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信用数据采集交换子系统负责信用数据采集,比对、审核、上传和下发等工作。
・信用信息门户子系统提供内容管理、信息、查询、检索等相关功能。
这个共由20多套消息中间件TongLINK/Q和应用集成中间件TongInterator共同构成的数据交换平台,负责整个企业信用数据的采集、交换、比对、整合、挖掘和信用数据同步等工作支撑。集中存储在数据中心的信用数据,为统一的信息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和保证。
基于数据交换平台和J2EE等技术的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具有如下特色和优势:以消息中间件为核心,实现了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为系统提供如下的信息交换机制;先进高效的信息总线结构;灵活智能的适配器;数据交换平台通过灵活、智能化的适配器,实现了对各委办局等成员单位原有应用信息系统和数据的良好集成;实现了自动和手动信用数据采集和同步系统;实现了自动和手动的数据采集、同步处理;消息机制实现了数据高效、安全、透明的传递;实现了统一资源管理以及应用和数据集成;有效的保证了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以消息中间件TongLINK/Q和集成中间件TongIntegrator为核心,提供基于J2EE技术架构的全新B/S模式信用体系电子政务平台的成都市企业应用信息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良好的数据转换和格式功能
系统支持XML、二进制等多种不同类型数据格式的数据交换,为系统提供了沟通异构系统的能力,满足了各种数据信息在成都市各个委办厅系统中顺畅流动的需求。
・支持多种采集模式
提供了多种数据源操作接口,支持对原有应用系统以自动、手工、定时等多种采集模式进行信用数据采集。
・强大的数据加工能力
提供了数据填充、过滤、转换、路由等多种数据加工能力。
・支持多种通讯方式
提供异步、同步方式数据传输,提供多种消息中间件、JMS、WEB服务等通讯接口,增加不同系统的适应性。
・流量控制
利用消息中间件TongLINK/Q的实时、高效消息传输,和流量控制,实现了对不同网络环境的良好适应。
・消息断点续传机制
消息中间件TongLINK/Q支持消息的断点续传,在滑动窗口和数据压缩等技术的支持下,充分保证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系统的高响应效率
数据交换平台多线程支持、调度和管理机制,在大规模并发的情况下,仍能保障系统的高处理能力和响应效率。
篇2
为了缓解借贷双方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防范和化解借款人较高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促进盈利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增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率先将信用评分技术引入小企业贷款业务中,使用数据对小企业信用风险进行准确度量,准确快速地识别“好客户”和“坏客户”。目前小企业信用评分模型已广泛应用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授信业务上,并在大量授信实践中丰富了信用评分的内容,使该项技术日趋成熟。我国小企业信用评分系统开发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
一、小企业信用评分及其作用机制
小企业信用评分是将小企业的数据转化成对一个小企业还款能力可量化的、客观预测的数学(统计)过程。信用评分模型使用统计方法对同类贷款申请者的特点进行分析,识别出影响偿还贷款的最关键指标,并根据其与信用风险的关系赋予一定的权重,预测企业拖欠贷款可能性。信用评分包括一个特定范围内的分数,评分越高,表明该小企业的信用度越高。若小企业得到高分,银行将批准申请,反之则拒绝申请;若小企业分数处于分数线左右的“灰色”区域,那么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将使用传统方法对该申请者进行评估,并到该企业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信用评分可以运用于采用简单的接受/拒绝规则的贷款审批程序中,也可以运用于采用更为复杂的风险定价规则和信贷额度的贷款审批程序中。当银行将信用评分引入自动审贷程序,并运用它来积极管理战略和银行风险偏好时,信用评分的效力就变得更加强大。美国富国银行集团为了降低费用,同时也是为了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于20世纪90年代将信用评分技术引入小企业贷款业务中,利用信用评分卡直接发放小企业贷款。美国富国银行将小企业贷款定义为向销售额小于200万美元的企业发放的最高额度为10万美元的无抵押循环贷款。新的贷款方式运行第一年就贷出20亿美元,贷款余额也由4亿美元猛增到10亿美元。2006年,富国银行拥有230多亿美元信贷额度和90亿美元余额,其中90%属于非抵押贷款。而且,小企业贷款业务赢利10年来飞速增长。
信用评分模型的运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首先,定量衡量贷款风险,提高贷款标准化程度。其次,提高贷款操作效率,降低经管成本。再次,完善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信贷政策。此外,自动化的贷款程序也使得电话或者信函贷款申请方式变得可行,因此,即使在其网络未覆盖的地区,银行也能够发放大量小企业贷款,提高了放款规模。
二、我国小企业信用评分系统开发的策略构想
我国中小企业既是一个数量庞大、富有活力的经济群体,又是一个相对处于弱势的群体,普遍存在融资难题。借鉴国际小企业信用评分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实际,我们认为应加快我国小企业信用评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进程,改进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一)合理确定进行评分的细分市场
开发评分系统的第一步是明确需要使用评分模型的客户和产品类型。这一决定最好不是由一个管理人员或部门单方面做出的,而是从那些可能接触到信用评分的职能部门(如信贷风险、贷款操作、市场营销、IT、咨询)抽调人员组成工作小组来做出。工作小组还要推动整个机构对评分系统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二)精心选择信用评分模型类型
信用评分模型的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统计型,根据经验从历史贷款数据中推演而出。二是专家型,由专家判断和机构经验构成。三是混合型,由统计方法和判断方法交错形成。统计型评分模型用于预测单个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它所拥有的精确度使其成为在风险管理、定价和计提方面最有力的评分模型。专家型和混合型评分模型用于对借款人的相对风险进行排序,分数越高风险越低。
开发信用评分模型的方法,主要取决于可获得历史数据的质量和银行的未来战略。在选择小企业信用评分模型类型时一般需考虑四个因素:一是有关好贷款和问题贷款历史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如果银行拥有大量的历史交易数据,且对特定细分市场经验丰富,应选择统计型信用评分模型。如果银行缺少历史交易数据,应选择开发专家型信用评分模型。如果银行拥有部分历史交易数据,具有相关细分市场的丰富经验,应选择混合型信用评分模型。二是评分针对的细分类别与原有客户和产品的相似程度。如果银行所期望的未来业务与过往业务比较相似,但以前没有收集过未来业务的信息,可以推导出混合型信用评分模型。三是机构内部具备的建模技术和顾问咨询成本。如果银行内部建模技术较先进,就能够自行开发程序,并更新和调整信用评分模型,降低项目成本。如果银行内部建模技术有限,就需要聘请外部咨询顾问,无法专有知识产权,而且要指派懂行的人员管理供应商,从而增加了成本。四是信息技术(IT)系统的局限性。如果银行拥有先进灵活的信息技术系统,能够更容易与信用评分模型相结合,存储和获得评分数据,生成信用评分报告。如果银行在信息技术方面能力有限,需要升级硬件设施以匹配信用评分系统,延长开发信用评分系统的时间,加大信用评分系统的成本。
(三)科学设计信用评分模型
信用评分模型设计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定义,规定什么是坏账。第二阶段是发现,找出对风险影响最大的特征。第三阶段是开发,确定哪些因素的组合能使回溯测试获得最佳效果。
如何定义好客户和坏客户会对计分模型的开发结果产生影响,不同的定义可能产生不同的评分卡,这些不同可能表现在特征项的分数权重不同或最终出现在评分模型中的特征变量不同。在开发统计型信用评分模型时,对坏客户进行准确、量化的定义能推导出每一种风险衡量因素和坏贷款之间的数化关系。在开发专家型信用评分模型时则无需对坏客户进行精确定义,而只需对其有一个一般性定义,以便于测试和验证。
对于统计型信用评分模型来说,发现特征变量指对所有可获得的与坏客户变量有关的借款人和还款数据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银行使用一系列的分析技术,得出一个可以考虑纳入信用评分模型的特征清单,以及对每种特征与还款风险之间关系形态的基本了解。在开发专家型模型时,在“发现”阶段不需要使用先进的统计知识或软件。银行组成一个由信贷决策人组成的专门小组,来讨论影响他们当前信贷决策的因素。一般是根据影响信贷决策因素在决定客户信用度中的重要性,对信贷审核过程中所使用的风险因素进行排序。混合型信用评分模型结合了统计和专家判断技术。例如,它通过统计分析识别出一组主要特征,并可能在此基础上加入由专家小组所建议的与还款风险关系密切的其它因素。
发现阶段的最后一项工作是结果汇报。工作小组将一份潜在记分模型清单提交给高级信贷决策人,由他们来对每个因素与还款风险之间关系的强度与相关方向进行审查、核实或质疑。
(四)严密组织信用评分模型的测试、实施和管理
所有信用评分模型均须通过(下转第25页)(上接第59页)的第一个重要测试是利用历史数据进行回溯测试。回溯测试结果能成为制定评分政策的关键工具。
成功实施信用评分模型除了依赖于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还更多地取决于管理层和信贷官员的认同度、获取数据的准确度、审慎的信贷政策和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等一系列因素。将信用评分模型投入使用的第一步是进行试验测试。在现代银行中,信用评分系统的配置是十分容易的,只需作为一个附加模块放入现有的软件平台中去即可。在整个信用评分系统应用过程中都应该不断地提供培训。
信用评分系统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银行机构应持续地收集、存储和定期监控信用评分系统数据和其他借款人信息,这样,才能对专家型信用评分模型进行验证,从专家型或混合型模型过渡到全统计型模型,提高统计型信用评分模型的预测能力,或为其它细分市场开发出信用评分系统。
参考文献:
篇3
一、会计信息与企业信用系统的关系
会计信息是连续、客观记录和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表征,是由专业人员依据会计准则和严格统一的格式做成的会计报表反映的并受会计法律责任所保证的经济信息。
企业信用系统的概念由六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信任系统、动力系统、标识系统、管理系统、传播系统和激励与惩罚系统。六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以信任系统为前提和保障,确保企业信用系统的正常运转。
企业信用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同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个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常常意味着这个企业的财务信用品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的质量、经营人员的诚实可信度以及是否能够确保与企业相关的各方利益实现。随着高效、高质量会计信息传递系统即信任系统的建立,企业内部信用建设的加强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共同努力,企业与各会计信息外在主体之间信息质量差、效率低的现象将不断减少。企业信用缺失行为将会失去其生存所依附的载体,从而能够使整个市场竞争机制环境纯净化,使整个社会经济更好地发展下去。
二、会计信息对企业信用系统的双刃性影响
(一)会计信息对企业信用系统的正面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即经济决策离不开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的期望值高和过高的依赖性都是建立在会计信息真实、可信、公允、高效、透明等前提下的。不管是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还是对会计信息的提供者都至关重要。
会计信息的这些正面特性也会将企业信用系统逐步导向正轨。再加以企业信用六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辅助等,使企业的经营者能够作出正确决策,实现经营者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最终,实现企业信用系统的完善,企业进入正常的良性循环状态。
(二)会计信息对企业信用系统的负面影响
会计信息一旦失真就会导致其作为企业信用核心的信任系统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真正的经营活动状况,不能如实记录企业的经营成果,并且会导致企业的经营者利益和企业利益两者发生不一致的状况,从而导致企业经营者只重视短期的经营业绩而无暇顾及企业的长远发展。会计信息失真也会导致企业激励和惩罚机制的混乱。激励和惩罚作用的失灵无形中助长了失信企业的继续失信行为,最后导致企业信用系统崩溃,社会信用积重难返。
三、企业信用系统缺失的原因
信用,一般是指履约行为、规范的总和,体现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基于经济利益的相互信任和授信关系。在经济活动中,企业信用有其专属含义,即企业履行约定责任、义务的能力和程度。良好的信用有助于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获取外部资源、增加收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众多企业守信而形成的交易环境能够促进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因此,有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内部基于“信任和承诺”建立的稳定协作关系,正是集群环境竞争力的形成基础。相反,信用缺失,必然导致市场秩序恶化,进而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大安全隐患。所以说,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企业的利益是密切相关的。造成企业信用系统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信息体制不完善
我国财务信息的运行机制、规则、秩序尚在完善之中,因而财务信息自身的缺陷和体制的不健全就会直接影响到信用缺失。
在财务信用环境良好,财务信用监督机制健全的社会,某些企业因不讲信用而获得额外收益,其他潜在的参与者都可以很快知晓,并在以后的经济交往中拒绝对他提供信用,使这些失信企业在整个市场中被孤立,从而付出巨大的代价。但在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信用缺失、企业为获得额外收益、不讲信用的现象仍很普遍。
(二)失信企业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法律是社会信誉与公平的一道防线,其目的是让失信企业受到法律制裁。而我国目前信用缺失根本原因是法律的约束力不够。
1.立法不够完善。目前,我国针对财务信用缺失方面的立法较为滞后。2.对失信企业的惩罚太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失信企业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缺少有效的惩罚机制。3.司法机关,执法不力。特别是对恶意逃避债务的企业无法可依。这些在客观上无疑是对失信企业的一种“鼓励”。所以,要加大对失信企业的处罚力度,增加失信成本、降低总收益,使其在利益杠杆的引导下,自觉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三)政府财务行为不规范
政府对市场的超经济干预扭曲了市场规则,迫使市场会计信息失真,使市场交易中的非市场因素被不断地营造,复制和异化出来。政府财政政策多变影响企业信用活动。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等价于博弈重复的可能性降低,企业将失去建立信用关系的耐心和信心,同时还会增加企业之间观察对方欺诈等失信行为的困难,违约企业更容易把失信行为归因于外部政策因素的影响,助长企业的失信行为。
(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建设还不到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定以来,传统的道德理念已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新的道德体系还没建立起来,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五)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在信用意识不强、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不完善、制度规范有缺陷等条件下,如果企业没有长远发展战略、社会公民意识淡漠、投机心理严重,就会只为眼前的一己之利,出现信用缺失。
(六)社会约束力较弱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信用信息仍旧掌握在政府各部门手中,但这些信息一般都不向社会公开,一方面造成信用信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和各类信用中介组织,得不到需要的信用资料,无法开展信用管理和相关服务。缺乏独立的中介信用评价组织体系,行业自律没有严格的机制,财务信用信息不透明。
会计信息在企业经济信息中处于中心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以会计信息管理为中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决定了会计信息在整个企业经济信息的中心地位。会计信息形成的特殊性和手段的科学性,使会计信息比其他经济信息更为严密、系统、全面,更具有客观性和可信性,所以历来受到企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企业通过自身形成的会计信息可以了解本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偿债能力、主要经济指标计划完成情况、内部经济责任制落实情况和人力资源配置激励运用情况等,并评价自身业绩,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预测,再调整企业总目标总策略,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系统,控制企业沿着健康方向发展等方面作出科学决策。
所以说,会计信息是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系统的重要前提和依据。
四、会计信息与企业信用系统完善
针对企业信用系统六个子系统各自不同的缺失特点,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完善机制建立:
(一)防御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企业的信任系统坚固可靠
1.严把会计信息来源关,降低其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通过治理会计信息来源,从而降低其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提高其产生正面影响的可能性,避免负面影响。这样,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在会计信息生成的初始阶段就会得到一定的遏制。
2.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要合理且完善。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阶段,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高质量就必须在公司信用系统完善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3.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提升企业文化。
4.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法》实施细则,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做到违法必究和惩罚必严,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
5.改变会计信息的生产模式,实行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要求会计人员职业化和社会化。
6.加强会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信息作为一种法律文件,其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是其效力的依据,也是其作为企业信用系统基础的核心。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高,编制的会计报告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否则失真现象会不断发生。会计人员作为专业人员受到社会的信任,培养会计人员的敬业、守纪、诚信的道德品质是做好会计工作,防止会计信息故意失真的前提。
(二)建立企业长期利益发展战略,保证企业信用动力系统的活跃
企业运营的目标就是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利益最大化有短期和长期的区别,企业信用的建立需要企业注重长期的利益。这就需要企业经营者利益与企业利益一致,企业对经营者的激励才可能注重长期的经营效益。保证企业信用系统原发性的正常运作,进而保证企业信用动力系统的活跃。
(三)建立企业信用评价制度,保证企业标识系统的正常运行
企业信用评价制度是指信用中介机构对企业信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建立符合我国企业信用实践的企业信用评价制度要做到:
1.进行我国企业信用状况基础调查,逐步建立企业信用档案。2.研究国外企业信用评估标准体系,结合我国的法律和经济制度消化吸收。企业信用评价标准体系主要依据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状况来设计。
(四)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企业信用传播系统
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是指以信息化技术和财务会计报告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记录、警示、披露、查询体系,包括信用信息披露的方式、内容、时效、手段及法律责任。
企业信用披露的方式主要指企业信用信息以企业信用网站、电子档案、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的形式公示出来为利益相关者所利用。这些媒体的披露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为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信用状况拓展了信息渠道。
(五)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促使企业信用管理系统正常运行
我国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主要存在信用管理观念薄弱、缺乏科学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企业各管理部门职能交叉信息不畅、信用决策和信用控制缺乏信息支撑、缺乏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等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应牢固树立信用管理意识,并专门设置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职能部门,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与信用管理部门信息共享,协调一致进行信用管理,培养大批企业信用管理人才。
(六)建立企业信用主体激励约束机制和企业信用奖惩制度,完善企业信用激励与惩罚系统
1.建立企业信用主体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信用主体由企业的产权主体、企业的经营主体、企业劳动者主体构成。要完善企业信用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就必须针对三个主体各自的特征进行各个击破:(1)市场对无信用者的无情淘汰,对信用高的企业的奖励,是对企业产权信用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2)对经营主体的约束则来自两方面:第一,经营者的市场;第二,内部监督制度以及外部法律制度的硬约束。(3)企业劳动者信用主体约束机制主要来自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和内部管理制度。
2.建立企业信用奖惩制度
(1)从法律和市场两方面着手,使信用较高的企业在获得公司股票上市、企业债券发行、银行信用额度及优惠的利率安排、投资领域、经营范围方面享有明显优势,消除企业信用与会计信息悖论的现象。(2)加大政府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强化政府对信用市场尤其是对从事企业信用服务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力度。(3)市场执法强制化为前提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主动调查交易对方的信用的意识普及化和途径的多维化,市场也会逐步完善企业失信行为的存档机制和传播渠道。
五、结束语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企业信用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和资产,是企业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通行证。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完善企业信用,必须建立企业信用理念,确立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的观念,建立企业诚信机制,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因此,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是交易成本最低、交易方式最便捷、交易效率最高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契约化的发展,企业信用将成为合作与交易的先决条件。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信用越来越成为企业进行全球交易的前提。
随着人们价值取向的转变,提升企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利润的增加,更在于品牌价值的提升,企业不但要成为利润的创造者和追求者,更要成为品牌的创造者和追逐者,而品牌就是信用的累积和结晶。
【参考文献】
[1] 沈萍.会计的真实性与诚信建设问题探究[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7(S1).
[2] 吴波.如何应对企业信用体系问题[J].科技潮,2005(12).
[3] 王玉香.浅析信息不对称与企业信用问题[J].经济论坛,2004(21).
[4] 孙亚东.浅析我国企业信用缺失与治理对策[J].市场周刊,2004(12).
[5] 沈友娣.企业信用行为的会计学分析[J].会计之友,2008(4).
[6] 王春婕.企业信用建设的三重困境[J].现代企业教育,2006(11).
篇4
摘要:自从第一代机器语言诞生以来,软件系统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发展,形成了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信息管理系统。时至今日,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日常经营维护、决策指导等方面起到的作用越发重要。但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并不能满足所有企业的日常数据管理需求,这时候需要根据不同行业企业需求,进行模板式开发,针对特定类型企业进行调研、研发、维护管理信息系统。本文将从具体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搭建,运营,维护方面浅谈系统如何实现企业信息管理及运用的。
1、MIS的研发过程
任何一家企业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往往最初是通过非系统方式,如记事本、excel、表单等记录日常经营信息和数据。但随着企业业务不断扩大,这种方法的弊端开始提现出来:
l 数据记录麻烦,再跟其他人员沟通过程中,容易导致数据传递错误、数据遗失问题;
l 数据查找麻烦,在一定量规模数据的前提下,要查找具体数据,需要花费相当人力物力成本;
l 数据更改麻烦,企业经管过程中,业务往往是以链式形式进行的,前期数据错误,将导致后面整条链数据错误,这时候需要修改,要将链条中涉及到的每条数据都进行修改;
l 数据没有实时性,往往一个数据更改后,其他数据需要再次计算后才能得出最终结果,对于企业主来说,数据的实时性,对企业经营决策至关重要。
企业业务达到一定范围后,简单统计计算模式必然导致管理效率降低,此时需要考虑研发自身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研发需要经过需求调研、原型流程图设计、编写软件开发文档、软件研发、测试、部署、维护阶段。我们以销售型企业中销售部门对客户信息管理的系统(即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例,逐步对系统研发每个步骤进行介绍。
1.1、需求调研
软件的研发是基于需求之上的,需求调研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一个软件的方向性问题,如是做数据管理型软件,还是电商交易型软件,还是视频娱乐型软件。对需求调研的越详细彻底,后面软件研发出的效果与预期偏差越小。需求调研往往从做什么和怎么做两方面着手,以销售型企业为例:
l 做什么:企业的痛点,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销售型企业中,需要解决的是业务员工作量考核、客户信息管理跟踪、数据实时统计、员工信息定时反馈等;
l 怎么做:要确定实现方式和实现流程,如采取B/S、C/S还是移动端方式,然后实现流程是怎么样。销售型企业中,往往有组长管理若干业务员,业务员需要跟进客户信息,并定时反馈工作汇报,财务人员负责查看财务情况,系统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允许分配账号等。
1.2、原型流程图设计
需求调研完成之后,项目经理需要根据需求调研结果,进行原型流程图设计。原型流程图相当于是软件草稿,将需要开发的软件用专门的设计工具进行设计,并跟未来软件使用者进行讨论修改,最终确定实现流程方案。一般原型流程图设计工具有Pencil、UXPin、Axure RP、墨刀等。
1.3、编写软件开发文档
原型流程图设计并确认后,将进入软件开发文档编写阶段,该阶段需要项目经理将软件需求进行模块化,并形成详细的需求文档,给于软件使用者确认,同时,软件开发文档将成为开发人员进行开发的重要依据。以销售型企业需求为例,可以将系统分为系统设置、客户管理、审核管理、报告、账号管理、财务管理等几大部分,编写见开发文档,需要在对每个模块进行再次划分,直至最小功能模块。软件开发文档关键部分为:各模块具体功能实施流程、输入输出参数、对应的原型流程图。软件开发文档完成后,将进入研发流程。
1.4、软件研发
开发人员根据软件开发文档,选择对应技术,对逻辑功能进行代码语言研发。该阶段需要开发经理反馈开发计划表,并将开发计划精确到每人每天,并严格按照开发计划表执行。
1.5、测试
软件研发完成后,一般会在本地环境进行测试,确保软件研发效果跟预期一致,并测试是否有功能性bug,这个阶段测试经理将测试反馈文档给到开发人员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对项目进行正式环境部署。一般测试分为白盒测试及黑盒测试,两者分别如下:
l 白盒测试:也称功能代码测试,指开发人员对具体某个模块代码,逐条进行检查,在代码层面查找是否存在漏洞问题;
l 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指测试人员在不管代码的基础上,将系统想象成一个黑盒,对系逻辑统功能进行测试。
1.6、部署
软件测试通过后,需要开发人员将软件部署到正式运行服务器上,一般采用正式服务器默认没有代码运行环境,需要开发人员登录服务器进行安装部署。为了安全运营起见,正式运营的服务器系统一般选择Linux系统,而不选择Windows系统,Linux系统环境部署需要通过命令行界面进行。
1.7、维护阶段
项目进入到维护阶段,不再需要整个研发团队人员参与了,根据项目大小,小型项目只需要1-2个开发人员,大型项目只需要4-6个开发人员进行维护。维护一般分为系统维护和服务器维护两部分,两者分别如下:
l 系统维护:在系统测试阶段,由于系统过于复杂,不能查找出细微bug,或者某个bug要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触发,要在运营过程中才能发现,这时候需要维护人员针对系统出现的bug,进行检查修改;
l 服务器维护:代码本身运行正常,但服务器出现问题,导致系统运营出现问题,如服务器带宽过低、内存空间不足、内核配置过低等,这时候需要维护人员对服务器进行设置调整。
2、MIS如何管理企业信息数据
管理信息系统搭建完成后,企业业务运营流程信息将依靠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在系统研发之前,业务已经在运营,并且产生数据,这时候需要将线下的数据作为数据源,迁移到线上系统中,迁移方法有两种,一种为系统手工录入,一种为excel表格导入,系统手工录入针对数据量不多的情况,用户对数据逐条录入,准确率高,excel表格导入,需要将数据源整理成excel表,开发人员通过编写脚本形式,直接导入数据库,这种工作量高,针对于数据量大的情况,一般而言,数据量大的数据源导入,会出现一定错误率。
MIS如何管理企业信息数据,需要针对具体业务模块进行说明,我们以上述销售型企业为例,从客户信息、业务员管理、财务统计、审核流程、提交报告这几个模块进行说明:
2.1客户信息管理
业务员将客户信息直接在系统上登记,允许修改,并要求定期反馈客户跟进状况。一方面便于业务员直接管理自己的客户,另一方面,系统可以统计整个公司目前客户情况,也可以统计出业务员的工作量,对业务员绩效考核有重要查看意义。
2.2业务员管理
组长允许直接管理自己下属业务员信息,设置在职状态,查看业务员工作量情况,工作进度等操作。
2.3财务统计
客户信息管理中,对客户已经签约的信息,包括签约金额,签约日期等,都录入到系统中,系统允许实时统计出目前公司客户的财务统计情况,避免之前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进行计算的情况。
2.4审核流程
对于需要审核的操作,如客户合同审核等,直接在系统上可以完成,不需要在进行纸质版签字确认。
2.5提交报告
系统使用人员,允许将每周定期汇报,以文本框编辑形式,直接在系统上进行提交。企业管理人员允许随时查看。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都保存在数据库中,用户通过操作程序,对数据进行增删查改操作。
3、MIS数据存储优点
对比传统excel或者记事本数据存储,MIS数据存储有如下优点:
l MIS数据存储更灵活。MIS是通过表结构进行存储数据,数据之间有一定关联性,往往修改一个数据,相关关联数据也会接着改变,不需要原始方法,一个个进行修改。
l MIS数据不易丢失。MIS数据保存在服务器端,只要进行定时备份操作,除非人为操作,数据丢失率是非常低的,即使由于特殊原因导致数据的丢失,也可以通过备份数据进行还原。
l MIS数据统计方便。只要能确定计算方法,MIS将能实时统计运营数据,避免人工计算,节省时间。
l MIS数据便于挖掘规律。当数据量到达一定级别后,数据库存储数据将有很大价值,往往隐藏着用户使用规律,习惯等,通过大数据算法,将数据中的规则挖取出来,能够让企业在营销、管理等方面给于极大帮助。
4、大数据挖掘在企业中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革命性发展,各行各业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对于企业而言,运用好自身积累的数据,对企业经营决策方向起着重要作用。企业使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得相关规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企业本身已经有一定量级的数据,并且数据还在不断增加;2、数据已经以数据库系统形式存储,并且数据之间相互联系。
企业数据挖掘需要从需求出发,明确要达到的目的,再选择数据源,通过特定算法进行建模,得出公式,将公式代入程序中进行使用。数据挖掘主要运用工具包括:SparkMlib,HDFS,Kafka,Django,主流开发语言有Java和Python。
以电商企业为例,客户在浏览商品时,需要推荐相关商品,推荐的商品尽量能促使客户下单,其具体实施步骤为:
l 通过javascript采集每个用户的商品浏览轨迹(url)并通过Ajax发送到后台,用Nginx来做日志接收,每天定时将日志上传到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保存。
l 用正则提取出用户浏览商品的数据(从商品页面url得知商品型号),通过Spark MLib对用户历史商品浏览信息进行数据建模(采用LDA算法),定期生成一个数据预测模型。
l LDA模型聚类出N个群体,在新用户访问商品数达到一定量是即可通过模型对该用户归位某个类别,并推荐出该群体对应的相关商品。此外,实时处理运用Spark Streaming+Kafka 可作为实时推荐。
l 用Django包装成商品推荐的接口(通过浏览轨迹请求,返回推荐结果),在web上提供前端调用。
篇5
Key word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oftware systems, intelligent systems, network systems, enterpris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一、信息系统功能及应用
中南集团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软件系统、智能化弱电系统和Intranet集团内部互联网系统三大模块。
(一)、软件系统信息化建设
软件系统信息化建设,已涵盖工程施工、房地产、安装、装饰、机械制造等产业集团的各种管理应用系统,还实现了对各种应用系统中的业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使全集团的各种经营、生产、财务、人事、物资、采购、资产等资源得以共享和集中调度。
1、企业信息门户(集团外部网站群):
位于DMZ区的企业信息门户,即:集团外部网站群,通过Internet和域名访问中南集团及下属产业集团、分公司的网站,目前中南集团共建成各类网站25个,主要用于宣传企业形象、进行产品展示、采购信息、与中南业主互动等。
2 企业应用门户:
位于集团核心服务器区的企业应用门户,以企业应用为核心,把各种软件异构系统有效地组织起来,为用户提供所有应用系统的统一入口,是一个多系统协同工作的平台。
中南集团的企业应用门户,具有单点登陆、统一身份认证、多种应用系统整合等特点。目前挂接在企业应用门户中的系统有:OA协同办公系统、HR人力资源系统、总承包PM项目管理系统、安装ERP管理系统、装饰ERP管理系统、房地产项目管理系统、房地产营销管理系统、房地产物业管理系统、房地产会员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网上招投标系统、项目监控管理系统、弱电设备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BI商业智能系统等。
在企业应用门户的安全管理方面,我们采用‘动态密码认证系统’和‘CA认证系统’。把‘动态密码认证系统’架设在企业应用门户上,有效地鉴别用户真实身份、阻止非授权用户对系统的入侵,从而保护了企业关键用户的身份信息和企业的数据安全;我们把‘CA认证系统’运用在网上银行和NC财务系统中,严格控制了网络传输数据和信息不被恶意窜改,保证了用户在网上传递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不可抵赖性。
3 OA协同办公系统
OA协同办公系统是企业员工日常工作的平台,它不仅包括:电子公文、工作计划与总结、任务跟踪、工作日志、资金计划、会议管理、图书管理、车辆管理、物品领用等应用模块,还把集团各种软件应用系统中的流程审批功能整合在一起,让审批者无需进入相应的软件应用系统,即可完成各类公文的审批。
该系统的投入使用,保证了信息传递的高效率、准确性,以电子方式在指定范围内准确传递信息,信息传递成本低,工作流准确无误,以网络应用平台为接口,整合了公司诸多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
4 PM项目管理系统
建设集团PM项目管理系统包括: 经营管理、合同管理、分包管理、工程决算、成本管理、资金管理、人员管理、进度管理、技术质量、安全管理、设备管理、风险管理、物资管理、档案管理等应用模块。它的运行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传输失真、管理内耗、政令不通、效率低下等各种矛盾。PM项目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多项目管理的需求,通过17个应用模块的运行,实现了企业对多项目的经营、生产与核算进行集成化协同化管理,提高企业的项目管控能力,提高企业集约化管理能力。
5 BI商业智能系统
BI商业智能系统主要是通过从财务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薪资管理系统等不同软件应用系统中,通过ETL提取有用的数据,获得企业数据的全局视图,以Biro作为分析工具,根据不同条线管理者的需求展现出不同的图表,从而为集团领导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6 监控管理系统
监控管理系统把智能化弱电系统中的远程监控系统与软件应用平台相结合,对施工现场、料场、大门、仓库、办公区域等重要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每月统计发生问题的类型,以便辅助集团检查组进行重点检查。
7料场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
监控系统由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硬件设备包括:红外球机、红外枪机、硬盘录像机、监控计算机;软件包括视频监控软件和信息监控软件。集团中心监控组通过监控系统能从视频和数据两个方面对料场进行监控。
8招、投标网络采购系统
针对工程物资采购方面存在的各种弊端,企业建立网络招投标管理系统。严格的网络评审流程,减少了数据的人为干预,规避了采购风险,使采购材料准确、及时到位;同时系统还建立了各种知识库,不但具有招标采购工作的全过程管理,还具有对供应商的定期评估功能,实现了招、投、评、定甲乙双方网络互动阳光采购管理模式。
9 资金管理系统
篇6
一、引言
我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一方面受到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冲击,同时也受到了严重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因此企业管理模式发展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遭遇两种管理模式的冲击,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企业管理和发展离不开信息源的支持,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囿于计划经济模式,自给自足的思想严重,造成企业在上线信息管理系统时并不能够更好的创新融合,没有给企业管理带来效率上的提升,相反还掣肘管理,这实际上是多信息管理系统的巨大浪费。因此提升企业管理和信息系统应用的融合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当务之急,本文的重点也就是探讨这个融合创新模式。
二、当前企业管理和信息系统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系统和知识管理融合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核心就是对知识的管理,企业资源和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知识库,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仅仅出于自发性和下意识的形态。很多企业认为只要有了信息系统,就能够对这些知识库进行管理,进行检索,实现知识的重复利用。但是知识库的信息化存贮仅仅是知识管理的最低层次,仅仅实现知识转移,但是却很难确保知识的高效转移,因为信息化的直接优势仅仅体现在知识共享,但是这些知识在共享过程中能否实现真正理解则需要长时期的磨合才能够实现。另外通过便捷性的知识共享又会产生信息依赖症,造成知识创新困难,这对于现代知识型企业而言,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最后还因为信鼠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容易产生知识外溢等负效应,由此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隐患。
(二)信息化系统和企业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出现能够让企业员工统一在一个平台上工作,让企业员工能够依靠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思想来完成对工作方法和模式的改变,从而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这从本质上来说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提升,但是现阶段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这方面的功能还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而造成这种原因的关键就在于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并不能够紧密贴合企业实际,因为很多企业在上线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前的企业文化已经深入人心,而这些企业文化和企业信息系统带来的企业文化并不能够很好的融合,因此造成企业文化发展的困境。
(三)信息化系统和执行力融合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执行力,执行力能够反映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因此现代企业管理非常重视执行力,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出现从本质上来说就具备提升企业管理执行力的重要作用,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模式优化了传统企业在工作流程和企业管理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能够理顺企业工作流程和规范企业规章制度。但是从企业实际执行企业信息化系统时,这两者的融合还是存在着巨大的问题,这主要反映在信息化系统仅仅落于形式,很多工作流程并没有严格按照企业信息化系统的程序执行,而是更多的依靠了人性化,很多企业为了让企业信息化系统执行下去往往采用人工方法干完活后再来补齐信息系统工作流程的手续,不仅不能够提升执行力,相反还因为额外的工作造成效率上的浪费。
三、企业管理和信息系统融合的创新
(一)信息管理系统和知识管理的融合创新
面对信息管理系统和知识管理融合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创新,其一就是企业管理高层需要改变对知识管理体系本质的认知,那就是知识在企业的良性循环以及知识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共同发酵才能够驱动创新力,因此需要增设CTO(首席知识官)和知识经理,从而实现整个知识管理体系结构;其二注重良性循环培育,既要促进组织单元的紧密联系和沟通便捷性,又要不断提升组织部门的知识存量以及新知识的创新。重视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过程,因此需要对传统的管理体制进行革新,培养组织单元对知识的深度挖掘,将默会知识转化成现行知识,在这个过程里,CTO和知识管理经理要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其三建立创新激励机制,知识管理更多的是对人的管理和激励,人是知识的创造者和创新者,因此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知识创造者和创新者奖励,或者依托知识入股和股权分享等方式提升知识持有者对企业的忠诚度,从而减少知识流失以及非授权使用的可能性。
(二)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创新
要想实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其一对于企业来说要转变思想观念,不是让企业上线了信息管理系统就算是完成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要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四性要素,分别为共时、并存、互动以及整体四性。因此信息管理系统就要从这四性出发,完成和企业文化的创新融合。其二完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通过信息系统的完善来改变企业文化的严谨性,创造高效和高质的企业文化;其三要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消除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完成对企业各组织单元的分工,消除信息垄断,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的融洽的企业文化氛围,这有利于团结合作的企业文化的构建,并有效打破本位主义思想。其四就是积极推动企业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缩短信息传递层级,畅通信息高速传递,重视基层和个体的能动性。通过企业信息化系统功能和思想的创新来改变企业文化也向网络化和扁平化结构的转变,从而创新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最终实现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文化的高度融合。
(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执行力的融合创新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不仅仅是一套软件,更是一套管理思想。作为企业选择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时,不仅仅要注重软件的功能,更多的还要注重这套管理软件能否更好的促进企业执行力的提升,因此企业在上线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时,就需要融合到企业的各个运作环节中,将现有的工作流程从分散化,无序化以及难追溯的现状转变成可视化、标准化以及可管控的状态,因此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创新。其―是将制度和企业工作流程进行整合。对于企业的工作流程采用建模方式,制定流程接口,实现流程之间的无缝对接。与此同时要整合制度和流程的各种因素,梳理工序节点的管理信息;其二将信息化融入到执行系统中,业务流程方案优化后或者工作流程方案优化后,在执行过程中就需要严格按照优化后的工作流程来执行,如果违反规定则相关的工作流程就会被切断,虽然会造成企业在管理上的不顺,但是这是短期的过程,只有从上至下严格按照这个流程来工作,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执行力的提升,才能够完成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执行力的高度融合。
四、总结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管理思想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对企业管理文化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使用不当这个高科技就会产生负面作用。通过本文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在知识管理、企业文化和执行力方面的创新融合的研究,有效的提升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管理的有效融合,这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篇7
一、当前企业应用信息系统集成中出现的问题
1.1系统建设相对分散,获取信息效率低下
企业在系统的实际应用中主要就是通过同步方式进行运行。在引入信息系统之后,企业内部所具有的信息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每个系统业务的具体范围也不统一,使得企业内部信息相对较为杂乱无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系统集成[1]。如果企业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处理,很容易提升系统集成的整体难度。而且,企业在运行管理工作中,几乎没有一种较为有效合理的方法,来对所需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和处理,这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将企业陷入到一种杂乱的信息环境中,不利于科学决策的制定。
1.2自成体系,存在明显的孤岛问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越来越多的运用CRM、ERP以及PDM等系统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因为每个系统的管理对象各不相同,各管理系统基本上都是独自运行,缺少一定的联系性,使得企业内部管理出现严重的“孤岛问题”,不仅在信息资源方面无法得到同步更新,而且信息资源与企业发展需求方面还存在着不相符现象。同时,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也无法有效的共享信息资源,各类交叉性业务之间的交流性和沟通性也极为有限。有时各部门为客户提供的信息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别,这样不仅降低了客户对公司的好感度和信任度,而且使企业声誉受到损害,不利于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2]。
二、信息系统集成的有效应用方法
2.1构建完善的服务总线
企业在系统的应用过程中,要建立服务总线,并且对其尽可能的优化和完善,这样就可以在企业网络具体运行中提供必要的路由服务和中枢,从而将企业基础平台库和后端业务系统M行有效集成。这样不仅可以完全破除屏蔽系统存在的各种限制因素,同时还能够有效处理和疏通企业内部核心系统,推动企业进行更好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此外,企业要想进一步加强系统集成工作和信息化管理,还需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类型和业务特点细致梳理业务流程,不断引入一些高端人才和集成技术,并且委托其他公司或者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从而保证系统集成应用的科学化、规范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出集成系统的作用。
2.2合理选择集成软件
企业在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时,其中风险较小的就是信息系统中的网络建设和硬件设施,而软件的选择却存在极大的风险。因此,企业不仅要注重购买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投入,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费用来进行软件维护。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中,如果过于重视购买价格的控制,而忽视了系统软件的适用性,那么不仅无法满足企业业务发展和管理的需求,同时还会将企业信息陷入一种混乱的状态[2]。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中选择合适的软件尤为重要。
2.3引进和培养高端集成人才
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要注重软件的选择,同时还要注重集成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发挥出人才在系统集成工作中的作用,保证系统集成的顺利有效进行。而且企业还需要结合系统集成需求和自身发展情况,组建信息化推进小组、规划小组以及集成小组等,提升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效率和水平,使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和质量,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
结论: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各企业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不断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并且越来越多的运用信息系统集成,来加强信息资源的整理、共享以及存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企业信息的管理质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还能够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通过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实现自身的长期有效发展。
参 考 文 献
篇8
引言
信息化工作是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大大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企业信息化的工作效率。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通信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其在企业信息化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可通过通信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同时可实现电子收费、视频会议等,有效提高企业信息化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1.1、企业信息化管理定义
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企业为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以优化工作流程为基础,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将通信技术集成运用,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1.2、现状
“十五”期间企业信息化将有很大发展,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有显著成效,全国27个省市、46个重点城市和近2000企业开展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基本完成。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过程控制及辅助管理在各类企业中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有显著成效,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过程控制及辅助管理在各类企业中进一步普及,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大部分实现初级企业信息化(CAD、CAM、DCS、MIS、ERP普及率、覆盖率30-50%);部分大型骨干企业向中级企业信息化发展(CAD、CAM、MIS、ERP、EC普及率、覆盖率60-80%);小部分培养成高级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CAD、CAM、ERP、EC普及率、覆盖率80-90%以上)。大部分中小企业推广单项信息技术,部分中小型骨干企业分期实现初级信息化,建立若干个中级信息化示范企业,为今后推广积累经验。
2.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应用方面
2.1、在优化企业内部信息结构的方面
我国企业的发展由信息与劳动力构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来说,企业整体作息化的改革有利于对企业信息的深度把握,对企业人力信息中存在的问题也有着优化的作用,因此信息化建设被大力引进到企业改革中去,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自身信息化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将企业的整体信息进行信息化管理,从企业员工到企业经营,全面完善企业的内部信息管理。
2.2、在建设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方面
企业财务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关注部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精准的账目管理与准确的账本统计是企业进行优秀财务管理的必经之路,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将财务管理进行信息化改革也是需要重视的部分,将企业账目信息分门别类,进行企业信息财务管理,为企业的根本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因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周期性与准确性,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的不良现象也能进行大力打击。
2.3、在全面完善企业经营信息化的方面
企业经营是企业谋利的重要方式,对企业来说,经营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将企业经营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点,由企业运营,利用现如今火爆的电子商务手段,对企业的综合经营进行信息化管理,将企业经营推进到网络商务中,对企业的整体经营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对企业的整体信息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主要通信技术应用
3.1、远程登录
现在,远程登录已经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广泛地应用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多、更方便的远程登录方式也会慢慢丰富市场,满足各种不同阶层、不同目的的用户需求。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每一位用户只需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甚至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远程登录系统办理业务,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效率。 例如,人们只要拥有一台黑莓手机,就可以远程登录企业信息化系统来管理企业中的一些办公事务。另外,也可以进行方便快捷的PDA(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物流管理应用等。目前,许多企业都已经引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网络办公,而远程登录技术在网络办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员工出差或在家时可以通过远程登录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查阅信息并及时处理工作上的事务;人们也可以登录一些大型企业的门户网站办理业务,节约了出行成本。
3.2、短信群发技术
短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变得司空见惯,并且被广泛应用于银行、企业、税务等各个行业,是目前最常见、最广泛,也是最简单方便的一种通信手段,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了企业信息化水平。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短信群发技术主要应用于办公自动化、应急指挥联动、客户关系维护等方面。短信群发技术已日益成为企业信息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3、视频会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开拓局面不断扩大,不仅局限在一个范围内,如此就会带来管理工作的不方便。而通信技术中的视频会议,就可以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户地点之间举行会议,减小了空间带来的局限性。视频会议,可以实现声音、文字和图像等等信息的实时传送,参加视频会议的人,能够通过音频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可以看到视频中对方的一举一动和表情等等,甚至可以展示图片、实物、录像等,在跨区域的集团企业,不同地点的员工通过参加远程视频会议,可以很好地传达会议内容,对公司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了企业的会议效率,同时也为跨区域的集团型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差旅费开支。
3.4、手机定位技术
手机定位技术指的是通过对卫星信号的接收然后对手机位置进行准确定位的一种通信技术手段,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项技术使得通信技术的稳定性和实时性得到保证,所以,企业利用手机定位技术的时机也越来越成熟。手机定位通过号码可以获得人员的位置信息,主要应用于车辆管理、物流货物定位、外勤人员管理等方面。通过查询外勤人员的位置,可以判断出货物运输的状态:开始发车、途中、返回等;可以了解在目的地停留时长,判断工作执行情况;根据位置信息,实现对员工的合理调配;能够及时向客户解答关于货物配送的问题,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结束语
我国企业在不断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通信技术在管理中的作用早已得到彰显。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特殊作用无可替代,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在对公司内部的资料档案、人员管理等方面起到帮助作用。同时在提升管理层面水平、增强开发方面的能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合理利用通信技术改造自身低效的产能与管理信息化进程。这种信息化产物承担着企业利润与国际竞争力的双重责任,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所显现的作用更加突出与辉煌,使其保障企业稳步持久的和谐发展。同时,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工作中的应用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前进!
参考文献:
篇9
通信技术;企业信息化;应用
有了通信技术的帮助,企业信息化才能顺利完成,由此可见,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中,通信技术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飞速前行,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在突飞猛进,被广泛的应用到企业信息化中。通过通信技术的使用,企业可以进行手机定位、视频监控、办公自动化等,以此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促使企业更快发展。
1通信技术及企业信息化概述
1.1通信技术概述
通信简单来说指的就是互通信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通信方式也在与日俱进。现在的通信技术就是把各种通信的方式通过使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来优化,使人们能够快速获得最新消息,人与人的交流也变得更加方便的一种通信手段,如手机、互联网等。企业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凭借着通信技术,它优化了企业的信息管理方式,不但使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还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水平。
1.2企业信息化概述
企业信息化就是指尽量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把企业的全过程数字化,以达到企业优化和重新组建业务流程的目的,把企业生产管理活动中的各项信息加以控制,使企业的信息能够有效利用和共享,从而通过企业信息化中对通信技术的应用,把企业的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它主要包括产品设计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服务销售的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化和决策的信息化。从当前看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就是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因此,要想企业信息化持续发展,就要应用新的通信技术,给企业的各部门的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2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1安全方面的问题
在这里安全问题是指在大力推广通信技术的过程中,信息的保密问题。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的网络,缺少控制机构,因此企业生产、销售过程中有关于企业的商业机密在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交流时,很容易遭到伪造、截取、篡改等,直接危害到企业安全。企业在享用通信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有较强的抵御运用通信技术过程中带来的危害的能力,为了加强企业网络的安全,建立一个计算机安全程序操作系统,来保证企业中每个环节能够安全运行。对于企业商业机密泄漏,要从根本上找出原因,利用信息科技的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另外,关于企业信息安全问题,不但包括技术方面,也包括管理方面,还包括法律意识的淡泊等。通过上面的分析,发现通信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综合性很强而且触及到的领域又很多,因此务必要提高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能力。
2.2技术方面的问题
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很多技术问题需要人们去研究解决。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应用,暴露出以下两个问题:①经调查我国还有很多地区没有被网络通信所覆盖。由于很多区域没有被通信设备覆盖,致使我国全面实行通信技术的计划不能有效实施,降低了信息化管理的效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有纵横交错的山脉,气势磅礴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绵延的丘陵,其中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地区占地面积比较大,对这类地区进行通信技术建设就相当困难,即使是通信技术建设成功了,以后对通信技术的检查、维修也是很不方便的;②现如今网络宽带的使用用户过多,造成网络宽带的繁忙和不稳,因此约束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由于网络运转速度慢,影响了手机定位通信技术、视频监控通信技术等的应用,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3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应用
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使用通信技术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便捷。企业中通信技术的使用,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通信技术在飞速的发展,使它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变得更加重要,所以,要把通信技术与企业信息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便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1信息群发通信技术的应用
短信群发技术是利用互联网给指定的客户号码进行短信批量发送,在通信技术中有着重要位置,因此也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中作中必备的一项通信技术。短信群发技术具有反应快、投资少、灵活性强等优势,因此被应用到了房产、教育、汽车、保险、餐饮、销售等各个领域当中。在企业中应用短信群发技术,可以减少广告开支,树立企业形象,抢占市场商机。
3.2手机定位技术的应用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经常应用的技术有很多手机定位通信技术就是其中一个。手机定位技术指的就是根据卫星定位及GPS定位技术对手机位置准确定位的技术。手机定位技术方便快捷,因此被各行各业应用到了信息管理中,如出行定位或者追踪定位等。无线通信技术的飞快发展促使手机定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保证了手机定位技术能够稳定发展,同时给提升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3.3视频监控通信技术的应用
视频监控就是把传统的视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在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视频监控通信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并持续强化。在企业中应用视频监控通信技术,管理人员可以监控现场,掌握现场情况,如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选用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另外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也可以应用视频监控技术,把它安装在企业的重要部门进行监控,能够更好避免企业机密泄漏。
4结语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企业信息化中使用通信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因为企业中所有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通信技术,企业要想更快的发展,就必须要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经济技术的飞快发展,通信技术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所以我们要更加深入的分析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如何应用,以便通过技术支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毅,李连凯,蒲云贵.浅析移动通信技术在市县国土资源信息化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5,03:23-25.
篇10
从我国目前经济增长幅度持续上升可以看到,我国正面临着环境逐渐恶化以及能源供求关系紧张等压力,解决这一压力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能耗较高的企业内建设能耗控制、管理以及监测系统,对企业内部技术的不断创新提高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
根据外国的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工业单位每年能源消耗的8%都是由于缺少能源维护计划和能源监测技术薄弱导致的;而能源消耗量的12%是由于企业内部缺乏能源控制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导致的。所以,对于能源管理系统的研究是有很大社会意义的。
一、用电及能效的管理
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有很多的企业对设备进行检修或者是电煤出现紧张的情况下,会出现很大的负荷缺口,因此对于便给电网的负荷管理方面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对于用电的管理方面,建设一个对于企业来说有效的数据管理的平台,对于电力的开展需求与管理方面的工作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和内容。只有有效的运用才能更好的完成有序的、科学的用电目标。对于整个国家、电力的企业以及电力的用户都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在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加大。尤其是非线性负荷与冲击性的超量应用,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电网中所发生电压的波动、电压波形的畸变以及闪变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因此对于电网的电能质量有着严重的下降,由此所引发的系统事故也是日益增多,使目前的电力系统即将被进行污染,于此同时,对于电力用户在正常的用电方面也带来了不便,使电力用户受到影响。在电力质量恶化的同时,电网与电力用户也会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
山西华泽铝电有限公司是由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的铝电联营公司。该公司自备发电机组满发时,发、用基本平衡,而自备机组一旦出现电煤紧张或检修时,负荷缺口将超过28万千瓦,给运城电网负荷管理带很大影响,因此建设企业能效管理数据平台对实现科学、有序供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对国家、社会、电力企业、电力用户均有利的一项重要措施。
企业的能效数据管理的平台是以《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电力需求侧管库的实施办法》、《国家电网公司节能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方案》等相关的文件的指示与精神为依据,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服务于电网企业、重点的用能单位、节能的监察中心以及节能的服务部门进行节能减排信息化软件的交互平台。管理的系统会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设计,所设计出的功能也是不同的,因此可以满足主管的部门在宏观的层面上对能源进行分析、统计以及决策,以微观的方面来看,可以对用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管;可以对各个技能的服务机构、行业的协会对能源所消费的结构、终端的消耗、节能的潜力等一系列的能源信息的所有需求进行满足;同时对于重点的用能企业与单位对于本身的能源消费的审计监管和对比以及分析进行满足;是非常利于国建电网企业能效服务的网络、节能指标的管理以及节能的指标与考核方面的建设。
二.建设用电能效管理系统的意义
建立一个有效的用电能效的管理系统
对于供电的企业与用电的企业以及整个国家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通过有效的管理解决的放完,供电的企业能够:
对目前的负荷进行监测力度的加强,对高负荷特性的预测水平和分析进行能效的提高,对供电的企业制定不同的预案与措施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
对电力的市场进行调查,了解发展的空间以及没有使用电能的企业与单位,将其他的能源使用用户积极性调动起来。
掌握企业用电和能效信息管理的方式方法,使企业的能源耗损量和能源流向等清楚的体现出来。
调查清楚企业节能的内在潜力有多大,对于多余能源的回收数量、回收能源性质、回收期间的具体参数以及回收能源的品种等都有明确的记载。
能够有效核算出企业的节能效果怎么样,比方说:制定技术改进的措施和方案、技能产品的改造、节能工艺的改造措施等等。
能够实现企业信息的可视化和信息化,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在靠人工定时的方式来进行抄表工作,这种工作方式存在着时效性差和数据滞后性严重以及数据较为单一等情况,不能够及时的掌握企业内部的最新数据情况,用电及能效管理信息系统在线监测整个企业的生产能耗动态信息,并且将这些数据信息与对应的班组、车间以及设备进行统一结合,更有力与企业对能源的管理以及对于设备实时运行情况的监测,使企业的管理方式更加简便等特点。
总结
节能工作并不仅仅是对一个工艺或者是一个设备的改造而言的,而是对于企业全系统用能过程的优化来讲的,企业用电和能效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帮助企业更好更全面的评估、分析和监测能耗过程,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定计划来实现节能的目标,并且通过以上过程达到使企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终极战略目标,因此,对于本文题目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有关专家学者对该问题认真研究,争取尽快为我国企业带来更好的用电和能效信息管理系统,帮助我国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会议论文 智能电网中用户侧能效评估与监控系统的研究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 – 2009.
篇11
二、企业IT 系统构成和功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集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经营为一体的综合信息自动化新模式,即人们希望从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管理和控制过程 3 个方面实现企业的综合信息自动化。具体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过程控制层、支持层等 5 层以及 2 个数据库 ( 关系数据库系统和实时数据库系统 )。其中:决策层包括企业信息部门、经营辅助决策、关键业务指标和基础信息。管理层包括生产计划调度、分厂管理、供应采购、销售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财务成本、计量信息、人力资源、设备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环保。执行层包括实时数据监控、生产调度、流程模拟组、优化控制。过程控制层包括 DCS 控制、数据采集 RTU、传输、安全报警、在线质量检测等。支持层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环境 ( 网络、计算机设备、系统软件、工具软件 )。其中管理层从关系数据库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来帮助解决,而执行层和过程控制层从实时数据库中提取实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来管理和监控生产的正常运行,当然两者之间的数据和信息也可以相互交换,协同工作。由以上的层次结构图可以看出,各层次的功能模块相互配合,通过接口紧密连接在一起,完成信息集成的功能。IT 系统功能定位为厂级生产实时监控及管理信息系统,以企业负荷为中心,强调生产过程的经济性。IT 系统信息来源可以取自 MIS 或 DCS 与 RTU 系统,并应具有监视与控制功能。
三、关于 企业IT 系统的安全问题
企业信息网络的安全问题是值得重视的一项重要问题,特别是实时控制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这个问题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调度自动化系统间的通信,以及不同系统间的互联网络通信已成主流。但在目前的形势下,基于 Internet 技术的网络通信,很可能受到各种动机黑客的攻击和感染病毒,这一点切不可忽视!非常可喜的是,企业的信息专家们早就重视了这个问题,并已初步采取了措施,防止不测。通辽盛发热电厂 IT 系统网络安全采用了网络安全评估分析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和防病毒技术等多层次动态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网络安全评估分析技术:用实践性的方法扫描分析网络系统,检查报告系统存在的兹点和漏洞,建议补救措施和安全策略,为最终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提供技术手段。入侵检测技术:主要功能是实时地发现网络中的入侵攻击和安全违规行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响应对策,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防火墙技术:从总体上看,防火墙应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①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②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③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④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⑤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和报警。防火墙是整体安全防护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应将防火墙的安全保护融合到系统的整体安全策略中,实现多层次的安全保护。防杀网络病毒技术:为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制定企业防病毒策略,在具体实施时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采取强制执行的管理策略,即在管理员为客户端配置好相应的防病毒策略后,必须将其锁住,客户端不得更改,以保证统一制定的防病毒策略确实在整个网络得到实行,确保网络的防病毒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明等:《信息网络安全规划及实施》,《中国电力》,2003 年第 5 期。
[2]李若明等:《信息综合自动化的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 年第 20 期。
[3]陆延昌:《用自动化技术带动中国电力工业的现代化建设》,《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 年第 24 期。
[4]张恺,张华钦. 电力MIS建设的特点及方法[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1,(21) .
[5]杨春雨,李连成,刘小丽. 企业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J]. 电气自动化, 2003,(01) .
[6]黄道,李光华.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的探讨与思考[J]. 中国工程科学, 2000,(12) .
[7]黄文斌,唐旭章. 新一代电力企业MIS框架初探[J]. 软件世界, 2000,(07) .
篇12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企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数据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途径。处于数据化的时代,企业获取、管理和利用到的数据量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若能对数据进行科学的采集、组织、分析与利用,为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就能提高生产率、利润率和企业综合发展水平。数据处理平台为数据的价值挖掘提供了基础能力,机器学习算法为数据的价值挖掘提供了有效手段。随着生产信息化应用的逐步深入,如何将生产过程数据整合并进行分析挖掘,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更大的价值、向数据要生产力成正逐步成为企业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现状分析
兖矿集团国宏化工公司年产50万t甲醇,工业自动化生产能力较强,生产过程基本实现全流程DCS/PLC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工艺水平处于国内前列,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效率较高,目前整个厂区锅炉、合成/净化/气化、空分装置均使用DCS系统进行远程控制,水处理和煤储运系统使用PLC控制系统。主要工艺环节都建设了信息系统,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实时状态、控制开关操作能在调度系统中即时展示,数据通过IOServer应用和现场设备进行通讯,采集现场数据并存储到调度服务器中合并存储,服务器存储数据库是SQLserver,无法应对更大量数据存储,且厂区内只有当天数据被存储,其他历史数据通过公共机远程传输到远程服务器中长期存储。
2存在问题
装置运行的稳定性不高。由于化工生产工艺繁杂,从上游的水煤浆制备到气化反应制合成气,再到煤气的变换、低洗、甲醇合成,中间很多工艺虽然实现了小回路自动化控制,但装置级的大回路难以实现自动控制,对于关键的参数设置和调节仍然主要依靠人的经验,特别是当装置来料发生波动的时候,人操作也难比保持装置的稳定性,装置的波动往往造成能耗物耗的增加,甚至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现场存在危险因素。化工企业还有部分工序需要人员亲自现场巡检,由于化工工艺原因,不可避免的产生存在CO、CO2等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是事故状态下可能导致泄露。化工企业高温高压管道、储罐较多,会对巡检和紧急处置人员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节能增效空间较大。化工企业是高能耗的工艺,主要的原料是煤和水,提升装置的运行效率,提高产能、降低生产水蒸气的单位煤耗、单位产品的蒸汽消耗,则对企业效益产生较大影响,据测算,甲醇生产综合煤耗每降低0.1%,每年可节约成本1000万元。
3设计方案
针对企业工艺较为复杂、安全生产数据量大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发应用先进的数据处理工厂对企业系统数据、工厂设备数据、传感器数据、人员管理数据等多方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汇集,借助算法工厂的语音交互、图像/视频识别、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激活海量数据价值,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化工生产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如图1所示),从而实现节能降耗,为企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按照大数据“存通用”的方法论,在数据接入到大数据平台后,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存储。在原始数据与最终结果之间,需要通过ETL(ExtractTransforma-tionLoad)等手段进行清洗、转换、脱敏、整理,主要包括:预处理接待,去除或补全有缺失值的数据、去除或修改格式和内容错误的、逻辑错误的、不需要的数据,尽量达到数据的完整性,唯一性,合法性和一致性。提供数据开发平台,便于更好的进行ETL、数据建模、数据管理与数据运维的工作。机器学习平台,更好的进行在算法建模过程的可视化的拖拉拽的开发者服务。数据分析平台,更好的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工作。
4技术路线
数据处理工厂从逻辑上分为数据采集层、平台层、算法模型层以及应用运行层(如图2所示)。数据层:数据采集接入层负责将数据从DCS/PLC各级相应系统中将数据实时、离线采集到大数据处理平台。数据采集层工具和套件要支持从数据库、文件、数据流等多种类型数据源中采集数据,支持各种类型传输协议。工具平台层:提供数据采集、存储、计算、机器学习、可视化等一整套工具和平台。大数据平台支持海量数据存储,根据数据类型和应用场景将数据存储到平台相应的资源中,如: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使用不同的存储策略。同时,平台支持实时计算、离线计算、流计算等多种计算框架。针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如:锅炉燃烧工艺参数推荐、精馏塔工艺优化等业务场景,采用流计算架构进行处理,整个计算过程可在秒级完成。实时计算支持上层快速BI分析。算法模型层:工业大脑包含算法工厂功能,可以基于机器学习平台进行算法建模,并进行算法管理、运行调试,并能到本地运行。应用运行层:提供一个本地化运行环境,让能耗优化模型稳定运行,实时推荐优化参数,供操作人员进行控制操作。同时提供数据可视化模块,实时展示生产运行状态和生产管理效益数据。
5技术效果
5.1有效消除数据孤岛
由于企业不同DCS/PLC生产系统中布置的多个生产控制系统,数据都分布在各自独立系统中,数据导出较为繁琐,数据标准不统一,形成多个数据孤岛,对数据应用造成非常大的困难。数据处理工厂实现了不同工业场景下多种主流协议的接入、多源异构数据(如文本文件、日志文件、消息流、数据库、工业OPC协议数据等)的实时接入和处理,从而保障了复杂的工业生产环境下多种设备所产生的复杂数据的采集与集中打通的需求。对全链路的工业体系数据进行组织管理,打通企业信息化与制造设备、生产物料、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之间的数据关联,构建人机料法环统一数据模型,形成新工业数据仓体系,完成工业数据的资产化,并结合阿里云针对不同工业场景下的算法模型,以数据+算法的技术实现产业价值的提升。提供成熟的工业元数据管理设计服务、完善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案、灵活的工业大数据标签体系。
5.2全面提供支撑平台
数据处理工厂提供了人工智能计算平台、数据挖掘建模平台、算法管理工厂等核心功能,降低了人工智能应用开放和管理成本,给本项目智能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作为一个基础工作平台,工业大脑为企业信息化员工和其他信息化服务厂商提供了一个技术创新的环境,支持后续开发更多智能化应用,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
5.3逐步实现智能化应用
篇13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有:(美)GeorgeH.Bondar,WilliamS.Hopwood(200年)阐述了会计软件的基本概念和框架;(美)阿代尔(2007年)介绍了MSEXCEL部分函数和各种工具,并对财务函数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讲解。国内相关研究文献有:熊高英(2008年)运用VBA进行对工资子系统里的计算机个人所得税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朱伟民(2007年)介绍了相关的Excel财务模型;魏东玲等(2008年)介绍了基于Excel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吴志超(2009年)介绍了工资子系统的设计;张建(2007年)介绍了ExcelVBA的优越性;赵宏宇(2008年)仅分析了基于Excel开发系统的可行性。以上是近年来国内外部分研究基于Excel平台开发会计软件的科研资料。从这些研究现状看:仅是对此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还没有发现全面介绍开发中小企业的专用型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也查不到重要子系统的开发代码,到目前为止,还无中小企业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基于Excel平台对专用型会计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三、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设计及关键技术
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环境:开发环境,本文考虑到大多数的开发工具特点和用户的使用习惯情况,选择目前市场占主导地位的WindowsXP及XP以上的操作系统,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能。开发软件平台为MicrosoftOfficeEx-cel2003或者MicrosoftOfficeExcel2003以上版本。网络连接服务器与客户端选择TCP/IP协议作为网络协议,通过光缆连接并由ODBC接口与信息源实现通信功能;开发技术,系统界面人机交互界面是系统的窗口,本文将采用Excel2007作为开发平台,该工具开发的界面具有友好、动态性强及交互性好等特点。采用VBA作为应用层的开发技术,保证系统的执行效率、系统性能稳定性、网络通信及分布应用等方面的需求。为实现与数据层的连接及控制,可通过VBA编译DLL控件和选择AD.NET来完成。为了容纳复杂的海量数据,为了不再依赖数据库链路,Dataset组件在内部采用XML来描述数据;系统安全设计,本系统采用四道安全防线设计:一是利用MSExcel的单元格、工作表和工作簿自带的保护功能,有效进行权限设置、密码设置和只读保护功能;二是利用VBA语言进行编程和设计登陆密码和工具栏等隐藏设置;三是利用IISWeb服务管理软件的安全功能,设置应用程序目录或文件夹属性的安全性,包括IP地址和域名的限制设置;四是利用ASP.NET提供的身份验证机制,综合Windows、Forms两种方式,有效阻止非法用户的访问和入侵。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主要内容包括账务(总账)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报表核算子系统、材料采购与供应子系统、销售与货款结算子系统.、存货子系统、成本管理子系统和资金管理子系统等九个子系统的开发设计。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有选择的应用以上的子系统。其中,账务(总账)子系统的开发设计是重点,即:会计凭证处理、会计账簿登记、财务报表编制、期末结账和管理维护等五大模块,具体包括“登录密码保护界面”、“主界面”、“凭证信息录入”、“凭证信息汇总表”、“现金流量表”、“科目汇总表”、“明细分类账”、“年度科目汇总表”、“总分类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系统管理”等工作表的表单设计、窗体设计、模块应用、VBA程序设计和大量函数、公式的应用。功能模块设计包括:凭证数据处理模块、会计帐簿处理模块、财务数据报表模块、期末与结账模块。管理维护工具模块包括:界面及窗体设计包括:录界面、主界面、凭证信息录入、年度科目汇总和三大财务报表。核心子系统账务处理(总账)子系统数据流程图如下图: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关键技术有:登录密码保护:软件运行后只显示“登陆界面”,其他工作表和Excel的可操作信息栏目全部隐藏,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隐蔽性;操作员权限:设置操作员的权限,合理分工;年末结帐:完成某一个会计年度终了时当年的财务数据的清除,并转让下一会计年度的操作;会计信息备份:用于账务处理子系统一个会计期间所记录经济业务数据信息的备份工作。恢复初始设置:将系统所有记录的数据信息恢复到初始设置的状态;登录密码保护、操作员权限、年末结帐、会计信息备份和恢复初始设置等关键问题都需要大量编程去完成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