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

篇1

一、商业计划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现状与特点(一)基础数据的采集缺乏科学依据基础数据的采集对于整个项目的分析与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础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决定了分析报告是不是有使用价值。只有当数据采集具有科学性、客观、严密的逻辑性时,建立在这样的数据分析基础之上的经济效益评价、现金流量分析以及数据分析结论才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一般来说,当拿到一个项目时我们首先会结合项目的特点来进行基础数据分析,一个项目刚形成时,基础数据一般采用一手数据,因为它没有历史的轨迹来遵循。一手数据的采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抽样技术等等。通常对拥有大量的历史数据的项目如服装业等,数据采集可借鉴同等的规模或一些历史数据,以他为基础来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同时也可借鉴行业公开的资料、网上资料、统计的年鉴等等来进行分析。从现有的一些商业计划书以及可研报告来看,很多基础的数据就是简单的摆在那里,没有数据来源、数据提示,没有对基础数据严谨的分析。这样的报告在数据显示环节,往往是经不起推敲的。(二)数据分析的过程缺乏逻辑性,论证的结论不具备系统性很多商业计划书以及可研报告一般都是前面是一系列数据,后面是一个结论。当真正去研究数据和结论时,往往是结果单一,数据和结论之间找不到必然的联系;另外就是只有一个结论,比如对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作出说明等等。作为专业的针对投融资商出具的项目分析报告,必须在充分的考虑每一个数字科学来源的基础上运用定量的模型来对数据进行分析,一步步推导到数据的结论上。例如,一个项目不确定性分析,风险概率分析A、什么是影响这个项目的风险点,这些风险因素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分析的模型来做B、在这样的风险因素基础上,哪一些风险因素对投资项目的效益有重大影响,这些因素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找出来。C、找出这些风险因素下一步就是分析,这些影响效益的风险点出现的概率有多大?三步分析完之后,风险对于这个项目的影响就显露出来,到这个时候只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工作。有一些数字和比率出现在报告上,更重要的在于结论,针对于这样的风险因素和风险变量(不可避免的),作为分析报告必须能提出来如何在项目的操作中有效的防范这些风险。这样的风险点的提出和风险因素的防范对于报告的使用者来说是有意义的。而现实当中的一些商业计划书以及可研报告在此方面的专业性还是较为欠缺的,这样往往会影响分析报告的实用价值,因此会影响到投资公司的经济效益。(三)结论单一,仅仅对于项目的可行性和计划性进行研究建立在定量研究基础上的分析报告还需要对于整个项目的战略规划提供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包括项目中对于总投资的一些建议。比如总投资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借贷资金和自有资金的比例或他的融资安排,如何能确保成本最低。进一步分析,如现金流量的分析可站在项目的角度也可站在投资人的角度,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分析时是自有资金流量表;在项目是否盈利的角度分析时就是全投资的现金流量分析,不同的现金流量表可以对项目和投资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结果。现实当中的一些商业计划书以及可研报告往往结论单一,仅仅对于项目的可行性和计划性进行研究,缺乏以上更有价值的内容。(四)现有的形式多并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根据委托方的要求操作,作为立项的依据,做出分析报告就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形式。从项目的融资角度分析,作融资的依据可以叫做商业计划书形式。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说,对于委托方而言,可研和商业计划书存在不独立性。政府审批项目会委托咨询公司等专业机构进行项目研究,而更多立项报告的可研分析和委托方式一致的,这样的报告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倾向性。从数据分析角度来说,坚持数据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是这个行业最基准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客观地判断一个项目的可行性提供正确、有力的决策依据,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更加稳妥的判断项目是否能够收益,从而保证相关人的利益。中国的投资公司要真正的走向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准公司,其出具专业分析报告的专业水准也应当走向这个趋势。

二、数据分析报告的特点目前,在国际投资领域,比较权威和流行的项目分析报告叫做数据分析报告,更强调定量研究。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分析报告可以为客户带来真正巨大的经济收益,以其无可替代的优越性被真正的专业人士所推崇。数据分析报告具有以下特点:独立性、定量研究的分析方法、严谨和逻辑性、战略规划性、在格式上的规范性。关于独立性、定量研究的分析方法、严谨和逻辑性、战略规划性的具体说明如下。独立性报告必须独立于委托方、报告的使用方,这样的报告才不会有倾向性。定量研究的分析方法一个从无到有的项目缺乏历史数据,但不可能独立于现有的经济活动或脱离现有的经济生活。对于这些项目可采取定性的研究,通过一些专家的论坛、德尔菲法、市场问卷调查等方法来对于这个项目的市场需求基础数据进行估算,估算的结果再进行定量分析,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最终定量化。拿到项目时,有一个总的投资金额、成本效益的分析,首先看项目是在微观经济的角度分析、国民经济的角度分析,还是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确立着眼点后再进行基础数据的采集,找到适合项目的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通过项目所在行业的特点对于成本和费用做出基础的判断。经济效益用我们项目数据分析师学习课程中的学习过的模型来进行评判,包括对方案的选择采取能够使用的方法。严谨和逻辑性数据分析报告有科学的逻辑性,包括:基础数据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依据?对于说明判断又有什么样的依据?有什么样的依据做立足点?基础数据得到后对收入预测判断有什么样的依据?收入预测出来后成本预测是怎么出来的?成本费用的基础数据是怎么样得到的?以上内容数据分析报告都会一步一步进行判断。战略规划性战略规划性越来越成为数据分析报告质量的一个基础要求。当数据分析报告能对委托方的战略规划进行策划和梳理的时候,数据分析报告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三、数据分析报告的市场定位对于投资领域当中的数据分析报告,研究和涉及的领域表现在三个方面:项目、企业经济行为以及政府政策。从投资项目领域来看,一个项目的周期包括投资的前期、建设期、经营期三个阶段,对于数据分析报告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投资的前期是对项目预期的生命周期投入资金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数据分析的目的是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判别,项目立项的依据。建设期的数据分析目的在于对项目建设期的投入和安排,和数据前期的数据分析结果与实施过程进行比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经营期的数据分析报告是研究项目在实施以后预期和实际的偏差,找到项目科学管理的依据或对下一个项目实施的一个经验的借鉴。在企业做为载体的经济活动当中,资金有一个特点,他总是流向效益最高的地方。当资金表现在不同企业之间的流动时,表现为企业之间的购并,是资源重新配置的结果。同时在资金流动的本身也存在投资者对资金运动收益的要求,进一步而言对一个公司意味着如何实现公司股东财富的增长,如何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这些资金在企业当中流动的意义从数据表现为价值的评估和分析。从数据分析报告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在企业的并购和价值的评估当中为委托方提供企业并购业务当中的决策支持,为现有企业价值管理当中找到提升企业价值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对政府政策的制定,从现在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以及对投资行为的客观和公正评估的要求,政府政策的制定对数据分析行业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民生的一些建设、电信产业、燃油税等项目的建设和一些政策的制定等,都会对数据分析报告有严格的要求,因而数据分析报告的市场需求空间也会更加广阔,对数据分析报告的需求是国内投资领域的必然趋势。

篇2

东校区教务办公室于2014年申报了《影响我校学生选择公共选修课的因素及解决对策》的业务建设计划。项目采用问卷的形式对东校区学生进行调查,后期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并研究改进方案。

教务办公室主任杨丽婕与质量监控干事王迪,根据2013年选修课专题学生座谈会中收集的意见,结合近年来选修课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问卷的编制工作。问卷编制完成后,共印刷并发放问卷40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89份。问卷共涉及到12、13、14三个年级,范围包括东校区所有教学系,收集的数据全面有效。

2 选修课调查问卷内容

选修课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个人信息,包括教学系、年级、性别、生源类型和生源地五项内容;第二部分是调查内容,包括选课动机、出勤、课堂教学、考核方式、选课方式和其他建议五个方面。

3 选修课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3.1 课程满意度 经调查,学生对学校开设选修课满意的人数为38.5%,比较满意的人数为37.2%,不满意的人数为18.7%,无所谓的人数为5.6%。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人数占到75.7%,说明学生对开设的选修课是比较满意的。

学生对选修课老师的教学质量总体评价非常好的占31.3%,较好的占34.0%,一般的占29.9%,较差的占4.4%,其他占5%。认为非常好和较好的人数占65.3%,说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学生感觉选修课的实际内容与其预期完全不同的占20.5%,有些不同的占35.9%,不清楚的占17.8%。大体相同的占23.7%,完全相同的占2%。认为完全不同和有些不同的人数占到了56.4%,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学生认为学校开设选修课有必要的占49.8%,没有必要的占17.9%,可有可无的占32.3%,有一半的学生对开设选修课的态度比较消极。

虽然学生对选修课的总体评价比较乐观,但是对选修课的内容及其必要性存在不满意的方面,所以对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及选课方式等方面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3.2 选课动机 由调查可知,影响学生选择选修课的最大因素是个人兴趣,其次是通过率、提高专业技能和获得学分三个方面,而时间安排及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选课的影响甚微。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情况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选课结果,学生比较偏爱教师对考勤管理不严格,且通过率比较高的课程。在开设选修课之前,学生希望能够征求自己的意见,学校应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课程安排。在选修课的课程类别上,学生更青睐艺术类课程,其次是自然科学类课程。

3.3 出勤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认为选修课出勤情况较好,这个结果与教务日常巡视中看到的情况不符。而学生不去上选修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第四项即“有事冲突”,有可能选修课的时间与社团活动时间、系部活动时间或者学生打工时间相冲突。

根据其不上选修课的原因可以发现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在选修课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13:00至16:00之间,而教学系和学生社团可能会利用这段时间开展活动,造成了时间上的冲突。近年来,我校学生在校外打工的情况明显增加,由于不能很好的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部分学生选择旷课去打工。这种时间上的冲突,不光需要各个学生工作部门进行合理的安排,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教育。

3.4 课堂教学 从课堂教学的情况看来,一半的学生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另外一半的学生或者聊天或者做自己的事,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选修课的班级规模上,学生普遍认为30人左右的班人数比较合理。对于选修课教材的征订方面,学生立场比较中性,认为需要订教材、不需要订教材和依据课程特点订教材的人数各占1/3。在教师的授课方式上,学生喜欢比较幽默且能够进行互动的授课形式。学生认为,教师对待选修课的态度比较认真,自己对待选修课与专业课方面有一定差异。

现在的选修课班级规模符合学生的需求,不需要进行变化;在教材的征订上,学生的态度比较中立,现阶段选修课的教材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订购,但是也存在教材利用率不高的情况。选修课的教学效果不佳,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关系。而学生对待选修课的态度上与必修课有一定差异,造成了课堂教学效果欠佳。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互动的教学形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教师还在少数,毕竟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待选修课的态度一般或不够重视。

3.5 考核方式 在选修课的考核方式方面,学生比较青睐用出勤率及课堂表现代替考试的形式,包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堂陈述等,其次是写论文、分析报告或者开卷考试等等,最不喜欢的考核形式是闭卷考试。在对待选修课考试的态度上,学生比较消极,有1/5的学生会随便应付,而认真备考的学生仅占到1/3左右。

在考核方式上学生喜欢写论文或分析报告的人数占19.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课堂陈述所学内容的人数占26.8%,用出勤率及课堂表现来代替考试的人数占35.9%,开卷考试占17.2%,闭卷考试占0.5%。

学生在对待选修课考试的态度上,能够认真备考的占38.3%,略有重视的占40.4%,随便应付的占21.3%。

3.6 选课方式 在选课方式上,大部分学生的选修课能够符合自己的预期,但是有1/3左右的学生没能够选上自己喜欢的课程。学生对网上选课的态度比较中立,且发现课程与自己的期望有出入时,有1/3的学生怕麻烦而不愿进行调整。

篇3

市场调查与预测;综合案例教学法;SPSS

一、引言

管理类市场营销专业的骨干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推销及商务谈判等。其中,市场调查与预测是这些骨干课程的核心,该课程以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学为前期课程,同时又是市场营销策划、推销及商务谈判等课程的基础。该课程的培养目标着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市场调研的理论方法和相关知识,而且能够投入到市场调研的实际运作中,学会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得出有效的结论。该课程大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常用的案例教学法采用如下教学流程:教学前教师挑选或写作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案例,讨论后,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与方案并加以点评。这种案例教学法存在如下教学质量问题:(1)案例内容不全面。案例来自教材和学习资料,内容主要是情景问题的叙述和解析,没有同步的问卷设计和调研数据,因此该类案例授课往往只能覆盖市场调研的理论方法剖析方面,无法延伸到实践操作部分,从而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够;(2)案例分析主要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对学生独立解决市场调研问题能力的培养达不到好的效果。(3)忽略市场调查与预测中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忽略对于学生技能的训练、数据分析、高级软件如SPSS等的教授和应用。这一点尤为重要,中国市场调查行业发展急需具备市场调查与预测综合能力的人。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市场调研的理论和方法,而且更应掌握数理统计方法和软件分析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而在实际教学中涉及的软件仍然停留在EXCEL阶段,错误的认为高级软件是研究生阶段才需掌握的技能。现阶段,本科毕业设计也会涉及到市场调查数据的整合分析问题,掌握SPSS等先进软件,可以减少市场调查的统计工作量,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市场调查机构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掌握基础的办公软件,而是必须熟练运用SPSS或SAS等专业的市场研究统计软件。综合以上三点,笔者提出综合案例教学法,弥补了现有案例教学法的缺点。

二、何为综合案例教学法

综合案例是指附带研究问卷和相应市场调查数据的整体案例。这种案例不仅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市场调研情景问题,同时带有相应的问卷设计和调查数据,供学生操作。学生在理论分析和策划市场调研后,可通过问卷设计和发放过程提高市场调研实施能力,运用统计软件SPSS做调研数据分析,在掌握SPSS软件操作技能的同时,得出市场调查分析结果。综合案例教学法意味着是在每一个教学知识点中都选取综合案例为学生们讲解和练习。这种案例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工作,首先是案例情景市场调研问题的分析环节。学生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就需要认真负责且充分分析案例问题,找出可行的对策;其次,市场调研的策划和实施,包括相关问卷设计和收发。该部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短暂时间内收发一定数量的有效问卷,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缜密的策划和安排;最后是调研结果分析,调研数据分析。该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先进的统计软件分析技能,如SPSS,快捷的完成调研数据的分析、汇报。综合案例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极为密切。每一个市场调研环节都是以学生积极参与为前提。从市场调研策划、相关问卷设计到最后的调研数据分析,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出来,学生参与市场调研的过程即是小型的实际市场调研工作的模拟。综合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软件技能解决市场调研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回答案例分析和后期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审核最终的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组织学生讨论和总结综合案例调研的实践经验。

三、综合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综合案例教学法的课程内容主要有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操作两大模块。

1.首先讲解和分析市场调研基本知识点并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其应用情景。同时进行实践操作环节:市场调研策划。市场调研的策划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可支配时间和能力策划出具体详细的调研方案,例如何时何地访问,访问多长时间,参与人员和访问主线等等。这个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引导学生运用市场调研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寻找可实施题材,并做好市场调研的策划部分。

2.讲解市场调研方法,包括问卷设计类型、方法、原则等。问卷设计实践考核学生运用问题设计的方式解决实际市场调研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手脑并用、根据市场调研的具体操作题目科学的设计问题。然后根据市场调研策划的时间、地点、进度安排等,合理组织小组发放和回收问卷。问卷调查的方法有抽样调查法、询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等。具体选择哪种调查法,需要根据调查的对象和环境决定。

3.高级统计软件的功能介绍主要是指SPSS等软件在市场调查统计分析的应用讲解,有统计描述、假设检验和量表分析。对应的该操作部分主要是对调研数据的录入和高级软件的运用:建立数据文件,将调查问卷编码,在SPSS中录入问卷数据;根据市场调研的研究目标,运用SPSS功能模块,进行数据分析和建立相关图表。最后,根据SPSS分析结果撰写报告。高校开展综合案例教学法无需经费支持,未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唯一的实施要求是高级统计软件SPSS。而今,很多高校已经具备这个条件:具有安装SPSS高级软件的实验室。因此,综合案例法具有可行性。

四、结语

本文介绍了较为新颖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授课方法:综合案例教学法。针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特殊的实践要求,综合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该教学方法实施一年后,教学效果显著,具统计,95%的学生承认该授课方法有助于调动学习兴趣,同时市场分析能力、问卷设计能力、统计知识运用和SPSS软件操作能力都得到良好的锻炼,对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但是,综合案例教学法的改进和完善还需努力,如运用网络问卷发放或网络访谈;增加高级统计软件的应用,同时教授SPSS,SAS两种分析软件,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等。

作者:宋连莲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扬.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4,(3):66-68.

篇4

The Use of "Side Project Method" in College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Teaching

YAN Xueqin

(The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Institute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4)

Abstract Social work profession has a strong practical, but the reality on curriculum classroom and practical teaching often far apart in terms of timing and so on, so that the time difference played a practice teaching effect is very limited. "Side project method" for low-grad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by digging around social issues, design projects, and carry out the project on the basis of education, capable of classroom and practical teaching closely together, through practice, reflecting better effect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Key words side project methods;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teaching

1 身边项目教学法的提出

“项目教学法”顾名思义是通过“项目”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在实践性较强的高校专业教学中经常采用。一般来讲需要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或组成小组设计项目的相关流程,包括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搜集资料的方法、搜集资料的途径、分析资料的方法以及最后成果的表现形式,需要学生整体参与设计项目实施方案并最后撰写项目研究报告。近年来,也有一些项目教学方式是利用教师已有的研究项目,吸收学生加入项目研究小组参与项目的方式来实施。该方法较为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将课程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并在实践中检验和作出最终评价,能够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自身的多方面能力。

近年来,“项目教学法”在一些高校教学中在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就社会工作专业而言,由于其专业本身就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随着近年来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及越来越多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建立,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够接触一些实际操作项目,在项目实践过程中,锻炼自身的综合技能,体现出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就实习形式而言,目前在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形式中采用并行实习和集中实习两种形式。①并行实习一般指实习活动与课堂的学习活动同步进行;间隔式实习指实习活动与课堂的学习活动间隔开,单独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实习,如假期实习和毕业实习。②刘茂香、杨峥威等也提出了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过程中与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结合的路径问题。③④然而,很多高校在社会工作课程设计中,由于实习经费限制等原因,往往重毕业实习,轻日常实习,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分裂开来。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到大三才开设,这样的课程设置造成的问题在于学生在大一、大二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基本没有项目实践机会。集中实习方法并不能达到预想的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效果。

为了探索将日常实习与课程结合的方法,笔者在社会工作专业高校学生的教学中尝试使用“身边项目教学法”,主要面向大一大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即在学习基础专业方法课(如社会研究方法)时通过引导学生分研究小组设计“身边项目”,通过学生的调查实践,来研究自己身边的社会问题,并在学期末当成一项重要的活动公开报告研究成果。通过实践,笔者发现该方法是避免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割裂的有效途径。

2 身边项目教学法的实践

所谓“身边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日常实习结合,由大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围绕大学生身边生活中发现的社会问题,设计相关小型研究项目,研究内容可以涉及大学生群体,也可以涉及校园服务行业等方面。研究方法大部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搜集基本资料,并最后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报告研究成果的形式。在实践过程中,身边项目教学法的整体设计和实施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设计阶段。项目设计阶段是“身边项目教学法”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计整体教学方案、培训内容、考核方案等。如在设计过程中,笔者设计了相关的教学大纲、培训内容,并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评分,作为课程的平时成绩。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勇于参与,笔者设计了成果环节,通过在期末举行公开成果会并奖励优秀的方式,进一步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并锻炼学生的报告成果能力。在课程开始后,教师要公布整体计划和考核内容,并将学生按兴趣分组,开始思考相应选题。如在笔者组织的学生具体实践过程中,首先把班级30名同学分为5组,每组6名同学。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身边大学生群体设计研究主题。学生们开动脑筋,经过积极讨论,围绕自身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的话题最后确定了以下五个项目选题:大学生民汉合宿现状研究;大学生消费观念研究;大学生对网络交友的态度研究;大学新生入学后的适应问题研究;大学生在校区搬迁后的适应问题研究五个题目。

(2)培训阶段。项目培训阶段是“身边项目教学”的准备阶段。一些项目的具体如何实施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社会工作专业基础课有社会研究方法等方法课,专业课有小组工作、团体工作等,涉及的方法也不一。本项目实践主要针对社会研究方法基础课。在实践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几个相应的培训主题:如何设计问卷、如何抽样和实施、如何数据录入分析、如何撰写调查报告四个方面。并在四次课堂中分别有一节课的时间来专门向学生强化培训相关专业知识。

(3)小组讨论阶段。小组是项目实施的基本单位。“身边项目教学法”需要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问题讨论和实践工作。如笔者在项目实践中,让5组同学自己召开小组座谈会,讨论研究问题与问卷设计,最后再通过指导老师参与现场讨论的方式制定出问卷初稿。通过学生互相讨论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发现问卷中的问题,通过不断修订,最终制定出调查方案及问卷的终稿。

(4)具体实施阶段。项目实施阶段是“身边项目教学”的核心内容。以最为普遍的身边问卷调查项目为例,项目的具体实施方面包括几个阶段:抽样阶段、调查阶段、整理录入资料阶段、数据分析阶段。在抽样阶段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明确样本总体,设计较为科学的抽样方案和抽样样本数。如研究学校大学生群体的项目,就需要列出学校的主要宿舍楼和专业分布,并设计科学的抽样方案。在调查阶段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问卷调查和回收。在整理录入资料阶段需要做的主要工作包括整理问卷、编码、编订录入模板和具体数据录入并检查。数据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核对数据有效性,挑选分析变量,并做单变量、双变量方面的试分析。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相关工作,小组长扮演者项目督导的角色,同时教师要经常关注项目的进展情况。

(5)成果撰写与成果报告阶段。成果撰写和报告阶段是检验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身边项目教学”的最终阶段。成果撰写与报告阶段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成果撰写。考虑到大学本科生大部分并没有很多的接触到学术研究的文献,对于学术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够,很多都不清楚研究报告的具体写法。因此在撰写研究报告前,笔者特地专门召开了相应的专业培训,并挑选了部分典型的调查报告进行逐一解析,并让各小组围绕样本调查报告进行写法方面的讨论,取得了一定效果。经过前期的培训和讨论,学生基本掌握了数据研究报告的写法和流程,并能够按一定的规范写出较为完整的数据分析报告。

在成果报告阶段,笔者特地设计了公开报告会,并设立一定奖金奖励优秀的小组。报告内容包括项目的组织与设计、项目的实施、数据的分析、主要结论与反思部分,整个小组都需要集中智慧来促进项目的成果完善。报告会吸引了全院近200多人旁听,并邀请了领导讲话,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整体过程,学生的参与度提升,锻炼了学生的集体参与能力、现场报告能力、小组协作能力等。可以说是专业知识的一次系统化运用。

3 身边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效果评价

与传统的“项目教学法”相比,“身边项目教学法”不仅具有“项目教学法”的大部分优点,在设计和执行方面还具有以下优点:

(1)经费要求少。因为涉及的都是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大学生群体,调查也主要围绕本校展开,因此花费经费仅包括印刷问卷等费用,基本没有交通费用,对于经费较为缺乏或较难获得日常项目支持的学校来讲非常适用。(2)容易设计和实施。身边项目大部分都是研究大学生群体或周围非常熟悉的社会现象,比较熟悉研究对象,受访率较高,容易发现关注的核心话题和问题,容易调查获得相应数据。(3)实施过程整体可控。由于各个小组基本都在校园内或周边进行研究,项目整体控制者可以随时掌握项目实施情况,随时抽查,避免了项目在校外实施中可能存在的不可控以及弄虚作假问题。

在身边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对学生的锻炼可以是多方面的,老师不仅扮演课堂知识讲授者的角色,更需要结合课堂知识内容诱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挖掘身边的社会问题,设计选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监控,保证项目有效实施。学生需要设计题目、小组讨论、具体实施、报告成果,从这个方面看,对学生、对老师都是一项综合方面的锻炼。可以说,学生和老师都有可能从中受益。同时,“身边项目教学”也能为集中实习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促进集中实习这样的专业性更强的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在一些如社会工作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中,“身边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注释

① 库少雄著.社会工作实习[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篇5

我局紧紧围绕上级要求,创新工作方法,以“四大”工程建设为核心,加强调研,完善机制,全县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1、创先工作方式,进一步推进企业一套表改革

一是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统计局关于加强企业一套表建设和联网直报工作的要求,在做好原有“三上”企业一套表工作的基础上,扩大范围,充实内容,先后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中的大个体户、劳动工资、科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等专业纳入一套表体系,将一套表改革推向深入。全县已有134家“三上企业”、157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纳入了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范围;二是以迎接国家统计局巡检为契机,切实夯实全县“三上”企业的基层基础工作,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局内专业人员业务培训,一手抓企业统计人员培训,从而使统计整体业务素质得到提升。

2、加强名录库建设,强化基础工作,做好数据质量迎检

组织各专业对“三上”企业名录库进行核查,全面进行查漏补缺。为全面贯彻落实国统办字[2012]37号文件和全省、全市“四大工程”工作会议精神,统计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迎接全省“三上”企业基本情况及数据质量检查工作,听取各专业对名录库和“三上”企业核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后阶段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要求各专业随时与县直单位加强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新的信息,实现专业库与名录库的及时对接与资源共享。

3、适应新形势,扎实推进几项重大的统计方法改革

一是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工业、商贸、固定资产投资和GDP核算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要求以及影响,争取领导进一步的重视和相关部门进一步的支持;二是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部门之间加大了协作力度;三是加强培训指导。我们根据改革后统计方法制度要求,分别对工业、商贸、固定资产投资等相关领域统计工作进行了业务培训,并及时加强与乡镇、企业的业务联系与沟通,统计反映能力得到重大提升。

(二)统筹安排,“三万”活动扎实开展

我局严格按照省、市、县“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领导牵头、全员参与,准确定位、迅速入轨,通过统筹安排,多种活动方式相结合,全面完成了“三万”活动各阶段的工作任务,使“三万”活动开展得及时而深入,扎实而有效,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认可。

1、调研村情,全面启动“三万”活动。在全县召开“三万”活动动员会议后,由局长覃远洲同志带队,机关干部职工16人全员参与,与驻点镇、村沟通联系,了解相关情况,制定工作方案。

2、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借力“三万”活动,打造调研精品。“三大工程”征占地矛盾是长丰村诸多矛盾的焦点,我局以“三万”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统计局统计调查的独特优势,在统计人员极度匮乏、统计专业工作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挤”出时间对榔坪镇长丰村被征占地农民现状展开深度调研,对其生产生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一次普查,多角度、全方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所想。通过走访被征占地农户、政府分管负责人、“三大工程”项目办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制定长丰村被征占地农民调查方案,设置科学的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整理和数据分析,综合得出影响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的主要因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从而以点带面,最终形成极具指导作用的综合调研报告,为该村被征占地农户安置工作的遗留问题的处理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篇6

一、引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和揭示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学科[1],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几年来在教学中发现,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各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同,没有突出专业特点,也没能与专业实际应用情况相结合,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如本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该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对理论知识的模拟和实证。这样的实践教学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但对于实际的运用却缺少训练。基于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些与专业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尝试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设计思路

1.实验内容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作为师范类数学,毕业后主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免不了要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进行分析,需要用到统计知识。因而在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学生就业后的需求情况,结合教育统计与教学测评等内容,设计专业特点较强的实验题目(内容),如调查当地学生数学能力状况、调查某一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情况等。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教育统计研究的方法,不仅提高学生的能力,也为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2.软件的选用。目前,专业的统计软件有SAS、SPSS、Eviews、R等,这些软件的专业性很强,功能也非常强大。但本人认为作为非专业的一般使用者,选用Excel就可以了,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软件对于非专业人员要运用自如有一定难度;第二,专业软件不少需要购买,且价格昂贵,一般人难以承受;第三,Excel软件是一款使用广泛的办公软件,且较易学;最后,Excel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可以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决策辅助以及制图等功能,完全能够满足基础的统计分析工作。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建议选用Excel软件。

3.突出实用性,增加综合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实验主要以模拟和实证分析为主,缺乏结合实际、应用性强的实验。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应结合实际的应用,设计综合性、操作性较强的实验题目,以项目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实验实训活动。例如设计题目《中学生数学能力的调查研究》,在此题之下可以分多个小题,如《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调研》、《中学生性别差异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影响研究》等等,让学生6~8人一组,每组选择一题开展研究。

三、实践实例

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实践教学环节,结合教育工作的需要,设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并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实验,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下面通过三个案例说明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开展。

实例1:2011年全国五个自治区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对比分析。

实验目的:(1)使学生学会利用相关资源收集、整理数据;(2)利用Excel软件描绘柱形图。

实验过程设计:

1.数据的收集。根据收集方式的不同,统计数据可分为间接数据和直接数据。实例1中的数据为间接数据,其收集的主要方法有:(1)通过《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及各省、市、地区的统计年鉴等公开出版物收集数据;(2)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信息网等网站查询数据;(3)到各地方统计局查询统计数据。

在此实验中要求学生按5人一组,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查询相关数据(如图1所示),并对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得到2011年全国五个自治区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数据。最后利用Excle软件绘制数据表,并录入所需数据,得到2011年全国五个自治区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数据表(见表1)。

2.统计分析。利用Excle软件绘制柱形图。在主菜单中选择“插入”菜单中的“图表”子菜单,并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柱形图,完成数据区域、标题等项的填选,最后得到柱形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2011年全国五个自治区中,广西的教育经费投入最多,投入最少;另外内蒙古、广西、新疆的教育经费相差不大,、宁夏相对较少。

实验小结:该实验是统计分析中的一个基础性实验,主要教会学生利用网络、图书、杂志等途径收集数据,并利用Excle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最后根据绘制统计分析图,得出分析结论。类似的还可练习绘制饼状图、折线图、直方图等图形。另外,根据学生情况还可以适当深入(如三维数据图,多变量数据分析图等),但应保持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实例2: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目的:(1)学会制作统计表格;(2)学会利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3)学会使用Excel软件中的相关函数进行统计汇总。

实验过程设计:

1.制作统计表并录入本班学生某次考试成绩(表格前6行如图3所示)。

2.在“工具”菜单中选择“数据分析”子菜单,并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描述统计”,点击“确定”后将需要进行描述统计的数据选入“输入区域”,依次选定输出区域以及需要输出的统计值(如汇总统计、平均置信度等),确定之后可生成描述统计表(如表2)。

3.利用COUNTIF等函数求出学生各分数段人数、优秀率、及格率等数据(如表3)。

实验小结:该实验通过对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教会学生利用Excel软件中的相关函数和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统计,对学生今后在事教育工作中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有一定帮助。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拓展,如分析多门课程成绩情况;分析各班级间成绩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生学习成绩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等问题。

实例3:中学生数学能力调查分析。

实验目的:(1)使学生学会调查问卷的设计,并了解开展问卷调查的流程;(2)利用Excel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实验过程设计:

1.设计问卷。中学生数学能力主要包括:数学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在设计问卷时,让学生分成4组,每组设计一类能力测试题。学生人数较多时,可分成8组,每两组负责一类试题,各组分别完成设计。各组设计好的试题,由大家讨论,挑选出部分题目,综合成为中学生数学能力测试卷。

2.分组调查。学生分组到各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在实施调查前,先根据该校学生名录,采用随机数表法抽取被调查学生名单,然后根据抽样名单完成问卷调查,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最后,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整理出相关数据。

3.方差分析。利用Excel软件数据分析中的方差分析模块,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分析内容可设置为性别对学生各种能力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年龄对学生各种能力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民族对学生各种能力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等等。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内容进行分析,并完成分析报告。在之后的小组交流中,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大家再讨论分析是否正确、结果是否合理等。

实验小结:该实验综合性加强,在实验过程中涉及到抽样调查、数据预处理、统计分析等内容。该内容以项目进行,大项目中分子项目,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在这样的实验活动中,学生既学到了专业知识,锻炼了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团结协作、互相交流的品质。

四、认识与思考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本人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践教学有一些初略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由于概率统计的广泛应用,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应该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建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在师范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中总课时设置在80学时左右,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1/4左右,以保证基本统计方法的学习和实践教学能收到实效。另外,由于实践教学是建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因此建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集中在理论教学之后。

2.实践教学的内容选择。对于非统计专业学生,在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对概率统计理论的理解,重要的是统计方法的应用,因此实践内容要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突出应用性,在设计时选择那些在他们今后的工作中能真正有用的教学内容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切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除了个人完成的基本实训内容外,应适当设计项目形式,有学生分组开展的实践内容。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培养协作、沟通等能力,对学生今后融入社会,顺利开展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盛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黄应绘.统计学实验(第三版)[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篇7

了解员工心理诉求的需要

企业发展的目标是员企共同成长,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使员工能够及时表达心理诉求,提出意见和建议,企业将这些诉求和建议作为工作依据,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疏解员工心理压力的需要

大唐国际经过19年的发展由最初的4个火电企业发展壮大到目前的5大板块10个产业的企业规模,很多员工都面临着新技术、新知识和细化管理的挑战,因此压力比较大。企业要能够准确了解员工所感受的压力点和承受度,做好心理压力疏解工作。

把握员工群体态度的需要

大唐国际员工数量已经由4000人增长到2万余人,非电专业人员占比为20%左右;员工中即有2%左右高学历者,也有17%左右的较低学历者;特别是青年员工的比例已经占到44%左右。员工结构的多元化必然带来思想和心理的多元化,因此要有一个较为科学的手段,及时把握和了解公司员工群体的态度,凝聚员工力量。

提升员工心理资本的需要

为践行十提出的“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大唐国际不仅研究如何了解和疏导员工压力、情绪等方面的消极心理,更注重挖掘员工自信、希望、乐观的积极心理,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员工心理资本。

创新成果要解决的问题

座谈、走访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

座谈会、走访的调查方式,可以与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但在以下两方面有待改进:

(1)走访对象不具有普遍代表性。座谈会、走访由于时间的限制,往往针对的是某一类型的员工进行,同时在这部分员工中,那些发言积极的员工反应的问题也比较多,这更加重了问题采集的片面性。

(2)调查报告缺乏理性分析。座谈会及走访后形成的分析报告,缺乏准确数据的支撑,使调查结果的应用价值大打折扣。

问卷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公司尝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改进员工思想调查工作方式,但在实践中仍存在几方面的缺陷:

(1)样本选取不够科学。在开展思想状况调查前,未对样本选取的覆盖面、参与率等进行过顶层设计,因此样本要求较随意,通常只是提出数量要求,因此在调查过程中会出现几种问题:一是样本更多的来自于组织比较好的企业;二是样本更多的来自于积极参加调查的员工中;三是样本更多的来自于组织开展此项工作的专业部门;四是有些企业、部门及个别类型的员工样本数量几乎为0。

(2)问卷设计不够规范。一是调查主题不突出,每次调查总期待能得到更多的结果,因此调查涉及主题过多,使得题量大、题型多,结果不突出。二是无效样本偏多,由于调查问卷题目多而复杂,参与调查者容易失去耐心,出现单选题选出多个答案,多选题不选择,开放式问题很少有人回答等情况,使得无效样本偏多。三是不进行预测,问卷编制后,通常只经过领导审核后便印发调查,没有在具有代表性的小样本群中进行预测,这使得调查结果可靠性弱。

(3)未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问卷调查从题目设计、问卷编制到问卷印发、组织施测、问卷回收和统计分析,均是手工操作,由于企业规模及样本数量较大,因此组织工作非常复杂。特别统计工作,数据在从一张张问卷上录入到计算机里时,很难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二是无法实现多样化的统计分析;三由于组织时间过长,调查结果时效性不强。

创新成果的主要内容

基于对以上背景及对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大唐国际创新开发了一套员工心理测量体系,对原有思想动态调查分析工作全面升级。

心理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对人的态度、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做出数量化的判断。广义的心理测量包括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等方法。

群体心理是普遍存在于各个群体成员头脑中,反映群体关系的共同心理状态与心理倾向,体现在群体现象和行为之中。群体具有从众、服从等一般心理特征。对于企业而言,把握群体心理比把握个体心理更重要。因为每名员工都在特定的组织系统中,其行为和心理受这个组织的影响很大,群体心理的测量与引导相对成本更少、效果更好。

员工群体心理测量体系是大唐国际根据工作实际,依据心理测量及群体心理等理论,创新完善的一套针对员工群体进行的心理测量“四位一体”工作体系。即体系由4个部分构成,组织系统、技术系统、支持系统、指标系统。

4个系统是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组织系统是体系的设计者、实施者和完善者,是体系运转的主体;技术系统是体系的灵魂和思想,使整套体系在一定的原则、方法和理论下运行;支持系统是体系的智能化工具,不折不扣地执行技术系统的设计,确保体系的高效、准确运转和实施;指标系统是体每的库房,积累着测量体系在实践过程中的成果。

组织系统

测量体系首先需要一个组织开展测量工作的组织机构。在大唐国际这一组织机构组长是公司主管党群工作的主管领导;下设办公室,由思想政治工作部兼任,负责统筹协调系统群体心理测量工作,做好心理测量顶层设计,制定并印发相关制度及文件。

其次要建立一个公司系统的工作网络。形成一个以公司党组为领导,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为总协调部门,各基层党委(组)、工会、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工会小组协同配合的工作网络,自上而下统筹开展测量工作、反馈工作情况,自下而上层层传递工作信息、汇报工作结果。

技术系统

技术系统主要包括3个部分,即问卷设计、样本选取和数据分析。技术系统是测量体系的思想核心,要解决的是如何做、标准是什么的问题。

(1)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要从以下6个方面工作入手,以“大唐国际员工群体心理健康指数测量”为例进行说明。

①确定背景类信息。一张好的问卷,要设计好背景类信息,以便对测量结果进行多元化的统计分析。员工群体心理健康指数测量,面对的是全体员工,因此要把能够代表员工类别的所有信息尽可能的列举为背景信息,如:年龄、工龄、岗位、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政治面貌、技术职务等。

②主题确立及分解。为提升测量的效率及准确性,每次测量最好只针对一个主题。当测量主题确定后,要对影响该主题的所有因此进行分解。

第一步,收集元素。如测量主题为“员工群体心理健康”,我们要尽可能多的挖掘出影响员工群体心理健康的因素,而对于影响员工个体心理健康的元素要有一定的取舍。

第二步,筛选元素。对于收集到的所有元素,运用优序对比的方法对所有元素进行筛选,最终确定问卷所需的问题元素。优序对比法是按照一定的等级判断标准,将所有元素分别进行两两比对,给出不同等级分数,根据需要,筛选掉得分较低的元素。

第三步,元素分类。可以根据测量主题对元素进行分类,使同一属性的元素表达更为集中。如对“员工群体心理健康”这一主题优选出的14个元素进行分类处理,可分为4类,分别是幸福指数、压力指数、和谐指数、目标指数。

③确定题目及选项。问题及选项的设计是将筛选后的元素变为问卷语言的过程。问题类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开放式问题等多种形式。通常一套测量问卷中,单选题是灵魂,多选题和开放式问题是单选题的延伸,其测量结果是对单选调查结果的验证和支撑。

题目及选项设计要通俗,充分考虑各种文化背景员工均能读懂;要清晰,确保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均一致;要准确,能够准确地体现出各个元素在问卷中的意义。单选题选项要尽量采用程度类的选项,使每选项尽可能具有唯一性。多选题要尽可能包括所能挖掘到的所有情况。

④记分方法设计。记分只对单选题。为问卷设计记分规划,可以使测量问卷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对参加测量样本进行直观的比对。记分方法有3种不同形式。

一是简单记分法。按每个选项不同程度直接赋值,整套问卷的得分为每题得分的累加值。

二是对比记分法。简单记分法每次测量得分随着题目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若要实现将整张问卷分制统一,便要采取对比记分法。整套测量问卷的得分为所有题目的平均分。

三是权重记分法。对比记分虽然使测量分制统一,但无法体现每个题目在测量中的重要性。因此引入权重记分方法。首先,利用优序对比的方法,采取3级判断得出每道题等级得分(第8列)。其次,计算每道题所占比重,即等级得分与所有等级分之和的比(第9列)。第三,将对比记分法计算出的每道题得分与每道题比重相乘,得出该题的权重得分。第四,权重记分法还可以与简单记分相结合,将每道题权重进行微调取整数后,直接作为该题的测量赋值得分(第10列),将这一赋值分分配给每题各选项。整套题得分为每道题得分的累加值。

⑤进行问卷的检测与修改。在问卷初步形成后,我们要对问卷做进一步的检验和修改,以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第一步,研讨审核。组织专业部门相关人员对问卷做进一步的研讨,审核题干描述是否准确,有无语法错误;选项是否准确,有无重复或缺项;有无明显的效度和信度问题。审核所列题目及分类是否围绕测量主题进行。审核问卷结构是否合理,问题设置是否准确,答案设置是否科学。

第二步,领导审核。将研讨修改后的问卷提交领导审核,按照领导的意见对问卷进行再次修改。

第三步,预测试。选择一个小样本群对问卷进行一次或多次预测试,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

选择小样本群时应注意,小样本群一定是大样本的典型代表;小样本的数量不易过多也不易过少,如果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是在整个样本的不同群体中分别选择一定概率的小样本参加预测;预测时要严格按照正常测量的程序进行,要对预测过程中被测者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一记录,并与参与预测者进行沟通,以获得更加准确的预测信息。

⑥效度检验。效度检验采取鉴别度的计算方法,鉴别度是指样本测量结果间的差异。计算方法分为以下几步:

一是将测试结果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序;

二是分别取出27%的得分较高的样本为一组, 27%的得分较低的样本为另一组;

三是分别计算出得分最高的样本组平均得分与得分最低的样本组平均得分,两组平均分之差为鉴别指数,鉴别度指数越高效度越高。

其次,进行信度检验。信度通常指重测信度,重测信度又叫稳定性系数,是指同一组人员在不同的时间内进行同一个问卷的测量,两次测量之间的关联性。重测信度的数值受被测者情绪、动机、身体状况及所处环境影响较大。重测信度在0.6以上时,测量信度较好。

编写测量指导语。指导语包括测量的目的和作用,答题方法,测量开放时间,测量互动方法,测量结果反馈查询方式等。

(2)样本选择

样本选择是影响测量结果的重要因素,在确定样本选取的范围时主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体现样本的完整性,二是要确保每个人被选中的概率要尽量相同,三是要确保样本的有效性。

①样本计算方法。根据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的吴明隆教授研究,样本计算可以采取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 n——样本数量,N——样本可选择范围的全部数量,P——常常设定为0.5,α——显著水平值,一般显著水平值通常设定为0.05,k——分位数,一般当显著水平值为0.05时,k等于1.96。

②样本选取步骤。例如:要对68个企业所属的员工进行一次群体心理测量,测量背景要素包括职务、年龄、政治面貌3个。

第一步,分阶选择。分别计算68个企业各需要多少个样本,每个企业样本之合为本次群体心理测量样本总数。

第二步,分层选择。根据测量目的,对每个企业不同类型的样本所需样本的最低数量进行计算。

(3)数据分析

测量实施后,对收集的大量数据及文字材料进行有效分析是测量是否成功的最后一步,也是重要一步。一份有价值的测量报告将对企业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重要参考。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横向及纵向的对比,寻找一定的内在规律;还可以通过问题要素间的关系进行深层次原因的挖掘,找出规律背后所揭示的问题所在。群体心理测量数据分析基本方法如下:

①调整要素间的关系。我们将背景类的问题叫做自变量,将其他测量问题叫因变量。要根据测量需求,不断调整各变量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自变量对应所有的因变量,来说明这个自变量的主要问题,也可以用所有自变量对应其中一个因变量,来说明这个因变量的问题,或进行多重交叉分析,进行对比,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潜在问题。

②有效利用测量得到的所有信息。做数据分析时,我们要善于对多选题和开放式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关系,将所有结果放在一起进行深度分析,得到更加准确的分析结果。

③对分析结果进行准确诠释。在对分析结果进行诠释时,一是要保证每一个解释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二是在没有得到充分论证前不轻意下结论性的解释。当分析的结果与我们当初设计的理想假设不相符的时候,要对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支持系统

支持系统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问卷管理,样本库管理,统计分析,终端查询4个主要功能,使测量工作更加便捷,实施更加准确。

问卷管理

管理者可以在系统里新增问卷,编辑、修改、删除问卷,导入问卷,并将问卷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可以将信息系统中的问卷以EXCEL、WORD、PDF等格式导出。管理者可在平台中建立问题库,随时录入问题,将问题归入不同种类的问卷库中,以便今后编写问卷时使用。可以将问题组导入到系统中,也可以将信息系统中的问题库以多种格式导出。可以实现不同查寻条件下问题搜索、查询功能。

样本库管理

测量者在每次测量前,可以根据测量工作要求,进行样本选取的规划设计。

在平台中选择样本选取的公式、步骤,通告各企参加测量样本要求。平台可以根据测量者设置的要求,实现样本管理。同时平台中有公司全部样本库的详细信息,便于公司直接指向性选择样本时使用。

统计分析

一是平台可以根据当次心理测量的目的和具体要求,按不同背景信息对数据进行综合统计。不仅可以分别输出不同年龄、职务、政治面貌类型人员单一的测量结果,还可以按照三种变量的任意组合统计、输出测量结果。二是如果测量时对问题进行了分类,如,员工群体心理健康指数测量把问题分成了4类,压力指数、幸福指数、目标指数、和谐指数,平台在统计时,会分别计算4个指数的统计结果。三是具有多种输出形式,有柱图、饼图、频次图及列表,对于开放式问题,可以输出文字汇总信息。

终端查询

参加测量的每个人、每个单位都希望在参加测量后立即知道自己的测量结果,并知道这个结果在公司系统参加测量员工整体水平中的位置。在每开展一次测量前,针对每道题,均可在平台中设计一一对应的答案描述模板。当测量结果提交后,每个结果都会在后台找出标准描述,并在屏幕上显示对本次测量的整体评价及得分情况。

指标系统

大唐国际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较为完整的测量指标系统,如表1所示,

表1 员工群体心理测量体系指标系统列表

序号 测量指标(问卷)名称

1 员工心理健康指数测量指标

2 员工压力测量指标

3 员工幸福感指数测量指标

4 员工心理契约测量指标

5 员工目标导向测量指标

6 员企和谐指数测量指标

7 员工抑郁自我测量指标

创新成果的实施

大唐国际员工群体心理测量体系已经建成并运行1年半的时间,至今大唐国际系统各企业已利用该系统进行了180余次测量工作,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数据库,为各企业发展建设、管理决策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持。

员工群体心理测量的运行机制

大唐国际员工群体心理测量体系的运行机制包括三个环节并形成闭环,即实施心理测量,测量结果分析并制定解决措施,实施情况上报及反馈。

实施测量。公司每年在系统内开展一次以问卷调查为主的员工群体心理测量工作,测量的内容包括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员工的压力感受,员工的幸福感受,员工的和谐感受四个方面,参加对象涵盖公司全体员工。公司所属各二级机构每半年开展一次员工群体心理测量工作,采取的方法包括座谈会、调研、问卷等多种形式。三级企业每年一、三季度要开展本企业的员工群体心理测量工作,测量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

测量结果分析并制定措施。每次心理测量要形成完整、详实的测量报告,报告包括六个部分:本次员工群体心理测量的目的,采取的方法,测量的对象,测量的客观数据,数据分析,建议措施。数据分析的方法在后面将有详细的介绍。

上报及反馈工作情况。测量分析报告以签报的形式提交党组(委),以测量分析情况通报的形式向公司所属各企业广大干部员工反馈,使员工了解到每次心理测量工作完成后的情况,提高大家的参与热情。

实施心理疏导。党组(委)就测量报告反应的情况,或签署详细的批示意见,或召开专门的工作会议,分解和落实解决心理测量报告中提出的各项问题,以督查督办的方式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及责任人,限期解决问题或落实整改。每年两次向员工反馈问题解决和整改的情况。

员工群体心理的典型测量

大唐国际会根据工作实际,每年选择开展不同类型的员工群体心理测量,但自2010年以来每年均会坚持开展一次员工群体心理健康指数测量工作。

健康指数是指员工面对工作目标、工作压力、工作环境、人文环境、家庭生活等问题时的心理反应,主要以数据的形式予以体现。数据来源于员工对测量题目的综合回答统计得分,得分在50分以下为不健康,50-70分为基本健康,70-90为健康,90分以上为非常健康。

目前已经形成了测量结果的历史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可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比对分析。

员工群体心理疏导实施

针对员工心理健康指数测量的结果,大唐国际党组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员工心理疏导工作。着重解决员工压力感持续增强,对企业目标任务信心受挫,幸福感、成就感明显减弱的突出问题。

最终党组责成责任部门制定了具体措施50余项,诸如,合理下达和调整任务指标,落实岗位定员,实施家庭团圆计划、开展适当的业余文体活动等。

各项措施以正式文件下达各部门,各专业部门做出具体实施计划表,包括完成时间、责任人、配合部门等。各项措施实施近一年后,再次对员工进行健康指数测量时,员工压力感、信心度、幸福感、成就感均有显著提高,特别是信心指数中,没有信心人员数量降低到35人,特别有信心人数增加到890人,健康指数得分由73分提升到80分。

创新成果的主要创新点

客观性。在问卷设计中,采取了优序对比的鳞选方法对指标进行选择,使得每套问卷最大程度减少了主观性;同时测量样本经过严格计算后,反映的结果最大限度避免了样本代表性不强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测量体系的客观、公平性。

群体性。员工心理测量体系是基于员工群体建立的测量体系,注重员工整体的心理状态、心理诉求,为企业做好员工群体心理疏导提供依据。

定量性。由于测量采取了统一分制的记分方法,同类型的心理测量实现定量化管理,使心理测量的历史数据留存及数据比较实现可能,为深层次历史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私密性。在参与测量时,每个企业分配一个测量IP地址,每个员工提交的问卷在管理后台均只显示企业统一的IP地址,完全实现了背对背的测量,保证了参与测量员工的私密性。

创新成果的实施效果

自员工群体心理测量体系实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较为显著的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工作方法

测量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打破了企业在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中感性认识多、理性评价少的瓶颈,使员工的心理实现可测量、可对比,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创新了工作方法。

提升工作效率

与传统的问卷调查方法相比,由于测量体系依托了信息化手段,参与测量管理的人员由100人降至50人,测量周期由2个月降至20天,统计分析时间由3周降至1周。

提供决策参考

篇8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显示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并在数据基础上得出结论的方法性科学。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经管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为解决各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工具和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不仅大大简化了统计的运算和分析,更大大拓展了统计方法的应用领域。从市场调查到企业管理再到银行、保险和证券,各类经营管理活动无不渗透着统计的思想和统计方法的应用。因此,如何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在本科阶段扎实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帮助其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就成为当前高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为了对目前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教学现状有一个客观的了解,为进一步推行统计学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和提供参考依据,提高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向学生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上学期刚学完统计学的国贸、会计、公管、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及物流等6个专业的学生随机抽取10个班,共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率为95.67%。其中,男生123人,占42.9%;女生164人,占57.1%。分别是国贸60人,会计85人,公管50人,市营29人,农林28人,物流35人。

2.调查方法和内容

采用课堂发放问卷当场收回的方法以及校园网问卷上传两种方式进行信息收集。调查项目包括:统计学考试成绩、对统计学方法掌握情况的自我认知、课堂授课方式评价、授课内容建议以及考核方式建议等。

3.统计分析

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双份录入、核查,并采用SPSS for Windows 16.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多组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定性资料的统计分析主要采用卡方检验。

二、结 果

1.教学效果

样本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见图1),平均成绩为77.65±8.65分。

在有效样本数据中,认为自己能够独立进行数据资料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占87.1%,能够独立进行列联分析的占68.8%,能够独立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占64.6%,能够独立进行方差分析的占58.2%,尚有15.3%的学生认为自己无法独立完成数据处理。

2.课堂教学

课堂讲授是影响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核心因素。为此,我们针对课堂讲授的学时设置、选用教材、教学内容、进度安排、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管理等进行了专项调查。

学时设置。目前我院经管类各专业统计学的学时数均为72学时,均为理论课。调查结果显示87.3%的学生认为可以适当减少理论教学的学时数,增加实验设计的教学环节。

选用教材及教学内容。目前我院经管类各专业统计学选用的教材是中国人民大学贾俊平教授编写、人大出版社出版的《统计学(第四版)》,教学内容包括:统计学基本概念、数据的搜集、数据的整理和显示、数据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列联分析、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以及指数等。内容涵盖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大部分方法。调查结果显示,85.2%的学生对所选教材感到满意,43.2%的学生感到教学内容较多,36.4%的学生感觉内容适中,2.3%的学生认为还可适度增加一些有关多元统计分析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进度安排。调查显示,90.3%的学生更喜欢体验式教学方法。建议教师的授课方案由“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分析问题,应用统计方法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统计思维的训练和统计方法的掌握。9.7%的学生表示传统的授课方式更易于被接受。95.7%以上的学生都表示授课过程应多联系实际,从应用或今后工作需要的角度来介绍统计知识。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深刻了解“统计是一门方法,一种工具”这一重要思想,并拥有掌握数据处理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巨大热情和迫切希望。有关进度安排,54.3%的学生认为授课进度合理,32%学生认为应该适度缩减描述统计部分的授课时间,而适度增加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的授课学时。13.7%的学生认为有关统计软件的操作速度偏快,讲解速度也偏快。

课堂管理。调查显示,57.8%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应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23.8%的学生认为课堂纪律主要靠学生自律,授课教师所能起到的作用不大。18.4%学生认为授课教师应该严格课堂教学秩序,课堂管理的松散化也是导致部分学生缺勤或思想开小差的一个主要诱因。

3.考核方式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目前我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考试方式采用的是闭卷考试,考试题型一般有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计算分析题等6类。调查结果显示,76.7%的学生认为目前的闭卷考试方式可以部分或全部反映其真实的学习情况,23.3%的学生则认为不能反映。关于考试题型, 34.2%的学生认为可以去除简答题,而56.4%的学生则认为可以减少简答题的数量或分值,但不能去掉。60%以上的学生认为客观题容易考查学生对统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死板掌握,而无法测试和体现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7.5%的学生建议考试采用开卷方式,给出几则案例,写明分析要求,由学生自由选择测试题目,以统计分析报告的形式利用各种手段完成测试。87.9%的学生认为开卷考试更能体现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应用水平。

三、讨 论

通过问卷调查和以上的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基本掌握了目前我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说,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大多数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思想和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和社会对于统计方法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多,需要掌握的深度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便是对统计学课堂教学和考核方式的转变。为此,我们建议:

1.改革考试方式

对于学生而言,考试就是指挥棒,考试方式和考查内容决定了学生努力的方向。从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需求的角度看,应用是根本。就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统计学的第一目的和最终目的都是用其去解决经济管理和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因而我们的考试方式和考查内容应该着重测试和体现学生对统计知识和统计方法的应用水平。

改革构想如下:将考试成绩分为三个部分: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第一,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10%。课堂上思维活跃,积极与老师互动、思考回答问题的得10分。课堂表现分成五档,每档之间的差距为2分。分值档级按课堂上的精神状态和发言次数评定。第二,期中考试占40%。期中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统计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一般以客观题为主。第三,期末考试占50%,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考试时间设定为2~3个小时。由任课教师出4~5个分析案例,要求学生自由抽题并对选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撰写,形成统计分析报告。

2.改革教学内容

本次调查显示,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整个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出不自信。我们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目前我院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没有开设实验课程,72个学时均为理论讲授,虽有多媒体的协助,但学生缺少亲身实践的机会,加上大学教育的松散化,学生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空间不足。第二,目前统计学的整体教学内容较基础,应用的空间有限。在我们讲授的内容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列联分析的应用面最广,然而我们的讲授也仅限于一个总体参数(均值和比例)的假设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个变量之间的列联分析。这些内容基础,但在实际场合,往往变量较多,问题较复杂,所以很难直接应用。第三,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统计分析的结果往往要用统计分析报告的方式来呈现,而在我们目前的统计学教学中缺少这部分内容。

为此我们建议:减少理论讲授的时长,增加实验上机的学时;减少描述统计等简单内容的讲授时间,增加统计分析报告撰写的教学内容;适度介绍多元统计分析的内容。

3.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和简单的教学方法是遵照教材,按部就班地介绍每一种方法。该种模式内容完整、逻辑性强,但会造成课堂教学气氛的沉闷与乏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助于提高学生的统计实践水平。在社会实践中往往是由实际需要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得出结论,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理应遵循这样的程序,从实践中寻找问题,整理形成案例,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讲解应用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让学生在探求与摸索中体会统计方法的“威力”,自觉地对统计方法进行理解和学习,并将其应用到类似的社会实践中。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对考核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统计方法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实际处理数据的能力,达到经管类专业学生学统计用统计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利用问卷调查和结构访谈这两种方式获得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刑释人员面临的主要生存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可以解决问题的建议。调查选择的范围涉及江苏、浙江、天津的监狱局和呼和浩特市司法局等4个地方政府机构,以及呼和浩特市的32家中小型企业。抽取调查的刑释人员有1298人,对其中87人发放调查问卷,回收到有效问卷85份。调查问卷直接发放到企业的有50份,回收到有效问卷32份。本文所引用数据均来自本次抽样调查。

一、刑释人员的生存能力特征和环境特征

刑满释放人员的生存能力特征和环境特征是由其生理特征、劳动能力和被企业接纳的程度这三项要素构成,掌握刑满释放人员的个体生存特征和生存环境的特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刑释人员的生存状况。

(一)约八成的刑释人员拥有最佳的就职年龄

在调查的1298位刑满释放人员中,年龄在16至24之间的人数为158人,比重为12%;年龄在25至34之间的人数为880人,比重为68%;年龄在35至44之间的人数为245人,比重为19%;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数为15人,比重为1%。而根据2012年山西省大同市、安徽省合肥市、湖北潜江市的第二季度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要求集中在16至34岁之间,用人需求占总体需求的比重平均为72%。结合上述材料可以知道,80%的刑释人员拥有最佳的就职年龄。

(二)刑释人员文化层次普遍偏低

将调查的刑满释放人员的按文化层次划分为三类,其中文盲和小学文化水平(含未毕业)的占总人数的56%,初中文化水平的占39%,高中(含中专、技校、职校)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占5%。同样通过2012年山西省大同市、安徽省合肥市、湖北潜江市的第二季度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的数据分析得出,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学历需求主要集中在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层次,高中文化层次的劳动者逐渐成为人力资源市场求职就业的主体,越来越多的高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在市场进行选择性就业,这一趋势加大了刑释人员的就业压力。

(三)已婚的刑满释放人员不足四成

对刑满释放人员婚姻状况的调查显示,未婚的刑释人员有63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9.2%;已婚人数达476人,比重约为36.7%;与异性同居的人数达22人,比重为1.7%;离婚或丧偶的人数为161,占调查总人数的12.4%。已婚的刑满释放人员不足40%,一方面表明需要承担家庭责任的刑释人员相对较少,同时也表明较多的刑释人员在生活中缺乏伴侣的帮助和支持。

(四)刑释人员中物欲型动机犯罪人数居多

从犯罪动机的角度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犯罪类型的统计,是为了寻找驱使刑满释放人员入狱的因素,再考察这些因素在他们刑满释放后对其影响的程度是否发生变化,最后根据其中会引起重新犯罪的因素,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安置帮教。调查显示,物欲型动机犯罪人数为1038人,比例为79.97%;型动机犯罪52人,比例为4.00%;情绪型动机犯罪117人,比例为9.02%;其他动机犯罪91人,比例为7.01%。为满足个人的物质需要或欲望,从而以非法手段获取和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的犯罪居多,这些犯罪类型的刑释人员在就业指导和保障方面上需要受到重视。

(五)已经开始工作的人数约为四成,就业积极性偏低

在调查的1298位刑满释放人员中进行随机抽取87人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在回收的有效的85份调查问卷中,表明已经开始工作的刑释人员有32位,比例为37.65%;没有工作的人数为21人,比例为24.71%;正在接受就业或上岗培训的人数为28人,比例为32.94%;退休的为4人,比例为4.71%。除退休的人员,在剩下的81人中,认为不愿意接受培训的有47人,占58.02%,希望靠社会保障金的有63人,占77.78%,就业积极性不高。

(六)超过八成的用人单位担心雇佣刑释人员会影响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

向的50家用工单位发放“关于雇佣刑满释放人员意愿调查”的问卷,回收到有效问卷32份,其中服务行业(如广播电视局、保险公司)6家,制造业(如信义机械有限公司、玻璃厂)16家,其他性质行业10家,调查的11道问题涉及接纳就业意愿、提供培训意愿和提供心理疏导意愿三个方面。在“是否愿意接受刑满释放人员到您单位工作”的调查中,75%的用人单位选择看情况而定,没有制造业选择“愿意”这一项。而在“不愿意接受刑满释放人员到您单位工作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87%的用人单位担心雇佣刑释人员会影响企业秩序和企业形象。在问到“如何看待刑释人员”时,44%的单位认为跟刑释人员一起工作没有安全感,44%则认为虽对刑释人员有偏见,但能克服。47%的用人单位认为监狱机关应注重培养刑释人员的公民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这样会使企业更容易接受刑释人员。从总体上来讲,用人单位在选择雇佣刑满释放人员时,较多客观地考虑管理的成本、维护品牌形象这两方面,较少企业对刑释人员抱有情绪上的偏见。

二、刑满释放人员面临的主要生存问题

刑满释放人员作为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从他们的生存能力特征和环境特征上看,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这两大特征,脆弱性表现为其在社会生活中极易受到生理和心理的伤害,不稳定性则表现为其重新犯罪率极易推高。脆弱性产生不稳定性,而不稳定性又让社会对其有更大的排挤力,强化不稳定性。在这一恶性循环中,刑满释放人员面临着三大生存问题。

(一)有时间却没学历、没技术、没就业积极性

有适合就业的年龄却无法就业或不愿就业,使得刑释人员中产生了寄生虫和再犯罪者,而劳动力的浪费会产生社会治安问题。根据调查发现,80%的刑释人员拥有最佳的就职年龄,但近6成的刑释人员没有满足市场主体需求的学历或文化水平,其次就是因为技术缺失而过不了就业这道坎。让大多数正值年轻力壮的刑释人员处于待业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自身的惰性,幻想着靠社会救济和刑满释放资金,不愿接受培训和就业指导。因此,政府的矫正中心或相关机构虽然每年都确保六成以上的刑满释放人员能够顺利就业,但在这些劳动者中,就业后五年内被解雇的人数也多得惊人。

(二)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匮乏阻碍刑释人员的自我发展

政府部门对刑释人员的安置与帮教是属于输血型的救助。但如果让他们持续发展,就要使他们能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情况下自救。从犯罪类型的统计中看出,近八成的刑释人员是为满足个人的物质需要或欲望而实施犯罪,这表明,刑释人员在与社会隔绝了一段时间后,其物质需求会变得更大。在无法保障持续增长的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时,一部分的刑释人员便会重蹈覆辙,而且重新犯罪的手法会更加娴熟和具有反侦察性。另外,因为超过六成的刑释人员处于未婚状态,有的更是因为有过前科或因物质匮乏而无法被异性的家庭接受。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也会使之出现精神上的空虚,从而产生其他类型的犯罪。

(三)多数刑释人员的形象被丑化

刑满释放人员能浪子回头、重新做人,是应该得到社会尊重和接纳的,但由于传统的出身观念和现代媒体出于吸引观众眼球的搞噱头、夸大事实等原因,在新闻、连续剧和小说中,刑释人员大多数被描写为心理变态、难以改造和会报复社会的形象,歪曲了多数刑释人员遵纪守法、努力创业的事实。加上一部分刑释人员在服刑期间确实没有完全得到矫正和疏导,缺乏心理证明、技术证书等材料,使得大部分的企业不敢接纳刑满释放人员,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花销和损失。在自身形象被丑化、难以被用人单位接纳的社会,对于有心改好的刑释人员来说,就是一所无形而又残酷的大监狱。

三、解决刑释人员生存的主要问题的建议

刑释人员也是一个社会群体,是源于社会的,也终究要回归社会的。政府对刑满释放人员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是面向群体的,是有限的,如果要有针对性的帮助个体的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因材施教,解决刑释人员生存的主要问题,就需要社区和企业的参与。

(一)社区和企业要集中志愿者的力量提供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

社区工作者定期有针对性的向区域内刑释人员提供技术培训或职业教育,鼓励大学生、教师和已经成功就业的刑释人员参与,既可以增加社区内居民的凝聚力,又可以降低区域内失业刑释人员的不稳定性。同时,联合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企业对刑释人员的接纳和培训,有利于为企业定向提供劳动力,宣传企业的责任心,达到雇员和企业的双收益。社区和企业双管齐下,抓住提高刑释人员就业能力这一主题,能够具体和长远地安置失业的刑释人员,减少安置工作在实施中存在的盲点。

(二)民间组织要为刑释人员开辟“绿色通道”

向弱势群体提供救助的民间组织,要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特殊的“绿色通道”,采取特殊的方式解决刑释人员的家庭关系、生活物资等方面的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注重调动刑满释放人员的自主性,重视呵护其自尊心,鼓励其加入民间组织以服务他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物资上的需求,使得刑满释放人员能独立“造血”,摆脱依赖政府提供资金的旧观念,成为民间组织的救助对象和救助他人、鼓励他人的志愿者,弱化其对社会的仇视心理,强化其社会归属感。

(三)媒体要多宣传刑释人员自力更生的正面形象

媒体对大众观念的塑造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宣传刑释人员中积极分子的正面形象,既能鼓励刑满释放人员努力融入社会,更能倡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帮助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工作中去。宣传刑释人员的正面形象不是对丑的美化,而是对客观存在的美的强调,且社会媒体的责任感正体现在弘扬正气、传播真善美的工作中。刑释人员的改好需要有好的舆论环境,这样,他们才能感觉到社会对自己的期望,才能更加有激情地重新书写人生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1)》[R]中国法学会

[2]《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0)》[R]中国法学会

[3]《大同市2012年第2季度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R]中国就业网

篇10

美国著名的市场调研公司TARP(TechnicalAssistanceResearchPrograms)研究显示,顾客希望通过使用客服热线,满足三个基本的需要:

1、方便接通:当顾客使用商品或服务发生问题时,他们希望随时能够接通客服热线。他们期望客服热线24小时开通,并且等待接听的时间不超过60秒,每一次的转接都会使顾客情绪恶化。

2、在初次接触中解决问题:顾客期望与他们通话的第一位热线接线员有能力回答他们的疑问或完全解决问题。这包括接线员对所发生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清楚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遵守承诺:顾客期望服务热线系统任何时候100%遵守承诺。当顾客遭遇服务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就会动摇。

二、企业对客户服务热线的期望

TARP同样发现,企业设立客户服务热线,有三个主要的目的:

1、通过有效的初次接触顾客,保留顾客的忠诚度并产生正面的口碑传送效应。

2、实现交叉销售:这意味着热线接线员应该获得足够的顾客信息并提出合适的交叉销售建议,不适当的销售建议将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害。

3、收集市场情报以及对市场信息及时反馈。

三、客户服务热线外包的利弊

1、客户服务热线外包的优点

(1)降低资金投入。降低提供外包业务的企业的有形设备投资,因为外包商会购买这些设备;同时外包可以节约企业在租金昂贵地段的客户服务中心场租费用。

(2)比较容易实现技术的升级换代,外包商会进行升级并将成本分摊给外包客户。

(3)外包商更迅速的对客户服务热线季节性需求波动作出反应,他们可以雇佣更多的临时员工或抽调现有员工救急某个容易引起顾客不满的热线项目。

(4)有效的外包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却不会突破管理层限定的企业员工编制人数。

(5)有效的外包可以提供24小时热线服务却不会造成企业员工三班倒工作安排的难题。

(6)外包使实力较弱的小公司以不高的费用负担获得高质量的专业客户服务热线管理。

2、客户服务热线外包的缺点

(1)减弱了营销情报的及时性。由于外包客服热线,使企业营销、运营部门不能及时获得有关顾客以及市场的信息,削弱了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

(2)外包商缺乏动力为客户企业从顾客来电中进行数据分析、整理、解读。

(3)外包没有实现总成本的节约。企业照常需要员工培训、监督管理外包商,分析热线电话数据,处理顾客疑难问题。如果将所有的外包质量监控及情报收集方法一一实施的话,通过外包所获得的服务成本或许是同样的。

(4)外包商员工流失率高,导致外包企业培训成本上升以及服务质量不稳定。

(5)外包商员工由于缺乏培训、专业知识和动力,不能实施有效的交叉销售。

四、成功实施客服热线外包的建议

实践证明,企业通过客户服务外包,建立竞争优势是可行的。但必须做好管理与评估,以保证服务质量和企业的声誉。建议如下:

1、做好来电顾客的问卷调查。通过随即抽样问卷调查,评估顾客对客服热线的满意度以及收集顾客的建议。

2、规范定期的市场信息反馈。来自一线接线员的反馈应该是定期的(每星期或每月)直接的,多种形式的、没有经过外包商过滤的。

3、要求外包商向热线接线员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授权,确保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并在合适的时间促成交叉销售的机会。

4、向外包商提供顾客档案。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让热线接线员了解顾客、顾客的价值以及目前的情况以便实现交叉销售的机会。

篇1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65-02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等各门学科的基础课程,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论、基本方法和程序、技术相统一的科学方法论体系。它洞悉社会发展脉搏,了解社会需求,决策社会发展,有极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但多年来,该课程的教学未能很好地将理论、实践、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融合起来,未能将课堂与社会、行业有机结合。基于此,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总体设计理念

鉴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并结合学生的身份与学习特点,课程总体设计基于以下教育理念。一是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追求学科本身的系统化,而是追求和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流程化。真正按照具体的职业行动,要求学生按流程实际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调查工作的程序和技能,掌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如在指导制订调查方案时讲授原则意义;涉及社会学和系统论的相关知识时,结合设计方案的实例,适当讲授,以够用为度。二是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将企业需要、学院办学需求、学生感兴趣的真实项目引进课程教学,让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进行项目调查,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行业需求零距离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在行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三是实行课证融通的教学。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调查分析师(初级)考试的内容引入教学内容,并在课余时间进行培训,让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就可以直接参加以上两个职业证书的考试,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以及《统计从业资格证》、《初级调查分析师》的考证要求,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对原有教材的结构框架进行解构和重构,以一个社会调查项目的实施过程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按社会调查项目实施的流程分为选题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数据分析阶段―总结5个阶段,划分出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选择阶段实施过程中所必须用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每个阶段均注重理论知识的习得与应用、调查技能的掌握和实施、职业能力的培养。详见表1。

表1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工作过程 典型工作任务 理论学习内容 实践项目

理论基础 1.社会调查的定义及其任务

2.社会调查的基本功能、基本概念、基本方式、主要类型等

3.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4.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选题阶段 1.初步选题

2.选题的初步调查论证 1.选择调查课题(选题的意义、调查课题的类型,选题的标准,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2.调查课题的初步探索的方法和途径 团队调查项目选题

准备阶段 1.提出研究假设

2.设计调查方案 1.提出研究假设

2.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设计原则

3.调查指标的设计

4.信度和效度

5.调查方案的可行性 团队制订调查方案

1.为课题选择恰当的社会调查的方式

2.制订抽样调查方案 1.社会调查的方式

2.普查

3.典型调查

4.抽查 团队制订抽样调查方案

调查阶段 利用恰当的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 1.问卷调查法(问卷的类型与结构、设计的原则)

2.访谈法(访谈的特点和类型、实施的步骤、技巧)

3.观察法(观察的特点和类型、误差的控制)

4.实验法(实验的特点和程序、实验的设计)

5.文献法(文献的收集和分析)

6.专题调查(电话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网络调查方法)

7.调查员的调查方法和技巧 团队调查项目实地调查

调查员培训

数据分析阶段 1.资料的统计整理与分析

2.对统计调查进行理论分析 1.资料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2.文字资料的整理

3.数字资料的整理

4.问卷资料的整理

5.统计分析的方法(单变量描述统计、集中量数分析、离散量数分析)

6.理论分析 团队调查项目数据分析

总结阶段 1.撰写调查报告

2.团队汇报 1.调查报告的特点与类型

2.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3.调查报告的构成要素和撰写程序 调查报告撰写(个人完成)

团队ppt汇报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及该课程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特点,决定了在该课程中运用的是基于工作过程、团队合作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以及案例教学法、探究学习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例如,在访谈大纲的设计与实施教学中,理论部分采取的是学生探究与教师教授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探究,就是课前让4个小组的学生查询“什么是访谈、访谈的类型、访谈的准备、访谈的方法和原则”等内容,并在课堂上汇报,再通过提问、回答、教师补充、视频学习等方式,完成理论的学习。通过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讲演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实践部分则是学生通过讨论,制定了本小组调查项目的访谈提纲,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训练并展示。这里我们模拟的是座谈式的群体访谈形式,一个小组推选访谈主持人访谈嘉宾及其他观众,其他小组和教师共同评价,给予指导。课堂外,各小组成员深入到校园、宿舍、其他院校、社区进行访谈,完成调查任务。又如,在调查员的培训中,结合企业调查员的培训教材、培训内容和方式,结合专业特点创设了“社区工作人员为调查住户对小区环境的意见要求,进行入户调查”、“海飞丝洗发水使用街头拦访调查”、“学生食堂满意度的座谈调查”等情境,对学生进行调查过程中的语言技巧、动作技巧、观察技巧、处理拒访的技巧的训练。

(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该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成绩由过程实践操作成绩和理论考试组成,其中,过程性实践实践成绩占70%,期末综合理论考核成绩占30%。过程性实践操作成绩是根据各个团队提交的工作成果确定的。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确定工作任务所必须呈现的成果,并制定相应的考核量规,使教学更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和目标性。详见表2、表3。

表2 各阶段确定工作任务所必须呈现的成果

工作过程 成果

选题阶段

准备阶段 调查方案、抽样调查方案

调查阶段 调查问卷

数据分析阶段 数据分析报告

总结阶段 调查报告

在“调查方案设计”的成果展现中,制定了以下考核量规。

表3 “调查方案设计”成果展现考核量规

考核项目 考核关键点(技能标准) 配分 得分

调查方案的制订

抽样方案的制订 调查的目的明确 10

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语言通顺、叙述合理 20

课题组成员任务分工明确 10

活动步骤清晰、合理 20

调查的方式方法合理恰当 10

抽样方案的设计合理可行、格式规范 10

实训表现 团队合作积极主动 10

在团队合作中履行职责、认真负责 10

合计 100

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改革已经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2009级、2010级、2011级行政管理专业顺利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三个年级的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了柳州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柳州市人才招聘岗位需求调查、大一新生专业调查、老年人家庭赡养现状调查、两面针产品社会认同感调查等20多项调查。这些调查充分体现了学生结合专业,以社会调查的方法和视角,洞察社会,关注学院建设,关心大学生自身成长的愿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各自的调查项目下企业、到街头、到招聘市场、到其他院校进行实地调查,锻炼了实践应对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同时,学生获得了对社会的真实认识和感悟。这些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从社会实践出发,将理论学习和社会现象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行动中拓展和深化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同时,注重调查能力和方法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侯娟娟.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科住院呼吸衰竭病人使用无创呼吸机100例,平均年龄75岁,年龄区间为16岁-80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为60例,女性患者为40例,大部分患者为成年人,青少年患者只占小部分。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部感染、肺癌的患者分别为46例、5例、20例、29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呼吸衰竭,提示低氧性血症或者高碳酸血症。患者中有75例是第一次使用无创呼吸机,另外25例患者并非第一次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最短的时间为1小时/天,使用无创呼吸机最长的时间为21小时/天,平均使用时间为8.8小时/天。

1.2 方法

首先,临床专家和相关调查科人员编写出呼吸衰竭病人使用无创呼吸机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的调查表,并经过仔细认真完善和修改后分发给100位患者。患者需要填写自己的基本资料、依从性的具体情况如何、医院医务人员对病人依从性影响的因素、患者自身因素、设备因素,结合医生的诊疗计划,对患者从入院到使用无创呼吸机期间、出院进行连续、动态、有针对性地现场进行解答,对患者对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的因素进行研究,将所有问卷调查结果汇总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的分析结果采取了系统学处理软件SPSS 11.0进行了系统学性的数据分析处理,使用t检验,以P

2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有48例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在使用时可以一直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有时听从医务人员指导的患者为42例,只是偶尔听从医务人员指导的患者为10例,从不听从医务人员指导的患者为0例;能够一直关心病情转归的患者为20例,有时关心病情转归的患者为40例,只是偶尔关心病情转归的患者为25例,从不关心病情转归的患者为15例;能够一直坚持遵守医务人员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为30例,45例患者有时遵守医务人员使用无创呼吸机,25例患者偶尔遵守医务人员使用无创呼吸机,没有从不遵守医务人员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

表1为呼吸衰竭病人使用无创呼吸机依从性的影响,以P>0.01和P

从数据显示病人开始使用无创呼吸机时,尤其是初次使用的病人,由于紧张、不适应等 情况,影响病人与呼吸机的配合,不能达到较好的人机同步,从而产生压迫感和憋闷感觉,病人拒绝继续使用,造成病情延误。

经问卷调查,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临床效果的影响,具有如下意义:(1)提高了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2)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效果有明显提高,有效地加大通气状况,提升病人的氧气量,进而改善病人机体的状况。(3)无创呼吸机能有效地改善病人呼吸肌的功能,提升潮气量以及减小呼吸的频率和氧的消耗,有效地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4)无创呼吸机有效地避免了病人进行插管和气管切开术等有创治疗方式,还能有效地降低病人的病死率。

3讨论

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无创呼吸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治疗过程中,呼吸机为病人提供辅助通气,不仅在病人吸气的过程中给予辅助支持,进而增加病人体内气体的摄入量;而且还在病人呼气的过程中辅助病人的呼气。这样就能快速地改善病人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降低病人所受到的疼痛[3]。

早在1989年,就有研究学者对无创正压通气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进行了报告[4]。当前,有较多的研究报告,呼吸衰竭病人使用无创呼吸机依从性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在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不采用气管插管的方式,这样就不需要对气管进行切开术,由此也减少了病人出现感染和呼吸机肺炎的几率[5]。无创机械通气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采用无创通气代替有创通气可降低感染的危险性,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缩短ICU病人住院时间并降低病死率,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肯定[6]。但在临床应用中由于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其疗效难以保证。因此,必须找出影响使用无创呼吸机病人依从性的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对策,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Meduri GU,Cononscenti CC,Menashe P,et al.Noninvasive face mask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iory failure [J].Chest,1989,95(9):865-870.

[2]蒋田华,栾宝莲,刘宏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不顺从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4):18.

[3]李新科,汪金锋.无创通气早期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时间窗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10):932-935.

篇13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素质都会影响课程的实施。这就对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带来了新的挑战,而其中学生的数学本体性知识结构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

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本文针对作为未来小学教师的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现状调查展开,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确定数学课程结构的调整和充实,以完善学生的数学本体性知识结构。

为了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提供一些参考依据,现对长沙师范学校初等教育专业11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数学知识状况的问卷调查。从报告中抽取20份有效问卷进行批阅整理,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师范生数学本体性知识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

1 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知识结构调查的基本情况

1.1 本次调查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填写统一回收

问卷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背景信息;第二部分是正式的教师知识测验;第三部分是对教师知识来源的调查。教师知识测验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数学课程知识、数学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其中数学学科知识包括数学理解能力,数学抽象思考能力、数学史与数学思想的基本素养、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数学教学法知识的掌握程度。下表是教师知识测验的各种能力相关题目数量的统计。(见表1)

1.2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被测试者全为小学教育专业大四学生共110人,共收到有效答卷78份。现从中抽取20份,其中女生15份,男生5份。

2 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知识结构调查的分析报告

对抽样问卷中数学课程知识问题进行批阅后,将试卷的调查内容划分成四个部分,分别统计学生答题正误数据,然后再将四部分数据整合对比,具体数据分析过程和相关结论如下。

2.1 数学课程知识

分析整理出学生数学课程知识成绩的频率分布,利用概率统计工具可以做出如下的直方图(见图1)。本部分测试题总量为8个,学生正确量的平均数约为4个,平均正确率为50%。其中65%的同学正确率未超过50%,抽样试卷中仅有1份答题全对。抽样试卷的结果分析说明,大部分同学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关注不够,理解不深入,不能很好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2.2 数学学科知识

对抽样问卷中数学课程知识问题进行批阅后,将学生答题正确数量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出学生成绩的频率分布,利用概率统计工具可以做出如下的直方图(见图2)。本部分测试题总量为18个,学生的平均正确率为61.11%,30%的同学正确率未超过50%,40%的同学正确率集中在70%附近,只有1人正确率超过80%,无人答题全对。问卷题目的考试内容集中在初等数学知识点,试题难度正常,但高分率很低,不及格率偏高,学生的学科水平普遍不高。

2.3 数学教学法知识

对抽样问卷中数学教学法问题进行批阅后,将学生答题得分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出学生成绩的频率分布,利用概率统计工具可以做出如下的直方图(见图3)。本部分测试题总分为20个,划分成四个等级,得分0~5分为四等,5~10分为三等,10~15分为二等,15~20为一等,10分以上为合适。70%的同学不合格,30%的同学为合格,仅有1个达到优秀。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同学未能很好理解数学教学的原理,掌握的教学方法有限,教学设计水平偏低。

综合以上三个部分的数据分析,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数学知识的整体状况一般。他们在数学学科理论知识答题最好,平均正确达到61.2%,其次是数学课程知识的答题情况,平均正确率为50%。而数学教学法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差。

2.4 教师知识来源

对调查问卷上的知识来源途径进行赋权处理,使用matlab对加权结果向量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模型的数据结果,总的来说,对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知识来源的评价可以分为三个等级:最重要、次重要和不重要的来源。对师范生的教师知识来源分析的结果如表2所示。该表显示,初等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认为对于培养他们的各方面知识最重要的来源是教育见习与实习,数学教法课对于培养他们的数学课程和数学教学法知识均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教育类课程对培养他们的教育理论知识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大学前的数学课是他们认为比较重要的数学学科知识来源。他们普遍认为家教对教师知识的发展最不重要。同时学生也认为微格教学的经历对于他们的数学学科知识和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没有作用,数学教学法课程对于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作用,而教育类课程对数学教学法的学习影响最小。(见表2)

3 完善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本体性知识结构的建议

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掌握三种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即是指教师具备的某种学科专业性理论知识,它是教师具备专业主体知识的基础条件。小学数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即是指数学相关知识。

调研表明,数学本体性知识的缺失,主要原因是由于数学课程内容以及数学素养培养的局限性。相应的对策是:数学课程设置的改进;改进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对普遍缺失的本体性知识予以弥补。

3.1 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待改进

调查结果显示,初等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的数学教学法知识最为欠缺,其次是数学课程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表现得较好的是数学学科知识,但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师范生在各个领域的数学学科知识上的表现都一般。因此,初等教育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应该较多地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教学知识和课程知识。而对教师知识来源的调查也显示,大学数学专业课的设置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数学学科水平。因此,我们应该考虑为初等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提供适合数学课程。

(1)调整、充实数学课程的内容。

一方面加强概率统计、图形变换、几何证明与数论初步等方面的内容的教学;另一方面,为了适应从学科视角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驾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需要,还应添加数学思想方法论、数学史、数学文化等方面内容。

(2)加强教育实践类课程在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和质量。

调查结果中突出显现的问题是初等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的数学教学法知识最为欠缺。而对教师知识来源的调查显示,学生认为教育见习实习教学方法知识的学习最为重要。开设教育实践类课程有助于学生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化对教学理论的理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2 改进初等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的普遍现象是关注学术性而轻视师范性;注重数学理论的系统性和结论的严谨性,忽视学生的真正理解与意义建构。其必然结果是不少学生学习时一知半解,学习后很快遗忘。

因而,在教学中,一方面作为数学课程,为使学生能够理解教材内容,必须进行教学法加工,使之转化成为易于认知的“教学形态”;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和锻炼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师,使他们学习并善于完成这种转化工作。这是学术性与师范性统一的重要体现。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数学知识的演绎,又不忘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观察、实验、猜想、探索与推理、证明兼顾,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帮助他们形成数学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类似地,如果在师范院校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高等数学的学习与初等数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开展“研究性学习”,那么,学校获得的知识就比较容易在小学数学教学岗位上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