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专业英语课程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专业英语课程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专业英语课程总结

篇1

(一)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着重培养学生作为“岗位人、职业人和创业人”的专业核心能力——英语交流能力、国际商务业务能力和商务服务与管理能力,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吻合,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以5门核心课程建设为重心,打造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3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以“教、学、做”一体化为导向,推进《国际贸易实务》、《英语函电与单证》、《商务英语翻译》等课程的“任务引领、项目驱动、情景模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商务英语专业资源库;引入行业标准,改革考核模式。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内外衔接、三级递进”的实训教学体系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落实工学结合实训环节,构建包括国际商务体验、单课程实训、校外内外短期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内外衔接”的实训教学体系,实现仿真模拟——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三级递进”;建设融教学、实训、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服务于一体的省级“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基地”,涵盖国际贸易和商务管理两大技能训练,辐射商务英语专业群,服务企业和社会;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和规模,保障学生的半年顶岗实习达到100%。依托现有校企合作企业,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与广州本荣贸易有限公司、广州米泰贸易有限公司签订校内生产性实训协议,开展网络平台销售实训和生产性国际电子贸易实训,以企业实体经营为运营模式,安排商务英语等专业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实训和顶岗实习;与国际货代联合会和广州桥集拉德国际货代有限公司开设定向培养的“桥集拉德班”;与企业共建外语培训服务机构。

(四)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完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在构建大思政格局的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进行系统设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特色第二课堂活动、素质拓展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赴美带薪实习项目、就业指导等内容与形式,培养人格健全、爱岗敬业、职业道德与素质良好的人才;大力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专业技术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利用麦可思数据,逐步实现毕业生毕业后三年的跟踪调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五)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育团队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创新管理体系,落实“专任教师企业经历实践工程”;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度,拟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从企业行家聘用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6-7名“双师”素质骨干教师;聘请6名国际贸易和商务领域的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实现基础性课程以具有专业背景的校内专任教师主讲为主,实践性课程主要由企业、行业技术技能骨干担任的校外兼职教师讲授为主,构建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双师”素质比例达90%以上的教育团队。

(六)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加强团队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利用专业师资,开放教学资源,加强服务团队建设,在商务活动、资料翻译、语言培训、考证辅导、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积极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每年服务社会达500人次以上。

(七)以商务英语专业为重点,带动其他语言类专业群建设

篇2

一、引言

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本科院校应该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并要涉及到一些高新技术的专业。争取在三年内,这些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高等教育要培养创新人型才,而双语教学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效的途径(石慧,201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199) 以下简称《大纲》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规定专业英语教学不再是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还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

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王白英(2013)和王培等人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高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尽相同,虽有一部分人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可是因为其他原因,如缺乏对英语的兴趣、对专业英语的时间投入较少和专业知识基础不好等导致专业英语学习效果不好;还有部分人的英语水平根本就达不到大学英语四级,另外精力投入不足,努力程度不够。这样较差的英语基础大大降低了他们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陈华(2013)对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比较明确、投入的时间少,没有形成晨读的习惯、班级内部英语学习的氛围不理想;关于一些英语基本技能方面,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少、口语表达能力很弱、写作能力较弱等问题突出。对于这些问题他提出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应该需求进一步巩固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够使英语教学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深入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口语的交际能力,要把英语当作一种交际工具,能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有利影响等措施。

以上是对于双语教学的研究,这些对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主要对两个班级,一个班级已经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一个班级还未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对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必要性的影响因素,最后利用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二、变量选择与计量模型

本文研究采用的数据是来安徽财经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两个班级大学二年级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一共发放60份问卷,实际回收5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是91.67%。58%以上的受访学生认为开设此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受访学生中61%的学生是女生,39%的样本是男生,女生样本比男生多。受访者的平均年龄是21.78岁,最大的是24岁,最小年龄是19岁。受访者最近一次的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最高分是556分,最低分是0分,明显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差距是非常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是有很大的差异。英语水平的差异较大,对于大学生接受专业英语知识也有较大的影响。受访学生中63%是来自农村的生源地,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多26%。在60位受访者中,51%的学生已经接受了专业英语课程,49%的学生还未有专业英语课程。55%的受访者会选择将各种已经学习的课程,如社会保障、西方经济学、数学、统计等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归纳、贯穿到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中。本文使用变量的定义和描述性统计见表1.

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检验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必要性的影响因素。模型的因变量是受访者关于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必要性的认识,如果认为非常有必要,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自变量为个人特征变量。自变量包括个人的性别、年龄、最近一次参加大学英语四级的成绩、出身、是否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以及是否将各种已经学习的课程,如社会保障、西方经济学、数学、统计等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归纳、贯穿到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中。具体计量模型如下:

(1)

方程式(1)中,左边的表示第表示r个受访者对于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必要性的判断,它是受一系列因素影响的隐函数,其实际值是我们无法观察到的。

三、实证结果

表2是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必要性的计量回归结果。性别变量的系数值是-0.1462,这表明对于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态度上存在性别的差异,男性对开设此课程的重视度比女性高。这样现象原因可能是在财经大学中,男生的开拓思维能力比女生强,;男性和女性在认知能力和专业兴趣方面也存在着差别,男性在技术和实验等方面明显优于女性,并且相对于男性来说想象力更加丰富,他们更加理性化,注重实践能力,因此学习专业英语效率比女生高,而女生对待专业英语课程一般都是在于兴趣爱好和学习要求。这一发现给学校开展专业英语课程给与一定的提醒,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应该注重男性和女性的差别,积极发挥男性的优势,想办法改变女性的学习劣势状况,以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年龄变量的系数值是-0.0084,这说明年龄变量对是否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影响成负相关的影响。即随着受访学生年龄的增长,则认为开设社会保障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在不断的降低,反而年龄较小的受访学生对开设社会保障英语课程的意愿比年龄大的学生要大。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教育投资的折旧率也在不断增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同一个班级内年龄较大的学生比较更多的关注将来的就业,他们认为自己太大了,和年纪小的同学比较以后在考研肯定是出于劣势。就年龄这点来说,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对年龄偏大的同学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明白,在大学中的学习,年龄不是问题所在。反而年龄越大更应该加大丢知识的渴求。

受访者最近参加的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系数值是0.0008,大学英语成绩变量的结果表明,这表明大学英语成绩这个变量对同学选择社会保障英语课程呈正面影响,即大学四级英语成绩较高的同学,认为社会保障英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较高,反而大学英语成绩较低的同学很少人赞同开设此英语课程。社会保障英语课程,是以英文为载体的课程,它是借助英语这个语言工具,结合规范的实证分析的经济学方法,将本专业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点都融入进去。这相对于中文课程,不仅需要具备较好的额英语基本功,还应该具备大量的和社会保障相关的专业英语的知识。因为中国之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大学生深受其害,他们在英语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方面有着比较目扎实的基础,但是,英文口语交流和听力明显较差,有些学生甚至在日常生活的英语交流都无法进行,大多的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都是“哑巴英语”,好多学生根本就不敢张口说英语,这对于英语的学习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即使具备一定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多数也只是英文较少字数的短文阅读和写作,对于长篇英文阅读和写作则有较强的恐惧感和不适应。良好的英文功底需要长期的积累,不仅在英语的写作和阅读方面需要加强,发音和口语也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学习生活保障英语课程的基础。这就要在将来的专业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英语水平,根据学生的具体英语能力进行教学。否则,盲目的开设社会保障不仅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学生出身这一变量的系数值是-0.0119这样的数据表明学生的生源地为城市户口对开设此课程起到正面的作用。这样的计量结果表明户口在城市地区的学生与户口在农村的学生相比较而言更倾向于开设专业英语新课程。生源地为农村地区的学生与城市地区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后者在大学之前接受的教育条件比前者更加优越,他们的英语基础比较好,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对专业英语课程更加给予肯定。但是在现实中开设此课程是对全部学生开设的,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应该重视此课程,在将来的学习中弥补之前的不足,教育工作者也应该重视这点差别,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是否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一变量的系数值是0.1253,这表明已经在进行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生更加肯定此课程,反而那些还没有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生对此课程的肯定不及前者。可能是因为已经在接受此课程的学生在上这一课程的过程中对专业英语课程的了解不断的加深,更加清楚和明白这一课程的意义。而那些还没有开设这一课程的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感知上,只是从朋友、老师或网上得到的片面了解。

在是否希望本课程将各种已经学习的课程,如社会保障、西方经济学、数学、统计等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归纳、贯穿到本课程的学习中这一变量的系数值是0.3572,这样的数值表明希望本课程将各种已经学习的课程,如社会保障、西方经济学、数学、统计等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归纳、贯穿到本课程的学习中的学生更倾向于开设这样的英语课程。原因可能是他们对整个知识框架了解较清楚,对各个学科脉络之间关系了解较深入。他们更希望可以借用另外一门课程来丰富自己的知识。而那些不会归纳的学生对那些已学知识认识的不够透彻,还不清楚之间的联系,因此对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四、总结与建议

本文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认为是否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对认为是否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态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为了使课程专业英语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打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教师需要积极的创造互动的课堂环境,积极与英文不好的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他们学习兴趣,还会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第二,区分清楚专业英语课程和英语课程之间的差别。导致学生不接受社会保障英语教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对社会保障专业英语课程和普通的大学英语课程之间的区别和关系没有很好的把握。第三,改善教学方案。教师应该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思本,大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应,高教探索,2007年第3期.

[2] 石慧,论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第15期.

篇3

一、高职英语课程开发背景,以及现行的部分公共英语教材和专业英语教材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企业和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能力结构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大学的教学和课程,尤其在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高专院校内,部分专家和教师在结合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诸多理论及本校的实际情况下,对其课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开发,高职高专的英语课程也不例外。

高职高专的英语课程分为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本文所探讨的英语课程开发指的是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又分为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目前搜索到的由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高专规划公共英语教材有《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新阶段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新世纪应用英语教程》、《世纪英语》、《成功英语》、《职桥英语教程》等,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材有《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秘书英语》、《计算机英语》、《酒店英语》、《汽车维修专业英语(汽车维修专业模块化培训教材)》、《船机专业英语》、《艺术专业英语》、《工程机械专业英语》、《烹饪专业英语》、《服装贸易专业英语》、《机械专业英语图解教程》、《工业分析专业英语(第2版)》、《现代物流英语》等。另外,还有一些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自行开发的校本教材。

二、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许多新开发出的课程替换了以往理论性太强的教材。但是,该课程的开发刚刚起步,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材编著者与高职院校脱节

众所知之,大部分高职高专的公共英语教材都是普通大学的教授或骨干教师牵头编著的。他们编写的教材更具有权威性,较容易出版发行,更容易得到教育部和各高职院校的承认和采用。但普通大学的英语教授很少有高职高专的教学经历,也很少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这些缺陷导致的结果就是教材的名称变了、内容简单了,但里面的框架、知识体系不变。例如,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新阶段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新世纪应用英语教程》、《世纪英语》、《成功英语》等与普通高校的公共英语课程设计模式没多大区别,但这些教材的实际使用者却是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和学生。显然,高职教师需要的是一套能适应学生职业发展的教材、一套能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材;学生需要的是能学会、学会就能用的职业英语。如果教材无法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其结果就是教师教得越多,学生越烦;学生学得越久,英语知识和能力就越衰退。

2.高职高专的专业英语教材难度大,与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脱节

(1)专业英语教材只是中文版本的简单翻译,要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难度太大。例如,《现代物流英语》、《专业会计英语》、《计算机英语》、《工业分析专业英语(第2版)》等,都是相应中文版本的翻译或英文原版,大量的英文概述、文章阅读理解、课程结构从一而终。给教师的授课带来很大的挑战,不利于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工具进行辅助教学。专业英语课堂就变成了枯燥的八股文形式,无趣味性可谈,无课堂活跃性可谈。

(2)专业知识层次太高,基本属于该专业大四优秀毕业生的水平甚至研究生水平。以《现代物流英语》为例,每篇文章的新词汇虽然在课后标出了20个左右,但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访问,新词汇不少于60个。每篇文章大约1000字,每单元至少有四篇这样的文章,而且要在一次课90分钟教完,让基础不好的高职生学专、学透,对于教师备课是极大的挑战。

3.校本课程开发者与授课者知识结构的局限性

校本课程开发者一般是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能有优势,但专业知识有限。哪些英语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掌握,如何在实践的情景模拟下设置专业英语课程的结构,怎样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等,都是需要课程开发者思考的问题。同时,在教学中,不管是专业英语还是公共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跨专业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师极为少见。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更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英语课程开发的程序及解决措施

1.课程开发队伍的选择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开发的第一步就是要选好开发队伍。要使编写的教材既能顺利出版,又便于教师教学,还能让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对英语的需求,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奠定相应的英语基础,就必须严格选择课程开发队伍。就公共英语课程开发队伍来说,其中必须有课程理论深厚、教材编写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教授,也要有高职高专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还要邀请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2.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确定英语课程开发的目标

没有建立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而编出来的教材只能是简单拼凑,不能称之为课程开发。目前的教材有很多,但真正合适的教材却是凤毛麟角。只有开发能为高职师生带来教学便利和学习收获的教材才是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可见,高职课程开发最重要的是实用性和职业性,又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必须进行调查访问,首先对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普遍的英语基础、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以及对英语课程的目标期待;然后,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电话访问或访谈,了解就业后各岗位需要职业英语的情况;最后,咨询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人员,了解企业对员工英语水平的期待和目前该岗位员工英语素质的状况。只有建立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才能确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3.运用课程开发相关理论撰写初稿

(1)职业课程开发相关理论的概述。基于能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有俄罗斯制、MES课程、EBS课程模式和学习领域课程。

俄罗斯制是1868年莫斯科帝国技术学校校长拉·奥斯创立的,其理论框架是通过分析生产技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几个要素,然后根据此制定课程计划,指导学生通过工厂实习掌握这门技术。

MES课程模式是有别于俄罗斯制的课程开发模式,是在借鉴德国、瑞典等国的“阶段式培训课程模式”,以及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模块训练”等基础上而开发的典型职业培训课程模式,其指导思想为实用主义哲学,遵循“按需施教,学用一致”的原则,按以下操作步骤实施开发:建立岗位工作描述表,确定岗位职能;划分工作任务,确定工作模块;编制学习单元。

第三种模式为CBE课程模式,即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是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为代表,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进行考核,检验是否达到能力目标。具体实施步骤如下: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专项技能分析——制定模块——教学大纲及评价等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最近的课程开发理论为学习领域课程理论,它源于20世纪90年代在德国的一场大辩论。其基本理念有三个方面:①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复杂的职业能力;②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③教学要以行动为导向。学习理论的开发方法可以简述为“行为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2)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开发理论支撑。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开发要以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实用性和职业性为导向。在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开发领域很难确定目标职位,也很难根据岗位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不必死搬一个理论,应敢于吸收和借鉴,结合各种理论寻找适合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模式的理论支撑。

高职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应是未来普通岗位上必须具备的能力,即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包括熟练运用出差、旅行用语,如自我介绍、问候、问路、乘坐各种交通工具,也包括在境外的宾馆入住、预订位置,还有在商场购物讨价、还价等。除此之外,还应具备用英语写信或E-mail进行沟通的能力,如网络沟通、交友、求职和娱乐等。职业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目标是学以致用,而不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或文学欣赏能力。因此,编写教材或进行课程开发时,要以实用性和职业性为指导,尽量避免在英语课程内容和编排模式上重复普通高校的版本,要适当降低难度,减少一些纯粹价值观或文学欣赏的内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开发可参考雅思、托福及托业等考试模式,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教学内容和授课进度。这类课程开发可参考由广州大学张权、宋专茂教授主编的《职桥英语课程》为代表的课程系列。

(3)以学习领域课程理论为指导来开发高职专业或职业英语课程。尽管高职院校的专业繁多,各个领域的专业英语或职业英语千差万别,但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即让学生具备完成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英语能力,其对应的是岗位工作。因此,专业英语课程开发要建立在岗位情境的观察和分析下进行,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教学要以行动为导向,即按照“行为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程序开发英语课程开发。从“行为领域”出发,意味着课程开发首先应观察职业岗位的工作情境;“学习领域”指在岗位情境的观察和分析下来确定完成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英语内容和层次;学习情境指根据岗位情境和学习内容来设定学习情境,尽可能模拟真实情境来进行专业或职业英语教学。

4.选择合适的试点对象,探讨最佳课程结构和适应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

课程开发后到底能不能推广,实施可行性有多少?不管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还是专业英语课程,一定要先选择部分院校或个别班级进行试点教学,并注意记录教学实践过程,收集各种反馈信息,跟学生和授课教师保持沟通,并对试点院校和班级的教学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这样,一来能验证课程开发是否具有可行性,二来可在实践中调整、完善教材内容,同时寻找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的策略和重点,避免教材出版后无人能教或学无所获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或用之不爽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张权,宋专茂.职桥英语教程[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5]朱小晶,阮红缨.新职业英语:艺术设计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6]杨亚军.服装英语(服装类专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赵晖.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艺术英语”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8]胡军.大学英语三级后续课程设计之高职学生的需求分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9]王红巧,郭丽杰.高职不同专业的英语需求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发[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5).

[10]徐健,魏杰.高职英语课程学习需求分析——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

篇4

一、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

1.学生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层次不一,层次低的学生占很大的一部分。有的学生层次高、理解力强,经过学习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的测试,有的学生理解力稍差些,能够达到英语三级的程度,在英语方面最差的学生对于讲授的内容难以理解。教师在给学生讲公共英语时,一方面要讲课本上所规定的内容,a另一方面还要讲以前英语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尽管很多学生都明白英语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地影响,也能够努力地学习英语。可是,因为对英语的理解力太差,经过一段时间的英语学习并没有取得进步,所以有可能产生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加之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不当,对老师当天的讲课内容不能完全吸收,时间一长,就与其他英语层次高的学生拉大了距离,从而使其对学好英语的信心逐渐减弱。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现状,迫切的需要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2.学生的需求与公共英语教学的脱节

学生在高职院校需要经过三年的学习,前两年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最后一年是在校外实习。一些学校所规定的实习时间要大于一年,这样一来,就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时间更缩短了。学生普遍希望在缩短的课堂英语学习中,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能够与自己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联系。专业英语课程在第二年在开始教授,且每七天讲一次,只讲一学期,其学习的时间远低于公共英语课程。全校的所有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陈旧,对学校各科的全部学生都是一样的内容,有不少内容几乎与高中英语的内容一致,教学方式也不灵活,教师在课堂一味地要学生死记一些单词。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不能专心学习英语。而大学英语三级考试的方式也和高考如出一辙,对于学生来说,英语的实用技能并没有得到提高,高中时期的哑巴英语在大学还是同样的延续了下来。

二、如何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的衔接

目前,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主要强调对基础知识的完善。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早在没有上大学之前就开始了,并经过了多年的学习。而专业英语教学却是在大学的二年级才开始接触的,因为基础英语学习的时间很长,且没有取得较好地进步,学生对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与信心会逐渐减弱。针对以上提到问题,我们需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把两种英语课程在教学上结合起来,将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即在课堂上同步进行两种英语的教学,在保证公共英语教学效果的前提下,缩小它们的教学时间差距。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校在教学上进行彻底地改革,尤其改革目前的教学方法,才能处理好两种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

1.教学方法的改革

适合地教学方法对学好英语有很大地帮助,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工作中总结出了一些有效地教学方法。例如有层次教学法、译文教学法、沟通教学法、讲练教学法、作业教学法等等。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上,笔者觉得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会更有效果。改革后的英语教学中,仍然要重视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讲练教学法、译文教学法等,来讲授词汇语法句型。在讲授与专业英语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作业教学法、沟通教学法比较适合,这样可增加双方的互动性,使学生能多做英语交流,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2.改革教学大纲

改革目前大纲的内容对完成公共与专业两种英语课程的衔接有着很大地作用,只有先健全大纲的内容,才能顺利地衔接。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应用水平是实现衔接的一个主要任务。大纲的新内容应以学生为中心,分析学生的现实需求,重新制定教师的教学计划。这样一来,对学生的英语应用技巧需做新的规定,英语教学的目标也该调整。目前的大纲对英语应用方面的教学规定较少,新的目标应多增加些如何提高学生在各个场合,特别工作场合下英语应用能力的内容。而且,新的大纲要具有高度地灵活性,要给教学者一定的选择权力,并允许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适当地做些改变。因为,对于英语应用技能的培养有时很难固化和量化。大纲的制定应该以基础英语知识学习为主,但同时也应对某些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技能作出弹性的规定。

3.改革教材内容

教材是联系教与学之间的纽带,教学大纲的实施离不开教材,好的教材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为衔接好公共与专业两种英语课程,教材的内容不应太单一,内容要涉及到各个专业,但要学生以本专业的内容为主来进行基础英语的教学,公共英语的内容里要涵盖本专业的英语语言,以使学生专业知识增强。而现行教材对各专业没有很 好地做出区分,其内容多为一些较短的文学作品,与学生的专业缺乏必要地联系,对学生今后将从事的工作帮助较少,不是学生希望学习到的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全面改革的新形势下,其英语课程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应引起高职院校管理者的重视。尤其要改革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课程,以实现新的教学目标。不要将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当作两个完全独立的部分,要将它们看作是一个整体,使它们能很好地衔接起来,这是目前高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

篇5

1 汽车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汽车产业进一步引进国外技术和资金,加快了发展的形势,以及一些中国汽车企业积极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汽车专业学生不可避免地接触大量以英语为主要载体的汽车专业文献资料。而且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我国汽车行业许多技术资料都是全英文,尤其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从网上接触到先进汽车技术信息的95%也都用英文来表达。因此,对汽车相关英文知识的缺乏将会对学生今后从事汽车相关岗位的工作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事实上,汽车英语已经逐渐成为汽车相关企业选择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和汽车营销人员能正确熟练的使用汽车专业英语,才能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掌握新的专业技术。同时,现在汽车企业懂汽车专业英语的技术人员非常缺乏,但他们工作中又必须大量接触汽车专业英语,因而给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大大降低工作效率,而企业又非常需要既懂技术又懂汽车专业英语这类人才,所以汽车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汽车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也迫在眉睫。

2 汽车专业英语课程的现状

2.1 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动机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差,这是不争的事实。笔者对刚入校的汽车专业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及英语学习动机和喜欢程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令人担忧:高考学生英语成绩及格率只有2.01%,97.99%都是不及格,且成绩最差(50分以下)的学生比例占到了60%以上。当问及他们是否喜欢英语时,85%以上的学生都说不喜欢,认为学习英语用处不大,将来也不会从事和英语相关的工作。正是因为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这给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2.2 缺乏专门的汽车专业英语教师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缺乏既懂汽车专业知识又能把英语语言教学应用自如的专门汽车专业英语教师。因此就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一是英语专业教师,虽然英语语言功底扎实,听力口语俱佳,但一接触到专业知识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二是专业教师中英语较好者,虽专业功底较深,但对英语教学缺乏专业培训,很多教师在发音、口语等方面存在缺陷。因此,不论是哪一类专业英语教师,要想真正教好专业英语课程,还都需要接受培训。

2.3 课时不足,课程被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英语课时只有30个左右。因为课时不够,任课教师对汽车专业英语方面知识只能有选择性的讲授,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要想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这对广大师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极大地挑战。再加之汽车专业英语被一些院校重视的程度不够,认为是一门可开可不开的课程,甚至开成了选修课,这样也给学生造成认识上的偏差。

2.4 教材中实践性内容太少,缺乏吸引力 既要让学生掌握职业能力必备的知识,又要在实践工作中有所运用,还要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就对我们使用的汽车专业英语教材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然而这样的高质量教材在目前阶段非常缺乏。因此,往往会出现专业英语教材枯燥,加上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过多把专业英语作为专业知识进行介绍,一堂课下来,学习气氛沉闷,老师讲得汗流浃背,学生却昏昏欲睡。

3 汽车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篇6

一、调查与数据分析

为探索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笔者对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在校生与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1.在校生的调查情况

调查的在校生包括598名2011级、2012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控制专业与运营专业学生。主要调查内容有:(1)学习专业英语课程后是否了解专业英语对未来工作的帮助;(2)学习专业英语的目标是否明确;(3)对专业英语课程的意见与建议。

调查的结果发现调查对象中高达83.9%的学生不了解专业英语对实际工作的帮助,有75.3%的调查对象不明确学习专业英语的目标。

2.毕业生的调查情况

调查的对象包括2013届就职于南宁轨道交通公司或广州地铁公司的毕业生。主要调查内容有:(1)在工作后是否了解专业英语的重要性;(2)在校期间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对你的工作是否有帮助;(3)你认为什么专业英语技能对你最实用。

调查的结果显示,有超过八成的毕业生认为专业英语对实际工作岗位有重要的意义。几乎所有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中,“听”、“说”技能对他们最重要。

3.调查结果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1],在校期间他们普遍对英语学习持抵触态度,多数学生认为基础英语重要的原因是英语考级的需要,而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大多数学生的目标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而已。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绝大多数毕业生才意识到了专业英语在职位晋升、工作业绩、学习进修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中发现,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满意程度低,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多数为:应增加课时、应增强专业英语的应用训练、应在课上详细说明专业英语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1.明确教学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改革应从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开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属于新兴产业,在该方向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尚未完全掌握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职业需求,重视专业技术课程而忽视专业英语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一来,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就无法统一认识,难以明确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为目标[2],在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始终贯彻这一目标,同时应结合行业实际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充实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企业实际运作案例的讲解,明确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强调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强调专业英语为专业服务的特征等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专业英语对职业的帮助,体会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在此背景下,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不应当局限于教材的讲解、文章的阅读,词汇的记忆,更应当重现实际的工作场景,锻炼学生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这就要求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创新。

笔者借鉴专业技术实训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2011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创新进行了尝试。利用多媒体、专业教具等设备作为载体,以模拟实际工作情景的方式组织了“英语实训”。尝试方法是先在课堂上任务,任务类型分为服务型与技术型两种;学生确认任务后利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去探索解决方法,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在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过程中自己缺乏某一方面的专业英语知识。

通过这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强调了专业英语“应用”的本质,学生表示不但深刻理解了专业英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学习英语的方向和动力。

3.转变评价方式

在绝大多数高职85 院校中,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课程的评价方式沿袭了基础英语,即以笔试为主要评价标准,考查点是“读、写、译”。这种考核方式无法满足岗位需求,甚至误导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知[3]。

将评价的重点转移到课堂教学上是有必要的。结合创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跟踪评价。课上评价的考查点是“说、用”,这正契合了实际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英语教学应当坚持以职业为导向的原则,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强调岗位对专业英语的需求,既可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能够使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工作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闵丽平.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8(2): 12-13.

篇7

1 专业英语的地位,作用意义

为了迎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毕业生不仅能够熟悉精通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必要的专业英语知识,不仅能够用英语进行必要的交流,还能操作国外的进口设备,阅读、翻译相关的专业文件,故高职学生在课程设置中均开设了专业英语知识。

通过这几年数控专业英语的教学,发现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不好,而我们所遇到的又多数都是长句、复杂句,很多学生看到这样的课文就丧失了学习的劲头,给我们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平时积累中通过分析学生状况,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总结出一些教学过程中的技巧问题,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很有帮助。

2 专业英语教学技巧

2.1 巧记单词 扩大词汇量

(1)英语中很多单词都是转化词,如果同学能够记住词根就能由一个词记住多个单词。比如:CNC中的N是单词numerical的第一个字母,很多同学看到觉得很生,但他们一定非常的熟悉number,一问大家都知道是名词“数字”,那它的形容词怎么写的呢?刚才的单词numerical就是它的形容词,就是由Number转换而来的。

(2)有些词需要靠特殊记忆,比如bed这个词在通用英语中是“床”,而在专业英语中是机床的“床身”,magazine通用英语中是“杂志”,专业英语中是“刀库”,这样的单词还有很多,只能靠单纯的记忆。词汇量大队理解专业文章有很大的帮助。一句话如果词词都认识,并能知道其正确的意义就会很好的理解其句子的含义。

2.2 分析句型

能够正确的分析句型成分对翻译文章至关重要。有些长句在翻译的时候可能词词都理解其含义,但就翻译不出正确的含义。原因在于根本分不清句型结构,找不出其中的修饰关系。例如:The value and sign of a pair of (x,y)coordinates deternines the x and y distance of a point from the orign and quadrant in which the poit is located.

许多同学都认识这个句子中的单词,但就是表达不出句子的正确含义。原因在于根本未分析出句型的结构。主句在哪里,谓语是哪个,后面“which ……”又是什么意思。如果在翻译的时候能够找出主语“The value and sign of a pair of (x,y)coordinates”,谓语是“deternines”,宾语就是“the x and y distance of a point from the orign and quadrant in which the poit is located”,宾语中心语是distance和 quadrant ,“in which”是修饰宾语中心语“quadrant”的定语从句。经过这样句子成分分析就能容易的译出句子的含义是“一对X、Y坐标的值和符合决定了该点在X和Y方向上到原点的距离和该点所在的象限”。英语中有很多这样的句型,学生之所以觉得翻译文章有难度就是他们根本没分清句子结构。作为讲授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就应该教会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关键,帮助学生分析句子成分,使学生掌握技巧。

2.3 时刻与专业相联系

有些文章中的内容不联系专业内容很难译出正确的含义。如:The bed commonly rests on the floor and contains Yaxis ways.,主语“The bed ”是“床身”,“rest on”通用英语中是“休息”的意思,“the floor”是地板,结合专业知识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机床的床身都是安装在地面上的,所以很显然这句话译为“床身通常都是安装在地面上并控制Y轴运动”最合乎专业内容。

2.4 时态、语态处理

英语句子时态远远多于汉语的时态,所以翻译时也可以灵活地忽略英语时态。如:“Everything all of us know about the way the world is changing”中的现在进行时翻译时候就没有必要一定要加上“世界正在变化”,反而有画蛇添足之感。

英语是被动语态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言之一,英译汉时宜把被动语态翻译成主动语态。

2.5 巧译定语从句

专业英语文章一般都句子较长,里面包含有很多从句,定语从句是最常见的句子,翻译这些从句时如能掌握一些技巧能使整句话翻译起来都很轻松。比如“Submerged arc welding is defined by the American Welding Soviety as an arc welding process where in coalesscence is produced by heating with an arc ares between a bare metal eletrode ,or electrodes and the work.”我们所教授的专科学生,自身英语基础不是很好,很多同学惧怕英语,特殊是英语中的长句,遇到这样的长句更是无从下手。讲授时运用简化句型的技巧让学生只找出主谓宾。这句话的主语是“Submerged arc welding”,谓语是“is defined”,宾语是“an arc welding process”。由于是被动语态,“by……”是“由……”的意思,是动作的执行者,学生很容易译出“埋弧焊被美国焊接学会定义为(……)的电弧焊的方法。(……)里面的内容就是应该是定语从句“where in”译出的句子。经过这样给学生分析讲解,他们很容易就能译出这个长句的含义了。

3 专业英语课程发展方向

为了能培养出更多现代社会需求的蓝领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课程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改进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各类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

参考文献

[1] 刘伟.高职酒店英语教学中运用ESA理论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

篇8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最热门的产业之一。然而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即绝大部分计算机技术都源于国外,要想快速学习、牢固掌握这些技术和开发工具,必须能够熟练地阅读计算机英文文献,尤其是先进的新技术和工具。无论是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还是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都离不开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熟练掌握。

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国内许多院校曾广泛掀起了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热潮。随着课程体系的改革,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科特点、学科定位、教学方法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如何更好地讲授好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是许多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探讨的课题。

1 计算机专业英语培养目标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具有一定的读、译、说、写、听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计算机英语资料,从而获得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但是依据学情、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应按层次确立培养目标。

层次一: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学生计算机专业词汇词库。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定量的现代计算机专业词汇,做到熟练地看懂计算机屏幕信息的英文提示、菜单、帮助文件及出错信息等。

层次二:培养学生掌握英文专业资料阅读能力。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本专业资料,能阅读和翻译计算机的软硬件手册、资料和说明书等应用型资料。

层次三:培养英文综合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2 计算机专业英语特点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是科技英语的一种,和普通英语有着本质的区别,计算机专业英语除了具有科技英语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2.1 语法特点:①长句多。②被动语句多。③祈使语句多。④专业术语多。⑤新词多,且合成新词多。⑥缩略语多。⑦一词多义。

2.2 时效性强 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且新技术市场化周期越来越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实用工具软件,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其中缩略语出现的频度高,以及新词(包括新缩略语)产生快和数量多是计算机专业英语区别于其它专业科技英语的主要特点。

2.3 教学和教材的适用性 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较多,层次不同。同时现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也越来越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专业、软件测试、图形图像设计等,不同的方向对课程内容的侧重也不同,所以要依据学情、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学目标层次的不同选择适用的教材,或者,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取舍。

3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应以实际岗位需求指导教学。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认识不足、教学考核手段单一、教材建设缺乏差异性的情况。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有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3.1 以具体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线索,引入英语专业词汇及术语的教学 将计算机英语中的专业词汇,以具体计算机相关专业为线索,通过以讲授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主,引入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词汇,还能够了解有信息含量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体会到术语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语言上的天然关联,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大家可能已经了解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但是不能和相关专业词汇联系上,通过使用计算机专业词汇来重新描述计算机系统组成图,使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又加深了对专业词汇的感性认识。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在计算机专业知识中学习英语,在学习英语中巩固专业知识。

3.2 分模块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培养目标选择模块实施教学 依据教学的层次目标和培养方向,可以分为“基础知识模块”、“软件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网络专业方向知识模块”、“图形图像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硬件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等。

“基础知识模块”的英语知识可包括:

计算机的分类组成、办公软件的应用、网络基础知识、数据库基础知识、常用软件应用等模块。学生在巩固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到了必备的专业英语词汇。各专业学生在学完“基础知识模块”的基础上,根据各自专业方向的不同,学生可以选学相应的 “专业方向知识模块”。

比如,软件方向的就将重点落在不同开发工具软件调试时的出错提示,可以以C语言、C++、JAVA语言为例实施教学,网络方向的可将侧重点放在网络的常用命令,网络的配置命令等知识上。图形方向的将重点放在英文版图形操作软件,如Flash,PhotoShop,Fireworks,3DMax,DreamWaver等软件的菜单及应用上。

3.3 合理设置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开设时间 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的教学步调不一致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在这里我们可以灵活设置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时间。

可以从大学一年级就开设专业英语课,使专业英语、公共英语贯穿大学整个三年的学习,并与专业课程的设置同步,并且专业英语课程的内容应与本学年、本学期的专业课程紧密相关。这样,一方面学生所学的专业英语,学有所用;另一方面,也及时解除了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因为英语词意不明确而带来的障碍,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积极配合和促进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英语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性及特殊性。牢牢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在高职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研究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不断修正高职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目标,相信会更好地实现计算机专业英语在整个教学体系的教学目的,从而达到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

篇9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各个层次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由于计算机技术是从英语国家开始的,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难免会遇到大量的英文资料,无论是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还是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产品都是如此。因此,学好专业英语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读、写、翻译的能力,以适应未来时间工作的需要。但是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程性质一般都是必修考查课,学生一般对此课程的关注程度不够,教学效果一直都不理想。以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部分学生往往借助翻译工具,翻译的内容很多时候不通顺;学习某种新的编程语言时,联机帮助或者技术手册根本就看不懂。如何更好地讲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是许多计算机学科教师探讨的课题。

1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一种科技英语,科技英语在词汇、语法上各有特点。在词汇方面,它含有大量的专业技术词汇和术语。从英语构词的角度去掌握前缀和后缀,会扩大词汇量。另外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普通英语的词汇量较大,掌握普通词汇更为重要。

在语法方面,因为科技英语带有许多修饰、限定和附加成分,所以就形成了一些复杂长句。有时长句是由添加了介词短语、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以及各种并列结构的简单句构成;有时是由从句与从句环环相扣的一个复合句构成。另外,为了着重说明客观事物和过程,被动语态也用得非常广泛。非谓语动词的大量使用也可以更好、更准确地描述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的位置和状态的变化,并且能够用扩展的成分对所修饰的词进行严格的限定和说明。

2计算机专业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模式陈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是授课主体,而学生只是听众,课堂上反映出来的情形就是学生的状况沉闷,学习积极性不高。

2.2教学观念滞后

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上依然较多地介绍常识,因为课时有限,一般一礼拜只开设两节课,这样教师往往为了节约课时只注重课文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翻译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关心的只是如何把课本中呈现的那些专业文献翻译正确,从而获得较高的分数,并没有真正学到该如何应对专业英语文献。

2.3教材陈旧

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而教材却依然是那一本,虽然有些进行改编,但缺乏最新的科技动态和流行术语等学生相对感兴趣的东西,从而导致和现实脱节、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4教材选择难

虽然教学对象大多是本科生,但他们的英语基础水平也是良莠不齐的,因此教材的难易水平难把握,选择起来难度也较大。

2.5与其他专业课程设置脱轨

教材在内容放置上与专业课程不同步,学生在没有相关专业常识背景的情形下,学习起来就要苦得多,这样无疑增添了课堂教学的难度。

3.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对策

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以及当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应从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手段和优化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做起,具体对策如下:

3.1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不明确,就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不够规范和科学,目前,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仍以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过多的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相反却忽略了对学生专业素质以及综合技能的的培养。

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和科学,使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研人员必须首先明确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培养目标。该门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应为:1)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专业词汇及常用的新词汇;能阅读、理解和翻译英文专业文章,并能总结出所读文章的大意和抓住重要的细节及相关数据;2)使学生能用英文按要求写出专业应用文;3)使学生能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专业沟通的能力,如用英语介绍产品等;

在明确上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研人员应从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对教学流程进行进一步规范和优化。

3.2优化课程设置

教材的滞后性是阻碍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该专业课程设置科学性的重要因素。

相对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来看,建材的建设存在着滞后的问题。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应该针对实际,不断完善教学的内容体系;在教材的选择上,要体现出新颖性、实用性、实时性;在教学内容上要结合当前的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灵活的设置,确保学生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表现在专业课程与英语的衔接和提升。对于学生来说,技术水平和英语水平的共同提高是十分重要的,这需要结合课程的设置情况如先修、同步、后续等,对教学的内容做出有效的整合,使专业英语的课程内容足以覆盖其他专业课程。这对于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英语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本专业的教材选用上,要注意的是应该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又有计算机专业新技术和发展的新动向的内容,这是专业英语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笔者选用的教材是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新编计算机专业英语》。它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数据库以及信息安全等内容作了系统的、简单明了的介绍,并包含了计算机最新的应用,以及计算机的新技术。例如,在计算机应用的介绍中,涉及到了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虚拟现实。在计算机的新技术中介绍了物联网、图形处理器、云计算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是需要有所了解的,并且这些内容在计算机的专业课程的讲解中往往会一代而过,因此再次遇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学生明显的很有兴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了专业词汇的同时,又对计算机的前沿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另外,课堂教学在运用了丰富的教学手段的情况下,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计算机的实用英语,譬如:程序调试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常用的英文版软件、常用软件的英文在线文档说明等。由此,提升学生英语的实践能力,认识到了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还要结合当前计算机专业英语在等级考试中的应用,为学生选择考试中的重点和考点,帮助学生来分析在考试中要设计哪些方面的主要内容。对考试中经常要运用到的句型、专业词汇有整体的把握,使学生在学习了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巩固了计算机专业知识。

此外,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课程,计算机专业英语知识应为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而服务,因而在设置专业英语课程时应积极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沟通,将其他专业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例如在学习VisualC++时,就应选择英文版软件。因为英文版的软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并且从学习之初就应用英文版软件,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记忆与运用,从而提升他们对专业软件的适应能力。这样的课程设置在提升了学生应用专业软件的能力的同时使其专业英语知识得到巩固,可谓一举两得。

3.3改进教学方法

3.3.1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

当前,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合教学的内容,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因多媒体集音声图文于一体的特点变得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比如,对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技术的讲解,可以配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视频、动画等,结合图片做好英文配音讲解,学生置身于这样活跃课堂气氛中,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主动性都得到提升,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还能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学习,促进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还可以借助于校园网的网上课程平台,为学生上传一些重要的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资料,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比如,视频、网页、图片、文档等。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提交作业,并针对作业中的问题,展开探讨,从而实现释疑解惑的目的,在QQ等软件交流广泛运用的环境下,利用这些手段开展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3.3.2运用互动情境教学法

互动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指的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的情境,促使教师、学生和课程体系之间展开有效的互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的能力和学习质量。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介绍数据库原理的内容时,安装好的数据库,首先介绍英文工作界面,再通过一系列数据库操作,比如建库、建表、插入、删除、修改和查询数据等,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在英文环境的软件中操作学习,掌握数据库的相关概念,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

3.3.3运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传统教学中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习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状态下,这影响了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可以运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法。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看成学习中的主导者,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探究情境,并提供教学资料,把学习的空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教师是学生探究知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另外还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出主体的作用。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3.3.4运用任务驱动与合作式教学法

运用自主学习的手段不是放羊式的学习,要求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教学过程通过恰当的、科学的手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果。比如,在文章的阅读上,注重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总结能力等。专业英语的知识涉及面非常广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任务驱动法和合作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明智选择。它要求,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要突出以强带弱,互补互助的特点,每组指派组长,对每个小组布置一定的任务。在课上时间或课下时间中合作讨论完成。比如:安排每个小组收集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相关术语、技术发展方面的文章等,并呈现出演示文稿,这样创建了一个和谐的合作的学习环境,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精神,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4优化考核方式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知识面广、专业词汇量巨大、语法难点较多。如果采用单一的传统笔试考核方式则无法对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进行准确的把握。这就需要结合教学情况优化考核方式,更多地尝试新颖有效的考核方法或命题方法。例如:一些专业教师采取了学生命题的考核方式。该方法为:在明确出基本题型和分值比例后,由学生出一份他们认为能够较好地考察自身能力的考卷,再由教师从中选取一部分质量较高的题目作为考试题目。对于学生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教师应予以适当调整和补充。这种考核方式一经使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命题过程无疑也是促使学生复习所学知识的良好契机,在看似被动的考核方式中,学生依然积极参与到复习知识与考核自身学业水平的过程中。

4总结

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很多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仍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也不例外。这种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对现代计算机科学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金梅、杜晓昕、王睿.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J].2012,32(3):104-107

[2]廖梦怡、马丽.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9(23):109

[3]宋晓涛.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4):65-67

[4]毕佳、赵晓丹.计算机专业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217

[5]王蕴金、牛翠平、裴艳霞.结合公共英语专业化改革谈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教学[J].2009(41):123-124

篇10

一、引言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高职英语课程应“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能反映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和工作岗位对英语的具体要求。为反映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新要求,适应我校国际化学院发展的形势和即将升本的需要,我校已从2012年9月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初步实施了自下而上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首次在我院12级学生中试用,到现在为止,运行一年有余。本研究依托实验数据和问卷调查,重点探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效果。

二、相关研究

(一)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仍然采用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中与专业岗位相关的应用技能类课程、专业英语类课程开设得很少;在教学内容上,则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功为主,侧重于知识传授和课文讲解,应试倾向严重,而且不同专业也通常使用统一的教材,不能体现出专业差异所决定的各种职业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可见,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无法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对英语能力培养的需求。因此新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开发势在必行。

(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

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高度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文件指出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开发的重要依据。

1.理论基础――需求分析理论

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最初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如今,随着理论框架的完善,需求分析也逐步应用于通用英语(General English),为外语教学课程设计、教育政策制定、教材评估等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束定芳、华维芳(2009)将需求分析分为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两大类:个人需求主要指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与其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社会需求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外语能力的需求。由此可见,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对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调查之上。满足个人和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才能体现职业能力。

2.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开发

在需求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各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及企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的调查,根据各专业对英语的需求程度,将不同专业(群)对英语的需求分为“高”、“中”、“低”三级,并分别调研出各专业(群)对英语不同能力的需求。根据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对应的职业岗位(群)需求,在已经总结出的各专业(群)对英语的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了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大致可分为职场英语、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三个阶段,分别为基于所有职业的泛商务英语、基于某一行业典型工作过程的行业英语,和基于完整学科体系的专业英语。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满足岗位需求为目标“的原则,以“职场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为框架,体现“实用性、多样化、模块化”特点。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下的12级学生(2656人),“学科型”的传统课程体系下的11级(2769人)。每届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无差别。鉴于研究的需要,选取的学生均为每个年级首次参加A级考试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2012年下学期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在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12级新生中全面推广和使用。11级学生因条件限制沿用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每届学生在校期间都会参加省级A级考试,该考试由命题专家根据考试大纲和题库出题,满分为100分,保证了每次考试的难易度相同。A级考试每年六月份和十二月份各举行一次,我院的惯例是每届学生在大一的下学期进行A级考试。本研究收集的数据是他们的原始通过率,分别为13年6月和12年6月的A级考试成绩。分别对比两届学生的A级考试成绩,分析不同课程体系的效果。

教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以12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覆盖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的4 大系、28个专业, 共发放问卷420份,收回有效问卷384份, 有效率91%。

四、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A级考试成绩的比较

从表1统计的数据看,除人文艺术系以外的三个系,12级学生A级的合格率和平均分均高于11级的学生。以经济贸易系为例,12级学生的合格率和平均分(66.20%>53.10%,61.39>54.87)远远高于11级。人文艺术系12级学生的A级合格率和平均分稍微低于11级(68.61%

除电子信息系外,其它三个系的12级学生A级平均分达到了合格分数(管理学院60.66分,经济贸易系61.39分,人文艺术系63.81分)。这对11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电子信息系12级学生A级平均分虽未达到60分,但是已有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实施不同的课程体系后,实验组12级学生与对照组11级学生在A级考试中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说明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考察新的课程体系的效果,我们特别关注了可比性较强的电子信息系的几个主要专业学生成绩的变化。

从表2不难看出各专业实验组12级的成绩都比对照组要高。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2级学生的成绩达到63.7分,合格率为81.03%。与对照组比起来,这是质的飞越。

由此进一步说明,实施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对学生产生了更为积极的影响,效果明显。

(二)学生教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为了调查学生对现有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满意度,问卷设有教材、考核、教师水平、课程和教学效果等5个评价指标,采取5级评分方法,即将5个评价指标的评分设置为1-5分,最满意评为1分,最不满意评为5分。大于3分则说明没有得到学生认可,小于3分则说明超出学生期望。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5个指标都满意,尤其是对教师水平的认可度为1.86,这说明教师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认可分不同课程提高不同英语能力,这比单一综合课程学习效果好。这表明不同专业开设不同与职业能力相关的课程有效果。

(三)分析

本研究表明,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施一年以后, 实验组的教学获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这表明新的课程体系比传统的课程体系有更大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的建构上。第一学期为适应各专业学生特点和专业能力培养要求,所有专业公共英语课程针对各专业进行“职场英语”学习,主要内容为泛商务英语。第二学期公共英语课程向各专业进行倾斜,教学内容明确分为两方面:一是强调国家英语A级考试,将A级英语培训融到课程教学;二是强调公共英语根据各专业性质不同向行业英语转化,各专业教师要根据其人才培养方案针对的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开发出合适的基础专业英语模块。按各专业对英语的需求不同将公共英语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类。对英语要求在一级的专业,在第二学期融入专业英语内容,进行“行业英语”学习,在第三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并根据相应专业对学生的具体英语能力要求开设至少一门的应用型专业英语课程,课时不允许少于32;对英语要求在二级的专业,在第二学期融入专业英语内容,进行“行业英语”学习,学期不要求继续开设专业英语;对英语要求在三级的专业,在原标准的基础上,仅要求融入“职场英语”内容。

五、结语

本项研究通过A级英语考试和调查问卷采集研究数据, 重点关注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效果。统计数据表明, 与实施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的对照组相比, 课程改革实验组在A级测试中具有更好的表现,平均分和合格率有显著提高。这项研究结果展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存在着更大的优势。

课程体系改革的效果不止如此。英语听说课程和基础英语分开教学,对学生口语及写作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实验组的学生获得良好语言能力,较宽的知识面,较好的思辨技能,并在全国高职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全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全省高职学生口语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此外基于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公共课部英语教师开发了三本英语听说教材,一本科技文阅读教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的开发以及推广,作者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和进步,为解决高职公共英语教育及未来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凌来芳. 基于职业需求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研究[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94-96.

篇11

由此可见,有必要改革当前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新内容、新模式,既注重学生基础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又兼顾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满足未来职业需求。

二、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依据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和研究的两大主流是:基础/通用英语(以下简称为EGP)和专门用途英语(以下简称为ESP)。前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而后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

(一)EGP理论简述

EGP教学强调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等英语基础能力的培养。通过训练,学生能够用英语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般交流,并阅读一些文学作品,通过普通语言水平测试[2]。

(二)ESP理论简述

英国雷丁大学(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Pauline C.Robinson认为ESP是一个“多元的”且“以不同形式出现的”的教学理念,具有三个显著特征:(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3]。其基本特点是“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统一”。Jordan将ESP分为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Vocational/Professional purposes:EOP/EVP/EPP)和学术英语(English forAcademic Purposes:EAP,即专业英语)两大分支[4]。

(三)EGP与ES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5]

知名学者刘润清教授曾在1996年就指出:“将来英语学习的一个重大变化可能是不再单单学习英语,而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以后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或者说与另一个学科的知识相结合”[6]。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设ESP课程。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Jordan的理论可以得知:ESP教学应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职业英语(以下简称EOP)教学,二是学术英语(以下简称EAP)教学。对于航空机务类专业学生,在EOP学习阶段侧重于培养职场环境下的听说能力,以及对该行业通用英语资料的阅读能力,同时为紧跟其后的学术英语学习阶段积累一定的专业词汇。在EAP学习阶段,则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全英文航空维修资料的能力,以及专业学术文献的查阅能力。

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开设两年,鉴于工科类学生的英语基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四、六级证书的重视,有必要开设EGP,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尤其是听说与阅读能力;兼顾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满足未来职业的需求,引入ESP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由此,EGP与ES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大学英语教学将EGP与ESP相结合,EGP为后续的ESP学习打好基础,有利于英语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分阶段开设ESP课程,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培养。其中,EOP是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及其今后的职业相关的技能英语,是EGP的后续课程,是架设在EGP和EAP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

三、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整体思路

(一)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Hutchinson与Alan Waters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分析学习者将来必然遇到的工作环境,还要分析学习者缺乏的技能和知识[7]。所以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尤其是要结合航空类专业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职场环境中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综上所述,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是:重点围绕这一特殊行业的大学生在该行业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一中心,引入ESP,并将EGP与ESP相结合,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实施英语教学,力求建立一套完整的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教学体系。

(二)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8]

依据上文提出的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目标,其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形式。依据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选定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来组织课程教学。

2.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由基础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构成。专门用途英语又细分为职业英语和专业学术英语两部分。

3.教学模式。实行分阶段、专项化、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课内采用微课、大学城空间辅助教学,课外通过微信、QQ群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拓宽其视野,提高教学效果。定期举办公开课、英语比赛、英语角等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英语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资源。基础英语教学阶段选用规划教材;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阶段采用自编教材,并借鉴民航飞机维修企业的相关英语资料;同时收集大量可用的网络信息资料;借助大学城空间完成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资源建设。

5.考核评价。实行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评价与考核。

(三)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英国学者Tom Hutchinson与Alan Waters对ESP教学中需求分析的论述: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要素都要考虑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和原因,由他们用英语进行的交际需求和学习需求来决定,其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9]。在参考国内知名英语专家秦秀白教授《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一文后[10],结合我国航空机务专业的大学生英语水平现状,以及我国大学英语课程开设的整体趋势,分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大学英语课程总学时为220学时。具体安排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到:航空机务类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由基础英语EGP、职业英语EOP和学术专业英语EAP三个阶段组成,实施分级专项化教学。教学目标始终以Tom Hutchinson和Alan Waters提出的需求分析理论作为指导,使学生通过两年的英语学习,逐步满足未来职业的需求。

(四)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考核方式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从以阅读理解为主的教学转变到以听说为主的教学[11]。根据航空机务类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应改革其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从以往单纯地以阅读为主的笔试形式,转变为口语测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听说考核比重,听说与阅读并重。

四、实施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效

通过改革当前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实践,已经逐步看到了改革所带来的成效。

(一)航空机务类ESP教材的建设[12]

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基于ESP需求分析及真实性原则,选择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强调能力训练的教材。教材的合理选用,对ESP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阅读大量国内外航空机务专业英语书籍之后,对专业教师、机务维修人员、在校学生进行广泛调研,编写了一本EOP教材《航空维修职业英语》。该书侧重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如:飞机、发动机、常用维修工具等)专业英语词汇,了解一些行业背景知识(如:安全要求和国内知名航空维修公司的介绍等),同时为学生提供机务维修人员常用的英语口语。学生在学习该书内容后,能为后续的EAP专业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体现了职业特点与认知规律。

(二)航空机务类英语教学团队的组建[13]

由于航空机务专业的英语教学涉及到部分专业内容,要求任课教师了解并掌握该行业背景知识和基本的专业知识,因此,从2011年开始,我们就着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建一支航空机务类英语教学团队。合作学习具体表现为:(1)专业教师通过指导讨论等方式,帮助英语教师掌握基础专业知识。(2)英语教师被派往用人单位、企业学习、调研,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以及用人单位对英语的要求,并收集一部分内部英语培训资料。(3)英语教师之间分享教学感受,交换教学意见,总结经验与不足。在不断地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从而组建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航空机务类英语教学团队。

(三)航空机务类学生取得的成绩

1.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由于在EGP教学阶段,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英语过级率相对提高。

连续三年对参与了课程改革的2011、2012、2013级的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回访,发现90%以上的学生对于在开设EAP专业英语课程之前增设EOP职业英语课程持赞成态度,并且认为该课程的开设对后续专业英语的学习很有帮助。学生普遍反映:在EOP职业英语学习阶段,大部分学生对本专业所需掌握的英语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且已经熟记了部分专业词汇,为后期的EAP专业英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部分内容甚至直接用在了工作过程中。

2.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所取得的成绩。参与航空机务类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学生在各类英语比赛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在2012~2014年连续三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来自于课改班级的学生获奖比例分别为:38%、50%、40%,其中有2人获全国特等奖,4人获全国一等奖。在2013、2014年的实用英语写作大赛中,1人获全国二等奖,1人获湖南赛区一等奖,2人获湖南赛区三等奖。

3.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在连续对三届航空机务专业的学生进行课程改革实践后,学生表现出的英语能力明显强于非课改班级的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得到提高。他们普遍反映:能在面试过程中轻松自如地回答考官提出的英语问题,并能用英语进行交流。由于具有良好的英语优势,部分学生如愿进入了心仪的民航单位,如厦航、川航、珠海摩天宇等公司。

篇12

世界技能大赛是世界技能组织举办的世界顶尖级赛事,被称为世界“技能界的奥林匹克”。每一个竞赛项目均设金、银、铜奖,而成绩超过500分的选手则会获得优秀表现证书。2010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2013年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派出26名选手参加22个项目,吴泳超和曾明智参加机电一体化项目,荣获第七名的好成绩。2015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我国代表团参加了29个项目比赛,谢坤和郭杰钊获得机电一体化项目的银牌,创造了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机电一体化项目的最好成绩。总结历届参赛选手的情况可知,只有个别选手的英语水平达到能独立阅读比赛相关文件、撰写报告以及与外籍裁判沟通等能力,其余选手均需在专家与技术翻译的协助下完成,但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可见,英语技能是中国选手亟需提高的培训项目。本文通过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的教材现状、教师能力水平和现有教学模式分析进行课程建设的探索,旨在为世赛机电一体化项目选手的英语技能培训提供新思路与新视角。

2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考核及能力要求

机电一体化项目是世界技能大赛的传统项目。比赛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安装、传感器调试及PLC编程等。需运用气动、机械、电子资讯技术等知识,以完成MPS的安装及调试。每一名竞赛选手均需要进行为期四天,共22小时的竞赛。对于参赛选手来说,不仅要比精湛的技艺,更要比体力、心理和来自世界各地观摩者的抗干扰能力。由于参赛选手必须是22周岁以下的青年选手,竞赛技术文件又采用英语作为语言,对中国队来说无疑增添了不少难度。只有了解、掌握竞赛规则和技术工作文件要求,才能将其为我所用,并应用到对选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中,进而加入到修改和制定这些竞赛规则和技术工作文件中。

3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3.1专业英语教材不适用

机电一体化课程内容较广泛,涉及机械与电气控制的专业知识。现有教材很难满足专业知识的适宜度,内容陈旧,跟不上专业知识的发展。以介绍与机电相关知识的历史、发展、学术论文为主,与实际教学和应用脱钩。基本滞后于实际生产,书中大多是科普性文章。内容单调陈旧,难度深浅不一,无趣味性,教师觉得乏味,学生更难以产生兴趣。

3.2师资队伍水平有限

目前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缺乏熟练运用英语且精通机电专业知识的专业英语教师。不是由英语教师来担任,就是由机电专业教师来担任。这两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均存弊端。虽然英语教师是经过正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培训的,其优势在于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这些教师缺乏机电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备课与授课的方式与基础英语基本相似,在用词的准确性和专业性相对欠缺。而机电专业文章,尤其像世界技能大赛中的竞赛规则和技术工作文件,不能完全用直译或意译,还需要系统的机电专业知识。而英语教师不仅很难将这些知识点讲解或是翻译清楚,更不能用术语解释相关英文词汇,并且不了解机电一体化专业最新发展,教学时无法将专业知识进行拓展。而专业教师虽然掌握系统的机电专业知识,并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对专业词汇的分析和理解较强,能有针对性地将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相融合,但其英语能力相对薄弱,发音欠标准,词汇量掌握不足,在分析句型结构等语法知识方面不及英语教师准确,对英语授课方法不擅长,也无法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

3.3现有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目前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仅以词汇教学、句型和语法讲授、文章理解为主,无法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拓展,未能与专业实训知识有机结合。在课堂讲授时,教师往往先讲解课文的重点词汇和典型语法,再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和翻译,最后讲解课后习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既缺乏互动,而且降低了教学质量。不仅使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缺乏专业特色,更未将教学与社会实践应用全面结合。

4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及实践方案

4.1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

世界技能大赛作为一项国际化赛事,在考核参赛选手技能水平的同时,也突出了英语综合能力。世赛的所有题目、图纸、模型、评分表均为英文,这要求我们在对选手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时,也要对选手的基本素质及语言能力水平加以重视。

4.2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的内容构建

4.2.1制订适合技工院校使用的机电实训

英语教材专业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殊目的而开设的课程,学习者的需求是专业英语的本质和基础。世赛机电一体化选手的需求是能独立阅读比赛相关文件、撰写报告以及与外籍裁判沟通。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教材可分模块教学。教材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分为:(1)基础与电气安装;(2)电机与拖动技术;(3)电子技术;(4)PLC应用;(5)变频调速;(6)单片机;(7)传感器与检测技术;(8)液压与气压传动;(9)机械知识;(10)数控技术;(11)世界技能竞赛规则和技术文件;(12)世界技能竞赛代表团成员职责;(13)参赛者感想;(14)往届世界技能竞赛试题。

4.2.2建立高水平师资队伍

基于缺乏熟练运用英语且精通机电专业知识的专业英语教师,为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出以下两点建议:(1)由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统一安排系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培训,分为两类进行。一类是针对机电专业教师进行英语专业知识的培训,另一类是针对英语专业教师进行机电专业知识培训。(2)由各校自行组织,让英语教师参与专业实训教学。使其通过实习教学,先掌握机电专业知识,再掌握对应的英语知识。

4.2.3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的教学设计专业英语的教学建议

在第三学期进行,此时学生已学习过专业基础课程,初步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针对学生能力和层次,采取分阶分层教学。为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专业英语教学建议在相应实训室内进行。分阶教学,包括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两个阶段。在基础教学阶段中,学习教材中的前四个模块,使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英语能力。在专业教学阶段中,结合学生专业技术的实训成绩,挑选出部分专业技术较强的学生,尤其是备选的参赛学生,继续学习教材中专业性更强的模块。专业教学是基础教学的深化,学生将学习到最新、最具特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参选省技能选拔赛、国家技能选拔赛,甚至是世界技能大赛做准备。

4.2.4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教学中,建议采用行动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细分为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其优点在于培养学生在合作中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课堂学习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建议将学生分组,布置任务,学习小组以互助学习的形式,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4.3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的效果评价与考核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的效果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3.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现象,提倡教师、学生本人、同学一起参与评价。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形成性评价的优点———反馈调节、激励、诊断反思、记录成长和积极导向的作用。此外,做到课堂评估与阶段性评估相结合。

4.3.2评价的内容

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考核以“实用为主,够用为辅,应用为目的”为原则,而评价的对象不仅包含学生,也包含教师。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方面来评价学生。对于教师而言,评价应包含教师素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能力、课堂过程。

4.3.3评价工具与方法

以评价表格为主,如教师观察和访谈表、自我评价表、相互评价表。建议建立学生档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增强自我评价责任感、带动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主体意识、激励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反思、鼓励合作评价。

4.3.4具体的课程考核方案

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终极目标是为世界技能竞赛储备人才,选拔尖子生。考核时建议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形成性评价的得分依据教师观察和访谈表、自我评价表和相互评价表;其中,教师观察和访谈得分占70%,自我评价占10%,相互评价占20%。以往,侧重于基础语言知识考查的终结性评价,不仅没有体现职业英语的专业特点。考试内容还与现实生活脱节,实用性大打折扣。

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英语课程考核,建议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训考试。理论考试以教材为核心,重点考核学生对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训考试以考核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如要求学生用英语口述仪器或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故障检修和排除的步骤、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等。通过终结性评价将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训知识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刘东菊.世界技能大赛对中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2]袁名伟,张玉洲.世界技能大赛项目设置与成绩特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3]刘媛媛.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

篇13

2010年,在财政部出台《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将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缺乏列为会计行业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与时俱进,既要立足本土,更要面向全球,培养出能与经济全球化同步的高层次会计人才。因此,对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正是适应会计国际化的需求。通过ESP教学理念的引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的目标。然而,我国目前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探索构建适应我国地方高校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新模式,是提高高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ESP教学理念概述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是在《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中所提出的概念,是一种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教学。因此,ESP课程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求开设的与特定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英语课程。不同的ESP课程由于涉及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从而具有不同学科的专业英语特点,如国际贸易英语、旅游英语、市场营销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等。ESP教学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美等国的应用语言学者提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教学理念,其内涵是指由于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学习目的,高校老师就应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Wilkins(1976)曾指出:经过ESP课程培养出的学生,在他们未来从事的专业领域里,能够比那些只接受过大学基础英语教育的学生更准确有效地进行英语交流。因此,ESP理论注重语言应用的能力,重视语言在不同专业领域中的意思和表达。

在我国,高校对ESP教学理念引入较晚,对其重视度也不高,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才开始重视专业英语教学。1999年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正式提出了“专业英语”这一名称并规定为必修课,201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发起召开了《中国ESP研究》创刊研讨会,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的专门用途英语(ESP)受到广泛的认可和重视。学者刘润清教授也提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秦秀白教授也指出:从长远角度看,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主流应该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因此,高校英语教学更应该重视专业英语教学。

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是会计学的一门专业课,主要是帮助会计专业的学生提高阅读会计英文文献、了解中外会计差异和使用英语处理常规会计业务的能力。“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因此,针对现阶段我国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1.教师方面。①教学目标不确定,根据对湖南省内各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调研发现,“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但由于各高校的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要求和对未来职业规划的不同,不同的高校会把“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分别设置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因此,在制定“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时会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会计专业英语”就是大学基础英语的一种简单延伸,因此,该课程应仍以“英语”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对其会计专业内容只是一带而过,在学习中主要学习对会计专业词汇及句子的简单翻译;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会计专业英语”应该注重“会计”,英语只是作为一种语言进行交流,因此,该课程应该主要讲的是会计专业内容,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国际会计,如国际会计准则、国外常规会计账务处理和国外财务报表分析等,课堂上讲解则以中文为主、英语为辅。这两种不同观点的存在,导致了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无法有统一规范的教学目标、课程定位和高质量的教学大纲,从而无法有权威的教材,影响教学效果。②教学方法单一,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英语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模式就是“翻译+词汇学习”,与大学基础英语教学模式一样。“会计专业英语”课堂上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课本进行逐字逐句地进行精讲,大量的课堂时间侧重于对语法的讲解和对课文内容的翻译。因此,教与学常常呈现出一个“口头授予”的过程,无案例分析,无团队讨论,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很少,其主体性难以发挥,各种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没有得到恰当的应用,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③师资队伍不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由“谁”来讲授,一直是该门课程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高校普遍认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应该由既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的教师担任。但从高校的调研现状来看,会计专业的老师上课,英语基本功欠缺,教授过程就是把课文翻译一遍,词汇中文解释一遍;英语专业的老师上课,其会计专业知识也欠缺,由于会计学有很强的专业性,英语教师教会计专业英语时往往会显得词不达意,无法正确理解和表述会计分录、会计报表等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因此,无论哪一种现象,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效果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2.学生方面。经过调研发现,在本科院校中,许多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对会计专业英语课并不重视,有学生认为,会计专业英语就是“会计+英语”,简单地把会计科目由中文变英文;也有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根本不会有机会用到会计专业英语,因此他们认为会计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实际用处不大;更有同学为了毕业,只注重四六级的英语学习,完全认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不必开设。因此,由于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该课程不够重视,从而导致本课程的教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ESP理念下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思考

引入ESP理念到“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优化,能让学生在大学学习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未来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知识。因此,针对目前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1.明确教学目标。语言学家Strevens提出,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别要求而设计的课程,因此,课程内容必须要与通用英语有所区别,是为了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而设计。基于专门用途英语的特点,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应培养学生了解国际会计准则、掌握国际会计理论、处理涉外会计实务的能力,从而构建起“会计”知识与“英语”语言之间的桥梁。因此,会计专业英语应是为使会计专业学生掌握西方会计的专业知识,加强英语语言与会计专业之间的整体联系,从而能够在英语中体会和理解会计,在会计中学习掌握英语,达到能够熟练阅读英文会计文献和使用英语处理会计工作的目的而开设的一门课程。

2.教学方法多样化。基于人们开始强调学习者个人的需求和兴趣,良好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引入ESP教学理念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需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一方面,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教学方法还是需以讲授法为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课堂上对一些高难度的专业词汇及句子予以解释和翻译。同时,每堂课开始时,老师设计好问题进行上次课的复习提问,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工作,达到学生熟悉记住会计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和了解国外会计理论及实务的目标,使学生能认真对待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另一方面,采用讨论法和任务驱动法加以辅助教学,如在一学期的授课中,应至少安排一次全英文的案例讨论,要求学生查找最新的会计专业的英文文献进行团队分析讨论,然后,由各团队选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英文分析总结,从而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同时也可促使学生了解最新的会计专业领域研究动态,以及了解国内外会计处理差异,增强课程的实用性,达到ESP教学目的。

3.提高教师水平。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授课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ESP教学理念实施的保障。作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主讲教师,他们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会计理论与实务处理的异同,同时,又能流利地使用英语。经过对师资现状调研发现,会计专业的老师上“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比例居多,因此,加强会计老师的英语培训是改善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利用假期让英语基础较好的会计专业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大学进行针对性英语强化培训,主要学习国外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了解会计方面的最新研究趋势;另一方面,可以直接聘请外教,同时配备本校的会计专业老师进行跟班听课,这样,对本校的会计专业老师而言,既可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也可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方法,开拓视野。

随着CPA(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的专门英语测试考试的增加,以及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考试在我国的不断扩展,高端领域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适应未来工作需要,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基于ESP教学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师资培训三个方面探讨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学生能够在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会计实务处理和财务报表分析的能力,是以开放性地面向国际化为出发点,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的必要要求。

参考文献:

[1]Wilkins P.National Syllabu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19.

[2]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UP,1987.

[3]朱梅萍,沈忆文.外语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ESP研究,2010,(1):8O-87.

[4]张艳.国内ESP研究三十年综述(1980―2009)[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