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学习计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气学习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电气学习计划

篇1

二、纳新

等10届新生来到我校注册并接受军训后,我系学生会将举行纳新活动,为我系学生会补充新鲜血液。我们将制定一套详细而完善的纳新方案,为我系学生会招纳德才兼备、有培养前途的人才锻炼其才能,为我系贡献力量。

三、各部门工作计划

(一)秘书部

1、学生会各成员通讯录的重新制作。由于部分人员的联系方式有所改变,因此有必要制作一份新的通讯录;

2 、制定学生会章程和新的值班表;

3 、制作聘书,应聘xx级新学生会成员;

4 、确定各部门例会时间;

5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道德修养,使我们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

(二)纪检部

1、不断加强对学生会干部的纪检监察与检查工作,保证一切工作的正常进行;

2、在迎新工作中,与学生会、团总支的各个部门合作,认真搞好xx级新生的迎新工作,并借此机会提升学生会与团总支的团结,更好的进行团学建设,并圆满完成系部布置的迎新工作;

3、关于各类活动的成员监督工作;

4、配合系部搞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三)保卫部

1、继续实行例会制和安全及财产清报制进,对发生的安全事故及隐患都必须进行调查和记载;

2、加强与女工部的合作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将安全只是工作贯穿整个学期;

3、我系学生会保卫部与我系学生科商议一同针对我系学生晚就寝、晚归等现象进行检查。上报方案、制作专门的登记表格,对晚归的学生姓名、班级、晚归时间及时进行登记;

4、对于班级寝室被盗现象及打架斗殴时间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管理;

5、配合学生会迎新工作,负责新生进校的安全只是宣传及整个迎新过程中的安全工作。

(四)劳动部

1、保留上学期工作安排,每周对普寝早查,每周二对教室及学生宿舍进行卫生大检查;

2、配合学院领导共同将“星级寝室”的评选活动落实到底,相应的还有“示范床铺”的评选;

3、让新生尽快适应我系的日常管理。卫生方面从寝室到教室、从每天的早查到晚查,我们都不会落下,也一定会让新生尽快适应。

篇2

1 火力发电厂凝汽器化学清洗技术

1.1 在线化学清洗技术

在线化学清洗技术也被称为不停车清洗技术,其是指利用科学的化学配方以及先进的清洗技术,在设备正常运作的情况下,清除凝汽器管道内各种污垢,例如水垢、油垢、氧化铁、混合垢物等物质,且具有高效、安全性高的优点[2]。该技术多选取市面中常见的复合清洗剂作为原材料,同时也可使用磷酸、氨基硫酸等化学剂。该技术在生产中应用范围较广,主要是由于该技术对设备的正常运作无影响。但是由于凝汽器中的循环水量较多,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清洁剂浓度,凝汽器结垢厚度不能过高,不然会消耗大量的清洁剂以及清洗时间,可能对循环水排污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该技术应用过程中多加入通胶球,从而提升清洁效果。

1.2 静态化学清洗技术

静态化学清洗技术是指使用化学药剂浸泡凝汽器,从而有效清除凝汽器中的污垢[3]。该方法所使用的清洁剂基本与在线化学清洗技术相同,可选择市面中常见的复合清洗剂或磷酸、氨基硫酸等化学剂,静态化学清洗技术在实际应用前,需要进行小型试验确定清洗时间以及清洗剂浓度等方面的参数[4]。该技术也是火力发电厂生产现场中常应用的一种方法,具有经济效益高的优势,能够节省清洗系统、清洗泵等物品的购入费用,同时具有较好的除垢效果,但是该方法清洁后需要使用水及通胶球的冲洗,避免清洗过程中沉积在凝汽器表面的污垢。该方法应用过程中需要重视排气。为了预防污垢在凝汽器表面的沉积,可以将压缩空气输往凝汽器底部,并对清洗液进行搅拌,从而保证结垢与清洗剂的接触。

1.3 动态化学清洗技术

动态化学清洗技术是指循环清洗,首先需要通过小型试验确定清洗时间、清洗剂等方面参数,构建临时清洗系统,药剂选择同在线化学清洗技术及静态化学清洗技术,通过多回路的临时清洗系统清除凝汽器结垢[5]。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机组养护及维修期间,清洁成本高昂,但对于复杂垢及结垢量大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由于该方法的清洁效果显著,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率较高。动态化学清洗技术需要选择化学毒性小、对设备腐蚀性弱且易于处理的清洗液。有文献指出,在生物黏泥、硅酸盐与碳酸盐等混合污垢的清洗中,应用3%氨基硫酸+0.4%聚乙二醇清洗8小时,再使用0.3%N-505清洁剂清洗10小时,除垢率高达95%,腐蚀速度仅为0.25g/(m2・h),符合《火力发电厂凝汽器化学清洗剂成膜导则》中的相关标准。

2 铜管化学清洗技术

2.1 碱洗

该方法主要利用碱性清洁剂进行清洗,具有较好的清洁效果,清洁液配方为:0.5~2%NaOH、1.5~2%Na3PO4以及1.5~2%Na2CO3,再加入适量乳化剂即可。温度以20~59℃为适宜温度,流速为0.1~0.5m/s,清洗时间为4~8小时,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不锈钢管的化学清洗中。

2.2 氨基磺酸洗

该方法应用的清洁液配方为:3~10%NH2SO3H加上0.2~0.8%缓蚀剂,再加入适量消泡剂即可。流速在0.1~0.25m/s范围内为最佳,温度以50~59℃为适宜温度,持续清洗4~8小时,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不锈钢管。

2.3 盐酸洗

盐酸洗应用的清洁剂配方为:1~6%氯化氢加上0.2~0.8%缓蚀剂,再加入适量消泡剂和还原剂,常温清洗,流速为0.1~0.25m/s,清洗时间为4~8小时。

3 不锈钢管清洗技术

不锈钢管清洗难度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微生物影响,主要是由于不锈钢抗生物污染力较低。(2)易出现孔蚀。当水中氯化物水平过高、pH降低、锰化合物沉积或溶解氧含量较低时,容易受到腐蚀的影响。(3)无法使用盐酸清洗。(4)清洁剂使用条件苛刻。

3.1 选择合适的清洁剂

之前提到的碱洗、氨基磺酸清洗方法都能应用于不锈钢管清洗,此外,还可以采用市面中专门用于不锈钢管的清洗剂。

3.2 控制水质

循环水可采用高效杀生剂和除垢剂,以降低循环水中的微生物含量,有效降低结垢速度。将城市水作为冷凝剂使用时,需要重视水质控制。由于不锈钢对微生物污染的敏感度较高,若没有做好处理措施,可能对设备运行造成较严重的影响。

3.3 加入缓蚀剂预防腐蚀

由于不锈钢容易受到各种水体中的Cl-腐蚀,因此,需要使用吸附型缓蚀剂覆盖受到应力腐蚀开裂的部位。吸附型缓蚀剂能够通过吸附作用形成一种吸附膜,缓解水体中的Cl-对不锈钢造成的腐蚀。

4 结束语

凝汽器管残留污垢,再加上不锈钢管本身传热系数低于铜管,对发电厂生产成本造成加大的影响,可导致机组发电力降低、热效率减少,增加燃料成本,影响发电厂的经济利润,严重可能导致凝汽器管腐蚀泄漏,凝汽器管损耗速度提升,对机组发电量造成一定影响,容易造成发电厂较大的经济损失;且凝汽器管泄漏容易造成水、汽污染,导致锅炉爆管风险增加,容易出现意外事故。因此,确保凝汽器管的清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勋.凝汽器水侧污垢清洗技术浅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3(10):362-363.

[2]唐黎.凝汽器在线清洗技术在发电厂中的应用[J].冶金动力,2012,23(2):48-51.

[3]刘昌君.胶球清洗技术在凝汽器上的应用[J].数字化用户,2013,12(24):35-36.

篇3

关键词 :电化教育;教育模式;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234-02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对于教育教学的需求.在现代教育课堂上,脱离新科技的教学方式渐渐的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诉求,因而电化教学顺应时势的出现就是教育系统自身的一种自我完善.电化教学能够更好的从视觉和听觉给学生更佳的教学效果,使的课堂的展示效果得到提升,因而其本身对现代教育教学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是日常教学中由于电化教学模式还不够完善,致使高校电化教学效果并不是很佳,再加上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导致高校电化教学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探讨合理有效的电化教学方法,对于提高高校电化教学水平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 高校在电化教学中的实际状况

1.1 电化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与传统教学的融合

现如今大多数教师在进行电化教学时忽略了一个问题,简单的认为电化教学就是不断的运用多媒体等课件进行课堂展示,缺少了课堂中实际的讲解过程.同时也在教学中减少了肢体上的表述过程,从而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学都是坐在椅子上不断的进行幻灯片的切换,少去了在讲台的表述过程.电化教学不代表就能忽略传统教学,可是由于教师认识的不足,导致了电化教学中出现了脱节现象.同时教师在电化教学方法选择上也过于单一,除了幻灯片的切换很少拥有新型的教学方式,直接导致了教学中缺乏完整的教学模式.电化教学方法单一性是电化教学的一个大问题,缺乏于传统教学的融合直接导致了电化教学出现脱节,从而影响电化教学效果.

1.2 教师制作课件能力不足,课件内容单调乏味

电化教学对于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有着相当高的要求,由于以往传统教育方式的长期运行,导致大多数教师缺乏电化教学经验.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化教育已经离不开高校教学课堂,教师们匮乏的课件制作能力已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因而教师简单的采用电化教学技术,而没有深层次的掌握电化教学的内涵,只是单纯的将以往板书上面的知识转移到电化教学课件上,这种种行为其实是电化教学的一种错误解读.再者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内容单调、情景乏味,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电化教学中教师课件制作能力不足对于整个电化教学的完整性来说是相当严重的.

1.3 电化教学信息量大,学生接受能力有限

课堂教学一定不能忽略掉的就是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可以说学生的接受能力影响着教学质量.在电化教学中由于幻灯片切换迅速快,课堂信息量通常十分繁杂,导致学生往往抓不住电化教学的重点,再加上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导致了电化教学的现状不容称赞.电化教学影响了学生实际接受能力,那么电化教学的实际教学价值就受到了影响.同时电化教学中还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日常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问听懂了没有,学生回答听懂了,可是并没有真实掌握课堂知识.而在这种欺骗过程中教师就忽略掉了某些知识的讲述,从而导致实际的教学状况得不到预期效果,大大影响了电化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

1.4 课件展示过多,课堂互动过少

传统课堂教学中互动环节是不可或缺的,课堂互动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可是现如今由于电化教学的应用,导致课堂的互动在逐渐被忽略.就电化教学而言,互动对于电化教学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可是由于教师对于电化教学本质的领悟过去浅显,同时加上电化教学经验的不足,导致大多数教师在运用电化教学时忽略了课堂的互动环节.日常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底下学生睡成一大片.过少的课堂互动其实是在弱化电化教学,直接导致了电化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得不到满足.

1.5 教学环境不足,实际教学状况不佳

教学环境对于教学状况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电化教学由于要进行多媒体的展示,因而导致教室常常营造出一个比较暗淡的室内环境.日常教学中学生长时间的盯着屏幕会出现视觉疲劳,往往就容易造成学生睡倒一大片,认真听课的学生也会由于其他学生的影响产生疲劳心理,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下滑.在这电化教学中,教学环境也会受到外界的干预,例如时常发生的机器设备的故障会导致教学突然中断,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由此可见电化教学中教学环境的不足导致了在进行电化教学时的实际教学效果达不到,因而解决教学环境也是一个完善电化教学的重点方向.

2 提高高校电化教学水平的策略

2.1 完善电化教学方法,做好与传统教学的融合

教育教学中只有完善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课堂教育的诉求,因而要想提高高校电化教学水平就首先要完善电化教学方法.电化教学并不是要退化传统教学方式,而是不断的去完善教学方式,通过两者的合理有效统一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例如在进行电化教学时,教师的个人魅力的展示也是十分重要的,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电化教学模式下进行学习时,往往会出现审美疲劳,而恰当的运用风俗的语言进行表述,以及肢体语言的合理的展示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将教学的重点凸显出来.此外也杜绝了一些同学由于视觉疲劳所造成的注意力消退,使实际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2.2 组织电化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电化教学水平

电化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时间不长,从而导致一些年龄大的教师对于电化教学的实际掌握能力还显得不足.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进行电化教学中常常出现能力不足,经验不够的现象.电化教学要想更好的运用到高校教学中就需要加强对于教师电化教学的技能培养,将电化教学的经验以及完整的方法方式传授给教师,从而让他们在进行电化教学时能够更好的运用自身能力进行完整的日常教学.学校应该经常组织一些电化教学技能培训的讲座之类的活动,这样的技能培养对于提高教师的电化教学水平还是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在日常教师的技能培养上相关教育部门还需要狠下功夫,只有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电化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保证.

2.3 简化电化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课堂理解能力

学生抓不住重点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抓不住重点就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因而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合理的简化电话教学的信息量,教学中合理的凸出重点知识,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更好的把握课堂重点,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课堂接受效果,满足教学需求.同时学生课堂的理解能力对于电化教学也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学生只有懂了、明白了、理解了教育的价值才能够得到体现.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际理解与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评估教学实际状况,从而合理的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让电化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得到体现.简化电化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课堂理解力对于提高电化教学效果是相当重要的,所以相关教育部门和高校就应该重视电化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满足教学要求.

2.4 强化电化教学互动环节,树立学生主体教学地位

电化教学不是要忽略课堂互动,反而要更加完善课堂互动.以往由于设备的不完善和教学方法的不完善,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显得不足,从而导致有些互动过程难以进行,学生实际收获也不大.而运用电化教学进行互动,能够更好的提高互动的实际效果.由于在电化教学中可以运用视频和图片对知识点进行阐述,也能够对于拓展知识进行有效的展示,这起到了一个相当好的示范与参考作用.日常教学中学生只要更好的进行互动展示,才能够理解知识的深层次内涵.在进行互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进行互动时才能够让应该更多的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从而阐述出他们的看法和理解,让教学的实际状况得到一个很好的改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2.5 调节电化教学教学环境,保障电化教学顺利实施

环境对于教学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那么如何营造出一个适应教学的教学环境对于电化教学也显得相当重要.在教学中有效的解决问题是对于教学是相当重要的,电化教学同样要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突发问题.例如应对教学中光线昏暗的环境因素,那么就要求教师不能一直不断的进行幻灯片切换.适当的时候在进行阐述的时候及时打开灯,给学生突然惊醒,同时通过个人的讲述弥补幻灯片展示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为了应对电化教学中设备常常出现的故障问题,那么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日常中定期做好设备的保养和检修保障正常教学.同时在设备出现问题时也要有专人进行及时抢修,从而让整个电化教学过程保证顺畅进行,满足电化教学的课堂要求.

3 结语

总之电化教学已经脱离不开现代教育体系了,那么高校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更好的进行电化教学,成为高校的实际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评判指标.电化教学的主体依然是学生,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更多的进行课堂互动,以及采取多重方式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理解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将电化教学融入到高校教育体系中,从而完善高校教育模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就需要学校不断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从而让电化教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有效的促进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珊.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其启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03).

〔2〕郑锡宁,赵勇宝,陈钊,张彤,张迎春.关于高校多媒体教学影响因素的建模与分析[J].应用心理学,2012(01).

篇4

主办单位:天津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天津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8930

国内刊号:12-1251/TM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9

期刊收录:

SA 科学文摘(英)(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5

1.2机械结构设计

系统的机械结构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存储仓:用于存储传感器;回收仓,用于回收传感器;推动机构:用于推动传感器由储存仓移动到工作位置以及由工作位置移动到回收仓,其主要由电磁阀构成;引液器:将被测溶液滴加到传感器上,引液器包括外壳、引液软管和流量调节旋钮,引液软管和流量调节旋钮位于外壳内,流量调节旋钮安装于引液软管上;锁紧机构:用于固定处于检测位置的电化学传感器,锁紧机构包括由铁芯和线圈组成的电磁铁、衔铁和弹簧,衔铁的一端设有触头,弹簧的一端与衔铁连接,另一端与箱体的底部连接。

1.3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工作时,推动机构将位于储存仓底部的第一个传感器推入检测位置(传感器的工位),锁紧机构随即将传感器固定,这时将被检测液体通过引液器施加到传感器的敏感表面,检测与信号处理单元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并对其处理,当信号处理单元检测到处于检测位置的传感器被钝化时,则松开锁紧装置,并通过推送机构自动将储存仓内第二个未使用的传感器推送至检测位置并锁紧,同时将已钝化的电化学传感器推至回收口而落入回收仓内。如此即可持续、不间断进行检测,同时系统将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储存,并通过无线网络进行远距离传输。

1.4控制电路设计

控制电路主要用于控制电磁铁和推动机构电磁阀的动作、传感器的传送与回收、传感器信号的采集等。推动机构的驱动电路主要以L9352B专用驱动芯片为核心进行设计,该芯片能够检测电磁铁的工作状态,采用PWM控制方式控制电磁铁的开断,从而实现电磁铁的衔铁移动以及电磁阀的开断。

篇6

化学和实验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化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在化学中则表现为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使得实验成为高中化学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高考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实验试题也成为高考中经常出现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2016年我国各省市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教师和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一、2016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特点

如表1所示为2016年各省市高考理综化学实验试题统计报表。

综合2016年各省市高考化学试卷,可得出化学实验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题型和历年差别不大,且分值所占比例较高。纵观2016化学高考试卷可知,实验试题一般都以选题题、填空题为主的形式出现,综合考察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相关知识的掌握。而随着对化学实验重视程度的提高,化学实验试题分值比重也开始增多,有些地区甚至达到了30分,占总分值的将近1/3,较重的分值也体现出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考察知识点多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为主。从考察知识点可以看出,高考化学实验试题侧重于对学生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考察,如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特性、溶液配置、物质制备等,涉及知识面较广,全面综合考察了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

(3)选材多以人们生活情景、实际生产为主,考察了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能力。很多化学实验试题出题过程中都将情景和人们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河南卷22题是对二亚硫酸钠这一还原剂的考察,题目中指出这一还原剂在印刷业中的重要性,使得该题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同时也对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的结合能力进行了考察。

二、2016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启示

根据以上2016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特点可得出以下几点提示,为学生学好化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1)教师应重视教学理念的创新

在化学知识学习中,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抽象的化学知识,使化学知识显得生动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基础知识的印象。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实验应贯穿其中,这就要求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将实验教学融入到化学授课中,培B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动手创新和独立探索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学习中依然以教材为基础

2016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涉及范围较广,立题较为新意,由此可以看出高考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且并没有以传统的“热点”问题为主,考察范围随机性较强。但不管实验试题以何种形式出现,考察何种知识点,都是以教材为主的,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学生和教师应注重教材的学习。

(3)注重化学实验和生活的紧密结合

2016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出题中多以生活场景为主,鉴于此,教师除了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外,还应将化学实验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化学实验和当前的热点话题和问题等结合在一起,使化学真正源于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和生活、环境、技术等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将所学化学知识充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来,以此提高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高考化学实验试题中对化学基本操作的考察较多,很多省市都涉及到这一知识点的考察。这一知识点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实验中。

综上,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教学理念的创新,并立足于教材,提高对化学实验的重视,进而提高学生动手创新能力,为学生牢固掌握各种基础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7

复习要有所依据,是小高考复习教学的最大启示。有了依据就会让复习教学成为有效和高效的。如《说明》是小高考复习的依据,它明确了测试命题指导思想、测试内容和要求、试卷结构、测试方法和时间、典型题示例等内容。由于小高考更多地检测学生化学必修科目的学习状况和基本的化学科学素养,以化学必修科目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为主要考查内容,试卷的难易题目比例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为7∶2∶1,所以复习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重基础,课堂设计和学生练习内容的选择也应充分体现基础性。70%左右均为基础题,也更加说明了无论是对于达C困难的学生还是努力达A的学生而言,基础内容的基础训练都是重点。明确复习的范围主要是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超出这部分知识的内容可以尽量少涉及。

二、复习有所“规范”――规范题型和难度

复习有所规范,这里主要是指复习教学中要规范练习的题型和难度。通过分析2011~2014年的考试真题不难得出,试题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填空、简答、计算等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占分比例约为7∶3。不难看出选择题是练习题设计的重要题型。

《化学与生活》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偶尔在选择题部分也会出现,分值不多。这就引导我们在复习《化学与生活》部分时,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填空题的练习。对于这部分在试卷中的难度大多以基础题出现,因此在练习的难度上多以练习基础题,尽量不进行拓展。

如小高考真题第24题一般为《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内容,分值一般为15分,这个分值对达C难的学生而言也很重要,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好拿分的部分。《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内容也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试卷的第Ⅰ卷,这部分练习特别要以基础知识为重点和中心。

三、复习有所“指向”――练习常考知识点

复习往往要求教师的教学有所指向,要求总结常考知识点做到有的放矢。首先我们对2011~2014年五年的真题试卷的选择题部分(1~23题)进行了分析,不难发现小高考中的常见考点。

表1. 2011―201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必修)试题选择题考点总结

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就是复习的重点内容,在复习教学中的练习应紧扣这些知识点展开。如习题的选择不仅围绕知识点,而且涉及选项也应该和真题中的内容接近,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复习过程中学生的解题水平。

篇8

一、引言

电气自动化兴起与发展,使电气工程进入的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对于新时期工业社会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要点,对发展现状当中的不足予以改进和完善,以推动电气工程快速、平稳、可持续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电气自动化和主导作用。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与电气自动化技术许多具体的科技领域的创新是密不可分的。与此同时,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技术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准确来说,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都是相互影响的决定。近距离接触物理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物理学中,晶体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和制造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客观环境。自从工业革命开始以来,各类科技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在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所以说,在20世纪以后,物理学分支的固体,极大地推动了电气工程和技术进步。所有的一代的高新科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现代科学技术在各种分析方法的进步、设计理念和金融工具的创新等,所有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一个或多或少的作用。

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教学现状

1、涉及领域

在任何一个国家里,经济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力也成为不变的定律,作为现代科技领域中核心科技之一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点对象。技术的变化带来的是生活的变化,例如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媒体的发展,使人们进人了网络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已不再是定义上的范畴,它几乎包含了一切有关电子、光子的行业,航天、化工、汽车、制造、用电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多方面的领域,涉及面十分的广泛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2、国际化

由于网络的出现,使得“地球村”变成现实,信息交流几乎瞬间完成,这使得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国际化成为了可能。目前国内许多厂子的标准并不统一,相同的部件标准不同就导致了材料的浪费,零件之间互换形成了障碍,使得成本大大提升,也阻碍了走向国际化的道路。

三、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中的不足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生产的进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当中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有待于改进和完善。

首先,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水平较低。从现阶段电气工程的发展来看,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的独立性不强,多数情况下都是作为工业领域的其他行业起到辅助的作用,与其他工业生产方式结合应用。而当前电气工程并没有取得优秀的独立性技术成果,在实际的工业生产和企业运营当中,自动化水平还不够突出。电气自动化技术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优化升级迟缓,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独立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性的电气设计,有效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水平。

其次,创新性不足。创新是各行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也是如此。在创新理念的带动下,电气工程才能做到快速、平稳、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往往都是在原有电气设计的基础上,相应的予以改进。或者是直接套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创新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电气自动化水平始终得不到显著的提高。国外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遵循其先进的理念,结合我国工业发展实情,自行进行设计,充分做到创新,进而提升电气自动化水平。

第三,安全性不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除了在工业领域有着重要作用之外,在商业领域也创造了不小的价值。但是商业数据信息的传输安全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企业相互之间的交流存在障碍。可以通过通用网络系统以及数据标准对接,以实现商业数据信息的安全传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加快了信息数据传输效率的同时,安全性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这对于现代企业运营以及工业生产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推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未来的教学发展

1、低成本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更多地完成每一个行业的竞争也很激烈的空间,和企业想激励竞争中占据主动必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针对PC控制器高可靠性和简单的操作和S修,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不同层次的与PC控制方案,试图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的质量,并逐步完善的服务体系的企业是促进企业利润的意思。与工业PC机为主要依据的工业PC将取代现有的IPC成为主要的控制系统、工业控制计算机实现成本低,适合工业控制非常重要。

2、电气自动化系统通用性

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控制系统在一般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也可以使用网络对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小到整个企业,区域面积、网络结构必须能够控制、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数据层层能够实时、准确,良好的沟通技巧。因此,在规划的体系结构、监控的计算机,并能保证从办公室环境,生产控制对整个系统进行数据传输的部件等级范围和沟通。

五、结语

工业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主导着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科技对于工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是最好的证明。作为工业领域的重要产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工业生产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动着社会建设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立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5.

篇9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服从于教学内容,要着眼于人才培养。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应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的课程在教室上课比较适宜。而对于一些应用性、综合性的课程,精讲多练、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受到普遍推崇。在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我们合理地调动多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不同功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但教学环境的改善并不等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过分依赖于电子教案,教师的讲课方法单调,反而失去了原有的讲课风采,效果不佳。所以,对每一种教学手段都要扬长避短。不要简单地否定一种教学手段,即使是黑板加粉笔,也有它适用的场合。合理地搭配不同教学手段,可以各取所长,相得益彰。

1.在教学观念上,由“授人以鱼”转到“授人以渔“。即以知识传递、灌输为主转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加强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2.课堂中,“教法”与“学法”相结合。由“重教轻学”转换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间接传授与直接面授相结合。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由班级教学转向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与班级教学相结合,由直接面授转向远距离的间接传授与直接面授相结合。

4.向自主性、合作性及研究性、创新性发展。现代高职教学方法改革是在逐步向以高层次教学方法为主、几个层次的教学方法有机组合的方向发展。

5.重视教学方法整体改革。研究证明,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可能是促使学生投身学习的有效方法。显然,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目标,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策略

1.研究教学对象,因材施教

现在的中职学校学生科学文化水平及素养方面参差不齐,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在高职教学的需要。部分的工科学生对理论性的知识比较厌学,而对实践环节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们针对这样的特点对教学大纲进行重新整合,使得我们的教学既迎合了学生的口味,也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2.明确目的,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学习之初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消除厌学畏难的心理。理论联系实际,在讲到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时候,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工地的升降机,生活中的电梯,企业生产流水线的控制电路等。让学生明白学之有用的道理,而不是单纯的讲抽象的原理。这样学生就会自发的学习,上课也能增强注意力,最终达到教与学的总体效果的共同提高。

3.注重演示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演示教学手段,既有利于将抽象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现象,深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说在讲解《电路基础》叠加定理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利用演示实验教学,让学生从实验数据中得出结论,再和理论推导相比较,增强教学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比较牢固,应用也较灵活。

4.总结归纳,列表比较分析,深入浅出,加强记忆

教学过程中,碰到难点重点,如何让学生学得透记得牢?教师应该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循环渐进的教学手段,来避免学生因难以理解而不能很好掌握一些重点知识。在每一章的结束时,将重要知识点以列表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学生会把整章的知识联系起来,既印象深刻又不会混淆,对重点难点也容易掌握。

5.学习教学艺术,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为充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将重难点突出,还要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以达到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我们教研室的老师参加广东省的“行动导向教学法”送教上门的培训,再经过我们自己的探讨与分享,将引导文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到我们自己的课堂。

6.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篇10

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寻找信息技术知识的契合点,善于对教材进行创新处理,使学习素材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而诱发学生在感情上的参与。

例如,龙芯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WPS文字软件的学习,教材中的素材编排是《绝句》和《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不妨可以对教材中的素材稍作变动,这样来安排教学:首先请学生从语文教材中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完成“输入文字”和“输入标点符号”两课的学习。然后从音乐教材中选取一首学生比较熟悉喜欢的歌曲稍作修改,指导学生学习“文字修改”、“修饰文字”和“美化段落”三课。最后“美化段落”和“插入艺术字和图片”两课的学习素材可以使用学生自己写的作文。这样,整个WPS文字软件的学习素材都是来自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掌握了WPS文字软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

二、从校园生活中寻找契合点

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需要从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寻找信息技术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在真实的信息环境中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并尝试用信息技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例如,《对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我们古里中心小学的德育课题,具体分为“谦虚礼貌”、“勤劳节俭”、“尊师敬长”等八个主题进行教育,每个教育阶段各班都要围绕主题开展一次主题班队活动。在教学龙芯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WPS演示软件时,便可以将当时的德育主题内容融合进来。以“尊师敬长”这一主题为例。第一步,将事先搜集好的有关“尊师敬长”方面的学习目标、名人故事等素材插入幻灯片,并将主题以“插入艺术字”的形式设置。第二步,插入与文字内容相符的图片素材。第三步,给幻灯片设置合适的背景颜色或效果。第四步,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方式和简单的动画效果。这样,在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内容的同时,一个精美的演示文稿也完成了。最后再组织学生评选出一件最佳的作品做为主题班队活动课的课件使用。整个教学过程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融入校园德育主题教育内容,给学生更多的创新空间,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充满生活气息的、思维活跃的平台,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

再如,在学生学习完WPS文字软件的基本操作知识之后,可设计这样一个实践练习题,为下学期竞选班干部做准备,设计一份电子小报,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风采。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了,一个个摩拳擦掌,各显神通。 通过本次实践练习,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校园生活中的功能和应用,并且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

三、从家庭生活中寻找契合点

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需要从学生的家庭生活中寻找信息技术知识的契合点,将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相联系,在巩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了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态度与能力。

例如,龙芯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课的内容是认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课的实践练习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仔细观察:一是家人使用计算机做些什么事情;二是各种单位里的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完成哪些工作;三是自己是如何使用计算机的……这样,学生在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之后,进一步加深了对计算机的了解,感受到了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功能和应用,更激发了求知欲,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目标也得以实现。

篇11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875047)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 E-mail: yangxiaodi@njnu.省略; yhxiao@njnu.省略

1 引 言

Symbol`@@

蛋白质生物分子是组成和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因此这类物质的分析检测具有重大意义。生物传感器是简单、快速检测生物分子的重要工具,如免疫检测中的抗体在检测蛋白质的生物传感器中广泛应用。随着体外人工进化程序的出现,提供了能分离识别各种各样目标分子的核酸适体。与抗体相比较,适体具有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分子量小、与目标分子结合空间位阻小、可重复利用和稳定性良好等优点。适体不仅可以与酶、生长因子等较大的蛋白质分子结合,而且也可以与金属离子、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结合,甚至可以与完整的病毒颗粒、细菌和细胞等结合[1~5],在治疗与诊断方面成为与抗体竞争的对手。在适体众多的目标待测物中,蛋白质的研究是一个热点。

石墨烯(RGO)是单层碳原子紧密排列的二维纳米材料,其特殊的二维结构,使其除具有纳米效应外,还具有完美的量子隧道效应、半整数的量子霍尔效应和从不消失的电导率[6]等一系列优异性质;其内部电子运动速率可达光速的1/300[7],修饰于电极表面可有效促进电子转移[8],以上这些性质使RGO成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理想材料。目前RGO可用于检测NO2[9]、多巴胺[10]、葡萄糖[11]、蛋白质[12,13]、细胞色素[14]。以光学为检测信号的RGO适体传感器已有报道[15,16],但将RGO应用于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研究鲜有报道。

本研究将RGO通过一定的方法修饰于电极表面,以高特异性分子识别物质凝血酶适体(TBA)作为探针,凝血酶为目标蛋白,利用高灵敏性的电化学阻抗谱(EIS),建立了检测蛋白质的新方法。将氧化石墨烯(GO)固定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利用还原反应获得RGO修饰电极。进一步通过π -π堆积作用,或利用碳二亚胺反应[17]结合TBA。当TBA与环境中凝血酶结合时会形成四聚体-凝血酶复合物,导致修饰电极表面交流阻抗值发生变化。本研究以氧化还原指示剂[Fe(CN)6/Fe(CN)6]3

Symbolm@@ /4

Symbolm@@ 在电极/电解液界面电子转移电阻(Ret)发生变化作为检测信号,将RGO应用于电化学适体传感器,为蛋白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具有应用价值的分析方法与技术。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CHI660B电化学工作站(上海Chenhua公司); 21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公司); 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Guahua公司);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Varian公司)。

TBA为5′-NH2-GGT TGG TGT GGT TGG-3′,由上海柏业贸易有限公司合成;GO为实验室自行合成;人体α-凝血酶(Sigma公司);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购自Sigma-Aldrich公司;牛血清白蛋白(BSA)和胰蛋白酶(TYP)购自上海瑞鼎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其它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均为二次蒸馏水(18.25 MΩ•cm)。

2.2 实验方法

2.2.1 GO电极的制备 GCE依次用0.3 和0.05 μm的α-A12O3抛光至呈镜面,依次用水和无水乙醇清洗、超声2 min,最后用水冲洗干净,室温下干燥。将2 μL壳聚糖(CS)和GO混合溶液(1∶4,V/V, 0.6 g/L GO)滴涂在GCE表面,室温干燥6 h,得GO电极。

2.2.2 RGO电极的制备 GO修饰电极浸于85%的水合肼中,在恒温60 ℃下加热6 h,停止加热后,继续浸泡18 h,取出电极后依次用水、0.1 mol/L 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冲洗干净,得RGO电极。

2.2.3 TBA在 RGO电极上的固定

将RGO电极于1.5 V电位下活化5 min,然后将其浸于0.5 mL 含有10 mmol/L NHS 和10 mmol/L EDC的0.10 mol/L PBS中16 h,电极室温晾干后,用水多次冲洗,再将电极浸于1.0 mL含有1.0 μmol/L TBA、0.1 mol/L NaCl 和4 mmol/L EDTA的PBS中24 h。取出电极后用水冲洗,以除去电极表面未结合的TBA,得TBA修饰的RGO电极。

2.2.4 电化学检测

将TBA修饰的RGO电极浸入含不同浓度凝血酶的1.0 mL 0.10 mol/L PBS中, 于室温下作用20 min后,用PBS和水先后冲洗电极,以除去未发生反应的凝血酶,然后置于含10 mmol/L [Fe(CN)6/Fe(CN)6]3

Symbolm@@ /4

Symbolm@@ 和0.1 mol/L KCl 的0.10 mol/L PBS电解液中进行EIS检测。

3 结果与讨论

3.1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图参见图1。在处理好的GCE表面自组装一层GO膜,以CS为粘合剂,室温晾干后,得GO电极。将它浸于水合肼中还原,获得RGO电极。再将RGO电极功能化,使RGO的表面形成NHS酯键,通过NHS酯与NH2之间的酰胺反应和RGO与TBA之间的π -π堆积作用结合NH2标记的TBA,得到TBA修饰的RGO电极,最后用EIS中Ret的变化对凝血酶进行定量检测。

图1 石墨烯适体传感器的构建和性能示意图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construction and performance of graphene (RGO)-based aptasensor

3.2 电镜表征

图2为GO电极的透射电镜(TEM)图,电极表面有皱褶的片状结构,能明显观察到双层甚至单层的GO,说明GO被修饰在GCE上。进一步还原GO电极获得RGO电极,对RGO电极进行扫描电镜(SEM)测试,并与文献[18]中的电极SEM图对照,结果基本一致。

3.3 EIS表征

不同修饰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图如图3所示,半圆曲线的半径越大,修饰电极的Ret越大。由图3可见,裸电 Fig.2 TEM of graphene oxide (GO) electrode极的Ret为2826 Ω(图3a);修饰GO后Nyquist图显示为一条直线(图3b),这是由于GO的膜电阻很大,电子的迁移过程受到极大的抑制。

而还原后得到的RGO修饰电极,Ret 为658 Ω(图3c),可解释为还原反应可去除GO的含氧基团[19],如羧基和羟基,使RGO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将TBA修饰到RGO改性电极上后,Ret显著增长到1308 Ω(图3d),有机分子的存在使得电极Ret大幅增加,该现象说明通过这种方法将TBA有效固定到RGO改性电极上。

3.4 红外光谱表征

为进一步验证TBA在RGO电极上的固定,用红外光谱分别对TBA、RGO电极和TBA修饰的RGO电极进行表征。由图4可见,与RGO电极(图4b)相比,TBA修饰的RGO电极(图4c)上出现一些特征吸收峰:3360 cm

Symbolm@@ 1处为TBA中N-H和O-H键的伸缩振动峰,同时在1648和1587 cm

Symbolm@@ 1处的振动为CONH的特征振动。在1289 cm

Symbolm@@ 1处为CH2的剪式弯曲振动。在1199和1128 cm

Symbolm@@ 1处的两个峰为-P=O 特征吸收峰,两个峰强度的增加是由于磷酸盐溶剂中含有PO。967 cm

Symbolm@@ 1处的强振动为COC的伸缩振动。这些吸收峰和TBA固有的吸收峰(图4a)相类似,说明TBA已经被有效固定在RGO修饰电极上。而且,TBA修饰的RGO电极的特征吸收峰较TBA的吸收峰位置向低频方向移动,这是由于TBA与RGO之间的π -π堆积使体系的电子云密度平均化的结果。 图3 不同电极的交流阻抗图

Fig.3 Nyquist plot of Faradic impedance

(a) 裸电极, (b) 氧化石墨烯电极, (c) 石墨烯电极, (d) 适体修饰的石墨烯电极。(a) bare GCE, (b) GO, (c) redaced graphene ocide(RGO) and (d) throbin-binding aptamer (TBA) modified RGO electrodes).

Fig.4 Attenuated tatal reflection (ATR)-FTIR spectra of (a) TBA,(b) RGO electrode and (c) TBA modified RGO electrode

3.5 凝血酶的定量检测

将制备好TBA修饰的RGO电极对不同浓度的凝血酶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5A所示。随着凝血酶浓度的增加,Ret值逐渐增大,这是因为随着凝血酶浓度增大,

电极表面就会有越多的TBA与之结合,导致[Fe(CN)6/Fe(CN)6]3

Symbolm@@ /4

Symbolm@@ 电子传递的空间位阻增大,从而Ret增大,所对应的Ret与凝血酶浓度的关系曲线如图5B所示。电极Ret随凝血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凝血酶浓度增大到一定值时,Ret值达到平台。插图为线性范围内Ret和凝血酶浓度的关系曲线,图5 适体传感器在不同浓度凝血酶中的交流阻抗图(A)及其线性关系图(B)

Fig.5 (A) Nyquist plot of Faradic impedance for RGO-based aptasensor in the presence of (a) 0, (b) 0.5, (c) 1, (d) 5, (e) 10, (f) 50, (g) 100 and (h) 500 fmol/L. α-thrombin in 0.10 mol/L PBS containing 10 mmol/L [Fe(CN)6/Fe(CN)6]3

Symbolm@@ /4

Symbolm@@ and 0.1 mol/L KCl (pH 7.4). (B)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on-transfer resistance (Ret) and thrombin concentration. Inset: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Ret and thrombin concentration其浓度线性范围为0.3~10 fmol/L,回归方程为Ret =3.875C+296.1,线性相关系数R.2=0.9932。检出限为0.26 fmol/L。比文献[16,17]所报道的基于石墨烯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适体传感器或基于碳纳米管的阻抗适体传感器的检出限低。

3.6 传感器的选择性 图6 适体传感器的特异性分析

Fig.6 Specificity analysis of aptasensor tested in (a) blank and in the presence of (b) 25 nmol/L BSA; (c) 25 nmol/L trypsase (TYP); (d) 25 nmol/L BSA, 25 nmol/L TYP and 5 fmol/L thrombin and (e) 25 nmol/L BSA, 25 nmol/L TYP and 50 fmol/L thrombin

为证实所研究的电化学适体传感器对凝血酶蛋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选择了可保护蛋白活性的BSA、与凝血酶同属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的TYP作为对照蛋白进行测定,结果如图6所示。当传感器与BSA,TYP作用后,

Ret基本保持不变;而与含凝血酶的混合溶液作用后,Ret显著增大,并且Ret随着所含凝血酶浓度的增加进一步增大。表明Ret的增长仅取决于溶液中凝血酶浓度的大小而与干扰蛋白质无关,证明此适体传感器对凝血酶的检测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综上所述,基于先进碳材料石墨烯的阻抗型适体传感器具有无须标记、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出限低等优异性能。如果选用其它合适的适体,此传感器有望拓展至其它生物分子的检测。

References

1 Düzgün A, Maroto A, Mairal T, O′Sullivan C, Rius F X. Analyst, 2010, 135(5): 1037~1041

2 Degefa T H, Kwak J. Anal. Chim. Acta, 2008, 613(2): 163~168

3 Rajendran M, Ellington A D. Anal. Bioanal. Chem., 2008, 390(4): 1067~1075

4 Vianini E, Palumbo M, Gatto B. Bioor. Med. Chem., 2001, 9(10): 2543~2548

5 Tang J J, Yu T, Guo L, Xie J W, Shao N S, He Z K. Biosens. Bioelectron., 2007, 22(11): 2456~2463

6 Chen D, Tang L H, Li J H. Chem. Soc. Rev., 2010, 39(8): 3157~3180

7 Kane C L. Nature, 2005, 438: 168~170

8 Zhou M, Zhai Y M, Dong S J. Anal. Chem., 2009, 81(14): 5603~5613

9 Lu G H, Ocola L E, Chen J H. Appl. Phys. Lett., 2009, 94(8): 083111~083113

10 Wang Y, Li Y M, Tang L H, Lu J, Li J H. Electrochem. Commun., 2009, 11(4): 889~892

11 Shan C S, Yang H F, Song J F, Han D X, lvaska A, Niu L. Anal. Chem., 2009, 81(6): 2378~2382

12 Ohno Y, Maehashi K, Yamashiro Y, Matsumoto K. Nano Lett., 2009, 9(9): 3318~3322

13 Wang Y, Li Z H, Wang J, Li J H, Lin Y H. Trends Biotechnol., 2011, 29(5): 205~212

14 Wu J F, Xu M Q, Zhao G C. Electrochem. Commun., 2010, 12(1): 175~177

15 Lu C H, Yang H H, Zhu C L, Chen X, Chen G N. Angew. Chem. Int. Ed., 2009, 48(26): 4785~4787

16 Chang H X, Tang L H, Wang Y, Jiang J H, Li J H. Anal. Chem., 2010, 82(6): 2341~2346

17 Kara P, Escosura-Muiz A de la, Costa M Maltez-da, Guix M, Ozsoz M, Merkoi A. Biosens. Bioelectron., 2010, 26(4): 1715~1718

18 Kang X H, Wang J, Wu H, Liu J, Aksay I A, Lin Y H. Talanta, 2010, 81(3): 754~759

19 Robinson J T, Perkins F K, Snow E S, Wei Z Q, Sheehan P E. Nano Lett., 2008, 8(10): 3137~3140

Aptasensor Based on Graphene 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

WANG Yan-Ping, XIAO Ying-Hong.*, WU Min, LU Tian-Hong, YANG Xiao-Di.*

(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new power batteries,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China)

篇12

鼓励促进大学生创业,尤其是大学生科技创业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大力倡导的解决大学生就业、增加国家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的手段和做法之一。大学生科技创业相对于普通科技创业而言,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有优势也有不足,作者根据接触大学生创业项目和多年来科技创业孵化服务工作经验的积累总结如下。

(1)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具有更高的企业活力和创业激情。

(2)在社会资源网络、创业资金、营销渠道、技术等决定科技创业成败的各相关要素条件中,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往往在技术方面更具特点和优势。

(3)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在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方面明显不足。

(4)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资金比较缺乏。

(5)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原始创业团队人员构成较为单一,需要在后续发展中吸引所缺乏方面的人才进入或原始创业团队中某些成员进行转型。

(6)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尤其是主动营销能力不足。

作者在与大学生创业企业接触并开展服务工作时,考虑到以上特点,为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孵化服务做法,以下结合三家具有典型意义的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具体服务案例,对这些做法进行总结和梳理。

甲公司创业团队成立于2007年,由2人组成,全部为技术开发人员,当时还处于大学在读阶段,主营业务方面为网站设计和软件开发,在教师指引下承接部分学校相关网站开发业务。09年进入作者所在孵化器,即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创业中心)。该公司在成立公司、脱离学校、进入创业中心之初,面对真实的市场竞争和业务开展不利的情况一度失去方向,无法打开局面,并且在面对公司运营、内部管理、财务等具体实务操作时不知从何下手。在此情况下,作者首先通过与甲企业创业者进入深入访谈交流的方式获取该企业实际情况和服务需求,并结合自身经验对其进行咨询辅导;其次各方面通过在组织资源网络搭建、公司运营管理等具实操性的培训时,通知甲公司的创业者,使其通过培训获得相关知识;最后,通过在创业中心内部企业与包括成功企业家、财税、法律等专业人士、大学教师等在内的创业导师之间组织的创业者沙龙交流活动中,在使甲公司创业者在与导师的交流中得到专业辅导的同时,扩展眼界、开拓资源网络。通过以上一系列服务的持续开展,帮助该企业度过了从大学生团队创业到企业创业的不适期,步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乙公司创业团队组建于2008年,成员3人,全部为技术开发人员,成立时创业团队还在大学就读,当时主要以工作室形式为外部企业提供电子方面的技术开发和支持。该公司核心创业者与作者在09年第一次进行接触,但当时尚未有明确的主营产品和方向,当时作者通过分析觉得其成立公司时机尚不成熟,希望其继续以工作室形式尝试开展业务并与之始终保持联系。2011年下半年,该核心创业者来到创业中心,以无线通讯模块为主营产品创业公司正式创业。但该公司在创立的半年时间内,将80%以上精力放到产品开发上,只招聘一名无经验人员进行网络销售,致使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只有10万元,靠以往的项目开发尾款维持经营。2012年初,针对该公司的这种状况,作者通过与该核心创业者进行数次深入的沟通交流,为其梳理了企业经营思路,扭转了其期望单纯靠产品开发的数量增加销售的被动营销方式,促使其通过参加展会等方式,获取客户的真实需求,锁定利润较高的目标市场,采取主动营销的方式,2012年该公司开拓了车联网市场和工业无人值守系统两个行业领域,当年销售收入200万元。

丙公司创业团队组成于2009年,成员2人,A负责技术开发,B以市场营销为主,兼顾技术开发协助工作。当时该团队来到创业中心,提出以激光打标机产品作为主营产品进行创业,激光器光路组装环节需要搭建超净环境,需要大笔资金投入,但目前资金较为紧张,提出减免部分房租并暂缓缴纳房租的要求,创业中心综合考察了该团队和项目,决定给予其减免部分房租、允许其余房租在其取得销售收入并实现利润时分期缓缴,并允许其先以团队形式接受预孵化,待其产品开发成熟后再正式成立公司。通过这些特殊的孵化政策的实施,缓解了该创业团队的资金压力,使其度过了成立之初的艰难时期。在随后的孵化服务后,创业中心又根据其团队技术水平较高、但营销能力和在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时成本优势不大的特点,帮助其调整产品方向,使其从单纯的激光打标机产品逐步将重心放到能体现其优势的激光器的开发和销售上,使其产品销售得到了较大进展。同时,面对其企业增长速度加快儿出现的资金缺口,创业中心积极帮助其申报国家资助项目,得到了40万元的资金支持,进一步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难题,帮助企业加快成长速度。

通过上述的三个企业孵化案例,作者总结出针对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的几点做法。

(1)做好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项目可行性分析工作,在其成立企业正式创业之前,认真评判其技术、产品、团队、资金等各方面条件,并给予其创业项目详细的创业指导,并可采用给予其一定的租金减免和预孵化期等方式尽力减少其创业风险,提高成功率。

(2)孵化器管理人员对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给予重点关注,加强企业访谈的力度和频度,了解其服务需求,并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或组织外部创业导师给予其咨询辅导,并及时帮助其判断公司发展形势、调整公司经营方向。

(3)通过在孵化器内部企业中组织创业者沙龙活动,加强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与已经成立2至3年的在孵企业之间的交流,使其从相对成熟企业身上学习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弥补其实务操作的不足。

(4)通过孵化器的外部资源网络,有意识为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提供更多的外部交流机会,帮助其拓展人脉,增强交流沟通能力。

(5)尽可能的收集各渠道的政府资助项目信息,并帮助、指导大学生科技创业进行项目申报,解决其资金紧张的问题。

篇13

目前,跨文化交际在现实生活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外语学习的本质要求,还是时代的需要。所谓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群体接触时,很容易受到文化冲击而产生交际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掌握对方的文化常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人们往往只能看到其浮于表面的现象而难以触及其本质,这就是我们时常提起的“冰山理论”:表面现象是“八分之一”,而情感、思想及文化底蕴是“八分之七”。电影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电影的取材和场景都来源于生活。优秀的原声影片是承载着各种文化现象的载体,除了有地道的口语表达,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源语国家社会、生活、宗教及文化最直观、最生动的表现。英语原声电影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获取文化知识,学生在“半真实”的环境中能真实地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利用冰山理论对比电影《乱世佳人》和《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冰山理论简介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文学作品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八分之一),水下的部分(八分之七)则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在文化中,水面的“八分之一”主要指表面呈现的东西,包括人、事物及行为等;水面下的“八分之七”指隐藏于文化内部的因素,包括观念、习俗等。“冰山理论”有两层含义:其一指简约的艺术。即略去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其二,小说家马原认为“冰山理论”的更内在的质素可以概括为“经验省略”。他认为海明威提倡的省略与传统的留空白理论不能混为一谈。

(二)《乱世佳人》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异同

电影《乱世佳人》和《一江春水向东流》分别拍摄于1939年和1946年,基本属于同一时期的电影。鉴于此原因,两部电影从历史背景、拍摄方法和文化背景等方面有很大的可比性。

1.从历史背景而言,两部电影都是讲述的战争故事。《乱世佳人》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女性传奇故事,其中既包含黑奴解放运动的因子,又囊括美国由北向南蔓延的新兴资本主义运动;《一江春水向东流》描述的是发生在中国中的历史抗战故事,侧重点在于突出人物的悲剧命运。

2.从电影的拍摄方法而言,两部电影都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一,两部电影都是根据时间线索来进行拍摄的,即对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都遵循战前―战争中―战后;二,两部电影都明显使用了对比的方法拍摄电影。例如,《乱世佳人》展示了很多幅塔拉庄园和十二橡树庄园在战前和战后截然不同的场景;而《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有很多的类似对比场景,最明显的是在王丽珍继张忠良抵达上海后,在何文艳的住所举行的宴会上,与宴会上风光无限的张忠良相比,在何公馆当女仆的素芬则显得贫穷落魄,只能厚着脸皮向厨师讨要剩饭剩菜给家里挨饿的婆婆和孩子吃,这时窗内的繁华奢靡和窗外寻找孩子抗生的素芬形成鲜明对比,真正符合了“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唱词。

3.两部电影都沿用了当时比较流行的戏剧表现形式。《乱世佳人》采用传统的戏剧式结构和线性叙事方式,以女主人公斯佳丽和几任丈夫之间的感情纠葛为明线,以新兴资本主义和南方旧贵族的斗争为暗线,阐述了一个生动的战争浪漫故事,折射出了以“from rages to riches”为中心的美国梦和美国国民精神;《一江春水向东流》采用中国戏剧的传统叙事方式,用字幕清楚地交待出人物、事件和场景,并按顺叙的方式逐一铺开情节发展,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极少跳跃。正如导演蔡楚生所说:“我们中国人的艺术有我们自己的风格和习惯,我国的小说、诗歌在事件介绍、人物出场、情节处理方面都简洁而明了的,都是有因有果、层次分明、线索井然的;写诗作文,有所谓‘起、承、转、合’,节奏十分清晰明朗。我们的广大观众,不喜欢看如同某些外国作品那样跳跃很厉害,故弄玄虚的东西。”

(三)以冰山理论为基石来看两部影片的文化因素

作为影视文化,影片中的人物属于浮现于表面的“八分之一”中的文化因子,同时通过人物的生活经历、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等来体现隐藏的“八分之七”。女主角素芬和斯佳丽都经历过战乱中与亲人的生离死别,都在战乱的缝隙中艰难地求生,都有坚强的一面。但斯佳丽叛逆坚韧,有时甚至有些不近人情;而素芬集中国传统女人的美德于一身,是一个难得的孝媳慈母。不同的外部表现必然有其内部文化的、社会的、历史的深层次的原因。首先,美国的个人主义根深蒂固,它深深影响了斯佳丽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事业观。这也是斯佳丽可以不顾他人眼光肆无忌惮地爱恋艾希里、勇敢地成长为新兴资本主义中一员的原因;其次,美国当时正处于南方农奴经济与北方新兴资本主义交战时期,新兴资本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决定了斯佳丽这个人物的个性塑造,这符合美国式英雄的成长经历;最后,《乱世佳人》也通过斯佳丽从战后不名一文到家财万贯的经历,展示了美国梦的精髓――“from rags to riches”和美国人所崇尚的坚持不懈、勤奋努力和个人成就等。而成长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素芬则深受儒家文化熏陶,遵循孝、悌、忠、恕、礼等,将家庭置于生活的中心位置,以致于在得知丈夫叛国叛家后,愤而投江自杀;《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部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的东方家国故事,其悲惨的结局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的反抗精神。

三、利用电影对比欣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电影主要从听、说两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从语言的运用场景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利用电影欣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通过欣赏各自题材的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运用能力,让学生流畅自如地使用英语,有效避免交际失误。

以《乱世佳人》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例。首先,教师在课前应先安排学生分别查阅这两部电影的大致内容、拍摄背景、主要人物等,以加强学生对美国南北战争和中国的了解,查阅资料时既能掌握一部分词汇,也能加深对历史背景的认识,一举两得。

其次,在学生充分了解影片背景的情况下,使用中英文双字幕放映。教师应在出现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型的地方作适当的停顿和讲解,加深学生对该词汇用法的了解。例如,在《乱世佳人》结尾部分,瑞德在离开斯佳丽时,两人进行的经典对白(“R”指瑞德,“S”指斯佳丽)

R:“Frankly,my dear.I don’t give a damn.”

S:“I can’t let him go,I can’t!There must be some way to bring him back!I can’t think about it right now,I will go crazy if I do!I will think about it tomorrow!”

瑞德对斯佳丽说的话中,“not give a damn”是一种口语用法,意为“毫(或满)不在乎,根本不管那一套,漠不关心”。教师可以事先只给出英文词组,让学生根据当时的交际场景猜想这个词组的意思;然后进行讲解,并进一步使用例句,加深学生对这个词组的运用。例句:Dorothy Parker wrote:I shall stay the way I am Because I do not give a damn.(多罗茜・帕克这样写:我要做我自己,因为我不在乎。)

从电影中的交际场景和例句的使用语气可以发现,人们在使用这个词组时,一般是一种凛然、无畏的感觉。

斯佳丽的台词中有一句是“I will think about it tomorrow!”。从当时的交际场景看,斯佳丽说出这句话时并没有因为瑞德的决然离去而放弃他,她是勇敢的、坚强的。从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国式英雄的内涵及其不屈不挠的精神。

至此,我们对比《乱世佳人》和《一江春水向东流》女主人公最后的结局可以发现:她们同样被爱人抛弃,一个决定去勇敢面对和争取,一个却饮恨自尽。这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英雄主义与儒家文化的冲突、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冲突等。在这样的对比中,学生既能丰富英语词汇,提高英语水平,又能通过掌握文化而大大提高交际能力。

电影观看后的课堂讨论环节也至关重要,此时教师应当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是充当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写的影评和观后感拿出来讨论,也可以结合自己已有的英语知识主动构建影片中英语使用的交际意义,并通过中英文电影的文化对比,挖掘其深入的文化内涵,将其运用与跨文化交际中,以文化促交际,从深层次消除交际障碍。

五、结语

中西电影同中有异,既表现人类文化共性的一面,显示出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命运等主题;又展示人类文化差异的一面,产生世界上多姿多彩的文化。因此,通过观看原声电影,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进步的同时,也可以在一种“半真实”的环境里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璐.试论原声电影与大学英语教学 [J].民族论坛,2010,(8):60-61.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3.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你好,需要期刊咨询服务吗?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8:00-24:00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客服服务
期刊咨询
订阅咨询
投诉留言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