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

篇1

作为一所成立仅两年的新学校,由于学校创办时间短,扩张速度快,师资队伍在不断扩充之中。为尽快整合师资队伍,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项目,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稳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理论依据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实际上就是一种“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研究者,即教师,以改进教学实际工作为主要目标,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并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本身就是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一个过程,其哲学原理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研究,找到问题所在,有目标地学习并运用恰当的策略,以改进这些问题。其核心理念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行为跟进”,核心目标是构建学习型团队、反思型教师。

所谓自我反思,不仅指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也是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使用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困惑,这也是制定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起点。所谓同伴互助,强调的是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由于惯性思维,教师对自己已经形成的教学习惯往往难以发现其不足之处,而通过组内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可以更明确地发现自身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并可以与同行进行对比反思,从而做到博采众长。而专业引领,要求教师既要多读专业书籍,学习先进的专业理论和方法,也要不断向同行中的佼佼者学习,更可以在自己学校内部平等交流,能者为师。

在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时,每一位教师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自己看到的具体问题起步。但改进目标要集中,应选择自己迫切需要改进的,或相对容易改进的一、两点入手,带动全面提高。从表面上看,改进的是某一方法、手段、行为、操作,从本质上说,改进的是工作态度、思维方式、教育理念,而绝不仅仅是一、两个具体问题,而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行动目标

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动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优势分析,可以使一些无意优势变为能动优势,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保持,有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同伴的意见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做出客观分析,并制定出改进目标,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改进措施和对策,还要在改进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随时记录典型案例、自身的收获与体会等。通过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个项目进一步建设、完善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教师制定“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并予以切实落实,是改变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有效措施,通过推进这项工作,将可以达成以下目标:

1. 教学模式转变。通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推进,教师将更加主动、有目的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将其落实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去,从而实现从教改理念到教学行为的转化,使学科教学的研究走向深化。

2. 教师自身的反思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将推动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明确得失,寻求改进策略。教师将在不断地分析、研究、讨论中获取知识、获得技能以及相应的体验,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理性思考的深度。

3. 教师的集体研究意识增强。“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要求教研组、备课组对每位教师的自我分析进行集体讨论,并在每位教师个人改进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这样将会大大推进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讨论研究的氛围,教师们相互学习,彼此沟通,经验共享,形成智慧交融的合作主体。

三、措施及行动

1. 高度重视,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推进。要做到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项目,学校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为此,学校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由校长直接领导,分管教学副校长带领教务处、各教研组具体负责推进这项工作。

2. 准备充足,分步推进。为了做好项目推进工作,学校专项工作小组首先进行了相关理论的学习,并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的经验,制定了《课堂教学改进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表》、《课堂教学改进记载手册》、《课堂教学改进评估表》等文件,为项目的有效推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项目的实施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初,学校请每位教师填写完成《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优势与特点、问题与不足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针对分析结果,从某个具体问题入手,制定自己本学期的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教师个人的改进计划制定完成并经教研组讨论修改、教学分管领导审核后开始执行。

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后,学校还会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份《课堂教学改进记载手册》,用于进行改进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记录、改进案例记载、学校评价记载和学期小结。这本手册的主要作用是让教师的教学改进过程有规范的积累,从而促使教师逐步养成记录自己教学研究过程的习惯,为教师专业化的长效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学校也可以把教师的这本手册作为工作交流、教学研究的资料。

在学期末,教师、教研组、教务处要分别针对每位教师完成《课堂教学改进评估表》的填写,通过教师自评、教研组评价及教务处评价,对教师本学期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反馈,并引导教师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3. 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操作,确保项目扎实有效推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校长室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起到引导、服务等重要作用,通过精细化的管理,规范化的操作,确保项目的实施不会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要确立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总体目标,逐步形成并完善“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评价指标”,建立配套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情况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及教研组、备课组评优的重要指标,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改进工作起到引导和推进作用。对于改进计划落实较好的教师,学校应组织他们进行经验介绍、优秀课例展示等活动,从而起到示范、辐射效应,以点带面,推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经验体会

通过项目推进,学校以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为抓手,加强校本师资队伍的培训,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育人能力。通过此项目的推进,学校还进一步完善了校本研训体系,创立了“教师文化讲坛”,定期开设由专家和本校教师主讲的文化讲坛,为教师展示个人独特的文化品位,高尚的生活情趣提供舞台,以“文化讲坛”为载体,推动教师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学校特色课程建设,进而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性。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制定、实施及优秀课例的展示、点评,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做到了师资队伍建设有层次、有重点、有创新。

当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学校管理层面需要改进的问题。学校自身需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如在校园网上开设“教学论坛”,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加强图书馆建设力度,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研究资料;在管理制度、奖励措施等方面对此项工作予以强有力的支持等。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与区域内外学校的互动,加强与市、区学科教研员的联系,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与教研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程凤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操作策略[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

[2]连建华.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概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篇2

一、把握认知规律,满足成长需求,创新数学教学策略

1. 营造和谐教学情景

教师要从学生的成长进步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情境,以自身对数学的理解、表达的艺术、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氛围,融洽师生关系,造浓“亲师信道”的情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如,笔者在教学《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基本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我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讨论和比较,掌握方法,明确算理。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学用数学,合作探究是让学生沟通交流、相互协作、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主要方法,学生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生成新的见解,不断提高合作探究的成效,使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探究的过程?笔者在讲解“平均数”内容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参与游戏情境,让学生在喜欢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探索平均数的算法,不断体验、深化理解。

3.注重实施科学评价

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评价在课堂教学的作用,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解题过程、解题方法、解题结果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点滴进步都要适时、适度、适当的给予科学、客观评价,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学习上进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教师要发挥激励评价的功能效用,根据学生学习、认知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激励、引导,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有所进步。

二、增强履职能力,营造和谐情境,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1.提高自身履职能力

教师要广泛阅读与教学相关的报刊杂志,从前沿媒介上学习新型教学方法,从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自身的思维空间,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造浓亲师信道的教学情境,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数学素养影响和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数学学习,全力打造优质、高效、和谐的数学课堂,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学生智力获得充分的发展。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和数学内涵。

2.遵循学生发展规律

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层次和能力素质逐步得到发展,切身感受数学的乐趣。教师要及时掌握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人发展情况,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因势利导,灵活施教,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在合作中益智、在探究中发展、在成长中创新。

3.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师生在情景交融的学习情境中使知识传授和学生认知的绩效达互最优化,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实现同步发展、同频共振。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兼顾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要把自身的教学意图、解题思路讲解给学生,及时捕捉、重组各类信息,使“巡视、指导、点拨、精讲”穿行,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得轻松,学有所得。

三、凸显主体地位,引发认知冲突,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1.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全部感官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眼看、耳听、口说、身动,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倾听、思考、联想、分析、推理、概括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由表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学会理性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篇3

一、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只有对学科产生学习的兴趣,其在课堂上的表现才会更加好、更为主动地学习。从教学实践来看,很多美术教师喜欢以情境作为导入。毋庸置疑,情境教学法确实是良好的导入方法。但是,新课改下,美术教师要注重优化教学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例如,以学习小学美术“画水果”这一课为例。首先,我以水果作为情境创设的材料,导入新课学习。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我准备好各类水果,如香蕉、苹果、雪梨、西瓜、桃子等,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看到这些水果后,都被吸引住了。

师:同学们,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水果。你们仔细看一下这些水果的颜色。

生1:老师,苹果是红色的,夏天也有青色的苹果。

生2:香蕉是黄色的。

生3:西瓜皮是绿色的,西瓜里边是红色的。

师:非常棒。水果色彩缤纷,颜色不一,那同学们想不想创作出个性作品呢?(提醒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色彩创作出自己的水果作品)。

生:(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

在以上案例中,美术教师以实物创设情境,然后进行对话深入导入,点燃学生兴趣。利用实物,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很容易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教学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课堂教法是多样的。虽然很多教师积极使用现代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或者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展开欣赏教学,但是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很一般。针对此,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改进课堂教法,激活美术课堂教学。

(1)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能够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因此,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用彩墨画鸟”这一课时,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首先,出示各种漂亮的鸟,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鸟,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其次,出示大师作品和小朋友经典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在本节课教学中,美术教师以图片刺激学生视觉器官,引领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有学生欣赏图片后提出:画家是怎么能把这些鸟画得这么生动呢?此时,教师以这个问题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在学习小学美术“大师画我也画”这一课时,我把画家毕加索的故事制作成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毕加索,从而喜欢上毕加索的作品,刺激学生深入学习。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等动画观看完毕后,我请学生上前,利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毕加索作品,或者毕加索作品风格(尊重学生想法,让学生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然后点击相关网页,进行学习。这种尊重学生想法,与学生进行主动互动的方式得到了认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愈加强烈。当然,美术教师在课前应充分做好准备,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2)改进美术欣赏教学,激活美术课堂教学。以往的美术欣赏教学模式为:教师展示作品――教师讲解作品――学生被动听。这种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美术的兴趣。因此,新课改下,美术教师应改进欣赏教学。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画家凡高”这一课时,我对欣赏教学进行了改进。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呈现凡高的作品《星月夜》,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凡高的绘画带给我们的思考与震撼。等欣赏完毕,不再是教师讲解作品,而是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讨。问题如下:① 凡高是怎么用笔触来描绘夜空中奇特的景象的?② 凡高运用这样的笔触,想要表达的情绪是什么?③请你说说,自己幻想中的夜空是怎么样的?你能用画笔勾勒出来吗?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思路为:欣赏图片――设计问题――提出见解,这样的思路与传统欣赏教学有所不同,更突出了学生的作用。学生通过欣赏、交流探讨,了解凡高的绘画作品风格,深入学习了美术知识。

三、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理论知识是学生展开实践活动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后,教师应提供实践机会。通过美术实践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会逐渐提高。例如,在学习“设计生活标志”这一课时,学生学习了基本的标志设计技巧后,教师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为学校设计一枚标志,让它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在学习了“学画农民画”这一课后,教师让学生用画笔画出农民画,要求学生运用装饰线、装饰色表达内心的感受。在学习“植物写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外出写生,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细心观察植物,再进行创作。等学生创作完这些作品,教师还可以展开“小型展览会”,让学生的作品得到欣赏、认可,以刺激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实践中很容易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并得到更为独特的体验。

总之,新课改下,改进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有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引活。因此,在综合考虑学生兴趣、学习方式的基础上,美术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法,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得到更大的发展,培养更多的绘画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滞留于低水平数学认知任务,导致问题设置过度稚化

案例1 在“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节,一位教师为了说明“如果a>b>0,c>d>0,那么ac>bd”这个命题中正数的条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若5>2,-2>-3,则5×(-2)>2×(-3)吗?

问题诊断 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所以问题1对高中学生来说,很容易便能一眼识破. 这样的问题,脱离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认知水平,停留在低水平数学认知任务上,导致问题设置过度稚化. 虽说也能帮助教师顺利地完成性质的讲解,但课堂上波澜不惊,激发不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不能促使学生深层次地进行思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帮助不大.

改进策略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潜在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设置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高水平的认知任务. 高水平数学认知任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数学洞察力. 任务具有非常规性、情景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征,需要学生进行复杂的非算法式思维,并随时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需要较高程度的认知努力.

在案例1中,如果我们将原问题改变为如下问题:“由lg>lg,5>2,得5lg>2lg,得lg>lg,所以>,以上推理错在哪里?”改变后的问题承载的任务虽与原问题相同,但问题提出的形式、依托的载体均发生了改变. 这种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高认知水平数学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了运用高水平的思维和推理的机会,它能促使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积极思考. 在思考过程中,它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向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正向迁移,同时也有利于将原有的知识体系融入新的知识结构之中.

■忽视学生的心理及发展特征,导致情境创设过度稚化

案例2 笔者曾听过一节公开课“数系的扩充”,教者为了让学生了解数系扩充史,花了大量的时间,根据数系扩充的历程制作了flas在课堂上播放(截图如下).

问题诊断 教者创设这一情境,意图通过动画介绍数系扩充史,同时激发学生的童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后发现,大部分学生热情不高,没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课后与学生交流,有部分学生表示:初中学“实数”时已经接触过类似的情境,动画也太幼稚了. 显然,这种情境不符合高中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对于高中生来说显得过度稚化了.

改进策略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有效载体,它有利于沟通现实问题与数学模型之间的联系. 教师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情境是应该提倡的,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情境就是生活情境、背景情境.创设情境主要目的是数学化活动过程. 也就是说,学生要经历数学化的思维,运用数学语言,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 若情境与教学内容相距甚远,致使学生在课堂上花费很长时间从事一些思维价值不高的非数学性质的活动,使高水平认知任务的学习时间所剩无几,则其价值不大.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知识储备,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将情境中的问题置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笔者在执教该课时,设置了如下的两则阅读材料作为教学情境,并提出相关问题.

阅读材料1 我们把一个数集连同相应的运算及结构叫做一个数系. 在数的发展过程中,数集从自然数集扩充到实数集大致经历了以下过程,如图:

问题1:阅读以上材料,结合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思考数系的扩充过程,并在空格内填入适当的数集.

问题2:从数学内部发展的需要来看,每一次认知冲突的出现就带来了一次新的数系扩充. 你能结合数系的扩充过程总结数系的扩充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吗?

问题3: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是否还存在类似的认知冲突呢?

阅读材料2 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卡尔丹(G.Cardano,1501-1576)在讨论问题“将10分成两部分,使两者的乘积等于40”时,认为把答案写成“5+和5-”就可以满足要求:

问题4:卡尔丹的解释在实数集范围内能成立吗?为什么?

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现的机会.通过阅读交流,学生对数系的扩充过程便有了一种整体性认识,并自然地猜想到数系可能会因为新的认知冲突的出现而进一步扩充.

忽视学生已有的认知及能力基础,导致研究方法过度稚化

案例3 传统的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的研究方法:通过五点作图法或计算机软件作出函数y=sinx,y=sin(x+1),y=sin(x-1)的图象,比较它们的位置关系,归纳出参数φ对函数y=Asin(ωx+φ)(A>0,ω>0)图象的影响.相同的方法研究参数A,ω对函数y=Asin(ωx+φ)(A>0,ω>0)图象的影响.

问题诊断 教学时,从特殊到一般,利用合情推理的方式进行数学发现是一种常见的数学研究的方法. 初三学次函数图象的变换,高一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图象的变换均是采用的这种方法. 在这一背景下,如延续使用这种操作,虽简单易行,也容易为学生接受,但思维容量不大,且不利于揭示变换的本质,不利于全面的、科学的数学研究方法的渗透. 对于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不断提升的高一学生来说,这种研究方法显得过于单一、稚化.

改进策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教学除了要传授学生必要的数学知识,还应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研究方法与其他科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相通的. 教学时,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合情推理、演绎推理、实验操作等研究方法获取新知,并在探究中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对于案例3,笔者在执教时采用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结合并伴以实验操作的方式,具体探究过程如下(仅以研究参数φ和A为例):

(1)研究参数φ对函数y=Asin(ωx+φ)(A>0,ω>0)图象的影响

由于学生在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时,已经将具体结论一般化到y=f(x)与y=f(x+a)的图象的关系,而三角函数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它也遵循一般函数所具备的特征,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一种“演绎推理”式的方式直入主题.具体操作时笔者设置了如下的问题串:

①三角函数与一般函数f(x)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三角函数与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等特殊函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有哪些共性?

②函数y= f(x-1)与y= f(x)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③函数y=sin(x-1)与y=sinx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几何画板作图的方式进行验证.

(2)研究参数A对函数y=Asin(ωx+φ)(A>0,ω>0)图象的影响

传统的“合情推理”式的教学方法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实际操作时是从形开始,依图识性,采用的是归纳推理的形式. 笔者在教学时为了增大学生的思维容量,揭示问题的本质,尝试采用了一种“从数入手,先理性思考,再作图验证”的方式,具体操作如下:

①理性思考. 问题: y=2sinx,y=sinx与函数y=sinx相比,什么性质发生了改变?(值域发生了改变)

②得出具体结论. 问题:函数性质的变化会带来函数图象相应地发生怎样的改变?你能说出其中的理由吗?(函数y=2sinx图象上横坐标为t的点的纵坐标等于函数y=sinx的图象上横坐标为t的点的纵坐标的2倍,因此函数y=2sinx图象可以看做是由函数y=sinx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横坐标不便)而得到的).

③作图验证. 教师通过几何画板现场作图,清晰地反映出图象的变换.

篇5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有效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课堂教学行为是为学生组织的,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第一阶段探索所做的工作就是研究学生的学习,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习惯,学习策略与方法,学习评价与测量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学生既了解了学情,同时也找到了对策。通过对学生行为特别是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明确学生目前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围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发展方向。

我们针对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问卷。问卷整理结果:学习动力80%来自于家庭和家长的期望,10%自己的理想和目标,5%不服输的性格和勇气,5%没有;学习计划20%有计划但很少执行,40%无计划自习利用效率:30%努力写作业,但效率一般40%一般写一边玩。总的来看自主学习差,不想方法。因此,需要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注意力。教师必须独具匠心,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改进教学行为,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孩子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直观性、新奇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越学越爱学,越学越聪明。

二、课程开发方面

地理课程指地理教学内容及其进程,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等。它是地理课堂教学行为中最实质的因素。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作支持,就没有多彩的教学活动。第二阶段探索所做的工作就是进行课程的开发,老师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地理课程开发,同时做好分类整理工作,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地理课堂教学。初步着手从新课程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课标与教材这五方面,本着服务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宗旨,筛选与选择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课程资源,优化和设计课程资源。

开发的课程资源大多是对教材的解读、拓展、补充,积累了包括视频、图片、幻灯片、文本四种形式的许多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在课程开发中教师既积累了许多课程资源,同时也学到了很多课程资源以外的东西比如查找、处理、整理资源的能力。通过课程开发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另一方面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在地理课程开发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已经开发的课程资源,有的本身的实际价值不够高,有的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空间不够大。另一方面,对开发的课程资源的整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科学细化,以便于及时更新和快速查阅和高效使用。

三、教师教学方面

地理教师是地理课堂教学行为中的主导因素,教师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是学生与课程之间的中介,教师在课堂上时而在前引领,时而在后推动,时而陪伴左右。第三阶段探索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在前面分析学生课堂学习和进行地理课程开发俩个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实践改善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学,主要从教师的角色定位转换,知识结构优化,能力结构提升三方面进行改进,通过对教师教学的改进,既加快了教师成长,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的做法是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训练教师的基本功,同时不断的总结、改进,最终提高教师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们精心准备,积极参与,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和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落实也不太到位,需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

篇6

一、中职文化课教学课堂的现状

中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和必要的自我监控能力,思维的惰性极易让他们的主体意识变弱,从而催生了中职文化课课堂上不良的学习现象,其中较为突出的有:学生“逃学”心理严重、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严重偏少、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等,诸如聊天、看小说、玩手机和睡觉等课堂违纪行为也屡有发生。与此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者,教师却往往认为课堂管理本身就是班主任和学管部门的职责,若抓课堂管理势必影响教学进度。所以,即便是学校建立了一系列课堂管理制度,也会有不少教师不严格落实。此外,中职学校普遍压缩文化课程的课时,由此产生了文化课课时少而内容多的问题,也促使文化课教师只能加快教学进度,无法开展更多的师生互动,造成不良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使课堂教学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再者,职校学习成绩的考核制度相对宽松,对于不少课程而言,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讲,只要考前突击就可通过考试,再加上教师担心学生不及格影响毕业,考前便划重点、圈范围,甚至泄题,考题越出越简单,这反而让学生更加不重视日常学习。如果学校的课堂监管力度不够,课堂秩序自然更差。

二、构建中职文化课课堂教学绩效管理体系的原则

构建中职文化课课堂教学绩效管理体系,需要在了解影响中职文化课课堂教学绩效因素的基础上,依据中职文化课课堂教学的基本需求和学生主体的特殊需要,以绩效管理理论为出发点,构建合适的文化课课堂管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总方针下,主要遵循以下四点原则:其一,知识系统化原则。在既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要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教学主体等,将知识内容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从而使学生既能掌握总体概貌,又能??具体内容进行学习。其二,师生有效沟通原则。中职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基础弱、学习兴趣也不浓,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少,所以,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确保绩效管理体系当中绩效沟通这一关键环节正常进行。其三,结果与过程并重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洞悉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大对学生平时课堂表现的考核比重,切勿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其四,循序渐进原则。课堂教学绩效管理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关注绩效管理运行中每个环节的动态发展,逐步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三、中职文化课课堂教学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

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生孟亚丽曾构建了基于绩效管理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体系。借鉴于此,本研究将以中职文化课课堂教学实际为出发点,探讨适合中职文化课课堂教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中职文化课课堂教学的绩效是由绩效输入、绩效运管、绩效输出三个节点组成。作为教学前期的准备环节,绩效输入主要是指与文化课课堂相关的软硬件教学资源设置,包括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绩效运营是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包括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安排、教学活动进行、学习效果反馈等教学过程,它通常分为计划、实施、沟通、评价与反馈五个阶段。绩效输出是指学习一段时间后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包括任务绩效(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学习成绩是否合格等)、关系绩效(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是否融洽等)、递延绩效(习得的知识是否有用,能否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等)。

四、中职文化课课堂教学绩效管理体系的操作

(一)中职文化课课堂教学绩效管理体系的输入部分。课堂教学绩效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实施完成的,其中教学环境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硬环境不仅是学习者获得学习绩效、完成学习任务的物质基础,而且更是实施开展中职文化课高效课堂教学的物质条件。软环境主要涉及文化课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师生的协作关系等,尤其是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影响着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我们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交流,及时反馈教学绩效。此外,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学习能力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绩效输入的关键因素。

(二)中职文化课课堂教学绩效管理体系的运营部分。作为绩效管理体系的主体,绩效运营是指先通过制定科学的绩效计划,再根据计划实施中职文化课课堂绩效管理,同时,绩效沟通贯穿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保障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此外,绩效评价后师生便可认识到各自的绩效成果,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效果,最终让中职文化课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教学优势,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绩效计划。绩效计划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绩效管理的效能。学期初,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制定绩效计划及其衡量标准,使师生各自的责任与义务清晰地呈现出来,为教学过程的进行提供指导和评价依据,确保文化课程教学的成功实施和学习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绩效完成能力。在绩效计划中,教学大纲关系到整个课程是否能有效的开展。为此,在教学大纲里需引入既公平又具有激励意义的学生竞争机制,同时加大对学生平时课堂表现的考核比重。为了达到公平的效果,教师可以给予每位学生 60 分的平时成绩起评分,剩余的40 分的加分空间就取决于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如课堂主动发言、自觉参与讨论学习、课程作业的展示等都可成为加分的项目。当然也可以设置扣分项目,如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玩手机、睡觉等。

2.绩效实施。绩效实施是课堂教学绩效管理成功的保障。在绩效实施阶段,学生按照绩效计划开展文化课的学习,教师则对照绩效计划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跟踪、监控和指导,在关注学生??在能力发挥的同时,分析学生学习绩效受阻的原因,根据学生学习进展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并及时收集学生知识掌握和课堂表现情况,为后续的绩效考核收集资料。

3.绩效沟通。绩效沟通是课堂教学绩效管理的关键。在中职文化课课堂教学绩效管理体系中,绩效沟通要贯穿全过程。绩效沟通的内容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学习内容,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沟通内容都要有所不同。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业绩,同时做好相应的绩效指导。正是通过绩效沟通这一环节,教师在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形式、考核标准等多方面与学生达成了共识,学生不再认为教师是监督他们学习的“警察”,而是引导他们改进学习绩效的“导游”。

4.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绩效计划完成情况的实际结果。在绩效评价阶段,教师与学生对照课堂教学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绩效考核评价。其中,针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遵守纪律性、学习主动性、学习参与性、创新思维性以及上进意识等内容。针对教师的评价指标一般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创新、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业批改等内容。在文化课教学评价中,我们往往应做到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与学习自评、互评相结合。因此,整个绩效评价也要遵循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三结合的原则。

篇7

1、开学初做好各学科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与措施,并按时按要求完成各阶段各项内容的记载。

2、组织开展好数学优质课竞赛,为教师展示教学风采搭建平台。

3、语文和数学中心教研组要制定好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各中心教研组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拟定好可以研究、便于操作、难度不大的课题,并指导教师扎扎实实的展开研究。

4、积极开展全县竞赛活动的选拔工作,动员有条件的教师积极参加。

5、加强新近分配教师的指导,采取合作、交流和互助的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力争三年内使他们成为教育教学骨干力量。各村完小和年级组要经常开展相互听课学习,课后反思讨论,课间聊课探究,提高教研氛围。

6、编辑第8期《青小教苑》,为中心教研组的研究成果、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经验等搭建展示的平台。

7、协助教导处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三、每周工作要点安排:

第一周

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计划,语文和数学中心教研组拟定教研活动计划及安排

第二周

发放《万年县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和实施记载》手册,并制定好其中的各项计划和教学改进措施

第三周

第8期《青小教苑》征稿工作开始,做好入选教师参加县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的准备工作。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中心教研组的课题研究

第四周

与教导处教师一起去荷塘小学了解新分配教师和支教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

第五周

与教导处教师一起去史桥小学了解新分配教师和支教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

第六周

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

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全县小学语文和英语优质课竞赛

第十周

与教导处教师一起去乐华小学了解新分配教师和支教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

第十一周

五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和思品、科学统一抽测以及成绩分析

第十二周

征集各学科教学论文,并将优秀论文推荐至县市参评

第十三周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竞赛

第十四周

与教导处教师一起去九龙小学了解新分配教师和支教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

第十五周

与教导处教师一起去下湾小学了解新分配教师和支教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

第十六周

与教导处教师一起去古阳小学了解新分配教师和支教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举行数学优质课竞赛

第十七周

《青小教苑》编辑刊印

第十八周

总结中心教研组课题研究成果,表彰在课题研究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教师

第十九周

《青小教苑》出刊,组织教师参加全县小学语文期末复习经验交流会

第二十周

抽考年级科任教师迎考座谈会

第二十一周

篇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8-0126-02

自动化技术是当今举世瞩目的高技术之一,也是我国今后重点发展的一个高科技领域。《过程控制》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为了培养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自动化技术而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过程控制》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理论、工程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如何通过《过程控制》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达到从事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运行及研究的要求;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应用型人才,是我们进行专业课教育的一线教师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要通过一种闭环的运作机制,改进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验证改进效果,再改进教学过程,以实现教学的“持续改进”。这个过程类似于ISO/TS16949质量体系中的PDCA循环。

P-plan(计划),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实验大纲、考试计划等在实施课堂教学前的所有计划。所有计划的制订都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一个中心。

D-Do(执行),执行所有已经制订好的计划。

C-Check(检查),通过必要的手段来检查计划的有效性。

A-Action(处理),总结经验。不合适的进行改进,并更新到计划中,然后重新一个PDCA的循环。

1 计划

质量策划是指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教学中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有一个详尽的计划,做到计划在先才不会在行动时造成混乱。任课教师应结合学院软硬件条件以及根据调研获得的人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后续课程或后续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课程设计和重组,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1.1 理论教学计划

《过程控制》应该安排在几年级授课,前提条件是相关的基础课程已经学过,课程中的内容哪些需要传授、哪些需要自学;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非重点内容;同时还要计划本门课程需要安排多少学时,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每个星期安排多少学时等。

1.2 实践教学计划

《过程控制》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工程实践有很强的关联性,除了强调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综合性外,还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联结,实践对于该课程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仅是实验环节,还应该包括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堂教学的学习要为掌握实践技能作铺垫,所以一定要对理论与实践进行周密安排,当理论教学进行到什么阶段时相应安排一定的验证性实验和演示实验,当理论教学进行到什么程度时相应安排一定的综合性实验以及何时适当补充创新型实验以及实验的内容是否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否与现代应用相结合、实验室的装备是否符合要求等。

1.3 教案

教案可以说是计划中的计划,即每一堂课实施的详细计划。

2 执行

执行是为达到预期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执行的对象是过程,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学期初制订的各个计划按部就班地认真执行。

2.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规章,按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行教学活动。《过程控制》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结合工程实例,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有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这样会使学生有种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过程控制》课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黑板+粉笔”与“计算机+大屏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给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思考,又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2.2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过程控制》课程的基本建设。根据当今高等教育人才质量培养目标,应该按“就业岗位一综合能力模块一能力要求一课程体系”模式来构建课程体系,应重点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所以我们选用的教材具有基本概念新、知识面广和基本技能全且工程实例多综合性强等特点。

2.3 教学研讨和教师培养

为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应定期举行教学、教育法研讨会。在会上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研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在对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反思中,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互相取长补短,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对新教师制定详细的培养流程,包括岗前培训,课堂教学验收,跟踪听课,等等。

2.4 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把以专业教学为中心,以专业要求与语言能力的有机融合为目的,实现学科效益与外语效益的“双赢”,培养复合型的适应国际化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实施双语教学环节。

3 检查

3.1 理论教学的检查

常用的手段就是考试,可包括书面考试和口头考试,书面考试通常是阶段性的,在大学的教学中常安排在每个学期末进行,而口头考试则可以随时进行,课堂提问,是一种很实用的方式。有时在与学生的聊天中也可以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3.2 实践能力的检查

布置一个设计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其设计的可行性,布置的任务一定要与当今工业应用相联系,如果该任务是一个“过时的”或者“不可能的任务”,那么可以说教学过程基本失败,也就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4 处理

篇9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53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讲计划”的主阵地。随着“学讲计划”逐步推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将成为必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赢在有效课堂。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讲计划”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重视有效的预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准学生的脉,有效利用好教学时间,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发展,拓展课堂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强化课后反思”等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必要条件。

一、要重视有效的预习

为了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我们必须要重视课前预习,使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尤其是差生,之所以在课堂上不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听课效率差,主要原因是课前预习得不到位,对课堂所学内容比较陌生,很难适应教师上课的正常节奏,更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从而导致听课效果差。这样看来,课前预习确实很重要,尤其是差生。

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以前的课堂上教师总是把自己当主角,认为一堂课的好坏就是自己是不是按照教案讲完了,难点是不是得到突破。往往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应该看学生在这节课中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是否习得一些新的知识。那么怎样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首先,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对他们有信心,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有话敢说,有困难愿意请教教师。其次,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我们应该解放学生的双眼,要求学生不要只盯着课本,应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教学过程中多提出一些自主学习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探讨、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敢说,敢于说给教师、同学听,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最后要善于鼓励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应进行贴切的点评,指出不足,及时鼓励。

三、要把准学生的脉

奥苏伯尔说过:“你想把学生引领到你想叫他去的地方,你首先要知道他现在在哪里。”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前应把准学生的脉,多途径了解学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应根据上课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先学后教”,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学生会的坚决不教,学生不会的才要教师的点拨与指导,这也是“学讲计划”的精华。这样才能科学设计教学过程,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从而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四、要有效利用好教学时间

小学课堂每节课的教学时间为40分钟,前20分钟是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所以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应安排在这段时间讲,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诱导,不但语言幽默风趣,而且还要善于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的讲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但应把握分寸,恰当地讲。后20分钟应重在对学生学习的巩固、检测和反馈。总之,讲的时间不宜过长,要留给学生理解和质疑的时间,尤其是那些注意力和记忆力较差的学生走神,降低课堂效率。所以要科学管理好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好课堂的40分钟,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五、要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发展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合作发展。“学讲计划”倡导的就是让学生先学后教、先练后讲。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钻研,努力探索,去主动获取知识,进而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拨,诱导他们去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提出有独创新的见解,然后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解决,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对学生萌发的新奇念头和别出心裁的想法,要及进地予称赞。例如,在教《推敲》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有效的讨论,体会“推”“敲”的妙处。引导学生思考,同桌讨论用“推”的好处,学生针对“推”“敲”发表不同见解。理由一:“敲”门礼貌,而“推”门不礼貌;理由二:宁静,“敲门声”会惊醒树上沉睡的小鸟;理由三:响亮,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所以说“敲”读起来更响亮些。所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我们平时到别人家去,一般是用“敲”门。通过激烈的讨论,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要拓展课堂空间

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是引导者、策划者、合作者、服务者和开发者,加强课堂管理是实现有效教学,进而达到高效课堂的基本前提。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还要解放学生,同时也要解放自己,这样才能降低课堂精力流失率,提高课堂效率。

七、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成功的课堂教学,不是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中有所发现和感悟,而是在主动探究中去感悟、去发现。教师只是引导并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并教会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并激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如果我们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以想象大部分学生是无从下手的,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无法得到保障,而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操作,就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八、强化课后反思

篇10

CMM是指“能力成熟度模型”,其英文全称为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英文缩写为SW-CMM,简称CMM。它是对于软件组织在定义、实施、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软件过程的实践中各个发展阶段的描述。CMM的核心是把软件开发视为一个过程,并根据这一原则对软件开发和维护进行过程监控和研究,以使其更加科学化、标准化、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商业目标。

CMM是一种用于评价软件承包能力以改善软件质量的方法,侧重于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及工程能力的提高与评估。按照CMM的思想,要产生一个好的结果,必须要有正确的过程作为保证。CMM包括5个等级,18个关键过程域(Key Process Area),52个目标(Goal)和300多个关键实践(Key Practices)。CMM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技术,如果对CMM进行的适当的改良,可用于其它问题领域的过程控制。

关键过程域的目标表示关键过程域的范围、边界和意图,目标概述了KPA的关键实践。关键过程域的公共特性是一组属性,指明一个KPA是否有效、可重复和可持续,用于组织关键实践。这些公共属性分为执行约定、执行能力、实施活动、度量和分析及验证实施。关键实践描述了对关键过程域的有效实施和制度化起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活动,是为了达到一个KPA的目标而要做的事。

CMM的第二级(CMM2)称为可重复级(Repeatable),这一级是基于类似项目中的经验,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制度,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控制费用和时间。管理人员可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一定程度上可重复类似项目的软件开发。

CMM2包括需求管理(Requirement Management)、项目计划(Software Project Planning)、项目跟踪和监控(Software Project Tracking Oversight)、软件子合同管理(Software Subcontract Management)、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软件质量保障(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6个关键过程域。从CMM2的KPA来看,其目的是在管理方面用于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强调只有保证正确的过程,才能保证有正确的、可控的结果。

提高校教育质量是高校的永恒主题,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是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研究的课题。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学生,要逐渐杜绝期末一张试卷定优劣的管理方法,加强课堂教学过程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课堂教学过程控制,是高校评估的要求,我学校(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的历年教学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课堂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发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并在今年(2013)年的教学工作会议上将课堂教学过程管理纳入教学管理文件中进行强制保证。如何加强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其可操作性、可验证性能可控制性如何保证还需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本文试图通对CMM2的关键过程域进行适当裁剪,采用软件项目计划和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两个KPA探索对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课堂教学过程管理的方法。

为了对本文讨论的问题一致,不妨将两个关键过程域称作课堂教学过程管理计划及课堂教学过程管理跟踪和监控。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实现第一个KPA的内容。

0.目标

课堂教学过程管理的目标是讨论如何建立一个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管理方法,使其具有较好的描述性、可度量性、可验证性和较方便的记录方法,并建立档案。

1.执行约定

教务处目前有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方法,列出的考核的项目,如下表

序号学号姓名

过程考核成绩

考勤作业单元测试实验或论文合计

1.5.2记录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分别来自前文所述对应表格中的计算结果。

1.5.3过程考核结果换算

2.执行能力

(1)教务处对上文1中所列过程考核表格进行文档化,经审核批准后,以学校教务处文件的形式下发至各二级学院执行。

(2)教务处对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和教师进行培训,确保对文件内容论正确的理解和监督教师对文件执行。同时,教务处与各二级学院做好的沟通,获取教师对过程考核的反馈意见,便于修订,适之更具普适性。

(3)各二级学院应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并记录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管理的记录,并做好检查记录。

3.实施活动

(1)课堂教学过程管理策划,组织课堂教学过程管理规划和监督各二级学院实施规划内容。

(2)规划的适用范围为在校所有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管理的主要实施主体是教师,实施对象是学生。

(3)制订评审计划,包括二级学院同级评审计划(由二级学院制订)和上级评审计划(由高级管理者制订),对评审结果进行记录,各级部门可使用此评审结果对教师进行考核。

4. 度量和分析

对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管理进行度量,将测量结果用于课堂过程管理,督促评分不高的学生,改变学习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与同班的其它课程的课程及同门课程的不同年级课堂教学过程评分相比,找出不同,并记录结果,分析原因,对比结果,找出问题的症结,有的放矢,以达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目的。

5.验证实施

(1)各二级学院根据同级评审计划,对所辖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管理进行同级评审,记录评审结果,利用评审结果对教师进行监督,并形成教师整改意见。

教务处或教学督导中心,根据评审计划,对各二级为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管理进行监督评审,记录评审结果,利用评审结果对二级学院进行监督,以提高二级学院的管理水平。

结语:本文试图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管理计划实现的讨论,其目的是在管理方面用于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以保证结果的正确的和可控,提高二级学院课堂教学过程管理的成熟度,使同一考核过程可重复,最终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只对课堂教学过程管理计划讨论了实现的方法,未涉及课堂教学过程管理跟踪和监控的实现。(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基于CMM的软件过程改进实[J].王艳慧.计算机科技与发展.2008年5月,第18卷,第5期.

[2]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框架与内容[J].何新贵.计算机应用.2001年3月.

[3]能力成熟度模型在组织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孙锐,李海刚, 石金涛.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年4月.

[4]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软件过程改进指南[M].刘孟仁,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篇11

1、做好集体备课常规工作。

本学期集体备课固定在周一晚自习,另外各学科安排一次专业引领性活动,要求做到: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研究学生,研究考纲;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质量分析。教师一起讨论、分析教材内容,剖析重点、难点,探究教法、学法,协商进度,做到二次备课、三次备课,只有在融洽的集体备课氛围中,发挥群体的智慧,互相学习,才能共同提高。教研组也将定期举行优秀教案评比活动,以此促进备课质量的改进与提高。

教研组安排好教学进度和"一人一课";要及时组织听课教师评课,并将公开课教案及听、评材料交教务处存档。教学过程中教研组也要组织教师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写成书面文章,互相交流。

教务处组织和鼓励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研究性课程、活动性课程的研究开发,积极探讨校本课程的组织方式、培训方式。

2、强调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本学期我们继续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落实教学改革的有关措施,以便实现教学管理的有序性和规范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情况。教学计划统率着整个教学过程,是指导和规范教学行为的标准,也是教务处检查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为此,在研究课程标准、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地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和各学科教学计划已成为搞好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各任课教师要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取舍确定重难点,以增强计划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做到有计划可依,有计划必依,后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务处也可以根据计划进行教学检查。

(2)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继续加强和完善教研活动检查制度,对教师教案、作业、学生辅导等教学流程实行常规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教师对学生作业及时批改情况的检查,教务处将把教学检查中所获得信息及时总结、反馈。教务处每月不定期检查和抽查一次备课本和作业批改情况,查看教师备课、批改作业的质和量,并做好记录。

坚持随堂听课,并找学生座谈,了解、掌握教师的教学现状,对做的好的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对出现问题的教师要及时谈话纠正。

大力倡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即课堂上教师制定好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主学习,"当堂训练"即为学生为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当堂完成必要的练习,(教师在作业设计上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三个层次),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反馈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各年级结合多媒体教学要争取做到课堂教学"15+30",打造高效课堂。

加强早晚自习、课堂教学巡查工作。定时分析课堂教学的情况;不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并及时反馈,了解教学的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

继续坚持推门听课、"一人一课"制度,做到深入课堂一线,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动态,纠正课堂教学偏差、评估课堂教学效果。鼓励教师间相互听、评课活动,提倡教师跨学段、跨学科听课,通过互相学习,达到共同提高。

篇12

一、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情绪波动大,教学质量不稳定

在教学中,青年教师初为人师,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其思想活跃,观点新颖,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受工作负担繁重,生活压力较大,发展愿望迫切等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稳定。

2.课堂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青年教师经过系统的教育学习,专业知识贮备量大,但由于缺乏课堂教学经验,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无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教与学脱节。具体表现为课堂随意性大,教学方法单一,甚至照本宣科,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学缘结构不够合理,教学创新能力缺乏

高校教师多由“垂直教育体系”培养出来,即本科、硕士、博士的各个学历阶段都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连着就读。学科视野不够宽阔,研究方向和研究空间也较狭窄,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

4.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影响教学能力发展

由于社会和高校各种现行政策的导向,再加上现实利益的诱使,导致价值取向失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一些青年教师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主要工作精力向科研一边倒。整天疲于跑项目、写论文,而课堂教学则处于应付状态,无暇钻研教材和教学技能。这种倾向必定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逐步认识到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关注青年教师群体成长的同时,也构建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体系,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二:其一,培训形式大于内容,效果不显著。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多以讲授型为主,授课方式单一,且形式大于内容,考核方式简单,相当一部分的培训无检验措施;甚至有的连最基本的培训表现、出勤情况考核都没有,仅在培训结束后每人颁发一个证书,这就造成某些培训活动变成“走过场”,减低了青年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更有甚者误把培训理解为舒缓教学压力或个人职务晋升的手段,导致青年教师产生厌学和浮躁心理,降低了培训的效果。

其二,培训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主要表现为培训内容没有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和培训对象笼统。部分学校仍存在“一刀切”或敷衍了事的现象,没有依照教育规律办事,没有重视青年教师身体、心理及能力发展上的优劣势,缺乏对培训活动实施对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的认知。同时,高校包括各个院系提供的一些培训,多数情况下都是针对本专业的,更多的是注重让教师接触本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了解国际前沿的最新资讯,而针对于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较久因为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不懈,且见效慢,不易于考核,所以很多高校选择在很小范围内,如一个教研室定期开展一下活动,各自汇报一下近段时间的教学情况。

三、培训体系的构建与设计

师资队伍结构制约着良好梯队的形成,据预测,高校教师退休人数在逐步达到峰值,为了使高校师资避免青黄不接的局面,必须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墙养,使其快速、健康地成长起来,挑起教学的重任。因此,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培训体系的构建分为以下步骤:

1培训体系设计的原则

应以高校的总体发展方向为基础,以使青年教师获得或改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为目的。结合高校的总体发展方向,分别制定出长、短期培训计划,同时培训的内容也应按需施教、全体参与、系统完善的原则来安排。其重点应围绕青年教师通过对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设置出合理的培训课程,制定出有效的考核办法,确保通过培训实现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和高校的发展目标。同时,为了检验培训效果还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找出培训过程中的差距,发现新的培训需求,加以改进和完善,制定新的培训计划。

2.培训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培训体系合理构建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高校组织需求层面、课堂教学工作需求层面、青年教师个人需求层面三个方面。

(1)高校组织需求层面的培祖”分析。高校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有二:其一是发展方向分析,面对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和高级人才竞争,高校必须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为了保持高校的持续发展,青年教师培训必须在立足于现在的同时,着眼于高校的未来发展。根据近期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对高校青年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开发和使用。其二是高校现存问题分析,通过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并对此进行深人分析,从而对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全面培训。

(2)课堂教学工作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工作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教师岗前培训内容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明确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职责和要求。二是通过对教学评估体系实施结果的分析,了解青年教师行为、态度及教学效果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偏差,在教学薄弱环节或有待提高的领域进行培训分析。

(3)青年教师个人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随着高校的发展和青年教师的不断进步,即使青年教师目前的教学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要求的更新也会产生新的培训需求,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也需要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行培训以满足青年教师自身的需求。

3.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培训的一般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模式等,但培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高校在选择培训时应注意把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多方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学校青年教师培训的模式。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培训内容和形式分三种:首先是职前教氰职前教育不仅是青年教师在教师岗位中发展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而且是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开始,更是帮助新青年教师建立与同事和教学团队的关系,建立符合实际期望和积极态度的契机。其次是在职培训。即建立在提前作出计划与目标的基础上,由系或教研室领导和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教学方法等的培训。再次是脱产培训。对每一位青年教师来说,当面临新教材和新一届的学生时,都需要经历相应的短期脱产培训,以便更决地了解当下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前沿情况、教改情况,从而满足所教授的新教材或者新学生的需求。最后是自我开发,即指青年教师自己主动地通过一些方式提高自身包括职业道德、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等内在的整体素质的培训活动。自我开发也是一种有助于青年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不断成长完善的培训方式。

4.培训的组织结构、计划及实施

(1)培训组织结构。与高校其他部门的管理一样,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的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一个完善的培训组织结构可以使培训活动从一开始就系统进行,保证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组织实施、培训课程选择、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评估过程切实有效地进行,使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培训工作围绕着培训目标执行,保持培训的新颖性和内容的实用性。

(2)高校培训计划的制定。无论是年度培训、学期培训,还是月度培训,甚至是钊一对某一特定的培训需求而制定的专项培训,培训计划在整个培训体系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制定培训计划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例如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阶段,可将培训分为从事课堂教学工作0一3年、3一5年、5一8年、8一10年四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科学规划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计划的架构及内容,以SW1H中的六要素作为构成和组织培训的主要依据。

(3)培训的实施。根据培训实施的流程,对培训内容进行具体实施,以及处理培训过程中的一切具体问题,完成培训实施总结。同时,不仅包括与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反馈,与相关培训主讲人沟通培训内容改进建议,而且还包括对培训效果进行具体评估。实际上,培训的实施是培训体系中所有工作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执行过程。

5.培训管理

篇13

一、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情绪波动大,教学质量不稳定

在教学中,青年教师初为人师,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其思想活跃,观点新颖,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受工作负担繁重,生活压力较大,发展愿望迫切等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稳定。

2.课堂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青年教师经过系统的教育学习,专业知识贮备量大,但由于缺乏课堂教学经验,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无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教与学脱节。具体表现为课堂随意性大,教学方法单一,甚至照本宣科,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学缘结构不够合理,教学创新能力缺乏

高校教师多由“垂直教育体系”培养出来,即本科、硕士、博士的各个学历阶段都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连着就读。学科视野不够宽阔,研究方向和研究空间也较狭窄,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

4.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影响教学能力发展

由于社会和高校各种现行政策的导向,再加上现实利益的诱使,导致价值取向失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一些青年教师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主要工作精力向科研一边倒。整天疲于跑项目、写论文,而课堂教学则处于应付状态,无暇钻研教材和教学技能。这种倾向必定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逐步认识到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关注青年教师群体成长的同时,也构建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体系,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二:其一,培训形式大于内容,效果不显著。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多以讲授型为主,授课方式单一,且形式大于内容,考核方式简单,相当一部分的培训无检验措施;甚至有的连最基本的培训表现、出勤情况考核都没有,仅在培训结束后每人颁发一个证书,这就造成某些培训活动变成“走过场”,减低了青年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更有甚者误把培训理解为舒缓教学压力或个人职务晋升的手段,导致青年教师产生厌学和浮躁心理,降低了培训的效果。

其二,培训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主要表现为培训内容没有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和培训对象笼统。部分学校仍存在“一刀切”或敷衍了事的现象,没有依照教育规律办事,没有重视青年教师身体、心理及能力发展上的优劣势,缺乏对培训活动实施对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的认知。同时,高校包括各个院系提供的一些培训,多数情况下都是针对本专业的,更多的是注重让教师接触本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了解国际前沿的最新资讯,而针对于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较久因为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不懈,且见效慢,不易于考核,所以很多高校选择在很小范围内,如一个教研室定期开展一下活动,各自汇报一下近段时间的教学情况。

三、培训体系的构建与设计

师资队伍结构制约着良好梯队的形成,据预测,高校教师退休人数在逐步达到峰值,为了使高校师资避免青黄不接的局面,必须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墙养,使其快速、健康地成长起来,挑起教学的重任。因此,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培训体系的构建分为以下步骤:

1培训体系设计的原则

应以高校的总体发展方向为基础,以使青年教师获得或改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为目的。结合高校的总体发展方向,分别制定出长、短期培训计划,同时培训的内容也应按需施教、全体参与、系统完善的原则来安排。其重点应围绕青年教师通过对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设置出合理的培训课程,制定出有效的考核办法,确保通过培训实现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和高校的发展目标。同时,为了检验培训效果还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找出培训过程中的差距,发现新的培训需求,加以改进和完善,制定新的培训计划。

2.培训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培训体系合理构建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高校组织需求层面、课堂教学工作需求层面、青年教师个人需求层面三个方面。

(1)高校组织需求层面的培祖”分析。高校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有二:其一是发展方向分析,面对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和高级人才竞争,高校必须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为了保持高校的持续发展,青年教师培训必须在立足于现在的同时,着眼于高校的未来发展。根据近期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对高校青年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开发和使用。其二是高校现存问题分析,通过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并对此进行深人分析,从而对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全面培训。

(2)课堂教学工作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工作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教师岗前培训内容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明确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职责和要求。二是通过对教学评估体系实施结果的分析,了解青年教师行为、态度及教学效果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偏差,在教学薄弱环节或有待提高的领域进行培训分析。

(3)青年教师个人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随着高校的发展和青年教师的不断进步,即使青年教师目前的教学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要求的更新也会产生新的培训需求,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也需要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行培训以满足青年教师自身的需求。

3.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培训的一般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模式等,但培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高校在选择培训时应注意把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多方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学校青年教师培训的模式。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培训内容和形式分三种:首先是职前教氰职前教育不仅是青年教师在教师岗位中发展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而且是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开始,更是帮助新青年教师建立与同事和教学团队的关系,建立符合实际期望和积极态度的契机。其次是在职培训。即建立在提前作出计划与目标的基础上,由系或教研室领导和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教学方法等的培训。再次是脱产培训。对每一位青年教师来说,当面临新教材和新一届的学生时,都需要经历相应的短期脱产培训,以便更决地了解当下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前沿情况、教改情况,从而满足所教授的新教材或者新学生的需求。最后是自我开发,即指青年教师自己主动地通过一些方式提高自身包括职业道德、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等内在的整体素质的培训活动。自我开发也是一种有助于青年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不断成长完善的培训方式。

4.培训的组织结构、计划及实施

(1)培训组织结构。与高校其他部门的管理一样,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的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一个完善的培训组织结构可以使培训活动从一开始就系统进行,保证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组织实施、培训课程选择、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评估过程切实有效地进行,使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培训工作围绕着培训目标执行,保持培训的新颖性和内容的实用性。

(2)高校培训计划的制定。无论是年度培训、学期培训,还是月度培训,甚至是钊一对某一特定的培训需求而制定的专项培训,培训计划在整个培训体系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制定培训计划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例如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阶段,可将培训分为从事课堂教学工作0一3年、3一5年、5一8年、8一10年四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科学规划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计划的架构及内容,以SW1H中的六要素作为构成和组织培训的主要依据。

(3)培训的实施。根据培训实施的流程,对培训内容进行具体实施,以及处理培训过程中的一切具体问题,完成培训实施总结。同时,不仅包括与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反馈,与相关培训主讲人沟通培训内容改进建议,而且还包括对培训效果进行具体评估。实际上,培训的实施是培训体系中所有工作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执行过程。

5.培训管理