识和教师进行口头会话;学生相互进行汉语口头会话;用课文设置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口头会话训练。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限制用彝语授课;要求学生必须用汉语提问,回答问题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都必须用普通话。
(3)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配合,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汉语语言环境,家长和孩子多使用汉语表达,有条件的把孩子带到汉族家庭玩耍,学习。
3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语感
(1)通过训练学生用汉语思维的习惯来培养语感,在教学中,坚持使用汉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汉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学中遇到有些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越解释越糊涂。在这种情况下, 我经常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实物演示来解释,达到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汉语思维的习惯。
(2)在拼音教学中,矫正容易混淆的语音。长期的彝腔使彝族小学生说普通话时语音常常含混模糊。如“沙发”说成“山发”,“老鹰”说成“老衣”“上街” 说成“上机”等。拼音教学必须让学生看教师口型,先听几遍,再读,如果读不好,教师还要配以手势加以纠正。同时,注意收集整理容易发错的音,利用晨读教学生多读,多用。
(3)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组词比赛,用组的词来说话,让每位学生都用自己喜欢的词来说一句话,这样以来,学生都争先恐后的抢着说,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让学生乐中学。
(4)利用“连词成句”“看图写话”指导学生正确表达,有效矫正汉语与彝语在语法上出现谓语和宾语倒置的现象。我先设计简单的含主语、谓语、宾语的词组句,再逐渐加入定语、状语、补语的词组句,彝族小学生在训练中逐步学会汉语的正确表达。看图写话教学我会先让学生观察图画,然后指导学生按照“图上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模式说话,长期训练后彝族小学生就会改正彝族惯有的“倒装句”的现象。
(5)注重“纠正”。彝族学生在阅读中常常夹带一些 “彝腔”,使得彝族学生的发音不够标准。教学中,教师更要坚持有错必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彝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4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促进语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