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实训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交换机实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交换机实训总结

篇1

在以往甚或当下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就是学院派的课程体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差甚远,学生在大学期间所掌握的知识不能满足他们进入社会实际工作的需求,总结起来大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现有的设计公司或者企业还没有把设计作为设计研究的核心;二是学生没有意识到市场环境和材料、工艺技术、成本等诸多条件的制约。究其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在课程设置方面缺少系统化的设计以及成熟的综合实训教学体系,由此学生在学习及社会实践过程中问题百出。就目前学院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设置,单项课程的内容和所取得的成效是没有问题的,但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就会出现能力培养水平不高、知识传授内容重复、知识结构断层等现象,课程缺乏承上启下的连续性,也不能与其他单项课程构成完整的体系。其实通过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中明确指出的:“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已经强调了设计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将综合实训课程纳入一个科学、规范、系统的整体教学环境中,并成为课程体系进行更新、完善和良性循环的重要动力是必然之趋”,因此,要深刻理解综合实训的内涵,并结合学院自身特点实现培养对象的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一、艺术设计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内涵

综合实训是新形势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内容,既要强化艺术设计教育的理论基础,又要突出学生面向社会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务实的教学方式。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基本设计原理的运用和设计表达能力等等,借此将他们原本狭窄的视觉、比较闭塞的思路迅速打开,并通过规范化、合理化的程序,使学生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方案,最终为他们走向社会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综合实训与其它的单项设计实训课程的区别就在于更注重学生素质的综合条件,对以往单项课程知识的整合能力。至今为止综合实训课程都是以虚拟的项目和社会实际设计项目作为两大主要内容,在虚拟项目课程中,通过学生丰富的想象来完成课程目标,感性成分多于理性思考;虚拟项目教学是建立在合理设计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自己对设计内容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与此同时,以社会实际应用项目作为综合实训的内容时,更需要悉心挑选那些可以纳入课程之中的项目,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教学,形成个性鲜明的设计作品,是实现综合实训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就是说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两者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相辅相成的重要内容。

二、综合实训课程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实训的平台。在我国,以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已经办的如火如荼,比如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等,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工作室的发展可以为学生提供在校内的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够接触到社会实际项目并与市场接轨,这样学生不论在设计思维还是在专业技能方面都得到全方面的锻炼。同时学生也为自己能够进入工作室学习而增添对专业研究的信心。除为学生提供校内的实训基地也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如与所在城市较为知名的设计公司进行交流与合作,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定期向设计公司推荐优秀的学生进行实习,参与公司实际的项目工程,并在工作中将自己创意与施工工艺、材料等设计因素相结合,从而避免学生作品纸上谈兵。学院也可以请业界优秀的设计师以讲座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如江南大学与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教与学的设计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就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其次,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在综合实训环节中和学生建立了一种平等、互动、互助甚至是合作的关系,要求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习的管理者,还要能起到协调各种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面对学生的质疑和见解要平等的接受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尤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中,教师更应提高自身修养,以发展变化的学生观应对学生越来越强烈的对于未来及现实空间的探索欲。环艺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也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锻炼和提高的平台,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也丰富了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通过综合实训对学生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意能力的要求,必然引起其它教学环节的相应调整,促使综合实训前期的单项(实训)课程及整体组群课具有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变更以满足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伟 吴灿,《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篇2

网络设备配置实训是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常用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技术指标及参数等,熟悉调试网络设备的工作环境,掌握各网络设备的调试方法。本文主要介绍该课程建设的做法和体会,从课程的设置意义、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编排与优化、教学环境的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

课程设置的意义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相关基本知识,但对网络设备还没有任何学习经历。我们在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加入网络设备配置实训课程,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以及利用网络设备调试各种网络服务的方法。

在教学模式上,传统模式是教师以系统讲授课程的全部知识点为目标,部分动手练习也是验证性实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完成实际技术工作任务时常感到无从下手,难以将学过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课程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等社会能力,还培养学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获取知识、应用所学知识的方法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制定

通过对多家信息安全技术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发现基础网络的建设是多个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一项基本技能,开设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试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在吸取Cisco CCNA培训等课程教学经验以及在企业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技能的教学,实训是最好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学到更多的实际操作技能。

(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项目任务,针对所提出的项目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该项目任务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本课程根据网络设备的种类及网络功能分为四个项目,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又细化为多个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完成每个项目下的任务。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以工作小组方式重新组合,组长负责小组的网络设备分配及组员的管理。在每个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需要填写相应的工作单,将完成任务时的工作步骤、心得记录下来。组长对组员完成任务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应用的知识等进行评价,教师对每个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整体评价。

(二)考核评价

该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严格、全面两方面。严格是指有明确的考核机制,全面是指必须完成基本实训要求及内容。考核涉及内容有:每个项目下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占60%,主要考查学生对每个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熟练程度及组员团队配合等;平时出勤,占10%;阶段性考核,占30%,即在完成每个项目后,要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考核。

教学内容的编排与优化

该课程讲授和实训的内容与基础网络建设密切相关。为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我们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并对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进行了详细剖析,认为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试是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毕业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并且总结出在相关岗位上,哪些网络设备调试是比较重要的,哪些网络服务调试是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因此,在网络设备的选择上,注意选择一些在基础网络建设中应用比较多的设备,重点放在交换机、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上。对教学内容的制定分为“智能型交换机的配置与调试”、“智能型路由器的配置与调试”、“网络功能的实现”以及“综合实践训练”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再细化为多个任务,如图1所示。在教学中,先针对每种网络设备进行基本功能的实践训练,然后再利用网络设备实现相应的网络功能,最终将各种设备综合起来进行综合应用。

(一)智能型交换机的配置与调试

交换机是局域网组建中非常重要的设备,是建立校园网、企业网的基础设备。因此,学习交换机的应用是一个重要且基础的教学环节。在这一项目中,我们针对交换机的常见与重要的应用进行训练。该部分的任务包括智能型交换机的基本配置、VLAN技术的应用、生成树协议的应用、交换机端口的安全设置等。

在这部分内容中,VLAN技术的应用是重要训练内容。要让学生理解VLAN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掌握VLAN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重点讲解VLAN的建立与管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实际案例讲解VLAN技术的应用。除了讲解单交换机上的VLAN划分外,还要讲解跨交换机间的VLAN技术应用。

此外,该部分还要对交换机端口的冗余及安全等实践内容进行讲解和训练。

(二)智能型路由器的配置与调试

路由器是在网络间传送数据的关键设备,也是在网络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很多网络功能是通过路由器来实现的,因此路由器的应用在网络建设中非常重要。目前,在很多基础网络中应用到了三层交换机,它是在交换机的基础上增加了路由器的相关功能,使得其功能应用比一般路由器要好很多。因此,在本项目中也要介绍三层交换机的配置与调试方法。

在本项目中包含的任务有智能型路由器的基本配置、静态路由的配置、三层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的应用、动态路由协议OSPF的配置与应用、单臂路由的应用以及路由器的安全传输等。

在本项目中除了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外,路由配置是重中之重。在路由器中,路由协议分为两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静态路由的配置是目前基础网络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技能。通过静态路由的配置训练,还可以加强学生对路由表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网络路由规划能力。动态路由是在复杂网络情况下应用的路由协议。而RIP协议和OSPF是两种常见且比较典型的动态路由协议,在训练学生配置两种协议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这两种协议的工作原理。

单臂路由是解决VLAN间信息传输的重要方式,它在一个路由器的物理接口上划分多个逻辑子接口,为二层交换机上的每个VLAN分配一个子接口作为该VLAN的网关,以便这些VLAN能够在网络中互联。通过单臂路由的应用训练,学生可以真正理解网关的作用以及将VLAN加入到网络中互联的方法。

(三)网络功能的实现

通过前面两个项目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方法。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对一些常见的网络功能的配置进行训练,包括DHCP的应用、访问控制列表(ACL)的配置、NAT技术的应用以及VPN技术的应用四个任务。

这些网络功能在基础网络建设中是比较常见的,因此学生需要进行针对性训练,以掌握这些网络功能的配置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这些网络功能的原理。

(四)综合实践训练

在前面三个项目的基础上,我们准备了一些综合实践训练任务。这些任务都是在学生前面所学内容基础上组合而成的,并且训练内容与实际基础网络建设紧密联系。

教学环境的建设

作为一门实训课程,该课程教学环境的建设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所需的教学仪器就是交换机、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完成实训项目。每个小组中配备路由器2台、二层交换机2台以及三层交换机1台,每个小组配备计算机4台,如图2所示。这样,每个小组的设备就可以供4~8人进行训练。训练中学生可根据项目内容对网络设备进行规划,根据拓扑图来搭建网络环境,进而对每台设备进行相应的配置,最终实现任务所要求的功能。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配置网络设备的技能,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每台计算机中,我们安装了相应的模拟软件,来方便学生学习。模拟软件的出现,不仅为该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也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软件可以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提高现有系统的利用率,既缓解设备和场地不足的问题,又提高可操作性,降低设备的管理难度,而且在不添加硬件设备的条件下,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机会,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实训中,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边学边做,较为系统地掌握实践操作技能。通过观察近几届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情况,发现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能够较为熟练地配置与调试各种网络设备,具备一定的基础网络搭建能力,为学习后面的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贤芳,肖传辉.“网络设备与互联”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J].福建电脑,2011(3).

[2]叶延东,张蒲生,李永东.网络设备与技术课程实训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马刚.浅谈模拟软件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1).

[4]吴刚.Cisco Packet Tracer在网络教学中的特殊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1(4).

[5]宋梦华.基于Packet Tracer的虚拟通信仿真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3).

[6]杨彬.基于Packet Tracer环境下的网络课程考核平台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0(23).

篇3

A Network Security Design of Campus Smart Card System

WU Jian-cai

(Fujian Jinjiang Zhiye Zhongzhuan Xuexiao, Jinjiang 362251, Chin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ampus as well as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n the work of student management in middling vocational school,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mpus smart card system has already become a kind of inevitable trend. In this paper, focus on network security problem.Put forward a proposal of network optimization design.

Key words: campus network; smart card system; overall design;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optimization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和主要内容,在学校管理中具有特殊、独立地位,其最核心的两大应用功能一是作为身份识别的手段,如教职员工考勤、教学管理(如学生点名)、出入实验室、宿舍、学校等门禁系统、通过图书馆通道机、借阅图书、挂号就医等功能;二是作为电子支付的手段,如校园内的食堂就餐、超市消费,水电缴费、公共机房上机上网等各项收费的生活服务项目。此外,校园一卡通系统能实现涵盖学校生活各个方面的其他功能,如可以通过“校园一卡通”平台提供查询个人账户余额、明细,交纳费用等金融服务;通过一卡通系统与校园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无缝连接,可实现师生的基本信息查询、教务信息查询(如课程成绩、学籍学分、教学情况)、后勤信息查询(如餐卡余额、水电费用)等。校园一卡通系统促进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脚步,提供了一个统一、简便、快捷的平台,便于学校宏观管理的综合查询,基本满足了学校管理和服务的各项需求[1] [2]。

但是校园一卡通系统仍在处在持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中职院校应用的逐步深入,对校园卡系统提出诸多新的需求,例如系统数据的安全、校园卡系统每年用校园卡消费与支付的金额数额庞大,因此校园卡系统应重点提高网络完全功能,确保消费与支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此外,校园卡系统的应用范围和管理复杂度很大,保证网络服务质量、提高系统稳定运行时间是对校园卡管理部门的重要衡量标准[3]。针对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文章选定一卡通系统设备皆为锐捷的交换机产品,尝试采取多重优化措施保证系统功能顺利实现。

1关于端口镜像的优化设计

所谓端口镜像(Port Mirroring)是指将交换机的一个或多个端口(VLAN)的符合指定规则的数据报文复制转发到目的端口,为网络分析和监控提供网络数据流的方法。

交换机的端口镜像功能通常与网络分析仪器等设备共同使用。通过使用端口镜像对网络数据包进行监听,并使用网络分析仪对数据分析,可提供用户进行网络监控和故障排除的数据,为网络数据提供安全性保障[4]。

在配置本地端口镜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配置本地镜像组时要使镜像配置生效,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必须同时配置;

2)已加入到汇聚组或生成树功能的端口不能设置为目的端口;

3)某些交换机上配置目的端口时同一端口的设置以最后一次配置为结果生效。

基于所选用的设备都为锐捷的交换机产品,源端口只允许为一个,目的端口可一个或多个。校园网中端口镜像功能主要应用于校园监控网络VLAN 19,设置在核心层交换机RG-S7606上:

monitorsession1sourcevlan 19 rx

//监视vlan 19接收到的数据

monitorsession1destinationinterfacefastEthernet0/20

//设置端口20为目的端口

若需要查看交换机的端口镜像信息内容,则可使用命令:

showmonitorsession1

2关于防ARP攻击的优化设计

ARP(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一种将IP地址转化为计算机网卡MAC地址的协议。ARP为OSI七层模型中的第三层协议,ARP表中存放着计算机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ARP攻击常见于接入层设备,是局域网中常见的网络攻击行为,严重时可能会引起网络瘫痪。在交换机上对防ARP攻击的功能有IP和MAC地址的绑定、防网关被欺骗两种。

IP和MAC地址的绑定,将IP地址和网卡MAC地址绑定可防止校内用户盗用他人的IP地址,起到保护IP地址的作用。在校园网络建设中,财务部门等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部门采用IP和MAC地址绑定的方式应用。绑定命令在汇聚层交换机上执行,下面以1#教学楼会议室的计算机(IP地址:172.16.18.2,MAC地址:000C.292E.3321)为例设置:

arp 172.16.18.2000C.292E.3321arpa fastEthernet 0/1

需要注意的是此功能只能用在三层交换机中。

3关于防网关欺骗的优化设计

防网关欺骗一般用于由于某台计算机假冒网关的IP地址发出ARP请求使其它计算机因无法区分真假网关而引起的网络问题。使用交换机的防网关欺骗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计算机用户的网关欺骗行为,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5]。

在本校园网中此功能应用于汇聚层交换机中,以2#实训大楼网络综合实训室连接的端口为例,使用命令如下:

interface fastEthernet0/7

anti-ARP-Spoofingip172.16.41.1

//配置防止网关地址为172.16.41.1的arp欺骗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防网关欺骗功能只能应用于靠近用户端的设备上。

4关于防DoS/DDoS攻击的优化设计

DoS(拒绝服务,Denial of Service)是一种拒绝用户服务访问,令用户无法正常得到服务的一种攻击方式;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是一种以DoS为基础的分布协作式的DoS攻击方式,相较DoS破坏性更大。

本校园网使用的锐捷交换机的防DoS/DDoS攻击是利用入口过滤功能来实现的,其防DoS/DDoS攻击功能主要应用于核心层交换机RG-S7606的端口2和端口3上(连接2#实训大楼和3#信息信息中心实训大楼的端口),主要配置命令如下:

interface rangefastEthernet0/2-3

ipdenyspoofing-source

//设置对伪造IP地址的预防DoS/DDoS攻击入口过滤功能

使用交换机的防DoS/DDoS攻击功能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防DoS/DDoS要求交换机配置网络三层接口地址;

交换机入口过滤功能只能配置在直连接口上;

防DoS/DDoS功能不能与ACL同时应用于同一接口上,否则后配置的应用将覆盖先前的设置;

若对接口的IP地址修改,则防DoS/DDoS攻击必须重新设置。

5关于IP扫描攻击的优化设计

局域网中的IP扫描攻击方式可分为目的IP地址变化的扫描攻击(scan dest ip attack)和发送大量报文给不存在的目的IP地址攻击(same des tip attack)两种。其中前者对整个网络的危害极大,很大程度上消耗网络带宽;而后者则会消耗交换机的CPU资源。

要防止IP扫描攻击,需要打开交换机系统保护功能,限制非法用户的扫描攻击次数,对非法用户进行隔离,从而保证整个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6]。

校园内计算机数目多,校园网的防IP扫描攻击主要在汇聚层交换机S3760中配置实现,主要代码如下:

system-guard enable

//打开交换机系统保护功能

showsystem-guard isolated-ip

//查看系统保护后交换机的隔离用户详细的IP地址及时间等信息

另外,使用系统该保护后,被隔离用户实际上尚未被隔离,为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还应对攻击者采取其它的有效措施。

6总结

根据本系统预期上线的功能情况,一卡通系统经过端口镜像、防ARP、防网关欺骗、防DoS/DDoS攻击、防IP扫描攻击的多重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消除大部分可能发生的网络安全问题,减少系统故障率;一卡通系统健康的运行,能使学校教学、生管、后勤各个环节都符合当前乃至未来数年学校的发展需求,极大优化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同时也给在校学生带来极大的便利,最终实现数字化校园的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郑燕,何学文.“一卡通”系统在广州大学城的建设和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13):156-157.

[2]蒋临风.一卡通推进“数字科大”建设[J].中国教育网络,2006(7):38.

[3]张海.北京语言大学校园“一卡通”系统分析与设计[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篇4

计算机网络课程进入高职院校,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它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国内高职院校几乎一窝蜂似的争相开设了计算机网络专业。但是,面对动辄数百万的网络实训设备和后期高昂的维护升级成本,高职网络专业的学生几乎很难有机会在学习过程中操作这些网络设备。长此以往,就造成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脱节,如此培养出来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只会纸上谈兵,很难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进而反过来严重制约了社会对该专业的评价。针对这一情况,笔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在利用仿真平台进行计算机网络实训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以期抛砖引玉。

网络仿真平台是指借助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模拟实际计算机网络硬件的工作模式和工作过程,进而在虚拟化的环境下实现网络目标的虚拟仿真技术。仿真平台具有投资少,配置方便灵活,虚拟化程度高等特点,开展虚拟网络的模拟仿真教学工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降低实验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非常适合办学条件有限,又对学生培养有非常高要求的高职院校。目前,最流行的网络仿真软件有VMware,DynamipsGUI和Cisco Packet Tracer,其中,Packet Tracer是CISCO公司出品的,因此,对模拟仿真该公司的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功能可谓原汁原味,远胜市面上一些小公司的产品。

下面,本文将以高职“构建中小型企业网络”课程为例,设计该课程的整体设计和某一单元设计,在其中的实践教学中,以VMware和Cisco Packet Tracer为虚拟实训平台,通过将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对应到项目的每一个子项目,将构建中小企业网络的任务和步骤一个接一个地被展现和教授,最终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

一、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整体设计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中心,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案例模块化、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1.总体目标:本课程通过对**大学的网络环境的架设和管理这个项目的训练,学生能针对不同网络需求进行分析与规划;能熟练对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配置;能在WINDOWS SERVER环境下进行服务架设与网络日常管理;能按照项目集成规范流程编制方案书。

2.能力目标:掌握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掌握IP地址规划与管理;掌握二层、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掌握利用WINDOWS SERVER架设企业网络;能熟练分析网络常见故障,并及时解决;能熟悉网络架设与管理的各个环节的标准,能阅读、分析各环节技术文档。

3.知识目标:理解网络服务架设与管理各个环节(网络规划、设计、实施、日常管理)的流程;理解网络模型、TCP/IP网络相关概念;理解交换、路由、VLAN的概念;掌握共享、磁盘管理、DNS、DHCP、EMAIL、WWW、FTP等技术;理解网络管理中应用、接入层的功能与特点。

4.素质拓展目标:通过课程项目实践,挖掘学生潜在创造力,激发学生的设计与管理才能;通过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训,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在项目实施中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以小组完成实训(实验)效果来评定个人成绩。

(二)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题设计一个“组建**大学校园网实训”项目。通过对该项目的分析,把整个校园网络分为3个层次: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接入层主要为终端用户提供接入点(有线、无线)服务;汇聚层除了负责将接入层交换机进行汇集外,还负责将各个VLAN进行有选择的路由访问;核心层将汇聚层交换机互连起来进行穿越校园网骨干的数据交换。

针对需求和技术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该项目分解成6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包含若干个任务,项目的模块划分如图2所示。6个模块细分成30个任务,如表1所示。

二、单元设计(教案设计)举例

单元设计是指在课程总体设计的框架下,对每一次课进行细化设计。内容包括:本次课要完成的任务、上课的时间和地点、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拓展目标)、案例、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使用工具材料及教学步骤等。教学步骤是按时间顺序对学生和老师各自的活动进行设计,包括时间的分配,一般按任务布置、收集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决定实施办法、实施工作过程、交流和检查工作成效、训练深化、知识归纳、工作效果评价等过程进行。

下面以模块3中的任务1和任务2为例,设计如表2所示的教学流程。

(一)教学目标

1.能力(技能)目标

(1)掌握PACKET TRACER5.0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2)在PT 5.0上绘制网络结构图

(3)利用CISCO配置命令配置网络交换机

2.知识目标

(1)PT5.0的安装;

(2)交换机和电脑图标的安放,相互之间连线的种类;

(3)电脑IP地址的配置;

(4)交换机基本配置命令;

(5)交换机VLAN配置方法

3.素质目标

(1)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

(2)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比较,总结和概括,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培养计算机网络综合应用能力。

(3)善于借鉴他人经验,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完成“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综合配置”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依据本单元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设计了如表2所示的教学过程。

(三)实验实训环境

本单元的实验实训都基于仿真平台CISCO PACKET TRACER 5.0和VMWARE虚拟化软件,包括教师演示、学生实验,作业文件生成都是在这个平台上完成。

三、总结

社会对网络人才需求规格的不断变化以及计算机网络最新技术的使用,给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对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化教学便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最好选择之一。

仿真平台在项目化教学中能很好的解决学生在“学做合一”中“做”的问题,为学生动手做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实训平台,并且在此平台上,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一起完成一个比较大的任务,这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毕业后尽快进入“职业”角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峰. 项目驱动教学探索[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 海霞,王鸿喜.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多元化、仿真性、模块式教学模式设计[J]. 辽宁教育研究,2008.

篇5

划分虚拟局域网是整个网络系统的重要技术之一。企业网络内部的环境复杂、分布区域广、网络用户多,以至于企业内部网络用户的可靠性得不到完全的保证。通过划分虚拟局域网,隔离不同部门,可以增强企业网络安全性,本文将详细论述虚拟局域网的技术及在网络系统中的必要性和设计方案。

2.VLAN方案设计

目前,VLAN技术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组建:基于交换机端口的VLAN、基于MAC地址的VLAN和基于应用协议的VLAN:

基于端口的VLAN,即静态VLAN,特点是技术简单,容易配置且维护工作量小,缺点是终端设备移动时需要更改设备配置。

基于MAC地址的VLAN,即动态VLAN,基于Vlan策略服务组建,特点是终端设备可以在整个局域网中移动而不用改变配置,适合于移动办公型的网络环境,缺点是配置工作量大、繁琐。

由于交换机为二层设备,所以基于应用协议的VLAN对于交换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造成交换机性能的下降。

考虑到本系统的特点,节点在网络中内移动的可能性较小,基于易维护、易管理方面的考虑,使用基于交换机端口的VLAN进行配置。各个VLAN间由ACL控制,限制互访。其中VLAN10~31为部门VLAN,禁止互访,VLAN 51为文件服务器区,能被任何部门访问,VLAN 52为网管区,能单向访问各个部门。

3 第三层交换技术设计方案

第三层交换器就是将第二层的交换器与第三层的路由器合二为一,使路由器根据第二层的地址转发数据包以达到快速通讯,这就形成了第三层交换器。

第三层交换出现因于ATM与交换器的技术背景,因为传统的网络是由路由器作为中心的。使用第二层交换器使网络速度提升,可是在网络中使用过多的交换器,所有交换器所架构的网络可能会形成广播风暴,所以需要路由器来隔离可能会形成的广播风暴,为了使路由器不会形成网络的瓶颈,就形成了第三层交换。VLAN将广播域进行分割,但透过VLAN进行通讯则必须通过路由器进行转发。所有核心层交换机均为三层交换,可手动打开 ip routing。

4 IP multicast技术方案设计

传统的点对点单播通信,在发送方和每一接收方需要单独的数据通道。在这种通信方式下,源IP主机向指定的目标IP主机发送信息包。IP信息包中的目标地址就是IP网络中惟一的主机地址。从一台主机送出的每个数据包只能传送给一个目标主机,通过路由器或交换机将这些IP信息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在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的路径上的每一个路由器都维护由单播路由协议生成的单播路由信息库,并根据数据包中的IP目标地址在单播路由信息库中查找单播包转发路径。在单播方式下,如果有另外的多个用户希望同时获得这个数据包的拷贝是不可能的。发送信息的主机必须向每个希望接收此数据包的用户发送一份单独的数据包拷贝。这种巨大的冗余会带来很大的代价,首先,会给发送数据的源主机带来沉重的负担,因为它必须对每个要求都做出响应,这使得负担过于沉重主机的响应会大大延长。其次对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被迫购买本来不必要的硬件和带宽来保证一定的服务质量。

组播路由与IP单播路由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IP单播路由是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而不是实际的会话来建立路径,而IP组播路由则是根据网络的会话来动态地建立投递路径;因此,IP组播路由比IP单播路由更具有动态性。

关于组播路由设计,可在企业网络核心交换机和汇聚交换机上运行PIM-DM组播协议对业务及服务进行支持,并提供优秀的可扩展性;在边缘交换机上运行IGMP Snooping组播管理协议对业务及服务进行支持。

用户通过运行组播客户端软件的PC运行IGMP协议,用户可通过IGMP协议加入某个组播组,建立成员关系。对于组播业务的具体实施及管理需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及厂家提供设备的特点具体进行分析。目前经常被采用的稀疏分布模型的域内组播路由协议是PIM-SM,因此,使用PIM-SM作为域内组播路由协议。

每个部门VLAN划入一个多播地址:

Vlan10:224.1.1.1 Vlan11:224.1.1.2

Vlan20:224.1.1.3 Vlan21:224.1.1.4

Vlan30:224.1.1.5 Vlan31:224.1.1.6

在核心交换机和PIX上启用多播,命令如下:

ip multicast-routing

int interface #

ip pim sparse-dense-mode

ip igmp join-group 224.1.1.X

配置PIX为RP的命令如下:

ip pim send-rp-announce Loopback0 scope 3 group-list 50

ip pim send-rp-discovery Loopback0 scope 3

access-list 50 permit 224.1.1.1

access-list 50 permit 224.1.1.2

access-list 50 permit 224.1.1.3

access-list 50 permit 224.1.1.4

access-list 50 permit 224.1.1.5

access-list 50 permit 224.1.1.6

ip pim rp-address 3.3.3.3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个健全的企业局域网计算机网络,应当具备如下需求:

企业VLAN构建,其优越性远远超出传统LAN的构建,本文又通过对第三层交换技术和基于第三层交换技术进一步阐述了虚拟局域网的优势,而在企业网络系统中,为了体现经济实用可靠性,易采用交换式以太网方案,并采用内部IP地址。网络采用两极交换结构,中心交换机采用三层交换机,构成千兆主干,中心交换机应留有插槽便于扩展,光纤端口依实际应用提供,电源应有冗余;每个分配线间各放置若干台24换机作为二级交换机,用千兆光纤口用于上连,可以为用户提供交换式100Mbps带宽,彼此间采用堆叠连接。是为入住企业的单位提供宽带国际互联网络接入服务、内部网络通讯平台、计算机应用服务的综合性专用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

参考文献:

[1]刘晓辉《局域网方案与故障速查手册》内蒙古科技出版社.2005年3月

篇6

《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抽象。学生在学习理论时单纯学习理论,导致理论的学习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理论的同时不能动手做实验,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理论学习比较排斥,在做实验的阶段无法有效地将已学理论和实验结合起来。尤其是我校是中职院校,学生们学习理论知识相对比较困难,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在教学方面有所改革,根据教学目标和我校现有条件,利用学校机房实施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每次上课既讲理论又做实验,利用PPT课件中的图像、动画手段深入浅出地讲解网络理论知识,使得理论的学习易于理解,应用机房计算机硬件、虚拟机和其他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了理论教学。

二、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制作简明易懂且形象生动的PPT教学课件,充分利用动画,图像手段讲解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有许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如果没有动画,图像,凭空理解起来很困难,如数据通信基础理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路由原理与技术等,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为了将抽象的理论讲明白,必须认真准备教学课件,做到简明易懂,只讲授其中最核心的理论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图像和动画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变成动态的画面。例如,在当讲到数据通信基础理论的交换技术时,学生对三种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易理解,我就把这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制作成动画形式,改善了教学效果。可以用动画将电路交换分为三个阶段:建立电路、利用电路传输数据和释放电路,课件能生动地反映这三个阶段;报文交换不需要建立电路,但每个数据文件可作为一个报文整体进行路由寻址,通过中间的交换节点进行存储转发,直至最终到达目的地,利用动画课件能形象地展示整个过程;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相似,只是将报文分成了多个数据片段(称为分组或包),通过中间的交换节点进行存储转发,有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方式,纯粹理论讲授学生恨难理解,甚至会让学生感觉这个课程恨难学,以至于厌学,对这么课程失去兴趣。通过动画课件的教学,学生基本能理解这三种交换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篇7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劳动组织形式的不断变革,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改变。从简单要求员工掌握技能逐渐转变为具备岗位综合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如何使课程实现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项目教学法实现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综合职业能力由专业能力和专业之外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组成,如图1所示。专业能力是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归纳总结、文档处理、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组织管理等能力则属于可迁移的、跨职业的方法及社会能力。

图1 综合职业能力的构成

程控交换是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既包含通信知识的学习,又包括程控交换机维护与业务开通训练,它对应用于通信行业中的程控交换机安装调试工作岗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传统程控交换课程教学方法采用理论学习与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缺乏学习兴趣。由于不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应用,产生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归纳总结、文档处理、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组织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上几乎没有作用。采用项目教学法后,学生在与电信机房相同的环境里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获取知识并训练技能,了解工作流程,明确了所学内容的现实应用,提高了学习主动性。与小组成员的合作、与教师的探讨加强了沟通交流能力,促进了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了创新意识,实现了方法和社会能力的培养,适应了企业人才需求的改变。

二、程控交换课程中的项目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环境为中心。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时,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具体来讲,教学设计应遵循下面的4项原则:

1.以工程为背景研制教学项目

项目教学法以教学项目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学项目是以职业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为背景,对课程中的目标表述和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论及方法论转换后所形成的小型主题学习单元。教学项目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对应于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程控交换课程设置了4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涵盖了一种或多种能力目标,它们与课程目标和实际工程项目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项目与课程目标及实际工程项目的关系

实际工程项目虽然具有从收集信息到检查评估的完整行动过程,但通常完成周期长,涵盖的知识、技能较多,不符合学生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认知规律,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结合程控交换课程的特点,我们采用了“分解重组”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从“工作内容”和“行动过程”两个方面将实际工程项目分解为了“项目单元”,然后以课程目标为框架将“项目单元”重新组合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如图3所示。这样既保证了教学项目具有完整的行动过程,实现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包含了较为简明的知识和技能,便于学生理解掌握,适合于开展教学。

图3 将实际工程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

2.以行动为框架设计学习活动

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参与信息收集、方案制定、项目实施、信息反馈、成果评价的整个过程,成为活动的中心,如图4所示。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构建学习资源及学习环境,明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图4 完成教学项目的行动导向过程

依据完成教学项目的行动导向过程,我们将项目实施的全部工作分解为若干个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再现了实际岗位的工作流程,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活动的设计

教学项目 学习活动 学时

1.认识ZXJ10数字程控交换机 1.1学习程控交换基础知识 2

1.2认识ZXJ10程控交换系统 2

1.3认识ZXJ10交换机硬件结构 2

1.4 ZXJ10程控交换机软件基本操作 2

1.5 ZXJ10交换机硬件连线 2

2.开通本局通话业务 2.1配置交换局信息 2

2.2配置交换机物理数据 4

2.3学习局内呼叫基础知识 4

2.4配置局内通话业务 4

3.开通各项电话业务 3.1学习信令的概念和分类 4

3.2学习No.7信令系统和信令网 4

3.3配置局间信令数据 4

3.4配置局间中继数据 4

3.5学习ZXJ10交换机计费系统 2

3.6设置计费业务 2

3.7学习电信新业务概念和种类 2

3.8学习电信新业务的内容 2

3.9开通立即热线业务 2

3.10开通无条件呼叫转移业务 2

篇8

《交换技术》2008年4月份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是一门工学结合课程,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

总体来看,课程内容较多且分散,采用传统的章节教学,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学习效果不好,考试成绩不理想。基于这种情况,研究新的能适应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二、模块化教学在《交换技术》课程的应用

围绕工学结合这一特色,在课程建设中,课题组教师多次讨论、探讨适合《交换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经过理论研究、实践检验,在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采用了模块化教学方式。经实践证明,模块化教学是成功的,适合高职高专通信类院校面向工作岗位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将比较分散的知识点分为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包括分组交换、帧中继、ATM交换、MPLS交换、IP交换等内容)和软交换三个模块分别进行理论讲授、实践操作,结合学院现有真实程控交换机两套(北电的DMS交换机和飞利浦的SOPHO用户小交换机)、中兴程控交换机ZXJ10仿真软件20套,下面以电路交换模块为例介绍模块化教学在《交换技术》课程的具体实施应用情况。

在电路交换模块教学过程中,实施了“理论讲授+实践验证”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知识讲授,下达实验任务,让学生带着具体任务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掌握电路交换的原理、数据配置过程。

1.电话通信过程

以电话通信为例,引出电路交换的概念。打电话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让学生亲自拨打电话、通话、挂机,然后讨论电话通信有哪些过程、需要进行哪些操作。

2.电路交换概念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电路交换概念。让学生知道电路交换有电路建立、数据传输、电路拆除三个过程。

3.电路交换原理

系统讲授电路交换原理。电路交换的目的是将任意主叫在任意时刻发起的任意呼叫接续到被叫所在的交换机、找到被叫。详细讲授程控交换机完成这一任务的方法,即电路交换工作原理。

4.程控交换机组成

介绍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在介绍电路交换原理的基础上,介绍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让学生理解电路交换过程具体实施的硬件模块及模块间通信连接情况。

5.电路交换网络

重点介绍电路交换网络的工作过程。交换网络是电路交换过程的真正实施者,重点介绍其接续过程,让学生掌握电路交换的工作流程,并下达实践任务,掌握程控交换机全程数据配置过程并打通电话。

6.实验室硬件认知

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带学生参观现有的两套程控交换机,与理论部分对应去认知程控交换机各个功能模块的划分及模块间的通信情况。

7.局容量设置

这是交换局数据配置的第一步,利用ZXJ10仿真软件,让学生对全局容量进行规划。

8.硬件数据配置

在全局容量规划的基础上,增加硬件设备,包括模块、机架、机框、单板等内容,进行通信板配置、单元配置。

9.用户数据配置

在硬件数据配置完成后,增加局号、百号、分配用户号码、用户属性定义,完成用户数据配置。

10.电话拨打测试

利用仿真软件提供的三部电话进行拨打测试,如电话正常则证明数据配置过程无误,进而验证电话通信过程。

可以看出,电路交换模块分为理论讲授和实践验证两大部分。通过功能模块分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真正理解理论、掌握应用,最终适应岗位需求。

除了电路交换模块,《交换技术》课程还包括分组交换模块、软交换模块两大模块。要采用模块化教学,硬件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对于课程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配备了ATM交换机、IP交换机、软交换设备以满足课程实验实训内容的需要。

三、教学效果检查

1.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引导性学习,通过理论引导,下达教学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到实验室对设备硬件、数据配置、网络组织等内容进行现场实践、操作。在实践教学环节,每个学生都有任务,注意力不易分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企业工程师、实验室教师参与教学,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进行模块化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时,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技师给学生讲课,外聘教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直接讲授给学生,学生的受益是也就保证了教学的高质量。让学生感到每个教师都能传授给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技能的欲望增强。

3.教学风格形式多样,学生新鲜感强,能一直保持学习热情

学生在学习交换技术课程时,由几个老师完成分别完成模块教学,如上述提到的电路交换模块理论部分由专业老师系统讲授,实验部分由企业工程师、实验室教师共同完成,学生能领略不同教师的多样教学风格,教与学的热情都不易减退。

4.强化了技能训练,实现学生毕业能上岗,上岗则能胜任的培养目标

模块教学由于省略了很多理论上的繁杂介绍,保证核心内容的精华教学,大大缩短教学课时,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学得有重点、有收获,技能操作得到了保证。实现与就业零磨合,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5.加强了教材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实施模块教学的关键是编写模块化的专业技术教材

为适应模块化教学,不采用按章节分类的书本式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不同模块的不同需求,编写模块化教材。模块教学是专业课教材建设的一次大变革,打破了现有的教材体系,加强了专业性和实用性,合理地解决了技术的系统性与岗位所需知识的综合性的矛盾。目前课题组老师编写的正式出版的教材有《程控交换与软交换》和《交换技术》,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

四、总结

总之,模块化教学在《交换技术》课程的应用是成功的,达到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学生在完成每个模块的任务时,更多的需要利用他们的课外时间,并且需要他们学会利用学校现有的信息资源,包括图书馆、报刊杂志阅览室以及学校的校园网,学会与专业相关的教师的交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在学会使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事实上,学生通过这样的任务,通过这样的展示,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实践操作技能,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模块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职业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模块化教学将会不断地完善,其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曹胜男,贺小华.电工电子“模块化教学”人才培养功能探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1).

[2]周杏芳.职业技术教育中“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篇9

我院是采用新机制、新模式办学的本科层次综合性独立学院。为实现我院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课堂上我们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高层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我院信息学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跨专业课程,其实验教学与实践环节不仅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的实验教学过程进行研究与实践。

1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高校教学中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大部分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不系统,不明确,随意性大,形式松散;不少学生学完了课程,但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认识并不深刻,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学以致用。计算机网络实验不仅仅是对理论的验证,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网络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不论是硬件、软件还是通信方面都比较复杂,所以开设网络实验,对实验环境要求较高,我院已提供了很好的实验硬件平台,所以改革原先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2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2.1 实验教学内容上的整合

首先,不能照搬其他院校的实验内容,要将验证性的实验比例缩小,并结合本院实验室硬件设施开设一些针对性、实用性强且符合学生毕业需求的实验。

我院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室硬件设备包括电脑六十六台,路由器交换机共八组,每组四个路由器四个交换机,还有一个通信主机,一个语音网关,两个IP电话,一个防火墙,一个UTM(统一威胁管理系统),八个无线网卡,一个无线AP,一个无线路由,其他的包括RJ-45水晶头、测线仪、网线等若干。

要确定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尽可能选择具有前瞻性、实用性的实验。实验内容包括:对等网的建立(网线制作、利用router/hub组网、利用TCP/IP协议将局域网组建成对等网,学会利用命令如:ping、ipeonfig、nslookup等);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使用Telnet方式和Web方式来管理交换机;交换机VLAN(virtual Local AreaNetwork,虚拟局域网)划分;使用多层交换机实现二层交换机VLAN之间的路由;路由器广域网PPP(Point t0 Point Protocol,点到点协议)封装配置和路由器静态路由的配置。

为了提高学生毕业时的竞争力,我们专门引入了网络配置模拟软件Gns3以及Packet Tracer 5.0辅助教学工具。

除了正常的实验教学安排外,我们学院还专门针对不同专业安排为期一周或两周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训,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升华。

2.2 实验教学方法的更改

按照班级人数分好组,每组六至八名学生。每次实验之前把实验内容以及实验完成之后的问题公布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有足够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实验课上,教师首先讲解实验相关原理,剩余时间只在关键时刻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问题式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实验,增强他们的主动性,提高实验的效果。

2.3 实验考核的规范

篇10

由于企业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所以对网络的速度、安全性、稳定性和健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甚至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网络,如果企业网络出现故障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和重大的损失。

总结起来,企业需要一个高速、可靠、稳定、高性价比的网络。要规划满足企业需要的网络,在设计网络的过程中主要考虑设备的选择、部署、配置与合理利用几个方面。通常使用双机备份的设计方式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如图1所示是一个典型的中小型企业网络的内部网络拓扑图,此拓扑图中的接入层只列举了四个部门,只要接口足够接入层是可以扩展多个部门的。设备的选购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就只需要讨论如何合理的配置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从而达到在同样的设备上实现更快的速度。

图1 典型企业网络拓扑图

二、网络协议的选择

采用如图1所示的拓扑图,在汇聚层使用双机备份,通过冗余的方式提高的网络可靠性,这是一种最基本和常见的解决方案。但是使用这种设计方式就会产生很多问题,首先在拓扑图中出现了两个环路,就会导致广播风暴;其次从财务部的主机发一个广播数据帧,到达生产部就有两条链路可以送达,一是从接入层交换机A到汇聚层交换机A到接入层交换机B送达生产部主机,二是从接入层交换机A到汇聚层交换机A到汇聚层交换机B再到接入层交换机B送达目的地生产部主机,广播的数据帧会通过这样两条不同的链路广播出去,在生产部的主机就会收到两个同样的数据帧;最后由于有多条链路可以到达目的地址,还会导致MAC地址表不稳定等问题。早期较为成熟的技术是使用STP生成树协议来解决以上问题。

1.生成树协议简介

生成树协议是一种运行在OSI模型中第二层的协议,该协议是利用生成树算法,将以太网中出现环路的交换机链路修剪成树状的拓扑结构,来避免环路[1]。

2.通过阻断端口防止环路

通过阻断端口防止环路的协议主要有使用IEEE 802.1D STP和IEEE 802.1w RSTP。这些协议是利用生成树算法,通过比较网络中交换机优先级选取根网桥/交换机,然后通过比较到达根网桥/交换机链路的带宽和端口优先级,依次选取根端口,指定端口即转发端口,阻断剩余的端口,来避免环路[2]。

3.通过阻断端口防止环路的局限性

STP虽然能够解决二层环路问题,但收敛速度过慢,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后,不能够快速的达到稳定状态,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网络速度的需要[3]。

而RSTP由于是单生成树协议,网络收敛后只有一个设备工作,而另一个备份设备在网络正常运行时处于闲置状态,网络设备的利用率不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三、使用MSTP多生成树协议设计网络

1.使用MSTP的优势

IEEE 802.1s中提出的MSTP是一种在STP和RSTP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升级协议,它兼容STP和RSTP,既继承了RSTP快速收敛的优点,又弥补了STP和RSTP的缺陷[4]。

2.使用MSTP的特点

MSTP增加了“域”和“实例”的概念,来管理交换网络和VLAN。域就是连接在一起的具有相同域信息的交换机的几何,类似于自治系统。把一个交换网络划分成若干个域,在每个域内形成多棵彼此独立的生成树[5]。

MSTP设置VLAN映射表,把VLAN和生成树联系起来;MSTP中的实例与VLAN采取一对多的映射关系。每个实例对应一棵单独的生成树,从而实现VLAN数据的负载分担。

3.使用MSTP的主要概念

(1)域根和总根

域根是指多生成树域内,内部生成树和多生成树实例的树根。多生成树域内各棵生成树的拓扑不同,域根也可能不同。总根是指连接交换网络内所有多生成树域的单生成树的树根[6]。

(2)端口角色

在MSTP的计算过程中,端口角色主要有根端口、指定端口、多生成树与到总跟的端口、域边缘端口、多生成树与到总跟的备份端口[7]。

(3)端口状态

MSTP中端口状态有forwarding状态:既转发用户流量又接收/发送BPDU报文;learn-ing状态:接收/发送BPDU报文;discarding状态:只接收BPDU报文三种[8]。

4.规划网络ip地址

本企业网络模型,内部网络以典型的双汇聚、双接入为例,可拓展性较强。销售部、财务部、生产部各在一个VLAN中,为了有通用性,将销售部分别连接到两台交换机中,加入到Vlan 10中,IP地址分别为192.168.1.10/24和192.168.1.20/24,生产部所有信息点加入到Vlan 20中,财务部所有信息点加入到Vlan 30中。

四、在网络设备上配置MSTP

1.设置COST值

指定了一个MSTP实例的根桥后,便开始选择这个实例的根端口、指定端口、替代端口以及备份端口[9]。在收敛过程中,根据各端口到根桥的路径COST值来确定端口状态。计算出合适的根路径COST值,就可以按需求来阻塞端口。

根路径的COST值为0,每当根桥发送的BPDU报文每进入一台交换机,COST值就会累加一次。实际应用中当企业网络中情况相对复杂时,如果希望指定某一个端口为某一个实例的根端口就会很困难,合理的计算COST值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汇聚层交换机配置

在汇聚层交换机中配置MSTP首先要开启生成树采用MSTP生成树模式,然后配置相应的端口模式为Trunk,再配置优先级,最后配置MSTP的实例与VLAN相关联即可。汇聚层B的配置与汇聚层A原理相同,汇聚层A交换机的主要配置命令如表1所示。

3.接入层交换机配置

在接入层交换机中配置MSTP首先要开启生成树采用MSTP生成树模式,然后创建VLAN分配指定的端口到相应的VLAN中,再配置相应的端口模式为Trunk,,最后配置MSTP的实例与VLAN相关联即可。接入层B的配置与接入层A原理相同,接入层A交换机的主要配置命令如表2所示。

MSTP协议通过管理不同的实例,是不同的VLAN的流量沿着不同路径转发,实现了主干链路于冗余链路的负载分担机制,极大的提高了冗余链路的利用率。同时MSTP由RSTP发展而来也继承了快速收敛的优势。本文以一个典型的企业网络的拓扑为基础,详细的阐述了使用MSTP协议在满足了网络冗余备份和可靠性的同时,实现负载均衡的企业网络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陈荣.浅析生成树协议原理及其实验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5).

[2]王炅,张华,谢储晖.生成树协议的算法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

[3]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构建企业级交换网络(V5.1)[Z].

[4]王岩.校园实训楼以太网设计中的交换环路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3).

[5]唐俊勇,郝海燕.MSTP协议在单区域内实现网络负载均衡[J].新技术新工艺,2010(09).

[6]袁修春.多生成树协议在组网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04).

[7]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MSTP技术白皮书[Z].

篇11

“计算机网络”课程目前在各个高校计算机专业中已成为核心课程之一,甚至有部分高校已将“计算机网络”设置为独立的专业,该课程的研究和建设在高校中已日趋成熟。但该课程建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仍出现起步较晚、层次不一的局面。不同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业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重视程度都有不同的理解,教学中遇到了教学目标单一、理论知识枯燥、实验项目难以操作等问题。

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的普遍反映是只学了一大堆网络名词、概念和结构图,有些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学习这门学科,但是几节课下来,兴趣已所剩无几了。一学年总结下来,理论和实践方面好像都没学到什么东西。水平仍然停留在只会使用IE浏览器、“上网”和“聊天”阶段。

以上这些问题均暴露了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问题。因此,只有凭借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对学科教学改革的不断修正来弥补教学中理念、手段和实施条件等方面的不足。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分别阐述对该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二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1.教学目标方面

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必须的技能(组建简单网络和管理网络),同时也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原理理论知识,以利于他们以后的知识更新。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该课程的正确认识为主线,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通过可操作性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式教学、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方面

如今,各个中职学校所使用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教材都大同小异,教材中先理论、后实训,教材的开始就是众多的网络名词、概念、定义、原理等一些抽象的东西,学生从一开始接触到这些名词时就有点懵懵懂懂的,兴趣自然提不上来。

因此,从教材内容上,教师在教学初可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从行业需要或学生需求的实际出发,增加和删减一部分内容,并且选取一部分主线内容作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和学习重点,选取一部分非主线内容用于增加学生的探究性和自主学习性。专业重心上,理论教学随时穿插于实训内容中。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单纯的理论讲解给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带来了较大难度,因此,实训内容不能滞后于理论讲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应将理论内容穿插在实训部分中,以实训操作中遇到的现象映射出相关原理。分层教学上,充分引导和辅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帮助不同的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学习方向。比如,引导对网络组建方面感兴趣的学生学习组网技术方面的知识,推荐对Windows网络管理感兴趣的学生研究活动目录设计和Windows域管理。对服务器管理感兴趣的学生从配置使用FTP、Serv-U服务器等方面进行指导。

3.教学方法方面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可把课堂模式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穿插的,但是一堂课的重心在理论还是在实践,这需要教师去权衡比较。想让学生学会如何做水晶头,如何组建一个小型的对等网等相关技能,就必须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训(实训包括实地实训和模拟实训);要想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理论和原理相互结合、相互贯通,知识链一环套一环,那就需要教师进行理论讲授。

第一,理论课模式。(1)通过实物展示和现场操作验证理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印象。实物展示和现场操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在给学生讲解拓扑结构概念时,可以结合本学校校园网的拓扑图和一些实物照片,来阐述为什么会有各种拓扑结构,不同的机构中的优缺点等。(2)巧妙设计疑问和思考,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听讲。带着问题去了解一个知识点,更加激发起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比如,在讲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与作用时,就带着这样一种疑问开始整节课:“机器A向机器B发送数据,一般程序就是A把数据发到线路上,然后B收到后就把数据取下来,但是,中间环节可能会出错,通信线路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等问题,因此,数据链路层就必须提供一些解决办法,哪些解决办法?”。这样,引发学生的思考,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整节课程,而检验这节课的最终效果也就是学生是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3)善于使用课件和模拟软件,特别是带有演示效果的课件或模拟软件。制作课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将一些理论的东西更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在没有实物的基础下而采用的一种演示方式,但是,课件的展示并不是单纯地将文字内容演示出来,而更多的应该是产生出一种动画性质。比如,在讲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的时,可以采用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模拟出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直观地演示出交换机中MAC地址表的形成过程以及与各个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4)理论内容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理论知识的教授需要循序渐进,前面知识点的内容不掌握,后期知识点就难以与之形成一个串联,但是从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信息素养来看,对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比如数据通信原理、广域网技术等,这些知识点对中职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能没有什么影响或者影响不大,可以留到后期给学生简单地讲授,或结合一些考证的需要、考证的试题给学生讲授这类型的知识,效果会更好。这样保证了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首要任务的同时,也达到了提高的目的。

第二,实训课模式。(1)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实用部分。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网络应用案例和任务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根据中职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培养目标,把组件网络和管理企业局域网,基本的双绞线制作、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器材的安装、设置和使用,Windows NT服务器、FT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的安装和使用等作为实训课的重点,让学生在一年的课程学习后,能感觉到自己能够独立动手做出点东西来。(2)巧妙安排实训课的实施过程,重视培养小组团队协作精神。实训课对学生来说的主要任务就是自己动手去解决或者完成一个项目,就此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成员根据能力混合编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实训,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协作完成实训任务。(3)注重实验总结和撰写实验报告。在实训课程中,学生会碰到理论上想不到的问题和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是一个过程、一种方法。因此,不管实训是否成功,每次的实训报告是一种及时总结的必要手段,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以便于完善整个过程。实训报告的写作加深了学生对操作方法的印象,同时也联系了一部分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该课程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4.教学评价方面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不过于单一,但也不需要过于复杂。评价体系大致可分为三种:(1)理论考试部分,用于验证学生对定义、概念的记忆和理解程度。(2)实训考试部分,在规定时间内独立的完成指定的任务,用于验证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3)实训报告部分,从实训报告中能够看出学生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三 总结

根据教学实际来看,计算机网络课程相对于一些原理性课程来说还是较受学生欢迎的,如何将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传授好,对于中职教育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由于课时限制,不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定位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评价体系。因此使用“基本理论内容+偏重贴近实际需求的实训”是目前最为直接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成中.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1~3

[2]曾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华东交通大学报,2006(S1):92~93

篇12

企业网络组建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学生在学完网络基础这门专业课程的前提下的一门重要的接续课程。目的是通过此门课程能够帮助大型企业建立综合运营网络;运用所学过的网络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是网络综合运用能力、网络设备操作能力的综合运用。也是为完成大型企业网络建设和维护企业网络建设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2、课程目标

此课程通过对大型企业网络建设的各个环节建设的实施,使学生掌握如何在企业建立超大规模的网络,掌握大型企业网络解决方案,在本课程中,将要完成的是网络硬件平台的搭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规划设计大型企业网络的能力;在各部门的数据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互通能力;在企业网络越来越大,能保证企业网络安全、稳定的能力;使企业网络接入INTERNET的能力;并能对在带宽有限,当网络出现拥塞时应保证重要通信的流量带宽。

本课程的目标可以从职业素质目标、职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个方面来阐述。

2.1 职业素质目标

对学生职业素质目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教学,让学生真切的体验到,在网络建设中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及维护网络的全过程;具有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另外,可以通过课外其他训练,锻炼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职业能力目标

职业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也是学生就业的关键要求。那么本课程学生应具备如下的职业能力:具有利用各种广域网技术进行网络互连的能力;具有利用访问控制列表加强网络安全性的能力;能根据需求,选择应用适当的网络技术进行方案规划;熟悉主流厂商网络产品功能、性能、特点,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具有利用交换机来实现VLAN的划分、实现交换机冗余的能力;具有利用路由器来实现在不同网络中传输IP数据包的能力。

2.3 知识目标

本门课程设计到的知识比较多,具体可以概括成如下几个方面:规划IP地址和VLAN~选用高性能的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的路由,并通过HSRP增强网络的稳定性;为了便于配置和管理,通过配置VTP,实现在一台交换机上配置和管理整个vLAN;在大型网络中使用动态路由协议OSPF来实现网络互联;通过ACL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通过以太网通道,增加交换机之间的带宽,实现链路备份;通过Qos技术,优化企业网络流量。

3、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使用CCNA Exploration教程也可以使用BENET3.0课程的课程体系,但是如果把两种课程体系适当的进行结合,那么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有一些需要解决的地方

3.1 确定本课题选取的教材

充分研究CCNA Exploration教程与BENET3.0课程的优缺点,找出本课题选取教材的依据。

3.2 确定课程体系的结构

本课程是汲取了两门课程体系的优点和精华部分作为理论基础以BENET3.0课程填充实战项目。

3.3 认证培训体系的确立和完善

授课内容包括认证培训,认证培训包括理论知识题库培训和操作习题的培训。并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培训体系。

3.4 实训项目的提取与组合

BENET3.0课程的实训项目理论跨度较大,需要按照实际授课进度进行提取并与CCNA Exploration教程的操作题进行组合。

4、课程改革后的实践价值

4.1 企业项目进课堂

把企业网络组建的实际工作项目带进课堂,这些项目都是近两年最新的企业工作实际项目。

4.2 授课涉及认证培训

授课使用美国思科公司的网络认证考试培训教材,这些项目都是近两年最新的企业工作实际项目。

4.3 独特的考核方式

借助思科网络学院的在线考试系统进行考核,恩科网院在线考试系统具有题库广泛,试题更新及时,对考试结果分析等功能。平时测验及期中期末考试,理论试题和上机操作题都可通过在线答题的方式进行。

4.4 授课方式更加丰富

在教学上采用四种方式:传统的多媒体、机房授课;利用cisco电子书授课与练习;利用思科网院对在线试题进行讲解;在实验室演练实际工作项目。

5、课程改革后的的理论价值

5.1 提出课程体系的目标

本课程体系以培养初级网络工程师为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可全面掌握网络知识并积累实际工作项目经验,能够达到初级网络工程师的要求。

5.2 把两个体系进行整合

思科公司的CCNA Exploration教程与北大请鸟BENET3.O体系进行整合,思科公司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公司,思科公司的《cCNA Exploration》教程注重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讲授,是认证考试的培训教材。北大青鸟BENET3.O体系包括对国内近几年网络公司实际工作项目的搜集和整理。

5.3 “原生态”基础教材

计算机网络起源于美国,企业网络组建的设备和内部工作标准都由美国制定。授课教材是美国思科公司出版的CCNAExploration教程,该教程可以使学生更加透彻、明晰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6、教学方法的特点

本门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同一实训场所完成,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7、课改的创新部分

7.1 “一个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初级网络工程师为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全面的网络知识并积累实际工作项目经验,能够达到初级网络工程师的程度水平。

7.2 “合二为一”

本课程将CCNA Exploration课程与BENET 3.O课程进行整合,提取两门课程的精华之处。用实际工作项目代替枯燥的理论知识部分进行授课。

7.3 “三位一体”

本课程将课程讲授、认证培训、实际项目演练合为一体。可使学生在系统全面学习课程的同时又获得了认证培训同时积累了工作经验。

7.4 “四种方式”

篇13

 

通过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局域网组网的理论知识以及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对职校生今后的就业与职业教育发展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为此,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多次组织计算机教研室的专业教师开展联合攻关,逐渐形成了案例教学的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以往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培养职校生的“实战”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拘泥于教材内容,无法在提升学生技能方面取得突破。

 

案例教学是教师将课堂与企业通过实际工作案例实现“无缝对接”,学生随着案例中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仿佛置身于实际工作情境中。在教学过程中既能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用人单位以最短的时间达到岗位群的技能要求。

 

同时,案例教学又是一个系统、综合的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又会涉及项目教学、任务教学、模块教学等许多内容。因此,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摸清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案例教学在职校生技能提升方面的作用。

 

二、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意义

 

1.有效激发职校生的学习兴趣

 

近年来职业院校中报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已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随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计算机专业已没有了当初的神秘“光环”;随着IT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与难度也随之不断加大,这无疑加大了职校生学习的困难,不少学生因此丧失了学习兴趣。采用案例教学,则可让学生通过实际工作案例中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获得成就感,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突出工作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了较好的理论与实训成绩,也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但就业后面对企业岗位群的实际问题时还是会手足无措。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工作脱节,而案例教学将真实的工作情境搬进了课堂、搬进了实训室,强化了对学生就业所需的工作能力的培养。

 

3.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

 

在案例教学模式中,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学,在学中练,在练中学。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现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案例,从而达到了理论与实训相辅相成的一体化教学目标。

 

三、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案例教学的开展

 

1.课堂教学多样化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都局限于教室与实训室,而在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尝试打破这种界限。

 

如在“走近计算机网络”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由于笔者所在学校已建校园网多年,采用光纤接入Internet,有公网IP地址若干,对外有可用于宣传学校网站,并为学校下属的系、部提供网站虚拟主机托管服务,对内建立了无纸化办公网络,用于日常信息、教学管理。所以,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网,通过与校园网的零距离接触,去认识、了解局域网的功能、结构及使用设备情况,这样就使学生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

 

2.教学内容实战化

 

教学内容实战化是提升职校生工作能力的关键。因此,要选择切合学生能力现状的案例展开教学。

 

如在“使用交换机组网”的教学中,笔者设置如下案例:学校第一教学楼要增加一个实训室,可容纳40台计算机,要用两个24换机将这40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组建一个局域网。规定好网络拓扑形式,让学生自己分组解决如何使用交换机进行组网。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通过实践,很快就掌握了交换机的连接方法。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设置相关案例,就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以及级联、堆叠和链路聚合的原理。

 

3.教学考核科学化

 

教学考核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的考核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核,也要考核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综合专业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