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信息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信息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信息管理

篇1

[分类号]C350

1 信息要素的地位与作用

按照维纳的观点,客观世界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种要素构成的,但是这三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在不同的社会有所不同。从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看,在采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类活动的重点就是马克思所说的首先要解决食、住、穿问题,为进一步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长期使用手工化的劳动工具并处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生产劳动(物质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劳动者自己及其家庭对物质资料的需求,而不是用于交换,这又限制了其对信息、尤其是外部信息的主动需求,加之认识和运用能力有限,信息活动始终处于潜在的从属状态。蒸汽机的发明把人类带人到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化劳动工具的出现和工厂制度的建立,实现了物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从而出现了超出劳动者自身需要的剩余产品,同时对工业原料和能源的需求也日益扩大,这些都促进了市场和贸易活动的发展,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和重视(市场和贸易等)信息问题,自主的信息意识开始觉醒,有组织的信息活动开始出现。与农业社会不同的是,运用大机器的工业社会只有在能源这个“血液”的支撑下才能运转,因此能源的作用在工业社会就显得十分突出。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明使人类开始进入信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出现越来越多的专业信息工具,加快了信息的生产、传播与利用。各种其他的劳动工具也逐步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而劳动工具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体现出传统的物质劳动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劳动者可以通过信息的运用来完成劳动过程。这些都说明,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和运用推动着经济乃至社会的信息化。信息化加速了信息的传播交流,促进了生产活动,扩大了市场范围,出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这反过来又推动着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与工业社会有异的是,在信息社会中,由于劳动工具、劳动过程、劳动者、社会组织等的不断信息化,信息劳动已经成为一种基本和主要的劳动形式。这就使得信息社会的有效运转必然要建立在信息有序的基础上,于是信息和信息活动就从“幕后”走向“前台”。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因为一切活动的触发、持续都依赖于信息。信息,确切地说,是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更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

2 信息管理

2.1 信息资源的涵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运用已经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社会,一方面,社会交往的频繁,经济竞争的加剧,科技创新的加速,促进了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传播,另外一方面,信息工具的普及运用也推动着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今天我们每个人、每个社会组织都可能既是信息的消费者,同时也是信息的生产者。信息爆炸已经不再是预言,而是真实的社会现实。每个人、组织和国家都希望从信息中获得发展的先机和动力,在农业和工业社会中重点开发物质和能量的发展路径,正在向开发信息的方向转变。信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资源,但和任何其他资源一样,信息只有经过加王转化后才能利用。但是,这个问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正变得日趋严峻。因为和历史上其他时代相比,今天我们虽然拥有了海量且不断增长的信息,但是相对而言可以为人们利用的信息却在不断减少,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不仅不构成资源,相反,它会阻碍人们对信息的吸收和利用。当人们面对着鱼龙混杂的信息“海洋”时,就会陷入望洋兴叹的困境。因此,加强对这种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将是这个时代的主要任务,而完成这个任务的理论、技术、社会、经济等条件已经具备,于是信息管理便应运而生。信息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信息的管理,准确地说是对信息内容的管理,它涉及到信息的整个生命周期――确定信息需求、开展信息收集或生产、加工处理、存储检索、提供传递、使用吸收、处置等。这也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信息管理”。但是,信息不等于信息资源,只有那些在现有的技术、经济、社会等条件下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信息,才构成资源。而要开发、利用信息必然还需要利用其他的相关资源,因此对信息资源的概念就有多种理解。为便于研究和管理,人们把信息本身(informa-tion itself)所构成的资源称为核心资源、信息资产、信息储备、信息内窖(数据、凭证、技术文献、商业秘密、技术诀窍、环境知识等),它是同质要素的集合体,而把与信息本身开发所需的相关资源(又称为支持资源)――信息人员、信息技术、信息设施、信息设备、信息中介、信息机构等称为信息资源,它是异质要素的集合体。在英文中,前者用information resource(或infor-marion assets,information holdings,information con―tent),后者用information resources表示。

2.2 信息管理的演进

人类的成长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与人类自身信息能力的成长呈正相关关系,而信息能力的强弱又显示出信息管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事实上,管理信息本身是人类自诞生以来的不懈追求。在现代信息技术没有出现的时代,信息管理主要针对的是信息的内容和载体,原因很简单――任何信息要能被管理就必须要通过媒体来表达,通过载体来存储。由于信息表示和存储技术的限制,长期以来人类只能对与自身活动最密切相关的最重要的信息(如政府活动、宗教活动、生产活动、科技活动的记录)进行管理,因此属于所谓的文献管理阶段,强调的是文献的收藏、保管、传承,主要由政府、宗教机构和少数私人承担。20世纪5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出现后,人们把重点转向技术本身,希望用技术来模拟、优化直至取代传统的手工信息管理活动。但是,实践证明,相信

技术万能,试图单纯地通过技术等来解决所有的信息管理问题,并不现实。当时,许多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业,都投入了巨资开展信息管理工作,主要是建立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当然绝大多数投入没有产生出预期的效果。这种努力的失败促使信息管理过渡到所谓的信息资源管理阶段,它强调要综合运用各种相关资源而非单纯通过技术来管理信息内容。资源管理思想的引入意味着信息管理正在逐步实现职能化、制度化、(全)组织化、集成化。美国联邦政府率先将信息管理定为自己的基本职能,制定正式的信息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并为其配备专职的人员、设备和设施,确定专门的信息管理预算。其后,企业、学校、医院等各种社会组织也开始学习政府的经验,加强自身的信息管理工作。由此可见,信息管理的发展经历了文献管理、技术管理和资源管理几个阶段。由于信息管理的目标在于指导人们的行动,而这只有将信息转变成为知识才有可能,因此信息管理还在向更高级的情报管理和知识管理(又称为战略信息管理)阶段发展,信息资源管理只是信息管理发展中的一千特定阶段。

2.3 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着信息管理问题,但是由于在人类历史上的漫长时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因而对信息的关注便被掩盖了――人类活动首先表现出的是对“物质”的追求,然后才是对“信息”的寻求。只有肚子饿了,才去寻找食物(信息)。从历史上看,制约人类信息活动发展的更多的是物质条件――技术。随着人类的持续进化,其智力(信息)功能不断提高,发明了语言、文字、纸张等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将过去获得的信息逐步加工提炼形成知识,并通过口头和书面形式代代相传。随着认识世界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和信息量的快速增长,人类逐步发明了许多新的表达、存储和传递工具,以更好地实现信息的空间传递和时间传递,使后人可以站在前人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上加速发展,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重复前人的劳动。事实上,人类的进化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类似发展――按照人体信息器官功能扩展的要求来发展信息技术,这就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拟人律。如上所述,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明使得人类长期以来对信息本身的重视逐步转移到对信息手段的关注上。确实,没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就很难实现对信息的有效管理。故近代以来,人类一直在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最初是模拟个别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可以称其为要素信息技术或单项信息技术,但是由于人类自身对信息的处理是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器官,所以现在的发展趋势就是将这些要素或单项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实现对人类信息器官的整体模仿,形成所谓的系统信息技术。因而,今天我们所说的信息技术,其实有许多应该称之为“信息系统”或“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它是实现信息管理的最主要、最普遍的工具。国内设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很好地反映了这种发展和要求。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信息管理的目的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设定的战略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只能是手段而非目的。

2.4 信息管理与一般管理

一般管理研究的是所有管理活动的共性问题和规律,有职能说、过程说、决策说等。相对于一般管理,信息管理显然属于具体管理、个别管理。一般管理是对具体的抽象概况,具体管理则是一般管理在特定管理领域中的具体运用。这就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但是,信息管理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管理,它与一般管理之间的关系要比通常想象的复杂。管理的基础是信息,在今天的信息网络环境下更是如此。但是。管理需要的是及时、可靠、准确的信息,而这就离不开信息管理,因此信息管理是一般管理的基础。如果说传统管理是“物”的需求和流动引导着信息的需求和流动的话,那么现代管理就是通过信息的有序流动来驾驭、控制、引导物资、能源、人员、资金等的流动。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跃进,意味着信息管理的作用不仅是基础性的,更是战略性的。可以说,信息管理是一切管理的战略制高点,信息管理的水平和成效决定着其他管理的水平和成效。因为,一般管理中的每项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都需要有信息和信息管理的支持,但是这些信息必须是及时、准确、可靠的,这就需要先有完善的信息管理才能达到这一目的。从另一方面看,信息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收集、处理、存储、检索、传递、利用、处置等,都需要运用一般管理的原理。信息收集活动需要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其他各项信息活动也都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信息管理的目标不发生偏移。

2.5 信息管理的领域

所谓领域是指信息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所研究的范围。信息具有工具性,信息问题牵涉到众多领域,它几乎成了所有学科研究的工具和对象,从而使信息问题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态势。作为研究信息问题中一个方面的信息管理,由于诞生时间不长,其研究领域的边界还没有被明确界定。但是,总的来说,目前信息管理方面的研究大致涵盖以下三个领域:面向管理(商务)的信息管理。这方面的研究重点常常不是信息管理本身,而是探索信息、信息管理与其他管理、商务等活动之间的支持关系,比如决策制定、绩效管理、流程分析,重视定量分析与模型等以及对管理、商务乃至经济社会活动等的信息解读。此外,也重视研究一般管理原理、规律、方法等在信息管理领域的运用问题。面向技术(设备)的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利用合适的信息,信息技术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因此当然要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和管理。这方面主要研究的是数据管理、信息技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战略运用等。数据管理是有关数据的规划、存储和提供的技术性工作,是信息管理的前提。信息技术管理是关于硬件、软件的选择、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等的管理。信息技术的战略运用又称为战略信息技术管理或战略信息管理,其重点是探讨组织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和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来帮助组织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为此就要进行组织变革:在组织的战略管理层创设一个新的职位――首席信息官(CIO),在管理控制层设立管理信息资源的信息职能部门,并根据信息技术普及所带来的信息资源分散化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将这种职责赋予组织的所有管理者直至非管理者,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面向内容(信息)的信息管理。这方面的研究者主要是传统的图书情报学者,研究的重点是信息内容及其管理,包括内部记录管理、环境信息管理、信息人员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等。记录管理是信息管理类学科中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其特点是强调信息生命周期及文本和文献信息(当然现在也包括电子信息了)的管理。所谓环境信息就是组织外部的信息,准确、及时地获取、处理、利用环境信息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

员管理就是要以人为中心来研究信息管理问题,其重点不是循规蹈矩地运用正式的理论,而是探索现实中人的信息处理行为。很简单,并非所有的信息系统都能被模拟、都需要被模拟,因此试图用信息技术来正式地模拟所有的信息系统既无可能也非必要,信息管理的目的也不是要完全地使信息处理自动化和正式化,这就需要研究人的信息行为甚至其所在组织的整体信息行为――信息文化。

2.6 信息管理的层次

如果把信息管理视为一个系统,那就可以引人系统方法来探讨其在结构或功能方面的等级秩序。若就具体的社会组织来看,信息管理可以划分为个人信息管理、部门信息管理和组织信息管理。与这种划分相似但是适用范围更大的是,将信息管理的层次划分为:信息运用管理(上层)、信息系统管理(中层)和信息基础结构管理(下层)。信息基础结构为面向各种运用的数据处理提供手段,是支持处理组织中具体任务的信息系统的基础。而信息系统则为信息运用和交换提供手段,支持组织中具体任务的处理,信息系统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组织的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管理就是组织的信息运用、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结构的规划、组织和控制。

从管理主体的性质和范围来看,可以将信息管理划分为微观信息管理和宏观信息管理。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是指个体层次上的信息管理,包括个人层次的信息管理和组织层次的信息管理。个人层次的信息管理,又称个人信息管理,是指个人为了方便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效地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对个人信息活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要素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包括:个人信息内容、个人信息设备、个人信息资金、个人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个人网站、个人信箱、个人博客、个人记录、个人档案、个人藏书、个人图片及音频和视频等的管理。组织层次的信息管理,又称为组织信息管理。是指某个社会组织(可以是信息组织和非信息组织、盈利性组织和非盈利性组织等)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运用各种手段与方法,对组织信息活动所涉及的各种要素进行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等活动。包括:信息内容(记录、文件、文书、档案和图书等)、信息人员、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信息设施、信息资金、信息过程、信息网站、信息机构、信息安全、信息战略、信息风险、信息政策等的管理。

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是指整体层次上的信息管理,又称为社会层次的信息管理,主要是指区域、国家等的信息管理。区域层次的信息管理,常常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为了通过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对区域信息资源从宏观战略层面上实施的计划、组织与控制。主要通过制定各种信息战略、信息规划、信息政策、信息规章宋实施管理活动。国家层次的信息管理关注的是整个国家利益,是指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信息秩序,确保社会信息活动和国家的信息事业能够朝着有利于整个国家的方向发展,而对整个国家的信息资源从整体上实施的宏观控制,它实际上属于信息环境管理的范畴。管理的工具主要是信息法律、信息政策、信息规划、信息战略等,具体的管理方法有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技术的、文化的、道德的、伦理的等。国际层次的信息管理,是指为了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信息秩序,完善国际信息环境,加强国际信息合作,促进国际信息共享,不同国家(包括地区)通过协商一致对跨国信息活动和信息流动等进行的宏观控制。国际合作层次的信息管理主要通过国家(包括地区)间签定各种双边或多边协议、协定、条约等来实施。合作的目的是要在保障国家的信息利益、维护国家的信息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信息互惠,促进国际信息事业的健康发展。

2.7 信息管理的目标

信息管理的目标实际上是指它作为一门学科、领域、专业、职业、行业、事业、职能、理论等时所应追求的高度。作为一门学科,信息管理的主要目标应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成为学科之林中的一棵“大树”;作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领域,信息管理有别于其他的科学领域,它要确定自己特有的、区别于其他学科领域的边界;作为一门理论,信息管理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能够对各种信息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能够指导人们解决各种现实的信息管理问题;作为一门能够进入大学殿堂里的专业,信息管理要能够形成本专业特有的核心知识体系和易于组织教学活动的课程体系,成为培育信息管理专门人才的载体;作为一种职业和行业,信息管理应该建立起自己的准入标准和评价体系,形成职业化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组织中的一项职能,信息管理应成为信息管理者乃至所有管理者直至非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运用,信息资源日趋分散,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在获取、存储、传递和使用信息资源,所以管理信息资源的职责也要扩散到全体组织成员。这也是信息职能和其他组织职能的显著差异。作为国家的一项事业,信息管理要通过自身的发展不断促进经济和社会等的协调发展。

但是,从信息管理的本质看,不管它涉及的是什么。其终极的目标都是实现对信息内容的有效管控,确保人有其信息,信息有其人,实现信息为其需求者――人服务。因此,从管理的角度看,信息管理的完整目标应该是:采用合适的技术,选择合适的方式,以合适的成本,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将合适的信息提供给合适的人。因此,无论“信息管理”表示的是什么,它都应该始终围绕着这个目标。

3 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管理具有多个“面孔”,可以指领域、学科、理论、方法,专业、职业、行业、事业,活动、工作、服务、职能,等等。作为活动、工作、服务、职业的信息管理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信息管理的制度化和正式化却源于国家的出现。因为国家的管理活动离不开各种记录和对记录的管理,所以说国家的出现就标志着信息管理制度和有组织的信息管理活动的正式出现,只是在信息管理研究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从事的活动就是信息管理工作。至于信息管理的产业化、社会化,那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在信息社会中,信息资源地位和作用的不断提升,使得研究、探索、加强和完善信息资源的管理成为信息时代的中心任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领域、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信息管理才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20世纪80年代,率先推进信息化的美国创立了一门新兴的学科――“信息资源管理”,几乎与此同时欧洲的英国、德国和法国等也创立了一门新兴学科――“信息管理”。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也开始介入这一新兴领域――使用的对等术语主要是“信息管理”,但是也使用“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这两个术语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叉重叠关系,在实际使用时也比较混乱。从语言学上的最省力法则来看,使用信息管理比

信息资源管理更为简洁,这可能是许多国家采用“信息管理”做学科名称和专业术语的重要原因;从信息管理的历史发展来看,信息资源管理仅是信息管理发展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因此在历史悠久、学科传统深厚的国家,人们更愿意使用的术语是“信息管理”。不过,也要看到它们之间关系的另一面: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但是只有那些被主体感知或表达出来的事物运动及其状态变化方式才是人类管理和利用的对象,才是所谓的“信息资源”,即“信息本身”(同质的信息集合体)。而要管理信息本身必然还需要其他相关资源――技术、设备、设施、资金、机构、制度、人员等。因此,按照系统思想和概念本身的内涵,“信息管理”仅仅涉及到的是信息本身的管理(相当于information resonr'ce management),因此它又是信息资源管理(相当于information resource(s)management)的一部分。广义地说,信息资源管理是对有关系统支持(开发、优化、运行和维护)和信息服务(处理、转换、分配、存储和检索)的资源(人力的和物力的)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是基于技术并非万能而出现的,它把信息视为和其他资源类似的资源,重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关注其和战略规划之间的联系。信息资源管理强调运用整体的观念和进行集成管理,就是要把各种信息及其相关的资源整合到一起进行综合管理。

鉴于目前国外信息管理领域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学术规范,“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等原因,在术语的选择和运用上应注意:作为学科中的概念,因为内涵有一定差别,对“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应区别对待;作为学科的名称,应尽可能和其他学科命名的惯例接轨,要力求简洁、规范,故使用“信息管理”更佳;作为工作、职业、行业和事业,它属于职能管理、部门管理、行业管理和事业管理的范畴,也要易于管理者和一般公众使用,用“信息管理”更容易为社会识别;作为组织的职能,也应使用“信息管理”,这样和人员管理、材料管理、财务管理等更为一致;作为具体的领域、原理、方法,因为侧重点不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择其一。作为日常用语,按照我国的国情,使用“信息管理”更符合国习惯,也可以把“信息管理”理解为是“信息资源管理”的简称。

需要说明的是,学术规范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同时又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在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出现之前,已经建立了不少全部或部分以各种具体形态的“信息”的管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比如记录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文献学等,为了便于区别,可以将它们笼统地称为传统信息管理类学科,而把此后出现的从现代管理和信息技术角度研究信息管理的学科群,包括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管理、信息技术管理、战略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等,都统称为现代信息管理类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今天所说的信息管理学科就是指这些学科)。为了符合学科管理和运用的需要,可以赋予它们一个共同的名称――“信息管理(学)”。当然,在管理规范没有建立之前,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混乱,在运用这些术语时,最好事先给予明确的界定。

4 结 语

信息的本质特性和管理对信息的需求特点决定了没有脱离信息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管理具有基础性――它是所有管理的共同基础。信息管理绝非是为信息而信息的,它还具有应用性――要在着力解决信息管理本身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各种具体管理解决实际问题。信息管理具有综合性――它要综合运用技术、管理、信息和特定领域等方面的知识,因此,集成是信息管理的重要特点。在信息社会里,信息管理具有渗透性――它已经入到所有的管理学科和管理实践之中。渗透性反映出作为管理学科的信息管理具有横断性――相对于其他管理学科来说,它更具有方法性和工具性。信息管理是个新兴的领域和学科。它不仅是个跨学科的问题,还是个多学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多学科的研究者长期的共同努力。

长期以来,对信息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层次上,侧重于研究区域、国家等的信息管理。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电子计算机率先被企业用于事务处理,从70年代开始许多非政府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业,开始探索建立计算机化信息系统、基于信息的组织机构设计、信息技术的战略应用等,于是研究的重点变成组织层次的信息管理。今天,我们所说的信息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两个层次的信息管理。但是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个人层次的信息管理正在成为新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参考文献:

篇2

Hote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Xu Lan

(Languages Service Center,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mei University,Fujian361021,China)

Abstract:The design,business processes and system architecture of these three aspects of the hotel information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process.

Keywords:Hotel;Hote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tructure Design

现代化的宾馆是集客房、餐饮、通讯、娱乐,商务文化及其他各种服务与设施为一体化的消费场所,酒店宾馆组织庞大,服务项目多,信息量大,要想提高劳动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而促进经济效益,必须借助计算机来进行现代化的信息管理。酒店宾馆行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商机的同时,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随着酒店业竞争的加剧,酒店利用传统的竞争手段所创造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酒店需要使用更有效的竞争手段,拓展更广阔的经营空间,提供更细致、全面、个性化的服务,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如何使自己的酒店宾馆在本行业中脱颖而出,独领,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和传统的管理方法显得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宾馆行业的发展。酒店业为适应信息化时代对现代酒店的新要求,向客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满足各类不同客人的个性化服务要求,因此,建立一套先进的、科学的、严谨的、适合自身特点的饭店管理机制,是使自己更具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一、设计思想

系统着眼于宾馆的当前信息管理和未来的发展,是通过对宾馆相关管理人员的咨询和对他们需求报告中所列项目本着软件工程的思想所编写的。我们所设计的系统将更加贴近于现代酒店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风格。

二、宾馆管理系统的设计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使用原型法(Rapid Prototyping)即以少量代价快速地构造一个可执行的软件系统模型。使用户和开发人员可以较快地确定需求,然后采用循环进化的开发方式,对系统模型作连续的精化,将系统需具备的性质逐渐增加上去,直到所有的性质全部满足。此时模块也发展成为最终产品了。

(一)宾馆业务流程图。入住宾馆的客户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现到现住者;另一类是预订客房者。对于现到现住者一般只需要进行住房登记、交纳押金即可。如果中途需要续住的话,还需要到总台办理手续。对于预订的客户,在为其办理住房登记前,应核查预订记录。宾馆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二)系统结构图。经过对宾馆业务流程的了解,从软件需求的角度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了系统由住房管理、客户管理、结算管理、系统管理等四大模块组成。系统的结构如图2所示。

1.住房管理。该模块主要是实现住房预订、住房登记、客房查询及客房设置等功能。其中客房设置子模块的作用有二:一、根据不同客房标准来适应不同消费水平的客户;二、便于维修人员根据客房资料维修客房。

2.客户管理。按需求部署的角度看,客户管理模块实现的功能属于意外需求。该模块实现了客户的分类。用户可设置用户类型,而后根据用户的类型设置住房折扣。客户资料子模块主要实现了查询预订客房的客户的资料。

3.结算管理。结算模块分客户结账和押金管理子模块。客户结账模块根据客户的折扣率和住房等级及天数,进行最终合算。押金管理模块主要是考虑到客户续住的可能性。

4.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模块实现了操作员的增减删查、系统备份和还原等功能。

(三)编程环境的选择。微软公司的Visual Basic是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工具,是目前最为广泛的、易学易用的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Visual Basic提供了大量的组件,这些组件可用于设计界面和实现各种功能,减少了编程人员的工作量,也简化了界面设计过程,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故而,实现本系统VB是一个相对较好的选择。而且,Visual Basic强大的调试功能也为大型复杂软件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排错手段。

三、结束语

本文采用了结构化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来进行宾馆管理系统的设计。该系统虽然简单,但实用性强,基本满足了宾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志铭.Visual Basic数据库开发实例解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8

篇3

2004年4月23日,当年收购了Informix的IBM,以软件部信息管理部门的名义,在广西北海市举行了“2004 IBM Informix中国用户大会”。会上所见,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数据库用户汇聚一堂――而他们都曾是清一色的Informix老用户。

三年来,他们依然信任Informix,当然,随着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系统的不断升级,他们也正在不断融入着涵盖了DB2和Informix两者的IBM信息管理系统之中。

需求的变化改变了一切。同样的日子里,召开了主题截然不同的大会,可见无论是IBM还是用户,都已经坦然接受了Informix与DB2在新的信息管理的框架下,逐渐融合,逐渐升华的事实。也许恰是“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一天,对于IBM和那些老Informix用户们,都显得非常郑重。

笔者随意与几位用户代表进行了攀谈,他们大多表示曾经是完全的Informix用户,也曾经因为Informix的被收购而担心。但几年下来,他们的担心早已不存在了,因为IT应用变化的速度,不允许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放在对供应商变化的担心上。今天,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同时采用了更多种类的数据库,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系统,他们却都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IBM,原因何在?

海量异构信息与信息管理

“依然有这么多Informix的老用户来参加我们的用户大会,这足以说明IBM收购Informix没有让用户失望。”作为IBM软件部大中国区信息管理经理,金筠对用户的忠诚喜形于色。在IBM或金筠看来,收购Informix的附加值是Informix附带的用户,IBM成功地保留了这些用户,其实也正为自己能够打造今天的全线产品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对于任何有数据存储需求的用户来说,信息的复杂性及其爆炸性增长都是一把双刃剑――既为自身带来了宝贵的数据积累,同时也为管理、保存、查询等带来了挑战。

要扫除上述所带来的阻碍,让信息用户透过冗杂的数据看到更深层次的关联,并进而获取更有价值的应用,就需要更灵活的信息获取渠道、功能更强大的数据库引擎,还要增强数据管理工具的自主管理和自我协调能力。

这就是人们对今天乃至今后的数据(或称“信息”、“内容”)管理等的需求。为此,IBM已经投入了无数人力和财力,除了整合已有的数据库产品,更形成了应对上述需求的最完整的产品线――由商业智能、企业内容管理、信息集成、数据库服务器和工具共同组成的IBM信息管理解决方案体系。

IBM的杀手锏

“基于信息集成,IBM形成了以DB2通用数据库、内容管理、商业智能和数据库工具为核心的整体化信息管理解决方案。”金筠如此总结了IBM信息管理解决方案的组合。

“通过非一般物理意义上的集成,即特殊的数据库连接技术实现的异构数据的虚拟集成,为跨平台访问数据、分析数据创造条件,同时提高集成的效率并降低成本。”这就是于2003年推出的DB2 II(DB2 Information Integrator)。

DB2 II是一个能够通过单一查询,从不同的软件──Oracle、Excel、DB2和Lotus等中获取信息的软件层。这种“联邦式”数据库策略,被IBM公司看作是在一个数据库中存储和处理大量信息的最佳策略,具有强劲的竞争力。

自去年7月DB2 II在中国市场以来,已经发展了包括泰康人寿、山东地税等在内的十多个用户。在金筠看来,其用户数量虽然不大,但用户反馈信息都非常正面,这当然是最大的利好消息。

与此同时,IBM正在开发代号为“Masala”的DB2 II新版本。据透露,Masala将为用户提供革命性的数据集成技术。

篇4

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因是多选题,超过10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相对于2001年、2002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则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所占比例依次为56.4%、43.6%、41%、41%。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急需迎头赶上,在调查的企业中,其应用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35.9%)。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中小型物流企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整合物流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还有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协调供应链各环节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记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改善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能随时了解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提高物流系统的反应能力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快速匹配,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

物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信息化

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

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

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CPFR、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以便用信息替代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物流企业信息化

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将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

物流企业在客户的数据管理方面将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从而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战略性作用。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格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较大投入,而且还需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所以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物流企业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随着客户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增强,将出现了基于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4PL)。

物流信息服务业

软件提供商软件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提供WMS、TMS等物流功能管理的软件商;二是提供供应链管理计划与执行系统(SCP、SCE)的软件商;三是在提供ERP的基础上向上下游扩展到企业资源管理(ERM)的软件商。这些软件商将行业标准、优化的流程和商业智能融入在软件系统,客户既可以选择成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上一部分模块。

信息中间商(Informediary)主要提高专门的信息基础设施。物流服务商要和客户之间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又无法自己做大信息平台,因此才通过信息中间商来进行这样的服务。信息中间商通过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把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都放到上面。通过这个平台,大家来交换数据,完成国际物流服务。

网上市场(E-Marketplace)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交易不断涌现,其中物流网上交易将日益活跃。

篇5

当前,我国的医学发展十分迅速,对于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也逐渐深入,这使得医院作为一间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服务部门,对各种时效性强并具有高价值的档案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要求,医院档案作为医学知识的载体,是医学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因此,医院档案管理情况势必影响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一所医院要想获得长期的生存机会并得以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把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实现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现代化,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

1.当前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现状

1.1对档案信息管理的认识不够

医院档案信息在医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医院档案储存了大量以往的病例信息及科研材料,医务人员可从中选择成功率较高的诊疗方法及获得最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医疗工作的凭证,并在医学研究活动中起到了支撑作用;其次,在出现医患矛盾、医疗纠纷时,病例档案将成为重要的凭证材料,在解决医患争端中发挥着重要的法律依据作用,最后,医院档案把医院发展历史状况及过程样貌真实地记录下来,是医院发展的一面镜子,在医院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在医院工作的大多数人员,甚至包括档案管理工作部门的工作者,对医院档案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相对正确周到的管理方案,对医院档案的管理随意性较大,一定程度上造成许多完美的档案资料没有得到及时的收集、整理、而遗失,导致医院历史资料的缺失,目前很多医院还保留着传统的纸质管理模式,纸质管理模式需要的储存空间大,易受潮湿、火灾等外来因素破坏,难保存,难调阅、难查找、易损坏、易遗失,借出去的档案返还不及时,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信息共享性差,造成档案利用率极底,严重浪费了医院档案的巨大利用价值。

1.2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水平不高

作为医院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好的档案收集、保管、统计、检索、利用和编研工作能力;还要具备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能完成档案信息的录入、分类、筛选、快速检索等工作;另外,由于医院职能的特殊性,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具备全面的医学基础知识,由此可见,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以上提到的各学科的综合知识才能做好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然而,当下的许多医院在档案信息管理人员挑选方面做的不够到位,对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文化程度甚至个人思想道德方面的考核缺乏重视,从而造成医院档案管理的多数人员专业能力较弱。另外,一些非档案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通过后期的一些相关课程培训就可以从事医院档案的管理,然而其只是了解了档案学专业的一些皮毛,在实际的工作中容易出现多种失误,这将给医院档案信息的管理造成较大的损失。此外,一些从未接受过专业化培训,缺少作为一个合格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只是因为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而从事管理工作,这就使得医院档案的管理无法步入正轨,更不用说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了。

1.3医院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很多医疗机构对医学档案信息管理认识不足是因为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不予以重视。对于医院档案信息的管理没有进行制度上的规定和要求,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也是当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一些医院在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较为模糊,无法对档案信息的内容和相关要求作出明确界定,缺乏统一具体管理档案的制度,因而不能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导致档案的收集率偏低,管理分散和缺乏信息资源整体统一性,例如,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检查和治疗等方面的新兴技术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这无疑是医学进步发展的福音。然而多数医院都没有及时完善与这些新兴技术相配套的档案管理制度,造成先进仪器的相关数据和资料没有融入到医院档案的管理中。此外,医院的档案信息管理往往容易出现主次不分,文图不符,重要信息遗漏等问题,对此一些医院也缺乏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的相关办法,不能及时对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阻碍了医学研究的发展,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进而使现代医院的发展跟不上新时期的发展需要。

2.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强化档案信息管理意识

基于医院档案信息对医院发展和医学进步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加强对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认识,强化档案信息的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医院要始终把档案管理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不只是档案管理工作者要重视这一工作,还要强化全院职工的档案管理意识,在全院各级人员中提升档案信息的知晓率,从而使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做好医学档案的管理工作。这对提升现代医院档案信息管理能力和管理的科学化将会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2.2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量也在逐渐加大,其工作范围已由初级阶段对档案的收集和统计等扩大为现在对经验教训的总结与分析,并对以后医院的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故此,从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也应该得到相应提高,只有使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才能进一步优化医院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医院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可以通过定期得将他们送到专业的档案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培训及邀请档案管理专家来院召开技术讲座这两种方式以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与技能,从需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专业修养,以达到适应医学档案业务发展、推动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的目的。

2.3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医院档案信息管理质量的提升与一套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鉴于目前医院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故而对于医院的医学档案信息管理,应首先成立有约束力的部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责任,以保证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有序进行。其次应严格管理好医学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杜绝个别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医院的档案管理制度,可以使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指责,对于各种情况能够做到有章可循,这对于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圆满完成是非常有裨益的。

2.4创新档案信息管理模式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以往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解决当下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医院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质量要想得到有效提升,就必须及时进行创新,摒弃以往管理模式中不科学的地方,根据科技的发展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档案信息的创新改革。医院要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力量,重视新兴技术的应用,尽快促成医院档案管理的系统化。因此,医院档案管理应由单纯的纸质管理模式逐渐过渡到与计算机网络管理模式并存的管理模式中来,对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形式上的差异加以利用 ,电子文件,且有不占空间,提高工作效率,便于资源共享,节约资源等诸多优势,有了电子文件,对文件直接目录标引直接提取供利,对保护纸质文件极为有利,另一方面,纸质文件档案,也可以弥补电子文件容易被删改、丢失的缺陷,并作为查找核实电子文件的最原始凭证,两者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使档案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更适应时代的需求,真正做到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需求服务。加强档案管理意识、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建立高效完善的医学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科学发展,如此对于优化医学档案管理的质量,实现对医院档案的最大限度利用,并进一步促成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社会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小结

总之,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促使医学档案信息的管理也要及时赶上时代更新的步伐。当前的医院档案信息管理依旧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够、管理方法较为落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对此,我们要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积极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从档案管理认识、管理人员素质、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对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改进,不断提高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促使医院档案信息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从而为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在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中,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至上、以人文本”的意识和观念。同时可以定期开展档案知识学习活动,让工作人员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可以定期参观在档案管理方面成绩较好、技术较为先进的高校,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增强他们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责任心。

档案管理制度是整个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纲领,在优化档案制度管理的过程中,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比如设置一些考核制度,对业绩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设置某些标准,规范员工的管理工作。另外在制定好制度之后,档案管理部门的各级领导应该带头遵守这些制度和章程,工作人员要认真执行制度,提高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人员的素质是构建新型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条件。高校档案部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一种是直接招聘专业的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另一种是选取业绩较为优秀、素质相对较高的人员,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质,通过这两种方式,都能够增强高校档案管理部门的后备人员素质。

二、丰富档案资源

为了弥补高校档案资源信息量小的缺陷,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丰富高校的档案资源。比如,增加高校老师的招聘,尽量达到3个老师共同辅导一个学生的要求,专职老师负责学生的学习,辅导员负责学生的生活,而第三个老师负责学生的心理思想等,保证学生信息的完整性。

另外,也可以在各个院校中专门设置心理咨询室、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通过记录心理咨询室的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中心的指导,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未来的憧憬、对于自身发展的看法。

三、数字化保存档案

在数字化出版发展的情况下,单纯的纸质档案保存方式已经过于单调和落后。所以需要增强档案的数字化保存。比如高校档案馆藏中存在着大量的早期档案,这些档案破损和丢失现象较为严重,而其修复和补救工作又较为困难。那么就可以采用数字化方式,将这些档案编辑成电子书进行保存,这样既能够提高档案保存的质量,也能够提高档案保存的时间。同时对于一些面积较大的建筑图纸,可以采用缩微机将它制作成微型胶卷进行保存。

四、提高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重点要做到两点,一是使用信息化的系统和技术;二是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篇7

面对繁杂的数据以及多业务系统的企业IT建设现状,企业采取内置盘或简单外置盘直连的方式将难以应对。如何改变企业信息管理现状?对于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大型企业而言,又将如何应对在线高容量事务处理?

IBM全球信息管理行业市场总监Will Reilly在“2008 IBM信息随需应变大会”上指出,“企业必须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特点和行业特点的信息整合人口,而信息日程则恰恰是帮助企业找到人口的那枚指南针。”

IBM针对不同的行业应用特点提出了各具特点的信息日程,据Will Reilly介绍,企业信息整合应具备三层架构,底层是包含内容管理、数据安全及数据存储在内的数据库建设,中间层则是以存取调用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及主数据管理,上层则为以数据分析、挖掘为基础的商业智能和性能管理。IBM针对这三层架构提出了四大管理方向,即数据管理、信息整合、内容管理、商业智能,并分别从此四方面提供了产品支持。

经过近两年的市场摸索,IBM总结出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用户的信息整合特点,并提出其全新的“以行业为导向的服务架构”,采访中,Will Reilly表示,IBM会给客户制定一个IBM理解下的路线图,这一路线图将结合客户的目标以及他们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理解目标,而且用具体的项目来支持目标的实现。

“在具体部署信息日程的过程中,我们会有一个专门的服务团队以及GBS,他们会共同结合帮助客户。我们会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始,就是和客户一起决定如何执行IOD(信息日程)。简单来说,就把制定的线路图和客户自身具体的情况结合起来,量身定做一套方案。”WillReilly解释到。

据了解,经过了一个阶段的新服务架构的调整,如今IBM已经组建了专门针对行业的部门,为更好地服务客户实现信息整合,IBM针对行业的部门集合了其内部各产品线的技术及服务精英,这些精英将联合IBM的行业合作伙伴更加贴身地服务于企业,以实现信息整合。

连接――主数据管理

篇8

 

一、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问题

 

1.缺少全局统筹规划,地方信息化建设陷入水平低重复性建设

 

目前在全国卫生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盲目发展。造成了信息化建设的重复性,区域的东西失衡,建设的水平低,弟弟与地方不沟通协同,造成众多的信息孤岛。这样不仅浪费了财政资金,也不利于全国一盘棋的建设。

 

要整体与局部辩证关系统一的观念。既要在全局上进行顶层设计,有全局统一协调指挥,地方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建设。我们在建设要有协同发展的思路。要严禁闭门造成的情况出现,多串串门,多了解了解行业的发展状态,其它省市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思路。在全国大一统的信息化统领下,各个地方相互借鉴,资源共享。才能更快更好的建设事业单位档案的信息化。

 

2.技术端口缺乏标准化,系统与系统不兼容

 

由于前期的统筹规划工作的失败,没有制定好技术端口的通用标准。造成地方之间,地方与国家之间的系统无法合并,形成不全国通用的网络系统。在医院内的信息传导机制上不兼容。我们要达到信息影像,电子病例,防疫监控,后期援助,等等内部系统兼容和一体化。要实现兼容必须制定通用的技术标准,实现内部的无障碍沟通。

 

3.缺乏信息共享建设,形成信息孤岛

 

目前的内部建设一般依靠软件的内部建设。虽然提高了内部的管理效率,但是不利于与外部的链接和缺少与外部的协同性效应,使得信息的作用打了折扣。缺少信息共享的造成了信息档案的重复性建设增加个公众的转移成本。公众不得不在转换新的就医场所后,重新登记相关信息,重新检查,导致信息的重复性也增加了公众的负担。

 

4.对外缺乏集成化便携式的网络节点建设,信息传播效率低

 

目前的公共卫生系统的信息仅供医院等相关医疗单位使用,最为最关心的公众对相关信息知道很少。对于公共卫生尤其是自身的健康档案了解,成为公众最新的诉求。

 

二、公共卫生信息管理问题背后的症结

 

1.缺少顶层设计和全局的布局谋篇和执行上的统筹规划

 

整体和局部是事物发展的一体两面。由于缺少前期的准备工作,造成了后期发展的无序性和混乱性。所以让局部自由发展的思路是不正确的。需要共建一个技术平台,建立一个信息通用标准,这就给地方发展提供了思路和依据,在后期的一体化建设中就会形成系统的个体,不再会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

 

2.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我们建设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地方与地方,地方与中央,地方与公众的关联性。部门割开联系来看待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出现的信息孤岛和卫生信息化与居民和社会脱钩,影响了全局的建设也满足不了公众的公共卫生的信息诉求。坚持联系的观点,有助于一体化的建设,实现上下互动,内外互动,形成信息共享信息利用的整体。

 

三、如何进行公共卫生信息管理路径的探讨

 

1.加强顶层设计和全局的战略谋划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的设计,制定好路线图,时间节点,责任权利,任务分解,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等等,为公共卫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目前的信息化建设应该具备以下功能:在传统的内部信息收集,处理,储存,传递,共享。着重加强信息共享的战略谋划,形成内外一体化的建设格局。

 

2.制定通用技术标准,实现技术的格式化发展。

 

加强卫生系统内部的信息化无纸化的同时,要加强内部各个系统的兼容和技术端口的通用以及之间的信息相互转换。只有这样能够减少转换成本,实现了信息的无障碍流通,降低了信息流程的成本和转换成本。IT技术是一门繁杂本身也是在不断探索的行业。不同的技术平台和技术门类下的档案信息化,必然会形成系统与系统不兼容,端口与端口不通用,最终影响国家大一统的信息化发展格局形成。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尤其通用人才建设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所以我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培育和使用,发挥人才的智力智能,知识资源。目前人才队伍的建设面临总量少,存量流失,新量不足,存量内部知识结构老化,老中青三代结构比例失衡的问题,专用型人才居多,通用型人才少的局面。公共卫生的信息化需要具有计算技术,IT技术,管理技术和卫生技术的通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存在。专业型的人才结构,增了内部沟通成本和认识不一致的现象。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效果的发挥。要吸收新鲜血液,要加强现有存量的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实现知识结构的转型升级。

 

4.加强集中化和分权化的合理布局

 

作为研发卫生信息系统具有高风险,收益不确定的,智力资本要求高的特点。单纯依靠地方研发,会出现研发成果水平低,系统不兼容。而且地方的各自为政,重复性的研发都是浪费了宝贵的国家财政资源。所以要加强最高层次的集中研发制定通用的技术规范,地方只是使用通用软件或者针对各自特点在通用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5.建设多元化执行监督体系,加强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和制度制定,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战略的控制

 

任何战略都离不开执行,执行的效果决定了战略的成败。因此多元考核体系就是在必行。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要充分关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在综合平衡中重点考核的方面有,发展质量,发展能力,投入产出效率考核,不良建设浪费考核,信息化建设运行质量考核,资产结构健康状况考核,战略执行考核。

 

四、结语

 

篇9

1 物料信息

物料的主要信息包括物料号、图号、物料名称、型号规格、封装形式、ABC类别、工艺路线、物料类别、保质期、图片及相关说明。

物料分类:物料存货的种类通常会很多,动则就可能是上千种甚至上万种,所以企业为物料分类就尤其重要。如果分不清主次,鸡毛蒜皮一把抓,可想而知,其效率和效益是不可能高起来的。而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对象,却一定可以事半功倍。比如,在物料管理中,这一法则的运用就可以使工作效率和效益大大提高。权衡管理力量和经济效果,制定ABC分类管理标准(注:它的划分标准主要是从价格方面来制定的),可以把物料分成A类物料、B类物料及C类物料。

C类物料主要一些加工及生产所需要的必须品,它们一般通过采购过来的,价格相对比较低廉的一些原材料(物料名称类似于小电阻、电容、白布带等),客观上来讲,这些C类物料对型号规格、封装形式、工艺路线、保质期及单位都没有太多的要求,平时多是附加一些图片说明来管理就完全可以了,所以也有很多企业把C类物料通常称之为原材料。

B类物料通常情况是C类物料(原材料)经过加工后,形成的半成品及外购过来的直接可以使用的通用组件。半成品的加工过程消耗了过量的原材料,融入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所以它的价格要昂贵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把半成品做了B类物料的主要原因。此时加工生产的半成品可以对外销售。所以B类物料对物料属性中的物料名称、型号规格、封装形式、工艺路线、物料类别、保质期、图片都有明确的要求。以物料名称【特氟龙管】为例,型号规格有【4*6】,也有【2*4】的;封装形式有【全透明】,也有【半透明】的。其它的信息也有类似的要求,这里不做太多的说明。

A类物料通常情况是C类物料通过加工生成的多个B类物料,再通过焊接、插拔及装配等其它工序,生产成相应的成品。此时的成品与软件程序相结合,可以完成数据检测、分析数据及报告的生成。是完全可以给企业生产带来便捷、提高产品合格率很有价值的产品。这些产品也是企业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以上,对物料的管理从大的类别分类做了详细的阐述,但是没有对物料信息中的物料号进行详细说明。主要是因为,在实际的过程中,不是那一类别的物料,小到电阻电容,大到成品,它们都有自己唯一的一个物料号。也就是不同的物料它们的物料号一定不一样,正是由于这种唯一性,才能给物料管理代来极大的方便。

2 物料编码及物料号

物料编码的目的在于将物料化繁为简,便于物料的管理,如果编码过于繁杂,则违反了编码之目的。因此物料在编码时,应用多数字,应当简单明了,这样可节省阅读、填写、抄录的时间与手续,并减少错误发生的次数。物料相当单纯时,只要将物料简单分类为几项即可,物料分类项目多了,就显得很不方便。若物料相当复杂时,就要将大分类再加以细分,这种分类展开也称为多级分类。但是分类再多也不要打破编码的完整性。完整性在物料编码时,保证了所有的物料都应当有物料编码的依据。 在完整性能保证了以后,就要考虑物料编码唯一性,也称之为单一性。所谓的唯一是指一个物料编码只能代表一种物料, 同一种物料只能找到一个物料编码, 而绝无一个物料有多个物料编码。 其次是物料编码的一贯性如以年限分类为标准时,就应一直沿用下去。如果以类别为分类标准的话,就一直沿用类别在中途不能改变用其它的分类。最后,所生成的物料编码要适应电脑管理,电脑的应用已经比较普及,因此在编码时一定要考虑录入的方便性,如编码尽可能短、少使用其它符号、必须有足够的数量,以方便组成的不同的物料。

比如【功能元器件】类别为例,看一下如何生成相应的物料编码。首先,【功能元器件】是一个大类,其编码规定为【01】,其下面有很多小类,选择【滤波器/屏蔽】,其编码规定为【0101】,很显然,前两个【01】是代表【功能元器件】,后两个【01】是代表【功能元器件】下属的【滤波器/屏蔽】。按着多级分类的原则,还可以分成【滤波器】和【屏蔽】,其中【滤波器】的编码为【010101】,【屏蔽】的编码为【010102】。再选择【屏蔽】类别的下的【屏蔽磁线】,此时生成的物料编码为【01010201】,要是选择【屏蔽】类别的下的【屏蔽导线】,生成的物料编码为【01010202】,以此类推,完成相应的物料编码。一般企业的分类不会超过四层,为了能更新一步的生区分所生成的物料编码,系统会给所生成的物料编码后面加上四个随机数,这里简称为流水号。再以【屏蔽】类别的下的【屏蔽导线】为基础,生成四位流水号后,物料编码就变成【010102020001】。此时生成的物料编码的长度是12位,而且每一位都是有含义。为了能在视觉上有整齐的效果,我每隔四位加一个【.】,最后物料编码就变成了【0101.0202.0001】,这也生成了我们开始所说的物料信息中【物料号】。

生成了这样物料号,用计算机来处理是相当的方便的。开发完的系统中,即可以提供查找功能,也可跟踪物料的使用情况。以BOM表为例,可以以通过物料号追踪到相应物料的使用情况。有了此物料号,方便了管理同时s也方便了跟踪。

3 物料管制卡

一个物料的完整信息现在都全了,再加上相应的物料编码,就完全可以做出一张针对当前货位的物料管制卡了。如下图1所示:

从图片上可以看到物料的信息,比如物料名称、型号规格及封装形式等其它信息。此时,很多人都能看到所生成物料号,此时还有条形码。正是由于物料编码的合理与规范化,通过计算机系生成更为方便的扫描枪管理模式。在物料的使用过程中,都有相关的日期、出库数量、入库数量及结存数量,在物料进行盘点时,能通过扫描枪直接扫描出当前物料相关信息,还能查到的此物料的结存数。这就为盘点卡的制作大大的提高的效率。

篇10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信息、知识来源早已多样化和复杂化,各类图书、杂志、期刊等信息形式相继出现,图书馆在此基础上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对于如此多的信息,图书馆必须有套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一个优质的图书馆必须具有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繁杂的信息只有通过优化的管理才能最大化的发挥价值。就日前而言,图书馆质量的高低早已不是由图书质量一个因数决定的, 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才是决定图书馆综合实力的关键。信息管理是为解决社会信息现象的复杂多样性和社会信息的无序性与人类需求的特性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在信息领域,海量信息非但不能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反而会产生信息干扰,造成信息误导,影响科学研究和生产,甚至是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信息泛滥带来的“用不完又不够用”的矛盾现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要解决这种矛盾,使信息成为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用的资源,关键就在于对海量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信息管理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首先提出来的。美国东北大学的E.M.Trauth博士认为:信息管理分为三个不同的技术领域,即数据库管理、记录管理、数据处理管理。通常将这3个领域称为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的概念又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狭义上讲,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即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加工、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的目标;从广义上讲,信息管理的对象不只是信息,还包括与信息有关的人、机构、设备、环境等。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信息管理是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是信息经济的起点。图书馆通过对信息的搜集、检索、组织和传播,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存储到传播和利用,从宏观上实现馆际之间的信息资源协调与共享管理,方便人们能够在特定时间获取所需要的特定信息。

信息管理是为了满足人们在行动与决策过程定的信息需求,使人们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先设定的方向发展,因此信息管理最终是通过提供信息而实现个人、组织乃至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信息管理是通过对信息的搜集、检索、组织与传播,将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存储到传播和利用的过程,图书馆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与人类的知识活动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图书馆本身并不创造信息,也不是自身利用信息,其根本任务是把信息与社会的需求联系起来,起到信息交流的中介作用。图书馆通过应用现代技术和加强服务来实现信息共享,图书馆既是信息管理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管理是以信息为基元,信息是信息管理产生和继续存在的根本,信息技术为信息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路,信息技术是信息管理的重要工具。

一般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和不同专业的资料室,藏书从几千册到几百万册,规模大小不一,为学生、老师和科研人员提供着各种不同的服务。它所能提供服务的好与坏、管理水平的高与低、信息化的程度等都对整个学校的教学、科研发展至关重要。图书馆最根本的目的和价值是为人们增加知识服务,为人们增加知识提供便利。所以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一般需有读者管理、图书维护、读者留言、图书采编、图书借阅管理、图书查询、图书预定等功能。能够实现从读者借阅到图书维护的全过程管理,并且为读者提供了查询、预定和留言等服务。图书借阅和图书维护管理不仅能根据扫描的图书条码信息和读者信息直接完成图书借阅工作,而且还能够根据对图书的维护和对读者留言的管理制订采购的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采购数量等信息。此外,还可以把图书馆新书信息上传到读者管理子系统等。 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能够实现图书管理和读者管理的人性化和方便性。②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考虑借阅的权限设置、提供预定服务。③方便图书管理员合理安排分类、检索方式,为用户提供各种方便的查询服务。④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放性比较强,能够提供丰富的子系统借口与相关的子系统联合使用,构成一个信息高度共享的有机整体。⑤可向读者和图书管理员提供较强的查询功能、报表打印和图书馆内用于管理的统计功能。总之,图书管信息管理系统,应充满着科学性、复杂性、先进性和使用性。

近年来,随着图书馆规模的不断扩大,图书数量也相应的增加,面对庞大的信息量,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会导致图书馆管理上的混论,人力与物力过多浪费。图书馆管理费用增加,从而使图书馆负担过重,影响整个图书馆的运作和控制管理。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料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另一方面,IT产业和internet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为图书馆的信息管理的成功运行提供可行性。对于图书馆中大量可模块化处理的信息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处理方式。从笔者自身的体验中也可以轻松感受到图书馆信息管理带来的巨大便利,书籍的借阅,资料的查询变得易如反掌,大大节省的时间和精力。

参考文献:

[1]梅伯平·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情报科学,2003;(3)

[2]冀了光·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5)

篇11

一、Internet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在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电子商务的交易方式代替原有的传统交易模式。会计主体的外延扩大了,没有经营场所、没有物理实体的虚拟企业(VirtualCorporation)也越来越多,这种企业结构松散,一个项目完成后即告解体,下次有需要时再重新组合。因此,网络会计模式下“相关利益联合体”将比传统“会计主体”概念更适合各个需要核算的经济主体。

现代的“相关利益结合体”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随时都有破产清算的可能,虚拟企业更是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宣告解体,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面临一定的挑战。

持续经营假设的改变必然影响到会计分期。随着高科技通讯技术及其计算机网络的采用,虚拟企业的交易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并立即解散,所以对一个极短定额交易时间再划分时间段已无必要。我们应该将会计期间和交易期间进行统一,可以在一次交易完成后就立即编制报表,只要达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有用即可。

Internet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影响给会计理论带来了新的发展,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会计实务的变化。跨地域的实时的会计信息处理将成为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生产的最基本要求,相应的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会计信息生成模式——网络应用服务提供商(ASP)会计信息生成模式。这种模式对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ASP及ASP会计信息生成模式

1.ASP简介

ASP(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服务方式,是通过互联网络上配置、租赁和管理商业应用服务解决方案,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应用系统服务的公司,其实质是集中式的资源共享。基本特征是由专业的网络应用服务机构为用户的业务过程和信息管理提供集中服务。通俗地讲,ASP是一种业务租赁模式,即企业用户无需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直接租用ASP的计算机系统进行业务管理。这种方式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投入管理信息系统的资金。

从广义上讲,ASP是服务外包概念的延伸。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在提高自己核心价值增值能力的同时,还将增值较少的非核心业务尽可能地外包出去。其具体的运作是:ASP集中专业人才,运用专业技术,构建应用系统平台,租给不同的经济组织使用。各经济组织将自己计算机通过Internet接入到ASP的平台上,通过租用ASP的平台和应用软件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

2.ASP会计信息生成模式

ASP会计信息生成模式是通过互联网的专营网站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财务服务,企业无需购买网络财务软件,通过互联网获得专业化的会计和理财服务。ASP与传统的电算化核算软件相比,虽然都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但ASP是软件厂家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运行应用程序,经过互联网提供给企业使用,企业通过租用ASP的计算机系统完成自己的业务管理,而不是像传统方式那样购置软硬件设备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系统。

在这种模式下,证券监管机构规定公司所应披露的会计信息的标准、披露的时间、范围、格式等具体要求,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制定的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会计处理方法给出具体的说明,作为ASP处理会计信息的标准;ASP与企业签订会计服务合约,合约的内容可以包括:ASP替代企业执行会计信息的生产职能,企业向ASP支付相应的费用,ASP保证按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和保守有关的商业秘密;企业提供会计原始数据;ASP代替企业的会计职能,随时处理企业提供的原始会计数据,把结果返回给企业,并且根据企业和ASP之间的合约,ASP要向企业的管理当局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财务分析;ASP加工处理完成的符合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审计后的财务报告提交给企业,给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

三、ASP会计信息生成模式在审计中的作用

针对日益泛滥的造假账现象,人们的对策是要真正建立起一种维护会计师独立性和执业操守的有效的法律机制,它可以有效地进行约束和监督。但是,无论怎样严格的法律约束,只要有利益驱动,必然就会有人铤而走险。所以除建立有效的法律机制之外,还应该采取一种更为有效、更为持久地解决问题的措施,而利用网络信息新技术,从技术上加以保障也是很重要的。如何通过立法、行政和技术等手段在会计信息生产这一环节上使用新技术,尽可能限制和约束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从源头上堵住虚假的产生不失为一个研究方向,ASP会计信息生成模式就是目前阶段比较可行的一种方法。

ASP模式在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并降低审计风险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

1.在获取真正的原始凭证、原始数据方面比传统审计模式有了较大的飞跃

现在社会审计都有着不可克服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目前国内仍有大量的企业采用手工记账的方法,针对这种企业,通常采用的是国内非常普遍的传统手工审计,因此许多审计人员可以凭借丰富的经验对原始凭证进行鉴别,但是一些伪造逼真的原始凭证骗过审计人员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2)采用了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的企业,它们的账、证、标都已实现了无纸化、电子化。而国内大量的审计事务所却仍然停留在手工审计阶段,科技含量不高,大多数只能采用绕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那么,面对大量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如何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即使有些大型的事务所可以在被审单位的机器上进行一定的检查,但是,记账凭证是由企业会计人员输入的,之后的一切会计处理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输入的凭证本身就是虚假的,那么再怎么查也是枉然。

(3)—些大型的审计事务所开始运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但这些软件的通用数据接口所导入的数据也是来自于企业会计软件生成的数据库,虽然强调导入的是期初余额和发生额,而审计软件会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再记账从而进行对比查错,但是,如果导入的发生额本身就是错误的,那么如何能查出问题呢?

如果运用ASP方式进行会计信息生产,这些问题就有可能被解决。

ASP中心是经过授权的信息管理机构,大量的用户数据集中在此处理,使它们拥有严格管理、商效庞大的数据库,经过市场竞争后,信誉好的、质量高的ASP中心更得到用户的青睐,这样,将所有的ASP数据库连接起来就成为可能了。连接以后,不同的ASP要访问别人的数据库必须经过一定的权限检查,审计人员审计时只要在包含了几乎所有企业数据的超大型数据库中进行检查,就可以轻轻松松查出企业的业务数据是否真实,从而可以再对这些数据的合法性进行检查。

如果全社会都通过ASP生产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信息的虚假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因为企业与ASP服务中心签订的只是数据处理权的授权合同,而真正的数据并不是由企业打包后传递给ASP的,在网络条件下我们完全可以从业务发生端,如在电子商务网站中电子交易成交的那一刹那,自动将数据传递给ASP数据处理中心,若这笔业务未成交,也可以从取消业务的发生端再次将数据传递给ASP数据处理中心,这样就可以保证数据是真实的。审计人员审计时,着重要检查的是相关企业有无串通起来假造业务的嫌疑,即要注重数据的合法性。总之,从审计角度看,ASP在保证原始数据真实性方面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可以改变以往会计信息在企业内部生产、被企业内部操纵和粉饰报表的行为。

2.简化了监督审计的难度,提升监督审计的质量

在会计数据的真实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后,会计处理方法的合法性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企业为了生存,合法经营是前提所在,网络应用服务商们绝大部分按照有关法律、制度、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这有效地保证了会计处理方法的正确性、合法性。然而不排除有些ASP恶性竞争,与企业串通舞弊情形的发生。但是,对有限几家ASP进行强有力的监督显然要比监督审计世界上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企业有效、方便得多。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对恶性竞争的ASP查处、取缔也比较快速有效,也就是说监督好了一家网络应用服务商,就等于监督好了成百上千的企业。

3.数据被非法篡改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首先企业自身无法擅自改动数据,它没有这个权力,也没有这个途径;其次,ASP为了信誉、为了生存,同时还受到政府、企业等各方监督,也不会随意地非法改动数据;再次,ASP中心是经过授权的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它的安全性自然要高于分散的单个企业用户,受黑客攻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所以,实施ASP模式,数据、网络的安全性较一般情况高得多。

四、ASP会计信息生成模式对审计的影响

1.对审计对象和范围的影响

ASP会计信息生成模式改变了原有的账务处理模式,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只能接触到一些原始收据和经ASP系统处理之后得出的凭证、账簿和报表,无法接触ASP服务商所提供的电算化系统软件,因此有些电子审计方法和技术无法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审计师无法对系统做出合理的判断。ASP会计信息生成系统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会计信息的生成和传输手段,使会计信息的适时化和动态化成为可能,这也对审计信息的质量、范围和时效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

2.对审计目标的影响

传统的审计以纸介质为信息载体,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对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公允性、会计处理的一贯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其目的是为审计委托人服务。在网络化的财务报告环境下,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和经济活动具有开放性,网络审计的目标将主要通过“无纸化”的实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审计活动面向网络,对大量的非财务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对网络技术本身的合规性与有效性审计等也将成为审计目标。ASP会计信息生成模式促成了会计信息供给中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这将使会计信息更加面向用户,导致形成会计服务市场的大众化局面,从而使面向用户成为审计理所当然的服务目标。

3.对审计方法的影响

ASP会计信息生成模式将改变传统的审计方法。书面凭证逐渐消失,审计线索变得模糊,传统的获取证据的方法有的将不再适用,需要采用新的系统测试的审计方法。财务信息披露的连续性,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连续性的审计服务,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将变得更加重要。审计将由传统的查错防弊向职业认证转变。目前较为可行的是网络认证、系统认证,注册会计师利用其公信力对电子商店及交易系统进行认证。此外,网络的安全性也将成为审计中符合性测试的重要内容。

4.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会计信息供给市场机制的形成,造就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买方市场”。他们有更苛刻的信息质量要求,无疑将审计置于难以满足公众期望值的风险之中。网络的开放性导致审计面临一个多变的外部环境,审计线索日渐模糊,审计方法更加灵活多样,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复杂化,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水平呈上升趋势,传统的风险控制理论面临新的挑战。这些也是审计面对的风险挑战。

5.对审计准则的影响

审计对象和范围的拓展,要求对原有的审计准则进行更新和补充,如网络审计的事前审计准则、系统安全可靠评价标准、系统内部控制准则等,从而建立起新的审计准则体系。审计准则应结合ASP会计信息生成模式中的信息处理流程,与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相关规则相配套,对ASP的服务提出相应的要求和约束。

6.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传统的审计报告将面临挑战,需要对传统标准化的审计报告格式进行革新。应针对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发表有差别的审计报告,使审计报告也能面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相关的审计信息。从报告的时间上看,由年度审计报告逐步转为实时审计报告。

主要参考文献:

姜灵敏.网络财务的安全问题与对策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05

欧阳电平,梅惠娟.电算化会计与审计原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篇12

二、信息的管理策略

在现代化的社会和商业活动当中,信息的管理与信息收集相对应,也是十分讲究策略的。信息的管理氛围首先涉及到信息的安全、外来信息的管理和内部信息的管理。1、信息的安全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信息的安全也受到越来越多地威胁,也越来越多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关心和关注。2014年7月份中石化大量内部信息泄露,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因此,信息的安全是信息管理的首要任务。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很大企业和社会团体都制定了严格的信息保密体系,通过制度的制定来保证自身信息和机密的安全。从这个层面来说,信息的安全是信息管理的首要策略。2、外来信息管理策略所谓的外来信息,指的是上文中提到的从外部网站、外部企业或者论坛等多方面收集来的与企业运转或者项目运行相关的一些重要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管理,应当遵从分类整理保存的策略,将这些信息按照课题或者主题进行整理和不断补充完善,以便随时查阅和进行新入人员的培训。在这些外来信息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重新组合,是形成新思想新方法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发展的过程中,随时将有用的信息补充进来,形成更加充分的支撑材料,并为项目更好的向前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3、对内部信息的管理策略内部信息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团队最重要最宝贵的财务,一旦这些信息遭到泄露,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造成灭顶之灾。例如,一个投标项目的标书方案泄露,或者企业之间签订的秘密协议遭到窃取,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对于内部人员信息的管理,最好是由专业的信息管理团队进行管理,对不同的人员设置不同的查阅权限,以保证这些重要信息的安全。而对于项目运行的信息管理,主要应该按照项目进行分类整理数据并及时更新,在更新的过程中注重信息变更的原因和结果。一个项目的从策划到准备再到实施、后期操作及运行效果甚至到结束,能够形成一整套的信息,为新的项目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经验。

三、信息管理团队建设策略

团队建设是一切现代企业发展的基础,对于信息的管理也是这样。随着队伍的扩大和项目的增多和发展,现代企业当中的信息管理团队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对于这个团队的建设需要一定的策略来进行保障。首先,应该建立先进和严格的团队建设制度,对于信息泄露进行严厉的惩罚。其次是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指导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好的运用收集到的信息和本团队的信息。最后,在团队建设的开始就积极引入专业的信息管理人才,帮助整个团队建立专业化、制度化和高效运转的风格和气质。

篇13

离退休职工信息管理系统用于按不同条件统计报表、福利品发放、基本信息查找等。系统如下图1,根据人员变动等具体管理需要,可分别对以上各库进行信息添加、浏览、查询、统计、修改、删除、备份等操作。主要实现下述功能:(1)离休干部、退休干部、退休职工、家属党员的信息管理,人员添加、信息变动、所属地区的调整等;(2)离世人员的信息管理,人员增加;(3)军人信息的管理,人员添加、信息修改、所属地区的调整,报给军人信息统计部门;(4)属于北京办事处管理的离退休职工信息的管理,属于离退休职工管理处管理的离退休职工信息的管理;(5)各管理区全体人员或党员信息的查询及输出,报给党员信息管理部门;(6)根据日常管理工作需要,能够接收重要文件、资料的存储、查阅;(7)提供局域网查询功能,设置管理权限:学校领导及离退休工作部门可对全体离退休职工情况进行查询,离退休工作部门有查询及修改权,其他用户仅可查询信息,无权进行修改(图2)。系统作为一个网络MIS系统,主要模块有:用户验证、用户管理、离退休人员信息管理、离退休类型管理、政治面貌类型管理、退休前部门信息管理、地区信息管理、管理部门信息管理、管理区信息管理、军人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提供离退休职工各类信息及相关电子文档的添加、查询、修改、人数汇总统计、网络、下载等功能。

3离退休信息管理系统应具有的特点

3.1拥有高精度的信息数据库。可及时将掌握的人员信息添加入库,防止信息遗漏或丢失;3.2数据的输出应带有很大的灵活性。允许用户对查询条件进行动态组合,系统通过用户权限管理等手段,满足学校领导、离退休管理部门等不同层次用户的应用需求。3.3现势性。在属性信息的存储中,实现数据的随时间变更的增量存储,并在使用中能随时反映现势信息和历史变更信息;3.4安全性。提供局域网查询功能,设置管理权限:只有一个超级用户——离退休管理部门的管理员有修改权,学校领导及其他人员等一般用户可对全校离退休职工情况进行查询,无权进行修改;3.5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管理员可以根据发生的变动,在系统中进行相应的修改,充分考虑软硬件平台的可扩展性及软硬件的负载平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